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特期末论文3-论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中特期末论文3-论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中特期末论文3-论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中特期末论文3-论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论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已经走过了三十余年的的历程。中国的改革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一步一步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渐进式的改革道路。在这三十年间,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却也伴随着诸多遗憾。改革永无止境,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已经过去将近一半时,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重大问题的决定》横空出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深化改革的问题再一次被放在了中国新一轮发展风暴的中心。如何看待中国改革,吸取成功的经验,警惕失败的教训,就成了当今中国急需思考的问题,也会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中国改革的现状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也伴随着诸多新矛盾的产生。改革的现状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经济体制方面:近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其发展速度在世界上也是遥遥领先的。应当指出的是,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与其在国内推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密不可分。换句话说,正是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大发展。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先从农村开始的,接着是城市工商业,尔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循着这个足迹,我们可以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分为三大步。第一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第二年,即从1979年开始的农村体制改革。农村体制改革把原来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制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就带动了广大农民劳动的积极性,把农业搞活了,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第二步是从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把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改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冲破了原有指令性经济一统天下的樊笼,把城市工商业搞活了,促进了工商业的大发展。第三步是从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策开始,改变了只承认计划经济不承认市场经济的旧观念,着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样就把国民经济全方位搞活,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

政治体制方面: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迈出了步伐,但是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步伐,政治体制改革只能算是小步伐,而且,有时在前进中还伴有一定的

倒退。如,在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讲话,即《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中,已经让认识到个人独揽大权、搞终身制、指定接班人等等做法与民主化要求相违背,因而提出要做一次重大改革。但到1982年召开的十二大,从通过的党章看已经出现了后退。在根据邓小平“8.18”讲话精神起草的党章草案中,原来曾提到进入中央委员会要有年龄限制,领导人要有任期,恢复党代表大会的常任制等等。但是,这些好的设想最终没有通过,而代之以没有年龄、任期限制的模糊提法:“任何领导职务都不是终身的。”再如,在党际民主方面,虽然民主党派不断发展壮大,其成员的素质不断提升,但在党和国家的各部门担任正职的民主党派人士还是非常少。与之相对比,20世纪50年代就有这样的例子。那时民主党派担任正部长的有十几个,黄炎培还担任过副总理。尽管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但民主党派的监督还只限于一年一度的全国政协会议,还有就是中央有重大决策时,召集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因此,监督的形式还需进一步提高。

经济和政治、社会体制改革不够同步,也间接导致了我国在取得举世瞩目的GDP成就当下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现在依旧严重的腐败现象、物价特别是房价畸形增长、城乡户口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暴力犯罪事件频发等等,生活水平上涨的同事人民幸福感和信任度却在降低,整个社会面临考验。新一轮的改革也因此更加备受瞩目。

二、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

中国改革的实践说明,通过逐步和局部的制度调整,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变,不仅有可能实现经济体制的整体转变,而且有可能在转变过程中保持经济体制的相对有效性,从而在实现体制变革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改革之初,人们只知道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不行,需要对其进行改革,但究竟什么样的体制行,需要改成什么样的体制,以及先改什么后改什么等,人们并不清楚。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邓小平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思路,要求人们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大胆试、大胆闯,对了坚持,错了改正。现在回过头来看,“摸着石头过河”不仅成为贯穿于整个中国改革过程的重要思想,也构成了中国渐进改革的最重要特征。

“摸着石头过河”不仅是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体制模式的必然选择,也是克服阻力、争取时间、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的明智之举。目标的渐进性首先反映了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过程。如果在人们认识水平没有达到时提出过高的目标,不仅会遇到较大的阻力,而且会面临很大的执行困难。1979年开始改革时只是提出一个比较笼统的改革目标:“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随着实践的进展和认识的深化,改革的目标也呈现不断深化和提高。从1982年提出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1984年提出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以及后来对其经济运行模式的进一步表述:“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直到1992年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改革的目标。贯穿始终的一个特点,就是根据中国实际需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不断解放生产力,而具体要建成怎样的经济体制,或者究竟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和内容,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和发展。

以增量和局部改革带动全局改革,这实际上是中国渐进改革最主要也是最为直观的特征。这种改革思路可以说贯穿了中国改革的全部过程。按照这种改革思路,当一项改革举措一下子难以全面铺开时,往往采取两种渐进的推进方式:一是增量改革,即改革政策首先针对经济增量实施,而针对经济存量的政策保持不变。二是局部改革,即改革政策首先在局部地区实施,而针对其他地区政策保持不变。

价格改革是典型的增量改革模式。1984年,为全面启动城市经济改革,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俗称“扩权十条”),规定国有企业超计划生产的产品可以自销,并在国家定价上下20%的浮动范围内自主决定价格。这项政策导致了价格的双轨制,即同一种产品既有国家计划价格,又有计划外市场价格。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超计划部分在生产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计划部分在总产出中的比重则越来越小。发展到一定时候,完全取消计划价格,实现价格的并轨就变得相对容易了。局部改革是渐进改革的另一种方式。即当一项改革影响重大,一下子很难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时,往往首先在部分地区进行实施和试验。

在推进国内改革的同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二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是中国改革的另一个成功经验。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几乎是与改革政策同时展开的。开放政策对于中国改革的成功发挥了多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它扩展了人们视野,巩固了改革基础,使得改革不可逆转。其次,开放为改革提供了最便捷和最有效的知识和信息途径。为了制定改革战略和政策,一批批学者和官员前往国外考察学习,一批批图书资料被译成中文。从中国改革的整个过程不难看出,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成为中国改革者最为重要的一个改革思路。中国的改革者始终清楚,学习借鉴不是照搬照抄,无论一项措施在国外是多么的成功,被采纳时都会根据中国的实际进行评估、分析和做出必要的调整。最后,对外开放为国内改革的推进提供了持续的推动力。这也许是对外开放政策对改革的最大贡献。

三、中国改革的不足之处

从30多年所走过的历程来看,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体现出比苏东等国家的激进式改革更大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并在实践中产生了更佳的社会效果。但在这些特征当中,也包含了其所必然产生的矛盾。改革30年来,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政治体制改革却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在改革和工业化进程中,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一)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表明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障碍,特别是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政治体制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近年来,官本位不断被强化,官本位意识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企业家做得好好的,还是想要追求当某级别的政府官员。高校本应是教育和科研的地方,却官本位盛行,不少老师当了教授还追求当处长,因为处长手中有行政权力。一旦有年轻的学者搞出重要科研成果就要给安排一个行政职务,束缚其在学术、科研上的发展,结果大批的年轻精英学者出国,造成人才严重外流,以至多年来没

出过真正的科学大师。另外,大学生都抢着去考公务员,公务员招考已经成为仅次于高考的“国考”。

腐败仍然严重,反腐败任务艰巨。官员贪污成风,且有难以制止之势。提到反腐倡廉,公车改革是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现行公务用车制度效率低下、滋生腐败的弊端被人诟病已久,另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是,公务用车改革虽然说了好几年,但各地的推进力度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只有极少数地方在做一些尝试性的改革。连一项不太难的公车改革都推不动,更深层次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见效更是甚微。

(二)没有注意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关系,生态环境恶化

上世纪9O年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生态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都遇到了传统工业化所造成的生态恶化的严峻挑战和直接影响,有些地方出现了触目惊心的生态风险甚至生态危机。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日常资源方面,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被列为全球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中国农业自然灾害中,7O%是水旱灾害。水旱灾害中,7O%又是旱灾。全国每年因缺水造成的工业产值损失就达2000多亿元,全国有将近一半的城镇人口和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全国668个城市中,有三分之二的城市供水不足(其中有114个城市严重缺水),有些城市对居民不得不实行限时限量供水。全国约有7O%以上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水污染,有些鱼米之乡,如今已经变为水污染的重灾区域。

自然环境方面,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37%,成为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的速度,由1994年以前每年2460平方公里,加剧到近年来每年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吞噬”一个中等县,并由西向东扩展。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0亿元,至于间接经济损失,就更难以评估了。黄土高原每年平均流失土层1厘米,流失速度比形成速度快100至400倍,平均每年流失泥沙16亿吨,含有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使黄土地的生产能力大大降低。近年来,中国海洋污染程度日益加剧,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已占46%以上,海水水质下导致赤潮发生频率增大(上世纪八十

年代平均每年4次,1992年就多达50次),直接威胁沿海地区的供水安全;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引起了海岸侵蚀。全国现在约有1亿多人每天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在全国338个中型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只占2.9%,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也只占33.5%。

生态保护方面,中国森林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六分之一。有些省、自治区的森林覆盖率不足1%。同时,全国森林病虫害严重,防治工作薄弱,平均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45亿多元。中国人均草地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由于长期以来对草地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发,全国草地面积逐年缩小,草地质量逐渐下降,90%的草地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在中国动植物种类中,已有l5%至20%受到威胁,濒危或接近濒危的高等植物有4000多种,占全国高等植物总数的l5%至20%。另一方面,由于引进外来物种,使中国一些土著物种遭受排挤、侵害而逐渐减少甚至灭绝。据2001年12月调查,外来入侵物种对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1198亿多元;更为严重的是,在283种外来人侵物种中,竟有39.6%是属于有意引进而造成的。

耕地紧缺问题,中国本来就面临人多地少的尖锐矛盾,更为严峻的是,现在一方面每年净增人口1000万人以上,另一方面每年净减耕地1000万亩以上,大量的人口逐年增加,有限的耕地逐年减少,直接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从1996年到2003年,全国耕地面积七年之内净减1亿亩,2004年又减少1200万亩。同时,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由1998年的824斤下降到2003年的668斤(是198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国每年需求粮食约9500亿斤,现在,全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l.4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耕地后备资源也严重不足。

四、结束语

上述这一中国改革模式,是3O年改革经验的概括。做出这种总结和概括,不仅有利于科学地推进中国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对于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也就是说,对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说,“中国模式”具有世界性意义。由于上世纪9O年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苏联模式”的失败,使人类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创和走向低潮,社会主义制度面临巨大挑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经验概

括的“中国模式”所包含的普遍意义,在于给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新的希望,这也是“中国模式”近年来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原因所在。

毛概论文选题参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中论文选题 (供参考) 一、选题说明及写作要求: 选题方向不等同论文题目,具体题目自拟。选题后面括号里是提示,可以选取某一方面写作,当然也可按照自己的思路写作。选题方向是参考,也可选择本课程范围内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写作时应多查阅相关论文,但要有自己见解。 建议:因为宏观的理论问题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你如果不具备这样的理论功底,你会把握不住论题,无法很好分析。所以,建议可参考附件题目来确定选题,选题不要过大,最好限定一下、具体一些。比如,就一个大方面的某一个问题、某一个侧面展开分析,即“以小见大”,效果可能更好。并且建议最好选择自己所熟悉的内容。 要求: 1、论文的字数1000—1500字之间即可(当然你如果能够多写、多分析更好)。 2、不要照抄教材,不要象回答问题的写法。我们不是一般的作业和考试,所以,不要象回答简答题和问答题那样去原封不动的抄教材,而应该从多方面广泛的寻求你所确定的论题的理论与资料,并加以融会贯通和自我消化,最好能理论与实际结合才能有所收获,取得好的效果。最好围绕论题层层展开分析,把问题分析深,分析透。 3、课程论文必须围绕主题阐述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有一定的见解。 4、关于抄袭问题。各位同学可以借鉴其它的理论分析文章,借用其中一定的观点和方法(参考文献要注明出处),但是,一定要加以消化,融入自己的观点和分析,绝对不可以完全照搬,一旦发现,按零分处理。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中国的国情,并理解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今天实行的大政方针,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二、以下题目仅为参考: 1.毛泽东思想与当代大学生 2.论毛泽东思想与民族创新精神 3.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4.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5.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6.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7.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

我国公务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

标题:我国公务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副标题:浅谈我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 论文纲目:公务员制度,也叫文官制度,是指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依法对各 级事务官员或文职人员进行人事管理的制度,包括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考核、晋升、退休等。自从公务员制度建立以来,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建有了明显进步,但由于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时间较短,加上制度建设本身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所以其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中国当前社会的客观环境的一些不利影响,使得公务员制度没有得到较高水平的实施和运行,影响了政府整体的效能的提升,所以完善公务员制度,解决现有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强化政府职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本论文主要分析当前我国公务员制度中考试录用、绩效考核、分类分级并就如何解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给出自己的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简述公务员制度改制后的意义和影响。 基本论点和论据: (一)公务员考试录用缺乏灵活性 公务员的考试录用是公务员制度确立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公务员管理系统中是最基础的环节,考试的公平性、竞争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但我国公务员的选拔环节牵扯到选拔的方式、考官队伍的素质、试题的科学化等方面的问题。 1.考官队伍素质不高。目前,我国考官队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组织人事部门的官员,二是高校、行政学院和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前者具有一定的干部选拔任用经验,但对于专业管理知识缺乏深入研究,对于考生的书面和口头答案理解不深,判断不准。后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是对于社会需要和职位特点研究不够,所设计题目多倾向于理论陈述,对应用性、操作性题目掌握不够。 2.考试的方法仍主要依靠笔试和结构化面试,而对一些较先进的新技术方法如情景模拟、心理测验、投射法、评价中心技术等缺乏研究和应用,因而无法全方位地对考生进行准确考察。 3.公民担任公职的机会和权利受到制约。首先,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基本上没有担任公职的机会,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事实上存在着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方面机会的不平等,也不利于社会人才的全面和充分的开发。

毛中特研究性学习论文(ypb)

在2016当下怎样算是腐败 学号:2014209035 专业:应用心理学 姓名:苑鹏博

在2016当下怎样才算得上是腐败 【摘要】:腐败会破坏国防安全,导致社会矛盾突出,产生社会黑暗。由经济社会引起的官员在职位上作风不正,行为不正当引起的政治和社会问题。由作风不正进而产生的结党营私、寻私枉法、颠倒黑白等各种犯罪。也可利用出身背景,政治地位、经济权力、熟人关系进行贪污枉法,吃喝享乐。腐败有遗传倾向,历来就有。盗窃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破坏党的名誉·、影响社会稳定、百姓利益。包括经济犯罪、政治犯罪、作风犯罪三个主要问题。 【关键词】:腐败;经济犯罪、政治犯罪、作风犯罪;危害极大;私权乱用 腐败在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现象。 腐败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目前,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而我国腐败现象发展迅猛的势头,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腐败问题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法制监督不力是导致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试对腐败的界定、成因及反腐败与法制监督的关系作出分析,并提出依靠法制监督反腐败的对策和措施。 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而我国腐败现象发展迅猛的势头,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腐败问题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法治监督不力和人民权利薄弱是导致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只是公共官员滥用职权的问题,而是人们为了捞取任何不义之财而滥用职权(不一定是政府权力)的行为。另外还体现在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尽职、不作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思想颓废、麻木不仁等,这些腐败现象常被人们忽略,其实它对社会以及对人类发展本身危害极大。腐败会破坏国防安全,导致社会

公务员制度论文

公务员制度论文 论国家公务员制度 姓名:周程学号:2010962255 班级:兴湘学院10级会计1班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管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总称。 新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解放区和人民军队干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优秀的历史传统,特别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借鉴了前苏联的一些人事管理经验。这一制度的根本特征是对各类人员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建设一支精干的干部队伍,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群体优势,从组织上确保党和国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任务的完成,确保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实施。解放初期以至后来一段时期内,这种集中统一的人事管理制度,适应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对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一、公平竞争原则:竞争在国家公务员制度中是公开、平等的。所有考试、考核、录用等程序都是公开进行的,并且所有参加报考的人员不受性别、家庭出身、民族、宗教等限制,并逐步打破地域、身份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竞争进入到公务员队伍中来。 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注重工作实绩原则:功绩是国家公务员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工作实绩。公务员的职务升降、考核、任免、奖励等,都以其在工作中的功绩为主要依据。

三、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原则:法制原则就是制定法律规范依照法规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管理,国家公务员依照法律、法规行政,并受法律保护。有关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任免、升降等都必须按照国家公务员法律规定。 四、分类管理原则:分类管理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事制度坚持的根本原则, 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不是削弱党对干部的领导,而是加强和完善党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管理工作的领导。通过把党的组织路线、方针、政策按一定程序转化为行政机关人事管理的法规,依此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现代公务员制度有很多制度构件,包括录用、晋升、退出、工资激励、权利保障等机制。其在录用方面的特征是,不基于个人关系,而基于个人的才干,通过竞争性的招聘考试。考试可以是全国性的,也可以是地域性的或者部门性的。在晋升方面的特征是,不基于个人关系,而基于个人才干和业绩,业绩优秀者得到适当的奖励。这样,公务员可以长期保持工作的激励,不会过多地考虑取悦于上级或者有权优势的领导人。在工资制度方面的特征是,其工资一般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之上,并且上下级之间有相当的差距。高级公务员与低级公务员工资差别较大,可以吸引高质量的人员,并将重要人才集中到薪金较高并且具有战略性的人员。其核心特征是不任人唯亲,通过竞争性的录用、晋升和富含激励的制度确保用人唯贤。 在充分肯定公务员制度实施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还只是刚刚起步,制度的健全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一是全国的发展不平衡;二是在动态地满足实践发展中提出的新要求上有欠缺;三是制度本身还有不完备的地方。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和完善。 具体说来,今后一段时期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点应有四个方面: 一是增强制度活力。主要是完善分类、聘用、考核、竞争机制等。研究改进考核制度,实行多层面考核,净化民主测评的环境,公示考核结果。完善公务员竞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生发展状况及改进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生发展状况及改进对策 2011-07-07 15:54:30作者:胡建兰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浏览次数:4 网友评论0 条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使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大为丰富,极大推动了我国民生改善的步伐,中国人民在经济、教育、医疗、社会关系、个性自由等几乎所有人类发展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经济、社会、资源及实践中的偏差等多方面的制约,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与问题。 一、中国民生现状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生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根据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统计,中国人类发展指数(HDI)从1975年的0.530上升到2008年的0.793,排名从1999年的全球第105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81位,成为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指数提高最快的国家之一。 1.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1979—2008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发展水平高6.8个百分点;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财力的增加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和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大幅提高,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水平也大幅提升。据世界银行统计,1978年,我国人均GNI只有190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1%;改革开放后,人均GNI水平大幅提升,2008年达到2770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2.3%。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979—2007年间平均每年增长7.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在1979—2007年间平均每年增长7.1%。1978年,中国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67.7%(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贫困标准),城镇家庭为57.5%;1996年中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50%以下,中国

毛概社会调查58个选题

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调查的安排和要求 一、调查选题范围 1.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现状调查分析 2.企业改制后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3.国有企业工人下岗和再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 4.中外合资企业的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 5.独资企业的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 6.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 7.城市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 8.城市养老问题的调查分析 9.农民工现状调查分析 10.城市中小学学生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 11.乡镇企业发展的状况分析 12.农民经济收入情况的调查分析 13.农村富裕户的致富经验的调查分析 14.农村困难户的贫困原因的调查分析 15.农村养老问题和医疗问题的调查分析 16.当前农村教育状况及问题的调查分析 17.农业税取消后农业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 18.农村村委会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 19.构建和谐农村的调查分析 20.农村干部现状的调查分析 2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分析 22.政府行政效能建设的调查分析 23.城镇低保家庭生活情况的调查分析 24.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调查分析 25.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调查分析 26.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调查分析 27.地方专业人才分布现状与需求的调查分析 28.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农村的实现状况的调查分析 29.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分析 30.城市社会保障与就业问题的调查分析 31.红色之旅爱国主义实践基地建设的调查分析 32.“三农”问题的调查分析 33.农村基层选举的调查分析 3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法治环境建设的调查分析 35.农民科技意识的调查分析 36.法制意识在农村的建立和推广的调查分析 37.农村文化设施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分析 38.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社会保障的调查分析 39.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分析

公务员制度论文公务员制度改革论文

公务员制度论文公务员制度改革论文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摘要】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已经建立了其基本的框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某些问题上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要努力突破陈旧观念,在总结经验及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我国制度。 【关键词】公务员制度;改革;完善 在我国,公务员的发展进程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建设路程起步较晚。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方式也在时间和宝贵的知识经验下不断的探索积累。尽管,在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发实施及相关的配套法规、政策的出台,使我国的各项改革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公务员制度也更趋完善,已基本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为社会和谐社会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制度变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还要一段距离。因而,转变观念、优化体制,完善操作就成为了改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现状的当务之急。 1.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中的障碍 1.1观念意识方面的障碍 "官本位"意识思想影响严重,有着二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在传统文化意识的观念上不可避免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从而构成了我

国文化生态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而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多以其官职的大小来衡量一个人的事业上的成功程度;随着官职高低的不同,享受着来自社会各个方面不同的生活、政治上的待遇,也因此让官员仍处于社会上的轴心地位。再加上公务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与行政级别的密切联系,使人们对于"逐官"意识更加的强烈,从而造成"千军万马奔官来"的不良局面。也由此引发了"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损害了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其次,公务员本身的意志太过于薄弱,把当官与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名利双收这种官利一体化话的思想观念强植入自身的思想意识中,并"继续统治着一些人的思想,规范着他们的行为,吸引着他们的追求"。[1] 1.2公务员法制法规不完善 1.2.1公务员竞争激励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公务员工资制度上存在着问题。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专家王学力指出我国公务员工资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现行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已经失去了激励作用,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所占工资分配的比重逐步降低,地方性补贴比重越来越大,标准工资的职能已被弱化;在制度上,各职务之间工资差距较小,工资分配没有拉开档次,没有完全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平均主义"束缚,工资分配内在的激励和杠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 1.2.2岗位更新上存在的问题

毛中特论文要求

2013年秋季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结业考试论文材料 材料一:(关键词: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②市场经济③党的领导)2013.11.30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团结束了关于全会的解读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大门”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又一次全局意义上的战略性深化和革命。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是改革开放35年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实践和创新的结果,更将是新时期“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跃升至“制度自信”新境界的现实来源和指导纲领。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十大看点是这次解读的主要内容。看点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看点二: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坚持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识、注重深化改革的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各项改革;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全社会的力量更好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部署上来。 材料二:(关键词:①文化②创新③文化体制) “文化发展不足,症结就在改革滞后。加快文化发展,出路就在改革创新。”2006年11月23日,合肥市“改革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千人动员大会召开,吹响了合肥市文化体制改革的号角。从宏观管理体制,到微观运行机制,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到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合肥文化体制改革直指体制弊端。 合肥市体育中心、合肥大剧院通过分别引进中体集团、北京保利集团管理运营,率先在全省探索公用设施市场化管理改革,取得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合并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和广播电视局,成立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大力扶持行业协会建设,基本实现了由“办

改革开放30年 五大成就五大不足

明报:改革开放30年五大成就五大不足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昨天已在北京结束,作出有关推动农村进一步改革的新决议。30年前,在北京同一个地方──京西宾馆,中共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30年过去,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来说,已到了一个总检视的十字路口。 经过一系列采访,为中国过去的30年总结出了“五大成就”与“五大不足”。从今日起将为读者奉上“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专题系列报道,从过去看现在,从现在看未来,让我们一道,回首来路,探索前途…… 成就1——创造经济奇蹟国力强盛 深圳是从一个边陲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都市……这个“小渔村”就是现在深圳罗湖区渔民村。 曾任渔民村团支部书记的深圳市人大副主任汤锦森记忆犹新:改革开放前,村民辛苦一天,收入只有8分钱。改革开放后,村民利用特区经济政策组建起运输车队、船队,办起来料加工厂。1981年渔民村每户平均收入3.3万多元,成为深圳第一个“万元户村”。今日的罗湖区集体股份公司已有了20多亿元净资产。可以说深圳渔民村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在过去30年历程里,中国创造出不少这样的经济奇蹟,现在一年净增的GDP数字,已经接近1978年前全年的GDP总数。中央党校前副教育长吴江表示﹕“邓小平搞改革开放对中国的贡献比毛泽东还大些。” 成就2——走上市场经济道路,经济自由化程度渐与国际接轨 1978年中国97%的商品由国家按计划定价,30年后的今天,除了燃油、电力等少数价格仍由国家控制外,95%的商品价格已经由市场决定。 30年来中国对外打开大门,利用外资近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了100多倍,人民储蓄增长了700多倍。正如原国务院体改委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认为﹕“哪个地方发展了商品经济,哪个地方就富。” 成就3——重视人才教育、科技发展 1977年恢复高考时,全国录取大学新生仅27万,2007年大学录取新生达567万。载人太空船、探月卫星发射成功,成为世界第三个漫步太空的国家。这都要归功于对知识和人才的重视,着名科学家袁隆平说,肯定“知识分子也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做的一件大好事。

国家公务员制度选修论文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完善与改革措施 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作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当代中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政治民主,建设和谐社会有着显而易见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某种意义上我国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借鉴与运用只是一种制度模仿与移植,更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公务员制度理念的对立与冲突以及前现代社会的基本社会生态环境,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遇到一系列的阻碍与困难甚至出现制度变异,因此有必要从本质与内涵上对其重新审视以进一步推进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因此国家政治制度也有着绝对的区别,公务员制度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也必然具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色彩。为了适应我国日益完善的国家制度,公务员制度也因此要根据当今的社会性质进行适当的调整。 下面我将从6个方面对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完善与改革进行议论: 一、公务员考选制度 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和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标志, 也是从源头上把好公务员素质关、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的重要工作。但是目前, 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实施的环境以及考试体系本身, 还存在一些问题, 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 具有其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我国公务员考选制度存在的问题有: 1. 法规体系不健全, 执法力度不够; 2.选拔方式的科学性和灵活性还有待提高; 3. 考录过程中实践执行不到位, 影响了考试录用的效度。 为完善我国公务员考选制度应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法律体系, 实现考录工作的法制化,建立独立的公务员管理机构, 提高选拔程序的透明度,提高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注意考试和考核相结合,提高面试考官的素质水平, 建立相对稳定的高水平考官队伍,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确保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公平性。 二、实行政府雇员制 政府雇员是政府机关根据政府工作的特殊性或临时性需要, 以契约的形式从社会上招聘的具有金融、法律、信息、外语、高新技术等专门知识与技能的高层次人才。政府雇员不占用行政编制, 不具有行政职务, 不行使行政权力。政府雇员制是对目前公务员制度的补充, 但又独立于公务员制度, 两者是不同的两个人事管理体系, 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政府雇员制的实施将对于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及公务员制度改革裨益甚多。首先其是公务员制度的有益补充,且有助于淡化行政人员的官本位意识,还有就是有助于完善政务活动中的竞争机制,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降低公共管理成本。 三、公务员管理“准市场化”机制建设 公务员管理打破“青一色”的国家调控机制,初步建立起“准市场”的竞争机制所谓“政治市场”的公共选择场,其本质精神之一就是竞争。我国《公务员法》的鲜明特色和重要精神之一也正是竞争,批判性地导入“政治市场”概念,加大公务员管理“准市场化”机制建设力度,能增强机制活力。在坚持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指导时,也要注意克服其局限性。如个体主义与

浅谈中国经济改革的得与失

浅谈中国经济改革的得与失 赵健 08政教 08403104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过了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走到了一个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如城乡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地区之间的市场分割,公共事业的公平缺失,等等。如何一一克服这一系列难题,保证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和谐发展能够同时实现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得与失两个方面对中国经济改革进行反思,为接下来的道路指明方向。关键词:经济改革;收获;缺失;发展方向 一、改革的措施 中国经济改革的根本之处是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开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79年开始在农村进行了两步改革。第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承包给农民家庭分散经营。从1982年开始,取消了原来的人民公社制度,恢复乡(镇)、村政权机构。同时,国家从1979年开始连续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第二步改革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从1985年起,国家取消了过去实行多年的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实行合同收购的新政策,把农业税由过去的实物税改为现金税,基本上确立了国家与农民实行等价交换的关系。 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进行扩大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 自主权的试点开始的,已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了局部改革试验和探索。1978年夏,四川省率先进行6个企业扩权试点,1982年扩大到全国6000多个企业。第二阶段是全面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198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

毛概期末论文格式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 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一律用A4规格复印纸输出,单面打印,统一在左侧竖排装订三个钉子。 论文字数在2000字以上。 一、论文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二、摘要:(五号,黑体)摘要内容××××××(五号,宋体)100~300字, 左对齐,单倍行距。 三、关键词:(五号,黑体)关键词内容××××××(五号,宋体) 3~8个,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左对齐。 四、正文文字为宋体、五号、1.5倍行距。 1 一级标题××××××(三号,黑体)左对齐 1.1 二级标题××××××(四号,黑体)左对齐 1.1.1 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左对齐 五、参考文献:(小四,黑体,左对齐)参考文献内容[1] ×××××(五号, 宋体,左对齐) 期刊文章的著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1]肖林鹏,蔡劲燕. 我国体育经纪人市场供需矛盾问题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 学报,2006,30(6):10-13,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C].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始页码 报纸文章的著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专利的著录格式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 刘加林.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P].中国:92214985.2,1993-04-14. 关于以上“[ ]”内的文献类型如下: 类型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电子文献标识M C N J D R S P EB/OL 六、页边距,行间距和页码 论文的上边距:25.4mm;下边距:25.4mm;左边距:31.7mm;右边距:31.7mm。 论文的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居中。封面不编入论文页码。一定要有封面

浅谈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

论文提纲: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背景 二、我国现行公务员制度的特征 三、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展望 浅谈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 【摘要】新中国成立至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对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推进,这一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原来的干部人事制度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在这种背景下,党和政府遵循邓小平人事改革思想,自八十年代开始进行人事改革,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诞生和发展作了漫长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签署颁发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务员制度诞生。15年以来,公务员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发展而逐步推广和完善。本文试着在总结过去人事管理制度和当前国家公务员制度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的形势和现行我国政府的改革,对未来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做出较为肤浅的探讨。 【关键词】公务员制度改革发展分析

浅谈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背景 (一)历史背景分析 新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解放区和人民军队干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优秀的历史传统,特别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借鉴了前苏联的一些人事管理经验。这一制度的根本特征是对各类人员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建设一支精干的干部队伍,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群体优势,从组织上确保党和国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任务的完成,确保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实施。解放初期以至后来一段时期内,这种集中统一的人事管理制度,适应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对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变化,随着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制的改革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越来越暴露出明显的弊端,不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的弊端和不足集中表现在:“国家干部”的概念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分类;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管人与管事相脱节;管理方式陈旧单一,不利于优秀人才的多样化发展;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督机制,用人缺乏法制,致使一些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难以避免。 上述干部人事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使我们长期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年轻优秀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铁皮箱环境”随处可见;二是用人问题上的

中特期末论文3-论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论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已经走过了三十余年的的历程。中国的改革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一步一步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渐进式的改革道路。在这三十年间,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却也伴随着诸多遗憾。改革永无止境,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已经过去将近一半时,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重大问题的决定》横空出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深化改革的问题再一次被放在了中国新一轮发展风暴的中心。如何看待中国改革,吸取成功的经验,警惕失败的教训,就成了当今中国急需思考的问题,也会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中国改革的现状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也伴随着诸多新矛盾的产生。改革的现状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经济体制方面:近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其发展速度在世界上也是遥遥领先的。应当指出的是,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与其在国内推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密不可分。换句话说,正是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大发展。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先从农村开始的,接着是城市工商业,尔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循着这个足迹,我们可以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分为三大步。第一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第二年,即从1979年开始的农村体制改革。农村体制改革把原来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制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就带动了广大农民劳动的积极性,把农业搞活了,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第二步是从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把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改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冲破了原有指令性经济一统天下的樊笼,把城市工商业搞活了,促进了工商业的大发展。第三步是从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策开始,改变了只承认计划经济不承认市场经济的旧观念,着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样就把国民经济全方位搞活,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 政治体制方面: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迈出了步伐,但是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步伐,政治体制改革只能算是小步伐,而且,有时在前进中还伴有一定的

中国公务员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公务员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公务员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要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首先要建立现代公务员制度,拥有一支积极主动、精明干练的公务员队伍。自1993年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以来,公务员制度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不断完善也推进了我国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因此,对公务员制度的研究成为政治学与行政学强烈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国内学术界有关我国公务员制度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初步梳理和总结,以期引起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研究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前期。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的。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针对一些具体制度的弊端,

明确提出“要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 制度、人事制度”。并强调指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的“关键是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 弹劾、转换制度,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职务的任期,以及离休、退休,要按照不同情况,做出适当的、明确的规定”。同时还要求就改革干部人事制度进行“认真调查,比 较各国的经验,集思广益,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 ”①邓小平提出改革原有人事制度之后,为适应经济 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家公务员制度研究被提上议事日程,开始了理论上的探索。在中国政治学与行政学领域展开了对公务员制度的研究。学者们的研究最初采取“拿来主义”方法,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公务员制度, 出版发表了大量的介绍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著作和论文。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文官制度》、《各国公务员制度》、《二 十国人事制度》、《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等等。这批早期文献为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研 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从1993年8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发布到200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简称《公务员法》)颁布。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于发布了《国家 公务员暂行条例》(简称《条例》),条例共有18章88条,

中特论文选题

概论课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1、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三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3、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4、论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及其创新思维特征 5、论邓小平理论的全球化视野及其在21世纪的历史地位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特征及其现实意义 7、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统一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树立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意义 9、论社会主义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 10、浅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必然性刍议 12、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13、对当前社会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4、关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几点思考 15、浅论邓小平的科教兴国思想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效率与公平关系探析 17、创新与中国现代化 18、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19、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从生态环境的视角看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1、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探析 23、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 24、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意义 25、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26、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27、浅论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8、当前青年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 29、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其培养 30、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探析 31、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33、" 一国两制" 构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34、浅论邓小平对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 35、浅析邓小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我见 37、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 38、试析社会新阶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39、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4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4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

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学号:160308520137 学生所在学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张振华 任课教师:黄伟英吴云 教师所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6年11月

16级 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张振华 南昌航空大学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首先来自对“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反思。十年文革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还来自思想的解放,当时从思想理论上实现了从“两个凡是”向实事求是的重大转变。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国防、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些教训和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继往开来。 关键词: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建国之初,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很低,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我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急于使我们的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迅速实现富国强民的梦想,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赶超发展战略。于是,适应于重工业优先增长的发展战略,国家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加强重点项目的建设,这样在制度安排上就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同时,从国际上来看,当时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使得苏联很快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行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的20、30年代发生了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二战结束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 基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的原因,我们迅速地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这种选择在当时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我们逐步建立起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独立的社会主义

毛概大学论文题目大全怎么定题目

毛概大学论文题目大全怎么定题目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毛概大学论文题目大全怎么定题目》的内容,具体内容:很多大学在学生学完毛概这门课都会以论文的形式来作为期末考评,如何选好毛概这门课的论文题目呢?以下是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毛概相关论文题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更多热... 很多大学在学生学完毛概这门课都会以论文的形式来作为期末考评,如何选好毛概这门课的论文题目呢?以下是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毛概相关论文题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更多热门的毛概内容,欢迎大家点击 ~~大学毛概论文◇浅谈毛泽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大学生毛概论文◇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毛概5000字论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 ★更多热门的毛概内容,欢迎大家点击▼▼ ☆☆毛概论文题目◇论毛泽东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思想 ☆☆毛概论文题目◇浅论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体系 ☆☆毛概论文范文◇试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 毛概论文题目(一) 1、从马克思社会主义观到科学发展观 2、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三个代表"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6、"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一脉相承 7、政治合法性视角下的"三个代表" 8、毛泽东思想的确立和再确立及其意义 9、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0、论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及其创新思维特征 11、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 12、论毛泽东党建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史上的地位 13、论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 14、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探索始末 15、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左"、右倾错误及其根源 1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农民问题的基本经验 17、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论析 18、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经阶段 19、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论析 20、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历史考察 毛概论文题目(二) 1、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2、论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贡献 3、论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 4、论毛泽东对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论文

论文摘要:国家公务员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和行政制度的一项历史性改革和卓有成效的创举,对于现代国家人事管理、政府管理、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公务员制度针对传统干部制度的弊端,适应改革开放形势,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进一步细化分类,完善干部激励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进一步规范公务员与营利性机构关系问题。建立富有激励的报酬制度,建立合理的录用、晋升等各个方面的制度,并在制度上鼓励公务员的团队合作精神。经过近十五年的改革和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在我国己经初步确立。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公务员制度,需要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根据中国有效政府发展的具体需要,考虑中国公务员管理实践所遭遇的种种问题,积极顺应新形势,汝照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改进和完善现有公务员管理体制,保持公务员队伍的活力。 关键词:公务员、制度、问题、对策、完善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一)公务员制度 公务员制度(文官制度)指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依法对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人事制度。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中国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中国以往干部人事制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干部队伍笼统庞杂、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管理方式陈旧单一、管理制度很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进程。为了改变这样一种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公务员法的通过标志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形成。中国公务员制度不搞“政治中立”,不搞“两官分途”,注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综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建立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举措其最具突破性的贡献就是确立了经过竞争性考试择优录用公务员的基本原则,从而为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创造了制度条件。 (二)中国公务员制度的诞生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邓小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要改革不合时宜的干部人事制度,要敢于打破老的框框,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职务的任期,作出适当的、明确的规定。并要求认真调查研究,比较各国的经验,集思广益,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 1982年、1983年,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先后进行了机构改革,并按照干部"四化"的方针,调整了各级领导班子,建立了老干部的离休、退休制度,开始逐渐废除实际上长期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与此同时,许多地区和部门在干部的录用、考核、交流、培训等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但是,所有这些改革都处于试验性阶段。从整体角度来看,一些单项制度的改革往往因为缺少全局的配合而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局部的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式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所以,必须从全局出发,从具体问题的相互关系上来把握,进行综合性的配套改革。党中央在1984年提出要制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后认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范围太广,决定改名为《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后又进一步更名为《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88年3月,为进一步加强政府人事工作,更好地推行公务员制度,中央决定成立国家人事部。人事部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公务员制度开始向实施阶段过渡。人事部从1989年起即开始组织公务员制度的试点工作,首先在国务院的六个部门即审计署、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局、国家税务局、国家建材局进行了部门性试点。1990年,又在哈尔滨市和深圳市进行了地区性的试点。在此期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草案中的一些单项制度,如考试录用制度、亲属回避制度、人事考核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也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此基础上,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正式签署颁发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至此,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务员制度诞生。(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调研准备阶段 (1984一1989年) 主要以研究、草拟法规为工作重点。为落实小平同志指示,1984年下半年, 中央决定加强干部人事立法,将干部的升迁、选拔、考核、奖惩等环节用法律规定下来。1984年11月,中央组织部和劳动人事部开始组织力量进行相关法规的研讨起草工作。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做出了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决策。1988年3月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抓紧建立和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