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民的认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_张二朋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民的认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_张二朋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民的认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_张二朋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民的认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_张二朋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4,16(2):166-173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收稿日期:2013-05-13;接受日期:2013-08-12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1)资助。

作者简介:张二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E-mail :waterskuin@163.com 。*通信作者:张海林,副教授,博

士,研究方向为保护性耕作与农田生态。E-

mail :hailin@cau.edu.cn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民的认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张二朋,赵

鑫,魏燕华,陈

阜,张海林

*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

要:保护性耕作具有保水、保土等良好的生态效益,已成为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支撑技术。为了解华北平

原保护性耕作在生产和推广过程中农户对保护性耕作的认知情况,在河南省保护性耕作推广示范地区进行农户一对一的问卷调查,以期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完善及技术推广提供依据及指导。分析结果显示,在保护性耕作推广地区,农户普遍接受了保护性耕作模式,玉米的免耕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应用,83%的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持肯定态度,认为可以培肥地力,保持水土。农户接受保护性耕作主要通过技术推广部门的田间指导,占总数的74%,也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新技术推广。大部分农户认为秸秆过多、病虫害增加和产量不稳等是限制保护性耕作推广和应用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农机农艺结合、加强政府扶持、选育优良品种和改进配套技术等措施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关键词:华北平原;保护性耕作;农民认知;生产推广;调查doi :10.13304/j.nykjdb.2013.244中图分类号:S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0864(2014)02-0166-08Farmers'Perception and Problems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Extension

ZHANG Er-peng ,ZHAO Xin ,WEI Yan-hua ,CHEN Fu ,ZHANG Hai-lin *

(Key Laboratory of Farming System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 ,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China )

Abstract :With the benefits of conserving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tillag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In order to understand farmers'perception for conservation tillage during its adoption and extension process in North China Plain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optimizing this technology ,a face-to-fac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conservation tillage demonstration area of Henan province was conduc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jority of farmers had accepted conservation tillage.No-till with residue retention for maize has

been widely adopted in this region.Due to its benefits in saving water and conserving soil ,83%of the farmers had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conservation tillage ,while 74%of the total farmers received the technical guidance from the extension department and hoped to have some guidance for conservation tillage from relevant department.The majority of farmers considered the principal limiting factors for adoption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were high amounts of residues ,increasing crop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nd unstable crop yield.Combining farm machinery with agronomic techniques ,strengthening government support ,selecting superior cultivars ,and improving matching technologies ,etc.can sur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extension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Key words :North China Plain ;conservation tillage ;farmers'perception ;production and extension ;investigation

华北地区作为我国小麦玉米主产区,是主要的“冬小麦-夏玉米”两熟种植区,但由于农业灌溉需水量大,秸秆焚烧对环境污染严重,传统耕作

成本过高等原因,限制了传统耕作方式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由于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土壤储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农田生产力,同时还具有减

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和抑制耕地退化等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1 3],其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耕作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保护性耕作以少免耕和秸秆覆盖为技术核心[4],在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力和节本增效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世界上被广泛接受[5,6]。目前,保护性耕作在我国很多地区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截至2012年,我国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达667万hm2[7]。但由于技术不完善,农民认识不足等问题,推广应用面积较小。就总体而言,我国保护性耕作的研究重理论轻实践,理论研究多局限于较小尺度针对土壤性状的定点研究,大面积推广应用发展缓慢,存在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和作物丰产稳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农家肥施用难等问题;同时学术界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概念的认识也尚未统一,政策的不完善也限制了保护性耕作的推广[8 10]。

农户作为保护性耕作实施的主体,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果有着切身的了解和体会,其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因地制宜的技术改进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从农户角度出发,了解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和生产推广情况的认知以及其对保护性耕作的技术需求,解决保护性耕作应用和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对华北地区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查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通过对河南麦玉两熟区保护性耕作生产推广情况以及农民的种植习惯和技术需求进行调研,了解当地农民对保护性耕作的态度和耕作栽培过程中的技术需求,以及当地的农业推广部门的推广情况,以期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改进和在当地的推广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区域基本情况

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河南省总面积约16.7万km2,耕地面积为792.6万hm2,而且耕层深厚,营养元素含量丰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全省年降水量600 1400mm,自南向北递减。无霜期为190 230d,日照时数1740 2310h,南北各地气候显著不同,山地和平原气候也有显著差异。充足的光、热、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为河南省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调查选取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南中北部平原和西部丘陵山区,是河南省小麦、玉米的主要产区。

1.2调查方法

调研于2012年7月进行,调查主要从农户的基本情况、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了解和接受的途径、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评价和前景预测及农户的技术需求等方面进行。所有地区的农户认知资料全部通过面对面的农户调查方式获取,被调查对象也全部随机选择,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进行农户调查的同时,又从各县市的农业农机部门获取了保护性耕作相关的统计资料,并和有关部门领导和一线推广人员进行了座谈。本研究调查共选取了河南省的郑州新郑市、洛阳偃师市、三门峡灵宝市和安阳滑县四个县市的14个乡镇、38个村组、213户农户进行调查,剔除信息不完整和出现错误等的问卷,获得有效问卷208份,回收比例为97.7%。

2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被调查的农户中,男性占88%,女性占12%,大部分农户的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占总数的61%,年龄段主要集中在40 60岁,占总数的75%,平均每户约4 5人,大多为3 5口之家。从事农业的人口多为2 4人。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在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家收获播种,平均每户的耕地面积为0.49hm2,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大部分地区耕地面积较大,分布集中,机械化程度较高,适合保护性耕作机械作业。其中,偃师地区各户种植小麦和玉米的种植面积及总耕地面积均远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新郑和灵宝地区小麦和玉米的种植面积与河南省平均水平相当,滑县高于省平均水平;从总耕地面积来说,新郑县和省平均水平基本相当,而灵宝和滑县均高于省平均水平(表1,2)。

761

2期张二朋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民的认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表1各县市平均每户耕地面积

Table1The farmland area of each family of counties.

项目Items

耕地面积(hm2)Farmland area(hm2)

新郑Xinzheng偃师Yanshi灵宝Lingbao滑县Huaxian 总耕地面积Total area of farmland0.470.310.580.57

小麦种植面积Wheat planting area0.430.300.450.57

玉米种植面积Maize planting area0.430.300.460.56

表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Table2Basic information of respondents.

特征Characteristics分组Group频数Frequency比例(%)Ratio(%)

性别Gender

男Male18488.46女Female2411.54

年龄Age

<403717.79 40 507536.06 50 606832.69>602813.46

文化程度Degree of education

文盲Illiteracy10.48小学Primary188.65初中Junior12761.06高中/中专Senior5827.88大学/大专College41.92

家庭人口Family population

<3125.77 3 514368.75>55325.48

劳动力Labors

<2157.21 2 416679.81>42712.98

3农户耕作措施使用情况和认知分析

3.1耕作措施使用情况分析

农户采用不同耕作方式所占的比例不同,在冬小麦和夏玉米实施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差别(表3)。目前,少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在这些推广区域占有重要地位,但传统翻耕仍然占有一定比例。其中冬小麦免耕面积比例占46.15%,而翻耕占38.46%,旋耕比例最小,为15.38%;而玉米免耕面积占调查的90%左右,远超过小麦免耕的比例,翻耕和旋耕共约10%。由于技术和条件原因,冬小麦与夏玉米实行保护性耕作的时期不同。20世纪80年代,华北“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区夏玉米开始推广免耕技术,90年代冬小麦旋耕技术开始推广,而在2000年前后免耕技术才应用在冬小麦种植中。根据表中不同耕作措施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农户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主要集中在6000 7500kg/ hm2,其中夏玉米产量略高于冬小麦产量。少免耕对玉米的产量影响不大,但对冬小麦来说,免耕条件下产量分布并不集中,波动较大,这也说明免耕条件下冬小麦产量不稳定。免耕的平均产量为6240kg/hm2,明显低于传统翻耕,略高于旋耕。这也是因为传统翻耕应用时间较久,配套措施和管理模式趋于成熟,免耕技术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更大面积的推广实施要求研究人员解决更多的问题。

861中国农业科技导报16卷

表3

不同耕作措施单产分布情况

Table 3

Distribution of the crop yield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practices.

作物Crops

产量分组

Groups of yield (kg /hm 2

)免耕No-till 频数Frequency 比例(%)Ratio (%)

翻耕Conventional tillage 频数Frequency

比例(%)Ratio (%)

旋耕Rotary tillage 频数

Frequency 比例(%)Ratio (%)

合计Total 频数

Frequency 比例(%)Ratio (%)

小麦Wheat

<3750

20.96000020.963750 60004622.1273.373014.428339.906000 75004421.155325.4820.969947.60>7500

41.92209.6200.002411.54小计Subtotal

9646.158038.463215.38208100.00玉米Maize

<3750

00000000.003750 60003717.7910.48003818.276000 750010550.48125.7752.4012258.65>7500

4823.0800004823.08小计Subtotal

190

91.35

13

6.25

5

2.40

208

100.00

在河南省小麦-玉米两熟区,农户大多采用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图1),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的全量还田比例分别为94.7%和90.9%,只有部分农户把秸秆用作其他用途(如饲养牲畜、生火做饭等)。农户采用秸秆还田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清理秸秆麻烦,同时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地肥力,另外也因为秸秆焚烧的弊端,如潜在的安全隐患、对土壤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等

图1

农民秸秆还田情况

Fig.1

The situation of crop residue retention.

3.2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评价

通过调查发现(表4),

农户对于保护性耕作的了解及认识主要通过技术推广部门(约占74%),其次是通过临近农户的介绍,其比例约16%,通过媒体信息(如报刊、电视和网络等)及科研单位的了解途径总共仅占10%左右。说明农户了解保护性耕作的途径主要是基层推广站的宣传及农户的相互学习,没有很好的利用媒体等大众通信措施,有可能是因为调查农户学历较低,对现代媒体工具使用率低的原因。而科研单位作

为保护性耕作的主要研究单位,农户通过其了解

接受的途径却很少,不能与农户面对面的接触可能也是保护性耕作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原因所在。

表4农户了解和接受保护性耕作的途径Table 4

The ways of understanding and receiving conservation tillage for famers.接受途径Receiving way 频数Frequency 比例(%)Ratio (%)技术部门推广Extension department 15373.56临近农户Neighbors 3416.35电视和报纸书刊TV &publication

157.21科研单位R&D institution 20.96网络和手机Internet &mobile phone

4

1.92

另外,通过对农户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户对保护性耕作的好处和不足均有一定的认识体会。大多农户认为,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有一定的好处,如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这也是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原因,与一些学者研究结果相似

[11 13]

;同时大部分农户认为保护性耕作有一定的弊端,如秸秆还田过多会影响耕作(如影响播

种机作业和减少出苗等)、病虫草害增加及与免耕相配套的农机具较少等。从产量方面分析,20%的农户认为保护性耕作可以增加产量,但有约9%的农户认为保护性耕作措施降低了作物产量,有4%的调查农户认为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减少病虫草害,而约16%的农户认为保护性耕作

9

612期张二朋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民的认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增加病虫害及杂草,

这说明在实际生产中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控制病虫草害方面有一定的局限,甚至可能是导致病虫草害严重的原因之一。从技术

要求方面来看,

9%的农户认为保护性耕作有其方便的一面,而2%的农户认为此技术对他们要求

过高,这部分农户接受教育程度多为初中及以下水平,这也说明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户对保护性耕作的应用。农户对保护性耕作其他不足的看法占有较大的比例,主要包括对于保护

性耕作的实施导致耕层变硬,相比较传统翻耕播

种量要求更大;由于农机人员的技术水平而导致的播种质量不高,这个问题在推广年限较短的地区尤为明显,这也是宣传不到位,农机人员培训不足导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部分农户由于耕地面积小,地块分散,并不适合保护性耕作机具的播种作业,在部分地区很大程度限制了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应用。不同的地区面临着不同的问题,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5)。

表5

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效应的评价

Table 5

The evaluations of effects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by famers.项目Items

频数Frequency

比例(%)Ratio (%)

好处Benefits

增加肥力Fertility improvement

10048.08保持水土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3416.35增加产量Yield increase

4320.67技术要求简单Technology simplification 188.65减少病虫害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reduction

83.85其他Others

62.88不足Shortages

秸秆过多Much residue

7837.50配套农机具过少Few suitable machine

4622.12病虫害增加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crease

3416.35产量降低Yield decrease

188.65技术要求高Technology complexity

52.40其他Others

26

12.50

总体来说,被调查农户对于保护性耕作的满意度较高(图2),其中“很好”和“好”这两个满意度的比例分别占到42%和41%,而这一部分多为年龄45岁以下和接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户,更容易接受保护性耕作,同时也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外出打工,说明农户对于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实施还是认可的,在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同时可以增加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地区接受保护性耕作,同

时可重点对中青年和接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户进

图2

农户对保护性耕作的整体评价

Fig.2

Farmers'overall evaluation on conservation tillage.

行宣传教育,以取得更好的推广效果。而认为保

护性耕作“一般”的农户亦达到13%,认为“不好”的仅为4%,说明在调查地区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已经很深刻,同时整体满意度也比较高,有必要对更多的地区进行推广实施。3.3

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推广和生产方式的期望分析

对农户乐意接受的保护性耕作推广途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推广部门的田间指导是农户乐意接受的主要途径(表6),这可能是由于当今农村人口的转移,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人转向城市发展,务农劳动力主要为中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田间面对面交流指导更易使农户理解和接受。11.06%的农户认为他们根据附近邻舍对保护性耕作的应用情况而实施,这可能是由于农业有一定的风险,农民存在看到效益之后再跟随使用的

“从众心理”。而希望通过报刊电视媒体与网络通信媒介接受推广的仅分别为6.25%和1.44%,这可能是由于大多数农户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硬

71中国农业科技导报16卷

件条件的限制,无法从媒体和网络中获取较多的科技知识,同时也可能是由于这些媒体对农业科技宣传较少所致。

表6农户愿意接受的保护性耕作推广方式

Table6The acceptable way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by farmers.

项目Items

频数

Frequency

比例(%)

Ratio(%)

技术部门指导

Extension department

16981.25跟随他人学习Learn from others2311.06

电视和报纸书刊TV&publication136.25

网络和手机Internet&mobile phone31.44从表7中可以看出,冬小麦种植过程中,约73%的农户更愿意接受少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户(约27%)更希望使用传统的翻耕方式进行种植,这可能是因为长久的种植思维尚未转变,同时也因为保护性耕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这需要科研和推广单位加强交流合作,深入宣传推广,切实解决农户在使用保护性耕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秸秆还田的方式,大部分农户(约86.5%)都愿意接受采用秸秆覆盖或者粉碎还田的方式,主要的原因是现在秸秆还田技术已趋于成熟,同时大部分农户也意识到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有改善的作用,且秸秆处理过于麻烦。而大约13.5%的农户不希望秸秆还田,可能是因为秸秆还田量过大,腐解过慢,对冬小麦的出苗有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科研人员对秸秆腐解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也有部分农户留下秸秆用作他用(如饲养牲畜和生火做饭等)。

3.4农户对保护性耕作生产的技术需求

对于在农户对粮食作物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需求(表8),大部分农户(约71%)觉得品种的及时更新对粮食种植意义重大,所以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过程中,选择适宜的品种尤为重要。由于保护性耕作造成病虫草害的加剧,农户对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的需求也进一步凸显出来,47%的农户觉得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应该进一步加强。而对于新的施肥方法和精简省工的栽培技术,分别有39%和37%的农户选择,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现阶段农民的收入渠道越来越广,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土地的劳作,如果有更加精简省事的栽培技术,就可以节约出更多的时间外出打工等,这也是保护性耕作推广的一个有利条件。对于其他如新肥料、灌溉技术等选择则较少,这基本上是少数农户根据自己家庭土地的具体情况选择的一些需求。

表7农户愿意接受的秸秆还田方式与耕作措施

Table7The methods of residue retention and tillage adopted by famers.

项目Items

耕作方式Tillage mode

免耕

No-till

旋耕

Rotary tillage

翻耕

Conventional tillage

秸秆还田方式Residue retention mode

不还田

Without retention

还田

Residue retention

频数Frequency76765628180比例(%)Ratio(%)36.5436.5426.9213.4686.54

表8农户保护性耕作生产技术需求和优先序

Table8The technology needs and priority order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优先序Priority order

技术类别

Category of technology

技术要点

Key points of the technology

比例(%)

Ratio(%)

1新品种New species

适合当地免耕特点的高产优质品种

High yield&quality species which are appropriate for NT

71.63

2

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Prevention of diseases,

weeds&pests

开发新的防治技术,开展病虫害防治指导

Developing new prevention technology,and teaching

farmers how to prevent diseases

47.60

3

高效的施肥方法

High-efficiency fertilizing

method

高效的施肥技术

High-efficiency fertilizing technology

39.42

171

2期张二朋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民的认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续表

优先序Priority order

技术类别

Category of technology

技术要点

Key points of the technology

比例(%)

Ratio(%)

4

精简省工的栽培方法

Simplified cultural method

免耕技术、秸秆还田技术

No-tillage&residue retention technology

36.54

5新肥料New fertilizer研发高效肥料Developing high-efficiency fertilizer26.44

6新机械New machineries

播种机械、施肥机械、喷药机械

Machineries of seeding,fertilizer&spray

26.44

7

灌溉技术

Irrigation technology

田间渠道建设管理,改进灌溉技术

Channel building,and improve irrigation technique

24.52

8

地力培肥技术

Soil fertilizer technology

优化肥料配比、增施有机肥

Optimize the matching of fertilizer,and increasing organic

fertilizer application

16.83

9

防灾减灾技术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natural disasters technology

抗旱抗涝、抗倒伏技术

Water-logging,drought and lodging resistance technology

11.06

4讨论

本研究以河南省为例选择四个推广示范区对农民关于保护性耕作生产推广及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于调研区域,新郑市为平原水浇地,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时间较久,约9 10a,是河南最早的一批保护性耕作的示范县;偃师市推广时间为5 6a,推广面积不是很大,效果不佳;灵宝市为河南西部丘陵旱作区,保护性耕作的推广较短,刚刚起步;滑县是河南省主要的小麦生产基地,农业用水消耗量很大。

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保护性耕作在这些推广示范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少免耕技术已经得到了大部分农户的认可,特别是免耕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秸秆还田技术也已经大面积的推广开来,绝大部分的农户已经接受了此耕作技术。其次,农户了解保护性耕作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技术推广部门和临近农户的介绍,同时也很乐意接受这样的推广方式,其中技术推广部门在保护性耕作的推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大部分农户认为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好处是可以增加肥力、保持水土等,同时对于保护性耕作的不足之处农户们也有相当的认识,主要问题在于秸秆还田量过多、配套农机具不足、病虫草害增加等。

根据调研和结论分析,在河南省保护性耕作推广示范区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①技术体系问题:保护性耕作在各个地区推广时间和效果各不相同,另外也因为各地区气候条件和耕作环境,造成了技术不成熟,产量不稳定[14 16],技术体系不完善。针对这个问题,将农艺与农机配套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现今配套的农机设备较少,农机具不完善,缺乏相应的追肥机械和植保机械,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过程中,需要根据农户的种植技术需求对保护性耕作进行技术改进,如配合使用适宜的品种,增强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改进配套的栽培管理措施等。

②秸秆处理问题:秸秆还田量过多仍然是造成保护性耕作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因素,这也说明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规程尚落后于实际推广情况,秸秆处理技术和相关农机具的研发满足不了农户在应用保护性耕作中的需求。秸秆腐解速率慢,堵塞播种机,造成低温问题等都急需解决。一方面需要对秸秆还田的机械和播种机进行改进,加强机手技能的培训,将秸秆进行彻底粉碎,防治堵塞播种机;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生物、生态和农艺措施进行有益补偿,如秸秆的生物降解,选择春季耐低温的小麦品种等措施解决问题。

③病虫草害防治问题:对于保护性耕作的病虫草害问题,前人研究表明,保护性耕作在实际生产中对于控制病虫草害有一定的局限,甚至可能是导致病虫草害严重的原因。对于病虫草害的控制主要在于研究适用的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和相应的使用方法以及配套机具,另外可以结合生物方法和选育抗性品种进行防治[17,18]。

④政策扶持问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在一些推广地区已经取消了政府财政的扶持,导致当地

271中国农业科技导报16卷

的保护性耕作推广效果大打折扣,保护性耕作的推广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政府的长期支持。曹光乔等[19]在研究中也提到了政府对于保护性耕作扶持的重要性和一些具体措施,主要应加强宣传引导、财政补贴、土地整合等政策使保护性耕作在该地区普遍接受和便于推广。Thomas等[20]在研究中也认为政府部门在保护性耕作的早期推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查分析,保护性耕作在各个地区接受的程度不同,各个地区需要的配套技术也不同,所以应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耕作方式,建议相关的科研和推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农民的种粮技术需求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和规范,配套农机具的研发和改进,完善技术推广和服务。依靠各级的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和当地政府、基层组织等,使保护性耕作在华北麦玉两熟区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进一步促进中国现代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调查的样本数量不大,而且仅在河南部分地区,调查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如农户对问卷内容的主观臆断、对调查工作的不合作等其他的问题。对于华北地区保护性耕作农民认知情况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Franzluebbers A J.Water infiltration and soil structure related to organic matter and its stratification with depth[J].Soil

Till.Res.,2002,66:197-205.

[2]高焕文,李洪文,李问盈.保护性耕作的发展[J].农业机械学报,2008,39(9):43-48.

Gao H W,Li H W,Li W Y.Development of conservation

tillage[J].Transac.Chin.Soc.Agric.Machin.,2008,39

(9):43-48.

[3]Lafond G,McConkey B G,Stumborg M.Conservation tillage models for small-scale farming:Linking the Canadian

experience to the small farms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in China[J].Soil Till.Res.,2009,104(1):150-

155.

[4]张海林,孙国峰,陈继康,等.保护性耕作对农田碳效应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2):4275

-4281.

Zhang H L,Sun G F,Chen J K,et al..Advances in research

on effects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on soil carbon[J].Sci.

Agric.Sin.,2009,42(12):4275-4281.

[5]LalR.Enhancing ecosystem services with no-till[J].Renew.Agric.Food Syst.,2013,28(2):102-114.

[6]Li L L,Huang G B,ZhangRZ,et al..Benefits of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its

progress in China[J].Agric.Sci.China,2011,10(6):850

-859.[7]王国占.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面积突破1亿亩[EB/ OL].http://www.nj.agri.gov.cn/nxtwebfreamwork/ztzl/js_

bhxgz/detail.jsp?articleId=ff8080813bcb2b00013bd12657e

905a2,2012.

[8]高旺盛.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2):2702-2708.

Gao W S.Development trends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conservation tillage[J].Sci.Agric.Sin.,2007,40(12):

2702-2708.

[9]张海林,高旺盛,陈阜,等.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1):16-20.

Zhang H L,Gao W S,Chen F,et al..Prospects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conservation tillage[J].J.China Agric.Univ.,2005,10(1):16-20.

[10]LalR.Constraints to adopting no-till farm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Soil Till.Res.,2007,94(1):1-3.

[11]D'Emden F H,LlewellynRS,Burton M P.Adoption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in Australian cropping regions:an

application of duration analysis[J].Technol.Forecast.Soc.

Change,2006,73(6):630-647.

[12]LlewellynRS,D'Emden F.Adoption of No-till Cropping Practices in Australian Grain GrowingRegions[M].Kingston:

GRDC Publications,2010,1-31.

[13]McRobert J,Rickards L.Social research:insights into farmers' conversion to no-till farming systems[J].Extension Farm.

Syst.J.,2010,6(1):43-52.

[14]彭文英,彭美丽,吴晓展.免耕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2):95-100.

Peng W Y,Peng M L,Wu X Z.No-tillage effects on crop yield

[J].Agric.Res.Arid.Areas,2011,29(2):95-100.[15]孔凡磊,陈阜,张海林,等.轮耕对土壤物理性状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8):150-155.

Kong F L,Chen F,Zhang H L,et al..Effects of rotational

tillage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winter wheat yield[J].

Transac.CSAE,2010,26(8):150-155.

[16]董文旭,陈素英,胡春胜,等.少免耕模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7,22(2):141

-144.

Dong W X,Chen S Y,Hu C S,et al..The effect of minimum

tillage and no-tillage on growth and yield of winter wheat[J].

Acta Agric.Boreali-sin.,2007,22(2):141-144.

[17]冯聚凯,崔彦宏,甄瑞,等.华北平原一年两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6):177-181.

Feng J K,Cui Y H,ZhenR,et al..Review on conservation

tillage of double cropping system in north china plain[J].

Chin.Agric.Sci.Bull.,2006,22(6):177-181.

[18]鲁向晖,隋艳艳,王飞,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田环境的影响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3):66-72.

Lu X H,Sui Y Y,Wang F,et al..The conservation tillage

technique and it's influences on farmland environment[J].

Agric.Res.Arid.Areas,2007,25(3):66-72.

[19]曹光乔,张宗毅.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8:69-74.

Cao G Q,Zhang Z Y.The study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farmers

adopt conservation tillage[J].Iss.Agric.Econ.,2008,8:

69-74.

[20]Thomas G A,Titmarsh G W,Freebairn D M,et al..No-tillage and conservation farming practices in grain growing areas

of Queensland-a review of40years of development[J].Anim.

Prod.Sci.,2007,47(8):887-898.

371

2期张二朋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民的认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9 世纪末,美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大量干旱半干旱草原被开垦成农田,到 20 世纪美国西部发生了大规模“黑风暴”,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合理的土壤耕作。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给我们敲响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警钟。研究表明,北方沙尘主要来自沙化土地、裸露地和农田。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 tillage)减少了对土壤的耕作次数,加上地表秸秆残茬,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控制水土流失,减少风蚀、水蚀,缓解沙尘危害;故其业已成为防沙减尘的重要技术之一。保护性耕作已经成为国际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加快该项技术的发展,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可持续农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及分类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的定义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从而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并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农业技术。其核心技术包括少耕、免耕、缓坡地等高耕作、沟垄耕作、残茬覆盖耕作、秸秆覆盖等农田土壤表面耕作技术及其配套的专用机具等,配套技术包括绿色覆盖种植、作物轮作、带状种植、多作种植、合理密植、沙化草地恢复以及农田防护林建设等。

根据保护性耕作的特点,由于它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针对保护性耕作的基本要点,也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代翻、化学除草。 根据对土壤的影响程度可以将保护性耕作技术划分为 3种类型。(1)以改变微地形为主:包括等高耕作、沟垄种植、垄作区田、坑田等;(2)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包括等高带状间作、等高带状间轮作、覆盖耕作(包括留茬或残茬覆盖、秸秆覆盖、砂田、地膜覆盖等)等;(3)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包括少耕(含少耕深松、少耕覆盖)、免耕等。 2.保护性耕作产生的背景 保护性耕作是在人类和自然的矛盾愈来愈突出的情况下产生的。比如耕翻作业除掉地面残茬、杂草,有利于播种,但同时也破坏了对地面的保护,导致风蚀、水蚀加剧;旋耕切碎土壤,创造了松软细碎的种床,但同时又消灭了土壤中的蚯蚓与生物,使土壤慢慢失去活性。耕作强度愈大,土壤偏离自然状态愈远,自然本身的保护功能、营养恢复功能就丧失愈多。近几十年来,我国机械耕作活动增强,农作物产量大幅度上升,但河流泛滥、沙尘暴猖獗、土壤退化、农作业成本上升。保护性耕作取消铧式犁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机能和营造机能,是机械化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进而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革命性变化。 3.保护性耕作的国际现状与发展趋势 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开始研究推广免耕技术,当时由于机械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试行)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坚持试验示范与辐射推广相结合,积极引导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保证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规范化,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技术实施规范,特制定技术实施要点。 一、主要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耕作,深松即疏松深层土壤,基本上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二是将30%以上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三是采用免耕播种,在有残茬覆盖的地表实现开沟、播种、施肥、施药、覆土镇压复式作业,简化工序,

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成本;四是改翻耕控制杂草为喷洒除草剂或机械表土作业控制杂草。 (一)秸秆覆盖技术 1、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1)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适合玉米产量较高的地区,如秸秆量过大或地表不平时,粉碎还田后可以用圆盘耙进行表土作业;春季地温太低时,可采用浅松作业。还田方式可采用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装臵和秸秆粉碎机作业两种。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具作业要求以达到免耕播种作业要求为准。 (2)小麦秸秆粉碎还田覆盖。适合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土地又比较肥沃、疏松的地区。地表不平或杂草较多时可用浅松作业,秸秆太长时可用粉碎机或旋耕机浅旋作业。还田方式可采用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装臵和秸秆粉碎机作业两种。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机具作业要求以达到免耕播种作业要求为准。 2、整秆还田覆盖。 (1)玉米整秆还田覆盖。适合冬季风大的地区,人工收获玉米后对秸秆不做处理,秸秆直立在地里,以免秸秆被风吹走;播种时将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撞倒,或用人工踩倒。 (2)小麦整秆还田覆盖。适合机械化水平低,用割晒机或人工收获的地区。麦秆运出脱粒、土地进行深松、再覆

保护性耕作基本知识

保护性耕作基本知识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但是,人们不难发现,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猛烈。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呢? 保护性耕作与生态保护 先看看我国的耕地状况。我国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地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分布在昆仑山,秦岭,淮河以北的16个省、市、自治区。旱作农业的面积约3300万公顷。许多年以来,人们习惯了在旱地采用火烧秸杆,铧式犁翻耕土地,耕翻后耙压碎土,来保证播种质量,以及土地裸露休闲等传统耕作方式。 但是人们没有重视,干旱、裸露、疏松的农田,难以抵挡大风的袭击,地表土流失和风蚀沙化造成的严重后果。 成千上万吨的地表土被风刮走,既造成了农田的荒漠化,也加剧了沙尘暴的形成。可见,除了大量开荒、草原退化以外,不恰当的土地耕作方式,也是沙尘暴猖撅的原因之一。 为了控制沙尘暴,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的同时,还需要大力发展,能保护农田、减少农田扬沙的保护性耕作法,使旱区农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那么,什么是保护性耕作法呢? 什么是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简单地说,就是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由于采用这种技术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目前,国际上一般认为,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地表,秸秆覆盖量应超过30%。 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秸秆残茬处理技术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化学药剂控制杂草和病虫害技术土壤深松技术下面,让我们看看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 秸秆残茬处理技术农作物秸秆经机械作业处理后,留在地表做覆盖物,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核心。秸秆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玉米收获机粉碎秸秆处理粉碎前茬作物秸秆后抛撒,使秸秆均匀的覆盖在地表。 直立秸秆处理在风沙大的地区,收获后对秸秆不做处理,秸秆直立在地里,播种时将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撞压,使其倒伏在地表。 留根茬处理在使用作物秸秆的地区,作物收获时,留根茬高度到20-30cm。 秸秆覆盖有两个有利因素。一,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二,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我们知道,旱作农业没有灌溉,土壤水分基本来自天上降雨。雨水消耗分三部分。 一是径流消耗。径流消耗是指在降雨的时候,雨水还没有入渗到地里,就从地表流走了,是无效的消耗,约占降雨的10%左右,坡地可以达到30%以上。

保护性耕作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保护性耕作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1)国际研究与技术发展趋势 从国际上来看,保护性耕作根据其发展历史阶段,其概念和内容有所不同,所涉及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国际上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等国家遭遇严重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惨痛教训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至今约80年左右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机械化翻耕措施在水蚀和风蚀方面存在的弊端,对土壤耕作农机具和耕作方法进行改良,提出少耕、免耕和深松等保护耕作法。美国在20世纪20-30年代利用大型机械翻耕大面积农田,一场著名的“黑风暴”从美国干旱地区刮起,席卷的美国大陆,刮走地表层10-50cm厚度的肥沃土壤3.5亿吨,冬小麦减产51亿公斤。1935年美国成立了土壤保护局,从此开始大力研究改良传统翻耕耕作方法,研制深松铲、凿式犁等不翻土的农机具,免耕技术成为当时的主导技术。 第二阶段是50年代以后,机械化免耕技术与保护性植被覆盖技术同步发展。在免耕技术大面积应用的过程中,许多研究证实了各种类型的机械化保护耕作对减少土壤侵蚀方面有显著效果,但也出现不少因杂草蔓延或者秸秆造成低温等技术原因使作物严重减产的例子,使得该项技术推广较慢。到20世纪70年代,又加入了不同作物轮作与作物秸秆还田覆盖的内容,称之为保护性种植。 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耕作机械改进、除草剂以及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保持性耕作的应用得以较快发展,范围也不断开展。据美国保护性耕作组织近期报导,美国至少有50%的耕地实行各种类型的保持性耕作,其中作物残茬覆盖耕作占53%,免耕占44%。 主要应用于大豆、玉米、高粱、小麦和花生、马铃薯、甜菜、烟草、蔬菜等作物。此外,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家纷纷学习美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半干旱地区广泛推广应用。 近年来,又提出了保护性农业(Conservation Agriculute)的概念,主要以永久性土壤覆盖(绿色覆盖)、作物轮作(特别旱田轮作)和减少对土壤的人为

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

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 摘要:借鉴国外保护性耕作的概念,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我国保护性耕作的概念,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作用以及类型。介绍了国外、国内保护性耕作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今后保护性耕作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概念;作用;类型;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19 世纪末,美国在西部开发中, 过度垦殖, 导致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黑风暴”引发了对农业耕作技术的改革。形成了以“少免耕”代替“铧式犁耕翻”、以“秸秆覆盖”代替“裸露休闲”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1]。保护性耕作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一项旱作农业技术,因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特别是中国,中国北方旱地就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56%[2,3]。经过60 多年的发展9特别是近20 多年的发展,保护性耕作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已相当深入,经历了“免耕法”到以“免耕法”为基础,以配套机具为支撑的集秸秆残茬覆盖、少免耕、深松、地表作业及水肥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为一体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发展历程。 1保护性耕作概念 保护性耕作在国际上尚无统一概念,国外通常以秸秆残茬覆盖度为标准,指在一季作物之后地表留茬覆盖至少30% 为保护性耕作,如起垄、带状耕作、覆盖耕作及免耕等;而秸秆残茬覆盖度在15%-30%的耕作方式称为少耕[4],不属于保护性耕。我国地域辽阔,种植制度多样,保护性耕作技术类型繁多,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并不十分明确,不仅仅是少耕、免耕。同国外保护性耕作的概念相比,我国的概念内涵更广泛。笔者认为,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综合配套措施,从而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并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农业技术。其核心技术包括少耕、免耕、缓坡地等高耕作、沟垄耕作、残茬覆盖耕作、秸秆覆盖等农田土壤表面耕作技术及其配套的专用机具等,配套技术包括绿色覆盖种植、作物轮作、带状种植、多作种植、合理密植、沙化草地恢复以及农田防护林建设等[5]。 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4项技术内容: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 实行免耕或少耕。采用30%以上的植被覆盖地表, 根茬固土, 保护土壤, 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采用免耕播种。在有植被覆盖的地表用机械实现开沟、播种、施肥、施药、覆土镇压一次完成, 节约机械成本。?改翻耕控制杂草为喷洒除草剂或机械表土作业控制杂草[6] 2保护性耕作作用及类型 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包括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秸秆与残茬覆盖技术、杂草及病

农业生产机械化教学大纲

《农业生产机械化》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18 (理论18学时;实验0学时)学分:1.0 适用对象:农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物理、农学概论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蒋恩臣主编,《农业生产机械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2、主要参考书: 高焕文主编,《农业机械化生产学》(上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罗锡文主编,《农业机械化生产学》(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李宝筏主编,《农业机械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农业生产机械化》是农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农业机械的发展、类型、一般构造、工作过程及使用等基本知识,要求学生了解有关农业机械的作业性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了解农业机械化生产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不同区域及作物的机械化生产工艺与机具;熟悉机械化体系的特点和适应性;结合有关的分析、计算方法,初步掌握选择、评价农业机械化生产工艺与机具、组织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基本能力。了解国外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新技术与新机具;熟悉农业机械的信息化与精细农业等科技前沿知识及最新动态。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了解农业机械化生产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不同区域及作物的机械化生产工艺与机具;熟悉机械化体系的特点和适应性;结合有关的分析、计算方法,初步掌握选择、评价农业机械化生产工艺与机具、组织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基本能力。了解国外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新技术与新机具;熟悉农业机械的运用、农业机械的信息化与精细农业等科技前沿知识及最新动态。

保护性耕作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保护性耕作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际研究与技术发展趋势 从国际上来看,保护性耕作根据其发展历史阶段,其概念和内容有所不同,所涉及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国际上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等国家遭遇严重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惨痛教训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至今约80年左右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机械化翻耕措施在水蚀和风蚀方面存在的弊端,对土壤耕作农机具和耕作方法进行改良,提出少耕、免耕和深松等保护耕作法。美国在20世纪20-30年代利用大型机械翻耕大面积农田,一场著名的“黑风暴”从美国干旱地区刮起,席卷2/3的美国大陆,刮走地表层10-50cm厚度的肥沃土壤3.5亿吨,冬小麦减产51亿公斤。1935年美国成立了土壤保护局,从此开始大力研究改良传统翻耕耕作方法,研制深松铲、凿式犁等不翻土的农机具,免耕技术成为当时的主导技术。 第二阶段是50年代以后,机械化免耕技术与保护性植被覆盖技术同步发展。在免耕技术大面积应用的过程中,许多研究证实了各种类型的机械化保护耕作对减少土壤侵蚀方面有显著效果,但也出现不少因杂草蔓延或者秸秆造成低温等技术原因使作物严重减产的例子,使得该项技术推广较慢。到20世纪70年代,又加入了不同作物轮作与作物秸秆还田覆盖的内容,称之为保护性种植。 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耕作机械改进、除草剂以及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保持性耕作的应用得以较快发展,范围也不断开展。据美国保护性耕作组织近期报导,美国至少有50%的耕地实行各种类型的保持性耕作,其中作物残茬覆盖耕作占53%,免耕占44%。主要应用于大豆、玉米、高粱、小麦和花生、马铃薯、甜菜、烟草、蔬菜等作物。此外,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家纷纷学习美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半干旱地区

深松整地的基本方法

1.深松整地的基本要求 作业深度一般要求超过25cm(黑龙江省、南方蔗区要求达到35cm以上)。对于吉林省来说,深松整地一般集中在两个时间段,一个时段是秋季作物收获后(9月下旬~11月上旬),以接纳秋、冬两季的雨水和雪水,有效抵御春旱。另一个时段是春播前后(3月上旬~5月下旬),可充分接纳夏季雨水,防止形成土壤表面径流达到抗旱或排涝效果。 作业质量要求:深松作业地块要达到深、平、细、实,深度一般在30公分以上,打破犁底层,深松后的裂沟要合墒弥平。做到田面平整,土壤疏松、细碎,没有漏耕,深浅一致,上实下暄,抗旱保墒。根据各地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种植模式确定适宜的更深。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打破犁底层。 2.深松整地的基本方法 深松机具种类可分为深松犁、全方位深松机及深松联合作业机等。深松整地方式可分为全面深松和局部深松两种。全面深松是用深松犁全面松土,这种方式适用于配合农

田基本建设,改造耕层浅的土壤。局部深松是用凿形铲、双翼铲或铧进行松土与不松土相间隔的局部松土,应用范围较广。 第四节深松整地作业模式 深松整地作业模式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单一深松整地模式。拖拉机带动单一深松功能的深松机具进行作业,单一深松作业。此种模式主要在秋季实施。作业深度一般要求超过25cm,拖拉机动力一般要求在80马力以上。 (二)旋耕+深松作业。拖拉机带旋耕、深松联合作业机具,深松深度一般在25~30cm,拖拉机动力一般要求在90马力以上。 (三)灭茬+旋耕+深松三项作业或者多项复式联合作业。拖拉机带灭茬、旋耕、深松三项或多项复式作业机具(有的同时起垄、施肥一起作业)。作业深度一般要求达到25cm以上,配套的拖拉机动力一般要求达到120马力以上。

玉米知识大全(续一)

一、玉米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或保留高根茬秸秆30%以上和作物残留物覆盖率不低于30%的耕作技术。是一项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耕作技术。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可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减少土壤流失和抑制农田扬尘的功效,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能明显提高旱区粮食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 据中国农大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2003年对10个示范县的实施效果监测数据显示,保护性耕作能不同程度的降低作业成本,可降低地表径流60%、减少土壤流失80%、减少大风扬沙60%,并具有增产玉米4.1%的效果。 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包括四项内容:1. 田间秸秆覆盖技术。将30%以上的玉米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高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效率;2. 免耕、少耕技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使用免耕播种机将种子播在秸秆覆盖的土壤中。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浅旋、浅耙)耕作,深松即疏松深层土壤,基本上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3. 免耕、少耕播种技术.在有残茬覆盖的地表实现开沟、深施肥、播种、覆土、镇压复式作业,简化工序,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成本;4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依靠化学药品防治病虫草害发生,也可结合浅松和耙地等作业进行机械除草。 (一)、主要推广的技术路线 田间玉米秸秆覆盖和高留茬→免耕(少耕)播种→化学灭草、灭虫→苗期深松→深松。 (二)、田间秸秆覆盖技术 1、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还田方式可采用秸秆还田机和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还田机作业覆盖两种。 2、整秆还田覆盖 适合冬季风大的地区,人工收获玉米后对秸秆不作处理,秸秆直立在地里,以免秸秆被风吹走,播种时将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撞倒,或人工踩倒进行覆盖。 3、留茬覆盖 在风蚀严重及以防治风蚀为主,且玉米秸秆需要综合利用的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采用机械收获时留高茬+免耕播种作业,或机械收获时留高茬+粉碎浅旋播种复式作业方式处理。 (三)、免耕、少耕机械播种技术 免耕播种。在留茬和秸秆覆盖地,原茬保留于地表进行免耕播种。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深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作业。 少耕播种。进行必要的地表(轻耙或浅旋灭茬)进行播种作业。 为保证播种质量,播种作业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地表覆盖率小于40%可采用免耕播种,使用小型免耕播种机作业;另一种是地表覆盖率大于40%或播种高茬穴播作物时,一般需采用少耕(表土处理后)播种。 1、播种量:玉米一般亩播种量为1.5-2kg,半精量播种单双籽率≥90%; 2、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cm,沙土和干旱地区播种深度应适当增加1-2cm; 3、施肥深度:一般为8-10cm(种肥分施),即在种子下方4-5cm; 4、选择优良品种,并对种子进行精选处理:要求种子的净度不低于98%,纯度不低于

保护性耕作技术(宣传材料)

农机化技术宣传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保证作物收获后留10-20厘米的根茬覆盖地表,采用免耕播种、用化学方法和机械方法相结合防治病虫草害的耕作技术。它可以减少土壤风蚀、水失和抑制农田表土扬尘,增加耕地蓄水保墒能力,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能明显提高旱区粮食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力保护生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四项关键性技术。 一、免耕播种技术 利用免耕播种机在茬地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项作业,并保证播种作业质量符合农艺要求。 二、田间秸秆根茬覆盖技术 在农作物收获后地表留有10-20厘米高度的秸秆根茬覆盖地表,以根固土,减少风蚀、降低土壤水份无效蒸发和提高天然雨(雪)水利用率。 三、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 利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品和先进可靠的施药机具,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药作业,达到防治病虫草害的目的。也可结合浅松或耙地作业进行机械除草。 四、机械深松技术 应用全方位深松机或铲式深松机进行深松作业,疏松土壤,打破犁地层,增强水分入渗和土壤贮水量;作业后耕层土壤不乱,动土量小,减少了由于耕翻后裸露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少耕、免耕的好处 减少了耕作次数和机组对土壤的压实,保护了土壤良好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秸秆根茬覆盖的作用 抑制水分蒸发,促进土壤养分转化与分解,保护土壤耕作层,控制杂

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团粒结构,增加空隙率,降低耕层土壤容重。 不用铧式犁耕翻的好处 采用铧式犁耕翻后,土壤失墒大,裸露地表风蚀大;耕层浅,易形成犁底层,影响土壤蓄水能力和作物根系发育;耕翻后粘土上移,表层有机质含量下降,导致土壤板结;翻耕后地表细碎裸露,有机质含量高的肥沃土壤容易被大风吹走,容易形成沙尘暴,造成环境污染;耕翻后,耕整地工序多,生产成本高。 保护性耕作的效益 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打破犁底层,增加了作物根系的生长空间和吸收养分范围,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5-10%;同时,减少了作业工序,节约了劳动力资源,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机化促进法和农机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学习材料_临沂市农机化

临沂市农机化促进法暨 农机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 一、个人必答题(共21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是什么时间颁布实施的? 答:2004年6月2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2、目前飞机在农业方面的运用,主要有航空播种、病虫预测与防治、人工天气干预等几个方面,请问在我省,农用航空主管部门是哪个? 答:农机部门。(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听清楚了,如果要建设农用航空站要到农机部门提出申请。) 3、近两年来,我市农机化工作成效显著,几项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请问:截止目前,我市农用拖拉机保有量和农机总动力分别是多少?列全省第几位? 答:截至目前我市农用拖拉机已达35万台,保有量全省第一位;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771万千瓦,位居全省第三位。 4、《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共有几章几条 答:《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共有6章38条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规定,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是哪一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 省级、市级、县级,请选择。答:县级 6、《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对拖拉机搭载乘客是如何规定的? 答:禁止拖拉机违章载客。 7、农机监理员在为农民办理拖拉机挂牌登记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公开、公正、便民 8、农民群众初次申领拖拉机号牌、行驶证,农机监理站应在几个工作日内完成其相应手续?答:5个工作日。 9、农民在购买与使用拖拉机过程中,有可能要到农机监理站办理5种登记,请问是哪5种登记?答:注册登记、变更登记、抵押登记,转移登记和注销登记。 10、拖拉机分哪三种类型? 答: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方向盘式拖拉机;手扶式拖拉机。 11、根据农机法律规定,拖拉机应当从注册登记之日起每年检验1次。拖拉机所有人申领检验合格标志时,应当提交哪3种证明? 答:行驶证、拖拉机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拖拉机

腐植酸基础知识大全

腐植酸基础知识大全 腐植酸因其有着绿色、环保、有机的特性,新材料开发潜力巨大。针对肥料而言,腐植酸可以为复合材料(大中小分子),可以为功能材料(提氮、活磷、促钾),可以为抗逆材料(如植物抗旱、抗寒、抗涝、抗病虫害等),可以为络(螯)合材料,可以为专用材料,不一而足。 腐植酸中的官能团(主要是羧基和酚羟基)能给出活泼氢离子,故腐植酸表现出弱酸性和化学反应性,具有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络(螯)合作用。腐植酸的醌基、羧基和酚羟基结构使其具有生物活性。在农业上的“五大作用”(改良土壤、增效化肥、刺激生长、增强抗逆和改善品质)一直指导着腐植酸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进步。 一、啥叫腐殖酸 腐殖酸是一种天然的有机大分子化合物的混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土壤中腐殖酸的比例最大,土壤腐殖酸是物理化学上的非均相复杂混合物分子量是多分散的,该混合物是由天然的、分子量较高、黄至黑色、无定形、胶状、具有脂肪性和芳香性的有机聚电解质组成,不能用单一的化学结构式表示。 二、腐殖酸是从哪里来的 1、土壤腐殖酸与生俱来,主要是植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2、煤炭腐殖酸是微生物对植物分解和转换后,又经过长期地质化学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大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三、腐殖酸结构功能与作用 1、结构

腐殖酸是一类天然有机弱酸,由黄腐酸、黑腐酸和棕腐酸三部分组成。 2、元素组成 煤炭腐殖酸与土壤有机质中的腐殖酸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腐殖酸的主要元素有碳、氢、氧,还有少量的氮和硫,另外还还有多种官能团。 3、腐殖酸的作用 土壤有机质中一般以上是腐殖酸,在腐蚀质中腐殖酸是主体及其与金属离子相结合的盐类,腐殖酸是有机质中最活跃、最有效的部分。 (1)腐殖酸的直接作用 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 (2)间接作用 ①物理作用 A.改善土壤结构。 B.防治土壤裂化和侵蚀。 C.增加土壤持水量,提高抗寒能力。 D.使土壤颜色变暗,有利于太阳能量吸收。 ②化学作用。A.调节土壤PH值。B.改善和优化植物对营养和水份的吸收。C.增加土壤缓冲能力。D.在碱性条件下,是一种天然螯合剂(与金属离子螯合,促进期被植物吸收)。 E.富含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有机质和矿物质。 F.提高有机肥料的溶解性,减少肥料的流失。 G.使营养元素转化成易被植物吸收的状态。H.能加强植物对氮的吸收,降低磷的固定,能把深入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保护盒贮存于土壤中,并能加速营养元素进入植物体的过程,提高无机肥料的应用效果,所以说,腐殖酸是植物营养元素和生理活性物质的“储备库”。 ③生物作用 A.刺激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B.提高植物自然抗病、抗虫害的能力。 四、常用腐殖酸的种类和特性

农业机械化生产与管理_在线作业_3

农业机械化生产与管理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6-10-10 11:25:53 一、单选题 1. (5分) 机组技术生产率的计算公式是()。? A. W=0.1B P V Tβετ ? B. W=0.1B P V P ? C. W=0.1BV Tβετ ? D. W=0.1BV T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农业机械化生产与管理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2. (5分) 美国对土壤耕作的划分标准为()。? A. 耕作强度

? B. 秸秆残茬覆盖量 ? C. 耕作次数 ? D. 耕作深度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3.3 北方旱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3. (5分) 以下哪些内容不属于控制职能()。? A. 评比选优 ? B. 进行偏差分析 ? C. 评价实际效果 ? D. 制定标准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2 管理的基本内容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4. (5分) 在降雨量相同的条件下,径流量最少的耕作处理是()。? A. 免耕覆盖无压实地 ? B. 免耕无覆盖地 ? C. 翻耕地 ? D. 免耕覆盖压实地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3.3 北方旱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5. (5分)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基本属性是()。 ? A. 咨询 ? B. 指导

? C. 教育 ? D. 培训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1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二、多选题 1. (5分)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基本特征是()。? A. 深松 ? B. 免耕 ? C. 药剂控制杂草与病虫害 ? D. 秸秆残茬覆盖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3.3 北方旱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展开解析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讲人 田金榜 一、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发展 保护性耕作是人们遭遇严重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惨痛教训之后 逐渐研究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土壤耕作模式。上世纪20~30年代美国为加速农业发展、提高粮食产量,利用大型机械大面积、多频次翻耕农田,加上气候持续干旱,土地沙化严重,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1931年从美国西部干旱地区刮起的黑风暴横扫美国大平原 厚达 5~30厘米的表土被吹走,30多万公顷农田被毁。1935年的第二次“黑风暴”横扫美国2/3国土,3亿多吨表土被卷进大西洋,毁掉耕地300万公顷,当年全美冬小麦减产510万吨,南部各州1/4多的人口迁移。两次“黑风暴”过后,美国人开始意识到传统的农业耕作方法出现了问题,开始研究和应用少耕、免耕和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经过数十年的长期努力,保护性耕作技术有效地遏è制了沙尘暴的再度猖獗。受美国“黑风暴”的启示,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也开始研究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现在全球已有70多个国家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应用面积已占本国耕地面积的40%— 70%。 我国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进和试验示范少耕、免耕、深松、秸秆覆盖等单项保护性耕作技术。但受技术、机具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发展较慢。进入21世纪,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性耕作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在我国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已达3000多万亩。我县是从2002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研究,2002年开始我们农机部门先后在原一肯中乡河北村、五家村、原八肯中乡常吉号村、原二龙镇的齐营子村和忙农镇的新地村进行各种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的对比试验。2004年我县列入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县。自2004年-2011年,全县12

2020莆田军队文职基础知识:黄河及水利基础知识试题与解析

2020莆田军队文职基础知识:黄河及水利基础知识试题与解析 在军队文职的考试中,水利相关法占据比例比较大,对我们每个学员来说都是需要着重掌握的知识点。接下来我们就通过精选出的一些题目来帮助大家学习。 1. 水法规定,国家对用水实行________相结合的制度。 A.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B.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 C.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 D.统一指挥与分级负责 1.【答案】A。解析:《水法》第四十七条:国家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故本题选A。 2. 《水法》规定,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水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________,取得取水权。 A.水费 B.水资源有偿使用费 C.水资源费 D.水工程管理费 2.【答案】C。解析:《水法》第四十八条: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但是,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的除外。 【考点】法律其他水法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3. 《水法》规定,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________,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A.退耕还林 B.封禁抚育 C.限制排污 D.涵养水源 3.【答案】D。解析:《水法》第九条: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考点】法律其他水法水资源保护 4. 《防洪法》规定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未编制 ________或者其未经审查批准并开工建设的,责令限期改正。 A.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B.洪水影响评价报告 C.工程建设方案 D.防洪规划 4.【答案】B。解析:《防洪法》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未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考点】法律其他防洪法法律责任 5. 《水土保持法》规定,在重力侵蚀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单位和个人,采取监测、________、削坡减载、支档固坡,修建拦挡工程等措施,建立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A.保护性耕作 B.径流排导 C.轮封轮牧 D.设置人工沙障 5.【答案】B。解析:第三十五条第三款:在重力侵蚀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单位和个人,采取监测、径流排导、削坡减载、支挡固坡、修建拦挡工程等措施,建立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考点】法律其他水土保持法水土流失的治理 6. 《黄河水量调度条例》规定,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 ________和年度预测水量,水库蓄水量,按照同比例丰增枯减、多年调度水库蓄丰补枯的原则,在综合平衡申报的年度用水计划建议和水库运行计划建议的基础上制定。 A.黄河水资源方案 B.黄河流域水资源方案 C.黄河水量分配方案 D.黄河水量调度方案 6.【答案】C。解析:《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第十三条: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黄河水量分配方案和年度预测来水量、水库蓄水量,按照同比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简介) 一、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义。 由于传统农业的过度耕作,加剧了干旱地区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如何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提高水的利用率,是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我县而言,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降低土质流失,可以多蓄天上水、保住地中墒和提高土壤水的利用率,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是发展我县农业最经济、最有效、最现实的办法,同时,也可有效降低沙尘暴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 二、什么是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 三、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方式有何区别? 传统耕作要求采用铧式犁翻耕,保护性耕作禁止铧式犁翻耕;传统耕作农田休闲期为耕翻过的土地,要求地表清洁整齐,形成“卫生田”,不利于水土保持和土壤蓄水保墒;保护性耕作要求农田免耕或少耕,地表要有秸秆覆盖,而且覆盖率至少达到 30%,可有效保持水土,有利于土壤蓄水保墒、培肥地力。

四、保护性耕作有什么好处 保护性耕作的好处可归纳为: 1)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扬沙 (尘 ),抑制沙尘暴; 2)防止秸秆焚烧,减少大气污染; 3)蓄水保墒、抗旱节水,每亩可少浇 1— 2水; 4)培肥地力,土壤有机质、氮、钾逐年提高; 5)稳产增产; 6)降低作业成本,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 五、保护性耕作为什么能够增产 保护性耕作增产的原因,一是土壤有效水分增加;二是土壤肥力提高。对于旱作农业,这都是影响产量的根本性因素。 ( 1)增加土壤有效水分。旱作农业土壤水分完全来自天然降雨。在降雨的时候,一部分雨水还没有入渗到地里,就从地表流走了,称径流损失;一部分是地表蒸发损失;剩余部分才是作物生长用的有效水分。要想增加有效水分,只能减少径流、减少蒸发。据测定保护性耕作可减少径流 60%左右,减少蒸发 10%左右,增加有效水分 17%。对于灌溉农业,保护性耕作不仅可以减少田间水份蒸发,还可节水灌溉,使水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 2)提高土壤肥力。保护性耕作通过秸秆还田,直接增加有机质。据测定实施保护性耕作每年可提高有机质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 一.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和意义 1、保护性耕作的概念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耕作,实行少免耕施肥播种、病虫害防控和深松等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是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减少风蚀水蚀、节本增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懒汉式种田法)。 2、保护性耕作的意义 由于传统农业的过度耕作,加剧了干旱地区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如何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提高水的利用率,是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降低风蚀造成的土质流失,可以多蓄天上水、保住地中墒和提高土壤水的利用率,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是发展干旱地区农业最经济、最有效、最现实的办法,同时,也可有效降低沙尘暴的发生,可以有效减少地表裸露,减轻风蚀强度,降低空气中浮尘含量,降低沙尘天气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减少耕地表土流失量,减少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的流失,可持续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性耕作的好处 (1)减轻农田水土侵蚀。通过农田免耕和秸秆覆盖有效控制了农田水土流失,并起到抑制农田扬尘作用。 (2)提高农田蓄水保墒能力。免耕覆盖改善了土壤孔隙分布,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增加土壤蓄水量。 (3)提升农田耕层土壤肥力。秸秆还田及减少动土次数能够提高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4)省工、省时、节本增效。通过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和复式作业,减少机械动力和燃油消耗成本,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减少作业工序,亩均降低作业成本15-30元,与传统耕作相比增产5%以上。 宁城县自2002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十几年来,主要开展了以留茬免耕、秸秆还田、秸秆编织覆盖免耕播种为主要模式的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工作,实施面积逐年扩大,示范效果显著。到2015年推广面积已达到50万亩。利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比传统耕作省2-3道工序,减少费用20-40元/亩。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区作物较传统耕作田亩均增产6-10%,亩均增收20-50元,由于减少了3-4道作业工序,亩均节约作业成本20-40元,亩增收节支在40元以上。 二、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 内容简介 ●引言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配套技术---深松 ●小麦花生两茬连作技术路线 引言 ●农机推广人员应有的专业知识结构 ●具有深厚的农机专业理论功底,通晓当前推广机型的工作原 理,熟练掌握机具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故障诊断等专业技能,了解农机化未来发展趋势。 ●具有基本的土壤学、植保学、农作物栽培学知识。 ●具有大农业的广阔视野。 ●熟知农机政策法规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的含义 ●保护性耕作起源及演变 ●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点 ●保护性耕作的效益 ●我市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 ●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机具

保护性耕作的含义 ●国际上的一般定义为: ●“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 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起源及演变 ●2002年我国农业部按照保护性耕作的内涵和目标,将其定义 为:“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的前身叫“免耕法”,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 “黑风暴”防治,“黑风暴”的灾难推动了各种保土保水耕作方法的研究,其中,免耕法作为一种新的耕作应运而生。 ●1988年开始,美国以秸秆残茬覆盖量为主,重新定义了传统 耕作、少耕和保护性耕作,用保护性耕作代替了免耕的提法。 1994年美国联邦立法,规定高侵蚀土地(HEL)必须采用保护性耕作。进入90年代美国的保护性耕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经过数十年的长期努力,保护性耕作法在美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试验研究成功。在美国等许多国家保护性耕作不仅和植树、种草措施一起,有效地扼制了沙尘暴再度猖獗。同时也成为减少径流、减少蒸发、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节约生产成本和增加作物产量的一项先进旱地农业生产技术。 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60年代黑龙江国营农场开展免耕种植小麦试验,江苏开展稻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简明知识问答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简明知识问答 1、农作物秸秆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哪些? 秸秆中含有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是丰富的肥料资源。秸秆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左右。据测定,鲜玉米秸秆含氮量为0.61%,含磷量为0.27%,含钾量为2.28%,如每亩地还田秸秆1000公斤,则可增加有机质150公斤。每亩地一年还田鲜玉米秸秆1250公斤,则相当于4000公斤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含氮、磷、钾相当于18.75公斤碳铵、10公斤过磷酸钙和7.65公斤硫酸钾,还能补充其它多种营养元素。 2、农作物秸秆的主要营养成分如何? 秸秆的总含能量和干草相似,但其营养价值只相当于干草的一半,或谷物的1/4。其构成成分中,粗纤维含量高,其中有不少木质素;蛋白质含量少,且品质不佳;粗灰分多,且大部分是对动物无营养价值的硅酸盐,而有营养价值的钙、磷却很少。秸秆中,粗纤维、木质素是畜禽难以消化吸收的部分,并且,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从而使消化率受到影响。秸秆越成熟,木质化程度越高,秸秆的消化率就越低。秸秆的饲用价值和秸秆种类和部位有关。如:豆秸营养价值优于高粱秸,高粱秸优于玉米秸,玉米秸秆又比稻秸和麦秸好;而秸秆的叶又比茎的饲用价值高。 3、为什么要搞秸秆综合利用? 搞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从经济方面看,通过机械化还田、保护性耕作、堆沤还田等形式利用秸秆,能够有效地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有利于

发展绿色农业;通过青贮、微贮和压块加工,把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有利于促进畜牧业发展;通过发展食用菌转化秸秆,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沼气和汽化转化秸秆,有利于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从社会方面看,充分利用秸秆资源,抑制秸秆焚烧,可以有效控制污染,优化环境,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有序进行。从政治方面看,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要求的具体体现。特别能够促使空气清新,航运和道路畅通,保持社会协调、稳定发展。 4、当前秸秆的主要利用途径有哪几种? 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五种途径,一是作为农家肥料。包括秸秆机械化还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堆沤还田以及利用生物技术发酵生产生物菌肥。当前机械化秸秆还田仍是大面积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的基础保障。二是作为饲料。包括秸秆机械压块、机械打捆、氨化和青贮处理喂养牲畜。三是作为基料,生产各种食用菌。四是作为工业原料。包括秸秆用于造纸、制造酒精、建材和一次性食品包装盒等。五是作为农村新型能源。包括利用秸秆发酵制取沼气、生产新型燃料。可以看出,秸秆综合利用途径非常广泛,发展潜力大。 5、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就是在谷物收获后、使用秸秆粉碎机直接将留在地里的作物茎杆和叶子进行就地粉碎并抛撒在地表,或人工喂人,铡切后抛撒地表,补氮后翻耕人土。小麦、玉米轮作种植区,麦秸粉碎抛撒后可不耕翻,直接进行下茬作物免耕机播。覆盖地表的麦秸对玉米生长起调温保墒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