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心理学史复习要点

心理学史复习要点

心理学史复习要点
心理学史复习要点

第四章早期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大致上可分为三代:

1、早期行为主义是第一代,特征为:客观主义;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结学习;外周论;

环境决定论。

2、新行为主义是第二代,特征为: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允许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对行为的

内部动因进行推测;以操作主义观点解释中介变量。

3、新的新行为主义是第三代,特征为:给予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把

认知、思维看成是积极、主动的过程;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第一节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历史条件

?首先,行为主义的产生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

?其次,行为主义是美国政治生活中的进步主义运动的产物

二、哲学背景

(一)机械唯物主义哲学

(二)实证主义哲学

(三)实用主义哲学

三、心理学背景

(一)行为主义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动物心理学的发展是行为主义产生的重要前提

(三)传统意识心理学的危机

(四)巴甫洛夫的客观心理学对华生的影响

第二节华生的行为主义体系

一、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

?研究对象:行为的元素,即身体的肌肉运动和腺体分泌。

?作为一门行为科学,心理学只研究可以客观描述的动作,同时又不使用主观的或心理主义的术语。

1、心理学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可观察的行为。

?行为是可以观察的有机体的反应,本质是人和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刺激(S)和反应(R)是所有行为的共同要素。

?刺激(S),指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

?反应(R),指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有机体的内隐和外显的变化。

3、行为完全独立于与意识的关系,应该根据行为自身的特征来研究行为;

4、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都应该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无帮助的观察;借助仪器的观察

(二)条件反射法:一类是用以获得条件分泌反射的方法,一类是用以获得条件运动反射的方法。

(三)口头报告法:即观察自己身体内部所发生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进行口头报告的能力。

(四)测验法:不是运用语言进行的行为测验,而是测验被试对测验刺激情景所作出的反应。

(五)社会实验法:行为主义原理在社会问题上的应用。

三、在心理学具体问题上的主张

(一)关于感觉的理论

?行为主义避免应用“感觉”之类的传统心理学名词,代之以“刺激”和“反应”等字眼。

?把各种感觉改为“视反应”、“听反应”、“痛反应”等。

?用差别反应取代差别感受性,用白光反应取代补色视觉,用后效取代后象,用视反应错误取代错觉。

(二)关于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早期,不否认本能的存在。

?1925年,改变了对本能的看法,认为本能行为是社会化的条件反应。

?本能是一种遗传的类型反应,认为学习和条件反射是理解人的发展的关键因素。

?认为人的行为类型完全是由于环境造成的。

(三)情绪理论

?情绪是对特定刺激作出的身体反应。

?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如果局限于身体内部,该反应就是情绪。

?原始情绪模式表现为惧、怒和爱三种基本情绪反应。

?华生用条件反射研究情绪发展变化,并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阿尔伯特实验)

?首先,他认为,人的各种复杂情绪是通过条件作用而逐渐形成的。

?其次,由条件反射形成的情绪反应具有扩散或迁移的作用。

?再次,在适应的条件下,又可形成分化条件情绪反应。

(四)思维理论

?思维是感觉运动的行为。思维和言语一样,是一种语言的习惯,或称语言形式的思维。言语是一种外部的语言习惯,而思维是一种内隐的语言习惯。

?内隐的语言习惯是由外显的语言习惯逐渐演变而来的。

?华生认为,人类除了内隐语言的思维而外还有非语言形式的思维。

(五)人格理论

?人格(personality)是个体整个行为模式的总体,是个体一切动作的总和,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后产物。如公共讲演系统、沉思系统、恐惧系统、爱怜系统等。

?人格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它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所以改变人格的唯一方法就是改变一个人的环境,使之在改变的新环境中不得不去养成新的习惯系统,人格也就得到改造。

第三节其他早期的行为主义者

?麦独孤

?梅耶

?霍尔特

?魏斯

?亨特

?拉什里

第四节对行为主义的评价

一,贡献

?强化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特征

?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研究

二、局限

?生物学化倾向严重

?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犯了遗传决定论的错误

第五章行为主义的发展

?行为主义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华生的行为主义

第二阶段:新行为主义,1930到1960年

代表人物: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

特点:1、心理学的核心是学习的研究;

2、大部分行为,可以用条件反射定律进行解释;

3、采纳操作主义原则;

第三阶段:新的新行为主义(社会行为主义),1960年到现在

代表人物:班杜拉和罗特

第一节新行为主义的产生

一、外部条件——操作主义

?目标:使科学语言和科学术语更客观、更精确,使科学摆脱“虚假问题”,即不能进行实际观察和物理验证的问题。

?观点:任何科学发现和理论概念的有效性依赖于达到那个发现的操作的有效性。

?布里奇曼(P.W.Bridgeman,1882-1961)的观点:物理概念等同于一组操作,或等同于测定它的程序。二、内部原因

(一)早期行为主义内部的危机

?研究对象上否认意识——“无意识”心理学;

?心理发生机制上忽视对有机体内部条件的研究——“无头脑”心理学;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S—O—R,W—S—O W—R—W

?对学习过程的重视;

第二节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托尔曼(Edward Chase Tolman,1886—1959),新行为主义的代表,目的行为主义的创始人,认知心理学的先驱。

(一)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整体行为

?托尔曼认为心理学应研究行为。一种是分子行为一种是整体行为

整体行为的四个特征:

(1)整体行为总是趋向或避开某个目标——目的性。

(2)整体行为总是利用环境所提供的各种途径和工具来排除障碍,实现目的——选择性。

(3)整体行为所选择的途径和方式遵循最小努力原则——认知性。

(4)整体行为不是机械的,固定的,通过教育可以变化——可教性。

(二) 中介变量

?中介变量(interventing variables):指介于刺激与反应之间因外在刺激而引起的内在变化过程。

?行为的原因——自变量。

?因变量(行为变量)——行为。

?中介变量是行为的直接决定者,是引起一定反应的关键。

?初期,托尔曼认为动物和人类有两种中介变量:

(1)需求变量,即动机,包括性欲、饥饿和安全等;

(2)认知变量,对客体的知觉,对地点的再认。

?1951年做了修改和补充,把两种中介变量改为三种主要的范畴:

(1)需要系统,指有机体当时的生理需要或内驱力状况。

(2)信念—价值动机,指选择某种目的物的欲望的强度和这些目的物在满足需要中的相对力量。

(3)行为空间,指个体在一定时间内知觉到的,存在于不同地点、距离和方向的各种事物。其中,有些

物体吸引人(正效价),一些物体使人厌恶(负效价)。

(三) 学习理论:符号—格式塔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被称为早期认知学习理论,与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一起被视为西方学习理论的两大类别。

1.符号学习理论

托尔曼认为,对任务的重复操作加强了环境线索与有机体的期待之间习得性的关系。托尔曼将这种习得性关系称为“符号格式塔”,即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意义。

—期待—

?指有机体对未来事件的假设或信念。

记忆性期待:由于过去的经验而导致的对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期待;

感知性期待:由于当前目标物的直接刺激而引起的期待;

推理性期待:由于以往经验和目标物的当前刺激综合作用而产生的对未来事件的期待;

—位置学习—

?动物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习得关于目的物的意义,也习得关于刺激情景的意义。

—潜伏学习—

?潜伏学习(或潜在学习)是托尔曼提出的一种学习现象。指未表现在外显行为上的学习,即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步都在学习,只是某一阶段其学习效果并未明确显示,其学习活动处于潜伏状态。(四)学习的类型

?专注

?等值信念

?场的期待

?场—认知模式

?内驱力辨别

?运动性模式

(五)对托尔曼的评价

?首先,促进行为主义的发展。

?其次,促进了学习心理学的研究。

?第三,提出“符号—完形”的学习理论,有力地反对了“刺激—反应”的学习理论,成了认知心理学的先驱。

?理论体系不严密,不系统;

?未把行为同内隐的功能(如认知状态)明确地联系起来;

?以动物做被试,难以推广到人类身上;

第三节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

赫尔(Clark Leonard Hull,1884—1952)是美国新行为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

一、心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研究对象: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行为;

?学科性质:是一门真正的自然科学;

?心理学的任务:发现可以用几个普通方程式加以量化表达的行为规律,借此推导出个体与团体的行为;

?S—R,S—s—r—R

二、研究方法

?简单观察

?系统控制观察

?对假设的实验检验

?假设—演绎法

三、学习理论

?赫尔的学习理论是根据假设—演绎模型构成的行为原理之一。

(一)学习的基本条件:接近与强化

?首先,学习是有机体自动获得具有适应性作用的感受器——效应器的联结。

?强化分类:

1、初级强化:内驱力或内驱力刺激减弱的过程;

2、次级强化:指与初级强化紧密相连的刺激;

习惯强度是反应被强化次数的函数;

?学习进行的基本条件是在强化条件下的刺激与反应的接近。这是赫尔学习理论的核心。

?赫尔认为,凡是导致内驱力下降的事件均可强化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赫尔的学习理论也被称为内驱力降低理论(需要减弱理论)。

(二)行为的动力:内驱力

?内驱力是一种由有机体的组织需要状态所引起的刺激,其功能是使有机体处于驱动状态,引起或激起行为。

?内驱力分为:

原始内驱力继起内驱力

四、评价

?赫尔根据假设—演绎法和大量的实验研究资料构建一个精密的学习理论系统,把学习定律加以数量化,坚持和发展严格客观的行为主义研究途径,提供一套被后人采纳的客观术语。

?赫尔的理论体系对西方现代心理学曾有过重大的影响,1930年代以后的几十年间,赫尔的学习理论一直是最占优势、影响最大的学说之一。

?首先,他的研究过于狭隘,往往根据单一的实验情境的结果来系统描述自己的公设。

?其次,他的操作主义立场使他把行为过程归结为身体过程,并认为神经生理学达到高度成熟时这些过程可归结为物理化学因子。所以有人称赫尔是一个“尚未还原的还原主义者”。

第四节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一、斯金纳心理学的基本立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斯金纳把行为本身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其任务是对行为进行直接的、描述性的研究,因此心理学也称为行为科学。

?斯金纳把反射和行为加以区分,认为咳嗽、打喷嚏、膝跳反射等只是反射,不是行为。行为有三个特征:

(1)由一定的情境引起,有机体不必作用于外部世界;

(2)别人可以观察到,观察不到的意识不在研究范围之内;

(3)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中介变量。

(二)心理学的性质

?心理学是描述性的、严格的行为主义,反对把心理学看作理论性的;

?心理学是完全实证性的实验研究,把心理学看作完全致力于行为研究的自然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强调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只研究能观察的行为;

R = f(S)

R = f(S,A)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归纳法,行为分析法

?行为的实验分析体系

二、行为原理:操作性条件作用

?斯金纳利用斯金纳箱(Skinner box)研究动物行为,提出操作—强化理论。

?与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的区别: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从反应到刺激的过程,在实验环境的操作活动中形成条件反射。由于有机体的行为可以作

为获得奖赏和逃避惩罚的手段或工具,又称为工具条件作用(或工具性条件反射)。

(一)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respondent behavior),由某种特定的刺激引起的行为。巴甫洛夫主要是研究这种行为。

?操作性行为(operant behavior),个体操作其环境的行为。这类行为在动物和人类中最多的,也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应答性行为比较被动,由刺激控制;操作性行为代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由行为的结果所控制。

?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斯金纳着重研究操作性条件作用。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

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

?两个因素:操作与强化

?斯金纳利用斯金纳箱作为实验装置,对白鼠的操作性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得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的规律。

?“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强化增加的不是某一具体的反应,而是反应发生的概率。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

?如果一个通过条件化而增强的操作性活动发生之后,没有强化刺激物出现,力量就削弱。

?反应的消退表现为一个过程。即一个已经习得的行为并不会随强化的停止而立刻终止,而是继续反应一段时间,最终趋于消失。

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

?分化,指通过安排强化动物条件反应的某一个特征,如速度、持续时间和强度等,动物可逐渐形成有选择性的反应。

?分化原理经常被应用于动物和人类的行为塑造中。也被广泛地应用于行为治疗中。

(三)强化的种类

?斯金纳强调强化在操作性条件中的作用。详细研究了强化物的种类、性质及强化的实施程度等问题。1.积极强化物和消极强化物

?积极/正强化物,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能增强该反应,如水、食物、奖赏等;

?消极/负强化物,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物从情境中被排除时,可增强该反应。

2.条件性强化物与概括化的强化物

?原始强化物:对动物具有天然强化作用的刺激物,如食物、水;

?条件强化物:与原始强化物相伴随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条件作用也具备了强化的性质;

?概括化的强化物:如果一个条件强化物与一个以上的原始强化物形成联系时,该条件强化物由于条件作用而具备了多方面的强化作用。

3.强化的程序

?强化程序(schedule of reinforcement)可以分成三种主要类型:

1)连续强化程序(continuous reinforcement schedule),即对有机体的每一次操作都给予强化。方法有效,但生活中难以实现。

2)间隔强化程序(interval reinforcement schedule),在第一次对操作进行强化以后,由外部条件控制,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操作给予强化。根据时间间隔的安排,又分为两种程序。

?(1)固定时距强化:即按照一定的固定时间间隔,对操作反应实施强化。

?(2)变动时距强化:使用这种程序时,只规定一个平均时距,例如平均每5分钟实施一次强化,但每次强化之间的具体间隔或长或短,并不固定。

3)比率强化程序

固定比率强化,以反应出现的固定次数为基础所判定的强化程序,如每出现15次反应实施一次强化。如计

件工资。

变化比率强化,保持强化比率的平均值不变,但比率的范围有相当大的变化。

三、行为原理的推广与应用

(一)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

?认为学习就是行为。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程序教学与计算机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即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言语行为

?斯金纳认为,言语是一种行为,与其他行为反应一样,服从于操作强化原理,可以预测和控制。

?斯金纳坚持以操作强化原理来解释人类的语言。

?乔姆斯基对斯金纳的批评

(1) 对于利用动物实验室实验中获得的结果解释人类行为持否定态度。用动物实验来解释人类独有的

言语行为不恰当。

(2)认为斯金纳未能解释儿童的语言获得,也不可能解决语言创造性这个言语行为中的重要问题。

(3) 斯金纳所强调的强化理论,并不适用于对人类言语行为的分析。

(三)社会控制计划

?主张以操作强化原理进行社会控制,建立理想的社会生活;

四、行为控制

?探索行为控制的规律,创造出一套行为矫正术(behavior modification),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会机构,特别是学校、精神病院、弱智儿童教养所、工业管理等方面的心理矫治。

五、评价

?贡献:

创立操作条件反射;提出条件作用的操作强化理论;创制斯金纳箱;发明教学机器,设计程序教学方案;创造一整套行为矫正术。丰富了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研究方法,大大促进了美国机器教学运动和心理治疗的发展。

?缺陷:

忽视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范围过于狭窄;激进行为主义者和极端环境决定论;

第五节班杜拉的有关理论

?新的新行为主义特点:

第一,大胆地使用被传统行为主义所摒弃和拒绝的心理学概念,探索认知、思维、意象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第二,强调行为和认知的结合。

第三,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

第四,强调心理过程的积极与主动性。

第五,坚持客观主义的态度。

一、观察学习理论

(一)观察学习的概念

观察学习又称无尝试学习或替代性学习。具有三个特点:

1、观察学习不必然具有外显的反应;

2、观察学习并不依赖直接强化;

3、认知过程在观察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4、观察学习不等同于模仿。

?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观察学习的主体称为观察者。

榜样的基本类型:

1、活的榜样

2、符号性榜样

3、诫例性的榜样

观察学习理论的主要特征

?以可观察的行为作为心理学根本的研究目标;

?强调行为主义与认知的结合;

?注重社会因素的作用;

观察学习的基本类型

?直接的观察学习——也称行为的观察学习。指的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

?抽象性观察学习——指观察者从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

?创造性观察学习——指观察者通过观察可将各个不同榜样行为特点组合成不同于个别榜样特点的新的混合体,即从不同的示范行为中抽取不同的行为特点,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

(二)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

四、交互决定论

?行为受什么因素影响和决定的:

?个人决定论:主张个人内部的本能、需要、驱力、特质、认知结构等决定人的行为,强调个体单方面的决定因素,忽视了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

?环境决定论:如华生的行为主义及斯金纳的激进行为主义,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控制了环境就可以控制人的行为。

?互动论:认为环境和人彼此作为独立的因素,联合起来影响和决定行为。

?班杜拉主张行为、环境、个人内在诸因素三者相互影响、交互决定,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

五、自我调节论

?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的行为的过程。

班图拉认为自我调节由三个过程组成。

?第一个过程是自我观察。

?第二个过程是自我判断。

?第三个过程是自我反应。自我赞赏起正强化作用,产生积极影响,自我批评会产生消极影响,属负强化作用。

?班图拉认为,自我奖惩的标准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获得。

第一是模仿,儿童多半是通过模仿父母、同伴或权威人物的示范行为获得评判标准。

第二是标准内化,将这些信念和标准内化为自己的标准,掌握道德的、伦理的评价尺度。

第三是榜样作用,儿童凭借榜样作用,学习怎样借助道德的要求为自己的标准提供合理的依据。

六、自我效能原理

?班图拉于1977年首次提到了自我效能这一概念

(一)自我效能的含义

?自我效能是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

?预期是认知与行为的中介,是行为的决定因素。他把预期分为:

?结果预期,是对某种行为导致某种结果的个人预测;

?效能预期,是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预期。

(二)自我效能的功能

?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

?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已习得行为的表现;

?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三)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

?1.行为的成败经验

?2.替代性经验

?3.言语劝说

?4.情绪的唤起

?5.情境条件

(四)培养自我效能途径

?适当的外部强化

?及时自我强化

?加强归因训练

七、对班杜拉的评价

?第一,班图拉在其观察学习的研究中,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

?第二,班图拉吸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把强化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三,在方法论上,注重以人为被试的实验。

?第四,班图拉的概念和理论建立在丰富坚实的实验验证资料的基础上,其实验方法比较严谨,结论比较有说服力。

不足和局限性

?第一,由于理论具有开放性特征,导致了它缺乏富有内在统一性的理论框架。

?第二,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认为班杜拉的观点忽视了发展变量的重要性,即忽视了儿童在多大程度上能独立进行学习,以及发展阶段在多大程度上对儿童的观察学习产生影响。

?第三,班杜拉在研究攻击行为观察学习中所采用的一些方法也难以让人苟同。

?第四,班杜拉虽然强调了人的认知能力对行为的影响,但实际上并没有给认知因素以应有的位置。

对新行为主义的评价

?引入了中介变量的概念;

?丰富了学习理论及其研究方法;

?推动了行为矫正和心理治疗的发展;

?轻视和贬低作为主体的人在心理和行为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具有还原论的倾向;

第六章格式塔心理学

?第一节产生的背景及代表人物

一、格式塔革命

?反对冯特心理学的另一场运动

1、对元素主义的攻击

2、与行为主义的联系

二、对格式塔心理学的先行影响

?康德的工作

?布伦塔诺的工作

?马赫的工作

?埃伦费尔斯的工作

?詹姆斯的工作

?胡塞尔的现象学

三、物理学中变化的时代精神

?物理学的思想氛围

四、似动现象

?惠特海默(Max Wertheimer,1880-1943 )的研究——Phi现象( Phi phenomenon)

?五、格式塔的主要代表人物

(一)惠特海默(M.Wertheimer,1880-1943)

?生于布拉格,18岁进入布拉格大学预科,学习法律;

(二)考夫卡(K.Koffka,1886-1941)

?1886年出生于柏林,1909年获得博士学位。

(三)苛勒(W.Kohler,1887-1967)

?1887年出生于爱沙尼亚,1909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第二节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观点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一)突现论

(二)同型论

(三)知觉的组织原则

(四)学习理论

(五)创造性思维

第三节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大体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初步接纳时期(1921-1930),格式塔心理学家及其理论观点初步为美国心理学界所接受。

第二,迁移时期(1927-1945),三位格式塔学派的创立者和他们的一些学生相继移居美国,在一些大学担任教职并从事科研工作。

第三,艰难的综合阶段(1945年至今),格式塔学派吸收了众多美国的追随者,在美国心理学界确立了地位。

一、格式塔学派的影响与贡献

?1.反击冯特元素主义。

?2.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促进作用。

?3.对认知心理学的贡献。

?4.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二、格式塔学派的局限与不足

?⒈其理论主张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

?⒉其理论观点和术语含糊不清。

?⒊实验不够严谨,缺少客观性。

第四节拓扑心理学

一、生平

?勒温(K. Lewin,1890-1947),出生于德国摩克尔诺,犹太人。

二、基本理论

(一)心理环境

?B=f(PE)

?心理环境:实际影响一个人发生某一行为的心理事实(心理事件)。

?心理事实包括:准物理事实、准社会事实、准概念事实。

(二)心理动力场

?心理场(psychological field):由一个人的过去、现在的生活事件、经验和未来的思想愿望所

构成的总和。也称为心理动力场。

?心理生活空间(mental life space):表示在某一时刻影响行为的各种事实的总体。

?B=f(PE)= f(LS)

(三)行为动力

1、需要(need)

2、紧张(或张力,tension)

3、效价(valence)

4、矢量(vector)

5、障碍(obstacle)

6、平衡(balance)

三、团体动力学及其发展

(一)对团体的看法

?团体是一个动力整体,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决定着团体的特性。

?研究个体心理学的方法适用于团体。

(二)团体内聚力

?团体内聚力的形成条件:1、2、3

?专制气氛和民主气氛实验

(三)团体与行为改变的研究

?团体对成员行为的影响研究

?改变社会的三个阶段:解冻、制定新标准、再冻结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

?四、评价

?借用物理学、数学等学科的概念,与心理学结合,形成拓扑心理学;

?把场理论应用于研究社会问题,开创了团体动力学;

?理论表现出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务实倾向;

?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人才;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明显;

?理论存在一定的混乱;

?忽视个体的过去历史;

第七章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学派的特点——

?从产生条件看,不是学院心理学,而是出自精神病治疗的实践;

?从研究对象看,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疗失常的人;

?从研究内容看,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理学问题,而是着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层次的内容;

?从研究方法看,不采取有控制的实验室实验方法,而是使用临床观察法。

第一节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首先,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企图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病态现象所需要的产物。

?其次,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企图解决犹太人家长制和维多利亚式性道德压抑而造成的社会病态现象的迫切社会需要的产物。

?二、思想背景

(一)哲学和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叔本华和尼采哲学的影响

?无意识哲学的影响

如莱布尼兹、赫尔巴特、费希纳等人的影响

?享乐主义哲学的影响

?(二) 科学思想的影响

1、物理学背景

?首先,表现在弗洛伊德思想体系的机械论上。

?其次,表现在弗洛伊德思想体系中的决定论上。

?此外,表现在弗洛伊德思想体系中的唯能论上。

2、生物学背景

?首先,达尔文学说促进弗洛伊德确立生物决定论的观点。

?其次,达尔文学说促进弗洛伊德确立有机体有规律发展的观点。

?此外,达尔文学说促进弗洛伊德确立泛性论的思想。

3、医学背景

?由于弗洛伊德本人是医师,精神分析又是医学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因而医学尤其是精神病学背景在精神分析的产生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产生具有直接影响。

?1.麦斯麦术和布雷德术

?2.南锡派和巴黎派

第二节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早期精神分析或古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本人的理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美国的精神分析:哈特曼和艾里克森等人的自我心理学派;霍妮、弗洛姆和美国的沙利文等人的社会文化学派。

一、生平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奥国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二、精神分析的对象和方法

(一)精神分析的对象——潜意识论

?弗洛伊德把无意识现象和内容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精神分析的方法

1.自由联想

2.梦的分析

3.对日常生活的分析

三、本能论

(一)本能及其特征

?本能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在驱力,是一种决定心理过程方向的先天状态。

?本能有四个特征:

1、来源(根源);

2、目的;

3、对象;

4、强度;

(二)本能的种类

?早期:性本能和自我本能。

1、性本能也称为力比多(Libido),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内在潜力,促使人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满足。

2、自我本能则是避开危险,保护自我不受伤害。

?晚期: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四、人格论

(一)人格结构论

?早期,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晚期,提出了“三部人格结构”说,即伊底(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二)人格发展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是建立在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也称为“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1.口唇期(oral stage)(0—1岁)

2.肛门期(anal stage)(1—3岁)

3.性器期(phallic stage)(3—5岁)

4.潜伏期(latency stage)(5-12岁)

5.生殖期(genital stage)(12—20岁)

五、梦论

?对梦的自我分析发现,梦与无意识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梦的分析,能够打开一条通向潜意识的道路。

?梦是一种被压抑的欲望的象征性满足。

?对梦进行解释,必须了解“梦的工作”,即隐梦如何化为显梦。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工作有四个基本过程。

?凝缩(condensation):即几种本能欲望复合在一起,以一种象征出现。

?移置(displacement):一个不重要的观念或小事在梦中却变成了大事或占据重要地位。

?象征化(symbolism):即以具体的形象代替抽象的欲望。

?润饰(secondary elaboration):即把梦中无条理的材料加以系统化来掩盖真相等等。

六、焦虑论与自我防御机制

(一)焦虑论

1.焦虑的性质和根源

?早期,焦虑主要是对不可发泄的性冲动的一种有害反应,当力比多难以找到正当的发泄途径时,就变成了焦虑。

?晚期,焦虑产生于自我,是自我对冲突所引起的结果的反应。

2.焦虑的种类

?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

(1)现实性焦虑,是指由外界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

(2)神经症焦虑,是指个体由于惧怕自己的本能冲动会导致受到惩罚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3)道德性焦虑,是指个体的行为违反了超我的价值观时,引起内疚感的情绪体验。

(二)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御机制有三个特点:

其一,防御机制的作用是避免和减轻消极的情绪状态,它不仅可以作用于焦虑,也可作用于心理冲突和内在挫折;

其二,大多数防御机制是通过对现实的歪曲起作用的,它可对各种事实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最后,大多数防御机制在起作用时,人们通常意识不到。

心理防御机制有八种:

1.压抑

?是把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以及个人无法接受的欲望和冲动压入潜意识中使之遗忘。

2.投射

?把自己内心存在的不为社会所接受的欲望、态度和行为推诿到他人身上或归咎于别的原因。

3.移置

?个体把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情绪反应(多属于消极情绪如愤怒、憎恨等)转移对象,以寻求发泄的过程。4.否认

?或称否认现实,指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拒绝承认有关其个人痛苦事实的存在。

5.反向作用

?用相反的的行为方式来替代受压抑的欲望。

6.认同(自居作用)

?认同是把某人的特征加到自己身上以某人自居,也称为自居作用。

7.退行

?当个体遭受挫折时以较幼稚的行为应付现实困境,以惹人注意或博人同情从而减低自己的焦虑。

8.升华

?指改换原来的冲动或欲望,用社会许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表达出来。

第三节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

一、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

1.开创了无意识心理的研究

2.开拓了心理学学科的建设

3.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4.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

二、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

1.非理性主义倾向

2.在方法论上的局限

3.学说的生物学化倾向

4.整个理论主观色彩浓厚

第三节其他早期精神分析学家的观点

一、荣格(C.G.Jung,1875—1961)的分析心理学

(一)生平与著作

1、情结理论

?字词联想实验

?情结的主要来源:

第一,童年期的心理创伤;

第二,与本性不和谐的道德冲突。

2、人格结构理论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是一种整体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的总体称为“心灵”,心灵包含一切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情感及行为。

心灵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人格面具(Persona) 指人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方面;

?阿妮玛(Anima)指男性心灵中的女性成分或意象;

?阿妮姆斯(Animus) 指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成分或意象;

?阴影(Shadow) 是人的心灵中遗传下来的最黑暗隐密、最深层的邪恶倾向;

?自性(Self) 是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核心。其作用是协调人格的各组成部分,使之达到整合、统一,即自我实现。

3、心理类型学

?态度类型(内、外倾)

?功能类型(思维、情感型、感觉、直觉)

“思维”——用来评价事物的正确与否;

“情感”——判断和确定事物的价值是否可以接受;

“感觉”——一个人确定事物存在与否的功能,但不指明那是什么事物;

“直觉”——对过去或将来事物的预感;

4、心理动力学

人格结构的正常活动,需要有一个能向它提供各种能量的动力系统,提出了人格动力学理论。(1)心灵的能量来自外界或身体;

(2)心理能量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不是性本能;

(3)心理能量有前行和退行两种方向;

(4)心理动力遵循因果性原则和目的性原则;

5、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在《精神分析理论》(1913)文中,荣格把人生划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人生第一年;

?第二阶段是儿童期后几年到青春期;

?第三阶段是从青春期到整个成年期;

?第四阶段是老年期。

后期发展阶段的划分

?后来在《人生的阶段》(1930)中,做了新的划分。

(1)童年时期(从出生到青春期)

(2)青年时期(从青春期到35岁或40岁)

(3)中年时期(从35岁或40岁到老年期)

(4)老年时期

(三)分析心理学简评

?贡献

1.分析心理学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2.强调人格的整体性

3.荣格对人格类型的研究开创了个体差异研究的新领域

4.字词联想实验和情结理论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对心理治疗学家的影响

?局限

1、主观性

2、神秘主义色彩浓厚

3、夸大的潜意识的作用

二、阿德勒(A. Adler,1879-1937)的个体心理学

(一)生平

(二)个体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追求优越

?追求优越是人们行为的根本动力;

?追求优越是与生俱来又是后天发展的;

?追求优越的两种方法:个人优越和社会优越;

2、自卑(inferiority)与补偿(compensation)

?1929年,《生活的科学》,提出自卑、超越和补偿等概念;

?1907年,把自卑与身体缺陷相联系;

?1910年,扩展到心理、社会等方面;

?自卑情结是普遍存在的;

?自卑对个体和社会起着有利作用;

3、生活风格(life style)

?概念:个体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

?生活风格5岁左右基本形成;

?理解个体生活风格的三种途径

(1)出生顺序

(2)早期记忆

(3)梦的分析

4、社会兴趣(social interest)

?指个体对所有社会成员的一种情感,或对人类本性的一种态度;表现为个体为了社会进步而不是个人利益而与他人合作。

?社会兴趣发展的衡量标准:职业选择、社会活动、爱情婚姻;

?错误的生活风格:优越情结、自卑情结

人的四种类型:

(1)统治—支配型

(2)索取—依赖型

(3)回避型

(4)社会利益型

5、创造性自我(creative self)

?决定着对优越目标的选取、方法和社会兴趣的发展;

?创造性自我不是一个静态的主体;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三)对个体心理学的评价

?贡献

1、对西方心理学的影响

2、确立了心理学的社会价值取向

3、提出了整体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4、推动了心理学走向应用

?局限

1、非理性主义色彩和生物学化倾向

2、对人性的社会本质的看法肤浅

3、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4、科学性不强

第八章精神分析的发展

第一节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的演变

?演变的两条主线:

——从精神分析内部进行修改和发展

——从精神分析外部进行突破和发展

一、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

?弗洛伊德逝世以后,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代表着精神分析运动的新发展。

(一)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思想

?弗洛伊德的理论分为创伤范式、内驱力和自我三个时期。

1、创伤范式:精神分析运动的最初10年;采用催眠和疏导法治疗神经症,首次提出了自我防御的概念。

2、内驱力范式

?约从1897年开始,转向了内驱力范式。

?强调性本能的作用,用力比多能量解释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是一种典型的泛性论。把自我也看成是一种本能。

?自我本能从属于性本能,自我的能量需要性本能供给。把自我看成是一种内驱力。

?自我本能对应于id,因此,此时期也称为伊底心理学。

3、自我范式

?从1923年转向自我范式,标志着自我心理学思想的重大发展。

?弗洛伊德赋予伊底、自我和超我三种成分在人格结构中的各自地位。

?自我内部存在一系列防御机制,处理力比多与现实的关系。从本能论转到结构论,是从伊底心理学向自我心理学迈出的重要一步。

(二)安娜的自我心理学思想

1、对自我的看法

二、精神分析的对象关系学派

?强调本能的对象的重要性,把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看成理论和临床的中心;

?产生于1940年代的英国,60年代传到美国;

?代表人物:克莱因、费尔贝恩、温尼科特和克恩伯格。

三、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本能决定论和泛性论提出挑战,但坚持潜意识的重要性;

四、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

?对存在主义哲学进行心理学改造,使其变成探讨人的心理生活和实施心理治疗的经验科学;五、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用结构主义哲学尤其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对精神分析理论进行重新解释;

第二节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

一、自我及其同一性

?自我是一个独立的力量,不是伊底和超我压迫的产物。

?自我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包含着人的意识活动并且能够加以控制。

?具有建设性机能的健康的自我必须保持一种同一性感,即自我同一性感或心理社会同一性感。

这一复杂的内部状态包括四个不同的方面:

1、个体性——指一种意识到的独特感,以不同的、独立的实体而存在;

2、整体性和整合感——指一种内在的整体感,产生于自我的潜意识整合作用,成长中的儿童形成许多零碎

的自己表象,健康的自我就把这些零碎的的表象整合成一种有意义的整体;

3、一致性和连续性——指潜意识追求一种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内在一致和连续感,感受到一个人生命的连贯

性并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前进;

4、社会团结感——指具有团体的理想和价值的一种内在团结感,感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二、人格发展的渐成论原则

?认为人的发展是依照渐成论原则进行的一个进化过程。

?人的一生是一个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

三、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1.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口唇期。

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肛门期。

3.主动对内疚(3-5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性器期。

4.勤奋对自卑(5-12),相当于弗洛伊德的潜伏期。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生殖期。

6.亲密对孤独(20-24岁),属于成年早期。

7.繁殖对停滞(25-65岁),属于成年期

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以后),属于成年晚期或老年期。

四、对艾里克森理论的评价

(一)贡献

?首先,艾里克森把自我放在心理与社会相互作用中,强调社会环境在自我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将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修正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把自我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提高到一

个新的水平。

?其次,艾里克森把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发展阶段扩展到整个生命周期,突破了其他自我心理学家仅仅描述幼儿早期人格发展的局限性。

?再次,自我同一性和同一性危机等概念已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概念。

(二)不足

?首先,艾里克森的理论体系不够严密,思辨性和经验性多于科学性和实证性。

?其次,艾里克森的理论是一种个人——社会发展的机械平行论。

?第三节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

?霍妮(Karen Horney,1885-1952)的生平

?著作:《现代人的神经症人格》(1937)、《精神分析的新道路》(1939)、《自我分析》(1942)、《我们内心的冲突》(1945)、《神经症与人的成长》(1950)、《女性心理学》(1967)。

一、神经症的文化观

?两种神经症:情景神经症和性格神经症

?基本观点:

1、神经症的病因在于人格,人格是童年时代逐渐形成的,取决于环境;

2、神经症是丢社会文化所规定的正常行为模式的偏离;

3、神经症的根源在于社会文化;

第一,竞争、成功和友爱、谦卑的矛盾

第二,享受需要和受挫的矛盾;

第三,个人自由和各种限制的矛盾;

二、神经症病理学

(一)基本焦虑

?基本罪恶

?基本敌意

?基本焦虑

(二)神经症需要

?对友爱和赞许的神经症需要

?对主宰其生活的伙伴的神经症需要

?对自己的生活限制在狭窄范围内的神经症需要

?对权力的神经症需要

?对利用他人、剥削他人的神经症需要

?对社会承认和声望的神经症需要

?对个人崇拜的神经症需要

?对个人成就和野心的神经症需要

?对自足和自主的神经症需要

?对完美无缺的神经症需要

(三)神经症人格

?顺从型人格(compliant type)

?攻击型人格(hostile type)

?退缩型人格(detached type)

(四)神经症的自我

?真实自我( real self)

?理想化自我(idealized self)

?现实自我(actual self)

(五)基本冲突

1、类型

?各种神经症需要之间的冲突

?对待他人的三种行为方式之间的冲突

?理想化自我与真实自我、现实自我的冲突

2、解决冲突的策略

?自谦

?夸张

?放弃

三、神经症的治疗

?反对对人性和神经症治疗的悲观主义态度;

?治疗的目的是分析早期的亲子关系而非与性有关的经验;

?反对夸大早期经验的作用;

?倡导自我分析;

四、评价

?贡献

1、率先提出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

2、吸收了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新成果,适应变化了的社会文化条件;

3、对抗了人性的悲观主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供了直接的启示;

?局限

1、指出文化是神经症的根源,但是没分析文化作用于人的机制;

2、指出了现代社会文化的矛盾,但只关心个体如何适应该文化,未提出社会改革的理论和要求;第四节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

?生平

?著作:《逃避自由》(1941)、《为自己的人》(1947)、《健全的社会》(1955)等。一、论人的处境

?人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软弱性;

?人的存在的矛盾性;

?历史的矛盾性;

二、论人的需要

?关联的需要——爱与自恋

?超越的需要——创造与毁灭

?寻根的需要——母爱与乱伦

?同一感的需要——独立与顺从

?定向和献身的需要——理性与非理性

三、社会性格论

?性格:把人的能量引向同化和社会化过程的相对稳定的形式。

(一)同化过程中的倾向

?非创生性/生产性倾向和创生性倾向

1、接受倾向

2、剥削倾向

3、囤积倾向

4、市场倾向

(二)社会化过程中的倾向及其与同化过程中的倾向的联系

1、不健康的性格倾向

?施虐——剥削倾向

?受虐——接受倾向

?破坏——囤积倾向

?迎合——市场倾向

2、健康的性格倾向

?能够自发性地爱和工作。

(三)堕落综合症与成长综合症

?堕落综合症:爱死或恋尸癖、自恋、共生—乱伦的固着的结合体;

?成长综合症:爱生或恋生癖、人之爱、独立性的综合体;

(四)重占有的生存方式和重存在的生存方式

?重占有的生存方式:关注对物、人、精神的占有;

?重存在的生存方式:关注生命存在的本身,即以爱和工作的潜能的实现为生存的目的;

?社会性格:一个社会中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基本性格结构。

1、它是群体心理

2、一个群体在共同的处境下,在共同的生活方式和基本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3、是激发一个群体的行为的共同内驱力

四、社会潜意识论

?社会潜意识:一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共同存在的被压抑的领域

?语言、逻辑、社会禁忌

五、现代西方人的困境与精神危机

?逃避自由

?异化

?现代人性格和潜意识

?对纳粹主义和希特勒的心理学研究

?心理健康的概念

六、评价

1、贡献

2、不足

第十章认知心理学

第一节认知心理学思想渊源与历史背景

一、认知心理学的开端

心理学史复习提纲_1

---------------------------------------------------------------最新资料推荐------------------------------------------------------ 心理学史复习提纲 心理学史复习提纲应用心理学专业 11 级心理学发展概要 课程考试复习提纲 1 、对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一 个短暂的历史的理解(82) 漫长的过去指人类自古以来就对人的 心理有所揣摩、思考和研究,这种思考和研究往往是基于哲学层面的。 短暂的历史指人类真正将心理学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的历史很短。 2 、你对心理学学科属性的理解(18) 有人归结为社会文 化的产物,即人的心理是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特别是通 过语言交流产生的,心理学必须研究文化和社会交往对人的影响, 因此心理学又称为交往之学 3 、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动因(44) 1 人类的好奇心 2 认识到认识自己是最大的知识 3 思想与知 识整合的需要 4 心理学家的生存需要 5 多学科研究的推动 4 、机械论精神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309) 1. 人的心理就像一 部精准的机器,按照一定的秩序而活动,而这些心理活动在时间上 的展开便构成了前因与后果的关系 2. 人的活动是受机械法 则控制的 3. 人是机器意味着人有被观察、被实验和被测量的 可能性 4. 人具有自然的属性,人的规律符合自然的规律 5. 人了解自然的方法和工具可以运用到对自己的了解上 6. 实验 心理学的产生恰恰以此为基本前提 7. 具体体现在重视观察和实 1 / 16

验以及精确的量化 8. 建立了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使得人类 对世界各种现象的研究统一于叫做科学的名义之下,做到有规可循, 从而肯定了科学的地位 9. 使人看到了人与自然抗衡的力量,人 有了重新估价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价值的需要 10. 机械论精神 强调知识必须是精确的,经验观察必须经过数学分析才可靠 5 、 心理学家和心理学派关于人的心理的统一性和整体性的思想 6 、 家庭与身世对于心理学家思想的影响 7 、欧洲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对善与知的关系的论述 8 、苏格拉底关于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 尺度的思想(189) 1. 他认为感性世界常变,由此得来的知识是 不确定、不可靠的,只有深入人心灵深处才能找到永恒的真理, 进而提出认识你自己 2. 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 3. 这就将人的精神世界中很重要的特质理性上升为世界的中心, 将知识、特别是经过逻辑验证的严密知识视为人生的追求、视 为一个人的美德,因而有知识即美德的名言 9 、柏拉图关于学 习的论述(208) 1. 那么人如果想获得理性就要靠学习,而学习 就是唤醒沉睡的理性,也就是回忆 2. 所以学习就是回忆 3. 柏拉图认为只有尽量地净化肉体的污染才能更近地接近知识,最彻 底的净化是灵魂与肉体的完全分离,最高的智慧只有在死亡之后 才能达到 4. 因此回忆是死亡练习 1. 2. 3. 4. 5. 6. 1. 2. 主张按自然生活自然指自然的理性规律 按自然生活就是服从命运,服从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因为每个人 的角色就是每个人的命运人不能改变或控制命运,却可以控制对命

西方心理学史考试重点(精)(新)

第一章绪论 1、把握西方心理学史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①就其内容而言,西方心理学史属心理学学科范畴。 ②该学科的性质是历史科学,而不是理论科学。 研究对象:研究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2、理解西方心理学史发展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条件。 内部动力:①新的心理学实验事实与原有理论之间的矛盾。 ②心理学知识资料的积累与已有的心理学理论突破之间的矛盾。 ③心理学发展中分化与综合之间的矛盾。 外部条件:①生产实践需要和科学发展水平。 ②哲学思想观点。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1、试析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的基本问题及其发展的逻辑线索。 基本问题:灵魂的本质,即心身关系、心物关系 逻辑线索:以原始宗教神话中万物有灵论观念为心理学思想的萌芽; 以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两种心理学思想为主干; 以亚里士多德的生机论心理学思想为总汇; 以亚历山大城学派的生理心理学思想为补充;以官能心理学的形成成为归宿。 2、了解德谟克利特原子论、柏拉图理念论的思想及其对后来心理学有何影响。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原子和虚空是万物的本质, 无数的原子永远在无限的虚空中向各个方向运动,相互冲击,形成漩涡,产生无限的世界。原子不可分割,没有质的区别,只有形状大小的差异。 (影响 : 柏拉图理念论:①承认思维的能动性、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以回忆的方式最原始的表现了天赋观念和内省法; ②触及到主体和客体、先天和后天、感性和理性之间的互动关系; ③指出心理活动包括理性和非理性部分,两者既统一又矛盾着;④相传是欧洲最早提出知、情、意三分法的雏形;⑤第一次描述了接近和相似两条联想律;⑥觉察和感觉的相对性和对比、情感两极性以及梦和欲望的关系等。(影响 : 3、理解亚里士多德生机论思想的成就及其对后来的心理学影响。 成就:①首次提出心理是有生命体活动的形式和功能; ②坚持身心不可分割的统一性和心理活动的整体性; ③提出发生学的观点、进化的思想和比较心理学的研究形式; ④提出心理结构的知、意二分法;⑤发现联想的三定律;⑥发现亚里士多德错觉;⑦触及到视觉后象、感觉阈限、感觉相互作用和适应、对比等; ⑧对记忆、梦和欲动等心理现象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见解。 (影响 :①建立了一个知识体系, 关于灵魂的研究可在经验论和唯理论两方面都同关于活动的机体的研究发生关系。②界说了灵魂的性质及其活动。③具体描述了人类的经验和行为。 (P47 第三章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1、了解中世际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观点与代表哲学家 ·阿奎那经院哲学观点:重视理智和抽象功能,把心理视为一个系统,承认知、情、意、行的相互依存性等方面有正面意义。但存在理智主义、温和唯实论和神学目的论的倾向。 ·伊本·阿尔·海塔姆:视觉心理学思想,以光学决定论为基础,提供了科学解释视觉形成的某些根据,创造了机械决定论产生的前提条件。

心理学概论复习大纲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的本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对客观现 实的反映是主观能动的。 2、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意志等构成的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 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它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是物质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 3、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和指标。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 的。 4、常见的心理现象: ?认知活动: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具体的形式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整体及其关系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却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 注意是指人脑对外界刺激信息的选择以及对所选择信息的指向和集中。 人类不仅能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且还能对过去曾经作 用于感官的刺激作出反应,并且能储存和积累过去的各种行为经验。这 就是人类的记忆活动。 ?情意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一方面,情感是个体存在状态的一种反映;另一方面,情感对人的认知 和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定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 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需要和动机: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 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 稳定的心理特征。(脾气、秉性)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行 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5、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也成人格,是指 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6、总而言之,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认知活动、情意活动和个性心理三个主要 方面。 7、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这 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8、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9、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描述与测量: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是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目的。 ?解释与理解 ?预测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 (.)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 (.)

————————————————————————————————作者:————————————————————————————————日期: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 (2009.6) 一、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2、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名词辨析(9小题,每小题3分,判断1分,改错2分,共27分) 4、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5、案例分析题(1题,17分) 二、答题要求 1、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2、多项选择题错选、多选、漏选都不得分。 3、名词辨析要求对每个名词要理解,对名词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纠错,在错误处底部 划线。 4、简答题要求回答要点,必要时作出适当解释,各要点标明小标题号,并独立书写成 行。 5、案例分析题首先对案例所涉及的理论进行阐述,然后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三、复习要求(主观题) (一)名词辨析 个案法管理心理学知觉社会刻板印象晕轮效应印象管理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归因性格气质能力心理测验组织承诺态度工作满意需要社会惰化 群体规范服从冲突社会抑制沟通群体士气团队领导组织变革 (二)简答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经常采用个案法,请问个案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2、组织压力管理的策略主要有哪些? 3、有效团队的特征是什么? 4、印象管理的策略有哪些? 5、工作压力对工作绩效有哪些影响?为什么? 6、个体决策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7、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8、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9、群体决策的优缺点是什么? 10、常见的归因偏差有哪些? 11、从个人角度出发应如何进行压力管理? 12、领导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阶段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三)案例分析题 1、造成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取得良好沟通效果的方式 2、公平理论 3、性格与职业的匹配 4、工作压力的来源

心理学史复习重点

心理学重点 诸论 1、心理发展动力 主要是指隐藏在心理学背后的、推动心理学不断向前发展与进步的各种因素或力量,在心理学史上主要存在“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两种基本观点。 2、时代精神说 强调其他科学(如哲学、生理学、物理学)的发展及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进步等所蕴涵着的时代精神,认为这些因素决定着心理学家的某些观念是否会被接受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 3、伟人说 一切进步和变化都是直接由指引和改变了历史进程的独特的“伟人”的意志与力量决定的。 4、结合“时代精神说”与“伟人说”两种基本观点,谈谈你对心理学发展动力的看法。 ⑴概念:“伟人说”:一切进步和变化都是直接由指引和改变了历史进程的独特的“伟人”的意志与力量决定的。 “时代精神说”:强调其他科学(如哲学、生理学、物理学)的发展及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进步等所蕴涵着的时代精神,认为这些因素决定着心理学家的某些观念是否会被接受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 “心理发展动力”:主要是指隐藏在心理学背后的、推动心理学不断向前发展与进步的各种因素或力量,在心理学史上主要存在“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两种基本观点。 ⑵影响:“时代精神说”:时代精神会决定哪些思想成为潮流,而另一些思想将最终消亡。一种理论、一个学派的流行,不一定使它比其他理论更正确。而往往是因为它比其他理论更合潮流、更为时尚。 “伟人说”:没有伟人,就不是一部完整的心理学史,在伟大人物从事的领域,只要他们还活着,这个学派就得以他们为正统。伟人不只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他们也能暂时阻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⑶不同点:推动心理学发展与进步的主体不同,伟人说是有过重大影响的人伟人,时代精神说是整个社会时代背景。

简明西方心理学史考试重点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 泰勒士: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水是万物的根源,万物由水生成,消灭后复归于水。他认为磁石有灵性,世界是活的,充满着神。他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家和物活论者,其哲学思想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的开始。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的数学家,提出了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他认为数及其关系是万物的根源。毕达哥拉斯学派致力于运用数学知识来理解世界,并最终影响世界。 赫拉克利特:是爱弗斯学派的代表。万物由火生成,又复归于火。变化是万物的唯一常性,但是这种变化也是合乎法则的。人的身体是土,人的灵魂是纯净的火,是人体中最热烈的部分,也是干燥的。 巴门尼德:埃利亚学派的重要代表。认为存在唯一不变的。承认理性的真实性,否认感觉的可靠性,认为只有理性才能认识真理,因此他是理性主义的奠基者。恩培多克勒:西西里学派的创立者。多样变化的万物是由四种不变的物质,即所谓的四根构成。四根是土、水、火、空气。爱使四根结合,憎恨使四根分离,由此生成万物。 德谟克利特:希腊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也是最后一个物理学家。不断运动着的微小原子颗粒是万物的基础。万物的本源是原子和虚空。物质世界本来就永远活动,是完全机械的作用。同时他认为心理活动也是机械的作用。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享有盛名的智者。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人的品质问题、治理国家问题,等等。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唯心主义,苏格拉底明确的将灵魂看成与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产婆术,知识是人的理性中固有的,教育的作用只是把人固有的知识引出来的,这也是他的教育方法“产婆术”的依据。“产婆术”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唯心主义代表人物。他又把灵魂或心理分成三个部分,即理性、意气和情欲。提高我们对世界认识的精准性的唯一方法就是测量和演绎推理。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被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其《论灵魂》是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部关于心理学的专著。白板说:经验又对心灵的内容负责。是由经验来装备的,人的心理视作一块“白板”。 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达芬奇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反对二重真理说,认为只有科学才是真理。他重视感觉的作用,认为“我们的全部知识都是从感觉开始的” 特勒肖: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他曾在欧洲首创自然科学园(又称科学院或自然科学学社),对欧洲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斐微斯:他的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他主张从经验来研究心理现象。斐微斯对于病理心理颇有见地。 弗兰西斯丶培根: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他还提出经验归纳法,主张以实验和观察材料为基础,经过分析、比较、选择、排斥,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笛卡儿:(1)我思故我在。认为人的知识不是来源于感觉经验,而是来源于理性,理性的演绎性是唯一的正确的方法。(2)天赋观念论。心理观念有两类:一类是天赋观念,是先天具有的,不依赖于经验;另一类是获得性概念,源于经验。(3)身体是机器。迪卡儿虽未正式提出“反射”这一术语,但他却提出了反射论思想。

犯罪心理学期末复习答案1

《犯罪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 简述题 1、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 答:青少年时期为什么是犯罪的高峰期?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的原因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与青少年时期固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相关的。 (一)青少年的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青少年生理发育还不完全成熟,缺乏抵御外界诱惑的生理机制。所以,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作用远远大于对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腐蚀作用。 (二)青少年的体能强壮、精力充沛。 从犯罪行为所需要的体能来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体力最强壮的时期。有的青少年因精力过剩,便不顾对象和方式地发泄,甚至不惜以恶作剧的方式进行暴力犯罪。此外,青少年的感情易冲动,胆大妄为,这就决定了青少年犯罪具有典型的重体力、重暴力、凶残等特征。 (三)青少年的欲求最多、最强烈。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欲求最多、最强烈的时期,当正常渠道不能满足欲求时,便可能采用非法的手段和方式去获取满足,从而诱发违法犯罪的发生。 (四)青少年遇到的矛盾最多、最复杂。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时期,也是挫折和磨难最多的时期。由于生理的迅猛发育与心理发展水平不平衡,造成了青少年内心的冲突加大,形成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有的青少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企求不劳而获,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再加上不良文化的泛滥、社会风气的败坏、腐败现象的存在等,都对青少年的犯罪心理起到了激发作用。 2、简述诈骗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答:诈骗犯罪人使用欺骗的方法掩人耳目、以假乱真,使被害人“心甘情愿”地交出财物,与犯罪分子自身的心理条件和被害人的心理弱点的巧妙利用,是诈骗犯罪得以实施的两个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一)诈骗犯的认识特征 主要表现为:第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第二,熟悉市场行情。第三,自我评价自以为手法高明,很难识破,具有较强的冒险侥幸心理。第四,对社会心理现象比较熟悉,其依据的社会心理是以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状况有密切联系的。 (二)诈骗犯的情绪、意志特征 诈骗犯的情绪色彩和意志努力不明显。 (三)诈骗犯的个性特征 突出表现为:第一,具有冒险性。第二,诈骗犯给人的外部印象常常是诚实、活泼、善于交际、待人和气、肯帮助人。实际上具有极端自私的性格特点。第三,诈骗犯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模仿能力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诈骗犯的动机特征 诈骗犯的犯罪动机主要是获得财物。在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心理背景下,个人需要恶性膨胀,为实现个人的金钱欲、享乐欲、畸形的成就欲,而蒙生犯罪动机。

2019心理学考研:西方心理学史备考问题汇总-毙考题

2019心理学考研:西方心理学史备考问题汇总 1.问:机能心理学;第二个特征说:理解心灵的功能,不是对心灵的内容作描述,这里不应该是意识吗,怎么说对象是心灵了?心灵和意识不是同一个概念啊。 答: 这里意识和心灵是差不多的涵义,两者是可以相通的。 2.问:机能心理学;詹姆斯的情绪论(情绪是由身体变化引起的)和闵斯特伯格的意识的活动理论(意识是由行为引起的)这个两个理论是对的吗? 答: 关于我们心理学史上的理论问题,由于每个流派以及心理学家不同,对于同一个问题或者两者间的关系(例如身心关系)都会有一定差别。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在那时的情境下,每个人的想法不同。 3.问:机能心理学;书的最下面一句说:自私的冲动作为自我的核心,但是本能只有感觉冲动知觉冲动观念冲动三种啊,自私的冲动又是哪里来的,是什么意思。 答: 1、个人认为这里和本能观点的分类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这里的自私的冲动不是属于我们本能冲动概念之中的,是关于詹姆斯自我学说的一个概念。 2、只需记住关于自我学说,詹姆斯将自私的冲动作为自我的核心即可。 4.问:机能心理学;书上知觉冲动和观念冲动的举例,还是不太理解,望解释。 答:

1、知觉冲动即对事物整体属性及关系的反应冲动。例题里:很多人在跑,这是你觉察到的行为现象,从这行为中你自己也开始了动作,即跟着跑。 2、观念冲动只是一个想法,是由某特定情境或刺激引发的对应的想法,不一定有了实际的行动。 5.问:内容心理学;综合是关联统觉作用的产物,分析是比较统觉作用的产物,是什么意思? 答: (1)综合是归纳的过程,即把几种有类似特征的事物综合起来,因为事物间是有关联的,所以是关联统觉作用的产物。 (2)分析是对几种事物的一个比较,找相同、不同和关系,所以是比较统觉作用的产物。 6.问:内容心理学;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中,感情和情感是一个意思吗?书上有时候说他认为基本元素有感觉和感情,有时候又说基本元素有感觉和情感。 答: 这里应该是一样的。你只要记住他将意识分为这感觉和感情(或情感)两种基本元素就可以。 7.问:内容心理学;感觉是直接经验的客观方面和感情是主观方面是什么意思?感情不能同外部世界发生关系,意思是说外部世界不能产生感情吗? 答:(1)感觉是直接经验的客观方面是指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个反映,依赖于外界事物,而外界事物或刺激是客观存在的,因而这是客观方面。 (2)感情是主观方面是指感情主要是我们的一个内在的情绪、情感,是对外界刺激的主观体验,因而是主观方面。

福建省高教自考《心理学史》课程考试大纲笔记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 《心理学史》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心理学史》是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能够了解西方心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掌握心理学发展的思想、理论以及历史规律,提高考生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考生重点掌握考试用书的绪论、第一篇(第一章至第十一章内容),教材其它内容只作一般了解,不作考核要求。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如果说普通心理学是对心理学研究范围和内容的横向展开,那么心理学史则是从纵向探讨心理学思想或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与规律问题。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心理学与心理学史的关系;初步了解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认清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明确关于心理学史的编撰学原则。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心理学与心理学史 识记:(1)普通心理学是对心理学研究范围和内容的横向展开,那么心理学史则是从纵向探讨心理学思想或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与规律问题。 (2)以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心理 学的历史被划分为两大时期: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前的漫长前科学心理学时期 和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后的科学心理学时期。 (二)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 识记:本书涉及的心理学历史与体系,包括三部分内容:西方心理学史(研究西方国家中作为主流心理学存在和发展的历史)、中国心理学史(包括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和中国近现代心理学史)和苏俄心理学史(包括苏联和俄罗斯的心理学,包括十月革命前俄国的、苏联时期及现在的俄罗斯的心理学) (三)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应用:(1)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理解心理学的现在和未来 (2)心理学史为心理学提高了一种整合力量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提高理论素养 (4)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培养健康怀疑与批判精神 (四)心理学史的编撰学原则 理解:(1)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 (2)现实主义与历史主义 (3)内在历史观与外在历史观 第一编西方心理学史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古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明确近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初

西方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复习过程

实验心理学建立 一、科学背景 约翰内斯·缪勒、赫尔姆霍茨、海林在感官生理心理学方面的重大成果,韦伯、费希那在心理物理学方面用实验法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不仅为实验心理学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对冯特进一步建立实验心理学给以重要的启迪、借鉴和推动。有人比喻,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哲学是母亲,生理学是父亲,而生物学是媒人。 人差方程、脑机能的研究、神经心理学、感觉心理学、 二、冯特心理学的体系 内容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内省法,客观测量,反应时和词语联想,心理产品分析法。 四、心理学的任务 1.心理元素的分析 感觉和情感,情感三维说,意志。 2. 经验的结合 心理复合体:由心理元素结合成,由感觉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观念,由感情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情绪,情绪导致意志。 联想的四种形式:融合、同化、合并、相继联想。 统觉:把特定心理内容由意识的范围提升到注意焦点的过程,具有创造性综合的功能。 心理复合的规律:创造性综合原则、心理关系原则、心理对比原则。 德国的其他内容心理学家 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研究 对记忆做了定量研究。 创造了无意义音节来排除旧经验对识记的影响;用完全记忆法和节省法来测量记忆效果;对记忆保持和遗忘规律的发现;记忆保持与诵读次数的关系;重复学习和分配学习的规律;对联想开展了实验研究。 创造了填充测验。 对社会心理学也有论述 二、格奥尔格·缪勒 研究内容 对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做了修订与补充。 对记忆的实验研究:整体学习比部分学习效果更好;提出了印象法;指出决心和心向对记忆的效果有很大影响;与舒曼一起发明了记忆鼓。 关于颜色视觉的研究。 用复合说对抗完形心理学的理论 三、缪勒的学生 舒曼——与缪勒一起发明了记忆鼓;视觉的空间知觉;用注意解释完形现象。 乔斯特——用无误的联想法得出Jost’s law。 卡茨——用经验来解释色觉的恒常性;提出三种颜色模式。 鲁宾——把视觉结构分为图形和背景,设计了著名的两可图形。 杨施——首先发现遗觉象,并且认为可以把它用来作为研究人格类型的一种方法。

心理学史复习概要

冯特 心理学体系:个体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实验内省法:借助于实验进行内省的心理学方法(p49) 铁钦纳(构造心理学) 系统内省法:对内省者进行严格的训练(p66最后一段,铁钦纳的系统内省法对与冯特的实验内省法的比较) 情绪的观点:情绪体验引起身体反应,情绪和情感分为情感,情绪和思想感情(p67)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与冯特心理学思想的关系(p68) 詹姆斯 情绪理论:情绪体验来自于对身体变化的意识(p74) **达尔文对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p78) 心理适应机能 行为选择 个别差异 卡特尔的主要研究和思想(p81) 从冯特那获得实验心理学博士的第一个美国人 反应时的研究 重视个体差异,信奉高尔顿 推动心理学的应用 霍尔的主要研究和思想(p82) 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里学 提出复演说 杜威的主要研究和思想(p84) 将完整动作的机能确定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原则:从做中学 **尔的主要研究和思想(p86) 芝加哥机能主义的主要建立者 阐释机能心理学和构造心理学的区别 卡尔的主要思想和研究(p87) 适应性行为 个体差异 提倡多样的研究方法 **桑代克的主要研究和思想(p90) 尝试错误的学习理论 练习律 效果律 准备律 伍德沃斯的主要研究和思想(p93) 将行为反应模式由SR改为SOR 动力心理学 无意向思维

华生的行为主义 1913年其撰写的《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一文在《心理学评论》杂事上发表,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革命的开始 研究方法:条件反射法(p105) 言语报告法(颇受争议) 情绪理论:情绪只不过是对特定刺激所作出的身体反应(p107)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潜伏学习:强化虽然有助于学习,但并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p128)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应答性行为(刺激反应)与操作性行为(反应刺激)(p141)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p142)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行为主义 观察学习理论(p148) **新行为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对比(资料来自豆丁网相关文献,也可借鉴教材p121关于早期行为主义的内部危机进行解答) 心理过程:早期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和反应,否认心理的作用 新行为主义提出了中介因素,以机械论的观点解释中介因素但非承认心理作用 科学哲学影响:早期行为主义主要受实证主义的影响 新行为主义主要受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 主要的实验研究:早期行为主义主要研究的是经典条件反射 新行为主义主要研究的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格式塔心理学 韦特海默的主要研究和思想(p159) 似动现象的研究,并在其基础上创立格式塔心理学 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苛勒的主要研究和思想(p159) 黑猩猩的顿悟研究 小鸡的视觉辨别研究 考夫卡的主要思想和研究(p159) 提出行为环境 勒温的主要研究和思想(p172) 提出心理环境 心理动力场 团体心理学研究,开创社会心理学 格式塔的主要研究方法(p161) 整体的观察法 实验现象学的方法 格式塔的学习理论(p167) 顿悟学习(了解概念和它的特点) 精神分析

西方心理学史复习重点

西方心理学史 第一章绪论 一.把握西史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心理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范畴;理论心理学的范畴. 研究对象:研究西史的起源,产生和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理解西史发展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条件 内部动力:新实验与旧理论的矛盾;学科发展分化与综合的矛盾;新知识理论的突破和就有史料重新认识的矛盾 外部条件:西方哲学思想;生产实践的需要;科学发展水平(三者关系?) 三.学习西史的意义 .夯实基础全面了解心理科学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全貌,是专业学习基础牢固 .开拓眼界鉴古知今,形成对心理学流派和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 .洋为中用掌握西方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鉴别.评鉴能力.为中国本土的心理学事业作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四.学习西方心理学史应主要掌握哪些内容和学习方法? 内容.关于心理现象的哲学观点和具体见解. 2.关于心理学科学研究的重大发现和重大成就. 3.关于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各种争论及其发展趋势的预见 4.关于心理学与基础科学,临近科学在发展上的联系 5.关于西方各国心理学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及其传统特点 发法.整体把握与个别通晓 2.史论结合法 3.比较分析法 4.文献资料法 5.以哲学思想为指导 6.以社会学,文学,史学为基础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一.试分析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的基本问题及其发展的逻辑线索. 基本问题:灵魂本质,即心身关系,心物关系. 逻辑线索: 1.以原始宗教神话中万物有灵论为心理学思想的萌芽. 2.以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两种心理学思想为主干 3.以亚里士多德的生机论心理学思想为总汇 4.以亚历山大学派的生理心理学思想为补充 5.以官能心理学的形成为归宿 二.了解原子论心理学思想及其对后来的影响. 原子论心理学思想史古希腊罗马唯物主义心理学思想的的研究取向.其中以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为先驱,以德谟克利特开创的,伊壁鸠鲁发展的,卢克来修系统化的原子论为代表. 影响: 原子论心理学思想提出了决定论原则,坚持灵魂的物质本源及其自动性,重视身心不可分的关系,否定灵魂的不死和转世的观念,承认感觉得客观性及其同主体的联系,指出脑是思想的器官,看到心理与灵魂的区别.显然原子论也有其思想局限性,不重视心理与物质的本质区别,

职业心理学-复习大纲

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 王锋 email: fwang@https://www.sodocs.net/doc/2e2137804.html, 职业心理学 第一讲:导论 ●Work /job 工作 ●Occupation 职位/职业/岗位 ●Career 职业/生涯/事业 ●V ocation 使命 一、职业与职业的特征 1.什么是职业? ●工作(job):有目的,有结果(价值)的,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而且持续一定时间的活动。 ●职业(occupation):指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的某一类确定的独立于个人的工作活动。 ●职位、岗位(position):指在一个组织中个人所从事的一组任务,有一系列重复出现或持续进行的任务相伴随 的一个工作单元。 ●生涯(career):是一个人工作、职位的变化及职业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是终生职业经历的模式。 2.职业的特征 (1)同一性(2)差异性(3)层次性(4)基础性 (5)广泛性(综合)(6)时代性 生涯特点(金树人2007):1、方向性2、时间性3、空间性4、独特性5、现象性6、主动性 3.个体的生涯心理结构:三个相辅相成的系统。 导向系统(职业价值观、世界观、职业伦理);动力系统(职业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功能系统(气质、性格、能力) 二、职业心理学与职业心理咨询 1.职业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的分支。研究与人们选择、从事和改变职业有关的个体差异和特点的一们学科。 内容:职业选择与职业平衡,职业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职业选拔、指导与咨询。 2.职业心理咨询: 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为个体提供寻找职业以及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适应性问题的建 议、信息与帮助的互动过程。本质:互动过程 三、职业心理学的发展 1.职业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1908年美国弗兰克·帕森斯(PARSONS)教授开设波士顿地方职业局,标志着职业心理学诞生,帕森斯因此被誉为职业心理学之父。 2.职业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三大阶段:应用心理学阶段:个体自我发展;心理动力阶段:关注个体需求、性格、价值观;非直接阶段:提供全面信息 3.我国职业发展变化的趋势:第一,社会分工变革在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新职业种类涌现出来。 第二,分布在第三产业中的职业比重继续不断增加。 第三,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职业结构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将发生变化。

心史期末考试总结

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只是一个暂时的历史。——(德)艾宾浩斯 西方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学,日内瓦学派,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 西方心理学趋势:进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 泰勒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和物活论者,他开辟的物理学研究路线,是西方科学思想的开始。他认为“磁铁有灵魂,因为他能吸引。” 毕达哥拉斯,灵魂转生学说,最早声称灵魂有认知能力,他认为灵魂是不朽的,人在临死的时候,灵魂会从一个个体传到一个个体。“首先,灵魂是个不朽的东西,它可以转变成别种生物;其次,凡是存在的食物,都要在某种循环里再生,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新的;一切生来俱有生命的东西都应该认为是亲属。”他把灵魂分为理性、智慧、和情欲三部分,理性、智慧在脑,情欲在心脏。 赫拉克利特,他认为,构成一个实体的某种物质不能单独界定该实体的存在;而它的根本结构构成了该实体。例如,尽管一条河的水不停的流动,他的本质仍然是一条河。这种统治着整个宇宙组织的在结构称为“逻各斯”(世界的普遍规律性),也可以解释为方案、原因或者命令。 柏拉图的“形式”柏拉图辩论到,我们周围的世界都是被扭曲事实的影子,为了知道这些事实的构成,我们不能像以往一样只往前看。相反,我们应该进一步考虑事物的本质。对于柏拉图来说,思考这些事物的构成是哲学的核心。这就和囚犯打破链条,走出山洞,直接找出事实一样。灵魂理论:灵魂是人类道德的源泉;灵魂是比肉体具有更高价值的东西,并且控制着肉体;在《理想国》中,他认为灵魂是由三个截然不同的部分组成,智力部分、情感部分、欲望部分。这是西方心理学世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 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的论述时现在保存的关于灵魂最早的著作《灵魂》。做了一系列的类比。灵魂和肉体,房子和砖块,砍伐能力和斧子。灵魂是身体的形式,不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灵魂会随身体死亡而消失,他反对毕达哥斯拉派和柏拉图的灵魂不朽,灵魂转世说。 心理学这个词来源于俩个希腊词psyche(心里或者灵魂)logus(学说或者推理) 精神病学页来源于psyche和iatros,意思是心理治愈。 希波克拉底(约前460-前370)西方医学之父。提出体液说(黏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这四种体液的不同配合使人有不同的体质。 颅相学认为,头骨的轮廓是由大脑特定区域的发育所决定的,因此可以指示人的性格及精神力量。给头部画了一张有27个区域的颅骨图。好色区(就在脑勺下方)、仁慈区(前额上方正中间)、好斗区(每只耳朵后面)、威严区(头顶前方)、愉快区(前额中间靠两边的地方)等等。有一阵子,光是在英国一地就成立了29所颅相学协会和好几本颅相学会刊。在纽约市,颅相学“诊所”在百老汇一带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颅相学大师在美国各地巡回摸诊。 心里可以区分为相对独立的机能;这些机能分别相对于大脑的特定区域;头骨的外部结构与脑内部结构有关。第一,他指出大脑是“心灵的器官”,确立了生理心理学的基础,这对于心理学的独立是非常重要的观点。第二,他提倡的大脑机能定位思想,是近代脑生理心理研究的基础。第三,录像学识的人们第一次这样广泛的宣传和应用同理有关的理论和方法(虽然不够科学)。 麦斯迈——磁石治病 言语中枢的发现布洛卡中枢: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一个病人除了发出一个毫无意义的声音“tan”以外,什么也说不出来。Tan进入手术室的6天后去世了。布洛卡进行尸检,发现大脑左侧中间偏前一块鸡蛋大小的区域受损。受损部位的中心几乎没有任何组织了,在它的边缘上,一些剩余组织已经萎缩。 威尔尼克中枢:约十余年后,一位德国医生名卡尔·威尔尼克的,他以类似的方式发现,有

心理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1 / 14 《心理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心理学史》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为心理学的诞生奠 定科学基础的领域中, 不包括的是: 兴的实质是: 联想主义和感觉主义为主要表现形式 C. 理性心理学以官能心理学 和统觉心理学为形式 D. 统觉团 这一概念反应了经验主义的心理 学思想4、科学心理学的创立者是: A. 冯特 B. 华生C. 弗洛伊德 D.奈瑟5、 提出内倾、 外倾两种心理类型的心理学家是: I I A. 荣格 B. 弗洛伊德 C. 阿德勒 D.弗洛姆6 、阿德勒认为, 人的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是 A. 本我 B. 自卑及其补偿 C. 超我 D.自我7、马斯洛认为, 考察人性应当更加关注于研究: A. 自我实现的人 B. 平常的大众 C. 神经 超人8、勒温认为,心理生活空间是指: A. 神经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进展 B. 脑机能的研究C. 心理物理学的发展 D. 行为规律的探讨2、文艺复 A. 人性化运动 B. 人文主义运动 C. 文化运 学思想, A. D. 宗教化运动 关于17到19 世纪的心理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英法两国以经验主义心理学为主要特征 B. 经验主义以 D. 症病人

C.人的居住空间 D. 影响行为的所有事实总和 9、罗杰斯认为,可促进成长的治疗氛围所需要的基本要素中, 不 包含: 行为称为: 字和打棒球属于: A. 外显的习得行为 B. 内隐的习得行为 C.外显的非习得行为 D. 内隐的非习得行为15、以 下不属于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的是: A. 真诚致 B. 同理心 C. 无条件 积极关注 D. 指导建议10、 阿德勒认为, 衡量一个人是 否健康的重要品质是: A. 优越感 B. 社会兴趣 C. 攻击本能 D.利比多 11 、 罗杰斯认为,不能促进个体成长的氛围形成的是: A. 影响行为的环境 B. 影响行为的人格特征 A. 共情 B. 接纳 C. 无条 件积极关注 D. 指导12、斯金纳把自己的行为主义称 为: A. 操作行为主义 B. 目的行为主义C.新行 为主义 D. 符号学习理论 13、斯金纳把华生研究的 A. 操作行为主义 B. 目的行为主义 C.新行为 主义 D. 应答性行为14、在华生看来, 说话、与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06056 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西方心理学史的分期: 1、自笛卡尔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心理学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生理心理学。 2、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3、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1、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研究与学习的理论水平。以精神分析为例,通过史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分 析学说的发展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 2、通过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使心理学在更深的层上反映人的特性与本质。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1、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 17-19世纪英、法两国的心理学主要特点: 1、心理学仍然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2、心理学理论主要以笛卡尔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3、哲学心理学主要以联想论、感觉论、经验论为理论形式。 费希纳的物理心理学的意义: 1、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来,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是实验心理学的先 驱。 2、费希纳被认为是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 用。 冯特心理学的意义: 进步:1、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建立了一个新的学科——实验心理学。 2、培养了一大批的学生,为心理学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新人。 局限:冯特抱有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这与他的科学训练和一心想要建立一们科学心理学是不相容,造就了他的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并使得他的心理学工作摆脱不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意义: 1、冯特继承了前人或用代人如费希纳、微博、高尔顿等人的工作。岁实验的条件等不断改进,得到了一些可信的和有一 定科学价值的心理资料,为心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2、利用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科学的国际性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 艾宾浩斯理论的意义: 1、为心理学研究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用实验法研究所谓的高级心理活动,如学习、记忆、思维等。 2、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 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 1、达尔文强调人与动物的历史连续性,在动物心理和人类意识这一鸿沟之间建立了桥梁。 2、发展观点、历史方法促进了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史复习提纲

应用心理学专业11级“心理学发展概要”课程考试复习提纲 1 、对“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的理解(82) 漫长的过去指人类自古以来就对人的心理有所揣摩、思考和研究,这种思考和研究往往是基于哲学层面的。 短暂的历史指人类真正将心理学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的历史很短。 2 、你对心理学学科属性的理解(18) 有人归结为社会文化的产物,即人的心理是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特别是通过语言交流产生的,心理学必须研究文化和社会交往对人的影响,因此心理学又称为交往之学 3 、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动因(44) 1 人类的好奇心 2 认识到认识自己是最大的知识 3 思想与知识整合的需要 4 心理学家的生存需要 5多学科研究的推动 4 、机械论精神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309) 1.人的心理就像一部精准的机器,按照一定的秩序而活动,而这些心理活动在时间上的展开便构成了前因与 后果的关系 2.“人的活动是受机械法则控制的” 3.人是机器意味着人有被观察、被实验和被测量的可能性 4.人具有自然的属性,人的规律符合自然的规律 5.人了解自然的方法和工具可以运用到对自己的了解上 6.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恰恰以此为基本前提 7.具体体现在重视观察和实验以及精确的量化 8.建立了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使得人类对世界各种现象的研究统一于叫做科学的名义之下,做到有规可循, 从而肯定了科学的地位 9.使人看到了人与自然抗衡的力量,人有了重新估价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价值的需要 10.机械论精神强调知识必须是精确的,经验观察必须经过数学分析才可靠 5 、心理学家和心理学派关于人的心理的统一性和整体性的思想 6 、家庭与身世对于心理学家思想的影响 7 、欧洲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善与知的关系的论述 8 、格拉底关于“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189) 1.他认为感性世界常变,由此得来的知识是不确定、不可靠的,只有深入人心灵深处才能找到永恒的真理, 进而提出“认识你自己” 2.“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 3.这就将人的精神世界中很重要的特质—理性上升为世界的中心,将知识、特别是经过逻辑验证的严密知识 视为人生的追求、视为一个人的美德,因而有“知识即美德”的名言 9 、柏拉图关于学习的论述(208) 1.那么人如果想获得理性就要靠学习,而学习就是唤醒沉睡的理性,也就是回忆 2.所以学习就是回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