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宁夏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探讨

宁夏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探讨

宁夏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探讨
宁夏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探讨

宁夏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探讨

【摘要】保护性耕作是一项以提高土地抗旱能力和增加粮食产量进行的免耕、深松、秸秆覆盖等多项保护性耕作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是农机与农艺巧妙结合。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节水省肥;节省机械作业支出;增加粮食产量。

【关键词】山区保护性耕作;免耕原茬间播种;半留茬少耕播种;秸秆覆盖深松播种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以提高土地抗旱能力和增加粮食产量进行的免耕、深松、秸秆覆盖等多项保护性耕作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是农机与农艺巧妙结合。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节水省肥;节省机械作业支出;增加粮食产量。

一、技术模式及主要技术工艺参数

根据我山区自然、经济与社会条件和项目实施前六年的试验、示范,适合我山区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模式是:留茬覆盖免耕播种技术模式。

1、一年一作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

工艺流程为:

作物高留茬收获→深松→休闲期化学除草→玉米免耕播种→杂草病虫害防治→玉米机械收获

主要技术工艺参数:

(1)玉米收获及留茬。宁南山区玉米收获时间一般为9月上中旬,收获玉米时采用联合收割机,留茬控制在20cm以上,残茬留在地表不做处理,播种时用免耕播种机进行作来。

(2)深松作业。对土壤进行容重测定,当土壤容重在1.3gcm3 以上,进行机械化深松,对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第一年全部进行深松,以打破过去的犁底层,以利雨水人渗。深化作业要技术要求:深松深度35—50cm。深松时间,在播种前秸杆处理后作业,作业中松深一致,并不得有重复或漏松现象。作业周期:2—4年深松一次,第一年全部深松。

种机具的作业性能有较高的要求。播种时选用发芽率要示在90%以上的良种,为了减少病虫的危害,种子要求包衣。施肥与播种同时进行,施用的肥料以二铵、玉米专用复合肥及国产尿素为主,一次施肥应保证玉米全生育期的需要。免耕播种的播种深度为5—6cm,化肥施用方式为分层播施。播种量和施肥量与传统耕作相同。

(4)休闲期除草。待玉米出苗后,应及时进行必须要的除草作业。除草采用人工锄草和药剂除草相结合。

(5)生长期管理。玉米生长期管理主要指杂草和病虫害控制。要经常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防治,采取喷洒除草剂、农药等措施,不使其发展成灾。

2、一年一作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

工艺流程为:

机械或人工收获留高茬→深松(2—4年)→免耕施肥播种→休闲期除草→生长期管理→收获。

主要技术工艺参数:

(1)冬小麦收获及留高茬。我县城冬小麦收获时间一般为7月上中旬,收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9 世纪末,美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大量干旱半干旱草原被开垦成农田,到 20 世纪美国西部发生了大规模“黑风暴”,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合理的土壤耕作。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给我们敲响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警钟。研究表明,北方沙尘主要来自沙化土地、裸露地和农田。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 tillage)减少了对土壤的耕作次数,加上地表秸秆残茬,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控制水土流失,减少风蚀、水蚀,缓解沙尘危害;故其业已成为防沙减尘的重要技术之一。保护性耕作已经成为国际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加快该项技术的发展,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可持续农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及分类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的定义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从而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并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农业技术。其核心技术包括少耕、免耕、缓坡地等高耕作、沟垄耕作、残茬覆盖耕作、秸秆覆盖等农田土壤表面耕作技术及其配套的专用机具等,配套技术包括绿色覆盖种植、作物轮作、带状种植、多作种植、合理密植、沙化草地恢复以及农田防护林建设等。

根据保护性耕作的特点,由于它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针对保护性耕作的基本要点,也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代翻、化学除草。 根据对土壤的影响程度可以将保护性耕作技术划分为 3种类型。(1)以改变微地形为主:包括等高耕作、沟垄种植、垄作区田、坑田等;(2)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包括等高带状间作、等高带状间轮作、覆盖耕作(包括留茬或残茬覆盖、秸秆覆盖、砂田、地膜覆盖等)等;(3)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包括少耕(含少耕深松、少耕覆盖)、免耕等。 2.保护性耕作产生的背景 保护性耕作是在人类和自然的矛盾愈来愈突出的情况下产生的。比如耕翻作业除掉地面残茬、杂草,有利于播种,但同时也破坏了对地面的保护,导致风蚀、水蚀加剧;旋耕切碎土壤,创造了松软细碎的种床,但同时又消灭了土壤中的蚯蚓与生物,使土壤慢慢失去活性。耕作强度愈大,土壤偏离自然状态愈远,自然本身的保护功能、营养恢复功能就丧失愈多。近几十年来,我国机械耕作活动增强,农作物产量大幅度上升,但河流泛滥、沙尘暴猖獗、土壤退化、农作业成本上升。保护性耕作取消铧式犁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机能和营造机能,是机械化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进而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革命性变化。 3.保护性耕作的国际现状与发展趋势 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开始研究推广免耕技术,当时由于机械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试行)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坚持试验示范与辐射推广相结合,积极引导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保证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规范化,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技术实施规范,特制定技术实施要点。 一、主要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耕作,深松即疏松深层土壤,基本上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二是将30%以上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三是采用免耕播种,在有残茬覆盖的地表实现开沟、播种、施肥、施药、覆土镇压复式作业,简化工序,

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成本;四是改翻耕控制杂草为喷洒除草剂或机械表土作业控制杂草。 (一)秸秆覆盖技术 1、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1)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适合玉米产量较高的地区,如秸秆量过大或地表不平时,粉碎还田后可以用圆盘耙进行表土作业;春季地温太低时,可采用浅松作业。还田方式可采用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装臵和秸秆粉碎机作业两种。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具作业要求以达到免耕播种作业要求为准。 (2)小麦秸秆粉碎还田覆盖。适合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土地又比较肥沃、疏松的地区。地表不平或杂草较多时可用浅松作业,秸秆太长时可用粉碎机或旋耕机浅旋作业。还田方式可采用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装臵和秸秆粉碎机作业两种。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机具作业要求以达到免耕播种作业要求为准。 2、整秆还田覆盖。 (1)玉米整秆还田覆盖。适合冬季风大的地区,人工收获玉米后对秸秆不做处理,秸秆直立在地里,以免秸秆被风吹走;播种时将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撞倒,或用人工踩倒。 (2)小麦整秆还田覆盖。适合机械化水平低,用割晒机或人工收获的地区。麦秆运出脱粒、土地进行深松、再覆

保护性耕作基本知识

保护性耕作基本知识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但是,人们不难发现,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猛烈。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呢? 保护性耕作与生态保护 先看看我国的耕地状况。我国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地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分布在昆仑山,秦岭,淮河以北的16个省、市、自治区。旱作农业的面积约3300万公顷。许多年以来,人们习惯了在旱地采用火烧秸杆,铧式犁翻耕土地,耕翻后耙压碎土,来保证播种质量,以及土地裸露休闲等传统耕作方式。 但是人们没有重视,干旱、裸露、疏松的农田,难以抵挡大风的袭击,地表土流失和风蚀沙化造成的严重后果。 成千上万吨的地表土被风刮走,既造成了农田的荒漠化,也加剧了沙尘暴的形成。可见,除了大量开荒、草原退化以外,不恰当的土地耕作方式,也是沙尘暴猖撅的原因之一。 为了控制沙尘暴,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的同时,还需要大力发展,能保护农田、减少农田扬沙的保护性耕作法,使旱区农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那么,什么是保护性耕作法呢? 什么是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简单地说,就是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由于采用这种技术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目前,国际上一般认为,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地表,秸秆覆盖量应超过30%。 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秸秆残茬处理技术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化学药剂控制杂草和病虫害技术土壤深松技术下面,让我们看看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 秸秆残茬处理技术农作物秸秆经机械作业处理后,留在地表做覆盖物,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核心。秸秆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玉米收获机粉碎秸秆处理粉碎前茬作物秸秆后抛撒,使秸秆均匀的覆盖在地表。 直立秸秆处理在风沙大的地区,收获后对秸秆不做处理,秸秆直立在地里,播种时将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撞压,使其倒伏在地表。 留根茬处理在使用作物秸秆的地区,作物收获时,留根茬高度到20-30cm。 秸秆覆盖有两个有利因素。一,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二,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我们知道,旱作农业没有灌溉,土壤水分基本来自天上降雨。雨水消耗分三部分。 一是径流消耗。径流消耗是指在降雨的时候,雨水还没有入渗到地里,就从地表流走了,是无效的消耗,约占降雨的10%左右,坡地可以达到30%以上。

保护性耕作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保护性耕作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1)国际研究与技术发展趋势 从国际上来看,保护性耕作根据其发展历史阶段,其概念和内容有所不同,所涉及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国际上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等国家遭遇严重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惨痛教训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至今约80年左右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机械化翻耕措施在水蚀和风蚀方面存在的弊端,对土壤耕作农机具和耕作方法进行改良,提出少耕、免耕和深松等保护耕作法。美国在20世纪20-30年代利用大型机械翻耕大面积农田,一场著名的“黑风暴”从美国干旱地区刮起,席卷的美国大陆,刮走地表层10-50cm厚度的肥沃土壤3.5亿吨,冬小麦减产51亿公斤。1935年美国成立了土壤保护局,从此开始大力研究改良传统翻耕耕作方法,研制深松铲、凿式犁等不翻土的农机具,免耕技术成为当时的主导技术。 第二阶段是50年代以后,机械化免耕技术与保护性植被覆盖技术同步发展。在免耕技术大面积应用的过程中,许多研究证实了各种类型的机械化保护耕作对减少土壤侵蚀方面有显著效果,但也出现不少因杂草蔓延或者秸秆造成低温等技术原因使作物严重减产的例子,使得该项技术推广较慢。到20世纪70年代,又加入了不同作物轮作与作物秸秆还田覆盖的内容,称之为保护性种植。 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耕作机械改进、除草剂以及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保持性耕作的应用得以较快发展,范围也不断开展。据美国保护性耕作组织近期报导,美国至少有50%的耕地实行各种类型的保持性耕作,其中作物残茬覆盖耕作占53%,免耕占44%。 主要应用于大豆、玉米、高粱、小麦和花生、马铃薯、甜菜、烟草、蔬菜等作物。此外,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家纷纷学习美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半干旱地区广泛推广应用。 近年来,又提出了保护性农业(Conservation Agriculute)的概念,主要以永久性土壤覆盖(绿色覆盖)、作物轮作(特别旱田轮作)和减少对土壤的人为

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

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 摘要:借鉴国外保护性耕作的概念,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我国保护性耕作的概念,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作用以及类型。介绍了国外、国内保护性耕作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今后保护性耕作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概念;作用;类型;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19 世纪末,美国在西部开发中, 过度垦殖, 导致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黑风暴”引发了对农业耕作技术的改革。形成了以“少免耕”代替“铧式犁耕翻”、以“秸秆覆盖”代替“裸露休闲”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1]。保护性耕作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一项旱作农业技术,因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特别是中国,中国北方旱地就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56%[2,3]。经过60 多年的发展9特别是近20 多年的发展,保护性耕作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已相当深入,经历了“免耕法”到以“免耕法”为基础,以配套机具为支撑的集秸秆残茬覆盖、少免耕、深松、地表作业及水肥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为一体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发展历程。 1保护性耕作概念 保护性耕作在国际上尚无统一概念,国外通常以秸秆残茬覆盖度为标准,指在一季作物之后地表留茬覆盖至少30% 为保护性耕作,如起垄、带状耕作、覆盖耕作及免耕等;而秸秆残茬覆盖度在15%-30%的耕作方式称为少耕[4],不属于保护性耕。我国地域辽阔,种植制度多样,保护性耕作技术类型繁多,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并不十分明确,不仅仅是少耕、免耕。同国外保护性耕作的概念相比,我国的概念内涵更广泛。笔者认为,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综合配套措施,从而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并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农业技术。其核心技术包括少耕、免耕、缓坡地等高耕作、沟垄耕作、残茬覆盖耕作、秸秆覆盖等农田土壤表面耕作技术及其配套的专用机具等,配套技术包括绿色覆盖种植、作物轮作、带状种植、多作种植、合理密植、沙化草地恢复以及农田防护林建设等[5]。 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4项技术内容: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 实行免耕或少耕。采用30%以上的植被覆盖地表, 根茬固土, 保护土壤, 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采用免耕播种。在有植被覆盖的地表用机械实现开沟、播种、施肥、施药、覆土镇压一次完成, 节约机械成本。?改翻耕控制杂草为喷洒除草剂或机械表土作业控制杂草[6] 2保护性耕作作用及类型 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包括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秸秆与残茬覆盖技术、杂草及病

农业生产机械化教学大纲

《农业生产机械化》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18 (理论18学时;实验0学时)学分:1.0 适用对象:农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物理、农学概论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蒋恩臣主编,《农业生产机械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2、主要参考书: 高焕文主编,《农业机械化生产学》(上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罗锡文主编,《农业机械化生产学》(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李宝筏主编,《农业机械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农业生产机械化》是农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农业机械的发展、类型、一般构造、工作过程及使用等基本知识,要求学生了解有关农业机械的作业性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了解农业机械化生产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不同区域及作物的机械化生产工艺与机具;熟悉机械化体系的特点和适应性;结合有关的分析、计算方法,初步掌握选择、评价农业机械化生产工艺与机具、组织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基本能力。了解国外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新技术与新机具;熟悉农业机械的信息化与精细农业等科技前沿知识及最新动态。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了解农业机械化生产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不同区域及作物的机械化生产工艺与机具;熟悉机械化体系的特点和适应性;结合有关的分析、计算方法,初步掌握选择、评价农业机械化生产工艺与机具、组织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基本能力。了解国外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新技术与新机具;熟悉农业机械的运用、农业机械的信息化与精细农业等科技前沿知识及最新动态。

保护性耕作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保护性耕作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际研究与技术发展趋势 从国际上来看,保护性耕作根据其发展历史阶段,其概念和内容有所不同,所涉及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国际上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等国家遭遇严重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惨痛教训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至今约80年左右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机械化翻耕措施在水蚀和风蚀方面存在的弊端,对土壤耕作农机具和耕作方法进行改良,提出少耕、免耕和深松等保护耕作法。美国在20世纪20-30年代利用大型机械翻耕大面积农田,一场著名的“黑风暴”从美国干旱地区刮起,席卷2/3的美国大陆,刮走地表层10-50cm厚度的肥沃土壤3.5亿吨,冬小麦减产51亿公斤。1935年美国成立了土壤保护局,从此开始大力研究改良传统翻耕耕作方法,研制深松铲、凿式犁等不翻土的农机具,免耕技术成为当时的主导技术。 第二阶段是50年代以后,机械化免耕技术与保护性植被覆盖技术同步发展。在免耕技术大面积应用的过程中,许多研究证实了各种类型的机械化保护耕作对减少土壤侵蚀方面有显著效果,但也出现不少因杂草蔓延或者秸秆造成低温等技术原因使作物严重减产的例子,使得该项技术推广较慢。到20世纪70年代,又加入了不同作物轮作与作物秸秆还田覆盖的内容,称之为保护性种植。 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耕作机械改进、除草剂以及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保持性耕作的应用得以较快发展,范围也不断开展。据美国保护性耕作组织近期报导,美国至少有50%的耕地实行各种类型的保持性耕作,其中作物残茬覆盖耕作占53%,免耕占44%。主要应用于大豆、玉米、高粱、小麦和花生、马铃薯、甜菜、烟草、蔬菜等作物。此外,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家纷纷学习美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半干旱地区

深松整地的基本方法

1.深松整地的基本要求 作业深度一般要求超过25cm(黑龙江省、南方蔗区要求达到35cm以上)。对于吉林省来说,深松整地一般集中在两个时间段,一个时段是秋季作物收获后(9月下旬~11月上旬),以接纳秋、冬两季的雨水和雪水,有效抵御春旱。另一个时段是春播前后(3月上旬~5月下旬),可充分接纳夏季雨水,防止形成土壤表面径流达到抗旱或排涝效果。 作业质量要求:深松作业地块要达到深、平、细、实,深度一般在30公分以上,打破犁底层,深松后的裂沟要合墒弥平。做到田面平整,土壤疏松、细碎,没有漏耕,深浅一致,上实下暄,抗旱保墒。根据各地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种植模式确定适宜的更深。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打破犁底层。 2.深松整地的基本方法 深松机具种类可分为深松犁、全方位深松机及深松联合作业机等。深松整地方式可分为全面深松和局部深松两种。全面深松是用深松犁全面松土,这种方式适用于配合农

田基本建设,改造耕层浅的土壤。局部深松是用凿形铲、双翼铲或铧进行松土与不松土相间隔的局部松土,应用范围较广。 第四节深松整地作业模式 深松整地作业模式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单一深松整地模式。拖拉机带动单一深松功能的深松机具进行作业,单一深松作业。此种模式主要在秋季实施。作业深度一般要求超过25cm,拖拉机动力一般要求在80马力以上。 (二)旋耕+深松作业。拖拉机带旋耕、深松联合作业机具,深松深度一般在25~30cm,拖拉机动力一般要求在90马力以上。 (三)灭茬+旋耕+深松三项作业或者多项复式联合作业。拖拉机带灭茬、旋耕、深松三项或多项复式作业机具(有的同时起垄、施肥一起作业)。作业深度一般要求达到25cm以上,配套的拖拉机动力一般要求达到120马力以上。

玉米知识大全(续一)

一、玉米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或保留高根茬秸秆30%以上和作物残留物覆盖率不低于30%的耕作技术。是一项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耕作技术。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可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减少土壤流失和抑制农田扬尘的功效,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能明显提高旱区粮食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 据中国农大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2003年对10个示范县的实施效果监测数据显示,保护性耕作能不同程度的降低作业成本,可降低地表径流60%、减少土壤流失80%、减少大风扬沙60%,并具有增产玉米4.1%的效果。 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包括四项内容:1. 田间秸秆覆盖技术。将30%以上的玉米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高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效率;2. 免耕、少耕技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使用免耕播种机将种子播在秸秆覆盖的土壤中。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浅旋、浅耙)耕作,深松即疏松深层土壤,基本上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3. 免耕、少耕播种技术.在有残茬覆盖的地表实现开沟、深施肥、播种、覆土、镇压复式作业,简化工序,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成本;4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依靠化学药品防治病虫草害发生,也可结合浅松和耙地等作业进行机械除草。 (一)、主要推广的技术路线 田间玉米秸秆覆盖和高留茬→免耕(少耕)播种→化学灭草、灭虫→苗期深松→深松。 (二)、田间秸秆覆盖技术 1、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还田方式可采用秸秆还田机和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还田机作业覆盖两种。 2、整秆还田覆盖 适合冬季风大的地区,人工收获玉米后对秸秆不作处理,秸秆直立在地里,以免秸秆被风吹走,播种时将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撞倒,或人工踩倒进行覆盖。 3、留茬覆盖 在风蚀严重及以防治风蚀为主,且玉米秸秆需要综合利用的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采用机械收获时留高茬+免耕播种作业,或机械收获时留高茬+粉碎浅旋播种复式作业方式处理。 (三)、免耕、少耕机械播种技术 免耕播种。在留茬和秸秆覆盖地,原茬保留于地表进行免耕播种。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深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作业。 少耕播种。进行必要的地表(轻耙或浅旋灭茬)进行播种作业。 为保证播种质量,播种作业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地表覆盖率小于40%可采用免耕播种,使用小型免耕播种机作业;另一种是地表覆盖率大于40%或播种高茬穴播作物时,一般需采用少耕(表土处理后)播种。 1、播种量:玉米一般亩播种量为1.5-2kg,半精量播种单双籽率≥90%; 2、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cm,沙土和干旱地区播种深度应适当增加1-2cm; 3、施肥深度:一般为8-10cm(种肥分施),即在种子下方4-5cm; 4、选择优良品种,并对种子进行精选处理:要求种子的净度不低于98%,纯度不低于

保护性耕作技术(宣传材料)

农机化技术宣传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保证作物收获后留10-20厘米的根茬覆盖地表,采用免耕播种、用化学方法和机械方法相结合防治病虫草害的耕作技术。它可以减少土壤风蚀、水失和抑制农田表土扬尘,增加耕地蓄水保墒能力,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能明显提高旱区粮食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力保护生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四项关键性技术。 一、免耕播种技术 利用免耕播种机在茬地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项作业,并保证播种作业质量符合农艺要求。 二、田间秸秆根茬覆盖技术 在农作物收获后地表留有10-20厘米高度的秸秆根茬覆盖地表,以根固土,减少风蚀、降低土壤水份无效蒸发和提高天然雨(雪)水利用率。 三、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 利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品和先进可靠的施药机具,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药作业,达到防治病虫草害的目的。也可结合浅松或耙地作业进行机械除草。 四、机械深松技术 应用全方位深松机或铲式深松机进行深松作业,疏松土壤,打破犁地层,增强水分入渗和土壤贮水量;作业后耕层土壤不乱,动土量小,减少了由于耕翻后裸露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少耕、免耕的好处 减少了耕作次数和机组对土壤的压实,保护了土壤良好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秸秆根茬覆盖的作用 抑制水分蒸发,促进土壤养分转化与分解,保护土壤耕作层,控制杂

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团粒结构,增加空隙率,降低耕层土壤容重。 不用铧式犁耕翻的好处 采用铧式犁耕翻后,土壤失墒大,裸露地表风蚀大;耕层浅,易形成犁底层,影响土壤蓄水能力和作物根系发育;耕翻后粘土上移,表层有机质含量下降,导致土壤板结;翻耕后地表细碎裸露,有机质含量高的肥沃土壤容易被大风吹走,容易形成沙尘暴,造成环境污染;耕翻后,耕整地工序多,生产成本高。 保护性耕作的效益 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打破犁底层,增加了作物根系的生长空间和吸收养分范围,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5-10%;同时,减少了作业工序,节约了劳动力资源,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机化促进法和农机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学习材料_临沂市农机化

临沂市农机化促进法暨 农机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 一、个人必答题(共21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是什么时间颁布实施的? 答:2004年6月2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2、目前飞机在农业方面的运用,主要有航空播种、病虫预测与防治、人工天气干预等几个方面,请问在我省,农用航空主管部门是哪个? 答:农机部门。(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听清楚了,如果要建设农用航空站要到农机部门提出申请。) 3、近两年来,我市农机化工作成效显著,几项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请问:截止目前,我市农用拖拉机保有量和农机总动力分别是多少?列全省第几位? 答:截至目前我市农用拖拉机已达35万台,保有量全省第一位;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771万千瓦,位居全省第三位。 4、《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共有几章几条 答:《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共有6章38条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规定,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是哪一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 省级、市级、县级,请选择。答:县级 6、《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对拖拉机搭载乘客是如何规定的? 答:禁止拖拉机违章载客。 7、农机监理员在为农民办理拖拉机挂牌登记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公开、公正、便民 8、农民群众初次申领拖拉机号牌、行驶证,农机监理站应在几个工作日内完成其相应手续?答:5个工作日。 9、农民在购买与使用拖拉机过程中,有可能要到农机监理站办理5种登记,请问是哪5种登记?答:注册登记、变更登记、抵押登记,转移登记和注销登记。 10、拖拉机分哪三种类型? 答: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方向盘式拖拉机;手扶式拖拉机。 11、根据农机法律规定,拖拉机应当从注册登记之日起每年检验1次。拖拉机所有人申领检验合格标志时,应当提交哪3种证明? 答:行驶证、拖拉机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拖拉机

腐植酸基础知识大全

腐植酸基础知识大全 腐植酸因其有着绿色、环保、有机的特性,新材料开发潜力巨大。针对肥料而言,腐植酸可以为复合材料(大中小分子),可以为功能材料(提氮、活磷、促钾),可以为抗逆材料(如植物抗旱、抗寒、抗涝、抗病虫害等),可以为络(螯)合材料,可以为专用材料,不一而足。 腐植酸中的官能团(主要是羧基和酚羟基)能给出活泼氢离子,故腐植酸表现出弱酸性和化学反应性,具有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络(螯)合作用。腐植酸的醌基、羧基和酚羟基结构使其具有生物活性。在农业上的“五大作用”(改良土壤、增效化肥、刺激生长、增强抗逆和改善品质)一直指导着腐植酸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进步。 一、啥叫腐殖酸 腐殖酸是一种天然的有机大分子化合物的混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土壤中腐殖酸的比例最大,土壤腐殖酸是物理化学上的非均相复杂混合物分子量是多分散的,该混合物是由天然的、分子量较高、黄至黑色、无定形、胶状、具有脂肪性和芳香性的有机聚电解质组成,不能用单一的化学结构式表示。 二、腐殖酸是从哪里来的 1、土壤腐殖酸与生俱来,主要是植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2、煤炭腐殖酸是微生物对植物分解和转换后,又经过长期地质化学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大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三、腐殖酸结构功能与作用 1、结构

腐殖酸是一类天然有机弱酸,由黄腐酸、黑腐酸和棕腐酸三部分组成。 2、元素组成 煤炭腐殖酸与土壤有机质中的腐殖酸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腐殖酸的主要元素有碳、氢、氧,还有少量的氮和硫,另外还还有多种官能团。 3、腐殖酸的作用 土壤有机质中一般以上是腐殖酸,在腐蚀质中腐殖酸是主体及其与金属离子相结合的盐类,腐殖酸是有机质中最活跃、最有效的部分。 (1)腐殖酸的直接作用 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 (2)间接作用 ①物理作用 A.改善土壤结构。 B.防治土壤裂化和侵蚀。 C.增加土壤持水量,提高抗寒能力。 D.使土壤颜色变暗,有利于太阳能量吸收。 ②化学作用。A.调节土壤PH值。B.改善和优化植物对营养和水份的吸收。C.增加土壤缓冲能力。D.在碱性条件下,是一种天然螯合剂(与金属离子螯合,促进期被植物吸收)。 E.富含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有机质和矿物质。 F.提高有机肥料的溶解性,减少肥料的流失。 G.使营养元素转化成易被植物吸收的状态。H.能加强植物对氮的吸收,降低磷的固定,能把深入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保护盒贮存于土壤中,并能加速营养元素进入植物体的过程,提高无机肥料的应用效果,所以说,腐殖酸是植物营养元素和生理活性物质的“储备库”。 ③生物作用 A.刺激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B.提高植物自然抗病、抗虫害的能力。 四、常用腐殖酸的种类和特性

农业机械化生产与管理_在线作业_3

农业机械化生产与管理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6-10-10 11:25:53 一、单选题 1. (5分) 机组技术生产率的计算公式是()。? A. W=0.1B P V Tβετ ? B. W=0.1B P V P ? C. W=0.1BV Tβετ ? D. W=0.1BV T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农业机械化生产与管理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2. (5分) 美国对土壤耕作的划分标准为()。? A. 耕作强度

? B. 秸秆残茬覆盖量 ? C. 耕作次数 ? D. 耕作深度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3.3 北方旱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3. (5分) 以下哪些内容不属于控制职能()。? A. 评比选优 ? B. 进行偏差分析 ? C. 评价实际效果 ? D. 制定标准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2 管理的基本内容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4. (5分) 在降雨量相同的条件下,径流量最少的耕作处理是()。? A. 免耕覆盖无压实地 ? B. 免耕无覆盖地 ? C. 翻耕地 ? D. 免耕覆盖压实地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3.3 北方旱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5. (5分)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基本属性是()。 ? A. 咨询 ? B. 指导

? C. 教育 ? D. 培训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1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二、多选题 1. (5分)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基本特征是()。? A. 深松 ? B. 免耕 ? C. 药剂控制杂草与病虫害 ? D. 秸秆残茬覆盖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3.3 北方旱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展开解析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讲人 田金榜 一、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发展 保护性耕作是人们遭遇严重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惨痛教训之后 逐渐研究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土壤耕作模式。上世纪20~30年代美国为加速农业发展、提高粮食产量,利用大型机械大面积、多频次翻耕农田,加上气候持续干旱,土地沙化严重,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1931年从美国西部干旱地区刮起的黑风暴横扫美国大平原 厚达 5~30厘米的表土被吹走,30多万公顷农田被毁。1935年的第二次“黑风暴”横扫美国2/3国土,3亿多吨表土被卷进大西洋,毁掉耕地300万公顷,当年全美冬小麦减产510万吨,南部各州1/4多的人口迁移。两次“黑风暴”过后,美国人开始意识到传统的农业耕作方法出现了问题,开始研究和应用少耕、免耕和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经过数十年的长期努力,保护性耕作技术有效地遏è制了沙尘暴的再度猖獗。受美国“黑风暴”的启示,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也开始研究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现在全球已有70多个国家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应用面积已占本国耕地面积的40%— 70%。 我国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进和试验示范少耕、免耕、深松、秸秆覆盖等单项保护性耕作技术。但受技术、机具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发展较慢。进入21世纪,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性耕作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在我国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已达3000多万亩。我县是从2002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研究,2002年开始我们农机部门先后在原一肯中乡河北村、五家村、原八肯中乡常吉号村、原二龙镇的齐营子村和忙农镇的新地村进行各种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的对比试验。2004年我县列入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县。自2004年-2011年,全县12

2020莆田军队文职基础知识:黄河及水利基础知识试题与解析

2020莆田军队文职基础知识:黄河及水利基础知识试题与解析 在军队文职的考试中,水利相关法占据比例比较大,对我们每个学员来说都是需要着重掌握的知识点。接下来我们就通过精选出的一些题目来帮助大家学习。 1. 水法规定,国家对用水实行________相结合的制度。 A.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B.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 C.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 D.统一指挥与分级负责 1.【答案】A。解析:《水法》第四十七条:国家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故本题选A。 2. 《水法》规定,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水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________,取得取水权。 A.水费 B.水资源有偿使用费 C.水资源费 D.水工程管理费 2.【答案】C。解析:《水法》第四十八条: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但是,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的除外。 【考点】法律其他水法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3. 《水法》规定,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________,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A.退耕还林 B.封禁抚育 C.限制排污 D.涵养水源 3.【答案】D。解析:《水法》第九条: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考点】法律其他水法水资源保护 4. 《防洪法》规定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未编制 ________或者其未经审查批准并开工建设的,责令限期改正。 A.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B.洪水影响评价报告 C.工程建设方案 D.防洪规划 4.【答案】B。解析:《防洪法》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未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考点】法律其他防洪法法律责任 5. 《水土保持法》规定,在重力侵蚀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单位和个人,采取监测、________、削坡减载、支档固坡,修建拦挡工程等措施,建立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A.保护性耕作 B.径流排导 C.轮封轮牧 D.设置人工沙障 5.【答案】B。解析:第三十五条第三款:在重力侵蚀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单位和个人,采取监测、径流排导、削坡减载、支挡固坡、修建拦挡工程等措施,建立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考点】法律其他水土保持法水土流失的治理 6. 《黄河水量调度条例》规定,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 ________和年度预测水量,水库蓄水量,按照同比例丰增枯减、多年调度水库蓄丰补枯的原则,在综合平衡申报的年度用水计划建议和水库运行计划建议的基础上制定。 A.黄河水资源方案 B.黄河流域水资源方案 C.黄河水量分配方案 D.黄河水量调度方案 6.【答案】C。解析:《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第十三条: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黄河水量分配方案和年度预测来水量、水库蓄水量,按照同比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简介) 一、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义。 由于传统农业的过度耕作,加剧了干旱地区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如何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提高水的利用率,是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我县而言,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降低土质流失,可以多蓄天上水、保住地中墒和提高土壤水的利用率,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是发展我县农业最经济、最有效、最现实的办法,同时,也可有效降低沙尘暴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 二、什么是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 三、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方式有何区别? 传统耕作要求采用铧式犁翻耕,保护性耕作禁止铧式犁翻耕;传统耕作农田休闲期为耕翻过的土地,要求地表清洁整齐,形成“卫生田”,不利于水土保持和土壤蓄水保墒;保护性耕作要求农田免耕或少耕,地表要有秸秆覆盖,而且覆盖率至少达到 30%,可有效保持水土,有利于土壤蓄水保墒、培肥地力。

四、保护性耕作有什么好处 保护性耕作的好处可归纳为: 1)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扬沙 (尘 ),抑制沙尘暴; 2)防止秸秆焚烧,减少大气污染; 3)蓄水保墒、抗旱节水,每亩可少浇 1— 2水; 4)培肥地力,土壤有机质、氮、钾逐年提高; 5)稳产增产; 6)降低作业成本,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 五、保护性耕作为什么能够增产 保护性耕作增产的原因,一是土壤有效水分增加;二是土壤肥力提高。对于旱作农业,这都是影响产量的根本性因素。 ( 1)增加土壤有效水分。旱作农业土壤水分完全来自天然降雨。在降雨的时候,一部分雨水还没有入渗到地里,就从地表流走了,称径流损失;一部分是地表蒸发损失;剩余部分才是作物生长用的有效水分。要想增加有效水分,只能减少径流、减少蒸发。据测定保护性耕作可减少径流 60%左右,减少蒸发 10%左右,增加有效水分 17%。对于灌溉农业,保护性耕作不仅可以减少田间水份蒸发,还可节水灌溉,使水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 2)提高土壤肥力。保护性耕作通过秸秆还田,直接增加有机质。据测定实施保护性耕作每年可提高有机质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 一.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和意义 1、保护性耕作的概念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耕作,实行少免耕施肥播种、病虫害防控和深松等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是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减少风蚀水蚀、节本增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懒汉式种田法)。 2、保护性耕作的意义 由于传统农业的过度耕作,加剧了干旱地区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如何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提高水的利用率,是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降低风蚀造成的土质流失,可以多蓄天上水、保住地中墒和提高土壤水的利用率,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是发展干旱地区农业最经济、最有效、最现实的办法,同时,也可有效降低沙尘暴的发生,可以有效减少地表裸露,减轻风蚀强度,降低空气中浮尘含量,降低沙尘天气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减少耕地表土流失量,减少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的流失,可持续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性耕作的好处 (1)减轻农田水土侵蚀。通过农田免耕和秸秆覆盖有效控制了农田水土流失,并起到抑制农田扬尘作用。 (2)提高农田蓄水保墒能力。免耕覆盖改善了土壤孔隙分布,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增加土壤蓄水量。 (3)提升农田耕层土壤肥力。秸秆还田及减少动土次数能够提高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4)省工、省时、节本增效。通过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和复式作业,减少机械动力和燃油消耗成本,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减少作业工序,亩均降低作业成本15-30元,与传统耕作相比增产5%以上。 宁城县自2002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十几年来,主要开展了以留茬免耕、秸秆还田、秸秆编织覆盖免耕播种为主要模式的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工作,实施面积逐年扩大,示范效果显著。到2015年推广面积已达到50万亩。利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比传统耕作省2-3道工序,减少费用20-40元/亩。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区作物较传统耕作田亩均增产6-10%,亩均增收20-50元,由于减少了3-4道作业工序,亩均节约作业成本20-40元,亩增收节支在40元以上。 二、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 内容简介 ●引言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配套技术---深松 ●小麦花生两茬连作技术路线 引言 ●农机推广人员应有的专业知识结构 ●具有深厚的农机专业理论功底,通晓当前推广机型的工作原 理,熟练掌握机具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故障诊断等专业技能,了解农机化未来发展趋势。 ●具有基本的土壤学、植保学、农作物栽培学知识。 ●具有大农业的广阔视野。 ●熟知农机政策法规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的含义 ●保护性耕作起源及演变 ●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点 ●保护性耕作的效益 ●我市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 ●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机具

保护性耕作的含义 ●国际上的一般定义为: ●“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 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起源及演变 ●2002年我国农业部按照保护性耕作的内涵和目标,将其定义 为:“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的前身叫“免耕法”,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 “黑风暴”防治,“黑风暴”的灾难推动了各种保土保水耕作方法的研究,其中,免耕法作为一种新的耕作应运而生。 ●1988年开始,美国以秸秆残茬覆盖量为主,重新定义了传统 耕作、少耕和保护性耕作,用保护性耕作代替了免耕的提法。 1994年美国联邦立法,规定高侵蚀土地(HEL)必须采用保护性耕作。进入90年代美国的保护性耕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经过数十年的长期努力,保护性耕作法在美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试验研究成功。在美国等许多国家保护性耕作不仅和植树、种草措施一起,有效地扼制了沙尘暴再度猖獗。同时也成为减少径流、减少蒸发、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节约生产成本和增加作物产量的一项先进旱地农业生产技术。 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60年代黑龙江国营农场开展免耕种植小麦试验,江苏开展稻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简明知识问答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简明知识问答 1、农作物秸秆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哪些? 秸秆中含有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是丰富的肥料资源。秸秆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左右。据测定,鲜玉米秸秆含氮量为0.61%,含磷量为0.27%,含钾量为2.28%,如每亩地还田秸秆1000公斤,则可增加有机质150公斤。每亩地一年还田鲜玉米秸秆1250公斤,则相当于4000公斤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含氮、磷、钾相当于18.75公斤碳铵、10公斤过磷酸钙和7.65公斤硫酸钾,还能补充其它多种营养元素。 2、农作物秸秆的主要营养成分如何? 秸秆的总含能量和干草相似,但其营养价值只相当于干草的一半,或谷物的1/4。其构成成分中,粗纤维含量高,其中有不少木质素;蛋白质含量少,且品质不佳;粗灰分多,且大部分是对动物无营养价值的硅酸盐,而有营养价值的钙、磷却很少。秸秆中,粗纤维、木质素是畜禽难以消化吸收的部分,并且,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从而使消化率受到影响。秸秆越成熟,木质化程度越高,秸秆的消化率就越低。秸秆的饲用价值和秸秆种类和部位有关。如:豆秸营养价值优于高粱秸,高粱秸优于玉米秸,玉米秸秆又比稻秸和麦秸好;而秸秆的叶又比茎的饲用价值高。 3、为什么要搞秸秆综合利用? 搞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从经济方面看,通过机械化还田、保护性耕作、堆沤还田等形式利用秸秆,能够有效地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有利于

发展绿色农业;通过青贮、微贮和压块加工,把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有利于促进畜牧业发展;通过发展食用菌转化秸秆,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沼气和汽化转化秸秆,有利于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从社会方面看,充分利用秸秆资源,抑制秸秆焚烧,可以有效控制污染,优化环境,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有序进行。从政治方面看,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要求的具体体现。特别能够促使空气清新,航运和道路畅通,保持社会协调、稳定发展。 4、当前秸秆的主要利用途径有哪几种? 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五种途径,一是作为农家肥料。包括秸秆机械化还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堆沤还田以及利用生物技术发酵生产生物菌肥。当前机械化秸秆还田仍是大面积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的基础保障。二是作为饲料。包括秸秆机械压块、机械打捆、氨化和青贮处理喂养牲畜。三是作为基料,生产各种食用菌。四是作为工业原料。包括秸秆用于造纸、制造酒精、建材和一次性食品包装盒等。五是作为农村新型能源。包括利用秸秆发酵制取沼气、生产新型燃料。可以看出,秸秆综合利用途径非常广泛,发展潜力大。 5、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就是在谷物收获后、使用秸秆粉碎机直接将留在地里的作物茎杆和叶子进行就地粉碎并抛撒在地表,或人工喂人,铡切后抛撒地表,补氮后翻耕人土。小麦、玉米轮作种植区,麦秸粉碎抛撒后可不耕翻,直接进行下茬作物免耕机播。覆盖地表的麦秸对玉米生长起调温保墒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