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何园旅游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何园旅游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何园旅游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何园旅游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何园旅游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编制人员

顾问组

组长:边卫民扬州市何园主任组员:赵立昌扬州市房管局工程师晏炳森扬州市文物局

编写组

组长:李维冰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副教授组员:吉爱平扬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服务业发展处副处长薛平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刘庆友南京农业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博士

林刚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讲师

罗朝霞扬州职业大学教师

何园旅游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

修编说明

根据何园的要求,“何园旅游区2001—2020年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组”于2005年5月对2000年8月编制完成的《何园旅游区2001—2005年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一、本次修编的主要依据

1.2000年以来,国家颁发的与旅游业相关的新法律、规范、条例和政策。

2.2000年以来,国家旅游局和相关部门发布的关于发展旅游业的新政策、指示和精神。

3.2000年以来,扬州市委、政府有关部门发展扬州旅游业的新措施。

4.2000年以来,扬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有关发展扬州旅游业重要的讲话、指示的主要精神,以及扬州市旅游局及领导关于发展扬州旅游业的重要措施和指示。

5.2000年以来,扬州市制定的与发展扬州旅游业相关的新政策、规范、条例和规划。

二、本次修编的主要内容

1.根据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突出了对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原住民的尊重和参与。

2.根据旅游需求的变化,调整了产品/服务项目结构及重点产品/服务项目。

3.根据旅游市场的变化,调整了重点目标市场及细分市场结构。

4.根据旅游业发展趋势,调整了投融资策略,注重了人力资源的开发。

5.根据域内外旅游业竞争新格局及市场变化,对旅游形象和口号进行了适度修改,以更有利于竞争的需要。

6.根据扬州老城区保护规划和相关文件,以及充分发挥核心资源的聚集作用,扩大了何园旅游区的规划范围。

7.根据《扬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旅游区的性质、功能作了适当调整,以使其在形象、产品和旅游服务上更具特色;对旅游区的发展目标进行了必要的休整,以与《扬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保持协调。

8.根据何园近年来对原规划执行的情况,调整了原规划的部分内容。

9.根据近年来旅游区(点)经营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旅游区的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进行了调整,重新确立了营销重点行动。

10.除以上主要内容外,还对规划的文字和图件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修改,以使更加完善。

《何园旅游区2001—2020年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组

2005年8月

目录

文本

第一章总则 (1)

1.1 规划目的 (1)

1.2 规划依据 (1)

1.3 规划原则 (1)

1.4 规划期限 (2)

1.5 规划的调整与修改 (2)

第二章范围与性质 (2)

2.1 区位 (2)

2.2 范围 (2)

2.3 面积 (2)

2.4 性质 (2)

第三章资源分析与评价 (3)

3.1 资源概况 (3)

3.1.1 资源分类 (3)

3.1.2 旅游资源单体简况 (3)

3.2 资源评析 (7)

3.2.1 资源单体等级表 (7)

3.2.2 资源特征 (7)

第四章环境与市场分析 (10)

4.1 环境综述 (10)

4.1.1 长三角旅游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10)

4.1.2 扬州被列为江苏省旅游发展增长级 (10)

4.1.3 扬州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地位 (10)

4.1.4 交通优势日渐明显 (10)

4.1.5 旅游消费观念和市场发生变化 (10)

4.1.6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11)

4.2 SWOT分析 (11)

4.2.1 优势分析 (11)

4.2.2 劣势分析 (11)

4.2.3 机会分析 (12)

4.2.4 威胁分析 (13)

4.3 竞争与合作分析 (14)

4.3.1 域外竞争——合作 (14)

4.3.2 域内竞争——合作 (14)

4.4 目标市场 (15)

4.4.1 客源市场基本状况 (15)

4.4.2 目标市场 (15)

第五章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 (17)

5.1 规划目标 (17)

5.1.1 资源保护 (17)

5.1.2 发展目标 (18)

5.2 游人容量 (18)

5.2.1 计算方法 (18)

5.2.2 游人容量 (19)

5.3 发展战略 (20)

5.3.1 重新包装打造精品 (20)

5.3.2 文化兴旅 (20)

5.3.3 创新拉动以特制胜 (21)

5.3.4 可持续发展 (21)

5.4 发展规模 (21)

5.4.1 市场规模预测依据 (21)

5.4.2 市场规模预测 (22)

5.4.4 阶段目标 (22)

第六章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 (24)

6.1 规划布局 (24)

6.2 功能分区 (24)

6.2.1 旅游集散中心 (24)

6.2.2 观光游览区 (25)

6.2.3 休闲度假区 (25)

6.2.4 餐饮服务区 (25)

6.2.5 购物服务区 (25)

第七章旅游形象与市场营销 (26)

7.1 旅游形象 (26)

7.1.1 形象定位思路 (26)

7.1.2 形象定位策略 (26)

7.1.3 形象定位方法 (26)

7.1.4 形象理念与口号 (27)

7.2 营销战略 (27)

7.2.1 存在问题 (27)

7.2.2 战略指导思想 (28)

7.2.3 战略思路 (28)

7.2.4 战略重点 (28)

7.3 营销策略 (28)

7.3.1 产品策略 (28)

7.3.2 价格策略 (28)

7.3.3 渠道策略 (29)

7.3.4 促销策略 (29)

7.4 重点行动 (30)

7.4.1 营销计划 (30)

7.4.2 主题促销 (31)

7.4.3 公关促销 (31)

7.4.4 宣传资料 (32)

7.4.5 网络营销和数字化促销 (32)

7.4.6 促销预算 (32)

第八章产品规划 (33)

8.1 旅游产品 (33)

8.1.1 产品体系 (33)

8.1.2产品简介 (33)

8.2 旅游活动 (37)

8.2.1 目的 (37)

8.2.2 原则 (37)

8.2.3 目标 (38)

8.2.4 主题活动 (38)

8.2.5 节庆活动 (39)

8.3 旅游线路 (39)

8.3.1 区内旅游线路 (39)

8.3.2 区外旅游线路 (40)

第九章专项规划 (41)

9.1 保护培育规划 (41)

9.1.1 保护培育规划的意义和价值 (41)

9.1.2 保护内容 (41)

9.1.3 保护原则 (41)

9.1.4 传统民居及其保育规划 (42)

9.1.5 何园的保育规划 (42)

9.1.6 小盘谷景区的保育规划 (43)

9.1.7 二分明月楼的保育规划 (43)

9.2 典型景观规划 (44)

9.2.1 徐凝门桥 (44)

9.2.2 何园广场 (44)

9.2.3 购物商贸一条街 (44)

9.2.4 何园 (45)

9.2.5 小盘谷 (45)

9.2.6 二分明月楼 (45)

9.3 游览设施规划 (46)

9.3.1 旅游信息中心(接待中心) (46)

9.3.2 停车场 (46)

9.3.3 旅游交通 (46)

9.3.4 特色餐厅 (46)

9.3.5 旅游厕所 (46)

9.4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47)

9.5 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 (48)

第十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 (49)

10.1 规划公布与实施 (49)

10.2 管理条例与法规建设 (49)

10.2.1 管理条例制定 (49)

10.2.2 健全规章制度 (49)

10.3 保障政策与措施 (50)

10.3.1 生态环境及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50)

10.3.2 人力资源开发政策 (50)

10.3.3 基础设施配套政策 (51)

10.3.4 投融资政策 (51)

10.3.5 消费者保护政策 (51)

10.4 管理和人力资源建设 (51)

10.4.1 岗位培训教育 (51)

10.4.2 学校教育 (52)

10.4.3 人才引进 (53)

10.4.4 公众旅游常识的宣传普及 (53)

10.4.5 人力资源管理与政策支持 (53)

10.5 投融资规划 (54)

10.5.1 旅游发展的投融资政策 (54)

10.5.2 旅游发展的投融资规划 (55)

表格

表1 何园旅游区资源分类表 (4)

表2 何园旅游区古树木一览表 (7)

表3 何园旅游区部分单体资源等级表 (8)

表4 何园旅游区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9)

表5 近、中期游人容量计算一览表 (20)

表6 何园旅游区产品一览表 (34)

表7 用地平衡表 (47)

表8 何园旅游区2001-2020年保护与发展项目一览表 (48)

图件

图1 何园旅游区地理位置图

图2 何园旅游区旅游资源评价图

图3 何园旅游区客源市场分布图

图4 何园旅游区总体规划与功能分区图

图5 何园旅游区旅游路线图

第一章总则

1.1 规划目的

为扬州市何园旅游区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何园旅游区今后一段时期修复与扩建、保护与利用;合理进行旅游功能分区;提升何园旅游区在扬州、江苏乃至全国旅游业中的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规划依据

(1)《文物保护法》(2002),全国人大常委会。

(2)《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3),文化部。

(3)《城市规划法》(1989),全国人大常委会。

(4)《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建设部。

(5)《环境保护法》(1989),全国人大常委会。

(6)《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条例》(2000),国家旅游局。

(7)《旅游规划通则》(200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8)《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200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200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10)《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2001),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11)《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2003),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12)《江苏省旅游管理条例》(2001),江苏省旅游局。

(13)《扬州生态市建设规划》(2004),扬州市人大常委会。

(14)《扬州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大纲》(2004),扬州市规划局。

(15)《扬州市老城区11号街坊控制性详规》(2004),扬州市规划局。

1.3 规划原则

本规划遵循以下原则: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主体;系统整合,整体开发;因地制宜,合理有序;与相关规划相衔接;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协调;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统一;符合历史街区

保持生活与文脉延续性的原则和要求。

1.4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1年—2020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其中:

近期为2001年—2005年;

中期为2006年—2010年;

远期为2011年—2020年。

1.5 规划的调整与修改

《扬州市何园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调整、修改,按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3年发布的《旅游规划通则》第8.3条执行。

第二章范围与性质

2.1 区位

位于扬州市老城区东南部的11号街坊内。

2.2 范围

本规划范围东至徐凝门路,西至居士巷、丁家湾沿线(含四岸公所、贾氏庭园、二分明月楼),南至南河下,北至广陵路。

2.3 面积

规划面积18公顷(按规划道路中心线计),规划净用地面积5公顷。

2.4 性质

以旅游为主要职能,以何园为核心景点,具有完整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区和独特风格的园林旅游区。

第三章资源分析与评价

3.1 资源概况

3.1.1 资源分类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2003)的分类体系,全国旅游资源共分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根据资源调查,何园旅游区现有其中的4个主类、11个亚类、27个基本类型(详见表1)。

3.1.2 旅游资源单体简况

何园旅游区的旅游资源从空间上主要有两个方面构成,一是何园自身,二是规划区内其它重要的景点。

(1)何园

何园作为旅游资源,既可作为“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进行整体评价,也可将其中的主要景点划分为若干“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进行单独评价。

何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何园在建筑布局上由园居、大花园、小花园3大部分组成。前两者组成“寄啸山庄”,乃何氏自筑;后者指片石山房,乃何氏购得。

园居部分

主要建筑有:①怡萱楼:又称赏月楼。高两层,面阔三间,是一独立的小楼庭院。该楼原是园主当年为其吃斋念佛的母亲专门修建的居所。围绕奉亲主题,楼前地面,用鹅卵石铺设福禄寿喜图,从法国进口的铸铁栏杆上则镌着“益寿延年”字样。楼内大部分地方被辟为陈列室,展出何氏家族的世系谱牒和近代有功名祖先的礼服容像。院内叠石成山,植树成荫。②玉绣楼:楼名得自庭院中栽植的广玉兰和绣球,寓意吉祥。这是两栋前后并列的住宅楼的统称,四周用回廊围成一大型院落。楼内设计采用上下一字排开的房间、三门一梯的独立户型以及拉门隔断形式构成套间。北楼是主楼,为何家长辈居住;南楼是从楼,为何家晚辈居住,北楼的踏步石比南楼多一级,以显示传统的主从秩序。南楼西上一、二室是何家小姐的卧室、琴室和书房。楼的东西两侧廊道地板上有6个直径为38公分的圆孔,周边围以井栏状的木条,这是当年佣人将饭菜、物件从楼下送到楼

表1 何园旅游区资源分类表

上的通道,这一设计是为了体现传统的尊卑秩序。玉绣楼的最大特色是中西合璧。

③骑马楼:这是何园的客舍,其右边包括三进院落。当年国画大师黄宾虹客居何园,就曾住在这里。④与归堂:面对何园正门,为何园主堂正厅,主人接宾迎客之所。堂名表达了主人自觉归隐的超然志趣。它是扬州最晚修建的一座楠木厅,也是目前扬州面积最大、保留最完好的一座楠木大厅,面阔七间,正厅三间向前突出。门窗全部采用玻璃装饰。何园园居部分遍植老树名花,如怡萱楼庭院中有松柏、女贞、紫薇、石榴;玉绣楼庭院中有广玉兰和绣球,特别是这株广玉兰,树龄达120年,枝繁叶茂,裸露在外的根系如虬龙蟠曲;与归堂的厅后与高墙之间植以竹石芭蕉,东面则有大型的牡丹池,有姚黄、赵粉等20多个品种。这些老树名花与园居房舍一起组成何园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⑤祠堂:何家原有大、小祠堂各一座,现仅在片石山房东存大祠堂。

●大花园

寄啸山庄的大花园分东园、西园两部分。①东园。以厅堂花木为主,内有峰石、贴壁假山、接风近月亭、牡丹厅、桴海轩(亦称“船厅”)、苏轼《海市帖》石刻、读书楼等。②西园。以山水、廊道为主,内有复道回廊、水心亭、汇胜楼(又名“蝴蝶厅”)、桂花厅、花窗、湖山、《颜鲁公三表》和《唐人双钩十七帖》石刻等。

●小花园

指片石山房。位于何园南大门东侧,内有注雨观瀑、“琴棋书画”、天任馆、湖石假山(传为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西廊等。

(2)规划区内其它重要景点

●湖南会馆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河下街68号。始建于明代,清道光年间为包松溪购得,名“棣园”,有“棣园八景”,现存观戏厅、蝴蝶厅等建筑。光绪初年,由湖南众盐商购得,用作会馆。会馆占地十数亩,建有照壁、门楼、上百间房屋和后园。现存门楼,上下共八间(原为十间)。这是扬州至今保存最大、最完整、最古朴雄浑、最有历史价值的砖雕门楼。

●平园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河下七二三所内。民国初年盐商周静臣所建。占

地3447平方米。有磨砖门楼、厅屋、住房、火巷等建筑。二门有一院落,植有高大广玉兰两株。再北有一大院落,内有花厅五楹。该园保存较为完好。

●小盘谷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树巷42号,为清末两江总督周馥私宅,分住宅、园林两大部分,占地约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住宅部分由火巷分隔成东、西两纵轴线,前后主房各五进;园林部分由复廊、花墙分隔成东、西两园,园内有曲廊、水榭、楼阁、假山。

●贾氏庭园

位于大武城巷1、3、5号,为盐商贾松平住宅,原有大小房屋近百间。今保存较好。

●二分明月楼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中叶,光绪年间由盐商贾松平购得,占地1100多平方米。该园是扬州“旱园水做”的特例。

●许云甫住宅(尊德堂)

位于丁家湾59号、88-92号、102号,共占地4000多平方米,房屋大小共180多间,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

●古街巷

何园旅游区内有很多古巷亦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如花园巷、南河下、丁家湾等,巷内存有古井等物。

●古树木

何园旅游区现存百年以上古树木16株,具体分布见表2。

表2 何园旅游区古树木一览表

3.2 资源评析

3.2.1 资源单体等级表

3.2.2 资源特征

(1)文物古迹集中

何园旅游区位于扬州市老城区11号街坊内,是老城区内文物古迹最为集中、街区风貌相对最为完整的区域之一。

(2)街区风貌完整

旅游区内现存南河下、花园巷、大树巷、丁家湾、武城巷、居士巷等老巷,巷内古井、老宅众多,巷内交通、夹墙、砖刻门楼等大多沿袭原型,街区风貌极为完整。其中,南河下仍保留着极为少见的石板路面。

表3 何园旅游区部分单体资源等级表

(3)资源等级较高

首先,区内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详见表4),涵盖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均保护完好。其次,旅游资源价值高,三级以上资源较多。

表4 何园旅游区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4)古建园林各异

何园旅游区集中了许多园林、会馆。园林多分布在花园巷附近,集中了何园、小盘谷、平园、棣园等。会馆有江西会馆、湖南会馆和安徽会馆等。同时,何园旅游区又是盐商集中居住的地区,拥有多处盐商之豪门大宅。旅游区内的何园是中国近代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其特色最为明显,在扬州住宅园林中别具特色,被著名的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誉为“晚清第一园”。

(5)人文传承连贯

何园的何氏家族人才辈出,绵延至今,先后出现了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和姐弟院士。十分难得的是,其后人仍保持着与何园的联系,并不定期来何园团聚。

第四章环境与市场分析

4.1 环境综述

4.1.1 长三角旅游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一个以上海为龙头,以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圈的形成,以及江浙沪被国家确定为全国旅游发展四大核心区域之一,客观上带来了何园客源市场大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而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已进入实质性行动阶段。

4.1.2 扬州被列为江苏省旅游发展增长级

在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中,扬州被列为江苏省旅游发展的增长极,扬州的休闲功能被放在突出位置。隋唐文化、漕运文化、饮食文化是有待深入挖掘的资源,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美食旅游、宗教旅游将构成扬州旅游特色的基础。

4.1.3 扬州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地位

市委、市政府已明确将旅游业作为促进扬州未来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主要推进器之一,政府引导型发展战略思路已十分明确,将扬州建设为“旅游名市”已被列为扬州未来发展目标之一。在“十一五”规划期间,长三角及扬州市的经济实力将会有很大提高,这将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强劲的推动。

4.1.4 交通优势日渐明显

随着宁启铁路的开通、润扬长江大桥通车,以及扬州与域内外联线成网的高速/高等级公路的形成,扬州作为苏中公路/铁路交通枢纽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显,这使得游客的进出更为便捷,极大地有利于对长线游客的招徕。

4.1.5 旅游消费观念和市场发生变化

游客的消费观念正日益发生变化,生态、绿色、休闲、体验及参与类需求正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主流。游客的出行方式也日益呈现出散客、自助和团队并重,且散客比重不断上升的趋势。市场细分日渐明显,并有越来越“细”的迹象。

4.1.6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扬州与周边城市的旅游业竞争及域内不同景区点之间的客源竞争日见激烈,特别是对不具备“垄断性/独有性”资源优势的景区点。以何园来说,苏州园林是其域外竞争的主要对手;瘦西湖、个园等则是其域内竞争的主要对手。

4.2 SWOT分析

4.2.1 优势分析

(1)何园资源特色明显

“片石山房”、“贴壁假山”和“复道回廊”等是中国古建园林艺术的经典之作;保存较为完整的何氏家族史(资)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官商之家居家生活的真实内容。精美园林与曾经多彩、真实生活的结合,使何园得兼容之利。在中国现存类似古典园林中,难有与之相匹者。而且,这种组合效应与正在兴起的文化旅游、体验旅游、怀旧旅游趋势具有良好的对接性。

(2)规划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兼容性好

规划区内具有丰富的古街古巷、古树名木、古建园林、人文轶事等资源,与作为旅游区核心的何园的资源特色有良好的互补性和兼容性。经过合理的规划,这些资源能发挥1+1>2的集合效应,可以使游客在一个更广的空间范围、更大的时间跨度内,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内容,得到更多的旅游享受和快乐。

(3)深广的人脉

在近现代和当代中国,何氏家族以及其他家族出现了诸多的文人、学者、高官、巨富和风流雅士,这些家族和名人又交游广泛,从而形成了深广的人脉,其中又以何氏家族最为突出。深广的人脉使何园旅游区具有诸多的文化卖点。

(4)重要旅游线路的标志性节点

何园是扬州古城城南区域内的核心景区(点),与古城北区的个园和今城北区的瘦西湖、大明寺遥相呼应;而地处古运河岸边的地位优势,又使何园成为扬州古运河游览线上不可或缺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4.2.2 劣势分析

(1)品牌影响力较弱

何园的资源具有突出的特点,但是资源优势尚未有效地转化为产品/服务优势,加之“瘦、大、个”的影响,使何园应有的品牌价值未能充分发挥,市场影响力较低,辐射范围较小。在散客市场渐成为中国旅游市场中主要角色之一的情况下,较低的品牌效应将会严重影响何园旅游区对散客市场的招徕能力。

(2)资金能力较弱

首先,现有融资能力难以支持诸多修缮、新增和改进项目的需要,而相关项目对改善何园的产品/服务结构与质量,提升品牌形象又极为重要;其次,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市场促销对提升旅游区(点)市场影响力、知名度的作用已十分明显,但现有的投入力度很难适应实际的需要。

(3)体制因素制约

在现有管理体制影响下,何园运转机制对环境、市场的适应能力有所欠缺,不能充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例如,沉重的历史包袱,既导致较高的经营管理成本,又影响产品/服务质量的提高。

4.2.3 机会分析

(1)长三角地区旅游发展

长三角在中国旅游业中地位日渐突出,将吸引更多的国内游和入境游游客的到来,这为扬州游客数量较大幅度的增长带来了明显的可能,而扬州游客数量的增加必然惠及何园。

(2)政府主导与扶持

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下,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进一步明确,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级政府对服务业/旅游业的重视,以及一系列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规定的出台,将使旅游业的管理环境更为宽松,经营行为更为自由,环境和行业协调更为和谐,从而有效地降低旅游业的运行成本,将使旅游服务提供方得到更多的利益。

(3)国内旅游者逐渐走向成熟

国内旅游者日渐成熟,市场日益细化,同时公众的整体文化素质也在不断提高。这些变化对于以人文内涵为特色的何园极为有利。

(4)国际旅游市场格局的变化

相对于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和恐怖势力的活跃,使得中国旅游环境的安全性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课件(doc 72页)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行唐县牛王寨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该景区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范围 本次牛王寨景区的规划范围为:东至寺庄村,西连牛下口、程家庄村,北至王下口村,南与邢家庄村相连。总规划面积为6.20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二)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标准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报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第12号令发

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WF D5-20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机动车辆允许噪音标准GB1495-7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UDC613.3GB 5749-85》 ?《景观娱乐用水标准GB12941-9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三)相关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河北省旅游条例》(2004)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 ?《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 ?《行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 ?《行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行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 ?《行唐县志》 ?行唐县旅游与文史资料 ?牛王寨旅游开发相关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依托本规划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独特性为卖点,“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本规划区旅游

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2006年,巅峰智业受三亚旅游产业发展局委托对三亚市进行旅游发展规划。 项目涵盖海南省三亚市,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海洋旅游资源最丰富、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度假天堂”,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中国度假旅游的金字塔尖”。重点规划三亚市1919平方公里行政区域范围,统筹规划“大三亚旅游圈”的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概要规划“琼南国际旅游度假协作区”的万宁市、五指山市。项目核心资源包含阳光、沙滩、海水、绿色、空气被誉为三亚五大要素资源。

着重盘点三亚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三亚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总体营建国际一流水准的旅游目的地。根据三亚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三亚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三亚。高标准地设计三亚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高质度假休闲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总体将三亚打造成为一个国际一流水准的,集度假、观光、节会、康体等于一体的,融“山、海、城、田、岛、泉、林、园”于一身的具有鲜明热带海洋文化特色的高品质、高标准、高效益的度假旅游目的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度假天堂。

发展定位于“美丽三亚·度假天堂”。核心创意包括动态资源观:在“新资源观”指导下,对关系到三亚旅游业发展的各类显性资源、隐性资源进行盘存梳理,同时对资源在未来的演变及其现实价值、市场吸引力、开发难易度、投资开发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与评估;核心竞争力模型:深度导入国家竞争力模型分析理论,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和IMD模型分析,创造性提出“旅游地核心竞争力模型分析”理论研究影响三亚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成长的因素。 在充分研究我国旅游规划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三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海南对三亚旅游发展提出的现实要求,本次规划将采用“三维规划”的概念模式。

2017年景区旅游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2017年景区旅游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计划 (2) (一)公司的发展战略 (2) (二)公司近期发展目标 (3) 二、公司的发展计划 (4) (一)业务开发计划 (4) 1、酒店业务 (4) 2、索道缆车业务 (4) 3、旅游客运业务 (5) 4、旅行社业务 (5) (二)人员培养扩充计划 (6) (三)市场开发与营销网络建设计划 (6) (四)融资计划 (7) (五)组织机构调整计划 (8) 三、发展计划所依据的假设条件和面临的主要困难 (9) (一)发展计划所依据的主要假设条件 (9)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 (9) 四、确保实现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 (10) 五、发展计划与现有业务的关系 (10)

一、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计划 (一)公司的发展战略 公司坚持“创造生活新方式,引领旅游业发展新潮头”、“敬业职业、诚信规范,成就旅客每一次完美的旅程”、“以人为本、共创共赢,演绎员工精彩人生”、“开放合作、阳光自信、简约激情、刚健自强,实现和谐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以保护自然和人文资源、提升景区形象和旅客满意度为要旨,以XY、DJ为核心,面向国内国际旅游市场,把握旅游消费理念不断升级的趋势,坚持走旅游专业化的道路。以现有经营格局为基础,以人性化服务为方向,充分整合利用公司已有业务资源,持续提升业务水准,创新培育休闲度假等热点产品,适度扩大规模、增强核心景区服务设施的承载能力;坚持XY品牌化发展,巩固并稳步推进跨区域业务扩展实力,构筑区域性旅游综合体;抓住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的机遇,推进旅游与文化、创意、体育、农业、林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打造著名品牌,走专业化、特色化、信息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把公司培育成为实力雄厚、业绩突出、人本亲和的国内一流旅游产业集团。 公司将以首次发行为契机,通过规范利用募集资金进行相应的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旅游业务布局,丰富服务产品结构,扩大业务规模,提高核心景区的服务设施承载能力,有效增强区域性行业竞争优势、确立领先地位;同时,依托公司长期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和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南通市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尽快把南通建成旅游整体形象鲜明、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较高的旅游强市,依照《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旅游规划通则》,编制《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南通市旅游发展宏观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区、县(市)和旅游区在编制旅游发展或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时,原则上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南通市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包括南通市区(港闸区、崇川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6~2020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发展阶段。近期:2006~2010年,为重点突破期;中期:2011~2015年,为全面提升期;远期:2016~2020年,为持续(成熟)发展期。 —1 —

第四条规划依据 1.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5;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003;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4.《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 5.《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5; 6.《江苏省沿江旅游发展规划》2005; 7.《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修订)2005; 8.《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 9.《南通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2002; 10.《南通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5。 第五条规划原则 注重效益,重点推进原则;市场导向,持续发展原则;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原则;系统整合,创新经营原则;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原则;适度超前,运作可行原则。 —2 —

(完整版)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5)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5) 1 规划目的 为加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贯彻“科学规划、统一 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统筹泰山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 旅游发展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特修编本规划。 2 规划范围与面积 2.1 风景名胜区范围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包括泰山主景区、蒿里山-灵应 宫景区和灵岩寺景区三大部分。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20.9平方公里。 泰山主景区(含岱庙地区)面积为109.2平方公里,南侧以环山路北侧 人行道北缘线为界,包含红门路、通天街中心线两侧各50米范围和岱庙 (含遥参亭和双龙池)四周向外扩100米范围。东侧主要以农业观光路, 局部以自然等高线为界;北侧从牛山口村西向北接现有道路,局部以泰山 林场管辖范围为界;西北侧、西侧主要以济南与泰安行政区划为界;西南 侧以泰山林场管辖范围、规划道路、自然地形和曹家庄水库坝沿自然地形 接环山路为界。 蒿里山-灵应宫景区面积为0.3平方公里,以蒿里山周边道路(西至龙潭路,北至铁路用地南边界,南达灵山大街,东至校场街)和灵应宫文物保 护范围(单体外围10米范围)为界。 灵岩寺景区面积为28.5平方公里,基本遵循1993年国务院批复范围,东、北分别以方山东侧、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南以鸡鸣山至明 孔山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西以鸡鸣山及北侧山体的西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 2.2核心景区 核心景区与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重合,面积53.7平方公里,占风景 名胜区总面积的38.4%。 2.3外围保护地带 规划范围以外设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19.7平方公里。其中泰山 主景区和蒿里山-灵应宫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连成一区,北侧、西北侧、西 侧以风景区范围外第一道山脊线为界,局部以马套村和曹家庄村行政边界 为界,西南侧、南侧、东南侧以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中的环境协调区边界为界,东侧、东北侧以大津口乡行政边界为界,面积约118平方公里。灵岩 寺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西起104国道(灵岩广场),包括沿灵岩路南北两 侧各300m范围内的区域,东以灵岩寺景区边界为界,面积为1.7平方公里。

旅游区总体规划

旅游区总体规划 1 2020年4月19日

浙东第一古街”旅游区总体规划(纲要)鄞县东钱湖镇韩岭村 浙东旅游科学研究所 宁波英才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二0 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二章旅游资源及评价 第三章景区空间布局与分区规划 第四章骨干旅游项目策划 第五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专项规划 第七章旅游市场开发规划 第八章规划实施建议 附图: 1.区位关系图 2.旅游资源分布图 3.规划总图 4.规划结构图 5.旅游服务设施与交通规划图(暂缺) 6.入口迎宾区规划详图 7.烟草博物馆规划详图

8.民俗博物馆规划详图 9.民居博物馆规划详图(暂缺) 10.鉴湖广场区规划详图(暂缺) 11.善应庵规划详图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区位置及范围 ”浙东第一古街”---韩岭位于省级风景名胜区东钱湖南岸,属东钱湖南湖景系,横街历史文化景区,处于东经121o34ˊ,北纬29o52,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 本次规划核心区域为韩岭行政村所在地,面积约为 0.44平方公里。考虑到项目远期发展及周边风景旅游资源分布状况,规划涉及范围延展至:东起塔沙岭山脊线,南至林下山云南寺,西以象鼻山山脊为界,北至钱湖南岸延伸水域约350米左右,总面积约为 2.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为0.22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 根据<东钱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韩岭老街开发利用方向的定位及韩岭区位与资源特点,本规划确定区域开发目标为: ◆浙东古村风情旅游区 ◆东钱湖南湖区服务中心 三、规划依据 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985.6 国务院发布 2、<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 1993.12 建设部发布 3、<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996.7 省人大常委会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策划方案 第一章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 一、白云区概况 白云区是广州市10个城区之一,因其境内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而得名。位于广州市城区的北部,东邻增城区市,西界南海市,南连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等4个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市。全区面积1042.7平方公里,200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4万,流动人口约90万,行政区辖12个镇,15条行政街。 白云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8度,年均降雨量为1655毫米,境内兼具有多种地貌,东部和东北是丘陵地区,有广州市(原八区)最高峰帽峰山(海拔534.7米)和著名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山丘坡度平缓,林木茂盛,果树如海,大小水库山塘遍布,湖光山色。风景宜人。中部为广花平原,西部是珠江水系,河网交织,珠江西航道,巴江河及流溪河流经境内,既得灌溉之便,更得航运之利,其中流溪河更是广州市民主要的饮水源。 改革开放以来,白云区凭借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0年,全区GDP127.53亿元人民币,比1995年翻了一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经营从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向龙头带动的集约经营转变,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新一代企业群体逐步成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力量。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各类商贸专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行业兴旺发达,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骨干。目前,全区三大产业比例为16:38:46。 二、旅游发展评价 (一)现状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全国和广州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白云区立足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宽广的地域空间和组合良好的旅游资源等优势,积极开拓旅游业务,建设酒店宾馆,开发景区,拓展旅游市场,走上了旅游发展之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九五"时期的大发展,白云区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旅游产业体系,进入初步发展到加速发展的转变时期。 1、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白云区旅游业已经初步形成产业体系。标志是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旅游要素逐步发育。到2000年底,全区共有住宿设施195家,客房11000间,床位22000张,纳入旅游统计范围的酒店80座,其中星级酒店15家。旅游餐饮方面,随着经济及广州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区内餐饮资源得到利用,现有各类酒家、餐馆网点2000家,较具规模和档次的60家,其中定点餐馆4家,近年形成的新广从公路饮食长廊最具特色,该区域聚集了20多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特色餐馆,成为"食在广州"的旅游强势产品的组成部分。旅游购物方面,随着广清路综合批发市场、黄石路汽车汽配市场、梓元岗皮具市场、机场路化妆品市场等商业街和专业批发市场的建成,日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消费市场。以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和广州新体育馆、白云山风景区为代表的众多游乐场所,可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娱乐要求.目前,全区"行、游、住、吃、购、娱"旅游六要素基本配套,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2、各类旅游资源得到初步利用和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正在从观光产品为主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生态相结合过渡。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白云区逐步开发了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萝岗香雪公园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和游乐场所,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观光、游乐和休闲度假的旅游产品系列。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也得到-定发展,并成为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特色旅游产品,亲亲农庄,广州绿田野生态教育中心、明兴农业基地、广州水果世界等,经过包装和推介,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具有白云区特色的山野蔬菜和田园风味等也逐渐发展成为吸引广州市民及四方游客的

大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大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yumiao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011 更新时间:2008 年05月22日 以浪漫和时尚打造都市旅游创新驱动力 一、多维视角剖析大连 从区位角度看:大连是辽东半岛的龙头、东北的窗口、京津的门户、东北亚的重要节点,将在打造东北无障碍旅游区、加速环渤海区域联合、促进东北亚国际旅游圈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市场角度看:大连位于东北和环渤黄两大经济快速增长区域的结合部,是旅游需求最旺盛的区域之一;毗邻的韩、日、俄是目前中国前三位入境旅游客源国,潜在入境客源市场规模巨大。 从资源角度看:大连荟萃城、海、港、湾、岛、林、泉、山、河等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且其品质优越,组合优势明显。 从文化角度看:悠久的历史赋予大连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融赋予大连民风淳朴、大气豪爽的个性特征;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大连城市的发展更赋予大连“创新进取、引领潮流”的时代精神。大连将成为一座开放名城。 从国际视野看:国际化都市往往都是旅游名城。积极建设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相匹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将成为新时代大连发展的重要举措。

从发展成就看:大连旅游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塑城市品牌,后创旅游品牌,成功创造了以整个城市为载体和核心吸引物的旅游发展模式,成为中国超常规发展旅游的城市典范。为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塑造了一个范例。其内涵体现为:理念超前,品牌拉动,政府主导,持续创新,合作多赢。 从问题困难看:旅游空间布局南重北轻;旅游供给体系有待优化和升级;管理体制有待理顺,旅游企业体量不大,运行机制有待完善;旅游人力资源培育滞后于旅游业发展,旅游科教和智业有待加强;旅游淡旺季明显;陆路交通的制约问题依然存在。 总之,大连旅游已经走过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初级阶段,处于全国前列,正步入以提质增效为特征的关键转型和战略提升阶段。面临四大转型:由以城市及周边资源为依托的旅游向全面拉开骨架的大区域旅游转型;由粗放型开发向精品化、集约化开发的转型;由观光产品体系为主导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主题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复合产品体系转型;由国内著名旅游城市向东北亚滨海旅游中心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转型。 区位分析图

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旅游规划文本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5) Comprehensive Plan for Baiyunshan Scenic Area, Guangzhou 文本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 目录 文本 第一章总则……………………………………………………………2 第二章景区范围、定位与发展目标……………………………………2 第三章规划分区、结构和布局…………………………………………2 第四章游人容量及生态原则…………………………………………3 第五章核心保护区保护规划…………………………………………4 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7 第七章典型景观规划…………………………………………………8 第八章风景游赏规划…………………………………………………10 第九章游览设施规划…………………………………………………17 第十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18 第十一章道路交通规划………………………………………………19 第十二章市政设施规划………………………………………………21 第十三章消防规划……………………………………………………21 第十四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21 第十五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21 第十六章分期发展规划………………………………………………22 第十七章外围保护地带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31 第十八章环境影响

评价......................................................23 第十九章附则 (24) I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 Design Survey Research Institute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5) Comprehensive Plan for Baiyunshan Scenic Area, Guangzhou 文本 附图 核心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范围图 规划设计总图 风景游赏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全面发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和作用,有效地保护、合理地开发利用与科学地经营管理风景区,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文本适用于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各地块及各类用地的保护、土地利用、建设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文本与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图纸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割。第四条本文本涉及指标及其定量数据,是结合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和特点而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和广州市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规定。第五条规划年限为近期,2009,2015年,远期,2016,2025年,并考虑2025年以后的远景发展。 第二章景区范围、定位与发展目标 第六条风景区规划范围面积为21.80平方公里。 第七条风景区定位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56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28日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创建节约型和谐社会,促使广饶县成为我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及各类专营市场为依托,以打造孙武文化体验旅游品牌为核心,以开发孙武湖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为关键,以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以营造全县旅游综合环境为支撑,大力挖掘文化及产业旅游资源。 “面向大市场、开发大旅游、发展大产业”,将广饶旅游业发展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引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主导地方形象塑造的绿色节约型产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绿色节约型产业。把广饶县建设成为拥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全国著名的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基本任务 广饶具有旅游区位、地脉和文脉优势,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生态背景,拥有“孙武故里”这一独特突出资源和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民俗风情。本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回答这样的命题:如何发挥广饶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特别是挖掘与发挥“孙武故里”的资源优势,在旅游业刚刚起步的广饶县,实现旅游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孙武),四级旅游资源2处(刘集支部旧址、吕剧),三级旅游资源6处,二级旅游资源15处,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唯一性强 3、人文遗迹资源丰富,但挖掘开发不够 4、哑铃式分布格局总体分布不均、南北部相对集中 5、局部资源独特性强 6、孙武湖条件极好,易于打造精品景区 三、周边旅游资源比较分析 (一)周边旅游区 1、齐文化旅游区 2、黄河口旅游区 3. 民俗文化旅游区 (二)关联性特征分析 1. 总体特征:交汇性多于边缘化、合作性多于竞争性 2. 优势分析 广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各种文化的交汇使广饶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能与周边旅游文化区左右逢源。对境内黄河口文化、齐文化和民俗文化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即可以走联合发展之路,也可以走依附式发展的路子。

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山西省“十一五” 旅游产业进展总体规划 (审定稿) 山西省人民政府 托付单位:山西省旅游局

编制单位: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经济所旅游规划中心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请山西省旅游局填写) 编制组专家成员名单: 总顾问:魏小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旅游局原司长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助理:江五七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访问学者、硕士、讲师 杨宏伟山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系主任助理、讲师、硕士 毛成刚山西财经大学讲师、硕士 魏诗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专家:李南中国旅游协会常务理事、报刊协会秘书长全华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系主任、博士后、教授 董恒年北京联合大学都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副教授 丁刚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博士,研究员 郭亚军西北大学旅游系,讲师,主任助理

张豪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付磊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进展研究院,院长,博士 宋建军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陈龙桂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朱世铭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室副主任 鲜宏利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访问学者,高工 专项规划组 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常洪林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成员:邱于皙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常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王振清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贺素雯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方磊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省襄樊市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205 更新时间:2010年05月20日 项目名称:省襄樊市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委托客户:襄樊市旅游局 项目背景: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地处鄂西北汉江中游,江汉平原与盆地交接处。这里是经济大三角(、襄樊、)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二大城市,自古有“七省通衢”、“中原门户”、“天下腰膂”等称谓,具有得“中”独厚、南北交汇、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正如它2004年被评为CCTV中国魅力城市之一的评语所言——“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春光,外揽山水之秀,得人文之胜,自古就是商贾会聚之地,今天已成为陆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聚集山水精华——襄樊”。 襄阳古城旅游区集襄樊历史文化之大成,沉淀了2800年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粹。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襄阳古城深厚的历史资源,发展襄樊旅游经济,推动鄂西北旅游文化品牌的整体发展,2008年12月,市旅游局组织了《省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招标工作,经过认真审核和评定,决定委托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编制《省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 规划理念: “跳出古城看襄阳” 在此前提下,我们关注: 以“襄阳古城”的文化品牌提升襄樊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价值,树立“襄阳古城”在省、全国、乃至国际的形象和地位。

规划原则: 城旅一体的原则:“旅游开发与城市更新”相协调 民旅共生的原则:“以人为本与塑造品牌”相统一 弹性规划的原则:“前瞻理念与弹性规划”相结合 规划目标: 通过挖掘襄樊地域文化,提升襄樊古城品牌形象,依托旅游大项目策划及招商,推动城市旧区改造与新区建设,打造一座既延续传统又创造历史的“大襄阳古城”。将襄阳古城旅游区打造成为集观光游览、文化体验、度假休闲、游憩娱乐等多种旅游形式于一体的国际知名的古城旅游目的地和“5A”级景区,将襄阳古城旅游区打造成为襄樊市乃至省旅游的新亮点,旅游业将成为襄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研究方法: 秉承“跳出古城看襄阳”的规划理念,将襄阳古城放在全国、省、襄樊市三个层级区域进行横向对比,明确其作为国际性古城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战略意义。为实现目标,襄阳古城旅游开发需要两大抓手:即实现古城空间完整度和文化吸引力的突破。具体而言,一手抓软环境建设,以塑造个性化的古城文化形象;一手抓硬环境建设,以实现古城风貌的恢复和推动城市新区建设。这也是本次规划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012—2020 省旅游局 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5) 一、规划背景 (5) 二、规划围 (5) 三、规划期限 (5) 四、规划依据 (5) 五、规划原则 (6) (一)全局化视野 (6) (二)差异化定位 (6) (三)市场化导向 (6) (四)可持续发展 (7) (五)协调化发展 (7) 第二章基础分析 (8) 一、资源分析 (8) (一)资源丰富,组合度好 (8) (二)生态良好,尺度丰富 (8) (三)文化突出,主题鲜明 (8) (四)利用不够,转化不足 (9) 二、市场分析 (9) (一)总量快速增长 (9) (二)结构稳中有变 (9) (三)消费形式多元 (9)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 (10) 三、产业分析 (10) (一)统筹力度持续加大 (10) (二)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10) (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0) (四)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 (11) 四、机遇与挑战 (11) (一)发展机遇 (11) (二)面临挑战 (11) 五、分析结论 (12) 第三章战略与目标 (13) 一、总体思路 (13) (一)发展思路 (13) (二)发展任务 (13) 二、发展战略 (14) (一)加快产业资本聚集 (14) (二)实施目的地升级 (15) (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 (16) (四)强化旅游形象推广 (17) (五)遗产保护与创造 (17) (六)区域旅游一体化 (18)

(一)总体目标 (18) (二)分期指标 (19) (三)产品建设 (19) 四、分区目标 (20) (一)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区 (20) (二)皖江城市带旅游区 (20) (三)经济圈旅游区 (21) (四)皖北旅游区 (21) 第四章布局与产品 (23) 一、空间布局 (23) (一)三心引领 (23) (二)四片联动 (24) (三)十区聚集 (25) (四)六环联通 (30) 二、旅游产品 (31) (一)旅游精品体系 (31) (二)重点旅游线路 (36) (三)产品支撑体系 (39) (四)产业融合发展 (49) 三、各市发展指引 (50) (一)市 (50) (二)市 (51) (三)市 (52) (四)市 (54) (五)市 (55) (六)市 (56) (七)亳州市 (57) (八)市 (59) (九)市 (60) (十)市 (61) (十一)市 (62) (十二)市 (64) (十三)池州市 (65) (十四)市 (66) (十五)市 (67) (十六)马市 (68) 第五章服务要素 (70) 一、旅行社业 (70) 二、旅游交通 (70) 三、旅游住宿 (71) 四、旅游餐饮 (72) 五、旅游娱乐 (73) 六、旅游购物 (74)

大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yumiao :本站原创点击数: 1011 更新时间:2008年05月 22日 以浪漫和时尚打造都市旅游创新驱动力 一、多维视角剖析 从区位角度看:是辽东半岛的龙头、东北的窗口、京津的门户、东北亚的重要节点,将在打造东北无障碍旅游区、加速环渤海区域联合、促进东北亚国际旅游圈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市场角度看:位于东北和环渤黄两大经济快速增长区域的结合部,是旅游需求最旺盛的区域之一;毗邻的、日、俄是目前中国前三位入境旅游客源国,潜在入境客源市场规模巨大。 从资源角度看:荟萃城、海、港、湾、岛、林、泉、山、河等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且其品质优越,组合优势明显。 从文化角度看:悠久的历史赋予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融赋予民风淳朴、大气豪爽的个性特征;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城市的发展更赋予“创新进取、引领潮流”的时代精神。将成为一座开放名城。 从国际视野看:国际化都市往往都是旅游名城。积极建设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相匹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将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

从发展成就看:旅游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塑城市品牌,后创旅游品牌,成功创造了以整个城市为载体和核心吸引物的旅游发展模式,成为中国超常规发展旅游的城市典。为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塑造了一个例。其涵体现为:理念超前,品牌拉动,政府主导,持续创新,合作多赢。 从问题困难看:旅游空间布局南重北轻;旅游供给体系有待优化和升级;管理体制有待理顺,旅游企业体量不大,运行机制有待完善;旅游人力资源培育滞后于旅游业发展,旅游科教和智业有待加强;旅游淡旺季明显;陆路交通的制约问题依然存在。 总之,旅游已经走过了以数量扩为主的初级阶段,处于全国前列,正步入以提质增效为特征的关键转型和战略提升阶段。面临四大转型:由以城市及周边资源为依托的旅游向全面拉开骨架的大区域旅游转型;由粗放型开发向精品化、集约化开发的转型;由观光产品体系为主导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主题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复合产品体系转型;由国著名旅游城市向东北亚滨海旅游中心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转型。 区位分析图

慈东片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慈东片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目录 导言……………………………………………………………………………………. 第一章背景分析…………………………………………………………………….. 一、宏观背景……………………………………………………………………….. 二、慈东片区旅游发展态势…………………………………………………………… 三、慈东片区旅游发展SWOT分析………………………………………………… 第二章旅游地概况及资源评价…………………………………………………….. 一、慈东片区概况…………………………………………………………………….. 二、慈东片区旅游概况………………………………………………………………. 三、旅游资源分布……………………………………………………………………..

四、旅游资源的总体特色…………………………………………………………….. 五、资源整合方案………………………………………………………………….….. 第三章客源分析及预测…………………………………………………………….. 一、市场形象定位……………………………………..……………………………….. 二、主要客源市场…………………………………………….……………………….. 三、客源市场预测…………………………………………………….……………….. 四、市场推广口号…………………………………………………………..……….. 第四章目标与战略…………………………………………………………………… 一、旅游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定位分析………………………………………………… 二、总体定位……………………………………………………………….……….. 三、总体战略………………………………………………………………………..

北京市通州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北京市通州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DAVOST INTELLIGENCE 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在中国文化旅游产品中,长城旅游是标志性产品之一。与长城具有同等价值的中国大运河,在中国文化旅游产品中一直是一个弱项。只是在江苏、浙江部分城市中推出片断的“运河旅游线”。在整体上,运河旅游并没有形成品牌、形成规模。通州是运河的龙头和北部起点,是运河文化的源头,是运河历史遗存最丰富的地方。通州开发运河文化旅游,将对推动整个运河文化旅游起到关键性的作同,通州应该而且能够建设成为中国大运河文化旅游的首要目的地。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定位据达沃斯巅峰智业旅游规划设计院介绍通州在运河古城、河网纵横的优势资源基础上,以运河文化为主题,休闲旅游为主导产品,建成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内涵深厚、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完整,具有中国乃至国际吸引力的运河文化旅游胜地和北京东部亲水休闲度假基地。 通州旅游的发展目标是:中国运河文化旅游第一目的地北京东部滨水休闲度假基地或者说:中国运河文化旅游龙头京东休闲水都空间布局 一、旅游业发展总体布局 1、总体布局原则以运河文化为魂、水为体,以运河为主脉络进行总体布局; 与通州新城构建“一河两翼,南拓东进,组团发展”及通州区“一城两轴三点四镇”的城乡空间结构相适应; 突出各个乡镇特色、互不雷同,体现功能互补、全区联动的战略思想,实现个体效应和群体效应的统一; 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特色旅游资源与已建和待建重点旅游项目的分布相衔接; 全面布局、统筹安排、分期开发、留有余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具体开发项目在实施时需在符合总体布局的前提下适当进行调整。 2、总体布局结构 以北运河和运河文化为主线,依托新城建设带动各乡镇旅游发展,形成“一心、一带、四片区”,即114的总体空间布局。 一心:城市中心旅游区。一带:北运河文化旅游带; 四片区:北部康体时尚文化休闲片区;东部生态农业与郊野湿地休闲片区;中南部运河文化与农业休闲片区;西南商 务物流与产业观光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主线,依托中心城区带动北部康体时尚文化休闲片区、中南部运河文化与农业休闲片区的发展,推进东部生态农业与郊野湿地休闲片区、西南商务物流与产业观光片区的建设,全面推进通州区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思路 (一)发展要点配合新城建设,改造运河景观、提升文化休闲功能、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促进运河沿线景区的合作,从不同侧面向游客展现、供游客体验通州区悠久、璀璨的文化。与运河两岸正在开展的城市化建设相互渗透,构建通州区的TBD(旅游商务区)。紧密结合都市农业建设,以运河沿岸都市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带动全区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开展。 (二)主题定位体验运河古城风情观赏通州新城风貌 (三)重要节点按照《通州新城运河城市段规划》,以“岛影、塔影、楼影和树影”的设计现念,自上而下分为运河河源段、运河古韵段、运河时风段、运河山水段,高水平建设好旅游度假片区、文化商业区、商务金融区和生态居住区,构建通州新城的核心旅游带。运河水系还清工程的进展,运河两岸道路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为运河沿线旅游景区(点)的串联、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本规划选取部分有代表性、发展潜力较大的

大纵湖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

半湾湖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郑板桥

大纵湖旅游开发纲要
大纵湖旅游开发纲要
直指主题——大纵湖旅游开发三问?
1、走什么路? 2、举什么旗? 3、做什么事?
1、走什么路?——卓然不群的原生湿地开发模式
策划大纵湖旅游的新走向和差异化,必须要看看现在大纵湖走的是什么路,存在什么问题? 与盐城大纵湖形成对比
2、举什么旗? 中国原生态湿地度假目的地 游快乐之湖,距自然最近 天下蟹堡,醉意人生 3、做什么事?
? ? ? 一张旅游名片——蟹堡旅游名片 两条旅游线路——“太阳光”:水上游线;“四季花”:陆上游线 四种打造方式——设施娱乐化、场景戏剧化、景观故事化、文化百姓化

第一章 背景篇 Project Background

一、规划地概况
1、水城兴化
兴化市位于长江中下游里下河腹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 底蕴深厚,生态自然环境优越,素有“鱼米水乡”之称,是国家级生 态示范区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2、人文兴化
兴化市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 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优秀历史,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和扬州八怪郑板桥被誉为国际级文化名人, 南宋岳飞率部抗金留下了乌巾荡、旗杆荡、得胜湖人文美妙传说等故 事,大文学家范仲淹、文艺评论家刘熙载、中原才子宗臣、明朝三任 宰相高谷、吴生生、李春芳等一大批历代名贤名家都给我们留下了很 多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全市至今保留着许多古民居、古街巷及一系 列历史文化遗迹。
3、生态兴化
兴化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境内一马平川,水网密布,湖泊河 流星罗棋布,纵横交错。区域内得胜湖、大纵湖、郭真湖、乌巾荡、 旗杆荡、黑高荡等五湖八荡及河湖港汊构成了我市优美的田园风光和 独特的里下河原生态湿地旅游资源要素,特别是李中水上森林和缸顾 千岛垛田,每到菜花盛开的春天,鸟语花香,生机盎然,在省内外都 有较高的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关于镇江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3-2020)

关于镇江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 编制情况的说明 一、规划概况 本规划的期限为2013—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3—2015年,中远期为2016—2020年。按照《旅游规划通则》共分11个章节。 本规划是地级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是宏观性战略规划。根据《旅游规划通则》规定,本规划只认定旅游项目的功能与方向,不对旅游项目的土地使用面积进行详细界定,其具体地块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时遵照本规划的总体布局框架选定。 二、规划核心内容说明 (一)对镇江旅游现状的分析 1、基础分析。规划认为镇江区位优势突出,水陆交通发达,旅游发展机遇和优势明显。但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镇江旅游单体资源知名度不高、承载力不强、特色不够鲜明,缺乏区域垄断性,目前还没有形成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著名、知名景区。 2、产业分析。规划认为镇江旅游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且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镇江旅游产业面临着产业要素内部联动不足、与关联产业融合度不高、跨区域协作力度不够等问题。 3、市场分析。通过第三方调查分析,国内市场对镇江旅游关注度排名前十二位的省市分别是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天津、安徽、山东、河南、湖北、辽宁、广东及河北。规划认为南京、上海等地是镇江游客重要的客源分布区,京津地区为新兴潜力区,拓展空间很大;从入境客源分布来看,日韩等东亚地区、东南亚、南亚、北美、西欧等地区潜在客群较多,东欧、南美、南非等市场可适时拓展和培育。 (二)镇江旅游发展总体思路 1、规划思路 一是生态江山。彰显山水花园城市内涵,把城市资源转换为旅游资源,丰富城市的旅游功能。 二是五音六律。加快历史文化、生态山水资源优势向旅游魅力产品转换,奏响镇江旅游“福、闲、爱、道、乐”五个特色音符,细化“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律”旅游服务保障措施,构建出镇江旅游“五音六律”的立体化产品体系。 三是满眼风光。突出镇江旅游景观功能的提升,建设景观视觉识别系统,使镇江具备游客过目不忘的景观记忆。 四是一个美得让人吃醋的地方。通过精细化的游线设计,使镇江成为游客流连忘返、令人向往的旅游生活目的地。 2、发展战略 一是江山联动战略。规划认为江山河岛是镇江最具特色的优质旅游资源。江山旅游的发展决定着镇江旅游的成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