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正确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正确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正确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正确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正确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王军礼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信系09级物理教育班甘肃陇南742500)

摘要:功和能的关系是物理量之间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本文通过阐述功和能两个物理量的区别和联系,纠正了人们通常对功和能的一种不科学的表述和认识,从而加深对功能关系的正确理解。

关键词:做功;能量;功能关系

1.功和能的概念

1.1什么是功

在普通物理学中,功的概念最初是在力学中引入的。如果一个物体受到某一外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就要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速度就会发生变化,而物体的速度一旦发生变化就必然会在该速度变化的方向上引起位移。

如果物体在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作用下沿某一路径L从一处移到另一处,其动能的增量等于与位移矢量的标积沿运动轨迹的积分线。把这个积分定义为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该物体所做的功,表达式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从表达式中可以看到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做的功W的大小由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位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大小决定,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得夹角θ决定了W的正负,这说明功是一个标量。

此外,除了普通的机械力所做的功外,还有广义功的概念。广义功虽然范围很广,但在所有做功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表观特点,就是有一定有宏观位移产生,或者可以归结为宏观位移的作用。例如,被推动的活塞所发生的是一段宏观位移,而电场、磁场的变化则可以归结为电荷的宏观位移的作用。机械功就是用力和宏观位移的标积来计算。所以,效仿机械功,广义功的广义元功可以用广义力和广义元位移的乘积来表示。

1.2什么是能

能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能量,是一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理、化学概念,但是我们又很难用一句话给出严格的定义。好的定义不容易提出,好的定义同时也是好的描述就更难。

在很多基础科学书中,我们常常看到把能定义为“做功的能力,”这样的定义都是描述性的,是很不确切的。在普通物理学的力学部分,先是从确定和定义

动能入手来研究能的概念的,通过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进而得出功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联系,最终利用功来定义能: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收这个物体具有能量。例如,从高处落下的水流可以推动水轮转动,我们说从高处落下的水具有机械能,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机械能之外还有其他多种多样的能量形式,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能的理解,我们还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功和能的关系。

2.正确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2.1功和能的区别

翻开秦允豪主编的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66页有这样一句:“在力学中知道,在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将被破坏,在物体运动状体发生改变的同时,将伴随有能量的转移。这个转移的能量就是功。”那么是不是说明转移和变化着的能量完全就是功呢?不难看出,这样的表述方式会对读者的理解产生一定的误导。在这里的“这个转移的能量”在数值上等于外力所做的功,它们是量值上的相等关系而已。需要明确的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能量也不是功,因为它们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物理量,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意义。功和能有以下几点主要区别:(1)功的产生需要力和位移这两个条件,而能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不需要条件。

(2)功是一个过程量,它与物体的初末状态有关,而且还与路径有关。它是力对物体做功的过程,离开过程来谈功就是无意义的。而能量是状态参量,是状态函数,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应的。

(3)做功是改变能量的一种手段,是衡量能量变化的一种“工具”,而能量就是做功这种“工具”所“测量”的对象。

(4)“做功”是指向性相对的,外力对物体做了正功,我们可以说物体克服外力做了正功。

我们从以上几点功和能的区别认识到,它们既有各自的本质和特点,也有各自的物理意义,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所以在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时,要明确它们的本质和区别。

另外,在有些课本中还有“能量转化为功”的说法都是不够严谨的,它们在一般的论述中忽略了功和能有不同的物理意义,这里不再一一列举。此外,正确

认识功和能的关系还要抓住它们的联系。

2.2功和能的联系

除了上面功和能的区别外,我们还应该明确功和能量是有密切联系的,功总是和能量的变化与转换过程相联系,功是能量变化与转换的一种量度,反过来,在物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情况下,外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也可以由能量的变化而得知。所以,功和能在量值上是等量关系,它和能量有相同的单位。而能量代表了物体系统在一定状态下所具有的做功能力的大小,它和物体的状态有关,对机械能而言,它与物体系统的机械运动状态(即位置和速度)有关。

在一般力学中,当物体系统从初状态变化到末状态时,它的机械能的增量等于外力的功与耗散内力的功的总和,这就是物体系的功能关系。在机械运动范围内,我们所讨论的能量只是动能和势能,由于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化,还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在一般物体系或系统内除机械能外,也可能产生其他形式的能量,物体系统的能量应是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的总和,如果不考虑物体系统和外界热交换的情形,并假定对系统的作用只是作用在该系统上的外力的功,则外力对系统所作的总功,就等于系统总能量的增量。当外力对系统的总功为正时,系统的总能量增加;当外力对系统的总功为负时,系统的总能量减少。

在热力学中,一般不考虑系统整体的机械运动。无数事实证明,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变化,总是通过外界对系统做功,或向系统传递热量,或者两者兼并而完成的。两者方式虽然不同,但能导致相同的状态变化,由此可见做功和传递热量是等效的。并且功与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都有相同的单位,都是焦耳。

应该指出的是,在系统的状态变化过程中,功与热之间的转换不可能是直接的,而是通过物质系统来完成的,向系统传递热量可以使系统的内能增加,再由系统的内能减少而对外做功;或者外界对系统做功,使系统的内能增加,再由内能的减少,系统向外界传递热量。通常我们说的热转换为功或功转换为热,表述都是不严谨的,这仅仅是为了方便起见而使用的通俗用语,并不利于我们正确的理解概念。

3.结语

总之,正确认识功和能量的关系需要抓住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理解和表述有关功和能量的问题时不能忽略它们的物理意义,更不能将其混为一谈。

此外,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升华了学过的旧知识,同时以锻炼和培养学习和研究时严谨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东南大学等七所工科院校编.物理学[M].上册.马文蔚改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秦允豪编.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66.

[3]程守渚、江之永主编.普通物理学[M].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漆安慎、杜婵英.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5]百度百科.广义功[OL].https://www.sodocs.net/doc/2210090159.html,/view/2391372.htm,2009-05-21.

[6]陆果.基础物理学教程[M].上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美)凯勒(Keller,F.J.).经典与近代物理学[M].高物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功与能之间的关系

功与能之间的关系 一、选择题 1.关于功和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能是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 B.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C.功是在物体状态发生变化过程中的过程量,能是由物体状态决定的状态量 D.功和能的单位相同,它们的意义也完全相同 2.如果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如果重力对物体做正功,则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 B.如果重力对物体做负功,则物体的动能增大 C.如果重力对物体做正功,则物体的动能减少 D.如果重力对物体做负功,则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 3.一质量为1.0kg 的滑块,以4m /s 的初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一时刻起一向右水平力作用于滑块,经过一段时问,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向右,大小为4m /s ,则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所做的功为( ) A.0 B.8J C.16J D.32J 4.在地面15m 高处,某人将一质量为4kg 的物体以5m /s 的速度抛出,人对物体做的功是( ) A.20J B.50J C.588J D.638J 5.两个材料相同的物体,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以相同的初动能在同一水平面上滑 动,最后都静止,它们滑行的距离是( ) A.乙大 B.甲大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6.两辆汽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行驶,它们的质量之比为m 1:m 2=1:2,速度之比为v 1:v 2=2:1当汽车急刹车后,甲、乙两辆汽车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 1和s 2,两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不计空气阻力,则( ) A.s 1:s 2=1:2 B.s 1:s 2=1:1 C.s 1:s 2=2:1 D.s 1:s2=4:1 7.如图所示,物体自倾角为θ、长为L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到 斜面底端时与固定挡板发生碰撞,设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碰后物体又沿 斜面上升,若到最后停止时,物体总共滑过的路程为s ,则物体与斜面间 的动摩擦因数为 ( ) A .s θL sin B. θs L sin C . s θL tan D . θ s L tan 8.速度为v 的子弹,恰可穿透一块固定着的木板,如果子弹的速度为2v ,子弹穿透木板时阻力视为不变,则可穿透同样的木板( ) A.1块 B.2块 C.3块 D.4块 9.质量为m 的物体从地面上方H 高处无初速释放,落在地面后出现一个深 度为h 的坑,如图所示,对此过程的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重力对物体做功为mgH B.重力对物体做功为mg(H+h) C.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零 D.地面对物体的平均阻力为mg(H+h)/h 10.如图,一小物块初速v 1,开始由A 点沿水平面滑至B 点 时速度为v 2,若该物块仍以速度v 1从A 点沿两斜面滑动至B 点时速度为v 2’,已知斜面和水平面与物块的动摩擦因数相

广东罗岗中学物理复习功和能教案

课题:功和能类型:复习课 目的要求:准确掌握功、功率、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头,准确理解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能熟练掌 握它们的运用方法。强化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方法训练和能力培养 S? 韦」 [第1课功 一、功的概念 1、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定义):力和力的作用点通过位移的乘积.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3、公式:W= FSC0S a (a为F与S的夹角). 说明:01)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位移是指力的作用点通过位移 (2)要分清谁做功,对谁做功”。即: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 [(3)力和位移都是矢量:两种思路: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位移。如:位移:沿力方向分解,与力垂直方向分解。 (4)功是标量,没有方向,但功有正、负值。 其正负表示力在做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正功表示动力做功(此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推动作用),负功表示阻力做功, 功的正负表示还表示能的转移方向. (5)功大小只与F、S、a这三个量有关?与物体是否还受其他力、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其他因素无关, 也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与物体的运动形式(无论是匀速或变速)无关,也与物体同时受到的其他力无关. 提到做功:一定要明确?力对?物体在?个过程中做功,正还是负,数值是多少。做功后能量如何转化。...... ⑹讨论: 「①当a =00时,W = FS表示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力对物体做正功 J②当O W a v 90°时,W > 0,力对物体做正功; ③当a =90°时,W = 0,力对物体不做功; ④当90°

能的概念功和能的关系

机械能考点例析 能的概念、功和能的关系以及各种不同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和守恒的规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最基本的客观规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中。本章的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的功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全,频率高,题型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用能量观点解题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途径之一。考题的内容经常与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动量守恒定律、电磁学等方面知识综合,物理过程复杂,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这部分知识能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实际、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因此,每年高考的压轴题,高难度的综合题经常涉及本章知识。例如:2001年的全国卷第22题、2001年上海卷第23题、2002年全国理综第30题、2003年全国理综第34题、2004年上海卷第21题、2004年物理广西卷第17题、2004年理综福建卷第25题等。同学平时要加强综合题的练习,学会将复杂的物理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子过程,分析每一个过程的始末运动状态量及物理过程中力、加速度、速度、能量和动量的变化,对于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要建立相关物理模型,灵活运用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及能量转化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夯实基础知识 1.深刻理解功的概念 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它和位移相对应(也和时间相对应)。计算功的方法有两种: ⑴按照定义求功。即:W=Fscos θ。 在高中阶段,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恒力做功。当20πθ<≤时F 做正功,当2π θ=时F 不做功,当πθπ ≤<2时F 做负功。 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成是:功等于恒力和沿该恒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⑵用动能定理W=ΔE k 或功能关系求功。当F 为变力时,高中阶段往往考虑用这种方法求功。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如果知道某一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数值,那么也就知道了该过程中对应的功的数值。 (3).会判断正功、负功或不做功。判断方法有:○ 1用力和位移的夹角α判断;○2用力和速度的夹角θ判断定;○ 3用动能变化判断. (4)了解常见力做功的特点: 重力做功和路径无关,只与物体始末位置的高度差h 有关:W=mgh ,当末位置低于初位置时,W >0,即重力做正功;反之则重力做负功。 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当某物体在一固定平面上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绝对值等于摩擦力与路程的乘积。 在弹性范围内,弹簧做功与始末状态弹簧的形变量有关系。 (5)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点:○ 1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做的总功可能为正、可能为负、也可能为零;○2一对互为作用反作用的摩擦力做的总功可能为零(静 摩擦力)、可能为负(滑动摩擦力),但不可能为正。 2.深刻理解功率的概念 (1)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式:t W P =,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

功和能教学设计

功和能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在能量相互转化过程中,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确定。 2.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物体能量的转化过程。 3.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为后面定量地描述动能和势能及机械能做好准备 二、重点难点: 1.理解做功的过程就是物体能量的转化过程是本节的重点。 2.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本节的难点。 3.能源问题是本节课对学生的一个能力培养点。 三、教学方法: 演示、讲授、讨论、练习。 四、教具: 滚摆、皮球、重物、弹簧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关于能的初步知识,请说出学过哪几种形式的能? (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 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由什么量来量度呢? 板书课题:第三节功和能 (二)进行新课 提问: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物体能够做功的例子。 (1)流动的河水能够推动水轮机做功,说明流动的河水能够做功。 (2)人们在打桩时,先把重锤高高举起,重锤落下就把木桩打入地里,说明被举高的重锤能够做功。 (3)风吹着帆船航行,流动的空气能够对帆船做功。 (4)运动着的钢球打在木块上,能把木块推走,运动的钢球能够做功。 (5)射箭运动员把弓拉弯,放手后被拉弯的弓能把箭射出去,说明拉弯的弓能够做功。 (引导学生分析物体能够做功的共同点就是都有做功的本领-----能) 1.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提问:我们知道,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转化过程中守恒,那么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讨论: (1)只有重力做功时,重力势能和动能发生相互转化。 演示:把一个滚摆悬挂在框架上,用手捻动滚摆使悬线缠在轴上,滚摆升高到最高点,放开手,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它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分析说明:滚摆升高到最高点,放开手,在下落过程中,滚摆的动能增加,同时滚摆的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对滚摆做了功.重力对滚摆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同理,在上升过程中,滚摆克服重力做功,滚摆的重力势能就增加,滚摆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 小结:物体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2)只有弹力做功时,弹性势能和动能发生相互转化. [演示]拿一根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另一端上放一小球并压缩.待静止后放手,小球将被弹出去.观察小球离开弹簧前弹簧的形变及小球的运动情况,并思考弹性势能和动能的变化. 分析说明:被压缩的弹簧放开时把小球弹出去,小球的动能增加,同时弹簧的势能减少.弹簧对小球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小结:物体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3)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 [实例]列车在机车的牵引下加速运动. 分析说明:列车在机车的牵引下加速运动,列车的机械能增加,同时机车的热机消耗了内能.牵引力对列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小结:转化过程中,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用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4)机械能与化学能的转化. [实例]用手抛出一个皮球. 分析说明:你用手抛出一个皮球,对皮球做功的时候,皮球获得动能,同时贮存在你体内的化学能减少,你抛球时做的功越多,皮球获得的动能就越多,你体内的化学能减少的也就越多.实际上,皮球获得的动能是由体内减少的那部分化学能转化来的,而且你做了多少功,就表示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皮球的机械能. 小结:转化过程中,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实例]起重机提升重物。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功和能示例优质教案

功和能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2.对功和能及其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总结。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明确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它处理有关问题。 3.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入认识功和能的关系,为学生今后能够运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热学、电学知识,为学生更好理解自然界中另一重要规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掌握应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和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2.本节教学实质是渗透功能原理的观点,在教学中不必出现功能原理的名称。功能原理内容与动能定理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必须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认识,从笼统、肤浅地了解深入到十分明确认识“某种形式能的变化,用什么力做功去量度”。 3.对功、能概念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是本节、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不断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认识。 三、教具 投影仪、投影片等。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结合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各是什么? 评价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如果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和哪些力做功有关呢?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呢? 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不要求学生回答。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 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大量现象表明,许多物体的机械能是不守恒的。例如从车站开出的车辆、起飞或降落的飞机、打入木块的子弹等等。 分析上述物体机械能不守恒的原因;从车站开出的车辆机械能增加,是由于牵引力(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对车辆做正功;射入木块后子弹的机械能减少,是由于阻力对子弹做负功。 重力和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对物体做功和物体机械能变化有什么关系,是本节要研究的中心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 提出问题:下面我们根据已掌握的动能定理和有关机械能的知识,分析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 1.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问题:质量m的小滑块受平行斜面向上拉力F作用,沿斜面从高度上升到高度处,其速度由增大到,如图所示,分析此过程中滑块机械能的变化与各力做功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动能定理进一步分析、探讨小滑块机械能变化与做功的关系。归纳学生分 析,明确: 选取斜面底端所在平面为参考平面。根据动能定理,有

正确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正确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王军礼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信系09级物理教育班甘肃陇南742500) 摘要:功和能的关系是物理量之间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本文通过阐述功和能两个物理量的区别和联系,纠正了人们通常对功和能的一种不科学的表述和认识,从而加深对功能关系的正确理解。 关键词:做功;能量;功能关系 1.功和能的概念 1.1什么是功 在普通物理学中,功的概念最初是在力学中引入的。如果一个物体受到某一外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就要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速度就会发生变化,而物体的速度一旦发生变化就必然会在该速度变化的方向上引起位移。 如果物体在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作用下沿某一路径L从一处移到另一处,其动能的增量等于与位移矢量的标积沿运动轨迹的积分线。把这个积分定义为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该物体所做的功,表达式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从表达式中可以看到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做的功W的大小由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位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大小决定,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得夹角θ决定了W的正负,这说明功是一个标量。 此外,除了普通的机械力所做的功外,还有广义功的概念。广义功虽然范围很广,但在所有做功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表观特点,就是有一定有宏观位移产生,或者可以归结为宏观位移的作用。例如,被推动的活塞所发生的是一段宏观位移,而电场、磁场的变化则可以归结为电荷的宏观位移的作用。机械功就是用力和宏观位移的标积来计算。所以,效仿机械功,广义功的广义元功可以用广义力和广义元位移的乘积来表示。 1.2什么是能 能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能量,是一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理、化学概念,但是我们又很难用一句话给出严格的定义。好的定义不容易提出,好的定义同时也是好的描述就更难。 在很多基础科学书中,我们常常看到把能定义为“做功的能力,”这样的定义都是描述性的,是很不确切的。在普通物理学的力学部分,先是从确定和定义

动能势能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动能势能做功与能量转化 的关系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第2讲 动能 势能 [目标定位] 1.明确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2.知道动能的表达式,会用公式计算物体的动能.3.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知道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4.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会分析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一、功和能的关系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则该物体具有能量. 2.功与能的关系: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发生转化,所以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和能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都是焦耳. 二、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大小: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它的速度的平方乘积的一半,表达式:E k =12 m v 2,动能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用符号J 表示. 3.动能是标量(填“标量”或“矢量”),是状态(填“过程”或“状态”)量. 三、重力势能 1.重力的功 (1)重力做功的特点: 只与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与物体所经过的路径无关. (2)表达式 W G =mg Δh =mg (h 1-h 2),其中h 1、h 2分别表示物体起点和终点的高度. 2.重力势能 (1)定义:由物体所处位置的高度决定的能量称为重力势能. (2)大小: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的大小与所处高度的乘积,表达式为E p =mgh ,国际单位:焦耳.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1)表达式:W G =E p1-E p2=-ΔE p . (2)两种情况: 4.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1)重力势能总是相对某一水平面而言的,该水平面称为参考平面,也常称为零势能面,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同一物体在空间同一位置的重力势能不同. (2)重力势能为标量,其正负表示重力势能的大小.物体在参考平面上方时,重力势能为正值;在参考平面下方时,重力势能为负值. 想一想 在同一高度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它们的重力势能有可能相同吗

第二节 功和能

第二节功和能 美文悟语主题导读 随着动力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形成了“功”和“能”的概念.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将力与路程的乘积称为“矩”;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德国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数学家)把与重量和高度的乘积等值 的运动作为基本量来考察运动的量度—“活力”(1696年指出是“活力”的量度). [精读探究·纵横拓展] 1、功的原理:读教材P9第一、二段 ○理要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进一步可表述为:使用任何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思重点:“不省功”是功的原理的核心。“不省功”有两层含义:其一是等于(理想机械);其二是大于,既费功(对非理想机械)。费功是指使用机械,人们所做的功要大于不使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多做的那一部分功,就是克服机械自重和摩擦力所做的功。它对完成工作任务没有意义,所以我们把它叫做无用功或额外功。 ○辨疑点:“使用任何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这一表述更具有普遍性。“动力所做的功”和“使用机械,人们所做的功”相当;“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包括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即包括克服有用阻力所做的功(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及克服机械自重和摩擦所做的功。 ○悟方法:对功的原理的正确理解,使我们认识到使用机械可省力或省距离而不可能省功的道理。 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读教材P10第四段 ○理要点: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能量转化的过程伴随着力做功;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进行了转化。 ○思重点:对功能关系的理解,要掌握两层含义:一是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能量转化的过程就是做功的过程;二是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也就是说可用做功的多少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反之,亦可用能量转化的多少来计算做功的多少。 ○悟方法:功和能的概念不同,功是过程量,能量是状态量,虽然二者有联系而且单位相同,但有本质的区别。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

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对于机械能的学习,可以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进行总结,注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动能和势能 【课题】动能和势能 【重点和难点分析】动能和势能概念的建立.重力势能概念建立:由于实际看到的下落物体做功都表现为有速度的物体的做功,所以在建立重力势能概念时,要强化能够做功的物体就有能量.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由于能量和做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

功、功率和能量总结

一、功和功率 1、功的计算 (1)、恒力做功的计算:αcos Fl W =,F 为恒力,l 是F 的作用点相对于地的位移,α是F 和l 间的夹角。 (2)、变力做功的计算:○ 1把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求解○2用动能定理求解○3用图像法求解。 (3)总功的计算 2、功率的计算 瞬时功率αcos Fv P = 平均功率t W P = 题型1、如图,水平传送带两端点A 、B 间的距离为L ,传送带开始时处于静止状态.把一个小物体放到右端的A 点,某人用恒定的水平力F 使小物体以速度v 1匀速滑到左端的B 点,拉力F 所做的功为W 1、功率为P 1,这一过程物体和传送带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Q 1.随后让传送带以v 2的速度匀速运动,此人仍然用相同的水平力恒定F 拉物体,使它以相对传送带为v 1的速度匀速从A 滑行到B ,这一过程中,拉力F 所做的功为W 2、功率为P 2,物体和传送带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 Q 2.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W 1=W 2,P 1<P 2,Q 1=Q 2 B .W 1=W 2,P 1<P 2,Q 1>Q 2 C .W 1>W 2,P 1=P 2,Q 1>Q 2 D .W 1>W 2,P 1=P 2,Q 1=Q 2 题型2、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物体A 、B 通过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相连,开始时B 放在地面上,A 、B 都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手通过细绳缓慢地将A 向上提升距离L 1时,B 刚要离开地面,此过程手做功W 1、手做功的平均功率为P 1;若将A 加速向上拉起,A 上升的距离为L 2时,B 刚要离开地面,此过程手做功W 2、手做功的平均功率为P 1.假设弹簧一直在弹 性限度范围内,则 A .k mg L L = =21 B .k mg L L 212=> C .W 2 > W 1 D .P 2< P 1 二、机车的启动问题 题型3、某列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KW 4 102.1?,列车的质量为Kg 5 100.1?,列车在水 平轨道上行驶时,阻力是车重的0.1倍,2 /10s m g =。 (1)若列车保持额定功率从静止启动,则列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2)若列车从静止开始以0.5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这段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6s 末列车的瞬时功率多大? (3)如果列车保持额定功率行驶,当列车在水平轨道上行驶速度为10m/s 时,列车的加速度为多少?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7、3功和能 精品

7、3 功和能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能量的定义,知道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能量. 2.知道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是因为物体具有能量. 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知道转化中总能量守恒.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功和能的关系.2.知道能量的转化用做功来量度. 三、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问题中如何得到能量的具体转化情况,并用做功来定量地反映这种转化.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举例法 五、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初中我们学过能量守恒定律,同学们回忆一下该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初中我们已初步学会功和能的有关知识,对功和能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并能定性地分析某些物理现象,本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能的基本知识以及功和能的关系. 新课教学 (一)能的概念 1.用多媒体展示下列物理情景,并把四幅图对比在同一画面上 ①流动的河水冲走小石块.②飞行的子弹穿过木板. ③自由下落的重物在地上砸了一个坑.④压缩的弹簧把物体弹出去. 2.分析概括图片中流动的河水、飞行的子弹、下落的重物、压缩的弹簧都各自对物体做了功. 3.总结: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这个物体具有能.(板书) 4.同学们结合生活,举些物体具有能量的例子. 张紧的弓能够做功,所以它具有能.电动机通电后能够做功,它具有能. 打夯机能做功,它具有能.流动的空气能做功,它具有能. 5.结合学生所举的例子总结: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例如:有形变的弹簧 具有弹性势能,流动的空气具有动能等. 6.①演示:把弹簧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挂一物体,用力向下拉物体,使弹簧伸长后释放,物体将向上运动. ②分析:拉下物体,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 松手释放后,弹簧缩短,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具有了动能,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即把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③总结: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转化过程中守恒. 7.展示几种现象,让学生分析能量的转化情况. ①水冲击水轮发电机发电.机械能→电能 ②太阳出来,照耀森林.太阳能→生物能 ③傍晚,电灯亮了.电能→光能(内能) 过渡引言:上边我们分析了几个能量转化过程,并且在能量转化过程中与之紧密相关的是做功.那么:功和能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二)功和能的关系 1.展示下边几个过程 ①人拉重物在光滑水平面上由静止而运动. ②在水力发电厂中,水流冲击水轮机,带动水轮机转动. ③火车在铁路上前进.

动能、势能、功和能量的变化关系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这里的合外力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包括重力)。表达式为 W=△E k 动能定理也可以表述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实际应用时,后一种表述比较好操作。不必求合力,特别是在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受力有变化的情况下,只要把各个力在各个阶段所做的功都按照代数和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总功。 3.重力势能 (l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2)重力势能的表述式 mgh E p =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高度的乘积,重力势能是标量,也是状态量,其单位为J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重力做功只跟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而与运动的路径无关. 当物体下落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p E 减少,减少的值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当物体上升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E 增加,增加的值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物体下落 210 p p G E E W >> 物体上升 210p p G E E W << (4)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定了参考平面,物体重力势能才有确定值.(通常以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选择无关. 4. 弹性势能 (1)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外做功,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弹性势能. (2)弹性势能与形变大小有关 巩固练习 1. A. B. C.地球上 D. 2.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为50 J A.重力做功为50 J B.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50 J C.物体的动能一定减少50 J D.重力做了50 J 3. A. B.相对于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具有不同数值的重力势能,但这并不影响研究有关重力势能的问题. C.在同一高度将物体不论向任何方向抛出,只要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相 D.放在地面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

功和能 教学目标 1.加强学生对功、功率、能量等概念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使他们能够在具体问题中合理地运用上述概念分析解决问题. 2.通过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关系的复习,使学生对功和能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并能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3.加强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的认识,使他们能够运用守恒条件判断具体问题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问题. 4.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使他们逐步掌握在较复杂问题中分析题意,找出适用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功、功率、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规律及应用是本章重点.本章难点较多,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是比较突出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讲述:今天我们开始复习功和能一章,这一章内容较多,能力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同学既要注意知识内容,又要注意研究方法.板书:功和能 一、基本概念 1.功 讲述:下面我们首先复习基本概念,先来看看功的概念. 提问:大家回忆一下,功是如何定义的? 学生活动 回答:功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

W=Fscosθ 板书:W=Fscosθ 提问:公式中θ角是如何确定的?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还有哪些单位也可以表示功?它们之间又是如何换算的呢? 回答:θ角是力与物体位移的夹角 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功的单位还有电子伏、千瓦时、卡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eV=1.6×10-19J 1kWh=3.6×106J 1cal=4.2J 板书:单位:焦耳(J) 1eV=1.6×10-19J 1kWh=3.6×106J lcal=4.2J 提问:功的概念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比如说人在推车时做了1000焦耳的功,那么这1000焦耳的功究竟是哪个力做的呢? 回答:是人的推力做的. 讲述:所以,我们在研究功的时候必须首先明确是在研究哪个力做的功,另外考虑到动能定理的应用条件,我们还应该清楚这个力是否是物体所受的合力.这是我们要对功的概念做的第一点说明. 板书: 说明:①首先明确做功的力及此力是否是合力 提问:明确了研究对象之后,我们来回忆一下: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回答: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提问:那么功的定义反映出功的本质是什么呢?或者说功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呢?回忆一下.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机械能教案

《机械能》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用动画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能: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2)知道什么是动能、势能及影响大小的因素。 (3)知道动能和势能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机械能的学习,体会自然界存在不同形式的能量,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2.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难点:学生设计完成探究试验

实验器材:动能演示器,滚摆,弓箭、重锤、细沙坑、、视频资料、PPT等。 故事导入(实验导入,建立能的初步概念) 真实故事:1962年11月在美国马里兰州上空,一架正在飞行的子爵号飞机正在飞行,迎面飞来一群天鹅,避开已来不及,相撞后飞机发生了坠毁,机上17人全部遇难。 问:小小的天鹅怎么会对飞机产生这么大的破坏力呢?(具有能量。) 展示图片:行驶的汽车、流动的水和飞行的子弹具不具有能量? 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运动) 展示图片:图一中的小球是由于运动对木块做功而具有了能。 图二中的重锤是由于被举高对木桩做功而具有了能。 图三中的弓是由于弹性形变对箭做功而具有了能。 观察对比:思考三者都能对外做功,但是做功(具有能)的原因相同吗? 总结: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表示物体具有了能量,简称能。 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物体具有的能量就越多,因此人们常用做功多少来衡量物体能量的大小。 新课讲授: (一)动能 <1>提出问题: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对比前后两个实验,思考一下,钢球是由于什么原因而具有的能量?怎样才能使木块被推的更远呢? <2>学生分析得到动能是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影响动能的因素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怎样才能使木块被推的更远呢?)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如下图)

动能、势能、功和能量的变化关系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

1 22 122212221212k k E E mv mv a v v ma Fs W -=-=-== 12k k E E W -= 即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动能定理的表述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这里的合外力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包括重力)。表达式为 W=△E k 动能定理也可以表述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实际应用时,后一种表述比较好操作。不必求合力,特别是在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受力有变化的情况下,只要把各个力在各个阶段所做的功都按照代数和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总功。 3.重力势能 (l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2)重力势能的表述式 mgh E p =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高度的乘积,重力势能是标量,也是状态量,其单位为J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重力做功只跟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而与运动的路径无关. 21p p G E E W -= 当物体下落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p E 减少,减少的值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当物体上升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E 增加,增加的值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物体下落 210p p G E E W >> 物体上升 210 p p G E E W << (4)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定了参考平面,物体重力势能才有确定值.(通常以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选择无关. 4. 弹性势能 (1)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外做功,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弹性势能. (2)弹性势能与形变大小有关 巩固练习 1.

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

E 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一) 一、填空题: 1. 做功的过程就是物体 的转化过程,所以 是物体能量变化的量度; 功和能这两个物理量中, 是过程量, 是状态量。 2. 火车的质量是飞机质量的110倍,飞机的速度是火车速度的12倍,其动能较大的是 _________;当火车与飞机的动能相等时,它们的速度之比是__________。 3. 用F=50N 的水平拉力,拉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为10kg 的 物体,物体所受的阻力为其重力的0.1倍,如图所示,若物体前 进了10m ,则拉力F 做的功是__________J ,物体克服阻力做的 功是______________J ,此时物体的动能为___________J 。 二、单项选择题: 4. 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就是功,功就是能; (B )功可以转化为能,能也可以转化为功; (C )物体的动能没有发生变化,则一定没有力对它作用; (D )物体的动能发生了变化,则一定有力对它做功。 5. 若物体在一外力作用下运动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外力是动力,则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动能增加; (B )若外力是动力,在外力逐渐减小的过程中,物体的动能一定减少; (C )若外力是阻力,在外力逐渐减小的过程中,物体的动能不一定减少; (D )若外力突然消失,物体的动能一定减少。 6. 关于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一定增加 (B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一定增加 (C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一定减小 (D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可能不变 7. 一个物体在空中自由落下,它在2 秒末、3 秒末时的动能之比为--------------( ) (A )2:3; (B )3:2; (C )4:9; (D )9:4。 8. 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1:3,它们距地面的高度之比也是 1:3。 若让它们都做 自由落体运动,则它们刚着地时的动能之比为--------------------------------------( ) (A )1:9; (B )9:1; (C )1:3; (D )3:1。 9. 一个质量为 m 的物体自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当它沿斜面滑下一 段距离 S 时的动能为-----------------------------------------------------------------( ) (A )tan mgS θ (B )sin mgS θ (C )cos mgS θ (D )cot mgS θ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受合力为0,物体动能可能改变 (B )物体所受合力不为0,动能一定改变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1章 第2节 功和能教案 鲁科版必修2.doc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1章第2节功和能教案鲁科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能量的定义,知道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能量; 2、知道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是因为物体具有能量; 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知道转化中总能量守恒。 (二)能力目标 1、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解决有关能量的问题; 2、知道功和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功和能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学会从功能角度去探索自然规律。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功和能的关系; 2、知道能量的转化用做功来量度。 三、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问题中如何得到能量的转化情况,并用做功来定量地反映这种转化。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举例法 五、教学用具投影仪、CAI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初中我们学过能量守恒定律,同学们回忆一下该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新课教学 1、能的概念 (1)、用多媒体展示下列物理情景,把四幅图对比在同一幅画面上。 ①流动的河水冲走小石块; ②飞行的子弹穿过木板; ③自由下落的重物在地上砸了一个坑; ④压缩的弹簧把物体弹出去。 (2)、分析概括图片中流动的河水、飞行的子弹、下落的重物、压缩的弹簧都各自对物体做了功。 (3)、总结: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这个物体具有能。(板书) (4)、同学们结合生活,举些物体具有能量的例子。 张紧的弓能够做功,所以它具有能; 电动机通电后能够做功,它具有能。 打夯机能做功,它具有能; 流动的空气能做功,它具有能。 (5)、结合学生所举例子总结: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例如:有形变的弹簧

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

资源信息表

第五章 E 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 执教:上海市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杨鸣华 一、教学任务分析 从知识体系上看,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不仅将功和能量联系起来,更是把运动学、力学、功、能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运用功能关系解决问题即是对所有力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功能关系是理解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定律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习本节课需要以功、动能、重力势能、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等相关知识为基础。 本设计的引入部分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然后仔细分析完成任务的过程,发现能量变化的过程中总伴随着有力在做功,从而引出能量的变化与力做功有关。然后在两个不同的情景中分别对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的过程中力做功的情况进行仔细的讨论,得出动能的变化与外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能量的变化与功的关系,即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推广到所有能量的变化。 本设计强调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新的知识、规律。在运用动力学、功能关系两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感受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不同之处。在得出结论——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这一结论时,学生可以感悟到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理解功与能的关系。 (2)会用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是过程物理量,能是状态物理量。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已有的知识,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和建立新规律的过程。 (2)在运用动力学、功能关系两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比较的方法,感受新方法的便捷之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力学量和运动学量之间再次发现新的关系的过程中,感悟到世界的不断变化与紧密联系。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活动逐步形成新规律的过程,体验学习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做功与势能变化的关系,即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并进行相关计算。 难点:理解外力做正功时动能增加,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 四、教学资源 器材:玩具小车、篮球、橡皮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