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2.1平均分的认识A卷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2.1平均分的认识A卷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2.1平均分的认识A卷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2.1平均分的认识A卷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2.1平均分的认识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单选题 (共9题;共18分)

1. (2分)二(2)班有40人,分成5组做游戏,每组有()。

A . 8人

B . 不确定

C . 5人

2. (2分) 12个苹果,每3个为一份,平均分成多少份?算式是()。

A . 12-3

B . 12÷3

C . 12+3

3. (2分) (2020二上·惠山期中) 下面三种分法,哪种不是平均分?()

A . ▲▲∣▲▲∣▲▲

B . ▲▲▲∣▲▲▲

C . ▲∣▲▲∣▲▲▲

4. (2分) (2019四上·建邺期末) 一瓶洗洁精的净含量是750毫升,小明家平均每天用洗洁精2毫升,这瓶洗洁精可用()

A . 1天

B . 1月

C . 1年

D . 1周

5. (2分) (2020一下·新沂期中) 把24个苹果放在两个筐里,可以让每个筐里的苹果同样多。下边多少个苹果也可以使每个筐里放的苹果同样多?

A . 19个

B . 11个

C . 16个

6. (2分)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两段,每段长()米

A . 16

B . 6

C . 4

D . 2

7. (2分)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

A .

B .

C .

8. (2分)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算式是()

A . 5×4=20

B . 20÷5=4

C . 20÷4=5

9. (2分)下面哪幅图可以用9÷3=3表示?()

A .

B .

C .

二、填空题 (共2题;共7分)

10. (4分) (2018五上·仁怀期中) 在横线上填上“>”“<”或“=”.

3.87×0.99________3.87 6.65÷0.01________665

14.2÷0.79________14.2 5.74÷1.21________5.74

11. (3分)每个花瓶里插同样多的花,应该插________枝。

三、解答题 (共5题;共25分)

12. (5分) (2020三下·河池期末) “六一”儿童节,饮料厂向希望小学捐赠960瓶饮料,平均分给6个年级的同学,每个年级8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到多少瓶饮料?

13. (5分) (2020二下·四川期末) 母亲节,小飞去花店买了18枝百合花送给妈妈。

(1)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2)如果每个花瓶里插9枝,要用几个花瓶?

14. (5分) (2020二上·德城期末) 李老师和丁丁、明明共种24棵树,平均每人种多少棵树?

15. (5分) (2020二上·陇西期末) 平均每个笼子有多少只小鸡?

16. (5分) 12枝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9题;共18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二、填空题 (共2题;共7分)

答案:10-1、

考点:

解析:

答案:11-1、

考点:

解析:

三、解答题 (共5题;共25分)

答案:12-1、

考点:

解析:

答案:13-1、

答案:13-2、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考点:

解析:

(完整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第7~27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3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6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教学设计: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7~9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1~4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分》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分》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42页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具准备:12根小棒、8个圆片、学案、课件等。 教学重点: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动物王国里可热闹啦!让我们跟着乐乐一家去郊游吧! 午餐时间,懂事的乐乐主动帮妈妈洗桃。他洗了6个桃,打算放在2个盘子里。你们猜乐乐会怎么放呢? 师:不着急,先请你们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谁想的分法多? 三种不同的分法。(并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达)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两份都是3个”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1个,另一份5个”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2个,另一份4个” 师:大家给出了三种分法,你们最喜欢哪种?(我猜测,喜欢平均分的最多)师:奇怪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第一种呢? (这样公平、两盘同样多、都是3个、不多也不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添补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像这样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师:(指着另外两种分法,问:“那这两种是平均分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每份分得不一样多。(找两个学生回答) 师:也就是平均分必须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教师在同样多的下面划

上着重号。 生齐读2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师:那刚才6个桃子我们是怎么平均分的?(每份分3个) 教学案例《认识平均分》教学案例《认识平均分》我们把这3个桃作为一份,圈起来,放在一个盘子里。(师每三个磁铁外面加一个圈○○○○○○ ) 师:乐乐的爷爷想给他出了个问题,6个桃子既然能平均分放到2个盘子里,还可以平均分放到几个盘子里呢?(课件出示问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帮着乐乐思考一下,也来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继续拿出圆片摆一摆吧。” 生1:把6个桃子每2个放一盘,可以放3盘。(这样的话学生说不出时,教师直接问。) 师: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了,(用圆形磁铁摆出:○○○○○○) 每份几个?(2个)分出了几份?(3份) 引导学生完整说说三句话。 师:这种分法是平均分吗?(是) 观察每个盘子里的桃个数怎么样?(同样多)还有没有不同的分法? 生2:把6个桃子每个盘放1个,可以放6盘。 引导学生完整说说三句话。 师:是平均分吗? 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要看是不是平均分,只要看每一份分得是不是同样多。 请小朋友们把圆片收好,放一边。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回答。) 师:你能想办法让胡萝卜也平均分吗? 生:第一份拿走一个或者第二份添一个。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 P7~9 页,例 1、例 2、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 1~4 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图片若干、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情境导入,教学例 1。 (1)、二(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他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 老师要把 6 个糖果分给 3 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 1 / 7

分呢?请你动手帮他们分一分。 (课件展示)(2)、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 (3)、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分法一: 1 1 4 分法二: 1 2 3 分法三: 2 2 2 2、观察、对比分的结果,初步认识平均分。 (1)、请学生观察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把每一份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1)、同学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像刚才的分法三我们可以说把 6 个糖果平均分成了3 份,每 2 个是一份。 (2)、(课件展示)同学们再找一找上面的分法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3)学生交流、汇报。 (4)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吗? 4、及时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完成教材第 8 页做一做的第 1 小题。 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时说说为什么是平均分或为什么不是平均分?(2)完成教材第 8 页做一做的第 2 小题。

(完整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三)

平均分(三) 教学内容: 教材P10页,例3及“做一做”的第1、2小题和练习二的第5、6小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 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熟练地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判断下面分圆的方法是平均分吗? ○○○○○○ 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2、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

说说分的结果。 二、探究新知,学习例3。 1、情境引入 昨天,我们帮二(一)班的同学分了糖果,今天我们再帮他们分分果冻。【出示例3】 例3: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请学生认真读题,同桌相互说说意思,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学生明确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每一份分2个果冻,有8个果冻,能分成几份?) 2、合作探索 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解决问题,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也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后,再由学生汇报结果。 (1)2个2个地分,分了4组,正好分完; (2)想乘法口诀,二几得八; 操作结果: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3、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几组。 三、巩固新知,运用新知。 1、完成第10页下面“做一做”的第1小题。 摆一摆,填一填。 (1)把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份。 (2)把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份。 请学生先跟同桌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1、例2”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例1、例2通过学生动手分食物获得平均分的概念及初步的感性认识。 学情分析: 认识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重要基础,平均分的认识对后续的除法学习非常重要。但大多二年级学生对平均分配缺乏丰富的感性认识,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有限,清晰分辨两种分法的不同对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 教学内容: 课本P7~12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中第一题、第四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实物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 5 ) 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三)》同步讲解教案

认识平均分(三)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加深对平均分特点的理解,建立平均分的表象。 2.通过具体活动,对比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明确平均分一些物体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3.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平均分的两种方法,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难点: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问题导入把12支铅笔平均分,可以怎样分?(教材46页例4) 过程讲解 1.解题思路 平均分一些物体时,可以先确定每份分得的个数,再看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先确定平均分成几份,再看每份能分几个。 2.具体操作方法 用O代替铅笔,分一分。 (1)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确定每份的支数。 方法一12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 每份4支。 方法二 12支铅笔平均分成2份。

每份6支。 方法三 12支铅笔平均分成6份。 每份2支。 方法四 12支铅笔平均分成4份。 每份3支。 (2)先确定每份几支,再确定分成几份。 方法一 12支铅笔,每4支一份。 可以分成3份。 方法二 12支铅笔,每6支一份。

可以分成2份。 方法三 12支铅笔,每2支一份。 可以分成6份。 方法四 12支铅笔,每3支一份。 可以分成4份。 归纳总结 平均分的方法: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可以先确定每份分得的个数,然后再看能平均分成几份;也可以先确定平均分成几份,然后再看每份能分得多少个。无论哪一种分法,分得的每份都同样多。 误区警示 【误区】有12朵花。 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6)朵。 错解分析本题错在没有按确定的份数分。如果每个花 瓶插6朵,有3个花瓶,3个6是18,而这里只有12朵花,所以每瓶应该是插4朵花,3个4朵花才是12朵花。 正确解答 4 温馨提示 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时,应先考虑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个,再看是全部分完,还是有剩余,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解决。 (四)能力提升 【能力点一】用分析法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 例1黑猫与白猫各有12条鱼。黑猫每天吃4条鱼,白猫每天吃3条鱼。问谁先吃完。 方法一 分析先分别求出黑猫、白猫吃完鱼的天数,再比较谁先吃完。黑猫:12条鱼,每4条为1份,平均分成了3份,即3天吃完。白猫:12条鱼,每3条为1份,平均分成了4份,即4天吃完。 解答 3<4,所以黑猫先吃完。 方法二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练习题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35 ()×6=24 8×()=32 20÷5= 36÷9= 18÷2= 28÷7= 32÷4= 18÷6= 45÷9= 18÷6= 32÷8= 20÷5= 15÷5= 30÷6= 16÷4= 21÷3= 15÷3= 二、填一填。 1、在算式20÷5=4中,被除数是(),5是(),4是() 2、被除数是35,除数是5,商是()。算式: 三、列算式。 1、一共有12个西瓜 (1)每只小猴子搬2个西瓜,需要()只小猴子。 算式: (2)有6只小猴子来搬西瓜,每只小猴子搬()个。 算式: 2、16个珠子。 (1)分成2串,每串有()个珠子。 算式: (2)如果把这些珠子每8个串成一串,可以串()串。 算式: 3、有12根小棒。 (1)平均分成3捆,每捆()根。算式: (2)每2根分一捆,能分()捆算式: (3)每6根分一捆,能分()捆。算式: 4、有24只,如果每3只小猪住一间房,一共需要()间房。 算式: 5、一共有36个土豆,小老鼠每次运9个土豆,要运()次才能运完。 算式: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35 ()×6=24 8×()=32 20÷5= 36÷9= 18÷2= 28÷7= 32÷4= 18÷6= 45÷9= 18÷6= 32÷8= 20÷5= 15÷5= 30÷6= 16÷4= 21÷3= 15÷3= 二、填一填。 1、在算式20÷5=4中,被除数是(),5是(),4是() 2、被除数是35,除数是5,商是()。算式: 三、列算式。 1、一共有12个西瓜 (1)每只小猴子搬2个西瓜,需要()只小猴子。 算式: (2)有6只小猴子来搬西瓜,每只小猴子搬()个。 算式: 2、16个珠子。 (1)分成2串,每串有()个珠子。 算式: (2)如果把这些珠子每8个串成一串,可以串()串。 算式: 3、有12根小棒。 (1)平均分成3捆,每捆()根。算式: (2)每2根分一捆,能分()捆算式: (3)每6根分一捆,能分()捆。算式: 4、有24只,如果每3只小猪住一间房,一共需要()间房。 算式: 5、一共有36个土豆,小老鼠每次运9个土豆,要运()次才能运完。 算式: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教案

平均分(二) 授课日期:审核人: 教学内容:部编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9页例2及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基本方法、了解平均分的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互动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引思 1.回顾:怎样才算平均分? 生答: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把8个帽子平均分,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生操作后汇报。 (1)每份1个,可分8份; (2)每份2个,可分4份; (3)每份4个,可分2份。 3.师综述: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平均分一些物品,分的份数不同,每份的数量也不同。今天,我们将学习按照指定的份数来进行平均分。 二、互动生成 1.学习例2: (1)引导学生操作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

个?分一分。 (1)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代替橘子,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结果:把18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3根。所以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也是3个。 2.认真听师总结。 (2)按照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有哪些分法? (2)小组讨论,汇报分法:1个1个地分;先放2个,再放1个;每份放3个 2.师:(1)不论怎样平均分,分的结果都相同,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把一些物品等分时,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 三、学以致用 1.有10个芒果,每次可以拿()个,这样拿()次正好拿完。 2、平均分,画一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平均分

《平均分》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第12-1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问题解决: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不同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环节,发现数学的魅力,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同伴之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乐于与同伴进行合作探究。 4.数学思考:渗透迁移。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物品的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插图、ppt课件、投影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就一起走进大森林,参加小动物们的欢乐聚会吧!同学们看看屏幕上的这幅图,你们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谁来说说 生:…… 师:真棒!还有吗 生:…… 师:你回答的真详细!还有谁也找到了信息呢 生:…… 师:不错,同学们都找的很仔细,那我们把这些水果分给这些小动物,你们愿意帮他们吗生:愿意! 二、讲授 师:我们先来帮帮熊猫兄弟俩吧!看!他们来了!(教师贴图)一共有六根竹笋,要全部分给他们俩,可以怎么分呢 生:每只熊猫三个! 师:很好,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生:…… 师:老师是这样分的,熊猫哥哥分一个,熊猫弟弟分5个。那同学们还有不同的分法吗生:……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构建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喜欢的操作活动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形式,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用平均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教具学具准备:课本、课件、学生每人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课前老师了解一下,同学们在家帮爸爸妈妈干过家务吗?都干那些家务? 生:干过,如:扫地,洗碗,洗衣服...... 师:你们真能干啊.今天大兔和小兔也在帮妈妈干了家务,咱们一起瞧瞧去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小兔们都帮妈妈干了些什么?生观察图后自由回答(种萝卜)。 二、学习新知 1.分萝卜 师:兔妈妈为了奖励小兔们,要把10个萝卜分给大兔和小兔,该怎样分呢? 这就需要大家帮兔妈妈想想办法。(课件出示问题。) 师:这儿有10个萝卜,要分给两只兔子,这是大兔(贴大兔),这是小兔(贴小兔),该怎样分呢?

师:老师想这样分,哥哥1个,弟弟9个,并把这种分法记录起来。(在黑板上举例作出示范)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师:现在,每组同学就以小棒代替竹笋,把10个竹笋任意分成两份,看一看有多少种分法?注意:别忘了在白纸上记录,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合作默契,哪一组分法最多? (设计意图:利用简单的物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自然引出“任意分”。)生:同桌合作,探究分法:分成2份,每一份有多少根小棒。 师: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指导。 师:老师发现大家有许多种分法,谁先来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我把10根小棒分成2份,大兔()个,小兔()个…… 师: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数字作记录。 熊猫哥哥 1 2 3 4 5 6 7 8 9 熊猫弟弟 9 8 7 6 5 4 3 2 1 师:我们有这么多分法,大家可真聪明,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分法,先自己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 师: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生:有的每一份是同样多的,有的每一份不是一样多的; …… 师:那你们认为哪种分法公平呢? 生:同样多…… 师:在数学中把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我们叫“平均分”。然后教师板书课题: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生:把一些东西分成几份,每份同样多。(找几个学生多说几遍什么是平均分,然后师生一起说。教师板书出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师:小兔们最喜欢平均分这种分法,现在,同学们能把这10个萝卜平均分给两只小兔吗? 学生:动手分10根小棒。 师:现在,每只兔子分到了几个萝卜?

(完整版)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P8~11页,例1、例2及练习二1题、4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2、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动手操作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糖果若干、小棒若干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都是6,班上刚好每小组3人)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你喜欢哪种?为什么?(分得同样多比较公平) (4)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5)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4、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有几种分法? (1)讨论分配方案。 (2)同桌一起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2、分一分: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2、练习二第4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42页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 12根小棒、8个圆片、学案、课件等。 教学重点: 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动物王国里可热闹啦!让我们跟着乐乐一家去郊游吧! 午餐时间,懂事的乐乐主动帮妈妈洗桃。他洗了6个桃,打算放在2个盘子里。你们猜乐乐会怎么放呢? 师:不着急,先请你们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谁想的分法多?三种不同的分法。(并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达)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两份都是3个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1个,另一份5个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2个,另一份4个 师:大家给出了三种分法,你们最喜欢哪种?(我猜测,喜欢平均分的最多) 师:奇怪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第一种呢? (这样公平、两盘同样多、都是3个、不多也不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添补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像这样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师:(指着另外两种分法,问:那这两种是平均分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每份分得不一样多。(找两个学生回答) 师:也就是平均分必须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教师在同样多的下面划上着重号。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生齐读2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平均分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8~11页,例1、例2及练习二T1、T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2、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动手操作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糖果若干、小棒若干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都是6,班上刚好每小组3人)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你喜欢哪种?为什么?(分得同样多比较公平) (4)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5)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4、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有几种分法? (1)讨论分配方案。 (2)同桌一起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2、分一分: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2、练习二第4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1)》教案

认识平均分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 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方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小棒和圆片若干、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平均分概念 1.认识平均分(例1)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孙悟空吗?一天。孙悟空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猴子们都想吃桃,悟空说“想要桃子,必须会分桃”,把这6个桃分成两份,可以怎样分? 师:请你们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摆一摆,再同桌讨论,看谁的分法多? 三种不同的分法。(并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达)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两份都是3个”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1个,另一份5个”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2个,另一份4个” 师:大家给出了三种分法,你们最喜欢哪种?(哪种分法比较特别?) 师:奇怪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第一种呢? (这样公平、两盘同样多、都是3个、不多也不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添补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作平均分(平均分是红色)。今天我们就是一起来认识平均分的。(揭题:认识平均分,板书) 师:(指着另外两种分法),问:“那这两种是平均分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每份分得不一样多。(找两个学生回答) 师:也就是平均分必须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教师在同样多的下面划上着重号。 生齐读2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师:那刚才6个桃子我们是怎么平均分的?每几个一份?(每3个一份) 我们把这3个桃作为一份,圈起来,放在一个盘子里。(师每三个磁铁外面加一个圈 ○○○○○○ ) 师:还可以把6个桃子怎样平均分?谁能用这样的话说一说?(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 请小朋友们把圆片收好,放一边。 2.想想做做1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回答。) 师:你能想办法让胡萝卜也表示平均分吗? 生:第一份拿走一个或者第二份添一个。 师:判断一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就看什么? 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要看是不是平均分,就看每份分得是不是同样多。 3. 移一移:这幅图中的葡萄是平均分吗?那你能移一移,使它表示平均分吗?(用最简单的方法) 4.例2,明确平均分 师:大家认识了平均分,很聪明,孙悟空一高兴,又变出了2个桃,现在一共有几个桃?(8个)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 例2(8-9页)。 内容解析: 本节包括两个例题,例1认识“平均分”,例2学习“平均分”的方法。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 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的学习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是多种分法中的一种。除法学习的难点, 关键就是理解“平均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 操作等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第9页例2是“平均分”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分橘子,充分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经 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形成相应的表象,不但关注“分”的结果,“分”的过程,同时更加关注“分”的方法,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 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参观科技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课件出示 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设计意图:对低年级来说,教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 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 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节课以二(1)班学生参观科技馆活动的情境引入,自然有趣,使学生一上课就产生一种愉快、亲切的情绪。】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 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认识积累经验。】 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 法和他们分法一样?(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设计,让学生不但在直观上认识“平均分”,而且会用语言表达“平均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完成“做一做”第1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

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教案

认识平均分教案 [教学内容] 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 1.教学例1。 (1)初步认识。 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一天,孙悟空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遇到了一只猴子妈妈抱着一只小猴子,他想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操作:学生动手分成两堆,再说说是怎样分的。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观察:分成两堆,有3种不同的分法。你能按每份个数的情况,把这3种分法分成两类吗? 交流:这3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为什么这样分类?哪一类是每份同样多? 指出: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 (2)加深认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二)

平均分(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1)讨论平均分的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分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 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2个,再每盘放1个,直到把橘子分完。 分法三:可以3个3个地分,即每盘放3个,1次把橘子分完。 操作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 3 )个。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5)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案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几个几个地分比较快。 2、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3、分一分。 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4、完成教材第9页下的“做一做”。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请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再连一连或圈一圈,最后说出自己的分法和分的结果。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小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完成教材第11页完成练习二第2小题。

北京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二)》知识讲解 根据指定分成几份的要求

根据指定分成几份的要求,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问题导入把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教材44页例3) 过程讲解 1.理解题意 把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求每个小朋友分几个,也就是把8个桃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 2.用学具(圆片)代替桃分一分 (1)先分给一个小朋友1个桃,再分给另一个小朋友1个 桃,4次分完,如下图所示: 一个小朋友另一个小朋友 (2)先分给一个小朋友2个桃,再分给另一个小朋友2个 桃,2次分完,如下图所示: 一个小朋友另一个小朋友 (3)分给一个小朋友4个桃,分给另一个小朋友4个桃,1次分完,如下图所示: 一个小朋友另一个小朋友 (4)方法还有很多,如:①先1个1个地分2次,再2个2个地分1次;②先1个1个地分1次,再3个3个地分1次;③先3个3个地分1次,再1个1个地分1次…… 方法提示 在平均分中,也可以借助乘法,即每份分得的个数×份数=总数,知道了总数和份数,就可以求出每份分得的个数。 3.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在上面的分法中,不管是1个1个地分,还是几个几个地分,分的方法虽然不一样,但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把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分到4个。 4.解决问题 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4个。 归纳总结 平均分一些物体时,可以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然后再按照份数去分。 误区警示 【误区】把12块够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分法(B)是对的。

错解分析本题错在只考虑平均分,却没有考虑平均分的份数。题中是将12块平 均分给3个小朋友,而不是分给2个小朋友。 正确解答 C 温馨提示 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时,既要考虑每份是否同样多,还要考虑是否按指定的份数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教案

平均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教学重点: 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 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教学准备: 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

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二、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