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梅兰竹菊画法

梅兰竹菊画法

梅兰竹菊画法
梅兰竹菊画法

青在堂画兰浅说

宓草氏曰:

每种全图之前,考证士人,参心己意,必先立诸法,次歌诀,次起手诸者,便于循序求之,亦如学字之初,必先撇画省减,以及繁多,自一笔二笔至十数笔也,故起手式,花叶与枝,由少瓣以及多瓣,由小叶以及大叶,由单枝以及从枝,各以类从。俾初学胸中眼底,如得求字八法,虽千百字,亦不外乎是,庶学者由浅说而深求之,则进乎技矣。

画法源流:

画兰自郑所南、赵?斋,管仲姬后,相继而起者代不乏人,然分为二派,文人寄兴,则放逸之气,见于笔端,闺秀传神,则幽闲之姿,浮于纸上,各臻其妙,赵春谷及促穆以家法相传,杨补之与汤叔雅则甥舅媲美。杨维干与?斋同時皆号子固,且俱善画兰,不相上下,以及明季张静之、项子京、吴秋林、周公瑕、蔡景明、陈古白、杜子经、蒋冷生、陆包山,何仲雅辈出,真墨吐众香,砚滋九畹,极一时之盛,管仲姬之后,女流争为效颦,至明季马湘兰、薛素素、余翩翩、杨宛若皆以烟花丽质绘及幽芳,虽令湘畹蒙羞,然亦超脱不凡,不与从草为伍者矣。

画叶层次法

画兰全在于叶,故以叶为先,叶必由起手一笔,有钉头鼠尾螳肚之法。二笔交凤眼,三笔破凤眼,四笔五笔宜间折,叶下包根箨式,若鱼头,成丛多叶,宜俯仰而能生动,交加而不重叠,须知兰叶与蕙异者,细柔与粗劲也,入手之法,略具于此。

画叶左右法

画叶有左右式,不曰画叶,而曰撇叶者,亦如写字之用撇法,手由左至右为顺,由左至左为逆,初学须先顺手,便于运笔,亦宜渐习逆手,以至左右兼长,方为精妙,若拘于顺手,只能一边偏向,是非全法矣。

画叶稀密法

叶虽数笔,其风韵飘然,如霞裾月珮,翩翩自由,无一点尘俗气,丛兰叶须掩花,花后更须插叶,虽似从根而发,然不可丛杂,能意到笔不到,方为老手,须细法古人,自三五叶到数十叶,少不寒悴,多不纠纷,自能繁简各得其宜。

画花法

花须偃仰正反含放诸法。茎插叶中,花出叶外,具有向背高下,方不重叠联比,花后再衬以叶,则花藏叶中,间亦有花出叶外者,又不可拘执也。蕙花虽同于兰,而风韵不及,挺然一干,花分四面,开有后先,茎直如立,花重如垂,各得其态,兰蕙忌五出如掌指,须掩折有屈伸势,瓣宜轻盈回互,自相照映,习久法熟,得心应手,初由法中,渐超法外,则为尽美矣。

点心法

兰之点心,如美人之有目也,湘浦秋波,能使全体生动,则传神以点心为阿堵,花之精微,全在乎此,可轻忽哉。

用笔墨法

元僧觉隐曰,尝以喜气写兰,怒气写竹,以兰叶势飞举,花蕊舒叶得喜之神,凡初学必先炼笔,笔宜悬肘,则自然轻便得宜,遒劲而圆活,用墨须浓淡合拍,叶宜浓花宜淡,点心宜浓,茎苞宜淡,此定法也,若绘色写生,更须知正叶宜浓,背叶宜淡,前叶宜淡,拐带地宜淡,当进而求之。

双钩法

(略)

画兰诀四言

写兰之妙,气韵为先,墨须精品,水必新泉,砚涤宿垢,夂纯情忌坚,先分四叶,长短为元,一叶交搭,取媚取妍,各交叶畔,一叶仍添,三中四簇,两叶增全,墨须二色,老嫩盘旋,瓣须墨淡,焦墨萼鲜,手如掣电,忌用迟延,全凭写势,正背欹偏,欲其合宜,分布自然,含三开五,总归一焉,迎风映日,花萼娟娟,凝霜傲雪,叶半垂眠,枝叶运用,如凤翩翩,葩萼飘逸,似蝶飞迁,壳皮装束,碎叶乱攒,石须飞白,一二傍盘,车前等草,地坡可安,或增翠竹,一竿两竿,荆棘旁生,能助其观,师宗松雪,主得正传。

画兰诀五言

画兰先撇叶,运腕笔宜轻,两笔分长短,丛生要纵横,折垂当取势,偃仰自生情,欲别形前后,须分墨浅深,添花仍补叶,攒箨更包根,淡墨花先出,柔枝茎更承,瓣宜分向背,势更取轻盈,茎裹纤包叶,花分浓墨心,全开方上仰,初放必斜倾,喜霁皆争向,临风似笔迎,垂枝如带露,抱蕊似含馨,五瓣休如掌,须同指曲伸,蕙茎宜挺立,蕙叶要强生,四面宜攒放,梢头渐缀英,幽姿生腕下,笔墨为传神。

青在堂画菊浅说

菊之设色多端,赋形不一,非钩勒渲染交善,不能写肖也,考宣和画谱,宋之黄筌、赵昌、徐熙、滕昌佑、黄居宝,诸名手,皆有寒菊图,迄南宋元明,始有文人逸士,慕其幽芳,寄与笔墨,不因脂粉,愈见清高,故赵?斋、李昭、柯丹邱、王若木、盛雪篷、朱樗仙,俱善写墨菊,更觉傲霜凌秋之气,含之胸中,出之腕下,不在色相求之矣,子为芥子园所编定四谱,汀畹幽芳,继以淇园清节,则楚骚卫风,并称君子,南枝寒蕊,伴以东篱晚香,则孤山栗里,同爱高人,真花木中之超群绝俗者,为类已备四时之气,作谱当凌众卉之先,不亦宜乎。

画菊全法

菊之为花也,其性傲,其色佳,其香晚,画之者,当胸具全体,方能写其幽致,全体之致,花须低昂而不繁,叶须掩仰而不乱,枝须穿插而不杂,根须交加而不比,此其大略也。若进而求之,即一枝一叶一花一蕊,亦须各得其致,菊虽草本有傲霜之姿,而与松并称,则枝宜孤劲,异于春花之和柔,叶宜肥润,异于残卉之枯槁,花与蕊,宜含放相兼,枝头偃仰之理,以全放枝重宜偃,花蕊枝轻宜仰,仰者不可过直,偃者不可过垂,比言全体之法,至其花萼枝叶根株,另具画法于后。

画花法

花头不同,以瓣有尖团长短稀密阔窄巨细之异,更有两乂三岐巨齿缺瓣刺瓣卷瓣折瓣变幻不一,大凡长瓣稀瓣,花平如镜者,则有心,其心或堆金栗,或簇蜂窠,若细瓣短瓣四面高圆,攒起如球者,则无心,虽花瓣各殊,众瓣皆由蒂出,稀者,须排列根下与蒂相连,多者,须瓣根皆由蒂发,其形自圆整可观也,其色不过黄紫红白淡绿诸种,中浓外淡,加以深浅间杂,则设色无穷,若用粉染,瓣筋仍宜粉钩,在学者自能意会得之矣。

画蕾蒂法

画花须知画蕾,花蕾或半放初放将放未放,致各同,半放侧形见蒂,嫩蕊攒心,须具全花未舒之势,初放则翠苞始破,小瓣乍舒,如雀舌吐香,握拳伸指,将放则蕚尚含香,瓣先露色,未放则蕊珠团碧,众星缀枝,当各得其致为妙,画蕾须知生蒂,花头虽别,其蒂皆同,得叠翠多层,与众卉异,浑圆未放,虽系各色之花,宜苞蕾画绿,若将放方可少露本色也,夫菊之逞姿发艳,在于花,而花之蓄气含香,又在乎蕾,蕾之生枝吐瓣,更在乎蒂,此理不可不知,故画花法更加以蕾蒂也。

画叶法

菊叶亦有尖圆长短阔窄肥瘦之不同,然五岐而四缺,最难描写,恐叶叶相同,似乎印板,须用反正卷折法,叶面为正,背为反,正面之下,见反叶为折,反面之上,露正叶为卷,画叶得此四法,加以掩映钩筋,自不雷同而多致,更须知花头下所衬之叶,宜肥大而色深润,以尽力具于此,枝上新叶,宜柔嫩带轻清之色,根下坠叶,宜苍老带枯焦之色,正叶色宜深,反叶色宜淡,则菊叶之全法具矣。

画根枝法

花须掩叶,叶宜掩枝,菊之根枝,先于未画花叶时朽定,俟花叶完后,始为画出,根枝已具,再添花叶,方是花叶四面,根枝中藏也,若不先为朽定,则生叶生枝全无定向,若不画成添补,则偏花偏叶,俱在前边。本枝宜劲,傍枝宜嫩,根下宜老,更要柔不似藤,劲不类刺,偃而不垂,有迎风向日之姿,仰而不直,有带露避霜之势,花蕾枝叶根株交善,则得全菊之致矣,纵兹小枝,岂易言哉。

画菊诀

时在深秋,菊称傲霜,欲写其致,笔势昻藏,中央正色,所贵者黄,春花柔艳,何敢比方,图成纸上,如对晚香。

画花诀

画菊之法,瓣有尖团,花分正侧,位具先后,侧者半体,正则形圆,将开吐蕊,未放星攒,加以蒂萼,乃生枝焉。

画枝诀

既画花朵,下必添枝,枝须断缺,补叶方宜,或偃或直,或高或低,直勿过仰,偃勿太垂,偃仰得势,花叶生姿。

画叶诀

画叶之法,必由枝生,五岐四缺,反正分明,叶承花下,花乃有情,稀处补枝,密处缀英,花叶交善,方合乎根。

画根诀

画根之法,上应枝稍,势须苍老,意在孤高,直不似艾,乱不似蒿,根下添草,掩映清标,再加泉石,取致更饶。

画菊诸忌诀

笔宜清高,最怕粗恶,叶少花多,枝强干弱,花不应枝,瓣不由蒂,笔笨色枯,浑无生趣,知所数者,尤为深忌。

青在堂画梅浅说

画法源流

唐人以写花卉名者多矣,尚未有专以写梅称者,于锡有雪梅野雉图,乃用于翎毛上,梁广作四季花图,而梅又杂于海棠荷菊间,李约始称善画梅,其名亦不大着。至五代滕昌佑徐熙,画梅皆钩勒着色,徐崇嗣独出已意,不用描写,以丹粉点染,为没骨画,陈常变其法,以飞

白写梗,用色点花,崔白专用水墨,李正臣不作桃李浮艳,壹意写梅,深得水边林下之致,故独擅专长,释仲仁以墨渍作梅,释惠洪又用皂子胶写于生绡扇上,照之俨然梅影,后人因之盛作墨梅,米元章、晃补之、汤叔雅、萧鹏抟、张德琪,俱专工写墨,独杨补之不用墨渍,创以圈法,铁梢丁橛,清淡胜于傅粉,嗣之者徐禹功、赵子固、王元章、吴仲圭、汤仲正、释仁济,仁济自谓用心四十年,作花圈始圆耳,外此则茅汝元、丁野堂、周密、沈雪坡、赵天泽、谢佑之,为宋元间之写梅著名者,汝元世称专家,佑之但傅色浓厚,学赵昌而不臻其妙也。明代诸公,尤多分厥派,各擅一长,不暇标举。唐宋以来,画梅之派有四,惟钩勒着色者最先。其法创于于锡,至滕昌佑而推广之,徐熙始极其妙也,用色点染者为没骨画,创于徐崇嗣,继之者,代不乏人,至陈常一又变其法,点墨者,创于崔白,演其法于释仲仁、米晃诸君,相效成风,极一时之盛,圈白花头,不用着色,创于杨补之,吴仲圭、王元章推其法,真横绝一世,考画梅之法,其源流亦不外乎是矣。

杨补之画梅法总论

木清而花瘦,梢嫩而花肥,交枝而花繁累累,分梢而萼疏蕊疏,立干须曲如龙,劲如铁,发梢须长如箭,短如戟,上有余则结顶,地若窄而无尽,若作临崖傍水,枝怪花疏,要含苞半开,若作梳风洗雨,枝闲花茂,要离披烂熳,若作披烟带雾,枝嫩花娇,要含笑盈枝,若作临风带雪,低回偃折,要干老花稀,若作停霜映日,森空峭直,要花细香舒,学者须先审此梅有数家之格,或疏而娇,或繁而劲,或老而媚,或清而健,岂可言尽哉。

汤叔雅画梅法

梅有干有条,有根有节,有刺有藓,或植园亭,或生山岩,或傍水边,或在篱落,生处既殊,枝体亦异,又花有五出四出六出之不同,大抵以五出为正,其四出六出者,名为棘梅,是禀造化过与不及之偏气耳,其为根也,有老嫩,有曲直,有疏密,有停匀,有古怪,其为梢也,有如斗柄者,有如铁鞭者,有如鹤膝者,有如龙角者,有如鹿角者,有如弓梢者,有如钓竿者,其为形也,有大有小,有背有覆,有偏有正,有弯有直,其为花也有椒子,有蟹眼,有含笑,有开有谢,有落英,其形不一,其变无穷,欲以管笔寸墨写其精神,然在合乎道理,以为师承,演笔法于常时,凝神气于胸臆,思花之形势,想体之奇倔,

笔墨颠狂,根柄旋播,发枝梢如羽飞,叠花头似品字,枝分老嫩,花按阴阳,蕊依上下,梢度长短,花必粘一丁,丁必缀枝上,枝必抱枯木,枯木必涂龙麟,龙麟必向古节,两枝不并齐,三花须鼎足,发丁长,点须短,高梢小花劲萼,尖处不冗,九分墨为枝梢,十分墨为蒂,枝枯处令其意闲,枝曲处令其意静,呈剪琼镂玉之花,现蟠龙舞凤之干,如是方寸即孤山也、庾岭也,虬枝瘦影,皆自吾挥毫濡墨中出矣,何虑其形之众,何畏其变之多耶。

华光长老画梅指迷

凡作花萼,必须丁点端楷,丁欲长而点欲短,须欲劲而萼欲尖,丁正则花正,丁偏则花偏,枝不可对,花不可并生,多而不繁,少而不亏,枝枯则欲其意稠,枝曲则欲其意舒,花须相合,枝须相依,心欲缓而手欲疾,墨须淡而笔欲干,花须圆而不类杏,枝欲瘦而不类柳,似竹之清,如松之实,斯成梅矣。

画梅体格法

叠花如品字,交枝如又字,交木如桠字,结梢如爻字,花分多少,则花不繁,枝有细嫩,而枝不怪,枝多而花少,言其气之全也,枝老而花大,言其气之壮也,枝嫩而花细,言其气之微也,有高下尊卑之别,有大小贵贱之辨,有疏密轻重之象,有闲阔动静之用,枝不得并发,花不得并生,眼不得并点,木不得并接,枝有文武刚柔相合,花有大小君臣相对,条有父子长短不同,蕊有夫妻阴阳相应,其致不一,当以类推之。

画梅取象说

梅之有象,由制气也,花属阳而天,木属阴而象地,而其故各有五,所以别奇偶而成变化,蒂者花之所自出,象以太极,故有一丁,房者华之所自彰,象以三才,用度有三点,萼者花之所自起,象以五行,故有五叶,须者花之所自成,象以七政,故有七茎,谢者花之所自究,复以极数,故有九变,比花之所自出,皆阳而成数皆奇也,根者梅之所自始,象以二仪,故有二体,木者梅之所自放,象以四时,故有四

向,枝者梅之所自成,象以六爻,故有六成,梢者梅这所自备,象以八卦,故有八结,树者梅之所自全,象以足数,故有十种,此木之所自出,皆阴而成数皆偶也,不惟如此,花正开者其形规,有至圆之象,花背开者其形矩,有至方之象,枝之向下,其形俯,有覆器之象,枝之向上,其形仰,有载物之象,于须亦然,正开者,有老阳之象,其须七,谢者有老阴之象,其须六,半开者有少阳之象,其须三,半谢者有少阴之象,其须四,蓓蕾者,有天地未分之象,体须未形,其理已着,故有一丁二点,而不加三点者,天地未分,而人极未立也。花蕚者,天地始定之象,阴阳既分,盛衰相替,包含众象,皆有所自,故有八结九变以及十种,而取象莫非自然而然也。

一丁

其法须是丁香之状,贴枝而生,一左一右,不可相并,丁点须要端折有力,无令其偏,丁偏即花偏矣。

二体

谓梅根也,其法根不独生,须分为二,一大一小,以别阴阳,一左一右,以分向背,阴不可加阳,小不可加大,然后为得体。

三点

其法贵如丁字,上阔下狭,两边者连丁之状,向两角中间者据中布起,蒂蕚不可不相接,亦不可断续也。

四向

其法有自上而下者,有自下而上者,有自右而左者,有自左而右者,须布左右上下取焉。

五出

其法须是不尖不圆,随笔而偏分折,如花开七分,则全露,如半开,则见其半,正开者,则见其全,不可无分别也。

六枝

其法有偃枝仰枝,覆枝从枝,凡作枝之际,须是远近上下相间而发,庶有生意也。

七须

其法须是劲,其中劲长而无英,侧六茎短而不齐,长者乃结子之须,故不加英,啖之味酸,短者乃从者之须,故加英点,啖之味苦。

八结

其法有长梢短梢,嫩梢叠梢,交梢孤梢,分梢怪梢,须是取势而成,随枝而结,若任意而成,无体格也。

九变

其法一丁而蓓蕾,蓓蕾而萼,萼而渐开而半折,半折而正放,正放而烂熳,烂熳而半谢,半谢而荐酸。

十种

其法有枯梅、新梅、繁梅、山梅、疏梅、野梅、官梅、江梅、园梅、盆梅,其木不同,不可无别也。

画梅全诀

画梅有诀,立意为先,起笔捷疾,如狂如颠,手如飞电,切莫停延,枝柯旋衍,或直或弯,蘸墨浓淡,不许再填,根无重折,花梢忌繁,新枝似柳,旧枝类鞭,弓梢鹿角,要直如弦,仰成弓体,覆号钓竿,气条无蕚,根直指天,枯宜突眼,助条莫穿,枝不十字,花不全兼,左枝易布,右去为难,全藉小指,送阵引班,枝留空眼,花着其间,添增其半,花神自完,枝嫩花独,枝老花悭,不嫩不老,花意缠绵,老嫩依法,分新旧年,鹤膝屈揭,龙鳞老斑,枝宜抱体,梢欲浑全,萼有三点,当与蒂联,正萼五点,背萼圆圈,枯无重眼,屈莫太圆,花分八面,有正有偏,仰覆开谢,含笑将残,倾侧诸瓣,风梅弃捐,闹处莫冗,疎处莫闲,花中特异,幽馥玉颜,二花茕独,高顶上安,梢鞭如刺,梨梢似焉,花中钱眼,画花发端,花须挑七,健如虎髯,

中长边短,碎点缀粘,椒珠蟹眼,映趁花妍,笔分轻重,墨用多般,蒂萼深墨,藓喜浓烟,嫩枝梢淡,宿枝轻删,枯树古体,半墨半干,刺填缺庭,鳞向节摊,苞有多名,花品亦然,身莫失女,弯曲折旋,遵此模范,应作奇观,造无尽意,只在精严,斯为标格,不可轻传。

画梅枝干诀

先把梅根分女字,大枝小梗节虚招,花头各样填虚处,淡墨行根焦墨梢,干少花头生干出,缺花枝上再添描,气条直上冲天长,切莫添花意自饶。

画梅四贵诀

贵稀不贵繁,贵瘦不贵肥,贵老不贵嫩,贵含不贵开。

画梅宜忌诀

写梅五要,发干在先,一要体古,屈曲多年,二要干怪,粗细盘旋,三要枝清,最戒连绵,四要梢健,贵其遒坚,五要花奇,必须媚妍,梅有所忌,起笔不颠,先辈定论,着花不粘,枯枝无眼,交枝无潜,树嫩多刺,枝空花攒,枝无鹿角,身无体端,蟠曲无情,花枝冗繁,嫩枝生藓,梢条一般,老不见古,嫩不见鲜,外不分明,内不显然,笔停竹节,助条上穿,气条生萼,蟹眼重联,枯重眼轻,体无女安,枝梢散乱,不抱体弯,风不落英,聚花如拳,花不具名,稀乱匀填,其病犯之,皆不中观。

画梅三十六病诀

枝成指捻,落笔再填,停笔作节,起笔不颠,枝无生意,枝无后先,枝老无刺,枝嫩刺连,落花多片,画月取圆,树老花繁,曲枝重叠,花无向背,枝无南北,雪花全露,参差积雪,写景无景,有烟有月,

浙江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1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中国画,培养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题材的学习,初步了解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学习中国传统四君子的画法并尝试运用笔墨表现梅兰竹菊。 3、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优秀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重点、难点】 重点: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欣赏历代花鸟画作品,了解中国画的审美、艺术特色,了解梅兰竹菊等的画法及其文化内涵;体验笔墨情趣,学习竹子、梅花的画法。 难点:掌握一定的中国画笔墨技法,体验笔墨情趣。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的有关竹子的诗词、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 教师准备:课件、范画。 教学过程 1、了解竹子的特点。 出示有关竹子的录像或图片,介绍竹子的生长特点、生长习性及竹子的造型特点。 2、引导欣赏有关竹子的绘画和诗词。 (1)展示、欣赏美术史上优秀的画竹的作品,请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有关竹子的诗词。(2)教师介绍郑板桥与竹子的逸闻趣事以及诗、画作品,指出竹子的象征意义。 (3)出示有关画竹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了解中国古代画竹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学习竹子虚心有节的品质。

3、了解中国画中表现竹子的方法。 4、分组讨论竹子的画法。 学生分组讨论画竹子(竹干、竹叶)的过程。 5、尝试画竹。 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材料尝试画竹。 6、展示评价。 学生互评作品。

竹子作文_写竹子的作文500字

竹子作文_写竹子的作文500字 竹子作文第一篇_我爱竹子500字 说起四季常青的植物,大家一定会想起枝杆挺拔秀丽、婀娜多姿的竹子。它素有“梅兰竹菊”四君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古今中外,多少历代诗家词人为它倾洒过多少墨汁,对它千回赞叹。春天,万物复苏。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他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克服了重重的困难,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头上还戴着一顶顶缀有黄色穗子的帽子,就像一个个嫩生生的娃娃,可爱极了。它们迎着春风,贪婪的吸吮着春天的甘露,在阳光中微笑,在春雨中生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时间飞逝,转眼夏天到了。此时,那翠绿的“小娃娃们”已长大了,它们成为了一个集体,成为了有无数棵亭亭玉立的竹子围成的一片竹林。他们为人类遮挡了这炎热的太阳,人们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凉爽的世界”。阵阵‘叮咚’的溪水声伴随着風吹竹叶‘沙沙’的声音,奏出了一曲美妙而动听的歌曲,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的感受到大自然的存在…… 竹子浑身上下都是宝。竹子可作为观赏植物来种植,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建筑材料。竹笋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既是减肥又是防止肠癌的健康食品。竹叶具有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改善环境功能。也可以治病和包粽子。竹根可以雕刻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品,竹子也可以做成不同

的乐器…… 啊,我爱竹子,爱它那无私奉献的精神!它,要求于人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竹子的风格! 竹子作文第二篇_赞美竹子500字 竹子,有“梅兰菊竹”四君子之一,“松竹梅”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 竹的色彩是绿色的,但却不显单调,给人以生机。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写的正是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 成年竹子的高度约莫三至四层楼高,挺拔、秀丽。竹枝杆修长,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人们喜爱。清丽俊逸,又不失顽强拼搏,敢于面对挫折的品质。风雨中,花儿草儿被风刮倒了,被雨点溅倒了,然而,竹子却勇敢地屹立于暴风雨之中,无一丝畏惧的神色,那样潇洒,那样自然。雨过天晴,风中透着一股泥土的清新,再看那一棵棵竹子,仍然立在那片属于它的土地上,如一位位窈窕的少女,依旧是挺拔的,亭亭玉立的,给人一种坚强的、无所畏惧的美。 阳光下,竹子迅速生长。当你走进竹林,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青翠的绿色,霎时间,你会感到一股柔和的风迎面扑来,令人神清气爽。 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高风亮节,高尚不俗,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它有许许多多的优点,然而,我最欣赏它的坚贞不屈。它那“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的美好品

梅兰竹菊

“四君子”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是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画家在创作时常把竹、梅、松三项画在一起,称为“岁寒三友”。加上兰,称为“四友”。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即善画此类题材,其中犹以画竹、兰为最妙。明末郑思肖善画兰,而且兰无根,即寓意为河山破碎的无根之忧。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而四君子之名的来源,我以为大概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每每以梅兰竹菊自况,而梅兰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之来美喻其高风亮节之故吧。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也确实恰如其分了。 花中的四君子梅兰竹菊的来历及寓意 中国人对于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的称赞由来已久,自是达成共识。其幽芳逸致,风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态;涤人之秽肠而澄滢其神骨,致人胸襟风度品格趣味于高尚之品性,深博世人爱意。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据传孔子称之为王者之香。而兰之幽香我没有领略过,想必其香气自然是沁人心脾的美事。然其孤芳自赏的风喻,应是贤人逸士的高标自况;而“美人香草”之谓,也或多或少地透出有志之士不为世人所知的悲愤抑郁之意。 而竹,我小时常见。虽处北方凛冽酷寒之地,却也是几株劲节清高,洒风弄月,不无轻筠幽篁之致,至于竹香竹笑之属,我实不大了解。就是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满图皆节,仅数片叶,坚劲挺拔,气势冲霄,很具节操和傲岸,倒让我深谙了竹之坚贞高洁的象征意味。说到傲霜的菊花,当然要数陶渊明的偏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哉其乐。然而,我想陶渊明所采的那菊,定不是花钱雇用花匠所植,而是普通的野菊罢了;淡泊清华,凌霜自得,自蕴情致而已,自然是现代的赏菊家所不屑于顾的。 对于剪雪裁冰、耐寒傲冷的梅,我只见过一株。深黄的,磬口的,近乎晶莹剔透的,于老干嫩枝之间,开些小花;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煞是清韵高洁,让人有脱俗之念,生妻梅之心。此中情趣,自非是追名逐利之人所可深味,更不是那种不甘寂寞者所能领悟的。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而四君子之名的来源,我以为大概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每每以梅兰竹菊自况,而梅兰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之来美喻其高风亮节之故吧。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也确实恰如其分了。 梅兰竹菊的含义

梅兰竹菊雪梅报春_初中作文

梅兰竹菊雪梅报春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被历代的文人雅士称之为四君子。 可古人为何要把梅排在首位呢?是因为它在料峭的严寒中开在百花之前吗?还是因为它拥有淡淡的暗香?拟或是因为它玉骨冰肌傲雪凌霜? 要说梅,我最偏爱的是白梅,它冷艳洁白一尘不染,清香浓郁。白的超凡脱俗;白的素雅纯净;白的如冰似雪。卢梅坡曾在《雪梅》诗词中写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王冕也在《白梅》中写道:“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但写梅写得最绝的还是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他的词中不见一个梅字,却把梅的影子和暗香写得入木三分,写得俏丽可人,使人引起无数的联想。 因为林逋对梅挚爱、深爱才能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写出流传千古的诗句。被世人称为“梅妻鹤子。”正是和梅的朝夕相处是他领略了梅的风骨,懂得了梅的性情,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其状轻盈,翩若惊鸿,灵动妩媚,颇有仙风道骨。再次咏读他的诗词,我就想,以林逋的秉性,他最喜的应是白梅,红梅虽也娇艳欲滴,灿如云霞,但红色是大众的眼光,毕竟俗了些,只有白才是纯真的色彩,而成片的白梅林,定是一片美不胜收的香雪1 / 8

海了。上的网来查看,果真如我所料,林逋喜的正是白梅,不由得暗自窃喜,我竟有了何大隐者一点相似的喜爱,也算附庸了一把风雅。 要说梅花最令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孤傲寂寞中的自足,它不屑于群芳为伍,不于桃李争春,在风雪中开出一树繁花,幽幽暗香,随风袭人。隐逸淡泊,坚贞自守,高标独秀。令人遐思,繁生出无限的想象,盼望与梅花有深心相契的欢晤。 我也常幻想着白色的梅林旁,应有一个绝色清幽的女子,吹奏一管长笛,长发飘飘,一袭紫色衣裙,空气中散发着梅的清香,微风中飘荡几瓣梅花的香魂,笛声悠悠,香气氤氲,灵魂、香魂相辅相成。凡尘中这样的场景,才能和梅的性情匹配吧?纯净的白只有崇高的紫能与它合拍,带来内在灵性的和谐与内心的宁静。 空谷幽兰 兰花风姿素雅,形态贤淑,花容端庄,天姿神韵,幽香清远。生于幽谷,无人自芳。被孔夫子称之为“王者之香。”而兰的品行,也是不骄不媚,超凡脱俗,德行高雅,坚持操守,淡泊自足,独立不迁。 孔子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屈原在《离骚》里写道:“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兰与孔子和屈子,就像郑板桥与竹,陶渊明与菊都是用以自励操守之意。 兰是花之骄子。从兰花的外形、姿态、生存环境、内在气质方面,人们更多地习惯于对兰的象征意义进行诠释。所有爱兰、植兰、赏兰、2 / 8

浙美七上 8梅兰竹菊“四君子” 教案设计

《梅兰竹菊“四君子”——傲雪梅花》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七年级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分三课完成。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梅、兰、竹、菊有着很高的地位,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它们象征着高洁、虚心、坚韧等品格,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无数文人墨客更是争相诵咏,留下大量诗词歌赋。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赞颂梅花不畏严寒、不畏孤独与寂寞,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高尚品质;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爱竹情趣和爱竹心态;诗人屈原以“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惜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赞美其幽芳高洁的情操。 第三课时的教材选取岭南派代表画家关山月和其他名家的梅花作品,通过咏梅诗句和梅花写意技法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体验中国画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从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梅花的生长习性与造型特点,领会传统文化中托物言志的思想内涵。 2.学习梅花的写意画法,了解中国画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提高鉴赏能力。 3.根据对咏梅诗句的理解,临摹或创作一幅梅花。要求浓淡得体, 层次分明,疏密有序。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在识梅、赏梅、诵梅、画梅的过程中了解中国画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中国画,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优秀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欣赏历代梅花优秀作品,了解中国画的审美、艺术特色,了解梅花画法及其文化内涵;体验笔墨情趣,学习梅花的画法。 难点:掌握一定的中国画笔墨技法,体验笔墨情趣。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的有关梅花的诗词、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 教师准备:课件、范画。 五、教学过程 (一)听音识梅、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古筝曲《梅花三弄》,让学生在音乐中走进梅花,感受梅花带来的美。 (新课标提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导课中先声引人,创设良好的文化情境,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意识。) 2.师生简要交流,揭示课题。师板书:傲雪梅花 (二)了解梅花特点,诵读佳句,情感升华 1.教师简单介绍梅花蕴含寓意,提升学生对梅花精神认识。 2.课件出示梅花小档案,学生通过小档案了解梅花生活习性和特点。 3.师生间交流对梅花的情感,鼓励和肯定学生对梅花的不同角度的欣赏。 4.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关于梅花的诗句,教师引导好学生感悟从古至今人们对梅花的赞美。最后以伟大领袖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共赏共读达到情感升华。 (对于学生,他们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见识有限,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认识不完整,在表象的认知到情感的感悟方面还需要教师逐层做好引领。) (三)赏析探究,初探历代名家画梅技巧 1.课件展示历代经典的梅花作品,教师做简要讲解。 (从品诗到感受名家画作,进一步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2.从宋代马麟到元代王冕、近代关山月的梅花画作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特点——“笔墨传情,托物言志”,体会梅花高雅、淡泊的品格。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学设计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竹子的生长结构与造型特点,领会传统文化中托物言志的思想内涵。 2、学习写意画墨竹,了解笔墨技法与造型关系,尝试用写意技法画竹子。 3、通过学习写意画墨竹,感受写意墨竹形式美感与蕴含的“君子”品格,体会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君子”品味。 学情分析 竹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墨竹成了书、画、道(哲学)的综合体,成了人格、人品的直接写照,寓意兴寄愈益丰厚,成为中国画史千载不衰的画种。初一学生对于竹子的这种精神是有所理解的,结合课内外知识对描写竹子的诗词歌赋也能说出几句来。但是大部分同学没有用过毛笔,讲解怎么用笔用墨是个关键,毕竟美术课没有作业呈现无疑于耍流氓。还有国画材料,乡镇学生也很难购置全面,建议统一购置或学校发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写意画墨竹,尝试用写意技法画墨竹。 教学难点:写意墨竹的笔墨技法与造型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演示的工具、教学课件、梅兰竹菊图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同学们都看见教室里四周挂的墨竹了,有没有一种置身竹林中的感觉啊?今天我们就在这“墨竹林”中感受清风竹影,学习写意画墨竹。(板书课题:清风竹影)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竹之品格。 竹,非草非木,实在是天地间一大造化。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争相诵咏,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和画更是数以万计。

学生探究一:你知道文人墨客为什么喜欢竹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虚心、有节、坚韧、挺拔…… 教师归纳:竹子虚心、有节、坚韧、挺拔、不畏霜雪的自然属性,特别适合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文人将自身情感融入竹子,将竹子作为君子的象征。(板书:一、品格) 文人画家们以竹为君子,描写竹子,实为描写自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2、画竹名家。 历代文人画士之中,爱竹的人很多,竹诗竹画也多得不可胜数。 学生探究二:你们知道有哪些画竹子的画家吗? 学生讨论回答:…… 画竹无论是数量之多,还是格调之高,都莫过与一个人。 他早年家贫,努力好学,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他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为官清正,关心人民疾苦。 他擅长画兰竹,他题与竹画的诗数以百计,丰富多彩,把自己的人生态度融进了对竹子的生态描绘之中。他是扬州八怪之一。 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号板桥。 下面我们来欣赏下郑板桥的墨竹。 ①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学生齐读,并说诗句的思想感情。 教师归纳: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哪个方向的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 ②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nángtuó)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找出诗中表现郑板桥所画竹子形象特征的关键词。(清瘦) 学生说诗句的思想感情。 教师归纳:托物言志,借写所画竹子清瘦劲节的形象特征表明自己清正坚韧的节操。表现了一个廉洁爱民,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 他认为画竹有三个阶段。一是“眼中有竹”,二是“胸有存竹”,三是“胸无存竹”。

描写梅兰竹菊的好段_作文素材

描写梅兰竹菊的好段 本文是关于作文素材的描写梅兰竹菊的好段,感谢您的阅读! 梅浴雪,兰佩紫,竹戴碧,菊簪黄。花中四君子,或洁,或雅,或挺拔,或孤傲,都为人们所欣赏,乃至敬重。究其根源,在于他们对自己的坚守。纵然沧海巫山,品性依然如故,风格依然独我。于是,你对他们的喜爱油然而生。 香有别韵 虽无桃花之艳,但她的美却散发出一股内在的韵味;虽无桂花之香,但她的味竟会窜进你的骨子里;虽无苹花之腻,但她的魅究竟惹得多少文人墨客为之折腰,已不得其数。这,就是梅。 不惧寒冷,不惧孤独,选择了在冬天生存,便足以表明她的心迹。银妆素裹的冬,似乎被她当成了一件外衣,从容不迫地就披了上去。 最终,她坚守住了这场冰冷的考验,于是,百花之中,惟有她单独拥有一季,惟有她无畏寒冷挑战极限。“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人们视她为高洁的象征。所以,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诗人林逋将她的美融在了这句诗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幽谷佳人 水淡石荒的泉边,一株卓立,就会水石生香;石荒山简的山谷,一株绽放,就会清芬悠远;即使独处一室,一株盛开,清高的气质亦会袅袅浮动。兰,浓缩了她的菁华,你便得到一字——蕙。 一任花季深深,喧嚣纷攘,她只愿默守一枝的宁静;一任百花齐放,坠粉飘香,她只愿修炼蕙心,怡悦自己。“兰生幽谷,无人自芳”,因此,屈原喻她为贤人美士,而板桥爱她,至死不渝。

高风亮节 仅说她那金缕般的外衣不足以描绘她的美,仅说她花期的开落不足以展现她的品格,仅说她生长的时节不足以明了她的坚守。这菊,只能说她傲。 傲霜盛开,是她的坚守。坚守住自己的格格不入,需要非同寻常的勇气。当然,她抵住了秋的萧索,风的冷飒。最终,她赢了,赢得了“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赞叹,赢得了“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的赞叹,于是屈子才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高洁的坚守出落了梅兰竹菊四君子,愿这种坚守能感染你我的灵魂,升华你我的思想,纯净你我的心灵。

梅兰竹菊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坚强不屈不挠 兰:高洁 竹:气节积极向上高洁 梅兰竹菊,四君子 (一)梅 雪舞长天彻地寒,千山素裹看冬残。 梅枝一碧迎风绽,俏若仙葩竞艳欢。 (二)兰 群山涧壑自生来,撷取天灵紫气开。 质洁馨纯芳净雅,清芬一世落尘埃。 (三)菊 九月东篱三径露,黄葩蕴秀叶枝稠。 无心竟与春风识,笑傲寒临叙暮秋。 (四)竹 直视苍天傲暑寒,青枝绿叶簇高竿。 阳春破土身坚节,到朽身残节不残。 兰是春天,竹是夏天,菊是秋天,梅是冬天。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竹文化的发祥地,从殷商时代就跨入了“竹子文明”的时代。中国人民种竹、用竹、爱竹、咏竹、画竹之风长盛不衰,绵延数千年。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深入研究中国科学发展史后也认为,东亚文明就是“竹子文明”。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中,竹子起着重要的作用。 亭亭玉立的竹子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集坚贞、刚毅、挺拔、清幽于一身。人们把竹子的生物学特征总结升华成了做人的品格和情操。自古以来人们不仅喜欢竹子的外形,更爱竹子的内涵。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赋予许多生物以人的灵性,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喻为“四君子”。 谦虚谨慎是竹的品格,坚韧不屈是竹的气节,无私奉献是竹的风骨,高风亮节是竹的灵魂。 在出土的甲骨文中,人们能认识的900个字中,有6个竹部文字。到了清代,在47035个总字数中竹部文字有960个。从中国文字的发展中,说明竹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利用。竹子之所以有如此渊源的历史,究其原因,竹还是吉祥之物。 竹字,是图画文字,竹字是由两个象形竹叶的“个”字组成。两“个”不分离,象征团结,象征爱情坚贞、夫妻幸福,特别在南方婚俗中,把竹作为吉祥之物使用,是为了好的预兆,如用竹棍挑开新娘盖头、抬竹轿、送竹扇等等。我们描写爱情也常用“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之词。竹,又谐音“祝”,“祝(竹)君”“祝(竹)福”给人美好、幸福和吉祥的颂词。农村做新屋落

描写梅兰竹菊的好段_1000字

描写梅兰竹菊的好段_10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 小学作文作文网 梅浴雪,兰佩紫,竹戴碧,菊簪黄。花中四君子,或洁,或雅,或挺拔,或孤傲,都为人们所欣赏,乃至敬重。究其根源,在于他们对自己的坚守。纵然沧海巫山,品性依然如故,风格依然独我。于是,你对他们的喜爱油然而生。 香有别韵 虽无桃花之艳,但她的美却散发出一股内在的韵味;虽无桂花之香,但她的味竟会窜进你的骨子里;虽无苹花之腻,但她的魅究竟惹得多少文人墨客为之折腰,已不得其数。这,就是梅。

不惧寒冷,不惧孤独,选择了在冬天生存,便足以表明她的心迹。银妆素裹的冬,似乎被她当成了一件外衣,从容不迫地就披了上去。 最终,她坚守住了这场冰冷的考验,于是,百花之中,惟有她单独拥有一季,惟有她无畏寒冷挑战极限。“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人们视她为高洁的象征。所以,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诗人林逋将她的美融在了这句诗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幽谷佳人 水淡石荒的泉边,一株卓立,就会水石生香;石荒山简的山谷,一株绽放,就会清芬悠远;即使独处一室,一株盛开,清高的气质亦会袅袅浮动。兰,浓缩了她的菁华,你便得到一字——蕙。

一任花季深深,喧嚣纷攘,她只愿默守一枝的宁静;一任百花齐放,坠粉飘香,她只愿修炼蕙心,怡悦自己。“兰生幽谷,无人自芳”,因此,屈原喻她为贤人美士,而板桥爱她,至死不渝。 高风亮节 仅说她那金缕般的外衣不足以描绘她的美,仅说她花期的开落不足以展现她的品格,仅说她生长的时节不足以明了她的坚守。这菊,只能说她傲。 傲霜盛开,是她的坚守。坚守住自己的格格不入,需要非同寻常的勇气。当然,她抵住了秋的萧索,风的冷飒。最终,她赢了,赢得了“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赞叹,赢得了“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的赞叹,于是屈子才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梅兰竹菊所代表的思想感情的简析——诗歌鉴赏

四种景物具有怎样的美使之成了古今的君子一生的守望和追求 梅 花形--美丽而不妖冶 花味--清韵且又芬香 花姿--苍劲挺秀,疏影横斜,清雅宜人 与周围搭配:霜雪 冰里育蕾,雪里怒放。“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小结:凌霜傲雪,雪骨冰魂,刚毅不屈 兰: 花姿--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花香--空谷幽兰,无人自芳王者之香兰为国香 秋兰即古所谓兰草,叶茎皆香。 花色--紫色、白色、蓝色雅致 咏兰朱德 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清幽遗世馨香怡人) 成语有“兰心蕙质 小结:端庄素雅馨香怡人志节高尚 竹:形美、色美气节美 竹之绝妙处,乃在虚心劲节,筠色润贞。其性最殊,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 风来自成清籁,雨打更发幽韵,饶有“筛风梳月带雨斜”的特点

古人有“玉可碎而不改其色,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 小结:虚心劲节刚贞不屈淡泊明志 菊:三绝色绝:菊近重九满篱金 花期晚:此花开尽更无花 其味久长:菊如志士,过时有余香 更主要的是它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朱淑贞)的忠贞气概。南宋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也歌颂了菊花带着清香枯死枝头决不向北风屈服飘零落地的顽强精神 小结:清逸脱俗傲岸不屈守节不移 讨论小结:人们喜欢梅兰竹菊往往更看重的是它们的独特的内在美质、高尚品格。这是自身的本性使然,更与历代文人墨客、名士君子的赏识推崇有关,欣赏自然景物,古有“君子比德”之说,即道德高尚的人把自然景物的某些特点和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以激励自己加强道德修养 讨论二:那么请大家由梅兰竹菊联想历史和现实中的人,你能想到哪些人物 是这些人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古时君子常用这些美好景物比德,除此外,松、荷、桂等景物也是颇受人们钟爱的 三、而在今天的物欲横流的商品经济社会中,道德出现滑坡,学习君子比德做法,用艺术来熏陶、陶冶, 需要继承传统美德,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小结: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的文化象征,沉淀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性格的代言人。这节课我们通过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来传递炎炎黄优秀文化,继承华夏灿烂文明,为做一名有骨气、有气节、

《芥子园画谱第二集-梅兰竹菊》中(彩色版)

《芥子园画谱第二集-梅兰竹菊》中(彩色版) 芥子园画传之——青在堂画竹浅说画竹源流[简体]:李息斋竹谱自谓写墨竹。初学王詹游。得黄华老人法。黄华乃私淑文湖州。因觅湖州真迹。窥其奥妙。更欲追求古人钩勒著色法。上自王右丞萧协律。李颇黄筌。崔白英吴元瑜诸人。以为与可以前。惟习尚钩勒著色也。有云五代李氏。描窗上月影。创写墨竹。考孙位张立墨竹已擅名於唐。自不始於五代。山谷云。吴道路子画竹。不加丹青。已极形似。意墨汁竹即始於道子。二者。则唐人兼善之至文湖州出。始专为写墨。真不异杲当空。爝火俱息。师承其法。历代有人。即东坡同时。犹北面事之。其时师湖州者。并师东坡。一灯分焰。照耀古今。金之完颜樗轩。元之息斋父子。自然老人。乐善老人。明之王孟端与夏仲昭。真一花五叶。灯灯相续。故文湖州。李息斋。丁子卿。各立谱以传厥派。可谓盛矣。至若宋仲温画硃竹。程堂画紫竹。解处中画雪竹。完颜亮画方竹。又出乎诸谱之别派。若禅宗之有散圣焉。画墨竹法[简体]:画枝各有名目。生叶处谓之丁香头。相合处。谓之雀爪。直枝。谓之钗股。从外画入。谓之垛叠。从里画出。谓之迸跳。下笔须要遒健圆劲。生意连绵。行笔疾速。不可迟缓。老枝则挺然而起。节大而枯瘦嫩枝则和柔而婉顺。节小而肥滑。叶多则枝覆。叶少则枝昂。风枝雨枝。触类而长。亦在

临时转变不可拘於一律也。尹白郓王。随枝画节。既非常法。今不敢取。画叶法[简体]:下笔要劲利。实按而虚起。一抹便过。少迟留。则钝厚不铦利矣。然写竹者此为最难。亏此一功则不复为墨竹矣。法有所忌。学者当知。贫忌似桃。细忌似柳。一忌孤生。二忌并立。三忌如乂。四忌如井。五忌如手指。及似蜻蜓。露润雨垂。风翻雪压。其反正低昂。各有态度。不可一例抹去。如染皂绢异也。勾勒法[简体]:先用柳炭。将竹竽朽定。再分左右枝梗。然后用墨。笔钩叶。叶成。始依所朽竽枝与节。一一画出。俾枝头鹊爪尽与叶连。要穿钗躲避。方见层次。竽之前后。墨分浓淡钩出。前宜浓。后宜淡。此乃勾勒竹法。其阴阳向背。立竽写叶。与墨竹法同可类推之。画墨竹总歌诀[简体]:黄老初传用勾勒。东坡与可始用墨。李氏竹影见横窗。息斋夏吕皆体。一干干篆文节貌隶。枝草画叶楷锐。傅来笔法何用多。四体须当要熟备,绢纸佳。墨休稠笔。毫纯。勿开头。未下笔时意在先。叶叶枝枝一幅周。分字起。个字破。疏处疏。堕处堕。堕中切记莫糊涂。疏处须当枝补过。风竹势干挺然。堕处逆。干须偏。乌鸦惊飞出林去。雨竹横眠岂雨般。睛竹体。人字排。嫩一叠。老雨钗。先将小叶枝头起。结顶选须大叶来。写露竹。雨仿佛睛不倾。雨下足。结尾露出一梢长。穿破个字枝头曲。写雪竹。贴油袱。久雨枝下垂伏。染成钜齿一般形。揭去油袱见冰玉。一写法。识竹病笔高悬。势要后。心意疏懒切莫

《图说“梅兰竹菊”》教案

《图说“梅兰竹菊”》教案 课题:第十九课图说“梅兰竹菊”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根据对“梅兰竹菊”的认识和喜好自由选择内容,灵活运用图文编排的知识表现主题,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2、进一步掌握图文混排的方法,体会图、画、诗、文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表达主题的作用; 3、使学生受到道德的熏陶,学习四君子高风亮节的高贵品质,在思想上得到升华。 教学重点: 使学生根据对“梅兰竹菊”的认识和喜好自由选择内容,灵活运用图文编排的知识表现主题,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 师: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也是中国古诗文书画的常见主题,梅兰竹菊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今天我们就一起制作非常漂亮的作品。 二、设计:从网上搜集“梅、兰、竹、菊”的诗画图文,用照片展示它们的形象,以国画和诗词体现它们代表的品质。 1、我来做:在“我的文档”中新建文件夹,命名为“梅兰竹菊”,在这个文件夹下建分类文件夹。 教材中给出了梅兰竹菊的文件夹结构图,学生按照教材的指导,建文件夹分别整理搜集到的图文信息。学生在这一活动环节,能够进一步熟悉文件夹的树形结构,层第关系,也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做事有规划、有条理的好习惯。 2、找一找:上网搜索“梅、兰、竹、菊”的图片和诗文,下载并保存到分

类的文件夹。 三、制作作品 1、制作画框: 文本框可以使文字以竖排的方式在版面上出现可以使版面更加活跃,此外利用文本框还可以将文档中的段落、图形、表格等很方便地显示在页面的任意指定位置上,可以在编辑区随意拖动,可以把文字放在任意位置而不影响其他内容的编排,在排版种具有灵活方便的作用。 在Word默认方式下输入的文字是从左向右横排的,而具有古典韵味的唐诗、宋词一般都是自右向左竖排的,因此在编辑唐诗、宋词时,我们就需要使用文本框。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插入横排文字框,文件中光标变成十字型,在合适的位置拖动鼠标,文本框的外框出现,继续拖动至合适的大小,松开鼠标,文本框出现;在文本框内单击,插入光标出现,可以输入所需的内容;对于文本框中的内容我们设置它的字体,字号,段落格式,甚至还可以在其中插入图片。这里我也可以先将文字输入给Word,设置好格式,复制后到文本框中粘贴。同图片一样,文本框也可以改变大小,位置,线形和颜色,填充效果等。这里我们显然要将文本框的线形设为无。 2.文章排版 在安排照片、国画和诗词在文档中的位置时,教师指导学生也可以使用大量的文本框,来保证自由的格式,一般先用文本框将整个版面分成不同的版块,然后在各自的文本框中工作。 四、交流:和同学们相互欣赏作品,说一说你是怎样编排文字和图片的。 五、关于知识链接 本课的知识链接是“网页快照”。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在以后上网搜索资料时,能够更好地使用搜索引擎,更方便地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借竹子喻人的小学优秀作文10篇

借竹子喻人的小学优秀作文10篇 让我们去好好欣赏竹子吧,学习它的默默无闻,谢谢它的朴实潇洒,更学习它那 不被困难吓到的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借竹子喻人的小学优秀作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借竹子喻人范文一 说起四季常青的植物,大家一定会想起枝杆挺拔秀丽、婀娜多姿的竹子。它素有“梅兰竹菊”四君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古今中外,多少历代诗家词人为 它倾洒过多少墨汁,对它千回赞叹。 春天,万物复苏。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他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克服了重 重的困难,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头上还戴着一顶顶缀有 黄色穗子的帽子,就像一个个嫩生生的娃娃,可爱极了。他们迎着春风,贪婪的吸吮 着春天的甘露,在阳光中微笑,在春雨中生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 再向上。 时间飞逝,转眼夏天到了。此时,那翠绿的“小娃娃们”已长大了,它们成为了一 个集体,成为了有无数棵亭亭玉立的竹子围成的一片竹林。他们为人类遮挡了这炎热 的太阳,人们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凉爽的世界”。阵阵‘叮咚’的溪水声伴随着?吹竹叶 ‘沙沙’的声音,奏出了一曲美妙而动听的歌曲,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的感受到大自然的存在…… 竹子浑身上下都是宝。竹子可作为观赏植物来种植,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建筑材料。竹笋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即是减肥又是防止肠癌的健康食品。竹叶具有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改善环境功能。也可以治病和包粽子。竹根可以雕刻 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品,竹子也可以做成不同的乐器…… 啊,我爱竹子,爱它那无私奉献的精神!它,要求于人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 是竹子的风格! 借竹子喻人范文二 竹,又叫竹子。竹子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是森林资源之一,有“梅兰竹菊”四君子 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题材的学习,初步了解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学习中国传统四君子的画法并尝试运用笔墨表现梅兰竹菊。 2、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中国画,培养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优秀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重点、难点】 重点: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欣赏历代花鸟画作品,了解中国画的审美、艺术特色,了解梅兰竹菊等的画法及其文化内涵;体验笔墨情趣,学习竹子、梅花的画法。难点:掌握一定的中国画笔墨技法,体验笔墨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的有关竹子的诗词、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 教师准备:课件、范画。 1、了解竹子的特点。 出示有关竹子的录像或图片,介绍竹子的生长特点、生长习性及竹子的造型特点。 2、引导欣赏有关竹子的绘画和诗词。

(1)展示、欣赏美术史上优秀的画竹的作品,请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有关竹子 的诗词。 (2)教师介绍郑板桥与竹子的逸闻趣事以及诗、画作品,指出竹子的象征意义。 (3)出示有关画竹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了解中国古代画竹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学习竹子虚心有节的品质。 3、 了解中国画中表现竹子的方法。 4、分组讨论竹子的画法。 学生分组讨论画竹子(竹干、竹叶)的过程。 5、尝试画竹。 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材料尝试画竹。 6、展示评价。 学生互评作品。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收集的有关咏梅的诗词。 教师准备:课件、范画。 1、情境导入。 出示关于梅花的录像或摄影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引导欣赏梅花诗词与绘画作品。 (1)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梅花的诗词并加以解释。 (2)展示优秀的梅花绘画作品,如王冕的《墨梅图》,并请学生谈谈感受。 (3)展示关山月的作品《俏不争春》,让学生比较与古人作品的区别。 3、示范画梅花。

郑板桥梅兰竹菊四条屏

郑板桥梅兰竹菊四条屏。 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郑板桥生于1693年11月22日,卒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73岁;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此四条屏纯以水墨,设色淡雅,浓淡相宜,深浅并行,梅之傲骨,兰之君子,菊之傲霜,竹之挺拔,寥寥几笔,刻画而出,绝不繁难。诚大家所为。

题跋四副不同,各有别意,书法飞白走笔,运用自如。书画意境睥睨天下,桀骜不驯,自据一格,舍我其谁。六分半体至此已成熟完善,应是壮年巅峰之作,追求简洁大方,极致纯一。是为真迹。 图片:

李英保 梅花作品欣赏

 李英保梅花作品欣赏 李英保梅花作品欣赏李英保,铸梅圣手李英保,20世纪40年代生人,当代著名花鸟画家,尤擅牡丹和梅花。2012年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画师,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花鸟画创作室主任,中国画院职业画家,世界华人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文化产业研究所研究员,北京黄埔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旅游文化使者。李英保是目前中国梅花写意画的一代名家,享有“梅花王”的美誉,其所画五色梅更是国内目前同类题材的佳作。李英保梅花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在国内外多种报纸杂志发表,并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钓鱼台国宾馆、中央党校、联合国等多家重要单位和知名人士收藏。2005年,李英保应邀参加联合国60周年庆典,被特别授予“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世界和平文化使者”荣誉和职衔。作品获国际书法美术展铜奖、比利时国际书画邀请展铜奖、国际书画艺术交流展金奖、世界华人艺术展铜奖等。业绩录入《世界美术家传》《世界美术集》《世界华人文学名人录》《中国书画信息大全》等典籍。近年出版的《写意梅花技法》《梅兰竹菊白描集萃》《画梅技法深探》《李英保画梅》《梅花构图一百例》《中国当代美术家李英保》《古梅画谱》《李英保书画》等专著都是我国目前

相关领域权威、全面的论著,被作为美术教材正式出版发行。****************************************************************** *********************************************************** ****************************************************************** ************************************************************

中国画基础--梅兰竹菊期末

中国画基础--梅兰竹菊 "道人刻意伤迟暮,不写春丛画晚芽。一种孤芳傲霜意,生成原是后开花。"题款作品、作者答:《篱菊图》李鱓 梅花屋主是 答:王冕 《淇渭图》作者是 答:王绂 王冕是什么朝代的画家 答:元代 传著有《笔阵图》是 答:卫夫人 文徽明是什么朝代的画家 答:明 号"悲庵"指的是: 答:赵之谦 唐寅是哪个朝代的画家 答:明 "颜筋柳骨" 答:出自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 生宣一般用来作 答:水墨写意画 字"仲姬"指的是 答:管道昇 赵之谦是什么朝代的画家 答:清 《画禅室随笔》的作者是 答:董其昌 《梅竹寒禽图》作者是 答:林椿

《墨花十二种图》的作者是 答:陈淳 "苦瓜和尚"指的是 答:石涛 周之冕是什么朝代的画家 答:明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作者是 答:陶渊明 清末画家是 答:任伯年 《祭侄文稿》是 答:颜真卿书迹 赵昌是什么朝代的画家 答:宋代 《仲尼梦奠帖》、《张翰思鲈贴》、《卜商读书帖》是 答:欧阳询行书 "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的作者是 答:柯九思 "丹粉点染"是 答:徐崇嗣 存世《土母帖》、《同年帖》等是 答:李建中书迹 书法中的"屋漏痕"出自 答:唐代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年代、收藏地是 答:张择端北宋北京故宫博物馆院藏 "穷款"即 答:姓名和日期 存世书作《苕溪诗》、《蜀素帖》是

答:米芾 "吴门书派"指 答:明朝中期以祝允明、文徽明、王宠为代表的书法流派 "文房四宝"即 答:笔墨纸砚 "钉头鼠尾螳螂肚"即 答:画兰叶技法名称 明代《竹石菊花图》的作者是 答:陈淳 "粗笔画"即 答:写意画 《雪竹图》作者是 答:徐熙 "吴家样"指 答:吴道子 恽寿平是什么朝代的画家 答:清代 "文人画"指 答:士夫画 "驴屋"指的是 答:八大山人 运笔讲究的是 答:起承转合 下列对"宿墨"的描述最贴切的是 答:隔夜墨 下列对运笔描述最贴切的是 答:中国画技法名词(又称行笔,一波三折) "焦笔"指的是 答:中国画技法名词(又称干笔)

梅兰竹菊画法

青在堂画兰浅说 宓草氏曰: 每种全图之前,考证士人,参心己意,必先立诸法,次歌诀,次起手诸者,便于循序求之,亦如学字之初,必先撇画省减,以及繁多,自一笔二笔至十数笔也,故起手式,花叶与枝,由少瓣以及多瓣,由小叶以及大叶,由单枝以及从枝,各以类从。俾初学胸中眼底,如得求字八法,虽千百字,亦不外乎是,庶学者由浅说而深求之,则进乎技矣。 画法源流: 画兰自郑所南、赵?斋,管仲姬后,相继而起者代不乏人,然分为二派,文人寄兴,则放逸之气,见于笔端,闺秀传神,则幽闲之姿,浮于纸上,各臻其妙,赵春谷及促穆以家法相传,杨补之与汤叔雅则甥舅媲美。杨维干与?斋同時皆号子固,且俱善画兰,不相上下,以及明季张静之、项子京、吴秋林、周公瑕、蔡景明、陈古白、杜子经、蒋冷生、陆包山,何仲雅辈出,真墨吐众香,砚滋九畹,极一时之盛,管仲姬之后,女流争为效颦,至明季马湘兰、薛素素、余翩翩、杨宛若皆以烟花丽质绘及幽芳,虽令湘畹蒙羞,然亦超脱不凡,不与从草为伍者矣。

画叶层次法 画兰全在于叶,故以叶为先,叶必由起手一笔,有钉头鼠尾螳肚之法。二笔交凤眼,三笔破凤眼,四笔五笔宜间折,叶下包根箨式,若鱼头,成丛多叶,宜俯仰而能生动,交加而不重叠,须知兰叶与蕙异者,细柔与粗劲也,入手之法,略具于此。 画叶左右法 画叶有左右式,不曰画叶,而曰撇叶者,亦如写字之用撇法,手由左至右为顺,由左至左为逆,初学须先顺手,便于运笔,亦宜渐习逆手,以至左右兼长,方为精妙,若拘于顺手,只能一边偏向,是非全法矣。 画叶稀密法 叶虽数笔,其风韵飘然,如霞裾月珮,翩翩自由,无一点尘俗气,丛兰叶须掩花,花后更须插叶,虽似从根而发,然不可丛杂,能意到笔不到,方为老手,须细法古人,自三五叶到数十叶,少不寒悴,多不纠纷,自能繁简各得其宜。 画花法

梅兰竹菊教案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 东塍中学张哲学 教学目标: 了解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的由来。欣赏国画梅兰竹菊。学画梅兰竹菊。初步了解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 教学重难点:了解梅兰竹菊的特点,学画梅兰竹菊。 教学设计: 一、导入:梅兰竹菊图片欣赏 二、教学展开: 1、四君子由来: (1)“四君子”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 (2)、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实各有它的特色: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3)、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象征和隐喻。 2、分说梅、兰、竹、菊: (1)、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满树繁花,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2)、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兰花从不取媚于人,也不愿移植于繁华都市,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因此,兰花只适宜于开在人迹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适宜于开在诗人们的理想境界中。 (3)、竹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铁骨,又有兰翠色长存的高洁,并以它那“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使诗人画家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风。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画家超群脱俗。 (4)、秋菊才兼有烈士与高士的两种品格。晚秋时节,斜阳下,矮篱畔,一丛黄菊傲然开放,不畏严霜,不辞寂寞,无论出处进退,都显示出可贵的品质。 3、欣赏梅兰竹菊图片 4、梅兰竹菊诗词欣赏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