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一上__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初一上__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初一上__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初一上__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一、《菁菁校园,我的乐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一、课题背景

校本课程强调学生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密切联系生活而且具有生成性的特点,这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了当今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最佳平台。校园植物作为学生朝夕相处最为亲近的自然环境成分,它所包含的显、隐性课程因素正是教育生活化的有效课程资源,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充分进行校本资源开发,选择了校园的植物为研究对象,设计系列活动,把生物、语文、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内容结合在一起,突出了课程的综合性和活动性。这样使学生能有心地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了解生活、树立环保意识。

二、研究内容

在生物课上有一个活动,《调查我们校园的生物》,这次活动给学生激发了学生探究校园生物的兴趣。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依据学生需求,共同确定

1、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的分类方法及历史,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植物生长发育、生物的繁殖。

2、物理学知识:噪声,光污染,长度、温度、质量等的测量

3、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污染、空气成份的测定和噪声的测定、生物修复

4、科学研究的方法:经验认识方法(观察、科学实验、科学调查)和理性思维方法(比较和分类、归纳、分析、数学方法、综合)

5、信息技术知识等。

四、注重研究过程,加强有效指导,提高研究效果

1、研究前对方案的检验

这一环节是学生对自己选择的主题进行开题的一个过程,学生可以采用自己的方式向指导教师和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计划或方案,明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

研究步骤和预期的结果。以下是“校园植物与生态研究”小组完善后的方案。

“校园植物与生态”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优美的校园绿化能培养同学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激昂和生活的丰富多姿,给人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使同学们学习轻松,老师们工作舒适。优美的校园绿化环境不仅会在闲暇时给同学们带来自然享受,还可以激发写作上的灵感。勿庸置疑,校园绿化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异常重要的。

二、研究目的: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的环境对学生的生活和健康成长尤其重要。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对某学校的植物对周围生态进行研究分析,并在研究分析后提出植物生态校园建设的方案。

三、研究过程:

为了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我们将研究的过程分为了以下几个阶段:

1. 实地考察

2. 上网或到图书馆查相关的植物资料

3.实地测量校园植物对噪声的作用

4. 对所研究对象周边环境进行调查

5. 拟出调查问卷,对各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6.整理、分析资料,写出总结报告

四、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校园植物分布图,校园植物生态化种植方案图

2.因势利导、解惑释疑

由于学生学习或研究的范围的扩大,相应的会使学生遇到知识或方法上的疑问,此时最为直接和有利的指导者便是课题指导教师,因为指导教师更能准确把握学生的问题所在,所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因势利导的形式更能有效解决学生的困难。

3.头脑风暴、创新方案

探究过程的一个特点就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如何面对现实的问题给予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呢?这又是一个不断在探究中思考与创新的过程。头脑风暴式是一个能激发学生热情与思考的良好的途径。如学生在研究校园植物生态的研究时,他们想从其对自然环境的生态的作用给予研究,那么他们应该考虑哪些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又怎样操作使研究具有意义且又具有可行性呢?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常常给予学生的方法是“根据你所想到的解决方案按着科学知识的联系,采用变式、排除法等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作出决择。”

4.穿针引线、联系社会

虽然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学生联系社会的能力也是要培养的一个主题,但就现实而言,在学生还缺少社会经验和社会还没有完全达到能给学生活动广开绿灯的情况下,对学生们将要遇到的与社会联系困难要给一定的帮助。比如学生在这个主题的研究中涉及到的单位有环境保护局、园艺公司、街道居委会、电脑公司、气象部门以及有关老师和校领导等,而学生研究中还会遇到问题:“环境保护局的单位在哪里?”、、“老师,我们去过那个单位了,可是他们好象都很忙,没有时间和我们交流,我们怎么办呢?”……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指导教师就

要做到穿针引线,做好学生与社会联系的纽带,争得社会对学生研究的支持与帮助,促使学生的研究顺利进行。

5.及时交流、反馈矫正

在每做一步研究时,学生都会有一定的得与失,这时要给学生一个充分的交流的时间,使学生们能及时反思和矫正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同时也是一个过程评价,由于学生们各个研究主题都是在围绕着校园植物,所以在他们的研究过程中一个小组的研究有的又可以成为另一个小组的资料,所以这一过程又是学生们资源共享的时期。

五、成果展示,校园文化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1、在学校多媒体教室,运用多媒体、实物、小论文、研究报告等向全校师生综合展示研究成果。

2在主题研究下绘制的校园植物分布图的展示,以及多种保护校园植物、保护环境的措施与宣传,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随之被提升,学生们也成了学校里一支护绿使者,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着实践能力与创新的进步。

六、学生研究、收获花絮:

二、《做时间的主人》---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主题的确定

合理安排时间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关键。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我校初一年级有百分之十的学生对学校生活不能适应,还有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时间不够用,不少学生存在着拖延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消磨时间的坏习惯。不能有效利用时间,学习效率就不高,学习成绩也就难如人意。原因有二,一是进入中学后,与小学相比科目猛增,作业门类多,讲课进度快,课程内容深,部分学生形成心理压力,造成学习焦虑、甚至拖延行为,以致于厌学。这种结果与学生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有很大关系。二是初中生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对科学利用时间的意识不是很清楚,他们还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学会时间管理,是解决初一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的关键,也为学生日后养成高效学习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年级

初一年级

活动计划与时间

第一环节(一周):调查访谈,确定主题。

第二环节(一节课):体验感悟时间可贵。

第三环节(四个周):实践探究做时间主人。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调查访谈:了解初一学生学校适应状况

1、围绕“初中生活适应与否”,学生进行以下调查:

①作业情况调查

②家长对你的学习要求

③初中生活苦与乐

2、各小组汇总情况,班主任和同学一起分析总结班级同学的学习状况,主要困惑,确定“做时间主人,科学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活动主题。

第二部分:活动课:做时间的主人

本节课围绕“学会时间管理,有效利用时间”这一中心,首先让学生站在人生规划的蓝图上以及亲身体验一分钟的价值,领悟时间的重要性和学习的紧迫性,其次让学生掌握合理利用时间的方法,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加以实践、运用,持之以恒养成习惯。促使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挖掘出自身潜能,获得学习成就感,从而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

本节活动课是整个实践活动的灵魂与关键环节,力求既符合学生探索、研究、运用的认知发展规律,又始终贯穿情感因素,做到以情激情,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活动目标:1、领悟到时间易逝,树立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创造有价值人生的思想;2、明确自己在时间管理方面的现状,学会时间管理的方法,促进行动.

活动准备:搜集时间格言;计算每天(包括双休、晚上、家里、学校)浪费的时间,具体有哪些表现。

过程设计

一、感悟时间就是生命(5分钟)

1、以朱自清的《匆匆》导入。

2、学生交流时间格言。

要求:同时说出对这条格言的理解。

(设计意图:从散文的感性描述到格言的理性警策,让学生受到一次关于时间易逝生命不再、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的精神震撼。既为下面的活动铺垫,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点拨,从不同角度引导或阐发时间的意义。)

二、画生命线(10分钟)

让学生预想一生可能是怎样度过的,进一步加深对时间重要性的认识。

1、生命线示例:(略)

2、学生沉思想象,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一生的每个阶段如何度过,画出生命线,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画生命线的过程,是人生规划的过程,也是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的过程,更是把未来的人生路预先经历的过程。学生会强烈的感受到,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重要任务,因此青春不能荒废。)

三、亲历寸阴如金(10—15分钟)

过渡:一分钟用来学习可以做什么?学生猜想之后给出一组实验数据,一分钟可以收听二百字的新闻,读三到五百字的文章,写二十个字。进行一分钟读写比赛,尝试一分钟的价值。

1、一分钟读写比赛:

选一首古诗、一段文章作为比赛材料,全班同学准备好后,教师掌控时间,进行一分钟背古诗和写字比赛,提示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背过的举手示意,写字比赛结束后统计字数并写在字后。

2、结合统计“三闲”(闲话、闲事、闲思)谈感受,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一分钟读写比赛及交流感悟是本节活动课的关键环节。一分钟背一首古诗写三十多个字,十分钟就能背十首古诗写三百多个字,奇迹发生在自己身上,也就发现了自己的潜能。学生可以由此深刻体会到什么是“一寸光

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学生活动体验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顿悟的过程,更是总结经验教训唤起行动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感悟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在一分钟比赛中你为什么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秘诀是什么?”的问题多方面多角度启发学生,学生感悟得越深刻全面,对高效学习行动促进越大。)

三、学会管理时间(10分钟)

1、讨论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总结:制定计划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目标要适当、具体。要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以学期为单位,各科学习处于什么水平,哪科是弱项需要巩固。在长期目标下,还要确立以月、周、日为单位的短期目标和计划,即一门功课短期内要达到目标和每天具体应完成的任务。每天的内容要具体到什么时间学什么、用什么手段、如何奖励自己。

2、交流时间管理妙招

总结:一是了解自己的最佳学习时间;二是善于运用自己的零碎时间;三是晚上临睡前列出明天要做的事,并按重要性排序;四是正确估计需要多少时间完成工作,给自己留一些弹性时间;五是运用自我奖励帮助自己完成计划任务。

3、学生制定双休日学习计划:交流、评价,课后收起来,作为日后学生变化提高和教师家长督察的依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落实知行合一,让学生了解时间管理的方法,重点落在制定并完成双休日学习计划上。)

五、总结:学生简要写出自己的收获并交流。(5分钟)

结束语:名人名言让我们理解了珍惜时间与成就事业的关系,预想未来让我们感受人生短促、时光匆匆,合理安排、规划时间帮助我们创造生命每一分钟的价值。行胜于言,从现在做起,珍惜分分秒秒,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坚持不懈,让你的梦想成真!

第三部分:自主实践:做时间主人

1、进行“学习目标及时间管理自测自评”。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时间管理方面具体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按由重到轻排序,把最不足的方面作为一周的改变目标。

2、每周进行总结,评出小组、全班“高效学习之星”,奖励“时间金币”。让做得好、进步大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做法,邀请家长和任课老师分享与见证。活动告一段落,年级举行“做时间的主人”总结、表彰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活动实施效果

“做时间的主人”,我们把它设计成一项系列活动,作为初一年级的实践活动专题。在调查访谈初中生活的苦与乐中,学生真切感受到时间管理与快乐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活动课上,学生充分感受了时间的价值,挖掘了自身在高效学习方面的潜力,掌握了时间管理的方法,通过制定落实切实可行的计划,把双休日、晚间学习、节假日的时间管起来,做到自主高效率的学习。作为一项系统活动,班主任每周总结、评价、奖励班级中完成计划好、学习效率提高快的同学,各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或要求学生按规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召开家长会,建议家长经常督导检查学生计划落实情况。我们先后在2004级、2005级、2007级开展了这一活动,由于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及教育合力,有效矫正了学习拖延行为,提高了作业质量,学生学得高效,玩得充分,克服了厌学心理,能够很好的适应

初中生活。

活动反思

这项活动以学生当前的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学习适应为目标,把体验感悟与自主实践、心灵成长和行为改变、自我探索和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链接起学校与家庭,打通了课内与课外,通过时间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多方面的能力。

活动课是关键环节,决定着整个活动效果。从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精彩的发言可以看出,学生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潜力。老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引导激励学生,让学生动手做,动口说,动耳听,动笔写,用脑思,五官并用,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分钟读写比赛”之后让学生谈感受,这个环节很重要。学生人人参与,充分体验一分钟可以发挥的效能,能够真切感受珍惜时间就是充实生命、延长生命。初一学生对时间、对生命的感悟不是太强烈,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热情的启发,充分的关注,鼓励他们挖掘出内在的资源,并交流分享。学生谈出了这样的感悟:懂得了时间的价值,应重视每一分钟;有了生命的危机感,要怀着竞赛的心理去学习:对自己充满信心,要不断开发自己的潜力;怀着学习是享受的心情,要有积极的心态;学习之前要预算时间,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我告诉学生,这些都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秘诀,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最好。

这一活动课安排在初一上学期较好,帮助学生学会管理时间,提高效率,可以很好的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对“学习目标及时间管理自测自评”反映出来的时间管理问题,学生解决的途径、方式和结果是各不相同的,如何针对差异,既通过开展有效活动解决共性问题,又能进行个别追踪指导或者小组合作促其改变,应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水,自然,生命》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一、活动背景

水是生命的源泉,生命最早出现在水中;水是文明的摇篮,著名的河流和湖泊,往往孕育着人类辉煌灿烂的文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水,水是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我镇地处长江之滨,同学们亲身经历着长江为人们提供水能、航运、灌溉、水产、蓄水泄洪和各类用水的便利,也为人们提供游泳、划船、垂钓、观光的良好去处。长江施于滨江人无限的恩惠,为滨江人做出无私的奉献。

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长江的认识不够,保护措施不力,滨江人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把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排入河流湖泊,使水体受到污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另外,居民的节水意识不够,日常生活的一些用水习惯或多或少地浪费了水资源。因此我们选择了“水——生命之源”这一课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活动,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二、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水——生命之源。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活动,了解水在人类生存和生物繁衍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了解地球上水资源情况及周围水使用情况,增强节水意识,培养学生强烈的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2.宣传节约用水,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

3.通过搜集资料、观察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信息、资料统计等能力。

1

(1)请老师讲清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水资源的受污染情况。

(2)发出一份倡议书,号召全体同学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

(3

)召开一个有关水资源的信息交流会,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以

2

第一阶段:参观。

(1)参观化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写出参观感受。

(2)搜集有关污水的来源,污水处理的办法及流程,在班上进行交流。

(3

)参观开发区自来水厂,了解我们地区每天的总用水量,总产水量,使

第二阶段:调查。

(1)调查自己家中、学校、公共场所浪费水的现象,了解浪费的原因并对浪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2

①化工开发区是否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污染,污染状况如何,污染源是什么 ②近几年,开发区的水污染程度是否上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③开发区在治理水污染方面有哪些措施;

(5)拍摄照片,记录观察的结果。

第四阶段:宣传。

(1)将收集的资料写成的文章投到校园橱窗作一次专题栏目;

(2)分小组深入单位、家庭以及公共场所宣传节约用水,发放宣传资料,让人们懂得保护水的重要性,了解节水的方法和措施;

(3)向有关单位写建议书,提出制止水浪费、治理水污染的合理化建议;

3.成果展示、总结阶段。

(1)上一节“水——生命之源”的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

(2)围绕主题,出一期黑板报,举行一次手抄报比赛等,以各种形式展示调查研究成果。

(3)写好这次综合实施活动的总结。

三、活动评价与反思

这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从结果上看是相当成功的,纵观这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经历,静心反思,我有如下的感悟:

1.活动侧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需材料和知识,除了在教师帮助下获取外,学生自己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多渠道获取、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掌握以下科学的学习方法。①科学探究。在科学探究中,激发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发展自身的科学素养。②自主体验。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在感悟和体验中得到发展。③实践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学会观察、分析,在实践中体现创新精神。

这种教与学的过程,能更好地使我们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能力与方法的培养,情感与态度的熏陶,完成新课程、新教材的教学目标。

2.努力凸显学生的主体性。综合实践课的实质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主体,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因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鼓励学生努力探究自己的目标,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角色,不断的超越自我。。

3.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就我校的具体情况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学校在现代化的设施、设备等各方面有待提高,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②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需的各种资源有待开发解决;③综合实践活动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六年级学生正面临初考,家长都希望孩子考上重点中学,担心活动会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成绩,对综合实践活动并不非常支持,由此可见,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还有待改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综合实践课程对于我们来说是新课程,没有更多的、现成的方案可以给我们参考,一切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努力去探索,修正与完善,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中获得螺旋上升,把综合实践课程上成学生喜欢的课程。

四、“礼仪大观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课程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中指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当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焦点。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则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和实践,在教师指导下,获取各方面的直接经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校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一直以来,学生在老师、家长、校外辅导员的帮助和指导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尤其是三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后,学生通过一年的亲身体验,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从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得到了初步表现。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同分科课程在总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分科课程侧重于知识(主要是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和低认知水平的发展,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脱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侧重于能力和情感的培养,强调高认知水平的发展,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它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能力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追求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的培养。首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其次,研究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第三,人际交往能力。

2、情意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情意性目标包括培养科学态度和科研道德,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能够尊重差异,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进行合作和交流的意愿。具有不断追求进取的精神,磨练自己勇于探索,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人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深入了解科学对自然、社会、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形成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怀疑精神。

3、认知目标:

有人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以研究或探究来进行主题活动,以探究能力、探究精神的发展为核心,知识的获得是无足轻重的。实际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并不排斥知识,学生要想完成一项任务,必须有必要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强调的知识,已经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尤其是教科书所规定的知识,而是侧重于“怎么办”的知识。此外,它还侧重于内隐性知识或体验性知识。内隐性知识或体验性知识既可以让学生在教学情境或生活情境中通过各种活动来获得,也可以让学生在心理层面上对自己或他人的亲身经历进行再体验来获得。人类的一切活动,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为前提的。对于人来说,交往是一种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活动。在现实社会中,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国际往来日益重要,人们对人际交往中的礼仪更加关注。随着我们对文明礼仪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我校已在学科教学中加强礼仪教育渗透,学校德育组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但这些做法都是零散的,不能使之系统化。而作为文明礼仪的启蒙教育,我们重在全面系统

地培养学生文明礼仪风范,使之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受到人们的欢迎。再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从而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也正由于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与客观的前瞻性,我校决定把“文明礼仪伴我行”由学科渗透发展到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来开发,确定了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从三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

三、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1、学生现状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得与周围的人交往。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整日忙于谋生,四处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泛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大部分人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2、我校校情的需要

我校地处农村——高建庄。我校生源绝大部分来自当地农民子弟,他们父母为了生计忙于田间劳作,无暇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怎样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开设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是我校校情的需要。

3、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生阶段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使他们从小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4、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

我校的校训是“文明、守纪、勤奋、进取”,首要的目标,就是要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较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文明礼仪伴我行”作为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场戏”,以此促进我校的为学思想更好的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

5、丰富的课程资源

我国早已颁布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我校各班还制订有学生《文明公约》。去年我国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一书。社会上服务性行业,如“宾馆酒店”“市场超市”等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准则与礼仪规范。再加上我校图书馆的丰富的藏书以及宽带网、校园网的建成更方便人

们网上资源的利用……这些都是我们对孩子进行交际礼仪教育的资料来源,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提供资源保障。

四、课程的具体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单元:“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具体见下:(课程内容虽然分为三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1、“校园礼仪”

课程内容: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2、“家庭礼仪”

课程内容: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

仪服饰礼仪上、下辈之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3、“社会礼仪”

课程内容: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邻居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五、课程的实施

我们初步设想本活动在全校三至六年级中开展。每班自己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一个切入口作为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每一次活动都要以“礼仪”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研究为突破口,突出活动的主题。逐渐建立规范的家庭礼仪和校园礼仪,然后再向社会推进,争取社区、共建单位的配合支持,争取社交礼仪建设的良好效果,同时让学生养成文明礼仪风范,以此促进学校校风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1、专项课程设置。我们把该课程纳入正式课表,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通过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2、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3、课外实践:①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新华书店与各级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③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我是小报童”、“小小服务员”“我是家里小主人”、“小导游的一天”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4、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活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等等。

五、适度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鼓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我们应该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学校对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包括教师制订、撰写的《综合实践实施计划》和《综合实践教案(设计)》的情况也应给予适当的评价。发现比较突出的,有创新的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2、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应当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赞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等等。

3、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有关社会人员,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学校、教师要根据实施情况和大家提出的建议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六、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研制度,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2、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3、学校将对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补充说明:

一、课程实施效果设想:

1、教材内容不断充实,教学案例不断完善,逐渐构建一套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体系,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综合实践教材。

2、全面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聘请课程专家介入我校课程研究,促进我校课程研究向纵深发展。

3、学生的精神风貌得到改善,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听到声声亲切的问候,感受浓浓的文明景象,促进讲文明、懂礼貌的校园氛围进一步地形成。

4、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坚定信念,改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以及发展专业,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

二、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1、课程生命问题:应采取什么有效的方式才能保证校本课程持久的生命力。

2、评价体系问题: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是个复杂而又综合的问题,如何做到定性与量化的统一,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统一,局部评价与整体评价的统一。

3、师资配置问题:教师手头的事情太多太杂,而他们的时间精力却有限,无法对该课程作出更多的研究,如设专职教师,教师的编制又有限制,而且教师们又担心职称的评定问题。

五、《动漫,诱人的奇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一、课程资源分析

1、设计意图和背景分析:动漫以其轻松、幽默的形式受到广大中学生的喜

爱,并且持续升温。中学生动漫欣赏具有普及性、日常性、广泛性、盲目性的特点。动漫欣赏缓解了中学生学习上的紧张心理,动漫中的偶像和英雄对中学生有很好的激励效果,动漫中蕴涵的哲理还起着教化的作用。但动漫市场良莠不齐,我国的动漫管理体制粗糙,没有分级制,家长又很少对动漫内容作筛选和指导,许多含有色情和暴力的成人动漫如泥沙俱下进入中学生视野,产生了审美趣味低俗、暴力观念等负面影响,同时国外动漫的侵入还影响了中学生的价值观,使中学生

出现了明显的反传统意识。

2、适用年级:初一年级

3、学生情况分析

中学生属于个性发展的过渡期,具有急剧性、矛盾动荡性的心理特点和中学生审美态度的情绪性、审美感受的敏感性、审美趣味的差异性、审美价值观上的反传统性、审美判断上的自主性和盲目性等审美心理的特点。

4、与学科学习内容的相关性

从美术学科的审美角度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主动从动漫艺术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信息技术在动漫制作中的应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有关动漫的信息;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上网,走访调查,实地考察、辩论等活动,增强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生活中的事物;提高自制能力,能辨证的看待事物;培养学生对民族产业的热爱

三、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活动时长:大约一个月

(二)、活动准备(一周)

教师准备:动漫的发展历史;我国优秀的动漫介绍

学生准备:1、查阅资料了解动漫的发展历程

2、动漫艺术中的美感的评价

(三)、活动过程:

1主题的分解:(一课时)本次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首先由教师引出动漫世界的课题,介绍比较优秀的我国动漫的片段,供学生欣赏。然后引导学生课堂上畅所欲言,经过引导和筛选,列出了几项内容供各个小组进行选择:我喜

欢的动漫形象;国产动漫与国外动漫;动漫与学习等等。学生们怀着极大的热情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的参与探究和学习有关内容。

2、活动的实施:(两周~三周)

学生分小组制订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然后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等等各种方式,了解动漫卡通的现状。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的是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它带来是一场学习方式的革命,使学生能够经历以往不曾领略过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观察,采访,查阅,体验,辩论等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和锻炼了很多能力。

3、成果展示,汇报交流:(一课时)

学生们把自己讨论交流,查阅资料,亲身实践,调查访问的成果,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和交流出来,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体验,认识和收获。

4、交流结束后,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进一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六、“生命只有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实施背景

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更为开放的环境。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为广大学生学习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智慧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自律能力下降;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阶层的的分化、贫富差距的扩大、离异家庭和弱势群体家庭不断出现,使得成长环境不利的学生也逐渐增加;再加上升学的压力和沉重的课业负担,等等,使得部分青少年学生厌学情绪日益增长,价值观念模糊、生命意识肤浅。另外,离家出走、网络沉迷等事件也频频发生。从深层次分析这些问题,我们发现不少青少年学生漠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实施生命教育,已是迫在眉睫。

二、基本理念

我班关注生命实践活动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

量奠定基础;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活动目标

通过关注生命综合实践活动,对我班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我班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四、生命教育系列活动设计(课程安排)

活动时间:

(一)九月份:“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大型主题班队活动

生命不仅在于生物体的“活着”,更在于必须活出意义和价值。所以,生命教育的目标,基础层面是教人珍爱生命,更高的层次则在于教人体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只有实现了这一目标,才能使生物学层面上的个体生命真正转化为文化学层面上的独立的、有尊严的、自由的价值主体,即成为大写的“人”。否则,缺失生命的意义,人只能混同动物。

大型主题班会由政教处策划。内容和形式有:诗朗诵;雷锋的故事;演讲:“当代保尔”激我心;小品:身边的故事;才艺表演——生命的色彩多鲜艳;快板——我的未来不是梦,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白:珍爱生命,就是要有坚定的信念;珍爱生命,就是要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就是要珍惜时间,自强不息;珍爱生命,就是要战胜挫折,学会坚强。

大型主题班会的主持人有两名,一男一女。节目由全体师生统筹安排,原则上每人至少参与一个节目。大型主题班会地点选择在我班教室。

(二)十月份:“…生命教育?进课堂”活动

在生命教育周,我校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因素(当然,也不能死搬硬套),积极开展“…生命教育?进课堂”活动。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导入和实施等方面巧妙地引入生命教育的内容,找准切入点,创设“尊重,信任,理解,关爱”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真正地成为学生张扬生命、释放生命活力的场所。

开展这一活动,旨在帮助我班学生认识、理解生命的意义,以生命的视界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确认生命的整体性和人发展的主体作用,进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之珍贵。

(三)十一月份:生命教育活动

“自我防范”讲座

聘请有关专家,为全校女生作一次“自我防范”专题讲座,让女同学明白哪些地方容易受到侵害、如何有效地防范侵害、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等自我防范知识。同时,要让女生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学会识别骗术,防止被骗,了解一些应对敲诈、抢劫、绑架、恐吓等突发事件的方法。同时,各班班主任要组织本班全体学生学习妇女儿童保护的法律知识,学法、守法、护法。

(四)一月份:“生态·生命·生活”专题教育

通过观看录像、班主任讲话、学生相互讨论等途径,让学生明确:生态、生命、生活,三者应和谐统一。人类与生存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会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衡,致使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甚至会造成生态危机,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同时,活动要对学生提出如下要求:

1、要有“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同学们要克服“环境保护工作是成年人的事,是长大以后的事”的错误思想,明确青少年也有环境保护的责任,而且我们身边处处有环境保护工作可做、要做,做到处处想到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2、其次,同学们要学会依照法律、法规处理环境问题。即:一方面,要认真学法,严格依法律己,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另一方面,要敢于、善于同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做斗争。

3、努力提高环保意识,认真落实环保这部分内容。初中生既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又是今天和未来的环境保护者。所以,同学们要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做出贡献。如,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向周围群众宣传环保的重要性,积极参加“清除白色污染”活动,等等。

(五)二月份:“向假冒伪劣产品说不”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分三个步骤,有序进行:

1、在寒假期间上网查询,了解假冒伪劣产品对人身安全和健康构成的威胁,学习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简单方法,明确拒绝购买假冒伪劣产品、保护自身健康的重要意义。

2、在寒假期间收集报刊:收集报刊上各地工商部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相关新闻报道,了解社会上究竟有哪些假冒伪劣产品,了解我国政府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定决心。

3、上街宣传:收集相关资料后,学生会干部负责编写以“向假冒伪劣产品说不”为题的宣传资料。宣传资料以“假冒伪劣产品的分类”、“假冒伪劣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与假冒伪劣产品作斗争”等为主要内容。接着,组织学生上街宣传,向商店、菜农、市民、学生家长等发放宣传资料。

“关爱生命,健康成长”生命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对我校学生进行的集德育、科技、美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活动过程就是让学生主动体验、主动获取的过程。通过这一活动,我年级学生要发动社会多方积极因素,带动社会的关注、社区的互动和家庭的参与。开展这次系列活动,我们注重特色,注重体验,注重参与性,以此促进活动走向社会、走向家庭。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来关注生命教育这个永恒的话题!愿我班学生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释放他们的生命激情,绽放出夺目的光芒,让生命之花开得更灿烂、更亮丽!

七、“让我们更安全”---综合实践活动

主题的确定:

我认为在综合实践活动的选材上,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世界出发,从学生关注和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为前提来进行选材。

因为是班主任,所以学生的放学、上学就格外挂在心上。哪天学生忘带小黄帽了,谁又摔倒了,磕伤了,总会挂在心上。前不久我们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在上学的路上边走路边跟同学说笑,没注意到从侧面冲出一辆面包车,这个同学便被撞倒在地,后来就送到了医院。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和同学们的心同时被揪紧了。有的说:怎么会这样,肯定他们边走边说话,如果集中点注意力肯定就没事了;有的说:都得怪那个司机开那么快的车干嘛,看,出事了吧;有的说:下次这个司机和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一定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有的说,但是我们付出这样的代价也未免太高了。是呀,同学们说的都对,难道我们真的要付出这样的代价才能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吗?幸好这位同学伤得不重,没过几天就能来校上课了,我和同学们的心才放下。

如果我们每时每刻都能紧绷交通安全这跟弦,我们的社会终究再也不会出现母亲撕心裂肺般的痛苦。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对学生进行这安全教育,但效果却总不明显,反而引起了学生的反感,总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如果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自己研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通过自己的感受来认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的话,一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又不是一两节课,或一两个人所能做到了,因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校本课程可以以“交通安全”为内容来开发。

活动目标:

(一)总体目标

围绕“安全伴我行”这一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的身边发生了多少妻离子散的人间悲剧,从而认识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不但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能够遵守交通安全,增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发展实践能力,带动自己周围的小朋友,甚至是周围的大人,共同来遵守交通规则。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学会观察、访问、调查、去图书馆、到网络中等多种方法搜集资料、信息,并加以整理。

2、能够自己制作比较精美的交通安全小报。

3、能够制作比较精美的交通安全宣传画,或漫画之类的宣传材料。

4、提高学生自己组织活动的能力。

5、指导交通事故案例和有关交通法规,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6、学习对活动情况和结果做出比较恰当的判断和评价。

7、通过对公交车的调查了解,培养学生“我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确定活动主题和总课题组长。

前不久我们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在上学的路上边走路边跟同学说笑,没注意到从侧面冲出一辆面包车,这个同学便被撞倒在地,后来就送到了医院。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和同学们的心同时被揪紧了。大家都说:怎么会这样?肯定他们边走边说话,如果集中点注意力肯定就没事了。都得怪那个司机开那么快的车干嘛,看,出事了吧;下次这个司机和我们肯定能吸取教训,以后一定会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的;但是,我们付出这样的代价也未免太高了。是呀,同学们说的都对,难道我们真的要付出这样的代价才能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吗?

如果我们每时每刻都能紧绷交通安全这跟弦,我们的社会终究再也不会出现母亲撕心裂肺般的痛苦。如果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自己研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认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的话,一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就以“交通安全”为内容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我们为他取名为“安全伴我行”活动吧!

在活动主题确定以后,由学生自我推荐和全体同学的推举选出了大家认为合适的总课题组长:于晓滢同学,整个活动就由这位总课题组长带领大家完成。

(二)选择确定活动子课题。

1、提出问题,确定子课题。

主课题提出以后,学生围绕这个主题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真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总课题组长引导学生进行了一场小小的辩论会,对于各个小组确定的子课题进行讨论。通过进一步的讨论将那些没有价值的内容或与总课题不相符的内容淘汰,合并归纳了一些相似的内容,最后确定了如下子课题:

⑴搜集学生交通事故的案例、为保证学生交通安全所施行的有关措施。

⑵了解大人们对小学生交通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⑶了解我们生活中的交通现状。

⑷有关交通法规的学习和认识,和有关交通警示语等。

⑸有关交通标志缺乏或损坏的调查。

⑹同学们对交通安全的认识

(三)成立课题小组

确定了以上子课题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条件自主选择子课题。这时可能出现个别组人员过多,不好分工合作的情况,因此主课题组长提出建议每个组控制在5——10人之间,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和自己的小集体,全班共组成了6个组,由学生自己挑选出组长。填写好课题选择方案(附表)。

⑴事故案例组 [组长:毕玉昕]

⑵问卷调查组 [组长:岳媛]

⑶交通现状组 [组长:李珂昱]

⑷交通警示语组 [组长:林媛]

⑸交通标志组 [组长:于楚君]

(四)填写调查方案

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研究商量完成调查方案(附表)。小组讨论确定方案后派代表进行陈述,班内所有的同学都可以当评审员,可以对这个小组方案中自己感到疑惑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询问,可以质疑,也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该小组每一位组员都可以共同参与回答问题,对于该小组没有预想到的问题,其他的同学可以为他们出主意。最后各个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方案的修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根据方案进行调查

各个小组按调查方案进行分工,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实践活动,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小组的活动可以是集中的也可以个体的。

实例一:李珂昱同学为组长的小组研究的子课题是:调查现有的交通安全状况。他们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分别固定了两个时间和两个地点对交通状况进行

了调查。地点为:杆石桥路口和共青团路与普利街的交叉口。时间为:下午五点半(下班的时间,交通拥挤)和中午三点(交通不够繁忙的时间)。

实例二:岳媛同学为组长的小组研究的子课题是:了解大人们对小学生交通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他们自己设计了调查表,分别对司机、爸爸妈妈、周围的邻居、老人进行了调查。他们还自己设计了调查表。

(二)集中活动,指导交流

在活动过程中,总课题组长收集了小组开展活动的情况及各个小组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指导教师,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兴趣,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进行个别指导,及时组织组员之间的交流、组与组之间交流。这样全班的同学始终保持着积极投入的状态。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

结题阶段是对整个活动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以获得较好的研究效果,教师指导学生对整个活动中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形成本小组的结论并选择本小组的展示方式。

(一)归纳整理信息,总结观点

各小组通过调查研究,通过归纳整理,得出本小组的观点。以下是交通状况调查小组的调查结果和总结的情况:

交通状况调查小组认为:在交通高峰期车辆多,道路十分拥挤,机动车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要比非机动车和行人好得多。虽然车辆被堵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因为车速都不快,所以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机率比较低。虽然不是下班高峰期的中午三点,但是许多人们的都认为车辆较少说以速度也较快,反而使很多车辆对突然出现的行人或车辆措手不及,发生交通事故。虽然这段时间车辆行人较少但违反交通规则的车辆和行人却比下班高峰期要多。

通过两个路口的对比发现:杆石桥路口行人和车辆基本无违章行为,可能与这个路口随时有交通警察和协勤员的缘故吧。在共青团路与普利街的交叉路口发现:非机动车和行人违章的现象非常严重。除高峰期有个别自行车遵守红绿灯外,其他非机动车与行人都有违章行为。

负责调查的小组认为:人们对交通法规的认识都比较正确,了解的也很多,主要是人们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不强,对交通事故的认识不够深刻,并且及时违反了交通规则,交通警察对违规的自行车和行人主要以劝告为主所以经常会造成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我们小组认为:应该加大对交通是发生后悲惨的场景的宣传,通过血的事实来教育人们。如搞一些事故展览,可以是图片的,也可以是悲撞坏的车辆等。

……

(二)成果展示及交流

活动研究成果的展示是整个活动的重要环节,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的成果进行整理,形成书面的材料,各个小组在陈述本小组的结论时有的将结果办成了一张小报,有的将调查结果和建议写成一封信寄给交通部门,有的小组还亲手制做了宣传画和宣传标语贴到展板上进行展示……

由同学们自己组织,教师协助,交警参与,举办了“安全你我他”的成果展示课。

“安全你我他”综合实践活动展示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蔡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3—6 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一、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知识也不断出现新的分化与综合的趋势,解决有限的学时和知识量的无限增加之间的矛盾,“综合学习”越来越受关注。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出发,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立足于让每一个学生健全、完整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 2、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 3、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因此需要具备些基本能力手综合素质; 同时也为了适应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报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2、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3、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4、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5、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统一安排,每周一至二节课,学生全是员参与,教师参与活动小组的活动。 6、采取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这两种基本的组织形成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的开展。 7、在开放的时空中不能忽视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 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与管理 1、范围:小学3—6年级学生 2、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学目标,学校建立研究性学习指导、管理小组,加 强组织管理。切实保证研究性学习标真正落实到实处。组长: 魏素菊 副组长: 吴孝东冯秋怀 成员: 冯启红刘晓娜王志鹏张继辉指导管理小组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实际、教育原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和具体的研讨措施,合理安排课时,科学调整任课教师,使音乐、体育、美 术、社会、自然、英语、电脑等各学科的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的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汇总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走进戏曲大舞台》 一、活动背景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浸润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据统计,全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了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喜爱、向往、崇拜的大都是流行音乐、港台明星、言情武打剧等。戏曲在年轻一代的眼里,差不多成了“出土文物”。为了提高年轻一代对戏曲的兴趣,使他们关注戏曲、欣赏戏曲、热爱戏曲,必须采用一些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如上网、竞赛、表演等。为此,我们搞了这次“走进戏曲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他们喜爱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从而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活动宗旨 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基本知识。 3、理解戏曲中脸谱、行当等的含义,学习鉴赏戏文。 4、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5、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为振兴、光大戏曲事业而努力。 三、活动设想 1、指导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听戏、看戏,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 2、亲身体验,学唱戏曲,学演戏曲。 3、能理解戏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通过竞赛,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 5、考察地方戏的特色以及现状。 6、讨论地方戏的现状,给出振兴方案。 四、准备活动 1、成立研究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各人分工。每小组5-8人为宜。 2、查阅资料。可利用图书馆、因特网等资源,还可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收集、了解有关戏曲的材料和知识。 3、调查中国传统戏曲特别是家乡地方戏曲(锡剧)的现状,思考发展良策。 4、准备表演戏曲节目。 五、集体活动步骤 1、交流材料。把各人收集的资料向全体同学展示、交流,互通有无,使每个人都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2、教师介绍。重点介绍中国戏曲的历史,几个主要的戏曲剧种(如京剧、昆剧、黄梅戏、评剧等),戏曲中脸谱、行当的含义,京剧旦角流派等。 3、学生根据调查到的情况在课堂上介绍中国戏曲的现状,并讨论发展地方戏曲的良方,写出方案。 4、欣赏不同剧种经典剧目片段(播放碟片),有京剧《苏三起解》,评剧《刘巧儿》,锡剧《双推磨》,豫剧《花木兰》,黄梅戏《天仙配》,越剧《红楼梦》,花鼓戏《刘海砍樵》等。 5、优秀戏文鉴赏。印发《天仙配》、《玉堂春》、《花木兰》中的精彩唱词选段,让学生分析、讨论,进而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6、戏曲知识竞赛。可在班级内以小组为参赛单位进行,也可整个年级一起进行。我们采取的是后者。各班派三名选手参赛,其余300多个学生既是自己班级的拉拉队,又是观众,气氛相当热烈。(附) 7、粉墨登场,学唱戏曲,学演戏曲。各小组(或班级)都上台表演。演唱内容有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黄梅戏《孟姜女》选段“十二月调”,锡剧《双推磨》选段“推呀拉呀转又转”,黄梅戏《女

中学生寒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长葛八中2014年寒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生活,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大力提高我校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根据初中新课程有关初中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在今年寒假组织我校学生开展中学生寒假综合实践活动。 一、主要内容 (一)“年俗年韵年文化、新农村建设”社会调查: 春节期间有许多传统习俗,如辞年、守岁、祭祖、穿新衣、贴春联、放爆竹、拜年、吃年夜饭等,这些传统习俗都属于春节文化。请你利用寒假假期,深入乡村进行实地调查,全面了解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风俗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通过调查、访谈等形式写一篇关于地方春节文化、新农村发展等内容的论文或调查报告;活动时间不少于3天。学校推荐题目(任选一至二项): 1、假期中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2、关于春节、元宵节民风民俗的调查研究;关于春联、节日美食的调查研究;文明餐桌,勤俭节约的调查研究。 3、关于生活节能状况调查研究 4、关于中学生压岁钱数量及用途的调查研究; 5、对家乡的变化的调查,以及家乡变化对你的影响。(山川、河流、房屋、人口、经济收入、村民文化水平) 6、你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了哪些学科知识?做了哪些事?有何感想? (二)开展敬老、助老、爱老,勤俭节约教育。 1、要求学生利用寒假为自己爷爷、奶奶、父母洗脚、洗衣服、做家务活动; 2、组织中学生志愿者到乡镇敬老院进行老人日常生活料理,送书、读报、文艺表演、聊天、送祝福等抚慰活动; 3、到本村、社区孤寡老人家庭为老人打扫卫生、写春联、贴春联、送祝福、演节目等活动,培养中小学生敬老、助老、爱老的良好品德。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勤俭节约,从小事做起”,“拒绝浪费,从我做起”,“节约最时尚,光盘最流行”等教育活动。学生要写出敬老爱老、勤俭节约等相关内容的日记1-2篇,开学后每班各10篇,并将活动开展的相关影视资料、图片每班各3份由学校进行展评。 (三)“好书伴我过春节”读书活动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扩充知识,读书可以陶冶性情,读书可以提升品位,读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是汲取经典文化的良好学习方式,从而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寒假即将来临,为了丰富我们的假期生活,让我们遨游在书海中,使整个寒假过得更有意义。 1、读一篇传记《伟人毛泽东》或《雷锋日记》,写一篇有质量的心得体会; 2、观看一部电影《甲午风云》,写一篇观后感; 3、查找一个岛屿—钓鱼岛。各班评选后上报优秀心得体会、观后感每班各10篇。 二、活动要求: 活动过程要有计划、要有记录、要有成果,确保安全。下学期开学后,各班按要求准时上交活动成果。各班都要组织有自己年级特色的实践活动,开学后展示活动成果,学校召开总结表彰会,并组织分年级进行成果汇报与评比活动。 三、活动组织 1、学校成立中学生寒假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长葛八中2014年寒假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郭少华 副组长:李梅建 成员:李永治、黄亚伟、黄付昌、何金雨、各班主任 各年级分别成立寒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班主任为主要责任人,各班主任为主要指导教师,各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方案

XX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为了有实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依托周边社区的资源优势,开发以“乡土特色为载体,感恩教育为起点,实践能力为宗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超越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广阔的世界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使学生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2、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学生通过走进社区、走进农田、走进敬老院,亲近、考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丰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自觉遵守

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品德优良、具有良好艺术修养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现代小公民。 三、课程实施 1.课程组织及职责 为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到位,学校建立领导小组、教研组等活动组织机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校综合实践活动总体规划、指导,教师的培训,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的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事务。教研组主要负责做好本组教师备课、上课和活动资料收集整理等活动。同时受领导小组领导,研究并确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及学校、年级、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步骤。 (1)领导小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特色建设领导小组。审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制订相关条例,检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开发。 (2)教研组 组长: 成员: 2.课程管理 (1)活动基地建设:为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学校建立相对固定的学生活动基地。学校校园内的绿化带、东南镇社区农田等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该课程的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课程目标,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1.遵循《初中课程方案》的精神及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标准的原则和要求,体现内容上的联系性和实施上的独立性。 2.课程编排应立足于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3.课程编排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等。 4.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 (一)学生层面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比较丰富经验。 2.初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关爱和责任感。 3.初步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初步养成合作、民主、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教师层面 1.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从传统学科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主题活动中的策划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与发展,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和价值观的确立,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出发,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使他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得到不断提升。 3.改善教师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综合实践活动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改进教学观念,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改进我校的课程结构,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组成部分,各部分具体目标: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1.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学会观察与发现,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3.养成与他人合作与分享的意识。 4.养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5.初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社区服务: 1.主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增强融入社会的能力,学会时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沟通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984 (计划范本系列)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详 细版 When The Goal Is Established, It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Of Organ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Organizational Goals To Be Achieved And The Ways To Achieve Them.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详细版 提示语:本计划文件适合使用于目标确立时,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实践,在活动中逐步养成具有基本的生活,劳动能力,观赏和辨别的能力,同学之间互相间的交往、协作能力,逐步的观察分析,采访、调查等能力,以及能初步掌握对小课题的研究、探索、实验的方法,把在各科中学到的技能,在实践中能综合运用,同时又不断增加知识,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年级基本情况: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

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初中生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的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魏世龙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其中实践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会操作,学会动手。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探索,去经历,去感受,这样虽不一定有很快的外显效果,但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认识水平得到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这不正是最好的“结果”吗?不正是教育的最根本的宗旨吗? 一、在实践中增长阅历 尚未成人的学生,无论在知识结构方面,还是在人生阅历方面都不够成熟。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上课地点,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也没有固定的实施模式。因此,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可以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阅历。 以开展主题为《敬老爱老》活动为例。学生在活动中,必须要走出教室,融入社会,与同学、家长、等人进行实际接触。在活动中,学生明白了尊敬老人的道理。让我们听听他们的体会:“在活动前,我很害怕,没有胆量,又怕别人泼冷水,到了最后,我大胆参与到这次活动中,这时我才知道老人们确实应受到尊重。”“上次在家里,妈妈让我给爷爷倒水,可是我不肯,最后还是妈妈給倒了。”“”……在活动中学生通过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丰富了社会阅历。 二、在实践中获得经验 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问题的探究是初步的,稚嫩的,但也是非常可贵的,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受碰撞、摩擦、融合,但也会努力地寻找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经历茫然、失望、喜悦、满足,得到多种角色体验后,他们会获得一些属于自己的经验,如与同伴合作的经验,走上社会与他人交际的经验,快速获取资料的经验,处理生活中突发事件的经验等等。 考虑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常见疾病,偶尔也会碰到一些意外事故,如何正确对待,及时处理,避免产生更大的伤害和更严重的后果,需要学生掌握一些自我保健、自我救助的基本方法,同时需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在开展活动中,老师可先要求学生查找自我保健与救护的相关知识,并做好记录,然后组织对各类意外事故或疾病(烫伤、鼻出血、扭伤或撞伤等)的诊治救护演习,并邀请校医作现场指导,最后组织医药知识竞赛,如患重感冒时,只要自己吃点感冒药就行了,对吗?为什么?如果不小心被开水烫伤,怎么办?有人煤气中毒了,如何进行抢救?……让学生在小品、实地演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获取知识经验,学会自我保护的本领。学生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是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三、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教育主管部门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中指出:“增设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对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道通实验学校王崇学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全新课程。它的设计与实施,是以当代课程理论为指导,反映了当代课程发展的理论要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为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现状 1.1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研究内容上,理论的探讨与阐释多,实践操作研究少,尤其是对具体情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的跟踪、跟进研究显得迟滞。 (2)在研究权威主体上,教育专家、专职研究人员居多,地方教研部门和一线教师研究人员较少,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实践层面上专家引领的不足,研究型教师成长缓慢。 (3)在研究对象上,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及教师如何管理课程的研究多,对教研部门如何指导课程实施及学生如何在课程实施中获得发展研究得少。 (4)在研究范围上,对发达地区关注得多,对偏远落后地区留意得少。 (5)在研究成果上,重复研究多,创新作品少。

1.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变成学科拓展活动。由于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任课老师,活动主题的确定很容易变成学科课程的延伸。 (2)用学科教学方式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是两个概念,这两种课程实施的课程目标、过程与手段都应不同。 (3)课程内容窄化倾向。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不能受到平等的对待和相同的重视,更多的教师青睐于研究性学习。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活动化倾向。由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缺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反思 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暴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问题。长期以来,“学生学”更多依赖于“教师教”,要转变这种方式,要求学生走出教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访问、座谈、报告.查阅资料、体验等。 (2)教师问题。长期以来,教师都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接受从主导者转变为辅助者需要一个过程。 (3)学校问题。学校管理者认为实施实践活动会耽误学校理论课程的教学,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活动,往往会给学生家长造成学生在学校不务正业的错误认识,从而影响学校声誉和就业率,因而一些学校对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标准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标准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主要由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板块构成。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为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范围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的选择与实施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 1、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2、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的开发与实施以学生为核心,实现三种关系的整体整合,最终指向学生个性健全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范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应根据当地情况、学校的差异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选择切入点。 1、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研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具有时代使命感,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主题如:环境教育、价值观教育、生活教育、主体文化与多元文化等内容都可以不断的渗透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 2、参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走出课堂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值得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的人格臻于完善。如:社会考察、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让学生开放性的主体体验实践,在体验与探究自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 3、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以创新教育内容为载体、以信息技术教育为手段,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4、加强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不仅是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在指定领域之外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包括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创节、体育节、艺术节、合唱节)、学生同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以与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相结合,共同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二、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七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整体认识能力,以人文精神与科学态度,从社会生活的现实与未来中发现、提出问题,抓住题的本质,判断问题的价值。使学生逐步形成善于置疑、乐于探究、用于实践勤于求知、积极向上的精神。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精选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精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主要由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构成。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为了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为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根据我校已有经验,经学校行政研究,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希全校各部门认真执行。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以教育要“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其它课程的实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一代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能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因而必须全校高度重视,寻求家长和

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切实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课程内容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内容。 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应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确定课题,开展研究学习活动: 1、人与自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课题,如宝应环境生态保护、宝应各种资源能源的综合循环利用、地方小气候、宝应地理等。 2、人与社会:从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课题,如校规校纪、社群关系、人群心理、地方社会各阶层分布的调研分析、小城镇规划、农村地区交通状况调查、地方法制、地方人口与经济发展、地方贸易与市场调研等。 3、历史文化:从人的发展与历史文化的关系角度提出课题,如乡土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历史遗迹、历史名人、地方传统美德、地方传统与现代文明、地方文艺等。 4、个人发展: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课题,如同学交往、学生消费、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文化、青春期行为方式等。 5、跨学科综合: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课题,这类课题与中学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需要多学科参与,如遗传与化学、纳米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基因工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可以从课程形态和学习方式两个维度来理解:一为狭义的概念是指这门新设的研究型课程。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大自然、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选择、确定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是为广义的概念则泛指一种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这里所说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主要就是前者的课程而言。由于长期以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格局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学科教学中受既定认知目标的制约,接受性学习的思维方式、教学行为以根深蒂固,要在各科中自如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方式,还有一定的难度。作这新课程体系中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这门必修课,对第二个维度“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理论和实践指导。研究型课程是一门通过知识与经验并重的主体性探究活动实现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的生成性课程。它与其他学科相比,研究性学习没有大纲和教材,没有可依赖的“本本”,也没有现成熟悉的套路规范。因此,虽然从设置上来看,化是国家课程中的必修课,可是在课程开发、课程管理等更多的层面上看,它强调因地制宜,开发本土化的课程资源,发挥本校传统优势,成为一种个性化校本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与策略。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注重的是学生的兴趣、知识、思维、技能、能力、态度、情感等全方位的发展,构建一种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方式的转型是研究性课程的背景;学习生命的回归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取向;学习自由的追求是研究性性学习课程的理想境界。 (一)以自主探究为核心-----无论是初中还是小学,都是从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通过个体、小组、班集体亲历亲为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实践探究,体验、表现和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参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才是有效果的。 (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实践活动是研究性学习最基本的表现形态。学生的兴趣是探索活动的起点。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关注学生兴趣爱好和情感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通过课内外、校内外组织广泛、灵活、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形成“课堂教学活动化,课外活动课程化,闲暇活动教育化”的开放式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精彩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设计

辛店镇同源完全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⑤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 3、学校发展目标: ①营造“自主、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 ②密切与社会、家庭的联系。 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实践活动课桐梓县第五中学全文结束》》年10月 【教学流程图】 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拓展练习修改设计情境设问想一想确定设计要求收集分析资料学习构思方案认识绿豆设计种植方案讨论种植方法种植绿豆流程设计作品交流与评价活动主题种植绿豆历经时间活动一:种植绿豆(2课时)活动背景: 《绿色食品探密》活动的设计是在学生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绿色”进行研究,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学习和掌握研究的方法。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设计意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初中生而言,学习内容和方式都是开放的,他们在自主选择、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去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这一认识,本次活动在设计时注重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体验,以此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生豆芽》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是以种植绿豆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J "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种植物的名称、特点、生长过程,

丰富学生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植物对环境,对人类生活、生存的重要 作用。学习绿豆种植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学会用"水生法"或"播种 法”种植绿豆,初步了解种子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组织能 力和实践能力,也为掌握种植技术奠定基础;过程与方法:了解对比 实验所需要的条件,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在观察实 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及随时记录的学习习 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调查、种植、成果展示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通过活动,使学生热爱植物、爱惜植物,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师讲解、演示”水生法"种植绿豆和”播种法”种植绿豆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展示绿豆的发芽成果,养成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态度和能力。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实践方法的改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用心体会农民的辛苦。活动准备: 1、教师教会学生写体验观察日记,指导学生进行活动策划。、 2、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3、确定研究课题,制定活动方案。 4、搜集各类制作方法。 5、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活动过程设计教师指导设计 一、准备阶段 (一)引出主题 1、导入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设计方案

(初中综合实践初中综合实践三班 ) 一、课题的提出: 水是人类生存的源泉,一切动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可是现在地球上的水资源逐年减少,尤其是淡水资源的缺少极为严重。所以我们必须加以高度重视,要保护好水资源。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掌握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小知识。 2、培养学生自觉的保护水资源。 三、活动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自觉地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四、活动时间:一学期 五、活动准备 1、制定活动方案 2、成立活动小组,学生根据住址自愿每八人结为一组。 六、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实践调查 1、调查了解家乡水资源情况 2、调查你家乡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情况 3、调查学校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并提出解决办法。 4、你认为怎样防止水污染和节约用水,说说你的金点子。并以“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第二阶段: 初步反馈,组内交流 1、组内交流调查实践情况,由组长组织组员进行汇报,教师简评。 2、整理好调查材料,填写好活动记录。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并进行总结 1、导入 2、汇报调查成果,说说你的金点子。 3、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演讲竞赛。 4、学生谈一谈活动时的收获和感受。 5、教师总结。

中外礼节实践设计 作者:夏立华 (初中综合实践黑龙江初中综合实践二班 ) 教案目的: 1、主要介绍西方国家在宴会上与中国的具体不同之处; 2、不同之处所反映的东西方世界不同的思维习惯,价值观念。 教案方式:启发式 安排小组讨论,边学边实践 学习方式:自查资料、讨论、比较、总结、归纳 教案课时:一课时 一、将收集到的礼节文化按中西方分类进行汇总。中西方礼仪在称谓称呼、见面交往礼节、宴客方面、禁忌与习俗 二、请学生介绍宴会礼节 中国:喝酒,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国通常遵循的是酒杯不能空茶水不能太满,在西方人他们通常喜欢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他们的行为会随女主人的动作而进行。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大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酿酒工艺和人们赋予酒的美好寓意,使饮酒成为中国人宴请宾朋、交际应酬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也令老外折服,使他们也对中国的白酒满怀好奇心,但他们对中国酒桌上的强行劝酒有多反感。就如我们正常的中国人对老外的贴面礼排斥一样。西方。“整齐、清洁和保持安静”三项原则 (1)进餐时,应该尽可能地少一些声响,少一些动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有时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放在旁边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双叠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开。千万别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乱揉。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或脏物。千万别用它来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从汤开始。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汤匙,它就在你的右边的盘子旁边。不要错用放在桌子中间的那把匙子,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和果酱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开始。当她拿起匙或叉时,那就意味着大家也可以那样做了。 (6)如果有鱼这道菜的话,它多半在汤以后送上,桌上可能有鱼的一把专用叉子,它也可能与吃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总之,鱼叉放在肉叉的外侧离盘较远的一侧。(7)通常在鱼上桌之前,鱼骨早就剔净了,如果你吃的那块鱼还有刺的话,你可以左手拿着面包卷,或一块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 西方餐桌礼仪的忌讳: 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 1、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则是由外至内,完成一道菜后侍奉收去该份餐具,按需要或会补上另一套刀叉。 2、吃肉类时(如牛扒)应从角落开始切,吃完一块再切下一块。遇到不吃的部分或配菜,只需将它移到碟边。 3、如嘴里有东西要吐出来,应将叉子递到嘴边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边沿。整个过程要尽量不要引别人注意,之后自然地用餐便可。 4、遇到豆类或饭一类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将豆类或饭轻

中学综合实践精彩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设计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二、课程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参与专题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切身体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能,培养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生活态度,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内容和实施办法 第一部分: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 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学习、研究。无论学生确立的探究课题是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还是自我问题,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充分挖掘研究课题所具备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实现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整合。大概分类如下:(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跨学科综合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学科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前沿科学的综合学习课题,如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