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浅谈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浅谈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浅谈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浅谈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从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播出,到如今的据不完全统计的三十四家卫视、三百多家电视台并存的局面,中国电视业发展步入

了第56个年头。自1958年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到如今百花齐放的局面,

中国电视剧在几十年的探索实践中走向成熟。电视剧,是随着电视广播事业的诞生而发展起

来的,如今毫无疑问的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喜爱的休闲消遣方式之一。而电视剧,作为电

视产业的重心,相当大程度上也是社会的缩影,折射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反映着人们的思

想生活观念,见证着人们价值观、审美观的变化。

一、题材演变与社会发展

按照电视剧艺术形式在社会系统中功能角色定位及其艺术自觉与生产规模,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宣传工具阶段(1958—1977)。二,审美自觉阶段(1978—1989)。三,文化产业阶段(1990至今)。

(1)宣传工具阶段

从电视剧艺术诞生的1958年到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中国电视剧基本上是作为个年代政治宣传工具而存在的。虽然说在这个阶段,包括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在内的艺术形式家族,都要受制于当时左倾政治文化形势的强力影响和左右,但由于电视传播的新兴大众传媒属性,相比前几种艺术形式,电视剧这一文化形式的作用,更加受到政府、把关人系统以及从业人员重视。

1958年到1966年,是中国电视剧的草创时期,8年时间全国范围内共播出200多部电视剧。其中,北京电视台90部,上海电视

台35部,广州电视台30多部。但由于电视接收机在当时是稀有物,影响力、起到的宣传效果并不大。

(2)自觉审美阶段

1978年,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标志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全面转型。1979年,邓小平出席了中国作家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将党的文艺方针由“文艺为政治服务”调整为“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为人民服务”。这预示着对文学艺术功能认识的重新定位,也标志着对全社会对文学艺术自身独特规律的尊重。

作为整个文化艺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视剧艺术在这一阶段获得了审美意识的自觉,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电视剧艺术规律的探索和开拓。电视剧艺术在新时期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年产量由1978年的10余集发展到1979年的30余集,再发展到1980年的80余集。中国电视剧送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年产量,由1981年的110集激增到1986年的1500集。

数量在激增,电视剧的艺术品种和类型也日趋多样,质量在明显提高。不仅出现了一批思想、艺术水平较高的制作精致的短篇电视剧,而且产生了一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长篇连续剧,问世了一批样式新颖的戏曲电视剧和专为少年儿童录制的电视剧。特别是1984年以来荣获“飞天奖”一批优秀电视剧,如《今夜有暴风雪》、《新闻启示录》、《走向远方》、《巴桑和他的弟妹们》、《希波克拉底誓言》、《太阳从这里升起》和《寻找回来的世界》、《四世同堂》、

《新星》、《红楼梦》、《努尔哈赤》、《雪野》等,引起了社会和文艺评论界的广泛瞩目,使电视剧这种新兴艺术形式在中国文艺领域里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二、电视剧产业发展与审美价值观的变化

在电视剧艺术系统的横向纬度,按照电视剧艺术的类型发展实际,中国电视剧又可以分为革命历史题材剧、古装戏(历史题材电视剧)、农村题材剧、军事题材剧、城市社会生活剧(家庭伦理剧)、都市言情与青春浪漫剧、情境喜剧等类型。而从题材变化到民众对演员的审美标准的变迁,也反映了人们审美和价值观的变化。为了迎合观众口味,相应的这深深影响了电视剧主演的选角标准。成为电视剧发展史的一步。

(1)审美变化

自古有“不能以貌取人”的教诲,但不能否定“美色”一直是千古以来的佳话,是评判一个人重要的标准。而“偶像文化”则为其贴上了时代的标签。而电视剧作为几十年来深受广大民众欢迎的艺术形式,无疑成为民众生活的消遣和津津乐道的话题来源。而其中又以女性粉丝居多。放眼三十年的娱乐圈“美男进化史”,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大众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的变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内地刚刚开始改革开放,一批港台剧被引进到内地。周润发、秦汉、姜大卫、郑少秋等人,相继出现在了电视荧屏中,引发了强烈关注。与此同时,内地则里流行起了以唐国强为代表的“奶油小生”形象,他们也算的上娱乐圈三十年美男变迁

史的开端。在这所谓的“第一批”美男中,都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基本都是剑眉大眼高鼻梁,有所谓的英武之气。

在一大波“国字脸”之后,以濮存昕、程道明为代表的内地男星开始走红,和之前的“国字脸”英雄相比,他们的长相更加亲民,赢得了众多家庭主妇的喜爱,成为名符其实的“师奶杀手”。

新世纪伊始,英雄一霎气短,娱乐圈男色进入全新时代---花美男崛起。花美男寓意为“花一样美丽的男子”,面若桃花皮肤白,长得比女人还要精致玲珑,极其注重外表,永远整洁干净。这完全得益于本世纪初台湾偶像剧的崛起。

(2)价值观的变化

自从电视剧进入风靡,越来越多的人将对电视剧中的期望寄托于现实。时代的审美无疑成为了时代的“择偶标准”。这与社会的发展史息息相关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了更高质量的追求和期盼。

对于七八十年代“国字脸”的流行,“英俊的正面形象,是观众一种美好的寄托”。

而之后的“师奶杀手”,得益于那个年代万人空巷的热播剧,清一色都是干部、军人、警察题材。如《英雄无悔》《和平年代》《新星》。对于公职人员的走俏,有关娱评人认为与八十年代的择偶标准有关,“那时候找对象就喜欢找公务员了,大家更青睐个性硬朗、浩然正气的男性形象。”

与妈妈辈的审美不同,如今进入新世纪“花美男时代”,女儿辈

的偶像大多是富家公子哥,这与社会变化和价值观变化息息相关。就像从漫画里走出来的人物,女粉丝在他们身上寄予了太多关于童话、唯美和青春的幻想。

总而言之,电视剧作为现当代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我国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题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电视剧不仅代表了人民的美好希冀,还传达出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及审美标准。

参考文献:

【1】刘宏,《电视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6 ,页码238 【2】《娱乐圈三十年进化史》,腾讯娱乐独家专题娱评,2014/2/24

【3】《电视剧》,百度百科,2014/6/8

参考网站:

百度百科:https://www.sodocs.net/doc/227093042.html,

腾讯娱乐:https://www.sodocs.net/doc/227093042.html,/

广告发展时间简史

第一节中国广告发展简史 在我国,对广告学的创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是新闻学专家徐宝璜和戈公振。 1919年12月,徐宝璜编著的《新闻学》一书出版,其中设有“新闻纸之广告”一章专述广告。戈公振是我国著名的报学史专家,1927年,出版了他编著的《中国报学史》,其中在第六章“报界之现状”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广告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发展中国广告的一些主。 1918年,甘永龙编译的《广告须知》问世,为我国第一部广告学专著。稍后出版的有上达编《广告学纲要》(1930年)、丁馨伯著《广告学》(1933年)等广告的市场力量学派和信息学派。 从1900年到1960年,市场力量学派一直是广告经济效果的流行学派。市场力量学派将大多数广告视为市场效益的一种威胁,认为广告是一种劝服形式,靠制造虚假的产品差别,给产品增加进入市场的障碍而使市场无法竞争;与此相反,在本世纪70年代出现的信息学派视广告为市场效益的助长剂,认为广告是市场信息的一种基本形式,通过刺激竞争,降低消费者寻找产品的代价。理论争论和研究结果显示,广告为市场贡献了有用的信息,但是,只有消费者才能决定是否将广告容当作信息。 属于信息学派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广告有助于生产成本和分销成本的降低,他们认为,由于广告可以使做广告的企业比不做广告的企业更快地达到生产和分销的规模经济,同时可以降低寻求消费者的成本,因此广告可以降低价格。市场

力量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反驳说,广告就是一种花费,广告主必然通过价格来弥补广告成本,从根本上讲,他们认定“有人必须负担”广告,而必须负担广告的人是消费者。 对广告信息学派的支持者来说,累积证据表明,广告通过增加上市商品和服务的品种,通过传播更多关于上市商品和服务的信息,拓宽了消费者的选择围。1、中国广告发展史(1979年以前) 我国最古老的广告形式是由口头叫卖、吆喝声逐渐发展而形成的各种形式的销售现场广告。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北宋家功夫针铺的雕刻铜版,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印刷广告物。 1815年8月,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来亚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这是最早的刊登广告的定期中文刊物。 1853年,由英国传教士在发行并销售到、等地的《遐尔贯珍》刊物,首先利用刊物兼办广告业务。 1858年,在出版的《孖刺报》,增出中文版《中外新报》,最早刊登了商业广告。 1904年,国人开办闵泰广告社。国人开办的广告公司中,规模较大的有成立于1926年的华商广告公司和成立于1930年的联合广告公司。 我国最早的广告研究团体是1918年在成立的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927年,有六家广告社组织成立“中华广告公会”,这是我国广告同业的最早组织。 2、中国广告猛进史(1979年后)

(完整版)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大家好!我是社会学的吴倩,今天是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做这次的演讲。那我们这次汇报的主题是中国电视剧史的发展。 我将从一下三个方面展开我的汇报:发展历程、艺术特点、现状分析 首先要说的是它的发展历程 从1958到1965年是它的发展初期,在这阶段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第二阶段是1966—到1976年出现的停滞时期 这一阶段的电视剧有1967的样板戏《谈京剧革命》,同年也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接着,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这一时期的电视剧是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产生的,1976年5月中旬,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

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人情味”。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8、传统剧目,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的一律不播, 第三阶段是1978到80年代末的复苏时期,在这期间,出现了第一部彩色电视剧1978年5月《三家亲》,这也是电视单本剧时代的开始。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1980年,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了两部从美国引进的系列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1981年2月5日春节播出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1984年播出的电视剧《血疑》曾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并且首次在电视剧中插播了企业广告。 在80年代末出现了大批让人印象深刻的电视剧。 大家应该对这段音乐很熟悉吧,这就是1987版被奉为经典的西

21世纪中国广告发展史

?广告不仅为商品造形、为企业塑像,广告还提供了消费者认识产品,协助品牌成长,带动企业发展与刺激经济成 长,甚至影响社会文化的功能,同时藉由各项媒体,进入每一户家庭,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中国广告发展史(1979年前) ?上古与夏商周的萌芽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的过渡时期,到隋唐宋的鼎盛与印刷广告,再到元明清(1840年前)的近代广告,传统广告 元明清(1840年前)的近代广告传统广告 形式趋于丰富和稳定。 ?1840年-1949年:现代与报刊广告成为了最主要的新兴载体。还出现了路牌广告和车体广告。

中国广告猛进史(1979年后)?1979年初,中国广告恢复全面启动。 ?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率先恢复刊登商业广告,第一则广告是蓝天牌高级牙膏,紧接着,1月28日15:30为上海药材公 司制作的名为参桂养容酒广告在上海电视台播放。中国人第司制作的名为“参桂养容酒”广告在上海电视台播放中国人第 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了广告。 ?1983年6月,中国第一个广告专业正式开课。3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就这样成为中国第一批广告专业的学生。

?1983年12月27日,中国广告协会成立(简称中广协)。 ?广告是和经济水平相同的。早在1985年,省优、部优、国优型的告白式广告横行中国大地。可以看出,在物资刚刚开始丰富的中国,人们还是相信传统体制下的标准。 ?一直到1990年,中国的电视、广播中才逐渐没有“省优、部优”这样的字眼。创意开始进入中国广告。

?1995年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正式实施。 ?中国广告的内容一开始是以药品为主,基本上都是上 海产出的药品。然后才是化妆品广告慢慢进入人们的 视线,之后是烟酒、电器,最后是房地产、汽车。 ?由此可见,中国百姓的生活从最基础的健康一步一步 迈向高端需求。

浅谈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浅谈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从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播出,到如今的据不完全统计的三十四家卫视、三百多家电视台并存的局面,中国电视业发展步入 了第56个年头。自1958年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到如今百花齐放的局面, 中国电视剧在几十年的探索实践中走向成熟。电视剧,是随着电视广播事业的诞生而发展起 来的,如今毫无疑问的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喜爱的休闲消遣方式之一。而电视剧,作为电 视产业的重心,相当大程度上也是社会的缩影,折射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反映着人们的思 想生活观念,见证着人们价值观、审美观的变化。 一、题材演变与社会发展 按照电视剧艺术形式在社会系统中功能角色定位及其艺术自觉与生产规模,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宣传工具阶段(1958—1977)。二,审美自觉阶段(1978—1989)。三,文化产业阶段(1990至今)。 (1)宣传工具阶段 从电视剧艺术诞生的1958年到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中国电视剧基本上是作为个年代政治宣传工具而存在的。虽然说在这个阶段,包括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在内的艺术形式家族,都要受制于当时左倾政治文化形势的强力影响和左右,但由于电视传播的新兴大众传媒属性,相比前几种艺术形式,电视剧这一文化形式的作用,更加受到政府、把关人系统以及从业人员重视。 1958年到1966年,是中国电视剧的草创时期,8年时间全国范围内共播出200多部电视剧。其中,北京电视台90部,上海电视

台35部,广州电视台30多部。但由于电视接收机在当时是稀有物,影响力、起到的宣传效果并不大。 (2)自觉审美阶段 1978年,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标志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全面转型。1979年,邓小平出席了中国作家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将党的文艺方针由“文艺为政治服务”调整为“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为人民服务”。这预示着对文学艺术功能认识的重新定位,也标志着对全社会对文学艺术自身独特规律的尊重。 作为整个文化艺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视剧艺术在这一阶段获得了审美意识的自觉,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电视剧艺术规律的探索和开拓。电视剧艺术在新时期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年产量由1978年的10余集发展到1979年的30余集,再发展到1980年的80余集。中国电视剧送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年产量,由1981年的110集激增到1986年的1500集。 数量在激增,电视剧的艺术品种和类型也日趋多样,质量在明显提高。不仅出现了一批思想、艺术水平较高的制作精致的短篇电视剧,而且产生了一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长篇连续剧,问世了一批样式新颖的戏曲电视剧和专为少年儿童录制的电视剧。特别是1984年以来荣获“飞天奖”一批优秀电视剧,如《今夜有暴风雪》、《新闻启示录》、《走向远方》、《巴桑和他的弟妹们》、《希波克拉底誓言》、《太阳从这里升起》和《寻找回来的世界》、《四世同堂》、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大家好!我是社会学的吴倩,今天是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做这次的演讲。那我们这次汇报的主题是中国电视剧史的发展。 我将从一下三个方面展开我的汇报:发展历程、艺术特点、现状分析 首先要说的是它的发展历程 从1958到1965年是它的发展初期,在这阶段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第二阶段是1966—到1976年出现的停滞时期 这一阶段的电视剧有1967的样板戏《谈京剧革命》,同年也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接着,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这一时期的电视剧是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产生的,1976年5月中旬,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

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人情味”。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8、传统剧目,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的一律不播, 第三阶段是1978到80年代末的复苏时期,在这期间,出现了第一部彩色电视剧1978年5月《三家亲》,这也是电视单本剧时代的开始。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1980年,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了两部从美国引进的系列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1981年2月5日春节播出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1984年播出的电视剧《血疑》曾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并且首次在电视剧中插播了企业广告。 在80年代末出现了大批让人印象深刻的电视剧。 大家应该对这段音乐很熟悉吧,这就是1987版被奉为经典的西

浅谈中国广告史

浅谈中国广告史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1201班 学号:120420122 姓名:米园 指导老师:朱瑞波

浅谈中国广告史 摘要: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中国的广告在古代就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国广告的发展也展现出它独特的风格,但是伴随而来的问题也困扰着人们,到底该如何认识我国的广告发展呢?在这篇文章里,我将谈谈自己学习广告后的一些认识和感想。 关键词:广告、历史、发展、前景 本篇文章一共两部分,第一部分中国广告历史摘自网络资料,主 要介绍了中国广告的发展历史;第二部分对中国广告的认识是自己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的一些认识和理解,因为学习了解的知识有限,不足之处请见谅。 一.中国广告历史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广告阶段 中国古代广告萌芽于公元前l0世纪左右,距今3000多年。根据《周记》记载,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凡是进行交易都“告子士”。在商周时代,交易要以铭文形式铭刻于青铜器之上,这种铭文可以称为最早的广告。 随着战国时期商业的繁荣,中国早期的商业活动者开始采用广告形式来传播交换信息,出现了广告的最初形式。 1.声响广告 2.文物广告 3.幌子广告

4.烽火广告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广告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广告的大发展,是从宋朝开始的。宋朝“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和科学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转折点。 宋代广告主要有以下形式: 1.灯笼广告 2.悬物广告 3.幌子广告 4.招牌广告 5.招贴广告 6.印刷广告 北宋时期济南刘家针铺的广告,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 7.插图广告 宋代以后,广告的突出形式就是明代的插图广告。 (三)中国近代广告 在本章中界定的中国近代广告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这一段历史时期的广告发展状况。中国近代广告最大的突破或称最突出的特征是利用近代西方出现的先进的传播媒介即报纸和广播电台进行广告。 1.广告形式

户外广告发展史

中国户外广告25年发展分析 许多年来,人们把目光投向传统的四大媒体,在相关的广告年鉴及媒体监测数据中,提及户外媒体时至多在结尾处补充一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户外广告也有较大发展”这样的字样。户外广告的研究长期以来被忽视了。基于此,我们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户外广告的发展做了一个调查分析,以期从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与大家分享。 1979-1987:全面恢复期 从1979年广告业恢复到1987年《广告管理条例》的颁布执行,这是中国广告业恢复、争论、探索的一个阶段。户外广告在这个大背景下,也处在全面恢复期。1979年春,北京西单出现了广告墙,正式体现出当时中国改革的路径方向。这一时期在广告媒体选择上,户外广告也是与报纸广告并列的主要广告形式。当时的著名品牌,如瑞士雷达表、西铁城手表、精工表、松下电器、雀巢咖啡、白猫洗衣粉、鹅牌衬衫、金星电视等都投放了户外媒体。这一时期的户外广告以路牌广告为主,虽然整体水平不高,但在推动树立广告意识、为广告正名的运动中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时期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外商的户外广告较多。据统计,从1978年到1988年,外商共有35种品牌的商品在广州推出过户外广告,其中以日本商品居多。 1987-1992:默默无闻的陪衬者 1987年在中国广告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从广告管理、广告创作、广告公司的经营等多方面都预示着现代广告意识在中国的抬头。1987年10月26日,国务院颁发《广告管理条例》,并从1987年12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广告史上第一部重要的法规,为广告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在广告创作中,策划和创意的观念开始被理论界和实业界关注。在1986年中国广告协会的学术讨论会上,北京广告公司的代表提出“以创意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的口号。中国广告联合总公司把这一口号进一步补充为“以策划为主导,以创意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这一口号由中国广告协会推广到全国。从此,策划和创意成为中国广告界关注的两大核心术语。但在当时,中国广告界对策划和创意的理解还处于散乱的阶段,没有真正结合现代市场整体营销理论和实践来探讨广告策划、创意的深层问题,并往往与中国传统谋术混为一谈。但对广告策划和创意的重视,无疑已深入到广告的核心问题,证明中国广告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87年,中国广告业复兴近10年,但广告体制依然陈旧而且混乱,成为广告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如何改革广告体制,成为上世纪80年代后期广告理论界的核心问题之一。1987年初,陈志宏在《试论代理制的优越性》一文中,率先提出实行广告代理制的观念。同年8月,中国广告协会年度学术讨论会便集中讨论了广告代理制的问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87-1992年的户外广告并没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广告营业额的增长以及广告理论和实践的各种探索主要体现在报纸广告和电视广告中,户外广告并没有值得称道的成绩,在广告研究中还是最容易受忽视的。1991年的《中国广告年鉴》在提及户外广告时,仅指出“户外广告与其他媒体相比,显得较分散,营业额也不高,但在广告业的整体发展中,仍是不可或缺的,是任何其他媒体不能代替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广告所关注的媒体必然集中于传统的大众媒体——报纸和杂志。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人们对刚刚走进家门的电视兴

浅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分析

浅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分析 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摘要:中国动画产业方兴未艾,但是真正的动画产业链仍未形成,国家虽然在中国动画产业中投入了许多,但中国动画产业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以下就我愚见来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动画的现状以及对中国动画发展的建议。 一、中国动画发展历程 ●起步(1926~1949) 1926年,万氏兄弟在上海制作了一部叫《大闹画室》的动画短片,由此,中国艺术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动画。上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又制作了亚洲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电影长篇《铁扇公主》,这说明中国在动画产业的起步是相当早的。 东北解放后,政府接管了当时的满洲电影制片厂,也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可以说这是新中国美术电影的一个开始,中国动画由起步阶段进入了发展阶段。 ●发展(1950~1980)与断层(1966~1976) 1950年后,中国动画进入了发展阶段,当时的中国动画产业的龙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后共摄制美术片428部,占全国美术片产量的80%以上)创作了如《东郭先生》(1955)、《骄傲的将军》(1956)《小蝌蚪找妈妈》(1960)、《没头脑和不高兴》(1962)。但在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动画也无一例外地受到了打击,10年内没有任何作品诞生,出现了断层期。直到1979年《阿凡提》的问世,才结束了中国动画产业长久的沉默。 中国动画的发展阶段,也是整个中国动画发展历程中最纯真的一个阶段,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首的中国动画制作人们追求质量,不计较成本,不考虑盈利,运用动画、木偶、剪影等技术,一集一完结,不断创造出优秀的国产动画。

中国历史剧排行榜

中国历史剧排行榜 秦——宏大叙事的练兵场 秦朝可悲在只有三代帝王就寿终正寝,无法产生更多的故事。但即使这样,秦朝还是一个产生“大题材”的朝代。陈凯歌、张艺谋、周晓文分别用《刺秦》、《英雄》、《秦颂》表达自己的历史观和人性观,在那些恢宏的大场面和复杂而纠结的人物当中,展现的是母题式的终极关怀。 相比之下,电视剧唯一可以通俗利用的似乎就是吕不韦和嬴政的关系,所以张铁林、宁静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吕不韦传奇》基本上成了爱情与江山的平衡。另一部历史正剧则有硬汉张丰毅主演的<秦始皇>秃显了秦始皇的那种一统天下的帝王霸气和儿女情长的百转千回. 至于电影《神话》和香港电视剧《寻秦记》,那基本上与秦朝无关,古天乐阴差阳错生了个儿子叫做项羽,观众不过是当搞笑片来看而已。 汉——文化输出的发源地 1997年,央视的电视剧《三国演义》全国收视率最高达到46.7%,这意味着一天之中,中国至少有4亿6千7百万人观看了这部电视剧。这是一个疯狂的数字,不仅仅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娱乐特征,也代表着历史题材电视剧制作的最高水平。《三国演义》的情节编制、人物表演等迄今都没有遭受过指责,文白夹杂的对白到现在都还被誉为最贴切的处理手法,相比现在那些动辄被挑毛病的电视剧,它要优秀得多也幸运得多。 吴宇森的《赤壁》则是最近、最大的一部三国题材历史剧,他说:“《三国》这本书最能反映中国人的智慧,而《赤壁》是其中最精彩的一节”。周润发、梁朝伟、渡边谦等豪华阵容让这部戏还没开拍就新闻不断,最后出来的结果怎样,谁也不知道,但至少林志玲会是腿最长的一位小乔。 前不久的《昭君出塞》被质疑改编离奇,而2005年的开年大戏《汉武大帝》更是被挑出众多细节毛病,诸如后人典故前人用、司马迁留胡子等等。而<大汉天子>纯粹是以若干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的汉代的青春偶像剧.最有趣的还是日本式化妆的问题,主创人员的解释是日本的服饰妆容是我国汉代流传过去的。电影《夜宴》同样也被人指责日本式美术设计,那是五代十国的背景。可能从此以后,我们的汉唐背景影视作品都会采用日本式化妆了。 唐——奢华美学的样本体 唐朝是奢华的朝代,似乎电视剧导演们也因此都在美学上下功夫了。这个时代背景的作品中,不再有让编剧们挠头的人物评价和历史观问题,倒是美术设计和化妆师煞费苦心。 1993年,刘威、林芳兵主演的《唐明皇》几乎就是爱情故事;1994年林祖贤版的<唐太宗李世民>不管在剧情服饰道具还是演员演技方面都很到位,而且也不回避唐太宗与其李建成的关系,也突出了李建成的才能这是至今很多电视都故意丑化李建成的形象而是特别超前的,2003年,唐国强主演的《大唐歌飞》再次演绎唐明皇,更加是个爱情故事。1995年的电视剧《武则天》轰动全国,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刘晓庆的化妆效果,化妆师毛戈平因此一举成名。2006年,刘晓庆在《日月临空》中再次演武则天,还是化妆的卖点最引人注目。而2006的《贞观长歌》它的立意则有所创新主要是秃现民族大融合与和平崛起的主题思想借以此片从一个侧面回击西方发达国家担心中国崛起回给世界带来灾难.从而表明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除此之外,似乎唯有《大明宫词》可以用台词和布景打出一片天地。对台词的唯美主义追求,被一些人认为是历史剧的一种新意,而又让另外一些人感到难以接受。 把“戏说”做到底,更会让很多人感到不满。电视剧《隋唐英雄传》中,罗成与秦叔宝成了情敌,唐太宗变成时尚美男,不仅评书艺术家田连元发出愤怒的声音,连普通观众也觉得有点扯淡。而〈至尊红颜〉则完全是批着唐朝服饰的青春偶像剧而且最基本的历史常识也

中国广告发展历程

中国广告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末期到鸦片战争前的广告 一、早期社会广告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只能凭借打猎、捕鱼等手段,利用自然界现有的动植物维持生存。为了生存,人需要相互交流,交换物品,如此便产生了最初的广告的思想。我国最初的文字广告多是政治、军事性质的社会广告。 二、经济广告三次社会大分工导致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出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广告出现。 经济广告主要形式: 口头广告:他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广告形式之一,形式多为吆喝、叫卖; 实物广告:和口头广告同时出现,并与口头广告相辅相成; 标记广告:最初只是为了表示所有权或为纪念、装饰之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上的分工,交换的扩大,逐渐出现了商业性的标记; 音响广告:他的出现与行商密不可分,在西周时便出现了,行商以箫管为音响媒介,引起人们注意而招揽生意; 招牌与幌子:有固定营业场所的商家,他们常用的广告形式是招牌和幌子。招牌大多用以指示店铺的名称和自号,也可称为店标。幌子主要表示经营的商品类别或不同的服务项目,可称为行标,招牌和幌子,在商业贸易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战国至鸦片战争前的广告: 中国的封建社会历经14个朝代,长达2000多年。战国至隋朝年间,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广告的发展也是平平无奇。但广告的方法和技巧上确有不少改进。 一、悬帜广告。他的出现不但说明当时已具备了这种广告形式产生的物质条件,而且说明了商人广告宣传意识的增强。 二、悬物广告。它是实物广告的发展,它是店铺在门前悬挂于经营范围有关的物品或习惯性标志,起着招牌广告的作用。 三、商品命名广告。由于手工业发达,市场上开始有了竞争。商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商品市场,多以该产品的能工巧匠的名字或与商品有关的故事情节、历史背景来命名商品,以加深顾客印象,于是形成了商品命名广告。 四、广泛流传的“买卖”故事。这一时期广告开始讲究广告技巧和心理效果,诱发人们的国脉欲望,利用名人的“马价十倍”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五、唐代时对“市”有一套比较严密的管理制度。唐代以灯笼广告、旗帜广告最为兴盛,是酒楼、饭馆的特色之一。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电视剧初步发展阶段(1985-1989) 一、电视剧发展的内外部原因: 1、四级办 2、影视关系 3、社会需求与广告业发展 4、境外电视剧的促动 二、主要作品: 1、《四世同堂》(1985,北京电视台,编剧:林汝为、李翔、牛星丽,导演:梁世龙) A、爱国主义 B、人性论 C、生活化与通俗性 D、艺术创新 2、《新星》(1985、李新编导,王子庆摄像) A、改革题材的重要作品 B、李向南的争议 3、《红楼梦》(1986, 36集、中央电视台,导演:王扶林) A、长篇巨制 B、古典文学复苏 C、忠实原著问题的讨论 4、《努尔哈赤》(1986年,16集,中央台、沈阳市文联、中新社,编剧:俞智先、高援、刘恩铭,导演:陈家林)3 5、《雪野》(1986,7集,辽宁电视台,编剧:王宗汉,总导演:齐兴家,) A、婚姻主题(一个女人与五个男人的故事) B、人性、社会、时代的冲突 C、地方特色 6、《凯旋在子夜》(1986,11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导演:尤小刚,编剧与原著:韩静霆,)与《高山下的花环》(1983、3集、山东电视台,原著:李存葆,编剧:李德顺、

于景,导演:滕敬德、席与明)

A 战争与知青题材——人性与社会的抗争 B 民间与精英的反思 C 青春何去何从 改革题材:新星、师魂 农村题材:雪野、篱笆女人与狗 通俗剧:甄三、便衣警察、啼笑因缘、乌龙山剿匪记 纪实电视剧:神圣忧思录、百年忧患、长江第一漂末代皇帝、 站在新的起点上——九十年代的电视剧 一、新的背景与面貌 二、电视业的新发展与媒介性质的回归 三、建立在历史的废墟之上 世纪之交的中国电视剧和社会思潮 绪论 一、内蕴丰厚的中国电视风景线 二、中国电视剧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电视剧与拟态环境 第一章喧闹的中国电视航船和电视剧坐标 第一节喧闹之中的中国电视文艺一、当今中国社会与电视镜像 二、电视剧的基本特性 三、世纪之交时间断线的提出与意义

考研专用-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黄会林版本)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 第一章中国电视剧艺术 定义: 电视剧:以电视方式创作的戏剧作品。这个界定包含两层含义,其一,电视剧是一种戏剧作品,在剧作上是参照戏剧艺术的创作规律的,包括创作结构,情节推进方式,人物形象设定等方面。其二,电视剧是一种电视作品,他的创作不同于舞台戏剧之处在于,电视剧要以电视艺术特定的思维和语言方式进行创作。 纪实美学:以生活美为基础,尊重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完整性和多义性,注重对生活原貌艺术化的逼真再现,力求给观众以总体真实的美感 新英雄主义:以相似的结构、共同的模式缔造着当代社会的英雄神话的文艺作品,但这些“英雄主义”的创作和文革及文革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创作大相径庭,平民百姓所自觉追慕的“英雄”带有了更多的平民色彩,不再是高高在上、完美无缺的人物,而是同样有着七情六欲有着种种缺陷的“平民英雄”这种适合当代社会审美需求的“英雄主义”创作,称之为“新英雄主义” 第一章知识点 1.电视剧的分类 根据题材: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 根据风格:纪实电视剧和诗化电视剧 根据体裁:电视短剧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 电视剧艺术的主要特征: 视听叙事 电视艺术的视觉语言元素包括:人物、环境、色彩、光影、景深、构图以及运动,电视艺术的听觉元素包括:人声语言、音乐和音响,视听语言的直观表意能够以最接近人的现实视听经验的方式进行呈现、组合,逼真的重现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视听感受 虚构叙事 尽管取材现实生活,拍摄是力求真实感,但是从本质上来说电视艺术的叙事是虚构叙事,饱含创作者主观意图,电视剧是在讲述人为设定的故事。 连续叙事 占据电视剧主体的是电视连续剧,它在创作上更接近于长篇小说,尤其是章回小说的篇章结构方法,每一章又会包含一至两个核心情节,各章回之间内容情节相当紧密。 1936年 11月 2日,英国广播公司( 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推出了一场盛大的歌舞,标志着 BBC电视台的成立和正式播出,这一天也被认为是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1930年英国 BBC播出的声像具备的多幕剧《花言巧语的人》被人公认“电视剧的鼻祖”由此可见,电视剧在电视事业起步阶段就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剧也就日益成为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 选择几部具有标志性的电视剧来看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从另外一个侧面去了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 1、1958年劳动节,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6月 15日,播出了电视小戏《一口菜饼子》。点评:直播的电视剧,篇幅较为短小。借鉴了舞台剧的模式和特点。 2、20世纪 80年代之初,《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阿信》引起轰动效应,成为那个时代人的记忆载体。海底版的人猿泰山。 3、1981年,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是《敌营十八年》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中国第

中国广告发展史---广告学作业

1500字,论中国广告发展史 广告是随着人类文明和经济活动而衍生出来的,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几乎都漫步在农业社会中,但是农业社会也有商品经济的成分,于是也就产生了各种形式的“萌芽广告”。 1、实物广告早在公元前 3 000 年,我国开始有了交易活动。由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产品出现剩余,部落之间偶尔进行着以物易物的物品交换。这就是原始的实物广告。 2、叫卖广告在兜售商品时,通过卖啥吆喝啥来吸引买主,称为叫卖广告。叫卖之声,清晰悦耳,且不同的行业,叫卖声各有特点。这种叫卖广告说明了广告与音响的关系,它是音响作为广告要素的原始形态。 3、招牌和幌子招牌主要用以表示店铺的名称和记号,又称“店标”。招牌形式比较固定。如北京“全聚德”、“同仁堂”等。幌子主要表示商品不同类别或不同服务项目。 4、印刷广告我国现存最早的工商业广告是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的北宋时代济南刘记针铺广告。元明时期,雕版印刷业得到发展,印刷广告不断增加,到清代,木版年画甚为流行,许多商人用木版画做商品包装,包装广告得到了发展。 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进入中国。外国商人为了推销产品,开始在中国创办商业报纸,刊登商品、行业等广告。1853 年香港出现第一份中文报《遐迩贯珍》,开始经营广告业务。] 1914 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我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广告进入了发展时期,内容遍及银行、香烟、百货、医药等行业。除报刊广告,其他广告形式如广播广告、霓虹灯广告、路牌广告、橱窗广告等相继出现。广告代理也开始在上海兴起。我国广告学的研究、教育也在“五·四”运动时期起步。 1922年,上海美商亚司蓬创立中国无线电公司,设立广播电台。不久,美国新孚洋行也在上海设立播音台一座。 1923公布商标法,保障上产厂商的权益。 1924年9月,美国开洛公司在上海设立极具规模的广播电台,这些电台均以播放广告为目的。 北伐成功后,国人鉴于不用广告无法与外商竞争,逐渐重视广告而竞相利用广告。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广告事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新中国成立之处到1978年以前,由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农副产品和大部分工业原料供应及产品销售,都采取计划供应和统购包销的政策。这种已计划手段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持续了30年,商品经济萎缩,市场的作用被忽视,广告失去了成长的条件和土壤,我国广告事业与世界广告业的差距越拉越大。 1978年12月,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重大方针,为日后我国广告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1979年起我国广告业从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的城市开始,很快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从此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广告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历年增长率均为高于经济增长率。 1979 年上海电视台率先向上级主管部门呈送了经营广告业务的请示报告,当即获得批准,1 月28 日,1 分30 秒的“参杞药酒”广告在上海电视台播出。之后,电视广告在中央电视台亮相。这样,中国广告业进入了春天,一片欣欣向荣。 为了规范我国广告业,1994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使得我国广告活动和广告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广告业步入法制化轨道后得到空前发

中国广告发展史

中国广告发展史 发布时间:2008-11-21 被阅览数:1019 次来源:西安野马计算机培训学校 1、中国广告发展史(1979年以前) 我国最古老的广告形式是由口头叫卖、吆喝声逐渐发展而形成的各种形式的销售现场广告。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雕刻铜版,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印刷广告物。 1815年8月,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来亚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这是最早的刊登广告的定期中文刊物。 1853年,由英国传教士在香港发行并销售到广州、上海等地的《遐尔贯珍》刊物,首先利用刊物兼办广告业务。 1858年,在香港出版的《孖刺报》,增出中文版《中外新报》,最早刊登了商业广告。 1904年,国人开办闵泰广告社。国人开办的广告公司中,规模较大的有成立于1926年的华商广告公司和成立于1930年的联合广告公司。 我国最早的广告研究团体是1918年在北京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927年,上海有六家广告社组织成立“中华广告公会”,这是我国广告同业的最早组织。 2、中国广告猛进史(1979年后) 1979年初,中国广告恢复全面启动。这足以说明1979年是中国的广告元年。 1979年1月14日,《文汇报》首先发表文章《为广告正名》 1979年1月,上海电视台拟订《上海电视台广告业务实行办法》、《国内外广告收费实行标准》。1979年1月25日,上海电视台成立了广告业务科。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在电视上播出“上海电视台即日起受理广告业务”的幻灯片,继而播出中国电视广告史上的首条商业广告:参桂补酒。 1979年2月,《文汇报》率先恢复中国报纸广告。 1979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手表。 1979年3月5日,上海电台恢复广告业务。 1979年4月15日,广东电视台设立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广告节目。 1979年4月17日,《人民日报》开始刊登广告。 1979年11月,中央宣传部颁布《报刊、广播、电视刊登和播放中国广告的通知》。 1979年12月,中央电视台开辟“商品信息”节目,集中播放国内外广告。 1979年12月20日,北京市各处出现商业广告路牌。 1979年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研究广告节目的问题。 1980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播出建台以来第一条商业广告。 1982年,我国公布大陆广告业复苏后的第一部广告法规《广告管理暂行条例》。 1983年12月27日,中国广告协会成立(简称中广协)。 1983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开办广告专业,正式向全国招生。这是我国高等院校开办的第一个广告专业。 1988年9月,北京广播学院广告学专业成立。 1993年7月15日,国家工商局发布《关于在部分城市进行广告代理制和广告发布前审查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从1993年下半年起在全国开展广告代理制试点。 1994年3月,北京广播学院成立我国内地第一个广告学系。 1994年6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获准正式招收首批广告硕士研究生。

浅谈中国影视广告的现状和瞻望

浅谈中国影视广告的现状和瞻望 (2008-09-16 15:06:33) 转载 标签: 杂谈 浅谈中国影视广告的现状和瞻望 内容提要:本文以大量、珍贵的影视广告影像资料、文字资料、以及与影视广 告人交流的资料为研究对象,就中国影视广告的产生、现状、发展趋势做一 论述,特别是对中国影视广告产生的因素、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做了一些 科学的研究和思考;它将对促进中国影视广告健康、快速的发展和增进影视广 告人、广告专业学生高素质的成长,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影视广告现状瞻望 资讯发达的今天,我们每天自觉或不自觉地潜入多元的视音世界,我们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轻松自如,我们心情也充满了青春、健康、激情的阳光。影视广告在众多精彩的视音世界里,无论是科技方面和艺术方面都是最多元、最前沿、最综合刺激的。如果谁问到影视广告,无论是你还是我都能举出许多喜欢或不喜欢的广告片、广告明星、广告语等,更不用说影视广告人了。影视广告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笔者来说则是具有强大吸引力、兴旺、可爱的事业。为了与喜欢影视广告的人共同分享广博、富有情趣的影视广告,笔者通过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影视广告文献资料,以及与影视广告人交流的资料,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思考,现就中国影视广告的现状、发展趋势做一论述。 一中国影视广告的产生 在国外,影视广告与电视业几乎是同步发展的,美国于1920年首先研试电视机,1926年英国科学家贝尔德发明电视扫描盘,开发出机机电视系统。1936年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

视台。同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正式播出电视节目。1940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机,1941年播放了第一条商业影视广告,1954年正式的彩色电视节目问世。影视广告的播放,为二战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业的繁荣、信息的传递,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亚洲的日本,1953年2月,日本NHK电视台首播,同年8月NTV商业电视台(亚洲第一个商业电视台)正式开播。在中国,影视广告的出现却与电视的首播相差20年!1958年5月1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成为中国电视的诞生日,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1973年中国第一次播出彩色电视节目。1979年1月28日下午15:30上海电视台播放播出了中国第一条影视广告,同年3月15日下午18:00上海电视台又播出了第一条外商影视广告。 相对国外影视广告而言,中国影视广告无论政治、经济,还是科技、文化等,还都不具备产生的因素,因此影视广告的出现却与国外影视广告的首播相差近40年,与中国电视的首播相差20年。相对国内广告而言,中国影视广告是一种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它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了以变化了的环境和历史条件,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不可抗拒的。影视广告是由外在因素和内在的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1.笔者认为外在因素有3种:(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上,由集中化向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体系转轨,即经济处于一个转型期。新的、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已不满足传统的平面广告,要求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属于上层建筑)出现并为之服务;因而,影视广告趁势而生。(2)历时十年的深重灾难,国民经济已濒临崩溃,且加上当时全国电视台的设备低端,电视台经济来源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因而从中央到地方的财力都难以满足高投入的电视事业的发展;又奇缺高新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就1978年而言,电视台得到日常经费比一部电影的摄制费还少。电视台面临两种选择:一是“看菜吃饭”,给多少钱办多少;一是“找米下锅”,发挥自身优势,自己发展自己。当时生存的可行办法就是做影视广告。(3)国内电视在转播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时,中间有10或15分钟的休息时间,画面空白、呆板(下面是里面放一支香烟的烟灰缸,表示场内休息),很大的资源浪费,应利用时间作一些产品影视广告。(4)受“文革”影响,“广告”一直在人们的观念里是与资本主义有关的。中国人感觉--“我是一条被困在一池浑浊的死水里的鱼,快要窒息的活不下去了,我需要新鲜空气!”从极“左”思想中觉醒的中国人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发展才是硬道理”,人们的思想解放了,“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国广告先行者丁允朋先生,在1979年1月14日《文汇报》发表了一篇《为广告正名》,才第一次为“广告”的合法性进行辩护。之后,又在中宣部部长胡耀邦的努力下,广告得以恢复其商业性;1978年10月——1979年2月,副总理邓小平出访美日等

中国广告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一,中国广告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1】广告的重要性 1,广告与我们的生活 2,广告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 3,广告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中国广告业的发展历程和阶段 【3】中国广告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中国广告业的发展现状 2,中国广告业所面临的问题 3,中国广告业在牵手世界广告业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二,中西方广告主要差异及其主要差异的原因 【1】中西方广告差异中西方广告在假意上的差异 【2】中西方广告在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3】中西方广告文化的差异 1,中西方广告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2,中西方广告文化差异的原因 3,中西方广告精选广告详细的文化差异对比 4,中西方广告文化差异给中国广告发展方向的启示 【4】中西方广告创意风格上的差异 1,中西方广告创意风格差异的具体表现 2,中西方广告创意差异的原因 3,中西方广告精选广告详细的创意差异对比 4,中西方广告创意差异给中国广告发展方向的启示 三,中西方广告差异的原因的其他方面 1,中西方广告的发展阶段不同 2,中西方广告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 3,中西方广告所依赖的品牌市场成熟度不同 四,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1。广告与我们的生活 广告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渗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或者说广告进入了、甚至全面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也已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虽然广告也给我们带来了烦恼和不安。它可能会在某一些时刻干扰着我们的正常生活,但广告给我们单调而刻板的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新的色彩和声音,带来了新的情调和气象,它无疑也扩大了我们的知识和视野,给了我们闲暇的新鲜的视觉享受。 广告是随着社会的开发而进入我们的视野的。开始的时候,人们只是觉得这玩意儿很新鲜,是比传统的沿街叫卖先进多了。但那时的广告实在是非常低劣的,只是一些简单的图像,然后直着嗓子喊:“实行三包”。至于“三包”的内容是什么,那就很少有人去追究了。时间过了不多久,中国的广告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制作是绝对地考究了,而且,商家也普遍地重视这一促销手段。不论是商家还是民众,还有为数众多的文字和声像的媒体,大家对广告这个闯入者都不敢轻慢。 广告是一种传媒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它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告中难免会有虚假和欺诈,但广告显然不应等同于、而且还必须拒绝虚假和欺诈。但是,广告就那么无可怀疑地可靠吗?当然未必。它充其量只是一种先声夺人的占领。的确,正如一个广告词所说的,“有实力就是有魅力”。金钱就是实力,实力就是魅力,它体现了商品时代的一种不可动摇的逻辑。媒体就是媒体,尽管人们要求于它的很多,但它要的就是时效。信用是重要的,但时效有时比信用更重要。 这是一个崇拜时尚的时代,人们并不关心永恒,拥有今天就是拥有一切。至于明天,那只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遥远。一言而之,追求时尚就是追求短暂。“何必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由梅艳芳演播的这则广告之所以出名,正是由于它说出了当代生活的一种坚定的哲学。还有,“爱情两字好辛苦——不如温柔同眠”之类,都是当下流行的“一次性消费”逻辑。你可以怀疑它,但你却无法否认它——这原是一个崇尚欲望并由欲望所支配的时代。广告强占了我们的视听空间。作为现代人,我们无法从我们的生活中把广告加以排除。我们只能非常耐心地忍受着,听凭它在我们身边无休止地聒噪。当我们烦了的时候,我们可以闭目塞听,但我们的确无法赶走它。久而久之,我们因为对广告了解得深入了,当然并不全把它当回事,在听与不听之间,在信与不信之间,作为消费者,我们自有独立的选择。当然也无可否认,广告总会在人群中很容易地捕捉到那些“意志薄弱者”并成功地使之就范。 广告也有赏心悦目的,我们乐于观赏那些优美的形象,也乐于接受那些平等的而不是强加的宣传。例如雀巢咖啡那则著名的“味道好极了”,以及那个美丽少女做的“一见好心情”便很讨人喜欢。还有近期那则“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也给人以亲切感。广告制作商应当明白,再好听的词语连续喊叫三遍,只会使人腻烦和厌恶。正如市场上喊得最响的可能是假货一样,一再絮叨并不会增强人们对商品的信任感。我至今还不能忘记那个连续打了五个喷嚏的药品广告,它让我们感到恶心。至于让某个大腕为着某个食品在银幕上大流口水的场面,真的让人为她难堪! 作为广告的受众,我们真心地喜欢那些有品位的作品。我们希望这些广告都是富有文化含量的艺术精品。这种精品,只能是具有相当文化水准的人所创造,而不是充斥于当下电视屏幕上那些故作高深的不今不古的赝品。我们渴望欣赏到那些令人愉悦的常看常新的,而且是百看不厌的作品。形象应当美好,构图应当精美,词语应当精约生动,情调应当含蓄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