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第四版)笔记超全

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第四版)笔记超全

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第四版)笔记超全
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第四版)笔记超全

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第四版)笔记

上编新闻评论学的一般原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新闻评论学的界说

新闻评论学的定义:新闻评论学是应用新闻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做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

新闻评论学研究的范围:新闻评论的特点、种类、地位和作用,新闻评论运做规律,和这种新闻体裁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学习和研究新闻评论学的意义

一、由新闻评论在媒体上的地位所决定

新闻评论由于它的独特功能,是作为新闻传播的灵魂和旗帜而存在的,它是直接影响社会舆论的最权威、最有力的传播形式,在整个信息传输中,总是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

具体的:第一,新闻评论是判定一家新闻媒体政治面貌的旗帜,加强新闻评论是提高媒体思想性的基本一环,新闻评论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每体工作水准的重要依据之一。第二,就报纸而言,新闻评论往往是整个报纸宣传的纲,抓好评论这一环,旧可以把全部报道工作贯穿起来,所以加强评论工作和提高评论质量,是显示这张报纸工作水平的重要方面。二、由当前新闻传播业的急迫需要所决定

广播电视评论、网络评论异军突起,评论工作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报纸新闻报道易于趋同,新闻评论正好可以大显身手,张扬报纸的个性,显示报纸的水平,吸引更多的读者。

三、由做一个称职的完备的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所决定

评论素养:应当具有灵敏的职业嗅觉,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周围的一切,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有自己的判断和估价,有发言的主动权。

具有高评论素养的优秀记者对社会政治和全局情况留心观察,缜密思考,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蕴涵丰富的思想积累,因而写出的新闻报道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迷离混沌的生活事件中,捕捉事物的本质,理出报道的主线。其结果不仅能够地心应手地采写好新闻报道,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配发多种形式的评论。

第三节学习评论写作应有的态度

一、打破“评论神秘”的观念,树立苦战能过关的志向

二、克服“评论无学”的思想,认清评论与政治及理论的关系

三、改变“眼高手低”的状况,做评论园地里坚持练笔的耕耘者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特点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定义

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新闻报道是基础和主体,它的主要人是报道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用事实来反映现实生活,以一种无形的意见来启迪受众。

新闻评论是旗帜和灵魂,它总是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针对当前发生的各种典型事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从现实生活出发,进行评述说理,指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以有形的意见直接地知道人们的工作、思想和行动。

第二节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比较

以言论为住的新闻评论和以叙述为主的新闻报道在反映内容、写作目的、表达方式上是不同的:1、反映内容。新闻报道向受众传播新的信息,提供新闻事件的事实真相,力求反映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新闻评论以新闻提供的事实为出发点,深入挖掘事实表象所掩盖的本质现象,然后进行分析说理,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深刻揭示事实多蕴涵的意义,直接阐明作者对事实或问题的评价和看法,反映传播的意图。2、写作目的。新闻报道满足手重欲知未知的目的的同时,发挥宣传政策,表彰先进,传播知识,激浊扬清等作用。新闻评论旨在使新闻内在饿思想得以引申、提高与升

华,直接阐明主张与思想观点,摆事实是其论证的手段,将道理为根本目的。3、表达方式。新闻报道以记叙为主,新闻评论以评论为主,讲究概念、推理、要求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

新闻评论与文艺作品的区别:文艺作品主要是以情感人,通过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感染读者、教育和引导读者。

第三节新闻评论与理论文章的比较

新闻评论具有更强烈的时效性。

新闻评论具有更鲜明的针对性。

新闻评论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性。

当前新闻评论往往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析:(1)针对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需要呼吁社会各方面注意并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2)针对社会上的种种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人们加以关注和警戒。(3)针对群众中流行的错误观点和行为,需要加以帮助教育,疏导澄清。(4)针对人们普遍关心、议论纷纷而又莫衷一是的问题,需要正确的回答和引导。(5)针对某种新人新事新风尚出现以后尚未被人们所充分认识,需要进一步加以倡导。

第四节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

论题的新闻性。第一层含义,先有新闻再有评论,评论以新闻为依托,新闻要具有时效性和新闻价值。第二层含义,针对现实工作和实际生活中的某一个迫切问题、某一类思想倾向而写的。

论理的思想性。包含三层意思:新闻评论贵在说理,怎样说理和说什么样的道理。新闻评论分析精当、说理明快、画龙点睛、恰倒好处是它的主要技法;十分强调敢于触及当前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敢于触及时弊,开展思想交锋,作到善破善立。说什么样的道理,力求是正确的道理,深刻的道理,经实践检验证明是科学的道理。怎样说理:努力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从中的出必要的结论,决不允许对所要评论的问题做主观、唯心、随心所欲的分析。

论说的公众性。新闻评论从内容到形式,从论题到论理,从语言到文风都要面向最大多数的公众,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公益性,或叫群众性、大众化。新闻评论的公众性,首先要求它所提出和解决的问题,应该是那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是当前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广大民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的,又是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的问题。新闻评论的公众性,不仅表现在论题来自公众,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还表现在立论客观、公允、为民代言,真正成为受众利益的代表者,正群舆论的传播者和引导者。新闻评论的公众性,还表现在论述方式和语言表达上也应当以符合广大民众的特点和需要,尽量照顾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最后新闻评论的公众性还有一义,群众对于新闻评论的积极参与。

第三章新闻评论的分类

第一节新闻评论种类的不同分法

一、按其主要性能来分。

1、带有全面署性的。通过对全局性的问题进行发言,及时传达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指示精神,阐述当和政府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的方针、政策、分析形势,部署任务,指出方向和道路,交代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对各行各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带有说理启发性的。对党在各个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重大部署和重要工作,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的典型和倾向性问题,主要从理论上和思想上启发读者觉悟,提高人们的认识,文章有一定理论色彩。

3、带业务指导性的。这类评论专业性较强,往往针对某条战线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进行指导,使从事某一领域具体工作的干部、群众有所遵循,有所鼓舞。

4、带有政治鼓动性的。一般指为配合重要纪念日、重要庆典、重大活动和外交礼节性而撰写的言论。

二、按其评述内容来分

政治评论、法制评论、思想评论、经济评论、文教评论(含教育科技卫生等)、文艺评论、军事评论、外事工作评论、国际评论和社会问题评论。

按其表达方式来分。由编采人员撰写的、代表编辑部集体意见的评论有: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述评等;由专家学者、业余通讯员和受众撰写的署名评论有:专论、思想评论、小言论、富有新闻性和文艺色彩的随感、杂文、文艺评论。

政论

狭义的政论

广义的政论

第二节代表编辑部意见的主要评论形式

规格名称选题与写作要求作用及注意事项

大型重型的评论社论代表报纸编辑部和同级党委就国内外当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评论,及时表明党的立场和态度,阅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注重政策性、思想性、指导性,文风庄重、严谨、朴实、鲜明。

社论是报纸的灵魂与旗帜,它体现报纸的方向。党的各级领导经常通过自己的机关报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引导舆论,指导实践。它是一种最终要的评论形式,被人们称之为“党报的元帅”。

发表社论,一般由同级党委或有关部门审定。由于规格高,影响大,要坚持少而精。

编辑部文章专就当前国内外政治、思想等领域的重要问题或重大事件发表的理论性和真册性言论,有一定的权威性。它论述范围广泛具体,有浓厚的理论色彩。它代表报纸编辑部和同级党委对某一重大问题的立场和观点,其内容含量比一般社论更大,规格高于社论,更庄重,更具权威性,因而影响更大。这种形式要慎用。

必须经同级党委或有关部门审定。

中型的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论述内容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它大多根据党的方针政策,旧当前政治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某一个方面进行比较集中、深入的分析。在选题和协作上,较之社论更为自由和灵活。其篇幅一般比社论短。发表的郑重程度仅次于社论。不署名的评论直接代表编辑部集体的意见。以“本报评论员”或“本报特约评论员”署名的评论,名义上是代表个人,实际上反映了编辑部的观点和倾向,仍有较高的权威性。评论可以单独发表,但多半和有关新闻报道同时发表,起着总结推广典型、指导全局的作用。但提出新问题而又把握不定的应该送审。小型的评论短评为配合传达、阐述党的方针政策,或就当前社会的某些亲乡、问题和现象,以编辑部或以编辑发表的评论。在写作上较之中型评论更单一,分析更扼要,篇幅更简短。一般都配合新闻报道发表,针对性、思想性、是都较强,抓住一点,推动一般,起到画龙点睛、突出重点的作用。

编者按编者对所发表的报道、文章进行提示、评论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大致分为政治性的和说明性的两种。按语的写作,要求旗帜鲜明,一针见血,逻辑严密,文字精练。编者按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多采用较为郑重的场合和必要之处。其作用在于引起读者注意,加强传播效果。

编者按可放文前、文后,也可放文中。

编后简要说明编辑部对有关新闻报道或文章的基本态度,多因事抒感,借题发挥,用于一些已作过多次宣传的主题,从新的角度或用新的材料、新的论证方法,给以简单的必要的新说明。一般都配合新闻报道、文章发表,起深化主题,强调重点的作用。可拟标题,也可不拟。

第三节几种由个人著名发表的评论形式

一、专论。带有时评的形式,是新闻媒体编辑部约请某一方面专家或权威人士,就他们有深入研究或熟悉的某个专门问题发表意见的文章,是既有现实性又有理论性的一种评论形式,其内容接近于编辑部文章,一般都发表在显要位置。担由于是个人署名的,权威性和郑重程度较编辑部文章较小。

二、代论。主要用于对人民内部某些认识问题的正面引导,以及对国际上影响范围较小的事件,加以评述,帮助国内人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开阔视野。往往以个人署名,反映的确实媒体编辑部的立场与态度。

三、思想评论。这是运用最为普遍、群众性最为广泛的一种评论形式。他的特点是,从群众角度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开展群众性的自我教育,使媒体能较多地反映群众的声音。他的题材涉及面很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无多不谈,大多以思想认识问题作为主要评论对象,以帮助人们澄清是非,提高认识为目的,论述问题时注重就实论虚,夹叙夹议,摆事实讲道理,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同志式、朋友式的谈家常的热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四、微型评论(小言论或袖珍评论)。主要指论题单一,分析扼要,篇幅简短,运用灵活,一般有固定版面位置的一种小型评论形式。它们以短见长,以精取胜,短而有味,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有今日感、时代感、新鲜感,往往在某上拨动读者的心弦,获益。

了解和掌握各种评论的特点的实践意义:首先有助于我们在特定情况下,得心应手地选择最恰当的评论形式,其次有助于我们对各种评论形式的配合运用,更好地发挥评论的特长,再次有助于避免评论形式单调的缺陷。

第四章新闻评论的价值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

“坚持用正确舆论引导人”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和最大追求。

这就要求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当前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对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事件和思想倾向,进行及时的有说服力的评论,指出什么看法和行为是正确的,什么看法和行为是错误的,什么是应该干的,什么是不该干的,从而引导舆论,影响社会,指导人生。

舆论是社会群体对某中事件或事态发展所持续的大体一致的意见和议论,是一种社会思潮。新闻评论在进行舆论引导时,一定要坚持马克思注意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注重科学的分析,把握正确的导向。

新闻媒介反映与引导舆论有两种基本手段:一是新闻报道手段,二是评论手段。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具体作用

一、准确及时地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其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统一行动。

宣传党的政策,是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业的首要任务。新闻评论是宣传党的现行政策,统一干部群众认识和行动的最有效形式。这是因为,新闻评论在宣传党的现行方针政策时,不是简单地照搬文件,而是密切联系当前形势任务和工作实际,紧扣干部群众的思想情绪,有的放矢地阐明政策精神,帮助大家解释疑惑,提高认识,了解制定政策的依据,懂得贯彻政策的意义,从而把执行政策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二、切中时弊,扶正祛邪,为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积极发挥了云论引导作用。

新闻评论作为议论和说理为主要特征的新闻体裁,作为论是非、说短长为基本内容的舆论工具,理所当然,应该立足于对显示问题的理性思考,着眼于对人们思想认识的正确引导,把弘扬新风、树立正气、兴利除弊、激浊扬清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把坚持用正确的舆论“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这是由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业的性质所决定饿,也是由新闻评论饿根本功能所决定的。成为大家工人的通向真理之路的先导,提高理性认识的良朋,揭开思想疙瘩的益友,对新闻媒体自身来说,也受到了深化报道思想、提升引导水准的实效。}7

第五章新闻评论的要素

第一节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论点是经过提炼和浓缩了的观念、思想,是作者站在正确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对客观实际做了周密的调查和认真的分析研究之后,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看法、主张和观点,它集中地反映着作者对某个事物或某个问题的基本见解。

总论点:(中心论点基本论点主题)是评论中全部观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是作者需要全力说明的总主张、总看法,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红线。

分论点:为了更好地阐明总论点,从几个方面或层层深入地来论述,提出一些证明、补充或者发挥总论点的从属论点。派生于总论点并为阐明总论点服务的。

总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主从关系,因果关系等。

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互相平行,逐个深入,互为因果等。

分论点的双重作用:对论述的部分来说是论点,需要加以证明(用以证明的文字称之为部分论据);而队全文的总论点来说,同时也是论据的作用。

总论点的作用,总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主旋律,是全文的论述中心之所在。它在文章中的作用,是提携全篇,把各个论点、材料统率起来,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饿说理体系。

第二节论据

论据是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

充分、准确、可靠的论据,对证明和证实论点很重要:论据不充分,论点就架空,评论就没有血肉,没有说服力;论据不准确,会使评论出现破绽,;论点就站不住脚,不能说服人;论据不可靠,或以偏概全,引出片面性结论,或以假象代替实质,得出错误的结论。

论据分为两类:事实性论据与理论性论据。

一、事实性论据(表述事实的判断)

用事实作为根据、证据。这类证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或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饿品格,是证明中心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主要指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人证、物证,以及典型事例(个别事例和概括性事例),历史资料和统计数字等。

二、理论性论据(表述客观规律的判断)

1、科学理论

2、国家的法律、法令,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讲话T

3、历代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和知名人士的权威性的言论

4、公认的道德规范,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以及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公理、定义、法则。

5、古今中外各种著作中带哲理性的格言、谚语、歇后语以及诗文中的佳句、炼语等。

第三节论证

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讲,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证实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从写作角度讲,论证过程就是把材料和观点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完成的说理体系的过程。

论证好象纽带,把需要的论据围绕着论点贯穿起来,组织起来,使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严密的论证是使新闻评论具有战斗力和说服力的保证。

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关系:论点是灵魂,论据是血肉,论证是骨骼。论点是灵魂,因为它对论据、论证起统率作用。论据是血肉,因为论点靠论据证明或说明。论证是骨骼,因为它是联结论点与论据的桥梁和纽带。所谓“言之成理”除了所论之理正确以外,主要靠论证的力量。三者就是这样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

第六章新闻评论的嬗变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缘起

按照我们今天对新闻评论的理解,它的正规出现时间的科学界定为:19世纪70年代我国民间报纸勃兴以后,在这一时期新闻评论在报纸上地位的真正确立。

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报刊言论

我国近代报刊发展的历史充分表明:作为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重要舆论载体的报刊言论,是伴随民主政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政治斗争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在不断适应社会需要、不断从我国悠久的政论传统中吸取营养的必然结果。

重视报刊言论,运用报刊言论进行政治斗争,这是我国近现代民主主义报刊一开始就形成的根本传统。

一、以政论为住的报纸评论的兴起(1874~1894年)

19世纪60年代以后,(帝国主义侵略,清朝腐朽统治,外国侵略者在我国办报活动)我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觉醒并逐渐成长起来,一部分具有资产阶级观点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一些改良政治主张。他们把办报作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扩大政治影响和推动改良运动发展的重要手段。1874年以后的20年里,他们先后创办了《昭文新报》、《循环日报》、《述报》等我国最早的一批现代报纸。这些我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的大部分报纸都始终以政论为主要内容。

这些报纸新闻文体的变革:言论上,由回避尖锐的政治问题,不敢触及时弊,到逐步和政治经济问题相联系,逐渐向政论方向发展,在政治上明确提出励精图治的要求;表现形式上,转向新闻评论。

王韬于1874年1月5日在香港创刊的《循环日报》影响最大,这是公开宣传变法的第一家报纸,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长以政论为主的报纸。王韬撰写的100多篇政论,直抒胸臆,表达了他力主变法的政治观点,反映了我国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获得发展的愿望。这些政论文章还不是真正的新闻评论,但在我国报纸评论的沿革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王韬称得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影响的报刊政论家。

二、从政论向评论的演变(1894~1914)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朝失败而告终,我国社会开始处于大动荡、大变化时期,新闻文体尤其是报刊评论也开始进入了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面临严重的外患,我国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个进一步的发展:第一个改良主义团体—强学会创办了机关报《中外纪闻》、《强学报》,梁启超创办了《时务报》,比较有名的报纸还有:《苏报》、《中外纪文》、〈中国日报〉以及首倡时事短评(时评)的〈时报〉。以上诸报均以论证为其主要宗旨,《时务报》论说之作日多,思想新颖,文笔犀利,有力地抨击了以练兵购械为主的洋务新政,直接为变法运动服务。各报在新闻文体上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革,其中《时报》首倡的“时评”给新闻评论注入了新的生机,是新闻评论演进为独立新闻题材的重要标志。

时评相当于现在的短评或编后,它抓住当天报上的一则新闻,题目具体,一事一议,使新闻和评论相配合的形式,为各报开辟时评或类似时评的言论专栏起了示范作用。梁启超、严复,章太炎都是这一时期我国报刊争论的开山祖。

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论战,结果和对评论的影响。

同盟会系统政党办的“三民报”(竖三民指革命前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横三民指辛亥革命后同时问世的《国民新闻》、《民权报》、《中华民报》)在精心写作社论,使社论有强烈的时间性和新闻性方面,大大前进了一步。

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篡位后,我国的报刊出版事业受到了严重摧残。

三、新闻评论进入了新的时期(1915~1949年)

北洋军阀的黑暗同志时期,我国工人阶级的力量逐渐扩大起来,我国报刊的历史又进入了新的阶段。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一部分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高举起“民主”、“科学”和文学革命的旗帜,向形形色色的封建教条展开了有力的冲击。1915年陈独秀创刊的《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序幕。俄国十月革命后,以马克思注意为主流的新思潮在握国广泛传播,民主革命运动进一步开展。这时,出现了以政论为中心,用来进行实际政治斗争的报刊,影响最大的有李大钊1918年创办的《每周评论》

“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注意的广泛传播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断深入,我国党早期的活动家、宣传家如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周恩来、萧楚女、邓中夏等同志,开支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的

方法来从事言论协作,我国报刊的评论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争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均与旧民主主义时期的报刊政论有很大不同。除社论外,以政论与新闻相结合的“述评”形式得到了普遍应用。邹韬奋和他的小言论:《小言论》《读者信箱》对读者的影响十分深远。他的小言论的特点是善于抓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说群众想说的话,往往从一件具体事情生发,采取谈家常的方式,评它三五百字,开门见山,一针见血,简单干脆,明白晓畅,既生动活泼又有战斗性,恨事和群众阅读,被广大读者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

《大公报》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报刊积极运用评论散步它的思想观点的代表。张季鸾是著名的资产阶级政论家。新记《大公报》打者“文人政论“的旗号,善于运用报纸特点,刻意求新,对当时政治时间散步反动意见,竭力争取群众。我们党领导的重庆《新华日报》运用巧妙斗争艺术,与它进行过激烈的论战。

第三节英美等国报刊新闻评论述略

英国是最早开始“政论报纸“时代的国家。1640年开始的国会和王党之争,许多报纸应运而生。1694年辉格党和托利党两大政党之争的背景下,出现了丹尼尔?狄福主编的《评论报》(1704)乔纳森?斯威夫特主笔社论的托利党机关报《观察家报》等许多政党报纸。18世纪初英国报纸开始重视评论文字,18世纪末开始建立社论制度,即用意顶的篇幅登载新闻评论,并称之为领导文字。其中以《泰晤士报》的信誉最高。

德国在1960年就出现了世界最早的周报《论坛报》,但评论发展一直比较困难。1848年3月自由主义革命爆发后,出现了《选民报》等政论报纸。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使者个时期较为突出的报纸。

法国的争论报纸出现在大革命中。

美国政论报纸在独立战争时期达到顶峰。美国的评论文字始盛于联邦派和共和派政争激烈之时。美国独立战争后,民主、共和两大政党围绕着建国的方针展开了新的斗争。以这种对立为背景产生了《美国新闻报》《国民新闻报》等为数众多的政党报纸。美国名报人普利策1883年接办《世界报》时,十分重视评论,称评论为“报纸的心脏”。

各报都拥有一支庞大的评论队伍,陪有撰写社论的主笔,撰写专论的专栏作家,撰写释论的编辑和专家,撰写各类短评的批评家。主笔是评论记者或称社论撰述委员,适宜个很高的尊誉,是主持一家报馆的言论方向与编辑方针,它是新闻政策的执行人。

第七章无产阶级报刊新闻评论的传统

第一节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十分重视报纸言论

1842年马克思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是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开端。马克思任《新莱茵报》总编辑,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该报上发表了大量述评、社论,边先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爱憎分明的态度。

列宁的办报活动与他的革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1900年12月,他在德国莱比锡创办了全俄第一份马克思主义的报纸《火星报》,又陆续创办了《前进报》《无产者报》《新生活报》,发表了大量政论。并在《真理报》上发表论文852篇,其中大部分是评论和署名评论。斯大林仅仅在准备十月革命的几个月里,就为《真理报》写泐0多篇评论。

第二节党报评论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等人一直十分重视党报评论工作,不仅对报刊评论工作作过一系列重要的论述,而且亲自为报纸写下许多闪耀着马列主义理论光辉充满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精神,具有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社论、评论、按语等。

党报的评论工作是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发展而发展,随着全党马列主义水准的不断提高而提高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向导》周报、政治周报、工人周报、中国工会、中国青年等报刊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报刊先后创办,大大发挥了报刊评论在革命斗争中的巨大指导作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创办了布尔什维克、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等周刊为主的一系列报刊,及时通过社论、评论指导革命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的报刊评论工作又有了新的发展,其中尤以1941年5月创刊于延安的解放日报和1938年1月创刊于国统区武汉的新华日报特别出色。解放日报作为第一张在革命根据地每日出版的党中央机关报,十分重视评论,把按照党的意志指导实际工作列为评论的首要任务,强调要当好党的喉舌。新华日报则通过各种报道和言论,使整个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能直接地感受共产党的宣传,成为我党在国民党的心脏建立的一座公开的讲坛。

第三节毛泽东对党报评论工作的贡献

在重视并经常撰写评论方面,毛泽东堪为全党的楷模。他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我们党报评论工作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四”运动时期,青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就发表了〈民众的大联合〉等大量战斗檄文,以震撼人心的文字,评论天下大事,讨伐封建礼教,向反动统治和一切旧势力、旧习惯进行了大无畏的冲击。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毛泽东经常为新华社,解放日报撰写重要评论、社论。全国解放以后,毛泽东继续关心党报的评论工作,撰写和大量修改重要社论文章。毛泽东还经常教导各级党委负责同志和新闻工作者要重视评论工作,并队如何搞好言论宣传作国多次指示。他就评论、社论的具体协作提出了精辟的意见,指出:“组织大家写评论”、“写得不要刻板,形式要多样化”,“政论应该像政论,但并不排斥抒情”。

第四节解放后党和政府对新闻评论的重视

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倡导下,全国解放后,党和政府在许多决议、文件中一再指示报纸加强评论工作,搞好言论宣传。

党和政府在召开报纸工作会议时,对加强评论工作也多次作了明确的指示。

第五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闻评论

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新闻评论的变化:思想之活跃,观点之新颖,论述之深刻,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所关注的问题就是全党工作的重点,社会发展的热点,群众关心的焦点;“党和人民都满意”的原则,从来也没有项今天这样在新闻评论中得到了有机的统一。各类媒体的新闻评论受到普遍重视,此外各种媒体上评论专栏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活泼。一句话新闻评论在群众中的影响日益增长,新闻媒体的传播质量有所提高,党报在群众中的威信已经并正在得到恢复。

第八章社会主义新闻评论的党性原则

社会主义的新闻评论为何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我们社会主义的新闻媒体,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她们都是党的喉舌,党的舆论工具,是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武器。而新闻评论,又是各种宣传形式中最重要、最权威的一种形式,尤其是社论,它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着媒体的立场、观点和它的党派性原则。因此在新闻评论工作中,坚贞不渝地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既是搞好新闻评论工作的重要一环,又是改进和加强媒体工作,提高新闻传播质量的根本前提。

如何坚持党性原则,对新闻评论来说要把握好以下三点: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

第一节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坚持党性原则的第一要义。

为了坚持新闻评论的党性原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首先必须作到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个代表为我们新闻宣传包括新闻评论如何坚持党性原则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具体说来,就是在评论工作中,一定要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归根结底,就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热您服务的宗旨。除了作到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还必须加强宣传的组织纪律性。

在新闻工作中如何作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有机统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新闻评论都必须坚持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从有利于密切党和人民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有利于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有利于用共产主义精神加强对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教育,有利于用正确的舆论去引导人们的行动、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这个大局出发。

第二节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是不是坚持实事求是,这是衡量我们有无党性的标准之一。怎样才能坚持新闻评论工作实事求是的原则,应努力按照党中央关于“宣传工作的三条基本要求(即讲事实、讲真话、讲道理)”去做。

1、讲事实。要多讲事实,以事实为基础。事实是最好的宣传。

2、讲真话。要敢于讲真话,提倡讲真话。

3、讲道理。道理要讲得深刻,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讲出事物的规律性。还要讲究表达的方式和技巧,要平心静气地摆事实,讲道理,不要感情用事。

第三节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

就是相信和依靠群众的方针,这是半好一张报纸的基础。要坚持新闻评论工作的党性原则就必须坚持这条工作路线。实践告诉我们,评论工作要坚持这条方针,一般采取三个结合和组织集体写作的办法。

1、上下结合,也就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2、点面结合,也就是评论部同志和全编辑部同志相结合

3、内外结合,也就是报社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相结合

第九章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新闻评论工作搞得好不好,评论的质量高不高,关键的一条,取决于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如何。评论工作者不但必须具备新闻工作者(主要是编辑、记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还必须具备评论工作者特有的修养。

第一节“目光四射,触觉敏锐”------政治家的眼光

评论工作者的政治素养,首先表现在要有正确的立场,坚定的信念,潜心钻研党的路线方针和基本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的一致。强调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的高度一直,丝毫不意味着一切照抄照般。评论工作者政治素养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总是蕴涵着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目光四射,触觉敏锐,能在风起于青苹之末时就识别到风向,对于新出现的社会动向、社会思潮能敏锐地辨别,清醒地分析,并作出明确的政治判断,从而产生写作评论的欲望和激情。(前瞻性)

第二节“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理论家的头脑

一个理论水平不高的评论员,能够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具有见微知著、鞭辟入里的透视力和真知灼见、透彻深刻的剖析力。这是很难想象的。新闻评论要正确地阐述党的方针政策,及时地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帮助广大读者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绪要评论工作者具有叫高的理论素养。自己昭昭,才能使人昭昭。评论工作者的理论水平,主要表现在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来观察社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揭示事物的本质,解决问题。即常说的评论员应具备的透视力和剖析力。

第三节“上…天?有路,入…地?有门”--------社会活动家的本领

新闻评论要“吃透两头”,一头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委的工作意图;一头是群众的要求、愿望、社会的实际情况。要求评论员恩能够上天入地,上者天,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要部署、工作意图;下者地,就是充分了解下情、了解实际、了解群众。

丰富的社会生活,永远是评论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注意从社会动向中了解群众的情绪、意愿,了解政治发展的趋向,从而在头脑形成评论的信息,产生写作的欲望和激情。这是评论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社会素养的锤炼。

写评论要有的放矢,要有针对性,深入了解社会,是寻“的”、抓“活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

社会活动家的主要特点,在于联系群众,懂得群众的心。

第四节“视野开阔,知识渊博”-------杂家的智能

眼界开阔,知识渊博,是一个优秀评论工作者必备的重要条件。

评论文章本身就是多种知识的综合构成件。评论的严密论证需要有逻辑知识;评论的巧妙构思需要有文学知识;评论语言的准确生动需要有语法修辞知识;评论的精辟论述、典故运用、背景穿插更离不开历史知识,等等。实践证明,具有丰富知识的评论员比只有浅陋知识的评论员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会有更多的生发、激情和文采,写出的评论文章也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新闻评论涉及各行各业、各类问题,要求评论工作者对文、史、哲、经、法、科专门知识都懂一点,要成为一个杂家,知识储备多多益善。

第五街“下笔千言,倚马可待”--------作家的技巧

评论工作者的写作素养即文字表达能力,事实粉重要的。它是诸素养的综合体现和最终归宿。

评论工作者在锤炼自己的写作素养时,首先要把功夫下在立论与论证上。评论工作者的写作素养,除了善于立论和论证以外,还要力求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文采,要在语言形象化上下工夫。评论工作者要提高写作技巧,必须多读些古文,要有较扎实的文学修养。

新闻评论贵在及时,时效性要强。这就要求评论工作者锻炼“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硬工夫、真工夫。在长期的实践锻炼中锻炼、提高。重要的是勤练笔,坚持天天写,天天练;认真学习范文;学习人家怎么改自己的文章。

中编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

第十章选题

第一节到哪里去选题

新闻评论的选题,就是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象与范围。

选题的地位:这是写作全过程中的一个首要环节。一篇评论的成败关键在于选题。能否正确地选准、选好论题直接关系到评论的指导作用和影响到写作程序的进行。因为一方面,写作评论的目的是为着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种认识问题、对读者思想和实际工作起积极的作用,所以作者对所确定的将要论述的基本思想,是否正确和切中时弊,直接关系到这篇评论的根本价值。另一方面,评论写作的其他环节,如论题的分析论证,文章饿谋篇布局,语言的恰当运用等,也只有在论题确定后,只有在作者对评论要提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后,才能有所依据,比较有把握地写好文章。

选题不等于命题,它主要确定评论什么问题,命题则是拟定评论的题目。评论的论题2确定了,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明确的目标。

如何选题: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实际执行中的情况和问题,了解群众的思想、意见和呼声。应该从上头精神和下头情况的结合中去找,最根本的,又是从实际工作中去找,从现实生活中去找,要把群众关心的问题,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入评论选题的范围。

成功的评论选题,总是真正吃透了上下两头、上下紧密结合的选题。上,就是中央的精神,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下,就是基层实际,群众呼声,现实问题。吃透上头,大多可以通过阅读文件,参加会议和听报告解决,而吃透下头,必须“身入”下去,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可以说,评论工作者的“身入”是为了达到评论的深入。“身入”是深入的前提和基础。

新闻评论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要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中总结的理论,符合生活逻辑的说理,因事抒感,言出由衷,最能令人信服。

新闻评论在分析客观形势,阐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并不是一般地复述和解释有关政策条文,它总是力求把党中央的精神和基层的实际结合起来,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结合起来,作到有的放矢,虚实并举,进行具体切实的宣传。

写一篇重要的新闻评论,一般都应深入实际部门,深入基层单位,就有关问题的各个方面做广泛的了解,对其中的主要问题做深入分析,力求详细地占有材料,从全面情况的分析中选定论题,并寻找出正确分析论题的方法。

调查研究的具体方式:深入实际从事调查;间接调查(读者来信,单位调查报告,内部情况,书刊材料,参加召开会议等)。

第二节学会从现实生活中选题

一般而言,凡是群众普遍关注、实际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往往是评论选题的重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最新讲话精神,殛待进行舆论引导;二、现实生活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新人新事新风尚,殛待进行宣传倡导;三、当前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或薄弱环节,殛待进行正面疏导;

四、人们共同关注而又疑惑不解莫衷是一的问题,殛待进行澄清;五、社会生活中一些违反科学又习以为常的种种言行,殛待进行唯物论教育。

第三节好的论题应具备的条件

一、触及现实,富有新意

二、面向全局,准而有当

三、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第十一章立意

立意就是作者对所评述的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确定评论的主要意思,以构成文章的中心思想。地位:立意是诸论点的总和并且统率诸论点,是全文的基调,也是评论写作全过程中的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中心环节。

第一节立意的主攻目标

立意贵在“站得高”,核心问题是一个“新”字。刻意求新,应该成为每位评论工作者的毕生追求。新闻评论的刻意求

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论题要有新思想

写新闻评论的目的,是立言,是驳论,就是要讲出新道理、新思想、新见解、新观念,做到“言近旨远”,这是新闻评论的灵魂。新闻评论要力求针对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人们思想观念上的难点和疑点,进行分析说理,解疑释惑,给人以新的思想汽笛和收获。新闻评论的新意,来自于作者对生货的细心观察和缜密思考,来自于对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人情入理的分析,同时也来自于对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和领导同志讲话的认真学习和深刻领悟。

二、论理要有新高度

新闻评论贵在说理,道理能说透几分,文章就有几分力量。其力量来源于事物自身的逻辑。因此说理一定要切合客观实际,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分析也要恰如其分。立意必须从局部出发,着眼全局,展示未来,这就要求把握审时度势的原则,力避主观性,避免脱离实际,无限拔高。论理要切合实际,就是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事物作出客观、中肯的评价,避免随意性。

三、论述要有新角度

努力去寻找新的角度,找出新的突破口,另辟稀径,打开通道,去阐发相同的主题。这样的评论由于变换了角度,侧重点有所不同,同样能给读者新的启迪。

第二节立意的思维方法

对论题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和扼要中肯的说理,是评论的立意之本。对论题怎样进行析事明理?就整篇文章而言,要善于“把道理磨碎了讲”,即把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小的从属论点,一层一层地,一个一个地讲清楚。

怎么找到“理”?理来源于客观事物的本质,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只有把事物、现象或概念加以“条分缕析”,剖析成若干组成部分,找出各部分的本质属性及彼此之间饿联系,这样才能找到理。就一个具体论点的确立来说,要做到阐述清楚,还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事物进行正确、深入、全面的分析,力戒主观性、表面性和片面性。第一,所谓正确的分析,就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事物作出客观、中肯、切合实际的评价,反对任何主观随意性。第二,所谓深入的分析,无非指要善于透过事物的现象,着力分析它的内部联系,揭示它的思想意义,克服表面性。第三,所谓全面的分析,就是坚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矛盾进行恰如其分的评述,力戒片面化绝对化。

为什么把道理磨碎了讲才有说服力:把道理磨碎了讲,对大的原则道理做系统、周密的分析、解剖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纵联系、横联系的分析方法。这是因为,任何一个问题,如果从纵的方面把她分为几个阶段,从横的方面把它分为几个部分或几种角度,就容易分析得细致渗透。

常见的片面性、绝对化的毛病表现为:一是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二是非此及彼,非鹿为马。

第十二章论证

第一节论证的含义与作用

论证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以证明你的论点是正确的,这是一篇新闻评论能不能写好的关键。

立意与论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者都服从并服务于评论文章的说理,是一个统一过程中的两个环节。都针对论题,担负着“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的任务,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任务。二者之间又有区别,立意是根据可靠的事实和充分的理由提出对某个问题的主张、看法,论证则是运用事实、道理证实对某个问题的主张、看法。立意大体确定评论的基调,赋予文章以灵魂,论证则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赋予灵魂以骨骼。立意主要靠论证。

新闻评论的论证是否严密,它的逻辑性强不强,其含义为:其一,是能说得使人信服,使受众必然得出并且不得不接受你的结论;其二,指论述有条不紊,层次分明;其三,指思想、议论严格周密,思想的过度首尾一贯,明白确切。为达到严密论证增强说服力的目的,首先要讲求文章中思想相互间的有机联系,使通篇文字的先后顺序,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衔接,每一部分的逻辑推理,都根据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按照事物发展的内部联系来组织,从而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形成一个严密的有机的整体。因此论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

三大通病:一,满足于用几句结论性的语言,用抽象的原则道理去代替对具体事物的分析和论证,文章的观点不是建立在有充分根据的基础之上。二,以演绎法取代分析法,企求用革命导师的论述、知名人士的话或科学原理取代作者对具体事物的分析和论证,不经过或者很少经过向受众说理的过程。三,停留在赘述同类的故事来代替论证,或者是列出种种现象来取代分析,作出的结论不是使人感到缺少根据,就是觉得有些武断。三种通病的症结在于从概念到概念,没有队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没有经过严密的论证,也就是说,没有经过逻辑推理的过程。

为何要学形式逻辑:学习评论写作,应该学点形式逻辑,懂得概念、判断与推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一些常用的论证

方式和逻辑推理形式,注意论证技法的运用,这样在分析说理时就会更加重视进充分有力的论证,就会避免犯形式逻辑的错误。

第二节立论和驳论

论证方式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

立论就是从正面直接阐明客观事物的真理,以证明作者提出的看法、主张。

立论的具体方法,即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等直接阐明观点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指的是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方法,亦即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

例证法(事实论证),是运用归纳推理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方法。它通过列举典型的具体事例,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在新闻评论中用得比较普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引证法(事理论证),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论证问题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用已被证明的、公认的道理、原则或理论,来论证未被证明的、个别的、具体的论点和道理,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运用引证法论证问题时需注意:首先引证的原理必须正确,不要断章取义;第二不要引证过多,以别人的观点代替自己的论述;第三,要注意具体分析,不可简单推理。

比较法(比较论证),是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以有力地证实某个论点的正确或错误。常用的一种方法。具体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情况。类比就是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一类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面进行比较。对比就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可分为纵比和横比,纵比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即现在和过去比;横比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性质截然相反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即好与坏的比较。

喻证法(比喻论证),用比喻来阐明事理的方法。

驳论是以反驳别人(或敌论)的某种错误观点(或反动观点)为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过程中宣传真理。

新闻评论的驳论包括揭露、批驳、剖析、辩论等方面,是在政治、思想、理论和学术上驳斥谬论、澄清是非,扶正祛邪的一种重要方法。驳论的原则要求是:坚持白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实事求是区别对待。

新闻评论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驳论只要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论证的三方面之一,就达到了驳倒对方的目的。

驳论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1、直接驳斥其错误观点。2、直接揭穿对方论据虚假或论据不足。驳斥对方论据时,可以用既有个性特点又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事实,也可从分析危害性着手批驳其错误的说法。3、直接分析对方论证方法不合逻辑,进而否定其论点。反证法,不是从正面直接来论证论题,而是从反面间接地论证论题。归谬法,以欲擒故纵的方法,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其作为前提,引出一个显然是荒谬的结论,从而以此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

第三节几种常见的推理形式

逻辑推理是人们在长时间的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所作出的抽象概括的反映。既是认识方法又是逻辑论证手段。新闻评论中常用的逻辑推理形式有:

1、直接推理。是由一个直言判断前提推倒出另一个直言判断结论的推理。

2、演绎推理。又称三段论推理,是借助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直言判断联系起来,从而推倒出一个新判断的三段论证推理。

3、归纳推理。是由个别或特殊性知识的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一种推理。

4、类比推理。是由两个事物的某些属性相同,推导出它们的另一属性也可能相同的一种间接推理。

保证逻辑推理真实可靠,必须保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推理的前提必须真实;而是推理的形式必须正确。要遵循形式逻辑的一些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谋篇

谋篇也就是布局,或说搭架子、列提纲,是将我们的思想成果见诸书面的阶段。在这一步必须考虑:根据事物的内在规律和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充分调动逻辑的力量,整篇评论打算分几层来分析,先谈什么,后谈什么,再说什么;哪里该详,哪里该略;每一层意思又将怎样阐明,提出一些什么论点,运用一些什么材料;各层,各段,各点之间如何呼应,才能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说理体系。结构就是谋篇布局见诸于文字的外在形式,指的是文章各个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的安排,它包括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结构的好差,直接关系到评论文章中心论点能否得到突出,能否为读者所接受。结构安排的好,思路展得开,评论就会层次分明,论证严密,中心突出。反之

则层次紊乱,线索不清,中心论点得不到有力证明。谋篇的优劣在评论的结构中可以得到具体的验证。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新闻评论结构的程序,再加上作为眼睛的标题,整个文章的谋篇,应该由标题、引论(开头)、正论(正文)、结论(结尾)构成。

第一节“题好一半文”------精心制作标题

好的标题,实际上是评论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主题的集中体现。好标题最基本最简单的要求,起码是准确、鲜明、生动,或者叫题文相符、贴切,让人叫得响、记得住。

新闻评论标题有着自身的特点、功能与制作要求,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新闻评论标题在依据、形式、句式等方面,都于新闻标题有所不同;二,评论标题体现评论中心内容和思想水平(或规定论述范围,或体现中心论点,或表明作者倾向);三,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要求(准确贴切,简明扼要,鲜明生动)。

标题新闻评论标题的方法:提示论点法,论题作题法,话题为题法,号召鼓舞法,肯定赞扬法,揭露批评法,否定厌恶法。使标题制作得富有文采的方法:采用修辞法,诗文标题法,成语作题法,巧用俗语法,运用悬念法,象征法,幽默法。八种方法,十一种烘托法。

制作标题注意:立意要高,观点要明。

第二节“万事开头难”-------悉心写好引论

引论是新闻评论的开头,是整篇文章提纲挈领的部分,主要担负着提出问题或表明观点的作用,是全文的统率。引论给读者鲜明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兴趣,关系到文章的宣传效果。

一般地,新闻评论的开头有以下六种方法:一,开宗明义,点明题旨,提出作者的看法和主张;二,以新闻事件为缘由,在开头先将新闻事件的经过或特点概括叙述,为下文的分析论证做铺垫;三,说明原委,回溯来由,交代写作的动机;四,摆出驳论的对象,亮出错误认识,使文章一开始就掀起了论战的高潮;五,用设问句直接点名论题,这些论题往往是国计民生中的重大问题或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六,用引语、经典、比喻、故事开头,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第三节“文似看山不喜平”--------苦心经营正论

正论是新闻评论的展开论证说理部分。谋篇布局首要的和大量的,也就是要解决正论部分的问题。正论部分的谋篇,关键在于要体现层次与层次、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即各个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存在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也就是“起承转合”,结构切忌平淡,要力求波澜起伏,变化有致。

为了体现这种联系和要求,正论部分在布局时常常会使用以下几种基本的论证结构:一,归纳论证结构。围绕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在逐步讨论分论点的基础上,归纳出总论点。二,证明论证结构。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论据直接证明。三,排列(并列)论证结构。先提出总论点,然后排列出几个并列的分论点,从几个方面对总论点加以阐发。该方法条分缕析,严密周详,便于把道理说清楚。四,递进论证结构。提出总论点后,要求逐层分析,或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又现象到本质等,把道理阐述得比较完整深刻。五,比较论证结构。提出论点后,通过对事物本身各个发展阶段的纵向对比或另一事物的横向对比,深入阐发道理。有比较才有鉴别,事物的特点或矛盾可以在比较中间阐述清楚。六,正反论证结构。提出论点,先反后正,或先正后反,进行论述。从正反两面说理,形成强烈对比,使是非曲直,昭然若揭。

第四节“不要蛇尾要豹尾”---------用心撰写结论

结论是新闻评论的结尾部分,是全文论证部分的必然结尾,也是文章思想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结尾一定要在总括全文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发挥,即要总括全文,又要高于全文,应富有启发性和号召性。

结尾的写法,因文而异,或号召、鼓舞、或提醒、忠告,或预言又止发人深思,或提纲挈领概括总结。一句话,结尾一定要有实际内容。

新闻评论的结尾可以有不同的写法:一,精辟概括式结尾。起总括全文高于全文的作用。二,高昂激越式结尾。需高屋建瓴,或展望前景,或揭示哲理,慷慨陈词,由衷抒怀。三,余音绕梁式结尾。借助文学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段,隽永含蓄,耐人回味,给读者以较多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

写好评论的结尾一定要注意三条:一是,结尾与标题和开头一样都是全文有机的组成部分,都是为主题服务的,要照应全文,要首尾呼应;二是必须用心协作,部落俗套,避免空话套话,尽可能写得生动一些;三是因文而异,有些评论言尽意止,就不必硬加个尾巴,有的评论开头提出了问题,结尾应有所交代,有的评论是驳论,结尾就不宜用号召式,应采用贬斥式等。

第十四章文采

真理是科学的结晶,阐述真理必须严肃,用语必须质朴,庄重,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质朴并不排斥优美,庄重也并不拒绝活泼。真正有生命力的理论,其内容应是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其形式也应是生动活泼的。新闻评论也要讲究文采飘逸,通俗形象,从谋篇、立论、设喻、遣词造句都要反复斟酌,精心写作。

丰富的文采应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形式上增强文采的方法:叙议结合议论风生;通情达理情理交融;起承转合变化有致;言之有文辞达理举。

第一节叙议结合议论风生

把抽象的东西同具体的东西结合起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经验证明:在评论写作中尽可能夹叙夹议,是把抽象的东西和具体的东西相结合的好办法,是增强评论说服力和生动性的重要一环。

由于题材不同,写作的庄重程度不同,写法各不相同,但新闻评论是摆事实,讲道理的一种文体,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是它的基本技法。

第二节通情达理情理交融

“无情未必真评论”是中的之言。新闻评论作为一种论是非,说道理的文字题材,无非是提倡一种东西,反对一种东西,达到扶正祛邪、兴利除弊的目的。因此作者在论述一个问题,阐明一个观点时,总要受自己或褒,或贬,或喜,或怒,或激励,或批判的情感统率,所制约。清与理是对立统一的,情为理服务,理借情化人。

增强评论感情色彩的途径很多,最重要的是融情于理,途径有:融情于辩,融情于聊,融情于事,融情于景融情于物。

第三节起承转合变化有致

“文似看山不喜平”。新闻评论就内容来说,具有结构波澜起伏的内在条件。经验证明:只要作者对事理认识深刻了,或是或非,或喜或怒,或爱或恨,独到见解油然而生。这样的见解交织在事理之中,洋溢在字里行间,评论文章才会有生气,有波澜,有色彩,才不致使文章平板呆滞,毫无曲折。

拿文章结构来说,就得讲起承转合,层次与层次,段落与段落之间应该体现某中逻辑关系;应善于运用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段,充分调动手重阅读的积极性,根据内容和语气的需要,应恰倒好处地使用各种标点符号,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四节言之有文辞达理举

一、语言要准确、简明、富有哲理。

二、善用形象化笔法与语言。把抽象的概括同形象化的具体描述结合起来,把所要议论的事物加以描写和渲染,使其栩栩入生;寓庄重于诙谐,通过比喻和拟人化等修辞方法,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可以生动地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给人以鲜明的形象;化平凡为神奇,运用通俗化的口语或成语民谚来说理。

三、讲究修辞,巧用典故和文言古语

四、多用有表现力的群众语言

第十五章大忌

选题的新闻性,立意的思想性,论证的透辟性,文采的生动性,这些综合构成了新闻评论的优良品格,是其质量和风格的体现。

评论的四大忌:忌空泛,忌俗套,忌跑题,忌冗长。

第一节忌空泛

空泛无非是议论的空洞浮泛,是评论的致命伤。解决方法:从实际生活感受出发,以新闻报道为依托,以新闻事实和当前新闻价值的重大问题,事件为论据,把评论和新闻结合起来,使新闻评论具有新闻性和新闻价值这一基本原则;从新鲜事实出发,对具体事物的具体分析,用典型而有说服力的事实来进行论证,理论结合实际。

第二节忌俗套

主要指的是表现形式上的格式化,文风上的八股化,造成千篇一律,前人一面。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开头结尾雷同;板着面孔说教;大话套话连篇。解决办法:根据内容的特性写具体的开头,尊重手重,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受众,在

新闻评论中,一定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面队现实,言人所不敢言,提出具有现实针对性的问题和观点,具有新意。

第三节忌跑题

解决办法:关键在于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多所论之题有深入而透彻的理性研究,把握其来龙去脉,掌握其精神实质,这样就能比较自如地驾驭它。

第四节忌冗长

解决办法: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提高写作水平。

第十六章修改

第一节动笔前后的两种修改

在文章动笔之前,对选题立论的深思熟虑,对谋篇布局的反复琢磨,对运用词语的认真推敲,对协作提纲的再三斟酌,都带有修改的性质。意义更大。

第二节新闻评论修改的几个环节

首先从政治、政策上考虑,确保正确引导舆论,确保宣传中心;检查核对引证材料是否有科学根据,文章中心内容是否突出,结论是否无懈可击;注意全文结构的完整性、逻辑性,力求使引论、正论和结论或为风头,猪肚,豹尾;进行文学上的修改。

再修改新闻评论时要检查论点是否鲜明、突出,论据是否充分、可靠,注意的重点应当是:条理层次清楚不清楚,段落划分得妥当不妥当,祥略之间有没有不妥帖、不匀称的地方,前后的交代照应周到不周到,各个层次之间,段落之间是否贯穿得起来,文章的开头是否单刀直入,结尾是否铿锵有力,首尾是否相互照应,有没有疏漏等。

下编常见评论的常用技法

第十七章社论与编辑部文章

第一节社论的性质与功能

社论概念的三个要点:代表媒体编辑部;对当前时事和重大问题有所解释、评判及主张;目的是指导广大受众。

社论的性质:社论是代表报社、刊物或通讯社编辑部就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事变或问题表明立场的指导性言论。

社论的任务:直接地、理论联系实际地阐述当前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即使传达党的指示精神,部署工作,提出任务;对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代表性与方向性的事物加以评述,表明编辑部对此的认识和看法,帮助手重认清着列事物和现象的实质,有时并阐明对我们当前工作的意义和影响;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依托,就全局问题发表议论,分析形势,提出任务,或为重要外事活动发表礼节性的评论。

社论是新闻没体的主要言论形式,是一种最重要的言论形式。是媒体的灵魂,体现媒体所代表的方向,体现媒体的基本政治倾向和立场。新闻媒体的阶级性和党派性,也往往通过社论得到最直接、最鲜明的反映。

第二节社论协作的基本要求

选择恰当的论题,提炼在政治上明确和尖锐的主题思想;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把道理说得深刻又透彻,让读者心悦诚服(注意:要善于进行抽象、概括,着力抓住问题的症结和关键所在;对于抽象的道理,要善于在阐述中进行具体剖析;论证时材料和观点要同意,结论和论据要结合);要树立正确的文风,力求把社论写得短而精悍,质朴感人。

第三节努力转写短而精悍的社论

如何写短社论:论题单一、集中,紧扣当前思想焦点;分析单刀直入,坚持虚实并举;打破惯用程式,不“穿靴戴冒”。如何写精:作者笔端饱蘸激情;善于熔叙、议于一炉;修辞手段运用得法。

第十八章评论、本报评论员与特约评论员文章

第一节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的特点及其应用

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是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的一种评论形式,是中型的评论文章。通常不去全面地论述某一重大

问题或重大决策,而就某一问题或选择一个重要的侧面发表意见,作更深一层的分析。

本报评论员文章有署名和不署名良种形式,署名的可有个人的风格。

评论和本报评论员文章的适用范围:针对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某一方面问题,作政策性、方针性的指导和评价;在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过程中,及时地揭示出一个时期的具体方向或侧重点;及时地灵活地针对某中社会思潮和一个时期的思想倾向,生动切实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联系媒体上发表的正反典型进行评论,兴利除弊,扶正祛邪。

第二节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的特性

冠以特约二字,用以加重文章作者的身份。着类评论对象大多是事关全局的举足轻重的重大问题,专题性更突出,理论性更强烈,政论性更鲜明。

与一般评论员文章的区别:多侧面地、系统地就一些重大思想、理论和政策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比较讲究论证的系统性和严密性,有比较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性。篇幅一般较长,被称为“超重型评论员文章”。

第十九章短评、编者按与“配评论”

第一节短评

短评是一种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的评论形式。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个方面,代表编辑部发言,或抓住新闻报道中最新鲜、最有特色,或者编辑认为最值得突出的东西,加以强调和发挥。它内容单一,论题集中,分析扼要,往往以新闻报道或社会现象为依托,以新闻事实唯理论根据,开门见山,一事一议。应用范围:为典型报道配发短评;另外三种情况下配发短评(按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与显著性而言,不必要用社论的形式;或者社论已就某个问题作了总的阐述,但是觉得应该就某个侧面、某一点,再进行一些探讨;或者问题有了新的发展,需要根据新的情况结合实际再进一步发挥,都比较适宜采用短评;某种新的思想,新的观点,需要及时在群众中传播,也常常采用短评的形式;对某种时弊、倾向性问题或群众中的疑虑问题,需要及时针砭与解答。

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立论要具体,选题要集中;问题要抓紧,角度要新颖;善于就实论虚,叙事出理。

第二节编者按

编者按是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采用于比较郑重场合和必要之处。

编者按就其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政论性按语和说明性按语。

政论性按语包括四种情况: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新闻报道和文章的中心思想点出来,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涵和意义,帮助受众理解报道和文章发表的意图,提高阅读效果;联系新闻报道或文章,即使传达党和政府有关的最新指示精神,交代或重申有关问题政策界限;满腔热情地肯定和赞扬社会生活中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严肃地批评错误的思想倾向和行为,也许要编者按及时抓住新闻报道中的典型,代表编辑部讲话;借题发挥,在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将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想再提高一步,使读者得到更多的理性的认识,强化报道的说服力。

说明性按语旨在帮助读者便于理解新闻报道,补充说明一些情况,交代一些背景。

编者按的主要表现形式:文前按语、文中按语、编后。

依托新闻报道配评论的好处:有助于受众获得对新闻报道的立体化的认识;有助于编者主动及时地对某一事件或问题发表意见,表明看法,可以使片面中心突出,形式多样,既有大方向,又新鲜活泼,增加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有助于新闻评论本身的写作。

配评论要注意:即依托报道又深化报道;既要讲条件又要看需要。

第二十章述评

述评又称新闻述评或述评新闻,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以评论为核心的新闻。一般都是抓住当前形势和工作发展中某一重要的或转折的时刻,或针对某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用有述有评、述评结合的方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及时分析形势,揭示事物本质,指明前进方向,给读者一启迪和引导,显示性和指导性都很强。

第一节述评的特点和长处

特点:夹叙夹议,边述边评,往往再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表一些必要的议论,鲜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借以揭示新闻饿本质,帮助读者理解新闻本身的意义。

长处: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问题,更有针对性;从点和面的结合上说明问题,更有普遍性;用有述有评述评结合

的方法论证问题,更有灵活性。

第二节述评的渊源和类型

类型:形势述评,写作要求:要求大量运用背景和新闻材料,知识性强,幼教多的分析;事件述评;工作述评;思想述评。

第三节述评协作的基本要求

写好由头,巧用背景;夹叙夹议,虚实结合。

常用的表现手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总括论点,以虚带实;逻辑论证,丝丝入扣。

第四节经济评论与其他评论

经济评论:随着经济工作的发展,把握其脉搏,针对经济工作总客观存在的矛盾提出问题,通过发表评论,及时、正确地宣传先进典型与路线、方针、政策,促使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得意尽快解决,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军事评论:是对战争中的战局、战场、战役、战斗和非战时期的防务战略、战备、军事演习等军事形势或军事行动进行的评论和分析,其形式包括社论、述评、观察家文章、军事发言人他谈话、新闻分析等多种体裁。

国际评论:指新闻媒介评论国际事务的政论性文章,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述评、署名评论等。

第二十一章专栏评论

第一节专栏评论的兴起及其特点

最显著的特点是取材广泛,大至国家大事,小至油烟酱醋衣食住行,都可以议论。

第二节思想评论

针对社会上某中思想、倾向、现象进行平息的文字体裁,着重于思想指导和论证评析,突出解惑释疑,明辨是非,澄清思想,提高认识,以达到一定的宣传教育目的。

写作上注意:选题切实,主旨高远;有的放矢,精辟入里;风格多样,文笔流畅。

第三节微型评论

新闻性的署名小评论。往往以新闻为由,因事抒感,就实论虚,言之有物,短而有味

写作要领:短而新鲜,短而实在,短而尖锐,短而有文。

第二十二章广播新闻评论

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电视媒介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时间和重大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特点:是有声评论,口语化评论,电视新闻评论是形象化评论。

写作要求:选题面向群众,突出热点问题;立论具体集中,善于就实论虚;采取对话形式制作录音述评;形式多种多样,新鲜活泼。

第二十三章电视新闻评论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多种传播符号显优势,直观性带来受众面广,亲近性带来更强的说服力。

制作电视专题评论的要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多种传播符号表达与理性思辩相结合,电视评论员主评与受众参与论证相结合

第二十四章网络新闻评论

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优势:准确及时,快速反应;旗帜鲜明,尖锐泼辣;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网络新闻评论的新课题:理性思考不足,时有偏激浮躁;重视程度不够,质量有待提高。

第二十五章文艺性政论—杂文

杂文以短小,锋利,隽永为特点,是一种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战斗文体。

杂文的主要特征:感应神经;杂而有文,旁征博引,短小精悍。

杂文写作的基本要求:砭锢蔽常取类型,学会小题大做,善用讽刺与幽默,巧妙用典,注意语言的生动有味

新标日初上18课笔记

第18課携帯電話はとても小さくなりました単語

文法 文法一なる(自然的变化) 接续:形容词い—く+なる(形容词修饰动词) 形容词词干+に+なる(形容动词修饰动词) 体言+に+なる 含义:成为…,变得… ◆北海道は10月ごろから、寒くなります。 ◆春になると、天気は暖かくなります。 ◆放課後(ほうかご)、学校は静かになります。 ◆6時になりました。 ◆あの人は先生になりました。 文法二する(认为的变化) 接续:形容词い—く+する 形容词词干+に+する 体言+に+する 含义:人为的变化(主观意志积极作用于某事物,使其发生变化)?を?する把…变成… ●ラジオの音を大きくしください。 ●写真を大きくしました。 ●早く静かにしてください。 ●息子を医者にしたいです。 文法三?ほうがいいです。?ほうがよいです

接续:形容词+ほうがいい/よいです 形容词词干+な+ほうがいい/よいです 动词的原型+ほうがいい/よいです 动词的连用形II形+(た)+ほうがいい/よいです 动词た形相当于动词的过去式简体。 含义:…的好。 动词的原形+ほうがいい/よいです。带有比较的感觉 动词的连用形II形+(た)+ほうがいい/よいです。表示劝对方做某事 “形容词/形容动词”与“ほうがいい/よいです”连用时,带有比较的感觉。 ◆荷物は軽いほうがいいです。 ◆ジュースは冷たいほうがいいです ◆子供は元気なほうがいいです。 ◆パーティーは賑やかなほうがいいです。 ◆疲れでいますから、早く寝た方がいいです。 ◆寒いですから、家に帰た方がいいです。 ◆日本語を勉強するほうがいいです。 ◆日本語を勉強したほうがいいです。 文法四自动词和他动词的区别 他动词:动词需要一个宾语,才能完整表示主体动作作用的词,使用的宾格助词是「を」ご飯を食べるジョースを飲む 自动词:动词不需要一个宾语,本身就能完整表示主体动作作用的词。一般主语后的助词是「が」寝る起きる 区别相对应词(一般汉字相同)的自他动词词性: 1)五段动词是自动词,相对应的一段动词就是他动词 開ける(他)開く(自) 2)以「す」结尾的是他动词,相对应他的词就是自动词 消す(他)消える(自) 3)相对应的一段动词中,上一段动词是他动词,相对应的下一段动词就是自动词見る(他)見える(自)

新闻评论教程笔记整理

新闻评论教程 第一章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意义 新闻评论: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或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前者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后者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特点 1.强烈的新闻性 2.鲜明的政治性 3.广泛的群众性 第三节新闻评论的功能 1.引导 2.解惑 3.表态 4.深化 第四节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1.加强思想政治修养 2.学识渊博,精通业务 3.培养朴实深入的作风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回顾与发展 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和现状: 1.由大型向大小型结合,逐步转向小型化反向发展的趋势 2.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结合 3.由少数专业人员主持笔政开始向专群结合、注重吸引受众参与的开放搞活方向转型 4.在说理论述上由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互相割裂向互相结合方向发展的趋势 5.声像评论的逐渐兴起因而呈现声像评论之间以及它们与报刊文字评论之间相 互争夺受众进而竞争共荣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选题立论的根据与要求 第一节选题立论的根据 1.根据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 工作部署和最新政策精神。 2.根据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事件、新问题、新矛盾,以及来自群众和基层的呼声 和要求。 3.根据重要的新闻事件、新闻典型。 第二节立论的基本要求 1.针对性 针锋相对,拨正舆论导向 针砭时弊,对症下药

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 针对人们的思想疙瘩 寓针对性于正面引导之中,有助于强化立论的赞誉效应 2.新颖性 论题新颖,具有独到见解 与错谬或者片面观点的交锋中闪现真理的亮点 有新的由头或论据 选取新的立论角度 视角移向舆论的非热点 从容易被人们忽视或被掩盖的矛盾侧面选取角度 注重对解决矛盾有关键作用的角度 3.前瞻性 4.准确性 第三节调查研究选题立论的前提 调查研究的意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得到实事求是的结论。 .可以提高评论的质量。 调查研究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要求. .敢于正视矛盾,倾听不同意见. .务求收集材料和分析研究相结合. 第四章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标题 新闻评论标题与新闻报道标题的区别: 1.任务:前者标明论题范围,表达作者态度,后者提示新闻中最主要最值得重视的部分. 2.写作要求:前者抽象,后者具体 3.结构:前者简单,后者复杂 4.拟题手法:前者多用修辞,带有感情色彩,后者客观叙述. 功能.提示论题 .体现论点 .表明态度 .引发兴趣 基本要求.贴切 .具体 .鲜明 .精炼 .生动 不同媒介评论标题的区别.使用的传播符号不同 .所起的作用不同 .写作的要求不同

(完整版)广告学概论(陈培爱老师的课堂笔记总结),推荐文档

广告学概论(陈培爱老师的课堂笔记总结) 1名词解释 1. 现代广告:广义概念是与信息社会紧密相联的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维持与促进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大众性的信息传播工具和手段。广义的广告,包括经济广告与非经济广告。 2. 经济广告:又称商业广告,它所登载的是有关促进商品或劳务销售的经济信息,尽管内容多样,表现手法不一,但都是为经济利益服务的。 3. 非经济广告,是指除了经济广告以外的各种广告,如各社会团体的公告、启事、声明、寻人广告、征婚启事等等。 4. 现代广告:即是指一种由广告主付出某种代价的,通过传播媒介将经过科学提炼和艺术加工的特定信息传达给目标受众,以达到改变或强化人们观念和行为为目的的、公开的、非面对面的信息传播活动。 6. 广告信源:也就是广告信息的传播者,它主要指广告的制作者和经营者,如广告客户(广告主)、广告代理公司、广告制作公司、广告设计公司等。 7. 广告信息:或称为广告文本,是信源对某一观念或思想进行编码的结果,是对观念或思想的符号创造,是广告传播的核心。每条广告信息都包含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即内容(说什么)和表现形式(怎么说)构成了内涵丰富的广告信息。 8. 广告媒介:是广告信息的传输渠道或通道,是将经过编码的信息传达给受众的载体,是广告的发布者。 9. 理性诉求广告:广告通常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通过向广告受众提供信息,展示或介绍有关的广告物,有理有据地进行论证接受该广告信息能带给他们的好处,使受众理性思考、权衡利弊后能被说服而最终采取行动。(如家庭耐用品广告、房地产广告较多采用理性诉求方式。) 10. 感性诉求广告:广告采用感性的表现形式,以人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亲情、友情、爱情、以及道德感、群体感等情感为基础,对受众诉之以情、动之以情,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并使之移情于广告物,从而在受众的心智中占有一席之地,使受众对广告物产生好感,最终发生相应的行为变化。(如日用品广告、食品广告、公益广告等常采用这种感性诉求的方法。) 11. 理论广告学:是运用科学方法,对广告活动中的根本性问题进行研究。 12. 历史广告学:侧重研究广告产生、发展以及广告事业变迁的规律。 13. 应用广告学:是广告学的主体,它以广告实践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和揭示广告在商品促销中的活动规律。现代广告业之所以能够得到迅速发展,就是因为它自觉地以应用广告学为指导,使广告活动日益科学化、规范化。 14. 案例研究:是战后在美国兴起的一种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相当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典型调查材料。在当代的社会科学著作中,常常附以大量的案例研究材料。 三、简答题 1. 现代广告的主要特征: ①强调了广告的本质特征是一种以公开的、非面对面的方式传达特定信息到目标受众的信息传播活动,而且这种特定信息是付出了某种代价的特定信息。广告必须有明确的广告主或称广告客户,它是广告行为的主体,是广告行为的法律负责人。这是广告与新闻等其他信息传播活动不同之处。 ②明确了广告是一种通过科学策划和艺术创造将信息符号高度形象化的、带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特征的信息传播活动。 ③指出了传播媒介的重要作用。现代广告是非个人的传播行为,一定要借助于某种传播媒介才能向非特定的目标受众广泛传达信息。这决定了它是一种公开而非秘密的信息传播活动,也就决定了传播者必须置身于公众和社会的公开监督之下。

新标日详细笔记

标准日本语初级总结笔记 一.词汇性质 (11) 1、指示代词 ................................................................................................................. 11 2、代词 ......................................................................................................................... 11 3、疑问词 (11) 3、1 何 なに/なに (11) 3、2どれ/どの (11) 3、3だれ/どなた ............................................................................................................................. 11 3、4どこ .......................................................................................................................................... 11 3、5いくら ...................................................................................................................................... 11 3、6いつ/何時 ................................................................................................................................. 11 3、7おいくつ/何歳 ......................................................................................................................... 11 3、8いくつ ...................................................................................................................................... 11 3、9どう/どんな/何 ........................................................................................................................ 11 3、10どうして ................................................................................................................................ 11 3、11どのぐらい/どれぐらい ....................................................................................................... 11 3、12どうしましたか。 ................................................................................................................ 11 3、13どうやって。 ........................................................................................................................ 11 3、14いかがですか。 .. (12) 4、助词 (12) 4、1、は ........................................................................................................................................... 12 4、2、と ........................................................................................................................................... 12 4、3、も ........................................................................................................................................... 12 4、4、へ ........................................................................................................................................... 13 4、5を .............................................................................................................................................. 13 4、6、か ........................................................................................................................................... 13 4、7で .............................................................................................................................................. 13 4、8よ .............................................................................................................................................. 14 4、9に .............................................................................................................................................. 14 4、10が ............................................................................................................................................ 14 4、11でも ........................................................................................................................................ 15 4、12の .. (15) 5、副词 ......................................................................................................................... 15 6、叹词 ......................................................................................................................... 20 7.接续词 (20) 二.时态/形态 (22)

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网络新闻评论)【圣才出品】

第二十五章网络新闻评论 2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庖丁解牛)】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 考点:网络新闻评论★★★ 1.网络新闻评论概述(见表25-1) 表25-1 网络新闻评论概述 2.微博新闻评论(见表25-2) 表25-2 微博新闻评论

【考点拓展(触类旁通)】 网络评论专题(见表25-3) 表25-3 网络评论专题 25.2 课后习题详解 1.网络新闻评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何在? 答:网络新闻评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如下: (1)社会背景 ①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互联网。互联网进入现代人们的生活后,不仅成为了一种工具,而且正在演化为一种政治。网络媒体的出现,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互联网是连接领导和网民的一个重要通道,是领导听取百姓意见的开放空间。中国网络媒体所显示出来的社会影响力、政治认可度、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能力都清楚地表明,它已经成为

中国的主流媒体之一。 ②互联网出现以来,网络新闻以其及时性、丰富性、开放性、交互性和畅通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它的发展速度之快,信息量之大,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深,使传统媒体只能望其项背。 ③网络以其极强的互动性,为公众的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这一方面刺激了受众的表现欲和发言权,活跃了政治生活中的民主气氛;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新闻评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应运而生,而且呈蓬勃发展之势。 (2)现实意义 ①网络评论和传统媒体的评论相比,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网络评论能及时把握社会的思想动向,敏锐地捕捉有倾向性的、有前瞻性的问题,研究分析其产生的缘由、发展趋势和社会影响,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最大特点就是快速反应,网上热评;公众参与,各抒己见;由小见大,点到即止。网络评论的迅猛发展,点击率的日益增长,既表明公众对话语权的珍惜,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又说明网民已不再满足于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还期望通过网络评论来得到对新闻事件的最新评价,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②网络评论的功能和作用显而易见,就目前而言,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它可以配合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重大部署,开展正面引导;可以围绕网上热门话题,组织有深度、有说服力的文章,释疑解惑,坚持导向;可以针对敌对势力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有针对性的舆论斗争,澄清是非,掌握主动;可以在各种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尽快披露事实真相,以正视听,把谣言传播的空间压缩到最低程度;此外,还可以把网上舆情跟踪、引导和有害信息的处理紧密结合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化,网络评论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必然会越来越大。

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电视新闻评论)【圣才出品】

第二十四章电视新闻评论 2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庖丁解牛)】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 考点一:电视新闻评论的兴起与特点(见表24-1)★★★ 表24-1 电视新闻评论的兴起与特点

考点二:制作电视新闻评论的“三个结合”(见表24-2)★★★ 表24-2 制作电视新闻评论的“三个结合” 【考点拓展(触类旁通)】 电视评论的构成要素(见表24-3) 表24-3 电视评论的构成要素

24.2 课后习题详解 1.电视新闻评论与报纸新闻评论有什么区别? 答:电视新闻评论与报纸新闻评论都具有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和科学性等共性,区别在于前者是运用电视传播手段播出的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评论包括如下特点:(1)多种传播符号凸显优势 电视新闻评论可以运用多种传播符号:报道词声音、同期声、字幕、照片、图表、图像等。因而可充分显示“形象化评论”的特色,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评论手段更丰富多彩。 (2)直观性带来受众面广 电视直观性强,信息代码少,受众可不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由于画面本身会“说话”,电视评论记者有时无需再做文字上的描述,保留现场声即可,这样能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应该说,电视比报纸更具有“眼球吸引力”,画面活了,会说话,能吸引观众继续看下去,因而电视新闻评论的受众面较广。 (3)亲近性带来更强的说服力

电视图像有可视性,形象感人;电视评论节目主持人采用“面对面交谈”形式,产生“自己人效应”,可充分吸引观众;同时电视评论可引入多种评论者的同期声(包括现场采访中的议论评述),使论据更为真实可信,更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2.制作电视专题评论节目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制作电视专题评论节目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内容层面 ①讲究时效,把握时机 能否适时地发表评论,将极大地影响电视台舆论引导功能的发挥。及时评论,就是尽可能缩短评论与所反映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速度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也要注意把握时机,重视因时因事制宜,做到适时、适宜、适度。 ②紧扣现实,服务大局 一篇好的电视新闻评论,选题必须触及当前广阔的社会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围绕热点、焦点和难点,选择针对性强、意义重大、主题深远的论题,要注意理性思考,抓住隐藏在新闻事件背后的本质,揭示问题背后的更深层次的矛盾,这样才能把问题说深说透,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好地为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 ③有述有评,叙议结合 要重视和强调节目的评论性,解说词要有深度、力度,要画龙点睛、言简意赅。 (2)形式层面或技术层面 ①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 电视是声画并重的艺术,声音和画面是电视最基本的两大要素。应注意调动一切手段,发挥电视现场感强、声画并茂的优势,注意选择那些具有很强画面感的报道对象。

陈培爱《广告学概论》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广告信息)【圣才出品】

第八章 广告信息 8.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广告信息的构成与传播 1.广告信息 广告信息主要由直接信息(亦称显性信息)和间接信息(亦称隐性信息)两大部分组成。 (1)直接信息 直接信息是指由通用符号传达的广告信息。 (2)间接信息 间接信息是指广告作品具体的表现形式所带来的感觉上的信息。 广告信息 广告信息的构成与传播 广告信息传播中的障碍 广告主题的含义 广告主题的构成要素 广告主题 广告主题确定的要求 广告主题确定的方法 广告主题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几个阶段 广告创意的涵义 广告创意 广告创意的要求 广告创意的过程 广告创意的方法 广告文案 广告创意实施 非文字元素 广 告 信息

间接信息具有很大的价值,通常表现为:①引导视线,增加广告的吸引力,强化关注度; ②强化企业形象、品牌形象或商品特性,突出广告主题;③营造某种氛围,引发消费者的联想;④使广告更富人情味,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2.广告信息传播中的障碍 广告信息传播障碍主要在以下环节存在: (1)将广告主题艺术化 将广告主题转化为视觉与听觉的形式以适应受众的心理和习惯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种障碍:①不能准确传达主题。②产生不应有的联想,偏离广告初衷。 (2)广告在传递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障碍 这种障碍主要是由媒体造成的。 (3)受众在接收广告信息时可能存在的信息障碍 不同的受众具有不同的媒体接触习惯,而这直接影响到广告效果。 (4)受众在对广告信息进行解码的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障碍 这种障碍同受众个体人口统计学上的特征联系密切,受众的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职业、收入等都会影响其对广告信息的理解。 二、广告主题 1.广告主题的含义 在广告中,主题是指广告所要表达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是广告作品为达到某项目标而要表述的基本观念,是广告表现的核心,也是广告创意的主要题材。 2.广告主题的构成要素 (1)广告目标要素

广告学教程笔记(7-9章)倪宁著

广告学教程笔记(7-9章)倪宁著第七章广告文案 一、名词解释 1、广告文案:指广告的语言文字,又泛指广告作品的全部,包括广告的文字、图片、编排等内容,一般存在于广告作品之中的语言文字部分。一则广告 作品的优劣,主要是以文字的表述及编排变化等作为标准来进行衡量的。大卫·奥格威所言:广告是词语的生涯。写好广告文案,仍然是广告创作人员的一 项重要任务。 2、广告正文:是广告文案中除标题、标语及最后的商标、企业名称等之外的主要说明文字。广告的主题、广告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通过广告正文来传递的,因而广告正文可以说是广告文案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广告口号:又叫广告标语。是以最简短的文字把企业的特征或是商品的特性及优点表达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广告口号还可以保持广告的连续性,使人一听到或看到广告口号就联想起商品或广告内容。广告口号是广告主 要信息的浓缩,它可以直接为商品促销服务。 二、简述 1、广告文案写作的基本要求。

⑴引起注意;⑵唤起兴趣;⑶刺激欲望;⑷加强记忆;⑸促成购买行动。 2、广告文案写作注意事项。 ⑴要能产生效果;⑵要富有创造性;⑶要合乎规范。 3、标题的功能。 ⑴吸引注意力。广告标题首先就要做到能够吸引住消费者的视线,在一瞥之中使其产生继续阅读广告正文的兴趣。 ⑵传递主要的广告信息。广告标题要能够包含广告中最主要的内容,显示出广告作品中的精华。 ⑶诱导继续阅读广告正文。 标题的类型:直接标题、间接标题、复合式标题; 标题的表现形式:新闻性标题、判断式标题、提问式标题、提倡号召式标题、祈求式标题、情感式标题、比较式标题、悬念式标题。 4、标题写作的基本要求。 ⑴突出精华,标出新意。在写作广告标题时,要注意把广告内容中最精彩的部分突出出来,把新的信息传递给读者。 ⑵既要简洁,又要明确。广告标题要简单明了,字数不宜过多。要重点突出,意义明确。 ⑶题文相符,互为一体。 ⑷易懂好记,引人注目。

最新广告学00181自考笔记资料

中国广告学笔记00181 1广告的概念:广告是客户利用媒体向公众传播商品信息和其他信息,已达到特定目的的宣传方式 2广告的分类:按照广告的性质分类可分为经济广告和社会广告两答类,按广告媒体分类可分为报纸广告,广播广告,电 视广告,书刊广告,路牌广告。 3广告学科的构成:是广告基础理论,是广告营销研究,是广告设计研究,是广告理论研究。 4广告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广告学与自然学科的联系、广告学深刻的表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广告学社会学科的的联系;广告是从市场中分离出来的,与市场关系最为密切,市场研究内容有对消费者、市场组织、商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的研究六个方面。政治经济学是广告学建立的理论基础。广告心里研究是心理学的重要课题和分支学科。广告学的研究必须尊寻经济法学,即不违背国家的法规 5广告学的研究对象:广告活动的规律、广告活动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国家法律对这种关系的调整和巩固 6广告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哲学方法,数学方法,控制论方法,信息论方法,系统方法。具体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模 拟法,类论法,统计法,分析法,综合法,演绎法,归纳法,社会调查法。 7社会主义广告存在的必然性:(1)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2)广告的存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8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其他社会制度的商品经济比较的共性:第一,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相同,都需要两个条件@存在社 会分工@生产资料与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第二,商品同样具有而从性,价值规律发生作用,商品的价值量都是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要一家质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第三,商品交换都以货币为媒介进行 9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其他社会制度的商品经济比较的特性:第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第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在全社会实行计划经济的前提下,有计划的发展。而不是无政府状态下的商品经济。第三,社 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能够在全社会的规模上自觉运用 10广告的作用:@加速商品流通,节约流通费用。@促使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的和手段完美统一。@有利于开展竞争。 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11广告在发展对外贸易内外交流方面的作用:@我们通过来华广告不但可以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可以增加外汇收 入@通过出口广告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贸易 12广告公司的分类:第一,按广告业务范围分为综合性广告公司专业性广告公司。第二,按公司的隶属关系划分分为隶 属于新华通讯社的、隶属于地方文化局的、隶属于地方轻工局的、隶属于地方商业局的、隶属于民航局的、隶属于铁 路局的、隶属于对外经济贸易部系统的 13广告公司的优势:第一,有完整别的广告经营制作和管理体系。第二,有丰富的广告承办经验,便于提高广告经济效益。第三,有较强的公共关系网路,为广告客户提供全面服务。第四,能够独立承担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14广告行业组织:中国广告协会。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广告协会。 15中国广告协会的主要任务:@维护广告的科学性真实性提高广告的思想型艺术性,推动我国广告事业的健康发展@调 查研究国内外广告发展趋势传播先进技术@协调广告经营单位之间,广告经营单位与客户关系@组织经验交流,开展咨

新版标准日本语书第一册

第15課 小野さんは今新聞を読んでいます 基本课文 1:小野さんは今新聞を読んでいます。 2:ここで写真を撮ってもいいですか。 3:飛行機の中でタバコをすってはいけません。 4:日曜日、小野さんは公園でボートに乗りました。 A 甲:もしもし、森さん?今どこですか。 乙:今市役所の前を歩いています。 B 甲:すみません、この辞書を借りてもいいですか。 乙:いえ、ちょっと……。今使っています。 C 甲:すみません、ここに座ってもいいですか。 乙:ええ、どうぞ。 D 甲:あっ、ここで携帯電話を使ってはいけませんよ。 乙:すみません。これから気をつけます。 语法解释 1:动ています[正在进行] 表示动作或变化正在进行时,使用“动词て形+います”。 ?小野さんは今新聞を読んでいます。(小野女士现在正在看报。)?森さんは今仕事をしています。(森先生正在工作。) ?太郎さんはコーヒーを飲んでいます。(太郎在喝咖啡。) 2:动てもいいです

表示许可时,使用“动词て形+いいです” ?家で仕事をしてもいいです。(在家里工作也可以。) ?ここで写真を撮ってもいいですか。(这儿可以拍照吗?) ————いいですよ。(可以。) ?家に帰ってもいいですか。(可以回家吗?) ————はい、帰ってもいいです。(是的,可以回家。) 答句中的“はい、帰ってもいいです”常常简略说成“はい、いいです”。表示说话人的许可时,使用“いいですよ”。在句尾加“よ”可以使语气变得柔和。这里的“よ”须读升调。 注意:这种表达方式一般不用于尊长,因为那样显得很傲慢。 3:动てはいけません 表示禁止时,使用“动词て形+は+いけません”。 ?飛行機も中でタバコを吸ってはいけません。(飞机上不能吸烟。) ?教室でものを食べてはいけません。(教室里不能吃东西。) ?この部屋に入ってはいけませんか。(不能进这个屋子吗?) ————はい、入ってはいけません。(是的,不能。) ————いいえ、入ってもいいです。(不,可以进。) 注意:对尊长一般不用“~てはいけません”而使用“~ないでください”。 4:名[附着点]に动 表示人或物体的附着点,即人或物体停留在交通工具或椅子上等时,附着点用助词“に”表示。 ?小野さんは公園でボートに乗りました。(小野女士在公园里划了船。) ?李さんは電車に乗りました。(小李上了电车。) ?この椅子に座ってください。(请坐在这把椅子上。) ?李さんはかばんに書類を入れました。(小李把文件放在包里了。) 注意:这种情况绝对不能用“を”表示。 “≠ 電車を乗ります。”“≠ 自転車を乗ります。”

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第四版)笔记超全

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第四版)笔记 上编新闻评论学的一般原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新闻评论学的界说 新闻评论学的定义:新闻评论学是应用新闻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做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 新闻评论学研究的范围:新闻评论的特点、种类、地位和作用,新闻评论运做规律,和这种新闻体裁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学习和研究新闻评论学的意义 一、由新闻评论在媒体上的地位所决定 新闻评论由于它的独特功能,是作为新闻传播的灵魂和旗帜而存在的,它是直接影响社会舆论的最权威、最有力的传播形式,在整个信息传输中,总是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 具体的:第一,新闻评论是判定一家新闻媒体政治面貌的旗帜,加强新闻评论是提高媒体思想性的基本一环,新闻评论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每体工作水准的重要依据之一。第二,就报纸而言,新闻评论往往是整个报纸宣传的纲,抓好评论这一环,旧可以把全部报道工作贯穿起来,所以加强评论工作和提高评论质量,是显示这张报纸工作水平的重要方面。二、由当前新闻传播业的急迫需要所决定 广播电视评论、网络评论异军突起,评论工作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报纸新闻报道易于趋同,新闻评论正好可以大显身手,张扬报纸的个性,显示报纸的水平,吸引更多的读者。 三、由做一个称职的完备的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所决定 评论素养:应当具有灵敏的职业嗅觉,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周围的一切,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有自己的判断和估价,有发言的主动权。 具有高评论素养的优秀记者对社会政治和全局情况留心观察,缜密思考,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蕴涵丰富的思想积累,因而写出的新闻报道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迷离混沌的生活事件中,捕捉事物的本质,理出报道的主线。其结果不仅能够地心应手地采写好新闻报道,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配发多种形式的评论。 第三节学习评论写作应有的态度 一、打破“评论神秘”的观念,树立苦战能过关的志向 二、克服“评论无学”的思想,认清评论与政治及理论的关系 三、改变“眼高手低”的状况,做评论园地里坚持练笔的耕耘者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特点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定义 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新闻报道是基础和主体,它的主要人是报道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用事实来反映现实生活,以一种无形的意见来启迪受众。 新闻评论是旗帜和灵魂,它总是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针对当前发生的各种典型事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从现实生活出发,进行评述说理,指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以有形的意见直接地知道人们的工作、思想和行动。 第二节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比较 以言论为住的新闻评论和以叙述为主的新闻报道在反映内容、写作目的、表达方式上是不同的:1、反映内容。新闻报道向受众传播新的信息,提供新闻事件的事实真相,力求反映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新闻评论以新闻提供的事实为出发点,深入挖掘事实表象所掩盖的本质现象,然后进行分析说理,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深刻揭示事实多蕴涵的意义,直接阐明作者对事实或问题的评价和看法,反映传播的意图。2、写作目的。新闻报道满足手重欲知未知的目的的同时,发挥宣传政策,表彰先进,传播知识,激浊扬清等作用。新闻评论旨在使新闻内在饿思想得以引申、提高与升

广告学终极笔记之14 广告创意

第十二章广告创意 广告表现:将广告创意概念进行符合特定媒体语言的再创造,完成特定的信息编排与传达效果的创意执行过程,成为广告表现,它不是广告创意策略的简单铺陈,而是在贯彻创意方针的前提下,运用特定媒体传达手段所具备的优势,去完善实现创意宗旨的创造性活动。 简述广告的表现方式的类型。 第一、商品信息型,在广告中直接说明、宣传商品的性能、特点、服务等,为促销服务; 第二、生活信息型,广告主要从消费者的利益着眼,突出表现商品或服务带给消费者的价值、利益和欲望满足,展现商品与消费者生活之间的关系,向消费者描绘新的生活模式; 第三、附加价值型,通过给商品附加新价值、新魅力的手段和方法,是消费者能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献给妈妈的爱) 简述广告表现的要求与原则(广告在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和方法表现有关信息内容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所表现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公正,不能虚夸、欺骗,要公平竞争; 第二、所采取的形式应做到新颖、恰当、简洁,吸引人; 第三、广告表现是市场营销、广告整体策划的一部分,必须依从于广告的整体策略和广告创意; 第四、广告表现手法要顺应时代特色和人文特征;

第五、要有益于社会生活、符合公共利益。 广告创意 广告人员在对市场进行调查分析的前提下,根据广告客户的目标,以广告策略为基础,对抽象的产品诉求概念以具体的艺术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创意的含义 一、广告创意以广告主题为核心 从广告战略策略上理解,创意与品牌战略、策略有紧密的相关性,创意必须紧密围绕和全力表现广告主题,广告创意的宗旨是如何更好的表现广告主题。广告创意的前提是必须先有广告主题; 二、是与受众有效沟通的艺术构思 从广告活动特征上理解,创意是以艺术创作为主要内容的广告活动,以塑造广告艺术形象为其主要特征。广告创意必须是能与受众有效沟通的艺术构思,艺术构思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创造性和艺术美,广告创意就是要创造出能与受众有效沟通的形象与意境,是广告内容与广告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对这种形象、意境的构思和创造是广告创意的任务。 三、广告创意是广告制作的前提,没有广告创意就谈不上广告制作,广告创意要通过广告制作来具体表现,制作精美的广告对创意表现有重大作用; 广告创意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艺术? 成功的广告活动,优秀的广告作品,都既包含着科学性,也显示艺术性,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广告创意的科学性原则和艺术性原则,是广告活动取得成功的一大关键;

广告学教程课后题

第一章广告概述 1. 什么是广告?广告有哪些基本特征? 广告是广告主为了推销其商品、劳务或观念,在付费的基础上,通过传播媒体向特定的对象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广告的基本特征有: (1)为广告出资人服务; (2)传递特定的信息容; (3)传播对象具有选择性; (4)非人际传播方式; (5)进行说服性沟通; (6)一种付费的传播。 2. 如何对广告进行分类?广告分类的作用和意义。 总体来说,广告可以分为两大类:商业广告和非商业广告。 一、商业广告的分类: A.按广告诉求对象分为:消费者广告、商业批发广告、工业用户广告; B.按广告的诉求地区分为:全国性广告、区域性广告、地方性广告; C.按广告的诉求目的划分为:以推销商品为目的的广告、以树立形象为目的的广告、以建立观念为目的的广告。 二、非商业广告的分类:政治广告、工艺广告、个人广告。 对广告进行分类,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把握广告的特征,加深对广告研究对象具体容的了解,为进行正确的广告策划、采取相应的战略策略奠定基础,为开展新颖独特的广告设计制作、运用不同的传播技巧提供依据,也便于进行有效准确的资料统计和研究分析。 3. 结合实际谈谈对广告的影响和作用的认识 (一)广告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和作用: 1. 沟通产销信息,促进商品销售 2. 激发竞争活力,推动企业发展 (二)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和作用 1. 提供商品信息,帮助选择消费 2. 刺激和引导消费,影响消费观念变化 3. 构建消费文化,降低消费成本 (三)广告对社会文化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1. 促进传媒业的发展 2. 推动文化事业的进步 3. 助推社会文明的建设 4. 试述广告学的形成过程。广告如何与相关学科融合? 广告学的形成过程: (1)自史而始。 (2)理论基础源自心理学 (3)市场学推进了广告学 (4)传播学丰富了广告学 (5)社会学等扩大了广告学的研究视野。 广告与相关学科的融合: (1)与心理学的融合

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下册单词学习笔记第32课

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下册单词学习笔记
第 32 課
れっしゃ(列車)
1. [名]火车
ぱつ りょうへんせい
9 時発東京行きの~(九点开往东京的列车)?8両編成の~(八节车厢的列车)
こうそくバス(高速~)
1. [名]高速公共汽车
しゅっぱつじこく(出発時刻)
1. [名]出发时间
?しゅっぱつ(出発)
1. [名·自サ]出发,动身;开始行动
じゅんび
早めに~する(提前出发)?~の準備をする(做出发准备)?明日北京へ~する(我明天动身到北京去)
じゅんちょう はこ
出発がよかったので順 調 にことが運ぶ(开头很顺利,所以万事亨通)
りょこうよてい(旅行予定)
1. [名]旅行计划
?よてい(予定)
1. [名·他サ]预定,预计
こうどう しょうご つ
予定の行動(预定的行动) ?予定案(预定计划)?彼女は正午に着く予定だ(她预定正午到)
てんきよほう(天気予報)
1. [名]天气预报
たいふう(台風)
1. [名]台风
さ く や し こ く じょうりく
~は昨夜四国に上陸した(台风于昨夜在四国登陆了)
きゅうしゅう せっきん
~がだんだん 九 州 に接近してきた(台风越来越接近九州)
うわさ
1. [名·他サ]传说,风言风语;背后议论
せ け ん た に ん
世間の~(街谈巷议) ?あなたの~をしている(正在议论你呢)?他人の~をするな(别谈论别人的事啦) ~が立つ(风传;有风声;风言风语)?~を立てる(放出风声;散布传说)?~を立てられる(落下闲话)
せんでん(宣伝)
1. [名·自他サ]宣传
しんせいひん さか
新製品を~する(宣传新产品)?盛んに~する(大肆宣传) ?自己~(自我宣传)
ばんぐみ(番組)
1. [名]节目
28

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述评)【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新闻述评 2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庖丁解牛)】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

考点一:新闻述评(见表21-1)★★★ 表21-1 新闻述评 考点二:经济评论与其他评论★★ 1.经济评论(见表21-2) 表21-2 经济评论 2.文艺评论(见表21-3) 表21-3 文艺评论

3.军事评论(见表21-4) 表21-4 军事评论 4.国际评论(见表21-5) 表21-5 国际评论

21.2 课后习题详解 1.什么叫新闻述评?它与新闻报道有何区别? 答:(1)新闻述评,又称记者述评或述评新闻,简称述评,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以评论为核心的新闻。它主要由媒体记者采写,一般都是抓住当前形势和工作发展中某一重要的或转折的时刻,或针对某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用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方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及时分析形势,揭示事物本质,指明前进方向,给读者以启迪和引导,现实性和指导性都很强。 (2)新闻述评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①传播内容不同 新闻述评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职能于一身,既要及时报道新闻事实,反映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又要提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和意义,指明事物的发展趋势。而新闻报道主要是报道事实,让读者从客观事实中得到必要的信息,又可了解作者对这些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探讨。 ②传播目的不同 新闻报道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满足受众知晓与了解客观事物的需要。而新闻述评则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它主要通过评述结合的方式,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从述评的篇幅来看,述往往多于评,但它的重点在于评,目的是为评,述是为评服务。 ③传播方式不同 新闻报道强调“用事实说话”,以客观叙述、描写等方式进行报道,基本上不直接发表议论;而新闻述评则夹叙夹议,以事实为基础,既摆道理,又讲事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