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博弈_消费时代的文化症状

博弈_消费时代的文化症状

博弈_消费时代的文化症状
博弈_消费时代的文化症状

博弈:消费时代的文化症状

祝志春

(黑河学院,黑龙江黑河164300)

摘要: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消费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开始有了新的困惑和迷茫,特别是文化消费成了一片良莠不齐的“草料场”,其中不乏杂草,不乏荒芜,我们怎么看待和批评当下社会的文化消费呢?这是笔者行文的重点。

关键词:消费;大众文化;时代

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1)01-0267-02

“消费”成了我们生存和社会现实的标志。确切地说,在世界与人的直接对话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中消费是生产的终极原因,在现实生活中消费不但渗透到人类的衣、食、住、行,而且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消费贯穿于人的潜意识当中,在马斯洛的需要七层次领域中无不印证着消费的合规律及性合目的性,所以消费成了这个社会的常规惯例,消费自然而然的成为我们文化的“领衔主演”。它意味着一次价值意识形态的重构。是这个社会把自己思考为、预设为、筹划为并实践为消费社会的。这是我们观察、分析当下世界的出发点。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波德里亚认为,后工业时代社会主体的构成已发生重大变化,消费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构造着当下社会的主体。所以波德里亚宣称,如果说当今的消费社会再也没有过去时代神奇缥缈的神话了,那是因为消费便是它自身独一无二的神话。为什么说消费是消费社会惟一的神话?波德里亚说,所谓消费成了神话,是说消费就是当代社会关于自身的一种言说,是我们当下社会进行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在这里,消费社会的消费并不是消费什么物质,在某种意义上说,消费惟一的客观事实,恰恰是消费思想,或者说消费一种符号体系。消费正是在日常话语和知识话语的狂轰滥炸中,获得大众的自省,进而成为一种常识,一种惯例。

消费社会的基本形态对当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消费成了一切社会归类的基础,也成了一切文化艺术活动的基础。在价值体系中,文学具有民族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同理文化具有世界性的同时,更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民族性更强,文化有多样性,不能用单一的来代替。当下的文化传播与文化消费都是极具商品意识的大众文化行为,大众文化的消费与生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更是人们现实生活的中心。文化是再现世界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其对现实世界的关注是最真实的维度,我们可以考研关起门来、钻进图书馆搞纯学术研究,但是我们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手机、电脑、电视,这些是现代生活的的必需品,是我们衣食住行的保证,同时在文化传播的领域这些恰恰是传播的媒介。现代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媒介性。媒介无疆界是现代科技的进步,媒介的泛化和人们消费观念的私人化必然会导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失衡。这其中理论界首当其冲的思考失衡的原作用力,即文化与科技同步高速前进。我们讲过文化无疆界,但却有明显的民族性。这种特性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我们对文化价值的评判。在艺术的领域里的优劣高下,这是一个难题,萨特给我们解决这一问题一个很好的注视:存在即合理。

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是明显的,除了时代性的差异之外,文化还有类型上的差异,不是谁代替谁,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同时也产生了一个问题,经济全球化,那文化是不是也要全球化?特别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文化越来越趋同化,尤其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快,不是以年月日算,而是分分秒秒地算。信息的快速传播,也影响了文化的传播与接受,不可否认现代媒介的发展加速了文化传播,但就文化消费而言,简单的概括为加速是不准确的。我们围绕文化的主体形态之一——

—文学,来讨论这一问题。文学活动有四个对象,作家和读者都是文学创造的主体,作家的审美具有主体性,同时也具有主体间性,读者也一样,这就直接导致了文学消费的张力和惯性,这不是一个单位时间的概念,而是文学思维的本质属性。所以媒介的变革改变了文化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式,但对文化消费的影响,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对大众文化的接受之间的整合才刚刚开始。

在这里谈这个问题其实是文化民族性的问题,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必然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于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于是很多人恐慌了,焦虑了,有的学者认为就要向西方学习,这是两种极端,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现在历经了社会制度的巨变,在国家的体制下更有政权的更迭甚至民族的侵略和内战,这些都会对人们的社会心理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在文化领域有着深沉而痛苦的思考。但是文化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图腾有着自己本质属性上的粘合力,更具有多维和多元的特性。物质世界给人的是现实的回报,精神世界给人的是灵魂的慰藉和信仰的归一,在这个角度上去审视大众文化以及去评判大众文化的价值是有历史依据的。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物欲横流,消费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时尚。以往生产决定了消费,但是现在消费已然成为了生产的原动力,在传统文化的视野里价值是其唯一评判的标准。但对于大众文化来讲,需要是它存在的本质原因。所以对大众文化的价值的评判有别于传统任何形式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是于人们生活结合最紧密的文化形态,它几乎镶嵌在日常生活当中,成为衣食住行的一部分。试想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广告、没有影视,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在林林总总、参差不齐的大众文化的大染缸中,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分类,这种分类不用于以往的文化类型,对大众文化必须剔除色情、暴力等净化处理,这是一个提纯的过程。提纯后的大众文化才能从价值角度给予评价。文化发展到今天,多元和多面几乎涵盖了各个创作领域,所以很难从内容或体裁上进行分类。就中国的大众文化而言,其种类琳琅满目,但总体上用一个字可以概括即:俗,就是俗文学。其实俗文学从古到今一直都有,我们可以追溯到明清小说,可以追溯到散文,甚至可以追溯到诗歌当中,不押韵的诗。其滥觞是《徒歌》当然古代的这些作品有些是民间创作出来的,理论上应属民间文学,但是大众文化的起源恰恰是民间艺术。在我们考察大众文化的流变史的时候有一条贯穿于大众

文学界·文化万象

267

··

文学界

(上接第265页)练习、扮演角色等等。通过同学的帮助和合作,学生们可以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而且可以从其他成员中吸取好的学习方法为己所用,也能通过别人对自己学习方法的肯定,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焦虑情绪就会渐渐的减少和消除。

4结语

口语焦虑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影响课堂交际活动,也阻碍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口语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焦虑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心理和情感状态,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改造焦虑产生的环境,有助于学生快速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积极主动地参加课堂互动,努力学习并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劼.1996.课堂焦虑感与口语水平的关系,《山东外语教学》第4期.

〔2〕戴曼纯.2000.情感因素及其界定,《外语教学与研究》第6期.

〔3〕王银泉、万玉书.2001.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

文化发展始末的主线,那就是:时代性。大众文化始终是与时俱进的。大众文化紧跟时代的脉搏,大众文化的消费积极的体现所处时代人们的消费心理。大众文化摒弃历史的深度,不言未来的忧患,只为现实而活,这就抓住了社会青年的心理特征,深受年轻人的喜欢,他们戏谑生活的状态又促进了大众文化的创作,两者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这决定了我们对大众文化进行评价的时候必须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这是其本质的属性。

由于大众文化创作和接受的主体都是年轻人所以大众文化成为了年轻人和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主要媒介,是他们展现自我、彰显个性的心灵场域,在这个艺术境遇中时尚性凸显出来,在创作主体和消费主体中有了他们自己理解的时尚,这个“时尚”不同于社会学意义上的时尚,而是他们自己心中的“另类”。所以大众文化另类于传统文化。

在以往的传播方式中,我们深深的感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交通和信息的障碍,但是在当今的社会当中已经没有了这种距离感,在空间意义上海角、天涯可以一日即达。这样对于生活来讲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对于艺术来讲空间感的缺失,这是一把双刃剑,空间感影响了诗人的抒情和小说家的叙事,但是现代媒介的产生增进了文化交流的频率。所以大众文化距有媒介性。大众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商业文化,现代化科技手段是大众文化生产和消费的重要载体,因而能使大众文化在短期内迅速蔓延和扩张。在满足大众消费的同时追求商业利润,这不仅仅表现在文化层面,而涉及社会各个领域。

“大众文化的从业者既是文化人,也是追求利润的商人。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文化活动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生产,一种直接或间接体现商品化生产和消费的过程。”〔1〕既然大众文化是一种商品生产,那么大众文化就应具备商品性特征。“商业化操作是大众文化生产的最基本条件,在中国这样远未完备的市场机制情况下大众文化的发展必然是不够规范化的,这也就是中国特征的所在。

大众文化的商业性自然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因为有了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传媒的辅助,才保证了市场追逐利润的最大化。而大众文化的技术性特征表现在,当代大众文化的生产方式与传统文化的生产方式有所不同,它摆脱了以往以个人自产自销的生产方式,而主要依靠当代大众传媒为主要技术手段,批量生产。“从文化传播手段来讲,大众文化的突出特点是以现代传播媒介特别是以电子传媒为载体传播的。大众文化的瞬息万变、超越时空、批量生产等特性都是现代传播媒介所赋予的。现代传媒也培养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文化即大众文化。”〔2〕现代社会之所以有闲暇进行消费娱乐,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大众文化的产生是建立在现代技术的基础之上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不在像以前一样运用语言文字为人们创设一个个故事情境,而是通过电视、电影、网络多媒体等带给人感官的震撼和强烈的审美体验。正如一些文学名著通过传媒技术,使人们从单纯的自我想象空间,扩展到了真实生动的具体形象中。如果没有现代的科学技术支撑,文学书籍又怎么会如此迅速的编辑、出版呢,没有媒体的大肆宣传,又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人对其了解、阅读、认可呢。

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

现在有一种趋同的思维模式,好像什么都要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可取。知识体系可以有多种,不是单一的。现代化最突出的就是科技化,什么都要放到科学的标准里加以检验衡量。中国近代对传统的批判也是在科学的概念下进行的,新文化运动举起两面大旗:科学与民主。所以一切都拿这两个标准来衡量。凡是不符合科学的、民主的就要淘汰。问题是,人类知识体系中除了科学知识体系外,就没有其它的了吗?我们的传统究竟以什么为特色?我认为不同的文化因为类型的不同,有各自的特色,没有优劣可讲,不能做价值判断,这个好那个坏。审视大众文化的多元性是我们接受它的前提,整合是一个时间和线性的过程,去除糟粕不仅仅是生产者的职业素养,而更是国民整体文化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素萍《当女性主义遭遇大众文化》;《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2〕党荣珍《现代传媒下的大众文化》;《消费导刊》2007年第3期。

祝志春(1976-),男,辽宁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学理论、大众文化批评。

!!!!!!!!!!!!!!!!!!!!!!!!!!!!!!!!!!!!!!!!!!!!!!!!!!!!!!!!!!!!!!!!!!!!!!!!!!!!!!!!!!!!!!!!!!!!!!!!!!!!!!!!!!!!!!!!!!!!!!!!!!!!文学界·文化万象

268

··

文学界

博弈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中的博弈论 在博弈中,你必须考虑对方的选择来确定你的最优选择,而对方也必须考虑你的选择来确定他的最优选择,你从博弈中得到的赢利——或者说是利益,不仅取决于你自己的行动,也取决于对方的行动,而对对方来说也是如此,你们当中的每一方都试图尽可能的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总之,你们的行动既互相影响又相互依赖,这正是博弈最本质的特征。 在一场博弈中,每个人的目标都是其利益的最大化。在博弈理论中,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人们不会有道德,良心和情感上的考虑,所有的一切都只以是否符合自身利益作为选择标准。不过我们有时候也会从心理上、情感上对这一假设进行修正。不过,这种假设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成立的。虽然我们研究的是对抗性行为,但是我们不要寄希望于博弈论可以使你所向无敌,不过博弈论确实可以增强你对某些局势的洞察力,因为它有自己独特而又保持逻辑内在一致性的思考方法。 我们来看一个现实的例子。 一个经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让手下有两个主管进行比赛,获胜者将得到一笔奖金。如果这两个员工都拼命工作,那么每人都有1/2的概率得到奖金,但是每个人也都会承受艰苦工作而带来的负效用,而经理自然可以得到好处。但是这两个员工实际上也可以合谋而皆不努力,这时他们两个得到奖金的概率仍然是1/2,但是谁也不需要承担艰苦劳动所带来的负效用,这使得每个员工都从合谋中得到了好处。不过,经理遭殃了,因为预期的工作效率下降了。假如你是这个经理,你会怎么做? 有什么办法来防范合谋呢?大家可能会想到监督。监督的确可以防范合谋,但是进行有效的监督是很困难的,一是监督者也有可能与被监督者合谋,二是对于隐性的默契合谋,监督对此无能为力。那么有什么办法来防范合谋呢?一个办法就是对员工进行歧视。比如,两名员工是一男一女,那么这个歧视的方案是男员工在比赛中胜出将获得100元,而女员工则只能获得50元。这个方案会导致女员工不努力,而男员工为了胜出将努力而不与女员工合谋。实际上,组织正是通过打击某些员工而拉拢另一些员工来瓦解员工之间的合谋行为的。 不过,这个方案有个问题,她会使被歧视员工不再努力,另外由于法律的相关因素,这样的显性歧视方案不会被广泛采用。我们可以借鉴的是隐形歧视理论。比如在组织中两个员工为了争夺一个更高的职位而竞争。显然,两个员工也可以合谋而不努力,让老天来决定谁来得到这个岗位,并且约定,不管是谁得到这个岗位都需要对对方进行补偿。这个问题仍然

浅谈文化与消费者购买行为

浅谈文化与消费者购买行为 姓名:江虹红班级:13工管2班学号:201310410232 文化为人类所创造,但一旦形成反过来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制约、影响。文化与人类的行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有句名言所说,不能无视消费者作出选择时的文化背景而简单理解他们的选择;文化是一面“透镜”,人们正是通过 这块透镜来看待产品。可见,文化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那么文化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有怎样的影响,企业可以采取怎样的经营策略呢?下面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论述。 从消费者行为研究角度,由于研究者主要关心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所以我们将文化定义为某个特定社会的大多数成员所习得和共享、用以指导其消费行为的信念、价值观和习俗的总和。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深远。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中华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并被广泛持有的居于主导地位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其主要有人道主义、先以后利、诚信知报、贵和尚中、求是务实等。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国人民历来以安土乐天的心态坚持人本主义,推崇尊老崇古,重整体、倡协同。中国文化的核心观念通常体现在面子文化(面子主义)、先义后利(关系文化)、勤俭节约文化等,下面对这些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进行论述。 面子是中国人社会交往中最细腻的标准,面子文化促使消费者形成攀比消费、炫耀消费、象征消费等消费行为,面子消费涉及人群广泛,天然的大市场;并且不受收入限制,对价格不敏感。正如一般人所说的钱财事小,面子事大。面子消费中的送礼,购买者与使用者分离,重“看”不重“用”,团体送礼关心的是财务合法性(如可报销的发票),而不关注价格。面子消费人群对包装、文化寓意等高度关注,一般在节日时会大肆消费,主要消费方向是与办事目标高度相关,他们普遍认为地位决定档次,因此致使差序关系形成不同的礼品档次。企业根据上面描述的面子消费特征可以制定一系列的营销策略,如开辟送礼市场,以个人化礼品凸显尊贵体面或地位,用礼品包装挣取更多的销售和利润,开拓礼品大市场,广告投放集中在节日。 在中国人社会中,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关系消费、公关消费及公款消费都是消费领域中不可忽略的。关系消费也被称为先义后利的价值取向,对义利关系的处理集中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如“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几个倾向之一。应该说,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是中国传统义利观的核心,是始终居于正统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明显的一种义利观。在现实的厂商和消费者博弈之中,往往聪明的厂商将“义”与“利”并重,为了长远利益厂商愿意放弃眼前局部利益,维护消费者的“利”,“义字当先”也就成了企业诚信的体现。对于消费者,得到了厂商的“义”,自然得到了应有的“利”。因而,消费者往往去购买那些有诚信的厂商的产品,注重厂商售中和售后的承诺和服务。 讲到诚信,中国文化中“诚”即真实,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自己的本性。以“诚”为基础,又衍生出了许多相关的价值观念,如为人“诚信”,待人“诚恳”,对事业“忠诚”,还有“言必行,行必果”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会搜集到大量属于同类产品的各种不同品牌的信息,对不同的品牌进行评价和选择。

8第八章 社会文化与消费者行为

第八章社会文化与消费者行为 一、单项选择题 1.文化的学习性包括文化继承和( A )二种类型。 A.文化移入B.文化遗产C.文化准则D.文化习俗2.社会学家凡勃伦所阐释的( B ),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人们显示其较高社会地位的需要和动机。 A.攀比性消费B.炫耀性消费C.象征性消费D.崇拜性消费3.现代民族消费文化具有很强的( C ) A.独特性B.包容性C.区域性D.商品性 4.社会阶层的( C )是指同一阶层的社会成员在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上具有共同点和类似性。 A.层级性B.限定性C.同质性D.流动性 5.对受到参照群体影响大的产品和品牌制造商来说,必须设法接触有关参照群体中的( D )。 A.专家B.名人C.代言人D.意见带头人 6.不同地区的消费文化( B ) A.大体相似B.差异很大C.差异较小D.完全不同 7.诸如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均属于( A )。 A.广义的文化B.狭义的文化C.中义的文化D.亚文化8.( B )是由具有相同或类似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相对持久的群体。 A.社会群体B.社会阶层C.参照群体D.正式群体 9.社会阶层并不是单纯由某一个变量如收入或职业所决定,而是由包括这些变量在内的多个因素共同决定。这反映了社会阶层的(A)特点。 A.多维性B.层级性C.流动性D.限定性 10.相比较而言,处于社会阶层的高层消费者具有( D )的品牌忠诚度。 A.相同B.更低C.较低D.更高

二、多项选择题 1. 社会文化具有(ABCDE )特征。 A.学习性B.发展性C.社会性 D.民族性E.观念性 2.文化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是通过(ACE)途径实现的。 A.对消费观念的影响B.对消费流行的影响 C.对生活方式的影响D.对消费群体的影响 E.对消费习惯的影响 3.文化对消费观念的影响体现在(ABCDE )。 A.社会文化对勤劳与悠闲的观念 B.规范每个人关于个人与集体的认识 C.人们的节俭观 D.对时间、空间的认识 E.对物质与财富的认识 4.对我国消费者有着深远影响的传统文化有(ABCDE )。 A.讲究中庸之道B.注重伦理C.群体感强,注重规范D.重义轻利E.理性优先 5.社会阶层是由包括(BCD )等在内的复杂变量集合所决定的。 A.年龄B.收入C.家庭背景 D.职业E.亚文化 6.社会阶层对消费行为的影响表现在(ABCDE )。 A.对价格心态的差异 B.信息搜寻和处理上的差异 C.购物场所及方式上差异 D.对消费和储蓄倾向的差异 E.对娱乐、休闲方式的差异 7.社会阶层的构成主要有(ABCDE )。 A.职位声望B.收入C.个人成就

《管理经济学》(二)-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5)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20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2) 《管理经济学》(二) 主讲教师:卿志琼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特点比较分析 2、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与评价 3、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关门点决策 4、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均衡的利润状况分析 5、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分析 6、完全垄断市场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分析 7、论价格歧视及其条件 8、论一级差别定价、二级差别定价和三级差别定价的含义与适用条件 9、论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与企业决策 10、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11、寡头市场结构的特点分析 12、比较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长期均衡条件与效率分析 13、卡特尔定价与价格领导的含义与应用 14、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15、运用某一市场结构分析企业的定价与产量决策 16、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含义及其应用 17、企业不同的定价实践与应用 18、市场进入障碍与市场结构——以某市场为例 19、长期投资决策原则与应用 20、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的含义与应用 二、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2、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3、第13题——20题,可以加副标题。如第20题,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的含义与应用——以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广告战为例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企业决策的博弈论解读

2011年第10卷第16期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6 Industrial &Science Tribune 企业决策的博弈论解读 □董高伟 【摘要】企业决策是企业管理者自主制定、选择和实施企业策略的过程。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将企业决策过程视为决策诸要 素之间的博弈过程,各决策主体根据对方的策略生成应对策略,贯穿整个企业决策过程的始终。决策主体间的博弈要求企业决策从 “硬性”管理向“软性”管理过渡,实现共赢局面。【关键词】博弈理论;企业决策;企业策略;企业管理 【作者简介】董高伟(1979.12 ),男,山东定陶人,中国药科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博弈理论 决策学管理大师西蒙指出,管理过程的每一个阶段的每一个管理行为, 都有一个可分解的决策过程。在西蒙看来,管理过程是管理者递进地实施决策的过程。决策过程是管理的核心。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当中,企业决策(business decision )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将企业决策过程视为决策诸要素之间的博弈过程,试图阐述企业决策过程的核心要素, 分析企业决策的决策特殊性。一、博弈论概述 博弈论(game theory )是研究各方策略相互影响的条件下,理性决策人决策行为的一种理论。1710年,德国哲学家和微积分奠基者莱布尼兹预言了关于策略博弈的理论出现的必要和可能。其后两年, 也就是1712年,詹姆斯·华尔德格拉特(James Waldegradre )首次提出了“极小极大”策略的概念。1838年,古诺(Cournot )研究了简单双寡头垄断博弈。1881年,经济学家艾吉渥斯(Edgeworth )在 《数学心理学》一书中论及了策略博弈与经济过程之间的相似性。1883年伯特兰和1925年艾奇沃奇思研究了两个寡头的产量与价格垄断。本世纪初, 策墨罗(E.Zermlo )就下棋证明了几个特殊的博弈定理。法国大数学家波莱尔(E.Borel )提出了“有限形式的极小极大定理”,但他否定这一定理在一般形式下的成立性。1928年,匈牙利出生的大科学家冯·诺伊曼(Von Neumenn )首次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定理,即“每个矩阵博弈都能通过引进混合博弈而被严格决定” ,从而宣告了现代博弈论的正式诞生。近几十年来,博弈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速度之快, 范围之广,正为越来越多的学科所接受和运用。一个完整的博弈应包含多个要素: (一)参与人(player )。在一场博弈中,每一个拥有决策权的参与者称为一个参与人。参与人可以是某个个人,也可以是一个集团或组织。博弈参与者至少为两个。博弈论对人的基本假定是:人是理性的(rational )。所谓理性的人是指他为了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选择具体的策略。博弈论研究的就是理性人之间如何进行策略选择。 (二)策略(strategy )。一局博弈中,每个参与人都有选择实际可行的完整的行动方案。策略不是参与人某阶段的行动方案,而是指导参与人整个博弈行动的方案。 (三)支付(pay off )。一局博弈中任一可能的策略组合下的结果称为支付。每个参与人在一局博弈结束时的支付,不仅取决于该参与人自身所选择的策略, 同时也取决于其他参与人所采取的策略。所以,一局博弈结束时每个参与人的支付是全体参与人所选择的一组策略的函数, 通常称为支付函数。(四)结果。对于博弈参与者来说,存在着一博弈结果。所谓结果是参与者最终对策略的选择造成的确定性的支付。 (五)均衡(equilibrium )。均衡是平衡的意思,所谓博弈均衡,它是一稳定的博弈结果。均衡是博弈的一种结果.但不是说博弈的结果都能成为均衡。博弈的均衡是稳定的,因而是可以预测的。纳什均衡是一最常见的均衡。 二、企业决策的博弈论界划 不同的学者对企业决策概念的界定层出不穷。美国安索夫把企业决策分为三类:一是战略决策。指谋求企业与经是主要检查是不是有个别项工程合价过高或过低,有经验的造价人员,一看就能明白是哪个子目出问题了。(三)工料消耗指标。即对主要材料每平方米耗用量的分析。如钢材、木材、水泥、中砂、碎石、机砖、人工等主要工料的单方消耗指标。它是衡量该工程造价是否准确的一个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编制是一门专业性、政策性、技巧性、经验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造价管理人员要不 断的学习新技术与知识, 在实践中总结、探索和积累预算编制经验和技巧,才能不断地提高业务素养。【参考文献】 1.陈渝.浅析工程造价控制管理[J ].企业技术开发,20102.张福龙.关于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问题研究[J ].魅力中国, 2011· 742·

浅谈社会文化与消费者行为

山西财经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五少乙从勺V月L‘)F及叹刁汉U卢’LV刁入尾万A汉D五乞丫)/吸ZU 兀万及兀L石’(沂从夕.4.1994 浅谈社会文化与消费者行为 及营销策略 邢亚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了解社会文化,洞察消费者心理,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于开展 营销策略,促成购买行为的实现,占领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显得愈益重要。笔者就社会文化与消费 者行为的关系及其对购买行为的实现的影响,从而企业宜采取的营销策略,谈几点看法。一、研究社会文化与消费者行为的意义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得商品与服务而直接采取的个人行为。从购买行为来看,消费者行为 就是指人们买什么?为什么要买?怎样买?什么时候买?在什么地方买?以及是否经常买?也就 是说人们怎样用有限的资金和时间获得满意的消费品。消费行为不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的,它往往要 受到诸如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个人心理因素等的影响,这些因素中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消费 者行为的最重见因素。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他的消费必定要受到它的影响和制 约,从而形成反映这个社会文化的消费思想和消费行为。东方人进餐用筷子,而西方人则爱用刀叉, 这就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别所引起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会文化呢?文化,广义地讲是泛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 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地说它又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而从 心理学角度说,社会文化是指包括一整套已经形成的信仰、价值观念、态度体系,习惯方式等被社会 公认并世代相传的行为规范。同时,社会文化涉及政治、宗教、团体及传统习俗等多方面的因素。这 些因素相互作用的合力促使人们形成适合于本民族、本地区、本阶层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从而 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消费行为。 近年来,由于推行开放、搞活的政策,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收入逐渐增长。传统的价 值观、审美观,道德观都受到冲击,形成了新的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在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企 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要充分认识社会文化因素对消费者行为 的影响,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促成购买行为的实现.扩大销售,提高经济效益。二、分析社会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更好地促成购买行为的实现 社会文化涉及政治、宗教、民族习俗等许多方面。

博弈论和企业竞争情报

博弈论和企业竞争情报 时间:2003/08/07 出自:毛军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lassical proposit ion in Game Theory——“the prisoner's dilemma”,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pp lication of Game Theory in obtaining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by different enter prises.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will contribute to the coo peration among different enterprises.With the help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t he enterprises may increase their competitive power. Keywords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ervice\ Competitive inte lligence/Game Theory 1 博弈论概述 1.1 博弈论简史 博弈论(Game Theory)又称对策论,起源于本世纪初,1994年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恩合着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奠定了博弈论的理论基础。50年代以来,纳什、泽尔腾、海萨尼等人使博弈论最终成熟并进入实用。近20年来,博弈论作为分析和解决冲突和合作的工具,在管理科学、国际政治、生态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简单地说,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如何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决策的均衡。博弈论由3个基本要素组成:一是决策主体(Player),又可以译为参与人或局中人;二是给定的信息结构,可以理解为参与人可选择的策略和行动空间,又叫策略集;三是效用(Utility),是可以定义或量化的参与人的利益,也是所有参与人真正关心的东西,又称偏好或支付函数。参与人,策略集和效用构成了一个基本的博弈。 1.2 博弈论的主要思想 博弈论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两者的区别在于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是否能够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倘若不能,则称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非合作博弈是现代博弈论的研究重点。比如两家企业A、B合作建设一条VCD的生产线,协议由A方提供生产VCD的技术,B方则提供厂房和设备。在对技术和设备进行资产评估时就形成非合作博弈,因为每一方都试图最大化己方的评估值,这时B方如果能够获得A方关于技术的真实估价或参考报价这类竞争情报,则可以使自己在评估中获得优势;同理,A方也是一样。至于自己的资产评估是否会影响合作企业的总体运行效率这样的“集体利益”,则不会非常重视。这就是非合作博弈,参与人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时,优先考虑的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合作博弈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团体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是效率、公平、公正;而非合作博弈则强调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其结果是有时有效率,有时则不然。 博弈论非常强调时间和信息的重要性,认为时间和信息是影响博弈均衡的主要因素。在博弈过程中,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决定了其行动空间和最优战略的选择;同时,博弈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先后问题(Sequence,Order),参与人的行动次序对博弈最后的均衡有直接的影响。 我们知道,竞争情报是关于竞争对手的背景、技术秘密、发展策略等一切影响竞争结果的信息。在博弈的参与人之间传递的信息有时就是竞争情报,在没有获得竞争情报以前,参与人还只能用概率来估计对方的行为,如果获得竞争情报,则可以大大提高决策的成功率,同时竞争情报还可以作为一种“武器”,来迷惑对方,所谓“攻心为上”。时序和信息是博弈论强有力的研究工具。目前人们对信息越来越重视,特别是信息不对称对个人选择和制度安排的影响,在信息经济学中产生了委托—代理制和激励理论。 博弈的划分可以从参与人行动的次序和参与人对其它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和支付的知识(信息)是否了解两个角度进行。把两个角度结合就得到了4种博弈:完全信息静态博

第七篇 社会文化与消费心理

第七章社会文化与消费心理 第一节文化与消费心理 一、文化的涵义 文化的范围无边无际,它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文化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态度体系以及人们创造的物质产品等等。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本章所讲的是广义的文化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二、文化的共同特征及其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但就全体而言,各种形态的文化都有共同特征。了解和掌握这些共同的特征,有利于人们更有效地组织和开展营销活动。 (一)共有性 文化是由社会成员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劳动中共同创造的,因此它为全体成员所共有,并对该社会的每个成员产生深刻影响,使其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表现出某些共同特征。就消费活动而言,文化影响表现为消费者之间通过互相认同、模仿、感染、追随、从众等方式,形成共有的生活方式、消费习俗、消费观念、态度倾向、偏好禁忌等。社会文化的这种共有性特征为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奠定了基础,使之有可能通过适合特定文化环境中消费者的共同要求,而赢得人们对产品的喜爱。 (二)学习性 人们要掌握、继承文化,就必须进行后天的学习,不能依靠先天遗传。学习的途径为:一是父母、教师和各类文化教育机构,采取各种教育手段,组织和促进下一代对文化传统的学习,二是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他人的行为,了解和接受社会文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行为也是学习得来的,而且消费者在早年学得和树立的文化观念往往是比较牢固和不易改变的。因此,企业既要注意适合消费者的文化观念和习惯行为,又要通过宣传、广告等方式,说服、改变人们过去的消费观念与习惯,让其学习使用新产品的知识,最终达到购买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三)观念性 任何社会的文化都具有一定的职能作用,为人们提供共同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准则。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自觉地遵循文化准则。同时,文化在不断发展着,现代文化中有着新旧观念并存的现象,对企业来说,了解消费者对传统文化准则与现实行为的看法很有帮助。中国人崇尚节约,购买商品要求经久耐用。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管理经济学(二)-卿志琼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管理经济学》(二) 主讲教师:卿志琼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特点比较分析 2、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与评价 3、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关门点决策 4、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均衡的利润状况分析 5、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分析 6、完全垄断市场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分析 7、论价格歧视及其条件 8、论一级差别定价、二级差别定价和三级差别定价的含义与适用条件 9、论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与企业决策 10、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11、寡头市场结构的特点分析 12、比较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长期均衡条件与效率分析 13、卡特尔定价与价格领导的含义与应用 14、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15、运用某一市场结构分析企业的定价与产量决策 16、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含义及其应用 17、企业不同的定价实践与应用 18、市场进入障碍与市场结构——以某市场为例 19、长期投资决策原则与应用 20、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的含义与应用 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一、博弈论概念及其起源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或竞赛论,是研究具有对抗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它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起源于 20 世纪初。1944 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合著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奠定了博弈论的理论基础。简单地说,博

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如何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决策的均衡。张维迎教授对博弈论的定义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也就是说,当一个主体,比如说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 每一个企业,都会考虑采取正常价格策略,还是采取高价格策略形成垄断价格,并尽力获取垄断利润。如果垄断可以形成,则博弈双方的共同利润最大。这种情况就是垄断经营所做的,通常会抬高价格。另一个极端的情况是厂商用正常的价格,双方都可以获得利润。从这一点,我们又引出一条基本准则:“把你自己的战略建立在假定对手会按其最佳利益行动的基础上”。事实上,完全竞争的均衡就是“纳什均衡”或“非合作博弈均衡”。在这种状态下,每一个厂商或消费者都是按照所有的别人已定的价格来进行决策。在这种均衡中,每一企业要使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要使效用最大化,结果导致了零利润,也就是说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非合作行为导致了社会所期望的经济效率状态。如果厂商采取合作行动并决定转向垄断价格,那么社会的经济效率就会遭到破坏。这就是为什么WTO和各国政府要加强反垄断的意义所在。 二、博弈论与企业决策的关系 博弈论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在充满竞争的商界里,经验、竞争战略和博弈论就好比是企业管理的术、法、道,掌握博弈之道的企业管理者往往比不懂博弈之道的更加理性和高明。从冯诺伊曼创立博弈理论至今,博弈论已经从早期的静态博弈发展到动态博弈,并在商业、法律、心理学等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人类的很多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都是相互

社会阶层与不同社会阶层消费者行为差异的分析

社会阶层与不同社会阶层消费者行为差异的分析 一、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 1.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他们是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主导性阶层,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较大获益者之一。 2. 经理人员阶层。经理人员阶层指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这一阶层的成员支配着大量的经济资源,均具备较高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水平,也是社会主导阶层之一。这个阶层目前还在发展之中,但在地区之间的分布极不平衡。 3. 私营企业主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其成员最初来自乡村和城镇社会的较低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0. 6 % ,地区间差距较大;私营经济发达地区可达3 % ,而欠发达地区则在0. 3 %以下。 4.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全民事业单位、集体事业单位和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企业) 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他们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中等阶层的

主干群体。目前,专业技术人员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5. 1 % ,且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差异很大。 5. 办事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指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主要由党政机关中的中低层公务员、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中基层管理人员和非专业性办事人员组成。在目前的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大约为4. 8 % ,在城市中其比例则有10 %~15 % ,而城乡合一的县(市) 中,其比例在2 %~6 %之间。 6. 个体工商户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指拥有较少量私人资本(包括不动产) 并投入生产、流通、服务业等经营活动或金融债券市场而且以此为生的人。比如小业主或个体工商户、自我雇佣者或个体劳动者以及小股民、小股东、出租少量房屋者等。 7.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指在商业和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力的和体力的工作人员。由于中国目前商业服务还不发达,所以这一阶层人员的经济状况与产业工人类似。 8. 产业工人阶层。产业工人阶层指在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建筑业工人及相关人员。目前,整个产业工人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则为22. 6 %左右,其中农民工占产业工人的30 %左右。 9. 农业劳动者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

浅谈博弈论的企业战略管理.docx

浅谈博弈论的企业战略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其生产经营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了实现该目标,不仅要求企业具备重要的资源信息和先进技术工艺,还需要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充分合理地应用资源信息和技术工艺,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博弈能力。从经济学角度出发,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本身就属于博弈过程,即策略性博弈,所追求的目标也比较模糊。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在实施企业管理期间也逐渐引入博弈论,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改变战略模式的本质。因此本文围绕博弈论概念分析企业战略管理中应用该理论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1博弈论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 1.1博弈论博弈论最早是在19世纪20年代末期由冯·诺依曼所提出,该理论概念主要被应用在经济学领域,自此奠定了博弈论的理论基础体系。现代人也将博弈论称为对策论,研究和分析企业激励结构的联系和作用效果,在现代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对运筹学科的价值影响。通过博弈论的基础概念能够看出,其主要是分析团体中个体的行为,包括行为预测及行为的优化措施等。随着博弈论的不断发展,在政Z学、国际关系学及生物学等方面均被广泛应用。 1.2企业战略管理分析企业的发展方向能够看出战略的作用在于计划性。从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战略属于长期有效的动态化模式。从企业产业层次来看,战略目标属于企业角色定位。从企业层次来看,战略属于一种发展过念。除了以上表述之外,战略还可以表示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采用的计谋。企业战略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

市场的变化,并且对自身战略管理进行完善和优化,因此主要包括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主要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过程。因此要求企业高级管理层具备丰富的管理理论知识及专业的管理技能。 2基于博弈论的企业战略管理建模分析 企业管理层在处理长远发展战略时,由于存在计算能力和远见性影响,因此在实施期间通常采用分阶段方式,将整体战略目标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最终目标实施管理。战略博弈的动态性变化能够显示出中期目标管理和长期目标管理效率的递减趋势。战略管理中的共识在于学习和模仿,希望通过以上策略确保战略成功。但是,由于存在有限学习,因此人们主要是按照直觉和经验改变发展策略。博弈论模型建设的难点就在于企业管理人员的有限性学习,因此,在战略管理中有限性学习就属于鲜明特征,主要表现在处理信息方面及记忆方面。国外学者采用贝叶斯概率对博弈论方法进行演进和描述,并且对有限性学习下的经济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了企业管理人员的经济行为模式。如果在企业管理层中有一位管理人员所做出的决策与其他管理成员的决策不一致时,此种情况就被称为管理者有限远见,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博弈论建模存在较大难度。博弈论对于理性的要求明显高于其他要求,既要确保企业主体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还需要确保企业在动态变化环境中具备较强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在交互作用下能够做好预测判断和科学决策。确保企业决策者自身具备较好理性,还能够充分信任对方的理性,然而以上问题属于博弈论实现当中的最大难点。博弈论的进展演绎可以为其建模发展提供优化

博弈论和企业竞争情报

博弈论和企业竞争情报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博弈论和企业竞争情报 时间:2003/08/07 出自:毛军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lassical proposit ion in Game Theory——“the prisoner's dilemma”,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pp lication of Game Theory in obtaining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by different enter author holds that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will contribute to the coo peration among different the help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t he enterprises may increase their competitive power. Keywords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ervice\ Competitive inte lligence/Game Theory 1 博弈论概述 博弈论简史 博弈论(Game Theory)又称对策论,起源于本世纪初,1994年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恩合着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奠定了博弈论的理论基础。50年代以来,纳什、泽尔腾、海萨尼等人使博弈论最终成熟并进入实用。近20年来,博弈论作为分析和解决冲突和合作的工具,在管理科学、国际政治、生态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简单地说,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如何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决策的均衡。博弈论由3个基本要素组成:一是决策主体(Player),又可以译为参与人或局中人;二是给定的信息结构,可以理解为参与人可选择的策略和行动空间,又叫策略集;三是效用(Utility),是可以定义或量化的参与人的利益,也是所有参与人真正关心的东西,又称偏好或支付函数。参与人,策略集和效用构成了一个基本的博弈。 博弈论的主要思想 博弈论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两者的区别在于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是否能够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倘若不能,则称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非合作博弈是现代博弈论的研究重点。比如两家企业A、B合作建设一条VCD的生产线,协议由A方提供生产 VCD的技术,B方则提供厂房和设备。在对技术和设备进行资产评估时就形成非合作博弈,因为每一方都试图最大化己方的评估值,这时B方如果能够获得A方关于技术的真实估价或参考报价这类竞争情报,则可以使自己在评估中获得优势;同理,A方也是一样。至于自己的资产评估是否会影响合作企业的总体运行效率这样的“集体利益”,则不会非常重视。这就是非合作博弈,参与人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时,优先考虑的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合作博弈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团体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是效率、公平、公正;而非合作博弈则强调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其结果是有时有效率,有时则不然。 博弈论非常强调时间和信息的重要性,认为时间和信息是影响博弈均衡的主要因素。在博弈过程中,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决定了其行动空间和最优战略的选择;同时,博弈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先后问题(Sequence,Order),参与人的行动次序对博弈最后的均衡有直接的影响。 我们知道,竞争情报是关于竞争对手的背景、技术秘密、发展策略等一切影响竞争结果的信息。在博弈的参与人之间传递的信息有时就是竞争情报,在

博弈论对企业绩效管理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根据自己单位存在的问题用博弈论进行探讨。提出问题,用博弈论分析问题和解决措施或建议。 博弈论对企业绩效管理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绩效考核有多种考核方法,这里主要分析的是直接上下级考核方式。即考核由员工和直接主管考核两部分组成。 博弈的基本要素为: 1.博弈方:指在博弈中究竟有哪几个独立决策、独立承担结果的个人或组织。而且当博弈规则确定后,各参加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大家必须按照既定的规则行事。这里的绩效考核中的博弈双方指员工和员工主管。 2.博弈的对象:指博弈方是针对什么样的决策内容进行博弈。这里博弈双方的博弈对象是员工的工作绩效。 3.博弈方可选择的全部行为或策略的集合:即每个博弈方在进行决策时可以选择的方法或决策。这里博弈双方可以选择的战略是:(合作、不合作)。 4.博弈方的收益:对应于各博弈方的每一组可能的决策选择,都有一个结果表示各博弈方在该策略组合下的所得和所失。这里博弈双方收益为根据考核结果的所获得的利益,如薪酬调整、培训调整、职位升迁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考核结果所获得的利益如薪酬调整、培训调整、职位升迁等可以用效用来衡量。而且博弈双方的合作与不合作态度是可以通过相关的调查、测试进行衡量。根据实际情况,本文分析的绩效考核博弈中,员工的合作决策指员工根据实际工作绩效做出客观的评估;员工的不合作决策表现为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错误或扩大自己的工作成绩。主管的合作决策指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做出客观的评估;主管的不合作决策指随意做出考核结果,更多表现为采取宽容下属的决策。当员工及主管同时采取合作决策,则人力资源部可以得到较为公正客观的数据从而较精确地得到考核结果,因此可以做出较为适当的处理结果,即与员工的工作绩效能有效结合。此时员工和主管的效用各计为5。 当员工采取合作决策而主管采取不合作决策时,人力资源部得到的数据则过多倾向于以员工提供的材料为主,从而使考核结果有利于员工,员工效用计为10。同时人力资源部会得出主管未能完成他的一部分职责,因此影响到主管工作绩效评估,主管效用计为-3。 当员工采取不合作决策而主管采取合作决策时,则处理结果中主管所占的比重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作为进一步的调整人力资源部认为员工达不到基本考核要求从而影响员工的长期发展机会,这里效用计为-3。而主管则得到能够对自己的本职负责,而得到能够胜任本职工作从而为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计为10个单位的利益,这里的利益包括晋升,薪酬提高,培训的机会。 当员工与主管都采取不合作决策时,由于人力资源部门缺乏必要的资料,由于必须做出决策从而更多倾向于折中策略,倾向于有利于员工的考核结果。从短期内有利于员工与主管的决策。因此主管与员工的决策收益各计为8个效益。 表1:博弈双方决策收益矩阵表

中国传统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重点

中国传统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重点中国传统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09广告学 周清丽 40906050141 摘要:消费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观的形成,不仅受到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每个人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民族传统文化、个人文化素质、宗教信仰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基本精神为讲究中庸,注重伦理,好面子,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对消费的影响日趋明晰,文化悄悄成为消费的新噱头。因此,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掘传统的新价值,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中庸、好面子、茶文化、风俗习惯 一、对中国消费者产生影响的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文化是指人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世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对当代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的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当代中国文化仍然具有浓厚的传统历史文化特色。 1、文化价值观

中国文化价值观是造成中国消费者行为差异的深层原因。研究表明,有数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在价值观,认知观,处世方式,生活态度,风俗民情等方面都不同于西方人,中国人有其自己的行为逻辑,这种逻辑甚至是西方人无法理解的。 按文化三要素的理论(价值观、行为规范、象征图腾),比较消费价值、消费行为和消费象征这三方面,中国与西方都有不同,而且,中国的区域亚消费文化和世代亚消费文化也呈现不同。 从文化的深层面,对中国消费者行为影响最大的文化价值观有: (1)、以“根”为本的文化——重家、族、国;生命血统延续;望子成龙、光宗耀祖、投资子孙。 (2)、中庸文化——阴阳平衡的行为导向;不过为好;祸福相依。 (3)、关系文化——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4)、和文化——和谐、和气、和睦、和平、和满、和贵;天时地利人和。 (5)、面子与从众——有脸有面;群体舆论。 (6)、地位与礼——孔子强调举止行为与地位要一致。 2、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文化所赋予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文化与生活方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文化规定了人们一定的生活样式,教育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生活。 例如:衣食住行等,即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过长时间不断筛选流传下来的行为依然为人们所倡导。像“酒文化”“茶文化”。给人们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感官上的享受,喜欢本土的,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3、风俗文化

第17章 决策与博弈论

第17章决策与博弈论 17.1 复习笔记 1.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1)博弈及其三个要素 博弈论是在一个简化的体系里描述复杂的决策问题,这些决策问题往往涉及多个行为者,他们之间的决策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博弈包含三个要素:①参与者;②决策;③报酬。 (2)合作与非合作博弈 如果在博弈参与者之间可形成共同计划的决策这类具有约束性的合同,那么这类博弈被称为合作性的博弈。 如果在参与者之间不能达成或实施有约束性的合同,这类博弈则被称作非合作性的博弈。 (3)主导策略(占优策略均衡) 主导策略是指对某参与者而言,不管其竞争对手的反应如何,这一决策总是最优的策略。 2. 纳什均衡 (1)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指在给定对方行动的前提下可以给每个参与者都带来最佳结果的某种决策(或行动)。达到纳什均衡时,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战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战略,从而这个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 占优策略均衡即是一种纳什均衡。占优策略均衡若存在,只存在惟一均衡,而纳什均衡可能存在多重解。 (2)最大极小决策(囚徒困境) 最大极小决策反映的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所选择的占优策略,从整体来看,却是最差的结局,即个人理性与团体理性的冲突。这一决策可以发生在不少的博弈场合,也可以解释卡特尔联盟的不稳定性。 (3)混合策略 在有些博弈中,仅采取一种决策或一种行动的“纯决策”不是最好的决策,即可能不存在纳什均衡。而以某特定的概率P选择一种行为,以1-P的概率选择另一种行为,则有可能是纳什均衡的解。这时的选择被称为混合策略。但反过来需要注意,存在混合策略均衡的博弈也有可能存在非混合策略的均衡。 3. 重复博弈 重复博弈即同一个博弈被重复多次的动态博弈,它是反复不断进行的。 在无限期重复博弈中,对于任何一个参与者的欺骗和违约行为,其他参与者总会有机会给予报复。所以,每一个参与者都不会采取违约或欺骗的行为,囚犯困境合作的均衡解是存在的。但在有限期重复博弈中,在博弈一开始的第1期,每个参与者就会采取欺骗或违约的不合作策略。所以,在有限期重复博弈中,囚犯困境博弈的纳什均衡是参与者的不合作。 4. 顺序博弈 顺序博弈是参与者轮换行动的博弈。分析顺序博弈要比参与者同时决策的博弈简单得多,其关键在于考虑每个参与者可能的行动及其理性的对策。 5. 威胁与承诺 行业的主导企业或者在位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或阻止新企业进入,往往会采用威胁或承诺的手段。 威胁通常是不付诸实际行动的,即不会改变报酬矩阵,最终往往使得发出威胁一方无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