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文本阅读教学备课提要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文本阅读教学备课提要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文本阅读教学备课提要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文本阅读教学备课提要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文本阅读教学备课提要

泉州八中傅淑惠

第一单元:叙事性记叙文

一、有关教材调整

本单元共4篇课文:《忆读书》、《风筝》、《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山中避雨》。根据教学需要,后两篇自读课改为《羚羊木雕》、《柳叶儿》。

二、单元教学内容说明

《忆读书》生动回忆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旨在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风筝》通过对风筝事件的叙述和严肃的自我解剖,批判了那些受封建思想影响、无端压制子弟的父兄,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春日温和的热烈憧憬。《羚羊木雕》写的是一家人因为一件贵重的工艺品而发生的很不愉快的事情:一个孩子“自作主张”地把父亲送给她的“贵重东西”(羚羊木雕)转送给了朋友,父母逼着她向朋友要回了那东西。课文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怎样既敬重父母,又尊重孩子的情感。《柳叶儿》描写了童年时代,在那严重饥荒的岁月,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乐趣,抒写了对柳叶儿的特殊的感情。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叙事性记叙文。

2、有效地引导学生品味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作者充溢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

四、教学建议

应注意初中和小学的衔接,讲授新课前可先介绍一下记叙文阅读应注意哪些问题。同时根据本单元教学重点,教学时可从记叙要素入手,把握课文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抓住课文要点,掌握课文的中心。

五、《忆读书》备课提要

《忆读书》可以说是作者的一篇随笔,介绍了自己与书几十年的渊源,作者的感悟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文章看似闲散、随意,其实处处不离文章主线,处处不离文章主旨。根据本文行文特色,提供一下教学程序供参考: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找出文章核心,然后依据核心从三个方面分析全文,最后结合作者的体会,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指导以后的实践。

本文教学重点是“读书好”这一部分,应着重引导理解,教学时还可引导学生阅读《读本》中叶文玲写的《我的长生果》,加深理解。本文中涉及到较多的名著,其中有的可能学生不曾接触过,这也许会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为此,教学时可适当做些介绍,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但不可过于繁琐,以致陷入到这些作品的故事情节之中。

可结合课后习题,根据教育部推荐书目,本册课本后推荐的名著及与课本配套的读本,为学生列出推荐书目,引导学生拟订好读书计划。

第二单元:写人记叙文

一、单元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分别写了养母、老师和著名的科学家、音乐家。《小巷深处》通过生活的琐事,抒写了养母对我深沉、无私的爱;《我的老师》真实地记叙了作者受教于莎莉文老师的情景,赞颂了带作者走出不幸,改变作者命运的老师;《“两弹”元勋邓稼先》刻画了为祖国国防科技事业,隐姓埋名28年,艰苦创业,为“两弹”的研制作出重大贡献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的形象;《音乐巨人贝多芬》则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着重表现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和技巧。

2、引导学生区分叙事性记叙文和写人记叙文的不同。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几个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有一颗爱心:爱子女,爱学生,爱祖国,爱音乐。几篇文章,写的无论是养母、老师,还是科学家、音乐家,都表现了人物的各自特点。从写作手法上看,四篇课文各有千秋,如《小巷深处》通过肖像描写以及“我”的感情变化展现人物,《我的老师》中侧面表现和衬托手法的运用,《“两弹”元勋邓稼先》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以及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音乐巨人贝多芬》从肖像描写中展示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等等。教学时可根据课文特点有所侧重。

教完四篇课文后可进行单元小结,比较几篇文章描写人物的角度和记叙重点的异同,进而在比较阅读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四、《我的老师》备课提要

本文是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是作者送给她老师的一首赞歌。文章写出了老师对自己一生的影响,写出了自己在老师的影响下生活态度的巨大变化。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寓深情于平实的叙述之中,文中没有华丽的词藻,也很少直接抒发内心地感受,但作者的深情却蕴含于字里行间,让读者在读着具体的事件时感受字里行间流动的深情。同时本文出色地运用了衬托手法,文章的主人公是安妮老师,但作者在文中却使用大量的笔墨描写自己,这一切都是为了从侧面写老师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写老师的可敬可爱。

为使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情,课前可对莎利文老师和海伦的关系、对海伦的影响之大作必要的介绍。讲授本文,可把侧面表现人物和衬托手法作为教学重点。另外,可把魏巍的《我的老师》拿来作比较阅读。

第三单元:写景记叙文(散文)

一、有关课文调整

本单元共四篇课文:《春》、《济南的冬天》、《竹林深处人家》、《树林和草原》。后面两篇课文根据教学需要更改为《海滨仲夏夜》、《秋魂》。

二、单元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几篇课文都是优美的写景记叙文,分别描绘了旖旎的春光、幽美的夏夜、多姿的冬景、多情的秋景,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也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关爱、眷恋和热爱之情。

《春》,以盼春—绘春—赞春为思路,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济南的冬天》作者抓住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济南的山、水,表现了济南冬天的多姿多彩,寄寓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海滨仲夏夜》用细腻的笔触,抓住夕阳落山不久到月上中天这段时间内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海滨沙滩上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了作者对海滨夏夜优美景色的赞赏和对人民幸福生活的由衷祝愿。

《秋魂》是篇满蕴着感情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秋天不同的景物,感受它们充满哲理的内蕴,用精练而形象的语言把它们表达出来,展示了秋的灵魂和神韵,反映了作者对秋的深刻理解。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欣赏写景散文,了解并学习写景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如何用准确的语言和描写的方法表现景物的情状和特征。

3、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合理、恰当地安排写景顺序。

四、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可采用朗读法、讨论法。

1、朗读法。朗读法适用于所有的散文,本单元也不例外。学习本单元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或背诵精彩段落、

篇章,来深入理解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

2、讨论法。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内容含义深,许多语句意味隽咏,耐人寻味;写法灵活,如果采用讨论的方法阅

读,学习效果更好。

五、《济南的冬天》备课提要

这是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紧紧抓住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一特征来写,使得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层次井然有序。“温晴”是本课的文眼,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牢牢抓住这个文眼,赏析课文。本文语言准确生动、清新质朴,体现了老舍语言的一贯特色,教学时可以“读”为教学主线,贯穿始终,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情感,品味其语言的精妙。

第四单元:小说

一、单元教学内容说明

《空城计》一文通过司马懿兵临西城、诸葛亮临危施计、司马懿中计、诸葛亮释计四个典型情节的描述,扣人心弦,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古代军事家的斗智斗勇,分别刻画了老谋深算、多疑自负的司马懿的形象与足智多谋、灵活变通的诸葛亮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美猴王》一文通过对石猴出世、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以及带众猴进洞入住的描述,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争强好胜的美猴王形象,为全书故事情节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心声》是一篇反映校园生活的小说。作者通过公开课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朴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启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

发展,同时也从侧面批评了我们在教育上严重存在的追求形式甚至是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勇气》是一篇美国短篇小说,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诺曼底登陆前夕的一段故事。用出人意料的人物,出人意料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局,表现战争中闪烁的人性美,一种让侵略者无法理解的“勇气”。课文写了两种勇气,一种是美国士兵求生的勇气和智慧,一种是法国妇女的为了正义而甘于牺牲的勇气。这里反映了作者提倡的价值追求和对人性美的歌颂。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会欣赏小说。

2、教会学生列情节提纲和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让他们尝试运用自己的想象和再创造能力,去品评、赏析小说,

并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教学建议

1、这是初中阶段第一个小说单元,课前宜介绍一下小说的一般特点和有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小说是通过塑造人

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并提示学生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2、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有典型的情节,鲜活的人物,语言通俗易懂,学生较感兴趣,教学时可以从理清故事情节

入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讨论写法的妙处,总之,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需做精当的点拨。

3、可引导学生去读《三国演义》等原著,增强阅读兴趣。

四、《美猴王》备课提要

本文饶有兴味地叙述了石猴出世,发现水帘洞和带领群猴入洞称王的故事,情节浪漫离奇,形象栩栩如生。课文语言通俗,内容较为浅显,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作精要点拨即可。可先让学生复述故事,理清故事情节,进而把握内容。最后将分析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去分析。

第五单元:童话、科幻作品

一、单元教学内容说明

《犟龟》是20世纪的童话佳作,作者叙述了一只小乌龟如何以他的“犟”,克服参加狮王二十八世婚礼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阻碍,最终获得胜利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揭示了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主题。

《小溪流的歌》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一篇表达新主题的童话。坚持前进,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是这篇文章完整的主题。

《基因畅想》是一篇带有科幻性质的科学小品。作者本人是身处基因实验研究前沿的美国著名心胸外科专家,作者在文中介绍了科学家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和科学的想象。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一篇科幻作品。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合理的推导,层层展开,把“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设想,写得饶有趣味,同时让人觉得作者说得很有道理。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设想大胆新奇、引人入胜;想象合理有据,富有逻辑。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品味、感悟童话故事和科幻故事,领会故事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单元教学建议

1、本单元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熟读、美读、分角色读、表演性地读,读出感受、读出感情、读出意境、读出个性。把故事、情节、语言都读到自己的心里,积淀成自己的语文素养。还要通过反复朗读和默读,理清作品的思路,了解文章的写法,并有意识地加以学习和运用。

2、教学本单元,还要适当教给学生一些文体知识、联想和想象的知识,让学生明白,联想是有一定规律的,想象也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以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的。

3、可指导学生课文扩展阅读,如阅读《米切尔?恩的作品集》、严文井的《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歌孩》、《沼泽里的故事》、《不泄气的猫姑娘》等童话,或是其他著名童话作家的优秀作品,培养学生艺术的感受力和生动的想象力。

四、《犟龟》备课提要

这是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生动,结构很严谨,有着清晰的故事发展脉络。教学《犟龟》一课可先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引导学生在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体会童话所蕴涵的哲理,并尝试着让学生通过自我分析、体会,总结出童话的一些特点来。本课表面上看,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但仔细阅读,会发现有些地方值得回味、推敲。有关本课的主旨的问题,就为学生留出了探讨的空间。阅读完本课,一方面学生可能会出现对文章主旨把握不准确、概括不全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许会在能不能说小乌龟“获得成功”这一涉及文章主旨的问题上产生分歧。教师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小

组或班级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较为一致的意见,得出本课全面、明确的主题。

第六单元:文言诗文

一、单元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学习古代诗文。所选的课文,都是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文中那丰富的内涵,那名言警句,至今仍给人们以情感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四篇古代散文中,《〈论语〉六则》、《伤仲永》涉及学习,《期行》、《乘船》涉及诚信。六首古代诗歌中,《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方民歌,属叙事诗,其他五首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木兰诗》叙述了木兰替父从军,英勇征战,凯旋回乡的故事。五首唐诗的内容或感慨,或送别,或倾诉,或思念,感情极为真挚。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学会积累文言实词,为阅读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思想

境界。

2、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不同,弄懂难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解决文言字词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不同。学习古代诗文,特别是古代诗歌,应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多背多感悟。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四、《〈论语〉六则》备课提要

1、文本解读

《〈论语〉六则》是一篇语录体散文,所谈的都是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课文前三则主要涉及学习方法,后三则主要涉及学习态度。文章用简约的语言表达精深的道理,论述言简意深,富有哲理。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方法,人们今天依然在遵从着执行着。如“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常被人口头相传。教材编者选这六则语录作为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开篇之作,主要是希望借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目标

(1)引导领悟孔子言论的深刻含义,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句子含义,学习和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3)能正确背诵和默写课文。

3、教学设想

这是学生升入初中后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学中可采用朗读法和讨论法结合的方式,先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朗读和背诵练习为主,熟悉几个文言字词,疏通文义,然后结合课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学习应讲究什么样的方法,应持怎样的态度。

第七单元:文言诗文

一、单元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所选的古代诗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

《卖油翁》一文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孔不湿”这件事,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发人深省。

《三峡》一文以凝练的而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壮丽景色。作者不论写山写水,都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并采用大笔点染的方法,寥寥150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描绘出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通过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事,赞扬了蔡勉旃的品格,告诉我们应诚信的道理。

《戴震难师》通过写戴震向老师质疑一事,赞扬了戴震勇于怀疑的精神,告诉我们:不要迷信古人,不要迷信书本,要敢于怀疑,善于怀疑,才能取得进步。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叙述了采桑少妇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同时塑造了一个坚贞美丽的农家女子形象,歌颂了她的机智、幽默和反抗精神。

诗五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江南春》《登飞来峰》《望岳》《观沧海》)虽然取自不同朝代,但都写景抒怀,或叙离情,或明高志,或咏古史,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感受。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在前面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古代诗文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的体会,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从而积累大量高质量的语言材料。

三、教学建议

学习古代诗文,背诵尤为重要。讲授本单元,依然要引导多读多背。在前一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初步进行准确的有条理的积累。另外,应注意本单元课文与第六单元课文的联系,如《戴震难师》跟《〈论语〉六则》、《伤仲永》一样,都是谈学习的,《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与《〈世说新语〉二则》都是提倡诚信的,可利用相关课文自然导入有关课文的学习,或拿来做比较阅读。

四、《卖油瓮》备课提要

1、文本解读

本文短小精悍,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使有专长,掌握了某种技艺,也没什么可骄傲、盛气凌人的,因为熟能生巧,而艺无止境。文章最大的艺术特色是生动的人物描写。康肃公以箭术自傲,卖油翁则不以为然,两人矛盾由此展开,在矛盾冲突中,康肃公的傲慢、认为受到轻视后的气愤、无言以对后的无奈,卖油翁对康肃公的不屑、向能着挑战时的无所谓的态度等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中“睨之”“但微颔制”“忿然”“笑而遣之”对表现人物起了极大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课文注释,结合查字典理解文言词句的能力。

(2)感受两个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领会故事要表达的道理。

(3)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3、教学设想

本文是篇简短的文言文,教学时以读为主,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意,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并以此联系生活,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

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七年级记叙文教学点滴体会

泉州三中陈心宇

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程标准》也告诉我们,“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于是,现在有些老师在“开发课程资源”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冷落了教材这个“课堂教学资源”。其实,叶圣陶先生的“例子说”并不是要我们轻视教材;新课标理念也并不是要我们忽略教材的价值。试想,如果教师一边花大力气去寻找资料、开发资源,一边又将凝结着编写团队集体智慧的教材弃之不用,岂不是本末倒置?所以,教材是最重要、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是语文教学的首要凭借,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

下面,我围绕“七年级记叙文教学”这个话题,将自己研读课标、使用教材的情况向专家、老师们做一下汇报——

一、把握教材领会编者意图

记得我在1998年使用的人教版旧教材中,第二册是以训练记叙的读写能力为主的,整册的编排循序渐进,具有螺旋式上升且读写基本同步的特点。其第一至七单元的教学要点如下表所示:

而现行课标教材依据《课程标准》体现出的“淡化文体”的理念,都淡化了文体要求,不按“文体”组元而按“主题”组元。语文版教材虽然仍按旧教材的编排思路以“文体”组元,但它并不过分强调文体知识,所以我们难以在教材中抓住“记叙文”读写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的线索。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从教材中找到一些踪迹,将记叙文的读写训练落实在教材的有关单元之中。要做到这点,我们就要充分借助语文版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认真领会编者意图,以把握教材,充分认识教材的教学功能。

下面就是《教师用书》里的一些说明文字:

《七年级(上)教师用书》在第一单元的“单元内容及设置意图”中写到: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叙事性的

记叙文。对这类文章,要指导学生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弄清它的六个要素,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抓住文章的内容要点,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本单元“主要任务是阅读和写作叙事性记叙文。要引导学生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这类文章的特点,练就阅读和写作这类文章的基本功。”

第二单元的“单元内容及设置意图”中指出了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如下:“了解写人的记叙文的基本要求,懂得写人就要把人放到事件中写,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等写出人物的特点”、“初步了解写人的一些基本方法,如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选取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在小学记叙文教学的基础上,再讲一点关于写人的记叙文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七年级(下)教师用书》在第一单元的“单元内容及设置意图”中写到:“本单元所选课文属于状物类记叙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状物记叙文的特点——以描写和叙述为基本表达方式,描写时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

凭借这些说明文字,我们就能准确把握教材为我们提供的记叙文教学平台:

材记叙文教学的内容有比较完整的了解。

二、整合教材构建教学平台

教师使用教材应该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我们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把握教材整体编写框架的基础上,针对具体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换、增删,对课文、单元编排做出适当调整,以寻求更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教学内容。

说到整合教材,不能不提到旧教材。虽然在《课程标准》颁布后,课标教材以全新的面貌逐步取代了旧教材,但是,那些我们曾经教授过的、熟悉的旧教材编目仍是我们不用“开发”而可以直接“利用”的课程资源,所以,我们可以有所选择地将旧教材编目作为语文版教材的补充内容。在这个问题上,我市教科所的专家早在2006年9月初就为我们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详见泉州教科研网/中学语文/课改探索/《初中语文教材补充调整的建议》)根据《建议》,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调换了两个篇目、第二单元调换了一个篇目,七年级下册调换了一个单元,调整后的课文篇目如下表所示:

经过整合,我们七年级记叙文教学的资源更丰富了。《柳叶儿》的倒叙、《羚羊木雕》的插叙、《音乐巨人贝多芬》的肖像描写、《一面》的人物特写、《荒岛余生》的心理描写、《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群相描写、《我们家的男子汉》的几方面写人等,都是教学的好“例子”。

整合教材还需要从整体教学的角度对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优化组合。所以,我们在研究一个单元的教学时,要全面把握该单元各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并琢磨这些教学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共同承载着什么教学任务,以此把握好教学目标,以整体渐进的方式推进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我为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设计的

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符合《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我们还应该从单元整体着眼,研究每一篇课文在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比如,在记叙的顺序这个教学要点上,不同的课文应该有不同教学作用——通过《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复习巩固顺叙的知识,通过《风筝》、《柳叶儿》让学生了解倒叙的写法,在教《山中避雨》、《羚羊木雕》时让学生懂得插叙的作用。

三、表解教材落实读写知识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是,从记叙文教学“本身”来看,如果学生连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等知识都不懂,不懂得怎样选材与立意,不理解记叙与描写、抒情的关系,那提高语文素养就无从谈起?所以,有些语文知识是非教不可的。这里,我就自己运用“表格法”指导学生开展记叙文文本阅读实践的一些做法向专家、老师们做一下汇报。

在课堂教学中,“表格法”在指导学生开展文本阅读实践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1、对学习不太自觉的学生来说,填表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如果学生没有认真研读课文,就不能完成填表。而表格的设计往往涉及教学重点、难点,只要学生填了,多少会有收获;

2、对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来说,填表又具有一定的程序性。只要他们按表格的要求一步一步去做,往往能较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既提高了学习自主性,又锻炼了语文能力。

(一)设计表格突出教学重点

让我们重新来审视教材里的一些课后填表练习。

例一、《风筝》思考与练习二:本文第四段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都交代得很清

风筝》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叙事类记叙文)的课文。《教师用书》的“单元内容及设置意图”中指出:对这类文章“要指导学生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弄清它的六个要素,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所以教材利用《风筝》第四段这个很好的“例子”设计了填表练习,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记叙的要素。

例二、《海燕》思考与练习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并说说作者怎么会把海上的小燕子误认为故乡的小燕子。

海燕》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状物类记叙文)的课文。教材在“单元说明”中指出,阅读这类文章,“要把握作者笔下的事物的特征,并由此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所以这个填表练习旨在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的外形特征,进而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突出了“抓住特征描写事物”、“咏物抒情”的教学重点。

例三、《一面》研讨与练习二、2:填写下表,看看作者对鲁迅外貌的描写是如何由远及近、从粗到细,逐步深入的。

【简析】一面》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人类记叙文)的补充篇目。通过填表,学生很容易抓住本文由远及近、从粗到细、从整体到局部对鲁迅进行外貌描写的特点,进而理解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人物”、“抓住人物最显著的特点进行细致描写”等人物描写的知识重点。

例四、《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研讨与练习一:熟读课文,分别概括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的肖像、语言、行动和性格的特点,并用表格说明。

【简析】《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人类记叙文)的补充篇目。设计表格,让学生概括课文描写的四位作家的肖像、语言、行动、性格等特点,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突出了本课“抓住肖像和性格特点,有所侧重地描写人物”的教学重点。

可见,这些表格都是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的,重点突出,易于操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引起重视,充分发挥这些表格的教学功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也尝试设计表格。

鲁迅自传》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物传记)的课文。这篇人物传记可以作为教学记叙文写作顺序、选材方法的“例子”。为此,我设计了上面的表格。通过填表,学生快速梳理出鲁迅的活动足迹,整体感知了文章内容;通过读表,学生很容易领悟到以时间为顺序的写法使本文线索清楚,层次分明,同时,还能直观地看出作者所写的都是对自己影响重大的事件,重点突出,选材精当。这样,就很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

本着与《鲁迅自传》同样的教学思路,我为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回忆我的母亲》设计了上面的填表练习。这篇文章通俗易懂,适合让学生自学为主。通过填表,学生很容易就把握住这部分内容是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一生,紧扣母亲的特点选材,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主线,材料之间互相照应,衔接自然,表现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二)结合表格归纳阅读方法

在完成《鲁迅自传》填表练习时,由于课文精短,学生在解读鲁迅精神时遇到了困难。这为教师利用教材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提供了契机。我的做法是:先指导学生认真分析相关语句,体会其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查阅资料,对文中介绍得不够具体的地方进行充分讨论,进而得出结论。例如,在感悟鲁迅“弃医从文”的精神时,我让学生先认真品味重点句“(我)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然后指导他们阅读附文《〈呐喊〉自序》,并展开讨论。当学生在附文中了解到鲁迅所经历的“看电影事件”后,读到鲁迅说的“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这些句子后,就水到渠成地从“弃医从文”的人生抉择中解读出鲁迅身上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了。这种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通过查找相关的背景资料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意识,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会了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方法,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在学生完成《鲁迅自传》、《回忆我的母亲》的填表练习时,我还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归纳理解记叙文的主题的“四步法”——

(1)通读全文,概括文章叙述了哪些事件,为分析这些事件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2)针对所概括的事件,补充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为分析这些事件的思想内容扫清障碍,寻找依据。

(3)深入分析每一事件的思想内容。

(4)归纳这些事件的思想内容,找出贯穿全文的思想脉络,即文章的主题。

(当然,有些记叙文的内容与当今生活十分接近,或者作者的经历和文章中所反映的生活并无直接联系,那就不一定要补充了解时代背景或作者经历了。)

(三)利用表格提升综合能力

我们还应利用表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课文与课外阅读篇目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例七、练习:阅读海伦·凯勒和魏巍的同题文章《我的老师》,比较两篇文章在主题、人物、选材和写作顺

【简析】在教完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人类记叙文《我的老师》(海伦·凯勒)之后,我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人教版旧教材第二册中魏巍的同题文章,并完成上表的填写。这张表格涉及主题、人物、选材和写作顺序四个方面的同异比较,抓住了记叙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有明显的梳理概括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能力。

四、利用教材迁移写作实践

短短的一身绒毛,柔软蓬松,雪白漂亮,加上一双红宝石似的眼睛,一对时常高高竖起的耳朵,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一只小兔子。——节选自学生习作《我家的小兔子》这个句子,用过七年级教材的老师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虽然和课文《海燕》里的句子相似,但并不是抄袭。我很喜欢学生能有意地模仿课文中的例句。所以,在引导学生积累课外阅读材料中的好词好句时,我们不要忽略了“教材”这个例子,不要忽略了教材中这些最亲切的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课文的这些例子,引导学生通过模仿,积累活用。

(一)立足教材,仿照写

引导学生模仿教材进行写作尝试,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上课前,应明确要让学生从“例子”中获得哪一项作文知识;

2、上课时,应把该知识作为一个重点去突破;

3、上课后,应围绕该知识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实践。

例八、我在教学《石榴》时(单元作文训练“写一篇状物的文章”),就注意突出以下几个要点:

1、把握课文描写石榴的顺序:从枝干、叶片、花、果实到子粒

2、理解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3、把握石榴的外在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文】对于骄阳的炎热,荷花反而张扬出欲滴的翠色。你看,这位夏季少女是如此的婀娜多姿!粉色的已够纯美,红色的更加妩媚。她脸颊的肌肤轻薄如翼,透着腼腆的粉红;她大裙子翠色欲滴,充盈着旺盛的精力;她纤细的玉腿微微露着,更显得亭亭玉立。她迸发出独特的含蓄的热情,这种美与这生机盎然的夏季多么和谐啊!

——节选自学生作文《荷花》

例九、我在教学《一面》时,注意结合填表练习向学生传授了人物描写的三点知识:

1、要抓住特点写人物的外貌。

2、要按一定的顺序写人物的外貌。

3、要有重点地写人物的外貌,为主题服务。

【例文】绝望中,一双粗糙的大手落在我肩上,?小朋友,车胎破了吧??说着,来人就从一辆老式三轮车里变魔术似的找出工具,熟练地把我的车倒翻过来。他四十出头,皮肤呈古铜色,大概久经日晒风吹形成的吧?凹陷的眼睛上布满了血丝,给人一种饱经风霜的深沉感觉。他身上的工作服褪了颜色,脚下的皮鞋经过岁月的洗礼也失去了原有的光泽。他就这样整日拿着油腻的工具箱工作吗?我顿时肃然起敬……看着他踏着那锈迹斑斑的三轮车向远方驶去,我竟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来不及说。寒风依旧?嗖嗖?地呼啸着,可是我不再寒冷,只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节选自学生作文《温暖》

例十、我用教材传统篇目《背影》指导学生考场写人记叙文的写法——以小见大、人详事略。

1、以小见大——《背影》通过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橘子这些平凡小事把父亲关爱儿子的思想感情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撷取意蕴丰富的素材。

2、人详事略——《背影》中对车站送别时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外貌、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而祖母去世、父亲赋闲等事,虽然有渲染悲凉气氛的作用,不能不写,但不必详写。所以,在写人记叙文中,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品质等方面的材料,如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外貌等是重点材料,应该详写;涉及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事件,适宜概括叙述。

【例文】就在这时,一双温暖的大手按在我的肩膀,抬起头,老师亲切慈祥的目光中,似乎贮满了希望,与我六神无主的眼光在瞬间交汇。?别担心,你是最棒的,大胆去做,你一定能行!?老师的话似一阵清新的和风吹进我的心田,我那忐忑不安的心刹那间恢复了平静。我再一次抬起头,又一次望见老师贮满希望的目光,向我传递着希望、信心、勇气,我浑身充满了力量——是的,相信自己,我一定能行!我对着老师甜甜地笑了,我感觉到,自己的眼里同样贮满了希望。转身,我随着人流走进考室,坦然地迎接这次挑战。

——节选自学生作文《感激喝彩》

(二)源于教材,联想写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写作契机,我们要做教材的有心人,设计相应的作文题,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得到启发联想,积累写作素材。比如:

学完《山中避雨》——音乐可以调节心绪,陶冶情操,还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和谐相处。或许你也有过难忘的欣赏音乐的经历,请写写你的经历和感受。

学完《风筝》——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一定也做过许多游戏,拥有过不少玩具吧?请把你最难忘的故事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学完《我的老师》——写写你对你影响最大,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

学完第一单元——在家庭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令你难忘的事。它们或让你感动,或让你快乐,或让你振奋,或让你羞愧,或让你懊悔,或让你委屈……请选择一件你感触最深的事,以“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作者在生活中有了很深的感受以后才写就的,所以我们有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得到启发,展开联想,去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感受生活。)

(三)超出教材,创造写

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还应注意挖掘课文的空白,设计相应的作文题,让学生去想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比如:

《风筝》第四段里写到“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留心。”后来他怎样?请发挥你的想像,补写出一段话来。

上完《鹤群》后,布置想像作文《伤鹤被救走之后……》

八年级上册文本阅读教学备课提要

泉州八中沈其和

第一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

①四篇课文都是游记,内容涉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异域文化。应以“游”为中心安排教学,让学生掌握游

记的基本特点和写法。

②四篇游记的写作方法和语言风格都不相同,教学时要加以比较。

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引导学生弄清游记的游踪,抓住景物的特征。

②学习课文写景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难点: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和融情于景的写法。

三.教学设想

同是游记,《巴东三峡》与《周庄水韵》写法不同。《巴东三峡》写作者一次游三峡的全过程,按时间、空间的顺序来记叙。《周庄水韵》写作者三次游同一景点——周庄。《巴东三峡》突出壮美;《周庄水韵》体现柔美。两文可做比较阅读。

应采用不同教法:

1.《巴东三峡》:这是一篇典型的游记散文。作者以游览顺序为线索,依次描写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课文难度不大,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是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师要当好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具体做法:

1.绘图导思:学生画作者行程路线图,把握作者游踪顺序。

2.激趣栏目: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各峡景观。

2.《周庄水韵》:周庄是著名的江南古镇,景点很多,但作者一概不写,而是紧紧抓住周庄最突出的特点——“水韵”,竭力铺排。无论是雨雾朦胧,还是雪后初霁,乃至春夜中的水中倒影,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周庄的“水韵”特色。

教学步骤:

1.以著名画家、建筑家对周庄的盛赞导入。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的动人情韵。

2.引导学生说说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可从季节时间、景物、感受比较)。

3.重点品味第三次游周庄的段落,欣赏文中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4.引导学生小结,结合本文及《巴东三峡》归纳游记特点,并分析两文的相异处。

第二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

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均属新闻范畴,而文章形式各不相同,有消息、特写、电视新闻、人物通讯等。通过阅读,让学生把握新闻作品的基本特征和不同新闻样式各自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新闻的特点及写作方法。

2.快速阅读训练。

难点:不同新闻体裁的差别。

三.教学设计《北京喜获2008奥运会主办权》

1.简介“消息”这种新闻体裁,用以指导课文学习。

2.快速阅读课文(本文约1000字,可限定三分钟读完),抓住主要信息(可要求学生完成思考练习一)。3.引导学生分析本新闻结构的三要素:标题、导读、主体。

4.以课文为例,总结新闻的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侧重体味语言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第三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

1.本单元是学生语文学习中接触到的第一个议论文单元,因此本单元教学须格外重视,精心设计。要把有关议论文的知识向学生讲清楚。建议先把补充教材《谈骨气》这篇典范议论文放在本单元第一篇精讲。

2.其他三篇议论文,文章风格各具特色,形式新颖活泼,语言生动流畅,论证有力而不呆板。安排这样的课文,意在让学生知道:议论文不等于八股文,不一定按固定的模式来写,议论文也可写得生动活泼,充满灵性。二.单元重点难点

1.理清议论文的三要素。

2.训练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

3.了解议论文中叙事与记叙文中叙事的不同,学会简洁概括的叙事方法,从而体会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三.教学设计《最苦与最乐》

这是一篇思想深刻、论证严密、语言凝重的议论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品味语言。以研读讨论为基本学习方法。

1.展示有关报道,导入课题

2.快速阅读,整体理解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从第1、2段中找答案)

②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从第3段找答案)

③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从第14、15段找答案)

3.品味语言流畅凝练的风格(排比句)

4.联系生活,思考讨论

①“知足常乐”的说法与本文讲的苦乐观是否一致?为什么?

②你所希望的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你认为如何实现?

第四单元

一.设置意图

七年(上)安排过一个小说单元,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小说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本单元设置的目的是在此基础上加深学生对小说这种体裁的认识,在理清情节的前提下,侧重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品味精妙的语言。

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单元教学建议:

1.本单元课文大多是节选,学课文前宜先介绍一下全书状况及相关情节。

2.本单元课文都比较长,教师一定要提前布置预习,最好留一些思考题。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课文,扩大课堂容量,为进一步的分析作准备。

3.教给学生欣赏小说的四步曲:评人物、读内心、谈感受、品语言。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着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从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行动、心里活动等方面入手分析其性格特点。一定要紧扣课文语言分析,切忌凭印象和感觉为人物贴标签。

四.教学设计《选举风波》

本课是自读课文,安排一课时,不必过多讲解,可在学生课前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按欣赏小说的四步曲,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设置层层深入的对话,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拓展文本。

(一)评人物

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你最喜欢小说中的哪个人物?理由是什么?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及相关叙述句来说说。

(二)读内心

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找出文中描写贾里心理感受的词句,体会:“真正的人生滋味是多味的。”

(三)谈感受

1.请贾里从小说中走出来,倾听同学们诉说心情故事。

2.在朗读中感悟坚强、勇敢、自信的人生态度。

(四)品语言

学生例举小说中幽默风趣的语言,老师点拨比喻、口语、大词小用等方法对达成幽默效果的作用。

第五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

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七年(下)第五单元学过事物说明文,可通过比较,更好地掌握两种说明文的特征。

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了解事理说明文的特点,掌握说明文的顺序和方法。

②体会文章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特点。

难点:理清事理说明文的逻辑顺序。

二.教学设想:《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课文从六个不同方面依次说明“花儿红”的道理。语言通俗易懂,不会有太大的障碍。教学时应把重点放在理解文章的逻辑顺序上。及文章是怎样说明的?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说明。

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组织材料的三巧。

一“巧”在说明对象的提出。

二“巧”在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反复设问。每一问引出一个方面的解答,条理清晰。

三“巧‘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

课文从六个方面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了科学说明。按由内到外,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安排的。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清晰的理解。

第六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

1.本单元四篇文言游记,是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游记。让学生了解:游记的写法,古今大致一样,都是记录游踪、描写景物、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当然,学生学习游记,还有学习文言文的任务。2.诗词五首,以学生朗读背诵为主,教师稍作讲解,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朗诵中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语言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本单元也不例外。语言教学,包括字词、语句,培养翻译能力。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领悟作者通过写景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设想

《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属于精讲课文。教学时要着重抓住景物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石潭记》:引导学生紧紧把握作者的行踪,移步换景,从而感触作者笔下动态的景色及通过景色反映出作者的内心活动。

《记承天寺夜游》着重引导学生欣赏“庭院夜色”的句子,体会作者心如“积水”般“空明”,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七单元

一.单元总体构思

1.本单元主要安排三篇记叙性文字:《曹刿论战》、《干将莫邪》、《劳山道士》,要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现代记叙文阅读的有关的知识、技能,来帮助学习文言记叙文字,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按阅读记叙文的要求,理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2.议论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议论文知识来帮助阅读这篇课文。如,找出文章的论点、论据,指出作者是怎样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掌握举例归纳的论证方法。

3.五首古代诗词,着重培养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欣赏诗词的方法。课堂上可用:听读——译读——悟读——背读——赏读几个步骤。

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①首先要引导学生解决字词障碍。(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词语特殊用法,《曹刿论战》古今异义)

②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大意,了解文章主题。

三.本单元教学设想

①课始“引趣”

②课中“持趣”

③课末“增趣”

四.教学设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文章逻辑严密而富有辞采,非熟读不能有所会于心。本文总的教学原则是:以读为主,以讲为辅,领会作者论证严密,逐层深入引出结论的论证方法。可采用以下步骤:

范读-——试读——-疑读-——对读-——悟读-——齐读

通过三个板块教学事理说明文

泉州三中颜俊丽

一.关于事理说明文的教学目的,及教学重、难点的把握。

(一)教学目的。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是事理说明文单元,这个单元是在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事物说明文单元的基础上设置的。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也是科普类文章。四篇课文阐述的事理各有侧重:前三篇,(即《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主要阐述了自然科学道理;后一篇《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则主要阐述的是社会科学道理。其中《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又都着眼于环保问题。这几篇课文涉及到生物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社会科学等范畴,知识面还是较广的。而且这些文章与学生的关系也都比较密切,学好这些文章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能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所以本单元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观察社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有利于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表达的形成。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事理说明文的特点,明确两个“不同”。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1.首先应清楚事理说明文不同于议论文。议论文重在写作者的主观看法,即作者的观点;而事理性

说明文重在阐述客观的事理,说明对象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征?是因为自然条件、人为原因,这些已经都是客观存在的,常常,或者起码在短时间内是不以人的主观愿望转移的。

2.承接七年级(下)事物性说明文的学习,对这二类说明文应区别清楚。重点在于明确二者说明内

容不同:事物性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是什么”,即说明事物所具有的特点。如事物说明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文章介绍了这种只有澳洲才有的动物,围绕着外形特点——体型较小、浑身长刺、有锐利的爪子,生活习性——是掘土能手,以食蚁为主,以及它奇特的繁殖方式。通过说明这些特点,使读者了解了针鼹这一可爱的动物。

而事理说明文重在说明“为什么”。比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红”应是“花儿”这一说明对象的特征,而文章着重说明这一特征产生的原因。这就是事理性说明文的说明内容。

说明事理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认真观察、科学的分析归纳,进而把握客观规律。而要做到这些,又要求写作者要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这些都可结合具体课文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

同时,巩固并加深七年(下)所学的说明文的基础知识仍应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接下来我就围绕阅读、写作及综合性学习三个板块的教学设计谈谈我进行事理说明文教学的一些做法。

二.事理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阅读教学应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其他几个板块教学的基础。《课标》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语文课程主要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功能。而我认为科普类文章又应当具有科学性。依据这些,我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主要围绕着以下三个方面:1、文章所阐明的科学知识。2、作者怎样说明这些科学知识。3、这些文章主要表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考方法。即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优化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品位。.

应该说,这三个教学重点中,后两点应该是更重要的。.第一点其实就是整体把握课文方面。而作者怎样说明事理,也就是学生写作说明文的方法,同时应当也是实际生活中阐明事理的方法,这一点更应是初中教学中的重点。而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其实包括了这些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出的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精细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天下为己任”的广博胸怀,这些我认为都应通过教师的引导“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灵魂深处。

例如:在学习《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这篇文章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雨林的毁灭为什么说是世界性的灾难,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学生们自己能从文章中找出许多例子和数字来理解这个问题。作者不仅说明了灾难的表现,还说明了为什么人类要摧毁雨林,并预想未来如果雨林完全毁灭,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这些触目惊心的说明在初步感知阶段学生就应该要读懂,知道文章写了什么。

然后再分析文章的表达,细究怎样写。这一步是在学生初步感知了文章阐明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再从怎样写的角度着重进一步深入研读课文。我认为这是语文学科与自然科学学科的根本区别。自然科学学科只关注科学现象,及科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而语文学科则应关注怎样将对科学现象的认识、科学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认识表达出来,让读者了解。所以这一步教学中应从理顺序、析方法、品语言这三个方面一一探究。本文在说明灾难的表现时着重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相结合,以及列数字和作比较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例子的列举多而典型,物种的毁灭,不仅举了动物物种的毁灭,还举了雨林向人类提供的各种资源的毁灭,包括药物资源、食物资源、日用品及工业原料资源。结合这些例子,作者还运用详尽的数字达到了几乎令读者瞠目结舌、痛心疾首的效果。

同时文章的作者按先谈现象,再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使读者明白了造成灾难的原因。文章结构清晰,条理明朗。

而且文章语言表达准确、明确、严密,可圈可点处很多。例如文章一开头就有一句话“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彻底”一词给读者当头一棒,紧接着又补充一句“每年有一个纽约州大小的雨林永远消失”警示效果极佳,同时引起读者阅读下去的兴趣。

再如文章中有“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丧失一大批物种”,“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长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两句,“将永久丧失”和“已经永远失去”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像这类语言文中还有许多。让学生多体会、多分析,告诉他们写说明性文章不是毫无感情的阐明事理,同时说明语言的表达应当准确,不允许不负责任的夸大或杜撰。

在分析完怎样写后,第三步就应引导学生整理感受,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去分析文章所包含的人文性。这部分的教学正是针对《课标》中所谈到的要求学生“能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而设计的。学生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应能感觉到作者整合信息的能力,即信息的筛选、排序,同时还应注意到作者严密的思维和表达,以及文章关注环境、关注人类发展的环保意识。这样,才能达到文本阅读和人文教育的整合渗透。这应当是对学生今后认识社会、观察社会,并达到为社会服务的关键的一步。

总之,说明文阅读教学的设计应关注以上三个教学重点,避免把教学科学知识放在首位,变成了非语文学科的各种自然科学学科的教学,而应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二).在具体教学中,我总结了几点应重视的问题:

1、充分研读教材,科学地用好用足教材,这应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我感到的一大难点就是学生不愿意阅读这类文章。有时即使留下了很充分的阅读时间,也感到学生不能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为此我设计了几个步骤,试图解决这一难题。

首先,抓住科普文章中多专业术语、科学概念这一特点,理出文中这一类词语。在课外预习时,让学生通过课文注解和查找资料先理解清楚。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我整理出这些术语和概念:细胞液、花青素、酸性、碱性、中性、三棱镜、折射、反射、热效应、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光谱、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风媒花、虫媒花。

这些术语所涉及的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有些专业知识学生还未接触过,如果不解决,学生看文章时云里雾里,越看越觉得文章深奥,也无怪乎他们不愿意阅读。如果在上课时由老师教授,语文老师又觉得不甘愿,怎么我成了生物老师、化学老师、物理老师了?而且这样教学效果也不好。让学生课外去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而且也能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一举多得。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适当地表扬和鼓励还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也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自己寻找不能理解的术语,并自行解决,再到课堂上交流。

再就是让学生寻找中心句。全文的中心句、每段的中心句。这个步骤的主要目的是为理清文章的结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中心句都很明确,其他两篇可稍作提示。

至于文章具体内容的理解,我常是结合默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个人朗读等读课文的形式,再设计问题,表格,填空等来深入读懂、读透文章的内容。有些老师认为教说明文不必读课文,我觉得教学任何一种文体的课文都须朗读。至于问题的设计,既可使用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课后练习中就有结合阅读课文倒数第二段填写表格一题,也可自己设计。在教《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几个填空题。这种题目的设计目的只为了解学生初读课文后情况,所以难度不宜设计得太深,如问题:

①作者认为两百多年间能够产生许多新事物的原因是因为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为说明这一点,作者相应举了世界和美国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与生产出来的粮食总量作比较的例子。

②作者告诉我们这两百年来是科技,工业,经济三个互相连锁的因素,成为近代世界发展的总的趋势。

③文中所谓“科”是指科学知识(科学理论)、“技”指实践能力。

④美国教育哲学和中国教育哲学的共同点是都能够鼓励创新;不同点是各自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产生的最大效应不一样。

学生.通过寻找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应该说就能较充分地研读清楚教材,为进一步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2、教学时,不可每一篇课文都不分轻重缓急,面面俱到。可以依据单元提示,思考与练习,确定每篇课文不同的侧重点,把事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如说明的事理,说明顺序、结构、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等,有序地科学地分解落实到同一单元的不同篇目中,不可每一篇课文都不分轻重缓急,面面俱到。

如本单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课文用句首排比设问的方法从六个不同方面依次说明了“花儿红”的道理。课文教学时应把重点放在理解文章的逻辑顺序上,即通过每段段首的排比设问句,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为按“花红”的主要原因到次要原因,由花的自身条件(内)到外部因素的逻辑顺序,即由主到次,由内到外的逻辑顺序。还应明确这种段首排比,设问的方式,对说明事理有何作用。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则着重分析了各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本文重点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列数字相结合,以及列数字与作比较相结合的说明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如何使用这些说明方法,学习对信息、资料的整合,以及如何通过这些信息归纳、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道理。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是一篇自读课文,结构简单,层次清楚,是学生习作较典型的模仿例文。同时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各种说明方法的运用,能让学生在上一篇课文教学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同时说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科学性,也可结合本文的思考与练习三加以学习。当然应再次引导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因为是阐述社会科学道理的说明文,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思想观点乃至体制制度。因此常被误认为是议论文,这是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的一点。作者是说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现象:这两百多年间产生了许多的新事物。进而阐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即作者所要说明的事理: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并通过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说明这一事理。

总之,这样从四篇课文各有侧重的教学中来掌握事理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3、要让学生从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科普类文章虽然较事物说明文复杂,但初中的选文内容相对还是比较简单。只要认真阅读,学生并不难理解。所以可以在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多花一点时间。说明文有利于与其他学科渗透交融,因此可以有意识地开发跨学科的教学资源,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扩展和延伸学习内容,开阔眼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教学《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探究了三个问题:①文中说“所有家鸡都是亚洲丛林禽类4种物种的后代”,请再举一个我们现在的家禽或蔬菜水果从野生归化或驯化的例子。②雨林的毁灭使许多珍贵动、植物物种濒临灭绝,除文中所提到的以外,还能举出哪些例子?③雨林被摧毁是因为人类滥砍滥伐,有些伐木是为了销售,根据你的了解,生活中除了一次性筷子,还有那些木制日用品?它们可以用别的材料代替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这些问题学生在生物课上都学习过,又经过大家的合作探究,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不错。

4、课外补充相应的事理性说明文阅读材料,作拓展性的阅读。

如果只是通过这四篇课文的阅读要掌握事理性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我觉得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课外练习中我又相应补充了几篇较典型的文章:其中有《向沙漠进军》、《看云识天气》(人教版),还有苏教版的《奇妙的克隆》。这些文章有的运用了各种说明方法,如《向沙漠进军》:有的说明语言生动、准确,引用俗语、谚语对事理进行了生动地说明,如《看云识天气》:而《奇妙的克隆》则是介绍当今世界上最新的高科技。本文虽然涉及的知识很专业,理论也高深,但作者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进行解释。用语科学、规范,又大量使用通俗、朴实、鲜活的语汇。文章既宣扬了孜孜严谨的科学精神,还警示读者端正理性、严肃的科学态度,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事理说明文的阅读教学还是应当紧抓住课本,科学地用好、用足教材,不应当贪多、贪热闹,需要扎扎实实的教学态度,这样学生也才能扎扎实实地得到知识。

三、事理说明文写作教学设计

(一)在谈这个问题前,我想先谈一个问题。我们需不需要写说明文?综观这几年各地的中考题,写作的要求多为文体不限,有的题目会加个括号:诗歌除外。学生选择的文体大部分是记叙文和议论文,说明文则近乎绝迹。这样看来,为了应试,我们似乎是不必要进行说明文的写作训练。可是就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言,又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阅读说明文,而且也应当教会学生写作说明文的方法,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承,互相促进的。否则,我们常常会发现尽管我们的教学设计如何用心,课堂教学如何活泼,考试、练习中许多学生依然会将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论证方法混淆起来,作阅读题时常常张冠李戴,让老师们恨声连连。

其实再看看我们身边的社会生活,你会发现到处存在着说明性的文字。产品的说明书,电视里科普类节目的解说词,甚至想想万一以后学生做科学研究后要写的科学论文……种种这些都让我们感到自己身上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我还是主张要适当地练习写作说明文。

《课标》对学生写作说明文的要求是“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所以对说明文写作教学的目的,我认为就是要求学生能正确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通过明确的说明顺序和清晰的结构,能使用准确的说明语言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同时,在习作中能表现出写作者对信息资料的整合能力,。

(二)教学设计:首先是练习写短文。.结合课文后的练习,我设计了题目让学生回去练笔,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思考与练习”中的练习四,要求学生寻找自然界中的“为什么”。我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为什么”,写一篇短小的说明文。在写作前要求学生要明确问题,然后查找资料,对资料进行筛选、整合,强调不能照搬资料。同时还要求学生至少要运用一种说明方法。字数在200字内。

学生所选择的题目多种多样,有《螃蟹为什么是横着走的》、《鸟类为什么会迁徙》、《植物为什么会有向光性》、《植物为什么要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叶子为什么多是绿色的》。

课堂作文题目为单元作文《绿化好处多》。作为要求:①积极的、多方面的收集资料,以求对要说明的事理有较全面的了解。②写作前要列出写作提纲。提纲中要写明所阐述的事理,分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采用何种结构方式。③文章中至少要使用三种说明方法。④根据所提纲,要对收集的资料和课本中的参考资料进行筛选、整合。⑤字数在500字左右。

作文题目提早给出,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作准备,用一课时在课堂上成文。

(三)教学总结与反思。

1.学生进行说明文写作训练,其实手头资料的掌握很重要。因为网络的发达,要搜集资料并不难。

但在实际写作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不愿意认真搜集资料,又或者对资料的筛选、整合不用心。这是要写

好说明文的一大障碍。

2.写作说明文和记叙文、议论文不同。后两种文体的写作内容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而

得。学生写作说明文,有许多内容是别人的研究成果。所以对学生说明文习作的评价应着重在对信息的

筛选、整合能力,及运用说明文的各种知识进行写作的能力。

3.评讲作文时因为课时紧张,我仍然用传统的评讲方法。如能采用自评自改的方法,效果可能会更好。..我设计了评分的标准。满分为100分。标准分为两个部分——基本技能和说明文知识运用。其中基本技能分为三点:①卷面整洁共占10分,分10、7、4分三个等级②错别字有几个。要将错别字在原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每字扣2分,扣至10分为止③有几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原处划横线,再在文后的批语中写清病句有几处,每处病句减一分,减至五分,不再多减。这些都是写文章的最低要求。说明文知识运用方面分为五个方面:①说明的事理是否明确,占15分,分为很明确,较明确,基本明确,不明确四个等级。

②使用的说明方法三个共占15分,多用的,并且要使用的恰当,再一种加2分。③说明顺序的使用准确而恰当,占15分,也分为四个等级。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占15分,同样分为四个等级。⑤说明的结构方式,占10分,也分为四个等级。

将学生分成五人一组,互评互改。在小组互批的基础上,由小组代表指出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或择优范读,师生共同评判,说出应该怎样,不该怎样。这样评改后,学生对说明文的知识会掌握的更加扎实。

四、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

(一)综合性学习活动设置的目的。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是指“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

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它重在学习

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并运用于实践。同时,语文综合性学习积

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课标》提出“语文综合

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

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课标》把综合性学习作为一条独立的线索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他以

某种程度的学科的学习作为基本条件,并且强调学科间的联系。.

. 组织综合性学习,要求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

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是《环保小课题研究》,这一活动在学习了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基础上,为激

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好奇心,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关注环保的积极性,鼓励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

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地去获取环保信息,让学生在判断、选择、处理信息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

意识。接下来是关于这一活动的实施过程:

①小组编排。全班分为四小组,尽量使每个小组的成员的能力都较均衡。同时,确定小组长,要求

小组长要将有关工作细化到每个人身上。

②确定课题。教材上出现的参考课题可以选择,也可由学生自定。注意从实际出发,寻找组员感兴

趣的,有研究价值的环保问题,初步确定研究课题。

③制定研究计划。计划中要有对目标的清晰表达,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设计。可设计问卷调

查,实验汇总表,以及研究资料的搜集,还可运用摄影机,数码像机等来丰富资料的搜集。

④实施研究计划。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要注重资料搜集,实地调查,要注重综合运用

多种学科知识,要做好较详细的工作记录,同时应注意群策群力。

⑤形成成果。成文,如调查报告、小论文。

⑥展示成果。安排一课时,由每组选出的代表来展示研究成果,并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递交学校或

环保部门。

(三)教学总结与反思:

1、综合性学习活动应在开始学习本单元时就要布置,以期在单元教学结束是能展示成果,并结合单

元总结进行评讲。

2、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得是否能顺利与学生的素质、责任感、兴趣等关系很大。同时,也不能忽视

老师的作用。不要以为这是学生的活动让他们自个去蹦达,到时候,成果展示一下就算完事,这样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活动期间,每天都应了解个小组工作进展,并有意识地将他们的思考、研究、活动与本单元知识联系起来,比如要强调认真地搜集资料,要具有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快要成文时,就应提醒学生各种说明文的知识不要抛置一边。

3、评价的方法《课标》中有详细的标准。评价的方式我是采用学生自评与老师选优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作法:由小组长给组员评等级,并附上每个同学的评语。老师再根据这些选出优秀小组和积极分子。

但我觉得不管学生的成果质量如何,只要他们经过努力了,即使效果差强人意,也应遵循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以期在下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继续努力,争取进步。

五、总结。

以上三个板块的教学是相互联系,逐层推进。以期在这套教材说明文选篇较薄弱的情况下,立足文本,拓展延伸,真正让学生学习到事理性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九年级上册文本阅读教学备课提要

泉州八中刘亚丽

第一单元

一、内容说明:

本单元四篇文章都是抒情散文。《白杨礼赞》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具体表现了白杨树的形象和气质,由此来歌颂抗日战争中不可或缺的民族精神。《囚绿记》讲述了作者孤旅生涯中的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借对窗前的一株常春藤的歌咏,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由开放的海棠花引出对周恩来的深切怀念,回顾了两人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展现了革命家的境界与情怀。《草莓》运用联想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独特感悟。

二、总体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力求做到:

1、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了解抒情散文的一般特点,学习象征、联想的写作手法,能分析文章中所使用的抒情方式。

3、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笔下的“物”与“景、境、情、志、理”之间的关系,从中领略作者所创造出来的意

七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七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备课形式。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使教师在研究交流的思想碰撞中,博采众长,择善而从。本学期我们积极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备课效益大大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发挥优势,强化参与集体备课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取长补短,我们成立了教务处主抓的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长处,形成优势互补,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开学初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确定了备课组长,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集体备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保证。在进行集体备课时,我们采取主讲人轮值制。首先由主备人选定课题,写好教案初稿,并充分作好发言准备。同时预先通知各个成员,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发言作好充分准备。 我们备课活动的模式是“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形成定案”。首先由主备人陈述自己的见解,其他人分别发言,要求发言必须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同时要把相应的教法、学法融入材料分析之中。集体备课后,个人再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再补充,并进行修改,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适合本班的教案。我校强化教师的积极参与意识,把集体备课变成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让每一个教师都能真正参与到这一活动中。 二、积极准备,完成录课晒课任务 这学期,七年级语文学科组承担了网上录课11节,其中许辉娥主任担任两节作文课,张育花老师承担两节课文言文,柯前程老师担任两节现代文,俞国莲老师承担两节综合性学习,魏燕老师担任两节现代文,马丽艳老师担任两节现代文。许辉娥、张育花、俞国莲三位老师共晒课5节,网上录课晒课要求很高,大家压力很大,生怕出一点点失误影响了整堂课,所以,课前的准备,大家都煞费心思,付出了很多的劳动,终于16节课全部成功录制,虽然有的课,录制的效果不尽人意。但大家深深体会到:当一位语文教师不容易,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加不容易。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循导旧的教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教学改革任重道远。 三、承担课题,努力研讨取得成果。 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这一学期,我们在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名师工作室的带领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率为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许辉娥、俞国莲、柯前程、魏燕几位参加《名著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区级课题,并上好课题实验课,现在大家都在整理材料,准备

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一年级备课活动 关于集体备课 集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教师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互互惠,相得益彰,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结合我校以往的经验,特制定以下集体备课计划。 “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集体备课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他要求同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执教者还要再次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 集体备课的工作目标: 1、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导处指导下,做好校本教研,提高教学实效。 3、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语文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粗备——集体备课——个人细备。备课组要实行先周集体备课。每课题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组内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活动结束后,备课 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以备学校领导及教务处检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本册教案共包含2套不同的风格教案) 1春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 躲藏.(cáng)和.牌(hú) 宝藏.(zàng)和.药(huò) 黄晕.(yùn)和.泥(huó)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部教版教材知识汇总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部教版教材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 语文知识: ⑴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刘湛秋《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曹操《观沧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近体诗、散曲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修辞方法:比喻、比拟 ⑶词性:名词 ⑷表现手法:联想与想象 ⑸文章开头的结构作用[开篇点题,领起下文]、关键词句以及精彩语句的赏析与理解、人称的变换(《雨的四季》) ⑹朗读的方法:重音与停连 重点词语: 【春】朗润赶趟儿吹面不寒杨柳风酝酿宛转黄晕一年之计在于春花枝招 展嗡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

托静默风筝抖擞健壮呼朋引伴(划线词语在教材中有书下注解)[书下注解中“重音、停连”这两个词语来自课后题题干] 【济南的冬天】响晴镶单单安适着 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 清空灵地毯 【雨的四季】花苞静谧高邈莅临造 访吝啬淅淅沥沥咄咄逼人蝉娇 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端 庄屋檐凄冷化妆淅沥干湿草 垛绿茵茵 【古代诗歌四首】临碣石澹澹竦峙星 汉幸甚至哉杨花子规龙标五 溪夜郎客路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归雁洛阳边昏鸦断肠天涯 (重点在理解含义、掌握字形) 需要背诵的篇目: 春;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后四篇古诗词为课标规定的必背篇目)

写作: ⑴概念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是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 ⑵方法的指导: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做熟悉的事情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要善于观察、积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有趣、有意义、印象深刻。 ⑶写作的作用:能训练人的思维。 ⑷写作的要求:内容充实、文从字顺 第二单元 语文知识: ⑴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莫怀戚《散步》、《散文诗二首(泰戈尔《金色花》、冰心《荷叶·母亲》)》、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歌咏自然 1.理解、积累本单元新学的词语。 2.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3.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诵读品味,融入文本意境,领会思想内容、艺术境界。 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和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1.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2.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本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内容为主题。所选诗文,有古代诗歌也有现代散文,都是文情并茂的精彩篇章,内容健康向上,风格清新优美。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情辞兼美的写景散文。文章从山、水两方面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鉴赏文章色彩和谐的意境美。 《雨的四季》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美丽而娇媚;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静;冬雨自然而平静。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把雨表现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文章用诗化的语言,增强了形象感,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古代诗歌四首》中,《观沧海》一诗,曹操借助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次北固山下》描写了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描写自然世界的诗文,兼有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多种美质。教读本单元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美景美情”这一内核,将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作感知和品尝美的过程,多角度解读课文。 1.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2.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和认识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涵。 5.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学习这几篇课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养成好的语感。 2.理清思路,学习作品精巧的构思。 3.将整体感知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 4.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注重品味语言。 《春》一文的语言十分优美,要在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后,重点抓住优美的语句加以品味、理解,这篇散文语言精美、准确生动、朴实鲜活、意味隽永,可品味的地方很多,如文中动词的运用、句式的变化、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七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 第一单元歌咏自然 1.理解、积累本单元新学的词语。 2.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3.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诵读品味,融入文本意境,领会思想内容、艺术境界。 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和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1.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2.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本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内容为主题。所选诗文,有古代诗歌也有现代散文,都是文情并茂的精彩篇章,内容健康向上,风格清新优美。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情辞兼美的写景散文。文章从山、水两方面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鉴赏文章色彩和谐的意境美。 《雨的四季》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美丽而娇媚;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静;冬雨自然而平静。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把雨表现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文章用诗化的语言,增强了形象感,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古代诗歌四首》中,《观沧海》一诗,曹操借助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次北固山下》描写了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描写自然世界的诗文,兼有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多种美质。教读本单元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美景美情”这一内核,将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作感知和品尝美的过程,多角度解读课文。 1.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2.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和认识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涵。 5.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学习这几篇课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工作单位:文田镇中心学校项目名称集体备课项目负责人罗姣玉活动时间2014.05.21 活动地点小会议室活动主题小说教学主讲人罗姣玉参加对象七年级语文备课组成员申请学时1 学时活动内容 及进程1、明确教学大纲对诗歌教学的要求及七年级期中期末考诗歌类作品的考点。 2、探讨本学期诗歌教学的重点以及诗歌教学方法的采用。 3、对《诗两首》进行教材分析。 4、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5、对陈雪芳老师的设计思路进行研讨并修改成定稿。 6、对疑难问题进行分析。 活动反思 与意见反思:对诗歌教学大家看法很多,有共同的看法,也有保留意见,课的设计只是一种预设,真正的课堂教学还会出现很多问题。 意见:应在教学实践中去探讨课效果会更好。 说明:活动一周内,教务处或教科室负责人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诗两首》 时间:2014、5、21 地点: 小会议室 主备:罗姣玉 成员:曾文龙罗姣玉罗文罗若霞邹建新王春燕 一、教材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是七年级第一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文章,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诗两首》以作者亲身的经历,教会了我们如何去面对困难,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两位诗人,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 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选择。 4、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课时安排:2 课 第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导入: 当你处于逆境时,是该前进?还是后退?前进,或许会有老虎拦路,但等待同样意味着死亡,怎么办?让我们在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去寻找答案。 2、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 俄罗斯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俄国文学的始祖” .代表作有:著名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以及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长篇小说《上校的女儿》等。 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小结

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小结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体的作用。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最有效的备课形式。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尤其是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教学中还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循,教材内容多,容量大,有的知识我们教师也较陌生,因此本期开展的有效的集体备课帮我们一年级教师解决很多教学上遇到的问题。下面我将一一进行总结: 一、积极参与 通过这这一阶段,我们看到了老师们集体主体精神和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体现了集体共研,共同进步的目的。在活动中我们组的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出谋划策,特别是每一次的主讲都提前一周作好准备,尽量做到每一次教研的实效性,可操作性,让每一次的集体备课都有许多收获,让每一次的集体备课都成为课堂教学的再现。 二、尽职尽责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组的每一位老师都作出巨大的努力,做了很多事。从开始安排活动,组内的老师就积极的准备。准备着教材的研究,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具的准备,试讲,点评,再研究等。 1.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注重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同时利用课文内用教会学生要用欣赏的目光来评价同学,学会赞美别人。

2.在集体备课时,注重教学过程的研究,让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得以转变。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经历了知识获取过程,得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知识。 3.教学时,注重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学习到许多知识。 4.注重了老师教学手段的提高和利用现代教育教学资源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三、集体备课的成绩: 1.我们在集体备课中收集了许多资料,通过修改形成了我们的课件,教案。 2.教师得到了发展。通过集体备课,我们组的青年老师得到了成长。其他老师也丰富了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对教材的分析、把握更准确,教学流程更加清晰。 3.通过集体备课,统一了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特点。 4.我们在集体备课中注意了一年级的教学特点,特别注意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有效地相结合,重点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做到课前预习——课中强化——课后巩固复习,这一做法效果显著。 5.书写习惯的培养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大多数学生都能规范书写(除少数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 6.集体备课能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在竞争的基础上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我们老师只有学会合作,才能体现个人价值,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才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全集-精编

初语七上 教案 执教者 七上语文第01课. 春. 教案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 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课文中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幸春天是 福,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

七年级语文上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七年级语文上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活动时间:11月6日 活动地点:七年级办公室 活动内容:讨论第四单元的备课 主持人:周丹 记录人:詹凌云 参加活动人:周丹、付美英、何梅英、熊爱国、詹凌云 会议摘要: 本单元以说明文为主,课文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可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应该说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兴趣。 付美英:学生对于本单元的说明文应该有一定兴趣,我们要着重于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但也不能忽略知识的传授这个重点。

何梅英:我们应该改变以往的说明文教学模式,探讨一种更体现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与以往课文的比较中来了解说明文这种文体的特征。 詹凌云:我们可以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谈所获取的科学知识。然后再继续探讨每篇课文的各自不同的特点。 周丹:我认为可以这样教,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先让学生谈捕捉到的知识信息,再让他们谈喜欢的句子,品味生动的说明语言,并从中领会到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绿色蝈蝈》则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和传神的语言,并且跟《看》比较而加深对该文的理解。《月亮上的足迹》要充分利用题材特点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装的学习兴趣。《山市》这篇文言文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中来培养语感,积累材料。 熊爱国:本单元的教学,我认为以培养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可充分发挥选文的题材优势,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在合作研讨的宽松氛围中,增加阅读的信息量,培养学生装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的兴趣,以优化语文素养教育。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总结

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总结 一、认真制定集备计划 开学初,我先对本学期教材、章节内容、课时分配及教学进 度进行分析,合理分配每一位组员负责主备的任务,制定好 每次集备的具体内容,然后交由集备组讨论通过。在一些突 发的事件中,比如调研课,没有到集备的时间,我们集备组 自己也利用其他时间来进行集备。 二、认真参加集体备课。 双周的周一第六节课是集体备课时间,备课组长主持,由中 心发言人主要发言,进行说课或提出一个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其他组员阐述自己的不同意见,在异议处交流讨论,确定解 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此基础上主备人进行二次备课,形成 共案,其他教师在共案的基础上形成“个性教案”,强调“一人为主,共同参与”。同时,认真做好集体备课的活动 记录。 (1)做到“三定”:定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教学进度。 (2)做到“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 一单元评价测试。 (3)注意搞好“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

(4)钻透“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5)优化“两法”。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出发点是学生为主体。 (6)精选“两题”:即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集体备课时,对习题的选择,作业的量,确定必做习题后,再由各教师根据自己班级情况添加。在单元测试后,交流学生的成绩与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对策。 总之,本学期的集备工作在几位组员的努力下,圆满地结束了。在去调研课中,我们三人都有承担调研课的任务,陈薇和李仁芳精益求精,分别试教了5次和4次,他们的精神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他们的课也得到了大家的好评。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下学期让集备落实得更有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汇总.doc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春》 1、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课文中都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你最喜欢哪一副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答: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2、作者把存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你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 答:人是喻体,春天是本体。一方面写出了这三种人的不同特点:“处她”是新的、生长着的:“小姑娘”是漂亮的、欢快的;“青年”是健壮的、有力的。另一方面通过人从小到大、由弱转强的成长来表现春天的动态进程,非常生动形象。 3、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情景,说说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答:两个“盼望着”表现出作者急切而欣喜的心情,“脚步近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一种欢快而热烈的心情和气氛。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答:“偷偷地”和“钻”,表现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态和动作,仿佛有灵性、有个性。“缴嫩的,绿绿的” 运用定语后置,读起来节奏短而快,突出了小草的特点。写出了小草情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的感受。 ③.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答:“像眼睛”“像星星”写出了野花的细小而明枪,点出了春天的特点:“还眨呀眨的“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野草的情态。 ④.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项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答:连用三个比喻句,写出了春雨的形态万千和细密的特点,通过印象的叠加,强化了表达效果。 《济南的冬天》

1、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它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向你的同学描述这些景物。 答;特点“温晴”写了济南四腿的小山,雪景,济南的水 2、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眼里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答:作者喜爱济南冬天的“温睛”,不只是喜爱某种气候,而是喜爱其中包含的某种温和明朗的美感。 写的既是“济南的冬天”,一个季节,又是“冬天的济南”,是一个城市的气质。 3、品味语言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答:“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那山水比成人,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和“唤醒”增添了一些趣味,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②.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答:拟人的修辞。将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周围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济南的可爱,突出济南的温暖,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山的热爱。 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答:“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写出了夕阳映射下的雪景,更加富有美感。 《古代诗歌四首》 1、反复诵面读《观沧海》.体会这首诗质朴刚健、音调整佛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怎样的感觉。 答:诗中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沧海、洪波,日月、星汉”是远观之景。景物浩大,眼界开阔。胸怀宽广,给人一种壮美的感觉。 2、《闻王品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答:诗人选取的这两个景物,一是表现了事情发生的季节为春季,二是通过具体的形象给人一种画面感,三是运用其象征的意义,“杨花”飘忽不定,暗喻友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的哺叫如“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杯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伤(zhōng)澄.澈(chéng)掺和.(he) 绵廷.(yán) B.缥.缈(piāo) 陛.下(bì)显耀.(yào) 愚.蠢(yú) C.忙碌.(lǜ) 辍.行(zhuì)充沛.(pèi) 梳.理(shū) D.放肄.(sì) 苛.刻(kē)凸.起(tū) 笨拙.(zhuó)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一幕还令人记忆犹新 ....,其教训值得吸取。 B.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 ....的贡献。 C.《中国新声代》的学员个个才华出众,对歌曲的精彩演绎令人回味无穷 ....。 D.“消法”修正案将网络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等条款 纳入其中,市民们对此纷纷随声附和 ....表示赞成。 3.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好吧。”他说,“我相信你能行!”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4.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粤剧表演及广彩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 B.随着管道制造业的发展,橡胶排污止回阀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C.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他父亲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智者。 ②父子俩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③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几乎无所不精。 ④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徉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之间。晚上他则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 ⑤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 ⑥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启发我们:一个人的茁壮成长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⑦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说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 A.①⑦⑤②④③⑥ B.①⑦②⑤④③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知识点全汇总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知识点全汇总第一单元 1.《春》朱自清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 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②朗润:明朗润泽 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 一、作者简介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 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②温晴:温暖晴朗 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⑤秀气:清秀。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15.9.1 地点一年级办公室中心发言人张木娇参加 人员 叶宜锦谢铭诗李秀琼 主题 单元 入学教育 集体备课过程一、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遵守纪律、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观察与演练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 难点:养成良好的听讲、读书、写字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国旗、写有“马、牛、羊”字的卡片和有关国歌的课件。 四、课时安排:3课时。

时间2015.9.3 地点一年级办公室中心发言人叶宜锦参加 人员 张木娇谢铭诗李秀琼 主题 单元 第一单元 集体备课过程主题目标:学习6个单韵母,8个声母。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读、认、写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 2、会拼读声母与韵母组成的音节及四声。 3、分清整体认读音节、二拼音节。 4、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锻炼说话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会看图认字母,写字母。 2、会读、会拼音节。 3、看音节能直呼是难点,多训练学生。 4、比较形近字母。 三、教学课时: 《a o e》2课时 《i u ü》2课时 《b p m f》3课时 《d t n l 》3课时 《复习一》2课时 《第一单元复习》2课时

河口香港海员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15.9. 地点一年级办公室中心发言人谢铭诗参加 人员 张木娇叶宜锦李秀琼 主题 单元 第二单元 集体备课过程主题目标:学习13个声母。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3个生字、会读、写、认15个声母、7个整体认读音节。 2、会拼读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及四声。 3、分清整体认读音节、二拼音节、三拼音节。 4、培养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锻炼说话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会看图认字母、写字母。 2、会读、会拼音。 3、看音节,能直呼是难点。 4、比较形近字母。 三、教学课时: 《g k h》2课时 《j q x》2课时 《z c s》2课时 《zh ch sh r》2课时 《复习二》2课时 《第二单元复习》2课时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1 春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ün) 嫩.绿(na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a)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 躲藏.(cáng) 和.牌(hú) 宝藏.(zàng) 和.药(hu?) 黄晕.(yùn) 和.泥(hu?)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3)炫耀。(卖弄) (4)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呼朋引伴) (5)原意是酿酒,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酝酿)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4.背景链接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使他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能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本文写于1933年7月,作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早春野景”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

统编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知识汇总

新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知识汇总经过整理分析来看,本版(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人教版)教材在一定程度上 体现了对上世纪末语文教材的一种部分性回归,主要表现在对文体知识、语法、修辞等等语文知识的安排上。虽然在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知识突出的是分类、意义与用法,有意忽略概念,但是,我们从分类、用法等中可以发现概念的端倪。原版教材中,各方面的语文知识分布在各册书的附录中,非常简单,学生自学是不太可能的。具体分布如下: 词类的实词在七年级下册附录,虚词在八年级上附录,表格呈现,分三项:词类、意义(虚词标为“作用”)、举例;八年级下包括短语类型(以表格呈现,分三项:名称、结构特点、举例)、句子成分(以表格呈现,分四项:名称、说明、符号、举例)、标点符号用法(文章呈现,突出的是用法、意义、举例);九年级上包括复句常用关联词语(表格呈现,分三项:短语分类、关联词语分类、所包括词语)、常用修辞(表格呈现,分三项:名称、说明、举例)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知识:⑴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刘湛秋《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曹操《观沧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近体诗、散曲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修辞方法:比喻、比拟 ⑶词性:名词 ⑷表现手法:联想与想象 ⑸文章开头的结构作用[开篇点题,领起下文]、关键词句以及精彩语句的赏析与理解、人称的变换(《雨的四季》) ⑹朗读的方法:重音与停连 重点词语:【春】朗润赶趟儿吹面不寒杨柳风酝酿宛转黄晕一年之计在于春花枝招展嗡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 壮呼朋引伴(划线词语在教材中有书下注解)[书下注解中“重音、停连”这两个词语来自课后题题干] 【济南的冬天】响晴镶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 【雨的四季】花苞静谧高邈莅临造访吝啬淅淅沥沥咄咄逼人蝉娇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端庄屋檐凄冷化妆淅沥干湿草 垛绿茵茵 【古代诗歌四首】临碣石澹澹竦峙星汉幸甚至哉杨花子规龙标五溪夜郎客路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归雁洛阳边昏鸦断 肠天涯 (重点在理解含义、掌握字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 语文知识: ⑴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刘湛秋《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曹操《观沧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近体诗、散曲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修辞方法:比喻、比拟 ⑶词性:名词 ⑷表现手法:联想与想象 ⑸文章开头的结构作用[ 开篇点题,领起下文] 、关键词句以及精彩语句的赏析与理解、人称的变换(《雨的四季》) ⑹朗读的方法:重音与停连 重点词语: 【春】朗润赶趟儿吹面不寒杨柳风酝酿宛转黄晕 一年之计在于春花枝招展嗡卖弄喉咙应和 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壮呼朋引伴(划线词语在教材中有书下注解)[ 书下注解中“重音、停连”这两个词语来自课后题题干]

【济南的冬天】响晴镶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雨的四季】花苞静谧高邈莅临造访吝啬 淅淅沥沥咄咄逼人蝉娇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 铃铛端庄屋檐 凄冷化妆淅沥干湿草垛绿茵茵 【古代诗歌四首】临碣石澹澹竦峙星汉幸甚至哉 杨花子规龙标五溪夜郎客路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归雁洛阳边昏鸦断肠天涯 (重点在理解含义、掌握字形) 需要背诵的篇目: 春;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后四篇古诗词为课标规定的必背篇目)写作: ⑴概念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是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 ⑵方法的指导: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做熟悉的事情

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要善于观察、积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有趣、有意义、印象深刻。 ⑶写作的作用:能训练人的思维。 ⑷写作的要求:内容充实、文从字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