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民日报》新闻框架研究综述与分析

《人民日报》新闻框架研究综述与分析

《人民日报》新闻框架研究综述与分析

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是中国传媒系统内的

首要议程设置者。《人民日报》刊发的重要文件、重要社论被全国性的广电媒

体转播,也被地方性媒体(尤其是地方党报)转发。

《人民日报》宣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向全国的党员和群众传达官方对一

些国内外重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事件的看法,及时准确、鲜明生动地宣

传党中央、国务院、中国政府的政策和决定。

《人民日报》的重要性得到基层干部和民众认可,其报道内容与宣传走向

是观察大陆政局演变不可或缺的“方向球”,在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中具有无

可替代的权威性。

美国学者Gamson①认为,新闻框架是“新闻的中心组织架构或故事脉络,

框架为尚在发展中的一系列事件提供了意义,并编织了这些事件间的关系”。

笔者使用定性的研究综述法,对涉及《人民日报》的框架研究进行梳理。

中文文献主要来自CSSCI(2014~2015)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收录的新闻传播学期刊,英文文献来自EBSCO数据库,共有41篇文献。

框架类型

国外学者de Vreese②认为:有些框架在不同主题、不同议题、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段的报道中都能被发现,这些框架就是通用框架;有些框架只适用于某些特定的议题或事件,这些框架就是特定议题框架。

对《人民日报》的通用框架研究的特征有:大多为国内学者在国外发表的

英文文献,发表在2005~2007年的国际传播学会年会(Annual Meeting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亚洲传播杂志》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等;研究多选择冲突性的、非常态的、影响巨大的事件或议题,比如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经济危机、社会运动等;研究中共出现了10个通用框架,包括责任归因框架、人情味框架、经济后果框架、领导力框架、冲突框架、道德框架、情节框架、议题框架、国际框架、国家框架。对《人民日报》的通用框架研究取得的共识有:

1.《人民日报》较多地使用领导力框架;

2.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人民日报》报道较少使用冲突框架,该结论既

是相对于其他通用框架而言,也是相对于其他国外媒体而言;

3.比起议题框架来,《人民日报》更多地使用情节框架。

对《人民日报》的特殊议题框架研究较多,报道涉及多项事件、议题、主角,共出现了37个特定议题框架,主要包括:艾滋病议题报道,有医疗框架、预防框架、经济框架、社会框架、政治框架、与其他疾病的联系框架;SARS报道,有经济框架、健康框架、否认框架;宗教议题报道,有不宽容框架、智力框架、懒散框架、责任框架、犯罪心理框架、政治参与框架、守法框架、爱国框架、宽容框架、对他人强加意见框架;雷锋报道,有毛主席的好战士框架、被“四人帮”压制的先进人物框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兵框架、忠于党

忠于社会主义的模范框架、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者框架;反战抗议事件报道,有合法抗议框架、偏差行为框架;云南怒江建坝报道,有环境灾难框架;贵州屯

堡旅游开发报道,有文化遗产框架;两会报道,有中国民主政治进程框架;禽流

感报道,有风险调控框架;7?23动车事故报道,有事故动态框架、应急处理框架、危机公关框架、追因反思框架、人文关怀框架;农民工群体报道,有消极被动和具有威胁性的负面框架与相对正面的“新工人阶级”框架; SARS报道和

5?12地震报道,有否认框架、营救框架。在这些特定议题框架中,只有经济框架、否认框架曾反复出现。

框架影响因素

在框架影响因素方面,现有政治环境、文化背景、频发的突发事件、政府

与公众观念的变迁、重要政策法规的形成与修正、媒介属性的差异等都影响了《人民日报》的新闻框架,这些结论大都(除了媒介属性不同导致的新闻框架

差异外)是由研究者经由思辨性的探讨得出的,并未得到证实。学者Yao③认

为大陆的政治环境影响了《人民日报》对宗教议题的架构,《人民日报》反映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立场,并通过框架将宗教问题重构为政治问题。赵士林和周

仲洋④认为环保事件报道中,频发的事故(如2000年陕西省丹凤县发生的特大污染事故、2001年河南洛宁县氰化钠泄漏事故、2002年华北地区发生的特强沙尘暴、2004年的沱江水污染事件、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以及2007年的

厦门PX事件等)、政策法规的形成与重要修改(如《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环境评价法》等)、环保观念的改进(如深绿色环保理念),是促使《人民

日报》报道变迁的外部因素。袁光锋⑤认为,征地冲突报道中,框架演变的动

力在于国家不断变迁的“稳定”观以及各种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王宇⑥认为,2003年的SARS、2004年发生的阜阳奶粉事件、2007年的《食品卫生法》修订

事件,都对《人民日报》的食品安全报道起到了重要影响。薛可和王舒瑶⑦认为,中国属于明确倾向文化、美国属于模糊倾向文化,这导致了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报道的中美差异。此外,媒介属性的不同,如“党政喉舌媒体”与“新闻

专业主义媒体”的差异、党报与都市报的差异等,也是影响《人民日报》新闻

框架的重要因素。

框架效果

虽然各研究在背景介绍部分都认可《人民日报》对受众的影响力,但是对《人民日报》的框架效果研究很少,只有一项研究讨论了《人民日报》的媒介

框架对受众框架的影响。Yao⑧有一个意外的发现,《人民日报》对宗教议题的报道产生了新闻生产者不希望看到的结果:没有接触《人民日报》宗教报道的

受众更容易支持政府将宗教问题政治化的做法。

报道主题研究

一些框架研究实际上就是分析主题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以主题来命名框架。在主题方面,《人民日报》在做非政治性议题报道时也会强调政治因

素与政府利益,如环保、经济、宗教、艾滋病、食品安全、社会冲突等议题。

曾繁旭⑨等在研究PM2.5环保议题时发现,《人民日报》的报道往往从政府的

角度出发,解释不适宜公开检测数据的理由,强调维护现有的制度安排。王宇

⑩研究了食品安全报道,发现《人民日报》近年来的食品安全报道的重点在于

政府相关部门对食品的监督管理、政府行为展示、政府形象维护,较少关注消

费者和生产者相关领域的话题。吴楚越⑾在研究“国进民退”报道时发现,

《人民日报》偏重于经济复苏与发展,符合政府利益。学者Yu⑿研究了艾滋病

议题报道,发现预防、教育与意识、流行、生物医学、政府管理与法律等在16

项主题中居于前5位,这些领域的事务多数为相关政府部门主导并负责的。

Yao⒀对《人民日报》的宗教议题报道进行了研究,发现采用政治-政府主题的

报道量远超过其他主题。学者Peng⒁对反战抗议事件的报道进行了研究,发现《人民日报》以政策攻击主题为主。

讨论

《人民日报》的新闻框架研究需要在以下方面推进:大量思辨性的猜想需要后续的定量研究验证;需要更多以框架影响因素与框架效果为主的研究;需要更多的游戏框架与议题框架、情节框架与主题框架、时间与空间框架的研究;需要新闻框架与内容分析类目间的关系研究,以及不同内容分析类目间关系的研究;通用框架研究需要在一些常态的事件和议题报道中来考察;需要对不同框架装置体现的新闻框架进行比较性研究。

注释:

①Gamson,W.,&Modigliani,A. Media Discourse and Public Opinion on Nuclear Power: A Constructionist Approach.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9.95(1),1-37

②de Vreese,C.H.Framing Europe.Television news and European integration.Amsterdam:Aksant Academic Publishers.2002

③⑧⒀Yao,Q.China’s Official Framing of Relig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Chinese Young Students:A Partial Testing of the Process Model of Framing in a Special Media https://www.sodocs.net/doc/2b3713691.html,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07.17(4),416~432

④赵士林周仲洋:《二十一世纪中国突发环境事件报道观念的变革》,《新闻记者》,2012年第2期,第41~46页

⑤袁光锋:《合法化框架内的多元主义:征地拆迁报道中的“冲突”呈现》,《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年第4期,第53~63页

⑥⑩王宇:《框架视野下的食品安全报道――以〈人民日报〉近 10 年的报道为例》,《现代传播》,2012年第2期,第43~47页

⑦薛可王舒瑶:《议程注意周期模式下中美主流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框架――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禽流感的报道为例》,《国际新闻界》,2012年第6期,第30~35页

⑨曾繁旭戴佳郑婕:《框架争夺、共鸣与扩散:PM2.5议题的媒介报道

分析》,《国际新闻界》,2013年第8期,第96~108页

⑾吴楚越:《财经新闻中关于“国进民退”报道的框架分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12期,第80、81页

⑿Yu,N.AIDS Coverage in China:A Study of Agenda-Building and Framing.Conferen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Dresden.2006

⒁Peng,Z.Framing the Antiwar Protests in the Global Village:A Comparative Study Newspaper Coverage in Three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Gazette,2008.70(5),361 377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博士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