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将进酒详细讲解

将进酒详细讲解

将进酒详细讲解
将进酒详细讲解

将进酒赏析

写作背景

李白曾于天宝初年应诏入京为翰林,但无法实现他“以当世之务为负”的志向,且生性高傲,很快遭到了权贵谗毁。天宝三年,唐玄宗“赐金”让他“还山”,李白离开长安。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不以国事为念,官场一片黑暗,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他当时应友人岑勋与元丹丘之邀在颍阳山作客,三人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重点句赏析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长句,如挟天风裹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浩浩荡荡,如此波澜壮阔的景象,是肉眼不能穷极的,作者想落天外,语带夸张,写出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又写出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从空间范畴夸张。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句为空间范围的夸张,这两句则是时间范围的夸张。把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加短暂。与前两句本来波澜壮阔说得更加壮阔,形成两组反向的夸张。

于是开篇的两组长句既有比喻意,又有反衬作用-----以大江东去喻人生易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显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板书:人生易逝悲感)这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这种力量感也是有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造成的,读来气势磅礴,丝毫没有低沉阴暗的感觉。

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的性格。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接下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做欢乐。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斤散尽还复来。

“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好像诗人有安于颓废享乐的生活,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似乎得意过:“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天生我才必有用”一句由强烈的信心转眼又代替了消极的悲叹,诗人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了自我。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何其自信!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作者要豪饮一番,借酒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板书:饮酒行乐欢乐)

与“千金散尽”的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二是整头整头的“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绝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欢乐之情趋于高潮,势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惚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将作者的醉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似乎已是忘却是在写诗,后一句更是将诗句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好一个李白!即使是借酒消愁也不失其豪放本色。

我们在读下面几行。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所表现:“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通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吗?《宣州谢眺楼芡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他的内心——就憋出火气来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李白自认以其才华横溢本该官至卿相,飞黄腾达,却落得现在的结局,诗情至此,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版书:举杯高歌激愤)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说古人的寂寞,也表现出自己的寂寞,因此才“但愿长醉不愿醒”。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激愤了。

古来酒徒历历作者为什么就提到“陈王”呢?我们从陈王的生平可以略知一二。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高八斗,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作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

而且愈来愈狂。(板书:歌罢再饮狂放)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二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 “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等词,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

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其诗中有歌的包孕写法,极具鬼斧神工之妙。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以“破”之,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节奏疾徐尽变,激荡奔放。此外,全篇跌宕起伏,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气势磅礴,九曲回环,纵横捭阖,力能扛鼎,真乃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所不能办也。

整体把握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

2、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2)、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3、两种主要情感:(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1.以黄河起兴有何作用?

感叹时光易逝

2.面对时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么?

作者认为只要人生暂时得意,就可以纵情高歌。坚定信念

4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为什么但以曹植为例?

曹植少以才华为父赏识,谢灵运以为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他颇具事业心,一生追求“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却备受猜忌,有志难展,英年早逝。李白钦佩其才干,同情其遭遇,借以自况,加之曹植与酒联系颇多,正好切事,所以用以做例证。

5怎样理解诗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起兴的作用

词句有比兴的作用。以黄河水的急遽奔流和一去不返引起人生短暂的慨叹,比喻人生易老、华年易逝;同时以黄河的伟大永恒来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

6简析:首句为何从黄河写起?

其一,比兴手法。古人以流水比年华易逝,一去不返;又以黄河的伟大兴起对生命渺小短暂的喟叹。其二,前后呼应。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开篇,以“万古愁”结尾,凸显千百年来,士子弃用的悲情。

《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 山东省沾化县第二中学吴春娥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通过品读探究,理解诗歌中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了解诗人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余光中的诗中有这么几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课件),这是写谁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穿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狂言,因酒而成传世佳作。 唐代天才诗人李白在这个方面尤为突出,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的诗为证: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课件) 你读到的是怎样的李白? 一个嗜酒如命,狂放不羁的李白跃然笔下。不过李白不仅能喝,而且也善劝酒。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感受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二、释题与背景: 1、“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2、背景简介 跟谁喝酒呢? 注意课本注释,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浅读诗歌,整体感知 1、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字音: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én) 烹(pēng) 馔(zhuàn) 恣欢谑(zì) (xuè) 径(jìng) 裘(qiú) 情感: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须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 2、学生放声朗读,并自习三分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四、品读诗歌,把握情感 (整体情感感知) 1、李白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 悲、欢、愁(板书) (前半部分品读) 2、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李白悲的是什么?人生易老,时光易逝。 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引出李白被排挤的史实)李白于公元744年,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本诗写于公元752年,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写作这首诗歌时,诗人已经47岁了,在政治上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甚至发现昔日的梦想离自己愈来愈远了,这是他感叹悲伤的深层原因。 ②那么开篇的那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它并举又有什么作用?这不是多余的吗? 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

将进酒全诗及赏析

将进酒全诗及赏析 诗句 “人生得意须尽欢”出自唐代诗人李白 的《将进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全诗及赏析如下: 一、《将进酒》全诗及注解 《将进酒》 作者: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将(qiāng):愿,请。 《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 这首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 之久。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 客。 ⑵君不见: 你没有看见吗?是乐府体诗中提唱的常用语。 君: 你, 此为泛指。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在高堂上。另译为父母。 朝: 早晨。 青丝: 黑发。 此句意为在高堂上面对明镜, 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⑸须:应当。尽欢:纵情欢乐。千金:大量钱财。还复来:还会再来。且为 乐:姑且作乐。会须:应当。
1/9

⑹岑夫子:指岑(cén)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倾耳:表示注意去听。 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馔,食物。玉,像 玉一般美好。 ⑾不愿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复醒”。 (现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 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 诗歌散文 欣赏中是----但愿长醉不愿醒) 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平乐:平乐观,宫殿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恣(zì):放纵,无拘无束。 谑(xuè):玩笑 。 ⒀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⒁径须:干脆,只管,尽管。 沽(gū):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千 金裘:价值千金的皮衣。将出:拿去。 ⒃尔:你们,指岑夫子和丹丘夫。 销:同“消”。万古愁:无穷无尽的愁闷。 ⒄圣贤:一般指圣人贤士,又另指古时的酒名。 译文 你难道看不见? 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 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掉头返回。 你难道看不见? 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 早晨的满头青丝,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 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 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
2/9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 教学目标:1、促进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行恰当的评价。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 2、领悟诗人“狂歌痛饮” 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 教学时数:两课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讲课之前,我们先来背诵几句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发现,写的都跟酒有关。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喝酒想起吟诗,吟诗想起喝酒,所以由酒产生了很多好诗。喝酒作诗最杰出的要首推李白。他号称“诗仙”,自称“酒中仙”,当时人也称他为“酒圣”。有人评价说,李白诗中有浓浓的酒味,若抽掉他诗中酒的成分,色香味都大大减少。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 二、解题和作者 《将进酒》原来是汉乐府的曲调,是“劝酒歌”,将,(qiang),请、愿的意思。 李白的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先世因罪徙居西域,武后时才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 他的父亲可能是个富商,家境很富裕。他的一生约可分为四个时期。 四十二岁以前是他的读书与漫游时期。这段生活对他爱好个人自由的性格和豪放诗风的形成都有深远影响。他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希望通过拜谒诸侯和以隐求仕的办法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从四十二岁到四十四岁,是他在长安过了两年宫廷生活的时期。但当时玄宗只是把他当作点缀升平的宫廷御用文人,任命他为供奉翰林。因无权过问朝政,他的政治抱负无从施展;因蔑视宦官高力士等权贵,遭到谗毁;再加上他地统治集团的腐朽生活极为厌恶,于是上书请求离开朝廷,玄宗即“赐金放还”这一段生活使他对现实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四十四岁到五十五岁这十一年是他再度漫游的时期。他以游山水、饮美酒、寻神仙来发泄他对现实的不满,写了不少愤世嫉俗的政治抒情诗在这一时期他结识了高适和杜甫,曾一同畅游梁园、济南等地。与杜甫更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从五十五岁到六十二岁可以说是他身经战乱的时期。这一时期他的许多诗篇反映了国家、人民和个人的不幸遭遇,表现了热爱祖国、同情人民的思想。 李白的思想: 李白的思想是复杂的,他既抱负满怀,渴望建功立业,又傲岸不驯,主张功成身退;既关心人民疾苦,希望海内清一,又纵情欢乐,蔑视封建秩序;既纵酒豪饮,又求仙访道。这一切都说明他集儒家道家和任侠思想于一身,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盛唐社会走上坡路的时期,庶族地主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

李白一生及《将进酒》诗赏析(两则)

李白一生及《将进酒》诗赏析(两则) 李白一生及《将进酒》诗赏析(两则)李白一生约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蜀中求学(5-25岁)李白自幼未受儒家正规教育,而是博学百家。“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诵诗书,作赋凌相如”。好剑术游侠,游历蜀中名山,表现出对仙道的向往。蜀中山川的陶冶,众多朋友和各种思想的影响,对李白性格的形成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远游求仕(26岁-42岁)开元十四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出蜀后曾在湖北安陆结婚成家,然后以安陆为中心四处漫游,游踪遍及大半个中国,希国“以隐求仕”,这一时期,他交友甚广,创作也多,名声日高,终于得到了唐玄宗的征召。 三、长安三年(42-44岁)天宝元年,李白应诏入京,自以为施展抱负的时机到了,可这时的唐玄宗已不再是开元前期那样一位具有开明政治,开放政策的明主了。他赏识李白,也只是看中他的才华,把他当作点缀宫廷的御用文人,借以歌功颂德,装点太平。李白并未受到重用,并且由于他的狂傲不驯,很快就遭到了奸相李林甫、杨国忠、杨妃等人的陷害。天宝三年,李白上书请还,唐玄宗也便顺水推舟,将他赐金放还。长安三年的阅历,使李白对统冶集团的腐朽和黑

暗有了清醒的认识。诗歌创作增加了强烈的批判精神。四、再次漫游(44-55岁)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再次漫游。这时他游踪甚远,心情却十分苦闷。怀才不遇的愤懑,傲岸不屈的豪气,人生易老的悲叹,及时行乐的狂放,复杂地交织在他的思想创作中。 五、身经战乱(55-62岁)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李白隐居在庐山屏风叠。次年冬,永王李遴以抗敌平乱为号召率师东下。过庐山时,坚请李白参加幕府,李白出于一片爱国热情就答应了他的邀请。不料李遴暗怀和他的哥哥李亨(即唐肃宗)争夺帝位的野心,不久即被消灭,李白因从遴而入浔阳狱,不久又被判处长流夜郎,在世人皆欲杀的残酷迫害下,经常爽朗大笑的诗人也不得不发出了无声的垂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公元761年)太尉李光弼率大军讨伐叛军,61岁的李白还请缨从军,但半途因病而还,次年冬天。诗人病逝于安徽当涂。【赏析一】 李白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许多诗都与酒有关,咏酒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曲名,意思是劝酒歌,“将”,请的意思。这首诗是一首以饮酒为题材的诗篇。《将进酒》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在极度压抑中由愤懑而转化为狂放的情绪。该诗写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是李白一入长安之后,它与二入

【《将进酒》朗读教学课堂实录】 将进酒课堂实录董一菲

【《将进酒》朗读教学课堂实录】将进酒课堂实录董一菲 教学目标:1、初步朗读:流畅,语音正确2、感悟朗读:读出情感。3、深入朗读:读懂李白一.初步朗读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和许多人沟通交流,我们用来交流的这些口语都发自内心,富有情感,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大家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么?生:会一点,更过的时候表达不准确,不到位。师:今天,我们通过对古诗词的朗读学习来领会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希望对大家口语交际中的情感表达有所启发。师: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顶峰时期,在这个时期诞生了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那洒脱不羁的气质、傲岸独立的人格、轻灵飘逸的诗风、洒脱奔放的情感、神奇大胆的想象无不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同学们,这个诗人是谁啊?生:李白。师:对,大家谈谈自己对李白的认识生: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生:李白来过我们济宁,现在的太白楼就是为纪念他而建的。师:大家说的都很正确,伟大的诗人也有伟大的思想,大家了解他的思想么?生:……(沉默)师:李白深受儒家积极入世思想的影响,一生都渴望像管仲、范蠡、诸葛亮那样建立功业,“达则兼济天下”就是他思想的真实写照,但他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因此不被权贵所容,这就造成了他人生理想的一大悲剧,这种怀才不遇的愤懑情绪也反映在他的诗词之中,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将进酒》。我们要通过朗读读出情感,读懂李白。哪个同学愿意为我们朗读课文?师:他读的有没有不准确的字词?生:“之”、“丝”、“长”、“圣”、“十”、“酌”、“愁”他都读成了平舌。师:这个同学听得很仔细,刚才王晶同学没有分清平翘舌,这主要是受我们方言的影响,我们济宁地区没有翘舌音,希望同学们学习普通话时在这方面多下工夫。我们再请个同学读一遍,要注意平翘舌。师:下面我们全班同学齐读一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开始!” 二.感悟朗读师:大家齐读得很流畅,字音也比较准确。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读的太平淡,如果同学们能把字里行间的情感读出来就很完美了。怎样才

《将进酒》问答赏析

《将进酒》赏析 【原文】: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一作:何足贵;不复醒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一作:自古;惟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大家一起来欣赏】 1.这首诗统摄全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加粗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C。 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 A.会须一饮三百杯 将:请。 B.将进酒,杯莫停 斗酒:比赛喝酒。 C.斗酒十千恣欢谑 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 D.古来圣贤皆寂寞 3.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B.奔流/到海/不复/回 C.千金/散尽/还/复来 D.莫使/金樽/空对/月 4.使用了典故的两句是AB。 A.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B.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C.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D.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青人的称呼。 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 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6.从哪些诗句揣摩此诗的背景是诗人被放逐的时候? 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这些诗句中,可以揣摩出,这是诗人被赐金放还、出长安之后所作的一首诗。因为这些句子表现出对权贵的透彻了解和由此产生的蔑视和鄙弃,对权贵们嫉贤妒能、统治者压制人才的愤激和不满。而这只能在碰壁于朝廷之后。 7.怎样解释诗歌开头的“君不见”三个字? 您难道没有看见吗?常见于乐府诗的开头和结尾,以呼告的语气引起读者注意,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8.怎样理解诗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起兴的作用? 这一句有比兴的作用,以黄河水的急遽奔流和一去不复返引起人生短暂的慨叹,比喻人生易老,年华易逝;同时,以黄河的伟大永恒来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 9.“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与上下文有怎样的联系? 上下句都是这一句的原因和背景。人生既然如此短暂易逝、渺小脆弱,何必

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

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 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一、教学目标:(幻灯显示) 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2.品读诗歌,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3.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二、教学重、难点: 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三、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赏析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多少诗人因饮酒而忘却了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饮酒而在自由的时空尽情地翱翔,也因饮酒而成就了太多的传世佳作。在这其中,唐代大诗人

李白尤为突出。也正因为如此,李白被誉为“诗仙”,他也自诩为“酒仙”,今天,我们来共同品尝李白的`一坛美酒—将进酒。 (二)解题:将进酒是乐府旧题,将—读qiang,有“请”的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 (三)朗读 1、师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找出文中直接表明诗人情感的字、词语或是句子,并且用笔划记出来。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其他同学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 4、提问: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如果有的话,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四)品读,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介绍朗诵技巧,指导学生朗读 (出示幻灯)诵朗基本技巧 一、确定情感基调 二、确定语速 三、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四、处理好停顿 (五)诵读,落实朗诵技巧,检查朗诵水平

将进酒赏析解读

将进酒赏析解读 将进酒 是李白 当时胸中积郁很深,与友人岑勋和元丹丘登高宴饮,借酒兴诗情,抒发了自 己抱济世之才而不得用的感慨。 同时也表现了他乐观自信、 豪放不羁的精神与情 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将进酒赏析解读,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 可浏览(https://www.sodocs.net/doc/232215885.html,/wenxue)。 【原作】 将进酒——[唐]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 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 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天上来:这是一种浪漫主义写法,极言黄河源头之高远。 高堂明镜悲白发:对着大厅里的镜子悲叹白发的迅速增加。高堂明镜,挂在 大厅里的明亮的镜子。 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即酒杯。金,修饰语,并非确指。 烹羊宰牛:意思是丰盛的酒宴。语本曹植《箜篌引》:“中厨办丰膳, 烹羊宰肥牛。” 会须:应该。 岑夫子:即岑勋。 丹丘生:即元丹丘,当时的隐士。 将进酒:请快快喝酒。将,请。 钟鼓馔(zhuàn)玉: 古时候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 饮食精美如玉, 这里指富贵豪华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精美如玉的食物。
1/7

寂寞:这里是被世人冷落的意思。 饮者:指不慕富贵,只以饮酒为乐的人。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陈王过去在平乐观宴请宾客,一斗酒十千金,尽情欢乐戏谑。此处借用曹植《名 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句。陈王,即曹植,因封于陈(今 河南淮阳一带), 死后谥“思”, 世称陈王或陈思王。 宴, 举行宴会。 平乐,观名,汉明帝所建,在洛阳西门外。恣,放纵,没有拘束。谑,玩笑。 何为:为什么。 径须沽(ɡū)取:只管买来。径须,只管。沽,买。 五花马、千金裘:毛色为五花纹的良马和价值千金的皮袄,都是很贵重的物 品。 将出:拿着去,拿出去。 与尔同消万古愁: 和你们一起用酒来消散这千年万载也消散不尽的深广愁情。 【古诗 今译】 你难道没有看见, 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 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 奔向大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之上对着明镜,深沉悲叹那 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 之时,理应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樽美酒白白地对着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们这 些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 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应该干他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请快 快喝酒,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 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 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那些圣贤 无不感到孤独寂寞, 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 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 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 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 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散这千年万载也消散不尽的愁情。 【赏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 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李白性情旷达潇洒,藐视权贵,政治上一直失意。李白自古就被公认为中国历史 上最伟大的诗歌 天才之一,他的诗作想象如天马行空,语言豪放洒脱,反映了唐王朝鼎盛时
2/7

李白 将进酒 教案

李白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嗜酒)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二.常识简介 1.解题 ⑴《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2.作品背景 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这种反抗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三.整体感知 1.放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出节奏,听出感情基调。

将进酒全面赏析

将进酒全面赏析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 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 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 对富贵、 圣贤的藐视。 而在豪饮行乐中, 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 全诗气势豪迈, 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 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 时光流逝, 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 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 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 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 不遇。诗篇开头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气势豪迈。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此时在颍阳山, 距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所以借黄河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 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景象之壮阔,并不是肉眼可见,所以此情此景是 李白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语中带有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 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 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 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 叹人生短促;而不直接说出自己感伤生命短暂而人一下就会变老,却说 “ 高堂明镜悲白发”,显现出一种对镜自照手抚两鬓、却无可奈何的情态。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 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 ”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 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 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 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 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 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沈德潜说: “此种格调, 太白从心化出”, 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 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 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1/8

《将进酒》教案(二)

《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深入文本,引导学生体悟作者思想感情。 2、分析内容,品鉴特色,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教学重点及难点: 品鉴特色,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教学方法:诵读与鉴赏相结合 教学方式: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工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必修五》中刚刚学过李白的《蜀道难》,《蜀道难》是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所作,诗人用变幻莫测的笔法,表面上写蜀道艰险,实则写社会的不安和自己仕途的坎坷,那么在他被迫离开长安八年之后,会有怎样的心态呢?余光中有这样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选修文本第一课《将进酒》一起去欣赏“酒仙”的姿态,“诗仙”的风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品鉴特色,体悟作者思想感情。 2、拓展延伸,分析比较,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三、出示“学习环节” 独特的韵味,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一)浅味——认知文本 三个要求:1、读准字音2、读通文义3、初步把握感情基调 先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一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课上交流。 教师出示“字音检查”和“词义检查”。 找一位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和感情三方面做好点评准备。 试问学生,这首诗的感情基调。读了这首诗最初的感觉是什么? 康震教授在“百家讲坛”《品李白》中说,李白是古代诗人中性格最多样化的一位,尤其是酒后的李白内心更显得丰富。 (二)品味——品鉴文本 提问:读《将进酒》,你读到了一位什么样的李白?请找出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内容+手法+情感)小组讨论、发言,教师引导总结归纳李白的性格特点,例如,悲伤、乐观、愤激、痴狂等。 (出示李白主要经历) 历史也验证了李白的说法,前有孔子“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后有苏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悲叹,陶渊明: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苏轼: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嵇康“劳谦寡悔,忠信可久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可见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共同的心结。一生大起大落,怀才不遇,人生苦短,纠结在李白的血液里,深入骨髓,直抵心灵。他举杯痛饮,是珍惜,是热爱,是为挽留时光所作的一种自然且高贵的人生姿态,在貌似消沉的表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颗积极入世的火热的心,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道出了他的人生宣言,所以,我们读《将进酒》不仅读到了一位苦闷、愤激的李白,更读到了一位乐观、自信的李白,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哀而不伤,悲而能壮。

《将进酒》解读与鉴赏

《将进酒》解读与鉴赏 《将进酒》是李白的名篇。自长安放还以后,仕途不顺,理想幻灭,与友人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里做客。二人登高畅饮,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作者又正直“拥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的愤激之情,借酒兴诗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而一举使本诗成为借酒抒情的名传千古之作。 开篇雄浑壮阔,黄河自天而来,一泻千里,势不可挡;也有作者的失意,朝暮之间,竟在悲伤中长出了满头的白发。人生短暂如朝暮的变化,如江水奔流向东,而生命在这浩浩瀚瀚、永恒的江水的映衬下,似乎更为渺小。极言其悲,而又不堕落。下一句,笔锋一转,话题由悲入喜,发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感叹。 只有李白才有如此的洒脱,失意之时,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情思;只有李白有如此的才情和自信,心与形不为金钱所奴役,反而生发出“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言壮语,如此豪情,造就了他如此的豪情,让世间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 向来有借酒消愁,酒后吐真言,一醉方休的说法,但李白这篇《将进酒》好像与以上三种都不尽相同。虽然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悲凉,但却不乏“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壮。虽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纵情,却也不失“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无奈与悲愤。李白是酒后吐狂言,悲中带恨,悲而能壮。“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折射出了

李白何等的自信!他能这样的口出“狂言”,是一种洒脱,一种执着,一种坚持。同时,他的浪漫、理想的风格也跃然纸上,让一种成功、必胜的信念,把每个读者的内心充盈的满满的。 我想《将进酒》表现的是李白豪放不羁的表面下,对这个时代的无奈与叹息。就像我在“李白印象”中所说的那样,李白对于入世与出世一直很犹豫,因为时代的关系,他应该也渴望过着贵族的生活,然而他终究不愿依附权贵,致使潦倒一生,只能借酒销愁。发出“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感叹。似水的流年,过后,究竟最后剩下的是什么?“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过是自我安慰。安慰自己不被重用是他人没有眼光。 在《将进酒》一诗中,最令我心动的一句便是“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与饮者的差别正道出了李白心中的无奈。圣贤,世人皆醉我独醒;饮者,但愿长醉不复醒。一醒一醉之间,是李白一生的徘徊。 乍看之下,作者饮酒朵颐好不痛快,这种潇洒的日子圣贤是无福消受的,细细品来,之中的酸涩深入骨髓。若是安心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哪里来的“万古愁”?若是真要“斗酒十千恣欢谑”,何必去想“天生我材必有用”?内心的苦闷与挣扎,让作者的人生跌宕起伏,一次次的想要隐居游山水,一次次的又回到尘世这个炼炉;细密的心思是他不朽诗作的灵感源泉,却也让他对痛苦更加敏感;不失童真的心灵,让他妙笔下的世界如此奇幻,却也让他的处世之道充斥着孩子气,与时代越来越远,……或许每一个圣贤也曾有他们的苦

最新《将进酒》解题指导

《将进酒》解题指导 解题指导 一参考下面的提示,朗读、背诵这首诗。 提示:这首诗用长句开篇,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中间感情复杂而多变;结尾忽然振起,有如登泰山绝顶,一览天地之大。朗诵时要注意表达诗人这种开阔旷达的胸襟。 这首诗比较易懂,所以要求当堂成诵。可以分两步走:(1)练习背诵,达到基本成诵;(2)参考上文“诵读提示”,逐句指导学生诵读,能读出诗人的感情。 在前一阶段,试读之后最好大致疏通文义,指出韵脚,并划分层次。本诗韵脚依次是:①来、回;②发、雪、月;③来、杯;④生、停、听、醒(这里作平声)、名;⑤乐、谑、酌;⑥裘、愁。划分层次当以诗意的发展变化为准,不要按换韵与否。 在后一阶段,教师应作示范诵读,必要也可以逐句领读。 二回答下面的问题,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这首诗的风格。 1.这首诗的基调是什么?试结合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做一点具体分析。 2.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3.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4.诗人好用夸张写法,这同他的浪漫气质和狂放性格有关,所以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试从这首诗中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这道题是为鉴赏这首诗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而设计的。诗中可鉴赏的地方很多,以下四小题都是鉴赏的重点,其余如比兴的写法、用典等等,只宜略为道及。1.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基调常常可以凭直观被感知,但只有经过分析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例如这首诗,初读一两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因此,这道题中的两问是有密切联系的,不要把它们割裂开来;至于先问哪一问,教师可以灵活掌握。 第一问答案:愤激。 第二问答案要点: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促,转眼即是百年;接着因悲而生寻欢之意,准备痛饮一场;然后转入正题,借酒抒发其愤世嫉俗之情;到结尾更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万古愁”,使抒情达到了高潮点。详见“诵读提示”和“鉴 赏要点”中的第1点。 2.这道题是为鉴赏这首诗的基本内容设计的,也有加深理解诗的基调的作用。古代长诗的主

朗诵《将进酒》诵读指导方案

朗诵《将进酒》诵读指导方案 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艺术特点。 2、通过诵读,理清诗歌情感跌宕起伏的变化线索,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体会作品豪迈奔放、波澜起伏的特点。 3、运用一些基本的诵读方法,通过诵读,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领悟诗歌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内容。 情感是诗歌的灵魂。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之中,我们如何去把握诗歌的情感呢?我认为有两个环节必不可少:一是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与分析,二是要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反复的诵读,在诵读中领悟诗人的情感。两个环节相辅相成。 (二)、诵读指导 1、如何读出诗歌的情感?教师复习诵读的基本要点。PPT展示 ⑴回味意境,找准感情基调 ⑵把握好节奏 ⑶读好重音 ⑷控制好语速 2、教师指导学生诵读第一层。 (1)、PPT展示诵读本节的知识要点。 a、情感基调:气势磅礴,慷慨生悲。 b、停顿、重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c、语速:时缓时急跌宕起伏。 (2)、关键词句解读。“君不见”是领出的词语,当然要做停顿,读的时候应从容、亲切些。“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两句要读出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惊涛动魄的气势。两句都要重读,但在声音处理上又有变化,前句高昂,以显气势,后句低沉,暗含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意思。所以前句按4/3的节奏读,后句按2/2/1/2的节奏读。“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两句写人生易老,要读出慷慨生悲的情感,声音沉而缓。重音应落在“悲”字和“朝”、“暮”、“青丝”、“雪”这两组相对的词语上,都可采用2/2/1/2的节奏。 (3)、教师领读。 (4)、学生齐读。注意节奏和重音,从而读出情感。 (5)、师生评价,教师点拨。 3、按照诵读第一层的方法,学生自行揣摩诵读第二层。 (1)学生揣摩、散读,教师巡视。 (2)教师抽检。 (3)教师点拨,师生评价。 PPT明确诵读要领:

《将进酒》优秀教案

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余光中的诗中有这么几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课件),这是写谁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对他的精彩描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课件) 你读到的是怎样的李白? 如此一个好酒、狂放的李白喝起酒来是怎样的情形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將进酒》。 二、释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背景简介 跟谁喝酒呢? 注意课本注释,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四、整体感知 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字音: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én) 烹(pēng) 馔(zhuàn) 恣欢谑(zì) (xuè) 径(j ìng) 裘(qiú) 情感: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须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 2、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揣摩: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 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3、那么,老师又产生疑惑了: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 ①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4、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把全诗朗读一遍,也许能拨云见日。

将进酒朗诵教案

《将进酒》朗诵教案 【教学目标】 1、赏析句子,品悟诗歌中蕴涵的复杂感情 2、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诵读诗词 3、深刻领悟诗人于坎坷中见豪情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鉴赏的要领,理解诗人的诗酒人生 【教学难点】 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诵读诗歌,达到美读的效果 【教材分析】 《将进酒》为高中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赏析示例课。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分别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以鉴赏诗词为主,第三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主要是在一二单元鉴赏诗词基础上,让学生在吟咏诗词上进行指导。《将进酒》是整个单元的学习第一篇,对于如何让学生吟咏诗词具有示范指导作用,在这个单元教学上至关重要,所以我安排了2个课时到3课时。李白这首诗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了心中的不平之气,很适合用诵读,加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读”,所以本节课重点以读为中心,分为二课时第一课时知人论世,进行“音读”环节、“意读”环节,初步把握诗词内容,初读诗词并背诵。第二课时,进行“情读”环节、“美读”环节,一方面“情读”——通过学案导学问题研讨分析鉴赏诗句,把握情感,另一方面“美读”——在鉴赏全文之后进行创造性的诵读诗歌,读出

形象美、形式美、韵律美、情趣美,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同时再通过诵读感受进一步把握和理解诗歌内容。 【学情分析】 在诗词鉴赏方面:学生进行鉴赏已经有二个单元了,鉴赏诗词的意识较好,但是由于学生基础较差,而且本身鉴赏诗词也有一定难度,所以鉴赏上先以文本翻译解读为重,以问题研讨的形式为辅设计较简单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鉴赏上能有方向有方法,对诗词的意象、意境有所感悟。在诗词诵读方面,每讲一首诗都给学生放示范朗读,学生朗读诗词的意识较好,只是学生水平有限,个别学生在诵读上比较突出,但是能调动普通学生能尽量敢于吟咏诗韵,在这个基础上老师给予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 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中八仙歌》)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

《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背诵全诗。 2、能力目标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情感目标: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教学重点: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5、教学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6、教学方法:师生探讨法 导入新课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杜甫在《饮中八仙

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朗诵全诗) 一、整体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但是,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但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使然,是无法改变的。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杜甫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积极的内容。 (给学生五分钟朗诵全文,要求其注意作者的感情变化。) 二、鉴赏要点 1、三种主要情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