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包括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方法等它们之间存在

包括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方法等它们之间存在

包括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方法等它们之间存在
包括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方法等它们之间存在

1.什么是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您认为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是什么?般人们认为:在数学中,包括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方法等,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人们从一定角度出发,用某种观点去描述这种联系和作用,总结规律,归纳为一个系统,这就是知识结构。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存在学生的大脑中目前这个系统。

2. 在“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领域中,您发现中小学知识的衔接点分别是什么?您在每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您用什么具体教学方法解决的?

3. 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中,选取一个具体内容,谈一谈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是如何注重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的?

4.请您谈谈学习了“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与初中数学教学”这个专题的感想与收获。

初中数学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扩展专业知识

认真研究中小学教材,正确把握新旧内容的衔接点,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确定教与学的重难点,尽可能多地利用小学已学过的旧知识,形成旧知识对新知识的正迁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心理学,在教学中把握他们的认知基础,在教学中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认真学习中小学教育学理论,把知识讲得深入浅出,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认真学习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创设真实情境,充分揭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坚持听课评课,学习新的教学理念。

初中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科基础知识点的衔接

所谓衔接点,不是一般的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而是从小学到初中产生质的飞跃的关节点。从知识结构上看,初中数学是建立在小学已学知识基础之上,是小学知识的开拓和扩展,但是初中数学已失去了小学数学中那种数的直观性、可塑性,已初步进入抽象化、概念化、逻辑条理化的层次,初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了解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并借助已有的零碎知识引导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主动思维、发现、认识、了解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探求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知识并不是把学生所学知识全盘告诉学生,而是要设法让学生在知识产生的背景中去思考探求,去尝试理解。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

3 .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衔接

教学方法的衔接,不是倒退与迁就,而是前进与过渡。主要是顺应学生由小学的学习习惯步向中学的教法过渡。根据小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兴奋点多,模仿力强等特点,注意把握一堂课的前五分钟的最佳时间,组织学生自学,讨论,答疑,并在每节课安排至少十分钟的时间板演或独立练习,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里要注意爱护学生在小学时就有的勇于发表意见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扬敢打敢拼的精神。又要避免学生不加思考的集体齐答现象,也不要集中提问,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问题要贴切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并适当的发展他。

4 .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学习方法的衔接

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而中学的学习科目成倍增加,学习的内容也明显加深,要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内容的衔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抓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改进学习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上课前注重预习,善于自学;上课时要专心听讲,勤于思考;上课中要强化训练,规范作业;下课后要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5 .认识学生的“潜意识”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

在这个专题中,我们从“空间与图形”到“数与代数”再到“统计与概率”领域,研究探讨了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与初中数学教学的关系,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专题的讨论和交流,能给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老师提供一些有效的引导,或者更多的启发。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考虑中小学衔接问题,或者是内容,或者是方法,或者是目标,有一点是共同的,也是最根本的,那就是我们的思考和我们的研究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我们的教学出发点是学生,我们教学的最终归宿也是学生。学生认识事物并不是从一张白纸开始,学生在接触新知识之前,头脑中有着许多原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是通过对新知识中一些已知的信息,将新知识分解,在头脑中进行知识组合,从而达到对新知识的接受与认识。在学生构建新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的是原有知识和经验。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各不相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初形成的对新知识的认识可能是片面、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是学生在头脑中最初形成的潜意识,认识学生的“潜意识”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的作用,就是及时发现学生这种不全面的潜意识,引导学生重新进行知识整合,以此形成学生正确的认识。因此重视您所任教的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是搞好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

体育

1. 教学中你经常用的教学分组有哪些?为什么?( 1 )随机分组、自然分组( 2 )同质分组( 3 )异质分组( 4 )帮教型分组( 5 )友伴型分组

2. 教学中如何调控课堂气氛?1 .创设情景,主动参与。2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3 .收放有度。3 .收放有度。

3. 教学中如何调节运动负荷?

教学调控:

作为在室外进行的体育课,受教材、时间、空间、场地、器材、环境、气候、学生动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的是可测的,有的是不可测的,因此,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调节、处理教学中问题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更具技巧性。而课堂调控艺术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合理运用调控手段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技巧等具有积极意义

班级教学的基本形式:1. 按性别分班(男女分班2. 按兴趣爱好分班

3. 小班教学(20-30 人)

场地器材布置常用的方法:1.邻近布置2. 重叠布置3.循环布置综合布置

同质分组同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同质分组的方法在教学中常自觉和不自觉地得到运用。例如在短跑练习中,学生总是要找与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学一起跑。耐力跑练习时,一圈刚过,队伍就已经分成了几段,这时形成的“ 集团” 就是典型的同质分组。

能同质分组的优点增强活动的竞争性,符合学生好强争胜的性格,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但是,同质分组也有其不足之处,如易在学生中形成等级观念和弱势人群的自卑感等。因此,教师在首次进行同质分组前要给学生讲解清楚。

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

一看:浏览教材。了解新课。

二读: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认真思考,带着问题去听课.

三做:通过练习来发现自己真正存在的知识疑惑

初中生课上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课上数学学习主要是“ 听课” 方法的指导.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看”、“听”、“思”、“记”的关系.

1 .“看”就是上课要注意观察,观察教师的板书的过程、内容、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2.“听”是学生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明确:

3 .“思”是指学生思考问题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要善于大胆提出问题,

(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

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 4)树立辩证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思”是“听”的深层次掌握,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考才会学习.

)帮教型分组的好处

教无定法,有时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可以组织部分学生直接对其他学生进行帮助,这就形成了帮教型分组。帮教型分组法使有一定专项技能的学生可以在自己所擅长的练习中帮助其

他较差的同学,。采用帮教型分组形式所起的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个人对众多的学生进行指导好得多,同时帮教式分组的形式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情态的表露会感染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对自己的情态进行调控。

首先注意自己的仪表(如:运动服干净整洁、发型整齐利索、口令洪亮、动作准确)

其二,要有工作热情,积极性高,课堂上教师的心态是否健康,对学生的影响较大,积极良好的心态能让我们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充满热情,这对一堂课的掌控是至关重要的。。

其三,语言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且有科学性,绝不能出现知识性、概念性的错误,要富有幽默感。不能把幽默理解为插科打诨,取笑逗乐。正确的做法是:幽默而不轻佻、诙谐而不油滑。(规范、诙谐、幽默)

其四,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控制各种消极心理,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每一堂课,我们才能把握全局,操控自如。

教师如何调控教学节奏

1 .快慢适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状态等调整教学速度。在练习过程中,还应随时监测与观察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状态,这也是我们进行快慢调控的依据。

2 .动静搭配动:要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而不死,动而不乱,动静结合,活而有序。

3 .起伏有致,跌宕起伏的课堂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活动富有韵味,能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美,也有利于师生情感与思想的沟通,使课堂充满生机。

运动负荷的高低起伏: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设计教学,在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时,由小到大,由大到小波浪式地进行。

学生情绪的高低起伏: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中运用趣味性、竞争性活动与激励等,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同时通过幽默、示范、展示、讨论交流、思考等,让情绪得到舒缓和放松。

即时评价的原则

1 .激励性

2 .真实性

3 .时效性

4 .多维性,

初中数学定义、定理(大全)

第一篇数与代数 第一节数与式 一、实数 1.实数的分类: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 3, ,0.231,0.737373…, , 等;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 如: π, ,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3.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数a的绝对值,记作∣a∣。正数的绝对值 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如:丨- _丨= ;丨3.14-π丨=π-3.14. 4.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 是0。 5.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 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6.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 数法. 如:407000=4.07×105,0.000043=4.3×10-5. 7.大小比较: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数的乘方: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 9.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a就叫做x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10.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 12.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13.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4.平方根易错点:(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不分,如 64的平方根为士8,易丢掉-8,而求为64的算术平方根;(2)的平方根是士,误认为平方根为士 2,应知道=2. 15.二次根式: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二次根式. 16.二次根式的化简: 17.最简二次根式应满足的条件:(1)被开方数的因式是整式或整数;(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能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 18.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9.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公式 20..二次根式运算注意事项:(1)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防止:①该化简的没化简;②不该合并的合并;③化简不正确;④合并出错.(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常用乘法公式或除法公式来简化计算,运算结果一定写成最简二次根式或整式. 21.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小学数学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小学数学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一、分数乘法概念总结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5的意义是:表示求5个的和是多少。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3.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5×的意义是:表示求5的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 5.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6.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 注意:倒数必须是成对的两个数,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做倒数。 7.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8.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大于或等于它本身。 9.如果几个不为0的数与不同分数相乘的积相等,那么与大分数相乘的因数反而小,与小分数相乘的因数反而大。 例如:a×= b×= c×(a、b、c都不为0)因为< < ,所以b > a > c。 二、分数除法概念总结 1.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口诀:被除数不变,除号变乘号,除数变倒数 3.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4.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5.比的后项不能为0。(分母不能为0,除数不能为0) 6.比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7.和分数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8.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9.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商大于它本身。 10.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商小于或等于它本身。 解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注意事项: 1.找单位“1”的方法:从含有分数的句子中找,“的”前“比”后的规则。 当句子中的单位“1”不明显时,把原来的量看做单位“1”。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三种基本类型 ①求比较量,用乘法单位“1”×分率=比较量; ②求单位“1”,用除法比较量÷分率=单位“1” ③求分率,用除法比较量÷单位“1”=分率 3.注意比较量与分率的对应: ①多的比较量对多的分率;②少的比较量对少的分率; ③增加的比较量对增加的分率;④减少的比较量对减少的分率; ⑤提高的比较量对提高的分率;⑥降低的比较量对降低的分率; ⑦工作总量的比较量对工作总量的分率;

小学数学公式定理资料全套汇编

小学生数学公式大全:基础运算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生数学公式大全: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周长(C) 面积(S) 边长(a)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体积V 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长(C) 面积(S)边长(a)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体积(V); 面积(s); 长(a); 宽(b); 高(h)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面积(s) 底(a) 高(h)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面积(s) 底(a) 高(h)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面积(s) 上底(a) 下底(b) 高(h)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圆形:面积(s) 周长(c)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s=∏r2

初一下册数学公式、定义定理

初一下册数学公式、定理定义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1、整式 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monomial)(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例如: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polynomial)。 例如: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integral expression)。 例如: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degree of monomial)(单独一个非零数的次数是0)。 例如: 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例如: 皮克公式:奥地利数学家皮克(georg pick,)发现了一个计算点阵中多边形面积的公式:S=a+1/2b-1 (其中a表示多边形内部的点数,b表示多边形边界上的点数,s表示多边形的面积) 2、整式的加减 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例如: 3、同底数幂的乘法

例如: 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例如: 积的乘方等于每个因式的乘方的积。 例如: 5、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例如: 6、整式的乘法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例如: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例如: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例如: 7、平方差公式 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 例如: 8、完全平方公式

叙述完全平方公式: 叙述杨辉三角定律: 9、整式的除法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例如: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例如: 10、复习巩固 举例说明什么是整式? 说一说如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说一说如何进行幂的运算,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用数2,3,4组成一个算式,使得运算结果最大? 说一说如何做整式的乘法,有关整式乘法的公式有哪些? 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1、余角与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complementary angle);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angle)。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四年级数学下册定义、定律、计算公式和法则

一、四则混和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四则混合运算中: 1.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运算,就从左至右依此计算; 2.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就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如果有括号,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 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二、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乘除法的关系: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0不能作除数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余数之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0的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我们就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如:6÷2=3,就是6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出6. 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乘法交换律可以表示为: 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就叫乘法结合律.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乘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a ×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数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如果用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为: (a+b) ×c= a ×c+ b×c 简便计算的方法很多:如,利用上面的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还可以用凑整法,分解法,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两个数的和,等等. 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小学数学公式定义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8、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11.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13.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15.圆的面积:S 圆=πr 2 半圆面积:=半圆S πr 2 2 16.圆的周长 :C 圆=πd =2πr 半圆周长:2r πr +=半圆C 17.圆环的面积:圆环S =22πr -πR )(22r -πR = 18.扇形面积:2πr 360 n (n 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19.扇形周长:d n +πd 360(n 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二、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2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7)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8)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9)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三、小学数学定义定理公式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苏教版小学数学公式定理定义大全

小学数学公式定理定义大全第一部分:概念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 =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 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 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a×(b+c)=ab+ac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完整版初中数学定理公式归纳汇总

专题知识讲座学案复习中考总 初中数学定理、公式归纳汇总、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1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3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4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5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6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7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8 9、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0、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推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推论3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12SAS、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3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4、角边角公理(AAS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5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16、斜边、直角边公理(、定理: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17 逆定理: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 专题知识讲座学案习总复中考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18 1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推论: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推论3 19、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2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20 2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2、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3、轴对称性质定理1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定理2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定理3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222ca b ca?b?。2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即的平方和等于斜边222ca b cb?a?有关系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

人教版初中数学概念公式与定理大全

人教版初中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大全 1.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叫做图形的旋转。点O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旋转角,转动方向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 2.旋转的性质:①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②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③旋转前后图形全等。 3.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对称中心,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4.中心对称性质:①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②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5.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6.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点(x,y)关于原点对称的B点坐标为(-x,-y)。 四、圆 18.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断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圆也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9.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是直径,直径是最长的弦。 20.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弧。弧分三种:①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②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③圆的直径所对的每一条弧,叫半圆。 21.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等圆。半径相等的圆是等圆,同圆或等圆半径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2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垂径定理的推论:平分不是直径的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3.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在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相等。 24.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圆周角定理的推论:①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周角相等,它们所对的弧一定相等。②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25.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圆上,这个多边形叫圆内接多边形,这个圆叫做多边形的外接圆。 26.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27.如果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8.如果圆O半径为r,点P到圆心距离为d,则: 点P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d<r; 29.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30.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小学数学公式定理定义大全

小学数学公式定理定义大全 第一部分:概念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 (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小学1-6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一.图形计算公式 1.周长公式 类型公式字母表示 长方形周长= (长+宽)×2 (a+b)×2 正方形周长 =边长×4 a×4=4a 圆的周长= 直径×π = 2×π×半径 c=π×d =2×π×r 2,面积公式 类型公式字母表示 长方形面积= 长×宽 s=a×b 正方形面积= 边长×边长 s=a×a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 s=a×h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三角形面积= 底×高÷2 s=a×h÷2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h+b×h)×2 正方体表面积 =棱长×棱长×6 s= a×a×6 圆面积= π×半径的平方s=πr2 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π×直径×高 =2×π×半径×高 =c×h =π×d×h

=2×π×r×h 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 =底面周长×高+2×π×半径的平方 =π×直径×高+2×π×半径的平方 =2×π×半径×高+2×π×半径的平方 =c×h+2πr2 =π×d×h+2πr2 =2×π×r×h +2πr2 3.体积公式 类型公式字母表示 长方形长×宽×高a×b×h 正方体棱长×棱长×棱长a×a×a 圆柱体底面积×高Πr2h 圆锥体底面积×高÷3 π×半径的平方×高÷3s×h÷3 πr2h÷3 补充说明: 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二.熟记下列正反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y=kx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关系

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宽)成正比例关系 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关系 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正比例关系 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 k 2.反比例关系:y= x 三.常用数量关系: 1.路程: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2.工作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3.价量: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4.产量:总产量=单产量×面积单产量=总产量÷面积面积=总产量÷单产量 5.份数: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6.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四.单位换算: 1.长度单位:

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式定理定义大全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五年级)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五年级)姓名: 一、面积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a=2 S÷h h =2 S÷a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2(a )×(a )= S c=4 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c=( a+ 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a= S÷h h= S÷a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h= 2S÷(a+ b) a=2 S÷h -b b =2 S÷h -a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二、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 + b = b + 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a ×b = b ×a 4、乘法结合律:a ×b ×c = a ×(b ×c) 5、乘法分配律:a ×( b + c ) = a ×b + a ×c 6、除法的性质:a ÷b ÷c = a ÷(b ×c) 7、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8、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三、方程、代数与等式 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四、分数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那个数就大,分子小的那个数就小。 五、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部编版小学数学公式定理定义大全

部编版小学数学公式定理定义大全 第一部分:概念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 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七年级数学定理概念公式汇总

一、有理数 (一)有理数 1、有理数的分类: 按有理数的定义分类:按有理数的性质符号分类: 正整数正整数整数零正有理数 有理数负整数正分数 正分数有理数0 分数负整数 负整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 2、正数和负数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 (二)数轴 1、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的三要素是: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三)相反数 1、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的两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 做互为相反数。 3、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四)绝对值 1、定义: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2、几何定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3、代数定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 是0。 a (a>0), 即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a|=0(a=0) –a(a<0) 4、绝对值的计算规律: (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2)若|a|=|b|,则a =b或a =-b. (3)若|a|+|b|=0,则|a|=0,且|b|=0. 相关结论: (1)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2)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3)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4)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5)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6)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它的正数或0,即|a|≥0。 (五)倒数 1、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求法:颠倒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 3、a(a≠0)的倒数是1 a. 有理数的运算

小学数学定义定理

小学数学定义定理公式(二)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二、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减乘除运算 (1)加数+加数=和?? (2)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被减数-减数=差??

小学数学公式定理定义大全

送给愿意学好数学的小朋友之 —————小学数学公式定理定义 第一部分:概念、定义定理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 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即分母乘以这个整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

小学定义定理公式大全

小学定义、定理、公式大全 第一部分:概念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 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7、简便乘法:因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8、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9、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10、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1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列法及计算。即列出带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1、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2、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3、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5、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6、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7、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8、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9、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小学数学公式定义定律大全

'.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第一部分(3)体积=底面积×高 V=Sh 22 h 2)π(dV=π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r ÷h=(4)体积=侧面积÷2×C=4a 半径周长=边长×4 10、圆锥体v:体积面积=边长×边长S=a×a 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 V=Sh÷3=πr h÷3=π(d÷2) h÷3=π(Ca6 表面积=棱长×棱长×S表=a××6 ÷2÷π) h÷3 11×、三角形内角和=180度。a×a 棱长体积=棱长××棱长V=a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3 、长方形C周长a 边长S面积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像这样的两条直线, C=2(a+b) =(周长长+宽)×2 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S=ab 宽面积=长× 第二部分:概念 4 宽b: h:高V:体积s:面积a:长、长方体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S=2(ab+ah+bh) ×)2 宽长(1)表面积(×宽+长×高+×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V=abh 长(2)体积=×宽×高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s面积a底h高、5 三角形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2 ÷=面积底×高2 s=ah÷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4 2×÷高=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 它们的积不变。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高a面积s 底h6、平行四边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5s=ah 底面积=×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下底h高上底s7、梯形面积a b5 ×=2×5+4)如:(2+4×52 面积=(上底+×s=(a+b) h÷÷×下底)高2 、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6πr 直径半径d 面积8、圆形S C周长圆周率0的数都得0。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非前的乘法,可以先把0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 ×半径2 d=2r =(1) 直径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2 ÷=半径直径2 r= d ÷ 末尾。ππr C=d=2 ××圆周率直径=周长(2)×=2圆周率半径 、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72r πS= (3)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等的式子叫做等式。c h v 、9圆柱体体积高底面积r 底面半径s 底面周长等式的基本性质:等 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rh dhπ高×底面周长侧面积(1)= S=ch=2π=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 侧面积=(2)表面积×底面积+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22 πdh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