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

【教材、学情分析及设计构想】

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

的差异,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生物由于变异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不断进化发展,自然界才变得丰富多彩。本节课是在前四节已经了解了遗传的一些相关知识之后,来了解有关生物变异的一些知识。本节的中心话题有三个:一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二是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现象;三是变异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对于初二学生,虽对生物界中存在的变异现象有所耳闻,但到底什么是变异,原因何在,有何意义还是模糊不清的,而且本节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因此本节教学就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地参与调查活动,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结果――认识生物变异现象及其普遍性、绝对性,突破难点;充分利用精选的简单易懂的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思考,促使眼、口、脑的总动员,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抽象难懂的知识,为后续“生物

进化”、“生物与环境”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2、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

4

能力目标:

1

2、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变异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1、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在活动中锻炼发展自身的能力。

2、通过调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树立良好的科学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在活动中体悟出“我”是唯一,增强自豪感,更加地热爱生命。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2、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举例说明变异对生物生存和进化的意义。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变异的例子,图片,

教师准备: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做好课件,准备花生,课前挑选调查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游戏活动:教师摆出一碟花生,请若干学生上台,观察后找出完全相同的两粒。(学生兴奋地仔细挑选,但无功而返,反思:总有差异。)引出“变异”课题。设计思想:采用游戏的方式开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同时瞬间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使之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来。同时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地反思,并能说出个体间的差异可能是变异的结果,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题。

二、认识生物变异的普遍性

活动一:播放课件,呈现有代表性的精选组图。如“一只黄色的鹦鹉生下了四只体色各异的小鹦鹉”、“肤色正常的夫妇与其两个白化的孩子”、“双胞胎”、“籽粒色不同的同枚及异枚玉米”等。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将学生收集的资料予以展示、比较说明。

得出结论: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总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自我归纳:不仅同种生物间存在着差异,同一家系中的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活动二:调查“人体的变异现象”

要求:1、推举一位调查员调查有无耳垂、能不能巻舌以及单双眼皮等性状一致的学生。按指导要求做好调查工作,要及时做好人数记录。

2、分析结果:

师引导:看看人数的变化,最后剩一人,如果我们换一个调查性状再来一遍,推测是什么结果?在活动中你能悟出什么?

得出结论:人体性状完全一样的两人是很难找到的。人体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是绝对的。

我是唯一的,是独特的,我为我的存在感到自豪,其他的生物也是一样是独一无二的,我会更加地热爱生命。

设计思想:调查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在课堂上进行现场调查,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尝试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不仅让学生学会科学方法,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学生在情感上还会有别样的体味。

师引导:关于生物变异现象同学们有哪些感兴趣的话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七嘴八舌。如性状的变异可遗传吗?对生物的生存有何影响?等

依据学生的设问自然转入第三环节:创设情境,实例分析

三、认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思考: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案例一呈现:

1、图片(肤色正常夫妇和两个白化孩子)

2、同卵双生兄弟,哥哥长期在野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几年后,哥哥比弟弟脸黑;

3. 图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成因过程)

4.图片(缺粒的和饱满的玉米棒子)

思考提示:他们的变异分别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两种变异是不是都能遗传给后代?

师生分析:1、3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2、4是由于环境影响(太阳晒黑;受粉不足导致)引起的,不会遗传给后代。因此生物

的变异可以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师进一步质疑:凡是外界环境引起的变异都不可遗传?

生:片刻思考。

呈现:太空椒图片(示形成原因)。

设计思想:精心挑选实例进行分析。创设了教学情境,利于学生的判断、分析、讨论,将抽象的可遗传和不可遗传变异简单化,直白化,

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领悟。在引导分析时,问题层层深入,给学生思维的深度,同时指导学生通过图表对比的方法进行归纳学习,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

四、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思考:这些变异对生物的生存有什么影响呢?

案例二呈现:

1、小麦中出现矮杆、抗倒伏的变异。

2、玉米中出现的白化苗,这样的幼苗不能光合作用,会过早的死亡。

分析:1有利于小麦的生存,是有利变异;2不利于玉米的生存,是不利变异。案例三呈现:1998年在美国一个农场里出生了一头十分罕见的,每一千万只才会出现白色的小野牛。这一白化是什么变异?

生:深思。基本认同这不同于植物白化不会死亡,一部分同学认为无利也无害。也有同学说容易被敌害发现,是不利变异。

师:引导学生要认真读题,

生:顿悟,是农场!由于罕见,被人选择保留了下来,反而成为了一种有利变异。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一种变异是否有利,要看它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但环境是变化的,也许一开始认为的不利变异由于条件的改变,又成为有利变异。要辩证地,全面地,客观地进行分析评价。

设计思想:同样创设情境,问题思考依旧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心中求知的欲望,并促成学生以辩证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五、生物变异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思考:变异对生物界有什么影响呢?大胆想象,如果生物界只有遗传没有变异会是什么局面?

生:大胆想象描述,从而体会到变异的意义所在。

小结:正是由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才使生物界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地进化发展。生物的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同时,由于地球上的环境复杂多样,不断变化,生物如果不变异,就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小结:课堂收获及反思

【教学评价】课本P46自我评价

【板书】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一、生物变异现象:普遍性

二、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的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

三、生物变异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教学后记】

“人体的变异现象”调查活动做到了“活而不乱”,原因有二:第一做好了调查前的指导,令学生明了操作过程;其二在调查前和同学一起再一次地明确了自己的部分性状类型。在今后的备课中需要更加地务实,周到。

本节教学有两处预设较好地得以生成,其一对调查活动结果“我唯一”现象的感悟,从情感上同学们认同了世界“唯一的我”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其他生命体亦如此,要更加的热爱生命;其二实例分析时特意加入“白化牛犊”是有利还是不利变异进行讨论,令同学们认识到要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当时看到学生眼光瞬间的闪亮、顿悟的表情和会意的频频点头,很是让我欣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挖素材,拓展资源,在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上能做到“润物细无声”。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第2课《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材分析: 生物的变异与生物的遗传都是生物体繁殖的重要规律,遗传使物种延续,变异使物种后代出现差别。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变异比遗传稍难理解。所以在教学的建构模式上,引导学生从认识人类开始,逐步向认识其他动植物,从而使学生了变异及变异的种类。 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学会细致观察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2、技能目标: (1)学会调查及进行统计。(2)学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3、情感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2)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知道变异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变异玉米实物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给学生提出问题: 1.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能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但是有的为什么就很难被认出来呢?(容易认出来的是因为与父母长得像,难被认出的是因为与父母长得不像) 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不同的地方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揭示课题) (设计目的: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产生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调查探究,初识变异

1.游戏“找不同” (1)找一找照片中这一家人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并记录下来。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进行汇报 2、汇报在课前调查的“自己与父母特征的异同”。 3、通过游戏“找不同”和课前调查“自己与父母的异同”,你发现了什么? (每人都和自己的父母有很多不同的特征,即使是双胞胎也有许多不同的特征。) 4.班级同学差异大调查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头发是否能卷”等。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调查。 (3)统计各组数据,汇总出全班的数据 5、小结: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种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6、提问: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 7、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学生之间进行着不同见解的交流) 8、了解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1)课件出示金鱼、康乃馨、玉米图片,并请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几种玉米,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 (2)小组讨论回答。(原来动植物之间也存在着变异现象,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设计目的:观察、调查、统计、假设等都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会提出假设或猜想,会搜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会进行判断、推理,并且能与他人共同合作探究什么是变异现象。) 三、继续探究,拓展变异 课外知识补充: 1、交流有关变异现象的谚语。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等。(说明人们早已发现了生活中存在着变异现象) 2、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3、了解我国培育金鱼的历史,让学生体会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利用。 4、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说课稿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说课稿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我是安岳县岳新乡中心小学的刘强,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物的变异现象》,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结构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重点是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的课题、位置:《生物的变异现象》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从教材第17页至19页) 2、教材的编排: (1)、本课与《生物的遗传》《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共同组成“遗传与变异”单元。这是小学科学课标中“生命世界”领域中的科学知识,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五部分: 第一部分:比较一对孪生姐妹与她们父母的照片,找出她们之间的外形特征差异。初步了解个体间存在着差异。然后比较同学间外形特征的差异,揭示变异的概念。 第二部分:观察并比较各种金鱼,康乃馨、玉米等的不同之处。利用图片展现了形态各异的金鱼、千姿百态的康乃馨、颜色各异的玉米的照片。这些动植的外形特征,颜色等各不相同,表现为生物之间也存在变异,说明变异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第三部分:查找关于变异的谚语。和遗传现象一样,人们很早已经发现了生活中存在着变异现象,创造了丰富的关于变异的谚语和俗语。 第四部分:阅读资料,认识三叶草的变异现象。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

第五部分:拓展知识,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教材之所以这样编排,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学生已学习了生(2 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因为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又存在着一些差异,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生物界,没有变异,生物界就不可能进化和发展。本课先是引导学生从认识人类开始,逐步导向认识其他动植物,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变异现象,从而使学生了解变异及变异的种类。 3、教材前后联系: 这部分教材是以前面3至5年级科学教材中《我眼里的生命世界》、《植物的一生》;《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等内容为基础,由浅入深来揭示生命的发展历程及其中的奥秘。 4、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能对同一类动植物的外形特征的差 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做出解释; (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3)、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德育目标:(1)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2)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5、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 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第8讲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一、选择题 1.(2019广东梅州适应考试)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A配对,又可以与碱基G配对。在含有5-Bu、A、G、C、T五种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突变体大肠杆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突变体大肠杆菌体内可能发生了多个基因的突变 B.很多位点发生T—A到C—G的替换后,DNA分子中氢键数目减少 C.该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的基因突变频率明显提高 D.在此培养基上至少繁殖3代,才能实现DNA分子某位点碱基对从T—A到G—C的替换 答案 B 根据题干信息,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A配对,又可以与碱基G 配对,使得碱基对发生改变,所以突变体大肠杆菌体内可能发生了多个基因的突变,A正 确;T—A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则很多位点发生T—A到C—G的替换后,DNA 分子中氢键数目增加,B错误;根据题干可知,DNA复制时,5-溴尿嘧啶可与碱基A互补配对,也可与碱基G互补配对,所以该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的基因突变频率明显提高,C正确;5-溴尿嘧啶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和G配对,T—A碱基对复制一次时有A—5-溴尿嘧啶配对,复制第二次时有5-溴尿嘧啶—G配对,复制第三次时可出现G—C配对,所以需要经过3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G—C的替换,D正确。 2.(2019广东佛山段考)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同源染色体上具有重复的同源序列,则可能出现错配(图1)。图1细胞中染色体发生错配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的两个如图2所示。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出现联会现象 B.图1中同源染色体的部分区段未能准确对位 C.图示过程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移接 D.其余两个子细胞染色体含有的片段分别是FBBBd、FBBD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2章 第2节 生物的变异学案(新版)苏科版

第2节生物的变异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初步了解转基因技术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对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相关知识的分析讨论,培养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生物的变异的意义讨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 (2)通过对生物科学技术的关注,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习重点】 生物变异类型及意义;转基因技术在生产上的运用 【学习难点】 区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能遗传的变异;分析不同变异产生的原因 【知识梳理】 1.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就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在生物界是存在的。 2. 的变异:是由变化引起的,能够遗传。 变异的类型 的变异:是由变化引起的,不能够遗传。 3.变异的意义

(1)变异对生物个体生存的意义主要是:在繁衍过程中,不断产生有利变异,以不断变化的环境,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2)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主要是:遗传的变异不断产生新的生物类型,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基础,没有生物的变异,就没有生物的。 (3)变异在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生物的变异,培育出品质优良的。 4.转基因技术是通过改变物质,产生变异的生物技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变异是普遍现象 B.生物的变异有的能遗传,有的不能遗传 C.生物的变异都是有利的 D.生物的变异是进化的基础 2.下列变异现象中,属于不遗传变异的是() A. 彩色的棉花 B.超级鼠 C. 转基因大豆 D.健美运动员肌肉发达 3.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动物是() A. 超级鼠 B. 克隆羊 C. 试管婴儿 D. 克隆猪 4. 下列各项生物技术中,与转基因技术无关的是() A. 遗传工程 B. 基因工程 C.杂交育种 D. 细胞工程 5.下列属于不遗传的变异的是()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教案 2.生物的变异现象

2.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 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难点】 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做了一个游戏,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甚至是谁家的孙子或孙女,但是有的为什么很难被认出来呢? 2.学生讨论。(我们并不是和父母一模一样,还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 1.游戏:找找照片中这一家人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并记录下来。(出示成龙一家三口的照片) 2.学生仔细观察。 3.交流发言。 4.汇报课前围绕自己家庭成员特征调查的结果。 5.小结。(幻灯片出示人的外形差异图片) 6.统计各组数据,汇总出全班的数据。 7.讲解:变异。

三、了解变异的种类 1.提问: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吗? 2.引导学生进行假设。 3.指导学生观察幻灯片图片。 4.汇报交流。 5.小结。 6.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关于三叶草的资料。 7.补充我国培育金鱼的历史,指导学生体会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利用。 8.了解变异的种类。用课件展示介绍变异的种类。 (1)可遗传的变异。(2)不可遗传的变异。 四、课堂训练 1.老师出示几道练习题。 普通西红柿和樱桃西红柿属于同种植物,但它们果实的大小差异很大,这种现象属于()。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变异,其()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的变异。 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变异。 2.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变异的了解。 五、课后作业 大自然如此的千姿百态、丰富多彩,那都是因为生物变异的缘故。 我们知道了三叫草和四叶草故事,那么,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设计一个四叶草的纪念品,我们下节课来比一比谁设计的更有新意。 【板书设计】 2.生物的变异现象 子女与父母可遗传变异 存在不同的特征变异 同一物种不可遗传变异

2020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专题强化测试卷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专题优化测评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小题,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7.8.9.10.11.12. 选项 1.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2.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3.图甲表示雄家兔细胞内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一个精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得到了图乙所示的情 况,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得到图丙所示的情况。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乙所示情况发生在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B.图丙所示情况发生在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C.乙、丙两图所示的变异一定能遗传给子代 D.乙、丙两图所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4.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 O 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题号一 二 总分 13 14 得分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

教学内容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变异现象。 教学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 1、游戏:同学们,我来考考大家的眼力,我为每组都准备一些相片,请你来找出他们的家人都是谁?是本班的送回本人处。 2、谈话:我们做了一个看相片找家人的游戏,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遗传。 3、回忆一下,什么是遗传?学生回答。 4、可是有的同学为什么很难被认出来呢?我们并不是和父母一模一样的,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么这些不同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 1、请你们拿出与家人的照片,找一找你跟父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同桌互动) 小结:看来,我们大家都和自己的父母有很多不同的特征。 2、今天我还给你们带来一组特殊的照片,照片中的孩游戏:请你来找出他们的家人都是谁? 学生回答:什么是遗传? 请你们拿出与家人的照片,找一找你跟父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子都是我们学校的,可他们却是双胞胎,知道什么是双胞胎吗?学生汇报已有经验。请你们仔细观察照片,找一找他们与父母之间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小组活动) 小结:即使是双胞胎也与父母有很多不同的特征。 3、那么我们同学之间又有多大的差异呢?做一次班级调查,了解同班同学之间的外形特征差异有多大呢? 提出要求,教师并讲解各特征。 4、从统计结果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 小结:同一种外形有不同的特征,有差异。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些外形特征是我们可以看见的,还有一些内在的血型、脾气、生活习性等的差异。 5、我们同学在一起六年了,你们能来说说同学们在血型、脾气、生活习性等的差异吗? 我们把这些差异称为变异。 (出示小黑板,学生理解)教师揭题,板书课题。 (三)认识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1、生物界的人类有变异现象,猜测一下,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观察图片,学生回答。 (金鱼---形态各异,颜色不同,师介绍金鱼的发展史;玉米---颜色各异,康乃馨-----千姿百态) 2、为什么金鱼、康乃馨、玉米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 3、小结:同遗传现象一样,生物的变异现象也是普遍学生汇报已有经验。请你们仔细观察照片,找一找他们与父母之间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 做一次班级调查,了解同班 同学之间的外形特征差异有多大呢? 你们能来说 说同学们在血型、脾气、生活习性等的差异吗? 猜测一下,动 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观察图片,学生回答。 思考:为什么金鱼、康乃馨、玉米会有这么大 的差异?

2020年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2020 年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教学内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4)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2)染色体组的概念. (3)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4)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四、具体内容 (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定义:由于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产生新的基因)可以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 (3)基因突变的时间:主要发生在DNA 复制时. (4)基因突变的意义:提供了新的基因(有可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性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5)基因突变如何产生的?(诱因) (6)基因突变的主要特点: ①普遍性:只要内因(基因变化)和外因(诱导因素)同时存在控制任何性状的基因都可以发生突变 ②随机性:只要是在DNA 复制时,在生物个体发育中的任何时期任何细胞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 ③突变率很低:(低频性)原因:自然状态下DNA 分子结构相对稳定,具有严格的复制机制. 如生殖细胞的突变率为10—5—10—8 ④有害性:由于生物是长期进化的产物,已与环境取得了高度的协调,因此基因突变往往是有害的,如人类的遗传病,植物的白化苗,但也有少数突变是有利的,如植物的抗病性耐旱性突变,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等. 另外,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有时可以针对不同个体而言,如微生物的抗药性对人类有害,但对生物生存有利,同时突变的有利和有害还与环境因素有关,在一种环境条件下的有利突变可能会由于环境的改变而成为有害突变. ⑤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但基因突变只能在控制同一性状的范围突变

【初中要点】八年级生物苏科版下册第22章生物的变异知识点

初二生物苏科版下册第22章生物的变异知识点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生物的变异知识点,包括基因重组的概念、基因突变的原因等重要内容,希望对大家新学期学习有帮助。 知识点 1.基因重组的概念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 基因重组的实例(必修2P83) 两个同胞兄弟或同胞姊妹在遗传上不相同的主要原因 3. 基因重组的意义?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有重要的意义。 4.基因突变的概念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5. 基因突变的原因 细胞分裂间期DNA 分子复制时,由于外界理化因素或自身生理因素引起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6. 基因突变的特征 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7. 基因突变的意义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课后练习 1.从产奶量不同的奶牛中培育出高产奶牛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 A.人工选择 B.自然突变 C.改良饲料 D.改善环境 2.南橘北枳所描述的变异,其形成原因是() A.气温的差别 B.染色体畸变 C.基因突变 D.人为因素 3.下列各项中,属于变异现象的是() A.同一穗玉米种子的后代植株有高有矮 B.同一母猪生下的一窝猪崽都是黑色 C.大豆叶片和小麦叶片在形态上不一样 D.鸟的后代与哺乳类的后代有很大的区别 4.一块玉米地里出现了几株白化苗,不久它们就死掉了,这是因为() A.幼苗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B.幼苗生长的地方缺少无机盐 C.幼苗生长的地方缺少水分和无机盐 D.幼苗生长的地方光照不足 答案: 1.A 2.A 3.A 4.A 生物的变异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学会了呢?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新学期认真学习,预祝大家可以在新学期取得优异的成绩!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仅供参阅!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教案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得到训练,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2.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 2.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说出变异的原因。 2.学生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在探究实验中对数据的正确处理及分析结果得出相关的结论。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探究活动材料(苹果,西红柿,大、小花生,直尺或者三角板、圆规、橡皮擦等学习用具),并且根据学生兴趣和学习状况,分配学习小组和分配学习任务。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市场农作物新品种和搜集有关人类运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资料。带生物变异的实物。 四.教学过程 金鲫鱼相同与差别之处。 利用图片导入课题,不但给学生提供了感性认识,而且这样的引言亲切、自然,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欲望。

2.用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制订探究计划。 (1)怎样区分大小不同的两个品种的花生果实? (2)测量花生果实的哪个部位? (3)怎样选择30粒花生? (4)用什么工具来测量?直尺直接测量可能会有较大的误差,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吗?(提示:用直尺和圆规;或者注射器) 图为用直尺和圆规测量。 图为去了上半部的注射器测量

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生物的变异 变异的原因 1、环境条件的改变(不可遗传变异) 2、在强烈的物理、化学基因影响下发生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3、在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交换而引起的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 概念:具有不同遗传形状的雌、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卿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 注意:1、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2、S型肺炎双球菌使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转化、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也是基因重组。

3、精卵结合过程不是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概念:是指基因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和过程。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的改变,突变后的基因成为原基因的等位基因。 图例: A A T T C C G G T 正常复制 A A T T C C G G T T T A A G G C C A T T A A G G C C A 复制 A A A C T T C C G G T 出错 T T T G A A G G C C A A A T T C C G G C T T A A G G C C G 缺失 A T C C G G T T A G G C C A 基因突变的类型 根据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 1、形态突变:主要影响生物的形态结构,可从表现型的明显差异来识别。(如果蝇的红眼突变为白眼) 2、生化突变:影响生物代过程,导致某个生化功能的改变和丧失。(如苯丙酮尿症) 3、致死突变:导致个体活力下降,甚至死亡。 形态突变和致死突变都伴随有特定的生化过程改变,因此严格地讲,任何突变都是生化突变。 基因突变的特点 1、普遍性:无论高级动植物还是低等生物都会发生。 2、多方向性:一个基因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3、稀有性:对某一生物个体来说突变的频率很低,对某一个种群或一个物种来说,突变基

知识归纳生物变异与育种

高一(下)生物复习 专题5:生物变异与遗传育种 班别: 姓名: 学号: 一、生物的变异 1. 概念:生物变异指的是亲代个体与子代个体、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的 差异性。 2.类型: 不可遗传变异 (仅仅是由 环境因子的影响造成的,没有引起 遗传物质 的变化) (由于 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而能遗传给后代) 来源有三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 变异。 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 三、染色体组 1.概念:细胞中的一组_非同源 染色体,它们在_形态_和__功能__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生物 生长、发育、遗传与变异 等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判断依据: (1)根据染色体的 形态 判断:相同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就有几个染色体组。 (2)根据 基因型 判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即为染色体组数。

练习:写出各图染色体组数 A( 3 ) B( 1 ) C( 2 ) D( 1) E ( 3 ) 四、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比较 请注意: ①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个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②而由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只能叫单倍体。 五、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 方法培育纯合子:杂交 →自交→筛选 出符合要求的表 现型,让其自交 到不发生性状分 离为止。 用物理(紫外线 等)或化学(亚硝 酸等)方法处理生 物,然后再筛选 用一定浓度秋水 仙素处理萌发 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是:有丝分 裂的前期,抑制 纺锤体形成) ①先花药离体培养,培 育出单倍体植株; ③用秋水仙素处理单 倍体幼苗,使其染色 体加倍,获得纯合 子; ④选育优良品种 优点操作简单; 集优良性状 与一体。 提高突变频率; 加快育种进程; 大幅度改良某 些性状。 操作简单,能较快 获得所需品种。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子代均为纯合子。 缺点育种时间长;局 限于同一种或亲 缘关系较近的物 种。 有利变异少; 需要处理大量实 验材料。 一般只用于植 物,所获品种发 育延迟,结实 率低。 技术操作复杂,通常 需与杂交育种配合。 应用培育高产抗病小 麦、杂交水稻、杂 交玉米 高产青霉菌 “黑农五号”大豆 三倍体无籽西瓜、 八倍体小黑麦 快速培育纯种矮杆抗病 小麦

2.生物的变异现象

2. 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 什么是变异现象。 【教学难点】 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做了一个游戏,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甚至是谁家的孙子或孙女,这是为什么?但是,有的却很难被认出,这又是为什么呢? 2.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寻求答案,学习本单元的第二课《生物的变异现象》。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遗传与变异联系起来。] 二、学习新课 (一)子代父代之间的差异 1. 课前,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后仔细观察自己和父母有哪些不同特征,同学们完成的怎样? 2. 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观察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 3.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4. 小结:子代和父代之间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同的特征。 (二)同学间的差异 1. 选定调查项目,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等;

2. 分组活动,把调查的结果填在调查表上; 3. 分组汇报,教师汇总; 4. 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又有新的发现吗? 5. 小结:同一物种之间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同的特征。 (三)总结概念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告诉大家什么是生物的变异? [设计意图:通过对自己与父母、自己与同学之间差异的观察让学生知道我们都是同中有异,世界的不同正是变异的结果。] 二、认识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1. 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吗? 2. 引导学生进行假设。 3.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插图。 4. 汇报交流。 5. 小结:生物的变异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可以轻易的发现动物、植物之间的变异现象,从而认识到变异和遗传一样,也是生物普遍存在的。] 三、了解变异的种类 1. 学生阅读教材资料。 2. 课件展示介绍变异的种类。 四、课后活动 1. 阅读教材19页关于三叶草的资料。 2. 制作一枚四叶草的作品 【板书设计】 2.生物的变异现象 子女与父母可遗传变异 存在不同的特征变异 同一物种不可遗传变异

2020届高三高考生物专题易错强化:生物的变异和育种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1.(2019江苏卷·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 B.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 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 【答案】C 2.(2019江苏卷·18)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变为GUG, 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 B.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 C.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 D.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答案】A 3.(2018海南卷)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其原因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 A.基因重组B.染色体重复 C.染色体易位D.染色体倒位 【答案】A 4.(2018全国Ⅰ卷)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答案】C 5.(2017江苏卷)一株同源四倍体玉米的基因型为Aaaa,其异常联会形成的部分配子也可受精形成子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的变异章末综合测评 浙科版必修2

第4章生物的变异章末综合测评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1.(2016·汕头检测)基因突变的原因是( ) A.染色体上的DNA变成了蛋白质 B.染色体上的DNA变成了RNA C.染色体上的DNA中的基因数目减少了或增多了 D.染色体上的DNA中的基因结构发生了局部改变 【解析】作为遗传物质,DNA分子结构一般是能够稳定存在的,并且能够稳定遗传。但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时,DNA分子结构会发生变化,即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指的是DNA 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过程中,基因的数目不变。 【答案】D 2.已知某个核基因片段碱基排列如图所示: 若该基因由于一个碱基被置换而发生改变,氨基酸序列由“—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记作(1)变成“—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记作(2)(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A、AAG;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U、GGC、GGA、GG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导致了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B.翻译上述多肽(2)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①链转录的 C.若发生碱基置换的是原癌基因,则具有该基因的细胞一定会癌变 D.若上述碱基置换发生在配子中,将不能传递给后代 【解析】上述核基因中碱基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且引起了氨基酸序列的改变,由核基因的②中碱基序列为模板转录出的mRNA可指导多肽(2)的合成;若该基因的突变发生于配

子中,可传递给后代;发生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答案】A 3.下列图为2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对于下列图示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图1表示有丝分裂,图2表示减数分裂 B.图1所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图2所示细胞只是发生了基因重组C.图1、图2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均有2种类型 D.图1所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图2所示细胞已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解析】读图知图1为有丝分裂后期,图2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同一染色体的着丝粒断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对应的基因型应该相同。图1出现AB、Ab,图2出现AB、Ab,是间期发生基因突变造成的,图2可能是减Ⅰ四分体时交叉互换或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发生基因突变所致。 【答案】B 4.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解析】染色体组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个体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成的,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有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等。 【答案】D 5.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2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用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汇总

单元过关检测(七) 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一般认为,艾滋病病毒最可能产生的变异是() A.环境改变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D.染色体变异 解析: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故C正确。 答案:C 2.下列有关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它发病率比较高 B.基因内增加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一个氨基酸 C.每个人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中,基因是不断变化的 D.在一个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解析:B错误,只增加一个碱基对有可能会导致突变位点后所有氨基酸都改变;C错误,在生长过程中,基因本身不改变,改变的只是基因的表达状态;D错误,基因库是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带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答案:A 3.杂交育种是植物育种的常规方法,其选育纯合新品种的一般方法是() A.根据杂种优势原理,从子一代中即可选出

B.从子三代中选出,因为子三代才出现纯合子 C.隐性品种可从子二代中选出,经隔离选育后,显性品种从子三代中选出 D.只能从子四代中选出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解析:根据所需,若新品种为隐性纯合子,则在F2中即可找到,若新品种为显性个体,在F2中即可出现该性状的个体,但不一定为纯合子,经隔离选育后在F3中才能确定是否为纯合子。 答案:C 4.(2016·武昌联考)人的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变异可能导致遗传病的发生。下列遗传病中,属于染色体数目改变而引起的是() A.21三体综合征B.白化病 C.猫叫综合征D.红绿色盲 解析:21三体综合征是多了1条21号染色体导致的,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故A正确。白化病是单基因遗传病,故B错误。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故C错误。红绿色盲属于单基因遗传病,故D错误。 答案: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中缺失一个基因不属于基因突变 B.产前诊断能确定胎儿性别进而有效预防白化病 C.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倍增

21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针对训练:第章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23 含解析

1.(2019·湖北八校联考)如图为白色棉N的培育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太空育种的优点是突变率高、目的性强 B.图中改变基因数量的过程是“处理”这一步 C.粉红棉M自交产生的后代中不可能出现深红棉 D.题图涉及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解析:太空育种的优点是突变率高,但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目的性不强;图中“处理”这一步涉及的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导致基因数量减少;粉红棉M自交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1/4深红棉S、1/2粉红棉M、1/4白色棉N;题图中的4种棉仍属于同一物种,因此,题图只涉及基因多样性,没有涉及物种多样性。 答案:B 2.(2019·山东潍坊调研)如图为某原种植株(二倍体)育种流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子代植株Ⅰ可维持原种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B.子代植株Ⅱ和Ⅲ育种的原理均为基因重组 C.子代植株Ⅲ的选育过程需经多代自交选育 D.子代植株Ⅳ的选育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子代植株V一般为纯合子 解析:子代植株Ⅰ是通过植物体细胞组织培养的方式获得的,属于无性繁殖,所以可维持原种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子代植株Ⅱ的育种利用了转基因技术,子代植株Ⅲ的育种利用了杂交技术,所以这两种育种方式的原理均为基因重组。子代植株Ⅲ的选育过程中,如果选育的品种是显性个体,由于杂合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需经多代自交选育;如果选育的品种是隐性个体,则不需经多代自交选育。子代植株Ⅳ的育种方式为诱变育种,因而可发生基因突变;子代植株V是经单倍体育种获得的个体,一般为纯合子。 答案:C 3.(2019·湖北黄冈中学模拟)下列关于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错误的是() A.在二倍体西瓜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四倍体植株 B.一般用四倍体植株作父本,用二倍体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 C.三倍体西瓜几乎没有种子,但偶尔也会产生 D.每年制种很麻烦,可以利用三倍体植株进行无性繁殖的方式培育 解析:在二倍体西瓜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抑制细胞有丝

最新精选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2.生物的变异现象课后练习二十一

最新精选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2.生物的变异现象 课后练习二十一 第1题【单选题】 大概在( )三叶草中,才有一株会发生变异,长出4片叶子。 A、100株 B、1万株 C、10万株 【答案】: 【解析】: 第2题【判断题】 龙生九子,个个不同是变异现象。(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3题【判断题】 生物的后代不会也不可能与祖先一样(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所以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所以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遗传是个别存在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三叶草中大约10万株里能找出一株是四叶,它是欧州人心目中幸运的象征。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三叶草通常有三片叶子,但也有极少数是四片,这是因为______现象。 A变异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______培育而成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变异。 【答案】:

第10题【填空题】 ______的变异是可遗传的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 A可遗传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遗传和______是生命的两种基本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生物除______会出现变异外,______也会产生变异。 【答案】: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专题七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典题导引】 1、生物的变异和遗传育种的关系 通过各种方式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异类型,从众多的不同变异类型中,选择符合人类要求的变异,然后定向培育成新品种。 [例1]有两组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 ),一个是矮秆不抗锈病(ddtt )。现将这两个品种进行下列3组实验: 假如以上三组实验都有矮秆抗锈病出现,分析以下问题: (1)A 组所得矮抗类型的基因型是 ;B 组所得矮抗类型的基因型是 。C 组所得矮抗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但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不容易发生,因为 。 (3)A 组F 2中的矮抗类型不能直接用作大田栽种,原因是 。 (4)B 组获得矮抗类型也不能直接利用,原因是 ,但通过 处理,可以直接产生理想的矮抗品种,其基因型是 。 [简析]可遗传的变异是育种的依据。A 组是杂交育种,F 2中矮抗类型的基因型为ddTT 、ddTt ,由于ddTt 的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该类型不能直接用作大田栽种;B 组是单倍体育种,经过花药的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矮抗类型的基因型是dT ,其后代不育,因此也不能直接用作大田栽种,但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就变成正常植株;C 组是诱变育种,但变异的方向不定向。 2、生物进化理论的应用 [例2]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 、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获得食物,分趾的海龟因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千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为W 为0.2,w 为0.8。请问: (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 (2)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3)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请讲述理由。 。 (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请讲述理由。 。 [简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 三个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