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WMS可行性报告

WMS可行性报告

WMS可行性报告
WMS可行性报告

1. 引言 (3)

1.1 编写目的 (3)

1.2 背景 (3)

1.3 定义 (3)

1.4 参考资料 (3)

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3)

2.1 要求 (4)

2.2 目标 (4)

2.3 条件 (4)

2.4 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5)

2.5 评价尺度 (5)

3.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6)

3.1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6)

3.2 工作负荷 (6)

3.3 费用开支 (6)

3.4 人员 (6)

3.5 设备 (7)

3.6 局限性 (7)

4. 所建议的系统 (8)

4.1 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8)

4.2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8)

4.3 改进之处 (8)

4.4 影响 (8)

4.4.1.对设备的影响 (8)

4.4.2.对软件的影响 (9)

4.4.3.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 (9)

4.4.4.对经费开支的影响 (9)

4.5 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能性 (9)

5. 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 (10)

5.1 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 (10)

5.2 可选择的系统方案2 (10)

6. 投资及效益分析 (10)

6.1 支出 (10)

6.1.1 基本建设投资 (10)

6.1.2 其他一次性支出 (10)

6.1.3 非一次性支出 (10)

6.2 收益 (10)

6.2.1 一次性收益 (10)

6.2.2 非一次性收益 (11)

6.2.3 不可定量的收益 (12)

6.3 收益/投资比 (1)

7. 结论 (12)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是针对某电器零售巨头旗下区域性配送中心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对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最根本的任务是对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行动方针提出建议,并为项目开发制定初步计划。编写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是分析本配送中心现有管理系统的特点,并通过对新系统的改进和完善,实现新系统在技术、经济、社会因素等各方面的优化,同时对新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将其与原系统对比分析,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最终得出新系统是否可行的结论。

1.2 背景

(1)拟定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2)开发此软件的提出者是该配送中心的总经理。

开发者为该配送中心信息部的工作人员。

使用者为该配送中心的经理,出入库专员,验单员与信息管理人员。

实现该软件的计算操作平台是联入公司内部局域网的多台计算机,以及手持数据终端。

(3)该软件系统首先联入公司内部局域网,与公司的运输管理系统相联系,统一管理公司的物流运营状况,使公司整体协调性更高;此外,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也可通过共享系统信息,以更好地提高管理效果,为企业带来更多收益。

同时,各库位的库存信息都会直接与各自的供应商进行共享,为VMI 供应商管理库存提供软件支持。

1.3 定义

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供应商管理库存

DFD:Data Flow Diagram 数据流程图

1.4 参考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中国标准出版社

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XX电器配送中心提出了各公司的业务要实现流程合理化以及物流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战略。

XX电器配送中心长久以来的一切操作几乎都由手工完成,在计算机普及后,开始使用EXCEL进行统计工作。这样的操作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运行平稳,错误率大约保持在1%左右。

进入21世纪后,电器市场的供应总量不断地扩大,与此同时,由于个性化的要求,电器越来越呈现出多品种小批量的趋势。这让习惯了单一品种大批量的配送中心很难适应,错误率直线上升,如今已达5%左右,已经受到公司总部的批评。

如果再不进行改进,甚至可能会让公司失去长久以来一直保持良好关系的合作伙伴,即海尔、索尼等各家电生产厂商。

落后的信息处理效率已经成为了瓶颈,目前配送中心的处理效率只能在一天500箱左右徘徊,很难有提升空间。

种种背景使得配送中心若要持续高速稳定发展,就必须从流程合理化与信息化入手。

2.1 要求

综合分析配送中心各部门现状和基本需求报告,现开发的仓储信息管理系统需具备以下功能:

(1)采购组的采购资料、采购入库报表、采购退货单、供应商的信息等。

(2)销售组的销售单、销售业绩报表、客户分类、客户分级等。

(3)财务部门的应收帐和应付帐管理、产品成本结算等。

(4)客户退货、采购退货、产品信息等基本数据。

基本运行要求:

系统要求能运行于一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如UNIX、WindowsNT、NETWARE等)。系统界面采取目前最流行的Windows操作界面,要求界面统一,操作简便,提供足够的在线系统帮助。系统I/O数据信息流程清晰、计算处理要准确、处理速度要迅速、数据表(单据)格式要标准、统一,而且表格格式能根据用户需要由用户灵活定义(提供EXCEL接口)。系统要具有数据备份、数据恢复功能,能确保在系统崩溃时能尽快修复,减少损失。

完成期限:2011年11月

2.2 目标

XX配送中心的系统目标:建立一个能灵敏、高效、全面提高公司运营、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促进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的管理上的集成;进一步规范化配送中心的业务流程,建立公司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辅助管理决策者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

(1)实现仓储业务全面计算机处理,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及时提供仓储业务的统计信息,提高管理水平。

(3)与供应商共享信息,实现VMI,满足供应链中对各项信息处理的准确性、一致性、时效性和灵敏性的要求。

(4)为决策者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辅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提高公司的运营状况,提升利润空间。

2.3 条件

2.3.1开发系统的条件

(1)经过配送中心的前期工作和调查,该系统已经具备来开发的基本条件,包括系统的环境(软、硬件)建设、系统资源(人员组成、工作划分、物力资源等)。

(2)公司各部分之前已使用计算机辅助工作,对系统的使用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

2.4 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根据配送中心自身的情况,已经对各种可能方案的真实想法,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可行性分析。

在财务的分析上,可以通过走访市场确定各种设备的价格,根据现有的工作效率与工资体系,可以计算出将来的效益提高的收入与工资节省额度。

2.5 评价尺度

对系统评价的尺度主要有:

(1)经济可行性分析:从支出、收益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还需要进行投资回收期分析、敏感性分析;

(2)技术可行性分析:对提出的主要技术路线进行分析;

(3)社会可行性分析:从组织内外部的社会环境入手来分析,如系统在法律方面和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3.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XX配送中心现在仍采用手工作业。由于采用手工作业的方式,数据往往需要反复输入,多次登记,因而出错率较高,效率也较低下。电器生产厂商与配送中心各自记录所有的业务,对于业务的单据,业务管理员要反复的执行登记、核对、统计,稍不注意就出错,对于错误的改正,更是麻烦。各色的单据混在一起,查询起来也很麻烦。

在这种情况下,该配送中心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扩大员工队伍,期望借此提高效率。但是事实上,工作效率不但没有改善,工资支出却年年增高,逐步吞噬着该配送中心的利润率。

因此,该配送中心认为这样的人工系统会损害配送中心的竞争力,所以开发一个新的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迫在眉睫。

3.1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3.2 工作负荷

经统计(除设计部外),目前使用计算机进行协助工作的工作量只有30%左右,而且大部分工作只是作简单的资料录入、制作报表。严重浪费计算机资源,手工劳动过多,造成员工工作负荷过重。

现有系统的工作负荷主要是

(1)出入库业务操作:

1.根据送货单做好入库单

2.对新增加的客户,登记到客户表中

3.对送货单与入库单进行验收

4.出库与入库相类似

(2)仓库管理:

1.对于新增加的货物类型进行登记

2.为每一种货物进行区位划分

3.定期盘点库存

(3)仓库经理

1.对各个库位的库存进行监视,防止库存过多或过少

2.定期进行统计工作,向总部汇报

3.3 费用开支

现行系统的费用主要包括:

(1)固定成本:设备维护费用、人员基本工资以及办公用品、水电费等费用。

(2)可变成本:叉车油费、叉车维修费用、人员奖金。

3.4 人员

(1)仓库出入库专员4人,负责日常货物出入库的环节。

(2)验单员2人,负责出入库单据的核对。

(3)仓库专员3人,负责库存的盘点

(4)叉车工2人,负责货物卸载、堆放等操作。

(5)仓库信息2人,负责各种信息登记。

(6)仓库经理1人,负责对仓库进行全局管理。

3.5 设备

现有系统的设备主要包括:电话机、复印机、传真机等通讯设备;叉车等装卸设备;用于单据、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及网络。

3.6 局限性

原系统采用人工模式,这样比较复杂而且容易出现错误,会出现数据重复且不一致的问题,可操作性差。对各个库位上到底有多少货物也难以确切知晓,只能等到定期盘点时才能了解。

货物的堆放也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如要取出特定货物,只能依赖仓库管理员的记忆才能知道该货物究竟在哪里。

单据过多不仅造成信息难以及时查询,同时也带来相当大的财务负担。

4. 所建议的系统

4.1 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这是一个针对配送中心的出入库管理信息系统。

(1)功能概括

本WMS具有:出入库管理,库位管理,生产厂商信息管理,销售门店信息管理,货物信息管理,车辆管理,单据查询,业务统计等功能。

(2)系统环境及工具

运行环境:Microsoft Windows 2003以及其后继操作系统

数据库:SQL Server 2005

(3)安全设置

登陆系统时,需验证身份和密码,只有通过验证的身份才能进入系统进行信息的操作,系统采用管理员ID密码登陆。可进行多用户操作,能设置和检查用户的操作权限,对重要数据和资料如财务数据要进行保密处理,非授权人员不能查询和修改,同时每次的查询和修改系统都有跟踪记录,以供必要时查证;

4.2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4.3 改进之处

(1)实现了仓储业务全面计算机处理,提高了公司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能够及时提供仓储业务的统计信息,提高了管理水平。

(3)能够与供应商共享信息,实现了VMI,满足供应链中对各项信息处理的准确性、一致性、时效性和灵敏性的要求。

(4)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辅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提高了公司的运营状况,提升利润空间。

4.4 影响

4.4.1.对设备的影响

配送中心当前的财务状况良好,添置如下设备并不会造成太大资金压力:(1)添置条形码系统:

操作自动化就要求有先进的货物识别技术,在这方面,我们选用条形码系统。该技术与RFID相比更为成熟,改造项目所使用的普通条码,错误率仅为0.0002%;而RFID为10%。

(2)添置PC机信息处理平台:

考虑整条供应链都没有EDI系统,新建一套价格非常昂贵。而且这个信息系统以配送中心现有pc已经足够胜任,配送中心至多新增一台备份数据用机。所以,这里选用pc机作为信息系统处理平台。

4.4.2.对软件的影响

实施WMS系统,需要首先在操作系统中安装SQL Server数据库与.NET软件平台。

WMS与配送中心其他系统进行对接,可以更有效地对配送中心内外部进行管理。

4.4.3.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

(1)员工适应方面,员工与新的流程接轨需要一段时间,但因之前便使用计算机辅助工作,所以只需要稍加培训即可。

(2)岗位方面,除了新增的系统管理员需要专业知识外,叉车驾驶员、入库员、出库员、理货员与货架管理员都可以分别从上货组与退货员重新培训而来。

(3)员工士气方面,优秀的岗位职责制度可以带来更高的效率与更高的员工满意度。

4.4.4.对经费开支的影响

(1)信息系统的成本:

PC机2台:5000x2=10000元

条形码扫描枪8个:200元x8=1600元

手持终端4个:2000元x4=8000元

条形码打印机1台:2500元

(2)其他成本:

培训费用:5000元

安置费用:7名辞退员工的遣散费用,3000元x7=21000元

综上所述,改造项目共需投资: 48100元

4.5 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能性

使用高效的wms将使整个业务流程更为清晰,并使运作效率大幅提升。

由于只需要录入员手工整理和通知一次,其余通过信息系统自动流动,信息将更为通畅。

安全性方面,只需一台主pc与备用pc之间的2块硬盘做Raid 1即可保证数据不丢失。

5. 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

5.1 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

维持原系统不变。

这是最简易的方案,但该配送中心如果要继续保持竞争力,就必须有所改革,否则便会被市场所淘汰。故不予考虑。

5.2 可选择的系统方案2

购买现有的WMS软件。

这个方案成本不高,获得速度也快。但标准化的WMS系统并不开放源代码,所以在日后有个性化的更新升级需求时便无法满足。故不予考虑。

6. 投资及效益分析

6.1 支出

6.1.1 基本建设投资

(1)系统开发费用

(2)硬件设备添置费

6.1.2 其他一次性支出

(1)相关人员培训费用

(2)冗员遣散赔偿费用

6.1.3 非一次性支出

(1)系统维护费用

(2)系统操作人员工资

6.2 收益

6.2.1 一次性收益

效率的提高如下所示:

按照瓶颈计算,八小时工作制的情况下每天的入库总容量为1600箱

按照瓶颈计算,八小时工作制的情况下每天的出库总容量为1600箱

综上所述,效率提升为1600/500=320%

6.2.2 非一次性收益

(1)工资支出减少

(2)零售商的罚款减少

(3)单据费用减少

6.2.3 不可定量的收益

(1)错误率减少,使配送中心竞争力提升

(2)简单高效的工作使员工士气上升

(3)信息的及时沟通使配送中心的工作更为协调

6.3 收益/投资比

如前所述,投入资金仅需48100元人民币,而遣散冗员所节约的工资一年就可节省84000元,无纸化办公又可以节省约5000元。

所以,净收益84000+5000-48100=40900元

ROI=40900/48100=85.03%

6.5 敏感性分析

系统开发和使用中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配置不同可能会带来的支出、收益不同;在软件投入使用后,软件符合公司实际操作流程的程度也会使公司的收益不同;相关人员培训费用及其它意外支出的不同可能带来的变化。

7. 结论

本系统能够为XX配送中心带来效率提升,错误减少,管理方便等多种好处,为该配送中心保持竞争力,带来经济效益。且在实施上具有相当可行性,故应立即开始实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