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其技术研究

中国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其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384-388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0前言

农村污水治理受地理条件、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直是环境保护中的一道难题。中国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在污水处理方面城乡之间差别显著:在城市,污水不但有完善的收集、处理技术和设施,而且国家颁布系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加以控制;而占全国总面积近90%的广大农村,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1]。统计显示,中国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污水量约为80亿t [2]。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通过点源和非点源排放,将各类污染物带

入河流,严重污染各类水源,导致出现了包括蓝藻、水华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中国农村人口数量大,居住分散,造成农村生活污水量大且难于收集,并且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采取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措施。农村污水已经对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和人群身体健康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成为了威胁国家水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是城市环境和重点污染源的控制,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目前中国有关农村污水处理方面

基金项目:农业部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农业源产排污系数测算项目(WX-S-07-03);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103-002)。第一作者简介:孙兴旺,男,1983年出生,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研究。通信地址:230036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安徽农业大学46号信箱,Tel :0551-*******、5786920,E-mail :sxwang20081314@https://www.sodocs.net/doc/204250436.html, 。

通讯作者:马友华,男,1962年出生,安徽霍邱县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资源环境与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通信地址:230036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安徽农业大学46号信箱,Tel :0551-*******,E-mail :yhma2010@https://www.sodocs.net/doc/204250436.html, 。收稿日期:2010-04-09,修回日期:2010-05-08。

中国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其技术研究

孙兴旺1,马友华1,王桂苓1,石润圭2,黄文星2,张丽娟1,马中文1

(1安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肥230036;2

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总站,合肥230001)

摘要:针对中国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已经严重影响农村水环境质量这一现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设施,从适合中国农村的以村落或居民点为单位进行生活污水处理的思维入手,介绍了中国现今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流域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现状,继而提出适合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设计原则。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0-1057

Research on Current Treatment Status and Technologies of Rural Domestic Wastewater in China Major Basin s

Sun Xingwang 1,Ma Youhua 1,Wang Guiling 1,Shi Rungui 2,Huang Wenxing 2,Zhang Lijuan 1,Ma Zhongwen 1

(1Institute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2

Anhui Agro-ecological Environment Center ,Hefei 230001)

Abstract:In view of the situation that the directly discharge of rural domestic wastewater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quality of the rural water environment in China,the treatment technologies and facilities of rural domestic wastewater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introduced.Starting thinking with the village or habitat as a rural unit to do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the principles,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rural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 and the major basins in China were introduced,and then the design principles for rural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in China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rural;domestic wastewater;treatment;

technology

孙兴旺等:中国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其技术研究

的技术规范、标准、法规及政策都很不完善,加强农村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中国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重点加强的内容之一[2]。由于农村生活污染源分散,不易集中,村镇居民环保意识差,加上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治理上也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农村生活污水已成为影响水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目前中国75%的天然和人工水体出现富营养化[3],而且这一趋势正在不断恶化中。如何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已成为国家和广大民众关心的焦点之一。

1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措施概述

目前,国内外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比较多,但根据处理污水的工艺原理,大致可归为2类[4]:第1类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小型化(简约化)”工艺:主要处理流程类似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微生物载体多为活性污泥或生物膜,例如厌氧升流过滤射流充氧好氧滤池技术;第2类是“自然处理系统”:与传统氧化塘或土壤过滤技术相似,利用土地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处理污水,载体多为土壤或水体,例如土壤渗滤、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技术。另外,还有一些示范工程采用的是2种工艺混合的技术。

1.1国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1.1.1欧美西方国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目前,西方国家一些地区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美国自19世纪中叶就开始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目前美国政府对简易且经济有效的分散型污水处理系统的应用进行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分散型污水处理系统在美国农村水污染控制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据统计[2]美国在城郊地区已经安装了约2500万套分散型污水处理系统,约有1/4的人口和1/3的新建社区在使用分散型污水处理设施,由分散型污水处理系统处理的污水量达到1.7×107m3/日。根据当地的环境敏感度,以及所用的分散处理系统的复杂性,管理模式应有选择地加以灵活利用,从而达到最好的管理效果。美国治理农村污水的成功,得益于完整的分散型污水政策体系、多方位的运营体系和保障得力的资金支持体系,而这些经验对中国的农村污水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欧洲许多国家也根据本国特点开发了不同形式的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德国从2003年起开始进行“分散市镇基础设施系统”项目研究,有关技术目前已基本成熟。该系统采用的办法是在没有接入排水网的偏远村镇里建造先进的膜生物反应器,平时把雨水和污水分开收集,然后通过膜生物反应器净化污水。挪威仅生活污水的分散处理厂就有2473家。在挪威,居民房屋

分布比较分散,很多是建立在岩石上,无法采用土地渗滤进行污水处理,故发展了以SB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生物转盘、滴滤池技术为主,并结合化学絮凝除磷的集成式小型污水净化装置,如Uponor、BioTrap和Biovac等工艺[5]。

澳大利亚也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该国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提出了Filter处理工艺,这是一种“过滤、土地处理与暗管排水相结合的污水再利用系统”,其目的主要是利用污水进行作物灌溉,通过灌溉土地处理后,再用地下暗管将其汇集和排出[6]。“非而脱”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好,其运行费用低,特别适用于土地资源丰富、可以轮作休耕的地区,或是以种植牧草为主的地区。该系统实质上是以土地处理系统为基础,结合污水灌溉农作物。暗管排水系统一般造价较高,若用于处理生活污水还需修建控制排水量的泵站,则造价更高,推广应用有一定困难[7]。

1.1.2亚洲经济发达国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日本在法律上规定,要求严格保持河流、湖泊和海域的优良水质,因此,把污水处理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并有很高的污水处理能力:日本政府从1973年开始进行“农村集落排水工程”建设,主要是集中处理农村生活排水,包括农村居民和农村行政事业单位的生活排水。日本农村污水处理协会主要负责日本乡镇污水处理的技术发展工作,研究了一系列适合于农村城镇中应用的污水处理设备,设计了JARUS模式的15种不同型号污水处理装置,主要采用物理、化学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处理过程,取得了很好效果。这15种不同型号的处理装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采用生物膜法,污水通过塑料制成的滤层,上面附有微生物,通过生物膜后可使污水中的生物耗氧量下降到20mg/L以下,悬浮固体物下降到50mg/L,总氮含量在20mg/L以下。近年来,新型的膜分离技术槽在日本已被开发出来并得到实际应用,用于BOD与氮的深度处理[3,8]。另一类是采用浮游生物法,通过漂浮在污水中的微生物氧化作用,可使BOD下降到10~20mg/L,SS下降到l5~50mg/L,COD下降到15mg/L以下,TN下降到10~15mg/L以下,TP下降到1~3mg/L以下。

韩国的农业用水是最大用水户,占总用水量的53%。韩国农村的居民分散居住,认为兴建集中处理的污水系统造价太高,小型和简易的污水处理系统适合在农村应用。因此,研究了一种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质经湿地过滤后或被土壤吸收,或被微生物转变成无害物。这种方法需要的能源少,维

·

·

385

中国农学通报https://www.sodocs.net/doc/204250436.html,

护的成本低。韩国试验研究的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实质上也是一种土地-植物系统,至今已广泛用于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湿地上多种植芦苇、香蒲和灯心草等,对病原体的去除效果好。但其缺点是需要大量土地,并要解决土壤和水中的充分供氧问题及受气温和植物生长季节的影响等。一般来说,利用湿地处理后的污水灌溉水稻,可取得更好的净化效果。1.2国内现有实用污水处理措施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技术的开发和研制工作,许多形式各异的无动力或微动力的低能耗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得到应用。例如,厌氧沼气池、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地下土壤毛管渗滤法、稳定塘等[8]。经过对国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集成与推广,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可分为3大类:生态处理技术、稳定塘处理技术、一体化成套设备处理技术。

1.2.1生态处理技术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采用工程学手段对污水进行治理与水资源利用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说,就是把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地上,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特征对污水中的水、肥资源加以回收利用,对污水中可降解污染物进行净化的工艺技术。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以土地处理方法为基础,是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进一步发展[9]。以土壤介质的净化作用为核心,在技术上特别强调在污水污染成分处理过程中植物-微生物共存体系与处理环境或介质的相互关系,特别注意对生态因子的优化与调控[10],是生态学4大基本原理在水资源领域的具体运用[11-12]。污水生态处理体系根据处理目标和处理对象的不同,土地处理系统可以分为慢速渗滤生态处理系统(SF-ETS)、快速渗滤生态处理系统(RF-ETS)、地表漫流生态处理系统(OF-ETS)、湿地生态处理系统(WETS)、地下渗滤生态处理系统(SI-ETS)5种类型。

1.2.2稳定塘处理技术传统稳定塘处理技术优点是:运行维护费低,系统基本不耗能;可充分利用地形,节省投资;无需污泥处理;可实现污水资源化。但也存在诸多缺点,比如处理效果受气候条件影响大;有机负荷低,占地面积大等。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发展了很多新型塘和组合塘工艺,进一步强化了稳定塘的优势。如高效藻类塘、水生植物塘、多级串联塘和高级综合塘系统。

稳定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总称,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13]。稳定塘可充分利用地形,节省基建投资,运行维护费低、系统基本不耗能,无需污泥处理,可实现污水资源化,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Oswald提出并发展[14]。高效藻类塘是对传统稳定塘的改进,其充分利用菌藻共生关系,对污染物进行处理,正因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藻类产生的氧气,塘内的一级降解动力学常数值比较大,故称之为高效藻类塘[15]。目前已在太湖地区开展了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16-17]。

1.2.3一体化成套设备处理技术发展集预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于一体的中小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是国内外污水分散处理发展的一种趋势。一体化技术是将传统生物处理工艺中的反应、沉淀和污泥回流集中于一个反应器中完成,不但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反应器耐受水质和水量冲击的能力,并可根据要求实现脱氮除磷。根据污水在反应器中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以及反应类型,一体化技术的工艺方法可以分为3类[18]。

(1)按时间和多个空间将反应、沉淀和污泥回流等工序调配,最终完成污水的处理。按时间进行调配的工艺有SBR、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和Unitank等。按空间调配的工艺如三沟式氧化沟等[19]。

(2)不作时间和空间的调配,通过反应器内空间的分区优化完成反应、沉淀等过程,如MSBR,一体化氧化沟,OCO,厌氧-缺氧-好氧一体化等。

(3)各种化学、物理、生物等污水处理方法的组合,如生物-化学一体化、化学-生物-物理一体化等工艺组合。

2中国农村居民的生活特点及不同区域污水处理原则2.1中国农村生活污水特点

因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经济水平等不同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差异较大,污水有如下特点和问题[20]。

(1)污水分布较分散,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强,防治十分困难,管网收集系统不健全,粗放型排放,基本没有污水处理设施。

(2)农村用水量标准较低,污水流量小且日变化系数大(3.5~5.0)。

(3)污水成分复杂,但各种污染物的浓度较低,污水可生化性较强。

2.2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典型案例介绍及推广,以发达省分和重点流域为例

浙江省[21]根据其农村自然条件和地理因素,同时结合污水现有处理技术,提出了以下逐步升级的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

(1)基础卫生设施包括三格式化粪池(仅针对粪尿处理)、渗水井或生态水沟(渠)。

··

386

孙兴旺等:中国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其技术研究

(2)初级处理设施包括沼气池、地埋式无动力处理装置、厌氧处理池。

三是深度处理设施包括一体化组合式生物处理设备、潜流式人工湿地、氧化塘、强化型生态氧化塘、人工载体辅助植物景观型水生态处理系统。

由于浙江省农村地区地理环境、环境现状、功能要求、人民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可实施差别化管理,划分为以下农村水污染治理地区。

(1)山区非水源保护地。以实施基础卫生设施建设及改造为主,生活污水实行渗水井排放;有条件的乡村可采用无动力埋地式处理设施或建造人工湿地处理。

(2)水源保护地。排水不直接进入水体的,可采取初步处理设施,如无动力埋地式处理设施,排水可进入农灌渠或经生态水沟(渠)排放。排水直接进入水体的,应采取深度处理设施进行有效处理,出水达到一级标准后排放。一般可建造人工湿地或采用一体化组合式生物处理设备。

(3)沿海及平原地区、水网和一般地区。充分利用现有池塘河道,建设各种强化型氧化塘,建设人工湿地或一体化组合式生物处理设备。经济欠发达地,采用埋地式无动力设施。

(4)海岛,参照山区和沿海平原地区:结合经济能力综合考虑。

江苏省[22]根据村庄经济能力和布局形态,探索简易可行、集中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如建设地下排污管道和污水处理设施,禁止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污水排放。苏南地区,可结合居民区集中改造工程,建设有动力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苏中地区,可根据各地经济条件,采取相宜方式开展居民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推广工作;苏北地区,集镇和新建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可发展各种有效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经济条件改善后,再兴建有动力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另外,新建村庄、经济条件较好或地形地貌适宜的村庄,可优先采用如厌氧发酵加人工湿地、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生物塘(稳定塘)、生物滤池等集中式处理设施,有些村庄可采用净化沼气池、三格式化粪池等简易设施。总之,要通过采用试点示范的方式,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相对集中处理。

在中国重点流域鄱阳湖地区[23],农村地区经济力量相对薄弱,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工艺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投资小、运行费用少、能耗低、维护管理简

单方便以及处理效果好且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的处理工艺。选择具有脱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功能以及能够因地制宜、就近处理且抗冲击负荷强的生物接触氧化与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与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鄱阳湖区域农村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好,其主要指标COD、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8%、89.88%、90.93%,出水都能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进水COD、TN、TP浓度变化对去除率影响不大,系统具有较强的抗负荷能力,且该工艺具有投资小、能耗低、维护管理简便等优点。研究显示,该工艺技术特别适用于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是一种处理分散排放生活污水的实用技术。利用该技术对鄱阳湖区域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对改善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及水环境状况、抑制鄱阳湖水体富营养化趋势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总站针对农村环境污染的一列问题进行了科学的调查与分析,最终制定了适合安徽省农村环境现状的乡村清洁工程建设措施。从2005年开始,连续4年在金寨、居巢、桐城、来安、歙县等县(市、区)启动了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口,把“三废”变“三料”形成“三益”,以“三节”促“三净”实现“三生”目标。即:以村为单位,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三废)向肥料、燃料、饲料(三料)的资源转化,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通过集成配套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实用技术和工程措施,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和清洁家园,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三生)的目标。通过实施乡村清洁工程,试点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村内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人畜粪便基本做到了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乱堆乱弃和露天排放现象得到彻底改观,农田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得到提高,化肥、农药使用量明显减少,农业投入品等废弃物集中回收。示范村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示范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2.3中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选取原则

针对村镇污水分散、量小、变化量大的特点,在选择处理技术时应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20]。

(1)处理工艺运行稳定,能够使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出水可实现直接回用于生活用水或景观、灌溉用水。

(2)技术的一次性投资建设费用相对较低,应在镇、乡、村的现有财政能力可承受范围之内。

(3)运行费用少,不使用化学药剂,电耗低。设备

·

·

387

中国农学通报https://www.sodocs.net/doc/204250436.html, 的运行费用消耗必须与村镇地区居民承受能力匹配,

在对当地村镇技术员进行培训后能使之正常运营和维护。

(4)应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如利用当地废塘、涂滩、废弃的土地,同时注意节省占地面积,特别是不占用良田。

(5)运行和管理较简单,设备对用户的操作水平要求不高,因此要求设备具有较高的自动控制水平,依托农村地区薄弱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便能够进行处理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

综上所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可以分为技术合理性和成本有效性2个方面,技术合理性决定示范工程的运行状况,并影响项目的总成本;而成本有效性是决定示范工程能否普及推广的重要影响因素。只有同时具备技术合理性和成本有效性,污水处理技术才具有可推广性。

3结论

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结合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实际应用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1)农村生活污水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不仅危及农村居民健康,更危及中国地下水和湖泊的水质安全,是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重要来源之一。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中国各地农村生活水平及地理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设计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其技术合理性,成本有效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必须具备投资省、处理效率高、运行费用少、管理简单等特点。

(3)应该发挥各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措施的优势,进行工艺叠加和组合,实现资源与技术的相辅相成,在改善农村生活污水水质的同时,改善农村生活环境面貌。

(4)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建设高标准和高质量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减少简单污水处理设施后期造成的二次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5)各地区要建立一套以法规政策为基础的、高效的村镇水污染治理的组织管理机制,由此进一步推进农村污水治理。

中国具有后发的优势,在广泛调研国外农村污水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农村实际、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水污染治理之路,不仅将造福9亿农村居民,而且对于中国整体水环境的持久改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关亮炯.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14(6):80-82.

[2]严岩,孙宇飞,董正举,等.美国农村污水管理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J].环境保护,2008,(15):65-67.

[3]苏东辉,郑正,王勇,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J].环境科学与

技术,2005,28(1):79.

[4]张苹,郝前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方案的合理性评估——以上

海和苏南地区为例[J].中国环保产业,2009,(4):51-54.

[5]H.φdegaard.The Influence of Wastewater Characteristics on Choice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Method[C].Proc Nordic Conference on Nitrogen Removal and Biological Phosphate Removal.Oslo, Norway,1999.

[6]李仰斌,张国华,谢崇宝.我国农村生活排水现状及处理对策建议

[J].中国水利,2008,(3):51-53.

[7]曾令芳.简评国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方法[J].中国农村水利水

电,2001,(9):30-31,33.

[8]梁祝,倪晋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政策选择[J].中国地质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18-22.

[9]贾宏宇,孙铁珩,李培军,等.污水土地处理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1,2(1):62-65.

[10]孙铁珩,周启星,李培军.污染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1]孙铁珩,周思毅.城市污水土地处理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

科学出版社,1997.

[12]孙铁珩,周启星.污染生态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应用生态学报,

2002,13(2):221-223.

[13]何小莲,李俊峰,何新林.稳定塘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水资

源与水工程学报,2007,18(5):75-77.

[14]向连城.新型稳定塘污水处理技术AIPS[J].环境科学研究,1995,

(1):48-50.

[15]许春华,周琪.高效藻类塘的研究与应用[J].环境保护,2001,(1):

41-43.

[16]黄翔峰,池金萍,何少林,等.高效藻类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2006,22(5):35-39.

[17]陈广,黄翔峰,何少林,等.水花生塘去除高效藻类塘出水中藻类的

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6,22(9):43-45.

[18]王华丽,刘长青,张亚雷,等.小城镇污水处理一体化技术现状与展

望[J].江苏环境科技,2006,19(2):31-33.

[19]邓荣森,许俊仪,谭显春.城市污水处理与一体化氧化沟技术[J].给

水排水,2000,26(11):28-31.

[20]魏立安,丁园,华河林.环鄱阳湖村镇污水现状与污染防治对策建

议[C].见: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农村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编辑出版部,2008:10.

[21]龚跃,吴开明,黄栋.浙江省农村水污染现状及处理技术探讨[J].安

徽农学通报,2007,13(23):52-54.

[22]王青颖.江苏省农村地表水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J].污染防治技

术,2007,20(3):68-70,93.

[23]向速林,周文斌.鄱阳湖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控制技术试验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09,(2):299-300.

··

38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