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贸易保护理论与实例(3个)

贸易保护理论与实例(3个)

贸易保护理论与实例(3个)
贸易保护理论与实例(3个)

贸易保护理论与实例(3个)

一、李斯特的贸易保护学说

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对十九世纪德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后,德国有了统一对外的关税政策,开始了工业革命。但最初几年,关税同盟的政策是相当温和的。以棉花和毛纱为例,税率仅从6%上升到8%。到40年代初,“面对英国占压倒优势的工业力量,为了使德国日益兴起的工业获得发展,有理由认为加强保护是必要的。”因此,1841年李斯特的著作发表以后,在德国引起强烈反响,他的学说“立刻为关税同盟工业圈所接受,极大的促进了这一时期的保护关税运动,”税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1843年棉纱进口税提高50%,1844年毛纺织品提高33% ,金属、皮革制成品提高了一倍。另一方面对机器和工业原料却尽量地减免关税。这些措施有效地抵制了英国竞争,使德国的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得以健康快速发展。随着工业的发展,德国资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加强了反对封建制度的力量。正如马克思指出,“保护关税成了它(指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和专制政权的武器,是它聚集自己的力量和实现国内自由贸易的手段。”在这个意义上,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不自觉地充当了推动德国社会转型的动力。以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为显著特征的这一时期在德国历史上被称为“李斯特时代”。

二、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

从促进出口的重点转向对进口保护的重新重视。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以后的很长时期内,其政策措施的重点是鼓励出口,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各国市场竞争加剧,剩余空间有限,尤其是遇到国内经济不景气时,新贸易保护主义又重新重视起对本国进口市场的保护。以美国为例,进入21世纪,美国经济增长率从1999 年的4.1%降至2001年的0.3%,于是美国政府加强了进口保护:一是借助WTO规则,滥用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条款。1995年WTO成立以来,美国的反倾销立案数直线上升,1998年37起;1999年和2000年各47起;2001年则高达74起;20002年共75起。二是恢复传统关税与配额手段,2002年5 月美国单方面决定对部分进口钢铁加征30%的关税,11月又对从中国进口的三种纺织品实行配额限制。三是高筑技术壁垒,阻挡外国优势产品的进口。据WTO 统计,2002年上半年,仅仅因为技术壁垒,美国和欧盟的进口分别下降了6%,而日本的进口下降幅度则超过10%。事实上,新贸易保护主义从来没有在一个时期单独采用鼓励出口或保护进口的一种方式,而是两者结合使用。1980年,美国进口产品的大约1/8就属于保护范围,而到了80年代末,该数字达到了1/4。新贸易保护主义又在向传统的进口保护措施回归。

为什么重新重视起进口限制?这依然发源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思想。与重商主义不同,凯恩斯主义将贸易顺差与就业、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一国的贸易顺差可以扩大有效需求、增加就业、促进增长。汉森、萨缪尔森指出一国的出口与国内投资一样,也具有乘数效应,而进口与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与就业的作用。凯恩斯理论给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干预思想注入了新的内涵,国家干预的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对外经济政策等。根据这一思想,新贸易保护主义要求政府加强进口管制,如实行配额制、要求生产国自动限制出口、规定最低进口价格等;同时采用经济手段,诸如优惠贷款、出口补贴等措施来鼓励出口;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关对外贸易法规来干预贸易活动从而达到恢复国际收支平衡、保护和促进国内生产、实现充分就业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凯恩斯主义又被称为“新重商主义”。

三、贸易条件与竞争优势理论

从单纯贸易政策转向经济、竞争政策。长期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手段同旧贸易保护主义一样,以边境管理为主,基本上实行贸易政策,生效范围限于本国境内。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社会联系进一步加强,贸易问题的普遍性突出,诸如环境保护、国民健康等问题带有全球性。因此,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措施开始由贸易政策延伸到对方国家的经济竞争政策,甚至社会政策,通过对对方国家的国内政策干预,实现出口市场的扩张或进口产品的限制。主要表现:一是以“公平贸易”为由,要求对方限制国内限制性商业行为,消除对方企业垄断地位,提高本国企业竞争力。1997年欧盟强烈反对美国波音公司与麦道公司合并,目的就是通过限制对方合并,为欧盟企业争夺国际航空市场。二是管制对方国家政府利用行政权力防碍竞争的行为,特别是出口补贴,目的是消除对方国家歧视性的商业政策造成的不平等竞争。三是干预对方国家的经济政策,指责对方政策故意造成出口增加和大量顺差。2003年9月,美国、日本激烈批评我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减少我国出口。四是从对方国内的社会政策寻求保护借口,要求对方实行与本国相同的社会福利、劳工工资、劳工权利、社会保障等标准。最近美国开始强制推广SA80000标准认证,将劳工权利与订单挂钩,要求出口产品到美国的企业在赚钱的同时也要承担对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是全球第一个将贸易保护政策扩展到社会责任的认证标准。

政策干预为什么越来越广,从贸易政策向竞争政策甚至社会政策渗透,以致成为发达国家的一种长期战略?全面改善贸易条件,继续保持竞争优势是其重要理由。阿根廷经济学家拉乌尔·普雷维什将世界经济体系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工业国中心地带;另一部分是由不发达国家组成的初级产品外围地带,外围地带主要输出品的收入需求弹性比中心地带小,制成品市场被中心地带国家所垄断,加上技术进步的利益不能在所有国家平均分配,导致外围地带始终围绕中心地带的意旨发展,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伊曼纽尔和普雷维什本来为发展中国家利益辩护的这一论点,结果被新贸易保护主义加以吸收并用于改善发达国家贸易条件的分析上,认为发达国家同样存在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问题,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也不一定是现实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改善发达国家贸易条件的出路是:短期内政府可以实行关税或数量限制,使出口国价格下跌,从而改善进口国的贸易条件,尤其是对那些进口商品的数量占世界进口总量较大比重、有关商品的供给弹性又很小的进口国,这种进口限制的效果尤为显著;长期来看,还是在于提升竞争优势,这就必须运用政府的作用这一辅助要素来提高生产要素、国内需求、相关和支撑产业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等四个基本要素,为此政府可以通过补贴对工业竞争力加以影响;通过教育的支持影响高级要素禀赋;通过对产品的规模、标准条例等的规定影响产品的需求和供给;通过财政金融政策影响工业及相关工业的供求与竞争状况等等。

贸易保护理论发展综述

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发展综述 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五个基本阶段:重商主义阶段、幼稚工业保护阶段、凯恩斯主义阶段、战略性政策阶段和新保护主义阶段。重商主义者托马斯·孟从贵金属或财富积累的角度,汉密尔顿、李斯特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梅纳德·凯恩斯从宏观经济稳定的角度,都对一国保护贸易作出了比较详尽的阐述,新贸易保护理论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从公平贸易的角度对一国保护贸易进行了解释。 一、 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它是历史上第一种比较有系统的经济思想。这种思想的要点是,相信货币的重要,把贵金属看作财富的标志,因为金银(特别是黄金)可以交换各物,为人所普遍接受与重视。重商主义者认为,一个国家拥有金银越多,这个国家便越富,因而千方百计要求获致金银,所以重商主义亦称“重金主义”。重商主义者认为,一个国家本土或殖民地如果没有金银矿可开采,就得循其他途径获致金银,这主要是靠对外贸易,因为国内贸易无法使国外金银流入,只有从事对外贸易,争取贸易的有利差额,国外金银才能源源而来。而要维持贸易出超,就得奖励输出限制输入,前者采发给出口补助金的办法,后者采提高关税的办法(夏炎德1991,p198)。重商主义的发展有两个历史阶段,一是早期的“货币差额论”;二是晚期的“贸易差额论”。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的重商主义,它们都强调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一国可以从对外贸易差额中获得货币财富,而且对于国内的保护政策也一直没有改变。 二、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我们常论及的传统贸易保护的理论和政策主要指幼稚工业保护论,它的思想至今还被很多国家所沿用。幼稚工业保护理论是由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提出的,后来由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汉密尔顿明确提出了征收保护关税的重要性,目的是保护本国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产业。在汉密尔顿看来,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使特定的生产部门发展起来,还会产生连带效应,使相关部门也得到发展,从而给一个国家带来生产力,或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是,保护不仅是有产业选择的,

贸易保护理论

第六讲贸易保护理论 贸易保护理论始于重商主义,经过汉密尔顿、李斯特、凯恩斯、普雷维什等人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与自由贸易理论相对立的贸易保护理论。贸易保护理论是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本章将系统介绍贸易保护理论及其发展,为全面分析贸易保护政策提供理论框架。 第一节贸易保护理论的演进 一、重商主义 1 5~1 7世纪是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为适应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理论即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就是金银,金银是货币的惟一形态。根据对待金银的态度和获取金银的手段不同,重商主义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 早期的重商主义也称为货币差额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斯塔福德和法国的孟克列钦。他们认为,积累财富的主要途径就是获得对外贸易顺差,因此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必须使每笔交易和对每个国家都保持顺差,以使金银流人本国,并将其储藏起来,不再投入到对外贸易。同时,为了增强国力,应阻止本国金银货币外流,禁止金银输出。在贸易保护的政策主张上,大多奉行出口垄断、进口高关税和外汇管制等举措。 晚期的重商主义也称为贸易差额论,其主要代表是英国的托马斯·孟。他批评了早期的重商主义禁止货币流出,将货币储藏起来的不明智做法,主张将货币投入到有利可图的对外贸易中,认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只有保持贸易顺差,才可能增加货币并使国家富足。但一国追求贸易顺差的办法应是保持本国对外贸易总额的顺差,而不必使对每个国家的每笔交易都保持顺差。为了实现对外贸易顺差,托马斯·孟提出发展英国工场手工业、航运业、殖民扩张以及保护贸易等政策主张。并同时增加了以优惠条件鼓励工业原料进口、以退还税款方式鼓励商品输出以及对出口生产厂商发放奖金或补助等辅助性措施。 二、自由竞争时期的贸易保护理论 1 8世纪后期~1 9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西欧各国和美国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当时英国的工业水平最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最强,需要在世界范围内获取丰裕而廉价的原料,需要开拓新的销售市场,极力倡导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当时工业处于落后地位的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学家竭力主张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当时贸易保护理

国际贸易和实务第三章习题答案解析

国际贸易习题答案 配套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二版) 》 主编:赵登峰江虹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8月 第三章 一、填空题 1、南北贸易 2、外部 3、产业内 4、历史或偶然 5、产品生命周期 6、收入水平 7、林德 8、贸易模式 9、对外贸易乘数 10、通过补贴获得市场份额 11、自由贸易政策 12、《综合贸易法》 13、进口替代政策 14、出口替代政策 15、规模经济 16、最优关税 17、知识产权保护 18、大低 19、先发优势 20、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 21、《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22、劳动密集型 23、战略性贸易理论 24、竞争效率 25、政府干预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问答题 1、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有什么区别?产业内贸易是怎么发生的? 答: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之间的区别有: (一)产业间贸易是建立在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产生的比较优势之上,而产业内贸易则是以产品差异性和规模经济为基础。 (二)产业间贸易的流向可以根据贸易前同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差来确定;如果在规模经济条件下进行差异产品的生产与产业内贸易,贸易前相对价格就不能准确预测贸易模式。 (三)按照要素禀赋理论,产业间贸易会提高本国丰裕要素的报酬和降低本国稀缺要素的报酬,而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可以使所有要素都获得收入。 (四)在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条件下,要素的国际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是贸易的一种替代品;而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条件下,要素流动带来了作为产业内贸易主要载体的跨国公司的兴起。从这点来说,产业内贸易与要素流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 产业内贸易的成因有: (一)产品的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产品的差异性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特殊偏好,并且成为产业内贸易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条件。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并不一定要有规 模效益,只要产品存在着多样性,就足以引起产业内贸易。 (二)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一个独立起因,并对产业内贸易模式具有较强解释力。同类产品因产品差别与消费者偏好的差异而相互出口,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进而扩大市 场。这样,就使研制新产品的费用和设备投资分摊在更多的产品上,可以节约研发 费用,进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三)两国需求的重叠程度及经济发展水平。重叠需求理论认为,发达国家的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的相似性决定了重叠需求范围较大,贸易关系较密切,对发达国家之间的 产业内贸易有一定的解释力。 (四)从技术差异商品看,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产品存在生命周期。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出口那些技术先进的新产品,同时进口那些技术 比较成熟的工业品,因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同类产品会发生产业内贸易。(五)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随着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2、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答: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马歇尔主要从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分析外部规模经济产生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 一、前言 由于长久以来未阅读经济类文献,经济学水平大为下降,所以无法进行basic economic principles的教学。又鉴于贸易类对于模联会更加实用,所以今天我计划讲一些关于贸易的东西。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场经常会碰到的一个话题。今天会尽可能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为这两个贸易主张都提供经济理论支持,帮助站在不同国家立场的代表做出自己的判断。 如有问题,请及时提出,欢迎打断。 二、贸易的本质 在了解贸易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分工 有谁读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吗?亚当斯密作为着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在《国富论》中讲到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劳动者,如果对于这职业(分工的结果,使扣针的制造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没有受过相当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职业上的机械(使这种机械有发明的可能的,恐怕也是分工的结果),那末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要做二十枚,当然是决不可能了。但按照现在经营的方法,不但这种作业全部已经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成若干部门,其中有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门职业。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有些工厂,这十八种操作。 这个生产大头钉的故事,应该有人听说过。在这里亚当斯密首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理论,为经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市场的本质就是分工与贸易。 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国际贸易。劳动分工为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奠定了基础,亚当斯密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增加物质财富。 从理论上来讲,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理的确适用于国际贸易。这实际上在当时的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是一个相当具有创建性的思想。在这样的基础原理下,当今世界的自由贸易,世界贸易,全球化才得以形成。 但实际上,国际贸易绝非亚当斯密的理论如此简单,理想化。 三、用现代经济学原理分析自由贸易的优点 1、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先介绍两个名词:绝对优势,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由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即指一个国家生产1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个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 比较优势由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弥补了亚当斯密贸易理论的缺陷。比较优势即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相对高的一种是本国的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不难理解,我这里重点解释一下比较优势,解决三个问题: 1、比较优势是什么意思 2、什么叫劳动生产率比率较高的一种是本国的比较优势 3、比较优势如何使得生产效益最大化 由于个人表述能力欠缺,这里引用教科书中的文字。教科书解释较为清楚。

国际贸易理论习题共12页文档

1.汇总世界各国的进出口统计数据后,世界出口总额与世界进口总额相比较( ) A.二者总是相等 B.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 C.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 D.有的年份出口总额大,有的年份出口总额小 2.按照赫—俄原理,一国应该进口( ) A.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B.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 C.绝对成本低的商品D.比较成本低的商品 3.按照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应该出口( ) A.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B.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 C.绝对成本高的商品D.比较成本低的商品 4.主张限制进口、奖励出口,以有利于本国生产厂商发展的政策是( ) A.重商主义政策B.贸易自由政策 C.进口导向政策D.保护贸易政策 6.普惠制的主要原则之一“普遍的”,其含义是( ) A.发展中国家应对发达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给予普遍的优惠待遇 B.发展中国家应对发达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优惠待遇 C.发达国家应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给予普遍的优惠待遇 D.发达国家应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优惠待遇 7.卖方信贷是指( ) A.卖方对买方的信贷B.卖方银行对买方的信贷 C.卖方银行对卖方的信贷D.买方银行对卖方的信贷 8.在自由贸易区中( ) A.成员对非成员实行统一的关税壁垒 B.成员对非成员保持独立的关税壁垒 C.成员间执行共同的经济政策 D.成员间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10.WTO的成员之间产生贸易纠纷,应该( ) A.在WTO内,通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 B.在起诉国按照WTO的法律规定来解决

C.在被诉国按照WTO的法律规定来解决 D.在国际法院内,按照WTO的法律规定来解决 12.WTO的非歧视原则体现于( ) A.反倾销条款B.公平竞争条款 C.反补贴条款D.最惠国待遇条款 1.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计算进口额的依据一般都是() A.CIF金额B.CFR金额 C.FOB金额D.CPT金额 2.按照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应该进口() A.绝对成本低的商品B.比较成本高的商品 C.比较成本低的商品D.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 3.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创新时期的产品属于() A.技术密集型产品B.资本密集型产品 C.劳动密集型产品D.资源密集型产品 4.主张通过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来刺激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政策是() A.幼稚产业保护政策B.战略贸易政策 C.自由贸易政策D.超保护贸易政策 6.普惠制的主要原则之一是“非歧视的”,其含义是() A.发展中国家应对所有发达国家给予普惠制待遇 B.发展中国家应对所有发达国家的制成品出口给予普惠制待遇 C.发达国家应对所有发展中国家给予普惠制待遇 D.发达国家应对所有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给予普惠制待遇 7.买方信贷是指() A.卖方对买方的信贷B.卖方银行对买方的信贷 C.买方银行对卖方的信贷D.买方银行对买方的信贷 10.由于我国国内的商品要上缴17%的增值税,因此,我国对于进口商品也要征收17%的增值税,这是依据国际贸易条约中的() A.最惠国待遇条款B.国民待遇条款 C.反倾销条款D.保障条款 1.一国某一时期的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称为( )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 一、单选题 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D ) A 、李嘉图B、赫克歇尔C、里昂惕夫D、亚当.斯密 2、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之间货物与服务交换的活动称为( A ) A、国际贸易 B、对外贸易 C、多国贸易 D、双边贸易 3、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资料以( B ) A、欧元表示 B、美元表示 C、本国货币表示 D、日元表示 4、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对于出口额的资料以( A ) A、FOB计价 B 、CIF计价C、CFR计价D、EXW计价 5、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贸易额为( B ) A、3.3万亿美元 B、1.6万亿美元 C、1.7万亿美元 D、1.5万亿美元 6、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 A ) A、对外贸易量 B、对外贸易额 C 、对外贸易依存度D、对外贸易值 7、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的是( C ) A、无形商品贸易 B、过境贸易 C、总贸易体系 D、国境贸易 8、在专门贸易体系中,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是( A ) A、海关结关 B 、货物通过国境C、交纳税费D、订立合同 9、我国出口一批货物给香港某公司,该香港公司又将这批货物转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易现象对香港而言称为( C ) A、间接进口 B、间接出口 C、转口贸易 D、易货贸易 10、当一国的出口额大于其进口额时,称为( D ) A、国际收支逆差 B、国际收支顺差 C、对外贸易逆差 D、对外贸易顺差 11、2003年,美国的进出口额为2万亿美元,GDP为10万亿美元,因此,美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系数约为( D ) A、2% B、4% C、10% D 、20% 二、多选题

国际贸易理论习题2017

国际贸易理论习题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简述全球贸易一体化的现状。 1、国家竞争优势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国际分工?它对国际贸易有什么作用? 3、影响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简述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二、简述题 1、自由贸易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2、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简述题 1、什么是关税?关税与国内税有何区别? 2、什么是财政关税与保护关税?他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关税的种类有哪些? 4、简述各国海关征收关税的几种方法。 5、进口税主要分几种?各自适用的条件是什么? 6、简述反倾销税? 7、普惠制给惠国的自我保护措施有哪些? 1、国际贸易 2、对外贸易 3、出口贸易 4、进口贸易 5、有形贸易 6、无形贸易 7、直接贸易 8、间接贸易 9、转口贸易 10、过境贸易 11、复出口 12、复进口 13、净出口 14、净进口 15、总贸易 16、专门贸易 17、贸易值 18、贸易量 19、贸易差额 20、国际贸易地理分布 21、国际贸易国别结构 22、顺差 23、逆差 1、国际分工 2、垂直型国际分工 3、水平型国际分工 4、里昂惕夫之迷 1、超保护贸易政策 2、自由贸易 3、保护贸易 1、关税 2、财政关税 3、差价税 4、反倾销税 5、海关税则 6、复式税则 7、自主税则 8、从价税 9、名义关税 10、有效关税 1、非关税壁垒 2、进口配额制 3、国别配额 4、自主配额 5、协议配额 6、自动出口配额制 7、进口许可证制 8、海关估价 9、进口押金制度

第五章非关税壁垒 一、名词解释 二、判断题 1、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 2、特种进口许可证在申请程序上,一般比公开许可证要麻烦。() 3、复汇率制是一种数量性的外汇管制。() 4、在外汇管制的3种形式中,成本性外汇管制最为严格。() 5、国内税制度是一种比关税更灵活、更易于伪装的贸易政策手段。() 6、进口配额项下的商品都必须提供原产地证明书。() 7、有定额许可证比无定额许可证限制作用更大。() 8、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方式之一是通过技术法规、标准的规定直接限制出口。() 三、填空题 1、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如1季度、半年或1年)内,对于某些商品的()或()所加以直接的限制。 2、从进口商品许可程度看,进口许可证一般又可分为2种:一种为();另一种为()。 3、外汇管制,是一国政府通过()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的汇价的一种制度。 4、绝对配额有2种方式:()和()。 5、许可证制度是一种()措施。 四、单选题 1、一些发达国家制订的种种复杂的技术标准之所以能有效地限制进口,是因为()。 A、外国产品不易达到其技术标准 B、各出口国技术标准不一,因此需统一标准 C、其技术标准保密 2、绝对配额与相对配额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A、对进口数量的控制上 B、对关税的征收上 C、对进口商品价格的控制上 D、对附加税和罚款的处理上 3、在制定和实施非关税壁垒措施上,通常采用()程序,制定手续比较迅速。 A.立法B.管理 C.自主D.行政 4、非关税壁垒措施越来越多地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使用。下列的措施中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是()。 A.最惠国待遇 B.普惠制待遇 C.按普通税率征税 D.利润汇出限制 五、多选题 1、绝对配额在实施中可分为()。 A、全球配额 B、国别配额 C、关税配额 D、自动出口配额制 2、“自限协定”所规定的出口配额主要有()。 A、总限额 B、分组限额 C、留用配额 D、个别限额 E、磋商限额 3、进口配额制是一国对进口外国商品实现数量限制的措施,其形式多样。若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只限数量,不限金额,则受此限制的出口国或出口商为了扩大该商品在该国的出口额,应采用下列哪项措施?()A、增加商品数量B、提高商品质量和档次 C、降低商品价格 D、改进商品包装 4、一些国家为了限制某种商品进口,而对此商品征收国内税,是因为()。 A、它比关税更高 B、它比关税更灵活、隐蔽 C、它通常不受贸易条约的约束 D、其制订和执行属于本国政策

贸易保护理论与实例(3个)

贸易保护理论与实例(3个) 一、李斯特的贸易保护学说 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对十九世纪德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后,德国有了统一对外的关税政策,开始了工业革命。但最初几年,关税同盟的政策是相当温和的。以棉花和毛纱为例,税率仅从6%上升到8%。到40年代初,“面对英国占压倒优势的工业力量,为了使德国日益兴起的工业获得发展,有理由认为加强保护是必要的。”因此,1841年李斯特的著作发表以后,在德国引起强烈反响,他的学说“立刻为关税同盟工业圈所接受,极大的促进了这一时期的保护关税运动,”税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1843年棉纱进口税提高50%,1844年毛纺织品提高33% ,金属、皮革制成品提高了一倍。另一方面对机器和工业原料却尽量地减免关税。这些措施有效地抵制了英国竞争,使德国的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得以健康快速发展。随着工业的发展,德国资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加强了反对封建制度的力量。正如马克思指出,“保护关税成了它(指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和专制政权的武器,是它聚集自己的力量和实现国内自由贸易的手段。”在这个意义上,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不自觉地充当了推动德国社会转型的动力。以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为显著特征的这一时期在德国历史上被称为“李斯特时代”。 二、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 从促进出口的重点转向对进口保护的重新重视。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以后的很长时期内,其政策措施的重点是鼓励出口,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各国市场竞争加剧,剩余空间有限,尤其是遇到国内经济不景气时,新贸易保护主义又重新重视起对本国进口市场的保护。以美国为例,进入21世纪,美国经济增长率从1999 年的4.1%降至2001年的0.3%,于是美国政府加强了进口保护:一是借助WTO规则,滥用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条款。1995年WTO成立以来,美国的反倾销立案数直线上升,1998年37起;1999年和2000年各47起;2001年则高达74起;20002年共75起。二是恢复传统关税与配额手段,2002年5 月美国单方面决定对部分进口钢铁加征30%的关税,11月又对从中国进口的三种纺织品实行配额限制。三是高筑技术壁垒,阻挡外国优势产品的进口。据WTO 统计,2002年上半年,仅仅因为技术壁垒,美国和欧盟的进口分别下降了6%,而日本的进口下降幅度则超过10%。事实上,新贸易保护主义从来没有在一个时期单独采用鼓励出口或保护进口的一种方式,而是两者结合使用。1980年,美国进口产品的大约1/8就属于保护范围,而到了80年代末,该数字达到了1/4。新贸易保护主义又在向传统的进口保护措施回归。 为什么重新重视起进口限制?这依然发源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思想。与重商主义不同,凯恩斯主义将贸易顺差与就业、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一国的贸易顺差可以扩大有效需求、增加就业、促进增长。汉森、萨缪尔森指出一国的出口与国内投资一样,也具有乘数效应,而进口与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与就业的作用。凯恩斯理论给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干预思想注入了新的内涵,国家干预的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对外经济政策等。根据这一思想,新贸易保护主义要求政府加强进口管制,如实行配额制、要求生产国自动限制出口、规定最低进口价格等;同时采用经济手段,诸如优惠贷款、出口补贴等措施来鼓励出口;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关对外贸易法规来干预贸易活动从而达到恢复国际收支平衡、保护和促进国内生产、实现充分就业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凯恩斯主义又被称为“新重商主义”。

国贸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绝对利益论和相对利益论都是一种主张()的传统理论。 A.自由贸易 B.保护贸易 C.国家干预 D.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相结合 2 、绝对利益论提出的国际分工基础是各国间()的差异。 A.比较成本 B.绝对成本 C.要素禀赋 D.要素组合比例 3 、在相对利益论中,国与国之间进行分工的基础是各国()的差异。 A.产品比较优势 B.产品垄断优势 C.产品密集程度 D.产品保护程度 4、提出比较优势论的是经济学家()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和俄林 D.海默和金德尔伯格 5、根据比较利益论假定A、B两国生产X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00和90人劳动一年,生产Y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20和80人劳动一年,则()。 A. B国同时生产X、Y 产品,A国不生产 B. A国生产Y 产品,B国生产X产品 C. 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 D. A国同时生产X、Y 产品,B国不生产 6、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一国为资本要素相对稀缺、劳动要素相对丰裕,则该国应()。 A.生产并出口资本资本密集型产品 B.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C. 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D.引进资本要素,输出劳动要素 7、根据H—O定理,国与国之间进行分工和贸易后,各国间的生产要素价格比率()。 A.逐渐增大 B.趋向一致 C.保持不变 D.呈不规则变化 8、里昂惕夫反论说明了()与()存在的矛盾。 A.绝对利益论,相对利益论 B. 相对利益论,要素禀赋论 C.实践的验证结果,要素禀赋论理论结论 D. 实践的验证结果,相对利益论理论结论 9、根据海默--金德尔伯格模型,跨国公司在对外投资时必须具备() A.产品的比较优势 B.产品的绝对优势 C.垄断优势 D.要素禀赋优势 10、“顺国际分工的国际互补”要求对外直接投资以()为起点。 A.绝对劣势产业 B. 比较劣势产业 C. 绝对优势产业 D. 比较优势产业 11、如果跨国公司将一般市场交易导致的外部经济性变成内部化,那么它就可以获得()。 A.所有权优势 B.内部化优势 C.区位优势 D.垄断优势 12、当跨国公司具备所有权优势但缺乏区位优势时,该公司会采用()方式进行对外扩张。 A.对外投资 B.技术转让 C.出口贸易 D.对外投资和出口贸易 13、技术差距论认为,贸易的可能性来自于()与()之间构成的时间差。 A.掌握差距,摹仿差距 B.需求差距,反应差距 C.反应差距,掌握差距 D.需求差距,摹仿差距 14、反应差距和需求差距之间的时间差越长,技术创新国活动的贸易利益就会()。

自由贸易理论与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与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一、自由贸易理论 1、自由贸易理论的定义 自由贸易理论(Free Trade Theory),创始者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其核心是自由贸易可使参与贸易的双方均获得贸易利益,它是通过对贸 易原因的近于完美的实证分析和逻辑推论而得出,这是自由贸易理论获 得广泛认同的主要原因;自由贸易理论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国际贸易 的核心理论,成为整介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主线,甚至成为国际贸易理 论的理念和目标,对后世各种不同类型国家的贸易理论和政策选择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2、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1、前提假设 (1)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 (3)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 由流动; (4)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不变; (6)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而且产品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流 动; (7)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2、主要内容 144/(3+6)=16;144/(12+4)=9 144/3=48;144/4=36

(1)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原因是同种产品在各国之间存在价格差; (2)开放条件下,实现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国际贸易的方向是一国出口其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进口其劳动生产力较低的产品; (3)国际交换以开放条件下的均衡价格为基础,其确定的原则是国际比价要处于封闭条件下两国国内价格之间; (4)贸易利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口商品比封闭条件下更便宜,二是出口商品比在封闭条件下的价格贵 3.绝对利益论的特点和局限性 (1)亚当?斯密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他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 (3)亚当?斯密的论述虽然精辟,但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它不能解释现实中所有国家之间国际贸易的基础,特别是当一个国家在所有部门的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话,上述分析就无法解释这一种情况。 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他认为该国应根据“两优相较择其重,两劣相较取其轻”的比较利益法则,选择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而放弃优势较小或劣势较大产品的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4、穆勒对贸易利益分配问题的解释 首先,他运用比较优势原理,说明实际贸易条件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两种 商品交换比例所确定的上下限之问,超出上限或下限,国际贸易不会发 生。其次他得出结论,实际的贸易条件取决于贸易国各自对对方商品的 相对需求强度。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 强度,实际贸易条件就接近于外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这个实 际的贸易条件对本国就有利。反之,如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 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则实际贸易条件就接近于本国国内这两种 商品的交换比例,这个实际的贸易条件对外国就有利。 5、H—O Model 不同商品的生产需要投入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是不同的,因此,一国应生产那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并出口,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各种要素的价格将会因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移动以及进一步发展或因其中一种遇到较小阻力而趋于均等化。 贸易保护主义 1、重商主义 2、李斯特的贸易保护主义:财富的产生比财富本身更为重要。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考试试卷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考试试卷

《国际贸易》(第1单元-第13单元)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分) 1.中国生产手表需要8个工作日,生产自行车需要9个工作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要9和10个工作日,根据比较成本学说()。 A 中国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B 中国宜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 印度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D 印度不宜参加国际分工 2.假设英国生产每单位酒需要劳动人数比美国少40人,生产每单位呢绒比美国少10人,则下列错误的是()。 A 英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B 英国在呢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C 英国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 美国在呢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3.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的国际分工是()。 A 替代型国际分工 B 混合型国际分工 C 水平型国际分工 D 垂直型国际分工 4.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指出,()。 A 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 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 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获利更多

D 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5.晚期重商主义也称贸易差额论,主要政策主张是()。 A 禁止货币出口 B 禁止贵重金属外流 C 奖出限入,包装贸易出超 D 由国家垄断全部货币贸易 6.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 A 世界出口总额 B 世界进口总额 C 一国进出口总额 D 国际贸易量 7.以一定时期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国际贸易额可以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流量,是因为()。 A 它以商品计量单位表示 B 它以货币金额表示 C 它只计算有形贸易 D 它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 8.假定A国生产X和Y产品的单位成本分别为100和120单位劳动,B国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90和80单位劳动,则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 B国同时生产X、Y产品,A国不生产 B A国生产Y产品,B国生产X产品 C 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 D A国同时生产两种产品,B国不生产 9.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在它的出口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也越大。 A 初级产品 B 工业制成品 C 工业原料 D 都不是 10.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3.5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3.7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为7000亿美元,当年国际贸易总额为()万亿美元。 A 7.9 B 3.5 C 7.2 D 3.7

国贸理论简答题

1、试分析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主要因素:①一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②国家经济规模的大小;③一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国内市场的发展程度;④参与国际分工的情况,加工贸易的层次;⑤汇率的变化等。 2、为什么说仅考察商品贸易条件还无法判断一国贸易得益的变动情况? ①因为商品贸易条件的变化并不必然导致收入贸易条件发生同方向变化;②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引起贸易条件指数下降,这不妨碍贸易得益增加;③需求弹性高的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可能引起出口量大幅度上升,这将增加出口国的得益。 3、试分析贸易差额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一般来说,贸易顺差表明一国外贸相对有利,出口产品竞争力强,有充足的国际支付手段,币值稳定;而逆差则对国际收支构成压力,缺乏国际支付手段,威胁宏观经济稳定;②但长期、巨额顺差不一定有利,因大量资源闲置国外,增加本币升值压力,诱发贸易争端;③逆差也许是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一种方式,在高速增长时期对国外资源运用得好有利于经济发展,还可为今后的顺差奠定基础。 4、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从哪些方面反映一国的社会经济状况? ①反映一国的资源禀赋状况;②反映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③反映一国的产业结构。 5、俄林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只是一种趋势,为什么?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是在很多假设条件下推导出来的,例如各国的生产技术相同,市场完全竞争,没有贸易障碍等。但事实上各国并非使用相同的生产技术,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各国间存在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这些因素阻碍了各国相同商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因此要素价格均等化只是一种趋势。 6、简述产品生命周期论。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提出,以解释国际贸易的动态变化。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三个阶段的特点。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表明了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 7、简述并评价要素禀赋理论。 (1)要素禀赋理论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 (2)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禀赋决定的。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3)要素禀赋理论通过对生产要素组合与配置、贸易的最优格局和利益等问题的研究,进一步论证了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和好处。 (4)但是要素禀赋理论是短期、静态分析方法,以各个国家所拥有的资源数量既定为分析基础,另外这个理论忽视了需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8、简述并评价比较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 (2)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3)比较优势理论的意义和不足。

贸易保护理论

第10章贸易保护的理论 一、选择题 1.“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这句话出自()。 A.大卫·李嘉图 B.亚当·斯密 C.弗里德斯希·李斯特 D.保罗·克鲁格曼 2.世界贸易组织将()作为允许发展中国家对某些产业进行保护的依据。 A.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B.重商主义 C.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D.贸易乘数理论 3.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本质的区别是()。 A.是否存在国家干预 B.是否存在规模经济 C.产品是否存在多样化 D.是否在限制进口的同时又促进出口 4.(),战略性贸易政策效果越好。 A.产业准人程度越高 B.政府信息越完全 C.道德风险越大 D.市场竞争性越强 5.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判断当时美国和德国处于()阶段。 A.畜牧阶段 B.农业阶段 C.农工业阶段 D.农工商业阶段 6.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提出保护幼稚产业的措施是()。 A.关税 B.配额 C.进口许可证 D.产品技术标准 7.Brander-Spencer模型中,在对方企业不发生相应变化的情况下,一国政府对其企业的生产补贴会导致()。 A.被补贴企业利润提高 B.未实行补贴国家福利改善 C.未实行补贴国家企业产出减少 D.未实行补贴国家利润上升 8.强调贸易保护对促进就业积极作用的是()。 A.重商主义 B.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C.贸易乘数理论 D.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9.强调贸易保护有助于缓解货币供给不足的是()。 A.重商主义 B.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C.贸易乘数理论 D.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10.强调贸易保护有助于创造“财富生产力”的理论是()。 A.重商主义 B.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C.贸易乘数理论 D.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11.强调贸易保护有助于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是()。 A.重商主义 B.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C.贸易乘数理论 D.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理论 12.强调将要素察赋比率和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作为幼稚产业判断标准的是()。 A.总体经济发展标准 B.产业基准标准 C.外部经济标准 D.潜在竞争力标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平台题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一、单选题 1-1. 如果要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看该国各种商品的交换活动,则称为( C ) A. 国际贸易 B. 总贸易 C. 对外贸易 D. 出口贸易 1-2. 至于计算世界各国(地区)的进口总额会()出口总额,是因为大多数国家统计出口额是以()价格计算的,统计进口额时是用( A )价格计算。 A. 高于;FOB;CIF B. 低于;FOB;CIF C. 高于;CIF;FOB D. 低于;CIF;FOB 1-3. 一国一定时期内某商品的进口量小于出口量称为( B )。 A. 贸易逆差 B.净出口 C. 净进口 D. 贸易顺差 1-4. 以关境作为统计界限的国际货物贸易统计方法是( C )。 A. 收入法 B. 支出法 C. 专门贸易体系 D. 总贸易体系 1-5. 我国出口一批货物给香港某公司,该香港公司又将这批货物转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易现象对香港而言称为( C )。 A. 净进口 B. 过境出口 C. 转口贸易 D. 总贸易 1-6. ()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依据,( A )是以货物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A. 总贸易;专门贸易 B.专门贸易;总贸易 C. 转口贸易;过境贸易 D. 过境贸易;转口贸易 1-7. 衡量一国一定时期商品进出口额之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 A )。 A. 对外贸易依存度 B.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C. 对外贸易条件 D. 对外贸易地理结构 1-8. 国际贸易额指用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的( D )的总和。 A. 对外贸易额 B. 有形贸易额 C. 进口贸易额 D. 出口贸易额 1-9. 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 A. 净出口 B. 净进口 C. 贸易差额 D. 对外贸易 1-10. 划分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的标准是( A )。 A. 商品形态不同 B. 贸易过程中是否使用单证 C. 是否以现汇方式作为清偿手段 D. 关境和国境 1-11. 不具备物质形态的商品的交换活动,统称为无形贸易,例如( B )。 A. 纺织品贸易 B. 旅游贸易 C. 农产品贸易 D. 石油贸易 1-12. 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B )。 A. 本年度进口额高于上年度进口额 B. 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 C. 进口总额小于出口总额 D. 本年度出口额高于上年度出口额 1-13.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额之和被称为( A )。 A. 对外贸易额 B. 对外贸易量 C. 国际贸易额 D. 国际贸易量 1-14. 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依赖程度的是( C )。 A.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B.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商务》复习题

《国际商务》复习题(16.10)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15分二、多项选择题:10分三、填空题:10分四、名词解释:15分五、简答题:30分六、论述题:20分 第一章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 A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凯恩斯主义 D.超保护贸易主义 2.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早的理论探讨是 B A.重农主义 B.重商主义 C.凯恩斯主义 D.马克思主义 3.属于贸易保护理论的是 A A.贸易乘数理论 B.绝对成本论 C.比较成本论 D.要素禀赋说 4.将取之于对外贸易中的货币仅作为财富珍藏下来,而不再投入对外贸易流通的理论称之为 A A.货币差额论 B.贸易乘数理论 C.贸易差额论 D.贸易平衡论 5.将货币当作资本,以便从对外贸易中得到更多货币的理论称之为 C A.货币差额论 B.贸易乘数理论 C.贸易差额论 D.货币平衡论 6.晚期重商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 B A.斯塔福德 B.托马斯·孟 C.博丹 D.孟克列钦 7.提出保护幼稚工业学说的经济学家是 D A.斯塔福德 B.托马斯·孟 C.凯恩斯 D.李斯特 8.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盛行的贸易保护政策是 A.早期重商主义 B.晚期重商主义 C.超保护贸易主义 D.新贸易保护主义 9.属于贸易保护理论代表人物的是 D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俄林 D.凯恩斯 10.凯恩斯的代表作是 D

A.《国富论》 B.《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C.《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1.为证明增加新投资对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好处,凯恩斯提出了 B A.重商主义学说 B.投资乘数理论 C.比较成本理论 D.保护幼稚工业学说 12.属于自由贸易理论的是 C A.贸易乘数理论 B.货币差额论 C.绝对成本论 D.贸易差额论 13.属于自由贸易理论代表人物的是 A A.亚当·斯密 B.托马斯·孟 C.李斯特 D.凯恩斯 14.在历史上第一次从生产领域出发,说明国际贸易发生与发展必然性的理论是A A.绝对成本论 B.比较成本论 C.重商主义 D.要素禀赋说 15.大卫·李嘉图的代表作是 B A.《国富论》 B.《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C.《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D.《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16.提出依附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D A.凯伦 B.格鲁贝尔 C.巴拉萨 D.萨米尔·阿明 17.认为在劳动要素的质的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有利于生产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理论是 D A.依附理论 B.绝对成本论 C.比较成本论 D.人力技能与人力资本理论 18.提出偏好相似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B A.俄林 B.林德 C.赫克歇尔 D.凯恩斯 19.从需求方面,即由人均收入水平的相同来解释国际贸易商品流向的理论是 C

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简述

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简述 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源在于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竞争的强大压力以及美国汉密尔顿最先提出的保护贸易理论和早期重商主义理论。李期特将贸易保护主义发展成了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以“生产力论”和“国家经济学说”为基础,充分论证了保护贸易的必要性、阶段性和具体措施,具有极大的历史和现实的进步意义,深刻影响了德国经济生活和经济理论的发展。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 ist,1789-1846)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早期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杰出代表。其贸易保护主义思想“一直影响到俾斯麦时代”, 一浅略分析,相信对当今的发展中国家会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 李斯特生活的时代,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正达到发展的顶峰,成为最流行的经济学派,在欧洲大陆拥有众多的追随者。李斯特敢于独辟蹊径,提出与流行学派自由贸易理论完全不同的贸易保护主义,其中既有现实的影响,又有理论上的渊源。 首先,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是“从自己祖国的实际需要,特别是1815年后德意志工场手工业的艰难处境出发” 维也纳会议后,德国没有迎来人们期盼已久的国家统一,它仍然只是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上的国家存在着。新建的德意志联邦,“实际上是中欧地区中世纪封建传统的最后表现形式”,③它由38个主权邦组成,保持各邦的独立性和不可侵犯性,联邦议会“对成员国几乎没有任何行政权威”。另一方面,在经过了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拿破仑战争的洗礼,特别是“大陆封锁政策”的保护后,德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萨克森和西里西亚地区出现了发达的棉、麻纺织业,莱茵地区的采矿、冶金和金属加工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1800到1820年,德国工业总产值从6000万英镑增至8500万镑。⑤但是“大陆封锁政策”结束,特别是 1815年和平时期以后,英国商品大规模地涌入欧洲大陆。法、俄等国严格实行保护关税政策,把关税当作“民族的围墙和砥柱”。只有德国缺乏统一的国家对工业的保护,缺乏统一御外的关税,在国际商战中处境恶劣, “大多数工厂或濒于萎缩,或苟延残喘,集市与市场都被外国产品所淹没,大部分商人已无所事事。”在这种形势下,摆脱外国自由竞争的威胁,促进德国大工业的发展成为德国资产阶级的迫切要求。 李斯特是德国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他一面积极投身于促进德国工商业发展的实践活动,一面致力于创立一套符合德国国情和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贸易经济理论。1819年,他组织建立了“德国工商业者协会”,“其目的在于取消德意志各邦在各自为政情况下设立的关税,同时在于争取成立一个德意志全国统一的商业与海关制度。” 在他起草的给法兰克福议会的请愿书中,提出了国内商业自由和对邻国实行建立在报复原则基础上的全德关税制度的要求。这是他第一次从整个德国的角度表述贸易保护主义的观点。 其次,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还深受美国保护贸易理论和政策的影响。 1825年,李斯特因抨击财政,被迫流亡美国。在这里,美国经济学家汉密尔顿关于保护贸易的一般观点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汉密尔顿在给美国国会的《制造业报告》(1791)中,“强调国家在制造业方面自给自足的必要性和一个相当大的非农业消费阶层对于一个稳定而繁荣的农业的重要性。”他认为,应利用奖金和津贴制度以及保护关税来鼓励国内制造的增长,使之能够扩大经营规模,获得与外国竞争者相当的规模节约。通过这种方式,使“幼稚工业”很快成熟起来,逐渐把生产成本降低到至少和外国制造者同等的水平。李斯特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和借鉴了汉密尔顿的这些观点,他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对汉密尔顿保护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美国经济生活的实际同样给李斯特以强烈的震撼,加强了他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想。李斯特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