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2020年高一通用技术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通用技术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通用技术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通用技术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通用技术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技术产生源自于目的性,即技术是人类为改造大自然而产生的。(技术的性质之一)

(2)了解技术的发展史

(3) 能对案例进行分析,理解技术各方面的影响,即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性质之一)2.过程与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技术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技术的人文精神的理解。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求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知识点: 1。技术的目的性; 2。技术的两面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难点:1。对技术史上某一事件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

2。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手段: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上节课我们系统的介绍了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知道了什么是通用技术,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以及怎样学好通用技术这门课程,那么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通用技术的内容,让我们一起走进技术的世界。

(展示各种技术的图片)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产生了无数的技术发明,这些技术发明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的世界里,可以这样说,生活离不开技术。那么人类的技术活动源自于什么呢?

(二)新课教学

一、技术源于什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3页的内容,来回答这个问题,并归纳出技术的第一个性质是什么。(学生回答)技术源于人们改变自身生存条件、改造自然的愿望。

(教师)没错,技术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以能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且从课本的叙述中我们可知,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在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要。所以技术的性质之一就是技术具有目的性。

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技术是如何满足人的需求的,其目的性是如何体现的。

(1)原始人随身携带磨制好的尖削石器,除了用来切割兽皮兽肉外,还有什么用途?

答:人类需要着衣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筑技术可以使人们免受风雨、野兽的侵袭;

车船制造技术可以使人们很方便的到达想去的地方,不必那么辛苦;

引导学生回答:技术满足了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需要。

(2)讲解助听器的原理

任何助听器都包括6个基本结构。

.话筒(传声器或麦克风)接收声音并把它转化为电波形式,即把声能转化为电能。.放大器放大电信号(晶体管放大线路)

.耳机(受话器)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即把电能转化为声能)。

.耳模(耳塞)置入外耳道。

.音量控制开关

.电源供放大器用的干电池。

提问:a. 从什么具体的目的出发?(使听觉不太灵敏的人能自如地听到外界的声音、正常地与人交流)

b.解决了什么具体的问题?(将声音放大、传入耳中,体积小巧、方便佩戴)

c. 满足了什么具体的需求?(使耳聋人方便地与外界进行语言交流)

【补充案例】水龙头。讨论下面四个问题

a.水龙头从什么具体目的出发?(目的是控制用水)

b.水龙头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能开、能关。控制水的流量)

c.水龙头满足了人们什么要求?(方便、节约用水)

d.市场上常见的控制水量的水龙头有哪些?(引导学生回答:拔位水龙头、定量冲洗水龙头、脚踩水龙头)

助听器、水龙头的发明说明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中。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

过渡: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发展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科学的发展。那么技术与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谈到科学与技术这两个名词时,同学们一定会想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水平”等等句子。是的,人们讲到科学常常要说到技术,谈到技术又几乎必提到科学,或者把它们简称为科技。其实,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本质的区别。首先,科学是认识活动,它可以提高人类的认识水平;技术是发明活动,它可以增强人类的生存能力,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其次,科学是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技术则是“怎么做”“做什么”的知识。再次,科学的任务是发现规律、提出理论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其目的是认识自然;技术的任务是发明或开发出新的方法、手段、措施或途径,其目的是控制、改造自然。

从历史上看,技术先于科学产生,古代技术主要来自生产实践。如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术革命就是依靠技术的力量。而到了现代,科学成为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以电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就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的,即科学在先,技术在后。

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辅相成②科学促进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科学的进步

3、技术是从科学到生产的中间环节,是把科学原理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技术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原理的指导,尤其是现代技术,往往就是科学的直接应用。

二、技术的发展历史

让我们了解一下在技术发展的长河中,从刀耕火种、穴居狩猎等原始技术开始,我们的祖先给我们所留下的无数宝贵的技术发明。(展示石器、青铜器、铁器、蒸汽、电气和信息时代的图片资料,让学生观察思考。)

(通过古老的中华文明成果展示,让学生了解技术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三、技术的影响

早在远古时代的人类,就开始使用带利刃的石块切割兽肉,用兽骨制成骨针;14000年前,人类学会了栽种粮食、驯养动物、制作陶器,在工业革命时代人们发明了蒸气机等,当代人类为探索宇宙奥秘而发明航天飞机等技术。技术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对人类生活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课本P7-9中分别举了计算机与因特网技术、空间技术和杂交水稻技术的例子,分析了技术对个人、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认真阅读这三个例子。

通过日常生活的经验和阅读课本的例子,大家是否体会到技术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手段,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技术对我们有着巨大的作用,然而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实用性是技术的基本特性,但是如果人类把技术的实用性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盲目追求功利性,这就违背了技术的本义,走向它的反面。任何一项技术如果使用不当,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下面请大家看看这个Flash动画“一节电池的作用”。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技术作为人类使用的工具和物品,他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如电池可以随时随地为人类带来光明和动力,但是任意丢弃的废旧电池中所含的重金属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一粒纽扣电池就能污染6×105L水。

技术的性质之二――技术具有两面性

什么是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既存在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的正面价值,它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的负面影响。)

【活动】请你列举几项常见的技术,并分析其正反两面性。

(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提出一项技术,并说出它的正面,另一组说出它的反面,两组间可进行反驳。)

预案:农药、炸药、电、网络技术、克隆技术、B超技术。

总结:怎样看待技术的两面性?

技术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 , 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实用性是技术的基本特性。没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就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但是,如果实用性被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 甚至于不考虑技术对环境、对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而盲目地追求功利性, 这就违背了技术的本义, 走向了它的反面。所以我们应该从“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但是,必然有一面是主导的,这一面就决定了事物的基本特性。一个有用的技术项目或产品,只要它存在价值,仅管它还存在某种危机和隐患,我们仍然要使用它,这就是我们对待两面性的正确态度。相信人类的理智和智慧,定能找到解决技术两面性问题的办法,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二节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发明和革新推动着技术的发展;

(2)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经历技术的发展的历程,体验技术创新的技术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对知识产权的意识和保护。

二、教学知识点: 1。发明与革新――创新性; 2。知识产权――专利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例子的分析和总结,从而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这一基本原理,从而加深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难点:发明与革新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手段: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也是技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成果,闪烁着创新的光芒。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那么什么是创新呢?创新其实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种是创造发明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即发明;另一种是对原有的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即革新。两种创新的结果都是用新的技术来取代已经陈旧和落后的技术。

技术具有创新性,技术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发明、革新,才能使技术有较大的飞跃,乃至产生革命性的变革。中国与世界的技术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创新史。下面我们以课本中“洗衣机技术的进步”来体会“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在案例中,大家要注意体会在一项技术的发展中,有着什么样的规律。

【案例】洗衣机的历史

从古到今,洗衣服都是一项难于逃避的家务劳动,而在洗衣机出现以前,对于许多人而言,它并不像田园诗描绘的那样充满乐趣,手搓、棒击、冲刷、甩打……这些不断重复的简单的体力劳动,留给人的感受常常是:辛苦劳累。

1874年,“手洗时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人发明了木制手摇洗衣机。发明者是美国人比尔·布莱克斯。布莱克斯的洗衣机构造极为简单,是在木筒里装上6块叶片,用手柄和齿轮传动,使衣服在筒内翻转,从而达到“净衣”的目的。这套装置的问世,让那些为提高生活效率而冥思苦想的人士大受启发,洗衣机的改进过程开始大大加快。

1880年,美国又出现了蒸气洗衣机,蒸气动力开始取代人力。

之后,水力洗衣机、内燃机洗衣机也相继出现。到1911年,美国试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电动洗衣机的问世,标志着人类家务劳动自动化的开端。

电动洗衣机几经完善,在1922年迎来一种崭新的洗衣方式“搅拌式”。搅拌式洗衣机由美国玛依塔格公司研制成功。这种洗衣机是在筒中心装上一个立轴,在立轴下端装有搅拌翼,电动机带动立轴,进行周期性的正反摆动,使衣物和水流不断翻滚,相互摩擦,以此涤荡污垢。搅拌式洗衣机结构科学合理,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不过10年之后,美国本德克斯航空公司宣布,他们研制成功第一台前装式滚筒洗衣机,洗涤、漂洗、脱水在同一个滚筒内完成。这意味着电动洗衣机的型式跃上一个新台阶,朝自动化又前进了一大步!直至今日,滚筒式洗衣机在欧美国家仍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世界各国也加快了洗衣机研制的步伐。首先由英国研制并推出了一种喷流式洗衣机,它是靠筒体一侧的运转波轮产生的强烈涡流,使衣物和洗涤液一起在筒内不断翻滚,洗净衣物。1955年,在引进英国喷流式洗衣机的基础之上,日本研制出独具风格、并流行至今的波轮式洗衣机。至此,波轮式、滚筒式、搅拌式在洗衣机生产领域三分天下的局面初步形成。

20世纪60年代以后,洗衣机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开始形成系列,家庭普及率迅速上升。此间洗衣机在日本的发展备受瞩目。

60年代的日本出现了带干桶的双桶洗衣机,人们称之为“半自动型洗衣机”。

70年代,生产出波轮式套桶全自动洗衣机。70年代后期,微电脑控制的全自动洗衣机横空出世,让人耳目一新。

到80年代,“模糊控制”的应用使得洗衣机操作更简便,功能更完备,洗衣程序更随人意,外观造型更为时尚……

进入90年代,由于电机调速技术的提高,洗衣机实现了宽范围的转速变换与调节,诞生了许多新水流洗衣机。

此后,随着电机驱动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日本生产出了电机直接驱动式洗衣机,省去了齿轮传动和变速机构,引发了洗衣机驱动方式的巨大革命。

通过这个例子,大家是否发现,“技术的本质在于创新,同时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发展自己”这个规律。

下面,有没有同学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史有了解的,我们请他来介绍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案例】集成电路的发明对计算机技术的促进作用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5-1956)

1946年2月15日,标志现代计算机诞生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puter)在费城公诸于世。ENIAC代表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重新接线编程,还拥有并行计算能力。ENIAC由美国政府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发,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70000个电阻器,有5百万个焊接点,耗电16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第一代计算机的特点是操作指令是为特定任务而编制的,每种机器有各自不同的机器语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另一个明显特征是使用真空电子管和磁鼓储存数据 .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6-1963)

1948年,晶体管发明代替了体积庞大电子管,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1956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产生。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1960年,出现了一些成功地用在商业领域、大学和政府部

门的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还有现代计算机的一些部件: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操作系统等。计算机中存储的程序使得计算机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更有效地用于商业用途。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更高级的COBOL和FORTRAN等语言,使计算机编程更容易。新的职业(程序员、分析员和计算机系统专家)和整个软件产业由此诞生。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4-1971)

1958年德州仪器的工程师Jack Kilby发明了集成电路(IC),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这一时期的发展还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现在)

大规模集成电路 (LSI) 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容纳几百个元件。到了 80 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VLSI) 在芯片上容纳了几十万个元件,后来的 (ULSI) 将数字扩充到百万级。可以在硬币大小的芯片上容纳如此数量的元件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不断下降,而功能和可靠性不断增强。 70 年代中期,计算机制造商开始将计算机带给普通消费者,这时的小型机带有友好界面的软件包,供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程序和最受欢迎的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程序。 1981 年, IBM 推出个人计算机 (PC) 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学校。 80 年代个人计算机的竞争使得价格不断下跌,微机的拥有量不断增加,计算机继续缩小体积。与 IBM PC 竞争的 Apple Macintosh 系列于 1984 年推出, Macintosh 提供了友好的图形界面,用户可以用鼠标方便地操作。

由各项技术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今天普遍使用的技术都是经历着:从无到有――发明,然后经历了不断改造,创新的过程――革新。所以说发明和革新是技术的源泉。

【作业】探究手机的技术发展:

1、一、旧式手机的外型、功能、接收等有什么局限?

2、当前手机的外型、功能、接收的情况又怎么样?

3、你猜想今后的手机会怎样的发展?

(二)我们上面说过,技术的进步源自创新。每一项技术创新都经历着发明革新者的努力和奋斗才获得。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智力劳动成果,有其实用价值,也是一种商品,应该有偿交换。为了鼓励创新和依法保护发明革新者的利益,国家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什么是知识产权?什么是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包括哪些内容?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理和收益的权利,时一种无形的产权,是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权力。

知识产权制度是智力成果所有人在一定的期限内依法对其智力成果享有独占权,并受到保护的法律制度。

――没有权利人的许可,任何人都不得擅自使用其智力成果。

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计算机程序著作权等。

侠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我们有了知识产权保护法,就能够保护智力劳动者的创新劳动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和推广应用。

教材中的“知识窗”对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作了一些介绍,同学们课余时间可以加以阅读。有关专利的更深入知识,我们将在第五章进行学习。

第三节设计是技术的关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设计是技术的灵魂; (2)知道设计需要运用多种综合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设计在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感受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提高技术素养,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知识点: 1。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2。设计需要多种知识――综合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能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四、教学方法、手段: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在之前的学习里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了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人们的实际问题,而要产生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设计这一个手段,因为通过设计,人们可以把自己或他人的创造性想法具体化,制定出可供实施的具体技术方案。

最简单的关于设计的定义,就是一种“有目地的创作行为”。(课件展示几幅经典的产品设计图,几幅不成功的产品设计图)。设计有很多种类,本课程所说的设计主要是指技术设计,简称设计。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设计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设计就像说话走路一样自然,也和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设计带给人类生活意义与快乐,并直接冲击着个人与环境”。从本质上说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16页的例子,分析进行设计的条件和体会设计的重要作用。答:设计需要运用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根据预定的目标和环境限制条件,在头脑中进行想象、构思和分析,并运用各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表现出拟定中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方案的实施过程和结果。

人们通过设计,可以把自己或他人的由创造性构思得到的设想具体化;设计是绝大多数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的核心过程。

技术之所以离不开设计,还因为设计需要不断改进,以此促进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们一起来看看自行车设计的发展:(见《自行车历史》)

从案例中,可以得出结论:一项技术的创新需要设计,一个技术产品的更新需要设计,一项新工业的改进也需要设计。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2、技术的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的影响

思考:人类经过了几千年,知道1888年才设计出这种“安全”自行车,为什么以前没有设计出来呢?

归纳总结:安全自行车的成功有赖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发展。从1880年开始了大量生产无缝钢管,这使坚固的轻型框架的生产成为可能。因此说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

请同学看案例:“达芬奇的飞行器”

500年前,达·芬奇研究并仔细分析了鸟儿的飞行,试图发现飞行的秘密。研究每进行一步,他都做好标注,制作草图,由于技术所限,达·芬奇未能实现他的飞行梦想。(附图)总结: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技术的进步直接制约着设计的发展,先进的技术可以使人们的设计得以实现。

同学们还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吗?

当人们没有掌握航天技术时,人们通过嫦娥奔月的神话幻想中登上月亮,它虽在当时是不现实的,但它鼓舞人们用科学技术把想象变成现实。

总结: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使设计的主题更加丰富,设计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设计的效率更高。

(二)设计需要多种知识――综合性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课本中表1-4列出了设计和制造一辆汽车至少需要涉及到的10个学科。技术和设计需要多种学科知识,这是技术的又一性质。这些知识的综合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而是有机的综合运用,相互联系,构成有机的整体。再如课本P16和P9的例子,分别用到哪些学科的知识?P16的例子涉及到仿生学、空气动力学、热力学、材料学等学科知识。

P9的例子: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具有全面、深厚的农业科学知识。1973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终于成功地实现了水稻的三系配套,使水稻的产量提高了20%,这一成果轰动了世界。

杂交水稻技术是植物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这说明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小结:技术的性质

2019-2020年高一部分 1-2 双基演练课堂大纲人教版

Ⅰ.单项填空

1.She is a very kind woman, loyal ________ her friends, intelligent and amusing.

A.to B.at C.for D.in

解析:(be) loyal to意为“忠诚于……”。

答案:A

2.Hand in hand with reading, he had ________ the habit of making notes.

A.developed B.invented C.made D.built

解析:动词develop意为“发展;开发;(使)成长;(使)发育”;此处develop a habit 意为“逐渐养成一种习惯”。

答案:A

3.—What has Tom been doing recently?

—I don’t know, ________ care.

A.nor I do B.nor do I C.neither am I D.neither I am

解析:当表示“某人也不这样”时,应用结构“neither/nor+助动词(be 动词或情态动词)+主语”。

答案:B

4.After graduation from college, he began to wander from city to city, ________ a suitable job.

A.hunting for B.taking on C.looking after D.bringing up

解析:hunt for“寻找”。

答案:A

5.Jim entered the petition without much hope,not thinking he would ________ first prize!

A.e up with B.put up with C.catch up with D.end up with

解析:end up with“最终……”,“以……结束”。

答案:C

6.—I missed the first part of the film.It was really a pity.

—You ________ home half an hour earlier.

A.should have left B.must have left C.should leave D.must leave

解析:should have done 意为“本来该做……而实际没做”,用以表示对已发生事情的不满或责备等语气。

7.The storm died away at last with the golden waves ________ the shore in peace.

A.beat B.to beat C.beating D.beaten

解析:此处with 介词短语作伴随状语;根据短语之意“……金色的波浪拍打着海岸”得知,此处-ing 分词既表“动作在进行”,又指“动作的主动性”。

答案:C

8.Shanghai has ________ more US dollars this year than last year.

A.brought down B.brought up C.brought in D.brought out

解析:bring down “使倒下,(人为地)使(价格等)下落”;bring up “教育,培养,使成长”;bring in “引进,带进来”,“赚(钱)”;bring out “阐明,拿出”]

答案:C

9.The teacher stressed again that the students should not ________ any important details while retelling the story.

A.bring out B.let out C.leave out D.make out[解析:leave out “漏掉”。

答案:C

10.Do you have any difficulty ________ these flowers?I’d like to help you if you have any.

A.to plant B.for planting C.with planting D.in planting

解析:have difficulty(in) doing “做某事困难”。

答案:D

Ⅱ.完形填空

Sometimes you can’t believe what is happening before your eyes.With all her big brothers and sisters off to school,our four-year-old daughter,Becky,felt__1__at home.Cattle and horses were too big for her to__2__with.Oh,my poor daughter.

One day I had just finished washing the lunch dishes when Becky rushed in with__3__.“Mama!”she cried,“e to see my new dog!I gave him water two times already.He’s so thirsty.”

I__4__,another of Becky’s imaginary__5__.

“Please e,Mama.” She pulled__6__my jeans,her brown eyes pleading(肯求).“He’s crying—and he can’t walk!”“Can’t walk?” I could__7__it must be a certain animal this time.“All right,honey,” I said.By the time I tried to__8__her,Becky had already disappeared into the__9__.“Where are you?”I called.“Over here by the oak stump(橡木桩).Hurry,Mama!”I__10__the branches and raised my hand__11__the glare of the sun.To my__12__,she was touching an unmistakable head of a wolf!

“Becky,” My mouth felt dry.“Don’t move.” I__13__closer.Yes,it was a big wolf which was badly hurt.Suddenly the wolf__14__.“It’s all right,boy.” Becky__15__it.“Don’t be afraid.That’s my Mama,and she loves you,too.” Then the unbelievable thing happened.As her tiny hands__16__the great shaking head,I found the wolf__17__down and waved his tail gently.“Honey,” my__18__tightened.“Put his__19__down and e to Mama.We’ll go and find help.”

Becky got up and kissed the wolf on the nose before she walked slowly into my arms.With Becky__20__in my arms,I ran home quickly.I can’t understand why my little girl could get along well with the wolf,but I always think if only all of us could get on well with other animals,like my daughter and the wolf.

1.A.lonely B.afraid C.free D.happy

2.A.go B.deal C.play D.pete

3.A.sadness B.excitement C.caution D.fear 答案:B

4.A.regretted B.plained C.laughed D.sighed 答案:D

5.A.plans B.dogs C.tricks D.discoveries

答案:B

6.A.on B.over C.up D.at

答案:D

7.A.recognize B.suspect C.say D.declare

答案:C

8.A.follow B.catch C.trust D.convince

答案:A

9.A.gate B.house C.crowd D.woods

答案:D

10.A.parted B.split C.struck D.surrounded

答案:A

11.A.to B.for C.from D.against

答案:D

12.A.joy B.astonishment C.curiosity D.disappointment 答案:B

13.A.reached B.sought C.stepped D.watched 答案:C

14.A.shook B.attacked C.jumped D.stood

答案:A

15.A.stopped B.forted C.blamed D.ordered 答案:B

16.A.beat B.felt C.waved D.held

答案:B

17.A.went B.slowed C.calmed D.got

答案:C

18.A.teeth B.mind C.feet D.throat

答案:D

19.A.body B.tail C.head D.hand[

20.A.safe B.happy C.nervous D.proud

答案:A

Ⅲ.阅读理解

One day not too long ago the employees of a large pany in St.Louis,Missouri returned from their lunch break and were greeted with a sign on the front door.The sign said:“Yesterday the person who has been hindering your growth in this pany passed away.We invite you to attend the funeral in the room that has been prepared in the gym.”

At first everyone was sorry to hear that one of their colleagues had died,but after a while they started getting curious about who this person might be.The excitement grew as the employees arrived at the gym to pay their last respects.Everyone wondered:“Who is this person that was hindering my progress?Well,at least he’s no longer here!”

One by one the employees got closer to the coffin and when they looked inside it they suddenly became speechless.They stood over the coffin,shocked and in silence,as if someone had touched the deepest part of their soul.There was a mirror inside the coffin:everyone who looked inside it could see himself.There was also a sign next to the mirror that said:“There is only one person who is capable to set limits to your growth:it is you.”

You are the only person who can revolutionize your life.You are the only person who can influence your happiness,your realization and your success.You are the only person who can help yourself.Your life does not change when your boss changes,when your friends change,when your parents change,when your partner changes,when your pany changes.Your life changes when you change,when you go beyond your limiting beliefs,when you realize that you are the only one responsible for your life.

1.The underlined word “funeral” in the first paragraph means ________.

A.an occasion when one admires himself in a mirror

B.a chimney from where smelly smoke es out

C.a ceremony for burying or burning a dead person

D.an exhibition displaying varieties of treasures

解析:词意理解题,由下文可知该词意为“葬礼”。

答案:C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Last Respects B.Beyond Your Belief

C.A Strange pany D.A Road to Success

解析:综观全文,并结合第二段可得知。

答案:A

3.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The employees were shocked when they saw the dead person.

B.It is you yourself that can actually change your life.

C.In the mirror you can find how small you are in the world.

D.You can achieve your goal if you set limits to your growth.

解析:由最后一段可知。

4.It seems that the pany is ________.

A.encouraging the employees to show respects to the dead B.providing good working conditions for its employees

C.suffering a heavy loss due to its staff member’s death D.trying to make its employees aware of their own potential 解析:综合题,综合全文可知。

答案:D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 -+=的所有实数根; x x (8)不等式30 x->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 用小写字母,,, a b c 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 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完整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知识点一、机械运动 1.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________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________的,静止是________的。 知识点二、物体和质点 1.实际物体:有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并且运动过程中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一般________。 2.质点 (1)定义: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把它简化为一个有________的物质点,这样的点称为质点。 (2)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素不影响问题的研究时,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3.对质点的理解 (1)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其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质量”,但是质点没有大小、体积、形状,它与几何中的“点”有本质区别。 (2)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3)可将物体看成质点的几种情况: 知识点三、参考系 1.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就必须选择另外一个物体作________,这个用来作______________就叫做参考系。 2.选取原则:(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的选取是________,一般根据研究问题的方便来选取。 (2)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把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其他物体作为参考系。 3.选择参考系的意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选好参考系,对于同一个运动,如果选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可能不相同。 4.选择参考系的原则:(1)选取参考系一般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对象所在的系统来决定。 (2)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在实际问题中,参考系的选取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基本原则。 (3)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物体的运动,都应该明确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 (4)在同一个问题当中,若要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或同一个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时,必须选取同一个参考系。 (5)无论物体原来运动情况如何,一旦把它选为参考系,就认为它是静止的。 知识点四、坐标系 1.建立坐标系的目的:定量地描述物体的________及位置的________。 2.建立坐标系的方法 (1)建立何种坐标系要针对物体是在________、平面内,还是空间中运动而定。 (2)建立坐标系时应明确坐标原点、________及单位长度,标明坐标单位。 题型一、对质点概念的理解 例1、关于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否看作质点,判断正确的是() A.研究一列火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时间,火车可视为质点

高一通用技术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教案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第一节技术的巨大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技术产生源自于目的性,即技术是人类为改造大自然而产生的。(技术的性质之一) (2)了解技术的发展史 (3) 能对案例进行分析,理解技术各方面的影响,即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性质之一)2.过程与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技术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技术的人文精神的理解。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求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知识点: 1。技术的目的性; 2。技术的两面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难点:1。对技术史上某一事件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 2。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手段: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上节课我们系统的介绍了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知道了什么是通用技术,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以及怎样学好通用技术这门课程,那么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通用技术的内容,让我们一起走进技术的世界。 (展示各种技术的图片)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产生了无数的技术发明,这些技术发明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的世界里,可以这样说,生活离不开技术。那么人类的技术活动源自于什么呢? (二)新课教学 一、技术源于什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3页的内容,来回答这个问题,并归纳出技术的第一个性质是什么。(学生回答)技术源于人们改变自身生存条件、改造自然的愿望。 (教师)没错,技术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以能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且从课本的叙述中我们可知,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在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要。所以技术的性质之一就是技术具有目的性。 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技术是如何满足人的需求的,其目的性是如何体现的。 (1)原始人随身携带磨制好的尖削石器,除了用来切割兽皮兽肉外,还有什么用途? 答:人类需要着衣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筑技术可以使人们免受风雨、野兽的侵袭; 车船制造技术可以使人们很方便的到达想去的地方,不必那么辛苦; 引导学生回答:技术满足了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需要。

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套的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课程标准: 本章为高中必修模块的开篇第一章,从实验入手,重点介绍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化学实验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检验等,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另外,在做化学实验时,取用的药品都是可以称量的,但分子、原子、离子等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是难以称量的,为此,引入“物质的量”这一基本物理量,可将一定数目的原子、离子或分子与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 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物质的量及其由此导出的其它物理量如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是中学化学的计算核心,也是进行定量实验的计算依据。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2.通过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实验安全意识,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难点: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有关伤害的事件非常多,你知道哪些?哪些与化学有关?请你说出来与同学们共同交流,并加以预防。学生思考、讨论。

有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对化学实验,尤其要注意实验安全,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你学习了哪些实验安全问题?对你有什么启示? 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回顾、讨论交流,让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新知学习新知学习 投影有关一些典型的伤害实例和违规实验操作所发生的伤害。 通过血的事实,告诉学生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学生观看,感受颇深。 归纳整理化学实验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学生总结,交流,相互补充。 思考交流 思考交流要做到实验安全,你认为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思考、交流、整理,相互补充,达成共识。 偶发事件的处理练一练1.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实验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水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时,可用水将其扑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巩固练习 &nb sp;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接触药品 B.用嘴吹熄酒精灯火焰 C.实验后,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便丢弃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1 质点参照系和坐标系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通过实例理解参考系,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②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的概念 2.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质点的概念。 【思考】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是怎样去确定物体是在运动的呢? 2)看下面的图片,我们应该如何判断静止或者运动呢?

现在,我们坐在座位上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一、机械运动 在我们物理世界里是这样确定定物体是否在运动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变化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定义) 思考:我们把地球当成静止的所以我们静止的,可是地球每时每刻都是在自转的,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是跟着地球转动,这时候同学们还认为自己没动吗?那么我们到底动没 动啊?

为了解决之前的问题,我们引入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参考系。 二、参考系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 特点:①假设是静止不动的(被认为是不动的,而且作为静止的标准)。 ②任意选取,但应以便于研究运动为原则。 参考系与运动: ①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②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解释思考的问题:在我们研究物体运动时,我们首先要引入一个参照物,这个物体被认为是静止不动的,有了这个参照物我们就可以去判断其他物体是否运动了。如果这个物体相对参考物的位置发生变化,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同理这个物体如果相对参考系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考点提醒:参考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其出题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对参考系的理

高中通用技术_技术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技术的性质 文档内容:技术的性质 章节: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三节技术的性质 课时:任务一 作者: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技术文化,理解技术的目的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性质。 (2) 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感受并理解技术的目的性。 (2)通过技术体验和案例分析,理解技术的目的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形成正确的技术价值观。 (2)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技术体验,培养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并形成使用技术的责任意识。 (3) 学会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

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技术文化,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三、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讲授演示、技术体验、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小组讨论。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三节“技术的性质”的任务一。这节内容主要有三个知识点:一是技术的目的性,能分析所例举技术的根本出发点,即发明该技术的初衷;二是技术的实践性,体会技术是一种实践性的知识;三是技术的综合性,理解技术往往需要综合多种学科的知识,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在第前两节的教学中,学生对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技术的几个性质,对技术作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去了解我们所处的技术世界。本节的教学重点将放在技术的综合性,通过技术体验和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

2. 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以学生进行技术体验和参与思考分析为课堂教学主线,以优秀的传统技术文化的“桔槔”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为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案例分析、演示讲解,学生主动实践、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 3. 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以前的各学科当中或多或少地接触到一些技术的知识或案例,但一般都是零碎而非系统的,感性而非理性的,而且往往并非从技术的角度出发。 在经历了前一节“技术的价值”的学习后,他们走进了技术的世界,发现了人类的创新活动和技术发展给世界带来的繁荣和异彩,激发了投身技术创新行列,实现人生价值的热情,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对技术的性质识记并不困难,关键是通过技术体验、讨论、马上行动等活动,能对技术的性质实现理解、内化,形成和提高理解技术、评价技术以及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PPT、桔槔模型制作的材料和工具、

最新人教版英语必修一全套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Module I Unit 1 Friendship Teaching Plan I. Teaching aims: 1. Ability Goals: ① Listening: gain useful information and clear views from the listening material; ② Speaking: express one’s attitude or views about friends and friendship in appropriate words. ③ Reading: let Ss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④ Writing: write a letter about how to make friends 2. Knowledge Goals: ① Talk about friends and friendsh ip; how to BE friends; how to gain friendship ② Use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 so do I / neither do I I think it is a good idea All right Yes,but… ③ to get the Ss to master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④ vocabulary and phrases: upset, calm, concern, careless, loose, cheat, list, share, German, series, outdoors, crazy, purpose, thunder, entirely, power, trust, suffer, teenager, advice, quiz, editor, communicate, situation, add up, calm down, have got to, be concerned about, walk the dog, go through, hide away, set down, a series of, on purpose, so as to, face to face, according to, get along with, fall in love with, join in, be upset about, for once 3. Emotion Goals: ① To arise S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② To encourage Ss to take part in the act ivities and make Ss confident; ③ To develop the ability to cooper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

1.1 认识运动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在哪些情况下物体可视为质点。 (2)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提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如何选取参考系。 难点: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三、教具 液晶投影机、笔记本电脑、三角尺。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观看一段反映物体运动的动画,然后思考问题。 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那同学们可不可以概括一下,什么叫做运动呢?物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成为机械运动。

(二)参考系 关于机械运动,同学们肯定有许多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围绕几个常见的场景进行讨论。(1)坐火车旅行图片(2)地球自转图片(3)地球绕太阳转动图片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你和一位同伴正坐在这辆行驶的火车上,铁路边的人看着火车中的乘客,那同学们,请问一下,你们究竟是运动的还是没有运动? 运动的,因为在路边的人看来,你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没有运动,因为在你的同伴看来,你还是在我身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再来看,我们知道,地球是时刻围绕地轴转动的,毛泽东也有着“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那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却没有感觉到我们时刻都在运动呢? 我们都知道,地球在绕太阳转动,哥白尼的日心说才是正确的理论,但为什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好像太阳是围绕地球运动的?虽然说物体的运动是永恒的,但在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却又总是相对于其它物体而言的,这便是运动的相对性。看来,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即位置随时间的变化,首先要选定“某个其它物体”做参考,然后再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选定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像以上分析的,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思考: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什么?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诗歌中隐含的参考系是什么? 3.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_________ A.可以任意选取B.是一定的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其结果:_______ A.一定不同B.可能不同C.一定相同 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运动,都应该弄清楚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比较才有意义!参考系选择得当就会使问题研究变的简洁、方便!比如,一个星际火箭在刚发射时,主要研究它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所以把地球选作参考系,但是,当火箭进入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时,为了研究的方便,便将太阳选作参考系。为研究物体在地面上的

通技(原版)

附件5: 四川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及说明 (试行) 一、制订依据 本考试说明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通用技术》、四川省教育厅颁布的《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四川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实际情况制订。 二、基本原则 通用技术学业考试本着充分体现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超出课程标准范围的原则进行。指导思想是通过学业水平考试使每个学生能够得到有刚性的学习成绩,保证通用技术课程的全面开设,促进学生、教师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理解与认识,促进通用技术课程联系客观实际的实施,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客观根据。 三、考试形式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学业水平考试采用书面作答、闭卷考试的方式。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按100分制记分。 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70分,为客观题;第Ⅱ卷30分,为主观题。 四、考试范围 通用技术课程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是《技术课程标准(通用技术)》

的必修课程部分,包括“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两个模块。 “技术与设计1”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习的导入模块。旨在使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理解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手段,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并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结构较为完整的技术素养。具体内容有技术及其性质、设计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 “技术与设计2”是建立在“技术与设计l”基础上的必修模块。具体内容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专题性技术设计,它们是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这些技术设计专题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应用性,实施条件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技术与设计1”模块内容占60%-70%;“技术与设计2”模块内容占30%-40%。 五、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学业水平考试试卷题型: 客观题:单选题、判断题等(70分)。 主观题:作图题、连线题、技术试验题、设计题等(30分) 2.试题难易比例 (1)容易题约占总分70%,分值70分; (2)中等难度题约占总分20%,分值20分; (3)较难题约占总分10℅,分值10分。

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一6.1设计表现图教案

第六章:设计图样的绘制 一、设计表现图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课程标准对本节学习内容的要求:在设计过程和设计完成后,能够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并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能够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 2 本节共分为两课时,这一节主要内容是:介绍技术语言及其种类和几种常见的技术语言(设计表现图类)的特征、种类,以及技术语言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及三 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与他人交流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成功完成设计过程的途径、方法保证。”因此,这一节的内容在课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经历了第三章对便携式小凳的设计过程的体验后,详细地介绍了将设计的想法和成果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与他人交流的各种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对不同技术语言的理解使用。本节内容对第六章内容形成了知识铺垫,学完这一节后,学生会很顺利地进入第二节技术图样的学习而不会感到突然和无所适从。(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生活常见的一些技术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不够明确这些内容就是技术语言,因此只需要教师引导配合大量案例结合学生讨论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多年的美术课使大部分学生对常见物体的形体都能够作流畅而简单的描绘,但是对按设计在头脑中想象的形体进行表达还欠缺规范性,需要教师的示范引领以及学生在体验设计的过程中多次动手体会。 学生在高一《立体几何》中曾学习过斜二测图的画法,对平面几何图形水平放置后的画法基本能够掌握,简单的几何体也可以以立体图的形式表达清楚。但是学生对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从未接触过,因此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在这一部分非常重要。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 2 掌握绘制草图的基本方法,能够规范地绘制出台灯的草图。 3 能识读效果图。 4 学习并掌握平面结构形体正等轴测图与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读照相机说明书,了解技术语言的应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历用草图与用正等轴测图来表达自己设计方案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这两种技术语言,为今后与他人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技术交流打好基础。

通用技术《技术性质》说课稿

通用技术《技术性质》说课稿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有关“技术及其性质”中“技术的性质”的学习,力求以通过一个个“案例分析”、“阅读材料”和“讨论”为主线,从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参与讨论和分析,去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概念,在完成教与学的过程中,适时地了解有关的概念与思想,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2、教学目标: 本节课授课类型是新课授课。根据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技术的价值”的内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A、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 B、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c、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D、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几申请方法。

(2)、能力目标: 能对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能对技术对伦理的影响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了解专利的申请方法和流程。 (3)、态度和情感: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技术中的人文问题,培养学生技术责任感。 (4)、重点和难点: 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3、教学手段: 因为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师生互动交流为主,如果单纯的口头语言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观图片和教具、详实的技术资料的使用可以辅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知识难度,加快节奏,增大课容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教学方法: 为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 二、教学过程(主要过程)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全册) 课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时 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理解货币的其基本职能依据:高考常考点,从实际上来说, 重点现实生活中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货币, 不了解的货币的职能,就不能真正懂 得货币,就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 需要 教学货币的本质和纸币的含义依据:货币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 难点问题,并且纸币代替金银成为价值符号这 一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困难, 1. 知识目标:理由:学习本框, 牢记:学生能透过现象 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看本质,从而为其 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更好地参与经济 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纸币的发行规律;生活,正确认识经学习 2. 能力目标:济现象;同时也能目标初步培养透过现象看商品货币本质的能力,提高正确判为其学习后续知断、识别有关商品与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识乃至整本教材 打下良好基础。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 教学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时间环节 课前抽查背诵 1.检查抽背诵 1. 认真背知识点强化记忆 3 分钟三分商品的含义及其查情况 2. 接受抽查检验考纲规定 钟基本属性,货币的 2. 评价总结抽的知识点本质;查结果 货币的基本职能; 纸币的含义及其 优点,纸币的发行

规律; 承接 1.核对自主学习 1. 巡视检查学 1. 学生自己展示验收学生 5 分钟结果中练习册的知识生完成情况,进预习习题完成情自主学习 环节点和例题答案行及时评价。况。的结果并 2.小组同学或同 2. 补充相应知 2. 其余学生互相加强记忆 桌检查识记情况识。补充并学生对所 3. 解决学生的展示习题进行评 问题,并达成共价。 识。 3. 提出质疑,相 互解答。 做议 1. 理解商品的含 1. 展示课件的 1. 学生根据课件 1. 通过丰20 分讲评义及其基本属性材料、事例和问上的问题,完成富多媒钟 环节 2. 了解货币产生题,让学生进行对材料的分析、体、材料的历史必然性思考总结和整理等展示, 3. 并从中理解货 2. 通过材料和 2. 牢记给学生直 币的本质事例进行知识商品的含义及其观的感 4. 理解货币的基点讲解基本属性,货币受,增强 本职能,并知道货 3. 指出书本中的本质;学生思考 币的其它职能;要求背的知识货币的基本职的主动 5. 理解纸币的含点能,货币的基本性。 义及其优点,知道 4. 评价总结学职能;纸币的含 2. 完成能 纸币的发行规律;生所答,并补义及其优点,纸力目标 充。币的发行规律; 3. 训练学 3. 学生以小组或生整合分 同桌为单位讨论析文本的 并总结老师提出能力。 的问题 4. 书上记录相关 补充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分解教案

基础夯实 1.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求两个分力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且成一定夹角,分解是唯一的 B.若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分解是唯一的 C.若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及另一个分力的方向,分解是唯一的D.此合力有可能分解成两个与合力等大的分力 答案:ABD 解析: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只能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分解是唯一的,故A、B正确;如果将合力分解时两个分力夹角为120°且合力在其角平分线上,则两个分力与合力等大,故D正确;若已知一个分力F1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F2的方向,设F2与F夹角为θ,若F1

D.帆船能逆风行驶,说明风力一定能分解出沿船前进方向的分力 答案:AD 3.(潍坊临朐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如图所示,木匠用直角斧子劈木材时,采用A、B、C三种方式。当木匠用力相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种方式更容易劈开木材 B.B种方式更容易劈开木材 C.C种方式更容易劈开木材 D.无论哪种方式斧子的左面比右面受到的压力大 答案:AD 解析:

高中通用技术_设计的交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五章设计的交流与评价 第一节设计的交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广东版通用技术必修一的回顾与总结性章节。主要包含: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两节。这两部分是设计过程的两个重要部分。本节课为第一节第一课时,在回顾总结前面章节的同时,归纳并明确:设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展现自己技术思想的过程,设计离不开交流。过设计的交流,可以让设计计更加优化。让学生站在产品使用者的角度学会如何选择产品、使用产品,从而获得的设计在生活中的体验。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设计交流的意义,掌握设计交流的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明确设计者与用户交流的意义。理解产品说明书的内容与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在生活中处处都存在交流,引发学生体会设计交流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 设计交流的概念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出现并使用,学生有了初步的涉及,但没有具体的探究。本节在对前面知识回顾的同时,进行该

部分知识的梳理、归纳和总结,要求学生在导学案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探究。结合高一学生认知特点,通过较多的视频、图片资料的引入,对学生进行一步步的引导。不仅可以了解交流的方式,更能体会在开展设计交流的过程中如何使用这些交流的方式,从而加深理解。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①解设计交流的方式及其应用,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 计想法和成果。 ②得产品说明的必要性。 难点: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 四、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取多媒体展示、引导启发法,渗透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 五、课时安排:本节共2课时。此为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高中通用技术 技术的性质2教案 苏教版必修1

技术的性质 教材:(凤凰国标课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技术的性质 章节: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的性质 课时:第1课时 作者:吴忠兰(黄岩院桥中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技术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 (2)理解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 (3)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技术的综合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思考讨论,感受并理解技术的综合性。 (2)通过分析案例,了解知道技术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技术的创新性和综合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观。 (2)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的区别与联系。 2. 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三、教学难点 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 教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 1. 课本分析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是全书的逻辑起点,它为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走入技术世界搭建了平台,也为学生开展技术设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第二节承接了第一节“技术的价值”的内容,围绕技术的5个性质,即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展开,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力求让学生理解、内化,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形成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并贯穿于整个通用技术的学习全过程。本节的内容设置为2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 技术的目的性,课本首先指出技术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而每一项具体的技术又一定是为人们某方面具体的需求服务的。然后用案例“助听器的发明”加以具体阐述。并指出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是推进技术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的源动力。对于这个案例的处理,要注意它是为了“技术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这个论点进行说明的,所以在分析这个案例时,先要让学生分析,助听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接着要分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们都作了些什么?又是如何去做的? 技术的创新性,课本首先指出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技术的核心所在,也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

最新高一必修一集合教案完整版(精心整理)(1)

必修一第一章预习教案(第1次) 1.1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 我来泉州市第九中学; 五中高一(1)班; 我国的直辖市。 分析、归纳上述各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归纳出集合的含义。 二、建构数学: 1.集合的概念: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set )。集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集合A 、集合B ……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element ),简称元。集合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 、b 、c 、p 、q …… 指出下列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如果是,指出该集合的元素。 (1)我国的直辖市; (2)五中高一(1)班全体学生;(3)较大的数 (4)young 中的字母; (5)大于100的数; (6)小于0的正数。 2.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一般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但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按照习惯的由小到大的数轴顺序书写。 3.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示;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 4.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的概念: 5.常用数集的记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 ,2,1,0=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 } ,3,2,1*=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 ,,, 210±±=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 {}整数与分数=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 数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教案[整套] 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的这个理想化的模型.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中的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质点概念和参考系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3.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4.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5.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即将一个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 教学方法: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一教案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一教案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一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一)能熟练使用打点计时器。 (二)会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完成操作。 (三)会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四)会设计表格并用表格处理数据。 (五)会用v-t图像处理数据,表示运动规律 (六)掌握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语音描述运动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一)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探究某种规律的研究方法。 (二)经历实验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调整。 (三)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体会实验的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培养根据实验结果作出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探究目的: 探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让学生猜想】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有几种可能: 变化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均匀变化等。可结合速度图象描述猜想。 【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提示如何测量出不同时刻的物体运动速度;最后确定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 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3、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它。 【学生活动】实验过程: 1、附有滑轮的长度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用一条细绳栓住小车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适量的钩码,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上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一教案(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4.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 5.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