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动红河糖业又好又快发展-12页文档资料

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动红河糖业又好又快发展-12页文档资料

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动红河糖业又好又快发展-12页文档资料
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动红河糖业又好又快发展-12页文档资料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红河糖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红河糖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科学发

展观

推动红河糖业又好又快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

/榨季即将到来,为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红河州人民政府

决定召开这次全州蔗糖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上榨季的工作,对上榨季严格执行州政府的相关规定,严格自律,自觉维护蔗区生

产秩序的制糖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以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安排部署新榨季的制糖工作,针对我州蔗糖产业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采取措施,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扭转我州蔗糖产业快速下滑的局面,确保蔗糖产业的稳定发展,下面我讲四个问题。一、/榨季蔗糖工作主要成效

(一)食糖产销及效益情况平均甘蔗收购价245.63元/吨,比

上榨季每吨下降42.7元,与全省平均甘蔗收购价格相比每吨高

出44.03元,平均白砂糖生产成本2551.72元/吨,比上榨季下降483.72元/吨,完全含税成本3826.43元/吨,比上榨季下降

526.22元/吨,平均白砂糖销价(含税)3570.05元/吨,吨糖比上

榨季下降618.47元,吨糖亏损256.38元,全州预计亏损4100万元,其中:糖产品亏损2483万元,综合利用产品亏损1533万元,

预计上缴税金4750万元,比上年增加800多万元,预计实现销售

收入5.1亿元。

榨季运行的主要特点:

1、甘蔗产量仍处于低位。由于连续三年干旱,加上我州甘蔗原料发展不力,/榨季甘蔗入榨量仅87万吨,只占全省总数的5.86%,已连续两年设备利用率不足50%,甘蔗原料的严重不足,直接威胁到制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形势非常严峻。

2、甘蔗价格高。由于受比较效益的影响,我州甘蔗收购价历年都高出全省平均价40-50元,这就要求我们制糖企业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特别要将甘蔗原料发展放在工作首位,让企业尽快吃饱,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经济效益差。甘蔗原料量少、价高,辅料、煤、电、油、运输价格上

涨,贷款利率上调等因素,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

4、出糖率好于往年。蔗区收购秩序稳定,企业适时开榨,保证了有计划的砍运榨,甘蔗质量明显提高,出糖率好于往年。

5、甘蔗价格稳定,蔗农收入增加。为避免蔗区收购秩序混乱,州政府统一全州甘蔗原料收购价,绝大多数县市政府及制糖企业都严格执行,榨季甘蔗收购价格稳定,蔗农收入增加。

6、蔗区收购秩序良好。州政府加大了蔗区秩序的管理力度,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绝大多数制糖企业自觉执行,严格自律,蔗区管理工作卓有成效。

(二)统一思想,坚定巩固和提升蔗糖“传统产业”的信心。我州蔗糖产业是经过五十多年逐步发展壮大的,曾是红河州的“支柱产业”,为全州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全州13个县市有9个县市种植甘蔗,涉农30多万人,种植甘蔗已成为我州相当一部份农民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农民增加经济收入、脱贫致富以及增加贫困地区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近两年我州蔗糖产业出现了快速下滑的势头,为此,州政府分管领导及州经委领导多次开会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明确我州蔗糖产业不能垮,要积极寻求巩固和提升的新途径。州政协也十分关注蔗糖产业的发展,多次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对蔗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较好的意见和建议。按照州政府分管领导的要求,首先,积极推动企业进行市场化整合,实现大集团对我州制糖企业的整合,增强企业实力。其次,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蔗糖产业的发展,加大蔗区生产秩序的管理力度,坚持“谁投资,谁服务,谁受益”的原则,坚定制糖企业扶持甘蔗原料的信心,以促进甘蔗原料的快速发展,使我州蔗糖产业迅速恢复并壮大起来。

(三)推进糖业整合,制糖企业实力增强。通过整合,我州制糖企业在生产、资金、仓储能力等方面实力大大增强,企业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1)在资金方面,以往制糖企业最为棘手的流动资金问题,得

到了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避免了以往有的企业由于筹集流动资金困难而卖“青苗糖”的情况,减少了损失。(2)在食糖销售方

面,制糖企业在资金、仓储上具备了一定实力,能够在糖价低迷时减缓销售节奏,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3)在甘蔗原料发展方面,投入大幅度增加,各项扶持措施不断强化:①制定合理的甘蔗收购保底价一定三年不变,确保蔗农利益,大大提高了蔗农种蔗

积极性;②资金扶持,新植一亩优良品种,三年补助150—500元,高补贴鼓励种植水田蔗;③对新植甘蔗良种和连片种植大户从种苗、资金、化肥、农药、地膜、技术等方面对蔗农给予大力扶持;④推广良种良法,加大对蔗农的宣传、示范,培训,实现科学种蔗,提高甘蔗单产,增加种蔗效益;⑤加大蔗区道路、水利建设的投入。全州制糖企业投入甘蔗原料扶持资金共计1965万元,其中:东糖、南糖所属公司共投资1550万元,全州蔗农种蔗积极性高涨。

(四)加强蔗区管理,原料收购秩序稳定。护行业大局的稳定。/榨季,我州绝大多数制糖企业自觉执行州政府的相关规定,严格自律,确保了榨季蔗糖生产秩序的稳定。对个别违反规定的制糖企业,州督查小组采取措施,及时制止其违规行为,并给予了相应的处罚。榨季蔗区管理工作措施有力,成效显著,保证了蔗糖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在蔗区秩序稳定的大好环境下,各产糖县市政府和制糖企业解除了后顾之忧,纷纷加大对甘蔗原料发展的扶持力度,在合理蔗价和各县市政府及制糖企业推行的优惠扶持政策和措施的鼓励下,蔗农种蔗积极性空前高涨,甘蔗原料

生产出现了好的转机,全州甘蔗原料呈现了恢复性增长,蔗糖产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为巩固和提升我州蔗糖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州政府要对/榨季自觉遵守州政府相关规定,严格自律,自觉维护蔗糖生产秩序的制糖企业进行表彰与奖励,以促进我州制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五)加强科技培训,提升科学种蔗水平。

为了迅速扭转我州甘蔗原料三年大幅下滑的局面,发展甘蔗原料才是硬道理,要发展甘蔗原料,提高甘蔗种植效益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全面提升科学种蔗水平,掌握甘蔗良种高产高糖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特别是掌握旱地栽培技术,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推广,才能取得较好的种植效益,使我州甘蔗原料增产、提质、增效,实现工农双赢,推进我州蔗糖产业的稳步发展。/榨季结束后,我委安排全州8户制糖企业在当地各举办一期厂级甘蔗栽培技

术培训班和脱毒红薯种植培训班,由州糖协、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承办,并邀请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授课,培训工作在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和州糖协的积极配合和大力协助下,培训工作效果显著。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县市政府、经贸局、农业局,糖办等相关领导都参加了开班典礼,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成立了由张跃彬所长和黄应昆副所长为组长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对培训工作高度重视。二是培训具有针对性,内容丰富。针对我州蔗糖产业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授课老师在蔗糖产业

发展形势、构建和谐蔗区、甘蔗高效栽培技术、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甘蔗品种技术与新品种介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发放培训资料2400余份。三是培训面广,受训人多。厂级培训

班共举办了8期,受训人员包括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农务人员、蔗区甘蔗辅导员、甘蔗种植大户等共计700余人。南华集团蒙自克林糖业公司还举办了4期、云南力量生物制品公司举办了15期村级甘蔗栽培

技术培训班,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种植条件,有针对性地将培训班办到村委会以及田间地头,受训人员包括村委会领导、村小组长及村民,人数达1440人,让村民直接受训,便于掌握,村民

反映十分良好,迫切希望科技经常下乡,更重要的是使蔗农对科学种蔗有了新的认识,促进了由传统种蔗向科学种蔗的提升,这种深入细致、积极有效的工作是值得倡导的。

(六)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拓展新兴产业。根据我州蔗糖产业发展艰难的实际,充分利用州内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以及国家对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积极寻求企业新的发展方向,为企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1、发展燃料乙醇。随着国家对发展生物能源的高度重视,特别

是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用粮食生产燃料乙醇,发展非粮燃料乙醇前景看好。我州具有以木薯、脱毒红薯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得天独厚的热区资源优势,元阳红泰糖业有限公司、建水县宏溪经贸有限公司抓住机遇,积极实施年产5万吨燃料乙醇技改项目,两个

项目已经完成并投入生产。元阳红泰糖业有限公司第二阶段燃料乙醇配套循环经济项目─¬¬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年产33000吨液体co2 、年产36000吨有机肥、年产万立方米沼气项目建设,计划底完成。燃料乙醇的发展,可实现农民增收、企

业增效和工农业协调发展,使企业走上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方向,实现生产、环保、资源再利用的良性发展道路。 3、开发棕丝软垫系列项目。红河县的棕榈占全国85%,生产棕产品有着十分优越的资源优势,红河糖业有限公司实施年产8000吨棕丝软垫系

列项目,目前第一期

工程已完工并投入生产,企业致力于生产“健康、舒适、环保、透气、耐久、宁静、洁净、科学”的全天然棕丝软垫系列产品。以质量标准为纽带,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七)注重节能减排,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友好型社会,各制糖企业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按照国家节能减排降耗和环保治理的要求,实行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各制糖企业都加大实施生产、安全、节能、环保等设备设施技术改造的投入,注重节能减排,提高综合利用效率。企业逐步向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方向发展。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成本增加。由于化肥、农药、地膜等生产资料价格上

涨,劳动力资源紧缺,砍、运、人力等费用增加,加大了蔗农的负担,减少了蔗农的收入,影响蔗农种蔗积极性。

(二)工业成本增加。一是甘蔗原料产量少,规模效益低,单位制造费用高;二是甘蔗价格高;三是辅料、煤、电、油、运输价格上涨,贷款利率上调,人力成本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效益下降。

(三)食糖产品质量亟待解决。按照新标准,我州白砂糖优一级品率仅达72.14%,而全省平均达91.93%,制糖企业用于改造和提升产品质量的技改资金不足,产品质量难有较大的提升。

三、新榨季食糖产销形势分析

从国际市场看,新榨季,随着印度食糖产业的快速发展,巴西食糖产业的继续扩张和亚洲各主要产糖国的食糖生产快速回升,全球食糖市场仍将是供给过剩的局面,巴西和国际油价仍然是国际糖价的风向标,目前,国际原油价格不断刷新历史记录,为了谋求利益最大化,巴西等国的甘蔗更多将被用于生产酒精,国际油价走势将对新榨季国际糖价中后期带来很大影响。

从国内市场看,新榨季,国内食糖市场将是一个供应充足的时期,如果考虑进口因素,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预计新榨季全国产糖量为1350万吨左右,较上榨季约增150万吨,全国食糖需求预计也将接近1350万吨。总的看,/榨季末期食糖库存薄弱,如果国际石油价格仍处于高位运行,不出现大的波动,将会对糖价形成支撑,明年全国食糖市场将趋于平衡运行。

总体看,新榨季我省食糖起步价格预计在3500元/吨左右,整个榨季食糖市场将平衡运行。

新榨季面临的主要困难:多年来我州制糖产业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在这里我

代表各制糖企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新榨季我州制糖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还是流动资金和运输用油料、电煤紧缺等问题。随着甘蔗原料价格的提高及原燃辅料价格的上涨,企业将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来组织生产,按榨季资金两次周转计算,共需流动资金1.5亿元; 需运输用柴油4500吨;请各制糖企业尽快上报本

榨季煤炭需要量。为了保证榨季的顺利进行,还请金融、商务、电力等部门一如既往给予协调和支持。

四、/榨季要抓好的主要工作(一)统一甘蔗原料收购价格。为了使我州甘蔗原料尽快发展起来,杜绝制糖企业抬价抢购甘蔗原料,/榨季州政府制定了全州统一的甘蔗原料收购价,并且明确

了优良品种从/榨季开始连续三个榨季甘蔗原料收购价格内地不

低于250元/吨,边疆不低于240元/吨的保底价,确保蔗农的利益,提高蔗农种蔗积极性,促进甘蔗原料的快速发展。各制糖企业要严格执行州政府的统一定价,不得以任何方式变相提价,对蔗农的原料扶持补贴要避开榨季期间支付,避免演变成变相提价。(二)维护蔗糖生产秩序。各县市政府、制糖企业要严格执行州政府关于维护蔗糖生产秩序的相关规定,对违反规定跨蔗区提价、变相提价抢购甘蔗原料的行为,依据相关规定给予处罚,以确保

榨季蔗区收购秩序的正常有序。各制糖企业要自觉遵守协商签订的《自律公约》,严格自律,以维护蔗区秩序稳定,维护制糖企业和蔗农的利益,确保榨季工作顺利进行。上榨季绝大多数制糖企业就做得相当好,希望本榨季继续发扬。

(三)加强对非法小机榨的取缔工作。我州非法小机榨对甘蔗原料不扶持、不投入,不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且大量浪费原料资源。当糖价高、销路好时小机榨就大量出现,抬价抢购糖厂蔗区内甘蔗原料,扰乱甘蔗收购秩序,当糖价低,特别是发生霜冻等自然灾害需要保护蔗农利益时,就销声匿迹,不承担任何责任。我州非法小机榨主要分布在弥勒,个旧鸡街、沙甸一带,弥勒县政府和制糖企业多年来为打击小机榨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效果都不甚理想,上榨季县市政府加大了打击力度,加上蔗价高、糖价低,小机榨生产有所减少。个旧沙甸小机榨, 由于其特殊性,多年来一直未加以取缔,在全州造成不好的影响,上榨季个旧市政府、沙甸区政府做了一定的工作,小机榨生产有所减少。今年,还望两县市政府及沙甸区政府加大力度抓好此项工作,认真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杜绝非法小机榨的生产。(四)加快推进制糖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食糖产品质量。/榨季,按照食糖质量新标准,我州白砂糖优一级品率仅达72.14%,各制糖企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根据食糖质量新标准和市场对食糖质量的新要求,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引进高效节能的设备改进现

有生产工艺,使食糖产品质量有大的提升,要加强与州内、省内搞得好的企业交流学习,取得好的经验和做法,尽快提高我州食糖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六)强化节能降耗工作。/榨季,我州制糖行业百吨甘蔗综合能耗为6.2吨标煤,有的企业高达8吨标煤以上,根据《云南省主要工业产品能耗限额(试行)》中规定的百吨甘蔗综合能耗,限额为5.6吨标煤,限额为5.3吨标煤。今年根据全省节能减排的指标,将对限额进行重大修改,提出更高要求。正在制定的主要工业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将从新建项目的准入值、限额值、先进值三个层次对企业提出强制性要求,对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用能的企业,以能源基准价格为基础实行加价收费和淘汰。各制糖企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节能降耗落到实处,实行科学管理、精细管理、精细作业,利用新技术改造老设备,整治跑、冒、滴、漏,提高能源利用水平,确保节能降耗目标尽快实现。

(五) 继续推进甘蔗原料的发展和良种更新。

/榨季,州政府统一了甘蔗收购价,并采取措施对蔗区秩序进行了有效管理,稳定了全州蔗糖生产秩序,为巩固和发展我州蔗糖产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调动了县市政府和制糖企业发展甘蔗的积极性。,我州各级政府和制糖企业对甘蔗原料的发展高度重视,均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甘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州甘蔗原料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良种

率也显著上升,达到了77.54%。下一步要继续加大甘蔗原料的发展和良种的更新,以制糖企业为龙头,加大宣传、培训、扶持的力度,采取措施,推广“双高”优良品种,提高种蔗科技含量,有效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推动蔗糖产业的发展。

同志们,新榨季即将来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

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促进我州制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民本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民为本,这是发展的根本要求。 2、全面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必须涵盖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这是发展的多元内容。一方面,全面发展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也就是包括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本身也应该是全面的。仅就经济发展而言,就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收入分配的改善、经济福利的增进、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完善。 3、协调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要保持发展的不同领域、不同方面、不同要素、不同要求的相互适应、有机配合、优势互补与彼此促进,这是发展的基本原则。 4、可持续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生态、环境与资源相互适应,这是发展的重要体现。 5、统筹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必须遵循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是发展的战略指导。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内涵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20年(发展战略)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发展战略)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壹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不是“坚持”也不是“促进”这么壹个动作,而壹定是壹种发展观,“科学”是形容词修饰语,是说这个发展观必须是“科学的”,而不是“非科学的”、“不科学的”或者“伪科学的”。 什么是“发展观”?所谓“观”就是“用...的眼光见...”,所谓“发展观”就是“用...的眼光见发展”,这就好比世界观就是“用...的眼光见世界”,人生观就是“用...的眼光见人生”,爱情观就是“用...的眼光见爱情”。 所以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眼光见发展”。 科学发展观简介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壹代接壹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这个主题。全党全国均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

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均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提出的时间背景、内容措施、实施情况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且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许多学者有着共同的感触,只要壹谈到发展,其行为主体除了人之外似乎均不可能担当,这是壹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线的社会整体进化,它远远超过了“满足人类生存”这壹简单的道德诉求。由此出发,其合理的顺延就逐渐地形成了导致“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源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上世纪90年代就认为:“发展越来越被见作是社会灵魂的壹种觉醒”。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生成,正是之上述发展概念的拓广为基础的。 中国发展面临6大严峻挑战 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6大基本挑战: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加速整体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且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所有这些挑战的消解,其实质均于催促着“如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这个总主体。上述这些成为严重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挑战,也只能于实现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统帅下,才能得到真正有效地克服。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紧密地围绕着俩条基础主线:其壹,努力把握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于。同时,我们必须把人的发展同资源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分析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quote]相关知识点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真理观和唯物主义认识论 1.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作为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是能够为人 们所感觉、所认识的,是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理论上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坚持了可知论, 反对了形而上学。实践上则要求人们从“客观实在”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意志出发,这是做好一切实际工作的思想保证。 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2.唯物主义认识论及其意义。(1)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 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 映,正确的理论指导能使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实践活动顺利进行。(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实践和认 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4.真理和价值、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价值是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两大主题,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价值原则指人类要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只有通过正确反映对象并能动地改造对象以满足人的需要才能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相关知识点2: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 1.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

科学发展观复习资料

科学发展观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正式提出并完整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是在2003年10月党的()三中全会上。 A十四届 B十五届 C十六届 D 十七届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位。 A一 B二 C三 D四 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创新 B发展 C开拓 D务实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以人为本 B尊重科学 C尊重自然 D求实创新 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以科技为中心 B大力发展生产力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以发展经济为主导 6.()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A发展农业 B发展工业 C发展经济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问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A发展 B经济 C阶级 D政治 8.()是当前中国最大的政治。 A政治工作 B经济工作 C安全工作 D社会工作 9.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到2020年,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翻。 A一 B二 C三 D四 10.()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A教育 B科学技术 C劳动工具 D劳动技术 11.构建()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A小康社会 B宗教信仰自由 C社会主义和谐 D言论自由 12.()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A科技 B劳动 C战争 D改革 1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 A“多予少取放活” B“多予多取放活” C“少予少取放活” D“少予多取放活” 14.()是我们党执政基础、执政本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 A科技兴国 B教育兴国 C军事兴国 D执政兴国 1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党的()。 A进步性 B先进性 C代表性 D民主性 16.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多元化 B单项化 C重点化 D全面协调可持续 1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做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A科技 B创新 C教育 D发展 18.()是执政兴国的前提基础。 A创新 B科技 C发展 D工业化 19.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切实走()道路。 A工业化 B科技化 C新型工业化 D新型科技化 20.()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科技 B创新 C开拓 D改革 21.()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古已有之。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指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从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 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其三,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和最终落脚点;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多角度、全方位阐述了中国发展的道路、阶段、速度、机遇、途径、手段等问题;阐明了发展速度与效益、稳定、平衡、改革开放等方面的关系,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加速了我国走向未来世界的历史进程,同时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现实的、实践的意义 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恩格斯曾经说过,“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党中央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和意义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和意义 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既要讲求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资源开发与节约,依法严格保护环境与生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现在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才能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真正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因此,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

科学发展观学习资料

科学发展观学习资料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3、坚持以人为本,要注意把握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仅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要满足精神文化需要。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上,还要满足安全、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的环境和条件。要关注全体人民的需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要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努力为人人都能成才创造良好环境和平等机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逐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在教育、就业、收入、财产和发明创造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认识上的重大飞跃,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健康安全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说到底,就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

2020年(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壹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提出的新重大战略思想 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壹代接壹代地永续发展。 胡锦涛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

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发展新思维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20X)年 10月 29 日)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 的丰硕成果,是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行 动指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XX 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兄弟县市区发 达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作为一名乡镇党委 书记认为,如何身体力行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持忧患意识,以平常 心和积极态度认真对待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牢固树立“在发展 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致力于发展”的思想,引导大家以更宽 广的视野思考发展,使跨越发展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和共同目 标,是欠发达地区乡镇干部不可或缺的秉性和能力;如何抢抓机遇、 加快发展、拉近差距,实现后发崛起,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的首要任务。下面,我结合实际,谈几点想法。 一、要增强发展意识。 党的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重大的理论 创 新,是思维定式突破和思想观念升华,都会极大地推动社会实践、 引领时代变革。对此,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深化 对科学发展观的领会和把握。 (一)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发展中实现统筹兼顾。 展的撑杆是机遇,赢得机遇,就赢得发展先机。我们不仅要 善于从 本地区所处的周边环境变化中强抓“新 58省道通车、区域一体化进 程加快”等机遇,加速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积极对接温台沿海产 业带。还要善于在“如何突破土地、资金、人才瓶颈制约”和“如 何做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 心得体会 坚持科学发展观 树立发展新思维 推动科学发

强、做大县域中心城镇”等挑战中把握机遇!要充分认识逆境中蕴含的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变压力为动力,在发展中把握机遇,在赶超中缩小差距,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同时,机遇是青睐有准备 的人的,也是叠加的,只要我们增强机遇意识,心无旁骛地行动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将机遇转化为发展的现实,也会为发展创造下一个机遇。 (—)重点与全面结合,在发展中追求协调可持续。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中心城镇功能,发挥对周边地区的人口和要素的极化效应,建成浙南闽北具有山区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城镇;并以科技、体制创新和观念转变为动力,着力创造有利于资金、技术、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建立起产业定位合理、比较优势明显、空间相对集聚、生态环境良好的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三)信心与行动同步,在发展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欠发达地区,我们面临比发达地区更多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干部缺乏 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勇气。因此,要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用认真态度对待学习,务实态度对待工作,严格态度对待管理;进增强自信心,克服等、靠、要思想,立足自身,敢做敢当,把一些好的发展举措和办法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着力破解农村难点、热点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提升精神境界。 二、要突出发展特色。特色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抓住了特色经济,就牵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所以要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发展路子,谋求转危为机,走出困境,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1. 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 A. 发展战略 B. 发展道路 C. 发展模式 D. 发展观【D】 2.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科教兴国 B. 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C. 发展 D. 发展战略【C】 3.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 速度至关重要 B. 以人为本 C. 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D. 全面、协调、可持续【C】 4. 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 A. 农民 B. 税费改革制度 C.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 D. 农产品市场体系【C】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 A.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B. 坚持以人为本 C.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D. 实现可持续发展【B】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 A. 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B. 坚持以人为本 C.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 坚持五个统筹【A】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

A.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 坚持以人为本 C. 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D.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C】 8. 2004年宪法新增内容中最重要的是 A. 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 B.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C.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宪法 D. 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C】 9. 2004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规范政府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行政法》 C. 《公务员道德规范和依法行政法》 D.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200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 A.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B. 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 C.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D. 市场经济秩序中的诚信问题【AC】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指 A.树立全面的发展观 B.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C. 树立协调的发展观 D.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ABCD】 3.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以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叙述正确的有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修订稿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离不开发展。历史与现实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中国的出路在于发展,中国的希望在于发展,中华民族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皆系于发展。正如温总理所指出的:“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特别是要鼓励人们依法经营,勤劳致富,先富带后富,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必然形成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 3.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全面是指空间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彼此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时间的延续,强调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

综上,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一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试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D.发展 答案:A 【相关阅读】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在我国古书中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前725年前后―前645年)。管仲是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在西汉刘向编成、汇辑管仲众多思想观点的《管子》一书“霸言”篇中,记述了管仲对齐桓公陈述霸王之业的言论。其中有一段这样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见商

务印书“万有文库”版本《管子》,1936年版,第二册第八页)意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也是以人民为根本的;这个本理顺了国家才能巩固,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势必危亡。管仲所说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在我国古文献中,“人”与“民”二字经常连用,合成为一个词组。例如最古老的诗集《诗经·大雅·抑》有这样名句:“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意为劝戒大臣们要自警自律,要善于治理你的人民,谨慎你的法度,防止发生意外事故。之后《水浒传》第二回写到高俅被发配流放到外地时,有这样说法:“东城里人民不许留他在家宿食”。人民在古汉语中意为平民百姓。管仲是用“以人为本”,与《诗经》齐名的《书经》则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就应说,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意思完全相同。孟子强调“民为贵,君为轻”。《孟子·尽心》又说: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可见孟子所说的“民为贵”也就是以人为本之意。 在我国古文献中,除了管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之外,大多是讲“民为邦本”、“民为贵”、“民者,君之本也”(《谷梁传》)、“闻这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贾谊《新书·大政上》),“国以民为本”,“民能够载舟,亦能够覆舟”(唐太宗李世民《民可畏论》),等等。这些说法很容易给后人一个错觉,误以为我国历史上只有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而不像西方历史那样有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理论前沿》2005年第18期刊登的一篇就提出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有三点区别: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想的本质体现,以民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用心好处的可贵说法;以人为本发展经济是不断满足和丰富群众物质生活的基础和前提,以民为本发展经济是将仁义道德放在物质利益之上;以人为本是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造性和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民为本是中国传统讲述统治者治国利益需要的术略。其实这三点就应说是我们党当今提出以人为本与古代以人为本的区别。 当代国学者在总结我国历史优秀文化遗产时,虽然有人用”以民为本”的提法,但是更有多人用”以人为本”的提法。国学大师张岱年牵头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系国家教委推荐的公用教材),将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并列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要点。中年学者张维青、高毅清合著的《中国文化史》四卷本力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系山东省教委的科研项目,作为高校教材),书中第三编春秋战国部分,标题用的也是”动乱世道的人本追求”。总之,管仲提出的”以人为本”就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当今我们既要继承,又要超越。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5篇)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5篇) 【第1篇】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30年改革开放,发展成就巨大,但是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发展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下。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中央的政策措施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了突出位置,从保障性住房建设到提高居民收入,从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发展到环境保护,多项措施涉及民生,不仅促进增长,也将造福人民。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发展,是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发展,是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是可以长期持续的发展。中央的政策措施,既重视扩大投资,又重视扩大消费;既突出保持增长,又突出调整结构;既强调经济建设,又强调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的困难,也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后劲。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发展,是全面把握总体布局、兼顾各个方面的发展。中央的政策措施,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力保经济增长中,鲜明地贯穿着统筹兼顾的红线。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指导方针,是我们应对挑

战克服困难的强大思想武器。越是困难时候,越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工作,争分夺秒,狠抓落实,尊重规律,讲求实效,避免乱铺摊子盲目扩张,防止铺张浪费,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 改革开放是发展的永恒动力。用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用改革创新推进科学发展。我们要积极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进一步理顺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是对我们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是对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效的一次重大检验。各地区、各部门要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指导实践,应对挑战,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交出一份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精彩答卷。 【第2篇】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我就学习的收获,谈谈自已的几点体会: 一是明确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中共十七大做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顺应人民新期待、进一步

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题库.

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题库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 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促进和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4、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其哲学依据是群众是社会实 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6、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 保证,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8、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9、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10、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

11、党的十七大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12、中央要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的总体目标是统一认识、提高能力、解决问题、创新机制的总体目标。 13、我们讲发展是党的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的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 1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5、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6、中央关于“五个统筹”的思想,是指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联系的观点。 17、从政治学角度看,贯彻科学发展观反映出我们党执政理念发展到了新水平。 18、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追求政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9、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20、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2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32)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p33) 第一,~是同马列毛邓三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p3) 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42)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46)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6、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什么。(p62)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年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p83)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我们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方针?(p86)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农业和手工业,把个体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开辟了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试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试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包括: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全面发展,就是要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第三,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3)指导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第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第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论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这一特征赋予了它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其具有了与时俱的理论品质。 (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灵魂,是一个国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当新的实践同原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产生了矛盾的时候,一个新的重大理论突破,能给实践以强有力的指导,既为实践的发展确定正确的方向,又能开辟新的实践领域,同时为动员最广大群众参与新的实践提供精神动力,从而推进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同时世界发展大势保持同步,不断实现创新,是古今中外民族进步和国家兴旺的经验总结。 (3)党的理论和工作能否与时俱进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上在发展,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的视野,做出新概括。 阐明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说明这条道路的提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启示。(1)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明确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因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革命只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的敌人非常强大并长期占据着城市。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2)中国国情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提供了可能性:因为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统治阶级内部的长期分裂与战争,经过大革命影响的地方,具有建立红色政权的群众基础;引起中国革命的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并且日益激化,革命形势继续发展;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 (3)这条道路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化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同样,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它对于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这一理论,今天对于我们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并制定出合乎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试述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只有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好地显示出来。 (2)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分散落后的小农个体经济不利于发展多种经营和举办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需要。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必然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总之,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 2.论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何启示。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今天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正在探索一条有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取得了成功,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出发的思想路线,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二,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充分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党的正确领导是引导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朝着正确方向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第三,必须处理好改造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触及千家万户和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处理不好它们与发展的关系,不仅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而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较好地处理了改造与发展的关系,保证了社会的平稳发展。 论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们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2)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3)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是人民得到最多的实惠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 这些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新的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既有过去积累起来的老问题,也有不断出的新问题,但不论解决什么问题最终都要靠发展。所以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理论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论断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 实践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程度和水平;或者只讲程度不讲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都会使人们陷入盲目、不清醒的状态,发生“左”的或右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损失。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涵和过程性特征的统一认识和把握,则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持清醒头脑,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两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第二,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第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经的历史阶段吗? 不是因为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最主要的是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经济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它需要在稳定政治的前提下去大力发展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如果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高经济的发展与政治的发展平衡且能相互促进能搞活市场经济能大力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那就不需要经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深入理解: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消灭三座大山之一,没收官僚资本,就消灭其封建性、买办性来说是民主革命的任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没收官僚资本,消灭了官僚资产阶级,也就消灭了占统治地位的大资产阶级,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归国家所有,直接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因此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 12、理解: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特点) 第一,从时代特点来看,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第二,从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来看,五四运动以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谁手中,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第三,从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来看,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四,从中国革命的前途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为什么毛泽东能创造出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打出一个新中国,为什么邓小平的办法能够使中国很快走向强盛?靠的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靠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深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为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找到了一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毛泽东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等等,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 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首先,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 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