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与实践

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与实践

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与实践
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与实践

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与实践

龙南中学陈燕萍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策略体系。模式可以来源于教学实践,但使实践概括化和集约化,上升为理论,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模式也可以来源于理论思辩,使某种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具体化、操作化,从而保证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如果说,从研究教学的性质、目的任务、教学思想、教学规律等问题概括为“教学原理”,是教学论的基础理论部分的话,那么,研究教学模式则是教学理论(原理)应用于实践的中介,它具有处方性、优效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去设计教学, 组织和实施教学。

正如冯克诚先生主编的《最新教学模式全书》(1997年版)中所指出的:模式和模式化是一项工作成熟、规范的集中的和形式化的体现。教学模式即是进行教学工作设计的基本思路框架和技术方法与范式,是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实验研究的总结和概念化,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技术保障。灵活运用和善于总结教学模式特别是课堂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工作,既是一个教师的成功保障,也是一个教师成熟的体现。

一、关于课型

1.课型的定义和分类

课的类型,简称课型。课型,一是指课的类型,它是按某种分类基准(或方法)对各种课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产生的。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年版)中关于课的类型,是指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或按一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来划分课的类别。二是指课的模型,它是在对各种类型的课在教学观、教学策略、教材、教法等方面的共同特征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模型、模式。在这种意义下,课型与某种课堂教学模式相关。

课型的分类,因基点选择不同而有区别。

如果以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一般分为两类:⑴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教学过程某一特定阶段的教学任务,称单一课,通常有: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验课、检测课、考试讲评课等。⑵在一节课内完成两个以上或全部教学阶段任务,称综合课,通常用于小学中低年级。

如果以教学内容的不同性质作为课的分类基点,课可划分为自然科学课、人文科学课、思维科学课、艺术科学课等,每一类课型又可再分为若干个亚型。例如,自然科学课型中新授课,按内容的不同可再分为:⑴以“事实学习”为中心内容的课型;⑵以“概念学习”为中心内容的课型;⑶以“规律学习”为中心内容的课型;⑷以“联系学习”为中心内容的课型;⑸以“方法(技能)学习”为中心内容的课型等。

如果以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作为分类基点,课可划分为讲授课、讨论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实践或实习课、参观或见习课等。

课型的分类因基准选择不同有很多分类方法,但不管那种分类都要遵循如下

原则:⑴科学性原则,要求根据事物的属性,分类基点(准则)的选择恰当、明晰,分类不重,不漏,不交叉;⑵从实际出发,按需分类的原则;⑶简明,便于操作原则。

2.课型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和方法)之间重要的、稳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方式。这些联系和作用方式的功能大小明显地受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学策略的取向不同而区别。

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师生生命活力的系统,充分调动和激活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使各种课型教学得以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以学生为认知、实践、发展主体的特殊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遵循认识论所揭示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是使各种课型教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基本保证。

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和生生之间人际沟通、交往过程,课堂的交往中,存在两种信息交流和互动,一种是知识信息,一种是心理信息。两种交往形态和两种信息交往内容对各种课型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

所以,课堂教学的结构有几个明显的特征,这些特征,影响和决定课堂教学功能。这几个特征是:

⑴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性;

⑵课堂教学行为的目的性;

⑶课堂教学活动的社会交往性。

我们需要选择各学科重要的基本课型,研究和揭示其结构和性质,从而认识不同课型的特征,使我们的教学设计及教学组织实施自觉地遵循和符合课型的特征和要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自然科学新授课几种课型的结构的同异比较如下表:

3.课型的特征和对教学的要求

特征是事物的全部属性中最重要和最突出的本质属性,特征的表述应是简约的、具体的。

课型的特征是由课的性质、任务、结构和功能决定的。

这种课型特征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⑴让学生掌握与基本操作技能有关的基础知识是学习操作技能的基础。如要学会操作键盘就要先认识键盘的基本结构和基本键、主要功能键的位置和功能。

⑵基本操作教学,教师必须先向学生作出正确的操作程序和准确动作的示范,示范要先作分解动作,边示范边讲解操作要领,让学生直接感知、模仿和操练。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注意观察,发现错误,通过反馈矫正,直至掌握操作要领,形成基本技能。

⑶科学、合理地安排操作技能的整套训练是基本技能教学成功的关键。整套训练是在单项的分解训练的基础上组合而形成的,包括整套训练的目标、内容和程序。整套训练还可以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一般可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类。整套训练以形成熟练的操作技能为目标,使学生获得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坚实基础,终生受益。

⑷组织练习训练要及时反馈、评价、激励,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可多运用分组竞赛等方式,激发练习的兴趣,克服训练枯燥而产生的心理及行为障碍。

认识和掌握不同课型的结构和特征,目的不在于为教师提供固定的模式,而是使他们了解课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的方法,认识不同类型的课的结构、特征和作用,以便他们能从自身的实际条件出发,创造性地安排和设计不同的课,组织好每一个单元以及整门课程的教学。

二、教学模式

1.模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模式”词义来源于“模型”。《辞源》中对“模型”的语义解释有三:⑴模型,规范;⑵模范,楷式;⑶模仿,效法。“模型”最初本义是指一种用实物做模的方法,词义拓展后,有模范,示范,模仿的意义。后来,模型由实物模型发展为非实物的形式模型,最普遍使用的是“数学模型”,即把一个实际问题,抽象为用数学符号、图形表示数学问题,即称“数学模型”。后来,这种非实物的形式模型向更多的领域扩展,并使用“模式”这词。例如,文化模式、教育模式、经济模式、社会模式、办学模式、教学模式等等。在这个时候,“模”包括了实物模型的意义,“式”包括了形式、样式的意义。“模式”一词兼容了实物与形式两大类。

模式的范畴,包括实物模式和形式模式。形式模式包括语义模式、数学模式、图象模式等。

对各种各样的模式的研究,发展成“模式论”,模式理论是现代科学方法论的一门重要分支,模式方法已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用模式方法去分析问题,简化问题,便于较好解决问题。模式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排开事物次要的、非本质的部分,抽出事物本质的、有特色的部分进行研究。模式方法要求,把事物的主要因素、关系、状态、过程突现出来便于人们进行观察、实验、模拟、测量和理论分析。

“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的,1972年他们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提出教学模式是“系统地探讨教育目的、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和教材,以及社会和心理理论之间相互影响的,可以使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各种可供选择的类型”。该书还系统地介绍了22种教学模式,首次采用了较规范的方式进行分类和阐述,最后归纳成信息处理、个人发展、社会相互作用和行为教学4大类教学模式,即信息加工教学模式、个性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和行为控制教学模式。稍后,美国学者冈特、施瓦布等在《教学:一种模式观》(1990年)中认为,教学模式就是“导向特定学习结果的一步步的程序”。他们认为,教学就是构造课堂环境,对能力、兴趣、需要各不相同的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组织的过程。教学模式则为组织教学环境提供一定的结构、程序和步骤。由于教学目标、学生需求、教学环境的不同,教师必须掌握一系列适用于不同目标、内容和对象的各种教学模式,并在实际工作中学会选择和运用,才能创造出

最有效的教学。为此,他们提出了八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并对其理论基础、实施步骤及应用实例作了系统的阐述。这八种基本的教学模式,本文后面将再作介绍。他们认为,在当前学校情景下的课堂教学,如果教师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包括组合运用)这八种基本教学模式,可以较优地完成各种预期的教学任务。

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渐趋重视,并出现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对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也有多种,有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定义教学模式,认为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在不同教学阶段协调应用各种教学方法过程中形成的动态系统”。有从教学结构范畴来定义教学模式,认为教学模式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特定教学思想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方式的范型”。也有从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角度来定义教学模式,认为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笔者认为,最后一种定义,较接近当前国内学术界的看法。

教学模式上联教育理论,是实施教学的一般理论,是教学思想与教学规律的反映,它指出教学的目标,规范了师生双边活动,实施教学的程序,应遵循的原则及运用时的注意事项,因而,它是师生教学活动的指南。教学模式下联教学实践,它将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操作程序,它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它的处方性和可操作性特点,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运用。

因此,教学模式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理论<===>模式<===>实践

可见教学模式的学习、运用和构建,既能丰富、发展教育理论,又能指导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教学模式,可以使广大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时不至于感到“空洞”,在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时,不至于感到“盲目”。

2.教学模式的结构

教学活动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之中,在空间上,表现为根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处理、协调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在时间上,表现为怎样安排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或环节的程序。这样,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设计和组织师生活动的不同安排,就构成不同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结构一般由下述要素组成:

⑴提出模式涉及的教育理论和价值取向,这是模式得以形成的基础。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或教育思想指导下构建的。例如,布鲁纳发现法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斯金纳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巴班斯基最优化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科学。我们在学习、研究、运用和构建各种教学模式时,必须首先关注提出模式所涉及的教育理论和价值取向。

⑵提出模式所针对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重要要素。

由于模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直接反映了该模式的价值观,决定了实现目标的内容和方法选择和运用策略,师生交往方式,教学目标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⑶建立教学活动程序,这是教学模式结构的核心问题。

教学活动程序是指教学中各步骤应完成的任务,其实质是处理好师生针对教学内容在时间序列上的教学活动步骤。

例如凯洛夫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程序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情境—问题—假设—推理—验证”。

⑷师生角色,这是构成教学模式重要的能动的要素。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师生的交往活动,包含了认知信息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交往,这种交往的价值取向、方式和方法,互动与配合成为构成教学模式重要的能动的要素。不同的教学模式,师生关系及角色特征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可以是专制型(高度集中型)、民主型或放任型,这种差异是由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要完成的教学任务的特征及选择的教学策略等因素决定的。

⑸提出的教学策略。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与之相关的教学策略,它是指这种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措施的总和。教学策略是影响模式功能的重要要素。

⑹提出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适用的情景和范围,功能也不尽相同,因此,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应有与之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反馈、调控方法。

⑺所必需的支持条件。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必须依赖一定的内部及外部支持条件,这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保障。例如,教师的素质(师德、专业水平,教学技能等)、教学设备、环境、师生人际关系,等等。

以上七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3.教学模式的功能

美国学者多伊奇曾研究一般模式的功能,他认为模式一般具有四种功能:

⑴构造功能它能指出事物中各系统、各部分的关系和作用,能使我们对事物有整体的、清晰的认识。

⑵解释功能它能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说明事物的复杂现象。

⑶启发功能它能揭示各种关系,以表明某种排列秩序。

⑷推断功能它能根据规律推断出预期的结果。

有学者指出,教学模式的研究能较好地解决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严重脱节的问题,它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又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⑴教学模式是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它在一定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对教学过程诸要素、诸环节进行审视,进行重组重构,有利于突破原有的教学理论框架,较好地解决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严重脱离的现状。教学模式研究,可以促进教学理论学习和普及;可以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使教学工作理性化、概括化,还可以帮助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科学化。

⑵教学模式有利于将有效的教学经验通过理论概括,总结上升为范式、范型,从而丰富和发展理论,促进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⑶由于教学模式具有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有时一种教学模式往往可以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因此,它有利于教育理论的推广,便于教师理解、掌握和运用。它的处方性、参照性特点,使它能揭示出模式具有“如果运用……教学模式,就必然产生……的教学效果”的功能。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利于大面积改善课堂教学现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教学模式的分类

教学模式林林总总,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但可归结为若干类型。一些重要的分类,可例举如下:

分类之一(着眼于心理科学):

⑴信息加工教学模式(以认知学派理论为依据)

⑵行为教学模式(以行为主义学派理论为依据)

⑶个性教学模式(以人本主义学派理论为依据)

⑷交往教学模式(以社会本位教育思想为依据)

⑸合作教学模式(以人本主义和社会本位教育思想为依据)

分类之二(着眼于现代教学理论):

⑴着重于认知发展的教学模式。

例如,原苏联凯洛夫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赞科夫的一般发展教学模式;原西德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美国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等。

⑵着重于整体优化的教学模式。

例如,原苏联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模式;日本广冈亮藏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模式等。

⑶着重于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

例如,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模式;萨奇曼的探究训练教学模式等。

⑷着重于技能训练和行为形成的教学模式。

例如,美国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等。

⑸着眼于非理性主义的、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例如,美国罗杰斯的非指导教学模式;保加利亚洛扎洛夫的暗示教学模式等。

分类之三(着眼于教学活动特征):

⑴指导—接受教学模式

⑵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⑶探索—发现教学模式

⑷情趣—陶冶教学模式

⑸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分类之四(着眼于教学基本模式系列):

由美国学者冈特、埃斯特斯等人在多年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八种模式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系列,这八种模式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模式的基础。

⑴直接教学模式。适用于教授基本事实、知识和技能,可用于各科教学。

⑵概念获得模式。适用于界定、理解和运用概念,注重于如何获得概念。

⑶概念发展模式。适用于围绕概念的归纳性推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模式注重如何探究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新的理解,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

⑷群辩法模式。通过在集体中交流不同意见,利用非理性力量达成新的理解的创造性过程。这种模式适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⑸探究模式。用于问题解决和探究,这一模式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家面临疑难情境,搜集和加工所需要的资料,最后达成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成为探究模式的基础。

⑹课堂讨论模式。用于提出问题,培养洞察力及促进批判性思维,在这种模式中,教师通过事实性、解释性和评价性问题引发讨论,激发学生形成自己的观

点。

⑺合作学习模式。以小组学习的形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方面的成长。

⑻探索情感和解决矛盾模式。这一模式包括两个独立的策略:探索情感策略和解决矛盾策略。运用这一模式旨在帮助学生将学习与他们的情感、态度联系起来,学会如何处理矛盾情境。

上面介绍的八种基本教学模式体系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有从实际出发,综合地运用这些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各个模式的教学功能,满足来自学生、社会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的需要。教师将这些模式运用于教学实际时,必须考虑四个因素:规划、教学、评价和课堂管理。确定目标,设计教学单元,选择教学内容的规划过程,实施规划和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评定教学效果的评价过程以及有效的课堂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5.教学模式的构建

模式的构建,可以从实践出发,经过概括、归纳、综合提出各种模式,模式经被证实,即有可能形成理论。

模式的构建,也可以从理论出发,经过类比、演绎、分析而提出各种模式,进而到实践中加以应用,以解决不同的问题。

其图示如下:

现代科学方法论中,建模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主要方法。从模式论看,则有定性建模和定量建模两种建模方式。教学建模主要采用定性建模的方法。

教学模式的构建要遵循教学模式的结构进行。我国学者查有梁先生提出定性构建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

⑴建模目的。明确建立教学模式所达到的目的。

⑵典型实例。通过调查研究,找出一个典型的个案。

⑶抓住特征。通过理论分析,概括出基本特征和基本过程(程序)。

⑷确定关键词。进行语义比较,找出表述模式的关键词。

⑸简要表述。对模式作出简要的定性表述。

⑹具体实施。在教学中实施模式,注意充分体现模式的特征和过程。

⑺形成子模式群。在教学实践中,因不同实际情况,能“变换”、“适应”,从而形成系列的子模式群。

⑻建模评价。对模式设计和实践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改进。

上述各个阶段应是联系的,多向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要经过修改、完善、发展才能构建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

6.学习、研究教学模式的策略和方法

学习、研究教学模式,包括了学模、用模、评模、建模这几个重要的方面。

“学模”是指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外各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包括每种教学模式的理论背景,实施的目的、程序、策略和条件,适用的范围、长处及局限性。并能结合实例掌握其特征和要义。通过学习,掌握各种基本的教学模式是选模、用模的前提和基础。

“用模”是指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能选择,能应用。在用模中,凡是不了解条件,盲目地使用;不变化,僵化地使用;不组合,孤立地使用,都不会是

有效的。

“评模”是指要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评价。评价既要包括理论的审视,又要考虑其实施和操作的可行性、有效性。要通过评价,修正、完善、发展教学模式。

“建模”是更高的要求。将有效的成功的教学实践通过概括、归纳、提炼上升为有典型意义的操作范式,模式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建立教学模式,掌握教学模式,最终是为了超越教学模式。教学既是科学,也是哲学;既是技术,又是艺术。建立某种教学模式,最终都应超越这种教学模式,这才是达到艺术境界的教学,才算是掌握了学模、用模、评模、建模的精髓。

7.课型和教学模式的联系和区别

课型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以人的主观意念而转移。模式是主观对客观的认识和改造,因为模式内蕴含着构建者和运用者的思想、观念,所认同的教学原则,所选择的教学策略、方式和方法。

教学模式的构建和运用要依据和反映课型的特征,使教学活动更贴近教学规律。体现不同指导思想的教学模式对特定课型的表征方式是不同的,例如,对某种课型,有人用认知模式去表征,有人则用行为模式去表征。

综上所述,课型和教学模式的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

图意说明:⑴课型与模式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⑵一种课型可以选择多种不同教学模式表征;一种模式可以应用于多种课型。

自主互动式教学模式解读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解读 一、“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 新课程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让课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做到人人过关,不让一生掉队,要始终记住“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学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两个基本点: 关注全体学生:人人学会才是目标,人人成功才谓成功; 关注学习方式多样化: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目标:致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三维目标的落实,实现学生未来终生发展。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三种利器:自主互动卡、互动点拨卡、互动竞争卡 二、“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激情导入——观察激情:视听观察、欣赏观察 兴趣激情:谈话激情、故事激情 想象激情:谜语激情、换位激情 ?自主探究——预习导航:预习提示帮助学生学会课前搜集、处理信息。 独立学习:自学提示给学生学习的内容、方法、目标,指导学生学 会自学。 解决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学会理解教材。 产生困惑: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深层次问题,学会质疑。 ?交流互动——生生互动:同桌互动,检查落实,学会知识。 小组互动,解决困惑,兵教兵,学会合作。 师生互动,点拨引导,学会探究。 ?巩固提升——双基训练:提供基础题组,研究问题点,构成知识链。 培优训练:提供选作题组,研究综合面,形成思考网。 ?拓展延伸——内容延伸:个性表达,深化理解 活动延伸:整合学科,提升素质 生活延伸:用于生活,发展思维 三、“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陈燕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多少年来,我们习惯于按照某一种模式来上课。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应该是凯洛夫的五环节三中心教学模式,能够说它统治了中国课堂教学半个多世纪,至今我们还在受着它的影响。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凯洛夫也不是要摒弃它,毕竟,他有其科学道理,尤其是在工业革命时代需要培养大量技术工人和劳动力,以及我国要在短时间内解决人口众多、教育落后的局面,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模式的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在被持续的改革、创新着,于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持续涌现: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人本化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数学、物理、等等)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各种教学模式让人眼花缭乱,不知究竟应该使用哪种教学模式才是最佳。 我想起了十多年前曾风靡数年的布鲁姆目标教学模式。那时候,似乎没有多少新的教育理论能够让教育者们找到更好的教学改革的路该怎样走,也没有多少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借鉴,而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大显神威,如何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如何让学生对所有的知识点了如指掌、应用自如,目标教学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一大批目标教学研究的专家诞生了,有的研究理论、解读布鲁姆,有的学科方面的专家就解读教材,把每本教材里的几百几十几个知识点分属于识记还是理解还是掌握做了详尽的论述,到了基层老师那里,就是要在上课时必须先用小黑板(那时还没有多媒体电脑)将教学目标挂出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再开始根据目标逐一讲述、解决问题,最后还要总结回扣目标。那几年,全国涌现了大批目标教学的典型,也在很多地区推广目标教学的经验,召开目标教学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研讨会,于是,很多的评优课中,假如不是用目标教学就等于是没有教学改革意识,就必然要影响到评比的成绩,所以,凡是参评的课、公开课,必挂黑板、必出示目标,在这当中,我也学会了怎样使用目标教学模式,并且还常常指导教师怎样实行目标教学。 不同的学科不可能使用同一种模式上课,比如要讲数学的一元一次方程和讲语文课本里余光中的《乡愁》,这怎能用一样的模式?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也不可能用同一的模式,比如讲生物学中的细胞的结构”和讲动物的行为”又怎能用一样的模式上?所以,选用什么教学模式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根据学科特点、根据内容的需要, 选用恰当的教学模式。

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

“135”互动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张新焕 我校的“135互动课堂”是充分了解和调查了当前的教育现状下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是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感受幸福,让老师在课堂上变得轻松,让学生在课堂上乐意主动学习,让学习的过程不再是师与生的纵向关系,变成生生关系、生师关系,让课堂不再是40分钟的时间,让课堂向生活延伸,把课堂彻底变成学生的学知识的场所,而不再是老师教知识的场所。 “135幸福课堂”,既一案(导学案),三环(自学、互动、反馈),五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精讲点拔、训练评测)。五步又可以看做三个过程:自学(自主探究)——互动(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精讲点拔)——反馈(训练评测)。 教师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出示课题、学习目标,简要说出注意点,语言要尽量帖近生活;给学生十三分钟左右的时间学习新内容,要求把看书学生和完成学案分开,在此过程中,老师应对学生个别指导(自动探究);用五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内的相互沟通,对不懂的,不会的通过小组其他同学的解决(合作交流);小组内也解决不了的,把问题提交给老师,老师把问题交给全班,看能不能帮助解释、解决,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讲(展示质疑);其他学生也不能很好的解决的问题,最后由老师讲。老师讲解所用的时间不应该超过十分钟,老师在课前应有一些预设,对一些易错、易混、易漏点,即使学生没有提出,也要做为重点讲解和强调(教师精讲);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和反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做完后让小组内先互相沟通,改正错误,相互点评,老师通过投影、多媒体展示答案,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题,再提出来,由其他学生帮助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由老师讲解,用时十分钟左右(训练测评)。课堂开始的“学习目标”要贯穿始终。 这一课堂过程明确的体现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 1、导学案在课堂的应用 导学案由一人主备,备课组讨论,印发给每个教师学生。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要和“教学设计”结合起来,“教学设计”由教师本人填写,其实是教师的个案。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 导学案同时也是课堂笔记和作业本,自主学习贯穿课堂始终。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绝不先讲。教师对每个学习环节的指导都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每部分知识先让学生自学,自己不会的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到全班讨论。全班只要有一个学生能解决问题老师就绝不先讲,老师退到了最后一步。讨论时学生分组对面而坐,老师穿插在学生中间,启发引导激励解惑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仅是分组讨论,更多的是相互检测和帮助,对于个人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内首先相互帮助,能者为师,兵教兵,兵强兵。通过合作,学生的知识能力到提高。 3、展示质疑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只有全班学生都不能解答问题才由教师

课外阅读基本课型教学模式

东台市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基本课型教学模式东台市第一小学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课型概述 (1) 第二部分各课型教学模式及操作说明 (2) 第一节读物推介课 (2) 第二节读中交流指导课 (2) 第三节成果汇报课 (4) 第三部分典型课例教学设计 (5) 《汤姆.索亚历险记》推介课教学设计 (5) 《乌丢丢的奇遇》读中交流指导课教学设计 (6) 《三国演义》读书成果汇报课教案设计 (9)

第一部分基本课型概述 一、依据不同分类标准的课型划分 依据文本体裁,可分为诗歌阅读课,基本课型有诗歌诵读课、赏析课、读写课、诗配画欣赏课、诗歌阅读链接课等;故事阅读课,基本课型有故事复述课、赏析课、表演课、续编课、画故事课等;小说阅读课,基本课型有小说赏析课、名著导读课、表演课、创编课等。 依据教学活动方式分类,可分为读物推荐课,基本课型有诗歌、故事、小说的推荐课;方法指导课,基本课型有读书笔记指导课、阅读方法专题指导课等;交流赏析课,基本课型有诗歌、故事、小说的赏析课;成果展示课,基本课型有诗歌诵读课、故事表演课、读书知识竞赛课、读书演讲课等。 依据文本蕴含的主题分类,可分为母爱类主题、爱国类主题、诚信类主题、友情类主题等。 二、基本课型的确定 1.课型划分的交叉与融合 李政涛教授指出,“课型划分的复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维度之间常常有交叉”,“二是每一课型都可划分出不同的等级”,有时为了使课型分类更为简洁清晰,“可将其划分为基本式课型和变式课型”。 我们尝试着将课外阅读校本课程的指导课课型进行分类,由于划分的基点不同,分成了三大类,但是这三大类中其实是有交叉的,比如经典诗歌指导课课型中也可因教学形式的不同再划分出经典诗歌推荐课、交流赏析课、成果展示课;而经典小说指导课课型也可由于主题的不同选择划分出诚信主题的、勇敢主题的、成长主题、爱国主题的等等课型。另外每一大类下的小类还可划分得更为明晰,于是就有了上文中各类课型下的基本课型。因此课型的划分其实是既有交叉又是融合的。 2.课外阅读指导的基本课型 我们认为可将依据教学活动方式分类的读物推介课、交流赏析课、成果展示课这三种课型作为课外阅读指导的基本课型。 (1)三课型的涵盖面广 以教学活动方式分类的三种课型,可以涵盖以文本体裁及主题内容划分的几种课型。 (2)三课型可体现一篇文章及整本书的阅读过程 一般地说,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或一部经典作品,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即读物推荐,引导学生认识经典,注重读书方法的点拨;交流赏析,师生、生生互动,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提升阅读的品位,让思维产生碰撞;成果展示,用各种形式展示读书成果,分享阅读的喜悦之情。

技能培训实战化的任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技能培训实战化的任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在全军深化实战化训练的大背景下,我们提出了技能培训实战化的任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设想,并在士官学员中进行了实践。该教学模式注重加强对士官学员实战化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学员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烂熟拥有实战必备的专业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战场需要,适应信息化作战需要,能打胜仗的士官人才队伍的目的。 一、当前我院任职教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员专业技能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实战化教学的要求。 我院是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型的军事院校,大多数教员具有较高的学历、较浑厚的理论功底,但是由于受到学历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员往往更注重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而对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不重视,因此教员掌握的专业技能科目较少且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实战化教学的要求。 (二)技能培训所需装(设)备陈旧,不能满足实战化训练的要求。 当前我国武器装备发展快,部队装备更新换代也快,我院作为一所初级任职教育院校,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在技能培训过程中所实际配置的装(设)备不仅数量少,而且陈旧且滞后于部队实际装备。这些陈旧的装(设)备,不能满足实战化训练的要求。(三)技能培训科目设置不合理,不能满足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要求。 从我院的士官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多数课程的技能培训科目设置不够合理,存在与实战要求相脱节的现象,培训内容比较单一,学员能够学到的技能项目少,且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要求。 二、技能培训实战化的任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一)紧贴实战聚焦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紧贴武器装备发展,聚焦一线实战需求,优化培训模式;瞄准部队岗位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依据部队岗位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按照部队岗位职责要求组织考核评价。

交互式教学模式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摘要:本文阐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性的四个方面:教师与教材的交互,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教材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并阐述 了交互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最后阐述在日常的教学中,自己的实践和应用。 关键词:传统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性 正文: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信息传播必须有反馈,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不仅是发布和单向接收关系,而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传播的过程不是静态而是动态的,人在接收和传播时是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教学也是一种信息传递或传播,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对教学信息传播过程的简化和抽象。在推进信息化教育热潮中,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手段,它们所蕴含的教学模式,也必将引起我们对教学模式的反思。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言语和板书为手段,向学生灌输式地传授教材规定的内容,学生只能统一地、单向地、被动地接收教师灌输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充当的正是“电台”或“广播员”的职能,全班学生则必须“调谐”到统一的“频率”,被动地收听同样的广而告之的“节目”。对于持续了多年的“广播”式课堂教学模式,教育学者戴维斯教授尖锐地批评说: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意味着“每天准时到校,坐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听那些他既不理解,也根本不感兴趣的事,每天的日程则是听讲并按教师指定的方法去做练习,努力记住一大堆毫无意义、又零零碎碎的的‘知识’,而这样做的唯一理由只是因为将来的某一天他们可能会用到这些知识。

二.交互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交互是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信息交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交互”的本质是教学信息在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双向流动。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把“交互式教学”和传统的“广播式教学”比作“出租车”和“公共汽车”,由于众多的乘客,“公共汽车”不能充分满足和照顾到每一个人的特殊要求,而“出租车”的发车,停车地点时间才是个性化的。我个人认为,“交互”包括四个方面: 1.教师与教材的交互:教师实现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学生的 学习提供内容;教材和教学内容是教师设计和教学活动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教学活动依赖于相关的教学内容。 2.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时刻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为其提供指导和反馈;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不断与教师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汇报自己的成果,获得教师的反馈,提出疑难问题等。 3.学生与教材的交互:学生从教材和各种学习资源处得到巨大的支持,获得大量的知识信 息;同时学生可以对教材和各种学习资源进行重组、挑选,从不同侧面找到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4.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协同学习,共同探究。 交互式教学模式有以下的优势: (1)该模式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支配空间,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主动权,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精神,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该模式让学生真正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情,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探索新知识,提高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该模式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过程的组织者、辅导者和服务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全国九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全国九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1、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2、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

初中语文各种课型模式初探

初中语文各种课型模式初探

初中语文各种课型模式初探(修改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中学语文的课型教学,这是对语文教学“备课”和“上课”的进一步规范。 一、课型特征最能反映中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 1、课型及课型的分类 课的类型简称课型。它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一般是根据教学任务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课型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活动方式的不同、师生双方作用的不同等来对课型进行命名。按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课主要可以划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课型的分类,因基点选择不同而有所区别。以中学语文的新授课为例,按内容的不同可分为:阅读课、口语交际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写作课。其中,阅读课按师生教学活动的特征可再分为:讲读课、半独立阅读课、自读课;按文章的体裁又可分为:古诗词阅读课、说明文阅读课、记叙文阅读课等。 2、课型与教学模式的关系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策略体系。教学模式的构建和运用要依据和反应课型的特征,使教学活动更贴近教学规律。课型是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但课型与教学模式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而且一种课型可以选择多种不同教学模式表征,一种模式可应用于多种课型。 3、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在哪里体现?毫无疑问,在课堂上。怎样体现?起码的一点,就是课堂教学中找准文体类型和基本课型的坐标,即上出文体特征,上出课型特征。 文体特征就是要按照不同的文体寻找不同的切入点。如散文要理清行文线索、抓住情感流露,训练动情朗读;小说要欣赏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主题思想;议论文要从中心论点出发,分清论据的侧重,知晓论证的方式,体会语言的严密。文言文要在扫清字词障碍,直译文言句段,落实特殊句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知晓文理。 二、课型的分类,因基点选择不同而有所区别。 课型一般按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主要划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结合语文教学中的课型特征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各自的教学特征,分清课型,不含混在两三种课型之中,搞成四不象。 新授课的课型模式及基本要求

(完整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原则与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原则与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国家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即:国家统一制定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和管理,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以及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是最能反映一所学校在课程改革中课程文化的底蕴与发展趋势的。 由于农村受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实验活动经费、学生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拟,加之专家学者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许多精华部分因种种原因不能在农村学校有效地实施,人为地造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料体系不系统、不完整,这就对指导纲要所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打了折扣,致使许多农村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城市学校的专利,与农村学校无关。论文百事通针对这些种种不利因素,我们认为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走校本实施途径,充分体现农村学校实施新课程的独特性。 一、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农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及其在课改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教学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开发不力,直接导致了“课程悬缺”(不开综合实践活动课)和“课程候补”(打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旗帜,做着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不大的事情)的严重后果。甚至是有些领导认识到了,落实不到位,或为应付上级来检查,只在课程表里才显示有这个课程,没有真正摆正课程应有的地位。 农村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水平亟待提高。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师资水平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老化,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还远远不能适应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求。有些教师仍有畏难情绪,怕麻烦,怕花功夫,同时又感觉力不从心。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展虽然有亮点,但是面还不广,普及程度不高,深度也不够,有的也只是流于形式。 由于农村学校课程开发者普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过程、技术和方法认识不足,加上学校教育教学条件的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出现了“低效开发”和“片面开发”的现象。 为使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更加有效,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二、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性策略 根据农村学校的特点和我们在某县农村学校进行的实验研究,总结出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策略。 (一)建构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目标 结合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验设施以及教师的水平等实际情况,以提高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和促进学校形成以农业科技活动为特色,建构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目标: 1.价值观态度目标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伴随着网络信息化在社会各层面的普遍应用,将信息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极大程度的丰富了课堂内容,改善了课堂的质量,为我国高校教育紧跟时代步伐,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本文从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如何更有效的在课堂中融入信息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伴随这信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会各层面开始熟练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极大的提高了社会各方面的效率。在新的教育体质改革下,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课堂方式,无局限性的教学空间限制,致使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极大程度的得到了改善和转变,开始大规模的被我国高校接受和应用。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特征及现状 1、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特征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功能作用已经被绝大多数的人所认同,在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日益明显,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将信息化应用到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是教育发展的必须,但是由于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高校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在教学课堂中无法更好的发挥信息化的作用,从而无法真正的解决高校课堂的效率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是将学生转变为技术人才从而送入社会的一个过程,在这种明确的目的下,就要求高校的教学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自主能力,培养学习独立性,实用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必须要求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具备随时接受新技术,学习新知识的心理态度。 2、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现状[1] 首先,课堂教学有着十分明显的目的性。在我国高校的课堂学习中,每节课都有十分明显的目的性,表现为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学到什么,而课堂教学方式都必须要围绕更好完成这一目的来进行,也就是说在每一节课学生必须要学会一些相应的知识。将整个课堂定义为学会,学生就存在一个很强的被动性,同时也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将课堂看作是学习知识,学会知识的场所。 其次,课堂以老师和学生共同为主体。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很早就意识到了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原本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转变为与老师共同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还是主要利用老师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加了一些师生互动的环节,加入一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互动式”教学模式

关于“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建议_数学论文作者:佚名来源:不详发布时间:2006-12-12 23:42:18 发布人:yujklj68kfg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一经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进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呢?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目标意识,以目标指导教学 让学生明确目标,这是强调师生积极性、主动性,以其共同为达标而努力的重要步骤。为此,在进行“互动式”教学模式时,必须以目标为导向,发挥目标导向的功能。 1、教前诊断。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必备铺垫或有关的“双基”情况,并吸收学生的意见,使全体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 2、展示目标。进行定向学习。让学生一上课就明白这节课该学什么,学习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与教师默契配合,成功达标。 3、围绕目标互动。教师凭借教学目标,利用教材中固有的知识,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了解学习目标,以新旧知识的联系或冲突中引发学生需求,从尝试练习,看书自学入手,通过质疑问难,学习讨论等环节,使书本上枯燥的规则,抽象的数学为自身所内化。 4、目标检测。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掌握学生达标情况。 二、抓教法和学法的结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多向交流” “自主学(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s://www.sodocs.net/doc/235889157.html,,请保留此标记。)习,多向交流,”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自己独立学习,和同学、教师一起讨论、交流,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互相交往、互相沟通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将被动学习变成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活动。具体做法:1、在教学过程中,力争三个“最佳结合”。 注意情感,诱发兴趣,使学生心理活动得到最佳结合;强化质疑环节,把教师设疑--鼓励质疑--引导解疑的过程与学生求疑--大胆质疑--创造性解疑过程最佳结合起来;教师的精讲和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得到最佳结合。 2、在教学方法,上要积极采用“引、扶、放、评”的指导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引”就是引导学生自学、给学生搭桥辅路,指导学生自己“走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就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以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评”就是收集反馈信息,教师通过耳闻目睹等多种途径,把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所了解的信息,进行整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125”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新课标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点在杜郎口中学能充分得到体现。我校的教学现状与改革前的杜郎口中学有诸多相似之处。转变思想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强化其自觉学习的内驱力势在必行。只要我们所期望的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局面一旦形成,我们的教改实验就成功了,提高教学质量自然是水到渠成。 一、现状分析 1、课堂教学不能很好地面向全体,不能关注到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久而久之,导致一些学生上 课表现怠慢、不动脑筋,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2、生源较差,有本地农民子弟,父母识字的较少。有来自各地的打工子弟,父母工作不固定,各地辗转,导致孩子学前知识欠缺,学习较为吃力。 3、老师备课中不能很好的兼顾学情,重教轻 学,学生以听为主,不敢大胆地放手组织学生自主学 习、探究知识。 二、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杜郎口中学和洋思中学的先进办学理念为依据,遵循“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转变观念,以“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要实施内容,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的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三、教改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邢丽平 副组长:邬琴 组员:苏瑞兰靳俊燕杨艳梅杨秀玲祁海荣吕海霞高思邬宝王春溪李慧杨慧张晓燕张瑞利周瑞琴 四、教改实验班级:三年级 实验学科:语文、数学、英语 实验教师名单:邬宝王春溪杨慧张晓燕周瑞琴刘慧秦丽媛 五、课改教学模式 现暂命名为“125”课堂教学模式。1--“一条主线”即先学后导;2--“两种课型”即自学跟踪课、合作展示课;5--“五个环节”即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展示、拓展延伸、达标检测。 六、教改实验实施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10月中旬、下旬) 1、召开全体实验教师教师会,组织学习实施方案,把思想统一到课堂教学改革上来,明确学习杜朗口教改实验是三年级近期教学工作的中心和重点,一切围绕教改,一切服从和服务于教改。

小学语文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参考

小学语文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参考 第一学段 第一学段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在形式上提倡随文识字,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效果。鉴于课文短小精美,建议采取以读代讲的方法,尽量能在一个课时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1—3分钟) 操作建议:注意研究教学的起点,紧扣单元主题和学生学习实际,可采用谈话、讲故事、猜谜语、多媒体课件(图片、歌曲、flash动画)演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然后由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二]放手试读,整体感知(10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初读阶段的要求是让学生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这个环节既是读文,又是在课文这个大环境中识字的过程。应留给学生自己尝试读读文的时间,尽量通过潜能生的朗读来暴露面临的问题;进而发挥老师和优等生的示范作用以及小组合作的优势,使每一个人都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形式以朗读为主,把读书与识字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对词句的粗浅理解结合起来,把读书与解决课后习题结合起来,使学生多读而不觉得单调、厌烦,循序渐进地达到把课文读通、读好的目的。 [环节三]识字学词,识读结合(5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以随文识字为主,在语境中走一个完整的来回。先在读书的过程中注意缩小语境,由短句到词语,再到生字,把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有意识地识记。一般做法有:出示短语、词语、生字,学生自由尝试认读;同桌相互检查认读;集体活动测试等来巩固识字。 再把字放回到课文中,逐步扩大语境,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会认、适度理解以及会用的目的。要力求遵循寓识于读、识读结合的原则。要注重识字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识字。 一般做法:指名读课文,互读互评,纠正字音,带着问题读、表演读等。 [环节四]练习写字,注意笔顺(5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要充分用好教材,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自主写字的水平,提升观察字形的水平,注意笔画顺序,在书写的实践中让学生自我提升。坚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练字时间,生字较多的课文能够分散练习。 一般做法:1、出示新字,学生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是如何占位、分析交流易错的笔画;2、学生练写,由描红到临写,教师有针对性地重点指导;3、板演展示(师生评价——学生对照自评);4、巩固。 第二课时 [环节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1—3分钟) 操作建议:要注重实效,从检测识字、写字或读课文入手。然后顺势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环节二]自主合作,达成目标。(8分钟左右)

完整版一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1

一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 1、绳子游戏 教学目标: 1、锻炼孩子们的耐心和敏捷性,能在娱乐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 2、培养孩子们按步骤有顺序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 3、翻绳游戏具有巧手、健脑、启智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增强他们的活动兴趣、自信心和自制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娱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模式 教具准备: 取粗细适中的棉线或毛线,长度一米左右,将绳两头打结,做成绳圈即可。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孩子们,大家平时都喜欢玩什么游戏呢?老师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游戏。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翻绳子游戏。(板书课题:绳子游戏) (二)看了课题,你脑子中有哪些小问号? 预设:1、怎样玩绳子游戏? 2、玩绳子游戏应注意什么? (三)学生带着疑问,结合图解自主探究。 二、解疑合探 1、检查自探效果。 2、小组合作探究大家未解决的问题。 3、师重点强调:绳子游戏分单人和双人两种玩法。想顺利完成整套花样,必须头脑清晰,眼明手快,手指灵活,才能玩出花样,否则就会打结。 三、质疑再探 同学们还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吗?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四、运用拓展 1、学生自编题:用适当的形式自编问题,考考你的同桌,若你认为同桌- 1 - 设计的题有价值,可以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练习,以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2、翻绳游戏和变形金刚玩法差不多,但也有不同之处,玩玩看,有什么奥妙? 3、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松绳 绳子游戏单人 翻绳 双人

- 2 -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自立的表现和重要性,知道依赖的危害。 2、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分析、探究、合作、活动能力的培养。 3、情感和生活指导: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增强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立能力。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克服依赖思想。 教学难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模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物品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谈话激趣: 小朋友们,早晨起床后,穿衣、叠被、穿鞋袜是你自己做的吗?(是)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才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板书课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整理学生的问题,形成自探提示: 1、为什么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情? 3、怎样做自己的事情?不会做怎么办? (三)学生自主探究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创建各种适合师生活动,培养学生乐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音乐知识,欣赏音乐之美,也让老师在互动中更好地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结合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笔者在此对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一、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建立互动模式首先应注重师生互动,通过有效的互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让老师成为学生最信赖的学习伙伴。师生的互动教学需要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表现出爱心和包容,并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例如,学习《小雨沙沙》这首歌时,我引导学生细听这首歌,和学生一起感知这首歌表现的情境。接着,我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我扮演一粒种子,学生就是雨点,他们把我来“浇灌”。小学生非常爱做游戏,他们感到非常快乐,我一方面和他们做游戏,一方面引导他们根据音乐情境来表现,把音乐和游戏结合起来,通过游戏来表现音乐意境,让他们在游戏中感知和表现音乐的情感,在实践中锻炼欣赏和表现

能力,提高参与意识,发展能力。教师在互动中要做好评价,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肯定又富有激励性的话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好的奖励。 二、生生互动 通过互动,学生能够从相似的思维群体中感知知识的特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能够在互动中更好地突出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树立自信,同时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增强探究能力。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既要维持学生互动的秩序,防止失控,又要帮助学生把互动引向一定的深度。 例如,欣赏音乐《鸭子拌嘴》时,我给学生设定了一个情境:“鸭子们在一起游戏玩耍,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对这样的事情,它们会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处理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的一段音乐。”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快就有了故事情节:一天清晨,小鸭子出窝;小鸭子拌嘴,鸭妈妈劝架;小鸭子相伴还家。然后,我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结合音乐的节奏,根据情节设计动作,并分配好角色,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头饰分给学生,由他们扮演鸭妈妈和小鸭。在音乐的带动下,学生尽情地表演,欢快地把双手张开,跟着节奏不紧不慢地走着,很是整齐,意在说明小鸭们出窝了。然后,音乐渐渐变强,速度也在加快,同学们立即两两相对,翘起屁股,把小鸭表演得非常形象生动。“小鸭”的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陈燕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李婆墩中学陈燕多少年来,我们习惯于按照某一种模式来上课。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应该是凯洛夫的五环节三中心教学模式,可以说它统治了中国课堂教学半个多世纪,至今我们还在受着它的影响。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凯洛夫也不是要摒弃它,毕竟,他有其科学道理,尤其是在工业革命时代需要培养大量技术工人和劳动力,以及我国要在短时间内解决人口众多、教育落后的局面,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模式的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在被不断的改革、创新着,于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人本化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数学、物理、等等)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各种教学模式让人眼花缭乱,不知究竟应该使用哪种教学模式才是最佳。 我想起了十多年前曾风靡数年的布鲁姆目标教学模式。那时候,似乎没有多少新的教育理论可以让教育者们找到更好的教学改革的路该怎样走,也没有多少新颖的教学模式可以借鉴,而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大显神威,如何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如何让学生对所有的知识点了如指掌、应用自如,目标教学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一大批目标教学研究的专家诞生了,有的研究理论、解读布鲁姆,有的学科方面的专家就解读教材,把每本教材里的几百几十几个知识点分属于识记还是理解还是掌握做了详尽的论述,到了基层老师那里,就是要在上课时必须先用小黑板(那时还没有多媒体电脑)将教学目标挂出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再开始根据目标逐一讲述、解决问题,最后还要总结回扣目标。那几年,全国涌现了大批目标教学的典型,也在很多地区推广目标教学的经验,召开目标教学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研讨会,于是,很多的评优课中,假如不是用目标教学就等于是没有教学改革意识,就必然要影响到评比的成绩,所以,凡是参评的课、公开课,必挂黑板、必出示目标,在这当中,我也学会了怎样使用目标教学模式,并且还常常指导教师怎样进行目标教学。 不同的学科不可能使用同一种模式上课,比如要讲数学的一元一次方程和讲语文课本里余光中的《乡愁》,这怎能用一样的模式?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也不可能用同一的模式,比如讲生物学中的“细胞的结构”和讲“动物的行为”又怎能用一样的模式上?

浅谈初中政治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初中政治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初中政治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着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政治课程的教学需求。因此,适时地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才可以更好地适应政治课堂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政治互动式教学课堂教学 互动式教学即将教学看成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活动的一个互动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和谐,形成一种学习的个体与教学之间的互动。这样就提升了学习的效率,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对于受教育者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教学没有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没有取得好的效果。互动式教学是当前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适合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那么,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怎样做到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呢? 一、教师导入,情境触动 政治课相比其他学科还是较为抽象枯燥的,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能够经常性运用一些直观方式辅助设计课堂探究,让政治课堂互动起来,会收到意想不到效果。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

生学。”为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用各种方式介绍情境,恰到好处的触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具体做法有: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图表、音像资料、漫画、成语故事、名言等,注意展示的内容要与教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可以选取较热的时政新闻,也可是实际生活事例事件。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述,以抓住学生注意力和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 2,情境导入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供素材让学生进行评讲、表演等,渲染教学气氛,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 3,制造悬念式。利用层层设问方式,在本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教师一环扣一环的设置相关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案例教学法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较强,所以说,教师就不应该空洞、单调无味地复述课本内容,应该在课堂中引进一些实例,引导学生一起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而能够明白一些道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例如在教学《对社会负责》这一节课中,一位教师就选择了陈光标的事例,用一个短片对他的事迹向学生进行播放,让学生了解他。然后开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讨论: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