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如何解决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如何解决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如何解决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如何解决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如何解决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记者采写了一些孩子与家长间矛盾较典型的事例,并请南宁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所心理咨询师及时点评。希望这些例子,能给怀有相同困惑的孩子和家长们一些启示。

讲述一:

严父手下出“逆子”?

家住桂林市兴安县的小中(化名)是家里的独苗,父母都是医生,经济宽裕,他在父母的关爱中长大,从小衣食无忧。尽管都疼爱儿子,小中父母采取的方式却截然不同:父亲认为“严是爱,宽是害”,平时对儿子相当严厉;母亲却对儿子十分溺爱。由于小中的父亲工作较忙,父子俩平时少有交流,即使偶有谈话,大多是小中洗耳恭听父亲的训斥。小中的母亲对他几乎有求必应,但是被父亲知道后,小中总少不了又挨一顿狠批。

在父母的关照下,小中初中时上了当地最好的中学。住校后的小中一下子觉得“自由”了,开始溜出校外上网,还跟一些“哥们”学会了抽烟。去年有一天,念初三的小中把自己的手机弄丢了,生气的父亲把他狠狠骂了一顿。小中一气之下,往兜里塞了些零钱,就踏上了开往南宁的火车。

小中这一走便杳无音讯,严厉的父亲这时也着急起来。夫妻俩赶到南宁,发动南宁的亲戚们四处寻找了几天,才在街头发现了儿子的身影。当时小中已经饿了很久,身上脏兮兮的,见到父母亲友,只是一个劲地叫饿。

回到家后,父亲暗自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颇为后悔。而经历了一番落难的小中也老实多了,终于肯坐在教室里,拿起许久没碰的课本。

心理咨询师苏畅点评:

许多父亲在谈起自己的孩子时,总会说这么一句话:“孩子怕我,跟他(她)妈妈比较亲。”但这些父亲可能没有想到,这个看上去相当威严的父亲形象,很可能会使孩子感到心理恐惧,影响了父子(父女)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小中的变化大致发生在10~12岁时。根据心理学分析,孩子在10岁前后会经历一个“心理分水岭”:对于威严的父亲,10岁以下的孩子只会感到恐惧害怕;10岁后进入青春期前夕,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有了变化,开始学会反抗;到了十五六岁,就会表现出叛逆的行为。因此,作为父母要特别注意孩子10岁这个年龄段,并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由过去的“权威型父母”转换成“朋友型父母”。

我们并不反对父亲的权威性,但“权威”的含义不是对孩子进行单一、粗暴的教育和责罚,而是以榜样的力量,让孩子自觉自愿地执行命令。例如父亲规定孩子晚上10时之前必须回家,如果孩子回家晚了,父亲应该询问原因。如果只是盲目训斥,很可能导致孩子说谎或叛逆。也就是说,家长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要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尊重事实。

讲述二:

妈妈的爱令我窒息

“我妈和我的关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小婷(化名)说。

小婷6岁时父母离异,她跟着妈妈生活。妈妈没有再嫁,除了工作,生活的重心几乎放在了女儿身上。

妈妈对小婷十分疼爱,努力给女儿提供最好的衣食住行条件。然而小婷却对妈妈产生了反感:妈妈无论大小事情都要管,从小到大,小婷交什么朋友、吃什么东西、穿什么衣服,妈妈都有规定。小婷开始和妈妈对着干,大事小事都要跟妈妈顶几句嘴,甚至用脏话对骂,妈妈急了就打她。后来小婷学会了离家出走,在朋友亲戚家住上几天才回来。小婷说:“妈妈总认为我是坏孩子,可我想我只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两年前,小婷从吉林来到南宁读大学。“从那时开始,我妈更神经质了。”小婷显得很无奈。有时候妈妈打不通小婷的电话,就会把小婷同学的电话全打过一遍,然后抱怨小婷不接电话,小婷怎样解释也无济于事。今年暑假,小婷打算留在南宁实习,妈妈却一口否决,理由是不想小婷吃苦,母女俩因此吵了起来。最后在老师的调解下,妈妈勉强同意,但是请了一个月的假,从吉林赶到南宁,理由是方便照顾小婷。小婷为此又和妈妈大吵了几场,妈妈一生气又说了不少偏激的话,这令小婷觉得快要精神崩溃了。

心理咨询师苏畅点评:

母爱是伟大的,但以上例子中的母爱却令人窒息。

这种母爱的背后,其实是巨大的压力。南宁市26中一名学生的经历也与小婷相似,母亲离婚后除了上班,把所有精力全放在孩子身上,这令他备感压力,觉得“一生也还不了欠母亲的债”,甚至想到了自杀。许多婚姻破裂的母亲,放弃了自己的生活圈子,降低了自己的生活品质,把剩余的精力和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这种“爱”却令孩子不能理解和接受。实际上,孩子需要的是一种“大爱”,而不是令人窒息的母爱。

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像“哈佛女孩”刘亦婷从不讳言自己生在了单亲家庭,她表示自己很幸运,在一个充满开明和关爱的家庭环境中健康长大;乐坛偶像周杰伦表示即使父母离婚了,自己仍与母亲像朋友一样交流,甚至认为自己比很多家庭的孩子都幸福。

在这里我们想告诉单亲父母特别是单亲妈妈:孩子终究要长大,离开你的身边,单亲父母最重要的是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爱惜自己,得到社会的认可;第二,给孩子健康的爱;第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是互动的,不仅自己要疼爱孩子,还要教育孩子学会关心父母,互相沟通。

讲述三:

父母盯梢让我越走越远

在母亲李华(化名)眼中,女儿王慧(化名)曾是个很乖巧的孩子,让她想不通的是,为何女儿上初三后,就渐渐“学坏”了。

李华口述:初三那年,我女儿开始偶尔出去玩。最初,我们对她还比较放心。直到有一天,有位家长告诉我,看到她与社会上的人混在一起,那群人不仅不读书,整天上卡拉OK厅,还吃摇头丸。

女儿从小就长得漂亮,是学校文艺队成员。文艺队有几个女孩,念完初三以后,就不再读书。她就是通过那些女孩,跟社会上的人玩在了一起。我跟她爸狠狠地批评了她,要她跟那群人断绝来往。

可女儿非但不听,出去的次数反而越来越多,回来得越来越晚,有时甚至不回家。我们跟她的关系也越来越僵。每次她出去玩,我们就会一家家卡拉OK厅找她。中考后的一天,她爸在找了多家卡拉OK厅后,把她揪了出来,不仅把她打得鼻子出血,还将她带到派出所。从那以后,女儿离我们就越来越远。

为了让女儿远离那些朋友,我们辞去工作去了四川。在四川呆了几个星期,工作难找,我们将女儿送到外地一所寄宿制学校后,又回到老家。

如今女儿在新学校已经读了几个月,学习成绩中等,班主任认为孩子一切正常。但国庆放假,女儿只回家拿了一次衣服,就再也没有进过家门,几天都与朋友混在一起。我们担心女儿会学坏,却又不知道该怎么与女儿沟通。

王慧口述:我的母亲是名医生,父亲是老师,他们都很忙,所以从二三岁开始我就常常一个人在家。

我知道父母不喜欢我跟校外的朋友在一起,但他们的态度令我反感。那段时间,他们天天给我打电话,一天要发10~20条短信追查我的下落。其实那群人并不像他们想象中那么坏,他们很豪爽,会给我买些小东西,请我吃饭,还帮我交电话费。初三时,我喜欢上一个男孩,但对方对我没感觉。我心情低落,爸妈不会理解我,但那些朋友会理解我,安慰我。

最让我伤心的是,父亲那次竟然在众人面前打我。这是父亲第一次打我,这让我很没面子。我知道父母是爱我的,但他们的方式让我接受不了。国庆节我回了老家,但实在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父亲,所以只好到同学家住。我知道以前自己有些地方做得不对,所以我已经尽量跟那些人保持距离。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是一所重点大学。到这边读书后,我改了名字,我想把过去的统统忘掉,但我仍然不知道该如何跟父母相处。

心理咨询师李英庆点评:

父母经常会纳闷,小时侯孩子那么听话,为什么长大就叛逆了。其实家长看到的好只是表象,有些问题早就存在,积压到一定时候爆发出来。教育孩子是长期的,不能等出了问题才来“救火”。

对这对父母,我建议首先不要急于求成,短时间要想回到以前的状态是不可能的。其次,家长要关注孩子青春期的成长,要多与孩子沟通。再次,要学会相信孩子,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采用赤裸裸的盯梢方式是不可取的。最后,父亲在众人面前打人,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家长要拿出诚意,向孩子道歉,争取得到孩子的理解。

对孩子来说,从她改名字可以看出,她已经在尝试改变。孩子现在要做的是学会珍惜时间,朝自己的目标努力。虽然父母使用的方式有些不对,但他们爱孩子的心是诚恳的,孩子要学会理解父母。其次,孩子应该在新的环境,与同学和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结交新的朋友。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含答案

第三单元 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勾画关键句,能够梳理文章结构,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通过讨论交流,能品味出父爱、母爱的区别,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预习导航】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辜.(gū )负罪孽.(niè ) 惶.恐(huáng) 履.行(lǚ ) 遵循.(xún ) 幼稚.(zhì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1)刹:刹那(chà) (2)横:专横(hèng ) (3)担:承担(dān ) 刹车(shā)横竖(héng )担子(dàn ) (4)称:称赞(chēng ) (5)创:创造(chuàng ) (6)节:节外生枝(jié) 对称(chèn)创伤(chuāng )节骨眼(jiē) 归根结蒂:蒂,花或瓜果连接枝茎的部分。形容归结到根本上。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4.默读全文,把课文划分为三大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 1 ~ 3 自然段):论述人从婴儿到儿童时期感受和体验母爱的能力的发展。 第二部分(第 4 ~ 7自然段):阐述父爱的性质,以及父爱与母爱的根本区别。 第三部分(第 8 ~ 10自然段):指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合作探究】 1.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对爱的感受变化有什么特征?请迅速阅读课文,找出相关信息补充下列表格。

2.作者认为母爱与父爱在性质上有哪些根本区别?各有哪些积极性与消极性?阅读课文, 3.《爱的艺术》一书指出,爱是一种必须经过训练才能学到手的能力,这一点对父母来说意味着什么?请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示例:一个好的母亲应该喜欢孩子成长、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她应该克服惶恐不安的情绪;一个好的父亲在指导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宽容、耐心,使孩子逐渐相信他自己最终能把握自己。

如何处理孩子们之间的矛盾

如何处理孩子们之间的矛盾 通常爸妈采取两种比较极端的方法来对应宝宝间的矛盾,一种是极端护着自家宝宝,另一种是极力要求自家宝宝谦让。这两种方法的结果基本上就是造成一方宝宝大哭大闹,然后爸妈为了安抚哭闹的宝宝,许诺很多不该答应宝宝的事情。 做一个有办法的妈妈 自家宝宝与小伙伴发生矛盾,爸妈最好先旁观,让他们自己处理,当矛盾升级到宝宝自己无法解决向爸妈寻求帮助的时候再出手。 说什么也不放手 抢玩具是宝宝们玩耍时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每个宝宝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是不愿轻意放弃的,宝宝对自己物品的扞卫也是执着的。如果家长采用强制手段迫使他放弃,宝宝根本不明白“谦让”的道理,只会觉得委屈而大哭。 妈妈我要回家 宝宝求助的信号很奇妙,他并没有提出要妈妈帮他夺回车子,而是婉转地要求回家。其实他给出的信号是要妈妈来帮他结束这场争执,因为他觉得自己凭借蛮力硬抢不能奏效。如果爸妈立刻出手帮宝宝抢回物品,往往违背宝宝的初衷,而且给小朋友的爸妈留下一个很不友善的印象。 宝宝自得其乐,爸妈不要搅局 有时候宝宝间未必有多大的矛盾,反而爸妈的不正确介入使矛盾由小变大。同伴交往对宝宝身心发展很重要,家里人的行为对宝宝的人际交往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做好社交的示范表率以外,有些行为也要避免哦。 宝宝会采用的交往方式和爸妈的言传身教不无关系,怎么样才能让宝宝受欢迎呢?这就要爸妈平时多多示范交往的技巧,教宝宝使用

礼貌用语,教宝宝友爱同伴,多多分享,更重要的是要放手让宝宝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演练,学会自己解决交往中发生的问题。 这样做不利于宝宝发展同伴交往 和同伴的交往必须要在实践中才能发展起来,与其他宝宝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要慢慢让宝宝学会自己处理。包办代劳,事事为宝宝出头,是不可能让宝宝学到交往技能的哦。 不想让宝宝吃亏,于是教宝宝怎么霸道,暂时是不吃亏了,可长久以往只会让宝宝陷入被其他宝宝“孤立”的境地,得不到来自其他宝宝的友爱之情,生活在自己封闭的小环境里,性格只会变孤僻哦。 没有危险的话,请让宝宝自己处理 作为家长总担心自家宝宝受欺负,殊不知对于口头表达能力还比较差的小宝宝来说,相互间的肢体语言正是他们的交流方法呢。除非会发生危险,大人最好不要干涉,这本来就是两个宝宝间的游戏,要让宝宝自己进行“交流”。如果事事都要插手并不利于宝宝社交能力的发展,让宝宝变得依赖,到很大了也不会自己处理和同伴之间的交往问题,这会影响宝宝自信心的建立。 从长远看“霸道”宝宝吃亏更大 如果宝宝受到欺负,教宝宝忍让、不用理睬,这一来可以躲开“小霸王”避免受到伤害,二来也可以培养宝宝谦让、宽容的品质。大一点的宝宝,要教他为自己据理力争,一味退缩也对宝宝健康成长不利,变得胆小怕事。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教宝宝告诉对方宝宝“我正在玩,玩好我给你玩,好不好?”或者“这次我让你。但你这样做是不对的,玩游戏应该要排队的。”听到宝宝说这样的话对方妈妈也会脸红吧。培养一个“小霸王”虽然占了眼前的便宜,从长远看是很不利的,宝宝只会越来越自私,并且走到哪里都不受欢迎,待在一个被其他小朋友孤立的环境中也是很痛苦的。 唯我独尊,只会让宝宝不合群

成长过程中父母与子女的矛盾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 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二课 成长过程中子女与父母的矛盾 教学目标要求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看待父母教学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和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从而理解父母。 教学 重点 了解产生矛盾的原因 教学 难点 了解父母对我们有些苛刻的严是出于对我们的爱 主要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小组活动√难点答疑√课堂讨论√互动教学□实践教学□考试测验□其他活动 使用媒体资源√文字教材√电子教案□录像材料□录音材料□ CAI课件√ IP课件□其他资源: 互动内容1.提问引出子女与父母矛盾所在。2.由图导出矛盾存在的原因。3.设问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手段1.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见课件。2.可以使用黑板板书。

教学 环节 主要内容注释 教学导入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物质生活后盾,是情感的栖息地。在家中我们享受亲情和温暖。但家中同样也存在着矛盾。 情景体验提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老师总结:总结学生的回答,然后引出以矛盾的产生 一、子女与父母矛盾的产生(板书) (一)来自苦恼的女儿 (二)来自一筹莫展的母亲 (三)老师总结: 从学生角度讲:小时候由于对父母依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从家长那里拿到解放证书。 从家长角度讲:我们总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生活经验,没有丰富的阅历,却有自己的主意。父母对我我们的爱没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孩子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特别唠叨、罗嗦。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二、矛盾产生的原因(板书) (一)提问:为什么原本和谐的亲子关系变得格格不入呢,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 (二)通过图《儿子眼中的父亲》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是什么的差异导致我们对爸爸看法发生变化呢? 是因为年龄的差异导致对父母看法发生变化,从而矛盾也随之产生。 (三)年龄差异背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引出表格《比较我们与父母的差异》进行比较.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弗罗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感受不同阶段的爱及父爱与母爱的比较 2、区分“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过程与方法: 1、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爱。 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2、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品味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教学方法】1.勾画圈点法:在浏览课文的过程中,学会寻找关键句子。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多媒体播放阎维文的《母亲》歌曲并出示相关歌词,出示朱自清《背影》中的句子“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其中的背影,让朱自清几次潸然泪下。 母爱与父爱相比,哪个更伟大?母爱与父爱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们来通过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找到答案。(多媒体出示课题) 二、解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对象:母亲、父亲、孩子内容:爱(三点一中心) 三、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1、全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展开的? 明确:纵向展开论证暗含横向论证 爱的能力发展爱的零体验——爱的初体验——爱的成熟体验 爱的对象发展母亲——父亲 综合,使爱达到成熟(多媒体出示板书) 2、全文的结构层次:(多媒体出示板书) (一)、(1~3段):爱的能力的发展。 (二)、(4~8段):爱的对象的发展、原因。 (三)、(9~10段):总结全文,构建健康而成熟的灵魂基础就是父爱与母爱的综合。 3、方法:通过抓关键句理清全文思路及主旨 ①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 ②一个成熟的人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 ③总结句: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此句内涵:1)、总结爱的对象发展三阶段(人同母亲关系紧密——人同父亲关系紧密——“达到综合”),2)、揭示出爱的能力发展和爱的对象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爱的对象发展促进爱的能力发展,并最终促使爱走向成熟。) 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 四、文本探究

家长应如何处理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呢

家长应如何处理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呢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让矛盾成为孩子成长的“营养” 一、正确的处理过程 1.镇定自己的情绪,弄清事情的经过孩子发生纠纷后,父母首先要冷 静,镇定自己的情绪,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把责任全部推到对方身上,怒骂“谁欺负你了,老子帮你找他算账去”“你这个窝囊废,你不能打他吗”等类似的话语。甚至训斥或是辱骂对方,从而导致家长之间的矛盾,这是极其不应该的。这样,孩子会产生“爸爸妈妈向着我”的感觉,容易使自己的孩子滋长唯我独尊,蛮横无理的不良习气,不利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有的家长则恰恰相反,为了表明自己的大度和宽以待人,当孩子之间产生矛盾时,不查明缘由,就把责任全部归咎于自己的孩子,这种做法也是极其不恰当的。这样会使自己的孩子蒙受委屈,对家长缺乏信任感,继而产生失望情绪。因此,家长在处理纠纷时,父母应该心平气和地问孩子:“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啊,爸爸妈妈要知道事情的真相,才能发表意见。”引导孩子如实地将事实的经过讲清楚。这样,不仅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与此同时,还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再问问班级中知道这件事情的其他孩子,看是不是和自己孩子说的一样,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切记:不要批评一方而袒护另一方。 2.分析事情的根源,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待事情真相大白之后,父母 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发生的根源,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在找到事情的根源后,父母不要急于发表意见,应该先让孩子想一想该怎么办。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了解孩子对待纠纷的真实态度,便于父母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当然,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父母可以从旁指导。对于别的孩子无意造成的过失,家长也应该本着善良诚恳的态度,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原谅对方的胸怀,从小培养孩子要有宽广的胸怀;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错了,那就明确指出来,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接着启发和引导孩子向对方道歉。如果自己的孩子伤了别人的孩子,我们一定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多想一点,让对方在心理上感受到一种温暖,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嘛。 3.巧与对方父母沟通,鼓励孩子正常交往孩子间发生了纠纷,双方父母最 好能诚恳地交谈,彼此谅解,友好地解决问题。孩子是最敏锐的观察者,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并且在他们幼小的心里留下父母深刻的印象。友好地解决问题能使孩子受到感染,化干戈为玉帛,在成长过程中,不做“小霸王”。父母不要因为孩子间常发生争吵和纠纷,就限制孩子与同伴交往,要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与人交往,让孩子在冲突和纠纷中获得体验,增长与人交往的经验。 二、良好的教育心态

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

二.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 行为界定 1父母与青少年孩子之间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开始干扰家庭的整体功能 2父母双方就如何对待青少年破坏性的不顺从行为发生争论 3家庭成员对围绕青少年发生的冲突感到愤怒,这种愤怒增加了家庭的紧张气氛 4父母感到对孩子失去了控制,面对父母想管又管不了的两难境地,青少年感到自己充满了力量,他们制定自己的规则,反抗父母的干涉 5青少年在药物成瘾.性行为.学校表现和轻微违法犯罪等方面出现问题 长期目标 1父母在如何对待青少年的问题上要达成一定的共识 2父母要减少青少年不良行为对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 3父母要学习新的共同实现家庭和谐与平衡的方法 4父母制定并执行一系列促使家庭安宁与和谐的原则和标准 5父母感到有能力控制整个家庭,并坚决反对青少年的不良行为 短期目标 1确定青少年的行为中哪些是需要改正的1,2 2父母要阐明自己在对孩子的期望方面所持有的观点3 3父母和孩子一起进行心理测试,从而找出父母与孩子的冲突所在4,5 4确定出家庭.学校,或者婚姻中导致青少年不适宜行为的冲突所在6,7 5父母找出自己教育子女的方式中的长处与不足8,9 6让父母阅读,观看有关教育青少年的书籍和录像带10 7让父母建立并实施对青少年行踪监控的方法,并指出监控方法的不足之处11,12,13 8父母要确定并记录自己愿意看见的青少年不断增加的适宜行为14 9通过实施一种行为契约,来增加青少年目标行为出现的频率15 10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在社会和行为方面积极的相互作用16 11建立和实施有关青少年消极行为的惩罚规则(如,运用反应代价) 17 12父母要确定,并尽力克制自身出现的对青少年有示范作用的不良行为18,19 13父母经常互相商讨,以增加对彼此教育孩子的支持20,21 14父母使用结构化的对话方式,以确保父母间为解决问题而达到良好的沟通22 15父母要把对对方育儿努力的批评减小到最小程度23 16父母只有在相互的讨论很可能有建设性结果,以及孩子不在场的情况下,讨论教养方式中的不一致24 17父母要识别出自己在教养子女上的错误观念,并加以纠正25,26 18家庭成员定期开家庭会议,并遵循相互交流的原则27,28 19在对其他家庭成员的说法和做法做出反应之前,要通过解释或者站在他们立场的方式,来显示对其他成员的说法和做法的同情和尊重28,29 20父母列出可替代自己当前教养方式的所有方法30 21父母实施这些可替代的教养方式,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31 22确定和挑战自己有关青少年行为的不合理观念和期望32 23.父母制定一致的家庭规则及制度33,34 24.家庭制定一个规律性的共进晚餐的时间,并制定家庭成员一起共进晚餐的频率35,36 25.父母一周至少要有一个晚上单独出去参加社交(和/或)娱乐活动37

6.4妈妈与儿子的矛盾案例分析

儿子和我闹矛盾以后 王秀兰(赵俊焓的妈妈) 一天,儿子回家对我说:“妈妈,我想玩陀螺。”最近一段时间,孩子特别爱玩玩具,成绩也不太稳定。我担心是不是玩玩具影响了他的学习。因此我就没好气地说:“家里这么多玩具,还不够你玩呀?你多大了,还想买玩具?”“我就是想要。”孩子最终在我的高压下只好悻悻地离开了。 又过了几天,孩子回来告诉我说:“妈妈,我们明天上美术课需要油画棒,要20元钱。”我爽快地给了他20元钱。下午放学回家时,他带回了油画棒,我也就没多问。又过了几天,儿子又带回了一个陀螺。当时一股怒气直冲脑门,我不能忍受孩子悄悄买陀螺的事实。我厉声问道:“你的陀螺是哪儿来的?”他明知理亏,就支支吾吾的,可是我非要逼他说出事情的真相,有点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架势。我们的矛盾进一步升级,后来,儿子干脆躲进卧室,把门反锁得紧紧的。现在我是彻底没辙了。后来我只好和孩子他爸进行沟通,让自己先冷静下来。 我冷静下来之后,很快就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让儿子也冷静了一会后,我通过门缝塞给儿子一张纸条:“妈妈知道你特别想要一只陀螺。” 很快,儿子就回了我:“是呀,可是你又不给我买。” “现在,你能告诉妈妈陀螺哪儿来的吗?” “那天我骗你油画棒要20元钱,其实油画棒只用了16元钱,剩

下4元钱我悄悄藏了起来,再加上我今天的零花钱1元,共5元买了这个陀螺。” “我现在能理解你对陀螺的渴望,但是,我不能忍受的是你未经允许就买回了一个陀螺。” “妈妈,我错了,我买陀螺的钱,从我的零花钱里扣。”我们就这样通过纸条交流的形式缓和了矛盾。第二天,当我们都冷静以后,我们又进行了一次交流。我们一起讨论了他希望买玩具的一些想法,最终找到我们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孩子要买玩具必须征得父母的同意,不能对父母撒谎;在父母的能力范围允许孩子买适当的玩具,但一个月最多不能超过两次;不能把玩具带到学校玩;在玩玩具之前必须先认真完成作业。 从这一件事中,我意识到当孩子与父母发生矛盾时,父母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冷静的处理问题。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冲动是魔鬼。”的确,冲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有时甚至还会让矛盾进一步激化,尤其是针对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更容易导致矛盾升级。当父母与孩子都在生气时,不能图一时口快,将孩子痛斥一顿解决问题。原因在于这种方法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以痛斥一顿的方法解决问题时,只会让不满情绪就会储积下来,它像洪水猛兽,必须找到发泄的途径,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疏导,就会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最终产生过激行为。这时,最好的办法是采取冷处理法。有的孩子表现出逆反行为,只是为了吸引家长的注意,或者显示自己的力量。这时家长对孩子的逆反行为可不予注意,装做没看见。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_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阅读答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_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阅读答案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出自高二语文下册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但是婴儿在生后一段时间内同他出生以前并无多大的区别;他还是不能辨认物体,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他只有需要温暖和食物的要求,但却不会区别温暖、食物同给予温暖和食物的母亲。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这一个阶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恋阶段。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凡是能引起婴儿身体内部的满足或失望的才会对他产生意义。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外部世界只有同他的需要有关的才是现实的,至于与他的要求无关的外部世界的好坏则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母亲的乳房不再是惟一的食物来源。终于他能区别自己的渴、能喂饱肚子的乳汁、乳房和母亲。他开始知道其他物体有其自己的、与他无关的存在。在这个阶段孩子学会叫物体的名称,同时学习如何对待这些物体;他开始懂得火是热的,会orG烫人,木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他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

亲就微笑;如果 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 我被人爱是因为我孤立无援。我被人爱是因为我长得可爱并能赢得别人的喜爱。简而言之就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更确切的表达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但五条件的母爱有其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 大多数8岁到10岁的儿童他们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要被人爱,无 条件地被人爱。8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他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儿童发展到这一阶段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因素——一种新的感情,那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孩子第一次感到要送给母亲(或 父亲)一样东西——写一首诗、画一张画或者做别的东西。在他的生 活中爱的观念——第一次从“被人爱”变成“爱别人”,变成“创造爱”。但从爱的最初阶段到爱的成熟阶段还会持续许多年。进入少年 时代的儿童最终会克服他的自我中心阶段,他人就不会再是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

幼儿园如何正确处理幼儿矛盾所引发的家长之间的纠纷工作

幼儿园如何正确处理幼儿矛盾所引发的家长之间的纠纷工作身为幼儿教师要时时教育、叮嘱幼儿之间要团结友爱,即便如此,在幼儿之间还是会经常会出现幼儿争抢、打闹行为,同时还会引发幼儿家长之间的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此时我们就要科学、冷静的处理幼儿家长之间的矛盾。 事件一: 今年十月末,新入园的小班孩子严严在玩玩具时,因争抢玩具,把巍巍小朋友的耳朵咬破了,当时老师看到要发生争抢,便快步走过去制止,但孩子动作之快,在老师过去的同时,已经将另外一名孩子耳朵咬破了。当时一名老师马上将受伤孩子带到保健室,进行简单处理,同时与两名家长取得联系,说明情况,老师并向受伤的孩子家长道歉,虽然受伤家长没有很生气,但为了让幼儿园与受伤孩子家长安心,我们带领孩子与家长到医院进行检查,大夫诊断为:没什么事,不用打针吃药,等伤口自然愈合就可以了,不必惊慌,不会有什么后遗症。于是我们就都放心了。但我们园领导并没有就此就解决完此事,在孩子在家休息的几天里,我们委派老师买了一些食品到受伤孩子家中看望、不断打电话询问,家长被我们感动了,说老师们工作真的很认真负责。于此同时,我们还耐心劝导咬人孩子的家长工作,起初是咬人孩子的爷爷接的电话,当时爷爷说话很冲、也蛮不讲理,说:“事情是发生在幼儿园的,与我们没有关系,我们不管!”当时听到这样的话,身为幼儿老师的我们,内心真的也是十分气愤,但我们忍住心中的不满,耐心劝导多次并与严严的其他家长联系,说明情况,因为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最后是孩子的奶奶来了,我们又与奶奶进行沟通:孩子在幼儿园发生咬人事件,我们幼儿园老师的确有一定的责任,但身为幼儿的家长也应对此事表示一个态度,不然被咬的孩子家长内心也会觉得不舒服,于是严严的奶奶在我们的礼貌、耐心劝导下终于主动买了些孩子喜欢的食

如何解决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如何解决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记者采写了一些孩子与家长间矛盾较典型的事例,并请南宁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所心理咨询师及时点评。希望这些例子,能给怀有相同困惑的孩子和家长们一些启示。 讲述一: 严父手下出“逆子”? 家住桂林市兴安县的小中(化名)是家里的独苗,父母都是医生,经济宽裕,他在父母的关爱中长大,从小衣食无忧。尽管都疼爱儿子,小中父母采取的方式却截然不同:父亲认为“严是爱,宽是害”,平时对儿子相当严厉;母亲却对儿子十分溺爱。由于小中的父亲工作较忙,父子俩平时少有交流,即使偶有谈话,大多是小中洗耳恭听父亲的训斥。小中的母亲对他几乎有求必应,但是被父亲知道后,小中总少不了又挨一顿狠批。 在父母的关照下,小中初中时上了当地最好的中学。住校后的小中一下子觉得“自由”了,开始溜出校外上网,还跟一些“哥们”学会了抽烟。去年有一天,念初三的小中把自己的手机弄丢了,生气的父亲把他狠狠骂了一顿。小中一气之下,往兜里塞了些零钱,就踏上了开往南宁的火车。 小中这一走便杳无音讯,严厉的父亲这时也着急起来。夫妻俩赶到南宁,发动南宁的亲戚们四处寻找了几天,才在街头发现了儿子的身影。当时小中已经饿了很久,身上脏兮兮的,见到父母亲友,只是一个劲地叫饿。 回到家后,父亲暗自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颇为后悔。而经历了一番落难的小中也老实多了,终于肯坐在教室里,拿起许久没碰的课本。 心理咨询师苏畅点评: 许多父亲在谈起自己的孩子时,总会说这么一句话:“孩子怕我,跟他(她)妈妈比较亲。”但这些父亲可能没有想到,这个看上去相当威严的父亲形象,很可能会使孩子感到心理恐惧,影响了父子(父女)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小中的变化大致发生在10~12岁时。根据心理学分析,孩子在10岁前后会经历一个“心理分水岭”:对于威严的父亲,10岁以下的孩子只会感到恐惧害怕;10岁后进入青春期前夕,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有了变化,开始学会反抗;到了十五六岁,就会表现出叛逆的行为。因此,作为父母要特别注意孩子10岁这个年龄段,并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由过去的“权威型父母”转换成“朋友型父母”。 我们并不反对父亲的权威性,但“权威”的含义不是对孩子进行单一、粗暴的教育和责罚,而是以榜样的力量,让孩子自觉自愿地执行命令。例如父亲规定孩子晚上10时之前必须回家,如果孩子回家晚了,父亲应该询问原因。如果只是盲目训斥,很可能导致孩子说谎或叛逆。也就是说,家长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要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尊重事实。 讲述二: 妈妈的爱令我窒息 “我妈和我的关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小婷(化名)说。 小婷6岁时父母离异,她跟着妈妈生活。妈妈没有再嫁,除了工作,生活的重心几乎放在了女儿身上。 妈妈对小婷十分疼爱,努力给女儿提供最好的衣食住行条件。然而小婷却对妈妈产生了反感:妈妈无论大小事情都要管,从小到大,小婷交什么朋友、吃什么东西、穿什么衣服,妈妈都有规定。小婷开始和妈妈对着干,大事小事都要跟妈妈顶几句嘴,甚至用脏话对骂,妈妈急了就打她。后来小婷学会了离家出走,在朋友亲戚家住上几天才回来。小婷说:“妈妈总认为我是坏孩子,可我想我只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两年前,小婷从吉林来到南宁读大学。“从那时开始,我妈更神经质了。”小婷显得很无奈。有时候妈妈打不通小婷的电话,就会把小婷同学的电话全打过一遍,然后抱怨小婷不接电话,小婷怎样解释也无济于事。今年暑假,小婷打算留在南宁实习,妈妈却一口否决,理由是不想小婷吃苦,母女俩因此吵了起来。最后在老师的调解下,妈妈勉强同意,但是请了一个月的假,从吉林赶到南宁,理由是方便照顾小婷。小婷为此又和妈妈大吵了几场,妈妈一生气又说了不少偏激的话,这令小婷觉得快要精神崩溃了。 心理咨询师苏畅点评:

如何解决与孩子的冲突

如何解决与孩子的冲突 孩子一天天长大,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唯父母之命是从,甚至有时会因为一些事情和父母赌气、争论或争吵。其实,这种现象很正常,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只要正确对待和解决,对孩子的性格完善和父母都是有好处的。 解决与孩子的冲突时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首先检讨自己的言行;二是让孩子认识他(她)的缺点。向孩子真诚地道歉和孩子在一起,很多父母不忘自己长辈的身份,对孩子也通常会使用命令、权威的口吻:“听话”、“这是不对(好)的”、“你不可以这么做”、“你不懂”等等。产生的后果通常是孩子反感,不说还好越说越不听话,于是或大或小的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这种情况下,父母应检讨自己的态度,即使孩子做得不对,即使你很正确,也不要使用这种居高临下的口气,要让孩子体会到你对他(她)的信任、爱、平等和适度的尊重。如果家长[微博]能真诚、坦白地对孩子说:“对不起,我刚才态度不好。”一般情况下,孩子会表现得更大度:“没关系。”这时,再同孩子讲明事情的原委,孩子就能较容易地接受,也才真正达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 变堵拦为疏导有一段时间,女儿看动画片上瘾,哄不听、呵斥也没用,气得我们有时就拔电源,但女儿毫不示弱,你拔她就插,这不更危险了吗?这与我们要的结果真是大相径庭了,后来我们改变了策略。首先,同意她看中央台的“大风车”节目,并为此推迟了晚饭时间;二是,找时间陪她玩儿,诸如:做手工、走迷宫、下跳棋、滑板车等,有了我们的陪伴,她再也不吵闹着看卡通片了。正如古人治水,强堵不是最好的办法,合理疏导才是关键。 人前莫教子如果和孩子的冲突发生在朋友和生人面前,做父母的会感觉非常难堪。千万不能因为怕失了做父母的面子,就劈头盖脸地把孩子训一顿。因为暴怒会让你忘了教育孩子的真正目的,也许还会说出许多不理智或伤感情的话。慑于你的威力,孩子可能会暂时让步,但由此产生的后果是严重的、恶劣的,不但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影响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而且会为以后更严重的冲突埋下隐患。这时,需要的是冷静,采取“走为上”,让自己离开孩子,把这事和孩子放在一旁。等没人的时候再找个切入点,重新来谈这个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和孩子都经过了思考,想法相对更全面;孩子在大人面前赢得了面子,也有愧疚的心理。这时,则可以直接指明孩子的缺点所在,同时要告诉他(她)你不愿看到类似事件(在外人面前冲突)的再发生。这种方法对于能讲通道理的孩子是非常有效的。

父母作文之与父母闹矛盾的作文

父母作文之与父母闹矛盾的作文 与父母闹矛盾的作文 【篇一:与父母沟通的作文】 与父母沟通的作文 与父母沟通的作文(一) 我觉得,沟通为一门艺术,真的! 有人说,春是华丽的;有人说,春上绚美的;还有人说,春是高贵的。而我却要说,只要你与春天沟通,它就是淳朴自然的,举世无双的! 我想每个人总会有宠物罢,或小猫,或小狗,从它到你家的第一天,你便与它交流。它吃饭时,你或许叫它的名字,或摆着小铃铛,不管怎样,它总是耷拉着舌头,摇头摆尾的跑过来。你给它吃的时,它又会高兴的乱蹦乱跳。你家的小狗也许会才艺表演,你一声令下叫它握手,它会伸出小爪子踮到你的脚上,你叫它做恭喜恭喜”,它会抬起俩前腿,抱成拳。

你应该是每天都在沟通,与父母,与同学,与朋友,与老师。 我觉得,与父母沟通是最最有意义的沟通,因为父母总是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的学习和健康,从我出生那一刻,父母就与我们沟通,先是儿语,什么筷筷”饭饭”勺勺”。到一句话(简单的)叫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再到说话,识字一切的一切都存在沟通的关系。 只要你用心与他人沟通,那么,很快会取得别人的信任。 学会沟通吧!它可让你快乐,充实! 与父母沟通的作文(二)

我是一个经常被父母骂的孩子,我自己也知道父母是恨铁不成钢才会骂我,可是你们知道吗?我真的不想被你们骂,我也想自己做好每件事可是我就是做不好,我很笨我是个笨孩子总是惹父母生气,所以父母骂我也是理所当然的,可有时侯你们骂得太过分我的自尊心也会受损,我知道你们只是随便说说我而已,只是为了解自己的心头之气,我明明知道那是随口说说可我总是会把那些话当真,我有什么事不敢跟你们说因为你们永远是父母,所以我有些话只能憋着,我羡慕别的孩子,我生病了请假回家,你们给我的却不是关心而是骂,而别的孩子生病了请假回家父母是既担心有关心,相比之下我觉得他们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真好,我嫉妒他们毕竟他们的父母是那样关心他们,可我生病回家,当头一棒就是骂你这样还读什么书呀,我看你是混日子,这些话让我想哭,父母教育孩子是你们的权利,我无法干涉,我只希望多点关心,多点沟通,少点责骂,行吗。 也许我根本都不值得你们关心,我做了那么多错事,你们不关心我,讨厌我也是应该的,我开始讨厌回家,家是温暖的,可我却感不到温暖,我回到家就是随之而来的骂声,我都这么大了,我有自己的思想,我有自己的想法,不再是小孩子了,你们越骂我,我就越做不好,我开始叛逆,曾经想得到的温暖全都成为泡影,我只能在苦涩的梦里尝到一丝虚幻的甘甜,梦醒来依然如旧, 都是我的错,犯下的错只能自己承受自作自受我乃活该。 与父母沟通的作文(三) 小时侯,我们对父母依附。崇拜。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从家长那里拿到解放证书”,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而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总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生活经验,没有丰富的阅历,却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责怪我们越来越不服管教,越来越不懂事,而怀念我们小时侯的乖样子。他们对我们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

【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怎么处理】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怎么办_儿童之间发生冲突怎么处理

【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怎么处理】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怎么办_儿童之间发生冲突怎么处理四年前,我还没有二宝,那时有人问我,要不要再生一个,我就毫不犹豫地点头称“是”。当然啦,一个孩子太孤单了,如果有可能,Whynot?!但是,现在,如果再有人问我的意见,也许我会小心翼翼地说:“再生一个当然好,但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两个宝宝的家庭可真的不是1+1=2,而会是1+1>100,哇咔咔,吓着了吧?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落地,越来越多的二宝家庭出现在我们身边:有的是爸爸妈妈一人拉着一个,有的是妈妈挺着大肚子还带着大宝到处去,还有的是父母带着小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负责大宝。二宝父母的骄傲写在眉目之间,当然也是走到哪里都被羡慕的眼光包围。当然当然当然,二宝家庭家里的欢乐放大了不知多少倍,可是两个宝宝也给新一代父母带来了新的挑战。二宝家庭的焦虑与困惑,恐怕只有身处其中的父母才会深有体会。 我,作为独生子女一代,对家里有兄弟姐妹的生活丝毫没有概念。三年半以前,我生了个二宝。最初的激动期过去后,

突然发现,我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这两个宝!和我有同感的独生子女父母一定不在少数。也许有人会说,嘿别忘了,我们的父母一代可是基本上人人有许多兄弟姐妹的啊!我也想说,嘿朋友,你也别忘了,这个世界在这五十年已经发生了剧变,我们已经不可能再复制上一代人的童年生活给我们的孩子。 所以,我们也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 面对种种困惑与现实的头疼问题,我别无选择——最近一年,我开始学习。学习什么?学习如何做好两个孩子的妈妈,学习如何让多子女家庭有融洽的家庭关系。当然,修行的路很长,我也刚刚踏上旅程。 曾经听一位二宝妈妈说,她非常希望她的两个儿子长大以后可以是“兄友弟恭”,这可能是几乎所有中国二孩家庭的父母所期待的。可是,她的小宝宝才几个月大,两个宝宝已然

与父母的一次冲突作文急!

与父母的一次冲突作文急! 与父母的一次冲突作文急! 与父母的一次冲突作文急!pxpmpxbt政治2014-11-21 优质解答我和父母一次冲突 不知怎么的,我自从八九岁开始就爱跟父母“对着干”,父母让我朝东,我偏朝西;父母让我干这,我偏干那;父母不让我干,我偏要干.大家一定也有着和我一样的做法.其实爸爸妈妈也困惑极了:曾经那 么熟悉的孩子,怎么变得陌生了?但父母也爱跟我们“较劲”,“我叫你干,你为什么不干?”“我叫你好好考,你为什么不好好考?”“你 是不是要成心气死我?”我们也苦恼极了:曾经那么通情达理的爸爸 妈妈,怎么突然变得不讲理了?这其实很正常,就像宇宙中的星球一样,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生碰撞. 这不,我和妈妈之间发生了冲突.妈妈前几天给了我五块钱零花钱,今天又追问我钱哪儿去了.我答不上来,妈妈就说我只会乱花钱.我很生气,心想:妈妈既然把零花钱给我了,又想知道钱哪去了,或者干脆 希望让它当“不动产”,那干吗还要给我呢?哼,又不是就只有你有钱,大不了我不再管你要零花钱了.我和妈妈谁也不理谁,对立了几天.可每当我看到别的同学买零食吃时,就后悔了.有一天,我趁妈妈不在家管爸爸要零花钱,谁知爸爸口袋里也没多少钱——一张一百块肯定拿不走,就只剩下一张皱巴巴的五毛钱了.哎,五毛钱就五毛钱吧,总比 没钱好,谁让妈妈是我们家管钱的人呢.我拿着五毛钱刚走到家门口,谁知妈妈回来了……后面的结果不说我想你也知道.爸爸替我想办法,说:“要不你和妈妈沟通沟通,这样也许会好.”我趁妈妈高兴,便和 妈妈谈起这件事,妈妈说:“虽然妈妈给你的钱不用还,但你应该将自己零花钱的去向透露给妈妈,其实就是在积累妈妈对你的信任.信任 度高了,妈妈就会更加放心地给你零花钱.我知道你不喜欢妈妈这样做,谁喜欢在花钱之后还要考虑报账呢?尤其是这种不被人信任的感 觉实在是不舒服.但是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时间和你的努力,妈妈现在

如何解决与父母的矛盾

如何解决与父母的矛盾 少年处于从幼稚到成熟、从依赖到独立、从顺从到自主的一个发展过渡阶段,处于希望摆脱父母的束缚、舍弃对父母的依赖、开始独立自主的“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青少年已经不再像儿童时期那样对父母顺从、听话、无话不谈,因为他们正处于青少年逆反期。由于这一时期青少年心理的不稳定性,加之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性,很容易产生亲子关系矛盾或者冲突,被有的学者称为“亲子关系危险期”、“疾风暴雨期”。青少年时期亲子关系矛盾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处于当今社会转型阶段,家庭受到来自各方面文化的冲击,亲子关系矛盾愈演愈烈,一触即发。尤其是最近几年,经常在报纸、媒体上看到亲子关系的矛盾所带来的悲剧性结果,诸如“徐力杀母”、“棍棒教子打死儿子”之类的极端事件。亲子关系作为人类生活中最宝贵最亲密的关系,它不仅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种血缘关系或自然关系,更是一种以抚养、教养、赡养为基本内容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双向互动关系。然而,亲子关系的矛盾危机如今已弥漫整个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青少年时期亲子关系矛盾产生的原因 在青少年时期的亲子关系中,每一个父母无一不是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态度,又在古代“学而优则仕”观点的影响下,扮演者严父严母这样的角色。一方面,他们真心希望孩子有主见,有判断力,不断发展自己的独立人格;但另一方面,许多家长在传统家长制权威的熏陶下,不断去干涉自己子女的一切,希望子女都能按照他

们的意愿行事,并利用子女对自己的依赖来满足心理成就感。在生活中,许多父母不允许子女有言行失误,要求子女在生活学习中都要是最好的,一旦子女表现不够好,轻则冷眼相向,重则拳脚相加。实际情况却是,青少年子女作为成长之中的个体,他们的身心素质还是不成熟的,处理问题的技能和知识的增长也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子女,自主意识增强,希望能够处理自己的事情,并且他们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也许结果不是很令人满意,但是他们也希望能够得到父母的认同和支持。然而,许多父母都对子女报了太高的期望,因而对子女所得到的结果不满意,进而要求子女严格按照他们的指令行事,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子女,这就使父母和子女在亲自关系中扮演了一对相互冲突的角色,进而就使亲子关系产生了矛盾。 二、青少年时期亲子关系的主要矛盾 (一)青少年的“独立意向”与父母不善于或者不愿意让他们取得与自己平等地位的矛盾 心理学研究揭示了青少年在少年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少年心中已经有了“我已经是大人,不再是小孩子”这样一种观念。他们已经把自己当做了大人,因而,他们在思考或者行动上都已让自己站在成人的角度,这时候,他们就希望能够摆脱父母的束缚,建立新的亲子关系。但是父母却不愿让孩子取得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因为他们把“现实中的子女”同“心里的子女”当做了一个,因而在他们的眼中,少年永远都还是一个孩子,不能够独立自主的做

青春期家长与孩子的矛盾演讲稿

篇一:青春期家长会讲座演讲稿 青春期家长会讲座演讲稿 各位家长,今天的家长课堂我们谈谈青春期的问题。子女到了青春期,家长会发现她们很明显的变化,情绪越来越敏感,自主意识也开始增强。在这里我们来谈一下很多家长都比较关心的话题,“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的问题。 一、青少年太听话,不是优点。 先看两个来自广东省的例子: 聪明漂亮、学习不错、家境优裕、备受父母的宠爱、在学校很有人缘??但是,尽管有这些让同龄人羡慕的条件,刚过16岁生日的阿琼还是家中从8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珠海平沙的一名初三女生刘某某也在家中割腕自杀。并且,和阿琼一样,刘某某仿佛也没有明显的自杀的理由。 很多家长会认为,女孩子十几岁,这个年龄是无忧无虑的、整天傻开心的年龄,但没想到她会有那么多的愁?”那么我们先来看看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容易忧愁、敏感和抑郁。而青春期是注定要叛逆的。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对矛盾的心理冲突:脱离对父母等亲人的心理依赖,走向独立的自己。前者意味着丧失,是辞旧;后者意味着获得,是迎新。在这对矛盾当中,如果后者占据了主要地位,那么尽管不断地有莫名的忧伤袭来,我们仍然会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整体上是积极的、阳光的。相反,如果前者占据了主要地位,抑郁情绪就会成为我们的主导情绪。但问题是,我们的文化中,不鼓励孩子的独立性。 “我们的文化,喜欢好孩子。经典的好孩子,在家里听父母的话,依赖父母,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依赖老师。这样一来,这个孩子的独立空间就会受到挤压,他会觉得自己不是为自己而活,于是就缺乏动力。他可能会出色地完成老师和家长交给他的任务,但他却表现得比较麻木,对很多事情都缺乏欲望和追求,这也是抑郁的一种体现。” “爸妈说我应该做??,如果调查中学生平常爱说的话,其中说得最多的句式是“爸妈要我做??” 而相当地缺乏“我想(要)??”这样的句式,比较典型的句式是“如果不是为了爸妈,我早不想。。。了”。 对此,我的理解是,他们觉得,自己的人生不是自己的,而是父母的,他们是在为父母而活,他们学习、生活的动力来自父母的压力。 如果他们是“坏孩子”,他们就会走上叛逆之路,不理会父母的压力,甚至和父母对着干,父母让他们向东,他们非向西。这种“叛逆”,其实是青少年在争取自己的独立空间,试图成为他自己。 “好孩子”易有两个恶果 这样看来,好孩子似乎比坏孩子更可取。 但其实,从十二三岁开始,一直到青春期的基本结束,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二个“叛逆期”(第一个是2 3岁)。正常情况下,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会表现出较强烈的叛逆来,不听父母的话,什么事都要自己来。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脱离对父母及重要亲人的依赖,走向独立的自己。以正常的速度走完这个叛逆期之后,他们在18岁左右形成一个完整的“自我”,他们开始基本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这也意味着他们终于基本成了一个成年人了。有了这个“自我”,他们就会有较强烈的欲望,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从而不需要监督也能有很强的动机去追求一些人生目标。 然而,那些过于好的“好孩子”,他们的父母控制欲望太强,一直让孩子按照他们的安排来学习和生活,而根本没有给孩子独立的空间,甚至严格抑制孩子的“叛逆”。这样的话,这些好孩子的青春期就没有一个正常的“叛逆期”。这会造成两个恶果: 1.叛逆期推迟 有一个真实的案例,主人公就是典型的叛逆期推迟。他到了大学才出现了强烈的叛逆心,故

浅论家长与老师的教育冲突

浅论家长与老师的教育冲突 【摘要】教育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孩子迈入学校,家长和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健康成长、学业成才。然而,在这一共同目标的背后,双方却上演了一幕幕的矛盾冲突。直接影响学校、老师的正常工作,阻碍了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在与家长的交往中不断摸索、学习、反思再实践,才能把家长与教师的教育冲突降到最低。 【关键词】家长;教师;冲突;原因;缓解 1.经常听到某些家长责怪老师,也听到老师埋怨部分家长。静思默想,这个学期,我碰到家长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情况已有两 次了 例一:一天学生黄某某和同桌打闹,无意中把窗上的一块玻璃打成了碎片。班主任通知家长到校处理事情,共同教育孩子。而该学生家长则认为,老师要求家长负责安装玻璃,是故意为难家长。该家长又认为,孩子在家很听话,怎么在老师眼中这也不是,

那也不是呢? 例二:一天下午上第一节课前,一学生家长气冲冲地领着女儿找到班主任,质问道:“我女儿额头上的伤口怎么弄的?”后经 老师了解情况,是放学时她的女儿和一位同班同学在操场上互相推打,不甚将她的女儿被推倒,致使额头蹭出了血。班主任及时通知双方家长,竭力协调。而该家长的态度是:只要女儿的额头上留下伤疤,一定要把学校和老师告到教育局。 近年来,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冲突屡屡发生,经过教学实践多年,导致老师和家长矛盾冲突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 老师的“描述”与家长的印象有出入;家长了解基本上是孩子的生活方面,按时上学、回家、吃饭、睡觉,家长感觉孩子“很乖”,而在孩子的学习方面关心不多或无能力关心。当学习成绩一出来,家长就责怪老师教学水平差,当老师指出孩子学习存在的问题,家长难以接受。家长和老师繁忙的工作压力会导致互相错位,甚至语言不和互相责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