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何谓“预习”?《现代汉语词典》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的过程就是预习。” 预习的过程就是自学的过程,就是凭自己已有的综合能力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独立理解、识记知识的过程。预习是学习的极为重要的阶段,它的特点是先人一步,它的本质是独立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预习就是学习的第一核心。学生学习过程中预习可以使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要的一个环节,适当大致的了解;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更能提高听课效率。

我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建立科学有效的预习教学常规管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选择适当的预习内容。

为了能掌握学生的预习能力,了解学生以前的预习习惯,我选择了比较容易预习的内容:《小数乘整数》。我没对预习提具体的要求,但同时我也向学生提出:明天的数学课,我们先做习题,再检查预习的效果。第二天的数学课,学生的练习题完成得相当的好。由于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很容易理解,所以,练习后,我让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时,学生通过总结和归纳都比较准确的地得出了正确的方法。这

时,我乘机赞赏孩子们的自学能力,我看到孩子们眼里闪现出动人的光彩。由于是给学生上的第一堂数学课,所以,我向孩子们传递了一种信心:只要你认真的预习,就会学到知识。当然,由于预习水平的不同,每个学生得到的知识水平是很难界定的,所以,预习后的课堂也十分的重要。但我明显的感到,预习后的学生表现得很自信,因此,教学的速度会有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在理清了教学流程后,注重解决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很显然,课前预习后,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每个人参与学习的机会增多了。由此可见,课前预习与否,是决定课堂是否有效的重要条件之一。又如教学《游戏的公平性》时,布置的预习任务是:1、仔细观察书中的主题图,然后根据课文中的要求和父母合作做一做,设计一个表格并作好记录。2、什么是游戏的公平?怎样设计游戏规则才是公平的?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不公平的游戏了吗?怎样修改就公平了?由于学生课前充分的预习,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就会变得非常的活跃,每个孩子都跃跃欲试地想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很感染人。下课的时候,有的孩子不由自主地说:“这节课咋这么快就下课了!”听到孩子们这样的感叹,我的心里总会感到一阵阵的温暖。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预习。在教学实践中

我体会到,计算课、概念课、解决问题、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的应用,包括实践活动课都很适合学生预习。像“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发现规律”之类就不适合学生预习,因为这类知识预习后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况且,像“打电话”这类知识,大多数学生是很难入手预习的,预习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对于小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到自我探究的成就感,这样他们才会有更大的兴趣。比如,在“打电话”的学习中,我照例让学生预习了,而在第二天的数学课上,我发现学生完全是一头雾水,根本找不到正确的切入点。这也不怪学生,完全是我对本课的估计不足。因此,这次的失败后,我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学生预习的。

二、制定科学有效的预习检查制度。

预习,是学生的独立学习探究的过程,而由于学生个体差异,预习的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很听话,回家真的认认真真地预习,思考了老师提出来的问题,而有的学生回家却不预习,敷衍老师。所以预习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针对不同的预习内容,我会制定不同的预习方案和检查制度。

如分数的加减法这类计算课的预习,我要求学生分三步走。第一步,通读教材,把例题读完,例题中需要完成的作业用铅笔做在书上。如果例题没问题,走第二步,完成书

上的做一做。第三步,提至少一个你认为很难的问题,或指出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问题,并且要书写在作业本上。对于第三步,是我认为很重要的一步,这一步可以避免学生机械地按例题复制方法,学生在做完练习后还要回过头来总结难点,提醒同学注意,也就是提醒自已注意。这样还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好习惯。第二天的课堂上,我一般是先订正预习作业,再讨论学生提的问题,最后总结预习的效果,鼓励学生的探索,祝贺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在讨论学生的问题这一环节上,会是我作为新课的重点内容,我以学生的提问做为引子,引出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提的问题有的很简单,我会尽量让学生解决,学生提的比较难的问题,我就重点讲解。可是,学生的预习很多时候并不能发现更深的问题,在这时候,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体会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总之,预习后的课堂,要求教师能放手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还要能组织学生沉下去研究和分析,这样才能使预习后的课堂更生动、更有研究氛围,切忌轻描淡写地走过程,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学得肤浅,表面上学生都懂了,但大多数的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问的问题是:为什么?你怎么知道?

三、有效的激励机制很重要。

小学生的自觉性很差,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能提高预

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计算错误”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的质量。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原因分析 1、不看清楚题目下笔。 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和联系。所以在抄写数字、符号的时候,没有看清楚就下笔,抄写的数字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把“3”写成“8”,将“26”写成“6 2”;把“+”写成“×”等。在很多时候,脱式计算中上一行的数字到下一行就写错了,或者将不同的数字写成同一个数字。 2、容易被假想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尤其是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除上述的原因外,还非常容易出现被假想迷惑的情况,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将运算顺序搞错。比如在进行小数简算的过程中,32.78-(8.9+2.78)可以变成分别减去后两个数,而类似的32.78-(8.9-2.78)就不能简算,去括号后要变成32.78-8.9+2.78。 3、多受负迁移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已学知识的影响,即学习中的迁移。如果已学的知识促进知识的掌握,就是正迁移,反之即负迁移。计算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负迁移的干扰,影响计算的准确性。比如:计算乘法的时候,不少的孩子就经常出现加法的计算情况。 二、措施方法 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本册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就要求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答案,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15+5 ×(1 -0.5),错误地算成20×(1 -0.5)。3、分步入手,提高综合计算能力。 (1)、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这些口算题我经常以卡片、听算、做口算练习册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学习数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国内外一系列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切能力之中,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所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思维数学思维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前提条件。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纬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那么,教师怎样通过明理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此谈谈一些教学体会。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维。 大教育家赞科夫说:“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大家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站在自身的立场上来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这是把思维与兴趣分开来看。如果把思维和兴趣这两者结合起来,将会达到更加完美的效果。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如何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有利于发现新事物和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积极探索创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调动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呢? 1、利用演示、操作。演示可把图由静变动,能更好吸引学生的注意,起到直观的效果;操作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恰当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又增强了思维能力。 2、保护好小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好奇心是对所发生的新异事物感到惊奇,引发疑问,进行探究的心理倾问,它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点燃思维的火花。 3、克服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教师讲、问牵着学生听、答的教学现象。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探究中发挥创造性,进行自主的建构。 4、考虑到学生现有心理水平,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为学生创造一定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外部环境因素。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他们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教学时通过谈话、设问、提问、实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摘要】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是对现实的反映,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因而它既有积极的功能,也有消极的功能。例如,明媚的春光令人愉快,学习获得了成功或被评为“三好学生”时产生的喜悦……这些都是因为客观现实满足了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而产生的愉快、喜悦的情绪体验;再如,因自己说错一句话或做错一件事引起不安,甚至烦闷、忧虑,这些都是因为客观现实未能符合人的需要或愿望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感;培养 在学习中,情感和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各科教学中不能忽视情感的培养和教育。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道德的、理性的、审美的、高尚的情感。”为了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目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所谓责任感,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认真负

责地完成学习任务时产生的一种情绪。当一个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他就会对完成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认识,并时刻督促自己认真努力地去学习。因此,我利用教学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及科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创设机会,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亲身体验学习数学的意义及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介绍数学史,介绍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的故事,介绍我国数学领域的伟大成就,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因此,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这样说:“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 二、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了求知欲,哪里就没有学校。”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中,就可以知道,作为一个教师,要能充分认识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注重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努力学习。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提了两个问题: ①车轮是什么形状? ②为什么车轮始终是圆的? 学生感到很奇怪,也产生了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个个都学得很认真,从课后反馈的信息看,这节课教学效果

《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研究》课题

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2013年6月

《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人才的培养越来越被重视,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培养目标上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重新修订,提出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我们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课题从研究小学生独特的生活环境和体验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克服学科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学校教育绝不仅仅是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仰和力量。让学校成为孩子一生的精神家园。 二、课题的界定 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它与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一样,对学生的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

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激动、抑郁、仇恨、悲伤、厌恶、美感等等。 积极情感:是指正向的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增加或负向价值的减少所产生的情感,如愉快、信任、感激、庆幸等。人是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化的情知合一的高级动物。由此可见:积极情感就是鼓励人们上进,激励人为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支柱,是人类不断向前发展,不断进步的动力之源。积极情感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实施教育和定向培养。 小学生积极情感培养策略研究:学校教育绝不仅仅是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仰和力量。本课题将研究学生情感态度的发生与发展,坚持以理育情,以美育情,以行育情的基本策略,进一步探索培养小学生积极情感的方法、途径。努力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具有科学的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 古罗马的昆体良(M.F.Quintlianus)是一位教育理论家,他非常重视家庭、学校在儿童心理健康、情感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在学校里,紧张的智力活动与游戏、休息应交替进行,对自卑、脆弱、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教师应多加鼓励,避免体罚孩子,充分考虑孩子身心健康,15世纪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Vittorino)主张,应该创造幽雅的校园环境和宽松的课堂气氛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他把自己创办的宫廷学校取名为“快乐之家”,校园地处郊外湖滨,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长治市实验小学牛惠芳 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的培养应该从核心素养培养模式下全面适 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此就需要教师必须建立一套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教学上的指导,继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下面就从核心素养培养基础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建立的初衷不是只代表着技能、思想及经验以外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充分体现出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及对数学运算技巧的充分把握。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不能够脱离数学学习的应用、创新,要积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灵活的采用数学思维模式来分析世界,进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具备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努力创造情境教学,增添提问环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遵循核心教学为导向,为学生开创出自主探究的现实学习环境,并结合教材实际内容设计出形象化的问题,从而让学生积极运用现有的所学方法,自主展开学习研究。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常识,有选择性的将其融入到所学内容之中。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爱喝的饮料为切入点,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式的教学情境:小明

的爸爸给小明买了一箱可乐,一箱一共25瓶,问12箱可乐一共多少瓶?通过在课上融入这样贴近生活的小问题,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激发出学生的探究兴趣。 又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冲突点,向学生提问:圆柱体容器内水的体积怎样来计算?学生会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将水倒进长方形的容器内计算。这时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如果是圆柱形状的橡皮泥又该对其体积如何进行计算?此时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引导,学生也许会想出将橡皮泥制作成长方形再来进行计算。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发问:如果是针对圆柱体铁块体积进行计算,又该如何做呢?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后会得出:将其浸泡到水中,然后再排除掉水的体积,剩下的就是铁块实际的体积。教师通过为学生设置这样环环紧扣的问题情境,学生在思考与回答中会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探究活动中去,极大地调动起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欲望,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二、积极运用游戏形式,凸出核心素养教育。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性格特点都比较活泼好动,并且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理,愿意在课下做一些有趣的游戏。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喜爱的游戏创编进去,进而促使学生将在游戏中收获的游戏体验与数学知识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为学生营造出快乐教学的氛围,从而能够体现出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的意义。例如:在学习《9的乘法口诀》内容学习时,教师可以先将乘法口诀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目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符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从现代教学论的主体性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的一种主动的建构过程,既把书本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他们的应识结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任何教师都包办代替不了,必须由学生参与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把学生引入教学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促进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同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接受新识。如在学习“年、月、日”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前请学生自己去收集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片,(必须有2012年、20 08年、2004年),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最后得出年、月、日之间的普通规律,既不管年份的变化,而31天、30天的月份始终是固定不变的,只有2月份的天数例外。在收集时有意让学生收集2012年、2008年、2004年的卡片,是有意安排了平年、闰年,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的情况,设疑激思,让学生在思考中活动,在活动中思考。在教学中让学生实际操作,自己制作一张下一学期的校历,经历了知识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年、月、日的规律,建立起知识结构,丰富了表象,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新识的精神,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

重视小学生数学课堂情感的培养

重视小学生数学课堂情感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九) 江苏省金湖县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许万明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考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所谓小学生数学课堂情感是指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的好奇心,获得的乐趣感、满足感、成就感,建立的自信心等。健康良好的数学课堂情感一旦形成,对学生的学习认知和行为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小学生的积极数学课堂情感将使以后的数学学习富有意义,充满活力,使其受益一生。因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课堂情感,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一、小学生数学课堂中情感投入与认知投入的关系 有关研究表明,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有密切的联系,“知”、“情”密切结合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以深层次为主的认知投入和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乐趣感和成功感)有紧密的联系,特别是深层次的认知方式与乐趣感关系尤为紧密;浅层次的认知投入与学生的焦虑感和厌倦感有紧密的联系。笔者发现小学生同样在教室里面学习数学,甚至具有同样的学习成绩,学生可能以积极的、深层次的方式学习,也可能以浅层次和消极的方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关注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认知方式和情感体验是十分必要的,“知”、“情”结合是良好课堂教学的一个特征。使学生感到“愉快”,并不是指一味地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而是让学生体验数学思考的快乐和克服挑战性问题后的精神满足。因此,要让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数学思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达

浅谈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三大理念,强调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这是数学教育多年来指导思想的突破与革新。也就是说,当前我们要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大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数学能力,把新课标理念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目标,逐一落实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一、结合教学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这不是说计算能力的培养不重要了,其实正相反。《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避免程式化的机械计算和叙述算理”。既然这样,我们怎样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1、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口算”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计算能力,也是一种最生活化的基本技能。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片面的提高课堂效率而忽视了这种基本能力的培养,以致学生在许多需要计算的地方出现不该有的错误。例如:如果学生个位数加减法的口算能力不达标,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多位数加减法的学习;而个位数的乘法也即“乘法口诀”训练不到位,就直接影响到今后多位数乘除法的学习;同理,每一个内容的口算能力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今后相关内容的学习。也就是说如果连口算能力都得不到很好培养的话,那么,就说明我们的数学教育是失败的,这将给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留下极大的隐患。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的效果,这一切都取决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在国内引起广泛注意,而且在世界中许多国家也很重视,已成为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必须认真探索研究。 一、培养小学生的自学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教师可以提一些有兴趣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列举一些有兴趣的例题,那么学生对有意思的问题学起来自然感兴趣;或者,是作一些形象的比喻。适当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原理形象化、直观化,较易为人接受。 其次,教师也可以讲一些相关的故事。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2-10-11T13:58:50.700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2年9期作者:高长胜 [导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吉林省公主岭市毛城子小学 136232 )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数学课堂既是学生求知的主阵地,又是他们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精神体验的舞台,作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尝试,那么,如何通过数学课堂教学,达到对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的诱发,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打下基础呢? 一、以关爱为主线,创设学习数学的“安全感” 情感教育就是在教育中增添感情投入,以爱动其心,以诚感其人,以言导其行,以身传其教。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不成其池塘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师生之间进行爱心交流,情感交汇,用爱去滋润学生心田,以言行去感化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这对赢得学生的心灵寄托,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代沟,营造教与学的“安全”平台,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以成功为载体,给予学习数学的“满足感” 学习的成功是促使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直接兴趣的重要因素,也是使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低年级年龄段的学生情感波动大,对任何感兴趣的事和物,都愿意试一试,探个究竟,但同时也容易造成失败,丧失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在教育上 的英明就是要让孩子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都不使他感到什么都不好。”要知道,谁都会对成功的事情感兴趣,容易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儿童更不例外。因此,身为教育者,就必须随时随地的考虑到学生的这种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从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活动的设计、评价的方式等,乃至自己的一点一滴的教学行为上,都需渗透“成功教学”,注意激励不同类型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让他们一次又一次接受成功的同时,体验数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例如,常有的口算竞赛,在每几分钟的口算训练中,我常以开展“开火车”、“抢答”、“夺红旗”、“做医生”等形式的比赛练习,题型难易程度不等,对待学差生能做到“优待照顾”,这样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被老师表扬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有一次,我在教学“认识几百几十几”中,要求学生能根据新授内容编一道一步计算的含数学问题的生活实例,其中有一位学生说:“妈妈买来300个苹果,送给奶奶100个,我家吃了多少个苹果?”他讲完后,顿时拾来班上的一片哄笑。乍一听,这个“苹果问题”确实感觉有点玄乎,但细琢磨,这可是个上好的教育契机。我随追问大家:“你们家一年里买300个苹果多不多?”“不多!”学生齐说。“既然不多,你们笑什么,其实他只不过少说了几个字,如果添上 ‘去年一年里’,你们觉得怎么样?”经我的一提,学生们个个觉得有道理。与此同时,我不仅肯定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思考,还表扬了他的爱心,其本人也渐露笑容,从他的笑脸中,我读懂了——这是一种自信、只有成功者才能体验到的满足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学生终究是学生,我们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目光来衡量他们的对与错,以数学家的标准来判断他们的正与否。应摘掉“近视镜”,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每道题、一句话,甚至一个数字、一个符号中去发现学生求知的闪光点,做一名“千里眼、顺风耳”,于细微中捕捉学生的成功之处,以成功为载体,让学生在成功的学习中,愉悦其整个身心。 三、以突出数学价值为手段,唤起学习数学的“责任感”数学是科学的工具,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程中已充分显示出其实用价值,数学更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自然界和社会性中到处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数与形的关系。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如果一天不使用数学中的数字及方向和位置,看能否渡过这一天。实验后,学生交流体会时谈到:打电话、看电视、换频道时要用到数字,到商场买东西付钱时也要用到 数字,回家要知道准确的方向和位置……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太重要了。由此可见,学好数学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在安排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时,就不能只囿于课本知识,而应让学生到大自然、社会中去,接触大自然的美丽景观和社会的各行各业,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为学生开辟智能活动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增加学生手脑活动的频率,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魅力和价值,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且能增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激发学好数学的责任意识。 例如,学习《分类》后可以布置让学生回家整理书桌、帮妈妈择菜;学了《数的组成》让学生探究商场里的商品为什么都包装成一包一包、一盒一盒和一箱一箱的原因;学了《认识钟表》后可以让学生在周末边看电视边记录电视节目时间,给电视台的叔叔阿姨们提点播放建议;学了《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统计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为交通局制定车辆分流方案提供参考……这样,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这不仅仅单纯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数学这个知识点来展示知识的权力,而是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生成、发展及其现实意义的过程中,提升对数学的认识,从感受需要中唤起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思想情感。 总之,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如果老师能从学生内在需要和心理过程出发,致力于“数学式的精神关怀”,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愉悦身心,那么,学生就一定会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和一种责任。

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上传: 喻安更新时间:2013-1-18 18:47:00 新课改强调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但是我们不难发现,目标的实现存在很大的困难,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价值观目标缺乏具体直观的衡量指标,而且在短期内难以见效果。二是整个社会层面基本坚持以分数为本位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重视知识的再现与应用,忽视价值观引导。从价值观目标自身的特殊性出发,有效考虑价值提升的衡量维度,探索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实现个性价值取向与社会核心价值的和谐统一,从而感受知识的价值、个人的 价值,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一、确立维度,全面衡量价值观的落实。 1、学科价值维度。 2、课堂价值维度。 作为教与学的主体,教师特别是学生应该对自己在课堂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有正确的认识与反思。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程度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引导行为、自己参与教学过程的行为对于完成课堂任务、对于自己的长远发展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并且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等能够坚持这些行为,认同这些行为取向的实际价 值。 3、思想价值维度,即形成积极的态度,内化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价值观目标的最高层次就是在遵从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领悟学习、工作、生活的积极意义,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关注社会发展,培养公民意识。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②” 二、在体验、渗透、反思、践行中实现价值提升。 由于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要通过体验、反思等而逐渐形成与提升的,所以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创设情感与价值的冲突点,并提供学生尝试选择、参与体验的机会,从中得以提升与内化。在此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更应充分发挥教师在价值引领中的主导作用。作为教师可以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点,利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生,尊重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基础上,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价值方向。 1、挖掘价值引导的基点,确立价值引导的路线图。 针对价值观目标的自身特殊性,要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师主导过程与学生经历过程有机衔接,坚持生活主题为基础,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把生活与理论相融,引导学生在价值冲突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确认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方向标,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深刻认识核心素养的内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明确方向,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下面就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以下做法和想法。 1.先备学生再备课 教育以人为本,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先做人,后求知。所以教师要用心备学生。想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必须先了解你的学生离具备核心素养还差多少。目前很多

教师的体验,都是用心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心,轮带几届学生,基本都是同样的授课模式。教师备好课不容易,教好课更不容易。我们也许应该改变思路,在以人为本的课堂,备好学生才是事半功倍的方法。如果接手一个新班级,了解学生的性格、家庭及学习情况至关重要。在数学学习方面,可以从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做初步评价,对某方面表现突出或者欠缺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了解学生的途径中,可以以谈话的方式开展调查,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或者偏见需要正确的引导,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不排斥这门学科,慢慢地产生兴趣。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很重要,也是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和科学精神的载体。每个老师应以人文关怀为起点,让学生健康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自

浅谈小学生数学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浅谈小学生数学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作者:李朝营 单位:新密市米村镇柿树湾小学

浅谈小学生数学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做错数学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长期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弄清楚学生真正的出错原因,才能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避免错误,真正体验到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作为教师,教学必须植根于探讨研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找到最佳方法进行解决,减少无效劳动,让师生之间在轻松愉悦中去学会知识。 我们仔细分析了学生们的作业,发现错误以计算、解决问题为主。下面我们从两方面谈谈错误的症结以及解决措施: 一、计算方面 1、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计算错误的收集,进行了汇总分类: (1)基础知识不扎实:有一些错误的产生是由于运算的基本概念等知识不扎实造成的。如:9+6这样的,20以内的加减法还没掌握好。 (2)算理不明: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计算法则没有牢固掌握和准确运用造成的。如12×3有的学生就算2×3=6,最后结果等于16,没有体会到3个十的意义。 (3)思维定势:消极的思维定势具有习惯性,成见性,想当然等特性,会严重干扰和抑制学习的顺利进行。如在“25÷5,36÷4,56÷8”等题后夹一道“20+4”,很多学生往往错算成“20÷4”。 (4)注意不集中:在计算过程中常出现看错数字或符号等顾此

失彼,丢三拉四的现象。 (5)书写潦草:有些学生不注意书写格式,字迹潦草,如把“6”写成“0”,把“7”写成“1”等。 (6)计算错误:一些计算方法很简单却常常出错误,如连续退位的多位数加减法,要不忘了进位或退位,要不不用进位或退位还去进位或退位。 (7)缺乏验算:计算中即使出现一些错误,如果有检查验算的习惯,也不难发现问题,自我纠正。可是,常出现计算错误的学生,偏偏就没有验算的习惯。 2. 探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策略 计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懂理,就是使学生懂得计算的算理;会算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熟练就是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基本计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灵活就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规范书写格式。计算过程中的随意书写和杂乱的笔迹,是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发表时间:2018-06-14T15:52:07.86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7期作者:吴明情吴青友[导读] 结合具体的教学事例,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的措施,从而打造小学数学教育的高效课堂。 吴明情吴青友(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木里学区湖南湘西 416200)摘要:结合具体的教学事例,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的措施,从而打造小学数学教育的高效课堂。首先,学生的数学情感养成,取决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只有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与质量。其次,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培养数学情感的关键因素,要转变教学态度,提高学生对教师的好感,激发学生 的学习欲望。最后,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基础,改变教学风格,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强化学习动机,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学习课堂,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趣手段;高校课堂;培养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636(2018)07-0170-01 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枯燥、逻辑性强的特殊学科,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并且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学生只是陪衬。课堂上,教师一味的传授知识,学生只是听课。课堂下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之余,做一些相关的习题。并且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很容易被外界的游戏所诱惑,出现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作业不完成的现象。由此可见,采取这种教学模式,是造成学生“厌学”“畏难”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需要思考效率方面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下面就如何运用激趣手段、情感手段等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数学情感培养的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提供借鉴经验和理论依据。 1 学习兴趣是数学情感养成的基础 数学游戏是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有效措施,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根据知识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适时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来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的定理与性质都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直观地感受理解其内涵,而数学游戏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小学课本上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180度”的时候,教师利用小纸片任意地剪下三角形的两个角,然后让学生将三个角进行拼接,用准备好的三角板测量,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教师利用简单的小游戏使学生直观地观察理解这一定理,加深学生的印象。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的概念中,引入数学游戏,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对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形成一个正确的理解,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开拓了他们的思维,提升了他们对数学的热爱之情。所以,学习兴趣是学生数学情感养成的基础。 2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数学情感养成的关键因素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促进数学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现如今,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人格的塑造者,与学生之间即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一方面,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时候不能存在任何感情色彩,要主动接近学习较落后的学困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分析成绩落后的原因,并给出有效的建议,多给他们鼓励,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教师要发掘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在课堂上给学生表现自我的平台施展才华,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积极、及时地表扬学生的进步,满足学生的内心对成功的需求。由此可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数学情感养成的关键因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3 学习情境是数学情感培养的有效手段 创建学习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是提高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感培养的有效手段,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应用现有的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例如,在讲垂直的定义时,就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器材作比喻,将门边看成一个直线,将地面看成一条直线,提问学生:“为什么教室的门边始终与地面保持垂直?”学生积极地回答:“因为地面和门边都是直线”“我认为是因为……”这样从现实中给学生找到最直观的教学例子,能够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刺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其成因,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这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情感的重要措施。 4 数学活动是学生情感养成的必备方法 数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特性。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知识,因此,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会畏缩不前,认为数学是非常难的学科。为了消除这种“畏难”情绪,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应用题做题大比拼”活动,教师给出20个应用题,然后将学生按成绩的优良中差分配,在给定的时间内开始运算比赛,最后进行小组比拼,看哪个小组算对的应用题总和最多。学生为了集体荣誉都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公式的记忆,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由此可见,我们广泛开展现实数学活动,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自主探索,迅速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强化动力机制,促进情感教学。 综上所述,数学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数学教育的主要场所,与学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学风格,强化学习动机几个方面阐述了培养数学情感的措施,从而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侯海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软件:电子版,2015(7). [2]曹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J].人间,2015(35). [3]许慧.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67).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梁琼 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语言与情感态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小学英语学习中,情感态度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会影响语言学习。 那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 一、优化课堂教学,寓学于乐。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要场所。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我都着眼于高效率,用最少的教学投入,争取最好的教学效应。这就必须设法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才能保证学习目标更好的达到。在教学工作实践中,为保证学生乐学愿学,我注意调控学生学习的意识:(1)用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对象,评价效果的课堂教学三要素来增强学生的向心意识,让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紧紧围绕目标进行,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凝聚力,求得“高效低耗”;(2)课堂教学有轻重缓急、波澜起伏,让学生的情感意识随课堂气氛的开降而起落,以求得“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3)朗读意识。英语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读”的机会,由教师的“导”,进行默读、朗读、齐读、角色读,以加深对课文对话的理解,提高目标成度。课堂设计,我采用“四连环”授课法。第一环:认定目标,明确任务;第二环:实施目标,逐一达标;第三环:

达标深化目标串联;第四环:目标检测,矫正补偿。讲课时,用最精练习语言,重点讲解,一般不直接告诉学生”是什么“、”为什么“,而是通过表演、操练、举例等,启发诱导学生进行观察、对照、分析、比较,从中找出方法、思路、特点、规律。例如:教现在进行时,我先要学生听读。我演示:I 'm stan doing/ walking.边说边板书,待学生听懂后,我就让学生演示动作。我叙述She's reading……学生在教师的演示中理解内容,我就启发他们自己归纳出现在进行时的用法,动词构成形式,常用时间状语等,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状态,学习效果很好。达标深化,我也不直接给学生归纳总结,而是变讲授为讨论;题目设计,做到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自己完成,开发学生智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二、注重趣味教学,寓教于乐。 夸美纽斯曾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取可能的形式,如父母、教师、学校、学科、教育方法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由此可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来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很注重趣味性,力求形成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科学态度。当学生对学习深感兴趣时,他就觉得所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处在愉快的氛围中,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在无意中掌握所学知识。 1、置情于景,培养兴趣。 情景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等特点。我根据教材特点,充分利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