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QQ促进大学生交流互动的小样本实证研究_叶晓玲

QQ促进大学生交流互动的小样本实证研究_叶晓玲

QQ促进大学生交流互动的小样本实证研究_叶晓玲
QQ促进大学生交流互动的小样本实证研究_叶晓玲

QQ促进大学生交流互动的小样本实证研究

叶晓玲

(湛江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广东湛江52404)

[摘要]QQ是否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可以促进教学互动,它在大学生学习交流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本文以教育技术学专业一个班同学为样本,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学生的交流资料,采用变量分析和网络分析等方法,从个体表现和群体关系两个方面对现实和QQ两种环境下的交流互动进行分析比对。结果显示,两种环境下学生的活跃程度和意见领袖均趋向于一致,在相互认识的人群中QQ没有改变学生交流的一贯模式。

[关键词]QQ;活跃度;意见领袖;社会网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及两点假设

随着网络和QQ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QQ工具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从2000年至今收录的论文中,关于QQ教育应用的文章就有47篇之多。多数学者认为,QQ工具有利于增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QQ的非面对面交流可以使平时较沉默的学生积极发表看法,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1]甚至释放学生被压抑的个性,从而使基于QQ的交流更积极、更频繁、更有效。[2]在此基础上,人们探讨了多种QQ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主要包括:搭建远程教学支撑平台,构建课外教学平台,开展讨论式教学和学习,促进学生的认知策略,促进教学中的情感互动,等等。[3]但是,在教育实践中QQ是否能够真正发挥这些作用,却缺少实证研究。

布鲁默的符号互动理论[4]认为,人们通过对包括文字、语言和暗示等在内的“符号”的解读进行交往和互动,从而相互理解,并能根据对方的反应调适自己的行为,事物的意义就是在人们进行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根据该理论,在现实和QQ两种环境中,人们进行信息传播的符号不同,必然导致互动方式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究竟能有多大?是否带来互动方式的颠覆性变化,从而使学生在QQ中变得积极?

本文即从大学生的QQ实践出发,采用统计分析、社会网络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探讨大学生在现实与QQ中的交流互动差异,进而分析QQ在大学生交流中扮演的角色和可能发挥的作用。

对于以上问题,笔者有两点假设:第一,QQ是媒体工具,像电话、E-mail等一样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传播的通道,使信息能够更顺畅、更便捷地传递;第二,QQ不仅是媒体工具,它更创造了一种“交流环境”,在这种全新的环境中,大学生的交流表现出了不同于现实交流的特性,如人们普遍认为的,变得更积极、更主动。为了证真或证伪以上两个假设,笔者选取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需要说明的是,使用QQ交流有两种情况:交流双方互知对方的现实身份;交流匿名进行,双方互不知身份。在有组织的教学情境中,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远程教育,应用QQ 进行交流多属于前一种情形,所以本研究也局限于互知身份的QQ交流。笔者选取了湛江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一个班级的47名学生作为研究样本,收集了该班级学生在现实交流中的表现数据和班级QQ群的聊天记录,分析比对学生在两种环境中的交流是否一致。研究从个体表现和群体关系两个方面进行,分别比对学生在两种环境中的活跃度和所形成的意见领袖。

二、现实环境与QQ中学生活跃度的比较

活跃度指一个学生在某群体中与他人交流的相对频繁程度,表现为学生发出言语、作出行为的相对

[文章编号]1003-1553(DOI:10.13811/https://www.sodocs.net/doc/236209485.html,ki.eer.2009.08.013

学号2417463444161523261311109622

现实活跃度

0.74 1.08 1.08 1.42-0.610.40.57 1.12-0.78-2.81-1.62 1.25-0.4-0.1-0.15-1.5QQ 活跃度

-0.030.110.49-0.89-0.77-0.290.52

0.44-0.9-0.81-0.90.83-0.8-0.08-0.44-0.88

学号13

29

198248

20

3741394714

40

35

18

27

现实活跃度

-1.67-1.240.40.95 1.04-1.370.4 1.5-0.1-0.860.7-0.57-0.27-0.360.78-0.57QQ 活跃度

-0.79-0.85-0.050.72-0.22-0.080.49

1.14-0.59-0.85-0.03-0.85-0.18-0.890.08-0.04

学号43217363845

12

4322825423133

5

-现实活跃度

-1.37 1.54-0.610.74

0.19

0.060.44

-0.1

1.75-0.32-1.03

0.40.570.36-1.08-QQ 活跃度-0.91

1.21

-0.82

0.03-0.57-0.070.67-0.76

3.62

0.31

-0.86

3.4

1.53

1.24-0.63

-

次数。对两种环境中学生的活跃度进行比对,能够判断QQ 是否能够促进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一)现实环境中的学生活跃度分析

根据活跃度的定义,现实活跃度是指学生在面对面的现实环境中与人交流的相对频繁程度,表现为学生在现实班级生活中言语、行为的相对次数。显然,这样的数据通过常规方法很难观察统计,必须另辟蹊径。由于大学生是集体生活、组班上课,在长期的接触中对同伴的交流表现会形成相对稳定的印象,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活跃度。但是,印象必竟是学生隐性的主观感觉,如何测量这种感觉,并使其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客观活跃度?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首先,设计一个里克特量表,制成问卷要求47名被试作答。量表中要求学生对全班除己之外每一个同学的交流表现分别作出评价,评价指标分为“非常活跃”、“较活跃”、“一般”、“较不活跃”和“非常不活跃”(统计时分别赋予数值5、4、3、2、1)。这样将学生的隐性心理感觉显性化,以便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其次,借鉴社会网络分析的数据整理方法,将问卷数据整理成一个47行47列的方阵。行表示评价人,列表示被评价人,行列顺序相同,行列交会处表示相应评分,主对角线上的值不加定义,记作“-”。即若i 学生对j 学生的评价是“较活跃”,则方阵中i 行

j 列的格值为4。这样,将数据以方阵形式表示出来,

方阵中每一列的列总和就是全班学生对该列学生交

流活跃性的评价总分。虽然学生间对于“活跃”的主观判断标准各不相同,但是同一学生评价时的内部标准是一致的,评价总分的计算保证了判断标准在总体水平上的一致性。

最后,将评价总分转化为标准分数。活跃度是一个相对概念,指学生言语行为的相对频繁程度,所以,分数的高低并不重要,相对分数才是决定活跃度的关键。标准分数以标准差为单位度量每个分数与平均分之间的离差,其数值大小和正负反映了某一学生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正好可以表征出学生在一个群体中的活跃度。经观察,学生的评价总分符合正态分布,满足标准分数转换的条件。所以,笔者将学生所获的评价总分分别转化为标准分数,计算公式为Z=x-x 軃σx

,[5]其中Z 表示标准分数,x 表示

原始分数,x

軃表示样本的平均分,σx 表示样本的标准差。

另外,为了保证原始数据的客观性,尽量避免无关变量的干扰,问卷在指导语中强调了两点:一是问卷仅用于研究,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二是问卷仅用于评价学生在“面对面交流中”的言语、行为频繁程度,不包括使用其他各种通讯工具进行的交流。

经过以上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处理,得到学生在现实环境中的活跃度数据(如表1所示)。

(二)QQ 中的学生活跃度分析

表1学生在两种环境下的活跃度标准分数

QQ 活跃度是指学生利用QQ 工具与他人交流

的相对频繁程度,表现为学生在班级QQ 群中的相对发言次数。笔者收集了样本班级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为时一年共930页的QQ 群聊天记录,

分别统计了每个学生的发言次数。

与现实活跃度一样,QQ 活跃度也是一个相对概

念,关注的不是发言次数的多少,而是次数的相对差异,所以需要了解个体学生发言次数在总体发言情况中的相对位置。另外,原始的QQ 发言次数与现实活跃度的计量标准不同,无法直接进行比对。基于以上两点,且学生的QQ 发言次数符合正态分布,笔者将其也转化为标准分数。转化后的两种活跃度如表1

所示。

转化后的标准分数分别反映了学生在两种环境下的活跃度,且标准分数以标准差为单位度量每个分数与平均分之间的离差,无论平均数与标准差多么不同,标准分数都统一变成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固定不变的标准格式,这使得两种环境下的活跃度具备了可比性。利用SPSS软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14,且双侧显著性水平Sig值为0.000,表明它们之间呈现中度正相关趋势,且相关性很显著(如表2所示)。这说明学生在QQ环境中的活跃表现和在现实环境中的趋向是基本一致的,即在QQ中活跃的人在现实环境中往往也趋向于活跃。

表2学生现实活跃度与QQ活跃度的相关性分析

具体分析两种环境中学生的活跃度的正负差异,其中有38人正负一致,即在现实和QQ两种环境中的活跃表现要么都高于平均水平,要么都低于平均水平;有8人在现实中得正分,在QQ中却为负分,说明这部分学生在QQ环境中的交流反而变得消极;只有1人由负分变为正分,显示其在QQ中的活跃水平高于现实环境,但是数值相差不大。这再次说明学生在两种环境下的交流表现基本一致,在QQ 中的交流并不比在现实中更积极,反而有部分学生表现得更消极。

表3剔除个案后现实活跃度与

QQ活跃度的相关性分析

对活跃度的数值差异进行分析,发现有两人的得分差距特别大,分别为34号和42号,34号现实和QQ的活跃度分别为1.42和-0.89,42号分别为0.4和3.4,差距均在2分以上,将这两个极端案例剔除,再次对两种环境中学生的活跃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其相关系数提升至0.729,双侧显著性水平Sig值为0.000,这表明两种环境中学生的活跃度存在着极显著的高度正相关趋势(如表3所示)。

以上数据和分析均说明,在学生相互认识的前提下,学生在QQ环境中的活跃表现和在现实环境中基本是一致的,即QQ环境中积极发言的学生,在现实中往往也是活跃的,而在QQ中不活跃的学生,在现实环境同样倾向不活跃。所以,可以暂时得出结论如下:针对个例,QQ工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学生的交流倾向;但在一般意义上,QQ并没有普遍地激发学生的交流热情、提高其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现实环境与QQ中意见领袖的比较

根据美国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经典理论,意见领袖即“在将媒介信息传给社会群体的过程中,那些扮演某种有影响力的中介角色”。[6]分析在两种环境下学生群体中形成的关系及其意见领袖,能够进一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信息传播的特点,分析QQ中学生交流互动的特点。对于意见领袖的研究,笔者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两种环境中的社会网络进行。[7][8][9]

(一)现实环境中意见领袖的分析

根据拉扎斯菲尔德的定义,笔者将现实意见领袖定义为在班级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他人有影响力的学生。对现实意见领袖的寻找和分析,通过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首先,确定网络界限,收集“1-模网络”数据。①笔者要求每个学生在班级中选出三个对自己最有影响力的同学,即“他的言语、行为最容易得到你的认可和追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选与被选构成了学生之间的有向关系网络,形成了分析学生社会网络的关系数据。

图1现实环境中的部分邻接矩阵

其次,构造邻接矩阵。根据以上的1-模网络关

①模网络是指行动者集合内部的关系是由各个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网络。

系数据,构造一个47行47列的邻接矩阵。行表示选择人,列表示被选择人,行列交会处的格值描述是否存在选择关系,1表示存在,0表示不存在。即如果第i行的学生选择了第j列的学生,则i行j列的格值为1,否则为0。邻接矩阵如图1所示(部分)。

第三,转化社群图描述社会网络。社群图由点和线构成,点代表社会网络中的行动者,线代表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利用社群图可以形象地表示和了解社会网络的关系模式。使用UCINET软件及其子软件NetDraw,将以上的邻接矩阵转化为相应的社群图,如图2所示。

第四,分析各点点入度,寻找意见领袖。社群图中某点的点入度指直接指向该点的总数,在本研究中表示选择某学生的学生人数,点入度越高,说明认可和追随该学生的人越多,该学生越有影响力,是群体中的意见领袖。由图2的社群图可形象地看出该班级现实生活中的意见领袖首先是21、32、34三人,其次是8、36、45、12、31、44等人。

图2现实环境中的社群图

(二)QQ环境中意见领袖的分析

根据拉扎斯菲尔德的理论,笔者将QQ意见领袖定义为在QQ群中向他人传递信息,信息被群体关注、对群体产生影响力的学生,表现为在QQ聊天中发言被较多人回应的学生。QQ意见领袖的寻找和分析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收集和选择关系数据。笔者观察了样本班级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一个学期在自然状态下的QQ聊天记录,发现由于学生不可能经常同时在线或始终关注QQ的聊天进展,QQ中的交流十分零散,某人发言后往往没有任何回应或回应极少,所以必须选择回应较集中的片断。由于一个片断也许无法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交流情况,片段过多又有可能将偶然交流统计在内,所以笔者分别统计了每个学生“发起话题—话题被回应”的情况,从中为每个学生选取了回应人数最多的两个话题片段。另外,为了避免由于不同时在线这两个片断依然会丢失某些交流人的可能,笔者又授意班长在QQ群中组织了一次关于“春游”的在线讨论,通知全部学生同时上网讨论一个小时,在教师不参与、学生不知被观察的情况下纪录下学生的交流情况。然后将这三个话题片断合并,作为寻找关系数据的原始资料。

其次,构造邻接矩阵。分析以上三个话题片断,以学生为行和列构造一个47行47列的邻接矩阵。以列为发起话题人,以行为回应人,若存在回应关系就在相应的行列格值处计1,重复只计1次,没有回应则计0。即如果i学生发起某个话题,得到了j、p、q 三个学生的回应,则j行i列、p行i列、q行i列的格值计1,如果i学生第二次、第三次发起谈话都得到了j学生的回应,也只在j行i列计1,不重复计算。如果i学生一次都没有被j学生回应过,则在j行i 列的格值处计0。这样,构造出学生在QQ环境中发言被回应的关系矩阵如图3所示(部分)。

图3QQ环境中的部分邻接矩阵

最后,将邻接矩阵转化为社群图。利用以上邻接矩阵,使用UCINET软件,构造出描述QQ环境中学生发言—被回应关系的社群图,如图4所示。

图4QQ环境中的社群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QQ社群图中各点的点入度普遍高于现实社群图中的各点,这是由于收集的话语片段多造成的,但是意见领袖考察的是点入度的相对高低,所以这并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在QQ社群图中,相对点入度高说明该学生发言获得的回应人数相对较多,即该学生相对而言更被交流群体认可,是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分析图4可知,该班级在QQ 环境中的意见领袖主要是21、32,其次是8、42、36、45、12、31、44等人。除两名学生外,QQ意见领袖与现实意见领袖一致。

两种环境中意见领袖基本一致的事实说明大部

分学生在QQ环境中并没有生成新的交流依附关系,也没有表现出异于平时的传播特性和舆论领导才能,两种环境中的学生群体交流关系基本具有一致性。

四、两种环境中不具备一致性的个案分析

在活跃性和意见领袖的比较中发现了三个差异性较大的个案。造成这三个人在两种环境中差异巨大的原因是什么?是其自身的因素还是QQ的特性?为了对QQ在大学生交流互动中的作用进行充分的探讨,笔者对这几个个案进行了访谈,寻找其表现相异的深层次原因。

(一)QQ交流明显高于现实交流的个案

在47名被试中,42号学生的现实活跃度为0.4,而QQ活跃度为3.4,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关于意见领袖的调查也发现,该学生在QQ社群图中的相对点入度明显高于现实社群图,在QQ中是意见领袖而在现实中却不是。这说明当使用QQ进行交流,该学生无论是主动发起谈话还是谈话被他人回应都比在现实中积极、频繁得多。通过对该学生及其同宿舍学生的调查和访谈,发现其由于身患疾病行动不便,平时主要待在宿舍,缺少和班级同学的现实交流,班级同学对其都了解不深。所以,当现实交流通道阻塞,该学生就采用并乐意采用QQ与同学交谈,表现出了在QQ环境中的异常兴奋和活跃,事实上他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个很活跃、很有能力的学生,所以,该学生在两种环境中的交流倾向其实是一致的。

(二)QQ交流明显弱于现实交流的个案

在47名被试中,学生2和34的现实活跃度得分较高,而QQ活跃度却明显降低,其中2号的得分分别为1.04和-0.22,34号的分别为1.42和-0.89。特别是34号,在现实环境中是主要的意见领袖,在QQ中却变成了孤立点(见图2、图4),表现出两种环境中交流的极大差异,在QQ中的交流要明显弱于现实交流。对这两名学生进行访谈得知:他们一般开机就会QQ上线,但都选择“隐身”,除非必要否则不会主动使用QQ,QQ对他们来说主要是联络工具。访谈得知他们不喜欢用QQ进行交流的原因主要包括:

第一,打字速度跟不上思考的速度,认为在QQ 上使用文字交流太麻烦,不如打电话、面谈来得便捷;

第二,感觉QQ群中交流的大部分话题没有价值,过于无聊、浪费时间,所以倾向于只观察不参与,做一个旁观者;

第三,认为QQ中的表达是经过思考后的话语重组,不是交流者的第一反应,也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变化,交流内容有一定的伪装性,可信度低;

第四,认为文字有时难以完全表达交流者的全部思想,又有一定的滞后性,会造成交流双方对话语的不同认知,形成歧义。

47名被试中还有27名学生的QQ活跃度低于现实活跃度,笔者对他们也进行了随机访谈,发现以上观点在这个人群中具有代表性。

另外,在笔者另外抽访的共42人中,有38人认为与他人交流在现实中更方便,有31人在集体讨论时更愿意选择面对面的方式,说明“QQ能够促进交流”的假设并不被交流主体所接受。

五、想法和说明

有学者认为,在QQ环境中交流,由于个体的话语脱离了视觉同现,从而使得以QQ为媒介的交流强调了个性而非身份地位。[10]基于这种观点,学生在QQ中的交流会变得积极主动、张扬个性。但是根据笔者的以上调查,这种说法至少在双方互知身份的QQ交流中是不成立的。数据显示,在相互认识的前提下,学生在现实和QQ环境中的活跃性和意见领袖均趋向一致,即无论从交流个体的表现,还是从交流群体的关系来看,QQ并没有改变学生的信息交流的模式,也没有改变学生在信息传播中的特性,没有使原本不活跃的传播个体变得活跃。所以,传播学家诺依曼“沉默的螺旋”理论在QQ环境中依然成立,在人们互知身份的QQ群体中,信息传播和交流并不会变得轻松和主动,依然会囿于现实束缚。而由于QQ 本身的局限性,对某些个体来讲QQ交流反而显得更为困难和被动。

综上所述,在相互认识的人群中,QQ与电话、信件一样,往往只扮演了一个媒体工具的角色,它可以增加信息传播的渠道,使信息的传输更快捷、更通畅,但是不能改变信息传播的本质,不能改变个体传播行为的一贯模式和特点。所以,所谓QQ能够“提高学生交流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使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协作学习组织等“更积极”、“更频繁”、“更有效”的设想有待商榷。

关于中国国民沟通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QQ用户数量位于固定电话和手机用户数量之后名列第三,QQ已经成为我国国民进行沟通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11]另外,QQ本身的功能也在不断完善和扩展,已经成为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工具。QQ的普

及和发展必然带来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但是,在教育中应用QQ 应该正确地把握QQ 的角色和作用,既不夸大,也不贬低,更多地关注QQ 的媒体工具特性,发挥其在信息传播和资源传输方面的优势,根据QQ 传播的特性设计和开展合适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QQ 真正有利于教学。

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属于一个小样本实证研究,对QQ 在大学生交流互动中的角色和功能作一个

尝试性探讨,虽然笔者力求严谨,研究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选取一个QQ 群47名被试的样本量偏小,有可能带来分析结果的片面性。另外,社会网络分析中关系数据的选择是在群体成员对所处情境进行定义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同学生对于“影响力”的理解不同可能会带来网络界限确定的误差,这种数据选择问题是目前社会网络分析领域的难题,本研究也未能规避。

(上接第29页)

育的关键,教育信息化发展是实现优质教育的有力手段和助推器,三者互有联系,缺一不可。发展优质教育不仅需要在宏观层面进行教育资源的调整布局,使其合理分配,更需要切合实际从每所学校自身做起。我们必须正确树立现代优质教育观,摒弃“名校”、“重点校”具有优质教育资源就能施实优质教育的错误概念,坚持“关注弱势、促进公平、重视内涵”的核心理念;必须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教育资源,把教育工作重心进一

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上来,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必须挖掘潜力,苦练内功,着力管理,推进改革,规范行为,确保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全面提高办学的效率和效益,实现从数量型、跨越式发展向质量型、内涵式的根本转变;必须大力推行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创立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优质教育资源库,从而实现教育质量的最优化,有效地促进教育和人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4年中国教育绿皮书[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19~220.

[2]UNESCO.The Education for All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 Team,EFA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 2005—Education for All:The Quality

Imperative[R].France,2004.

[3]翟博,等.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教育研究,2002,(2):8~10.[4]周峰.试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问题[J].教育研究,2002,(8):70~72.[5]尚崇华.建设优质均衡发展学校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校长,2007,(1):18~20.[6]陈小娅.基础教育要在内涵发展与办学特色上下工夫[N].中国教育报,2006-05-22.[7]杨改学.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对策[N].中国教育报,2005-02-28.[8]中国将在农村中小学全面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N].重庆晚报,2003-07-04.[9]教育信息化:让梦想不再遥远[N].每周电脑报,2008-01-21.

[参考文献]

[1]王连强,莫云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QQ 进行协作学习的研究[J].计算机时代,2007,(8):66~69.[2]潘玲利.QQ 在中学网络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3):48.[3]黄平江.QQ 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状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3):180~257.[4]孔令彬.QQ 聊天即时性互动中的角色建构[D].兰州:兰州大学,2008.[5]王孝玲.教育统计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6]约翰·费斯克.关键概念[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2.

[7]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2.[8]约翰·斯科特.社会网络分析法[M].刘军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1.[9]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2.[10]马晓玲.QQ 传播模式及特性探析[J].东南传播,2008,(4):78~80.

大学生如何提高沟通能力

大学生如何提高沟通能力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因此,当代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沟通能力是大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下面整理了大学生提高沟通能力的相关知识,供你阅读参考。 大学生提高沟通能力技巧(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 1、开设人际关系沟通方面的课程。高校不但是传授知识的殿堂,也是传授人际关系沟通方面的知识,通过沟通方面知识的学习,增强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知识奠定雄厚的观念基础。 2、加强心理教育。高校不可少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培养自信、宽容、理解、交流的良好心态。克服沟通障碍,实现良好的沟通能力,成为受社会广泛受欢迎的人。 3、培养集体意识。大学生本是现今活动的一个大群体,不可能与世隔绝独立生活。培养大学生多参加校园、班级的文化活动,寻找知心朋友;树立集体观念,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充分发挥父母教育的引导作用 1、教育方式作用。父母是子女第一任且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老师。特别是大学生的年龄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晚期阶段,是心理断乳的关键期,尤其是面临着踏入社会并在其中生存与发展的各种挑战,父母的教育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切忌不要偏爱、过渡保护、干涉、拒

绝、否认的方式去教养。 2、培养方式作用。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敢于承担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的人;一个有勇于挑战、有志气、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切忌不要抱怨、失望的态庹去对待孩子。 3、自身方式作用。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作为家庭也应与时俱进,虚心向孩子们了解新知识,学习新信息,可以适时提醒孩子在人际交流沟通能力等方面加以注意,与孩子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教育的能动作用 1、从思想上要体现基本品德素质。大学生要有良好的言论举止和文明礼貌,待人处事要有风度、风格、风貌、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团结人,和睦相处。 2、从知识上体现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当今的大学生有一定的人文知识和人文修养。使他们的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陶冶,人格得以完善,心智得以充实。 3、从心理上体现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大学生有自己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活泼外向、开朗大方、平易近人,情感稳定,心态乐观,热爱生活,蓬勃向上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具有承受挫折的能力,自我调节的能力,合作共事的能力,环境适应的能力,但这些都是在人际沟通中成长和锻炼。 大学生沟通能力的主要问题(一)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的意识淡薄

大学生礼仪课心得3篇

大学生礼仪课心得3篇 这个学期很幸运地“捡到”这门公选课,每个星期一晚上我们几十个幸运儿就聚在这 个小小教室里面,一点一点走进礼仪这门艺术里面。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 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是在 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现代人,不能不学礼仪。现代人,不可不接受礼仪教育。于是,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踏上社会,穿梭于各种社交活动的大学生来说,这样一门课程是 很有意义的。 经过一学期的社交礼仪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也感受了许多。非常感谢老师这学期的 辛勤栽培。还特意邀请音乐学院的师姐来给我们女生上一门难能可贵的化妆实践课,让我 们更深切体会到在适当的场合化一个符合自己特点的妆容着实为女性的美丽打开翅膀。 每一次的课堂并不是生硬的站与坐、讲与记——授课老师站在台上滔滔不绝,听课学 生坐在台下认真做笔记,生动活泼的课堂即时训练,各富创意的小组展示,这才更能让所 学到的融会贯通,运用得当。灵动的课堂让这学期的公选有了活力,带着欢乐的回忆也积 淀着收获。 通过形象礼仪的学习我学着更好地与别人沟通,在一切人际关系中,互相尊重是第一 美德,而必要的距离又是任何一种尊重的前提。如何更好地提高自己在社会各个方面的修养,如何吃西餐才不致失礼,使我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使我认识 到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多重要的原则要遵守的。更使我了解了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守 的一种惯例,是一种习惯形式,即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做法。礼仪的核 心是给人舒适和尊重,比如桌位要有主次,介绍要有先后,穿衣要分场合,送礼要有讲究……让他人感到舒适,感到被尊重。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我们的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每个人都非常渴 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而更多的情感交流。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适 应大学生活环境的需要,是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我们成功走上社会的需要。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 我掌握交际技巧,积累交流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 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我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 这样我们之间才能建立起真挚深厚的友情。 同时,我感觉社交礼仪本身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用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去 顺利地开启交际活动的大门,让我们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总之,学习礼仪知识使我 受益匪浅。学会礼仪,享受礼仪,品味礼仪,才会成为一个有内涵有品味的大学生。学的是 知识,实践还得靠我们自己,生活中处处留心,多注意,把学到的礼仪融入到生活中,变 成自己的才能真正助我们腾飞。

打造互动的数学课堂

打造互动的数学课堂 摘要: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 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把过去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变为“师生互教互学”。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越强,互动性越高,学习兴趣也越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也越强,学习效率也越高,教师上课也越轻松。要提高数学课堂的互动性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二是创设好的数学问题、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三 是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四是完善评价体 系和激励机制,使学生乐学、勤学。 关键词:互动;数学;课堂 新课程强调,数学课应是活动课,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 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分 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 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由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变为“师生互教互学”。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性。提高课堂的互动性,有利 于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参与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 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要提高数学课堂的互动性可从以下 四方面入手: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你不可能指望一个厌恶你的人或害怕你,对你唯唯喏喏有恐惧感的人来与你友好合作,愉快地交流。”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等异常心理常常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心理距离,态度分歧,兴趣背离。教师 也就很难真正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教学,学生也很难给予教师以积极配合,有 计划、有目的、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交互自然也就无法实现。要实现有效的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需要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感情 融洽,关系协调,冲突较少,心理距离小。 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人际交往互动、情感交流、思维碰撞、信息沟通、资源 共享的过程。而交往是这个过程的支持系统。学生自主活动与人际合作需要相互 支持,平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间相互团结、友好关系,有利于教师创设一个 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使其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 大胆地猜想、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需要教师公平、公正、平等地 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嫉妒心理。在学生有困难时,教师 要主动地倾力相助,细心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异常言行,及时与学生谈心。消 除学生对老师的敌意与戒备心理,化解同学间的小矛盾。要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班集体的温暖,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积 极地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 二、培养良好人的际关系 1.心怀与人为善,友好相处的愿望。要让老师、同学都感受到你的善和诚意。 2.消除偏见和成见。对老师、同学有偏见和成见时,要时常自己摆脱其影响,并且逐渐会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对方,多想想对方好的方面。多开展师生 交流会、集体活动,也能很好地拉近师生距离,消除误会。

大学生网络课堂师生互动的设计

第32卷 第4期2010年8月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JOU R NA L OF EEE Vol.32 No.4Au g.2010 大学课外师生互动网络平台的设计 高克芳,刘银春 (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收稿日期:2009 11 16;修回日期:2009 12 23 第一作者:高克芳(1977 ),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信号检测与处理,教学与科研工作.E mail:cdkfGao@https://www.sodocs.net/doc/236209485.html, 摘 要:针对大学教学中师生交流不够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P 网络的课外师生互动网络平台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E mail 和博客技术,实现了课外作业的在线布置、自动收集、抄袭自动检测、自动统计、在线答疑以及学生间群体在线讨论等功能。关键词:博客;电子作业;网络教育平台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0686(2010)04 0117 03 Design of Extracurricular Interaction Network Platform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GAO Ke fang LIU Yin chun (College of M 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 ngineer ing ,Fuj ian A gr ic ultur e an d Forestry Unive rsity ,F uz hou ,350002China) Abstract:Aiming at the inco nv enience of the inter actio n betw 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 e,this paper puts forw ard the desig n method abo ut the ex tracurricular interaction netw or k platfo rm betw 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ased on IP netw or k.By using the E m ail and Blog T echniques,the system can achieve so me functions,such as online arranging,automatic collecting,anti copy,ev aluating and statistic of electro nic assig nment.Meanw hile,the sy stem can also provide a netw or k platform for instant answ er ing and discussing online betw 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words:blo g;electr onic assignment;netw ork education platfor m 大学课外师生互动网络平台是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1]。我国各大型远程教育站点一般都有此平台供异地师生交流。由于该平台是针对网校具体需求进行开发的,不太适合全日制高校,而且硬件要求较高,软件系统价格昂贵。为了给异地师生提供一个灵活免费的网络交流平台,人们开展了将博客和E mail 技术应用于教育的研究和实践[2,3]。但教育博客很难实现作业的批改和管理,而E mail 不便于开展大规模讨论。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博客和E mail 技术而实现的课外师生互动网络平台。该平台既可利用博客的实时性和群体交互性,发挥了E m ail 的私密性和便于管理的特点。利用此平台教师可在线答疑,学生可开展在线讨论,而且实现了作业管理的自动化和无纸化。 1 博客技术 博客是Weblog (网络日志)的简称,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4],是继E mail 、BBS 和ICQ 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包含以下三个要素: 网页主体内容由个性化的众多帖子组成; 帖子可以按照时间、主题和标签等形式进行分类;!帖子内容可以是文本、图片、图像、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并且以超链接作为重要的表达方式。 博客本身只不过是原有的网络表现形式,如个人网站、新闻网页和电子公告板BBS 等的综合,但其使用和管理极度简单化。博客页面虽可不断更新,但不需要专门网站维护,只要通过简单点击提交就能够发布刷新页面内容。申请博客站点如同申请

关于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的调查报告

前言: 由于刚上大学的我们依然青涩,特选此主题,调查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的情况,选取了多个地点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工作过程中遇到多处问题,但是经过我们一同努力都较为合理的解决了。本调查报告是建立在社会调查实践合作的成果,体现出我们大学生注重合作,注重实践的精神。由于我们的分析能力有限,调查报告依然有不少不足,希望谅解。 问卷调查回收整理综合分析最后得出调查报告以文本形式展现 所花时间: 制卷并分发填制一个星期左右 整理问卷信息并分析,两个星期左右 总结写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的调查报告 第一章:调查前期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价值观的讨论从未停止,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势在必行,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更具有对社会的风气导向作用,且大学生直接置身于市场经济的潮流中,同时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因而,我们从小处入手,研究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相处,沟通情况,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对待亲人亲情的态度,以小见大,以此窥其全豹。 二、调查范围 淮南师范学院 三、调查对象 淮南师范学院的不同专业,不同届的学生及各科老师,淮南市师范学院内部及市区流动的社会人群 四、调查内容 ①被调查者的一些基本信息;

②在校学生父母与自身的距离及了解状况; ③社会人群对大学生亲情体现的了解; ④父母对大学生状况的沟通侧重点见解; ⑤关于改善大学生与父母之间进一步的沟通状况的措施及建议。 五、调查方式 由于需要调查的人员范围较广,我们花费了较多时间在我们的学校和周边发放及回收我们的调查问卷。设计了两套套调查问卷,以被调查者的身份为划分标准。以争取从不同的角度得到更为全面的调查结果。我们的调查问卷分为学生问卷、长辈问卷。我们将100份学生问卷在淮南师范学院随机发放(为了保证结果具有代表性,我们选择的男女生对等);将100份长辈问卷在人流量广的龙湖地下商业街以及学院内部随机发放给成人50份;组织小组成员到各个院系的办公室发放我们的调查问卷50份。由于我们的调查时间较为充足,我们准备采用以逐一发放逐一收回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最后汇总结果并进行分析总结。 六、调查意义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较系统的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当代大学生与父母之间沟通问题及普遍状况,以找到合适的方式解决两辈人之间的问题。通过本次的调查活动,我们的组成员充分意识到了合作的乐趣与重要性。在此次活动中,我们还学习到了该如何沟通交流,该如何整理繁琐的文字统计与一手资料,总结工作。在总结工作结论的同时也从中发现了自己心理上的一些不足。我们会好好珍惜一起工作的劳动成果,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肯定。让我们一起发现问题一起成长! 第二章: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我们正在做一项关于大学生与父母交流沟通状况的调查,现恳请您帮忙填写以下问卷,你的答案将影响着我们调查的结果,请认真填写,不胜感激。本问卷采用匿名制,请放心填写! 1、你是大()的学生,性别是() A.一 B.二 C.三 D.四 E.男 F.女 2、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 A.都知到 B.只知道其中一个 C.不太清楚 3、你在进入大学前与父母距离远吗?有过住宿舍经历吗? A.远,有 B.近,有 C远,没有 D近,没有 4、你认为父母在生活里是什么样子的形象? A.至亲 B.亲人和朋友 C.敬重的长辈 5、你认为你的家庭氛围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A.玩得很好,很温馨 B.简简单单,平平淡淡 C.有点冷

大学生沟通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大学生沟通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quality trai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 communication skills

内容摘要: (2) 关键词: (3) 前言: (3) 正文: (3) 参考文献: (6) 内容摘要:在21世纪,沟通能力越来越成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有效的沟通理念,良好的沟通条件,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

件,同时成为大学生适应社会,迈向成功的重要基础。而大学生正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发展时期,他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沟通交往,并有意识地发展沟通能力。可是,沟通能力的欠缺,沟通方法的不妥,导致有很多的大学生不能很好的处理好人际关系。同时,在人潮滚动的人才交流市场,要想将自己最优秀的品质、最突出的才能表现出来,除了扎实的知识,更重要的则是沟通能力。因此提升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既是学生的迫切希望,也是学校面对新形势下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培养和提升沟通能力,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就业 Summary:in the 21st century, communication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n important standard to measure talent,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of ideas, good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has become essential in work and life conditions of the population, while college students ' social, an important basis for success.And college students are in a desire for contacts, wanting to understand development period, they began to try to separate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and consciously develop communication skills.However, lack of communication skills, inappropriate communication methods, resulting in many college students cannot very well with good interpersonal skills.At the same time, scroll through the crowd of talent exchange market, to the best of their quality, the most prominent to be displayed, in addition to a sound knowledge, more important are communication skills.Improving students ' communication skills, students are eager, are also important elements of schoo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t the same time develop and improve communication skills, importance for enhancing the employ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Keywords: students;Communication skills;Culture;Employment 前言:“现在不少新毕业的大学生沟通能力比较欠缺,在书面沟通方式上,有 时写个通知都写不清楚;在表达能力上,也不是很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比较清楚地表达出来。这是在机关工作的同志比较多的一个感受。”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在《中国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上,呼吁教育界,应该重视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现如今,大学生由于从中学的应试教育大环境中进入大学,许多学生感到学业压力相对较小,成长环境相对宽松,在大学的环境中应该如何使自己尽快成长成才,以达到顺利就业的目标,是学生最迫切的需要。而沟通和交际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之一,沟通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才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文: 如今,社会上的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比较青睐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倒不是这类学生的专业水平比普通大学生更优秀,而是这些学生有着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善于与人协作,这充分说明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己经成为现代社会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的参数之一。只要在社会中生存,就会面临着不断与人

(学习心得体会)大学生礼仪课心得

大学生礼仪课心得 大学生礼仪课心得(一) 刚开学,我还很好奇于礼仪课到底学些什么。经过短暂的八个礼拜的学习,我逐渐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并且学到了许多平时所不知的讲礼仪的基本方式,让我获益匪浅。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内在素质、外在素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我们进入大学学什么?除了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那么,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使自己的气质高雅、形象更出众;如何使自己充满自信地出现在同学老师、上级下属和客户面前?这就是这门礼仪课所教会我的。 上节课老师谈到了服饰礼仪,我对此很感兴趣。比如,讲到服饰的TPO原则,即着装应符合时间,地点和场合三个要素。这样会使人们在不同场合着装得体,反之,如果一个人穿错了衣服,就会引来异样的眼光,让别人觉得很没礼貌。还举了晚礼服不能在早上穿的例子。我觉得这很有道理,因为不同服饰有不同的功能和含义。 就说上一次,我乘车去上学的途中,看到前门上来了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她身材高大,穿着一身白色的运动服,头上还戴着一顶白色的鸭舌棒球帽,脚上穿着一双运动鞋。在那个天气还不算太热的季节,她一身淡色的着装显得特别显

眼。于是,我开始关注她。我想她一定是一位运动员或者就是爱好运动者。果不其然,她上车的第一句话就问司机:“请问,到体育馆多少钱?”可见,一个人的服饰穿着,的确能透露出许多信息,这其中有许多学问和讲究。 之后,讲到了衣服的颜色问题。挑选服装时可采用中性色即黑色,白色,灰色,金色,银色五种颜色是适合于所有肤色的最保守的颜色。其中,讲到一个灰色的神奇作用,能使年青人变成熟,使年长者变年轻。这很神奇,我有很多灰色的衣服穿在身上感觉不错,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 此外,上节课还讲到了商务交往中男士穿着西装要注意三点问题:首先要注意“三色原则”,即全身颜色不多于三种颜色,其次要注意“三一定律”,即鞋子,腰带,公文包三个部位保持一种颜色。还提到正装的衬衫都是没有口袋的,还有就是衬衫里面是绝对不能穿衣服的,这一点我在校服月的时候没注意,有时直接穿衬衫了,里面还穿衣服,以后我得注意了,多买几件衬衫,坚持每天洗。女士的正装分为西装,套裙等,颜色上要尽量选择同一色系的。 还有很多知识,在此不一一列举了。其实礼仪课看似很简单,但是真的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好也是很不容易的。尽管短暂的八节礼仪课没有上完课本的所有内容,但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学到了多少课本上的知识,而是,教会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仪态大方、彬彬有礼、举止庄重、不卑不吭,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礼仪行为。这才是我真正要学的。 最后总结一句话,礼仪课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优雅的人! 大学生礼仪课心得(二)

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策略 一、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主要形式 1.师生互动 包括师生之间相互的问答,相互的反馈,激励,合作,以及师生角色和地位的互换,也就是互相质疑。 有的时候得在课堂里边装点“傻”,装傻也是一种教育智慧。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常明知故问:“我怎么没想明白呢?”“真的是这样吗?”这样,教师先产生疑问,把教师的思考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在想,产生交锋。只有对起话来,学生才能受到触动。老师讲,学生可以反驳、可以坚持。但是,真正的互相质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选好话题。 2.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主要是通过经常用的小组讨论,学生互相评价。其实在评价的过程当中,就是一种智慧共享的过程,也是教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自我反思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评价别人。评价时多数是以正向评价为主,学生从中学会欣赏他人、接纳他人。 我们的数学课,绝不仅仅是只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反思,学会修正自己,通过这样一种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以及良好的生活态度,使得他们更好的进步和成长。 二、课堂教学互动的主要类型。 1.外互动和内互动 外互动,主要指的是师生与外界信息传递的过程,那么要想使课堂教学能够取得实效,决不能只限于师生的这种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的活动,我们特别要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特别是教师、学生与外界,比如说刚才讲的媒体、环境、内容等之间的一些互动。通过它的互动扩大学生信息来源,提高信息质量,也帮学生开阔眼界。整个课堂的“含金量”,学习的有效性,实效性增强。 内互动,主要指的是学生个体内部信息交流的活动。像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就是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它是外部环境在人内部积极能动的一种反映。比如每一个学生来到学校,不是一张白纸,他有自己先前的经验,像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年龄,性别,家庭环境等等,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他们对外来信息有着不同的内化建构的过程和不同的情感体验。那么同样的信息,经过不同学生的互动交流之后,再次用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给他赋予了新的含义。 2.认知互动和情感互动

大学生人际沟通团体辅导

大学生团体辅导训练方案

一、团体名称 人际沟通成长团体 二、团体目标 1.协助成员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2.协助成员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团体性质 封闭式、结构式、志愿式、发展性团体。 四、团体对象 大一及以上年级的学生,男女生数量要求基本平衡。 五、团体人数 12~16人,为便于分组活动,团体人数最好为偶数。设团体领导者和团体协助领导者各一名。 六、成员招募方式与斟选标准 以海报张贴及网络公告方式在校园内公开招募志愿者。领导者与志愿报名者进行面谈,确定其条件及问题适合接受团体辅导者方可成为团体成员。性格过于孤僻和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不宜参加。 七、时间频率及次数 共6次,每周1次,每次120分钟。 第一次团体 单元名称:第一次亲密接触 单元目标: 1.澄清团体目标和成员参加团体的动机,帮助成员了解团体的性质。 2.协助成员订立团体规范。 3.促进成员尽快相互认识。 活动准备: 用于写《团体契约书》的大白纸1张、笔每人1支 活动程序: (一)热身活动:(20分钟) 雨点变奏曲和按摩阵线联盟: 1、领导者宣布游戏开始。 2、领导者先后引导大家以如下四种方式发出声音:1)手指互相敲击。2)巴掌轮拍大腿。3) 大力鼓掌。4)轮跺双脚———每种声音发出时,培训师都双手渐渐抬高(表示声音渐强)、双手渐渐压下(表示声音渐弱)。 3、领导者提醒学员利用一种自然界的现象来使我们发出的声音变得美妙动听?引导大家 想象一下这些声音和下雨是不是十分相似。 譬如: 1)轮跺双脚———“雷声”

2)手指互相敲击———“小雨” 3)巴掌轮拍大腿———“中雨” 4)大力鼓掌———“大雨” 5)鼓掌加跺脚———“暴雨” 4、领导者引导大家合奏一曲“雨点变奏曲”: “乌云密布,一道闪电划过,雷声开始轰隆了,又一道闪电,又一阵雷声(要有渐强渐弱的变化,下同),小雨噼噼啪啪地下来了,行人慌忙躲避;很快地,小雨变成了中雨……变成了大雨……又是一阵雷声,暴风雨来啦!又是一阵雷声,大雨倾盆,雨渐渐地变小了,变成中雨,变成小雨……一阵又一阵雷声,大雨又降临了!但仅仅一会儿,(领导者双手猛地一收)雨过天晴啦!” 5、大家排成一圈,每一名成员伸出自己的双手为前一名队员做肩部按摩,成员再转身,为后一名成员做按摩。 (二)“叠罗汉”(60分钟) 1.给每位成员三分钟的时间,思考如何用最好记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名字和特点。领导者可以先进行自我介绍,作为示范。 2.按顺时针方向,从某个成员(比如A)开始介绍自己,要求: (1)先用一句话介绍自己,这句话中必须包含两个信息:姓名以及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比如“我是活泼好动的周慧”。 (2)从第二个成员开始,每个成员在用一句话介绍自己时都必须从上一个人开始讲起(如“我是坐在好动的周慧旁边的内向害羞的王琳”),直到最后一个人都必须从上一个人开始讲起。 (3)一句话介绍完自己后,再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对自己的名字和特点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4)在介绍的过程中,每位成员都要集中注意力听,努力记住该成员的名字,而且每个人都有协助他人完整表达的义务。 3.当成员A作完自我介绍后,小组的其他成员依次向A提一个关于个人信息的问题。要求每个人提的问题不能与前面成员提的问题重复。对于其他成员提的问题,A可以表示不回答,但不能说谎。当所有的成员都问完一个问题后,A旁边的下一个成员再开始介绍自己。4.所有的成员都介绍完自己后,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思考和讨论: (1)在刚才的游戏中,你说对了所有人的名字吗?你一共记住了几个人的名字? (2)你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记住别人的名字?(或者你为什么没能记住别人的名字?)(3)当别人准确地说出你的名字时,你内心的感受如何?当别人叫不出你名字时,你的感受又如何? 5.领导者小结 (1)准确地记住他人的名字是与陌生人交往的第一个技巧,因为它表达了你对他人的关心和重视。 (2)记住他人名字的方法:提问法、重复法、联想法等。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 昨天小编跟大家讲了一下,刚毕业的大学生,该如何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其实这个话题不仅仅是针对刚毕业的大学生,哪怕是已经入职场多年的职场人,也同样适用,因为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对于任何人都适用。而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并不是一口就能吃成一个大胖子。而且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首要任何还是要先熟悉自己工作的业务范畴,接下来才是多思考,多优化自己的工作,最后才是对自己工作的另一种升华(升职),包括后期自己全方位能力的提升。所以小编觉得,任何人都要抱着“空瓶理念”去学习跟 实践,这样才会有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今日要点其实小编一直觉得,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蜕变成 一个职场达人,真的不是三两天就能达成的事情,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工作中,不断的实践、积累、总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或者是各种各样不顺心的事情,但是这就是工作呀,这就是生活呀,没有谁能一帆风顺的,也没有谁能一步登天的。除非你原本就有家产可以继承。(当然这是题外话了)。所以,小编今天要讲的另一个话题就是,刚毕业的大 学生,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沟通是一门学问沟通的确是一门学问,而且这里面的门道多了去了,一般普通人可能一辈子都在这弯弯绕绕里面出不来。而在我们中国人的眼中,对于沟通的理解是这样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人

跟人之间,人跟一群人之间说话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感情”,而这个感情有可能是愉快的,也有可能是不愉快的,但是整体的目的,是要达成一致的,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好的结果。这也是我们中国人最倡导的,人以和为贵。所以小编觉得,中国人真的是挺好相处的,因为从一开始,中国人的目的就是要以和为贵。 沟通的作用沟通的作用,真的太重要了,人只要活在这世上,就离不开沟通, 就要跟人沟通,不管是家人,还是同事,还是陌生人,都存在着沟通。而沟通的目的,有的是为了达成某一项合作,有的是为了纯粹的朋友闲聊,有的是为了缓解某种矛盾,反正生活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沟通,沟通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沟通的魅力所在就在于它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也可以让人冰释前嫌,也可以让人成为情侣,成为很好的朋友,或者是很好的合作伙伴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沟通。所以不用小编多说,大家也知道沟通的重要性了吧。但是沟通也是需要技巧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沟通的技巧沟通需要技巧,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去 沟通会有不同的结果,就是这个原因。我们经常性形容一个人会说话,都会用“天花乱坠”、“口才好”、“能说会道”等词语来形容,如果是形容一个不会说话的人,都会用“惜字如金”、“不善言词”等词语来形容,其实大家光是从这些词语中,就不能发现,中国的文字真的是博大精深,一个成语就能把一个人善不善于沟通给表达得立竿见影。所以小编觉得,沟通是真的很需要技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在沟通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一、沟通的注意事项 1、不要在别人高兴时谈一些不开心的话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沟通能力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沟通能力 本学期上了《人际沟通艺术》一课,有4个老师讲授,结尾3个老师各出了3道题,自选一题写一篇论文,我选择了关于研究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实际状况谈自己的看法一题,好歹也花了大半天的时间撰写。以下是全文。 前两天在校报上阅读到了标题为《除了自己,你的眼里还有谁》一文,颇有感触。文中提到了新闻系一同学写了一篇关于现在研究生人际淡漠的文章,引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随后,记者对56名研究生展开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人际关系比较冷漠或冷漠”的有30人,而认为研究生同学之间“有必要相互认识”的有51人。被调查者各持观点、意见各异。有人认为冷漠是一种权利,有人则认为不应冷漠,应当主动迈开第一步等等。无论褒贬怎样,调查的数据清楚的表明研究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不是变得更加主动了,而是恰恰相反。 不知道这样的数据是值得我们反思,还是客观的还原了这个世界的原貌,而《人际沟通的艺术》一课也促成了我对一些问题的思索,打算记录些研究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自己一点浅薄的认识,然而我以为研究生这样的一个范畴是比较广的,横向说,研究生有文科工科之分;纵向说研究生有本科直接上来的,有工作经验的和成家立业之分。这些不同的类群本人都有幸接触过,认为在不同类群之间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异性。笔者是应届本科直接读研的,所以对和自己一类的人群有着更为直观的认识,因此后文中所述更多关注的为应届本科直接读研

的工科研究生。 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由人和人构成的混合体,就注定人有其社会属性,也自然涉及到了人际交往这一范畴,笔者认为人际交往不是最终的目的,它可以从某个角度理解为一种工具或是一种需要。对人际交往的定义本人查了相关的定义和相关解释:“人际交往就是个体与周围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的沟通过程;而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直接心理关系又称为人际关系,它是在人们直接的交往中形成的,主要包括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同乡关系、邻里关系、师生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内容。曾经有人感叹,人生的美好归根结底是人情的美好,人生的丰富是人际关系的丰富。人生,不可能不与别人交往;而正常、愉快的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关系着一个人一生的幸福和成功。” 那么人际交往放在我们研究生这样一个群体有没有一些特别的 意义呢?在此之前,我想先对研究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进行分析,作为研究生,他与本科生不同之处就在于不再是单纯的学习,他要做更多研究性的和开拓性的工作,相比较而言,他的研究方向要细致和专一,而要想取得成果,他就要更为专注,就要在研究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加上原本袭来的一些学纠气息,使得他较少或者不愿关注人际交往,交往的范围比较狭窄,有些人则表现的相对自闭。对于这样一个期望发展不停充电,且相对忙的群体来说,人际交往和沟通是不是就没有多大的作用呢?这个问题本人是这样 理解的。

大学生礼仪课教案word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大学生礼仪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礼仪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中学生在校礼仪,具体细致地了解在校学生应该做到的礼仪细则,去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2、学生通过学习在校礼仪,能够指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做个社会有用之人。 重点和难点: 运用礼仪指导学习和生活,学会良好的人际交往。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礼仪重要性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礼仪的范畴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三、礼仪原则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

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大学生礼仪课教案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学会有礼貌地做小客人,练习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 2、使幼儿懂得一些做客的简单礼节。 【核心要素】 做客前约在先说人数定时间如约至勿早晚 小礼品人喜欢入座后坐相端主人物不乱翻 主人忙要适时先致谢再告辞 【活动准备】

实施新课程打造数学互动课堂

实施新课程打造数学互动课堂 发表时间:2017-05-11T16:28:58.99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2期(上)作者:何丽君 [导读] 师生间在进行交往互动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时教师就应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让师生间的交往互动顺利进行。(巴中市巴州区第十一小学校巴中 636600) 实施新课程,贵在把课堂交给学生。数学的学习讲究的是探讨和交流,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教师更应注意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以便教师能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及时的指导,但师生间在进行交往互动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时教师就应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让师生间的交往互动顺利进行。 一、发现互动问题,认识互动实质 很多教师在数学课上与学生进行互动时,仅仅采取提问的方式:教师在讲台说问题学生举手回答或者教师点名回答,师生间进行的互动并没有起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延迟了学习目标的完成。只采取这种互动方式,学生既不能积极参与互动,教师也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导致学习效率降低,数学课本就枯燥无味,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新颖的互动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安排互动大多是为了课业需求、流于形式、目的性不强,例如数学教师安排学生做50以内的加减法时,只是要求学生之间进行抢答并没有和学生之间分析做题和方法心得,学生的做题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有的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不可能做到与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互动,所以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是没有办法了解的,所以师生在进行交流互动时,教师应设定相应的交流目的和交流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的教师在进行师生间交流互动时,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和教师进行彼此思考和分享,随着下课铃的响起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草草收场。有的数学教师对交流互动看的不是很重要,整节数学课大部分的时间教师在讲课,剩下不足十分钟的时间进行交流。究其原因,部分数学教师不能准确认识交流互动的实质,而且不能很好的把握讲课和交流的时间,导致师生间的互动不能顺利进行。 师生进行互动时存在的问题不止这几个,还存在互动环境较差、互动的实效性不强等问题。教师应找准问题的所在认清互动的实质,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交往互动的实质是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数学课堂上进行互动需要教师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使互动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寻求互动方式,优化学习方法 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学习能力比较差,在进行数学互动时教师可以将数学问题带入生活情景,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扮演生活中的场景进行数学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学会生活。数学的学习只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不够的,因为有的学生惧怕老师不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相对于和教师进行交流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学生之间探讨学习和方法,所以教师还应让学生之间进行交往互动,在互动的过程由于学习成绩的不同,学生会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相比单一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效果更好一些。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每个人理解问题的方式和想出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而且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也不止一种,所以教师在进行互动时应精心设置问题,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一些不同的数学互动。例如数学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学生,在与教师进行互动时可以要求学生分享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和经验,对于那些数学成绩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在互动时让他们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就可以了不必做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进行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时,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数学方法而且还会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团结、合作、分享,而且也会改变对老师严肃形象的印象,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上进行互动是很有必要的。 三、完善互动指导,提高互动成效 有的教师与学生互动时起不到理想的效果,学生的成绩既没有增强学习方法也没能掌握多少,可见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性不强。在进行互动时教师应做出正确的互动指导,提高互动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应提高思想意识与学生进行互动就应融入学生之间放下老师的架子,做一个倾听者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学习方法。教师还应认真研读教材,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案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师生间和生生间进行互动时教师还应注意引导有效合作,学生间进行互动交流时可以指导学生分工合作,例如在求圆柱体的侧面积时,数学好的同学可以负责方法介绍那些不会的同学可以进行作图展示,他们会发现圆的侧面积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利用长乘以宽就可以求出然后再进一步的分析圆柱体的长和宽如何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分工合作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进步。 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评价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所以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言语和方法,有的教师说话的方式比较直接,学生出现的低级错误会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提出来,一点都不注重学生的感受。这样不仅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厌恶感从而放弃数学的学习,教师在评价时要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要做到公开和公正,通过评价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互动发挥实效性地作用。互动指导还需进一步的完善,首先教师应加强对互动指导的重视,让学生通过互动爱上学习数学,尽量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互动增强互动的有效性。 在数学课堂中进行交往互动,不仅仅要求教师做出完善和改正,学生也要积极配合踊跃发言,这样进行的互动才会起到指导作用,使得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总之,师生间的交往互动是一个逐渐进步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并做出改正的过程,数学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让互动的进行日趋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