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学设计】南园十三首其一_传统文化_小学

【教学设计】南园十三首其一_传统文化_小学

【教学设计】南园十三首其一_传统文化_小学
【教学设计】南园十三首其一_传统文化_小学

南园十三首其一教学设计

壱、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唐诗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

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们进入经典驿站 ---- 唐诗,去领略它的独特魅力。

1.轻轻地、轻轻地,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到处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新的理想和希望,文人墨客都对他们充满深情,忍不住都要赞颂她!

2.关于春天的古诗有很多,你能分享学过的春天的古诗吗?

生:春晓

生: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生:

春日

生:春夜喜雨

师:同学们会的古诗真多。

春天鲜花烂漫,让我们带着春天的芬芳,跟随唐代诗人李贺的脚步,一起走进南园。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唐诗《南园十三首》其一

3.请同学们和老师板书课题,

南园十三首(其一)

唐李贺

请齐读课题

4、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李贺在南园做了13 首诗,这是其中的一首。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从题目中了解到这么多的信息。学习古诗,理解诗题很重要。师:南园是李贺读书的地方。《南园十三首其一》是李贺辞官回到家乡昌谷后,在南园闲居时所作的其中一首。

5、我们一起看看作者简介吧!

李贺,唐朝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人称“诗鬼” 。家居昌谷,有《昌谷集》传世。

其他资料:诗仙诗圣诗王诗鬼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

过渡语:

让我们进入南园十三首,去感受诗鬼李贺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诗句。二、

初读古诗

师:请大家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老师发现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真投入阿,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1 读:

师:你读的字音准确

生2 读

师:你读的很流利

生3 读

老师: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学

生:他读的有节奏

老师:你听的很仔细。他读出了停顿,诗句很有节奏感。你

有什好办法读出诗的韵味?

师:我们可以借助停顿符号读出古诗的韵律感。

Ppt 出示停顿符号

师:谁还想读出这首诗的韵律?

生2 读

师:诗的节奏读出来了,诗的节奏读的有板有眼还

想读吗?这么多人想读,好,大家一起读。

齐读:南园十三首(其一):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老师:你们只读了几遍就读出了韵律感,很了不起。三、

学习古诗的其他朗读方法

过渡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读通古诗,仅仅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学习古诗还有许多的好方

法!

A/平仄诵读古诗法1、

介绍平仄

古诗是按平仄而作的。一般情况下,一声二声是平音,三声四声是仄音。读平音时声音要拖长;读仄音时声音要短促。

2.师范读,教师示范按平仄读整首诗。

3.想不想像老师一样来读呢?大家先自己试一试吧!

师:谁想这样平长仄短地来读一读?

大胆尝试,做勇敢的自己!

谁来当小诗人?

生1 读

师:你读出了平长,仄短些会更好、你读出了平长仄短

4.师引导学生加手势按照平仄诵读古诗。

师:我们还可以边读边加手势,更能读好平仄。先来试试第一行。生1 读

教师指导:花——枝——可以再拖长一点。注意看老师的手势。生1

再试读。

师:你读的诗句节奏感更强了。

让我们齐读第一行:生加手势齐读第一行。(花枝草蔓眼中开)

找2 生按平仄试读整首诗。(打手势)

师评价:你越来越像诗人了。

你举足间真像个诗人。

5.生分角色读,利用断句,在读中感受平仄的节奏感及诗中的意境。让我们分角色来平仄读:

师:花枝草蔓眼中开,

女:小白长红越女腮。

男:可怜日暮嫣香落,

齐读:嫁与春风不用媒。

6、过渡语:师:再来!你们越读越精彩!可以把平音拖长一些读。

女:花枝草蔓眼中开,

男:小白长红越女腮。

师:可怜女:可怜男:可怜

齐:可怜日暮嫣香落,

师:嫁与女:嫁与男:嫁与

齐:嫁与春风不用媒。

师评:好深情的小李贺啊!

四、引导学生在按平仄读的基础上用加语气词的方法诵读。

1.读中品,品中读。我们还可以用加语气词的方法来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我们

来试一试。

师:花枝草蔓眼中开,生:咦师:

小白长红越女腮。生:哇师:可

怜日暮嫣香落,生:哎呀师:嫁

与春风不用媒。生:唉

男:花枝草蔓眼中开,女:咦

男:小白长红越女腮。女:哇

女:可怜日暮嫣香落,男:哎呀

女:嫁与春风不用媒。男:唉

五、吟诵的魅力,创设情境,引发想象空间,引导学生“依字行腔”。

1.南园的春天真美啊!花朵亭亭玉立,争奇斗艳,繁茂的花儿压低了枝条、姹紫嫣红里蜂飞蝶舞。让我们把声调再夸张一点,唱起来吧!教师总结:这样把声调夸张,依

字行腔唱起来,就变成吟诵了。用吟诵的方式更能感受古诗的韵味。

谁想吟唱这首诗?

老师范唱: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生1: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生2: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男

女分组唱起来吧

过渡语:

南园的春天,百花竟开,美不胜收!让我们在平平仄仄间歌唱美好的春天吧。我们

一起唱起来吧: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2、想象画面

一首诗也是一幅美妙的画面。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1:春天开花的景象师:我仿佛看到了多彩的春天

生2;落花的无奈师:你从哪感受到的?你进入到诗中,感受的更深刻了、你会抓住诗中的字词来体会感情,真是好方法!

师:你体会的很深刻

六、身临其境,与诗人沟通,感悟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借景抒情。让我们身临其境,与诗中景、诗中情、诗中人沟通,更

能体会诗人的情感。

1、喜春

南园的春天,各种各样的花在眼前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美丽极了!

PPT: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美丽的南园春色吧!

谁能带着你的感受来美美的读一读前两行?

生1 试读:

花枝草蔓眼中开,

配乐小白长红越女腮。

生2 试读:花枝草蔓眼中开,

配乐小白长红越女腮。

师评:好深情的李贺啊!

师:老师的眼前真的觉得姹紫嫣红啊!

听出了你对南园春色的喜爱之情。

师:南园春天百花盛开,明艳娇媚,在一片红花丛中点缀着朵朵白花,就像越女一样

美丽。

越女指的是?

生:西施

师:你的知识很丰富。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西施,素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称。传说,有一天,西施在溪边浣纱,水中的鱼儿一看到她的惊艳容貌,竟然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

读好诗,相当于聆听一首美妙的旋律,我们一起美美的读——

花枝草蔓眼中开,

小白长红越女腮。

师:南园真会打扮自己啊,在花的装扮下,她是那样婀娜多姿。李贺都陶醉其中了!

加上享受的表情再来读:

花枝草蔓眼中开,

生:配乐小白长红越女腮。

师:李贺的诗句真是富有想象力!从这两行能看出李贺对春天有着怎样的感情?生:

李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惜春

过渡语:南园的春天姹紫嫣红,真是美呀!只可惜呀,好景不长,到了日暮,一阵阵春风吹过,百花凋零,落红满地。(PPT)

师:诗中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诗人的感情。如果此时,你就是李贺,看了此时此景,你会有什么感受和心情?生:(惋惜、无奈、作者惜花惜春、自伤自悼)

师:从“可怜”二字体会出了作者什么情感?

生: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

有感情读:可怜日暮嫣香落,

嫁与春风不用媒。

师:可惜到了黄昏,娇艳芳香的花儿凋零,随着春风乱飞,像草草嫁出的女儿连媒人也不用。何等的惋惜无奈呀!

3、感受李贺自伤自悼感情

师:这首诗既写了南园春色的美丽,又写了花落的惋惜无奈。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同

桌讨论,作者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其四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师:我虽然三十不到,但已二十有余,常日受饥饿,靠吃蔬菜充饥。有一位桥头老人

赠我一卷兵书。

李贺虽然生活困苦,但心系国家,有远大抱负。其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

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师: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但充满无奈其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

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师:读书无用,怀才见弃,何等郁闷,无奈

师总结: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怀才不遇,不被重用,抱负难酬,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作者感慨青春易逝,不免悲从中来,内心失落苦闷。真是自伤自悼!再读:可怜日暮嫣香落,

嫁与春风不用媒。

七、借诗中景色抒诗人情怀诗歌朗诵会(配乐)

请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古诗

1、平仄背诵

2、吟唱背诵

3、男女背

4、小组背诵展示

八、交流诗的类型

自古以来,有很多诗人借景抒情,但多“以美景表喜悦”、“以萧瑟表悲凉”,此诗则“美景与悲凉共存”。

拓展2 首诗歌

九、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1、搜集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他古诗

2、搜集“以美景表喜悦”、“以萧瑟表悲凉”,“美景与悲凉共存”的古诗。

师总结:同学们,虽然李贺英年早逝,但他一生佳作很多。《南园十三首》这十三首诗或写景,或抒情,他的诗独树一帜,或清新委婉,或激壮豪迈,或含蓄深沉,或耐人寻味,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蕴藏着中国五千年的智慧和精髓,是中国人正心正行之本,更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希望同学们多阅读积累经典古诗文,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板书设计:

文化传承

唐诗瑰宝

南园十三首其一

唐李贺(诗鬼)

喜春

借景抒情惜春

自伤自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 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2、活动开始: 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华。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 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 (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在班集体中,老师期待大家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点力量,那样我们的班级就有大大的力量。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五彩缤纷的文学遗产,让我们领会了博大的情怀,感悟精深的文化。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要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

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 德育目标: 1、让学生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进一步激发学生传承祖国灿烂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目标: 1、让学生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准备阶段的主动性,探究性;学习阶段的进取精神和独特体验。 教学时间: 两个阶段:资料准备收集阶段和课堂教学汇报阶段 教学步骤及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收集资料阶段(确定方案,调查研究) 1、导入活动 (1)、师:同学们,我们前面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学生自由发言) (如果学生答不全,教师可以提示:在我们学校楼道和校园里你看到过了什么?──那里还有许多中华历史名人,如庄子、孟子。) (2)、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人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都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但是,这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吧!(出示课件:两扇宫殿的大门缓缓打开,“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映入眼帘。) 2、确定专题 (1)、出示17课课后“综合性学习”一段话,自己读一读吧! (2)、师:你想不想成为一位研究祖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啊?(生:想!)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的内容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阅历谈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机打出相应的文字内容。) (3)、将学生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如,将陶瓷、剪纸、布艺、草艺、泥塑等归为民间工艺;将戏剧、国画、书法等归为民族艺术。

3.全班讨论填写下表:活动主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小组专题研究内容 (1)民间工艺(2)民族艺术(3)古诗文赏析(4)风俗风情 (5)神话传说(6)饮食文化(7)备注(备注说明:除以上六个专题之外,学生可能还想研究其它方面,为此设置了“备注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孩子们留有更大的空间。)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习领域,并且充分发挥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因此,我们设计了“课件激趣”和“自主选择研究专题”两个环节。 4、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成专题小组

小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活动中相互分工,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旨在引起学习传统文化的浓烈兴趣,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实物(中国结等),文字资料。 3、黑板中间写“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标题。 三、活动人员:XX班全体师生。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步骤: 1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2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多彩的内容。 3培养爱国情感。 (二)活动的具体过程 1、宣布主题:

老师:“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活动开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件礼物,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中国结) 全班答:中国结。 那你能说说你所了解的关于中国结的资料吗? 学生A:……学生B……学生C…… 主持人甲:谢谢大家。 主持人乙:看完老师的展示,我知道大家也准备了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请看李然等同学的展示。 李然:我们几个给大家带来的是几首古代的诗词。 (诗词背诵) 是啊。同学们,看了这么多,你最喜欢谁的展示呢? 学生A:……学生B:……学生C:…… 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打算吧。(学生交流、汇报) 主持人甲:请班主任老师给大家做总结。 班主任总结: 今天的主题班会开得很成功,我在同学们的展示中呀,看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学们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 3、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老师讲过传统节日的习俗

山东省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全册)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 “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四、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五、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一课时,本学期16课时

《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临洮县站滩乡站滩小学夏林峰 【活动主题】 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活动目标】 1.通过诵读经典,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加强师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的参与意识,在全校形成公共场合、课堂教学中说普通话的风气。 【活动准备】 古诗词朗诵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场词 经典使人生变得厚重与深刻,诵读使我们获得心灵的开发与启迪。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漫漫的历史星河中,闪耀着无数颗璀璨的星星。 这儿有诸子百家,有四书五经,有唐诗宋词……这儿有老子庄子,有孔子孟子,有杜甫李白…… 这儿闪烁着先人们的无上智慧,这儿呢喃着前辈们的悠悠情怀。今天,让我们走进悠远的古代,探求幽幽的情怀。 今天,让我们与圣贤为友,与诗词作伴;今天,让我们尽情歌诵,尽情吟唱。

二、诵读经典 1.《迢迢牵牛星》 2.《春江花月夜》(配乐) 3.《陋室铭》《爱莲说》 4.苏轼的《水调歌头》 5.(师)刚才咱们欣赏了这么美的诗词,老师也想参与到你们中间,咱们开展一个竞赛好不好咱们四个组,每组要说一个我限定内容的诗句,看看哪一组说的最多最好。 第一个题目由第一组说:谁能说出含有春夏秋冬字眼的诗来。 第二个题目由第二组说:谁能说出含有动植物字眼的诗来。 第三个题目由第三组说:谁能说出含有亲情意思的诗来。 第四个题目由第四组说:谁能说出含有离别意思的诗来。 三、结束语 琴声淡去,余音袅袅,诗词吟罢,口留清香。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 子孙代代无穷已,诵完经书唱诗词。 美好的人生是文采人生,美好的人生是诗意人生,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些文采,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些诗意吧!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四年级传统文化曹伟 第1课时《千字文》(一) 教学目标: 1、识记《千字文》(一)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一)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二、简介《千字文》(一)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2页 了解夜光珠来历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八、课外延伸: 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第2课时《千字文》(二) 教学目标: 1、识记《千字文》(二)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二)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二、简介《千字文》(二)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实验学校赵建玲 教学目标: 1、学会在生活中寻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在生活中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过程: 一、再现生活 师:同学们,你们好,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哪个国家的人吗?(中国)师:没错!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夸夸我们中国,你会怎么说?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具有许多传统佳节的国家 …… 师:孩子们,你们说的没错,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它和外国有着太多不同。孩子们,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又知多少呢? 生:我知道我国的传统佳节就是一种民族文化。 生:我国的京剧、越剧、豫剧……等就是我们的戏曲文化。

生:我妈妈蒸的花馍、扎的花鞋垫也是一种民间文化。 …… 二、描述生活 师:你们说的没错,哪你们都知道我国每年都在几月过什么节?生:每年正月初一过春节 正月十五过元宵节 五月初五过端午节 …… 师:我编了一首对儿歌,你们也一起来想吧!几月几日是春节?几月几日是元宵节?几月几日是端午节?几月几日是中秋节?几月几日是重阳节? 生:正月一日是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五日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九月初九重阳节。 师:非常棒!那你们知道怎么过这些节吗? 生:…… 师补充:春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守夜、拜年; 元宵节:吃元宵、舞龙灯、猜灯谜;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药浴; 中秋节:吃月饼; 重阳节:登高、炸米果、饮菊花酒。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对节日有这么多的了解,老师很欣慰,不过其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 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2、活动开始: 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

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 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 (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在班集体中,老师期待大家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点力量,那样我们的班级就有大大的力量。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五彩缤纷的文学遗产,让我们领会了博大的情怀,感悟精深的文化。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要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

传统文化教案全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1《诗经》 1-1硕鼠(《诗经.魏风》) 教学目标: 1、背诵硕鼠,借助译文理解古文含义。 2、了解《诗经》的大体内容,读背其他相关的反映人民生活和不满情绪的诗歌。 3、完成成长阶梯,让学生学有所得。 课前准备:相关的《诗经》的资料以及与本课有关的《诗经》中的作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浏览本册教材的编排,让学生对国学启蒙这门课程的性质有认识,能喜欢本门课程。 二、学习《硕鼠》。 1、学生自读《硕鼠》,能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包含的感情。 3、学生读译文,体会文章的含义。 4、再读文章,读出文章包含的感情。 5、理解文意:重点理解以下字词句子: “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 从“无食我黍”“我麦”到“我苗”,反映了奴隶们捍卫劳动成果的正义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奴隶主的贪得无厌,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举凡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奴隶主所吞没。从“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肯德”到“肯劳”,揭露了奴隶主忘恩负义的本性。奴隶们长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奴隶主,而奴隶主却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残忍无情,得寸进尺,剥削的程度愈来愈强。 “贯”,侍奉。汝,指奴隶主。“三岁”言其时间之长久,并非确指。“莫我肯顾”,一点也不肯感念我们。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国”到“乐郊”,则集中表现了奴隶们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他们幻想着能找到一块理想的国土,摆脱奴隶主的压榨和剥削。“逝”,同誓,表示坚决之意。“适”,到也。“爰得我所”,犹言“乃得到了我们安居的处所”。“直”与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 、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2、活动开始: 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

自豪的奇迹。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 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 (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在班集体中,

部编教材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下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和《艺术乐园》,共有十八课。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经典驿站”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

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进度安排: 每一周一课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内容。本框题是对第三课内容的拓展和提升,在肯定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示和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而紧扣“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这一现实性主题逐步展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能力上看,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具有一定的认知、思辨和实践能力,为理解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奠定基础。 从学习心理上看,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密切联系,学生对这一课题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缺乏社会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看问题容易产生片面性,被现象所迷惑。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由社会调查实践到感悟传统文化,由理解传统文化再到实践中辩证对待传统文化。 三、设计思想 本框题教学设计以泉州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背景,以“泉州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候选名单”为引子,以学生设计“泉州文化旅游线路”为主线,进行层层深入设问,引导学生由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思考概括出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含义,进而探讨在现代社会继承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正确的态度。 这样处理教材是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尊重、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良好师生互动的课堂。针对教材内容,在教学资源的选取、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遵循“三贴近”原则,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理解生活,热爱生活,更好的融入生活。从而实现由生活知识到学科知识的升华,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的要求,本框题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目标 懂得什么是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明确传统文化的作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辩证分析传统文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和作用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题 班会教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题班会教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 、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2、活动开始: 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 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 (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在班集体中,老师期待大家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点力量,那样我们的班级就有大大的力量。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数千年的传统文化, 五彩缤纷的文学遗产,让我们领会了博大的情怀,感悟精深的文化。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要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传统文化》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回想以前学过的表达思念的古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通过理解、诵读,学生能够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体意思,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3、简单了解诗人,以及古诗的写作背景。 教育方面: 1、让学生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善良,提高修养,做一个儒雅的人。 发展方面: 提高学生记忆力和注意力。学会欣赏祖国的文化经典,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让经典构建学生幸福诗意的一生。 三、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第33课和第35课。这两课都属于第十单元“诗词诵读”里的。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朝诗人,并且都是表达了游子的思乡情,但表现方法不一样,因此,我想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学。这两首诗都是五言诗,简单、容易上口,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背诵并不困难。 诗人是怎样表达思乡情的?对没离开过家,没多少生活经历的三年级孩子来说,是难点。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同样的感情,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了这两首诗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诗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诵读诗文。用百度搜索了诗人宋之问和王维的简介做成PPT,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学习古诗的同时做到“知诗人”。用百度搜索了这两首诗的许多赏析,做到自己心中先有底。 四、教学方法 教学这两首诗,我用了读一读,想一想,评一评,议一议的流程。同时,这两首诗虽然都比较短小,但是,真正让三年级学生读出诗的节

(完整)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 一、指导思想: 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使学生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 三、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式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针。

2、整体性原则:传统文化教学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教学工作,密切联系学校实际,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3、特色性原则:创新学校教书育人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继承中挖掘新意,通过传统文化来领导新事物。用融合的手段为我校教书育人注入生机与活力。 四、目标任务 1、通过诵读经典,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掌握1000条成语,300余首古诗词,熟练背诵经典篇目。 2、通过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活动推进素质教育,读经典、培心灵,汲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3、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成就优美的人格奠定基础,使学生明确知道应该做一个怎样的社会人。 4、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使学校在办学思想、学科教学、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得到社会的认可。 5、使教师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文性教育思想。 五、教育内容 在传统文化中渗透德育教育,以“中国传统文化诵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各项德育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针对不同学生,具体细化渗透传统文化教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电子教案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比赛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中国是拥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大国。各种传统文化以及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可是随着世界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中国文化传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新时代的职校生,我们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上大放异彩。 二、活动目的 让全校学生充分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热爱祖国、爱护祖国文化的强烈责任心和高度责任感。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尽情发挥参赛选手的自身风采和演讲才能,以各自不同、新颖的角度和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伟大复兴的信心。 三、活动主题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四、活动对象 贞丰县职业技术学校全体学生 五、报名方式

学院自行报名,最后推选两名(组)选手参加校上比赛,名额报至文学院文艺部 六、活动要求 1.原创稿件 2.决赛脱稿演讲 3.比赛时间为3——5分 4.要求积极向上,紧扣主题,结合自己的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展现个人风采 七、活动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8年6月中旬到6月下旬 地点:待定 八、大赛程序 本次演讲比赛设初赛、决赛两个阶段。初赛由专业自行举办,最后推选两名(组)选手参加学校决赛。决赛分为命题演讲和现场抽题演讲两部分。 九、组织分配

各部门的工作安排: ⒈文艺部 (1)负责整体策划 (2)联系场地布置及音响设备、灯光 (3)收集选手资料、背景音乐等制作PPT (4)负责节目编程及其晚会全流程的衔接(5)发送请柬 ⒉宣传部 (1)前期的宣传工作 (2)为参赛选手拍摄宣传短片 (3)负责比赛当晚现场摄影 ⒊礼仪队 (1)培训主持人,并对主持人串词进行商讨(2)联系表演嘉宾,邀请评委 4.办公室

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设计

中华传统文化 清明节 1 来历: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扫墓祭祖的日子,成了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主要有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唐代杜牧的《清明》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 踏青又叫春游。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5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端午节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人们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湖边时不见踪影。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在竞赛前,举行了“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原祠内,人们给龙头披红带后,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江边,奔向龙舟赛场,安放在龙舟上。赛龙舟盛传于世。 2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 艾,又叫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古人插艾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买一些艾蒿,希望家人身体健康。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洋节说再见主题班会教案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与洋节说再见 ——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班师生。 四、活动过程: 1、宣布主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与洋节说再见”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活动开始: 同学们,近年来,“平安夜”“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万 圣节”等西方洋节在社会上被商家迫捧炒作。青少年阶段辨别能力不强,一些青少年学生盲目跟风效仿,甚至把一些富有宗教色彩的节日

带入校园,并互赠礼品,开晚会庆祝,既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负面影响,混淆了学生正确的思想认知。2017年1月25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文件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我们要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体现自身文化特色,彰显华夏文明悠久厚重的历史,自觉抵制过“洋节”,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守护我们的民族传统,保持我们的文化基因,认同并支持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这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 1.坚持文化自信心,弘扬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向我们身边的朋友及亲人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传承者。 2.、理性思考,拒绝被动过“洋节”: 理性地看待西方节日,不盲目仿效、不跟风、不媚外、不组织、不参与圣诞节的聚会与狂欢; 不转发与“洋节”有关的短信、微博、微信。不以过节为名,在校园内教室里悬挂与圣诞节相关的装饰物品; 不互赠与“洋节”有关的礼物,如平安果等等。 3、各班级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系列宣传介绍,向学生宣传不过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献身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要成功就要自强不息,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觉践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教学方法;情景体验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课件、PPT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二、内容 (一)表现方面 1.爱国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节气。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成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因此出现了岳飞的“精忠报国”、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 2.利义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主张“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是指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利”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工作单位:北京市大兴区 姓名:教育 ID: 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弟子规》、《论语名句》及古诗《春夜喜雨》《赋得古原草送别》 学情分析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传统文化中的唐诗、宋词元曲和历史人 物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小学阶段也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 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 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持之以恒,坚 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 使他们终身受益。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诗词。 2、课堂指导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3、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 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 传统名句、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 统文化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 尊 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 ) ,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 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 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传统文化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国学经典都 是古文或是诗词,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 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 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1)引入情景,激发探究心理。 (2)利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3)总结回顾,强化记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景导入,提问学生 曾经背过的古诗词以及传 统文化的经典名句。 黑板板书课堂的主题:品请同学们自己起来背诵自己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已经背过或是学过的古诗词 和经典名句。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1、《笠翁对韵》(节选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下响高舂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 2、《笠翁对韵》(节选二)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节选二)。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节选二)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