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世界图画书经典阅读与欣赏-笔记

世界图画书经典阅读与欣赏-笔记

世界图画书经典阅读与欣赏-笔记
世界图画书经典阅读与欣赏-笔记

世界图画书经典阅读与欣赏

·主要内容

1、什么是图画书?

2、图画书具有哪些特质?

·什么是图画书

图画书,也称绘本,这一概念来源于西方,英文名称是“picture book”

所谓图画书,指的是一种完全或主要通过图画来表达内容的书

·图画书的兴起

社会教育观儿童观改变

儿童书籍插画艺术品质提升

彩色印刷技术的发展

社会经济文化及消费水平的提高

儿童图书市场的繁荣与成熟

·图画书的分类

能够归属到图画书一类的图书种类很多,包括婴儿书、玩具书、字母书、数数书、概念书、模型书、图画故事书等

根据内容,可以分作认识和文学两大类;根据读者对象年龄区分,可以分作儿童图画书和成人图画书两大类

·图画书的分类

成人图画书(如几米、桑贝、寂地等人的作品系列)

儿童图画书

·文学类图画书:图画故事书picture story book

属于文学类图画书(包含教育元素)

主要用图画讲述故事

有别于传统的插画配图读物

文字量依据需要多少不等

有完全无字的图画书

·图画故事书

图画故事书的图画

图画故事书的文字

图画故事书的故事

图画故事书的整体构成

图画故事书的阅读

·图画书的特质

作为一种符号,图画直观、生动、通过空间和视觉印象,表达作者特定的思想和意义

推荐书目:

《图画书:经典与阅读》彭懿

再版多次,有精装、平装、缩印三种不同的版本选择,虽然价格贵些,但是内容多信息量大,也算是超值之选了,各网上书店都有售,折扣也比较大。不过需要提醒一点,彭懿也不是图画书方面的专家(毕竟人家的本职是儿童文学作家,帮助翻译推广图画书只是副业),他在书中介绍的很多是自己帮助翻译的书籍,虽然都是经典之作,但并不见得都适合普遍的阅读兴趣哦。另外其中也有一些解读是受专业人士质疑的哦(这也是难免的),请大家在阅读的时候自行甄别,尽信书不如无书嘛。另外小书房制作过电子书,上篇(即对图画书阅读

基本知识的介绍部分)是基本完整的,只是下篇(即一些经典作品的介绍部分)只收录了寥寥几篇,感兴趣的话可以先看一下。

《好绘本如何好》[台]郝广才

这本书对与图画书的解读更加细致更加权威一些,但也是在台湾出版的图画书的基础上评讲的,片面总会有些,不过台湾的图画书市场还是相对而言很成熟的了。想要对图画书的阅读技巧了解的更多的话,这本可以称得上是目前的首选了。台湾版的我在淘宝上查过,一般在60元上下就能买到,不着急的话就等一下21世纪出版社的吧,原定于08年11月出版的,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延迟了,但也应该快了吧。另外论坛上有扫描版的哦,再赞一下发布资源的##,真的很感动~

《我的绘本论》、《幸福的种子》[日]松居直

图画书界泰斗一般的人物咯,有关图画书的著作还是不少的,但是目前中国内地翻译出版的只有这两本,其中《我的绘本论》老版的已经很难买到了,《幸福的种子》倒是很容易买到。需要说明的是松居直的文章都是类似随笔杂文一般,读起来很亲切随意,但是可能不如前面介绍的两本书显得那么有系统性。另外基本都是没有插图的哦,需要自己细细品评咯。两本书都有电子版在网上流传,不过建议大家还是买本亲自阅读一下,更有感触哦(何况也不贵么)。

《小房子》李·伯顿

画面色彩变化、小房子的表情、时间变化的各种表征、画面布局(含文字)、小细节(扉页上的作者本人——可参照《好绘本如何好》)。

《挖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约克·米勒

很特别的图画书,以七幅细细描绘的大开图画组成,讲述的内容与《小房子》有些异曲同工之妙,除去七个时间以外也可以算是一部无字书了,其中包含的细节很多哦,可以细细寻觅一下,很有趣味哦(比如《图画书:经典与阅读》中提到那只小白猫)。

《风到哪里去了》

大家都熟悉的信谊精选系列之一,主要注意其金属版的之感和极富艺术性的画面哦。电子版普遍流传的似乎都是用tucoo图片制作的版本,丢失不少内容,很是可惜,建议大家买一本实体书阅读。

《彩虹色的花》

在墙上涂抹出奔放而艳丽的画面,很适合低幼儿童阅读哦。

《蚂蚁和西瓜》

这本书的阅读推荐主要强调其细节吧,每幅画面中的蚂蚁们都姿态各异,这样内容丰富的图画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哦。而画面除黑白外只选用红、绿等几种单色,给图画的阅读提供了大量的空间。还要注意它独具创意性的结尾,不禁让人想到《古利和古拉》这部经典作品。

《无字书》

莫妮克·弗利克斯的无字书系列,小小的开本,小小的老鼠,却蕴含着巨大的创意。《Tuesday 疯狂星期二》

大卫·威斯勒的疯狂幻想作品之一,也是几乎是无字书的一部作品,青蛙乘坐荷叶飞上天空,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发生呢?前面介绍的《图画书:经典与阅读》和《好绘本如何好》中都有对这部作品的解读,可惜目前中国内地还没有出版。

《离开蛋壳的那一天》

鸡蛋哥哥系列的作品之一,这部由于作者自己的孩子对长大的排斥感而诞生的作品运用了一如漫画般的简单线条和绘画形式,以其独有的幽默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野兽国》

标志性的作品之一,彭懿在《图画书:经典与阅读》中也有具体介绍,可以从中大概了解一下,目前还没有中文版本,期待中。

《The tree is nice》

这本书老师只是推荐了但没有作介绍和阅读,曾经在淘宝上查到过,有阅读过的希望能够介绍或分享一下。

·图画书中图画的特质

截取故事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场景片段以画面呈现

以若干个连续的场景片段按照特定顺序连接起来,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过程

在图画书中,图画同时承担着传统读物通常由文字表达的叙述和描写

·图画的特质

图画会特别表现生动的细节

呈现作家作品特殊创意和设计

卓有成效制造特定效果和趣味

提供丰富的欣赏内容和层次

·图画书中图画的几点特征

绘图风格多样,与作品主题、故事内容构成整体

画面具有动态感和延伸性

图画的造型、色彩、线条、构图、透视关系等不仅隐含着故事的信息,更渲染情绪与氛围,表达作品思想,显示作者艺术风格

可供反复阅读欣赏,反复发现

……

·文字的特质

行文简明,呈现故事基本意义层面

贯通故事——事件逻辑性发展与转折、时间、心理或抽象内容必要的交代与说明

具有对图画的指示和提示功能(文字秩序的抽离)

全部文字不构成文字性故事,甚至不构成完整的故事

推荐书目:

《小房子》(细读)

时间的图画呈现:太阳、月亮、物候

色彩:饱和、分离、对比度强烈

表情:小房子、太阳(同时表现时间)

扉页:时代变迁、隐藏的作者

线条:循环(画面的设计,即文字与图画的布局,处处呈现着蕴含循环意味的曲线)空间的极大利用

《晚安,月亮》

晚安故事的经典之作,

时间提示:座钟

《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

查理和劳拉系列作品之一,彭懿在《图画书:经典与阅读》中也选择了这一册作介绍,虽然是教育孩子不挑食的作品,但是能够用如此神奇而有趣的方式,还有什么是孩子不愿意

吃的呢?网上有这本的中文电子版流传,但是效果实在不好,想要阅读的话不如买实体书,简装的基本还是很实惠的,精装的几本就自行考虑啦。不过需要提醒一下,中文版在文字的处理上比英文原版差很多,只有部分字的大小做了调整,不像原版处处展示着无拘无束的风格,另外也有因为本身语言文字差异的问题使得排版出来的效果很难如原来的一样,能够购买并阅读原版的话还是推荐选择原版吧。

《失落的一角The missing piece》、《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The missing piece meets the big O》

究竟是关于缺失与圆满,还是关于爱情、事业还是人生,抑或是其他的什么,还是自己细细品味吧。比该作者的另一部著名作品《爱心树》更加耐人寻味,或许更加适合做成人绘本呢,不过孩子也能够读出自己的见解哦。

·文字的特质

·特例:无字书

能够用图画独立完成的故事

故事性强,故事情节相对简单

场景之间的跳跃性小,可以自然衔接

·文字的特质

大部分图画书需要文字配合故事

图画书文字通常只讲述基本的故事

图画书只在必要的时候使用文字

·图画书中图画与文字的关系

图画书是图画与文字完美的结合

图画书中图文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相互增效

图画书中,图文有多种的合作关系,产生不同的故事效果

图文结合方式表达作者特定的意图,为读者提供特殊的阅读空间

·图画书的故事

图画书中的故事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是图文创作的基础

儿童图画故事书的故事经常具有儿童故事的特征:完整、简明、生动,常常采用拟人、想象、夸张、排比、反复等手段展开,按照一定节奏推动

·图画书的故事

——图画与文字共同讲述的故事

“一部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相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加] Perry Nodelman

注:出自《Words of picture book》(1988) 还应包括作者与读者共同创造的故事

“文+ 图= 带插图的图书;

文×图= 图画书。”——[日] 松居直

注:图文增效

补充内容:

民间故事(简明、完整、地域性、艺术特征——多元)1/5

图画书讲故事(儿童)生活故事1/6

动物故事

幻想故事

推荐书目:

《穿过隧道》

如安东尼·布朗的一大部分作品的选材相同,这部关于兄妹之间感情的作品用有些魔幻的故事手法,讲述了一个有些悬疑色彩的亲情故事。比较经典的是书的环衬设计(背景、书和球)、森林树木中隐藏的怪兽们,和妹妹找到哥哥后的那一组图,哥哥在被妹妹唤醒后唤出妹妹名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哦。

《走进森林》

黑白的画面与穿着鲜艳的小男孩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形成了这本书的一大特点,那些长得有些畸形奇怪的树木与出现的一个个奇怪的人物给作品的前半部分营造了一种有些阴森恐怖的色彩,最后的红色外套与开门前的设置都让人不禁想起《小红帽》,但是最后的惊喜——原来……

《我爸爸》、《我妈妈》

小学的作文总是少不了让写写自己的爸爸妈妈,可是这样来进行描绘的恐怕还是很罕见的吧,看看环衬与爸爸妈妈标志性的花睡衣,其实熟悉安东尼·布朗的读者肯定会在他的多部作品中看到类似的花布料

·图画书故事内容与类型

民间与幻想

动物

儿童生活与心理

科学(认知)

文学经典图画书

综合类

·图画书故事结构与叙述

·单线故事结构

排比、对比

重复递进

悬念高潮

伏笔尾声余韵

趣味情绪氛围

·复线故事结构

明线与暗线

比照与关联《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平行与交汇《爸爸!》

艺术空间与效果

·图画书故事的主题(状态、元素——不仅是主题内容)

儿童、自然、爱

生命、成长、美

游戏、快乐

象征、隐喻

教育、哲学、诗+艺术

推荐书目:

《女巫温妮/ 女巫和黑猫》

女巫温妮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幽默滑稽又画面丰富,而讲述的这个关于女巫温妮的故事细想想是否就是儿童生活的另一种角度的描绘呢?

《大猩猩Gorilla》

画面角度取景(还有其中人物的姿态)的独具匠心是在阅读中值得注意的一点,这些设计都在自然而然之中实现了作品特别的震撼力。那些猩猩化的超人、自由女神像、卓别林构成了细节的趣味,而作品中出现且“唯二”出现的两幅被戏仿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与《母亲像》恰恰都与母亲相联系(蒙娜丽莎的微笑之所以著名,一种比较普遍的见解是达·芬奇描绘出了母性的精髓),对于这部似乎是描绘单亲家庭的作品来说又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更加耐人寻味。

安东尼·布朗的系列作品

《我爸爸》、《我妈妈》、《大手》、《朱家故事》、《穿过隧道》、《走进森林》、《大猩猩》《朱家故事》是一个显得有些女权主义的作品,母亲在家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劳任怨,在母亲离开后,朱家就真正变成了猪家,直到家中真正的主人的归来。

《雪晚林旁歇马》

从题目中就可以读出的诗意在作品中慢慢晕染开来,处处彰显着寂静中独有的韵味。《阴天》

小猫的生活故事,不清楚具体内容是什么……

·图画书故事的主题

艺术的表达教育性主题、开放与多元、隐喻

个性化演绎艺术化表达、个性化诠释

开放与多元诠释

·图画书的设计整体性

·图画书的制作和欣赏均具有整体性

绘图选用的媒材、色调、色彩、技法;

图画书的版式、纸质、字体;

封面、环衬、扉页、对页、封底、装帧等。

·书中的各个要素都在传递信息

·图画书的翻页功能

图画书绘制通常用一页或者一对页来绘制一个场景,翻页即是故事情节的推进

翻页给予读者把握进度的自由权,以及探索发现的乐趣

翻页让编写故事和绘图时,对瞬间的选择变得非常重要和关键

·图画书的细节魅力

图画书中的图画具有丰富的细节,可供反复阅读欣赏,不断的阅读发现会激发阅读兴趣图画书的画面细节经常有隐藏和延伸的性质

图画细节阅读对理解作品的隐含意义、充分领略图画书艺术魅力有特别作用

推荐书目:

《三只小猪》大卫·威斯勒

对经典故事的解构,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是图画书历史变革标志性的作品之一。其中对于不同作品画面及文字的处理是很重要的设计,中文版在翻译制作上继承了原作的风格,对

最后用散乱的字母拼字的处理也几乎无可挑剔。

《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三只小狼和大坏猪》

同样是对经典故事的颠覆,虽然成就不如大卫·威斯勒的作品那样卓越,但也都是值得一看的优秀作品。

《女巫温妮Winnie the witch》

女巫温妮系列属于比较普遍的图画故事书,内容风趣幽默,虽然难以成为经典,但却也是同类作品中比较出色的。值得一提还有它的环衬,女巫温妮系列的环衬采用的都是征集来的儿童画作哦~吉林美术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套四本中英文对照的女巫温妮系列作品,但不知是因为销量不理想还是什么原因没有再继续出版。现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又重新出版此系列作品,看到的已经出了5本,还在陆续出版中,不过这套就只有中文了。

《月亮的味道》

独特的媒材与艺术手法——贴纸,可爱的角色。

《爷爷一定有办法》

复线结构,平行、并行的故事,相关联而又互相独立。

·图画书的艺术特性

图画书特别具有:

思想性与艺术性

儿童性与教育性

综合性与丰富性

简明性与生动性

创造性与独特性

互动性与开放性

·图画书体现和反映

·现代文明社会的理想与核心价值观:

高尚、自由、自然、爱、平等、美、快乐、尊重、包容

·童心美:(成人留恋而向往的)儿童的生活、情感与精神的纯洁与美好

·语言及视觉艺术结合的永无止境的探索、创造与个人表达

·图画书经典

带有时代、社会与文化的深刻烙印

补充:美国——粗犷、勃勃生机;法国——艺术性;

日本——细腻、平面、浅显;北欧——土著粗犷

反映教育观、儿童观、图画书的发展进程

作者的文字、艺术、价值观及文化传承

补充:民族主义——应或不应存在

广泛的读者阅读及反响

风格、流派及对其他作家创作的影响

补充内容:

看图(细节)

造型(形体、姿态、肌理、质感、……)

色彩(色相、色调、色饱和度、黑白-彩色、……)

线条、构图、媒体、比例、景深、视点、特写、运镜、留白、……

图画暗示/ 隐藏的故事细节

推荐书目:

《三只小猪》、《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

前面已经做过介绍,大卫·威斯勒的《三只小猪》可谓是图画书历史上具有转折性的标志性作品,这样的作品具有其他类似作品难以匹敌的创作意义,是绝对的经典之作。

《蚂蚁和西瓜》

之前也介绍过了的,这部作品包含了对蚂蚁世界的认知教育,充满了生动形象的细节内容。

《第一次上街买东西》

正如日本图画书的选材风格一样,林明子的《第一次上街买东西》是一部极具生活性的温馨作品,以儿童生活为主要选材,心理状态被画面巧妙地充分表现出来,柔和温暖的画面色彩给人以温和亲切的感觉,而墙上、电线杆上的那一张张小广告也恰如其分地营造出真实的生活感。这部书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故事一直延续到了封底上,看看其乐融融的一家三口,这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的经历还是不错的吧~

《妮娜的奶嘴》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常都会或多或少对儿童时期使用的事物或习惯有较强的依赖与不舍,对成长过程中的变化有所排斥。这部作品用一种有些夸张的方式讲述了小女孩妮娜与她的奶嘴的故事,其中的语言都经过作者的特别修饰,将妮娜咬着奶嘴吐字不清的特点展示的恰到好处。而最经典的画面莫过于狼与妮娜对峙的几幅连续的画面,画面主色调的变化形成了画面的强烈震撼力。

《生气的亚瑟》

一部关于儿童生活与情绪的作品,生气之后会有什么影响呢,看看这部作品吧,这样大胆的想象与夸张的表现可并不常见。

《床底下》

可能很多人都看过《有只鳄鱼在我床下》以及其他类似关于床下怪物的故事,这类作品总是处处体现着儿童的想象与其中的游戏趣味,来看看怪物们为什么没有空理你吧,他们害怕的怪物又是什么呢?

以下四部作品是按照不同年龄阶层排序的,分别代表了一类适合特定年龄阶层的作品。《14只老鼠大搬家》

这是一部比较典型的拟人化的以动物为题材的作品,14只小老鼠在家中都有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它们在故事中行为都与各自的身份相符合,这有助于孩子对家庭成员及责任的认识。特别的叙述加提问的文字组成,增强了儿童阅读时注意力的集中度,同时也可以锻炼儿童的认知能力。

《小阿力的大学校》

小阿力要上学了,对于学校既好奇又恐惧的情绪恐怕是每一个孩子都会遇到的吧。对于即将上学或刚刚上学的孩子,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时效性。

《我喜欢你》

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关于儿童情感的作品,而其中所说的“喜欢”又是什么样的“喜欢”呢?在阅读中我们会慢慢发现,原来这种“喜欢”包含的含义可多了,再看看它的表达方式,是不是让成人们都自愧不如呢?

《精采过一生》

芭贝·柯尔的著名作品之一,整部作品充盈着芭贝·柯尔特有的幽默,对于十岁后对人生充满好奇与憧憬的孩子们,这部作品给出了一个精彩的回答。

·图画书作品的推荐与评价

图画书性质与类型

作者与创作背景

获奖资讯、批评家及出版者的评价

作品内容与主题

艺术特质与个人风格

细节与趣味《好奇的乔治》

·图画书阅读方式

亲自阅读

欣赏性阅读

享受阅读快乐图画书不是教科书——松居直

反复阅读发现、理解

阅读经典与快乐

·图画书阅读空间

故事/ 主题/ 情感隐蕴的情感

图画/ 文字/ 设计

风格/ 技法/ 艺术表现

读故事:主题人物场景情节节奏趣味…

读文:文风品格韵律情感…

读图:造型构图线条色彩…

阅读作者:创意风格艺术渊源…

·图画书的讲读图文相配合声音调控

讲读的意义

对象、目的

原则、方法与策略

准备、过程、活动设计(绘画、戏剧表演)

预案的调整、现场记录与工作总结

推荐书目:

《好奇的乔治》

好奇的小猴子乔治就像多动调皮的孩子,到处闯祸冒险。看看它在糖果工厂中经历,为什么在最后它不愿接收工厂负责人给它的糖果奖励呢?那可不是因为它对于自己造成这场混乱感到愧疚了,看看它那圆圆的肚子,原来乔治早就已经在“帮忙”的时候吃得饱饱的了!《去问熊先生Ask Mr. Bear》

送给妈妈什么作为礼物最合适呢?即便是成人也常常为这个问题所困扰吧,看看我们的小主人公们,它们问遍了森林里的动物,最后终于在熊先生那里找到了答案,原来,最好的礼物就是一个大大的熊抱(bear hug)!

大卫·威斯勒的系列作品David Wiesner

《七号梦工厂7 Sector》、《1999年7月29日June 29, 1999》、《疯狂星期二Tuesday》、《飓风Hurricane》

大卫·威斯勒的作品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著称,写实的画风却创作出了超现实的创想,画面的分割与叠合也是大卫·威斯勒作品独具匠心的体现。

李欧·李奥尼的系列作品Leo Lionni

《小蓝和小黄Little Blue and Little Yellow》、《小黑鱼Swimmy》、《鱼就是鱼Fish is

Fish》

李欧·李奥尼的作品总是在不断尝试新的绘画技法并不断有所突破,而斑斓梦幻的画面色彩也是其作品的主要特点之一。《小蓝和小黄》采用的是撕纸拼贴,《小黑鱼》则用的是水彩拓印和印章技法。

《铁丝网上的小花》

这部作品选择了以二战为背景的故事作为题材,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平淡中蕴含强烈的情感震撼。画面以棕黑色为主,小女孩的头饰与纳粹旗帜的红色显得尤其醒目而刺眼。作品最后并没有写明小女孩的遭遇,只有那春风吹拂中的草地上,一朵淡紫色的小花在铁丝网上静静沉睡。

《黑兔和白兔》

灰如水墨的画面点缀着片片黄绿色,这部作品用一种更加静谧温和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与《猜猜我有多爱你》既类似又有所区别的作品,其中两只小兔子精妙的形象描绘是作品的亮点所在。

《再见小树林》

《走上世界最高的钢索》

不说其独特的选材,其多幅具有强烈震撼力的鸟瞰画面便构成了作品最大的看点,而其折叠页的设计更体现了作家的用心良苦,它们不仅构成了作品超大的震撼画面,还兼考虑了画面正反的连接性。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1篇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1篇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1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 玫瑰不叫玫瑰,还是玫瑰吗?你不叫这个名字,还是你吗?如果是,你就是你吗?如果不是,那你又是谁? 看似一个无聊的问题,你一定会想:我就是我,你管我是谁,反正我又不是你,我又怎么可能是你?的确,你我属于不同的个体。我们不一样。但换个角度想想:你怎么就知道你不是我?这有概率分布的可能。也许你是假的,你只是我创造出来的,是我思想的投射罢了。 此时此刻,你是我,我不是你。这看似荒谬无厘头的自言自语让人一头雾水,但理解了就可以知道它是《苏菲的世界》的写作角度,让人极为震撼又沉醉其中,书中书像画中画一样引人入胜。正如第一章伊甸园的开头早已下了定论: 在某个时刻事物必然从无到有……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苏菲的世界为你打开大门 从“我是谁?世界是什么?”这些问题中苏菲和她的导师艾伯特带着我们走进一个浩瀚的哲学历史。神话故事美妙动人、哲学的摇篮雅典闪耀着灿烂光芒:自然派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基础,饱受诟病的黑暗中世纪、人性之光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还有耳熟能详的笛卡尔、洛克、康德、黑格尔和弗洛伊德等大师级的哲学智慧结晶。探索哲学的路上疑雾重重,作者匠心独运地埋下很多极其怪异离奇的悬疑线索:魔镜、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来给席德明信片、会说话的小狗、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现实出现的梦中的金十字架、捡到的10元硬币……苏菲沿着线索一路寻找蛛丝马迹,却发现一个惊人大秘密…… 你只是我创造出来的, 是我思想的投射。 此时此刻,你是我, 而我不是你。 这是个虚假的平行世界。 苏菲在艾伯特的提示下发现自己是假的。她只是书里的一个人物,只是席德爸爸送给女儿席德的一本书上的人物,仅仅为了讲清楚从古到今的哲学故事而创造出来的虚构人物。 多重视角下,席德收到爸爸寄来的书并开始看《苏菲的世界》,而我在现实世界看着席德品读苏菲的故事,宛如上帝般存在,这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事情。 设想下:是否有人在另一个空间看着我读着苏菲和席德的故事呢?或许我和苏菲一样也是不明空间里窥探世界的一个扯线木偶,我也是假的,我该怎么办? 这真是一个令人头皮发麻的设想,只能借用《红楼梦》里太虚幻境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也无”以释怀。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沧海一声笑,无谓我思故我在,或我在故我思,唯有静心思索,无畏前进..... Pascal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浩瀚星辰下沧海桑田,人如沧海一粟般微不足道,恐怕是竭力一生也无法逃过死亡的归宿。

《图画书 阅读与经典》读后感

带你游走在经典图画书间 我读《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今天能够跟大家在一起交流我的读书心得,我感到很荣幸,感谢园领导给我这样一个与大家相互学习交流,同时能够锻炼提高的机会。 这些天我一直在读一本名叫《图画书阅读与经典》的书,因为自己对绘画的偏好,所以当我发现这本书时,自然地就对它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说到这里,也许大家心里会有些疑问,图画书都是小孩子读的,有什么意思?但是如果你读过了这本书,可能会颠覆你对图画书的固定认识。 首先,我想谈谈什么是图画书。 我们也可以看到,如今的书店被各式各样的带图的书占据着,绘本、漫画,班里图书角那些《字宝宝》、《幼儿画报》等等&&这些书被模糊地通称为图画书。 但到底什么是图画书?这个概念似乎总有些模棱两可。 在《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作者彭懿对这个概念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介绍。他指出,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在图画书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有很多图画书是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不需要文字,图画就可以讲故事,这是图画书的一个典型特点。 此外,图画书还强调画面的连贯,在规定的几十页内,画面要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映像。彭懿把图画书的作者比喻成导演,作者必须在限定的篇幅里把一个故事讲得既清楚又好看。一本好的图画书,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个大意。 图画书的构成要素一是图画,二是故事。图画形式多样,有素描、版画、油画、水彩、拼贴等等,其中不乏大师的作品。图画书的故事短小单纯,像久远的传说,读过之后,会产生立即告诉别人的冲动。这样的图画加上这样的故事,就成了创意独特、想象新奇、个性鲜明、生动有趣的图画书。这样的图书,内容上易理解,形式上易接受,特别适合儿童阅读。你可以用点滴时间很快读完,但要用一生来咀嚼和回味。 其次,我想跟大家说的是我们可能大都习惯看书就看主体,也就是书的内容,不太关注一本书的结构,可是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才明白什么叫环衬,什么叫勒口,什么叫扉页。以《小蓝和小黄》这本图画书来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封面:一本书首先映人读者眼帘的是它的封面,所以向来讲究的书籍都是精心设计封面和版式装帧的。一本书的封面同时也透露出这本书的某些重要信息,甚至是这本书品位的一种象征。 环衬:打**面之后,我们会看到封面与书芯之间有一张衬纸(简装本则没有)。这就是环衬,又称为蝴蝶页。这是成人最容易漏读的一页,一般人匆匆翻过,后者干脆与扉页连在一起一翻而过,这样往往会错过作者和编辑的独运匠心。孩子一般不会漏过环衬的,虽然他们可能说不出什么,可能会有新奇的发现与联想。 护封:有些精装书在厚厚的硬壳外面还套着一张封面,一般称作护封,护封前后都有一个向里折的折口,叫勒口,前后勒口上往往印着许多与这本书相关的一些重要信息,不能漏看。 扉页:翻过蝴蝶页之后,我们便看到了扉页。扉页上一般写着书名、作者和绘者以及译者和出版社。有的扉页上还有作者、绘者的简介以及本书的获奖记录。读图画书,扉页一定要仔细地看,因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它会告诉你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谁,大致发生了什么事。比如《活了l00万次的猫》的扉页上就是那只威风的虎斑猫,它与封面的姿态略有不同,扉页上的猫正张开双臂,仿佛在诉说什么。 正文:好了,翻过扉页,总算到了正文。一般人读书总是以为正文才是书的开始,但对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最新)

终于读完《苏菲的世界》这本书。 没有事先对它了解与认识的情况下开始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我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大人的世界中。一个全新的世界,哲学的世界。《苏菲的世界》不同于像《论语》这样以平时生活的素材来给人哲学领悟的书,而是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就像评论家所说的,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充满智慧的奇书,首先,作者在书中创造了两对人物:少女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少女席德和她的父亲。然而这两对人物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你在扑朔迷离中跟着作者一路去思考“我们是谁”、“我们为何在这里”这些问题。你是谁?可爱的小苏菲第一次看到这个命题时仓皇失措,在镜子面前反复的追问。我想大多数人开始都会有这种感觉,因为无法给自己一个清楚的定位。那我和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姓名?外貌?思维?倘若我换个姓名整下容换种思维方式,那我就不是我了吗?这是人存在的意义问题,初看似乎有些迷惑,但是我想,作者正是将我们生活的世界当成透明的,并与一些可能存在而我们未发现的“可能性”结合在一起才写的这本书。 认识自己,《苏菲的世界》是一本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的书。在这本书中,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再到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哲学家们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再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可以说引人入胜。 这本书在每一章节的讲述中,都采用了类似柏拉图对话录方式的表达。以一个15岁女孩的心智,向一个身份不明的哲学大师发问。这些提问和回答是那样睿智而自然,以至于我们在阅读中竟会以为这些对话是真的发生过的,让我们自己的心灵也经受了一场又一场的启蒙。哲学老师是洞彻而不世故的,他的每句话、每个举例和引证都恰合女孩生活的现实,那些相对枯燥的理论也因而变得生动。而苏菲却没有被掩盖在这些思潮的大海中,她仍有自己独到的对于各种思想的品评,虽然稚嫩可是却很准确而且特别。 然而,如果仅仅有这些还不足以让这本书真正成为一种哲思的引导。 在故事刚刚开始的时候,苏菲便接到了两个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 这两个问题,是早在三千年前,就被希腊先哲固执地提出的。他们不甘心仅仅生活在这世界中,而是要去认知和思索这世界的本原。千百年来,关于存在的思索在一代代哲学家中延续,即使未找到答案,却也从未断绝。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曾求助于上帝,但这一切终归幻灭;我们也求助于理性,但又无法忽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六篇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六篇 记得自己是在看完同名电影后去找来这本书看的。 在图书馆找到唯一的一本92年版的《苏菲的世界》。说是“唯一”毫不夸张,当时的网上除了对电影的简单介绍,几乎找不到 书的相关情况,“苏菲的世界”是一个非常冷门的词组,所有的 中文网页搜索结果也只不过三页,而且大多是繁体。 翻着泛黄的书页,我用了整个暑假的时间咀嚼完。期间思考 的乐趣以及原著带来的惊喜伴我度过了几十个不眠之夜,受益匪浅。虽然电影的内容远没有原著的丰厚充实,但还是非常感谢它 带领我走进了那个“世界”。 看原著的过程像是登山,一级一级地爬上去,走到最后,你 发现自己仿佛已经远离了芸芸众生,远离了庸碌的生活细节,你 抬头望着星空,心中油然而生的是崇拜和敬畏,然后,你试着向 周围的同类呼唤,却发现他们总是不屑一顾。他们没有嘲讽,只 是不解,然后走开继续他们无关痛痒的蜚短流长。《苏菲的世界》本身只是一本所谓的哲学启蒙书而已,并不包括一切。可笑的是,我当时像一个意外获得宇宙最大秘密的小孩一样,对书上的每个 字都视如蕴藏巨大能量的咒语。随之而来的是对生活中琐碎事务 的极大厌倦感以及对大众口味中的盲目部分极度反感。 这里不想赘言书中的内容,只是觉得一场梦醒来之后,人类

是多么的孤独和可笑。在感叹宇宙和生命的同时,我也不禁唏嘘:人类只是进化链上的一环,那么的渺小!于是不得不对生命和自 然产生敬畏,对上天的馈赠心存感激。哲学让我清醒,我学会了 在不容乐观的现实中平静地走在路上,没有悲观,也没有愤世嫉俗,只是想明白了一些事情之后,一种坦然的心境。 很庆幸当时的自己在陷入迷惘前仔细读完了它,我知道,自 那以后我的人生和态度将会改变很多,能有这样的改变也就够了。《苏菲的世界》最好是仔细读过、思考过,至少要浏览过,毕竟它的讲解章节有些枯燥,需要很大的耐心。如果我到现在才读到它 的话,相信自己已经习得的知识和形成的观念会影响阅读的质量,以那种废寝忘食的痴迷状态阅读一本厚达五百多页的哲学启蒙书,我想以后是不会再有了。所以对这本书更怀有特殊的感情。 其实《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早买了,可由于种种原因,我让这本书静静地躺在书柜里,把它忘的找八国去了。直到这个寒假, 老师说除了必读书籍还要阅读其它任选的书目,我才在书柜里翻 箱倒柜,把这本被我遗忘了很久的《苏菲的世界》拿了出来,开始细细品读。 《苏菲的世界》是由挪威著名作家乔斯坦·贾德所著。十四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意外的发现信箱里放着神秘的一封信。没有写寄信人的名字,也没贴邮票。上面仅仅写着——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苏菲在一位不曾谋过面的神秘导师 的指引下,步入了哲学的大门。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

《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

《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读后感 绘本不仅是孩子们的好朋友,也是老师的好朋友的。发现自己也像童心未泯的孩子一样越来越喜欢看绘本,也非常喜欢收藏一本本精美的绘本。它那诙谐、有趣、简单的语言,一张张颜色鲜艳的魅力插话已深深吸引了我,也让我养成了每天给孩子们讲绘本的习惯,很享受与孩子们一起读绘本的快乐! 在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这个机会中我接触到了《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这本书。看完这本书它让我了解到:要从涂画的背后读出含义来。其实别看绘本那潦潦的几笔涂画,看似简单,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呢!清晰的记得在《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绘本中的那每一页可爱的小图,爷爷在明处在给孙子缝纽扣,而地底下夹缝中的小老鼠们也在兴趣盎然的学者爷爷的样子缝着,多有趣的图画啊,可是孩子在读绘本时能读到这层吗?这就要靠老师在课堂上巧妙的引领了。 绘本贴近孩子的生活,特别是对低年级儿童来说,当他们的识字量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当他们还不能够流畅阅读的时候,读读绘本,确实是他们很好的选择。在老师的指引下,孩子们大量的绘本阅读,不仅能够对阅读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而且阅读习惯也会逐步形成。

《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多读绘本可以提高孩子多远思考的能力。有一次在另外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教师不能只关注绘本的故事本身,还需要跳出文本来思考:学生阅读这本绘本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理解上的难点?我应该如何帮助学生突破?作为老师改如何设计才能带动孩子的讨论? 仔细思考了这段话,发现和《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中提出的:读绘本,玩创意!——启发孩子的多元智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看似简单的绘本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教。 在我看来,这样的一种多元智能的互动和创造性理念和思想也和教育教学理念息息相关。尤其是本书中每个绘本设计后面列出的:本书运用在多元智能的延伸教学发想,对我来说极具吸引力。这样的一种“头脑冲击”把我以前缓存于心地那些陈旧想法甩的远远的,顿时感到新鲜。在这样的一种培养儿童多元智能发展的潜移默化下,孩子的综合素养怎能不有所提高呢? 看完这本书后我想我在平时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绘本的时候也有了一些提示与针对性的,对我是一种极大的帮助,也让我对绘本教学有了一些基础的认识,也许今后可以尝试进行一些相适应的绘本教学,拓展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的图画书论

我的图画书论 松居直(著) 序 我的微不足道的图画书论,承蒙季颖先生厚爱,将其译成中文,又由我早就通过他们出版的书而对之怀有敬意的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对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回想起来,1973年在东京见到尊敬的严文井先生是我与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最初邂逅。此后。又有幸多次访华,得以会见陈伯吹先生和如今已经亡故的任大霖先生,使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对此我的感激之情是难以言表的。 实际上.当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了。我的父亲喜爱中国画,每年一到初春,就在墨龛里挂上他最心爱的轴画。那幅画委实是大手笔,我记得整幅画面是一座巍巍耸立的高山,山麓上开满山桃花,沿着山脚下的溪流。一个人在羊肠小路上独行。 那幅画很打动我那稚气的心。我看啊看啊,总也看不够。记得大约8岁那一年,父亲又像往年一样把画挂到壁龛上。我问父亲;“这是什么画?”父亲回答说:“武陵桃源。”于是“武陵桃源”这个词就鲜明地富在我的记忆里。 看着那幅画,我总感到在那深山中有一个无比神奇的世界。 仿佛听到画中人送我到桃花中去,于是想象着自己走入深山,生发出种种愉快的幻想。这梦幻的时刻犹如桃花的颜色般温暖、柔和。我想,这种在画中神游的愉快感受,是和读幻想小说一样宝贵的体验。或许,我后来从事图画书工作,也是与从此画中感受到读故事的乐趣不无关联的。决定未来发展的神秘力量。不往往蕴藏于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体验之中吗? 后来,我上了中学,开始学习汉语。汉语——主要是中国古典文学和诗.成了我的拿手学科。11岁时,学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确信父亲说过的“武陵桃源”和那幅父亲喜欢的中国画描绘的正是“桃花源”,而陶渊明的名文更加深了我对桃花源的向往,使我觉得世上一定有那样的地方。从此,只要看到桃花,只要想起挑花源,但是我却完全没有料想到,有一天能真的去桃花江旅行。 在出版这本书一事定下来之后,1995年参加北京国际儿童图画书展时,我会见了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张天明社长和蔡阜女士。他们恳切地邀请我去长沙访问,并提出了一个迷人的这议:一起到桃花江去!我感到了像做梦一样的幸福,便毫不客气地接受了他们的邀请。 就这样,1996年8月,我踏上了寻访可说是我的图画书论起点的桃花江之路。这篇文章就是在那梦境一般的旅行归途上写成的。 很久以来。我作为一个日本的出版人。常感到对中国负有责任。这是因为,中国儿童书的出版在20年代就达到了相当高的国际水平,然而30年代以后却由于我国的侵略战争蒙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发展受到阻碍。因此,我一直希望能为中国出版界做些事情,哪怕是一点点也好 温和、宽容,是许许多多中国人留给我的印象,他们的态度影响着我。倘若,在向中国孩子传播读书乐趣这一工作上,能尽一份力量.在我是无尚的光荣。而拙作如能对中国图画书的发展起些许作用,我将感到百分的高兴。 中国的图画书出版,有着美好的前景,怀着强烈的期待,我衷心祝愿中国在21世纪涌现出优秀的、具有新价值、新表现的图画书作品。我关注着。 松居直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精选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精选 终于读完《苏菲的世界》这本书。 没有事先对它了解与认识的情况下开始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我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大人的世界中。一个全新的世界,哲学的世界。《苏菲 的世界》不同于像《论语》这样以平时生活的素材来给人哲学领悟的书,而是以小说的 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 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 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就像评论 家所说的,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 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充满智慧的奇书,首先,作者在书中创造了两对人物:少女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少女席德和她的父亲。然而这两对人物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你在扑朔迷离中跟着作者一路去思考“我们是谁”、 “我们为何在这里”这些问题。你是谁?可爱的小苏菲第一次看到这个命题时仓皇失措,在镜子面前反复的追问。我想大多数人开始都会有这种感觉,因为无法给自己一个清楚 的定位。那我和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姓名?外貌?思维?倘若我换个姓名整下容换种思 维方式,那我就不是我了吗?这是人存在的意义问题,初看似乎有些迷惑,但是我想, 作者正是将我们生活的世界当成透明的,并与一些可能存在而我们未发现的“可能性” 结合在一起才写的这本书。 翻开第一章,你会立刻被苏菲收到的匿名信“你是谁”所吸引,也正是 “你是谁”这个问题带着苏菲走进一个哲学的世界。接着你又会接触到例外一些明信片,那是一张张需要苏菲代转席德明信片,之后各种怪事在苏菲身上发生,当然苏菲的哲学 老师也跟着浮出水面。当整本书看到一半时,你会被故事角色的真实性搞得脑袋发胀, 到底苏菲和他的哲学老师是现实的还是席德和她的父亲是现实的,这是你就会不知不觉 和庄子有同样的感慨一一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我想这 也是作者要达到的目的吧。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当你看完全书,一切都会水落石出的。 其实仅仅看书的目录你就会觉得很有意思,如“伊甸园,, 在某个时刻事物必然从无到

读书心得图片欣赏(完整版)

读书心得图片欣赏 读书心得图片欣赏 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乐读书、会读书,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养成好读书、勤读书的好习惯。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读书心得图片和读书作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读书心得作文: 书似我的一个好朋友,似我的一位老师它给了我帮助,也给了我无限乐趣与知识。 有一次,我写作业时,遇到一个生人生字。于是,我跑向书柜,三步两步就到了。我要找什么?对了!是老师字典。我打开字典一页,两页的查了起来,啊!查到了!查到了! 顿时,我才知道字典,词典等,这些都是最好的无声老师,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词或字,都可以向他们请教。 每当我写完作业时,我就会跑向书柜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作者仿佛像真的似的,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眼前与我交流高尔基说: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我家有一面玻璃墙,我会呆呆的构想着各种故事 我与书,书与我,我爱读书! 读书心得图片大全: 读书心得图片1 读书心得图片3

读书心得图片4 读书心得图片5 读书心得作文: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讨厌读书。因为我认为它没有动画片中丰富多变的色彩,更没有让我哈哈大笑的幽默动作。所以,我讨厌读书。 可是,有一次,我实在是太无聊了。就随手拿起了一本妈妈以前给我买的童话书翻了起来。结果,这一翻可不得了了。我一下子就沉浸在了书的海洋。直到妈妈下班回家我都没有发现。妈妈大声叫了我几下我才回过神来。就这样,我喜欢上了读书。从童话书到连环画。现在有喜欢上了读讲述友谊的青少年读物。 我很渴望读书,但爸爸妈妈都是上班族,没有那么多时间陪我逛书店。就算是有时间去,我也是属于挑书的速度比蜗牛太慢的那种类型。所以,妈妈每次给我买书,一买就是5~8本。而代价是在15天之内,我是不会再得到一本书了。 我爱读书,它让我沉浸其中;我爱读书,它让我入迷;我爱读书,它让我情不自禁。 看过读书心得图片欣赏的人还 1.读书心得卡片的图片 读书心得手抄报图片 3.读书心得手抄报内容大全 4.读书心得手抄报大全 5.读书心得手抄报资料大全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doc资料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 用半个学期读完了《苏菲的世界》,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是借苏菲与艾伯特教授的故事为主线,通过艾伯特的书信来介绍哲学史的。黑格尔说过,哲学是哲学史。所以,在书写哲学史的过程中,哲学理论也得到充分的阐述,同时以苏菲的生活作为引例,哲学变得不会晦涩难懂。这是苏菲的世界畅销至今的原因。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是: 是否有人天生就很害羞? 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 明辨是非者必能进退合宜。 ... 所以说,所谓哲学家就是那些领悟到自己有很多事情并不知道,并因此苦恼的人。就这一方面而言,他们还是比那些自称博学但实际上非常无知的人更聪明。我曾经说过,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苏格拉底也说过:“我只知道一件事情,就是我一无所知。” 这段话使我感到印象深刻的原因是,现在的网络世界如此发达,人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机会了解到很多不同领域的知

识,然而,这却成为某些自以为是的人口中高谈阔论的“资本”,他们自恃在网络涉猎过某一方面的知识,便骄傲地侃侃而谈,不听别人的解释,无论是在现实,网络,都展现的自己学富五车。实际上呢,真正掌握知识的人,往往都有一颗谦卑的心,前有苏格拉底慨叹自己一无所知,后有爱因斯坦乔布斯对待知识的态度是保持饥渴。他们都明白对真理的探求是无止境的,所以要保持一颗谦虚求学的心,才能不让自己对世界的探索闭塞僵硬。我还联想到现在的马哲课,同学中有很多对这门课程很不上心,漫不经心,以为自己的理解已经到达可以不用了解哲学理论的境界了,殊不知,世界很大,阅历尚浅的我们假如不多积累一点理论知识,毕业后也许会摔跤。 分享另一段文字, “可是笛卡尔却设法从这个零点开始出发。他怀疑每一件事,而这正是他唯一能够确定的事情。此时他悟出一个道理:有一件事情必定是真实的,那就是他怀疑。当他怀疑时,他必然是在思考,而由于他在思考,那么他必定是个会思考的存在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Cogito,ergosum。” “什么意思?” “我思故我在。” “我一点都不奇怪他会悟出这点。”

世界图画书经典阅读与欣赏-笔记

世界图画书经典阅读与欣赏 ·主要内容 1、什么是图画书? 2、图画书具有哪些特质? ·什么是图画书 图画书,也称绘本,这一概念来源于西方,英文名称是“picture book” 所谓图画书,指的是一种完全或主要通过图画来表达内容的书 ·图画书的兴起 社会教育观儿童观改变 儿童书籍插画艺术品质提升 彩色印刷技术的发展 社会经济文化及消费水平的提高 儿童图书市场的繁荣与成熟 ·图画书的分类 能够归属到图画书一类的图书种类很多,包括婴儿书、玩具书、字母书、数数书、概念书、模型书、图画故事书等 根据内容,可以分作认识和文学两大类;根据读者对象年龄区分,可以分作儿童图画书和成人图画书两大类 ·图画书的分类 成人图画书(如几米、桑贝、寂地等人的作品系列) 儿童图画书 ·文学类图画书:图画故事书picture story book 属于文学类图画书(包含教育元素) 主要用图画讲述故事 有别于传统的插画配图读物 文字量依据需要多少不等 有完全无字的图画书 ·图画故事书 图画故事书的图画 图画故事书的文字 图画故事书的故事 图画故事书的整体构成 图画故事书的阅读 ·图画书的特质 作为一种符号,图画直观、生动、通过空间和视觉印象,表达作者特定的思想和意义 推荐书目: 《图画书:经典与阅读》彭懿 再版多次,有精装、平装、缩印三种不同的版本选择,虽然价格贵些,但是内容多信息量大,也算是超值之选了,各网上书店都有售,折扣也比较大。不过需要提醒一点,彭懿也不是图画书方面的专家(毕竟人家的本职是儿童文学作家,帮助翻译推广图画书只是副业),他在书中介绍的很多是自己帮助翻译的书籍,虽然都是经典之作,但并不见得都适合普遍的阅读兴趣哦。另外其中也有一些解读是受专业人士质疑的哦(这也是难免的),请大家在阅读的时候自行甄别,尽信书不如无书嘛。另外小书房制作过电子书,上篇(即对图画书阅读

《图画书 阅读与经典》读后感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读后感 带你游走在经典图画书间 ——我读《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今天能够跟大家在一起交流我的读书心得,我感到很荣幸,感谢园领导给我这样一个与大家相互学习交流,同时能够锻炼提高的机会。 这些天我一直在读一本名叫《图画书阅读与经典》的书,因为自己对绘画的偏好,所以当我发现这本书时,自然地就对它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说到这里,也许大家心里会有些疑问,图画书都是小孩子读的,有什么意思?但是如果你读过了这本书,可能会颠覆你对图画书的固定认识。 首先,我想谈谈什么是图画书。 我们也可以看到,如今的书店被各式各样的“带图的书”占据着,绘本、漫画,班里图书角那些《字宝宝》、《幼儿画报》等等……这些书被模糊地通称为“图画书”。 但到底什么是图画书?这个概念似乎总有些模棱两可。 在《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作者彭懿对这个概念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介绍。他指出,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在图画书里,图画不

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有很多图画书是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不需要文字,图画就可以讲故事”,这是图画书的一个典型特点。 此外,图画书还强调画面的连贯,在规定的几十页内,画面要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映像。彭懿把图画书的作者比喻成导演,作者必须在限定的篇幅里把一个故事讲得既清楚又好看。一本好的图画书,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个大意。 图画书的构成要素一是图画,二是故事。图画形式多样,有素描、版画、油画、水彩、拼贴等等,其中不乏大师的作品。图画书的故事短小单纯,像久远的传说,读过之后,会产生立即告诉别人的冲动。这样的图画加上这样的故事,就成了创意独特、想象新奇、个性鲜明、生动有趣的图画书。这样的图书,内容上易理解,形式上易接受,特别适合儿童阅读。你可以用点滴时间很快读完,但要用一生来咀嚼和回味。 其次,我想跟大家说的是我们可能大都习惯看书就看主体,也就是书的内容,不太关注一本书的结构,可是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才明白什么叫环衬,什么叫勒口,什么叫扉页。以《小蓝和小黄》这本图画书来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4篇 《苏菲的世界》讲述是从女孩苏菲一天放学回家接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拉开序幕。通过一名哲学导师 向苏菲传授哲学知识,苏菲了解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 格拉底时代到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这些都通 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 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在此同时,书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的 爸爸,为了让他的宝贝女儿开始接触哲学,编出了苏菲的世界的故事。这整本书由这两个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使我看得饶 有兴趣。虽说是哲学书,但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又使 人感受到了这本哲学书独有的魅力。虽然我对这类书籍还十分陌生,但在读《苏菲的世界》的时候,我却觉得读起来毫不费力,并没有 我想象的哲学书那样深奥干涩、枯燥乏味。 “我是谁?”“世界从哪里来?”看上去虽然普通,甚至提问的人会被别人笑称为“呆子”但是这两个问题是蕴涵着很多的哲学意 义的。我刚看到这两个问题,先是觉得简单,但后来细细一想,就 觉得这两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是谁?万一我换了一个名字,我还会 是自己吗?那我是谁呢?世界从何而来?什么是世界?它是怎么形 成的呢?世界中包含着什么呢?这似乎有些令人头疼,但也很有意思,因为没有一种文化不关心“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样 的问题。这就是哲学,比较饶舌但也很有意思的一门课程。似乎在 哲学课上,提出问题要比解答这些问题简单得多。当然,哲学家不 光要提出问题,还要去解答这些问题。 苏菲的哲学导师艾伯特把宇宙比作魔术师突然从一顶原本空空如也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们人类则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处 的微生虫。而哲学家则是想看清楚整场魔术表演的奥秘而冒险死命 攀到兔毛尖儿上的人。由此看来,哲学家就是一些好奇心很重的、

【最新】《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2000字

【最新】[读后感]《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2000字 都说>是一本普及的哲学读物,一本写给大众的哲学史.这个假期,我有幸读完了这本书,感受颇多. 作家总是要尽力让自己的笔下的人物鲜活真实,然而>的作者乔斯坦却没有刻意如此,他只是让我们读到了一个真实如你我的苏菲,经历了许多谜一般的事情,随着哲学家艾伯特的出现进入了哲学的世界.在作品的中途作者又突然提示,这无数谜一样的原因不是苏菲,而是席德父亲假想出的人物.残忍的是,作者还要苏菲自己知道这个事实,知道自己是一个虚幻.更别出心裁的是,乔斯坦竟让苏菲与艾伯特去反抗那个主宰他们命运的席德父亲,而且最终逃脱,来到了永恒之地,甚至影响了席德父亲的那个世界. 是的,>不仅是一本普及的哲学读物,还是一位普通的哲学教师对哲学终极问题的思索.>原着副标题虽是一本关于哲学的小说 ,我却认为它真正的主题乃是存在与虚无 . 这是一个绝妙的影射.人类本是平凡如苏菲一样的生活着,并没必要思索存在或是虚无.然而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本能爱智慧,让人转向哲学,思索自身的存在,沿着这条路越走越远,直到惊惶地发现竟毫无办法证明自身的存在,发现这一切都是虚无. 这正是整个西方哲学的映射. 你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 苏菲接到的这两个问题,是早在三千年前,就被希腊先哲固执地提出,他们不甘心仅仅只活在这个世界中,他们偏要去认知,思索这世界的本原,证明真实的存在.从泰勒斯到普罗泰格拉,从苏格拉到亚里士多德,他们为他们提出的问题奋斗终生,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他们将他们的事业命名为爱智慧 ,不是智慧而是爱智慧 ,便是意味着也许他们的问题永远无法真正解决.但对于智慧的热爱让人成其为人,让哲学家成其为哲学家.千百年来,关于存在的思索在一代代哲学家中延续,即使未找到答案,却也从未断绝.面对这些对于人类太过于沉重的问题,我们曾求助于上帝.如是,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摘自《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图画与文字相互补充、分别讲述、滑稽比照 曾经两次获得过凯迪克奖金奖的美国画家芭芭拉?库尼(Barbara Cooney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出了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图画书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存在。 在绝大部分的图画书里,图画与文字呈现出一种互补的关系,缺一不可,具有一种所谓的交互作用。文字可以讲故事,图画也可以讲故事,但一本图画书的故事还应该是图画与文字一起讲出来的故事,即图文合奏。所以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里面才会说:“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 说到图文关系,人们提到最多的就是 《母鸡萝丝去散步》了。 其实,它所以会被人们奉为经典,就 因为它在画面里叙述了一个文字里并没有 提到的故事,让文字与图画形成一种非常 滑稽的比照。整本书十四个画面,一共只 有32个单词。如果单看文字,这本书叙述 的是这样一个故事——Rosie the hen w ent for a walk (母鸡萝丝去散步)/acros s the yard (穿过院子)/around the pon d (绕过池塘)/over th e haystack (翻过 干草垛)/past the mill (经过磨面房)/th ough the fence (钻过栅栏)/under the beehives (从蜂箱下面走过去)/and got back in time for dinner (回到鸡舍,正 好赶上吃晚饭)——似乎一切正常,只不 过是一只母鸡在农场里兜了一个圈子,但 画面里出现了一只狐狸。于是,母鸡散步 的故事就变成了一个狐狸追母鸡的故事, 正如约翰·洛威·汤森(John Rowe Towns end )在《英语儿童文学史纲》(Written for children: An outline of English-lang uage children's literature ,2003)里所说 的那样:《母鸡萝丝去散步》叙述的重点 在于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事实。 后面的狐狸垂涎三尺 前面傻乎乎的母鸡却浑然不觉 这就更让人觉得好笑了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范文4篇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范文4篇 本文是关于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范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看过《苏菲的世界》的朋友一定会这样认为:它是一本简单而又深奥的小说。它曾经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会使我兴趣十足,一会又使我失去耐心,我便在这矛盾中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整本书。 14岁少女苏菲收到的陌生来信带她走进了一个她几乎从未接触过的世界,引导她的思维走进了人类更深、更本质的思考。 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本来我认为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文中的苏菲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开世界谜团和哲学的大门。并且,苏菲她还具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才有机会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书中的一段话令我记忆深刻:世界就像魔术师变出的白兔,人类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处,把所有一切都当作理所当然,而哲学家们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他们不断攀登白兔的毛发,目的是为了看清魔术师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义。《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 《苏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 暑假在家闲来无事就把以前在大学买的书整理一下发现有好多书自己竟然没有好好的读完都是听老师说要看什么书自己去买来了结果随便翻几页就扔在那里。

以读书为主题手抄报图画大全

以读书为主题手抄报图画大全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让多读书渐成风气,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学生做读书手抄报增加对读书的兴趣。为大家带来的以读书为主题手抄报图画大全,供大家学习参考。 以读书为主题手抄报的图片欣赏以读书为主题手抄报图片(1) 以读书为主题手抄报图片(2) 以读书为主题手抄报图片(3) 以读书为主题手抄报图片(4) 以读书为主题手抄报图片(5) 以读书为主题手抄报图片(6) 以读书为主题手抄报的内容:我的读书经历我喜欢读书,因为书是智慧的源泉,是智慧的结晶,也是我时时刻刻的好朋友、好老师。 我两岁的时候就开始读书,那时候的书,只是一些小小的图画书。那时候我不认识字,只有图片我才看得懂。那些

图上画着许许多多的奇妙世界,从那些图片中,我了解到世界是多么的五彩缤纷。 直到我五岁的时候,我开始看一些故事书,这些书配有插图和拼音。书里的精彩内容常常把我给吸引住,刚买回来的书我一看就爱不释手,吃饭的时候看,睡觉前要看,甚至上卫生间的时候还看。只不过不是很好看的树窝一般都是囫囵吞枣,虽然一知半解,但也动个大概意思。而那些我喜欢的书则百看不厌,还时常翻出来看,感觉回味无穷! 我七岁时,喜欢上了科普系列读物。像《少儿百科大全》《地球的奥秘》《少年儿童科学知识丛书》我全看。我每看一本书,都会发现很多问题,我就把它们一一列出来,再从头看几遍书,直到把答案都找出来,并回味一下我所学到的知识。这种读书方法使我受益匪浅。 现如今,我收藏的书已经好多好多,小说、故事书、科普读物以及各种各样的学习用书,我都喜欢。我总认为看小说是一种时尚,是很能体味个性的一件事情,更何况小说里面还蕴含着知识和道理。 今后,我也会把读书作为我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这几年的读书经历使我还悟出了:树种丰富的知识和所御寒的道理,不是你看一遍、两遍就能全部懂得的,而在反复读书的过程中,每次你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以读书为主题手抄报的资料:名人刻苦读书的故事

2020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精选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关于哲学方面的故事,所以读起来难免有些枯燥,但是,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样坚持读了下来,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打开邮箱,拿出那封神秘的信:“你是谁?”在苏菲问自己的同时,同样的问题在她心中响起:“我是谁?”或许,是这个世界的常识在作怪,可是仔细想想,又不像。“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带着与苏菲相同的问题,我试着从她的角度重新认识世界。看世界从无到有,看生命的意义。 苏菲思索着,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笛卡尔,康德,马克思,达尔文……这是一群思想先行者: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那是许多满载智慧的年代。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本枯燥乏味,甚至有些不切实际的学问,但是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就明白了,哲学到底是什么。哲学也可以证明许多:美与丑,善与恶,生与死……科学能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能给予我们智慧。 我还有许多想问,但却不知道怎样来表达,或许只有你和我一样读了本书之后,才能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 马儿为什么叫马,何为马,在没读着本书前,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能是某一时间,爸爸妈妈拿着一张图片或是我偶然间从电视上见到这种东西,爸妈对我说,那是马儿,我从此就认识那是马了吧,每天总会见到许多人,许多事,我却从未提出一句:为什么?不只是我,每个人都把这个世界想得太过理所当然,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与我们无关。对此,作者用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宇宙就好想魔术师从帽子中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们人类则是兔子毛皮深处的寄生虫。我们都在兔子的毛皮深处舒服的躺着,对魔术师的秘密毫无兴趣。只有哲人,不停的顺着兔子的细毛向上攀爬着,想探究魔术师的秘密。我们比哲人们缺少的只是一颗好奇心,一颗智慧的头脑。 哲学家们不停的爬着,同时也不停的呼唤着沉睡的人们,他的呼唤只能唤醒少数有头脑的人,而赢得大多数人的厌恶,苏格拉底最总最终将生命献于哲学服毒自尽,耶稣亦如此。我佩服他们的勇气于精神。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德谟特里克斯在没有任何先进设备的情况下,仅靠好奇与思索提出原子理论,柏拉图的两个世界论,亚里士多德的黄金中庸。我思故我在。一千年,两千年,中世纪,浪漫主义。慢慢我陷入整个欧洲哲学史,开始时很茫然有很多的不了解,越来越发现,其实哲学离生活并不远,我可能不了解一些地域,一些风土人情,但思想是没有限制的。人面对生活的态度也是互通的。苏菲最终只是希德书中的一个虚拟人物,我们又是谁呢,苏菲又是智慧的意思,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也唤醒我们生活的智慧。十三岁第一次读苏菲,懵懵懂懂。第二次,第三次,我会收获更多。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 ——题记 我们对于时间变迁,空间更移心存的诸多疑惑,就像我们总是疑虑魔术师从“空空如也”的礼帽中拉出来的用丝巾做成的小白兔。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500字)

《苏菲的世界》 以前一直觉得哲学很遥远,现在看来其实哲学一直在我们身边。 康德说过:“存在即为合理。”每件事的存在都有它的原因。但是对于已经习惯身边发生的一件件事情的我们来说,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对生活我们麻木了,对哲学我们遗忘了。我们“知道”的这一切就一定存在吗?也许你会说这是唯心主义,但我要问了为什么唯心主义就是片面的呢?在这里我不想争论唯心论和唯物论,我想说的是每件事物的背后都有它的原因,而已经对身边发生的事习以为常的我们却忘记了去思考。 《苏菲的世界》中有这样一个比喻:我们都是生活在兔子身上的一群寄生虫,并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地,但大部分的人都想往兔毛的深处爬去,因为那里更加温暖舒适,然而确有一小部分人希望更多的了解我们的世界,他们就是那些哲学家。为了做到这个,他们不断地向上爬,因为只有越靠近兔毛的顶端才越能看清周围的一切。也许向上爬的过程是艰苦的,比起那些兔毛深处的人他们要经受更多的考验甚至是讥讽和嘲笑,但是为了真理一切都是值得的!然而在不知不觉中,我们都成了那些兔毛深处的人,一步步沉迷在自己的舒适生活中。对身边的一切逐渐麻木,大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了股票的涨跌、时尚变化这些无聊的事情上,这真是一种罪过! 没有人生来就是麻木的,每个人都有成为哲学家的潜质,婴儿时的我们没有什么不同,或者说婴儿时的我们都是哲学家。那时,我们好奇,我们疑问,我们思考。有时候我反思自己,就是在此时此刻我也正在反思自己,是的,我承认现在的我就是那种寄生虫,不断地向兔毛更深处爬去,不断寻找自己的舒适,但我又不得不说,我不希望成为那样,尤其是在看了《苏菲的世界》之后,尤其是在马列课上接触了这些哲学问题之后,我希望自己也可以亲眼看清这个世界,回归那婴儿的心,去好奇,去疑问,去思考。 苏格拉底曾说过:“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是的,如果这样一个伟大的智者都对世界一无所知,那么几乎未曾思考过世界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思考呢? 其实问题无处不在,只要我们肯去思考! 哲学一词来自古希腊语,意思是“爱知识”。学习哲学不是为了研究什么高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摘自《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图画与文字相互补充、分别讲述、滑稽比照 曾经两次获得过凯迪克奖金奖的美国画家芭芭拉?库尼(Barbara Cooney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出了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图画书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存在。 在绝大部分的图画书里,图画与文字呈现出一种互补的关系,缺一不可,具有一种所谓的交互作用。文字可以讲故事,图画也可以讲故事,但一本图画书的故事还应该是图画与文字一起讲出来的故事,即图文合奏。所以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里面才会说:“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 说到图文关系,人们提到最多的就是 《母鸡萝丝去散步》了。 其实,它所以会被人们奉为经典,就 因为它在画面里叙述了一个文字里并没有 提到的故事,让文字与图画形成一种非常 滑稽的比照。整本书十四个画面,一共只 有32个单词。如果单看文字,这本书叙 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Rosie the hen went for a walk (母鸡萝丝去散步)/a cross the yard (穿过院子)/around t he pond (绕过池塘)/over the haysta ck (翻过干草垛)/past the mill (经过 磨面房)/though the fence (钻过栅栏) /under the beehives (从蜂箱下面走过 去)/and got back in time for dinner (回到鸡舍,正好赶上吃晚饭)——似乎 一切正常,只不过是一只母鸡在农场里兜 了一个圈子,但画面里出现了一只狐狸。 于是,母鸡散步的故事就变成了一个狐狸 追母鸡的故事,正如约翰·洛威·汤森(Jo hn Rowe Townsend )在《英语儿童文 学史纲》(Written for children: An o utline of English-language children' s literature ,2003)里所说的那样:《母 鸡萝丝去散步》叙述的重点在于隐藏在文 后面的狐狸垂涎三尺 前面傻乎乎的母鸡却浑然不觉 这就更让人觉得好笑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