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读《怎样做小学教师》有感

读《怎样做小学教师》有感

读《怎样做小学教师》有感

如何当好教师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而我,一个刚踏入教师行业的新老师,在这门学问上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陈鹤琴先生曾在书中说过:一个理想的教师,至少要有三个条件:一要有健全的身体。一个理想的教师,体格要健全。怎样立,怎样走,小孩子看了你,都会模仿你的姿势,所以教师的立与走,都要做小孩子的榜样,不但在教室如此,就是平常也当这样;二要有爱护儿童的心肠。做一个教师,一定要能爱护儿童。假定没有爱护儿童的心肠,虽你“满口珍珠”,但结果仍然会和儿童格格不入。不过,这倒是不容易做的事,所谓“知易行难”。三要有研究的态度。教师没有研究的态度,就难收到良好的成效。教书是一件难事,我们在过去所学的,有许多不一定是相宜的,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拿了书本去教学。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和管理,我深深的体会到陈先生这句话的正确性。作为一个教师,首先在学校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所注意和观察,如果老师本人没有以身作则,学生就会效仿你,老师的形象就会在他们心中大打折扣。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是集关怀、友爱、团结、智慧等各种优秀品质于一身的神圣人群,他们以老师的言行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老师的指示为自己前进的方向,若是老师言行不良,老师在他们心中的神圣形象就会崩塌,有些学生从此不再敬重老师,有些甚至会模仿不良行为,走向歧途;其次要有爱护所有学生的心肠。不管是哪一类学生,他们的内心都需要被老师关注到。在孩子们的作文中,我可以感受到很多差生想好好学习的心意,但是由于他们的自制力很弱,学习基础又太薄弱,跟不上他人,上课总是分心。对于这种学生,我感觉给他们关怀和鼓励比责骂他们更有效,让他们意识到老师没有放弃他们,不讨厌他们,老师愿意陪着他们在这个艰难的道路上一起前进。有位英语教师曾经说过,不能不喜欢不喜欢英语的学生。学生不会因为讨厌英语而讨厌老师,但却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英语。我想这句话对其他学科老师也同样适用;最后,教师的研究态度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树立正确的研究态度,静下心来,老师才会得出好的研究成果。同样的一节课,上的好与不好,对老师没多大影响,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有着天差地别的。一节好的课,学生在课中不但学到了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还享受了遨游书海的乐趣,好课让学习这项学生讨厌的活动变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大享受。所以,老师要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潜心研究,让自己永远成为一泓“活水”。

我知道我离一名理想的教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我不会惧怕路上的困难和荆棘,我会以陈鹤琴先生的话为指引和向导,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的。

教育——一门慢的艺术

松门三小毛丽施刚拿到《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时,我就被上面的温馨的图片和文字吸引了。封面上的文字,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龙应台是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位女作家,她的文章既不失万丈豪气,也不乏款款深情,《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就把她的深情表现地淋漓尽致。书中的龙应台是个母亲,她从最真实、最本质的母亲视角出发,把两个儿子成长的点滴通过文字与读者分享,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生活化的散文。

这本书我读了两遍。第一遍是在拿到书后每晚睡前看一点,几天就看完了。读的过程中,我总时不时被她两个儿子的言行逗乐,被她与孩子相处过程中的温馨场面所感动。这一遍让我感受到了孩子身上最宝贵的纯真和母亲对孩子最真实的爱,读的过程中,我不是在看书,而是跟着龙应台一起回忆孩子们成长的美好点滴。第二次拜读是在一个停电的下午。这一本书让我知道,一本好书是值得你细细品读的,每读一遍,我们能得到不同的感悟和收获。如果说初读时我是跟着龙应台一起感受了母子间的温情,那么再次拜读时,我则是从她身上学到了母亲教育孩子,甚至是教育工作者教育孩子的艺术。

从孩子的出生开始,龙应台的生活就被孩子包围。她给孩子洗澡、喂饭、换衣服、带他们认识这个世界、读故事书给他们听。在《初识》中,8个月大的安安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已会咿呀做声,而且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新鲜感。于是,每天早上,在去幼儿园的路上,“两个人都很忙碌,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妈妈每天晚上都给安安念故事,但她会有选择地念,一些暴力血腥的故事书一律不要。因为“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贵!”类似的教育场景书中还有很多,我想,这也就是龙应台独特的耐心的教育艺术。

现在的大部分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为了自己的面子,早早地就对孩子进行了早教。于是乎,现在的幼儿园提早变成了小学,孩子们的周末变成了第二课堂,孩子们要学练字、学美术、学音乐、学英文……他们的周末、暑假有补不完的课,上不完的兴趣班,根本没有时间慢慢来。虽然家长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

心理,总觉得这样对孩子是最好的、最负责的,但是事实上呢?孩子真的有学进去那么多额外的知识吗?他们快乐吗?当过早学会识字

的孩子在入学后无事可做时,其他没学过的小伙伴们却叽叽喳喳兴奋地发现字的世界。那种感觉,就好似一个瞎子突然看见了世界那般快乐。当被逼着多向发展的孩子在路上匆忙地奔走时,其他单纯上学的孩子们却兴味盎然地在公园里嬉戏;当过早接受社会信息的孩子用早熟的脑袋打量着无趣的世界时,其他孩子却在欢乐地享受童年,享受生命中的每个小细节……孩子就像嫩芽,生长各有区别。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错过的风景,就算你再怎么弥补,它也不是原来那个样子了。等待孩子的慢慢成长虽然需要点时间,但在这过程中,孩子收获了进步的喜悦、跌倒后爬起来的坚强和对美好世界的感知。所以,父母要多理解孩子,多给孩子点时间,耐心地等待孩子的蜕变。

作为一个新老师,我又何尝不是像大部分家长那样着急呢?刚到学校时,先不说上课、备课、写教案、学校工作、比赛等,光看好班级孩子这一件事我就很手足无措。因为刚开始就表现地比较和善的原因,孩子们一个星期多就摸清了我的脾气,有些调皮的孩子经常做些不遵守纪律的事情,这让我很是头疼。所以当他们不听话时,我就会变得严肃,发脾气,觉着这些孩子真是不听话,不招人喜欢。可是在重读《孩子,你慢慢来》后,我感受了母亲应该对孩子有耐心,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教育工作者对待孩子们也一样。在学校,为了避免他们闹事、出意外,吃完午饭后,我总到教室盯着,让他们在教室里写作业,不能出去玩,一发现有走神或乱跑出去的现象就责骂他们。但是我忘了玩耍是孩子们的天性,无拘无束也是孩子们的天性,我这样约束他们,他们本身就是不快乐的,本身就是在被逼着做不喜欢的事,在这种情况下走神、分心都是在所难免的,此时我非但没有理解他们,还批评他们,这更是让他们对学校愈加地不喜欢。我对他们不够有耐心,没有看到孩子们在一段时间内微小的进步,只是过多关注他们当前的改变,这种只批评错误,不表扬优点的作法不但使自己难受,而且还会伤害孩子的幼小心灵。

教育,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当中却蕴含着令人深思的道理和智慧。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长期的精心投入和耐心守候。给自己一个信念:在接下来的教育生涯中,学习龙应台,学习她的宽容与等待,学习她的思维与感悟,学习她慢的教育艺术,慢慢地,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

读《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有感

松门三小毛丽施作为一个新教师,由于能力的不足和经验的缺乏,很多事情,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酿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我做事前总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时常提醒自己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就是这样一本时常指导我的好书。

它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学指南,内容充实,篇幅精简,几乎涵盖了整个学年的教学时间,每一天都能为教师提供一个与教学相关的方法、策略或者行动建议,如《第一天:积极快乐的第一印象》、《第五天:课堂管理究竟是什么》、《第45天:了解学生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作为六年级班主任,教学任务的繁忙与学生管理难度的增加常常让我忙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更没有精力去浏览大篇幅的文章,而本书的设计,恰好弥补了这一点,每次翻开书本,哪怕就看了一两分钟,我都觉得有所收获。更人性化的是,每隔20天,本书会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实践检验调查问卷,以检验哪些策略自己能有效执行,并分析为什么会有效的原因。每天只需花几分钟的时间,我就能获得新进步、新收获。

书中提供的日常小技巧简单、实用,无形当中无不渗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六天和第七天的《课堂规则不宜超过5个》《课堂常规需要反复练习》中提到一种现象,即老师制定了10个或者更多的规则贴在教室墙上,明确告诉学生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并制定一些合理的惩罚措施,来维持这些规则。然而老师制定规则,学生却破常常坏规则。批评也好,惩罚也好,总是屡禁不止:不举手就发言的,上课讲话的,喝水的……本书的作者却说,这些行为的产生,是由于老师们混淆了“规则”和“常规”。最常见的规则都是老师单方面提出来的,并没有和学生一起制定,例如:发言之前请举手。大多数老师并不清楚规则和常规之间的区别。规则用来规定和调节严重不当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学生的严重过失。一旦规则被打破,就必须对学生实行严重的惩罚,比如:禁止攻击他人。规则需要附加合理的惩罚措施,并明确告知学生,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清楚这些规则及其相应的惩罚措施。所以教学过程中制定的规则不宜超过5个。

而课堂常规包括日常行为。例如如何走进教室、如何上交试卷、如何要求发言、如何吃午餐……课堂常规需要反复练习,即使被打破,也只需要让他们继续练习。

阅读《课堂规则不宜超过5个》《课堂常规需要反复练习》后,我对自己的工作也进行了反思。自己刚接手这个班时,第一节课就向他们公布了多条规则,只要学生上课不认真,或者课堂纪律不好,我

就会批评并加以处罚,这样做只对被罚的学生有暂时的效果,治标不治本,我根本没有分清“规则”和“常规”的区别。看了这篇后,我按着上面的建议,没有处罚他们,而是反复地强调,反复地练习,对做的好的加以表扬,差的强调应该怎么样做,并不再惩罚和批评。几天后,我就惊喜地发现,反复强调的话真的起了作用,学生已经开始养成习惯,自觉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了!正如书中所说:“忘记常规和规则的学生,其实不是不聪明。当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忘记是,你要做的只是耐心地提醒他们,谢天谢地,他们仅仅是忘记,还没有犯错!”

书中其他的精彩片段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这本书让我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很多缺点与不足,也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是一本值得我时常回味并让我受益良多的好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