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3版毛概第八章第三节教案首页

2013版毛概第八章第三节教案首页

2013版毛概第八章第三节教案首页

毛概2018版第四章教案

一、基本线索 中心内容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主要阐述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围绕着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的理论探索;同时以苏联经验为借鉴,结合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制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正确的方针政策。 二、主要内容 (一)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以苏为鉴,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开始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又率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向全党提出了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伟大任务。 2、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历程 毛泽东率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56年和1957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及中共八大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都对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和毛泽东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正确与错误两个发展趋向 (1)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取得的积极成果

一是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了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十个方面关系的问题。 二是1956年9月,中国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总结了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着重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 三是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并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 (2)1957年以后,党和毛泽东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两个发展趋向 一个是正确和比较正确的发展趋向,主要是指在探索中形成的一系列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积累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经验。这些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不仅在当时指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个是错误的发展趋向,主要是指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例如,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违背经济规律的做法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等。这些错误的东西,既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因此,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2013修订版毛概课后习题答案精装版

第一章 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可从两方面来认识。其一,历史地位与理论功能:毛泽东思想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开创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先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20世纪创造性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集中体现,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二,当代价值与实践效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先导,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当代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P75 (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了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进军。(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6)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4.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5.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新任领袖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有梦想,有追求并没有错,但是如何实现梦想,如何实现追求则值得研究。 历任领袖在执政六十多年的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缺少过梦想,60年前的梦想是赶英超美,50年前的梦想是解放全人类,40年前的梦想是四个现代化,30年前的梦想是致富,20年前的梦想是小康,10年前的梦想是和谐。从历史可以看到,梦想越宏观,越不切实际,则越不可能实现,不但不能实现,而且会给人民带来灾难,改革开放前的梦想显然比改革开放的梦想更宏大,但历次政治.运动让人民蒙受苦难,国家经济陷入崩溃。 中国梦的梦想提出了民族复兴,谈到复兴则应该研究民族是如何衰落的,近代以来,中国全面落后于世界,鸦片战争的失败可以将原因归于对方的船坚炮利,但甲午海战的全军覆没则是在装备领先于对手的情况下失败的,残酷的现实告诉国人,中国除了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以外,根本的落后是政治制度的落后,民间的仁人志士首先认识到了这一点,但遭到了慈禧为首的当局的拒绝,百日维新的失败使国家失去了第一次复兴的时机,等慈禧等权贵领悟过来,试图重走君主立宪的道路时,历史已不给机会,辛亥革命的枪声彻底终结了沿袭千年的封建专制。

毛概重点整理 2017修订版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 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 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 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 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他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四.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答: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 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 六.邓小平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答:1.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毛概课后习题(2013年修订版)(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 1.《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 A.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C.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因为 A.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B.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C.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3.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为 A.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 C.只有为人民服务,党才有存在的意义 D.只有依靠人民群众,党才会有力量 4.坚持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能。 A.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B.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 C.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D.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党的庄严使命 5.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充分证明了这样的道理。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是因为 A.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7.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就是要( ABCD )。 A.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B.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坚持党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的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D.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8.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ABCD )。 A.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B.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C.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D.要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9.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是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 BCD )。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

2013修订版毛概习题 - 第一章

2013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党的早期领导人是(B) A.李大钊 B.毛泽东 C.陈独秀 D.张太雷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A)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张闻天 3.1930年5月,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B) A.论证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 B.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关系 C.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D.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B) A.党的四大 B.党的七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B ) A.战争与革命为时代主题 B.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 C.经济一体化为时代主题 D.可持续发展为时代主题 6.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B) 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D) A.世界格局有了深刻变化 B.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 C.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D.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 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C) A. 以人为本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享有 10.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 A.以人为本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享有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 A.实事求是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2.对“实事求是”首先作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A)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江泽民 13. 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的著作是(A) A.《反对本本主义》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4.实事求是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从(B)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开始 B.延安整风运动之后 C.《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D.《十一届六中全会》之后 15.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解释,是在(A)

毛概书后思考题与答案2013修订版

毛概书后思考题及答案2013修订版 第一章思考习题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思想涵)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第三,科学发展观主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

2013修订版 毛概复习题四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 1、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是() A、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C、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A、人才 B、创新 C、科学技术 D、中共产党 3、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结底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 A、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B、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4、毛泽东论述中国工业化道路基本思想的著作是() A、《论十大关系》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B、发展科技和教育 C、发展生产力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 6、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的是()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陈云 7、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提出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的是()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陈云

8、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观点的是()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陈云 9、提出“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思想的领导同志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10、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领导人是()。 A、刘少奇 B、毛泽东 C、陈云 D、周恩来 11、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最初主要是照搬了()经验。 A、美国 B、西欧 C、苏联 D、南斯拉夫 12、毛泽东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这段话说明了() A、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C、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D、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13、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在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上提出“两参一改三结合”思想的人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朱德 14、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提出发展农业多种经营思想的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朱德 二、多选题(在备选答案中有多个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 1、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讲话中阐述的主要思想有() A、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 B、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毛概2018版第四章的教案设计

毛概2018版第四章的 教案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基本线索 中心内容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主要阐述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围绕着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的理论探索;同时以苏联经验为借鉴,结合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制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正确的方针政策。 二、主要内容 (一)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以苏为鉴,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开始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又率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向全党提出了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伟大任务。 2、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历程 毛泽东率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56年和1957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及中共八大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都对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和毛泽东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正确与错误两个发展趋向 (1)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取得的积极成果 一是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了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十个方面关系的问题。 二是1956年9月,中国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总结了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着重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 三是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并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 (2)1957年以后,党和毛泽东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两个发展趋向 一个是正确和比较正确的发展趋向,主要是指在探索中形成的一系列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积累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经验。这些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不仅在当时指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个是错误的发展趋向,主要是指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例如,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违背经济规律的做法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等。这些错误的

毛概2013版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话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有着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两大理论成果虽以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但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而不是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什么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所坚持的依然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们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核心,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基础的共同理论基础。我们再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体现和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代中国又有了新的成果,体现和强调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2013年修订版毛概复习(简答题)

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来说: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植跟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最要紧的。因此,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4.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坚持。 5.简述中国共产党的两次伟大革命和两次历史性飞跃。 答:(1)第一次革命与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伟大革命发生在1921年至1956年。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第一次伟大革命是一场制度革命,结果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第二次革命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我们党历史上第二次伟大革命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成功地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二次革命属于体制革命,目标是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理论成果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

2015版(修订版)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2015版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3)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二、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 重大意义: ①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解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③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完整版)第四章课程教案-毛概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 所属院系:___基础教育学院 ___ 开设院系:___经济贸易学院 ___ 授课专业:电商,国贸,金融,投资 任课教师:_____ 王永利 ____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制

第4次课授课概况 教案(教学内容)

一、基本线索 中心内容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主要阐述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围绕着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的理论探索;同时以苏联经验为借鉴,结合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制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正确的方针政策。 二、主要内容 (一)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以苏为鉴,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开始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又率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向全党提出了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伟大任务。 2、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历程 毛泽东率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56年和1957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及中共八大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都对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和毛泽东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正确与错误两个发展趋向 (1)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取得的积极成果 一是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了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十个方面关系的问题。 二是1956年9月,中国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总结了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着重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

《毛概》课程标准 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标准(修订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分:4 学时:总学时9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2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 课程代码: NO7003 适用专业:三年制大专一/二年级所有专业 开课学期:大一第二学期和大二第一学期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和定位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准确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次飞跃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又在它们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和探索新的理论。课程充分展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 2、课程定位 (1)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做到: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2)多元智能理论学习观和教学观 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认识到智力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并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治理结构和学习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与爱好,教师应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因材施教,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3)终身学习理念 根据终身学习理念,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所谓终身学习,就是要使学习跨越单纯学校教育的时段,贯穿于人的一生;使学习从作为单纯的求知谋生手段,发展成为人们自觉自愿的生活方式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使“活到老、学到老”真正成为每个人坚定不移的追求和信念。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是时代的要求。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教育部“05方案”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但在教材的使用上,本、专科使用同一本全国统编教材,这就为我们高职专科院校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表现为:本科院校所开设四门课程虽然各有侧重,但在很多基础知识方面是互补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二要处理好教材内容的使用;三要结合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2、本课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018版 毛概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教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论述了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重要意义,提出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揭开了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序幕。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原因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将进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党面临如何在中国这样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题 国情: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发展极不平衡→全新的课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2、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成就:一五期间的五年中,我国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近6000项。我国有了自己的汽车、飞机、重型机器和精密仪器等制造业;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也有很大发展;新建成的宝成、鹰厦、集二等铁路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长江上架起了武汉长江大桥,连结了中南地区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铺到了“世界屋脊”。 问题:选择了苏联模式。毛泽东后来回忆:这是必要的,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 必要的:①“一五计划”是在苏联的大力援助下全面展开的。1952年8月,为争取苏联对“一五计划”援助,周恩来率团访苏。期间,苏联共派遣3000多名专家,带来的资料重量达600多吨,共完成156个重点工程项目。②工业化起步阶段,需要集中力量打基础③我们缺乏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有必要向别人学习 不满意:苏联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 ①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关系失调(重太重,轻太轻,农无足轻重) ②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失调(重积累、轻消费) ③管理体制过分集中统一 ④所有制结构过分单一 3、直接的导火线: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 1956年2月25日,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这个报告中,赫鲁晓夫把以前口口声声称为“父亲”、“慈父”的斯大林指责为“暴君”、“刽子手”、“独裁者”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者”,使整个世界震惊,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严重的思想混乱。1956年10月,先后发生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西欧各国都发生了大批共产党员退党事件。(参看资料苏共十二大及波凶事件) 影响: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启示:引以为戒,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一节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1、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

2013修订版 毛概 练习题三 第三章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 1.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过渡时期的结束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进入()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A. 独立的社会形态 B.固定不变的社会形态 C.过渡性质的社会 D.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之一 7.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9.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循序渐进的过渡形式是()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2013修订版 毛概 复习资料五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论基础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改革开放理论 C.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D.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出发点书 B.根本目标 C.总依据 D.根本任务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群众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的矛盾 B.人口、资源、环境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C.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 A.深刻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鲜明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C.系统提出了共同富裕思想 D.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7.认识国情,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现实社会的()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D.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 8.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最早提出“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概念的是()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9.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四大 10.制定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在()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11.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 A.生产力落后 B.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落后 C.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日益增长 D.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物质文化需要的日益增长 12.在党的基本路线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A.基本途径 B.奋斗目标 C.根本立足点 D.施政纲领 1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4.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B.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D.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落后 15.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 A.还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C.人口多,底子薄 D.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16.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是() A.党的思想路线 B.党的基本路线 C.党的基本纲领 D.党的组织路线 17.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 A.党的十一大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五大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和支配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