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类型及防治措施

1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类型及防治措施

1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类型及防治措施
1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类型及防治措施

浅析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类型及防治措施 摘要:沥青路面车辙已经成为我国沥青路面主要病害形式之一,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性能,对道路行车安全十分不利,必须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理论,进而分析了沥青路面的车辙类型,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及扯着处理措施,对道路工作者施工应用可以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路面车辙;类型;防治措施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公路交通量增长迅速,交通荷载往往超过设计预期值,导致路面产生了一系列病害。车辙是我国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不仅严重影响公路行车舒适以及安全性,也降低了公路的使用寿命。车辙主要是由于交通荷载长时间持续作用,导致沥青路面产生的永久性变形。车辙作为评价沥青路面平整度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道路的路用性能,因此,研究沥青路面车辙类型及其成因,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对于保证交通运输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路面车辙形成理论分析

沥青路面作为一种柔性路面,造成路面车辙的主要原因交通荷载或者高温条件下荷载持续作用,沥青混合料产生塑性流动变形,最终骨架结构破坏失稳。根沥青混合料强度公式如下所示: ?σσσσσsin )(21)(213131--+=?σστcos )(2

131-=

材料的内摩阻角

外荷产生的正应力

材料粘聚力应力

外荷作用时某一面的剪----?στC

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主要取决于沥青与矿料相互作用产生的粘聚力以及矿料嵌挤而产生的内磨阻角,当活动剪应力等于粘聚力C 时,材料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当活动剪应力大于C 时,则产生塑性变形,从而产生车辙破坏。

2沥青路面车辙分类

根据形成机理的不同,车辙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流动型车辙。沥青路面的流动性车辙是指高温季节在交通荷载的反复碾压作用下,荷载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所能承受的稳定性应力极限,产生的永久变形和塑性流动而逐渐形成的沥青混凝土侧向流动变形。流动型车辙一般出现在车辆轮迹区域内,如果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不足以承受交通荷载所产生的应力,导致路面内部长期反复承受重载时,则容易导致流动型车辙。流动型车辙的横断面一般呈W 型,车辙深度一般较大,行车道轮迹带部位下凹,车轮两侧混合料隆起变形。

(2)结构性车辙。结构型车辙主要是由于交通荷载在路表形成的剪应力仍超过路面各层的抗剪强度,沥青混合料产生剪切变形破?

στtg C +≤

坏,导致沥青面层甚至基层等结构层产生永久性变形。结构型车辙相对较宽,两侧没有明显隆起,断面呈凹型。

(3)磨耗型车辙。磨耗型车辙主要是由于沥青路面路表材料经过车轮长期磨耗以及自然条件下表层材料的不断磨损而产生的车辙,在重载大型车辆较多,或者气候寒冷轮胎采取埋钉以及防滑链等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磨耗型车辙。其形成机理是由于车辆轮胎与路面表层的摩擦作用,主要是由于集料的抗磨耗性能较差,沥青混合料耐磨性能不足。根据大量的路面车辙调查数据显示,磨耗型车辙在我国路面的车辙中所占比例较小。

(4)水损害导致的车辙。水损害型车辙主要是因为沥青路面面层结构下部在水分作用下,沥青混合料水损坏导致沥青混合料松散,路面丧失结构承载力,在车辆交通荷载的反复作用下累积变形从而形成车辙。水损害型车辙主要发生在降雨量较多的我国南方地区,而且通常会伴随路面松散坑洞以及唧浆等病害发生。

(5)压密型车辙。压密型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施工阶段,路面压实不合格,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路面开放交通后在大量交通荷载的作用下,沥青混合料倍压密从而形成车辙。压密型车辙特点十分明显,在轮迹带下呈明显的没有骨气的V字型或W型。压密型车辙在道路使用初期形成,之后路面结构趋于稳定。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施工单位不负责任,片面追求平整度或者施工阶段沥青混合料温度过低,导致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不足,路面混合料空隙率远大于设计值,在使用过程二次压密所致。

(1)路面材料的选用。在路面摊铺施工中,为了预防车辙的产生,必须严格控制逐鹿材料的选择。选用粗集料时,集料应尽量采用人工破碎的砾石,石料形状接近立方体、纹理较深、破碎完整容易形成嵌挤框架结构。细集料的选择应尽可能的选用石质质地坚硬、与沥青粘附性能相对较好的碱性集料,尽可能的不选用天然河砂。从为了提高粘附性,可以适当增加矿粉的用量,使用粘度相对较大沥青,或者SBS以及胶粉等改性沥青提高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也可以添加抗车辙剂等外掺剂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2)合理的路面结构。在路面结构层的设置上,必须科学合理。可以选用具有骨架密实结构的SMA或者孔隙率较大的密级配混合料作为面层,尽可能使路面层内形成稳定的嵌挤结构,也可以增加大粒径透水性的柔性基层来抵抗路面由上到下较大的塑性以及剪切变形,提高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提高路面的抗车辙能力。

(3)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在沥青路面摊铺碾压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控制沥青混合料到场施工温度以及路面碾压压实度效果。温度过低容易导致碾压困难,相反温度过高又会造成沥青老化,导致粘附性能的降低。在碾压过程中,掌握好碾压时间,压路机在摊铺开始后要紧跟摊铺机作业,争取有足够的压实时间,及时有效的压实以保证现场压实度更是路面施工中防止和减轻路面车辙的一个重要环节。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功能以及寿命,较大的路表变形会导致路面平整度水平下降,降低面层及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如不及时处理,容易产生其他病害以及影响路面的行车安全。车辙的处理方法比较多,目前较为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路面车辙铣刨重铺。首先利用铣刨机将有车辙病害对路面铣刨处理,铣刨的深度应根据车辙深度以及结构层实际情况确定铣刨完成后,将工作面中的杂物以及铣刨废料清理干净,满足规范要求。之后喷洒乳化沥青作为粘层,待乳化沥青破乳后,进行沥青混合料摊铺作业。在沥青混合料拌合、运输、摊铺以及碾压等各个环节中,必须确保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保证新铺筑路面的压实度要求。

(2)沥青混凝土路面复拌型热再生。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是指百分百的利用旧路表材料处理车辙,施工方便灵活,进度较快,特别适用于处理高速公路路面车辙。其施工工艺为首先将原沥青路面加热软化,进而耙松铣刨,然后将铣刨出来的沥青混合料按照设计,添加再生剂或者新的沥青混合料拌合摊铺,最终碾压成型。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现在在我国开始应用,其列车式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处理效率,主要的施工机械有预热机、铣刨机、预热复拌机以及摊铺机等。

(3)路表微表处处理。微表处处理就是采用具有V型摊铺槽的稀浆封层车,通过吧改性沥青稀浆混合料直接摊铺于车辙辙槽中,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路面薄层结构,实现对路面车辙的修复。微表

处适用于车辙深度较浅,一般不大于20mm,适用于路面整体强度较好,裂缝坑洞等其他路面病害较少的道路使用。微表处施工迅速,能够达到快速开放交通的要求,施工便捷,成本较低,非常适用于交通量繁忙的高速公路。

结语

随着公路建设及养护维修事业的不断发展,沥青路面车辙的处理方法及处理工艺也在不断更新完善,在路面新建以及养护维修中,改良路面设计方法,使用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工艺,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各对于减轻路面车辙危害,保证路路面行车舒适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沈金安.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分析与防治对策[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2。

[2]董强,郑争.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建筑,2005 ,31 (6) :114-115.

[3]贾渝. 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基础参考手册.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方案

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方案 (一)、施工准备工作 1、主要人员、机械配置 工程师1人,施工员1人,技术员1人,普通工20人。 切割机4、破碎机2、钻孔机4台,压浆机1台,灰浆搅拌机1台,75KW发电机1台,洒水车1台。 2、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调查,确定需进行处理砼板块,分类做好标记。仔细检查板块上裂纹、破损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并保留图片资料,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备案。 (二)、施工方法: 1、水泥路面接缝处理 水泥混凝土沥青路面加铺沥青层之前,应将水泥板间纵横向接缝处杂物清理干净,并采用沥青玛碲酯进行灌缝,之后喷洒粘层油,加铺聚酯玻纤布,最后加铺沥青层。 2、水泥砼板裂缝修补 A、宽度小于3mm轻微裂缝 采用扩缝灌浆法,方法如下: (1)顺着裂缝扩建成1.5-2.0mm的沟槽,槽深可根据裂缝的宽度确定,最深不超过2/3板厚; (2)清除砼碎屑,吹净尘土,用0.3-0.6的清洁石屑回填; (3)采用热沥青灌缝,待固化达到强度后,即可进行统一沥青罩面。 B、贯穿全厚的大于3mm小于15mm的中等裂缝

采取条带进行补缝,方法如下: (1)在裂缝两侧切缝时,应平行于缩缝,且裂缝距离不小于150mm; (2)凿除横缝内混凝土的深度70mm; (3)每隔500mm打一对耙钉孔,耙钉孔的大小应略大于耙钉直径2-4mm,并在两耙钉孔之间打一对耙钉孔直径相一致的耙钉槽; (4)耙钉宜采用φ16螺纹钢筋,使用前予以除锈处理,耙钉长度不小于200mm,弯钩长度为70mm; (5)耙钉孔可采用环氧砂浆填充,必须满填砂浆,方可将耙钉插入孔内安装;(6)切割的缝内壁应凿毛,并清除松动的混凝土碎块及表面尘土、裸石;(7)浇筑混凝土应振捣密实、抹平,并喷洒养护剂; (8)修补面板两侧,应加深缩缝,并灌注填缝料; (9)待灌缝材料达到强度后,即可进行统一沥青罩面。 3、水泥混泥土面板断角处置 对于水泥砼路面板断角病害,为了保证加铺后复合路面的整体强度,应将断面角处破除重新现浇混凝土板,并在相邻板块间增设Ф25拉杆。 4、水泥混凝土面板错台处置 错台高差小于10mm,则磨平错台后即可按照设计要求加铺沥青层;若错台高差大于10mm,应采用C15细石混凝土填补错台位置,然后在加铺沥青层。 5、水泥混凝土板断板、破碎处治 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断板、破碎病害,为保证加铺后复合路面的整体强度,应破除碎的板块,在槽壁上均匀涂抹改性乳化沥青层,之后重新浇筑混凝土板,并在相邻板块之间增设传立杆或拉杆。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

中修工程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初稿) 一、横、纵向裂缝 1、横、纵向裂缝现象的原理: 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收缩引起的裂缝的主要原因。横向裂缝是 2、对横向裂缝的处理方法: 针对上述裂缝现象,如裂缝宽度在5mm以下,可不进行处理,直接封层罩面;如缝宽在5mm—10 mm,采用乳化沥青灌缝处理;对于大于10 mm的裂缝,采取开V型槽,用乳化沥青灌缝后填补沥青砂处理。 3、灌缝技术要求 灌缝适用于土基、基层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并无下陷,且无路基翻浆的纵、横向裂缝等病害。 (1)10mm以下裂缝的灌缝施工要点 1)根据路况调查情况,在图纸上确定灌缝范围(里程桩号)。 2)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规定和交 通组织设计方案要求,设置安全标志,专人指挥交通,并根 据实际进度随时移动标志牌,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3)清扫灌缝区内的路面,避免扬尘污染,影响灌缝质量。 4)清理缝内杂物及尘土,以免影响沥青与缝壁黏结或灌缝不密 实,出现渗漏水现象。 5)由于缝隙较小,应选用稠度较低的沥青,灌缝应从一端开始,

由低到高、缓慢地向前灌缝,以使灌缝饱满均匀。 6)采用沥青灌缝时,冷却后开放交通;采用乳化沥青灌缝时, 完全破乳后开放交通。 (2)宽深裂缝的灌缝 1)根据路况调查结果,在图纸上确定灌缝范围(里程桩号)。 2)根据路面裂缝的具体情况,确定裂缝填封的方案。 3)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规定设置安全标志,专人指挥交通,并根据工程进度随时移动标志牌,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4)清扫灌缝区内的路面,避免扬尘污染,影响灌缝质量。 5)缝宽在5mm以内的裂缝,由于尚未发生结构性损坏,通常不对裂缝作更多的处理,可用不同性质的沥青灌缝,目的是防止由于雨水、冰雪通过裂缝向下渗入而继续扩大,属于预防性养护的范畴。 a、机械设备准备。灌缝机、清缝设备,并应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技术状况良好。 b、材料准备。稠度较低的热沥青、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密封胶、石屑或粗砂等。密封胶应边搅拌,边加热,加热至193℃,不宜超过204℃。 c、先用高压气泵对着裂缝处从一端开始,慢慢吹至另一端,直至缝内无杂物及尘土,并清扫干净。 d、用灌缝机自带的具有刮平装置的压力机喷头将密封胶、稠度较低的热沥青、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均匀灌入缝内。密封胶灌入深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与处治方案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与处治方案 一、什么是车辙: 车辙是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后留下的车轮永 久压痕。过去,人类广泛应用马车,在泥土路 上走,由于土路较软,车过后路面就有压痕, 雨后,路面有泥水压痕更深。古人云:“前面 有车,后面有辙。”车走多了,路上留下两条 平行的很深的车辙。现代路面车辙是路面周期 性评价及路面养护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路面车 辙深度直接反映了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及路面的 安全性和使用期限。路面车辙深度的检测能为 决策者提供重要的信息,使决策者能为路面的 维修、养护及翻修等作出优化决策。 二、沥青路面车辙的类型和产生原因: 沥青路面的车辙分为磨耗磨损型车辙、结构性车辙、失稳型车辙、压密型车辙四种类型1、磨耗型车辙 产生原因:在交通车辆轮胎磨耗和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路面磨损,面层内集料颗粒逐渐脱落;在冬季路面铺撒防滑料(如:砂)时,磨损型车辙会加速发展。 2、结构型车辙 产生原因:这类车辙主要是基层等路面结构层或路基强度不足,在交通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向下的永久变形,作用或反射于路面。 3、失稳型车辙 产生原因:绝大多数车辙是由于在交通荷载产生的剪切应力的作用下,路面层材料失稳,凹陷和横向位移形成的。此类车辙的外观特点是沿车辙两侧可见混合料失稳横向蠕变位移形成的凸缘。一般出现在车辆轮迹的区域内,当经碾压的路面材料的强度不足以抵抗交通荷载作用于它上面的应力、特别是重载车辆高频率通过,路面反复承受高频重载时,极易产生此类车辙。

此外,在高速公路的进、出口,交费站或一般公路的交叉路口等减速或缓行区,这类车辙也较为严重。因为这些地区车速较低,交通荷载对路面的作用时间较长,易于引起路面材料失稳,横向位移和永久变形。 4、压密型车辙 在施工中碾压不足,开放交通后被车辆压密而形成车辙。不过这类车辙如果是由于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不严造成的非正常病害,一般在讨论车辙时,多不考虑。 从车辙的形成过程来看,车辙主要是高温下沥青面层因沥青软化而进一步密实,以及沥青变软对矿质骨架的约束作用降低而使得骨架失稳,表明沥青对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十分重要。当然骨架的稳定性和细集料的多少也会影响车辙形成的进程。在道路的交叉口或变坡路段,此类高温变形更易发生,这主要与较大的水平荷载作用下抗剪强度相对不足有关。 三、影响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及其深度的主要因素: 1、沥青混合料 现行的沥青路面设计的主要依据指标是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其取决于混合料的粘结力和内摩擦角,受集料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粘结力又取决于沥青材料的化学结构、胶体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稠度、沥青膜的厚度、沥青矿料比、沥青与矿粉系的分散结构特征以及沥青与矿料的相互作用,增加内摩擦角和矿料等颗粒间的嵌挤作用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剪稳定性。 ①材料性质。沥青的粘度和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性是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两个因素;沥青粘度越大,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越好,那么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越好,因此要选用粘度大的沥青和非酸性矿料以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强度,以便产生较高的抗车辙能力;沥青改性是一种提高沥青高温稳定性的有效手段,据佐治亚洲的加载车轮检测结果证明,改性沥青混合料同标准混合料相比车辙深度有明显减少。 ②矿物集料的表面纹理、料颗粒大小、形状、级配、颗粒相互位置、矿料数量、可以影响混合料的孔隙结构,即孔隙的大小、形状与连通闭合情况、沥青用量状况以及沥青的用量和沥青同集料的互相作用情况,因而可以对车辙的大小表现出不同的影响。采用洁净坚硬的碎石,硬度大、棱角尖锐的砂以及高质量的矿粉对于抵抗永久性变形十分有利。在整个矿料混合料中对沥青温度稳定性影响最大的是矿粉,用石灰岩和冶金矿渣制成的矿粉掺拌的沥青混合料有较高的高温稳定性能。 ③矿料级配。为探讨集料级配对车辙大小的影响,有关研究人员将集料分为过细级配组、细级配组和粗级配组三种,环道试验结果表明:热拌沥青混合料在最佳沥青含量、8%空隙率时粗级配有较大的车辙深度,过细级配次之,细级配组车辙深度最小。另有单轴荷载试验资料:在最佳沥青含量时中粒式沥青混合料车辙最小,细粒式次之,粗粒式大于细粒式,沥青碎石车辙最大。可见,单纯增大矿料粒径并不能提高路面抗车辙能力,而良好的级配和最大的密实度因增加了矿料之间的嵌挤力,而提高了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 ④空隙率。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对空隙率的选择一般都是根据当地材料和经验进行的,当取值过高时,提高密实度可增加骨料间的接触压力,从而提高路面的抗车辙能力,相应地沥青和矿粉用量也要增加,从而又削弱其抗车辙能力。当空隙率小于某一临界值后,继续减小空隙率,使得混合料内部没有足够的空隙来吸收材料的流动部分,造成混合料外部的整体变形,由此而形成车辙。大量试验表明:各种级配的混合料在最佳沥青含量时,随空隙率的增大车辙有所增加。 2、路面结构组成 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除了受所用材料及其性能影响外,还与路基类型和路面厚度有关。沥青路面厚度与车辙的关系较为复杂,同样的材料在不同的路面结构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性能,有关室内环道试验表明:当其路基为砂土材料时,面层厚度对车辙影响很大,面层沥青混合料较薄时车辙较深,而且较大部分来自路基的形变;而当面层较厚时,路基基本上不产生车

沥青路面的病害形式、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形成及和处理方法 一常见沥青路面病害类型 沥青路面的病害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种类繁多,但主要表现为裂缝、车辙、沉陷、坑槽、泛油和油斑、路面推移等。 1.裂缝:①横向裂缝。横向裂缝是指垂直于路线方向的有规则的裂缝, ②纵向裂缝。纵向裂缝是指跟路线走向平行或基本平行的裂缝。 ③交叉裂缝。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交叉的裂缝称为交叉裂缝。 2.车辙:是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后留下的车轮永久压痕。 3.沉陷:指的是路基压实度不够或构造物地基土质不良,在水、荷载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的竖向变形 4.坑槽:路面坑槽指的是在行车作用下,路面骨料局部脱落而产生的坑洼。 5.泛油和油斑:一般指因表面活性剂破乳后在织物表面沾附的油污,如消泡剂、柔软剂等含有有机硅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比较容易出现破乳的现象.去除的话需要专门的去硅剂. 6.路面推移:主要是指混合料在道路的纵向发生位移,它可能是在施工期间发生或者是在道路通车一段时间后产生,尤其在高温天气下。 二.病害形成的原因 1.裂缝:(1)横向裂缝: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贯穿部分路幅或整个路幅。裂缝一般比较规则,每隔一定的距离产生一道裂缝,裂缝间距的大小取决于当地的气温和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2)纵向裂缝: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主要集中在行车道轮迹分布密集处,因为高速公路交通渠化分明,轮迹位臵及轮迹分布范围

较小,大车、慢车、重型车辆全部集中在行车道上,快车、小型车,轻型车行驶于超车道机会明显增多,超车道上荷载较小,交通量相对较小,纵向裂缝也较小,纵缝缝宽一般在5~10mm,靠近标线或位于车道中央,且绵延几十米,甚至数百米。常以单条裂缝形式出现。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路幅摊铺时,两幅接茬处未处理好,在车辆荷载及大气因素作用下逐渐开裂;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或由于路基边缘受水侵蚀产生不均匀沉陷而引起。(3)网状裂缝:裂缝纵横交错,缝宽1mm以上,缝距40cm 以下,1m2以上。(4)反射裂缝:主要是因为软基路段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直接反射到沥青路面。另外,行车荷载的作用加速裂缝的发展。 2.车辙:车辙一般是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沥青面层在车辆的反复碾压下产生永久变形和塑性流动而逐渐形成。它通常是在伴随沥青面层压缩沉陷的同时,出现侧向隆起,二者组合起来构成的。路面的永久变形主要发生在沥青面层中。因此,为了延缓车辙的形成,主要应从提高沥青面层材料的高温稳定性来着手考虑。此外,车辙的严重程度与沥青面层的结构组成和配合比有极大关系,ⅱ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自身的抗车辙能力比ⅰ型好的多。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沥青路面车辙病害也较普遍,大部分集中在公路交叉口,车辆来往多,高温天气路面下受碾压严重更容易出现车辙,修补更换新的沥青混凝土后,但未经严格保养就投入使用,在新的碾压下又会出现车辙,往往出现恶性循环。根据湿热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实践分析了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各种成因,提出了各种病害的处治方法,并对我国今后高速公路建设、设计、施工及管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沥青路面因具有地质条件适应性强、行车舒适、维护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通车后,因行车荷载作用、外界环境影响

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分析及养护措施 田振海

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分析及养护措施田振海 发表时间:2019-08-21T16:02:47.67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作者:田振海[导读] 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 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山东济南 250100 摘要:现阶段,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是很重要的原材料。沥青路面由于施工周期短、维护方便且行车比水泥混凝土路面更加舒适,在道路建设领域得到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目前,沥青原材料与沥青混合料质量、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水平、路基和基层稳定性等因素给沥青路面带来不少影响;随着汽车数量与日俱增,特别是重型车辆超载的急剧增加,众多沥青路面潜在的质量问题快速恶化,快速进入 破坏阶段。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养护措施 引言 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路面优势众多,然也时常受到诸多病害的影响,不利于施工质量的提升。因此文章就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与养护措施展开分析。1公路沥青路面特点公路沥青路面是指采用以沥青材料为主的矿料铺筑而成的一种路面,属于柔性路面,也是公路工程中常用的高级路面。其优点是路面表面平整度好、变形能力强、无接缝、噪音低、维修简单及行车舒适度高等,缺点就是沥青自身的稳定性差、高温易发生软化、低温易发生脆裂、耐水性差、耐久性差等。公路沥青路面在运营过程中,长期受到车辆荷载、温度、水文、气候、地质等因素的影响,其破坏状况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只有及时对路面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其病害进行处理,才能确保公路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2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分析2.1车辙病害 沥青混凝土属于一种流变性材料,温度对其强度、弹性模量具有较大影响,伴随环境温度的增高,沥青材料强度等性能却会降低。尤其是炎热的夏天,经行车荷载长期作用,沥青路面极易变形,其特点为车辆轮迹区域中间部位凹陷,两侧鼓起,此类病害均被称作车辙病害。目前,常见的车辙病害可分为结构性车辙、失稳性车辙、磨损性车辙等。1)沥青用量太多,将会降低粗骨料之间的内摩擦角,提升骨料的流动性。尤其是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沥青将被软化,此时其粘结骨料的能力会有所减弱。经行车荷载长期作用,将大大增加其塑性变形,从而出现车辙。2)粗集料、矿粉用量不足等,若粗骨料不足,则沥青会充斥在粗骨料之间,这种情况下,沥青混凝土的骨架功能则会受到影响。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将进一步降低沥青粘结性,且因润滑作用,将会增加骨料的流动性,经车辆反复碾压,就会形成车辙。3)外部环境影响。车辙病害的产生,也会受外部环境,如温度、湿度、交通量等,上述因素均会对其产生严重影响。 2.2裂缝病害 2.2.1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一般情况下和公路的中心线相垂直且宽度不同,属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最为典型的病害之一,如图1所示。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公路路基填土施工时纵向碾压不够均匀而发生不均匀沉降,在沉降位置沥青路面所承受的车辆载荷主要是由面层进行承担,面层沥青受到车辆载荷作用使得拉应力以及剪切力都有所提升,从而造成沥青路面面层发生横向开裂。尤其是在桥梁、涵洞两侧更容易出现横向裂缝,容易引发桥头跳车问题; ②多种地基处理方式造成的反射裂缝。公路工程地基处理措施类型较多,例如碎石桩、水泥搅拌桩、粉喷桩等等。不同类型地基处理连接位置由于土体沉降量的差异会造成横向裂缝; ③在进行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没有处理好横向施工缝,接缝不够严密而引发压实不足,增加孔隙率,从而形成横向弱接缝,直接造成横向裂缝; 2.2.2纵向裂缝 不同于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公路中心线相平行,但是裂缝的长度和宽度有所差异。造成此种裂缝的原因主要包括:①路基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均匀压实,同时路基的稳定性较差,一旦受到重载车辆的作用就会引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将路面拉裂而引发裂缝; ②在进行沥青面层混合料摊铺过程中,纵向前后摊铺幅连接位置冷接缝处理不符合标准规定,无法满足压实度标准,结合处松散不够紧密而松脱。 3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措施3.1车辙防治 在建设路面的工作中,要根据当地本身的自然条件进行材料的选择,并且对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材料配比,以较为炎热的地区为例,在选择材料时要慎重,首先是沥青的选择,我们都了解高温可能对沥青造成的损害,所以在选择沥青时要选择具备高温下抗车辙能力的改性沥青,这种沥青具备质量高、黏度高的特点,能够降低温度对路面所带来的影响;其次是关于粗集料、细集料的选择方面,粗集料应选择较为粗糙的砾石,至于细集料则避免选取天然河砂,尽量选择石灰石、白云石等碱性集料,这是对于材料的选择方面,此外就是路面结构设计与施工标准,想要从根本上保证整体路面结构层的稳定,需要在开工之前对路面的每一层进行设计,确定好施工方案,而后按照施工标准逐一实行,控制好其压实度,从根本上防治车辙现象的出现。 3.2裂缝防治 3.2.1横向裂缝防治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

一、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 1.变形类 车辙属变形类,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深度 1.5cm 以上。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辙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产生车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不合理以及车辆严重超载导致的。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凝土本身的内在因素,以及气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的外界因素。 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2)表面磨损过度;(3)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4)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波形车辙。 2.裂缝类 裂缝主要有三种形式: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沥青路面建成后,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路面强度下降,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品种和等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面层的厚度、基层材料的收缩性、土基和气候条件等。 坑槽(裂缝类)是常见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指路面破坏成坑洼深度大于2cm,面积在0.04㎡以上。形成坑槽主要是车辆修理或机动车用油渗入路面,污染使沥青混合料松散,经行车碾压逐步形成坑槽。 3.松散类 沥青路面的松散是指路面结合料失去粘结力、集料松动,面积0.1 ㎡以上。松散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路面病害,松散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但由于行车作用,一般在轮迹带比较严重。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局部路基和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破坏;(2)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水侵入后引起沥青剥离;(3)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降低,促使面层与轮胎接触部分的沥青磨耗,造成沥青含量减少,细集料散失;(4)机械损害或油污染。 脱皮(松散类)沥青路面脱皮是指路面面层层状脱落,面积0.1 ㎡以上。

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分析及养护维修处理

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分析及养护维修处理 摘要:沥青路面在长期的使用过程,极易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病害现象,如果 不及时进行修补,必然会造成公路路面病害现象的进一步扩大,最终诱发重大的 交通事故。深入研究科学的修补方法,实施有效的养护管理办法,不断完善维修 和养护工艺,才能切实提高公路性能,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防治对策 1沥青路面产生的病害以及出现原因 1.1裂缝问题 沥青路面在投入运营之后,最常见的病害现象则是裂缝。裂缝产生的初级阶 段对路面的性能影响不大,但是如果长期不给予处理,导致雨水、杂质逐渐的深 入到路基下层部位中,在长期的使用中由于较大载荷的影响,使沥青路面的结构 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沥青路面的裂缝形式非常多,主要分为横向、纵向、网状三 种形式。形成裂缝的原因很多,一般是由于沥青原料质量不高、厚度不足、基层 结构不稳定以及环境条件等等原因造成的。 1.2车辙问题 车辙现象比较普遍,是长期的使用中在车辆的载荷作用之下形成的,导致路 面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侧移现象,造成该种病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沥青或者混 合料自身质量不高所造成的,还有可能是交通量过大所造成的。但是综合分析具 有如下几个因素:①施工材料中油石比较大;②公路表面磨损程度很大;③由 于路基的稳定性不足,所造成的路面表层结构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横向移动。 1.3松散问题 松散是造成路面安全性下降的主要病害,其一般出现在整个公路表面,也存 在于局部,由于在长时间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迹带出现松散的现象异常严重[2], 主要的形成原因有:①局部路基稳定性不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塌陷所造成的损害;②碎石中存在较大量的风化颗粒,水浸入之后与沥青出现剥落的现象;③ 由于沥青材料中集料的成分多高,造成了与轮胎接触部分出现较为严重的磨损情况,使得该区域的沥青含量减少;④机械类的损伤或者是油污染。 1.4波浪拥包问题 这种病害现象发生在高温或者是长期的载荷之下,由于沥青表层存在着黏性 流动现象,造成了由于车辆的挤压作用而发生的病害情况,其形成的原因,主要 有以下几方面:①混合料的各种原料配合比不正确;②面层与基层未能有效结合;③基层的稳定性不足,地基较为松软,在长期的行驶中产生了拥包的现象。 2沥青路面病害防护措施 2.1合理设计路面结构 (1)基于下列几个方面的原因,要尽量将沥青面层的厚度变薄。首先,沥 青混凝土路面基层结构呈现出的半刚性特点,其承载能力并不是非要增加厚度才 能达标;其次,要增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不需要将沥青面层涂得很厚,而是要将次等沥青换成质量好的沥青,再次,就是在一般情况下,沥青面层出现 的裂缝不仅仅是反射造成的,很大一部分是沥青面层本身的温度变化而造成的。(2)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防水设计一定要满足要求。(3)基层和底基层结构要按 要求来严格设计。 2.2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1)选择沥青时,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例如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黏接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近年来沥青路面的增多,沥青路面早期病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通过多年对高速公路养护维修施工的实践经验,现对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成因及防治作简单叙述。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防治 一.横向裂缝 1.现象 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有贯穿整个路幅的,也有部分路幅的。 2.原因分析 (1)施工缝未处理好,接缝不紧密,结合不良。 (2)沥青未达到适合于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致使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应变)大于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应变)。 (3)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的发射缝。 (4)桥梁、涵洞或通道二侧的填土产生固结或地基沉降。 3.预防措施 (1)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连续进行,减少冷接缝。冷接缝的处理,应先将已摊铺带边缘切割整齐、清除碎料,然后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其预热软化;铲除敷贴料,对缝壁涂刷0.3-0.6kg/m2改性粘结材料(XJB、克莱孚等),再铺筑新混合料。 (2)充分压实横向裂缝。碾压时,压路机在已压实的横幅上,钢轮伸入新铺层15cm,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 (3)根据《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要求,按本地区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取适用的沥青类型,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层温度收缩裂缝。采用优质沥青更有效。 (4)桥涵两侧填土充分压实或进行加固处理;工后沉降严重地段事前应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和合理的路基施工组织。 4.治理方法 (1)为防止雨水由裂缝渗透至路面结构,对于细裂缝(2-5mm)可用改性粘结材料灌缝,对大于5mm的粗裂缝,可用改性沥青粘结材料灌缝,灌缝前,须清除缝内、缝边碎粒料、垃圾,并使缝内干燥,灌缝后,表面撒上粗砂或3-5mm石屑。 二.纵向裂缝 1.现象 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 2.原因分析 (1)前后摊铺幅相接处的冷接缝未按有关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而脱开。 (2)纵向沟槽回填土压实质量差而发生沉陷。 (3)拓宽路段的新老路面交界处沉降不一。 3.预防措施 (1)采用全路幅一次摊铺,如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跟,避免前摊铺幅混合料冷却后才摊铺后半幅,确保热接缝。 (2)如无条件全路幅摊铺时,上、下层的施工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前后幅相接处为冷接缝时,应先将已施工压实完的边缘斜部分切除,切线须顺直,侧壁要垂直,清除碎料后,宜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之预热软化,然后铲除敷贴料,并对侧壁涂刷0.3-0.6kg/m2粘层沥青,再摊铺相邻路幅。摊铺时控制好松铺系数,使压实后的接缝结合紧密、平整。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类型及防治方法

常见的病害主要为裂缝、车辙和推移、坑槽和泛油四大类。 一、裂缝 裂缝病害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三种形式,以下将分别介绍。 (一)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一般有两种:一种主要发生在紧急停车带或路肩部位,其形状是沿路肩边缘向内逐步扩大,呈月牙形,这种裂缝容易使路基发生滑移,危险性很大;另一种是发生在行车道部位,多为纵向条带状,裂缝两端未延伸到路堤边缘。 1.纵向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地基原因。有些路段处于丘陵低洼、河谷处,地基土天然含水量较高,在设计及施工时未做处理,在高填土后,由于地基承载能力的差别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纵向开裂。 (2)路基施工原因。如果土基施工时天气干燥,局部路堤填料土块粉碎不足,路基压实不均匀,暗埋式构造处因构造物长度限制,路基边缘不能超宽碾压,致使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或者混合料摊铺时纵向施工搭接质量不好,都会造成纵向裂缝。 (3)水的渗透破坏。中央分隔带、路表、边坡等渗水,使局部路基受水浸泡后承载力值降低,在动静荷载的作用下,路基滑动产生裂缝,另外填料若为弱膨胀土,如施工中未做处理,渗水后含水量变化,也会导致裂缝产生。 (二)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是与路面中线近于垂直的裂缝,裂缝起初大多出现于路面两侧的硬路肩,逐渐发展而贯通全路幅。贯通裂缝沿路面大致呈均匀分布。 1.横向裂缝通常不是由于荷载作用引起的。 其成因主要有三个: (1)材料收缩引起横向裂缝。一方面在基层成型过程中,因基层材料失水收缩而形成规则的横向裂缝,另一方面基层材料因温度骤降而发生低温收缩开裂。这两种收缩变形使面层底面承受拉力,当拉力超过沥青面层的抗拉强度时就使沥青面层底部拉裂,并随着温湿的循环变化及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而导致沥青面层低面裂缝。 (2)沥青及混凝土的温缩引起的裂缝。因沥青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粘弹性材料,温度下降时,沥青混合料逐渐变硬变脆,并发生收缩变形.当收缩拉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沥青路面表面就会被拉裂,并逐步向下发展,形成上宽下窄的横向裂缝,这种温缩裂缝在北方温差较大地区初冬一般宽度为3~5mm,到严冬可加宽到10mm,最宽达到20mm,而到春季则又缩回。 (3)差异沉降引起的横向裂缝。在软土地基与非软土地基交界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变化处或构造物台背与路段交接处,因地基或路基与构造物差异沉降导致基层开裂,并反射到沥青面层,形成横向裂缝。

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检测技术分析 贾楠

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检测技术分析贾楠 发表时间:2020-02-26T16:38:51.913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17期作者:贾楠[导读] 必须准确把握其工程质量要求,并有针对性的落实各项试验检测工作,如此才能为工程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促进我国公路建设的持续发展。 成武县公路管理局山东成武 274200 摘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沥青路面出现的病害问题一直存在,经过研究发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不到位,很多中间环节设计的不够科学,投入使用后,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维护和养护管理方面的工作也没有按要求执行,因此增加了病害问题的发生率。本文章主要针对几种经常遇见的病害问题,说明一部分科学实用的检测技术。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检测技术 引言 公路工程作为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沥青路面是公路施工的主要内容,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其工程质量要求,并有针对性的落实各项试验检测工作,如此才能为工程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促进我国公路建设的持续发展。 1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1.1公路沥青路面泛油病害及成因分析 公路沥青路面通用在天气比较炎热时期出现泛油病害现象,致使沥青混合料路面表面进行迁移,该现象在温度比较低的环境下不会出现逆过程,导致公路路面出现大面积的沥青聚集,在表面出现沥青膜。公路沥青路面泛油病害主要有以下因素导致,首先,前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不达标,混合料摊铺过程发生离析现象,不均匀的施工细料,导致发生泛油情况。其次,施工过程中粘层油的使用不合理,在喷洒过程中由于喷洒过多或喷洒不均造成泛油现象发生。同时,前期建设施工中混合料配比不合理,由于空隙率较小或沥青量过多,路面经过长时间的荷载施压,导致路面中过多的沥青被挤压到公路表面,最终导致出现泛油现象。最后,公路施工建设中混合料质量较低,长时间经受雨水的冲刷,导致路表下层深入雨水,出现沥青膜脱落情况,最终导致出现泛油现象。 1.2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及成因分析 依照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种类分析,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病害主要涉及网状裂缝、横向裂缝以及纵向裂缝:①沥青路面出现纵向裂缝病害的成因主要涉及以下三种:a.部分公路路段处于丘陵低洼处或河谷区域,该类地形的地基土壤含水量比较高;b.前期施工阶段缺乏相应的处理,造成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最终出现路面裂缝现象;c.由于路基施工质量不达标导致出现纵向裂缝,比如纵向施工搭接质量差、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路基压实不均匀等。②横向裂缝主要由于以下两种因素导致,首先是因为沥青与混凝土温度收缩、施工原料收缩导致,其次是因为路面差异沉降导致。③网状裂缝的出现主要由于前期设计方案不科学导致,同时,路基路面压实度不足、原材料配比和合理同样会导致出现网状裂缝。其中出现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问题后如果不及时处理,长时间负荷下便会出现网状裂缝。 1.3公路沥青路面坑槽病害及成因分析 坑槽病害是公路沥青路面比较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因为以下三方面因素导致公路沥青路面坑槽病害出现,首先,由于沥青路面长时间受到雨水的冲刷和破坏,导致出现坑槽现象,一旦路面出现破损区域,雨水季节便会有渗入到沥青面层的空隙和破损处,后期经过长时间的荷载试压,导致发生网裂现象,汽车在经过网裂区域会带走小碎块基层材料,导致出现坑洞和坑槽。其次,车辆在路面行驶过程中会出现车辆修理油深入路面的情况发生,该区域在经历重复碾压后发展为坑槽。由此可见,坑槽病害在公路沥青路面中比较常见,很多因素都会导致该现象发生,因此要高度重视坑槽的问题,提升公路路面质量。 2公路沥青路面检测技术 2.1路面渗水系数检测 渗水系数检测分为室内和现场测试,目前主要运用于现场测定,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现场测定对沥青的渗水系数进行分析。目前主要采用现场测量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现场测试分析沥青的渗透系数。在渗水检测的早期,需要做相应的准备工作,清理沥青路面表面,清除路面杂物。用透水仪等测试设备测试透水系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定测试点,确定测试点后用粉笔在路面上进行标记。二是采用密封材料进行处理,需要环形操作。在密封处理过程中,将多余的密封材料刮走,避免多余的材料残留。三是将导水器小心放置在试验位置,确定导水器的中心点,与试验区域的标准位置一致。四是需要在导水器筒体内进行注水作业。注水量的控制需要以筒体内水位下降的速度来测量,并要保证导水器内的底部气泡全部排出。 2.2路面抗滑性的检测 摆式仪法、构造深度测试法和横向抗滑系数测试法都是路面抗滑功能检测经常使用的方式。其中的摆式仪法的工作原理是摆的位能损失与末段橡胶片经过路面时抵抗路面摩擦做的功相同,这个原理能够得到沥青路面的抗滑程度的结果,此检测方法是静态的,所以与其它的方法相比,它的工作效率很低。现在常用的方法是激光构造深度仪法,它投射的红外线是利用半导体激光器所产出的,投射在路面,利用这个方法可以检测路面的构造深度。这个方法不仅运输方便、操作简单,也非常安全可靠。 2.3施工材料的检测 沥青公路的施工原材料直接决定了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提高对施工材料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沥青公路其核心的检测管理物料就是沥青混合料与砂石。沥青混和料与砂石的自身质量会影响到施工的安全,而两者的配比同样会影响到公路的施工质量。在对沥青配料进行管理控制的时候,可以通过专业的密度检查仪器对沥青配料的密集度进行有效检测。通过检测出沥青配料干燥状态下的总质量与加入水分之后的总重量,通过两者的计算就可以得出沥青配料的密集度。在对沥青配料进行检测的时候,可以利用压力机对配料的压碎值进行准确的检测,从而合理的计算出沥青配料的抗压性。在检测出沥青配料的抗压值之后,需要利用磨光机检测出沥青配料的磨光值,以及利用摩擦检测仪器,测量出沥青配料的实际摩擦系数,在检测出相关的数值之后,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综合的研究分析,就可以科学合理的评估出沥青配料的施工安全性与可靠性。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措施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措施 公路常见病害——翻浆、松散、坑槽、裂缝、泛油和波浪产生的原因及其处治措施翻浆是指路面出现弹簧、破裂、冒浆的现象。我国北方季节性冰冻地区,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排水不良情况下,冬季路基开始结冻,不断向深处发展,上下层形成了温度坡差,由于气候的变化,零度等温线不断下移,形成一层、两层或多层聚冰层。土基中水分冻结后体积膨胀,由于土质不均匀,使路面冻死或冻胀隆起。春季气温回升,由于路面导热性大,路中的溶解速度较两侧快,水分不易向下及两侧排泄。土基土层便呈现过湿状态,当容解到聚冰层时,土层的湿度有时会超过液限。土基承载力极低,在车辆通过时,稀软的泥浆会沿着汗裂的路面裂缝挤出或形成较深的车辙和鼓包,形成翻浆。翻浆-防护和治理措施公路翻浆病害公路翻浆病害影响路基路面的水的类型治理翻浆的基本途径是:防止地面水、地下水或其他水分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进入路基上部。基本施工步骤:场地排水——场地清理——翻浆土挖除——分层摊铺——洒水并碾压。提高路基加强排水根据实际情况加高路基,使路基上部土层远离地下或地表水面。路基加高的数值,应根据当地冻土深度,路基土质和水文情况,以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及临界高度确定,一般应保证路基处于干燥状态。良好的路面路基排水可防止地面水或地下水侵入路基,使路基土体保持干燥,从而减轻冻结时水分聚流的来源,这是预防和处理翻浆的重要措施。降低地下水位设置渗沟。在翻浆路段的中心和边缘,每隔 4,6m 挖 30,40cm、深至聚冰层以下 10cm左右的小坑,定期将坑中水分掏出。如在未摸清翻浆情况前可在 100m 左右先开挖试验坑。翻浆消失后再用原来土壤或掺拌石灰土回填,回填时不要用砂砾回填,防止形成“水囊”和翻浆传染。路肩盲沟。盲沟应用渗水性良好的碎砾石填充,沟底宜做成 4至 5的坡度。在翻浆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 4,10m 开挖横向明沟,宽 30,40cm,深根据冻融情况逐渐加深,保持在化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不敢说很全,至少很实用! 路基路面是公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路养护的重点内容和部位,由于病害的经常发生,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功能,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处置约占养护费用的80%以上,而且往往效果甚微。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路基路面常见的一些病害以及相应的处置技术都有哪些吧! 一、公路路基路面病害处置的相关问题 公路路基路面处置的基本原则 准确分析病害成因 基于病害成因的路基路面处置方案的确定 ? 路基路面的病害处置,必须从病害成因入手,遵循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原则。 ? 路基路面病害处置是一个系列工程,往往具有综合治理的特点。在分析路面病害成因、制订处置方案时,要考虑有无路基因素;

要考虑路面各层次的影响。对于水损坏引起的病害,往往具有综合性病害的特点,必须采取彻底的防治水根治措施。 ? 确定病害处置方案,还应与病害处置者的资源配置相协调。 公路路基的基本要求 公路路基不满足上述任何一种要求,就可能产生路基病害。 公路路面的基本要求 路面不满足前述两项基本要求,则可能产生病害。对于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能,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和提高,以提供给顾客安全、通畅、舒适的行车条件。 公路路面的结构型式与病害类型 ? 公路路面按结构型式,分为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两大类。沥青路面又称黑色路面,行车舒适性好 沥青路面病害(损坏)分为裂缝类、变形类、松散类、其他类四种。 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白色路面,行车舒适性不及沥青路面。其力学性能好、抗水破坏能力强,具有造价低、刚度大、强度高、使用耐久和养护工作量小的优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包括断板、脱空唧泥、表面裂缝、起皮、坑洞和平整度差等。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类型及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类型 及防治措施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浅析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类型及防治措施摘要:沥青路面车辙已经成为我国沥青路面主要病害形式之一,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性能,对道路行车安全十分不利,必须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理论,进而分析了沥青路面的车辙类型,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及扯着处理措施,对道路工作者施工应用可以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路面车辙;类型;防治措施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公路交通量增长迅速,交通荷载往往超过设计预期值,导致路面产生了一系列病害。车辙是我国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不仅严重影响公路行车舒适以及安全性,也降低了公路的使用寿命。车辙主要是由于交通荷载长时间持续作用,导致沥青路面产生的永久性变形。车辙作为评价沥青路面平整度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道路的路用性能,因此,研究沥青路面车辙类型及其成因,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对于保证交通运输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路面车辙形成理论分析 沥青路面作为一种柔性路面,造成路面车辙的主要原因交通荷载或者高温条件下荷载持续作用,沥青混合料产生塑性流动变形,最终骨架结构破坏失稳。根沥青混合料强度公式如下所示: 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主要取决于沥青与矿料相互作用产生的粘聚

力以及矿料嵌挤而产生的内磨阻角,当活动剪应力等于粘聚力C时,材料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当活动剪应力大于C时,则产生塑性变形,从而产生车辙破坏。 2沥青路面车辙分类 根据形成机理的不同,车辙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流动型车辙。沥青路面的流动性车辙是指高温季节在交通荷载的反复碾压作用下,荷载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所能承受的稳定性应力极限,产生的永久变形和塑性流动而逐渐形成的沥青混凝土侧向流动变形。流动型车辙一般出现在车辆轮迹区域内,如果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不足以承受交通荷载所产生的应力,导致路面内部长期反复承受重载时,则容易导致流动型车辙。流动型车辙的横断面一般呈W型,车辙深度一般较大,行车道轮迹带部位下凹,车轮两侧混合料隆起变形。 (2)结构性车辙。结构型车辙主要是由于交通荷载在路表形成的剪应力仍超过路面各层的抗剪强度,沥青混合料产生剪切变形破坏,导致沥青面层甚至基层等结构层产生永久性变形。结构型车辙相对较宽,两侧没有明显隆起,断面呈凹型。 (3)磨耗型车辙。磨耗型车辙主要是由于沥青路面路表材料经过车轮长期磨耗以及自然条件下表层材料的不断磨损而产生的车辙,在重载大型车辆较多,或者气候寒冷轮胎采取埋钉以及防滑链等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磨耗型车辙。其形成机理是由于车辆轮胎与路面表层的摩擦作用,主要是由于集料的抗磨耗性能较差,沥青混合料耐磨性能不足。根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处理方案

xxxx环路三期工程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延吉中环路三期工程主体已经通车,目前仅剩余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尾留工程。由于去年的工程工期短,任务重。在沥青面层施工时,已进入低温季节。 由于施工现场受温度影响,给沥青面层施工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沥青面层在低温环境下施工后,很快进入了冬歇期。经过一个冻融期作用,使原本在低温环境下完成的沥青路面,出现了诸如裂缝、松散、坑槽等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现象。针对以上病害现象,项目部已成立了以项目总工为首的沥青路面病害处理小组,由专人负责沥青路面的善后处理工作。经过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特此制定了《延吉中环路三期工程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作为沥青路面病害处理的施工指导。 现场的沥青路面主要存在裂缝、松散、坑槽三种病害现象,下面分别对此三种病害的成因及处理方式做详细介绍。 一、横向裂缝 1、横向裂缝现象的成因: 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收缩引起的裂缝的主要原因。沥青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材料。在去年沥青路面施工时,由于温度较低,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温度迅速下降,使沥青表面逐渐变硬变脆,并发生收缩变形。当收缩拉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沥青路面表面就会被拉裂,并逐步向下发展,形成上宽下窄的横向裂缝。 2、对横向裂缝的处理方法: (1)针对上述裂缝现象,如裂缝宽度在3mm以下,可将缝隙刷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净尘土后,采用热沥青封堵。如缝宽在3mm以上,则需沿横缝两侧各10cm范围开槽,挖除沥青上面层,然后沿裂缝加铺玻璃格栅,而后在其周围及底面上喷洒乳化沥青粘层油,使玻璃格栅能够黏贴在底层上。继而采用细粒式(AC-10)热拌沥青混合料填补,填补高度应略高于原有地面高度,以保证压实效果。填补后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并采用热沥青灌缝封口。

沥青路面路表松散病害分析(沥青路面病害分析案例)

沥青路面松散问题分析 一、目的 结合路表问题现象/情况与现场取样原路面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结果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二、存在问题 某道路沥青路面表面层为AC-13型普通沥青混合料,铺筑于某年9月,第二年夏季前路面使用状况尚好,而进入夏季后由于路面温度升高,路表在车辆荷载水平剪切作用下出现集料脱落、松散现象,表现形式如下图所示。 图1 路表问题现象(左图:路面松散;右图:集料脱落) 三、试验分析 沥青路面的集料脱落、松散通常由一个或几个因素综合引起:(a)沥青胶结料缺乏(贫油混合料);(b)没有足够的细集料胶浆将粗集料颗粒稳定在一起;(c)压实不足(大空隙率);(d)过度老化或选用了错误的沥青胶结料等级;(e)集料与沥青胶结料的黏附性较差。 该项目所用集料与沥青胶结料黏附性满足规范要求,通过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矿料级配、压实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检测对其它可能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增加车辙试验对该路面的抗车辙能力进行评价。

1. 沥青含量与矿料级配检测 采用燃烧法(T0735-2011)进行原路面取样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与矿料级配检测。由于未获得施工所用矿质集料原材,因此未对试验所用燃烧炉进行修正系数标定,采用经验修正系数0.2%对沥青含量进行修正,矿料级配则不做修正,检测结果如下: (1)沥青含量 经检测原路面取样沥青混合料的燃烧损失为 5.32%,修正后沥青含量为5.12%,油石比即为5.40%。依据以往经验,该沥青含量为较为合理的用量水平。 (2)矿料级配 原路面取样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级配曲线见图2. 表1 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检测结果 图2 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曲线 结合表1与图2可知,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偏细,矿料级配欠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