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复习

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复习

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复习
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复习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知识点一、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ⅰ.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以下三种)

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

公共点有无数个公共点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

符号表示a?αa∩α=A a||α

图形表示

注:直线和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

ⅱ.思考:如图,设直线b在平面α内,直线a在平面α外,猜想在什么条件下直线a

与平面α平行.(a||b)

判定

文字描述直线和平面在空间永无交点,则直线

和平面平行(定义)

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

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图形

条件a与α无交点

结论

a∥αb∥α

知识点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性质

文字描述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

则这条直线与该平面无交点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则过

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

相交,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图形

条件

a∥αa∥α,a?β,α∩β=

b

结论

a∩α=?a∥b

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特别提示

证明直线和平面的平行通常采用如下两种方法:①利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通

过“线线”平行,证得“线面”平行;②利用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通过“面面”平行,

证得“线面”平行.

判定

文字描述如果两个平面无公共

点,则这两个平面平行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

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

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

平行.

如果两个平面同时垂直于

一条直线,那么这两个平

面平行。

图形

条件

α∩β=?a,b?β

a∩b=P

a∥α

b∥α

l⊥α

l⊥β

结论

α∥βα∥βα∥β

知识点四、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性质

文字描述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

三平面相交,那么他们的交

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图形

条件α∥β

β∩γ=b

α∩γ=a α∥β a?β

结论a∥b a∥α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知识点一、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与判定

定义判定

语言描述如果直线l和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

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互相垂直,

记作l⊥α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该平面垂直.

图形

条件b为平面α内的任一直线,而l对这

一直线总有l⊥b l⊥m,l⊥n,m∩n=B,mα,nα

结论l⊥αl⊥α

要点诠释:定义中“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就是指“平面内的所有直线”,这与“无数条直线”不同(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知识点二、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

性质

语言描述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

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图形

条件

结论

知识点三、二面角

Ⅰ.二面角: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

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记作二面角AB αβ--. (简记

P AB Q --)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三个特征:ⅰ. 点在棱上

ⅱ. 线在面内 ⅲ.

与棱垂直

Ⅱ.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αβ-l -的棱l 上任取一点O ,以点O 为垂足,在半平面

,αβ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 的射线OA 和OB ,则射线OA 和OB 构成的AOB ∠叫做二面角的

平面角.

作用:衡量二面角的大小;范围:0

0180θ<<.

定义 判定

文字描述 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

平面垂直

图形

结果 α∩β=l α-l-β=90o α⊥β

l ⊥α,l β α⊥β “任何”“ 随意”“无数”等字眼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说课稿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的说课稿 江川县第二中学:杨雪芳 课题:§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第二部分的内容 课时:1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评价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思考进行简单说明。 一、教材分析 直线与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第一章,主要内容是用坐标法研究平面上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图形——直线。学习本章,既能为进一步学习解析几何的圆、圆锥曲线、线性规划、以及导数、微分等做好知识上的必要准备,又能为今后灵活运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打好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的倾斜角、斜率概念和斜率公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如何用直线的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核心内容是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它既是直线斜率概念的深化和简单应用,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根据两条直线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 用斜率判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体现了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这是贯穿于本节乃至本章内容始终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基本思想,本质还是数形结合。因此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也是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之一。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数学中,学生已学习过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对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几何判断方法并不陌生,并且具备了一些初步推理能力。但用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学生面对的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首次接触会感到不习惯。要学好本节内容,学生还需具备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但此前学生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对诱导公式 的认识是有一定困难的。因而要导出两条直线垂直的斜率条件,学生会感到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探究两条直线斜率与两条直线垂直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 《课程标准》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根据《课标》要求和本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技能 1.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时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配套练习必修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2) 分层训练 1 . .若直线ax y 1 0和直线2x by 1 0垂直,则a,b满足() (A)2a b 0 (B)2a b 0 (C)ab 2 0 (D)ab 2 0 2 ..已知两点A( 2,0), B(0,4) ,则与 直 线AB垂直的直线方程可写成( ) (A)2x y m 0 (B)2x y m 0 (C) x 2 y m 0 (D) x 2y m 0 3?已知两点A( 1,3), B(3,1),点C在坐标轴上.若ACB -,则这样的点C有 ( ) (A)1 个(B)2 个(C)3 个(D)4 个 4.原点在直线I上的射影是P( 2,1),则|的方程为( ) (A)x 2y 0 (B) x 2y 4 0 (C)2x y 5 0 (D) 2x y 3 0 5.已知直线mx 4y 2 0 和2x 5y n 0互相垂直,且垂足为(1,p),则m n p的 值是() (A)24 (B)20 (C) 0 (D) 4 6?根据条件,判断直线l i与I2是否垂直: (1)l i的倾斜角为45°, I2的方程是x y 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I1 经过点M (1,0), N(4,5) , J过点R( 6,0), S(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直线I在y轴上的截距为2,且与直线l': x 3y 2 0垂直,则I的方程是__________ 8.已知直线Ax 4y 2 0和直线2x y C 0垂直且垂足的坐标为(1,m),则 A ______ , C ________ ,m ________ . 9?求经过点(2,1),且与直线2x y 10 0垂直的直线I的方程.

必修二示范教案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直线的平行和垂直是两条直线的重要位置关系,它们的判定,又都是由相应的斜率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的,并且研究讨论的手段和方法也相类似,因此,在教学时采用对比方法,以便弄清平行与垂直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值得注意的是,当两条直线中有一条不存在斜率时,容易得到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这也值得略加说明. 三维目标 1.掌握两条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并会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掌握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并会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培养和提高学生联系、对应、转化等辩证思维能力. 2.通过教学,提倡学生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注意解析几何思想方法的渗透,同时注意思考要严密,表述要规范,培养学生探索、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条直线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并会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垂直. 教学难点:是斜率不存在时两直线垂直情况的讨论(公式适用的前提条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设问(1)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2)两条直线的倾斜角相等,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反过来是否成立?(3)“α=β”是“tanα=tanβ”的什么条件?根据倾斜角 和斜率的关系,能否利用斜率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 思路2.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想一想倾斜角具备什么条件时两条直线会平行、垂直呢?你认为能否用斜率来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专门来研究这个问题.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①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②两条直线的倾斜角相等,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反过来是否成立? ③“α=β”是“tanα=tanβ”的什么条件? ④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反过来是否成立? ⑤l1∥l2时,k1与k2满足什么关系? ⑥l1⊥l2时,k1与k2满足什么关系? 活动:①教师引导得出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其中垂直是相交的特例. ②数形结合容易得出结论. ③注意到倾斜角是90°的直线没有斜率,即tan90°不存在. ④注意到倾斜角是90°的直线没有斜率. ⑤必要性:如果l1∥l2,如图1所示,它们的倾斜角相等,即α1=α2,tanα1=tanα2,即k1=k2.

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复习引入: 直线名称 已知条件 直线方程 使用范围 示意图 点斜式 k y x P ),,(111 )(11x x k y y -=- 存在k 斜截式 b k , b kx y += 存在k 两点式 ) ,(11y x (),22y x 1 21 121x x x x y y y y --= -- 2121,y y x x ≠≠ 截距式 b a , 1=+b y a x 0,0≠≠ b a 一般式 A 、 B 、 C R ∈ 0=++C By Ax 022≠+B A 1.特殊情况下的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当两条直线中有一条直线没有斜率时: (1)当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也不存在时,两直线的倾斜角都为90°,互相平行; (2)当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90°,另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0°,两直线互相垂直王新敞 2.斜率存在时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设直线1l 和2l 的斜率为1k 和2k ,它们的方程分别是: 1l :11b x k y +=; 2l :22b x k y +=. 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是由两直线的方向来决定的,两直线的方向又是由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决定的,所以我们下面要解决的问题是两平行与垂直的直线它们的斜率有什么特 征王新敞 ⑴两条直线平行(不重合)的情形. 如图,从位置关系、倾斜角、斜率的定义、正切函数的性质分析,得以下结论: 两条直线有斜率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 果它们的斜率相等,则它们平行,即21//l l ?1k =2k 且21b b ≠ 王新敞 要注意,上面的等价是在两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存立. 例1 两条直线1l :0742=+-y x , 2l :052=+-y x .求证:1l ∥2l 例2 求过点)4,1(-A 且与直线0532=++y x 平行的直线方程.(两种方法) 注意: ①解法一求直线方程的方法是通法,必须掌握; ②解法二是常常采用的解题技巧。一般地,直线0=++C By Ax 中系数A 、B l 2l 1 α2 α1 x O y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教案设计1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线线平行的性质定理(即例题1). (二)能力训练点 1.要善于应用平移手法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某一个图形中进行研究,特别是辅助线的添加. 2.讲直线和平面垂直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把直线和平面关系转化为直线和直线的关系.如直线和平面垂直,只须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的两条相交直线,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的应用.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定理的证明过程实质是应用转化思想的过程:立体几何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的问题来解决,线、面垂直问题转化为线、线垂直问题来解决.转化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立体几何的证明和解题中,是一种常用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1)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和这个平面垂直. (2)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掌握线线平行的性质定理: 若a∥b,a⊥α则b⊥α.

2.教学难点:在于线、面垂直定义的理解和判定定理的证明;同时还要解决好定理证明过程中,辅助线添加的方法和原因,及为何可用经过B点的两条直线说明“任意”直线的问题. 3.教学疑点:判定定理的条件中,“相交”是关键,“两条”也是一个重要条件,对于初学立体几何的学生来讲,是不好理解的,教师应该用实例说明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三、课时安排 本课题共安排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略) 五、教学步骤 (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1.空间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三种:相交直线、平行直线、异面直线) 2.经过一点和一条直线垂直的直线有几条? (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可知:经过一点有无数多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空间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直线在平面、直线和平面相交、直线和平面平行.) 4.怎样判定直线和平面平行? 师:我们已经知道,判定直线和平面平行的问题可以转化为考察直线和直线平行的关系.今天我们转入学习直线和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直线和平面垂直,这个问题同样可以从两条直线垂直的关系入手. (板书课题:§1.9直线和平面垂直) (二)猜想推测,激发兴趣 1.教师演示课本上的实例并指出书脊(想象成一条直线)、各书页与桌面的交线,由于书脊和书页底边(即与桌面接触的一边)垂直,得出书脊和桌面上所有直线垂直,书脊和桌面的位置关系给了我们以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形象.从而引入概念:一条直线和平面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

高中数学2.1.3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2)教案苏教版必修2

2.1.3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2) 教学目标: 1. 掌握利用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垂直的方法,感受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 2. 通过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严谨、辩证的思维习惯. 教材分析及教材内容的定位: 本节课和上节课研究的内容有类似之处,都是通过方程研究几何性质的. 教学重点: 用斜率判断两直线垂直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直线垂直的解析刻画.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复习回顾:(1)利用直线的斜率关系判断两条直线平行; (2)利用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 2 ?本节课研究的问题是:一一两条直线垂直, 两条直线垂直,那么他们的斜率之间有什么关系,体现在方程有何特征? 二、学生活动 探究:两条直线垂直,即倾斜角的差为直角,那么他们的斜率如何? 不妨设直线丨1,丨2(斜率存在)所对应的倾斜角分别为a 1, a 2,对应的斜率分别为k1, k2. 因为两条直线相互垂直,不妨设 a 1 — a 2= 90 .根据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我们知道 当倾斜角不是直角时,斜率存在,从而有k1=tan a 1, k2= tan a 2,于是根据诱导公式有 1 k1 tan 1 tan (90° 2) tan 2

即k i k2=—1 .此时,若两直线平行,则两直线的斜率乘积为一1. 反之,如果两直线的斜率(斜率存在)互为负倒数,即k i k2=—1,根据倾斜角和斜率 的关系以及正切函数的单调性可知倾斜角的差等于直角,从而说明它们互相垂直. 三、建构数学 两直线垂直. 一般地,设直线l i,丨 2 (斜率存在)所对应的斜率分别为k i, k2,则 11 I2 k i k2 1 说明: (1)如果直线丨1,丨2的斜率有一个不存在,那么其中有一条直线(不妨设 为I 1 )与X轴垂直,此时两条直线垂直的等价条件为I 2的斜率为0; (2)在利用以上结论判定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一定要注意前提条件,即 斜率存在,因此在讨论问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斜率是否存在作分类讨论. (3)设直线I 1: Ax + By+ Ci= 0, 12:Ax+ By + C2= 0,那么两条直线垂直的等价条件 为:A1A2 B1 B20 . 四、数学运用 例1 (1 )已知四点A(5, 3), B (10, 6) , C(3, —4) , D(—6 , 11),求证:AB丄 CD 3 2 (2)已知直线I 1的斜率k1= ,直线12经过点A (3a, —2) , B( 0 , a +1),且I』 4 12 ,求实数a的值. 例2 已知三角形的顶点为A (2 , 4), B (1, —2), C (—2 , 3),求BC边上的高AD 所在的直线. 例3在路边安装路灯,路宽23m,灯杆长2. 5m且与灯柱成1200角.路灯采用锥形灯罩,灯罩轴线与灯杆垂直. 当灯柱高h为多少米时,灯罩轴线正好通过道路路面的中线? (精确到0. 01m) 练习: 1. 求过点A(0 , —3),且与直线2x+ y—5= 0垂直的直线的方程. 2. 已知直线I与直线I : 3x+4y —12= 0互相垂直,且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6,求直线I的方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方法,感受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思想; 2、通过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辩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 难点:把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问题, 转化为研究两条直线的斜率的关系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回顾什么是倾斜角、斜率?斜率的公式? 2、平面上两直线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二)两条直线的平行 1、当两条直线都有斜率且不重合 思考: 如果L 1∥L 2,则α1 α2,k 1 k 2. 若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 即k 1=k 2,则α1 α2,它 们的位置关系 是 . 结论: 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 ;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 , 即 前提: . 2、当不重合的两直线L 1和L 2的斜率都不存在,那么它们的倾斜角都是 ,它们的位置关系是 . 例题解析 形。四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梯,,),,(),,(、求证:顺次连接例)44(),32(27-53-21 D C B A

例2、求过点A(2,-3)且与直线2x+y-5=0平行的直线的方程. (三)两条直线垂直.- 思考:当两条直线的斜率都存在 1、如果L 1⊥L 2,这时α1与α2满足什么关系?斜率满足什么关系? 2、若k 1·k 2 = -1,则α1与α2满足什么关系?两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结论: 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 ; 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 , 即?⊥21l l (前提: ) 3、思考:如果两直线L 1,L 2中的一条斜率不存在,那么这两条直线什么时候互相垂直? .,),1,0(),2,3(,4 3)2(; ),116(4-36,103,5)1(3212211的值求实数且经过点直线的斜率已知直线求证:,),,(),(),(已知四点、例a l l a B a A l k l CD AB D C B A ⊥+-=⊥- 例4、如图,已知三角形的顶点为A(2,4),B(1,-2),C(-2,3), 求BC 边上的高AD 所在直线方程.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案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课题】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 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 ⑴教学内容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2.3 直线、平面垂直判定及其性质”的第二节课,主要内容是,二面角的概念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归纳与应用。 ⑵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学习平台是学生已学习了空间两直线位置关系,空间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特别是已学习了直线和平面垂直判定定理,二面角的平面角,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而本节内容是多面体、旋转体的学习基础,所以,本节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2.学法分析 二面角是空间角,概念与度量严谨而抽象;判定定理内容不要求证明,要做到抽象概括确实有很大困难,所以本课采用类比发现式教学法,即体现大量的实例,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数学原理,并作一定的应用。 3.教学目标

依据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体会二面角的概念与度量 ②归纳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内容 ③应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二面角的概念的探索和推导过程,渗透类比迁移的思想; ②通过归纳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内容,训练并提升学生抽象概括水平 ③通过使用定理的过程,提升学生类比化归水平,培养学生降低空间维数的思想.通过问题获得数学知识,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数学定理,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⑴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2.教学难点 二面角的概念及度量方法,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归纳概括三.教学过程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最新考纲 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垂直关系的简单命题 . 知 识 梳 理 1.直线与平面垂直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 如果一条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互相垂直.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1)定义: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 (2)范围:??? ???0,π2. 3.二面角 (1)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2)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以该点为垂足,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构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3)二面角的范围:[0,π]. 4.平面与平面垂直 (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1.两个重要结论 (1)若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2)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它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证明线线垂直的一个重要方法). 2.使用线面垂直的定义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不要误解为“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 基 础 自 测 1.判断下列结论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 ⊥α.( ) (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 (3)若两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教案)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对面面垂直性质定理的探索、证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论证等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 理解掌握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2 能初步运用性质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难点:运用性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师:请大家回顾一下,怎样判断线面垂直和面面垂直?(提问) 生:线面垂直判定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生:面面垂直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二)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先来看下面问题:如图,长方体ABCD﹣A′B′C′D′中,判断下面结论的正误。 1)平面ADD′A′⊥平面ABCD 2) DD′⊥面ABCD 3)AD′⊥面ABCD

师:我们发现:平面ADD′A′⊥平面ABCD,平面ADD′A′∩平面ABCD = AD,D′是平面ADD′A′内一点,过D′点可作无数条直线,这些直线中有与平面ABCD垂直的,也有不垂直的,那么,满足什么条件的直线能与平面ABCD垂直呢? (提出问题,引发思维,并引导学生积极寻找这些直线与交线AD的关系)生:(略) 师:平面ADD′A′⊥平面ABCD,平面ADD′A′内的任一点,平面内过该点且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平面ABCD。 (三)新课 已知:面α⊥面β,α∩β = a, AB α , AB⊥a于B, 求证:AB⊥β (让学生思考怎样证明) 师:(分析:要证明直线垂直于平面,须证明直线垂直于 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而题中条件已有一条, 故可过该直线作辅助线) 证明:在平面β内过B作BE⊥a,又∵AB⊥a, ∴∠ABE为α﹣a﹣β的二面角,又∵α⊥β, ∴∠ABE = 90° , ∴AB⊥BE 又∵AB⊥a, BE∩a = B, ∴AB⊥β 1.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两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用符号语言表述)若α⊥β,α∩β = a, AB α , AB⊥a于B,则AB⊥β 师:从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要证明线垂直于面可通过面面垂直来证明,而前面我们知道,面面垂直也可通过线面垂直来证明。这种互相转换的证明方法是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同学们在学习中要认真理解和体会。 2. 例题分析 例1.空间四边形ABCD中,ΔABD与ΔBCD都为 正三角形,面ABD⊥面BCD,试在平面BCD 内找一点,使AE⊥面BCD 解:在ΔABD中,∵AB=AD,取BD的中点E, 连结AE,则AE为BD的中线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说课稿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说课稿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说课稿 说课人:高长福 我说的课是高中新课标《数学》必修2第二章第2节内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2)平面与平面们垂直的判定。由于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概念是建立在二面角的基础之上,且二面角的平面角不但定量地描述了两相交平面的相对位置,同时也是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垂直关系的一个汇集点,所以搞好二面角的学习,对学生掌握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知识。乃至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1)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能运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根据上面对教材的分析及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借助对图片、实例的观察、类比、抽象、概括二面角的概念,面面垂直的定义。并能正确理解定义。 (2)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全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二面角及平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运用。难点:(1)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形成过程及寻找方法; (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运用。 二、学情与学法分析: 目前高一学生已学过空间线面、面面的平行和线面的垂直关系,对空间线线、线面、面面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比较了解,且(2)班学生思维较活跃,参与意识、自主探究能力有所提高,具备学习本节课所需的知识和能力。针对目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采用诱导、启发式教学方法。用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产生概念、形成定理。在定理的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论证能力,并通过引导学生对定理及例题图形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达到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目的。 本节课结合多媒体教学,尽可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例子入手总结出定理,体会数学中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规律;通过判定定理,将“面面垂直”的问题转化为“线面垂直”的问题去处理,体会转化思想在数学的应用。 三、课堂结构设计: 二面角的概念建构→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二)(讲义)含答案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二)(讲义) ?知识点睛 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线面垂直) 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_____________. a b α ∵_________,b⊥α, ∴___________. 其他性质: 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二、平面与平面垂直(面面垂直) 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_____________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α a l β ∵α⊥β,α∩β=l,________,________, ∴a⊥β. 其他性质: 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如果一平面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那么它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精讲精练 1.已知直线l垂直于直线AB和AC,直线m垂直于直线BC和AC,则直线l, m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异面C.相交D.垂直 2.对于直线m,n和平面α,β,能得出α⊥β的一组条件是() A.m∥n,m∥α,n∥β B.m⊥n,α∩β=m,n?α C.m∥n,n⊥β,m?α D.m∥n,m⊥α,n⊥β 3.若m,n,l是互不重合的直线,α,β,γ是互不重合的平面,给 出下列命题: ①若α⊥β,α∩β=m,m⊥n,则n⊥α或n⊥β; ②若α∥β,α∩γ=m,β∩γ=n,则m∥n; ③若m不垂直于α,则m不可能垂直于α内的无数条直线; ④若α∩β=m,m∥n,且n?α,n?β,则n∥α且n∥β; ⑤若α∩β=m,β∩γ=n,α∩γ=l,且α⊥β,α⊥γ,β⊥γ,则m⊥n,m ⊥l,n⊥l.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 4.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成直二面角,则AC 的长为() B C D A A B. 2 a C. 2 a D.a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必修2的第三章第二节,介绍的是平面解析几何的知识。从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了解平面解析几何的知识,在第一、二章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高中立体几何的初步知识,这有利于学生从新的角度了解高中数学几何教学内容编排体系。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从新认识平面几何的知识,又可以为选修里面的圆锥曲线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本章中,学生初步尝试从新的观念来认识直线和方程的联系,再从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深化对直线方程的理解,从而使知识规律化、系统化、网络化。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可以轻松地学习第四章圆的方程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直线与直线在平面中的特殊位置关系。只有掌握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才能更进一步的来学习直线方程,教材利用两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引出了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的位置关系这一节课的知识结构非常系统,有利于学生形成规律性的知识网络。 二、知识结构分析 以上的简要教材分析,可从这一章的知识结构的思维导图中得以充分体现。 三、课标的分析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关于直线与方程的内容标准指出:

将直线的倾斜角代数化,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建立直线的方程,把直线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这种思想贯穿本章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不断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从课标中这部分内容标准的要求,可以知道直角坐标系使几何研究又一次飞跃,几何从此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欧氏几何里,我们直接依据图形中点、直线、平面的关系,研究图形的性质。现在我们采用另外一种研究方法:坐标法。坐标法是在坐标系的基础上,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通过代数运算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一种方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直线插上方程的“翅膀”,通过直线的方程研究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以及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等。可以让学生既对几何产生兴趣,又让学生可以轻松的学习几何。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实际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对象的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过函数的图像。知道在直角坐标系中,点可以用有序实数对(x,y )表示,但没有系统接受过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因此要进行对本章内容的简要说明,我要研究的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研究。在第一节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基础。但学生对解析几何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一些一次函数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多加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 2、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高一学生对几何有很高兴趣,尤其对直线的位置关系很感兴趣,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但学生的动机水平往往较低,意志力不强,学习主动性还有待于调动。 3、学生的社会背景。我们的学生数学的学习基础较差,学生中还有一些中考数学成绩不高,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还有的初中没有培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给教学上带来一定困难。在教学中要多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五、教学目标的设计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和课标中的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掌握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2)让学生掌握用代数的方法判定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平行与垂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两直线平行,倾斜角相等”这一性质,推出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即 2121//k k l l =?; (2)利用两直线垂直时,倾斜角的关系“01290+=αα”得到了两直线垂直的判定方法,即。12121-=?⊥k k l l ,并且对于特殊情况进行了研究。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优质课)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及“直二面角”、“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简单的应用; (3)使学生理会“类比归纳”思想在教学问题解决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让学生直观感知“二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 (2)类比已学知识,归纳“二面角”的度量方法及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情态、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有和过程,使学生理会教学存在于观实生活周围,从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难点:如何度量二面角的大小. (三)教学方法 实物观察、类比归纳、语言表达,讲练结合. 义的?

一、二面角 .二面角 )半平面 . )二面角 . 、β的二面角记作二面角

. .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1)在二面角任取一点O,以点 . . ] 二、平面与平面垂直. .

个平面垂直. 是圆周上不同于A、B的任意一点, . 条件, 的直径,

成一个四面体,使G1,G2, 重合后的点记为G,则在四面体 答:面ABC⊥面BCD 面ABD⊥面BCD

备选例题 例1 如图,平面角为锐角的二面角EF αβ--,A ∈EF ,AG α?,∠GAE = 45°若AG 与β所成角为30°,求二面角EF αβ--的平面角. 【分析】首先在图形中作出有关的量,AG 与β所成的角(过G 到β的垂线段GH ,连AH ,∠GAH = 30°),二面角EF αβ-- 的平面角,注意在作平面角是要试图与GAH 建立联系,抓住 GH ⊥β这一特殊条件,作HB ⊥EF ,连接GB ,利用相关关系即可解决问题. 【解析】作GH ⊥β于 H ,作HB ⊥EF 于B ,连结GB , 则CB ⊥EF ,∠GBH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又∠GAH 是AG 与β所成的角, 设AG = a ,则1,2GB GH a ==,sin GH GBH GB ∠=. 所以∠GBH = 45° 反思研究:本题的成功之处在于作图时注意建立各量之间的有效联系. 例2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直线SC ⊥平面ABCD , E 是S A 的中点,求证:平面EDB ⊥平面ABCD . 【分析】要证面面垂直,需证线面垂直.这里需 要寻找已知条件“SC ⊥平面ABCD ”与需证结论 “平面EDB ⊥平面ABCD ”之间的桥梁. 【证明】连结AC 、BD ,交点为F ,连结EF , ∴EF 是△SAC 的中位线,∴EF ∥SC . ∵SC ⊥平面ABCD ,∴EF ⊥平面ABCD . B S C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教学设计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直线与平面垂直问题是直线与平面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求解的关键是根据线与面之间的互化关系,借助创设辅助线与面,找出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之间的关系把问题解决。通过对有关概念和定理的概括、证明和应用,使学生体会“转化”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较强,故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及层层递进的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探究。帮助学生实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度,从而完成定义的建构和定理的发现。 2.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待提高,故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着重掌握原认知过程,使学生把独立思考与多向交流相结合。 三、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新大纲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合理需要,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让学生在观察物体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操作确认,获得对性质定理的正确认识; ②能运用性质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了解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等价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②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推理证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③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辨、创新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内容和推导。 (2)教学难点:运用性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设计思路: 1、复习导入: (1)线面垂直判定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2)面面垂直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探究发现: (1)创设情境:已知黑板面与地面垂直,你能在黑板面内找到一条直线与地面平行、相交或垂直吗这样的直线分别有什么性质?试说明理由! 设计说明: 感知在相邻的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内,有哪些特殊的直线和平面关系,然后通过操作,确定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合理性,引导学生通过模型观察,讨论在两个平面相互垂直的情况下,能够推出一些什么样的结论。

高中数学必修二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2.1.3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重难点:能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并灵活运用,把研究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问题,转化为研究两条直线的斜率的关系问题. 经典例题:已知三角形的两个顶点是B (2,1)、C (-6, 3), 垂心是H (-3, 2), 求第三个顶A的坐标. 当堂练习: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平行的两条直线的斜率一定相等 B.平行的两条直线的倾斜角相等 C.斜率相等的两直线一定平行D.两直线平行则它们在y轴上截距不相等 2.已知直线mx+ny+1=0平行于直线4x+3y+5=0,且在y轴上的截距为,则m,n的值分别为() A.4和3 B.-4和3 C.-4和-3 D.4和-3 3.直线:kx+y+2=0和:x-2y-3=0, 若,则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的和() A.-1 B.-2 C.2 D.6 4.两条直线mx+y-n=0和x+my+1=0互相平行的条件是() A. m=1 B.m= 1 C.D.或 5.如果直线ax+(1-b)y+5=0和(1+a)x-y-b=0同时平行于直线x-2y+3=0,则a、b的值为() A.a=, b=0 B.a=2, b=0 C.a=-, b=0 D.a=-, b=2 6.若直线ax+2y+6=0与直线x+(a-1)y+(a2-1)=0平行但不重合,则a等于() A.-1或2 B.-1 C.2 D. 7.已知两点A(-2,0),B(0,4),则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是() A.2x+y=0 B.2x-y+4=0 C.x+2y-3=0 D.x-2y+5=0 8.原点在直线上的射影是P(-2,1),则直线的方程为() A.x+2y=0 B.x+2y-4=0 C.2x-y+5=0 D.2x+y+3=0 9.两条直线x+3y+m=0和3x-y+n=0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垂直C.相交但不垂直D.与m,n的取值有关 10.方程x2-y2=1表示的图形是() A.两条相交而不垂直的直线B.一个点 C.两条垂直的直线D.两条平行直线 11.已知直线ax-y+2a=0与直线(2a-1)x+ay+a=0互相垂直,则a等于() A.1 B.0 C.1或0 D.1或-1 12.点(4,0)关于直线5x+4y+21=0对称的点是() A.(-6,8)B.(-8,-6)C.(6,8)D.(-6,-8)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优秀教案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二面角的有关概念,能画出二面角. 2.会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教具准备:投影胶片、三角板.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 看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公路上的坡面与水平面,打开的门与门框所在的平面等.它们中的两个面成一定的角度.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人们需要研究两个平面所成的角.那么,怎么定义两个平面所成的角呢? [探索研究] 1.二面角 (1)半平面 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叫做半平面. (2)二面角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3)二面角的画法:分直立式与平卧式两种.图1,记作二面角βα--AB . ①直立式 ②平卧式 图1 2.二面角的平面角 教师提出问题:平面几何中可以把角理解为一个旋转量,同样,一个二面角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半平面以其棱为轴旋转而成的,也是一个旋转量.这说明二面角不仅有大小.而且其大小是惟一确定的.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总的说来只有相交或平行两种情况.为了对相交平面的相互位置作进一步的探讨,我们有必要来研究二面角的度量问题.从而提问:二面角的大小应该怎么度量? 让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尝试找到度量二面角大小的方法. 现给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 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2,二面角βα--l ,l O ∈,α?AO ,β?BO ,l AO ⊥,l BO ⊥.AOB ∠是二面角βα--l 的平面角.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及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 2.能根据已知条件判断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3.能应用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解释生活实践中的现象和问题,并能进行实际应用. 基础知识 1.设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 1,l 2的斜率分别为k 1,k 2,若l 1∥l 2,则k 1 _=__ k 2;反之,若k 1=k 2,则l 1 _∥_ l 2.特别地,若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则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_都有斜率__,且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_之积等于-1_;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之积等于-1_,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_k 1·k 2=-1_?l 1⊥l 2, l 1⊥l 2? __ k 1·k 2=-1_. 1.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 (1)l 1∥l 2,说明两直线l 1与l 2的倾斜角相等,当倾斜角都不等于90°时,有k 1=k 2; 当倾斜角都等90°时,斜率都不存在. (2)当k 1=k 2时,说明两直线l 1与l 2平行或重合. 2.两直线垂直的判定 (1)当两直线l 1与l 2斜率都存在时,有k 1·k 2=-1?l 1⊥l 2;当一条直线斜率为0,另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也有l 1⊥l 2. (2)若l 1⊥l 2,则有k 1?k 2=-1或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同时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零. 3.如何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判断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时,要注意分斜率存在与不存在两种情况作答.

典 例 剖 析 题型一 直线平行问题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若两条直线斜率相等,则两直线平行. ②若l 1∥l 2,则k 1=k 2. ③若两直线中有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另一条直线的斜率存在,则两直线相交. ④若两条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则两直线平行.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当k 1=k 2时,两直线平行或重合,所以①不成立. 在②中,斜率可能不存在,所以不成立. 在④中,而直线也可能重合,所以不成立. 因此,只有③正确. 规律技巧:判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考虑特殊情况,如两直线重合,斜率不存在等.一般情况都成立,只有一种特殊情况不成立,则该命题就是假命题. 变式训练1:已知过点A(-2,m)和B(m,4)的直线与斜率为-2的直线平行,则m 的值为 ( ) A.-8 B.0 C.2 D.10 题型二 直线垂直问题 例2:已知直线l 1的斜率k 1= ,直线l 2经过点A(3a,-2),B(0,a 2+1),且l 1⊥l 2,求实数a 的值. 分析:已知l 1的斜率存在,又l 1⊥l 2,所以l 2的斜率也应存在.设为k 2,则由k 1?k 2=-1,可得关于a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 34 22212122221:l k ,k l l ,k k k 1(2)3.033333,1,41,43a a a a a a =⊥=∴?=-∴+--+=--+?= 解设直线的斜率为则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