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五年级数学折纸课件

五年级数学折纸课件

五年级数学上册折纸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折纸教 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五年级数学教案 主备人:薛敏 折纸(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66—6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让学生主动参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 3、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知识转化的数学思想。 4、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 教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人准备正方形纸片、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主题图)小红要用一张正方形纸的1/2折小船,小明用它的1/4来折小鸟。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生相互提问并列出算式。 如:他两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列式:1/2+1/4 小红比小明多用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列式:1/2–1/4 还剩下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列式:1–(1/2+1/4)或1–1/2–1/4 师: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 师:这节课就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动手操作。 请大家以1/2+1/4这个加法算式为例进行研究。 师:谁能估算等于多少实际上又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自己动脑先想想、算算。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出示操作要求: 请大家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将这两个分数折出来并涂上颜色。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尝试解决。现在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开始研究。 2、小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汇报结果。 师: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组的操作过程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1:老师,我们发现“1/4+1/2”在图上可以看到,它的结果应该是3/4。

数学与折纸

数学与折纸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过折纸的经历,只是折叠后便收了起来.只有少数人折纸,是为了研究其间所揭示的数学思想.折纸是一项教育与娱乐两者兼备的活动.连L·卡洛尔也是一位折纸的热心者.虽然折叠纸张超越了许多文化,但日本人却把它作为一种交谊的途径,并通过普及和发展,使之成为一门称之为“折纸”的艺术. 纸张折出的一些数学形体 当折叠纸张的时候,很自然地会出现许多几何的概念.诸如:正方形、矩形、直角三角形、全等、对角线、中点、内接、面积、梯形、垂直平分线、毕达哥拉斯定理及其他一些几何和代数概念. 下面是一些折纸的例子,它说明了上述概念的运用. Ⅰ)从一个矩形式样的纸张,作成一个正方形(下图左). Ⅱ)由一张正方形的纸张,变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上图右). Ⅲ)找出正方形一条边的中点(下图右). Ⅳ)在正方形的纸中内接一个正方形(下图左和中). Ⅴ)研究纸的折痕,注意内接正方形的面积是大正方形面积的. Ⅵ)拿一个正方形纸张折叠,使折痕过正方形中心,便会构成两个全等的梯形(下图左). Ⅶ)把一个正方形折成两半,那么折痕将成为正方形边的垂直平分线(下图右).

Ⅷ)证明毕达哥拉斯定理. 如右图折叠正方形纸: c2=正方形ABCD的面积. a2=正方形FBIM的面积. b2=正方形AFNO的面积. 由全等形状相配得: 正方形FBIM的面积=△ABK的面积. 又 AFNO的面积=BCDAK的面积(此即正方形ABCD除△ABK外剩余部分的面积).这样,a2+ b2= c2 Ⅸ)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取任意形状的三角形,并沿图示的点划线(横的为中位线)折叠

a°+ b°+ c°=180°——它们形成一条直线. Ⅹ)通过折切线构造抛物线. 程序: ——在离纸张一边一两英寸的地方,设置抛物线的焦点.如图所示的方法,将纸折20-30次.所形成的一系列折痕,便是抛物线的切线,它们整体地勾画出曲线的轮廓.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小数乘整数 班级_______ 小组名 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 教师评价__ 学习目标: 1.我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我要学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3.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数学万花筒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第称为徽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符号。 课前测评: 1.根据250×9=2250 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25×9= 25×90= 25×900 = 2500×9= 2.++= ×( )=( ) ++++= ( )×( )=( )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 ( )来进行简便计算。 3.把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把75缩小到它的100 1是( )。 4.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5.两个因数相乘(0除外)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积( )。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1、有( )位同学去店里买风筝,元的每人买一个需要多少钱,列加法算式( ),列乘法算式( )用自己理解的方法算出算式的结果。(把算的方法写在下面) (1).加法算式: (2)乘法算式: 怎么计算 方法一:把元分解成3元和5角,3元×3=( )元, 5角×3=( )角=( )元 ( )元+( )元=( )元 方法二:把元转化成35角 3. 5元 3 5 角 × 3 × 3 1 0. 5元 1 0 5 角 结果:元×3= ( )元 (3)练一练:5个单价是元的风筝多少钱 2.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 ) ,就是

第18章数学活动:折纸做60°、30°、15°的角

第十八章数学活动:折纸做60°,30°,15°的角 教材分析:本课之前,学生已通过折角平分线、折平行线、折纸研究轴对称等活动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折纸经验,为本节课奠定了基础。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折出特殊度数的角。折纸不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游戏,折纸中还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它还是开发学生智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本节活动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基本图形变换,角平分线、平行与垂直、三角形的全等、四边形等知识,教材选取学生熟知的、生活化的折纸游戏作为研究和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倍感亲切,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折叠,加深对轴对称、全等图形性质的认识;探索并能折出60°,30°,15°的角;初步体会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折出60°,30°,15°角的折纸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抽象、动手的能力,领悟数学活动是个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体会生活与数学是紧密联系的,感受数学中的美;在探索过程中养成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折60°,30°,15°的角,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折出60°,30°,15°角的方法的探究和证明.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矩形纸片学生:矩形纸片;折纸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你们玩过折纸吗?都会折什么?在折纸的过程中,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例如图形的全等、轴对称。这节课,我们一起折60°,30°,15°的角. 师生活动:学生欣赏折纸,教师引导.折纸是一门艺术形式,动物、花、船和人等都是折纸的创作题材,在折的过程中要用到很多的数学知识,比如:轴对称、全等、特殊的角度等等,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如何通过折纸,折出特殊的角度.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点出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民币兑换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第六课时人民币兑换 班级姓名座号__________ 【知识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其他币种的兑换,体会求积、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 2.会正确求出积、商的近似数,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难点:在不同的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 【知识链接】 为了便于各国货币之间的流通,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进行兑换。问题中是中国银行2012年10月x日公布的关于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比率。计算时按此兑换比率计算。 【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第12页的主题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美国小朋友玛丽给笑笑寄来一本故事书,折合人民币多少元? (1)常用的人民币单位有___、___、___。 (2)根据右表,1美元可兑换人民币___元, 求这本书折合人民币多少元,就是求6.31元的 6.70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列式: ________________。 (3)计算: 6.31×6.7 =42.227 ≈_____(元) (4)在用元作单位时,小数点后一位表示___,第二位表示___,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在求人民币的题目中,即使没有特别要求,一般也要用“________”法保留两位小数,求出计算结果的近似值。 2.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 (1)求6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就是求600元里面包含有多少个6.31元,用除法计算,列式为:_____________。 (2)商要保留两位小数,那商就要除到小数点后第__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自主尝试】 笑笑用5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港元?

数学活动折纸与证明

数学活动 折纸与证明 【学习重、难点】 重点:经历操作、证明的过程,探究解决折纸问题的方法并会解决折纸问题 难点:探究解决折纸问题的思路 学习过程: 活动一: (1) 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折正方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2) 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折等腰三角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活动二:(1)用一张正方形纸片折矩形。 (2)用一张正方形纸片折等腰三角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B A B E C D F G C 'D '

(3)用一张正方形纸片折等边三角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活动三: (1)用一张等边三角形纸片折菱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2)用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折菱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观察与发现:小明将三角形纸片ABC(AB>AC)沿过点A 的直线折叠,使得AC 落在AB 边上,折痕为AD ,展开纸片(如图①);再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点A 和点D 重合,折痕为EF ,展平纸片后得到AEF △(如图②).再分别沿DE 、DF 折叠展平纸片后得四边形A EDF (如图③)。试判断四边形AEDF 是什么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活动四: 用两张长方形纸条纸片拼菱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活动四: 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折正五边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折叠问题方法归纳: 1、如图,将ABC △中,AB >AC ,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ADE 沿线段DE 翻折,使点A 落在边上,记作A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DE 垂直平分线段A A ′ (B) AD=AE (C) A A ′垂直平分线段DE (D) A A ′平分∠BAC 2、将一矩形纸片按如图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折叠后B E B A ''与与在同一条直线上,则∠CBD 的度数 ( ) A. 大于90° B.等于90° C. 小于90° D.不能确定 N F E B C A E B D C A ' E 'A C D 图① A C D 图② F E A C D 图③ F E

教学案例:数学活动课折纸与证明(新)

A F B C E D 数学活动课 《折纸与证明》 活动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证明的兴趣,感受证明的必要性,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相辅 相成的关系。 3、进一步发展合乎逻辑的思考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精神。 活动重点:探究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操作、猜想、证明等。 活动难点:说明操作活动合理性的证明过程。 活动用具:长方形纸片若干、剪刀,刻度尺、量角器。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对过程性目标有明确的定位:“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课程目标,即首先必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的大小、位置关系变换等过程;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及自我评价的过程;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而折纸问题具有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可帮助学生建构三角形、四边形、全等形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学生经历了操作、证明的过程,会进一步激发其对数学证明的兴趣,感受证明的必要性,感知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经历了克服困难和取得成功的过程,更能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一定会用纸片折叠小船、小猴等,其实你还会解释折纸过程中的每一个操作活动的合理性,因为你学会了证明。下面请同学们展示自已最拿手的折纸作品。 请几个折得好的学生展示自已的作品。 二、操作探究: 活动一 如图示,将矩形纸片ABCD 沿虚线EF 折叠,使点A 落在点G 上,点D 落在点H 上;然后再沿虚线GH 折叠,使B 落在点E 上,点C 落在点F 上;叠完后,剪一个直径在BC 上的半圆,再展开,则展开后的图形为( ) 说明:让学生体验到动手操作的乐趣,直观形象。 活动二 分组讨论:你能用手中的纸片折一个尽量大的正方形吗?然后请代表展示自已的做法,并说明理由。 展示: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折一个正方形。如图, (1)折叠长方形,使点A 落在边DC 的点E 处,得折痕DF ; (2)沿EF 折叠得四边形AFED 。 你能证明四边形AFED 是正方形吗? 学生证明:∵把长方形纸片ABCD 折叠,∴DE=DA ,∠DEF=∠A ∵四边形ABCD 为矩形,∴∠A=∠ADC=∠DEF=900 B A B C H H(D) F(C)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活动课——折纸

《第18章平行四边形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香河县第十一中学常英丽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学生通过参与四边形数学活动,获得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扩大知识视野,培养独立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陶冶情操品质,既生动又丰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对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数学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极大的帮助,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前,学生已具备了四边形的相关知识,本节活动课安排在本章最后,是围绕本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展开的,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分析,猜想证明,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知识发生、发展的认知过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突现应用意识。教师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知识分析 四边形数学活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

学》八年级下册《四边形》章后安排的两个数学活动,都是围绕特殊四边形展开的,第一个活动是折纸做30度、60度、15度的角,利用矩形折出30度角的方法,利用折的过程得到全等三角形,再用30度的角和15度、60度角的关系得到这些角,这个活动既有动手操作,有一定的趣味性,还可以复习矩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等;第二个活动是介绍黄金矩形概念,还介绍了一个折纸得出黄金矩形的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黄金矩形知识和应用。 四.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黄金矩形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体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审美观念。 4.教学重点 两个活动结论的证明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纸》教学设计

折纸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折纸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主折纸得到的算式,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折纸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利用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三、教学设计 (一)动手操作,明确目标 1.谈话导入,开门见山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1)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折纸高手,这节课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通过折纸研究解决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有信心吗? 2.请看要求 ①折一折:平均折出你喜欢的份数。②画一画:用斜线画上你想画的份数。 ③说一说:画斜线部分是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3.动手操作 师:老师已经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两张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纸张,请你拿出其中的一张按照要求动手操作。开始。(学生明确要求后,进行折纸、涂色、交流等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展示。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折的,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学生汇报,老师将学生的折纸和涂色情况贴在黑板上并在纸旁板书相应的分数) 5.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要把黑板上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加起来你可以列出哪些加法算式?(学生口述算式,教师分别将学生提出的算式书写在黑板上。)想一想你能把这些算式分成几类?你是根据什么分的?(同分母、异分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黑板上的算式进行整理。)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五年数学导学案 姓名:

教学进度表

全册教材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内容及目的要求: (一)“数与代数”领域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商不变的性质、整数除法的运算性质、整数的四则运算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此注意了把已学的整数知识迁移到小数,然后区别于整数不同的地方,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同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的思想;并不失时机地进行估算,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2、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本单元是学生对整数有一定的认识、会计算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3、第五单元“分数”。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对分数进行再认识,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运算、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本单元把平移、旋转与对称轴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首先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现象;其次,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掌握图形变换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再次,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2、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及相应面积的计算。 3、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在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在四年级时,教材安排了游戏公平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运用分数来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的综合应用内容将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内容,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结合,以

(完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1—1:小数乘整数(课本2、3页) 设计者:司剑丽学生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____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125×8 39×40 12×17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3、我准备买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我买的是个单价是的风筝,

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 4、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 5、读教材第2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完成教材“做一做”。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145×3=435,1450×3= 14500×3= 145×3000= 2阅读教材第3页例2。理解:计算0.72×5时,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变成72,计算出72×5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得到0.72×5的积。 3计算1.345 ×18时,先把1.345 ,转化成1345,计算出1345 ×18的积后,又将积。就得到1.345 ×18= (小数末尾的0要划去) 4 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再按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注意积中小数末尾的0 。 2、0.075×33= 0.46×15= 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折纸

第2课时 折 纸(2) 基础作业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填一填。 (1)分数单位是19 的真分数有( )个,最大的一个是( )。 (2)在a 8 中,当a =( )时,分数值是0; 当a =( )时,它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当a =( )时,它是最大真分数; 当a =( )时,它是最小假分数。 (3)89-56是将( )个118 减去15个( )。 2. 涂一涂,画一画。 12+13 =( )+( )=( ) 3. 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415+()15=1115 78+( )=1516 45+( )=1415 59-( )=13 4. 算一算。(计算结果注意约分。) 14+25= 13+59 = 34+56= 35-47 = 34-512= 89+1115 = 5. 找朋友。(连一连。) 15-18 12+512 27+114 18-120 23-16 12-214 34+16 57-314

6. 小医生。(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综合提升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7. 有两箱货物,第一箱重1415吨,比第二箱重25 吨,第二箱货物重多少吨? 8. 五(1)班同学参加联欢晚会,其中58 的同学跳舞,其余的唱歌。唱歌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拓展探究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9. 小明和小丽合打一份稿件。 (1)两人一共完成了稿件的几分之几?

(2)小丽比小明多打了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 10. 有两筐水果,第一筐比第二筐重5千克,现在从第二筐中取出45 千克放入第一筐,这时第一筐比第二筐重多少千克?

折纸中数学.doc

《折纸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版教科书八年级下册,它是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的章末活动课。二、教材分析 本课之前,学生已通过折角平分线、折平行线、折纸研究轴对称等活动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折纸经验,为本节课奠定了基础。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折出特殊度数的角。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基本图形变换,角平分线、平行与垂直、三角形的全等、四边形等知识,教材选取学生熟知的、生活化的折纸游戏作为研究和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倍感亲切,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四、教学目标 1、能折出 60°、 30°、 15°等特殊度数的角 2、通过折叠,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经历折叠、观察、猜想、论证、交流、反思等过程,发展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提升数学活动经验 3、在折纸活动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五、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折纸做特殊角,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在动手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习惯,养成合作交流意识。难点是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与思考折出特殊度数的角。 六、教法学法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新知,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七、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共设计了七个活动。

[ 活动 1] 看一看 , 说出在折纸时出现了哪 60°、 30°、 [ 活动 5] 用一用 老师有一张矩形纸片, 想利用它剪一个最大的正三角形纸片做教具, 你帮忙 想想办法。 [ 活动 6] 辨一辨 研究 2012 西宁市的一道 与折纸有关的中考题 4、合作:学生 4-6 人一组合作探究, 寻求准确折出 60°、30°、 15°的角的解决办法。 5、引导:教师参与各组活动,根据情况可进行引导 (备注:图附最后一页) 当学生纷纷得到不同的折法后,让不同折法小组的代表上台演示折叠过程,解释所折角度的正确性,再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一种折法证明。 学生仔细观察图形,尽量找出知道度数的角。教师关注学生回答问题是否完善、正确。 1、仔细观察各种折法示意图,发现其中等边三角形。 2、学生用规格一样的矩形纸中剪出等边三角形。 3、比一比,发现以矩形的宽为边长的三角形 不是最大的等边三角形,以矩形的宽为等边三角形的高才是最 大的。 1、( 2012 西宁中考)折纸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也是每一个人从小就经历的事,它是一种培养手指灵活性、协调能力的游戏,更是培养智力的一种手段.在折纸中,蕴涵许多数学知识,我们还可以通过折纸验证数学猜想.把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按 照图①~④的过程折叠后展开, 请选择所得到的数学结论 ( ) 2、交流:学生演示折叠方法。一般来说,此时学生想到的是将 [ 活动 3] 证一证 推理论证折出角度的正确性 [ 活动 4] 找一找 在各种折法示意图中找出知道度数的角。 90°的角估分成三等份。 3、点拔:同学们用的是估分法,能否准确折出呢? [ 活动 2] 折一折 1、探究: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在一张矩形纸上折在 一 张 矩 形 纸 上 折 出 15°的角。 60°、 30°、 15°的角 观看折纸视频 学生观看由本班同学制作的折纸视频 些角度的角。 教学活动设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人教新课标

社旗县新时代国际学校导学案 班级姓名 年级五学科数 学执笔数学备 课组 审核使用日期月日 课时及内容植树问题、两端都栽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学会在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中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 数之间的关系。 2.学会在合作、交流中,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进一步激 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学习过程】〖预学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理解教材例题,进行思路梳理;解决问题。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在后面“我的疑惑”中。 3、限时10分钟独立完成。 〖预习自测〗:---本部分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单,只有“用心才会,细心才对”。 自学教材第106页完成表格总长 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即 间隔(米) 两端都种 间隔数棵数20米 5 4 5 4

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我的疑惑〗: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在下面,待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探究解决。 〖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故我在。 在一条全长2km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 隔50m安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 三、〖训练案〗---有效训练,当堂矫正。 1、学校校园内一条小路的一旁从头到尾共有35棵树,每两棵树相距5米。这条小路共有多长? 2、学校教学楼每层楼梯有24个台阶,老师从一楼开始一共走了72个台阶。老师走到了第几层?

3、广场上的大钟7时敲7下,12秒敲完,10时敲10下,需要几秒钟敲完? 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本节课你有哪些疑问?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好,以后注意的 ------------------。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折纸教案

折纸 主备人:主教者:班级:时间:年月日 周星期 教学[来源学#科 #网Z#X#X#K]内容课题[来源:ZXXK]折纸[来源:ZXXK][来源:ZXXK][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来源:Zxxk]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 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 难点 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课前 准备 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 师:现在,每个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些正方形的纸片,请你们取其中的一张纸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涂上颜色,并说一说涂颜色的部分是几分之几? (学生开始进行折纸、涂色的活动,教师进行巡视。) 师:现在,哪个小朋友来介绍你和折纸与涂色情况。 生:我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再对折,然后在其中一个小正方形上涂颜色,这个涂色的部分叫1/4。 生:我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再对折,然后在其中的3个部分涂上颜色,涂色的部分叫3/4。 …… 一会儿时间,学生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折纸与涂色的情况。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要计算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合起是多少,你可列出哪些算式? 生:我可以列出:1/4+3/4。 生:我可以列出:3/4+1/2。 生:我可以列出:1/8+5/8。 生:我可以列出:5/8+1/4。 …… (教师分别将学生提出的算式,书写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根据分数的分母特点,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 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的,一类是分母不同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将黑板上的算式进行了整理。) 师:这个同学说得正好,我们今天这一节课就要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2.自主探索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 (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最新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

7 解决问题 1.填空。 (1)3.25×0.17的积是( )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 (2)1.85÷0.9的商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精确到十分位约是( )。 2.计算。 360÷4÷5750÷5÷5420÷7-50 3.用“进一法”取商的近似数。 小强的妈妈要将2.5kg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玻璃瓶最多可盛0.4kg。需要准备几个玻璃瓶? 列式为2.5÷0.4=6.25(个)。 虽然6.25≈6,可是6个瓶子只能装( )kg,还剩( )kg,所以需要准备( )个瓶子。 4.用“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王阿姨用一根25m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m长的红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列式为25÷1.5=16.666…(个)。 虽然16.666…≈17,但是17个礼盒需要( )m红丝带,还差( )m,所以最多只能包装( )个礼盒。 5.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一般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 际需要,用( )法或( )法取商的近似数。 6.2台同样的抽水机,3小时可以浇地1.2公顷,1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 学前 知识:整数除法应用题及商的近似数的相关知识。 准备

参考答案: 1.(1)四0.55 (2) 2.06 2.1 2.18 30 10 3.2.4 0.1 7 4.2 5.5 0.5 16 5.进一去尾 6.1.2÷3÷2=0.2(公顷) 学习励志名言 ~~~~~~~~~~~~~~~~~~~~~~~~~~~~~~~~ 相信自己 人身如开车,不怕慢,就怕钻!不能原地踏步,不能天天折返跑!转机只在前进的路上,一个躺在沟里不想爬出来的人不配谈成功。不要抱怨,不要等待。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别错位,别越位,别失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要坚持再长的路,也能一步步走完,反之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加油!顶着困难大踏步向自己的目标迈进吧!

折纸游戏中的数学

数学学科知识与折纸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案例 折纸游戏是能带给我们许多美好回忆的童年游戏之一。其实,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数学教师都可以通过折纸游戏设计出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是作者在课堂中观察到的教师将数学学科知识与折纸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案例。 1 在折法中体会数学学科知识 1.从一个矩形式样的纸张,做成一个正方形(图1)。(其中虚线为折痕,下同) 设计 问题:图1的折法体现了正方形的什么性质?(正方形是邻边相等的矩形) 2.在正方形中折出一个内接正方形(图2,图3)。 设计问题1:图2和图3的折法中有共性吗?(正方形与它的内接正方形有共同的对称中心,且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设计问题2:利用正方形及其内接正方 形给出勾股定理的一种证明方法。(如图4 中,(a+b)2=c 2+4?2 1ab,化简后得a 2+b 2=c 2) 设计问题3:进一步利用弦图给出勾股定理的另一种证明方法以及不等式 a 2+ b 2≥2ab 的图形证法。(如图5中,4?2 1ab+(b-a)2= c 2, 化简后得a 2+b 2=c 2;又c 2= a 2+b 2=4?21ab+(b-a)2≥4?2 1ab ,即a 2+b 2≥2ab ) 2 用数学学科知识检验折法 1.折抛物线。

在纸片离下底边2厘米处设置一点F,如图7所示方法,将纸折20到30次,形成一系列折痕,它们整体地勾画出一条曲线的轮廓,该曲线便是一条抛物线。 简证,如图8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过F作折边FA的垂线交折痕于点M,过M做纸片下底边的垂线,设垂足为N,易证MF=MN,而点M是一系列折痕勾画成的曲线上任意一点,根据抛物线的定义,显然点M的轨迹是抛物线。而且可进一步得出该抛物线的一个标准方程为x2=4y。1 2.折椭圆。 (1)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在纸片上任意给定一不同于圆心O的点P,然后折纸叠片(如图9),使纸片折叠后的圆弧恰好过P点。反复折叠纸片,使圆的圆周上有一点落于给定点P,折叠数次,折痕便构成一个椭圆(如图10)。 (2)折叠出的椭圆是哪个点的轨迹? 如图11,A是圆周上任意一点,O是圆心,该椭圆是AO连线与AP中垂线GD 交点C的轨迹。 (3)点C的轨迹为什么是椭圆呢? 连PA,线段PA的中垂线GD即为每次的折痕,又是该椭圆的切线.故|CP|=|CA|,于是|CO|+|CP|=|CO|+|CA|=定值(圆O的半径R,且R>|OP|),据椭圆的定义知,点C的轨迹是椭圆,O,P两点为该椭圆的焦点。2 3.折双曲线。 1刘智强,朱哲.圆锥曲线概念教学的一种创新设计与思考[J].数学通讯,2003,(17):4-6 2张维忠.数学中的纸折.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8):63-64

折纸与数学

数学与折纸 一个正方形变形为一个盒子。 一个正方形变形为一只鸟。 一个正方形变形为一条蛇。 一个正方形变形为一头象。 …… 除非你有先见之明,否则你准会以为我们将要谈些有关拓扑 (注:拓扑学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几何,它研究物体在伸张或收缩的变形中保 持不变的性质。不同于欧几里得几何,拓扑学不与大小、形状以及刚性图形 打交道。这就是为什么拓扑学被说成是橡皮膜上的几何的原因。想象物体存 在于一个能够伸张和收缩的橡皮膜上,在这样变形的过程中,人们研究那些 保持不变的性质)或魔术表演之类的话题了。 折纸是一种艺术形式,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583年。当佛教的和尚从中 国经过朝鲜东渡去日本时,带去了许多纸。由于当时纸张是很昂贵的,所以 人们用时格外小心,而折纸就成了一些礼仪的完整的一部分。折纸的艺术就 是从那时起一代代传了下来。 动物、花、船和人都是折纸的创作题材。(折纸一词是源于"折的""游戏 "。)几个世纪来,人们对折纸的热情有增无减。事实上,今天在英国、比利 时、法国、意大利、日本、荷兰、新西兰、秘鲁、西班牙和美国(注:美国 折纸中心联谊会位于纽约西第77街15号,NY10024。英国折纸协会位于斯托 克波特(英格兰西北部城市--译者)柴郡,桑恩路12号,SK71HQ )等国家内 都有国际折纸协会的区域机构。 在创作折纸图形时,折纸能手是由一张正方形的纸开始的,然后运用他 们的想象、技巧和决心,变形为任意的形状。 一个正方形之所以可以选为折纸的初始单元,因为与矩形和其他四边形 相比,它有四条对称轴;而虽然圆和有些正多边形有更多的对称轴,但它们 又缺少正方形所拥有的直角,这就使制作上造成了较大的困难。有时人们也 用其他的纸张作为折纸的开始,但纯粹从正方形开始的折纸作品是不用胶水 和剪刀的。 折纸的对象被创造出来后,留在正方形纸张上的折痕,揭示出大量几何 的对象和性质。 右图所示的折痕是在折一只飞鸟时在正方形纸张上留下的。 在正方形纸张上的折痕表现出以下的数学概念:相似、轴对称、心对称、 全等、相似比、比例、以及类似于几何分形结构的迭代(在图案内不断地重 复图案)。 研究折纸的创作过程是极具启发性的。人们开始用一个正方形(二维物 体)的纸张来折一个形体(三维物体)。如果折出了新的东西,那么折纸的 人就把这个形体摊开,并研究留在正方形纸上的折痕。这个过程包含了维数的变动。折痕表示物体在扁平面(即正方体)上的二维投影。而一个二维物 相关文章 ·为何金属元素中只有水银在常温下呈液态? ·首次发现两元素准晶体 ·码与密码 ·“非平衡态的引透”之谜 ·数学与折纸 ·氚:为何至关重要 ·泄露真情的闪光 ·怎样才能探测引力波 ·惰性最强的元素 ·音阶--数学对于耳朵 ·吃水果能代替吃蔬菜吗? ·油罐车的尾巴 ·喝水的学问 ·阿基米德“死光”之谜 ·用葱汁写密信 ·把空气浮起来 ·漂白水中畅泳 ·无底洞里的旅行家 ·室内环境警示 ·世界各地的怪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 学习目标: 1.我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我要学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3.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数学万花筒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徽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符号。 课前测评: 1.根据250×9=2250 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25×9= 25×90= 25×900 = 2500×9= 2.2.5+2.5+2.5= 2.5 ×( )=( ) 6.3+6.3+6.3+6.3+6.3= ( )×( )=( )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 ( )来进行简便计算。 3.把0.45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把75缩小到它的100 1 是( )。 4.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5.两个因数相乘(0除外)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积( )。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1、有( )位同学去店里买风筝,3.5元的每人买一个需要多少钱?,列加法算式( ),列乘法算式( )用自己理解的方法算出算式的结果。(把算的方法写在下面) (1).加法算式:

(2)乘法算式:怎么计算? 方法一:把3.5元分解成3元和5角,3元×3=()元, 5角×3=()角=()元 ()元+()元=()元 方法二:把3.5元转化成35角 3. 5元 3 5 角 × 3 × 3 1 0. 5元 1 0 5 角 结果:3.5元×3= ()元 (3)练一练:5个单价是4.6元的风筝多少钱? 2.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 3.阅读教材第3页例2。 理解:计算0.72×5时,先将0.72扩大到它的()倍,变成72,计算 出72×5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的()得到0.72×5的积。小数末尾的 0可以(),得()。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小数乘整数,先转化成(),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边起数出()位点上小数点,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2.用竖式计算。 0.075×33= 0.46×15= 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三、达标测评: 1、1.56 ×17的积有()位小数,0.059×7的积有()位小数。 2、5个2.04的和是多少?(写出竖式)

北师大版数学《折纸》说课稿-教育文档

北师大版数学《折纸》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折纸》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折纸》说课稿一、说教材和学情 《折纸》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五年级的学生,在三年级时已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上一个单元里又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知识点都已具备,在这节课里,重点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解决问题。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一些数

学问题。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建立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正方形纸片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即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小结巩固应用。在老师的引导下,以问题为思维的主线,学生先想先做,老师后讲后帮;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把引与探有机结合起来。在主要运用引探教学法的同时,结合运用直观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知识迁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在具体的情景和数学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 三、说学法 在本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在计算法则的引入和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