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职基础会计第六章教案

中职基础会计第六章教案

中职基础会计第六章教案
中职基础会计第六章教案

引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总分类核算主要账户的用途、结构。

2、能正确编制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基本会计分录。

3、能界定利润总额的组成内容及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

筹集、供应、生产、销售、利润核算过程中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

三、教学难点:

生产过程成本的核算

四、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业务进行讲授,并给出实际业务让学生练习。

五、课时安排:

共10课时(总48课时之23—32课时)

第一课时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筹集资金的账户设置

2 筹集资金的核算

二、教学重难点:

资本公积的核算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给出学生实际业务题,如:某日,A投资者以30万元向企业投资,款项存入银行,作为会计我们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二)新课讲授:

筹集资金的账户设置:

1、“实收资本”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按法定程序减少的资本数额,贷方登记实际收到的投资额,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投入资本的实有数。

例如:1日收到国家投入资本500 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500 000

贷:实收资本——国家资本500 000

2、“资本公积”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因接受捐赠等而引起的投资者公共积累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按规定转赠注册资本的数额,贷方登记因接受捐赠等原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数额,期末贷方余额表示资本公积的结余数。

例如:3日收到外商捐赠的设备一台,价值120 000元。

借:固定资产120000

贷:资本公积120000

3、“短期借款”账户(负债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从银行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到期偿还的借款,贷方登记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

例如:5日,向银行借入为期六个月的借款50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

借:银行存款50000

贷:短期借款50000

4、“长期借款”账户(负债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从银行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到期偿还的借款本息,贷方登记借入的各种长期借款的本金以及应付的利息,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

例如:向银行借入期限为三年,年利率为8%的借款100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

借:银行存款100000

贷:长期借款100000

四、板书:

五、作业:

资金筹集的核算练习题(见习题集)

六、教学总结:

本节内容比较少,核算也比较简单。

第二、三课时供应过程的核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供应过程核算的账户设置

2、采购成本的核算

3 供应过程业务核算

三、教学重难点:

采购成本的计算

四、课时说明;

用一课时教授,一课时实操经济业务题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购入原材料收到一张进项增值税发票,在这过程中我们又发生了相关的费用,比如运费,比如挑选费等,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二)新课内容讲授:

供应过程核算的账户设置:

1、“在途物资”账户(资产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购入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还没入库的材料。

借方反映企业购入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贷方反映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借方期末余额反映在途材料。

例如:企业于2003年7月1日向新华工厂购入甲材料5000千克,单价10元,运杂费200元,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在途物资—甲材料50200

贷:银行存款50200

2、“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负债类账户)

借方反映:①应购买原材料等支付给供货方的进项税;②已交税金

贷方反映:①销售商品过程中的销项税;②进项税额转出;③出口退税

借方余额表示多交的增值税;贷方余额表示应交未交的增值税。

外购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包括:运输费、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进口关税。

例如:企业于2003年3月17日,向红星工厂购入A材料8000千克,单价50元,增值税68000元,运杂费1000元,货款尚未支付。

借:在途物资—A材料401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0

贷:应付账款—红星工厂469000

2、“原材料”账户(资产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库存材料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反映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反映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借方余额反映库存材料。

企业于2003年4月2日向东风工厂购入B材料5000千克,每千克20元,增值税17000元,运输费500元,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材料采购完毕已验收入库,按实际成本入帐。

①购入材料时:

借:在途物资—B材料100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

贷:银行存款117500

②材料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B材料100500

贷:在途物资—B材料100500

3、“应付账款”账户

贷方反映应付给供货方的款项,借方反映归还供货方的款项,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支付的应付账款的数额。

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

(一)、成本计算的概念

成本计算就是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分别计算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

(二)物资采购成本的内容

物资采购成本由买价和采购费用构成,其中采购费用包括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和国外进口物资应负担的进口关税等。为简化核算,采购人员的差旅费不计入材料物资采购成本,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三)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

公式:某种物资采购成本=该种物资的买价+应负担的采购费用

物资单位成本=物资采购成本÷物资数量

采购费用分配率=采购费用总额÷各种物资的重量(或买价)之和

某种物资应负担的采购费用=该种物资的重量(或买价)×采购费用分配率

例1、12月10日,从东风工厂购入甲材料10 000千克,买价98 000元;购入乙材料2 400千克,买价47 520元;购入丙材料15 000千克,买价72 000元。增值税计36 978.4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

借:在途物资——甲材料98 000.00

——乙材料47520.00

——丙材料72 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6 978.40

贷:银行存款254 498.40

例2、12月12日,用银行存款支付甲、乙、丙三种材料运杂费5 480元。

运杂费按三种材料重量比例分配如下:

运杂费分配率=5480÷(10 000+2 400+15 000)=0.2

甲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10 000×0.2=2 000(元)

乙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2 400×0.2=480(元)

丙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15 000×0.2=3 000(元)

根据分配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途物资——甲材料2 000

——乙材料480

——丙材料3 000

贷:银行存款5480

例3、12月12日,甲、乙、丙三种材料并验收入库,结转物资采购成本。

甲材料采购成本=98 000+2 000=100 000(元)

乙材料采购成本=47 520+480=48 000(元)

丙材料采购成本=72000+3 000=75 000(元)

借:原材料——甲材料100 000

——乙材料48 000

——丙材料75 000

贷:在途物资——甲材料100 000

——乙材料48 000

——丙材料75 000

六、板书:

七:作业:供应过程的核算(见习题集)

八:教学总结:供应过程中采购成本的构成与核算有点难度。

第四、五、六课时生产过程的核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产过程账户设置

2、掌握生产成本的核算

3、制造费用的分配与归集

二、教学重点:

制造费用的分配与归集

三、教学难点:

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核算

四、课时说明:

本节是本章的难点,用一课时讲授生产成本的核算,一课时讲制造费用的分配与归集以及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核算,用一课时进行业务题的实操核算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企业为了准确地记录和反映生产加工业务,正确计算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将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在本期销售产品和库存产成品以及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而期间费用则在发生费用的期间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从当期实现的收益中得到补偿。

二)讲授新课:

生产过程账户设置:

1、“生产成本”账户

“生产成本”账户属于成本账户,反映在产品实际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登记为生产产品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以及从制造费用账户转入的制造费用,贷方反映完工入库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如果有余额,反映在产品实际生产成本。

例如:企业为生产产品领用甲材料500千克,单价10元。说明500千克的材料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因此构成了产品的直接材料费。

2、“应付工资”账户

“应付工资”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反映应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该账户的借方反映实际已经支付的工资数,贷方反映应该支付的职工工资数,余额如果在借方则反映多支付的工资数,余额如果在贷方,则反映应付未付工资数。

3、“应付福利费”账户

“应付福利费”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是从工资的总额上提取14%。方向与应付工资同样。

4、“制造费用”账户

“制造费用”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它的借方反映企业基本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基本生产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折旧费、材料费办公费、水电费等,贷方反映转入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的制造费用,期末无余额。

例如:企业以现金支付基本生产车间的办公费200元。

5、“管理费用”账户

“管理费用”账户,属于损益账户,它的借方反映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折旧费、材料费办公费、水电费、业务招待费等,贷方反映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方的管理费用,该账户期末无余额。

6、“财务费用”账户,

“财务费用”属于损益类账户,反映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借方反映借款利息、承兑手续费、汇兑损益,贷方反映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方的财务费用,该户月末无余额。

例如: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承兑手续费3000元。

7、“待摊费用”账户

“待摊费用”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借方登记发生的各项待摊费用,贷方登记分期摊销的费用,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已经发生尚未摊销的费用。

8、“预提费用”账户

“预提费用”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用来核算去已预提计入各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贷方登记预提计入各期的费用,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的费用,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已经预提但尚未支付的费用。

例1、5日,开出现金支票50000元从银行提取现金,准备发放工资。

借:现金5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

例2、5日,用现金50000元发放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50000

贷:现金50000

例3、8日,用现金购入办公用品,其中生产车间100元,管理部门300元。

借:制造费用100

管理费用300

贷:现金400

例4、10日,用银行存款预付明年上半年财产保险费3000元。

借:待摊费用3000

贷:银行存款3000

例5、12日,采购员于宁出差,预借差旅费500元,以现金支付。

借:其他应收款----于宁500

贷:现金500

例6、20日,于宁出差回来,报销差旅费465元,退回现金35元。

借:管理费用465

现金35

贷:其他应收款----于宁500

例7、31日,摊销本月应负担的财产保险费500元,其中生产车间300元,管理部门200元。

借:制造费用300

管理费用200

贷:待摊费用500

例8、31日,预提本月应负担的短期借款的利息700元。

借:财务费用700

贷:预提费用700

例9、3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本季度短期借款2100元。

借:预提费用2100

贷:银行存款2100

例10、31日,根据领料凭证汇总表,本月生产甲产品领用A材料40000元、D

材料11000元。生产乙产品领用A材料5000元、B材料18000元、D材料3000元。车间领用C材料3000元。管理部门领用C材料1000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51000

-----乙产品26000

制造费用3000

管理费用 1000

贷:原材料-----A材料45000

-----B材料18000

------C材料4000

------D材料14000

例11、31日,结转本月应付职工工资50000元。其中:生产甲产品工人工资20000元,生产乙产品工人工资15000元,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5000元,企业管理人员工资10000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20000

------乙产品15000

制造费用5000

管理费用1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50000

例12、31日,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6000元,其中生产车间固定资产折旧4000元,企业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2000元。

借:制造费用4000

管理费用2000

贷:累计折旧6000

例13、3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本月水电费25000元,其中生产车间21000元,管理部门4000元。

借:制造费用21000

管理费用4000

贷:银行存款25000

例14、31日,将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转入生产成本,其中甲产品负担19085元,乙产品负担14315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19085

--------乙产品14315

贷:制造费用33400

例15、31日,结转本月完工入库产品的生产成本。其中:甲产品500件全部完工,总成本90085元,乙产品400件全部完工,总成本55315元。

借:库存商品------甲产品90085

------乙产品55315

贷:生产成本------甲产品90085

-------乙产品55315

产品成本的计算

(一)、成本费用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成本是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也就是说,生产成本是相对于一定的产品而言所发生的费用,是按照产品品种等成本计算对象对当期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而形成的。

区别: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它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而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商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

(二)产品生产成本的内容

1、生产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三)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之和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制造费用分配率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本月发生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产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

例1、12月8日,用现金支付办公用品费540元,其中生产车间240元,管理部门300元。

借:制造费用240

管理费用300

贷:现金540

例2、12月31日,本月领用材料根据领料凭证汇总表,生产甲产品领用A材料68000元、B材料20000元、D材料30000元。生产乙产品领用A材料10000元、C 材料21000元。生产车间领用B材料5000元、D材料3500元。管理部门领用C材料12500元、D材料1500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118000

------乙产品31000

制造费用8500

管理费用14000

贷:原材料------A材料78000

-------B材料25000

--------C材料33500

-------D材料35000

例3、12月31日,结算本月应付职工工资57000元,其中:甲产品生产工人工资34200元,乙产品生产工人工资114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4560元,企业管理人员工资6840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34200

--------乙产品11400

制造费用4560

管理费用6840

贷:应付职工薪酬57000

例4、12月3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本月水电费38000元,其中:生产车间33000元,管理部门5000元。

借:制造费用33000

管理费用5000

贷:银行存款38000

例5、12月31日,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6100元,其中:生产车间4100元,管理部门2000元。

借:制造费用4100

管理费用2000

贷:累计折旧6100

例6、12月31日,分配并结转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率=50400/(34200+11400)=1.105(元)

甲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34200*1.105=37800(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1400*1.105=12600(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37800

------乙产品12600

贷:制造费用50400

六、板书:

七、作业:

生产过程的核算(习题册)

九:教学总结:

本节讲述了“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应付工资”账户它们所反映的内容同学们必须掌握。

第七、八课时销售过程的核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销售过程账户的设置

2、掌握销售成本的核算

3、熟练销售过程的核算

二、教学重、难点:

销售过程过程核算及销售成本核算

三、课时说明:

一课时讲授一课时分解练习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了营业收入。工业企业的收入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提供劳务,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确认营业收入。也就是商品、产品已经发出或者劳务已经提供;货款已经收到或者得到收取价款的凭据作为营业收入实现的基本条件。无论采取何种销售方式,均应以此为基础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

二)收入业务会计记录的账户设置

为了记录收入业务,应设置“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应收票据”、“应收账款”

等账户。

1、“主营业务收入”账户

“主营业务收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销售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其贷方登记实现的销售收入;借方登记发生销货退回和期末将实现的销售收入转入“本年利润” 账户数额;期末结转后无余额。该账户应按照产品类别设置明细账。

2、“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销售产品的成本。其借方登记企业结转已销售产品的成本,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 账户的数额;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该账户应按照产品类别设置明细账。

3、“营业费用”账户

“营业费用”账户

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产品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其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产品销售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 账户的数额;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该账户应按照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

4、“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按规定应交纳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其借方登记企业按照规定计算应由

本期负担的税金及附加,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 账户的数额,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5、“其他业务收入”账户

“其他业务收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除产品销售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的收入,如材料销售、技术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收入。其贷方登记企业取得的其他业务收入;借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 账户的数额;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该账户应按其他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

6、“其他业务支出”账户

“其他业务支出”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除产品销售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成本、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等。其借方登记发生的其他业务支出;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 账户的数额;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该账户应按其他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

7、“应收账款”账户

“应收账款”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因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其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应收账款;贷方登记收回的应收账款或已确认为坏账而转销的应收账款;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应收回的账款。该账户应按不同的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设置明细分类账户。

8、“应收票据”账户

“应收票据”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销售产品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其借方登记企业收到的商业汇票;贷方登记商业汇票到期收回或未到期向银行贴现的票面金额;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尚未到期的应收票据。企业应设置“应收票据备查簿”,逐笔登记每一应收票据。

一)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数量*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例)12月31日,结转本月产品销售成本,其中:甲产品销售500件,单位生产成本190元;乙产品销售300件,单位生产成本120元。

甲产品销售成本=500*190=95000(元)

乙产品销售成本=300*120=36000(元)

根据计算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甲产品95000

——乙产品36000

贷:库存商品——甲产品95000

——乙产品36000

五、板书:

六、作业:习题集销售过程的核算

七、教学总结:本节销售过程的核算同学们主要掌握的是产品销售后要结转销售成本。

第九、十课时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利润及利润分配应设置的账户

2、利润及利润分配业务的确认

3、熟练利润分配的核算

二、教学重、难点:

1、利润形成和分配的确认

2、利润分配的核算

三、课时说明:

一课时讲授利润形成和分配的确认及核算,一课时进行业务题的实操核算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了从资金的筹集,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那么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质量的重要综合指标。如何对形成的利润进行分配是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二)新课讲授:

(一)利润及利润分配业务会计记录的账户设置

为了记录利润的形成和分配情况,应设置“本年利润”、“所得税”、“利润分配”、“应付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盈余公积” 等账户。

1、“本年利润”账户

“本年利润”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在本年度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额。其贷方登记期末从各收入账户转来的收入数和投资收益账户转来的净收益;借方登记期末从各费用、成本、支出账户转来的数额。年度终了,企业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 账户时,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净亏损结转记贷方)。该账户平时贷方余额表示截至本期累计实现的净利润,平时如为借方余额表示截至本期累计发生的净亏损。年终结转后应无余额。

2、“所得税”账户

“所得税”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按规定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其借方登记企业按纳税所得计算的应缴所得税;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 账户借方的数额;结转后本账户应无余额。

3、“利润分配”账户

“利润分配”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情况。借方登记利润的分配数,贷方登记从“本年利润”账户转入的全年实现的净利润,年末贷方余额表示历年累计未分配利润。该账户应设置“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和“未分配利润”等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4、“投资收益”账户

“投资收益”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和发生的损失。贷方登记取得的投资收益,借方登记发生的投资损失和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净收益,期末结转无余额。

5、“营业外收入”账户

“营业外收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贷方登记取得的营业外收入,借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收入,期末结转无余额。

6、“营业外支出”账户

“营业外支出”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借方登记发生的营业外支出,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支出,期末结转无余额。

7、“盈余公积”账户

“盈余公积”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贷方登记盈余公积的提取数,借方登记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和转增注册资本数,期末贷方余额表示盈余公积的结存数。

(二)利润及利润分配业务的确认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质量的重要综合指标。工业企业的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利润为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期间费用和各种流转税及附加后的余额。投资净收益是企业对外投资收入减去投资损失后的余额。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企业应正确确认利润,以便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得利润,并应按国家税法规定缴纳所得税,所得税作为企业所得的一种耗费,遵循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应计入当期的损益。因此,企业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扣减所得税后的数额。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企业对实现的净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应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公益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经过分配仍有余额,属于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存收益的重要内容。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电大基础会计电子教案一(放大)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会计的目标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什么是会计 初学者对会计一词的理解:1、会计是一门经济管理学科,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2、会计是一个部门(机构),如单位内部设置的财务处;3、会计是一项具体的核算工作,包括记账、算账、报账等;4、会计是人们从事的一种职业,如张会计,是某一公司的会计人员。 以上都只是对会计初浅、片面的认识,那究竟什么是会计科学完整的含义呢?这就必须从世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说起。(二)会计是如何产生的 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图 2、人类要满足第一层次的生理需求(要生存,解决温饱问题)→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要劳动)→在生产劳动中为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获取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提高产出效益,就会促使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对劳动耗费、劳动成果

进行观察、计量、记录和比较分析

→→由此,在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中逐渐产生了会计。 3、总结: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会计产生、发展的基础;会计源于生产实践的需要,随着社会生产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会计的产生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书P1) (三)会计的发展史 会计的发展,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1、古代会计阶段(公元15世纪末,即1494年前) (1)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初期:人们通过头脑记忆或工具来记载劳动收支,会计只是生产职能中的一个附带部分。(如:绘图记事、结绳记事、刻契记数、刻木记日等。旧石器时代,北京山顶洞人发现的赤色鹿角棒,上面也刻划着一些有规则的符号,也被怀疑是古人对经济活动的一种记录。商代武丁时期的甲骨文字中已有“获”、“入“等文字来专门反映收入情况,而用“用”、“出”等字来专门反映支出情况。)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逐渐分离出来,会计也从一种必要的附带工作逐渐成为一项由专门人员从事核算记录的专门工作(如:古代印度公社中的农业记账员,专门负责农业账目的登记。)

基础会计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总论 学习目标: 1、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内容和掌握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2、了解会计核算方法 3、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了解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 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需要生产活动。生产活动一方面创造物质财富,取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发生劳动耗费,包括人力、物力的耗费。在一切社会形态中,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为此,就必须在不断改革生产技术的同时,采用一定方法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并加以比较和分析。这种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予以确认、计量、报告,并进行分析的方法就是基本意义上的会计。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得到不断发展的科学。 知识链接: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最初的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由生产者在生产时间之外将收入、支付等事项记载下来。如原始社会的早期的结绳记事、绘图记事、刻木记日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即原始社会的中期和后期,出现剩余产品以及有了商品生产和以某种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的交换,会计才逐渐从生产职能的附带工作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委托当事人的独立职能或工作。在远古的印度公社中,产生了农业记账员。中国西周时期,也曾出现了专门从事会计工作的官员,名曰“司会”,进行“月计岁会”。 古代会计主要指服务于王室赋税征收、财政支出、财产保管等。因此,早在公元前的古巴比伦、埃及、中国和希腊就因私有财富的积累而有了受托责任会计的产生。社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生产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会计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过程。在中国的宋朝,以编制“四柱清册”来办理钱粮报销及移交手续,具体算清并明确经管财务的责任,后由官厅拓展到民间,逐步形成我国传统的中式薄记。在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会计的发展。 近代会计基本特征是:利用货币计量进行价值核算;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的问世,体现了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用,为现代会计的发展奠定基础。 现代意义上的会计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发展起来的。在经济活动更加复杂、生产日益社会化、人们的社会关系更加广泛的情况下,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会计的目标、会计所应用的原则、方法和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并日趋完善,并逐步形成自身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代数学、现代管理科学与会计的结合,

基础会计教案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五、本课程总课时:总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 1 模块一总论 项目一会计概述 知识目标:

基础会计课程设计方案电子教案

《基础会计》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一、课程目标设计: (一)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具备基本上岗的能力。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交出3本记账凭证、2本日记账、一本总账、若干张不同格式的明细账、二张报表。 (二)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基础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三)具体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会计的职能、对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原则、核算方法等基本理论。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等基本知识。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对企业的简单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分录的编制。 4、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即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5、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原始凭证的种类,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6、了解记账凭证的意义和作用,掌握记账凭证的种类,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7、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8、了解会计账簿的意义和作用,掌握账簿的种类,掌握各种不同类型账簿的登记。 9、掌握账簿的试算与记账错误的更正;掌握账簿的结账与对账。 10、掌握错账更正的方法。 11、了解会计报表的意义、种类、及编制要求。 12、理解资产负债表的概念、意义和结构,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3、理解利润表的概念、意义和结构,掌握利润表的编制。 14、了解会计报表的披露和注解、会计报表的报送和审批。 15、了解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和会计工作组织。 二、教学方法设计 1、教学方法 (1)以引导启发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2)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放性教学 (4)提问式教学 (5)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6)实践教学 2、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黑板加粉笔,教师在授课时费时费力地讲授有限的内容,展示少量的实物(如账、证、表等),示范简单的操

《基础会计》完整版优质教学教案

一、个人简介 经济管理学院 二、课程要求 会计学科体系简介 “会计”这个词,早在我国西周时代(约在公元前1 100年到770年之间)就已经出现。但是,会计作为一种专业知识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过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 会计学的分支: 从应用范围上看,可分为: 1.宏观会计学 反映和监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情况。 2.微观会计学 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或组织的经济活动情况。 微观会计学,按照其所服务主体的性质,可以分为: 1.预算会计(也叫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反映和监督政府的财政收支以及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活动。 2.企业会计(也叫营利组织会计) 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情况。 企业会计,按照其服务对象,可以分为: 1.管理会计 提供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关于未来的经济信息。 2.财务会计 提供为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服务的、关于过去的经济信息。 财务会计,按照其所应用的行业,可以分为: 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学基础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第一章总论(绪论) 一、会计的含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

二、会计的职能 (一)基本职能: 1. 核算 2. 监督 核算是基础,监督是保证 (二)其他职能 预测经济前景 参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等 三、会计对象 特定主体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四、会计目标 受托责任观 决策有用观 五、会计基本假设 1. 会计主体 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界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2. 持续经营 3. 会计分期 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 4.货币计量 记账本位币 六、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七、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 相关性 可理解性 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

利润形成过程的核算 基础会计教案 职高

【课题】利润形成的核算 【教材版本】 张玉森.陈伟清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玉森.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习题集》(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玉森.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础会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第三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了解影响利润形成的业务; 2.掌握损益类账户和本年利润账户的结构。 能力目标:1.会正确运用损益类和本年利润账户; 2.能熟练地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损益类结转和利润结转业务的核算。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以利润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思维方式; 2.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损益类账户结转的核算; 2.所得税的计算和结转的核算。 教学难点:1.损益类账户结转的核算; 2.所得税的计算和结转的核算。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制作幻灯片 比较法、归纳法、分组讨论法、讲练结合法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旧课(5分钟) 【幻灯片演示】 各问题及答案 第二环节新授课(55分钟) 第五节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 一、影响损益的其他业务(20分钟) 【讲解】 除了上述经济业务影响企业的损益外,还有以下经济业务会引起利润的变化。【幻灯片演示 】

【讲解】 【幻灯片演示】 【举例】 配套教材《基础会计(第三版)》P135~136例38~40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逐一讲解 【分析】例38 1.这个业务引起哪些账户发生变化――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

第一章概述 学习目标 ◆ 了解会计的概念。 ◆ 能说出会计的对象。 ◆ 能解释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 了解我国现阶段会计管理体制结构。 ◆ 能区分集中核算与非集中核算的关系。 ◆ 能举例说明会计机构的内部牵制制度。 ◆ 能说出会计岗位的划分。 ◆ 了解会计法规的组成,能说出会计法的基本内容。 ◆能解释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习时数 ◆讲授:4学时。 第一节会计的概述 什么是会计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任何社会的经济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管理越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 会计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它的理论与方法体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创新。

会计学科的分类

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管理是通过会计的职能来实现的。会计的职能就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固有的、内在的客观功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亦称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核算的时间看,它既包括事后的核算,也包括事前、事中的核算;从核算的内容看,它既包括记账、算账、报账,又包括预测、分析和考核。 会计的基本职能可归结为核算和监督两个方面。

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就是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监督的核心就是要干预经济活动,使之遵守国家法令、法规,保证财经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还要从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出发,对每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事前、事中监督,以防止损失浪费。会计监督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第一,以国家的财经政策、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为准绳,对即将进行或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进行监督。 第二,从单位内部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将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以评价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有效,能否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对贪污盗窃、营私舞弊等违法犯罪活动进行监督,以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职能关 系十分密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核 算是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就无法进 行监督,只有正确地核算,监督才有 真实可靠的依据。而监督则是核算的 继续,如果只有核算而不进行监督, 就不能发挥会计应有的作用,只有严 格地进行监督,核算所提供的数据资 料,才能在经济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 用。

中职基础会计电子教案

中职基础会计电子教案 篇一:中职基础会计第六章教案 引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总分类核算主要账户的用途、结构。 2、能正确编制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基本会计分录。 3、能界定利润总额的组成内容及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 筹集、供应、生产、销售、利润核算过程中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 三、教学难点: 生产过程成本的核算 四、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业务进行讲授,并给出实际业务让学生练习。 五、课时安排: 共10课时(总48课时之23—32课时) 第一课时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筹集资金的账户设置 2 筹集资金的核算 二、教学重难点: 资本公积的核算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给出学生实际业务题,如:某日,a投资者以30万元向企业投资,款项存入银行,作为 会计我们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二)新课讲授: 筹集资金的账户设置: 1、“实收资本”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按法定程序减少的资本数额,贷方登记实际收到的投资额,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投入资本的实有数。 例如:1日收到国家投入资本500 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实收资本——国家资本 500 000 2、“资本公积”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因接受捐赠等而引起的投资者公共积累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按规定转赠注册资本的数额,贷方登记因接受捐赠等原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数额,期末贷方余额表示资本公积的结余数。 例如:3日收到外商捐赠的设备一台,价值120 000元。 借:固定资产 120000 贷:资本公积 120000 3、“短期借款”账户(负债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从银行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到期偿还的借款,贷方登记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

基础会计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会计的概述(一) 【授课教师】 阚龙彪。 【授课班级】 20XX级财会一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这个中心,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加深对会计概念及其涵义的理解。 3、德育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职能这个中心,教育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不做假账。 【教学重点、难点】 参见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P1 1.教学重点:会计的概念、职能。 2.教学难点:会计的概念和两大职能。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财会专业课的第一堂课,本节课影响整个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学生对企业、对会计都比较抽象。对会计的学习比较茫然,所以本节课用了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 【教学媒体】 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给学生看一些关于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图片。 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有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的物质资料,因而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这时人们有个良好的愿望:希望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尽可能节省的劳动占用,来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为此,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生产活动加强管理。当社会再生产活动日益复杂,人们单凭头脑记忆来管理生产活动已不能适应客观需要时,在人类社会中就首先产生了原

始计量、记录行为,继而产生了会计。 会计最初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等记录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会计才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 经济越发达,会计越重要。举例……,所以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不做假账。 二、新授课 (一)什么是会计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7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归纳: (1)会计的产生 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使用配套光盘——第一章第一节,学生看演示: 从开始的堆积石块、刻木记事、结绳记数到刻契记数一步步向前发展。 (2)会计的发展 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起源于生产实践,是为管理生产活动而产生的。 会计在中国的发展 西周——出现“司会”官职 西汉——出现“计簿、薄书”的账册 宋代——官厅会计(四柱清册) 明末清初——龙门账 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四脚账 清后期——借贷记账法 二十世纪——电算化会计 会计在世界的发展 远古——印度的农业记账员 1494年——意大利的复式记账法 二战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分化

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基础会计学:电子教案1第一章 会计对象

第一章会计的对象 【教学课题】会计的概念 【教学时间】 【教学地点】:25#106 【教学班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要求掌握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教学方式与手段】启发式和多媒体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参考资料】: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葛军主编《会计学原理》 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樊行健主编《基础会计》 新会计准则网 https://www.sodocs.net/doc/217355520.html,/ 中国会计网https://www.sodocs.net/doc/217355520.html,/ 无忧会计网https://www.sodocs.net/doc/217355520.html,/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会计”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可以说各行各业,每个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要和会计打交道。比如,在座的每位同学开学时要到学校财务部门缴学费,单位职工每月要在本单位财务部门领取工资,职工的医药费等有关开支需要在会计那报销等等。大家可以想想财务部门的这些会计人员到底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有人说,会计工作就是记账、算账。(可以提问学生他们认为的会计是什么)那么在学完本节内容后,再回过头想一下这种说法的正确性,会计的实质内涵到底是什么。 在引出“会计”内涵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会计是怎么产生的,历史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讲授正文】: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会计是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在介绍会计发展历史前,可以先问问学生,他们对会计的历史发展曾有什么样的了解。接着老师介绍发展过程,注意:对于每个阶段可以先介绍一些会计发展史实,再总结本阶段的会计发展特点。 会计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生产实践以及人们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的需要。 比如,人们在进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时,需要将生产活动的过程和内容记录下来并计算生产活动的数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更多的物资投入生产,这些物资怎么分配,耗用多少数量在产品生产上,需要把这些内容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 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产生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它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古代会计:专门方法还没有形成,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近代会计:复式簿记在理论上的总结被认为是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现代会计:管理会计的形成,是近代会计发展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 2.社会生产日益发展,生产规模日益社会化,会计逐渐完善起来,而且越来越重要。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中职基础会计学试题及答案电子教案

基础会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马克思指出:会计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这表明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 A、生产职能 B、反映监督职能 C、生产职能和管理职能的统一 D、主要是管理职能兼生产职能 2.传统的会计主要是( ) A、记帐算帐报帐 B、记帐预测分析 C、记帐算帐查帐 D、记帐报帐查帐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是( ) A、设置帐户的理论依据 B、复式记帐的理论依据 C、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D、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分类帐户平行登记的理论依据 4.对应收帐款可按规定的标准计提坏帐准备金,其根据是( ) A、历史成本原则 B、权责发生制原则 C、配比原则 D、谨慎原则 5.会计报表编制的根据是( ) A、原始凭证 B、记帐凭证 C、汇总记帐凭证 D、帐簿记录 6.引起资产内部一个项目增加,另一个项目减少,而资产总额不变的经济业务是( )

A、用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 B、收到投资者投入的机器一台 C、收到外单位前欠货款 D、收到国家拨入特准储备物资 7.对于大堆,笨重的材料物资实存数的确定,一般采用( ) A、实地盘点 B、抽查检验 C、查询核对 D、技术推算盘点 8.盘存帐户月终如果有余额应在帐户的( ) A、借方 B、贷方 C、借方或贷方 D、无余额 9.盘存表是一张反映企业资产物资实有数所( ) A、外来原始凭证 B、自制原始凭证 C、记帐凭证 D、转帐凭证 10.目前实际工作中使用的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属于( ) A、特种日记帐 B、普通日记帐 C、专栏日记帐 D、分录簿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5分,共15分。) 11.复式记帐法的优点是( ) A、帐户对应关系清楚,能全面,清晰地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B、适用性强 C、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 D、便于核对帐户记录 5)便于试算平衡,检查帐户记录是否正确

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4.2 原始凭证 授课时间:2016年12月2日 授课班级:15对口财会2 授课人:陈玲 单位: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原始凭证》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第三版第四章中的第二节。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的起点和基础,是记账的原始依据。其操作结果不仅决定着会计凭证的工作质量,也影响到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工作质量。因此,应将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作为最重要的应用技术来掌握。本节有二层教学内容,第一层是原始凭证的基本理论知识,如原始凭证的来源、用途基本内容、填制的基本要求等。第二层是能识别常用的原始凭证并会填制原始凭证。 二、教学对象分析: 15对口会计2班学生学习态度认真,求知欲强。全体同学能够基本掌握所学财会理论知识,但是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还有个体差异,如:一般学生虽然能够熟练掌握书本知识,但举一反三的能力差,缺乏创造性思维,由于实际生活的多变性,决定这些同学很难适应实际工作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优生熟练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并能够举一反三,如:本节课讲了现金支票的填制,那么她们就会填制转账支票。本节课的知识量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教师在讲解中应恰当补充与本节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学习生活化,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课堂更加生动;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地学习;开展讨论,自主学习,学生积极思维,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⑴理解原始凭证的概念和种类。 ⑵熟悉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⑶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和审核内容 确立依据: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才能应用到实践中去。 2、能力目标:在尝试完成“发票”的填制和审核的过程中,基本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观察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独立工作能力。 确立依据: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实践的能力是学生学好本节课的必备条件。 3、情感价值目标: ⑴培养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有序的思维习惯。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 课程责任教师刘晓菲-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五、本课程总课时:总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 第一章总论

基础会计教案—财产清查

第八章财产清查 【教学重点、难点】 财产清查的含义和意义,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存货的盘存制度。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节财产清查的意义及方法 导入新课: 请大家思考什么是财产清查,实际工作中为什么要进行财产清查?由此引出财产清查的意义。 新课讲授: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 (一)财产清查的基本含义 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实物、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查对,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的实存数、并查明实存数同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造成各种财产账实不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收、发各项财产过程中,由于计量、检验不准确而发生品种、数量或质量上的差错。 2、在财产发生增减变动时,没有填制凭证而登记入账;或者在填制凭证、登账时,发生计算上或登记上的差错。 3、在财产的保管过程中,受到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而发生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 4、由于保管不善或工作人员失职发生的财产残损、变质与短缺,以及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的差错。 5、由于不法分子营私舞弊,贪污盗窃等而造成的财产物资损失。 6、因未达账项或拒付而引起单位之间账账不符等。

(二)财产清查的作用 1、通过财产清查,可查明各项财产的实存数与账存数的差异,以及发生差异的原因及责任,及时按照规定把账存数调整为实存数,从而达到账实相符,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可靠。 2、通过财产清查,可查明各种财产的结存和利用情况,可发现有无储备不足、积压、闲置等情况,以便采取措施,充分挖掘物资潜力,合理有效地利用企业的各项资源。 3、通过财产清查,可查明各项财产有无短缺、毁损、变质、贪污盗窃等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分析原因,追查责任,同时要吸取教训,改进管理工作,切实保证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重点) 财产清查的种类: 1、财产清查按照清查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部清查和局部清查。 全部清查是指对所有的财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盘点与核对。清查的内容主要是各种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具体包括以下各项: (1)固定资产、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在途物资、委托其他单位加工、保管的物资、受托代保管物资等。 (2)现金、银行存款、在途货币资金、股票、债券等。 (3)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各种银行借款等。 全部清查,一般是在年终决算前、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联营和清产核资时进行,目的是保证会计报表信息的真实和准确。 局部清查是指对一部分财产进行的清查。具体清查对象应根据管理需要确定。 一般限于流动性较大又易于损耗的物资和比较贵重的财产。如企业的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等,除年终全部清查外,还应在年内轮流盘点或重点抽查。各种贵重财产每月至少要清查一次;库存现金要每日清查一次;银行存款至少每月同银行核对一次;债权债务每年至少要核对两次。 2、财产清查按照清查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定期清查是指按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财产进行的清查。一般是在月末、季末或年终结账前进行。 不定期清查是指事前不规定清查日期而临时进行的财产清查、因此,也称临时清查。 不定期清查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行:

会计基础-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教案

教案电子版

时间来合理确定。明确会计凭证的传递时间,能防止拖延处理和积压凭证,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秩序,提高工作效率。一切会计凭证的传递和处理,都应在报告期内完成。否则,将会影响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会计凭证的传递手续是指在凭证传递过程中的衔接手续。应该做到既完备严密,又简便易行。凭证的收发、交接都应按一定的手续制度办理,以保证会计凭证的安全和完整。 会计凭证的传递路线、传递时间和传递手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修改,以确保会计凭证传递的科学化、制度化。 2会计凭证的保管 会计凭证保是指将办理完毕的会计凭证进行整理、归档和保存的整个工作。会计凭证保管是保证会计资料完整与安全的重要环节。会计凭证的保管内容主要包括: 1.在平时,应将装订成册的会计凭证交专人负责保管,年终决算后,则须将全年凭证移交档案室造册登记,归档集中保管。 2.查阅档案室保管的凭证,应履行一定的审批手续,详细登记调阅凭证的名称、调阅日期、调阅人员的姓名、工作单位及调阅理由等,一般就地查阅。 原始凭证不得外借,其他单位如因特殊原因需要使用原始凭证时,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以复制。向外单位提供的原始凭证复制件,应当在专设的登记簿上登记,并由提供人员和收取人员共同签名或者盖章。 3.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应按会计制度规定执行。会计凭证的保管期

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保管两种。除年度会计报表及某些涉外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属于永久保管,其他属于定期保管,期限为3年、5年、15年和25年五种。 4.会计凭证保管期满销毁时,必须严格按制度规定执行,登记造册,报单位领导审批后,方可销毁。 作业设计 1、在制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和时间时要考虑哪些? 2、对会计凭证的保管的要求有哪些?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 周数讲授时间章、节备注2 12学时第1章第1~4节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本质、会计对象、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会计方法及其构成等内容。 重点内容会计涵义、会计对象、会计的职能、会计方法等。难点会计的涵义、职能、方法。 讲授内容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的产生 在原始社会,对生产活动的计算和计量仅凭部落首领的头脑记忆即可。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生产活动频繁,劳动产品增加,剩余产品出现,单凭头脑计算和记忆已远远不够,于是产生了“结绳记事”、“刻竹作书”等记录和计算方法。这是会计的萌芽。 二、会计的发展 我国唐代出现“账簿”一词,到宋朝会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四柱清册”。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其含义分别相当于期初余额、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余额。并归纳出了四柱之间的平衡关系:旧管+ 新收= 开除+ 实在。 明清两代以货币为会计记录的统一量度,并设计了“龙门账”

核算方法,它把全部经济业务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进”指收入,“缴”指支出,“存”指资产,“该”指负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进–缴=存–该。 三、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具体来讲,就是会计是用来做什么的,会计的基本职能归纳为反映(观念总结)和监督(控制)。 (一)会计的反映职能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会计在对各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反映时,主要是从数量而不是从质量的方面进行反映。 2.会计主要是反映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 3.会计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会计的反映职能在客观上体现为通过会计的信息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优化。这一过程又具体体现为记账、算账和报账三个阶段。记账就是把一个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运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在账簿上予以记载;算账就是在记账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来计算该会计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以及损益情况;报账就是在记账和算账的基础上,通过编制会计报表等方式将该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报出。

基础会计教案

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会计教案 任课教师:唐璐 编写时间:2008.7 适用班级:高职汽车营销专业 总学时数:56 使用教材:王念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什么是会计,了解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从而理解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 基本要求:1、着重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 2、掌握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了解会计的任务; 3、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题和一般原则深入理解和认识; 4、了解会计核算的组成内容和相互联系。 教学重点:会计的职能和特点;会计核算的前提和一般原则。 第一节会计的基本涵义

一、会计的产生的发展 整个会计的发展历史一般认为可以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大的阶段。 (一)古代会计阶段 古代会计是指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会末期。这一时期会计所运用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原始计量记录法、单式簿记法和初创形态的复式记账法等。这个时期的会计原来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 (二)近代会计阶段 近代会计是指从15世纪末期到20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在会计方法、技术与内容上有两方面重大发展:一是复式记账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推广;二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 (三)现代会计阶段 现代会计是指从20世纪50年开始到目前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会计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会计核算手段的现代化,即电子计算机被广泛运用会计领域;二是会计伴随着生产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职能可以有很多,但其基本职能可概括为两项,即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 (一)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是通过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形象地说,会计核算就是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的工作。 确认:通过一整套专业标准或者专业方法来确定会计事项是否发生,由此为标准衡量经济信息能否进入会计核算系统。 计量:以货币为标准确定应记入会计核算系统的金额。计量是解决经济事项在进入会计核算系统时作为会计事项应该承认的金额。 记录:将会计事项以会计专业的技术在会计特有的载体上登记下来的过程。 报告:这是会计工作进行的最终成果,它将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的资料汇总,编制出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文件提供给报表的使用者。 会计核算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及其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