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课程学习综合报告

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课程学习综合报告

课程综合报告

课程名称: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

主讲教师:詹曦

课时安排:2014-2015第二学期1-14周周三3-5节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_电子1102__

姓名:___谭刚____

学号:__20115347_

2014年12月18日

目录

1 前言 (2)

2 课程内容 (3)

2.1 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概述 (3)

2.2 视频信息采集技术 (5)

2.3视频信息压缩编码及标准 (9)

2.4视频信息传输网络及标准 (11)

3 心得体会 (18)

4 参考文献 (19)

前言:

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每天要从各种不同的地方获取信息,甚至有人玩笑说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人类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量约占总信息量的70%,而且视频信息具有直观性、可信性等一系列优点。所以,视讯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就是视频技术,他更是以其独特的传播信息的方法和快捷方便在人获取信息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人们对其传递信息的质量与要求越来越高,数字电视的发展使人们不单只满足于了解信息更希望信息高效观看视频时更清晰更好。而视频网站的迅速崛起,人们越来越希望视频信息可以被在效果和压缩中取得双赢等。所以与此相关的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也渐渐被人重视,并且得到了许多的发展,而其中关于视频压缩,视频转码和视频检索更是其中的大热点,并且在这几年发展也很迅速,并且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某些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的技术也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课程中涉及到信息的采集技术,压缩编码及标准,传输网络协议、过滤技术、检索及标准、处理系统及应用等视频信息技术。根据每块内容的重要层次,按照详略对每部分进行学习。

视频信息处理于传输是数字媒体技术与传输系列课程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学习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系统的理解和掌握视频信息的采集、压缩编码、运动估计、滤波、数字水印的嵌入与抽取、视频信息检索、视频信息传输等数字视频技术,并灵活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在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应用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产品设计及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课程内容

2.1第一章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的技术也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从采集到应用系统,每步都在提升,此文着重讲了里面几部分比较热门的研究点。视频压缩是为了节约空间和方便传输,依据不同的视频用不同的编码压缩;而压缩之后人们会关注视频还原的质量如何,于是就有了视频质量的评价;信息安全与信息垃圾就如人们的生活中的隐私与生活垃圾一样重要,如何维护信息的安全和如何处理信息垃圾已成为一个热点。

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的研究领域有:

1、采集

2、压缩编码

3、视频信息处理技术

4、视频质量评价

5、视频信息检索

6、视频信息传输

7、视频传输协议

8、视频传输质量评价

9、应用系统

研究热点:

1、视频信息检索

2、信息安全与信息垃圾

3、视频转码

2.1.1视频压缩编码:

视频压缩的目标是尽可能保证视觉效果的前提下检索视频数据率。视频压缩比一般指压缩后的数据量与压缩前的数据量之比。由于视频是连续的静态图像,因此其压缩编码算法与静态图像的压缩编码算法有些共同之处,但是运动的视频还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在压缩时还应考虑其运动特性才能达到高压缩的目的。在视频压缩中常用到以下一些基本概念:

一、有损和无损压缩:在视频压缩中有损(Lossy )和无损(Lossless)的概念与静

态图像中基本类似。无损压缩也即压缩前和解压缩后的数据完全一致。多数的无损压缩都采用RLE行程编码算法。有损压缩意味着解压缩后的数据与压缩前的数据不一致。在压缩的过程中要丢失一些人眼和人耳所不敏感的图像或音频信息,而且丢失的信息不可恢复。几乎所有高压缩的算法都采用有损压缩,这样才能达到低数据率的目标。丢失的数据率与压缩比有关,压缩比越大,丢失的数据越多,解压缩后的效果一般越差。此外,某些有损压缩算法采用多次重复压缩的方式,这样还会引起额外的数据丢失。

二、帧内和帧间压缩:帧内压缩也称为空间压缩。当压缩一帧图形时,仅考虑本帧的数据而不考虑其相邻帧之间的冗余信息,这实际上与静态图像压缩类似。帧内一般采用有损压缩,由于帧内压缩时各个帧之间没有相互关系,所以压缩后的视频信息数据仍可以以帧为单位进行编码。帧内压缩一般达不到很高的压缩。

2.1.2视频质量评价:

视频质量评价分为两个方面:主观和客观评价。

主观评价:视频质量主观评价凭感知者主观感受评价视频对象的质量,包括视觉信息的录入系统,即人眼成像系统;视频信息处理系统,即人脑对视觉信息的加工。成像系统与信息处理系统两部分互相结合,对视频评价的结果产生显著的影响,目前尚没有合适的数学模型对其进行精确的刻画。

客观评价:目前,视频客观质量评价一般是通过模拟HVS的生理特征建立视觉感知模型,并将模型的输出值作为质量的评价或失真的度量,研究集中在如何提高模型输出与主观评价结果的相关性。目前已有多种基于HVS生理特征的质量客观评价方法:感知模拟器模拟人眼时域的平滑效应和掩蔽效应,分析了人眼的不对称评价方式,即相对图像质量从差到好的变化;快效应检测联合掩蔽效应模型进行质量评价能给出质量客观评价,它也可以用于衡量视频块效应的严重程度。

2.1.3信息安全与信息垃圾: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受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信息安全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内部信息不受外部威胁,因此信息通常要加密。为保障信息安全,要求有信息源认证、访问控制,不能有非法软件驻留,不能有非法操作。

信息垃圾就是那些混在大量有用信息中的无用信息、有害信息,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危害的信息。它对信息安全应用和转播构成了威胁。比如计算机病毒;通过网络传播的黄色淫秽、背离社会道德、国家法律的信息。

2.2第二章视频信息采集技术

2.2.1视频信息基础:

静态图像+时间->视频信息

优点:

储存便利

便于编辑

便于提供新业务

图像质量好(数字视频)

时变图像构成模型

时变图像:

图像由三维空间投影到二维平面形成,并随着时间的变化,其场景中的实体也将发生变化的过程形成的。

数学表达式:

模拟视频

模拟视频:

视频的记录、存储和传输以模拟的形式进行。

全电视信号考虑要索:

清晰度、闪烁性、彩色黑白兼容性、占用带宽等权衡。

电视扫描:

将二维图像变成一维的像素串,或者将一维像素串变换为原图像的过程,称为扫描。

行扫描和场扫描。

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

数字视频

电视图像数字化方法:

数字视频结构

它由多幅连续的图像序列构成。具有时间和空间二维结构。

典型格式:

音频:

WAV,MP3,WMA,AAC,M4A,OGG,APE,AC3,RMA

视频:

AVI,VCD,SVCD,DVD,MPG,WMV,ASF,RM,RMVB,FLV,

F4V,MOV,QT,MP4,MPEG4,3GP,3G2,MKV,TS,TP,

MTS, M2TS,MOD,TOD,SDP,YUV

图像:

JPG、PNG、ICO、BMP、GIF、TIF、PCX、TGA

数字视频格式

AVI视频格式

ASF视频格式

RM视频格式

2.2 .2视频信息采样理论

连续图像需要用空间和时间两种变量对其采样。形成时空图像视频信号。

图像的视觉基础

图像概念

图像是当光辐射能量照在物体上,经过它的反射或者投射,或由发光物体本身发过来的光的能量,在人的视觉器官中所重现出来的物体的视觉信息。

图像分类:

按其亮度可以分为

二值图像

灰度图像

按色调不同可以分为:

无色调的灰度图像

有色调的彩色图像

图像分辨率:在位图图像处理时必须区分的三种分辨率描述:

①屏幕分辨率是指在某一特定显示模式下,计算机屏幕上以水平和垂直的像素表示的最大显示区域。

②图像分辨率是指数字化图像的大小,以水平的喝垂直的像素表示。

③像素分辨率是指一个像素的宽和长的比例,有时候也称像素的长宽比。

人眼的视觉特征:

①在亮度大的区域,对灰度误差不敏感。

②对亮度信号的空间分辨率大于对色度信号的空间分辨率。

③容易感觉到边缘位置的变化。对于边缘的灰度误差不敏感,对灰度变化平缓区域的灰度变化敏感。

④画面切换后约100ms时间内,分辨率较低。

⑤对不同频率的信号有不同的灵敏度,对高频分量不敏感,允许较粗的量化。

视频的采样结构

采样:就是把一副连续图像在空间上分割成MxN的网格,每个网格用一亮度值来表示。

正交采样点阵:其中,每一个圆圈表示一个像素位置,数字表示采样的次数。

二维结构采样:

静态图像:

二维采样函数:

三维结构采样:一个任意周期几何图形的二维采样的概念推广到三维采样结构上对时变图像sc(x,t)=sc(x1,x2,t)的采样。矩阵表示法定义的一个点阵:

采样图像的量化

图像的空间取样:

1、指图像空间位置的数字化,即指图像的空间取样,通过采样把一副完整的图像分割成无数众多的离散像素的阵列。

2、指图像灰度的数字化,即指从图像灰度的连续变化进行离散的采样。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上,亮度信号的取样频率为13.5MHz,理由如下:

①按照奈奎斯特取样定理,取样频率至少应为信号上限频率的2倍,为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在PAL制中亮度信号要求5.8--6MHz的带宽。因此,取样频率应大于12MHz 。

②为了取样后保证产生足够小的混叠噪声,要求取样频率是信号宽带的2.2-2.7倍。因此对PAL制信号,取样频率应大于13.2MHz。

③为了获得正交取样结构,取样频率必须是行频的整数倍。

④为了实现两种扫描制度式PAL和NTSC兼容,应采用同一种取样频率,625行制的行频为15.265Hz,525行制的行频为15.734Hz,两者的最小公倍数为2.25MHz。

2.2.3 CCD图像传感器与视频采集卡

CCD图像传感器-工作原理:

CCD是一种光电转换半导体器件,在N型或P型硅衬底上生长一薄层的二氧化硅,再在二氧化硅层上依次沉积金属电极,这种规则排列的MOS电容阵列再加上两端的输入、输出二极管就构成CCD芯片。C CD的基本功能是电荷的存储和电荷的转移。

工作时,需要在金属栅极上加一定的偏压,形成势阱以容纳电荷,电荷的多少与光强成线性关系。电荷读出时,在一定相位关系的移位脉冲作用下,从一个位置移动

到下一个位置,直到移出CCD,经过电荷-电压变换,转换为模拟信号。

CCD图像传感器-优点:

CCD是一种固体化器件,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抗震性和抗冲激性好、不受电磁干扰和可靠性高、寿命长。

图像畸变小、尺寸重现性好。

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响应范围宽。

光敏元间距的几何尺寸精度高,可获得较高的定位精度和测量精度。

具有较高的光电灵敏度和较大的动态范围。

视频采集卡-概述

视频采集卡(Video Capture card)也叫视频卡,是将模拟摄像机、录像机、LD 视盘机、电视机输出的视频信号等输出的视频数据或者视频音频的混合数据输入电脑,并转换成电脑可辨别的数字数据,存储在电脑中,成为可编辑处理的视频数据

文件。

视频采集卡的分类:

广播级视频采集卡。

专业级视频采集卡。

民用级视频采集卡。

视频采集卡-工作原理:

2.3第三章视频信息压缩编码及标准

2.3.1 视频信息压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必要性:以较少的数据来表示图像,示例节约储存器空间。节省传输信道带宽。

加快处理速度。

可行性:冗余越大,可压缩的程度就越高。

①由于相邻像素之间存在关联而产生大量的空间冗余。

②由于彩色元素间存在相互关联而产生大量频谱冗余。

③由于人类视觉系统特点而引起的大量心理视觉冗余。

2.3.2 视频信息压缩的组成与分类

组成:

①变换器(T):把输入的图像数据加上一对一的变换,所形成的图像数据比原始图像数据更利于压缩。

②量化器(Q):生成一组有限个符号用来表示压缩的图像。

③编码器(C):给量化器的每个符号指定一个码字,即二进制位流。

2.3.3 视频信息压缩的评价指标

衡量一种数据压缩技术的重要性能指标有压缩比、压缩速度、压缩质量和计算量。(1)压缩比。

(2)压缩速度。

(3)压缩质量:有无失真。

无失真:熵编码

有失真,具有一定误差:保真度

客观保真度

主观保真度

(4)计算量。

香农第一定理(Shannon,信息论之父“the father of information

theory” ) ,可变长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

无论规定的码字符如何编排,其平均的码字符表达的比特数不可能小于原符号的图像的熵值。

信息源的熵H(S):设信息源S的符号集为{S1,S2,…,SN},Si出现的概率为p(S),则:

H(S)的单位为:比特数/字符,bit/sign

2.3.4 典型的视频信息压缩编码方法

K-L变换编码

DCT变换编码

子带编码

预测编码

小波变换编码

模型基编码

分形编码

基于对象的视频编码

变换编码的基本思想:

先将空间域图像通过某种正交变换,获得一系列变换系数,在变换过程中,使图像变换系数能量相对集中,再对其变换系数进行区域量化等,按其所含能量大小,分配以不同的数据量去描述,从而达到压缩的目的。

2.3.5 视频信息压缩编码标准

1、视频压缩标准对比

2、MPEG-1视频压缩标准

3、H.261

4、MPEG-2

5、H.262

6、H.263/H.263+/H.264

7、MPEG-4

2.4 第四章视频信息传输网络及协议

2.4.1协议体系结构

(1) OSI/RM 7层模型标准

(2) TCP/IP 模型

(3) Internet网络

(4)网络标准化

OSI 7层模型标准(ISO7498)

数据通信理论

①傅立叶分析

任何正常的周期为T的函数g(t)都可以由无限个正弦和余弦函数合成;

注意:基频(f =1/T)和N次谐波的振幅。

②有限带宽信号

信号非等量衰减——信号畸变;

截断频率——滤波器,高次谐波损失;

波特率、比特率——信号编码(电平级)

采用0、1 (二进制码)编码时,波特率= 比特率。

③截断频率f(Hz),比特率为b (bps),一个周期发送n 比特的数据

最大谐波数= f/(b/n)= nf/b。

数据位数(n)与谐波数

④限制带宽(f)就是限制数据传输速率(b)

波数一定;信号识别精度一定;

n一定;负载一定。

网络通信系统

特点

基础通信平台,提供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传输信道,但又独立于计算机通信;

逐步吸收融合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思想,越来越复杂。

实际应用:

电话系统

N-ISDN

B-ISDN 和ATM

移动电话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

通信卫星

无线网络

2.4.2 视频信息传输协议

IP协议

具体物理网络有多种实现形式,甚至几种网络技术应用于某个物理网络上,使得网络接口有较大变化。

IP采取的对应措施(前2种为主)

1. 采用以太网接口,(物理网转换,提供以太网服务)

2. 采用PPP (物理网上叠加PPP)

3. 直接使用物理网的服务

TCP、UDP协议

目的主机

IP通信的端点,但不是通信的最终端点。

通信的最终端点

应用进程-局限性;

提供服务的SAP-通用性,称为port(端口)

2.4.3网络协议

网络传输协议或简称为传送协议(Communications Protocol),是指计算机通信的共同语言。现在最普及的计算机通信为网络通信,所以“传送协议”一般都指计算机通信的

传送协议,如:TCP/IP、NetBEUI等。然而,传送协议也存在于计算机的其他形式通信,例如:面相对象编程里面对象之间的通信;操作系统内不同程序之间的消息,都需要有一个传送协议,以确保传信双方能够沟通无间。

以下为各种网络传输协议列表(后面数字表示应用层协议默认服务端口):

A

ARP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B

BGP (边缘网关协议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蓝牙(Blue Tooth)

BOOTP (Bootstrap Protocol)

D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NS(域名服务 Domain Name Service)

DVMRP (Distance-Vector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

E

EGP (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

F

FTP (文件传输协议 File Transfer Protocol)

H

HDLC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HELLO(routing protocol)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S 安全超级文本传输协议

I

ICMP(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 otocol)

IDRP (InterDomain Routing Protocol) IEEE

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IGP (内部网关协议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 IMAP

IP (互联网协议 Internet Protocol)

IPX

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Pro tocol)

L

LCP (链路控制协议 Link Control Protocol)

LLC (逻辑链路控制协议 Logical Link Control)

M

MLD (多播监听发现协议 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

N

NCP (网络控制协议 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NNTP (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Network News Transfer Protocol)

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

P

PPP (点对点协议 Point-to-Point Protocol)

POP (邮局协议 Post Office Protocol)

R

RARP (逆向地址解析协议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RIP (路由信息协议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 l)

S

SLIP (串行链路连接协议Serial Link Internet Protocol)

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 tocol)

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imple Mail Transport Protoco l)

T

TCP (传输控制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FTP (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

Telnet (远程终端协议 remote terminal protocol)

U

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 User Datagram Protocol)

以太网协议:

以太网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由于其简单、成本低、可扩展性强、与IP 网能够很好地结合等特点,以太网技术的应用正从企业内部网络向公用电信网领域

迈进。以太网接入是指将以太网技术与综合布线相结合,作为公用电信网的接入网,直接向用户提供基于IP的多种业务的传送通道。以太网技术的实质是一种二层的媒质访问控制技术,可以在五类线上传送,也可以与其它接入媒质相结合,形成多种宽带接入技术。以太网与电话铜缆上的VDSL相结合,形成EoVDSL技术;与无源光网络相结合,产生EPON技术;在无线环境中,发展为WLAN技术。作为广泛应用的局域网技术,以太网近年来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发展。从10M/100M到1G 以及目前正在走向成熟的10G,以太网的速率不断提高;在从共享式、半双工、利用CSMA/CD机制到交换式、点对点、全双工以及流量控制、生成树、VLAN、CoS等机制的采用,以太网的功能和性能逐步改善;从电接口UTP传输到光接口光纤传输,以太网的覆盖范围大大增加;从企业和部门的内部网络,到公用电信网的接入网、城域网,以太网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Ip协议:

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的缩写,中文简称为“网协”,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 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IP地址具有唯一性,根据用户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5类。另外,IP还有进入防护,知识产权,指针寄存器等含义。

Ip协议的具体内容:

1.Internet体系结构:一个TCP/IP互联网提供了三组服务。最底层提供无连接的传送服务为其他层的服务提供了基础。第二层一个可靠的传送服务为应用层提供了一个高层平台。最高层是应用层服务。

2、IP协议:这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传送机制称为internet协议。

3、IP协议三个定义:

(1)IP定义了在TCP/IP互联网上数据传送的基本单元和数据格式。(2)IP软件完成路由选择功能,选择数据传送的路径。

(3)IP包含了一组不可靠分组传送的规则,指明了分组处理、差错信息发生以及分组的规则。

4、IP数据包:联网的基本传送单元是IP数据包,包括数据包头和数据区部分。

5、IP数据包封装:物理网络将包括数据包包头的整个数据包作为数据封装在一个

帧中。

6、MTU网络最大传送单元:不同类型的物理网对一个物理帧可传送的数据量规定不同的上界。

7、IP数据包的重组:一是在通过一个网络重组;二是到达目的主机后重组。后者较好,它允许对每个数据包段独立地进行路由选择,且不要求路由器对分段存储或重组。

8、生存时间:IP数据包格式中设有一个生存时间字段,用来设置该数据包在联网中允许存在的时间,以秒为单位。如果其值为0,就把它从互联网上删除,并向源站点发回一个出错消息。 9、IP数据包选项:

IP数据包选项字段主要是用于网络测试或调试。包括:记录路由选项、源路由选项、时间戳选项等。

路由和时间戳选项提供了一种监视或控制互联网路由器路由数据包的方法。TCP协议: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即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是一个工业标准的协议集,它是为广域网(WAN)设计的。它是由ARPANET 网的研究机构发展起来的。

有时我们将TCP/IP描述为互联网协议集"InternetProtocolSuite",TCP和IP是其中的两个协议(后面将会介绍)。由于TCP和IP是大家熟悉的协议,以至于用TCP/IP 或IP/TCP这个词代替了整个协议集。这尽管有点奇怪,但没有必要去争论这个习惯。例如,有时我们讨论NFS是基于TCP/IP时,尽管它根本没用到TCP(只用到IP和另一种交互式协议UDP,而不是TCP)。

TCP/IP的标准在一系列称为RFC的文档中公布。文档由技术专家、特别工作组、或RFC编辑修订。公布一个文档时,该文档被赋予一个RFC编号,如RFC959(FTP 的说明文档)、RFC793(TCP的说明文档)、RFC791(IP的说明文档)等。最初的RFC一直保留而从来不会被更新,如果修改了该文档,则该文档又以一个新号码公布。因此,重要的是要确认你拥有了关于某个专题的最新RFC文档。通常在RFC 的开头部分,有相关RFC的更新(update)、修改(errata)、作废(obsolete)信息,提示读者信息的时效性。详情请阅读网站RFC-editor。、

UDP协议:

DP协议的全称是用户数据报协议[,在网络中它与TCP协议一样用于处理数据包,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在OSI模型中,在第四层——传输层,处于IP协议的上一

层。UDP有不提供数据包分组、组装和不能对数据包进行排序的缺点,也就是说,当报文发送之后,是无法得知其是否安全完整到达的。UDP用来支持那些需要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网络应用。包括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内的众多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应用都需要使用UDP协议。UDP协议从问世至今已经被使用了很多年,虽然其最初的光彩已经被一些类似协议所掩盖,但是即使是在今天UDP仍然不失为一项非常实用和可行的网络传输层协议。

与所熟知的TCP(传输控制协议)协议一样,UDP协议直接位于IP(网际协议)协议的顶层。根据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UDP和TCP都属于传输层协议。

UDP协议的主要作用是将网络数据流量压缩成数据包的形式。一个典型的数据包就是一个二进制数据的传输单位。每一个数据包的前8个字节用来包含报头信息,剩余字节则用来包含具体的传输数据。

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协议没有介绍,但是这些网络协议的功能都是一样的,是为了使数字信息能够通过网络畅通的在不同的电脑之中传输。

体会总结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视频信号处理与传输,了解了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的大致内容,其中有视频信息的采集以及处理,各种视频压缩的编码以及标准,还有视频传输协议等各种相关的知识。

通过这十四周的学习,让我知道了视频信息与传输的发展历程,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还知道了信息安全的重要与信息垃圾所带来的危害。此外,还有视频信息的采集技术,以前对这些采集技术都没有听说过,但是学习完这门课程,让我掌握了视频信息基础,和信息采样理论还有CCD图像传感器与视频采集卡。在该课程的第三章学习的视频信息压缩编码及标准,之前学习的课程中也有关于信息压缩编码和相关标准,现在学习《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课程,让我再次巩固自己之前学习的相关知识。在该课程的最后一章涉及到了网络传输协议,大三的时候,报考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时,就学习了相关的IP协议,当然,本课程中还讲了我之前没有学习的其他协议比如:RTP、RTCP、RSVP、RTSP、HTTP 协议,这些也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让我知道,自己知道的知识太少了,还应该一直学习下去。总之,学习这门课程让我受益颇多。

从一开始对于视频信息处理系统的应用的了解和学习,到后面的小波变换的学习。都让自己感觉学到了有用的知识。例如在小波分析的学习中,从理论与实际中认识和学习小波变换。小波分析正是适用于非稳定信号的处理工具。图像处理是针对性很强的技术,根据不同应用、不同要求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采用的方法是综合各学科较先进的成果而成的。小波分析用在图像处理方面,主要是用来进行图像压缩、图像去噪、图像增强(包括图像钝化和图像锐化)、图像融合、图像分解。还有对于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的格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像Audio Video Interleaved的音频视频交错格式,MPEG是运动图像压缩算法的国际标准,WMV的流媒体格式。同时也学到了TCP/IP等一系列的通信协议。

当然学习是没有尽头的,通过对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这门课程,相信对于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会是很大的助力。

课程管理系统

高校课程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目录 1、确定系统的目标和范围 (2) 1.1、开发背景 (2) 1.2、目的和意义 (2) 1.3、范围 (2) 2、需求获取、建立系统的功能视图 (2) 2.1、确定课程系统在高校各系统中的位置 (2) 2.2、识别和定义系统角色 (3) 2.3、分析角色和系统的交互过程、识别系统用例 (3) 2.4、建立系统用例图 (4) 2.5、对每个用例进行简要分析 (4) 2.6、主要用例的详细描述 (5) 3、发现对象和类,建立类图 (7) 3.1、发现对象类 (8) 3.2、定义类属性和服务 (8) 3.3、定义对象类间的关系 (8) 3.4、系统进一步设计 (9) 4、建立系统动态模型视图 (10) 4.1、建立各对象时序图 (10) 4.2、建立各对象的状态图 (12) 5、进行用户界面设计模拟用户进入系统后的操作 (14)

1、确定系统的目标和范围 1.1开发背景 随着高校规模逐渐扩大,学生数量增多,人为课程管理任务繁重,工作繁多。课程管理系统成为学生以及老师和学校必备的系统,主要完 成教师发布课程、上传成绩,学生选课、查看成绩以及生成课表的全过 程。 1.2目的和意义 因为高校学生人数过多,手动操作各项数据和管理极易出错,为了提高办公效率,节省人力,加快高校信息化发展速度,需要开发课程管 理系统,已达到协同高效办公的目的。 1.3范围 课程管理系统主要为教务处服务,管理课程、学生、教师及教室之间的关系,并起到统计学生成绩,分发课表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系统 得到需要的课程信息,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得到需要的学生信息以及查看 课程安排等。教务处可以从系统中得到全院成绩单,并可以查看学生对 教师的评价情况、以及各教室的占用情况得以安排教师的意外借出等工 作。 2、需求获取、建立系统的功能视图 2.1确定课程系统在高校各系统中的位置 由于高校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想要建立课程信息系统需要与其他系统相互协调,所以首先就要明确课程管理系统在高校系统中的地位,经过大概的分析可以得出高校信息系统应该有以下几个部分:基本信息 录入、课程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务管理、信息发布、系统管 理等系统,而课程管理系统依赖于信息录入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及教务

视频信息的处理

第四章视频信息处理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隔行扫描?什么是逐行扫描? 答: 1).隔行扫描:即把一幅图像(位图)分成两步(按分割的行)扫描,第一步先扫 1、3、5…行,第二步扫 2、4、6…行,每两步扫完一个完整的画面。最后使眼睛 感觉到是连续活动的景象。对于我国电视制式(PAL)来说,帧频为25Hz,即每秒放送25幅图像,如果逐幅播放,人眼会感受到光亮度的闪烁,眼睛容易疲劳。 但再增加幅频,则电视发射和接受的结构变化太复杂,故而把每幅图分先后两次来放送,这样,光亮度变化的次数就增加到50次/秒,人眼看上去就舒服多了。 2).逐行扫描:当电视摄像管或显像管中的电子束沿水平方向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以均匀速度依照顺序一行紧跟一行的扫描显示图像时(仅一步完成图像扫描),称为逐行扫描。从上到下扫描一幅完整的画面,称为一帧。 2.什么是分离电视信号?什么是全电视信号? 答: 1).分离电视信号S-Video:是一种两分量的视频信号,他把亮度和色度信号分成两路独立的模拟信号,一条用于亮度信号,另一条用于色差信号,这两个信号称为Y/C信号。这种信号不仅其亮度和色度都具有较宽的带宽,而且由于亮度和色度分开传输,可以减少其互相干扰。与复合视频信号相比,可以更好地重现色彩。 2).全电视信号:在无线或有线电视中,将视频的亮度信号、色度信号、同步信号和伴音信号复合在一起,称为全电视信号。为了在空中传播,需要将它们调制成高

频信号,也叫射频信号。 11.试讨论不同的MPEG标准,具体应用在何种场合? 答:MPEG运动图像专家小组研究数字视频及其与音频的同步进行压缩。 1).MPEG—1标准名称为“信息技术—用于数据速率高达大约1.5Mbps的数字存储媒体的电视图像和伴音编码”。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i.MPEG—1系统,规定电视图像数据、声音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的同步。 ii.MPEG—1电视图像,规定电视数据的编码和解码。 iii.MPEG—1声音,规定声音数据的编码和解码。 iv.MPEG—1一致性测试,详细说明了如何测试比特数据流和解码器是否满足MPEG—1前3个部分中所规定的要求。测试可由厂商和用户实施。 v.MPEG—1软件模拟,实际上是一个技术报告,给出了用软件执行MPEG—1标准前3个部分的结果。 由于数据速率较低,可用于高质量视音频存储,以及通过高带宽的媒体传输播放。 2).MPEG—2标准是针对标准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在各种应用下的压缩方案和系统层的详细规定,编码码率从每秒3~100Mbps。较MPEG—1在系统和传 送方面做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和进一步的完善。特别适用于广播级的数字电视的编码 和传送,专门规定了多路节目的复分接方式。目前分为9个部分。 MPEG—2的编码码流分为6个层次。为更好地表示编码数据,MPEG—2用句法规定了一个层次型结构,自上到下分别是:图像序列层、图像组、图像、宏块 条、宏块、块。MPEG—2标准的主要应用包括: i.视音频资料的保存。 ii.非线性编辑系统及非线性编辑网络。

超市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项目说明 (1) 二、系统调查 初步调查 (1) 新系统目标 (2) 系统主要流程分析 (2) 三、系统规划 可行性分析 (3) 超市组织结构 (4) 定义企业过程 (4) U/C矩阵分析 (5) 四、系统分析 业务流程图 (6) 数据流程分析 (6) 数据字典 (8) 五、系统设计 层次结构设计 (14) 数据存储设计 (14) 网络设计 (16) 输入输出设计 (16) 六、调试与测试 (29) 七、心得体会 (30) 八、参考文献 (31) 九、致谢 (32) 超市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一、项目说明 本系统是以计算机软硬件为基础,采用Win8操作系统,利用sql与VisualFoxpro 结合的方式进行编程设计的自行开发软件系统。系统采用系统结构化开发方法,设计过程主要部分:现行系统调查分析、可行性研究、企业业务流程图绘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数据字典编制、数据流程图绘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完成信息的模块功能与处理过程设计、系统维护、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包括输入、输出、查找等功

能。此系统具有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的优点,是一个成本低的现代管理信息系统。 二、系统调查 (一)、初步调查 我国超市的形成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现已成为我国零售业的一种重要形态,为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超市业高速发展,其经营管理也变得愈加复杂,早期的售货员站柜台的形式早已不能满足现有销售业的发展,这样就迫切需要引进新的管理技术。 超市形态具有很多优点,但仍存在企业零售企业所共有的落后一面,如不能有效地管理每种商品,容易出现营业差错,不宜进行商品调价,盘点效率低等,而且在超市日常管理中,商品的进、销、存等决策以经验为主,缺乏实时分析功能,管理人员对对实时传递信息的要求始终得不到满足。随着超市的告诉发展,其经营管理也变得愈加复杂,日常所需处理的数据量也逐渐增大,商业运转的中间环节也越来越多,原始的人工管理已无法应对这复杂的市场,这导致了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即依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管理超市日常运营,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改善了员工的工作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并且能够快速反应商品的进销存等状况,完成各种反馈信息的分析,使管理人员快速对市场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决策,提高超市经营管理效率。 国内一些中小型超市,它们在信息化进程中的步伐要落后于中大型城市,这对于超市的资源管理,信息的存储和及时处理也显得迫切需要。要适应市场竞争,就需要高效的处理方式和管理方法,因此加快超市的信息化进程是必不可少的。 超市管理系统是市场上最流行的超市上常用的系统之一,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模块:系统权限的设定、原始数据录入、数据的汇总及查询等。从而,实现对进货、库存、销售等实现全面、动态、及时的管理。但由于超市的整个系统过大。并且销售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卖东西”它对外关系到企业产品、服务和企业形象等多方面因素,对内涉及到销售、库存、采购等信息。此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为企业的销售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超市要抓住时机,引入现代化的销售管理模式,实施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销售管理,才能使超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新系统目标 新系统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分别是销售管理模块,采购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每个模块的功能如下: 1 销售管理模块功能: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模板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目录 1.序言 (3) 2.项目简介 (3) 2.1.系统标识 (3) 2.2.系统功能 (3) 2.3.用户选择 (3) 2.4.系统功能 (3) 2.4.1 (4) 2.4.2 (4) 2.4.3. (4) 2.4.4. (4) 2.4.5 (4) 2.4.6 (4) 2.4.7 (4) 2.4.8 (4) 3.模块划分 (4) 3.1.登入模块 (4) 3.2.学生信息管理 (4) 3.3.课程管理 (4) 3.4.成绩管理 (4) 3.5.管理员管理 (5) 3.6.退出 (5) 4.模块图 (5) 5.流程图 (8) 6.性能要求 (8)

1.序言 随着学校的规模不断过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加。面对庞大的信息量需要有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化管理、科学性统计和快速查询、修改、增加、删除等,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 本系统主要应用于学校学生信息管理,总体任务是实现学生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其主要任务是计算学生各种信息进行日常管理,如查询、修改、增加、删除,另外还考虑到了学生选课、针对这些要求设计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2.项目简介 2.1.系统标识 系统名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2.2.系统功能 本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学校学生的信息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学籍管理以及使用该系统的用户管理。 2.3.用户选择 本系统面向的用户有:学校的系统人员、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所以对计算机的人性化和易用性比较高,应用于学校学生信息管理,总体任务是实现学生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其主要任务是计算学生各种信息进行日常管理,如查询、修改、增加、删除,另外还考虑到了学生选课,做到看界面简单易懂,容易操作,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率以及提升了学生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4.系统功能 本系统主要应用于学生学籍管理、信息查询、教务信息维护和学生选课、学生奖惩安排几部分,又因为用户的不同,例如学生、教师、系统管理员的身份不

(完整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2 《管理信息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必修课。其先修课程主要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学》等, 均是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依托于这些课程的知识基础,培养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MIS 开发与管理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后续课程是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储备,能够使这些后续环节顺利开展。本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衔接得当,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程要求学生了解 MIS 的最新发展,掌握其组织、管理与应用开发的方法、技术、过程与步骤,培养从事 MIS 开发、实施和维护工作的初步能力,重点培养利用 MIS 相关软件服务日常行政工作的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二课程主要任务 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 MIS 的发展和技术前沿, 掌握 MIS 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结构和功能, 全面掌握 MIS 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编码测试、验收运行和维护评价的整个生命周期,具备从事 MIS 开发、实施和维护工作的初步能力,能够熟练应用 MIS 相关软件如 Office 系列、 Visio 、 Zmaker 等完成日常行政工作;引导学生从管理、组织和技术等多个角度来认识信息系统,学会在不同环境下使信息系

统与业务战略、组织控制以及业务流程有效结合在一起,获得竞争优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面向企事业单位 MIS 各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 3 通过教师到企业实地调研和顶岗锻炼,了解 MRP 、 DSS 、 CRM 、 ERP 等的使用、维护流程,掌握企业对 MIS 相关岗位的素质和技能需求,共同探讨课程教学 及实训新途径,将专业培养目标及相 1 指:按照评估要求划分的 A 类、 B 类 |、 C 类课程。 2阐述课程的类型 (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能力课、专业核心能力课、专业拓展课、教学实践;必修课、选修课 ,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与相关课程、专业的关系。 3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等 关岗位要求融入课程建设的全过程。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将项目开发与管理的内涵和要求贯穿到各个项目中,设置和序化教学内容,通过引入实例、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演练,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改革作业模式,采取提交论文报告、设计软件作品、撰写软文文案等形式强化学生的 MIS 实际应用能力。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师从讲授者转换为指导者,为学生活动提供帮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研究获得知识与技能。最后, 要通过顶岗实习环节,使学生接触实际场景, 紧跟 MIS 技术前沿, 达到职业引导、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要求,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 MIS 的发展,掌握 MIS 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结构和功能,掌握 MIS 的组织、管理与应用开发的方法、技术、过程与步骤。 (二能力目标

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

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 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的传输是整个系统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广大工程商挺挠头的一件事,随着工程中监控设备价格的透明性和工程商竞争的加剧,信号传输部分的费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目前,在监控系统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方式,对于不同场合、不同的传输距离,怎样能保证传输质量、降低费用,根据多年的工程经验,在这里我们作一些介绍供参考。 一、同轴电缆传输 (一)通过同轴电缆传输视频基带信号视频基带信号也就是通常讲的视频信号,它的带宽是0-6MHZ,一般来讲,信号频率越高,衰减越大,一般设计时只需考虑保证高频信号的幅度就能满足系统的要求,视频信号在5.8MHZ的衰减如下:SYV75-3 96编国标视频电缆衰减30dB/1000米, SYV75-5 96编国标视频电缆衰减19dB/1000米,,SYV75-7 96编国标视频电缆衰减13dB/1000米;如对图象质量要求很高,周围无干扰的情况下,75-3电缆只能传输100米,75-5传输160米,75-7传输230米;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如选择的摄像机不同、周围环境的干扰等,一般来讲,75-3电缆可以传输150米、75-5可以传输

300米、75-7可以传输500米;对于传输更远距离,可以采用视频放大器(视频恢复器)等设备,对信号进行放大和补偿,可以传输2-3公里;另外,通过一根同轴电缆还可以实现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共同传输,即同轴视控传输技术,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该技术:在监控系统中,需要传输的信号主要有两种,一个是图像信号,另一个是控制信号。其中视频信号的流向是从前端的摄像机流向控制中心;而控制信号则是从控制中心流向前端的摄像机(包括镜头)、云台等受控对像;并且,流向前端的控制信号,一般又是通过设置在前端的解码器解码后再去控制摄像机和云台等受控对像的。同轴视控传输技术是利用一根视频电缆便可同时传输来自摄象机的视频信号以及对云台、镜头的控制功能,这种传输方式节省材料和成本、施工方便、维修简单化,在系统扩展和改造时更具灵活性;同轴视控实现方法有两类:一是采用频率分割,即把控制信号调制在与视频信号不同的频率范围内,然后同视频信号复合在一起传送,再在现场做解调将两者区分开;由于采用频率分割技术,为了完全分割两个不同的频率,需要使用带通滤波器、带通陷波器和低通滤波器、低通陷波器,这样就影响了视频信号的传输效果;由于需将控制信号调制在视频信号频率的上方,频率越高,衰减越大,这样传输距离受到限制;另外方法是采用双调制的方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花花世界》后台管理系统开发 班级: ********** 学号: ********** 姓名: ********** 指导教师:苏辉 成绩: 2016年 01 月 06 日

目录 1、系统需求分析 (1) 2、模块功能分析 (2) 3、实现流程分析 (4) 4、数据库及数据表设计 (5) 5、各模块网页代码设计 (9)

1.课程设计目的: 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使用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同时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花花世界》鲜花店后台管理系统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1 系统需求分析 经过观察与调研分析,花卉消费近年来呈越来越旺的趋势,除了花卉本身所具俏丽姿容、让人们赏心悦目、美化家居等功效外,它还可以开发人们的想像力,使人们在相互交流时更含蓄、更有品位。随着大众的消费能力及学历水平的提高,花卉消费不再仅仅限制于一般的节假日性,而逐步进入经常性和日常化。由此设计了该后台管理系统。 3.2 模块功能分析

3.3 实现流程分析 3.4 数据库及数据表的设计 我的数据库名称:webstore.mdb 数据库作用:直接清晰地存储查询数据 数据表名称:account;pcatalog;shopingcart account数据表:

pcatalog数据表: shopingcart数据表: 3.5 各模块网页代码设计

C语言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报告

销售信息统计管理系统

一.任务描述 某公司有4个销售员,负责销售5种产品。每个销售员都将当日销售的每种产品各写一张便条提交给公司。每张便条内容有: 1、销售员的编号 2、销售产品的代号产品 3、产品销售量 根据需求,此系统提供以下功能: 1、以菜单界面呈现。 2、信息录入功能。 3、信息查询功能。(包括查询某销售员的各产品销售量,某种产品的销售总量,某销售员的总销售额) 4、销量排序功能。 5、生成统计报表功能。 本系统采用结构体数组以及数据文件的技术,将输入的数据用结构体数组保存,并提供文件的保存与读取。在程序中要进行统计工作,所以提供显示、排序等操作,另外应提供键盘式选择菜单实现功能选择 本程序使用C语言。 此程序在vc++6.0上调试通过。 二.功能实现设计 1.总体设计 根据上面的分析,将这个程序分为四大模块。——1.销售信息录入。2.查询信息3.文件的保存。4.文件的读取 查询系统包括1.各个销售员销售额。2.销售总额以及排序。3各产品销售总额及热度。4.总信息统计生成报表。

2.流程图 3.详细设计 ①【数据结构】typedef struct { int name; int a1; int a2; int a3; int a4;

int a5; } SYS;/*定义数组*/ ②【功能函数声明】 int menu();/*选择菜单函数声明*/ int menu_1();/*子菜单函数声明*/ int enter(SYS t[]);/*进入函数声明*/ void salor(SYS t[],int n);/*声明函数*/ int sum(SYS t[],int n,int m);/*统计函数声明*/ void list1(SYS t[],int n);/*菜单1函数声明*/ void list2(SYS t[],int n);/*菜单2函数声明*/ void list3(SYS t[],int n);/*菜单3函数声明*/ void save(SYS t[],int n);/*保存文件函数声明*/ int load(SYS t[]);/*读取函数声明*/ SYS ste[100]; int len;/*全局变量定义*/ ③【主函数】 void main() { system("cls"); for( ; ; ) { switch(menu())/*根据用户的选择判断该调用哪个功能函数*/ { case 1:len=enter(ste);break; case 2:menu_1();break;

课程管理系统 ()

高校课程管理系统 分析与设计 目录 1、确定系统的目标和范围 (2) 1.1、开发背景 (2) 1.2、目的和意义 (2) 1.3、范围 (2) 2、需求获取、建立系统的功能视图 (2) 2.1、确定课程系统在高校各系统中的位置 (2) 2.2、识别和定义系统角色 (3) 2.3、分析角色和系统的交互过程、识别系统用例 (3) 2.4、建立系统用例图 (4) 2.5、对每个用例进行简要分析 (4) 2.6、主要用例的详细描述 (5) 3、发现对象和类,建立类图 (7) 3.1、发现对象类 (8) 3.2、定义类属性和服务 (8) 3.3、定义对象类间的关系 (8) 3.4、系统进一步设计 (9) 4、建立系统动态模型视图 (10) 4.1、建立各对象时序图………………………………

10 4.2、建立各对象的状态图…………………………… 12 5、进行用户界面设计模拟用户进入系统后的操作 (14) 1、确定系统的目标和范围 1.1开发背景 随着高校规模逐渐扩大,学生数量增多,人为课程管理任务繁重,工作繁多。课程管理系统成为学生以及老师和学校必备的系统,主要完 成教师发布课程、上传成绩,学生选课、查看成绩以及生成课表的全过 程。 1.2目的和意义 因为高校学生人数过多,手动操作各项数据和管理极易出错,为了提高办公效率,节省人力,加快高校信息化发展速度,需要开发课程管 理系统,已达到协同高效办公的目的。 1.3范围 课程管理系统主要为教务处服务,管理课程、学生、教师及教室之间的关系,并起到统计学生成绩,分发课表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系统 得到需要的课程信息,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得到需要的学生信息以及查看 课程安排等。教务处可以从系统中得到全院成绩单,并可以查看学生对 教师的评价情况、以及各教室的占用情况得以安排教师的意外借出等工 作。 2、需求获取、建立系统的功能视图 2.1确定课程系统在高校各系统中的位置 由于高校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想要建立课程信息系统需要与其他系统相互协调,所以首先就要明确课程管理系统在高校系统中的地位,经过大概的分析可以得出高校信息系统应该有以下几个部分:基本信息

常见视频信号传输特性(精)

常见视频信号传输特性 1. 分量视频(Component Signal) 摄像机的光学系统将景像的光束分解为三种基本的彩色:红色、绿色和蓝色。感光器材再把三种单色图像转换成分离的电信号。为了识别图像的左边沿和顶部,电信号中附加有同步信息。显示终端与摄像机的同步信息可以附加在绿色通道上,有时也附加在所有的三个通道,甚至另作为一个或两个独立的通道进行传输,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同步信号附加模式和表示方法: - RGsB:同步信号附加在绿色通道,三根75Ω同轴电缆传输。 - RsGsBs:同步信号附加在红、绿、蓝三个通道,三根75Ω同轴电缆传输。 - RGBS:同步信号作为一个独立通道,四根75Ω同轴电缆传输。 - RGBHV:同步信号作为行、场二个独立通道,五根75Ω同轴电缆传输。 RGB分量视频可以产生从摄像机到显示终端的高质量图像,但传输这样的信号至少需要三个独立通道分别处理,使信号具有相同的增益、直流偏置、时间延迟和频率响应,分量视频的传输特性如下: - 传输介质:3-5根带屏蔽的同轴电缆 - 传输阻抗:75Ω- 常用接头:3-5×BNC接头 - 接线标准:红色=红基色(R)信号线,绿色=绿基色(G)信号线,蓝色=蓝基色(B)信号线,黑色=行同步(H)信号线,黄色=场同步(V)信号线,公共地=屏蔽网线(见附图VP-03) 2. 复合视频(Composite-Video)

由于分量视频信号各个通道间的增益不等或直流偏置的误差,会使终端显示的彩色产生细微的变化。同时,可能由于多条传输电缆的长度误差或者采用了不同的传输路径,这将会使彩色信号产生定时偏离,导致图像边缘模糊不清,严重时甚至出现多个分离的图像。 插入NTSC或PAL编解码器使视频信号易于处理而且是沿单线传输,这就是复合视频。复合视频格式是折中解决长距离传输的方式,色度和亮度共享 4.2MHz(NTSC)或 5.0-5.5MHz(PAL)的频率带宽,互相之间有比较大的串扰,所以还是要考虑频率响应和定时问题,应当避免使用多级编解码器,复合视频的传输特性如下: - 传输介质:单根带屏蔽的同轴电缆 - 传输阻抗:75?- 常用接头:BNC接头、莲花(RCA)接头 - 接线标准:插针=同轴信号线,外壳公共地=屏蔽网线(见附图VP-01) 3. 色差信号(Y,R-Y,B-Y) 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而传输图像时,RGB分量视频的方式并不是带宽利用率最高的方法,原因是三个分量信号均需要相同的带宽。 人类视觉对亮度细节变化的感受比彩色的变化更加灵敏,因此我们可以将整个带宽用于亮度信息,把剩余可用带宽用于色差信息,以提高信号的带宽利用率。 将视频信号分量处理为亮度和色差信号,可以减少应当传输的信息量。用一个全带宽亮度通道(Y)表示视频信号的亮度细节,两个色差通道(R-Y和B-Y)的带宽限制在亮度带宽的大约一半,仍可提供足够的彩色信息。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简单的线性矩阵实现RGB与Y,R-Y,B-Y的转换。色差通道的带宽限制在线性矩阵之后实现,将色差信号恢复为RGB分量视频显示时,亮度细节按全带宽得以恢复,而彩色细节会限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色差信号也有多种不同的格式,有着不同的应用范围,在普遍使用的复合PAL、SECAM和NTSC制式中,编码系数是各不相同的,见下表: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Word版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指导老师:******* 院系:商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2011.7.11 实验地点:一机房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是在完成《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之后的一次实践性教学,是本课程理论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通过本课程设计,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信息、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初步掌握结构化的生命周期法、面向对象法等系统工程方法,进一步加强熟练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技能,并能够借助于管理信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设计要求: 1.本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 2.本课程设计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上机操作及实验。 3.按照任务要求完成课程设计内容。 三.课程设计任务要求: 1.任务内容:进入山东轻工业学院主页,在“网络资源”区域进入“网络教学平台”,输入各自的用户名和密码(学生学号及密码),进入本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在充分熟悉本系统的前提下,完成下列任务要求。 2.任务要求: ①按照课程讲解的系统分析步骤和理论对本系统进行系统分析。 ②绘制不少于3个的主要业务流程图。 ③描述上述主要业务流程图的逻辑处理功能。 ④分析本系统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并描述改进的逻辑处理功能,绘制业务流程图。 四.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按照《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大纲》的要求,本课程1学分,采用百分制计分,其中任务要求②占30分,任务要求③占30分,任务要求④占30分,考勤及实践表现占10分。五.本课程设计自2011年6月27日至2011年7月1日。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分析报告

目录 引言 (2) 一.问题定义 (2) 1.系统开发背景 (2) 2.系统开发目的 (2) 3.系统介绍 (3) 4.系统的技术要求及限定条件 (3) 二.系统可行性分析 (3) 1.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3) 2.技术可行性分析 (4) 3.经济可行性分析 (4) 4.操作可行性分析 (4) 5.结论 (4) 1.功能模块 (4) 2.运行需求 (5) 四.现有系统分析 (5) 1.现行系统主要业务 (5) 2.现行系统的问题 (6) 五.新系统分析 (6) 六.系统总体设计 (6) 1.系统总体设计的指导思想 (6) 2.功能分析 (6) 3.数据流图 (7) 4.新系统数据库 (10) 七.结束语 (10)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便于用于班级信息和学生信息的修改以及查询,减少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能监控学生的注册情况,能做到及时的通知学生注册,促进学校财务的有效运转。通过课程管理,便于查看

学校内专业开设的课程,便于及时的调整专业设置及专业内的课程设置,以提高学校的竞争力。通过对成绩管理,便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授课情况,为学校的学籍管理提供依据。通过教师管理,便于查看教师的任课情况,简化的教师工作量的计算。由此,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 (10) 参考文献 (11)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分析报告 引言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环境。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作为教育单位的学校更不例外。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更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能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 一.问题定义 1.系统开发背景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科学及互联网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经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行各业的人们无须经过特别的训练就能够使用电脑完成许许多多复杂的工作。 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资料也成倍增长。办学者们所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这庞大的信息量。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建立一个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使学生学籍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该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当前我国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改进师生或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方法,同时也可以通过后台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功能实现学生注册、学生成绩的查询、学生选课等基本功能。 2.系统开发目的 高效快捷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学校对信息的管理,减少人力资源的开支和浪费,从而提高学校在各方面的工作效率。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的查询,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若建立一个B/S结构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便可以通过网络来选课并且查询自己的有关信息,使得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学校管理学生的效率。

视频传输方式优缺点

传输方式优缺点 常见的有视频基带传输、光纤传输、网络传输、微波传输、双绞线平衡传输、宽频共缆传输方式,且还有一种CDMA监控。 ①视频基带传输:是最为传统的电视监控传输方式,对0~6MHz视频基带信号不作任何处理,通过同轴电缆(非平衡)直接传输模拟信号。其优点是:短距离传输图像信号损失小,造价低廉。缺点:传输距离短,300米以上高频分量衰减较大,无法保证图像质量;一路视频信号需布一根电缆,传输控制信号需另布电缆;其结构为星形结构,布线量大、维护困难、可扩展性差。 ②光纤传输:常见的有模拟光端机和数字光端机,是解决几十甚至几百公里电视监控传输的最佳解决方式,通过把视频及控制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其优点是:传输距离远、衰减小,抗干扰性能最好,适合远距离传输。其缺点是:对于几公里内监控信号传输不够经济;光熔接及维护需专业技术人员及设备操作处理,维护技术要求高,不易升级扩容。 ③网络传输:是解决城域间远距离、点位极其分散的监控传输方式,采用MPEG音视频压缩格式传输监控信号。其优点是:采用网络视频服务器作为监控信号上传设备,有Internet网络安装上远程监控软件就可监看和控制。其缺点是:受网络带宽和速度的限制,只能传输小画面、低画质的图像;每秒只能传输几到十几帧图像,动画效果十分明显并有延时,无法做到实时监控。 ④微波传输:是解决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不易布线场所监控传输的解决方式之一。采用调频调制或调幅调制的办法,将图像搭载到高频载波上,转换为高频电磁波在空中传输。其优点是:省去布线及线缆维护费用,可动态实时传输广播级图像。其缺点是:由于采用微波传输,频段在1GHz以上常用的有L波段(1.0~2.0GHz)、S波段(2.0~3.0GHz)、Ku波段(10~12GHz),传输环境是开放的空间很容易受外界电磁干扰;微波信号为直线传输,中间不能有山体、建筑物遮挡;Ku波段受天气影响较为严重,尤其是雨雪天气会有严重雨衰。 ⑤双绞线传输(平衡传输):是解决监控图像1Km内传输,电磁环境复杂场合的解决方式之一,将监控图像信号处理通过平衡对称方式传输。其优点是:布线简易、成本低廉、抗共模干忧性能强。其缺点是:只能解决1Km以内监控图像传输,而且一根双绞线只能传输一路图像,不适合应用在大中型监控中;双绞线质地脆弱抗老化能力差,不适于野外传输;双绞线传输高频分量衰减较大,图像颜色会受到很大损失。 ⑥宽频共缆传输:是解决几公里至几十公里监控信号传输的最佳解决方案,采用调幅调制、伴音调频搭载、FSK数据信号调制等先进技术,可将四十路监控图像、伴音、控制及报警信号集成到“一根”同轴电缆中双向传输。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同轴电缆的资源空间,四十路音视频及控制信号在同一根电缆中双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1引言 1、1编写目的 为了总结报告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获得的经验, 并且总结报告设计与制作者过程中的逻辑与想法,以便在以后的生产与学习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提高。 1、2背景 说明: a.本项目名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b.此软件的任务提出者:小组; 开发者:全体小组成员。 1、3定义 服务器端API :服务器端设计者通过规范的API文档,提供给客户端,以方便客户端的开发,使得同时进行,提高效率,节约时间。两端通过protocol(协议类)进行通信; 用户:用户代指学生用户以及任课教师用户; 管理员:负责程序后台管理的工作人员。 1、4参考资料 《项目需求说明书》 《项目详细设计说明书》 《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 参考资料: 《软件工程导论》 《软件文档编写》 2实际开发结果 2、1产品 产品名称: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产品功能: 软件部分:能够管理与统计表学生成绩,支持老师输入,修改以及查询学生成绩,支持学生查询号自己的成绩与相关资料,支持管理员对学生信息的相关操作。 数据库部分:支持管理员将学生的相关信息在数据库中进行增加,删除与修改。 2、2主要功能与性能 功能: 2、2、1管理员功能 2、2、1、1学籍管理 (1)学生注册: 新学年一到,新生到学生注册出去注册,那么注册员可以接受新生的注册信息,那么信息就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及简历: (2)学生信息查询: 用户可以根据学生的姓名、学号、班级、专业对学生的学籍信息进行查询 (3)学生毕业 可以成批地处理学生毕业,当然也可以设置学生毕业后学校对她们的资料保存期限 (4)修改学籍号 用户可以对学生的学号进行更改 (5)学籍变动 学籍变动包括学生学生换班、退学、插班、结业、休学等操作 2、1、1、2收费管理 (1)学生缴费标准 根据国家收费标准设置各个系各个专业的每年的学费、书费、住宿费等。 (2)学生缴费 该接口可实现学生的缴费操作。 (3)学生缴费查询 该接口能够以多个关键字对学生学费情况、以及各专业的收费标准进行查询。 (4)学生欠费统计 能够十分方便地统计每个班的缴费情况,以催促欠费学生尽快缴清 2、1、1、3班级管理 (1)班级添加 能够十分方便地添加班级,其中包括班级所在专业、班主任、班干部信息等。 (2)班级修改 修改班级情况,如辅导员、教室等 (3)班级拆、合 可以方便地实现班级的拆、合。 2、1、2教师功能 2、1、2、1成绩管理 (1)成绩录入

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

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热点分析研究 摘要: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每天要从各种不同的地方获取信息,甚至有人玩笑说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人类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量约占总信息量的70%,而且视频信息具有直观性、可信性等一系列优点。所以,视讯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就是视频技术,他更是以其独特的传播信息的方法和快捷方便在人获取信息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人们对其传递信息的质量与要求越来越高,数字电视的发展使人们不单只满足于了解信息更希望信息高效观看视频时更清晰更好。而视频网站的迅速崛起,人们越来越希望视频信息可以被在效果和压缩中取得双赢等。所以与此相关的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也渐渐被人重视,并且得到了许多的发展,而其中关于视频压缩,视频转码和视频检索更是其中的大热点,并且在这几年发展也很迅速,并且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某些方面。 关键字:信息化;视频载体;视频信息与传输;热门;视频转码;视频检索;视频压缩正文:视频检索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是一门包含十分广泛的课程,视频的采集到最后呈现都属于其研究的范畴。大致可以分为:采集,压缩编码,视频信息处理,视频信息检索,视频信息传输和应用系统。其中热点有视频压缩、视频转码和视频检索。 视频压缩 视频压缩技术是计算机处理视频的前提。视频信号数字化后数据带宽很高,通常在20MB/秒以上,因此计算机很难对之进行保存和处理。采用压缩技术通常数据带宽降到1-10MB/秒,这样就可以将视频信号保存在计算机中并作相应的处理。常用的算法是由ISO 制订的,即JPEG和MPEG算法。JPEG是静态图像压缩标准,适用于连续色调彩色或灰度图像,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基于DPCM(空间线性预测)技术的无失真编码,一是基于DCT(离散余弦变换)和哈夫曼编码的有失真算法,前者压缩比很小,主要应用的是后一种算法。在非线性编辑中最常用的是MJPEG算法,即Motion JPEG。它是将视频信号50帧/秒(PAL制式)变为25帧/秒,然后按照25帧/秒的速度使用JPEG算法对每一帧压缩。通常压缩倍数在3.5-5倍时可以达到Betacam的图像质量。MPEG算法是适用于动态视频的压缩算法,它除了对单幅图像进行编码外还利用图像序列中的相关原则,将冗余去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视频的压缩比。前MPEG-I用于VCD节目中,MPEG-II用于VOD、DVD 节目中。 AVS音视频编码是中国支持制订的新一代编码标准,压缩效率比MPEG-2增加了一倍以上,能够使用更小的带宽传输同样的内容。AVS已经成为国际上三大视频编码标准之一,AVS 标准在广电总局正式全面推广,率先在广电行业普及。中国第一颗AVS编码芯片,由北京博雅华录公司设计,于2012年在北京诞生。 视频编码可谓百花齐放,有许多不同的系列。常见的有MPEG系列和H.26X系列。MPEG系列(由ISO[国际标准组织机构]下属的MPEG[运动图象专家组]开发) 视频编码方面主要是Mpeg1(vcd用的就是它)、Mpeg2(DVD使用)、Mpeg4(的DVDRIP使用的都是它的变种,如:divx,xvid等)、Mpeg4 AVC(正热门);音频编码方面主要是MPEG Audio Layer 1/2、MPEG Audio Layer 3(大名鼎鼎的mp3)、MPEG-2 AAC 、MPEG-4 AAC等等。注意:DVD音频没有采用Mpeg的。 H.26X系列(由ITU[国际电传视讯联盟]主导,侧重网络传输,注意:只是视频编码) 包括H.261、H.262、H.263、H.263+、H.263++、H.264(就是MPEG4 AVC-合作的

课程信息管理系统

package org.hxl.oracle.demo03; import java.sql.Connection; import java.sql.DriverManager; import java.sql.PreparedStatement; import java.sql.ResultSet;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Scanner; /* * 课程信息管理系统,要求: * 1. 课程信息包括:Cno(课程号) ,Cname(课程名),period(课时数),term(上课学期), * property(课程性质) * 2.包括课程的增加,删除,修改 * 查询(查询全部的课程信息,按关键字查询课程信息,按课程号查询课程信息) * 3.将所有的记录保存在oracle数据库中 * */ //vo类(与数据库中的一张表相对应,一个对象对应表中的一条记录,一个属性对应表中的一个字段) class Course implements Comparable{ private int cno ; //课程号 private String cname ; //课程名 private int period ; //课时数 private String term ; //上课学期 private String property ; //课程性质 public Course(){ //无参构造函数 } public Course(int cno,String cname,int period,String term,String property){ https://www.sodocs.net/doc/217373531.html,o = cno ; https://www.sodocs.net/doc/217373531.html,ame = cname ; this.term = term ; this.period = period ; this.property = property ; } public void setCno(int cno){ https://www.sodocs.net/doc/217373531.html,o = cno ; } public void setCname(String cname){ https://www.sodocs.net/doc/217373531.html,ame = cname ; } public void setPeriod(int period){

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课题研究报告

西南科技大学 课程研究报告 课程名称: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6年11月日

课程学习目的: 《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是数字媒体技术方向中的一门专业必选课,学习的目的是让我们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视频信息的采集、压缩编码视频信息传输等数字视频技术,并灵活应用。为我们补充TCP/IP,UDP,RTP等视频信息在网络中传输所必需的协议。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概述,视频信息采集技术,以及传输协议。我将分别叙述我从中学习到的知识。

第一部分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的技术也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从采集到应用系统,每步都在提升。信息安全与信息垃圾就如人们的生活中的隐私与生活垃圾一样重要,如何维护信息的安全和如何处理信息垃圾已成为一个热点。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受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信息安全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内部信息不受外部威胁,因此信息通常要加密。为保障信息安全,要求有信息源认证、访问控制,不能有非法软件驻留,不能有非法操作。信息垃圾就是那些混在大量有用信息中的无用信息、有害信息,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危害的信息。它对信息安全应用和转播构成了威胁。 这一部分就是老师讲的关于这个课程的一些概述,也没用从中获取太多的知识。

第二部分视频信息采集技术 从这一部分,我从中学到了视频是怎么样组成的,以及视频的采集技术。 我们所看到的视频信息都是由一帧一帧的静态图像构成的,再加上每一帧图像的时间信息,通过连续播放而成.。 视频分为模拟视频和数字视频,而数字视频是模拟视频的数字化。模拟信号对应于时间轴有连续的无穷多个值,它完全准确地表示信号电平,如话音、图像等均是模拟信号。以模拟信号传输或处理的电视称为模拟电视。模拟电视的讯号广播公司通常是使用NTSC、PAL或SECAM的模拟制式把它们的信号进行调频后,调节这些信号并放进VHF或者UHF的载波上。数字视频就是以数字形式记录的视频,和模拟视频相对的。数字视频有不同的产生方式,存储方式和播出方式。比如通过数字摄像机直接产生数字视频信号,存储在数字带,蓝光盘或者磁盘上,从而得到不同格式的数字视频。然后通过PC,特定的播放器等播放出来。为了存储视觉信息,模拟视频信号的山峰和山谷必须通过模拟/数字(A/D)转换器来转变为数字的“0”或“1”。这个转变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视频捕捉(或采集过程)。如果要在电视机上观看数字视频,则需要一个从数字到模拟的转换器将二进制信息解码成模拟信号,才能进行播放。模拟视频的数字化包括不少技术问题,如电视信号具有不同的制式而且采用复合的YUV信号方式,而计算机工作在RGB空间;电视机是隔行扫描,计算机显示器大多逐行扫描;电视图像的分辨率与显示器的分辨率也不尽相同等等。因此,模拟视频的数字化主要包括色彩空间的转换、光栅扫描的转换以及分辨率的统一。 可见光是波长在380 nm~780 nm 之间的电磁波,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光不是一种波长的光,而是由许多不同波长的光组合成的。如果光源由单波长组成,就称为单色光源。该光源具有能量,也称强度。实际中,只有极少数光源是单色的,大多数光源是由不同波长组成,每个波长的光具有自身的强度。这称为光源的光谱分析。 研究表明,人的视网膜有对红、绿、蓝颜色敏感程度不同的三种锥体细胞。红、绿和蓝三种锥体细胞对不同频率的光的感知程度不同,对不同亮度的感知程度也不同。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由R,G,B 这3 种颜色值之和来确定,以这三种颜色为基色构成一个RGB 颜色空间,基色的波长分别为700 nm(红色)、546.1nm(绿色)和435.8 nm(蓝色)。颜色=R(红色的百分比)+G(绿色的百分比)+B(蓝色的百分比),只要其中一种不是由其它两种颜色生成,可以选择不同的三基色构造不同的颜色空间,即三基色原理。 模拟视频的数字化包括不少技术问题,如电视信号具有不同的制式而且采用复合的YUV 信号方式,而计算机工作在RGB 空间;电视机是隔行扫描,计算机显示器大多逐行扫描;电视图像的分辨率与显示器的分辨率也不尽相同等等。因此,模拟视频的数字化主要包括色彩空间的转换、光栅扫描的转换以及分辨率的统一。 模拟视频一般采用分量数字化方式,先把复合视频信号中的亮度和色度分离,得到YUV 或YIQ 分量,然后用三个模/数转换器对三个分量分别采样并进行数字化,最后再转换成RGB 空间。对彩色电视图像进行采样时,可以采用两种采样方法。一种是使用相同的采样频率对图像的亮度信号(Y)和色差信号(Cr,Cb)进行采样,另一种是对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分别采用不同的采样频率进行采样。如果对色差信号使用的采样频率比对亮度信号使用的采样频率低,这种采样就称为图像子采样(subsampling)。由于人的视觉对亮度信号的敏感度高于对色差的敏感度,这样做利用人的视觉特性来节省信号的带宽和功率,通过选择合适的颜色模型,可以使两个色差信号所占的带宽明显低于Y 的带宽,而又不明显影响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