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110:《中微子,关乎宇宙起源之谜》

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110:《中微子,关乎宇宙起源之谜》

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110:《中微子,关乎宇宙起源之谜》
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110:《中微子,关乎宇宙起源之谜》

中微子,关乎宇宙起源之谜

①日本“顶级神冈”中微子探测器项目已正式启动,计划于2027年开始收集数据。该项目由日本主导、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参与,目的是阐明物质的起源及基本粒子的“大统一理论”,揭开宇宙起源之谜。

②中微子是宇宙中数量最多的基本粒子之一。基本粒子是已知的最小粒子,它们不能像原子那样被分成更小的粒子,是构造宇宙中一切的基本元素。而中微子又是最轻的物质粒子,迄今还未能测出它的确切质量,但至少比电子还要轻100万倍。它们无处不在,如太阳发光、核反应堆发电、岩石的天然放射性衰变等核物理过程中都会产生,就连我们每个人也会因体内的钾-40衰变而每天发射约4亿个中微子。

③中微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反应。不管是人体还是地球,在它看来,都是极为空旷、可以自由穿梭的空间。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科学上探测也极为困难。因此,中微子的发现和研究过程,饱含着几代科研人员的心血。

④1930年,奥地利科学家泡利为了解释原子核衰变中能量似乎不守恒的现象,预言了中微子的存在,认为就是这种“永远找不到的粒子”偷偷带走了能量。经过20多年的寻找,美国科学家科万和莱因斯终于在核反应堆旁探测到中微子,证明了它的存在。莱因斯因此获得了199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⑤1968年,美国科学家戴维斯在地下1500米深的废弃金矿中进行实验,首次探测到了来自太阳的中微子,证实太阳无穷无尽的能量来自氢核聚变。1987年,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在第一代神冈实验中,探测到了来自超新星的中微子。他们二人因此都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戴维斯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却发现太阳中微子的数量比理论预言的要少得多,被称为“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此后,小柴昌俊的学生梶田隆章发现,宇宙射线在大气层中产生的中微子也比预期少,称为“大气中微子丢失之谜”。

⑥中微子为什么比预计的少?1998年,梶田隆章在升级后的第二代神冈实验中发现,大气中微子比预期少,是因为在飞行过程中自发变成了其他种类的中微子,这一现象就是中微子振荡。他也因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⑦中微子振荡现象证明了中微子有质量,尽管质量极其小,但会影响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根据已知的物理规律,在宇宙早期,正反物质应该成对产生,数量是一样的。但在现在的宇宙中,并没有发现大量反物质存在的迹象。为什么宇宙只由正物质构成?反物质到哪里去了?这是宇宙起源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中微子振荡会带来一个意外的结果,即正反粒子的行为可以不一样,很有可能造成反物质消失。因此,全面了解中微子振荡,是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的重要一环。

⑧由于中微子难以探测,解决这些谜团需要巨大的探测器,获取更精确的数据。日本前两代神冈实验坚持自己的优势方向,掌握核心技术,持之以恒地探索,取得了巨大突破。此次启动的第三代实验“顶级神冈”将建造一个26万吨的水探测器,造价约8亿美元。此前,中国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和美国的深层地下中微子实验也已开始建设。三个实验间既竞争又互补,联合分析能显著提高发现能力。新一代的中微子实验,也许有一天可以揭开宇宙起源的谜题。

11.(3分)①-③段,概括中微子的三个特点。

12.(3分)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每空只填一项。

(1)但至少比电子还要轻100万倍。()()(2)它们无处不在,如太阳发光、核反应堆发电、岩石的天然放射性衰变等。()

13.(3分)莱因斯、戴维斯和小柴昌俊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4.(2分)中微子和揭开宇宙起源谜题有何关系?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提炼。

答案版:

11.(3分)①-③段,概括中微子的三个特点。

(1)质量轻。最轻的物质粒子。

(2)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3)它们无处不在,却难以探测。

12.(3分)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每空只填一项。

(1)但至少比电子还要轻100万倍。(作比较)(列数字)(2)它们无处不在,如太阳发光、核反应堆发电、岩石的天然放射性衰变等。()

13.(3分)莱因斯、戴维斯和小柴昌俊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莱因斯:在核反应堆旁探测到中微子,证明了它的存在。

戴维斯:首次探测到了来自太阳的中微子,证实太阳无穷无尽的能量来自氢核聚变。

小柴昌俊:探测到了来自超新星的中微子。

14.(2分)中微子和揭开宇宙起源谜题有何关系?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提炼。

反物质到哪里去了?这是宇宙起源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而全面了解中微子振荡,是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的重要一环。

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解析

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鳖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①鳖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 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和吞食。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镜下更加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研究机构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捕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部和尾鳍大小。结果发现,与罗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尺寸小4%。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鲨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因为,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尸体,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 ⑦由此看来,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称它为海洋系统的“整容师”一点儿也不过分。 (1)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了哪些方面的作用? (2)有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除了列数字以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为什么用“悄悄”一词? 【答案】(1)①可以改变海洋中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大小。②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③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2)作比较。通过斯科特礁鱼类和罗利沙洲鱼类的比较,准确地说明了鲨鱼对海洋中许多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阅读训练一(含答案)

(一)生之喜悦 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痪的威廉?马修。 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马修说:“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枢神经发出“痛”的信号。 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当然一个重要前提在于,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如果说,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的话,无知觉则是死寂的沙漠。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是一种价值体现——医疗价值与康复价值的体现。谁也不能保证可怜的马修能获得这一天,但他和医生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会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来。 1、请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契机—— 断壁残垣—— 3、第三段划线的句子,饱含着主人公怎样的情感?可以看出马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4、请谈一谈第三段画虚线句子的作用。 答: 5、理解题目“生之喜悦”的含义。(2分) 答: (二)怀念南极 ①在南极这个最不适宜生命存活的地方,却最能感受到生命的美丽。

②这份美丽来自顽强。在长城站西边的山麓中,有一个湖,也叫西湖,美丽如同西子,是长城站的水源。一天早晨,我去西湖边散步,下雪了,长在石头上的地衣平时灰蒙蒙的,这时顶着丛丛雪花,煞是好看。我真想采一丛留作纪念,但马上为这个念头而自责,因为科考队员告诉过我:它每生长一毫米,需要一百年。这丛地衣高约四五厘米,算来已有几千年高寿。比起人来是“老祖宗”了,岂敢动它一指! ③这份美丽来自和谐。踏上南极的第一天,在西海岸的礁石上,巧遇渴慕已久的企鹅,尽管它是孤身一只,却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欢乐。一位女考察队员“呀、呀”地惊呼着,恨不得把那只小精灵拥在怀里。小企鹅落落大方,穿着黑色的“燕尾服”,恰到好处地“吻”着女队员的手指,一派南极主人的优雅风度。 ④喜爱企鹅,岂止是感情丰富的女性。我的镜头,也时时追逐着它们的倩影。为了拍企鹅,我会忘记自己在风雪中已经站了几个小时。我拍下了企鹅踏冰、企鹅卧雪,企鹅戏水,企鹅情侣,企鹅团队……镜头里的企鹅百态,尽透着它们的怡然自得,它们的温饱无忧。生命对于它们同样有那么多层的意义。它们在自己的属地上繁衍儿女,颐养天年。作为南极的主人,它们与自己的同伴和谐相处,与初来乍到的人类结交朋友,共享乐趣。人与动物,共同诠释着一个理念——生命是平等的。 ⑤这份美丽来自奉献。……他是捷克站的站长,一所大学的教授。他的捷克站与众不同,不仅地处海峡深处,交通十分不便,环境非常严酷,而且经费极度短缺,因为他们是一个民间考察站,得到的是政府道义上的支持。他和他的伙伴生活在严寒中,没有电热器,靠风力发电照明,灯光如豆,物质的匮乏,更是捉襟见肘,当家食品是一粒粒黑豆。……老教授选择的课题,是人类在南极的生存极限,他是用自身来做实验!尽管他碰头垢面、衣衫褴褛,但他是美丽的,因这种精神是美丽的。老教授的捷克站,没有电视,没有音乐,没有充足的补给,惟有海风,惟有天籁,惟有纯净。在这样一个苦地方,老教授还不忘用海石垒成路标,路标以内不准践踏,因为那里长满苔藓,要是在这些苔藓上踩一脚,它们会停止生长二十年! ⑥在纳尔逊冰盖下,捷克老教授预支着自己的生命,用来证明人对自然可以减少索取,演算着人对自然索取与给予的正确价值,这是一种真正的科学精神。 14.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感受到了南极“生命的美丽”?2分 15.第①自然段在整个选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②、③、⑤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3分 16.仔细读第②自然段,文中“但马上为这点个念头而自责” 中“这个念头”指什么而言?为什么会自责呢?2分 17.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其中的一处, 并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3分 说明方法: 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 18.作者说捷克老教授的精神是一种真正的科学精神, 真正的科学精神指什么?3分 (三)一碗清汤荞麦面 对于面馆来说,生意最兴隆的日子,就是大年除夕了。 北海亭每逢这一天,总是从一大早就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平时到夜里12点还熙攘热闹的大街,临到除夕,人们也都匆匆赶紧回家,所以一到晚上10点左右,北海亭的食客也就骤然稀少了。当最后几位客人走出店门就要打烊的时候,大门又发出无力的“吱吱”响声,接着走进来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人。两个都是男孩,一个6岁,一个10岁的样子。孩子们穿着崭新、成套的运动服,而妇人却穿着不合季节的方格花呢裙装。

完整版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 二十四、(泰州市二〇〇六B) 人们通常以为微波食品是安全的。在美国,90%以上的家庭拥有微波炉。微波炉既快又方便,经济实惠,是现代快节奏生活的理想烹饪工具,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 微波是很短的电磁波,属于大自然能量光谱的一部分。太阳产生微波,但是,太阳产生的微波与微波炉产生的微波有重大区别。这个区别在于,微波炉是用交流电来产生微波的。 微波炉是怎样烹饪食物的?交流电可以产生频率很高的电磁波—微波。水分子有正极和负极,因此当水接受正负交替的微波能量时,水分子会迅速转动。这有点儿类似用磁石把平面上的大头针吸得团团转的情形。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以每秒钟数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子之间巨大的摩擦,使食物迅速加热。 事实上,质量检测机构只关心微波炉是否存在微波泄漏的情况。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质量检测机构从未质疑微波食品本身是否安全。1991年,由于一场公众瞩目的官司,人们开始意识到微波食品并非百分之百安全。一位名叫诺尔玛?利沃特的妇女的家人为她的误死起诉。 诺尔玛去医院进行髋部更换手术。手术很成功,诺尔玛却死了。诺尔玛死于一次输血之后,血液是经过微波炉加温的。这是第一次有重大证据表明微波炉对被加热的物品的化学性质造成了破坏。如果仅用微波炉把血液加热到体温,就能使血液包含致人于死命的毒性,那么我们用更高的温度在更长的时间内加热食品,又会有什么情况呢? 食物的分子吸收了大量能量。这些能量足以分解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导致了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分子异变。结果许多新的奇怪的分子出现了。问题就在这里,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人体不能识别的分子。这些奇怪的新分子是人体不能接受的,有些有毒性,还可能致癌。因此,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或动物,体内会发生一定的生理变化。 瑞士皇家科技协会的汉斯?赫尔特博士和博尔纳德博士发现,微波加热破坏了食物的营养万分。他们测量了吃微波食品志愿者血液中的病理变化。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了,这意味着血液携带的氧减少,人体组织无法得到所需的氧。相反,白细胞和胆固醇增加了。白细胞增加会引起人体的压力和紧张,通常只有当人体感染急性疾病、细菌感染或细胞受损坏时,白细胞才会上升。此外,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对产生抗体有重要作用。 俄罗斯的研究表明,遭受微波辐射不仅有损健康,而且食用微波食品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在美国,俄利根波特兰的科学家也曾发表过俄罗斯的研究发现。无论何种食物一旦经过微波加热都会产生已知的致癌物。肉类、奶类、谷物、水果和蔬菜都会产生引起癌症的化学物。吃微波食品的人消化系统紊乱,淋巴系统发生障碍,血液中癌细胞增加。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更容易患胃肠癌,消化系统也会逐渐出现问题。科学家还发现,每台微波炉都会泄漏辐射,微波烹饪的食物会产生有毒和致癌的附加物,微波食品的营养价值减少了60%至90%,包括矿物质和生化酶,维生素B、C和E等物质,甚至连蛋白质的营养万分也减少了。荷尔蒙也会发生异常情况,特别是男性和女性荷尔蒙的分泌和平衡出现异常。长期食用微波食品会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造成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波动,智力下降。 17.认真阅读全文,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最后一段中加点词语“无论”“一旦”“都”的作用。(4分) 19.文章从哪几方面说明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4.请你说说微波炉烹饪食物的原理是什么。(20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理解训练

科目:语文年级:5、6年级课题 说明文阅读理解训练 教学目标1、复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练习及其方法 重点、难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练习 考点及考试要求1、说明文中的词语能否换? 2、文明文中的词语能否删? 教学内容 知识框架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平实性、简洁性 (1)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平时、简明,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①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无准确无误。如:“基本”、“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主要”等表修饰、限制的词语。如《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这一段话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选用确切的词语和词组来表达上。如永定河上不能说成永定河中;石砌桥墩不能说成石堆桥墩;路面平坦不能说成道路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不能说成与河面平行。★注意约数与确数(使用时取决于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是否达到全面、精确的程度) ②语言的平实性,是用明白、平实的语言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反映。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毫不含糊,清楚明白,只求辞达而已,不求雕琢粉饰。 ③语言的简洁性,是指简练、明确、不含糊,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说明白。可说可不说的话一律不说,以尽可能少的语言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 (2)说明语言按风格分,有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即: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说明文语言分为:准确严密、生动形象;准确严密、简明平实 (3)分析说明语言准确的典型试题: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 答:“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注:“往往”是一个频率副词,频率副词还有“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分析它们都是一样的。 方法: 1、解释词语意思 2、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小学六年级语文 精品阅读题 50篇(有答案)

小学语文阅读题精选50篇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001】 ⑴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钮扣松动了。 ⑵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⑶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⑷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拢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⑸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 ⑹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⑺……还是失败。 ⑻再试…… ⑼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⑽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放弃。 ⑾儿子的眼睛热了…… ⑿“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钮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⒀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第⑿段中的划线句子“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钮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里的“美丽的梦”指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是按()的顺序写的。(2分) 3、第⑷段中的划线句子如果改成“她在抽屉里拢针线时,怕弄出声响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然后推好抽屉。”好不好?请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3分) 4、第⑽段中划线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在这个句子里“孔”的准确含义是。(3分) 参考答案: 1、①这个“美丽的梦”指母亲希望自己对儿子的爱能畅通无阻;②母亲“笑纹如花”写出了母亲在得到儿子对她的简单的爱的表示之后发自内心的愉悦心情,而“缝合”一词则生动地表现了母亲想要让她对儿子的爱畅通无阻的愿望在得到儿子的回应时终于得到满足。 2、事情发展; 3、原句中“不敢”“惟恐”“轻轻地”这些词语从心理和动作上刻画了母亲怕打搅儿子工作而处处小心谨慎的心态,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一切为了儿子,对儿子充满无微不至的爱的母亲形象。改换后的句子语言比较平淡,无法从细节上体现母亲对儿子的关怀备至。 4、特殊含义,母子间情感交流的渠道(如答“母子间情感交流的机会”,“母子间情感交流的空间”等也可。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密码正在被“杀死” ①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每天都会面临一项重大的考验。这项考验无数次冲击了我们对自己记忆力的信心,这个考验就是——记住密码。为了安全,我们把密码设置得五花八门各不相同,这实在是不好记!可即便如此,密码安全还是问题。通过穷举、盗取信用证书、网络钓鱼等技术手段,那些不怀好意的人就能轻而易举获得我们辛辛苦苦设置的密码。 ②随着近年来重大数据泄露事故的频发,过去基于密码在线身份证验证的技术已经难以维持互联网经济的稳定发展,安全界关于“密码已死”的呼声越来越高。 ③越来越多全新的验证方式陆续出现,逐步替代了密码在一些场景中的应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公司推出的Touch ID指纹识别技术。 ④此外,人脸识别(已成熟应用在门禁、软件等领域)、声纹识别(信息、金融领域)也在快速发展。这些新的验证机制带有极强的生物属性,难以复制、验证方便,而基于密码另一形态的数字证书也发展迅猛,在通讯、金融领域已广泛应用。 ⑤通过指纹、虹膜等人体固有生理特征,再结合计算机、光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对个人身份进行识别判定,确实能够将人们从繁琐的密码迷宫中解脱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推动“去密码化”的强认证协议标准组织FIDO联盟应用而生。FIDO的目标是创建一组新的协议,支持对Web应用持续的、安全的、无需密码的访问(即所谓的非密码强认证)。 ⑥该联盟认为,指纹识别的功能不应该仅是设备解锁这么简单,它应该让服务、移动支付甚至企业管理变得更为高效。他们将其终极目标概括为4个字:“杀死”密码。 ⑦FIDO将用户的密码凭证储存在某些设备中,用户的密码不会被发送出去,而是在设备内部通过软件来处理,企业如果要使用FIDO的认证方式,只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验证软件,然后在客户和员工的设备上安装相应的插件或应用程序即可。一旦验证通过,软件会将密钥①发送到登录服务器,此过程中系统不会保存任何登录信息。之后,登录服务器会发送密钥到用户设备上,表示验证已经通过。与目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模式相比,这种登录方式很难被黑客破解。 ⑧FIDO标准支持任何一种认证方法,可选用的手段包括生物特征识别、USB验证令牌、NFC技术和一次性密码等。不论是用传统的硬件认证,还是用指纹、虹膜、声纹等这类生物辨识,依照FID0的标准,都能够当作身份识别认证使用。 ⑨FIDO联盟的成员越来越多,包括谷歌、黑莓、微软、阿里巴巴等诸多世界知名的公司。他们遵循一个统一的技术和安全标准,随之带来的是双赢的结果,比如指纹识别从一项技术落地到实际应用场景中。 ⑩设备厂商在加入FIDO联盟之后,可以在其设备中放置一颗安全芯片,保证用户的账户和信息安全。当然,用户也可以自行购买指纹识别器一类的设备。 ?指纹识别技术还不完美,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谷歌正在开发一款USB钥匙扣,用他可以直接登录账户;微软虽然没有透露更多细节,但亦表示正在考虑寻求代替密码的另一种

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答案

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八节洞参考答案: 16.①用拟人修辞手法,将“山花”和翠绿、金黄的“乔木”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山花”的姹紫嫣红与“乔木”的翠绿金黄融为一体,相映成趣。(言之成理即可) ②用比喻修辞手法,将灿烂的“峭壁断崖”比喻为“朝露”,彤红的“峭壁断崖”比喻为“焰火”,(1分)形象逼真地突出了丹霞地貌的“峭壁断崖”特有的光泽和色彩的艳丽。(1分)(言之成理即可) 17.①跌宕有致(或高下错落);②颇具韵律;③不拘形迹(或飞姿各异);④洒脱飘逸(或逍遥自在);⑤晶莹剔透(或色泽斑斓)。(答出一点给1分,概括合理即可) 18.示例:大自然奥秘无穷,有很多神奇的山、水,迷人的花、草、树、木等却鲜为人知;然而,只要精诚所至,就可以找到它们并揭开其神秘的面纱。(2分,答到“精诚”方面的内容得1分,其他内容得1分)正如千姿百态的八节洞瀑布,翠绿、金黄的接骨丹、润楠、三角枫等高大乔木和色彩缤纷的山花,蟒童河两岸丹霞地貌灿若朝露、红似焰火的峭壁断崖一样,(2分)这些僻处的天籁,只要怀着一颗虔诚的热爱自然、欣赏自然且敬畏自然的心,哪怕千里迢迢也能寻找到它们,且感受到它们的美。(2分,答到“虔诚”“敬畏”的内容各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 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为泥土洗澡(2) 1.(2分)分离掉啥子和碎石清洗提炼出污染物 2.(2分)具体、准确、直观(1分)地说明了调查次数之多和工程量之大(1分)3.(3分)大量是很多的意思,表明数量之多(1分),在这里说明土壤被污染的程度之重(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4.(3分,对一个给1分,对两个给3分)BC(B项错在好;C项错在科技手段的发达,应该是真正的环保意识) 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3) 1.2分根本是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2.3分①比喻③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地球整体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弱,但恢复力稳定性很强。或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只要太阳系的结构维持不变,任何方法也不能保证消失所有无脊椎动物。 3.3分B 4.3分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动物的眼睛(4) 1.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动物眼睛与人眼不同,引起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2.都是通过自身的运动或周围物体的运动来看世界的。 3.由于猫主要活动在黑暗的夜晚,这种开放得很圆的瞳孔可以帮助它们很远就能看清黑暗中的老鼠。 4.①眼腈的构造(复眼的工作原理)。②看世界的特点(方式)。③不同的瞳孔构造或变化的原因(眼睛与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

植物也唱《好汉歌》 ◇力夫 ①以描写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著称的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播出以后,它的主题歌——《好汉歌》因简洁、生动地颂扬了好汉精神而立即流传开来:“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生死之交一碗酒啊/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哇/水里火里不回头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②也许让你想象不到的是,不但是人们爱唱《好汉歌》,就连一些植物也爱唱《好汉歌》,只不过它们不是用歌喉“唱”,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唱”。不信,你仔细听—— ③植物懂得情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已经被科学研究所证实。科学家通过细致的研究还发现,植物还有建立在情感基础之上的“价值观念”,如一些植物在行为中就体现出了明显的“仁爱”精神。 ④有一种原野灌木就“见利”而不忘“仁爱”。我们知道,灌木本身就是依靠扩展自己的庞大的根系来汲取水分的。但奇怪的是,当这种原野灌木的根部在土壤中深入或扩散时,快要到达“邻居”的根的地界后,便立即停止扩张。而且这种相遇并不是直接碰面,它们能够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相互识别出对方。连植物都懂得和平共处,相互尊重邻居的生存空间,不蓄意侵犯同伴的领地,这对那些为争夺领土而打打杀杀的人类来说无疑是一种嘲讽。 ⑤植物讲“仁爱”已经够稀奇了,但科学家还发现,一些植物还很讲“义气”。 ⑥如一些植物在受到侵害后,即使在“严重负伤”的情况下也不忘记给同伴发“遇险警戒”信号。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教授高希武领导的课题组就发现了这个现象;他们将两株棉苗放入一个密闭玻璃容器,只对其中的一株棉苗进行啃食和机械损伤处理。在对两株棉苗和容器内的空气进行分析后,他们发现奇异现象:不但受伤的棉苗发生了防御反应,另一株没有受伤的棉苗也同样产生了防御反应。通过对植物受伤后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不同时间段的定量分析,他们发现,没有受伤的棉苗所产生的防御性化学物质浓度甚至高于受伤棉苗。类似的实验一共进行了三次,都验证了这一结果。这个现象表明,受伤的棉苗在抵御侵害的同时,并没有忘记“通知”同伴——“敌人来人”! ⑦科学家还发现,植物们还相当“讲求公道”,不但敢于“鸣不平”,即便没有被逼上“绝路”也敢于为维护“公道”而“造反”。甚至在个人或同伴“权益”受到损害时,也敢于“拔刀相助”。 ⑧如土豆被人削皮时,它就会立即发出“抗议”的喊声,只是其音频人耳无法辨别罢了。如果你把西红柿的植株放在卧室里过夜,又忘了给它浇水,它就会用释放“清醒剂”的方式向你提出“抗议”,“警告”你不要再睡懒觉,快起来给它“喂水”。 ⑨科学家们认为,植物的一系列“好汉行为”不断被发现本身就说明以往人类对他们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包括植物与植物、植物与人类进行信息联络的通讯技术在内的许许多多未解之谜,都有待人们进一步去破解,人类对于植物情感世界的研究也还应该更深入、更广泛。 (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2010年12期) 1.“类似的实验一共进行了三次,都验证了这一结果”一句中黑体的“这一结果”指什么? 2. 请简要概括,植物的“好汉行为”包括哪些现象?

小学六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大全

小学六年级说明文阅读题 及答案大全

篇一:小学高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有答案) 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 (一)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1-5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

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部编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泥土的歌唱》,回答问题 泥土的歌唱 ①我国古代依据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八种,称为“八音”,其中有一音曰土。 ②土——顾名思义,就是由泥土发出的声音,泥土本身是发不出声音的,即使一定要它发音也要伴随着尘土飞扬的壮观场景。但是人类大约在1万到1. 5 万年前获得了一项革命性的技艺,那就是借助水和火将土重新幻化为一种全新的形态,也就是陶。 ③经过这一神奇的转化过程,泥土不仅拥有了全新的样貌,而且也被赋予了全新的质地与功用。毫无疑问,这项技艺是古代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当然作为早期文明的先锋的中国先民,在这方面也拥有明显的优势,通过甲骨文中的陶字,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至少在4000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陶轮制陶了。陶轮的使用,或者说借助陶轮的转动,人们就可以制造出比较标准的圆形器皿。 ④土本身是不发声的,但是由土制成的陶器,则既可以作为吹奏乐器,又可以作为打击乐器。尤其是那些比较标准的圆形器,在发音的原理上,与葫芦完全一样,所以很容易让古人通过自然的联想,而发现它们拥有的音乐天赋。这里面,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埙。 ⑤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 ⑥作为一种在民间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充满了草根气息的乐器的埙,经历了漫长阶段,最初的埙只有最上面的一个孔,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又过了大约1000年,也就是3500 前,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了三个音孔,能吹四个音。到公元前1000 多年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了。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上一、前三、后二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2004年,河北邢台的侯义敏,对传统的埙进行改良,设计出了10孔的低音埙。这种埙与古代的埙相比,音域宽广,音色低沉深厚,空灵柔美。 ⑦还有一种比较著名的陶制乐器,虽然在古代的名声并不很好,但是在最近突然时来运转了。这种乐器就是缶。缶本来是一种实用器皿,具体的说就是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盛酒瓦器,和咱们现在看到的泡菜坛子差不多。后来,随着青铜时代的来临,逐渐被青铜器所取代,至少在贵族的生活中是这样的。 ⑧像这样的一个器物,要想作为乐器来使用,毫无疑问只能充当打击乐器了。 ⑨用装酒的坛子当乐器,一边拍打着这个装酒的坛子,一边唱歌,通常来说给人的联想都是醉鬼,或者性情豪放的经不起任何酒精催动的野蛮人的形象。事实上,李斯在他的那篇著名的《谏逐客今》的文章中,就有“击瓮叩缶,弹筝博髀”的句子,意思就是,秦国饮宴时,贵族士大夫们往往在喝到半醉时,以击瓦缶、拍大腿来打拍子而歌。就是以此为例,来说明秦国当时文化的落后。也就是说,在古代击缶而歌并不是什么文明的象征,恰恰相反,那是文化落后粗俗的标志。 ⑩但是击缶这种乐器,在2008年突然时来运转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击缶而歌,让这种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说明文阅读题姓名 1、菊花 ①俗云:“赏菊之趣在于赏花。”菊花的颜色五彩缤纷,以黄、红、白、紫为主。黄的如“黄昏弄月”,金光灿烂,华贵雍容;红的像“金背大红”,绚丽夺目,热情奔放;白的有“白西施”,淡妆素裹,清洁怡雅;紫的是“紫玉莲”,苍劲有力,凝重浑厚。还有一种叫“绿牡丹”的,花呈绿色,青翠欲滴,恰似碧玉,煞是名贵。另有“墨荷”的黑紫堪称花中一绝;更有那“碧玉勾盆”,粉碧兼备,娇而不艳;“凤凰振羽”,红黄相间,娇娆多姿。各种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 ②菊花的花形也是千姿百态,风貌迥异。这是由于花瓣的千姿百态所致。瓣分挂瓣、匙瓣、平瓣、管瓣四种。每一种又有内曲、反卷、龙爪、毛刺等形态。各种花瓣以一定规律进行组合,形成一种保持机体均衡、疏密相间的参差美,并由此构成了龙、凤、狮、虎四种栩栩如生的优美造型:龙类若舞若飞,潇洒俊逸,花儿内部短瓣紧抱,外部长瓣飘洒,像“龙盘蛇舞”;凤类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花儿内部花瓣疏松或紧密内抱,外部花瓣自然下垂,如“天女散花”;狮类威武雄壮,魁伟挺秀,花儿大部分为匙状花瓣,且长短不一,相互重叠,排列参差,变化多姿,如“醒狮图”;虎类则刚劲沉稳,充盈丰满,舌状花瓣回心而抱,呈层瓦复叠状,似虎爪捕食,如虎啸长天。 ③菊花不仅娇艳多姿,而且用途广泛。不仅它的花序是一味名贵中药材,其嫩茎、叶、根亦可供药用。此外,还能做成各种精美的佳馔,如菊花肉、菊花羹、菊花酒、菊花糖等。这些菊花食品不仅香味俱佳,而且营养丰富。再者,杭菊还是驰名中外的清凉茶饲料。至于那自古就有“虫见愁”之称的除虫菊,则是效力极高的天然杀虫剂。菊花还有保护环境、净化大气的奇异功能,被人们赞为“空气的卫士”。 ④菊花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有广泛的实用价值,确是一种值得大力发展的珍贵花卉。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说明文阅读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①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不仅融天文、地理、历法、气象、农事、养生等多门学同于一体,而且还蕴含着以德修身的深刻内涵,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指导人们进行农事活动。 ②节气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中国古代先民们是如何测定节气的呢?这要从我们非常热悉的计时工具——“表”和“圭”说起。 ③表,最早诞生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在地面上立一根八尺长的竹竿来测量日影,这根竹竿最初就称为“表”。 ④“圭”本是指测量土地的标准尺子,后来把测量日影的工具也称为“圭”。圭和表的结合,就构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天文仪器“圭表”。1276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整个观星台就相当于一个量日影的圭表。 ⑤古人利用圭表观测天象,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白天时间最长的那天,叫“日长至”,又称“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把这天分别称为“春分”和“秋分”。 ⑥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用今天的天文学来解释,地球轨道投影到太阳系模型上形成的坐标系,为黄道坐标系。黄经,将这个坐标系的横轴,以春分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度,共有二十四个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基本规律是: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6日和21日,下半年是8日和23日。 ⑦古人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节”,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气”。“节”和“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如:在4月份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二十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8个节气;反映气候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十四节气传统历法的关键和核心。 ⑧二十四节气是中华祖先馈赠给每一位子孙后代珍贵礼物,拥抱它,就是拥抱我们自己的生命质量与智慧命运。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古人用圭和表测量土地的长度,从而推算出二十四节气的长短。 B.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的观星台,是历史上最早记录节气变化的天文台。 C.春分和秋分,其实就是把春季和秋季平分的那几天。 D.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四季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天气现象和物候现象。 (2)下科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②段说明了中国节气文化的特征。 B.第④段通过下定义和举例子来说明节气。 C.第⑦段“各历时15天左右”中的“各”去掉后,表达的意思有改变。

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

七年级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题 一、说明方法 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②雌虫的触角末端却只有6条流苏,而且又窄又短 ③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 A.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B.拟人作比较列数字 C.列数字列数字作比较 D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 2.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打比方) B.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分类别) C.我们导弹家族中有许多成员,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等。(分类别)D.针鼹的外形和刺猬差不多,长300—450毫米,宽不到70毫米。(列数字) 3.将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的序号填入括号。(3分) A、打比方 B、作比较 C、列数字 D、下定义 E、举例子 (1)、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 (2)、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3)、天空中的云大多很美丽,如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等等。() 二、说明文语言 1、请从下列句中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 (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2)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3)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4)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5)中国对于海啸灾害的文献记载始于公元前左右。() (6)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全世界能源的90%都来自于此,我国95%的能源也是化石燃料。()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今年天气闷热多雨,可能 ..是造成四川猪链球菌病流行的原因之一。 (2)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 ..靠嗅觉和听觉。 (3)人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 ..都是越用越健康。

(完整版)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_初中_中考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术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选文有改动) 1、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2、文章第②段介绍英国科学家在研究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时,为了提高发电效率,操作时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 3、文章第②段中划线的词“这样”指的是什么?

(完整版)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一)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题前指导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构造、关系、功用以及事理的成因、物因等写 清楚,使人获得知识。 知识梳理 1、说明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一般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图表、列数据、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等。 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回答三个字: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 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 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3、说明文有很强的知识性和科学性,阅读时要能抓住说明的对象。

(完整word版)小学六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

说明文阅读题前指导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构造、关系、功用以及事理的成因、物因等写清楚,使人获得知识。 知识梳理 1、说明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一般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图表、列数据、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等。 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回答三个字: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