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说课稿

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思想品德课本第四册第六课《古诗二首》。

一、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这一课安排了《春晓》和《草》这两首古诗。两者相比,《草》难度较之《春晓》稍大些。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按照课文编排顺序,先教《春晓》再教《草》。而我却认为,把难度稍大的《草》提前教学更合适。因为,在学《草》这首古诗时,引导学生突破了有些字的古今义有所区别这个难点,那么让学生再学《春晓》就可以迎刃而解。然后,再以一首带多首,放手让学生学习补充的两首诗歌《咏鹅》、《夜宿山寺》。当然,这两首古诗是经过精心挑选,难易适中,既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又是对古诗的积累。由此可见,学好古诗《草》是这课教学的关键。下面,我重点来分析一下《草》这首古诗。(出示图片并板书:草)

《草》是学生在小学课本中学到的第三首古诗。在这之前所学的《画》和《锄禾》两首古诗,意思浅显易懂,字词的古今义基本一致。而《草》这首古诗中,一些字词的古今义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离离”这个词,在古诗中是指野草茂盛的样子,而现在“离”则是分离或距离等意思,字义完全不同。像这样古今义发生变化的词语在学生今后所要学习的古诗中还有很多。那么,了解字词的古今义有所区别也就是本课教学难点之一。从内容上看,《草》是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告诉人们春天野草返青的自然现象,从而赞美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全诗共四行,前两行诗句描写了春草茂盛的样子,揭示了一岁一枯荣的规律;后两行诗句歌颂了野草不可摧毁的顽强生命力。《草》这首诗含义较深,耐人寻味,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已成为千古名句,流传于世。诗句含义的理解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这也是本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那么,教学重点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赞美野草的情感。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后的练习题,我制定了以下5个教学目标: 1.掌握4个生字:离、荣、烧、尽,着重理解“离离、枯、荣、尽”这些字词的意思。这个目标也是针对课后练习1的要求制定的。根据课后练习2、3的要求,我又制定了接下去两个目标:

2.能说出这首古诗的意思。 3.能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4.了解春天野草返青的自然现象,体会诗人赞美野草的情感。

5.初步了解学习古诗可以按“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入诗境、诵诗句

这五个步骤学习。当然,这仅仅是学习古诗的一种模式。

根据教材的难易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我分两教时进行教学。第一教时:把《草》作为范例进行教学,充分解剖,充分展示学习过程;二是:引导学生学《春晓》,补充学习《咏鹅》、《夜宿山寺》。这样安排简洁、紧凑而又有所侧重。

二、基本教学过程

大家都知道,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是实际教学中能成功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低年级孩子,对于学古诗感到枯燥、深奥。因此,我把教学过程分为这样五个步骤(贴卡片),下面我有侧重地作个解说。

1.解诗题

学生对于《草》这个诗题都能理解,可以让他们说说草是怎样的。在这里教师可以渗透一点,如果碰到题目意思不懂的古诗,一般先理解诗题。举例说,学《春晓》这首古诗时,一般先弄懂“春晓”意思。

2.知诗人

接着,向学生介绍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板书:白居易)他一生中写了很多

诗歌,大多数诗歌都是反映现实生活和劳动人民的痛苦。白居易特别重感情,有一次,他的朋友要与他离别,他就写下了《草》这首诗。那白居易想借《草》告诉友人什么呢?通过提问,使学生疑窦顿生,激发求知欲。

3.明诗意

我先请学生回忆一下已经学了哪些古诗,再回忆学习古诗应该掌握哪些知识。通过这一个环节,激活了学生记忆仓库中的信息,为今天的学习所用。接下来,我就请学生自由读诗句,尝试理解字义。在自学基础上,请他们讨论学懂了哪些,还有哪些字词不懂?估计学生对“离离、枯、荣、尽”这些字词的理解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点拨。(板书:离离枯荣尽)“点”在什么上呢?“点”在学法上,“拨”在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上。比如,我可以请他们说说学习中遇到疑难怎么办?学生可能会说“查字典、请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学生查阅字典,联系诗句,知道“尽”的定义项是“完”。对于“枯、荣”的字义,我出示表示野草春夏秋冬生长情况的四幅图对学生进行辅助性帮助。(幻灯出示:)要求他们想想,“枯、荣”分别应填在哪幅图下?学生如把“枯”填在干枯的野草下,把“荣”填在茂盛的野草下,那么就理解字义了。至于“离离”在古诗中的意思在现代汉语字典里查不出,我就引导学生主动求教老师。比如说:“老师,这个词语我弄不懂,请你帮助解决吧!”这样设计看似多余的,与教学无关,实际上我却颇有用意。力在培养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始终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破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如何让学生理解“离离”呢?我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出现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草图,让学生说说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学生可能回答“很茂盛、绿油油、密密麻麻”等,那么“离离”的意思就解决了。我再请学生说说“离”现在的意思是什么?从而揭示有些词的古今义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离离”,还有“走”。在古代“走”是跑的意思,而现在则是行走的意思。像这样例子还有很多

很多,要求学生课后去找一找。

解决了字义后,我请学生尝试串讲诗句的意思,这是教学的重点。我引导学生回忆:串讲诗句时可以变换词序,也可以适当添字,使句子完整连贯。这在《锄禾》这首诗中已有所渗透。然后让学生逐句串讲,讲后先让他们自己评议,最后教师再纠正。这样通过生与生、生与师之间的交流,比较正确地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从而落实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4.入诗境

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入诗境是关键。学生已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但诗句所描绘的形象在头脑中还不够具体、丰满。我就让学生一边听教师配乐朗诵,一边展开想象,想象眼前有哪几幅画面。(板书:想象画面)当然,这段音乐的选择是有要求的。先是一段优美跳跃的钢琴曲,伴随着一串琶音,显示野草蓬勃地生长。紧接着,音乐变得缓慢、沉重,似有秋风扫落叶的感觉。然后,音乐力度突然加强,变得急促、狂乱,最后又回到第一段优美欢快的音乐中。学生的想象力跟着音乐一起飞翔,眼前会出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这时,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眼前所出现的画面,根据他们的描绘随机出现相应的多媒体画面。这样,化诗为画,画中领悟,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内容,更有利于入情入境,突破难点。比如,在出示了“大火烧野草”和“野草又重新生长”这两幅画面后,我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两幅画后,你有什么疑问吗?你在思考什么?通过这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学生就会由“野火烧不尽”想到野草还有根,从而明白,野草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并通过赞美性朗读来加深对诗句含义的理解。

5.诵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朗读起来琅琅上口。为了使学生读出味来,读出感觉来,我分四步进行教学:

(1)确定基调,让学生带着赞美之情去读。(板书:赞美之情)(2)采用尝试法,让学生自己标上停顿、重音记号,有感情地朗读。(3)教师进行适当技巧指导。比如说:“离离

原上草”这一句我要求学生“原”念拖长音,整句话速度放慢,读出草原辽阔的样子。(师范读)指导学生读“春风吹又生”这句时,我用语言来激发孩子的情感:“春天到了,小草又从泥土里钻出来了,你感到高兴吗?”要求学生读出惊喜之情。

(4)反复练读,采用个别读、小组读、男女读、配乐读多种形式,最后熟读成诵,达到诗中情、作者情、学生情三者和谐的共振。在这之后,我又首尾呼应,要求学生思考:白居易借《草》这首诗想告诉友人什么呢?我设计了一个动笔练习,以“朋友啊!”开头,让学生接下去自己写一写。

“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入诗境—→诵诗句”这五步曲既是学生学习古诗的一种路子,又是教师教学古诗的一种路子。这一教学程序的设计层层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二首》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二首》教案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8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 (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2.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练习 1. 齐读古诗,加强记忆。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敕勒歌》

18 古诗两首——敕勒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6个字。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听了歌曲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 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师:(请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初读古诗 1.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笼盖苍茫见(xiàn)牛羊 3.这些字谁会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4.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读) 5.师:谁来评一评? 6.师:分组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三、背景资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2020年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18 古诗二首

18 古诗二首 【教学要求】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

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课件出示1)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2)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2.领读、齐读。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课件出示3 ):危楼高百尺。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 (课件出示4)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板书:百尺危) 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课件出示5):出示插图 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 (2)指导朗读这一行。 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 齐读:“危楼高百尺”。 要读出楼的高。 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最新】

统编版语文一下《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白居易的《池上》和宋?杨万里的《小池》。《池上》叙述的是夏日一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一个可爱的顽童形象;《小池》则描绘夏日的一处由泉眼、流水、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小景,富有夏天生活情趣。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一道开”表现得不够,而且没有“开”;《小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水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而显得“小池”不小。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示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学情分析: 1.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学生已经通过课文和语文园地,学习了1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音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甚至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夏日美景。 3.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 教学难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 古诗二首【教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着“春天”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和《邓小平爷爷植树》4篇课文。《古诗二首》教学时重在培养学生的朗读、想象能力;《找春天》重在通过指导朗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开满鲜花的小路》则要求学生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借助图画讲述故事;《邓小平爷爷植树》通过邓爷爷亲手植树这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走近伟人。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课时教学目标 古诗二首2 1.认识53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会写3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背诵《古诗二首》。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孩子 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能借助插图,说出邓爷爷植树的情景。 4.感受春天的美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找春天 2 开满鲜花的 小路 2 邓小平爷爷 植树 2 口语交际 1 能用恰当的语气与别人交流,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 语文园地一 3 1.借助公园导览图认读6个词语,会认“亭、咨”等10个生字。 2.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并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能 根据提问读出句子的重音。 3.能根据提示,写好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注意不同部分的伸展关 系。 4.能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5.自主阅读《笋芽儿》,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1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堤”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童”等8个字,积累由“堤、柳、拂”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诗中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本课11个生字中,重点关注易误读的字和难读的字,如“堤”,学生容易误读成“提”,可引导学生辨析“堤、提、题”的读音。引导学生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自主识记字形,结合插图和语境理解字义,在猜谜语等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 (2)写字。一是分类指导。本课要写的8个字中,“诗、村、妆、绿”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童、碧、丝、剪”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二是重点指导。如,“绿、童、剪”笔画较多,要指导笔顺以及关键笔画的书写。 2.朗读教学 朗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可以通过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然后,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比赛读、师生对读等,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3.理解运用 教学《村居》时,教师可以结合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边读古诗边看插图,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教学《咏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咏”,读懂诗题,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说出诗句描述的美景。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课堂实录)

《村居》教学实录 一、初读感悟 1.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悦耳的音乐,观看一组美丽的图画,可要认真听、仔细看哟。 (师放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想说点什么呢?(鼓励学生用字、词、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是啊,春天真美!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春意盎然的大自然中,和清代诗人高鼎一起赞美春天!来,让我们共同学习古诗《村居》。 (师板题:村居。指名读题,纠正读音,齐读题) 师:“村居”是什么意思呢?有谁了解“高鼎”?(师相机点击课件)。 2.生读 师:现在,让我们来自由地读读这首诗吧!注意每个人要仔仔细细地把诗读4遍,前两遍要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还要注意诗句中一个多音字的读音;后两遍要把诗读通顺、流利,读出七言诗本身的节奏来,开始吧。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正音,如:“长”“鼎”“趁”等,再指名读,注意其停顿,齐读) 3.范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读这首诗了,给老师这个

机会吗?提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闭上眼睛听,待会告诉我,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师有感情范读) 4.交流 师:说说,在你的头脑中都出现了哪些景物?(小草、黄莺、柳树) 师:这些景物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番景象呢?你们也想和老师一样去细细地品读这首诗吗?那就快快去读读诗吧,把你的想象读出来。 (生自由读诗。交流) 二、学习诗句 1.学习第一句 ①读好了,那老师可要检查一下你们读得怎么样了(课件示第1句),谁来读读这句诗?还有谁想读? ②在这句诗中,哪种景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③生自由回答,师相机点击“草”、“莺”、“杨柳”。 ——你看到的小草是什么样的?(指2-3人说) 师:是啊,这绿绿的小草在春天里旺盛地生长,真是惹人喜爱!你们还想去读读另外一些诗人笔下的春草吗?师点击“草”,出示3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快读读吧,看看这几首诗中的草和你们刚才看到的草有何不同? (生自由发表观点,说哪一句就比较读这两句诗,师小结:诗人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案

1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及画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背诵古诗《村居》。 3.理解古诗《村居》,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诗人对春光的赞美之情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三、激趣导入

二年级上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18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1.教师:教学挂图、敕勒川草原录像。 2.学生:读熟古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 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古代流传下来大量赞颂祖国山川的优美诗篇。第18课就介绍了两首古诗。板书:18古诗两首敕勒歌今天老师先带你们到辽阔的大草原去看看。 2.播放敕勒川草原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你觉得大草原怎么样? 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这里一直流行着一首赞美它的民歌,叫《敕勒歌》。板书:敕勒歌 齐读课题。 这首诗一直流传到现在,今天我们来学习它。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自己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再看拼音多

读几遍,把它记住。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要求:(1)把诗句读流利。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川:指平原。 敕勒川:敕勒是古代的民族,敕勒川指敕勒族居住的平原。 阴山:指阴山山脉。 穹庐:古代游牧民族所住的用毡子做的圆顶帐篷。 四野:周围,四面八方。 苍苍:深蓝色。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露出,呈现。 四、细读诗文,体会诗意。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美丽富饶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铺展。 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 (2)展开想象,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一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一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精选)2019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618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敕勒歌》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乐府;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 2.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 “天似穹庐”的比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诗歌配乐朗诵音频、字卡、图片。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谈话引入: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有数不清的美丽景色,今天让我们一起参观雄伟壮观的北国风光。腾格尔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同样在古代也流传着一首明朗豪爽的草原民歌,它更是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唱出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大草原,对游牧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直到今天它的旋律依旧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敕勒歌》。 2.利用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展示北国风光。(教师板书诗题:敕勒歌) 3.简介介绍一下这首诗歌:《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杂歌谣辞》。这首诗内容歌唱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写出了西北大草原的特殊景色。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习生字词; 2.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读准诗中“见”的音。) 4.全班齐读古诗。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首民歌写了那些景物?作者站在什么位置? 2.那些词语表现了敕勒川辽阔雄伟的气魄? 3.跟随课件依次学习诗歌每一句,并欣赏每一句对应的景象。 4.带领学生翻译诗歌。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苍茫美丽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辽阔。接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说天空如一顶巨大的圆顶毡制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形容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2.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的最后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最后三句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天苍苍,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草原上水草茂盛和牛羊肥壮的景象。 3.你能讲一讲这首诗好在哪里吗?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意境开阔,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全诗仅用27字,就勾勒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生活的壮丽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18古诗二首 《敕勒歌》教学设计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及时板书) 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及时板书)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很大、望不到边等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茂盛牛羊怎么样?肥壮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 (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动 (茂盛肥壮)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18古诗二首教学反思2 人教部编版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 《夜宿山寺》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写下的诗歌。本首诗歌的教学目标:1.学生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并能熟读成诵;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3.初步感受诗人大胆奇特的想象以及对山、楼之高的感叹赞美之情。 一.教学效果:对于这首古诗的教学,我先让孩子们进行字词的认读,通过各种方式扫清文字障碍。再通过问题的巧妙设置,引入古诗内容的教学。在古诗中配乐的效果比较好,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并让学生拓展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带领学生写汉字,学生自主观察、交流,老师适时指导,课堂效果比较好,很好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二.成功之处: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诗歌的朗诵上,在揭示课题理解课题意思后,让学生自由读诗歌,然后通过指名学生读,男女生合作读,分小组读等方式,让学生熟读成诵,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诗歌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试着自己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再逐步理解诗歌词语意思,让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一定的理解。诗歌学习结束,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背诵诗歌,并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检查,扩大了检查面,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背诵兴趣,这一做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使用。 三.不足之处:在这一环节中,我觉得自己有点操之过急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而是过于迅速地将诗句中字词的意思告诉了学生,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需要去改进。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时,做的不是很到位。在教学”恐惊天上人“时,学生质疑:天上没有神仙,诗人为什么这样写呢?我直接告诉学生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但是显然,孩子们对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并不是很理解。这一环节的教学需要我去思考,如何引导孩子深刻地理解作者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呢? 四.改进措施: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放慢速度放低要求,以孩童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设计问题;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地备自己,重视课堂的生成,打开陈旧的模式,放开想象的翅膀,让语文课大语文化。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1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 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及画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2019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618《古诗二首》敕勒歌习题新人教版

《敕勒歌》同步练习 一、请写出含有“见”字的成语,看谁写得最多。 答: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请想象一下《敕勒歌》所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画面描绘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谈谈你对《敕勒歌》所展现的境界和语言特点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敕勒歌》诗中没有直接写人,但我们却可以感觉得到草原的主人。你从诗中感受到这里生活着的是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折杨柳歌辞子夜四时歌(冬歌) 北朝情歌南朝情歌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昔别春草绿,今还墀雪盈。 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边。谁知相思苦,玄鬓白发生。 1. 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北朝乐府和南朝乐府在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两首诗的风格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下面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的歌词,请你哼唱哼唱,感受一下这支歌与《敕勒歌》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儿齐飞翔。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的家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从古至今我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歌,其中你最喜欢(最熟悉)的是哪一首?你为什么喜欢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松一刻 敕勒人与《敕勒歌》 据唐朝史学家李延寿所写的《北史》记载,敕勒人生活在我国南北朝时期,他们的祖先

古诗二首教案(夜宿山寺敕勒歌)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18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课题古诗二首单元第六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目标 1.学会认读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8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①理解古诗内容; ②感受诗句所描绘的风景,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含义。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重点诗句。 重点 1.识字、写字。 2.让学生感受古诗文字的意境,感悟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难点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意思并领悟诗句文字的意境和韵味。 学法问题学习、探究学习教法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第1课时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它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演示第2张幻灯片) 你们喜欢古诗的这种表达方式吗? 2.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二首》。(演示第3张幻灯片)李白。诗人用比 喻、夸张的手法描 写了庐山瀑布奇 丽雄伟的独特风 姿。 喜欢。 读课题《夜宿山 以诗歌导入, 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 让学生明白

寺》。要学的内容 是什么。 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4-6张幻灯 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指导生字的笔顺。 危、敢、惊。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危(危险)(危害)敢(勇敢)(果敢) 惊(惊动)(惊呆) 3.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插入音频素材1)(演示第7张幻灯片)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相关链接(演示第8张幻灯片)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 二、精读课文 1.古诗题目解读。(演示第9-10张幻灯片)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学生根据老师出 示的生字卡输出 字的读音。 同学之间交流,互 相提问,识记生 字。 宿。 让学生在轻 松的状态下 认知生字词。 熟悉古诗及 朗读节奏。 认识作者。 解读题目。

部编版教材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第一单元 本组教材以“春天”为主题来选编教学内容。《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的基本目标,同时要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一,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找春天》《古诗二首》。 3.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景以及课文所蕴含的主旨。

4.初步感知课文语言的优美,能积极参与找春天的实践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复习、巩固常用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古诗二首》…………………………………………………………………………………………2课时 2.《找春天》……………………………………………………………………………………………2课时 3.《开满鲜花的小路》…………………………………………………………………………………2课时 4.《邓小平爷爷植树》…………………………………………………………………………………2课时 语文园地一……………………………………………………………………………………………… 2课时 教学本组课文时,要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基本目标,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古诗二首

13.古诗两首敕勒歌

《敕勒歌》教学设计(课件21-30) 教学过程: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若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的告诉他,这是我弟家乡……”一曲悠扬绵长的歌曲将我们带入草原美丽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草原风光 的古诗——《敕勒歌》 一、课件:介绍敕勒歌 二、朗读指导 1.提示:朗读时应注意些什么?(音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弱等) 2.老师范读,学生划出节奏,亦可小声跟读。 3.自由朗读,学生通过划出的节奏,大声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 4.汇报朗读,找出4位同学分别朗读,并给予指导、评价。 三、重点分析课文 1.再次把诗歌朗读一遍,小组同桌间讨论:你在诗中看到了什么? (草原、天空、毡帐、牛羊等)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老师问:我们看见的天空是怎么样的?用文中的话回答。 学生:天苍苍! 老师问:还能看到什么?又是怎样的? 学生:野茫茫 老师问:苍苍天空,茫茫草地,整个大草原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很大 老师顺势总结:草原的特点, 老师问:同学们,你在大草原上看到苍苍的天,茫茫的地风景壮丽,但似乎还缺少一点点缀,是什么呢? 学生: 老师:哦,牛羊!很好!草怎么样?牛羊又怎么样? 学生:草很高,牛羊很大! 回头再看天空、草地是不会动的,属于什么景物描写?[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什么描写?[动态描写]作者描写的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妙境界。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2.老师问:敕勒川位于哪里?你从哪看出来的? 老师:哦,位于阴山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的十分雄伟。 老师:“表现了大草原什么特点?似,是指好像;穹庐,是指天空。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学生:大气,豪放。 老师:天高地广,辽阔无边,热爱并赞美家乡的情感。诗人将天地生活融情入景,表现了牧民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3.诗中为何不出现人物的描写?是真的没人吗? 不是的,“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话暗示了人的存在。不写人反而更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6第18课《古诗二首—敕勒歌》同步练习(I)卷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6第18课《古诗二首—敕勒歌》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题;共7分) 1. (3分)在“折磨”、“磨平”、“磨盘”这三个词语中,“磨”的读音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4分)形近字组词 炒________ 诵________ 沙________ 涌________ 二、综合题 (共4题;共12分) 3. (1分)写出正确的答案。 田的第五笔是________ 4. (6分)按课文《观潮》内容填空。 那条白线很快地________,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近些,只见________,形成一道________。 5. (3分)写出反义词。 侧—________ 借—________ 遥—________ 6. (2分)按要求归类。 ①难道他没笑?②难道他笑了?③他差点笑了。④谁说他笑了? ⑤无人不说他没有笑。⑥谁说他没笑?⑦他真想笑够了。⑧无人不说他笑了。 A表示他“笑了”的句子是________。 B表示他“没笑”的句子是________。 三、提高题 (共7题;共50分)

7. (4分)根据拼音写词语。 他chuǎn________着粗气,清水鼻涕也流下来了,呼出的一点点热气才使脸没被冻jiāng________。他的手cèng________破了,也顾不上擦流出的血。当他干完活时,两只手上沾满了油wū________,衣服也更脏了。 8. (4分)写出反义词。 努力—________ 精神—________ 牢记—________ 继续—________ 9. (6分)辨字组词。 例________秒________淹________ 列________抄________掩________ 10. (12分)照猫画虎(我能写出类似的词语)。 ①不知不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②源源不断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③暖风徐徐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1. (15分)整理句子,并加上标点。 (1) 好都是我们孩子 (2) 刻苦一只练习小狮子非常 (3) 帮助安东热心小伙伴 12. (4分)改错别字 交外打猎________ 同半________ 大燕呜叫________ 悲残________ 13. (5分)看拼音,写词语。

《敕勒歌》教案2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8《古诗两首》《敕勒歌》人教(部 编版) 《敕勒歌》说课稿 【教材分析】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肥壮。此诗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作品用极其洗练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山川风貌,赞美了牧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课前预习】 1.熟练朗读《敕勒歌》。 2.了解关于《敕勒歌》以及《乐府诗集》的相关文学常识。 3.初步感受《敕勒歌》所表现的“景”与“情”。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共同分析、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音韵美。 2.了解《敕勒歌》和《乐府诗集》相关常识。 3.赏析诗歌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体会敕勒族人对家乡的炽热情怀。 4.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体会敕勒族人对家乡的炽热情怀。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比较法归纳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进敕勒草原 1.歌曲引入(播放《天堂》,电子相册展示草原风光图):听完这首歌曲,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学生自由发言)过渡语:精美的图片展示了草原壮美的风光,一曲《天堂》,唱尽了牧人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而一首《敕勒歌》则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心驰神往。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北朝民歌《敕勒歌》(课件出示课题PPT1)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2) 2. 了解《敕勒歌》、敕勒族、《乐府诗集》的相关常识。 《敕勒歌》是北朝时期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教师介绍敕勒族。 问:你还知道哪些与这首诗歌相关的知识呢?(学生展示)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共5000多首,传世佳作众多。它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PPT3、4)“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PPT5)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PPT6)(简单了解,不需要记忆) 二、朗读,感受音韵之美 过渡语:当然,《敕勒歌》也是乐府诗中的传世佳作。下面就让我们朗读诗歌,感受这首千古传颂的牧歌。 1.展示配乐朗读。(PPT7) 2.全班齐读,教师强调字音、停顿、重音和情感。 (过渡语:读准读顺了诗歌,这只是诗歌朗读的初步,朗读诗歌一定要注意音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还要注意诗歌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这样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字音提示:“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8《古诗二首》【教案】

18、古诗二首教案 教材分析 课文由两首古诗构成。《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学习目标 1.会认“宿、寺”等15个生字,会写“危、敢”等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重点难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题目是《静夜思》,你们还会背吗?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出示李白图片,介绍李白生平:李白,字太白,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也写了很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他的诗充满想象力,充满了豪迈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夜宿山寺》。 二、自读标注,识记生字。 1、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二首,把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2、小组互相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同时提醒通假字的读法: “见”同“现”。 3、开火车读生字“宿、寺、危、辰、恐、惊、似、庐、笼、盖、 苍、茫”,老师正音。 三、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李白喜欢游览名山大川。有一天,他来到一座风景秀丽的大山。这座山太高了,等他爬到了山顶,天已经黑了。(板书:山)这么晚了,住在哪呢?正在为难,他发现不远处有一座寺庙。(板书:寺)他就住在这山顶的寺庙里。(板书:夜宿) 李白非常高兴,他站在寺庙的院子里,望着满天繁星,吟出一首诗,诗题就是《夜宿山寺》。谁来说一下“夜宿山寺”的意思。四、朗读古诗,尝试背诵 (1)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