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5注册会计师 东奥 张志凤会计基础(第十三章)

2015注册会计师 东奥 张志凤会计基础(第十三章)

2015注册会计师 东奥 张志凤会计基础(第十三章)
2015注册会计师 东奥 张志凤会计基础(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职工薪酬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阐述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属于不太重要的章节。

本章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不同类别的职工薪酬的确认、计量原则以及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

2015年教材主要变化

将原负债一章中的职工薪酬内容移到本章并做了一些修改。

主要内容

第一节职工和职工薪酬的范围及分类

第二节短期薪酬的确认与计量

第三节离职后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第四节辞退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第五节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第一节职工和职工薪酬的范围及分类

一、职工的概念

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

二、职工薪酬的概念及分类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职工薪酬主要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提示】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属于辞退福利范畴。

(一)短期薪酬

是指企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十二个月内需要全部予以支付的职工薪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除外。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属于辞退福利的范畴。短期薪酬主要包括: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职工福利费

3.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4.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6.职工带薪缺勤

7.短期利润分享计划

8.非货币性福利

9.其他短期薪酬

(二)离职后福利

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属于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的除外。

设定提存计划,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的离职后福利计划。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职工福利计划。

(三)辞退福利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务合同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

辞退福利主要包括:

1.在职工劳动关系合同尚未到期前,不论职工本人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

2.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的补偿,职工有权利选择继续在职或接受补偿离职。

(四)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职工薪酬,包括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等。

第二节短期薪酬的确认与计量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的短期薪酬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计入资产成本的除外。

一、货币性短期薪酬

借:生产成本(生产工人)

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

管理费用(行政管理人员)

销售费用(销售人员)

在建工程(基建人员)

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研发人员)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职工福利

——社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

——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等

【教材例13-1】2×15年6月,甲公司当月应发工资1 560万元,其中:生产部门直接生产人员工资1 000万元;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工资200万元;公司管理部门人员工资360万元。

根据所在地政府规定,公司分别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0%和8%计提医疗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缴纳给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公司分别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和1.5%计提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影响。

应计入生产成本的职工薪酬金额=1 000+1 000×(10%+8%+2%+1.5%)=1 215(万元)应计入制造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200+200×(10%+8%+2%+1.5%)=243(万元)

应计入管理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360+360×(10%+8%+2%+1.5%)=437.4(万元)

公司应根据上述业务,做如下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12 150 000

制造费用 2 430 000

管理费用 4 374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15 600 000

——医疗保险费 1 560 000

——住房公积金 1 248 000

——工会经费 312 000

——职工教育经费 234 000

二、带薪缺勤

带薪缺勤应当分为累积带薪缺勤和非累积带薪缺勤两类。

(一)累积带薪缺勤

累积带薪缺勤是指带薪权利可以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本期尚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可以在未来期间使用。

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服务从而增加了其未来享有的带薪缺勤权利时,确认与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并以累积未行使权利而增加的预期支付金额计量。

【教材例13-2】乙公司共有1 000名职工,从2×15年1月1日起,该公司实行累积带薪缺勤制度。该制度规定,每个职工每年可享受5个工作日带薪年休假,未使用的年休假只能向后结转一个日历年度,超过1年未使用的权利作废,不能在职工离开公司时获得现金支付;职工休年休假是以后进先出为基础,即首先从当年可享受的权利中扣除,再从上年结转的带薪年休假余额中扣除;职工离开公司时,公司对职工未使用的累积带薪年休假不支付现金。

2×15年12月31日,每个职工当年平均未使用带薪年休假为2天。根据过去的经验并预期该经验将继续适用,乙公司预计2×16年有950名职工将享受不超过5天的带薪年休假,剩余50名职工每人将平均享受6天半年休假,假定这50名职工全部为总部各部门经理,该公司平均每名职工每个工作日工资为300元。

分析:乙公司在2×15年12月31应当预计由于职工累积未使用的带薪年休假权利而导致预期将支付的工资负债,即相当于75天(50×1.5天)的年休假工资22 500(75×300)元,并做如下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22 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累积带薪缺勤22 500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共有200名职工,其中50名为总部管理人员,150名为直接生产工人。从2015年1月1日起,该公司实行累积带薪缺勤制度。该制度规定,每名职工每年可享受5个工作日带薪年休假,未使用的年休假只能向后结转一个日历年度,超过1年未行使的权利作废;职工休年休假时,首先使用当年享受的权利,不足部分再从上年结转的带薪年休假中扣除;职工离开公司时,对未使用的累积带薪年休假无权获得现金支付。2015年12月31日,每个职工当年平均未使用带薪年休假为2天。

甲公司预计2016年有150名职工将享受不超过5天的带薪年休假,剩余50名总部管理人员每人将平均享受6天年休假,该公司平均每名职工每个工作日工资为400元。甲公司2015年年末因带薪缺勤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为()元。

A.20 000

B.120 000

C.60 000

D.0

【解析】甲公司2015年年末应当预计由于累积未使用的带薪年休假而导致预期将支付的工资负债,根据甲公司预计2016年职工的年休假情况,只有50名总部管理人员会使用2015年的未使用带薪年休假1天(6-5),而其他2015年累计未使用的都将失效,所以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50×(6-5)×400=20 000(元)。

(二)非累积带薪缺勤

非累积带薪缺勤是指带薪权利不能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本期尚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利将予以取消,并且职工离开企业时也无权获得现金支付。

企业应当在职工实际发生缺勤的会计期间确认与非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

三、短期利润分享计划

是指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与职工达成的基于利润或其他经营成果提供薪酬的协议。长期利润分享计划属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教材例13-3】丙公司有一项利润分享计划,要求丙公司将其至2×15年12月31日止会计年度的税前利润的指定比例支付给在2×15年7月1日至2×16年6月30日为丙公司提供服务的职工。该奖金于2×16年6月30日支付。2×15年12月31日止财务年度的税前利润为1 000万元人民币。如果丙公司在2×15年7月1日至2×16年6月30日期间没有职工离职,则当年的利润分享支付总额为税前利润的3%。丙公司估计职工离职将使支付额降低至税前利润的2.5%(其中,直接参加生产的职工享有1%,总部管理人员享有1.5%),不考虑个人所得税影响。

分析:尽管支付额是按照截至2×15年12月31日止财务年度的税前利润的3%计量,但是业绩却是基于职工在2×15年7月1日至2×16年6月30日期间提供的服务。

因此,丙公司在2×15年12月31日应按照税前利润的50%的2.5%确认负债和成本及费用,金额为125 000元(10 000 000×50%×2.5%=125 000)。余下的利润分享金额,连同针对估计金额与实际支付金额之间的差额作出的调整额,在2×16年予以确认。

2×15年12月31曰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50 000

管理费用75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利润分享计划 125 000

2×16年6月30日,丙公司的职工离职使其支付的利润分享金额为2×15年度税前利润的2.8%(直接参加生产的职工享有1.1%,总部管理人员享有1.7%),在2×16年确认余下的利润分享金额,连同针对估计金额与实际支付金额之间的差额作出的调整额合计为155 000元(10 000 000×2.8%-125 000=155 000)。其中,计入生产成本的利润分享计划金额60 000元(10 000 000×1.1%-50 000)。计入管理费用的利润分享计划金额95 000元(10 000 000×1.7%-75 000)。

2×16年6月30日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60 000

管理费用95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利润分享计划 155 000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于2015年年初制订和实施了一项短期利润分享计划,以对公司管理层进行激励。该计划规定,公司全年的净利润指标为2 000万元,如果在公司管理层的努力下完成的净利润超过2 000万元,公司管理层可以分享超过2 000万元净利润部分的10%作为额外报酬。假定至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2015年全年实际完成净利润2 500万元。假定不考虑离职等其他因素,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因该项短期利润分享计划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为()万元。

B.50

C.200

D.0

【答案】B

【解析】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2 500-2 000)×10%=50(万元)。

四、非货币性福利

企业向职工提供非货币性福利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可以采用成本计量。

企业向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应当分别情况处理:

(一)以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

1.以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

(1)决定发放非货币性福利

借: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在建工程

研发支出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将自产产品实际发放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和进口货物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15年1月甲公司董事会决定将本公司生产的500件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公司管理人员。该批产品的单位成本为1.2万元,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2万元(不含增值税税额)。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甲公司在2015年因该项业务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为()万元。

A.600

B.770

C.1 000

D.1 170

【答案】D

【解析】甲公司2015年因该项业务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500×2×(1+17%)=1 170(万元)。

2.以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

(1)购入时

借:库存商品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决定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

借: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在建工程

研发支出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3)发放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库存商品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教材例13-4】甲公司为一家生产笔记本电脑的企业,共有职工200名,2×15年2月,公司以其生产的成本为10 000元的高级笔记本电脑和外购的每部不含税价格为1 000元的手机作为春节福利发放给公司每名职工。该型号笔记本电脑的售价为每台14 000元,甲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已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了购买手机的价款和增值税进项税额,已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假定200名职工中170名为直接参加生产的职工,30名为总部管理人员。

分析:企业以自己生产的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以公允价值计量,计入主营业务收入,产品按照成本结转,但要根据相关税收规定,视同销售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应当将交纳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计入成本费用。

笔记本电脑的售价总额=14 000×170+14 000×30=2 380 000+420 000=2 800 000(元) 笔记本电脑的增值税销项税额=170×14 000×17%+30×14 000×17%=404 600+71 400=476 000(元)

甲公司决定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2 784 600

管理费用 491 40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3 276 000

实际发放笔记本电脑时,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3 276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 8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76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 000 000

贷:库存商品 2 000 000

手机的售价总额=170×1 000+30×1 000=170 000+30 000=200 000(元)

手机的进项税额=170×1 000×17%+30×1 000×17%=28 900+5 100=34 000(元)

甲公司决定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198 900

管理费用35 10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34 000

购买手机时,甲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库存商品 2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 000

贷:银行存款 234 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34 000

贷:库存商品 2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4 000

(二)将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或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

1.将企业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根据受益对象处理

借: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累计折旧

2.将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根据受益对象处理

借: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其他应付款

【教材例13-5】2×15年丁公司为总部各部门经理级别以上职工提供自建单位宿舍免费使用,同时为副总裁以上高级管理人员每人租赁一套住房。该公司总部共有部门经理以上职工60名,每人提供一间单位宿舍免费使用,假定每间单位宿舍每月计提折旧1 000元;该公司共有副总裁以上髙级管理人员10名,公司为其每人租赁一套月租金为10 000元的公寓。该公司每月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6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60 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60 000

贷:累计折旧60 000

借:管理费用 10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100 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100 000

贷:其他应付款 100 000

(三)向职工提供企业支付了补贴的商品或服务(以提供包含补贴的住房为例)

1.如果出售住房的合同或协议中规定了职工在购得住房后至少应当提供服务的年限,且如果职工提前离开则应退回部分差价,企业应当将该项差额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并在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服务年限内平均摊销,根据受益对象分别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1)购入住房时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2)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

长期待摊费用

贷:固定资产

(3)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长期待摊费用

2.如果出售住房的合同或协议中未规定职工在购得住房后必须服务的年限,企业应当将该项差额直接计入出售住房当期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教材例13-6】2×15年5月,甲公司购买了100套全新的公寓拟以优惠价格向职工出售,该公司共有100名职工,其中80名为直接生产人员,20名为公司总部管理人员。甲公司拟向直接生产人员出售的住房平均每套购买价为100万元,向职工出售的价格为每套80万元;拟向管理人员出售的住房平均每套购买价为180万元,向职工出售的价格为每套150

万元。假定该100名职工均在2×15年度中陆续购买了公司出售的住房,售房协议规定,职工在取得住房后必须在公司服务15年。不考虑相关税费。

甲公司出售住房时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94 000 000

长期待摊费用22 000 000

贷:固定资产 116 000 000

出售住房后的每年,甲公司应当按照直线法在15年内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并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1 066 667

管理费用 40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1 466 667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1 466 667

贷:长期待摊费用 1 466 667

第三节离职后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

离职后福利计划,是指企业与职工就离职后福利达成的协议或者企业为向职工提供离职后福利制定的规章或办法等

企业应当将离职后福利计划分类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种类型。

一、设定提存计划

设定提存计划,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为换取职工在会计期间内为企业提供的服务而应付给设定提存计划的提存金,并作为一项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借: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教材例13-7】甲企业为管理人员设立了一项企业年金:每月该企业按照每个管理人员工资的5%向独立于甲企业的年金基金缴存企业年金,年金基金将其计入该管理人员个人账户并负责资金的运作。该管理人员退休时可以一次性获得其个人账户的累积额,包括公司历年来的缴存额以及相应的投资收益。公司除了按照约定向年金基金缴存之外不再负有其他义务,既不享有缴存资金产生的收益,也不承担投资风险。因此,该福利计划为设定提存计划。2×15年,按照计划安排,该企业向年金基金缴存的金额为1 000万。账务处理如下:借:管理费用10 00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10 000 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10 000 000

贷:银行存款10 000 000

二、设定受益计划

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提示】在设定提存计划下,风险实质上要由职工来承担。在设定受益计划下,风险实质上由企业来承担。

步骤一:确定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企业应当通过下列两步确定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1)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釆用无偏且相互一致的精算假设对有关人口统计变量(如职工离职率和死亡率)和财务变量(如未来薪金和医疗费用的增加)等作出估计,计量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并确定相关义务的归属期间。

(2)根据资产负债表日与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期限和币种相匹配的国债或活跃市场上的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确定折现率,将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予以折现,以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设定受益义务的现值,是指企业在不扣除任何计划资产的情况下,为履行当期和以前期间职工服务产生的义务所需的预期未来支付额的现值。

当期服务成本,是指职工当期提供服务所导致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增加额。

【教材例13-8】甲企业在2×14年1月1日建立一项福利计划向其未来退休的管理员工提供退休补贴,退休补贴根据工龄有不同的层次,该计划于当日开始实施。该福利计划为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假设管理人员退休时企业将每年向其支付退休补贴直至其去世,通常企业应当根据生命周期表对死亡率进行精算(为阐述方便,本例中测算表格中的演算,忽略死亡率),并考虑退休补贴的增长率等因素,将退休后补贴折现到退休时点,然后按照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在职工的服务期间进行分配。

假设一位55岁管理人员于2×14年初入职,年折现率为10%,预计该取工将在服务5年后即2×19年初退休。表13 -1列示了企业如何按照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确定其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假定精算假设不变。

表13-1 单位:元

注:

1.期初义务是归属于以前年度的设定受益义务的现值。

2.当期服务成本是归属于当年的设定受益义务的现值。

3.期末义务是归属于当年和以前年度的设定受益义务的现值。

本例中,假设该职工退休后直至去世前企业将为其支付的累计退休福利在其退休时点的折现额约为6 550元,则该管理人员为企业服务的5年中每年所赚取的当期福利为这一金额

的1/5即1 310元。当期服务成本即为归属于当年福利的现值。

因此,在2×14年,

当期服务成本为1 310/1.14。其他各年以此类推。

2×14年末,企业对该管理人员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当期服务成本) 890

贷:应付职工薪酬890

同理,2×15年末,企业对该管理人员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当期服务成本) 980

贷:应付职工薪酬 980

借:财务费用 89

贷:应付职工薪酬 89

以后各年,以此类推。

【教材例13-9】假设甲企业在2×14年1月1日设立了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并于当曰开始实施。该设定受益计划具体规定如下:

1.甲企业向所有在职员工提供统筹外补充退休金,这些职工在退休后每年可以额外获得12万元退休金,直至去世。

2.职工获得该额外退休金基于自该计划开始日期为公司提供的服务,而且应当自该设定受益计划开始日起一直为公司服务至退休。为简化起见,假定符合计划的职工为100人,当前平均年龄为40岁,退休年龄为60岁,还可以为公司服务20年。假定在退休前无人离职,退体后平均剩余寿命为15年。假定适用的折现率为10%,并且假定不考虑未来通货膨胀影响等其他因素。

计算设定受益计划义务及其现值如表13-2所示。计算职工服务期间每期服务成本如表13-3所示。

表13-2 计算设定受益计划义务及其现值单位:万元

表13-3计算职工服务期间每期服务成本单位:万元

*74.62=456.35/(1+10%)19

**82.08=456.35/(1+10%)18

***414.86=456.35/(1+10%)

****含尾数调整。

服务第1年至第20年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 746 2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746 200

服务第2年年末,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 820 8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820 800

借:财务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74 6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74 600

服务第3年至第20年,以此类推处理。

步骤二:确定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

设定受益计划存在资产的,企业应当将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减去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所形成的赤字或盈余确认为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

设定受益计划存在盈余的,企业应当以设定受益计划的盈余和资产上限两项的孰低者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其中,资产上限,是指企业可从设定受益计划退款或减少未来对设定受益计划缴存资金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的现值。

计划资产包括长期职工福利基金持有的资产以及符合条件的保险单,不包括企业应付但未付给基金的提存金以及由企业发行并由基金持有的任何不可转换的金融工具。

【教材例13-10】承例13-9,假设该企业共有5 000名管理人员,按照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计算出上述设定受益计划的总负债为3亿元,若该企业专门购置了国债作为计划资产,这笔国债2×15年的公允价值为1亿元,假设该国债仅能用于偿付企业的福利计划负债(除非在支付所有计划负债后尚有盈余),且除福利计划负债以外,该企业的其他债权人不能要求用以偿付其他负债,公司没有最低缴存额的现值,则整个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为2亿元。如果该笔国债2×16年的公允价值为4亿元,则该项设定受益计划存在盈余为1亿元,假设该企业可从设定受益计划退款或减少未来对该计划缴存资金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的现值(即资产上限)为1.5亿元,则该项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为1亿元。

步骤三:确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报告期末,企业应当在损益中确认的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包括:服务成本和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

服务成本包括当期服务成本、过去服务成本和结算利得或损失。

(1)当期服务成本,是指因职工当期服务导致的设定受益义务现值的增加额。

【教材例13-11】承例13-8,当期服务成本如表13-1中所示,当期服务成本是按照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计算出的归属于当年的福利的现值。2×15年甲企业对该管理人员的当期服务成本为980元,2×16年当期服务成本为1 080元,以后各年以此类推。

(2)过去服务成本,是指设定受益计划修改所导致的与以前期间职工服务相关的设定受

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增加或减少。

过去服务成本不包括下列各项:

①以前假定的薪酬增长金额与实际发生金额之间的差额,对支付以前年度服务产生的福利义务的影响;

②企业对支付养老金增长金额具有推定义务的,对可自行决定养老金增加金额的高估和低估;

③财务报表中已确认的精算利得或计划资产回报导致的福利变化的估计;

④在没有新的福利或福利改进的情况下,职工达到既定要求之后导致既定福利(即并不取决于未来雇佣的福利)的增加。

【教材例13-12】承例13-8,假设2×15年初企业建立这项设定受益计划时该管理人员已经入职一年,企业对管理人员归属于2×14年度服务的设定受益义务的现值增加,因此企业应当立即在2×15年初的利润表中确认890万元的过去服务成本。

(3)结算利得和损失。企业应当在设定受益计划结算时,确认一项结算利得或损失。

设定受益计划结算利得或损失是下列两项的差额:

①在结算日确定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

②结算价格,包括转移的计划资产的公允价值和企业直接发生的与结算相关的支付。

【教材例13-13】承例13-9,假设该企业2×17年因经营困难需要重组,一次性支付给职工退休补贴2亿元。重组日的该项设定受益义务总现值为3亿元,则结算利得为1亿元 (等于3亿元减去2亿元)。

(4)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是指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在所处期间由于时间流逝产生的变动。包括计划资产的利息收益、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利息费用以及资产上限影响的利息。

【教材例13-14】承例13-9,假设该企业2×15年初有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2亿元,2×15年初折现率为10%,假设没有福利支付和提存金缴存,则其利息费用净额为2亿元×10%。2×16年初有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1亿元,假设2×16年初折现率为10%,则其利息收入净额为1亿元×10%。

2×15年末企业应当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借:财务费用20 00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20 000 000

2×16年末企业应当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付职工薪酬10 000 000

贷:财务费用10 000 000

步骤四:确定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

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的重新计量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且在后续期间不应重分类计入损益,但是企业可以在权益范围内转移这些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的金额。

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包括下列部分:

(1)精算利得和损失

(2)计划资产回报,扣除包含在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

(3)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扣除包括在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

【提示】注意区分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和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

(1)计入当期损益金额包括:①当期服务成本;②过去服务成本;③结算利得和损失;

④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

(2)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包括:①精算利得和损失;②计划资产回报,扣除包括在

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③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扣除包括在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

【教材例13-15】承例13-9,假设2×15年末甲企业进行精算重估的时候发现折现率已经变为8%,假设不考虑计划资产回报和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假设甲企业由于折现率变动导致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的增加额共计500万元。则2×15年末甲企业应当迸行如下会计处理:

借:其他综合收益——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重新计量

——精算损失 5 00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5 000 000

以后各年,以此类推。

第四节辞退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

辞退福利还包括当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动时,对辞退的管理层人员进行补偿的情况。

一、企业向职工提供辞退福利的,应当在以下两者孰早日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

1.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所提供的辞退福利时。

2.企业确认涉及支付辞退福利的重组相关的成本或费用时。

同时存在下列情况时,表明企业承担了重组义务:

(1)有详细、正式的重组计划,包括重组涉及的业务、主要地点、需要补偿的员工人数及其岗位性质、预计重组支出、计划实施时间等;

(2)该重组计划已对外公告。

在确认辞退福利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对于分期或分阶段实施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自愿裁减建议,企业应当将整个计划看作是由各单项解除劳动失系计划或自愿裁减建议组成,在每期或每阶段计划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时,将该期或该阶段计划中由提供辞退福利产生的预计负债予以确认,计入该部分计划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当期管理费用,不能等全部计划都符合确认条件时再予以确认。

2.对于企业实施的职工内部退休计划,由于这部分职工不再为企业带来经挤利益,企业应当比照辞退福利处理

辞退福利的计量因辞退计划中职工有无选择权而有所不同:

1.对于取工没有选择权的辞退计划,应当根据计划条款规定拟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数量、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等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2.对于自愿接受裁減的建议,因接受裁减的职工数量不确定,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规定,预计将会接受裁减建议的职工数量,根据预计的职工数量和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等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3.企业应当按照辞退计划条款的规定,合理预计并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预期在其确认的年度报告期间期末后12个月内完全支付的,应当适用短期薪酬的相关规定。

4.对于辞退福利预期在年度报告期间期末后12个月内不能完全支付的,应当适用本准则关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有关规定。即实质性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实施完毕但补偿款项超过一年支付的辞退计划,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计入当期损益的辞退福利金额。

由于被辞退的职工不再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因此,对于所有辞退福利,均应当于辞退计划满足负债确认条件的当期一次计入费用(12个月内支付),不计入资产成本。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教材例13-16】甲公司为一家空调制造企业,2×15年9月,为了能够在下一年度顺利实施转产,甲公司管理层制定了一项辞退计划。计划规定:从2×16年1月1日起,企业将以职工自愿方式,辞退其柜式空调生产车间的职工。辞退计划的详细内容,包括拟辞退的职工所在部门、数量、各级别职工能够获得的补偿以及计划大体实施的时间等均已与职工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辞退计划已于当年12月10日经董事会正式批准,辞退计划将于下一个年度内实施完毕。该项辞退计划的详细内容如表13 -4所示。

2×15年12月31日,企业预计各级别职工拟接受辞退职工数量的最佳估计数(最可能发生数)及其应支付的补偿如表13-5所示。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有关计算最佳估计数的方法,预计接受辞退的职工数量可以根据最可能发生的数量确定。根据表13-5,愿意接受辞退职工的最可能

数量为123名,预计补偿总额为1400万元,则企业在2×15年(辞退计划是2×15年12月10日由董事会批准)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 14 00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14 000 000

第五节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和辞退福利以外的其他所有职工福利。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包括以下各项(假设预计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末以后12个月内不会全部结算):长期带薪缺勤,如其他长期服务福利、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和长期奖金计划,以及递延酬劳等。

企业向职工提供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的,应当按照设定提存计划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符合设定受益计划条件的,企业应当按照设定受益计划的有关规定,确认和计量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在报告期末,企业应当将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确认为下列组成部分:

1.服务成本。

2.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

3.重新计量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

为了简化相关会计处理,上述项目的总净额应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教材例13-17】 2×15年初甲企业为其管理人员设立了一项递延奖金计划:将当年利润的5%提成作为奖金,但要两年后即2×16年末才向仍然在职的员工分发。假设2×15年当年利润为1亿元,且该计划条款中明确规定:员工必须在这两年内持续为公司服务,如果提前离开将拿不到奖金。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步骤一: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采用无偏且相互一致的精算假设对有关人口统计变量和财务变量等作出估计,计量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并按照同久期同币种的国债收益率将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予以折现,以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假设不考虑死亡率和离职率等因素,2×15年初预计两年后企业为此计划的现金流支出为500万元,按照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归属于2×15年的福利为500/2=250(万元),选取同久期同币种的国债收益率作为折现率(5%)进行折现,则2×15年的当期服务成本为250/(1+5%)=2 380 952 (元)。假定2×15年末折现率变为3%,则2×15年末的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即设定受益计划负债为250/(1+3%)=2 427 184(元)。

步骤二:核实设定受益计划有无计划资产,假设在本例中,该项设定受益计划没有计划资产,2×15年末的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即设定受益计划负债为2 427 184元。

步骤三:确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如步骤一所示,本例中发生利润从而导致负债的当年,即2×15年的当期服务成本为2 380 952元。由于期初负债为0,2×15年末,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的利息费用为0。

步骤四:确定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包括精算利得或损失、计划资产回报和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三个部分,计入当期损益。由于假设本例中没有计划资产,因此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仅包栝精算利得或损失。

由步骤一可知,2×15年末的精算损失为46 232元。

2×15年末,上述递延奖金计划的会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当期服务成本 2 380 952

——精算损失46 232

贷:应付职工薪酬——递延奖金计划 2 427 184

同理,2×16年末,假设折现率仍为3%,甲企业当期服务成本为250万元,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的利息费用=2 427 184×3%=72 816 (元)。则甲企业2×16年末的会计处理为:借:管理费用 2 500 000

财务费用72 816

贷:应付职工薪酬——递延奖金计划 2 572 816

实际支付该项递延奖金时,会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递延奖金计划 5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5 000 000

本章小结

1.掌握职工薪酬的范围及分类

2.掌握短期薪酬的确认与计量

3.掌握离职后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关注设定受益计划计入当期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会计处理

4.掌握辞退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5.掌握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本章自测

【提示】点击上面的“本章自测”即进入相关试卷。

——本章完——

超全的会计思维导图

账面价值-现值=资产减值损失 计提 借:资产减值损失 初始计量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贷款损失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区别于其他 坏账准备 应收利息【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转回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 后续计量 坏账准备 借: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贷: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收益 账面价值-公允价值=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负债表日 计提 公允价值>账面余额的差额 <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借:资产减值损失【应减记的金额】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 交易性金融资产 出售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差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转回 借:银行存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应按原确认的减值损失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产减值损失 投资收益 ( )' -' 同时: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收益 公允价-买入成本=计入“投资收益”金额 整体转移 公允价-账面价值=影响“营业利润”金额 部分转移 转移 到期日固定 发行方行使赎回权可以赎回的债务工具 回收金额固定 条件 明确意图 浮动利率债券投资 有能力 企业应当于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意图和能力进行评价 重分类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贷】 贷:银行存款【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持有意图不明确 【注意】相关税费及溢价折价的处理 条件 限售股权 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股票投资 后续计量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差额,借】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交易费用】 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实际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贷:投资收益】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金额】 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借:应收利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分期付息,一次还本 利息调整的摊销=二者的差额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差额,借】 借:应收利息 【面值×票面利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按其差额】 债券投资 理解:摊余成本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按其差额】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按债券的面值】 出售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一次还本付息 借:银行存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差额,贷】 借:可供出售金额资产--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贷:银行存款【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差额,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按其差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按其账面余额】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投资收益【差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按其差额】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资产负债表日 < 公允价值>账面余额的差额 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银行贴现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出售 贷款和应收款项 借:银行存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即减去贴现息后的净额)】 财务费用【按贴现息部分】 借:银行存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应收票据【票面金额,不附追索权】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短期借款【票面金额,附追索权】 投资收益

中级财务会计 复习笔记(思维导图)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财务会计及其特点 一、财务会计的特征 财务会计:是运用簿记系统的专门方法,以通用的会计原则为指导,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和控制,旨在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会计信息的对外报告会计 (一)财务会计以计量和传送信息为主要目标 管理会计:规划未来,预测和决策,事中控制 (二)财务会计以会计报告为工作核心 管理会计: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选择的或特定的管理信息 (三)财务会计仍然以传统会计模式(历史成本模式)作为数据处理和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历史成本模式的特点: 1.会计反映依据复式簿记系统 2.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3.会计计量遵循历史成本原则 (四)财务会计以公认会计原则和行业会计制度为指导 公认会计原则:基本会计准则 具体会计准则 二、财务会计的目标(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表目标) (一)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合理的决策(决策有用观) (二)考评企业管理当局管理资源的责任和绩效(受托责任观) (三)为国家提供宏观调控所需要的特殊信息 (四)为企业经营者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三、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一)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 (1)股东。股票交易,股利支付 (2)债权人。信誉、偿债能力 (3)政府机关。纳税、缴纳社保信息 (4)职工。工资平均水平、福利金、利润 (5)供应商。经营稳定性、信用状况、支付能力 (6)顾客。价格、性能、信誉、信用方面的政策、折扣、支付到期日、所欠金额 (7)其他。1.信用代理人 2.工商业协会 3.竞争者 4.企业组织所在地社区 5.财务分析师 6.关心公司某个方面经济活动的公民 会计报告这些信息具有强制性、必须性 (二)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 (1)各级管理部门 (2)内部员工 目标:旨在帮助企业实现其总体的战略和任务 会计报告这些信息具有自由性 四、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1.真实性

中级财务会计 复习笔记(思维导图)复习过程

中级财务会计复习笔记(思维导图)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财务会计及其特点 一、财务会计的特征 财务会计:是运用簿记系统的专门方法,以通用的会计原则为指导,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和控制,旨在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会计信息的对外报告会计 (一)财务会计以计量和传送信息为主要目标 管理会计:规划未来,预测和决策,事中控制 (二)财务会计以会计报告为工作核心 管理会计: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选择的或特定的管理信息 (三)财务会计仍然以传统会计模式(历史成本模式)作为数据处理和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历史成本模式的特点: 1.会计反映依据复式簿记系统 2.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3.会计计量遵循历史成本原则 (四)财务会计以公认会计原则和行业会计制度为指导 公认会计原则:基本会计准则 具体会计准则 二、财务会计的目标(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表目标) (一)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合理的决策(决策有用观) (二)考评企业管理当局管理资源的责任和绩效(受托责任观) (三)为国家提供宏观调控所需要的特殊信息 (四)为企业经营者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三、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一)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 (1)股东。股票交易,股利支付 (2)债权人。信誉、偿债能力 (3)政府机关。纳税、缴纳社保信息 (4)职工。工资平均水平、福利金、利润 (5)供应商。经营稳定性、信用状况、支付能力 (6)顾客。价格、性能、信誉、信用方面的政策、折扣、支付到期日、所欠金额 (7)其他。1.信用代理人 2.工商业协会 3.竞争者 4.企业组织所在地社区 5.财务分析师 6.关心公司某个方面经济活动的公民 会计报告这些信息具有强制性、必须性 (二)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 (1)各级管理部门

超全的会计思维导图

秀财网 - 成就财务职业梦 账面价值-现值=资产减值损失 计提 借:资产减值损失 初始计量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贷款损失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区别于其他 坏账准备 应收利息【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转回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 后续计量 坏账准备 借: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贷: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收益 账面价值-公允价值=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负债表日 计提 公允价值>账面余额的差额 <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借:资产减值损失【应减记的金额】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 交易性金融资产 出售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差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转回 借:银行存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应按原确认的减值损失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产减值损失 投资收益 ( )' -' 同时: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收益 公允价-买入成本=计入“投资收益”金额 整体转移 公允价-账面价值=影响“营业利润”金额 部分转移 转移 到期日固定 发行方行使赎回权可以赎回的债务工具 回收金额固定 条件 明确意图 浮动利率债券投资 有能力 企业应当于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意图和能力进行评价 重分类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贷】 贷:银行存款【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持有意图不明确 【注意】相关税费及溢价折价的处理 条件 限售股权 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股票投资 后续计量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差额,借】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交易费用】 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实际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贷:投资收益】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金额】 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借:应收利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分期付息,一次还本 利息调整的摊销=二者的差额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差额,借】 借:应收利息 【面值×票面利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按其差额】 债券投资 理解:摊余成本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按其差额】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按债券的面值】 出售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一次还本付息 借:银行存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差额,贷】 借:可供出售金额资产--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贷:银行存款【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差额,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按其差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按其账面余额】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投资收益【差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按其差额】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资产负债表日 < 公允价值>账面余额的差额 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银行贴现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出售 贷款和应收款项 借:银行存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即减去贴现息后的净额)】 财务费用【按贴现息部分】 借:银行存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应收票据【票面金额,不附追索权】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短期借款【票面金额,附追索权】 投资收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出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 ☆づ风ψ铃☆ 2011.6.8 贷:投资收益

会计学原理思维导图

总论 Part 1会计的含义 管理活动论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信息系统论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对会计本质的看法不存在分歧 都认为基本职能是核算(反映)和监督(控制)特点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 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 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性质: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会计阶段单式簿记 近代会计阶段 复式记账法 两个里程碑 1494,卢卡帕乔利,《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借贷复式记账法 1854,苏格兰爱丁堡会计师公会,会计成为专门职业 中国龙门账的出现标志着中式簿记由单式转变为复式 四脚账基本原理与西方复式记账法大致相当 现代会计阶段 会计的职能 核算职能 最基本的职能,又叫反映职能 特点 以货币为计量尺度,综合反应企业的经济活动 对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 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 方法:记录、计算、报告 监督职能 又叫控制职能,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特点 从两个方面进行:交易活动、会计核算 监督交易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监督会计核算的恰当性和准确性 监督业务发生的全过程(事前/事中/事后) 外部监督: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 相互关系 核算是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提供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 监督是核算质量的保证,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的真实可靠 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拓展职能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 会计的作用 收入指标通常作为世界《财富》500强的排名依据 通过会计提供的信息来发挥

三 大程序: 证、账、表 填制和审 核凭证 总论 Part 2 会计方法 是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财务会计目标的方法 分为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分析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 设置账户 复式记账 填制和审核凭证 登记账簿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 账项调整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单 位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 责人(CFO 、总会计师)等必须保证报告的真实性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会计循环 审核原始凭证 编制记账凭证 登记会计账簿 编制调整分录 对账 结账 试算平衡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目标 财务报告的双重目标 反应企业的受托责任 满足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受托责任观 决策有用观 会计信息使用者 与企业存在经济利益关系 会计信息的需求者 股东(投资者)是企业风险的最终承受者 经济业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