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总结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总结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总结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总结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总结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分区治理、属地、联防联治”的原则,镇党委、,精心组织,了美国白蛾防治工作,了。情况总结:

一、美国白蛾防治情况

截至10月20日,美国白蛾面积达3060亩,危害的树种主要有杨树、法桐、梧桐、柳树。累计防控面积22500亩次,累计调查监测面积6万亩次。烟雾机作业面积1500亩次,地面喷药防治作业21000亩次,人工剪除网幕3000多个,代、代防治率100%。美国白蛾严重危害控制,疫情蔓延和连片林木叶片“吃光”,保护了造林绿化和绿化美化景观。

二、主要措施

指挥机构,防治责任

成立。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镇长任副组长,人为的美国白蛾防治,办公室设林业站,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制定方案。出台了《xx镇20XX年度美国白蛾防治实施方案》,以镇名义到各社区服务中心、村居及镇直。实施方案了防治工作的思想和任务,制定了组织、制度、技术、资金、物资保障措施。责任。行政制,镇与各社区服务中心及各村居签订了美国白蛾防治责任书,了各自的防治责任,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的责任追究机制。

督导检查,措施

镇美国白蛾防治多种,检查督导,不派出督导组,防控一线,巡回督导检查,查措施、防治进度、除治,了防治进度,了防治。

监测疫情,上报制度

了“水一方”、史庄、阙庄、王庄4个疫情监测点,了的监测人员及其职责,专人、定点、日报告,预报疫情,为科学防治依据。组建了10人的普查专业队,疫情普查。

组建防治专业队,专业防治和群防群治相

以农林专业技术人员为主成立30人的镇防治专业队,配备烟雾机1台,喷雾机1台,高压喷雾器1台,租用车辆,分2个,美国白蛾的防治。各村居设2-3名森防员。森防员经培训,疫情监测和剪除网幕工作。与此,属地管理,逐级的原则,动员社会各界投身美国白蛾防治灭疫,,用剪枝剪、镰刀自制防治工具,对自家院内及周围的美国白蛾除治。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鼓励社会公众举报虫情,了美国白蛾群防群治的。

宣传,技术培训

通知、通告、技术明白纸、广播喇叭,宣传美国白蛾的严重危害和防治工作的意义,普及疫情监测和除治技术,科学防治的能力。制作了培训教材,对森防员和防治的工作人员了美国白蛾虫态识别和防治技术培训,共培训人员230名

次,了监测预报和防治技能。

三、的主要问题

虫情严重,防治大

代美国白蛾面积达3060亩,点多、面广、虫口密度高,防治任务艰巨,大。

防治不平衡,死角死面

地势,漏喷、漏防树木;城区居民区、大杂院、破产企业院落、城乡区管理薄弱,防治工作难度大,防治位。

防治力量薄弱

防治器械,现代化低。仅有高射程施药器械2套,防治工作的需要;技术力量薄弱。林业站人员少,难以、地美国白蛾防治。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美国白蛾防治情况的总结,查找问题,解决对策,安排下年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

除治,防治进度和防治。在防治的基础上,部位、区域和管理薄弱的防治。一要村庄院落内零星树木的防治;二要城区居民院和废弃厂院的防治,防控的圆满。

虫情监测。区要虫情监测,虫情,为防治依据;监控区要监控,在定时、定点监测的,、大规模的疫情普查,一旦传入,,现场根除。

督导检查,摸实情、抓、保防效。检查情况和防治;督

导检查防治措施的;督导检查防治进度,防治任务的。对防治组织不力、措施不、防治差的,要视情通报

美国白蛾的综合防治措施

美国白蛾的综合防治措施 1 美国白蛾的分布状况 美国白蛾是一种非常猖獗的危险性害虫,食性杂、危害大、繁殖快、易传播,属世界性检疫对象。美国白蛾,原产北美,广泛分布于美国北部、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匈牙利、俄罗斯、波兰、罗马尼亚、奥地利、德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在亚洲已从日本传播至韩国、朝鲜和中国。由于这种害虫具有传播速度快、繁殖力强、危害寄主植物多、取食量大等特点,因而常常暴发成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危害性 美国白蛾在我国北方一年三代,以蛹越冬,有世代重叠现象,喜生活于温暖、阳光充足的地方。天津市一般在每年的4 月20 日~10 月20 日发生。 2.1 形态特征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幼虫俗名秋幕毛虫、网幕毛虫。 成虫:为白色蛾子。羽化多在15~19 时,静止时间长,交尾时间多达8~36 h,交尾结束后不久就会产卵,产卵时间较长。飞翔能力较差,一般在200~300 m 范围内。属弱趋光种类,尤其雌蛾对光线不敏感,雄成虫对光线(尤其是紫外光线)稍强些。对腥臭味比较敏感。 卵:圆球形,直径约0.5 mm,卵块紧密排列,有密毛粘连,卵绿色,孵化前变褐色。 幼虫:为绿色毛虫。食性杂、食量大、耐饥饿强。4 龄以前幼虫吐丝结网,营群居生活,在网幕内取食,所以寻找带虫网幕是发现美国白蛾的关键。其特性

为:取食前吐丝结网,3 龄左右网幕最大,从5 龄开始破网分散危害,进入暴食期。 老熟幼虫:老熟幼虫头黑色有光泽,体长28~35 mm,体色黄绿至灰黑色,背毛疣黑色,生有白色长毛。背部有一条灰褐色纵带。 蛹:体长8~15 mm,暗红褐色,下颚须长达前翅2/3 处,前翅延伸到第四腹节的3/4 处。臀棘8~17 根,跟棘前端喇叭口状。 2.2 发生规律 卵:一代,4 月下旬~5 月上旬;二代,6 月下旬;三代8 月中、下旬。 幼虫:一代,5 月中旬~6 月中旬;二代,7 月上旬~8 月上旬;三代,9 月上旬~10 月中旬。 蛹:一代,6 月中、下旬;二代,8 月上、中旬;三代,10 月中旬~下年4 月上旬。 成虫:越冬代,4 月上、中旬;一代,7 月上旬;二代,在8 月中、下旬。 2.3 主要寄主植物 主要喜食树种:法桐、泡桐、桑、榆、核桃、杏、臭椿、白蜡、杨树、柳树、桃、李、苹果、梨等. 2.4 危害特性 美国白蛾有5 个危害特性:一是食性杂,危害严重。美国白蛾危害300 多种植物,能在2~3 d内把树叶全部吃光,对农林业生产危害巨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二是繁殖量大。 一年繁殖3 代;三是适应性强。幼虫15 d 不进食,可正常繁殖,遇到恶劣环境,可提前化蛹;四是传播途径广。①靠自身的爬行、飞行进行传播,②幼虫、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在沈阳市发生防治情况综述 一、美国白蛾分布情况 美国白蛾原产于北美,主要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的南部,生态分布范围在北纬19 o—55 o 之间。1922年在加拿大首次发现,美国发生40个州,墨西哥发生一个州。到1958年已传入的国家有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奥地利、乌克兰、俄罗斯、波兰、法国、日本,韩国,1961年传入朝鲜。 辽宁省是我国美国白蛾的原发区,1979年该虫首次在丹东地区发现,之后传入山东、陕西、河北、上海、天津,目前北京市也发现了美国白蛾。在辽宁省,继丹东发生后到2006年,全省仅朝阳和阜新尚未发生。沈阳市市区、四县、四个郊区都已发生或曾经发生过美国白蛾危害。 二、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美国白蛾又叫秋幕毛虫,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总科(Noctuoidea)、灯蛾科(Arctiidae)、白蛾属(Hyphantria),拉丁学名:Hyphantria cunea (Drury). 形态特征:成虫:雄虫翅展23~35mm,雌虫翅展33~45mm。头密被白色长毛。翅的底色为白色,布满鳞片。翅斑变化有明显的季节型,春季羽化的雄成虫前翅多布浓密成排的暗黑色斑,而夏季羽化的雄成虫前翅则多无斑或有较少暗色斑。幼虫:老熟幼虫头黑色有光泽,傍额缝和冠缝色淡而明显,后唇基白色。头宽

约为2.5mm,体长30mm。身体为长圆筒状,体色为黄绿色至灰黑色,背部有1条灰黑色或深褐色的宽纵带,带上着生黑色毛瘤;体侧淡黄色,着生橘黄色毛瘤。 生物学特征:在沈阳市每年发生2代,以幼虫危害树叶为主。第1代幼虫发生在6月上旬至8月上旬;第2代幼虫发生于8月上旬至11月初。9月上旬开始化蛹并以蛹越冬。成虫飞翔力不强,有一定的趋光性。幼虫有较强的耐饥力, 5~7龄幼虫可耐饥9~15天,这一特性有利于幼虫随着运输工具而远距离传播。1-3龄幼虫群居结网,3龄后分散取食,此时白蛾食量大增危害严重。 三、美国白蛾在沈阳市的危害性 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1994年美国白蛾首先传入我市铁西区某工厂,此后逐渐遍及我市城区、郊区、新民、辽中,到1998年发生范围已编及全市80余个乡镇、415个村总面积2万余亩。美国白蛾以危害阔叶树为主,特别喜食行道树及林地边缘的阔叶树。喜食的树种有:糖槭、核桃楸、桑树、杨树、柳树、臭椿、果树、农作物、蔬菜及野生植物等,在我市危害近100种植物。美国白蛾的繁殖力惊人,每头成虫平均产卵700粒,孵化率在95%,造此推算每对白蛾第二代幼虫就可达到24万之众。所以,如不加强防治使其泛滥成灾,可以横扫大部分绿色植物,严重影响了我市农林业生产、对外贸易甚至影响到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 四、防治的策略和方法

美国白蛾防治论文

效作用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杀虫剂Bt毒蛋白的改进措施,以达到使其缩短起效时间的目的,使其能够在应用中更有竞争力,同时印证几丁质酶对于昆虫围食膜的侵蚀作用。【方法】采用含有几丁质酶的细菌发酵产物对Bt杀虫剂在美国白蛾上的增效作用进行研究。实验中先单独检验了Bt杀虫剂在美国白蛾上的LC50以及LT50,然后通过复配,获得含有不同浓度发酵产物和Bt杀虫剂的复配剂系列,比较复配后的LC50、LT50与复配前的不同。【结论】含有几丁质酶的细菌发酵产物对于Bt的LC50的改进效果较弱,但可以较大幅度的改善Bt杀虫剂的LT50,这表明Bt杀虫剂的杀虫速度加快。 The improvement of Bt pesticide on toxicating Hlyphantria cunea by chitinase-containing bacteria fermentation product addition Abstract:[Purpose]To make Bt toxin much more competitive in pesticide selection, chitinase is introduced to act as accelerator of Bt toxin by means of degrading petritrophic membrane. [Method] Bacteria fermentation product is added into Bt pesticide. LC50 and LT50 of Hlyphantria cunea by Bt alone and mixed are separately measured and integratedly analysed. [Conclusion]LC50 improvement by fermentation product adding to Bt is not remarkable, while LT50 is obviously reduced by the addition. 关键词:几丁质酶;美国白蛾;Bt杀虫剂;增效;复配 Keyword:chitinase;Hlyphantria cunea;Bt pesticide;synergism;formulation

美国白蛾防控技术规范

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研讨会材料 美国白蛾防控技术规范 为更加科学、规范、有效地做好德州市美国白蛾的防控工作,特制定德州市美国白蛾防控技术规范供各县市区参照执行。 一、美国白蛾识别特征 成虫:白色中型蛾子。雌蛾体长9.5~15.0mm,翅展30.0~42.0mm,雄蛾体长9~13.5mm,翅展25.0~36.5mm。雌蛾触角锯齿状,褐色,复眼黑褐色,无光泽,半球形,大而突出,雄蛾触角腹面黑褐色,双栉齿状,复眼稍大于雌蛾。雄蛾前翅纯白色或有浅褐色斑点,后翅斑点少,雌蛾前、后翅白色无斑点。前足基节、腿节橘黄色,胫节及跗节有黑色环纹。前足胫节端有1对短齿,一个长而弯,另一个短而直,后足胫节缺中距,仅有1对端距。 卵:近球形,直径0.5mm左右,初产的卵淡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后变成灰绿色,近孵化时呈灰褐色。卵产在叶背面,呈单层排列,卵块表面常覆盖有雌蛾的体毛和鳞片,呈白色。 幼虫:初孵幼虫一般为黄色或淡褐色。老熟幼虫头部黑色,有光泽,体长22.0~37.0mm,细长,圆筒形,背部有1条黑色宽纵带,各体节毛瘤发达,毛瘤上着生白色或灰白色杂黑色及褐色长刚毛的毛丛,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橘黄色;气门白色,

长椭圆形,边缘黑褐色;腹面黄褐色或浅灰色;胸足黑色,臀足发达,腹足外侧黑色,基部和端部黄褐色。 蛹:体长9.0~12mm,宽3.0~4.5mm。初淡黄色,后变橙色、褐色、暗红褐色。臀棘8~17根,每根棘的端部膨大,末端凹入,长度几乎相等。蛹外包裹着稀松的混以幼虫体毛的薄茧,呈灰白色,椭圆形。 二、美国白蛾发生规律 1、生活史 美国白蛾在德州市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枯枝落叶或浅土层内越冬。次年4月上旬开始至5月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产卵,幼虫5月初开始危害,延续至6月份,幼虫老熟时从树上向下爬行至隐蔽场所化蛹,越夏蛹则多集中在寄主树干老皮下的缝隙内,部分在树冠下的杂草枯枝落叶层中、石块下或土壤表层内。6月下旬开始第1代成虫出现,成虫期至7月中旬。第2代幼虫7月中旬开始发生危害,7月下旬至8月份中旬为第二代危害盛期,并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可以同时发现卵、初龄幼虫、老龄幼虫、蛹及成虫。8月下旬当年第2代成虫开始羽化,第3代幼虫从9月上旬开始危害至11月份,10月中下旬第3代幼虫陆续化蛹越冬。越冬蛹多在树皮缝、土石块下,枯枝落叶下、建筑物缝隙等处。越冬蛹期一直持续到次年4月。 2、生物学特性 成虫夜间活动,自然飞翔能力不强,一般在200米范围内。

美国白蛾

中文学名: 美国白蛾 拉丁学名: Hyphantria cunea 别称: 秋幕蛾 其幼虫 二名法: Fall Webworm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 昆虫纲(Insecta) 目录 专业资料

挖到的美国白蛾虫蛹 白色绒毛,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雄成虫触角黑色,栉齿状;翅展 23-34mm,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翅展33—44mm,前翅纯白色,后翅通常为纯白色。 卵 圆球形,直径约0.5mm,初产卵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有较强的光泽。卵单层排列成块,覆盖白色鳞毛。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8-35mm,头黑,具光泽。体黄绿色至灰黑色,背线、气门上 美国白蛾幼虫 线、气门下线浅黄色。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腹足外侧黑色。气门白色,椭圆形,具黑边。根据幼虫的形态,可分为黑头型和红头型两型,其在低龄时就明显可以分辨。三龄后,从体色,色斑,毛瘤及其上的刚毛颜色上更易区别。 蛹 体长8—15mm,暗红褐色,腹部各节除节间外,布满凹陷刻点,臀刺8-17根,每根钩刺的末端呈喇叭口状,中凹陷。

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繁殖能力强、扩散快,每年可向外扩散35~50公里。 美国白蛾在欧洲一年2代。以蛹在茧内越冬,茧可在树皮下以及土壤、石片下发现。翌年春季羽化,产卵在叶背成块,覆以白鳞毛。幼虫共7龄。在美国,幼虫经一月到一个半月老熟,爬 防治入侵的美国白蛾 到土面结茧化蛹;夏末羽化。深秋落叶前发生第2代幼虫为害。 分布情况 根据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介绍,目前,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陕西等6个省市已经出现了美国白蛾疫情,其中,北京涉及到了9 个区(县),分别是朝阳、丰台、怀柔、密云、平谷、昌平、大兴、通州和顺义。 在山东烟台一年发生完整的两代。越冬蛹于次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第1代发生比 美国白蛾 较整齐,第2代发生很不整齐,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大部分幼虫化蛹越冬,少部分化蛹早的可羽化而后发生进入第3代。在大连市和秦皇岛市一般年发生两代,遇上秋季高温年份,第3代也能完成发育。天津市、陕西关中第3代发生量较大,化蛹率也高,占总发生量的30%左右。

浅谈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

浅谈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 【摘要】2010年8月,美国白蛾在我省连云港市连云区首次发现,当年连云港市的5个县(区)均发生疫情。目前,我省连云港、徐州、宿迁、盐城、淮安等苏北5市都有美国白蛾危害,其中连云港、徐州两市的所有县(市、区)均为危害区。2012年初,国家林业局公布最新的美国白蛾疫区,江苏省沛县、新沂、邳州、连云、海州、新浦、赣榆、东海、灌南、滨海、响水等区县列入其中。在江苏,美国白蛾一年发生3代,4月下旬越冬蛹开始羽化,5月中旬达羽化高峰期,5月下旬出现第一代幼虫,危害可以持续到7月上旬。3龄前幼虫群集在寄主叶片上吐丝拉网取食,4龄幼虫开始分散,并吐丝将受害叶片、小枝条连城网幕,网幕随着龄期增大而扩展;5龄幼虫陆续离开网幕分散取食,食量大增。 【关键词】白蛾生物学特性;识别方法;防治技术;白蛾发展趋势 美国白蛾是国际检疫性有害生物,具有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易成灾、难防控等特点,可危害包括林木、果树、灌木和农作物在内的300多种植物,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并对疫情发生区域的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危害大;有很大的暴食性,有时3-4天时间内可将一棵树的叶子全部吃光,使树木生长不良,甚至全株死亡,周围农作物被蚕食,减产减收,甚至绝产,在泛滥的时间,大批幼虫还会爬进居民的院中寻找食物或化蛹,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而且常被作为国际间的技术贸易壁垒,给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贸易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美国白蛾每个虫态均可随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蔓延快,防控难度及大。繁殖量大;一只雌蛾平均一次产卵300-600粒,最多可达到2000多粒,一年要繁殖三代,如不防治,加之自然控制作用小,一年后其后代至少可达几百万只,多则达到2亿只。江苏省是美国白蛾适生区,目前,该虫已经在我省周边部分省、市、县发生并呈扩散蔓延趋势,加之我省所处的地理交通环境,决定其传入的可能性及大。一旦传入,后果不堪设想。 美国白蛾的识别。 幼虫期头黑亮色,体侧有两条橙黄色纵带,背部有一条灰褐色的毛瘤宽纵带,三龄前有结暮群集危害的特性,四龄幼虫开始分散,同时不断吐丝将被害叶片组合成网暮,五龄幼虫开始抛弃网暮分散取食,食量大增,仅留叶片的主脉和叶柄;成虫期体通常白色,体长9-12毫米,头白色,复眼黑褐色;卵近球形,表面具许多规则的小刻点,初产的卵淡绿色或黄褐色,有光泽,后变灰绿色,孵化前成灰褐色;蛹体长8-15毫米,暗红褐色,臀棘8-17根,根棘前端喇叭口状。 防治方法。 1.人工物理防治 (1)挖蛹。在江苏省地区美国白蛾每一年发生三代,在成蛹未变成成虫之前即越冬蛹组织人员进行挖蛹。

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属鳞翅目灯蛾科,近几年在我省梨树县、梅河口市发生危害,公主岭市、伊通县、双辽市及长春市相继诱捕到成虫。美国白蛾的发生和成虫的出现,说明该虫已进入我省,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美国白蛾一旦暴发成灾,将会给我省林业、农业、园林、城建、经贸等行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美国白蛾,有效控制其危害,笔者于2009—2011年对该虫生物学特性和防治进行了研究,旨在为美国白蛾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1危害特点 美国白蛾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检疫性害虫,仅在我国的寄主植物就多达49科108属175种,包括林木、果树、农作物以及杂草等多方面的植物,但最喜食的植物有水曲柳、胡桃楸、桑树、糖槭、白蜡、梧桐、榆树、杏树等。美国白蛾常以幼虫群集寄主叶上吐丝结网幕,在网幕内取食寄主叶肉,受害叶片仅留叶脉和表皮,星白膜状。老龄幼虫食叶呈缺刻和孔洞,严重时将树木食成光杆,林相残破,直接影响了城镇绿化和美化,给国土生态环境建设造成重大损失。 2形态特征 成虫:体白色,雌蛾体长9.5-15.0 mm,翅展30.0-42.0mm;雄蛾体长9.0-13. 5 mm,翅展25.0-36.5 mm。雄蛾前翅从无斑到有浓密的褐色斑,后翅斑点少;雌蛾前、后翅白色,无斑点。成虫前足基节、腿节橘黄色,胫节及跗节大部黑色。

卵:近球形,直径约0.50-0.53 mm,表面具有许多规则的小黑点。初产卵淡绿色,后变成灰绿色,近孵化时呈灰褐色。 幼虫:幼虫头黑色具光泽。体长30.O -35.0 mm,各体节毛瘤发达,毛瘤上着生白色或灰色长刚毛的毛丛。 蛹:体长9.0-15.0 mm,宽3.3-4.5 mm。蛹外包裹着稀松的混合幼虫体毛的薄茧,呈灰白色,椭圆形。 3生物学特性 美国白蛾在吉林省四平市1 a发生2代,以蛹在墙缝、砖瓦堆、树皮缝和杂草枯枝落叶层中越冬。越冬蛹5月中旬至6月下旬羽化,第1代幼虫发生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期为8月上旬至9月上旬。 成虫夜间活动,飞翔能力不强,趋光性较强。成虫羽化后即交尾产卵,产卵量500一800粒,卵期10-20 d。 幼虫期30—40 d,共6—7龄,幼虫具有杂食性。1-3龄幼虫吐丝结网,在网幕内群居取食植物叶肉,留下叶脉和表皮,网幕有的长达l-2 m;4龄开始弃网幕分散取食;5龄后食量大增,进入暴食期。 4防治方法 4.1人工物理防治 ①人工挖蛹。美国白蛾化蛹场所主要为树皮缝、墙缝、砖瓦堆及枯枝杂草下等处,且化蛹比较集中。在越冬、越夏时期,组织人员挖蛹,集中销毁。 ②灯光诱杀。在成虫羽化期5—6期、7—8月份,利用成虫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怀卵成虫。

美国白蛾防治方法对比

美国白蛾防治方法总结 银城街道办事处林业站站长闫昕 美国白蛾在我县危害已有两年的时间,我作为银城街道办事处美国白蛾一线防控者,站在实践的角度,就当前常用的几种防控措施,根据自己的经验认识,总结各种之利弊,简要论述,仅做借鉴参考之用。 1、剪除网幕该法是根据美国白蛾幼虫群集和吐丝结网缀叶的习性,利用高枝剪及时剪除网幕及危害的枝条,通过消灭虫源达到防治效果的一种物理方法。高枝剪简便好用,剪除一个网幕消灭几百幼虫。剪除网幕以幼虫一、二龄时最为彻底,但此时网幕比较小,不容易发现;三、四龄虽未破幕但容易遗漏幼虫;四龄以后网幕虽在,但已虫去网空,剪除网幕已徒具形式。不管哪个虫龄剪除网幕都要及时装入塑料袋,集中焚烧。但在实际操作中“重剪幕,轻处理”比较突出。枝条落地,虫体散落,而树下往往杂草丛生,很难把散落幼虫再次杀死,这样一来很少有人对散落幼虫再做处理,而更为严重的是剪落枝条堆积如山,不予焚烧,任幼虫自由乱爬,致使剪除网幕不是灭虫实为传虫了!另外二代,三代危害上移,往往因太高无法剪除,加之世代重叠,还必须多次剪除,而重度发生树木满树是虫也无从下剪。综上所述我认为剪网幕只能做为一种迎查应急辅助防治措施,或检查药物防效,或观察虫龄虫态使用。 2、涂抹毒环涂抹毒环就是根据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有下树化蛹的特性,用菊酯类药剂和废机油、废柴油分别按1:10、1:15的比例进行混合,在树干离地面1-1.5米处,用毛刷涂宽10cm左右的毒环,幼虫下树接触毒环被触杀致死而达到防治效果一种方法。该法一般持效3—5天,如遇雨,时间更短,尤其二、三代世代重叠,幼虫下树化蛹时间较长,3—5天根本不能彻底消灭幼虫,即使第一代,也要看好时间,即幼虫开始下树时为最佳。早了,幼虫下树时,毒环已失效,晚了,幼虫多已下树,毒环不起效。另外投入较大。据估算每株树投入高达0.3—0.4元,亩均40元左右。实践中有的高达每株0.7元,亩均70余元,投入过大,故对于片林,或大面积集中防治不宜采取,城区行道树木,绿地、广场,涂抹毒环有碍市容,也不宜采取。而对于村内零星树木,观察好虫态,看好时间,可以使用,但掌握涂抹时间难度较大。 3、绑草把绑草把是根据美国白蛾有在缝隙场所化蛹的特点,在幼虫下树之时,用稻草等在树干离地面1-1.5米处拦腰系腰带,给幼虫重造一个人工化蛹场所,诱集老熟幼虫到此结茧化蛹让后解下集中焚烧而达到灭虫的效果。但一、二代幼虫从化蛹到羽化仅几天时间,并有世代重叠现象,草把绑好,怕还未及解下焚烧,便已羽化成蛾,交尾产卵去了!惟第三代可以使用,草把绑好后,直到次年美国白蛾羽化前,把草把集中焚烧就能达很好的防治效果。故三代时,凡是发现零星树木有网幕的在幼虫下树前,都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该法适于动员农户自己操作,专业队操作,费工太大,先找树后绑草,实效差。 4、打孔注药该法我在今年一代时实验过氧化乐果、辛硫磷等农药,可能因选择药剂的原因,防效很差,因一时选不出新药而放弃。后通过林业局森保站的帮主,得知30%氯胺磷乳油内吸性强,可配5—10液使用。使用后可直达树梢,枝叶,持效半月左右。但还未购药实验。如此法可行,虽不便对大片林地进行防治,但对于村内房前屋后零星树木进行防治,简便可行。 5、灯光诱蛾在一年多的防治过程中,发现美国白蛾的成虫移动性差,一般不做长距离飞翔,就地羽化,就地交尾,就地产卵,我办事处在王庄果园设有一处长期灯光诱蛾监测点,但二代仅看到白蛾2、3只,由此可知灯光诱蛾只能达到几十或上百米,尤其林地悬挂诱蛾灯,不同防治棉铃虫,树木高大很容易挡住光线,造成紫外线传播距离极短,诱蛾效果较差,这样一来要大面积使用诱蛾灯,必须高密度设灯,成本高,管理难度大。故该法防治美国白蛾,仅在虫口密度极大的地方做为降低虫口密度使用效果明显。建议灯光诱蛾只能作为监测用,不宜作为主要防治方法。 6、高压喷雾该法在我县应用最广,药物选择不受限制,操作简单,一般喷高10米左右。雾水所到之处,白蛾幼虫迅速死亡,防效立竿见影,十分明显。我县现主要用安装在三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总结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总结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分区治理、属地、联防联治”的原则,镇党委、,精心组织,了美国白蛾防治工作,了。情况总结: 一、美国白蛾防治情况 截至10月20日,美国白蛾面积达3060亩,危害的树种主要有杨树、法桐、梧桐、柳树。累计防控面积22500亩次,累计调查监测面积6万亩次。烟雾机作业面积1500亩次,地面喷药防治作业21000亩次,人工剪除网幕3000多个,代、代防治率100%。美国白蛾严重危害控制,疫情蔓延和连片林木叶片“吃光”,保护了造林绿化和绿化美化景观。 二、主要措施 指挥机构,防治责任 成立。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镇长任副组长,人为的美国白蛾防治,办公室设林业站,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制定方案。出台了《xx镇20XX年度美国白蛾防治实施方案》,以镇名义到各社区服务中心、村居及镇直。实施方案了防治工作的思想和任务,制定了组织、制度、技术、资金、物资保障措施。责任。行政制,镇与各社区服务中心及各村居签订了美国白蛾防治责任书,了各自的防治责任,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的责任追究机制。

督导检查,措施 镇美国白蛾防治多种,检查督导,不派出督导组,防控一线,巡回督导检查,查措施、防治进度、除治,了防治进度,了防治。 监测疫情,上报制度 了“水一方”、史庄、阙庄、王庄4个疫情监测点,了的监测人员及其职责,专人、定点、日报告,预报疫情,为科学防治依据。组建了10人的普查专业队,疫情普查。 组建防治专业队,专业防治和群防群治相 以农林专业技术人员为主成立30人的镇防治专业队,配备烟雾机1台,喷雾机1台,高压喷雾器1台,租用车辆,分2个,美国白蛾的防治。各村居设2-3名森防员。森防员经培训,疫情监测和剪除网幕工作。与此,属地管理,逐级的原则,动员社会各界投身美国白蛾防治灭疫,,用剪枝剪、镰刀自制防治工具,对自家院内及周围的美国白蛾除治。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鼓励社会公众举报虫情,了美国白蛾群防群治的。 宣传,技术培训 通知、通告、技术明白纸、广播喇叭,宣传美国白蛾的严重危害和防治工作的意义,普及疫情监测和除治技术,科学防治的能力。制作了培训教材,对森防员和防治的工作人员了美国白蛾虫态识别和防治技术培训,共培训人员230名

浅谈美国白蛾的监测与防治

浅谈美国白蛾的监测与防治 谢菲,张人伟,李翼★,施明清 (江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江西南昌330038) 摘要: 通过分析美国白蛾国内外和周边省份的发生形势,了解了当前全国美国白蛾有向长江以南快速扩散蔓延的趋势,江西周边的安徽、湖北等省已是发生疫区,其中安徽省疫区距离江西省最近,直线距离不足100km ,对江西省的生态安全已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本文从生物学特性、危害、监测预报和防治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在未发生区域,密切关注虫情动态,在监测预报上做工作,是防治美国白蛾的重点。 关键词: 美国白蛾;监测预报;防治中图分类号:S76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818(2019)04-0060-02 DOI 编码:10.16259/https://www.sodocs.net/doc/217736787.html,ki.36-1342/s.2019.04.013 Remark on the monitor and prevention of Hyphantria cunea Xie Fei,Zhang Renwei,Li Yi ★,Shi Mingqing (Jiangxi Forestry Pest Control and Quarantine Bureau,Nanchang Jiangxi 330038,China) Abstract:The occurrence situation of Hyphantria cunea at domestic and abroad was analyzed,specially at surrounding provinces, learned the trend of rapid spread to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Anhui and Hubei Province around Jiangxi Province were the epidemic area,the nearest area was far way less than 100km,the situation had posed serious threat to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Jiangxi Province.Therefore,the paper reviewe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harm,monitor,and prevention method,it was concluded that in the non-occurrence areas,close attention to insect dynamics,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work,was the key to control H.cunea. Key words:Hyphantria cunea ;monitor and prediction;prevention 1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及江西省当前发生 形势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又称秋幕毛虫、网 幕毛虫,属于鳞翅目灯蛾科白蛾属,是世界性植物检疫性害虫[7],美国白蛾有黑头型和红头型2种,在我国黑头型为优势型,体型小、食量大、繁殖快,每年发生1-3代不等。我国美国白蛾的生存范围为26°-50° N 。江西省地处24°-30°N ,靠近安徽,1年可能发生2~3代[8]。 以1年2代为例,幼虫网幕期在第二年的6月下旬至7月初,8月下旬至9月初。成虫期为越冬代的4月初至6月初,第一代是7月初至8月上旬,第二代是8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世代重叠明显。 美国白蛾具有寄主植物杂、食量大、繁殖能力强、适应能力强、传播途径广、除治难度高等特点[9]。美国 白蛾几乎所有的绿色植物都能吃,可将危害木食成光杆,吃的食物可超过自身体重的很多倍,但又有极强的耐饥饿能力,15d 不取食仍可正常繁殖[10]。雌蛾产卵量在800~2000粒,一头雌蛾平均繁殖后代达 3000万头,可随货物、交通工具等传播[11]。在美国白蛾发生区,老熟幼虫到处乱爬,入户扰民,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12]。美国白蛾缺少天敌,结的网幕对药剂形成一定的阻隔作用,所以一旦入侵定殖成功,彻底根除难度非常大。 美国白蛾原产北美,1922年在加拿大最早发现,随后在美国北部和墨西哥的局部地区发生,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通过人类活动和运输工具传播到欧洲和亚洲。先后在匈牙利、南斯拉夫、奥地利、苏联、日本、朝鲜等国发生。自1979年在我国丹东市首次发现[1],相继在山东威海[2],河北秦皇岛[3]、唐山[4],上海收稿日期:2019-03-08;2019-06-13修回 基金项目: 临鄂皖边界地区美国白蛾疫情监测项目(2018)作者简介: 谢菲,女,硕士,主要从事林业有害病虫害防治工作。E-mail:2547129958@https://www.sodocs.net/doc/217736787.html, ★ 通信作者: 李翼,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有害病虫害防治等工作。E-mail: 438961569@https://www.sodocs.net/doc/217736787.html, 第47卷第4期2019年8月 Vol.47,No.4Aug.,2019

美国白蛾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学名:Hyphantriacunea(Drury),属鳞翅目,灯蛾科。别名秋幕毛虫、美国白灯蛾、秋幕蛾等。原产北美,1922年在加拿大首次发现,后迅速蔓延至东欧、前苏联、法国、墨西哥、日本、朝鲜等国;1979年在我国辽宁首次发现,又蔓延至山东、陕西、河北、天津、北京等地。近两年在河北省任丘华北石油工矿区多处发现其危害,有一定蔓延严重的趋势。 一、为害植物 美国白蛾食性极杂,幼虫吐丝结巢群居300多种植物。主要为害行道树、观赏树木、果树和花卉,尤其是阔叶树受害最重。其中悬铃木、白蜡、椿树、泡桐、金银木、山楂、桑树等受害较重,美国白蛾还为害桃、樱花、杨树、柳树、榆、槐、海棠、丁香、紫荆、五角枫、爬山虎、葡萄、金银花等园林植物,同时也为害园林植物周围的玉米及蔬菜等农作物。 美国白蛾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危害针叶树,但在老龄幼虫分散危害时,往往对个别针叶树造成一定的危害。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美国白蛾的食性也往往发生一定的改变。 二、为害症状 美国白蛾以幼虫取食植物的叶片,1至2龄的幼虫一般群居在吐丝结成的网幕中,在叶的背面啮食叶肉,残留叶子上表皮及细叶脉,被害叶呈纱窗状,仅个别嫩叶被咬成小洞;3龄幼虫可将叶片咬透,呈小孔洞。

随着虫龄的增长,幼虫不断将网幕增大以扩充食料。常见的网幕长1米左右,大的网幕可从树梢向下拉到树干的基部,长达3米以上。一棵树上的网幕有几个到十几个,多的达200多个。网幕把树叶及小枝条缀连在一起,内有大量虫粪、幼虫和幼虫脱的皮壳,对树木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4龄后幼虫分散成小群体蚕食叶片,5龄后幼虫爬出网幕单独活动、取食,直到全树叶片全部被吃光。同时幼虫向附近的大田作物、蔬菜、花卉和杂草等植物上转移危害。 美国白蛾大发生时,由于食性杂,发生量大,传播蔓延快,以致所到之处,不少园林植物的叶片被吃光,严重地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受害区各种园林植物呈现一片枯黄,状如秋天,甚至造成树木枯死。因此,美国白蛾对城市园林绿化影响极大,为国际重要检疫对象,也是我国重要害虫检疫对象。 三、形态特征 1.成虫:为白色中型蛾子,体长9至14毫米,翅展23至44毫米,体白色。复眼黑褐色,下唇须小,端部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白毛,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白色上有黑点。雄蛾触角双栉状,黑色,长5毫米,内侧栉齿较短,约为外侧栉齿的2/3,下唇须外侧黑色,内侧白色,多数前翅散生几个或多个黑褐色斑点;雌蛾触角锯齿状,褐色,前翅多为纯白色,少数个体有斑点。后翅一般为纯白色或近边缘处有小黑点。成虫前足基节及腿节端部为桔黄色,胫节和跗节外侧为黑色,内侧为白色。前中跗节的前爪长而弯,后爪短而直。成虫寿命一般4至8天。

美国白蛾防治知识

美国白蛾防治知识 美国白蛾(秋幕毛虫,秋幕蛾) 【国内分布】我国辽宁、陕西、山东、河北省,北京、天津市有发生 【寄主范围及危害特点】 1、寄主范围 美国白蛾能取食317种植物(日本),230余种植物(欧洲),100余种阔叶树(美国),辽宁省调查,能取食的植物有94种,隶属于37科;主要为害落叶阔叶树种,包括许多经济林,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重要的如白蜡槭,糖槭,桑,苹果,梨,山楂,李属,蔷薇属,绣球花属,桦属,桤木,栎,胡桃属,柿,杨属,柳属,榆属和悬铃木等。也取食寄主树木附近的玉米、大豆、棉花、烟草、甘薯等作物以及一些花卉和杂草,但在大多数农作物上不能完成发育周期。 2、为害特点 幼虫常群集树叶上吐丝结网巢,在其内食害叶片。网巢有时可长达1米或更大,稀松不规则,将小枝和叶片包入网内,形如天幕,因常出现于仲夏到初秋,故称其为秋幕毛虫。1~2龄幼虫只取食叶肉,严重时全株树叶被吃光,只留下叶脉,整个叶片呈透明的纱网状,3龄幼虫开始将叶片咬成缺刻,4龄幼虫开始分成若干个小的群体,形成几个网幕,4龄幼虫末食量大增,5龄后进入单个取食的暴食期。整个幼虫期间取食量极大,造成植物长势衰弱,抗逆性低下,果实品质降低,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受害的果树,果实严重减产,有时导致当年甚至次年不结实。被害树木,由于树势衰弱,易遭蠹虫、真菌和细菌的侵袭,大大削弱其抗寒、抗病能力。幼虫嗜食桑、柞树叶,对养蚕业造成严重威胁。 美国白蛾多食性,繁殖力强,危害严重,一旦传入将难以控制,是林木、果树、行道树和农作物的危险性害虫。我国列为进境和全国农业和林业植物检疫性害虫。 【形态特征】 1、成虫:中型蛾类,雌、雄体长分别为12~15mm和9~12mm,翅展分别为33~44mm 和23~34mm。体躯纯白色,无其他色斑。复眼黑褐色;雌虫触角锯齿形,褐色;雄虫双栉齿形,黑色。前足的基部、腿节桔黄色;胫节、跗节

美国白蛾防治动员大会讲话

在全镇美国白蛾防治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镇党委、政府召开这次美国白蛾防治专题会议,主要是进一步明确防治任务,安排部署今年的防治工作,动员全镇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紧急行动起来,扎实有效地开展好防治美国白蛾活动,全面完成今年的美国白蛾防治任务。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美国白蛾防治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克服麻痹思想,增强做好防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美国白蛾是一种危险性食叶害虫,繁殖猛,传播快,致灾重,属于国际植物检疫对象,去年第三代美国白蛾疫情在全镇呈爆发趋势,严重危害了我镇的树木资源和生态景观,我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防控力度,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取的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美国白蛾具有适应性强、繁殖迅速、传播蔓延速度快等特点。根据去年防治情况和有关数据预测,今年危害面积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给全镇林木资源带来严重威胁。因此,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异常艰巨,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第一,它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美国白蛾危害林木、果树、农作物等300多种植物,特别是我镇花卉苗木面积较大(1300余亩),一旦防治不力,酿成灾情,将会造成林木死亡、农业减产,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第二,它事关生态安全。我镇绿色通道、风景区,路旁树、

河(渠)岸树和四旁树,均属于美国白蛾喜食植物,一旦防治不力,大范围暴发成灾,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严重影响我镇生态建设和生态安全。 第三,它事关政治影响。今年十一届全运会、园博会将在我市召开,美国白蛾防治任务十分艰巨,防治形势严峻,美国白蛾防治工作不仅是紧迫的经济任务,更是重要的政治任务。 因此,各办事处、村,各相关部门,各驻地企事业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坚定信心,既要树立美国白蛾可防、可治的决心,又要对防治工作不掉以轻心。要从关注民生、保护生态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美国白蛾的危害性和开展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真抓实干,切实做好美国白蛾防治工作。 二、打好攻坚战,确保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第一,围攻第一代疫情,打好主动仗。美国白蛾第一代幼虫,是首恶虫源和成灾隐患。四月中旬至六月上旬是第一代幼虫发生期,是防治的最关键时期,一定要周密安排部署,要做到机械灭疫队突击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树,有效消除当代危害,消灭下代虫源,争取全年主动。在此基础上,根据疫情发生实际,搞好第二代、第三代疫情监控除治工作。 第二,突出重点部位,打好关键仗。要围绕全运会的举办,突出抓好高速公路两侧、黄河绿化带、城乡主干道等重点区域的防治工作。各相关地区和部门,必须以敢打硬仗的精神,集

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

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 摘要:美国白蛾作为外来入侵物种,繁殖力强,食量大,严重的危害了我国林业生产。当前我国即将举办奥运会,若治理不当会严重影响城市美观。本文结合当前我国举办奥运的大环境,综合阐述了治理美国白蛾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美国白蛾,综合治理 Hyphantria cunea (Drury)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grated Control Abstract:Hyphantria cunea (Drury)is invasive alien specie, breeding and resilient appetite. They harm China's forestry production seriously. At present, China will host the Olympic Games, if they are misconducted, the beautiful city will be affected.seriously This paper in the larger environment of hosting the Olympic Games in China, a combination of several methods of Hyphantria cunea (Drury) is introduce.d Key words: Hyphantria cunea (Drury),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1.当前治理美国白蛾危害的紧迫性 小小的蛾子会威胁北京“绿色奥运”?这不是危言耸听。据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司长魏殿生介绍,2006年,我国4省市(京、津、冀、辽)的美国白蛾实际发生面积已经达到334万亩,据预测,今年我国的美国白蛾发生面积将达到405万亩,“并且增加到5个省市(京、津、冀、辽、鲁),防治任务比去年增加了15%以上。”北京,不仅地处这些疫区的中心位置,而且去年5月份已经在二环以内的天坛公园和龙潭湖公园发现了美国白蛾。“虽然去年已经及时进行了扑灭,没有在北京成灾,但是由于暖冬等气候因素的影响,越冬待成虫很多都没有被冻死。4月到6月,是美国白蛾开始危害树木安全的关键时期。形势十分严峻。”魏殿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据介绍,美国白蛾是一个外来物种,从2003年北京平谷发现美国白蛾的身影,到2006年,北京疫区已经达到13个区县,越冬成虫1.7万余头。今年,北京亦不断出现新的疫点,发生面积明显扩大,危害程度不断加剧,并呈现出蔓延态势。 美国白蛾适生范围广,繁殖力极强,一只雌蛾一次可产卵800至2000粒,年平均繁殖后代3000万头,最多可达2亿头以上。而且传播途径多,如果不进行有效防治,势必造成迅速蔓延。这种具有暴食性的白蛾,可将成片的树林树叶一扫而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而灾害严重的地方,“蛾子飞进居民的家里,赶都赶不出去。”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司长魏殿生说。今年是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关键年,由于城市绿化的速度日益加大,移植树木的情况十分普遍,“进城的这些树木本身就很虚弱,因此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魏殿生表示,而随着奥运会的临近,运土、运材料进京的卡车,还有火车等,都有可能从外地把美国白蛾带到北京来。因此,治理美国白蛾迫在眉睫。 2.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观测 美国白蛾又名秋幕毛虫(Hyphantriacunea Orury),是一种国际性检疫对象。该虫在秦皇岛地区一年2-3代。河北秦皇岛林业局张永乐做了观测,现将观测结果报告如下。 2.1 形态特征 成虫雌蛾翅展36~45 mm,体长12.5~14.5 mm;雄蛾翅展30~36 mm,体长10.5~13mm。雌、雄比为l:1.03。第l代成虫前翅带褐色斑点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雌蛾有斑点的占51%,

美国白蛾责任书

2015年度美国白蛾防治 责 任 书 黄河路街道办事处 二零一五年

为进一步明确美国白蛾防治任务,落实防治责任,根据国家、省、市各级《关于进一步加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东营区2015年美国白蛾防控方案》,黄河路街道办事处与签订2015年度美国白蛾防治责任书。 一、防控目标 (一)重点防控区:无公害防治率100%,有虫株率控制在1%以下,叶片保存率80%以上。 (二)城镇驻地防控区:无公害防治率100%,有虫株率控制在1%以下,叶片保存率80%以上。 (三)特殊防空区:无公害防治率100%,有虫株率控制在1%以下,叶片保存率80%以上。 (四)综合防控区:无公害防治率100%,有虫株率控制在1%以下,叶片保存率80%以上。 二、工作目标任务 (一)落实防治责任。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认真安排部署,加强检查督促,制定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要将防治任务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具体人员。 (二)落实防治资金。要根据防治任务需要,落实防治资金,保障防治物资供应,确保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三)建立美国白蛾测报制度。要安排专门力量,组织开展虫情监测、疫情防治等工作,要切实提高测报人员

责任意识,委派专人负责美国白蛾测报工作并做好统计,努力提高防治成效。 (四)成立美国白蛾除治队伍。要成立不少于2人的专业除治队伍,配备修剪工具,打药机等,严格按照美国白蛾防治规范,与测报人员配合及时剪除网幕,喷洒农药。 (五)落实联动措施。在管辖相邻区域进行防治时,要相互协作,密切配合,统一时间,统一行动,确保不留防治死角。 三、奖惩 要严肃认真对待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测报和除治工作都要由专人负责,对于工作不力,造成疫情扩散,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对于防治到位,成效良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街道将防治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内容,实行跟踪督查。 本责任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黄河路街道办事处(盖章)责任人(签字) 村居、社区(盖章)责任人 (签字) 年月日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措施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2012,18(24) 118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措施 刘书景 柳成坡 李德桂 杨文霞 (社旗县林业局,河南社旗473300) 摘 要:美国白蛾由于食性杂、寄主广、适生能力强、繁殖力强、传播蔓延快、传播途径广、耐饥时间长、危害重,是世界性检疫对象,也是我国惟一一种同时被农业、林业部门列为检疫对象的外来有害生物。在了解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长习性的基础上,应采取加强监测检疫、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将美国白蛾的危害程度将至最低。 关键词: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综合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2)24-118-002 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Drury)] 属鳞翅目、灯蛾科、灯蛾亚科、白蛾属,又名美国灯蛾、秋幕蛾、网幕毛虫等[1],原产于北美洲,广泛分布于N19°~55°包括加拿大南部、美国各地以及墨西哥的部分地区,于20世纪70年代末初次传入到我国,目前疫情已蔓延到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陕西、安徽、上海等省市[2]。美国白蛾由于具有食性杂、寄主广、适生能力强、繁殖力强、传播蔓延快、传播途径广、耐饥时间长、危害重等特点,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对象,也是我国惟一一种同时被农业、林业部门列为检疫对象的外来有害生物。当前探索研究高效、经济的美国白蛾防控技术是林业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笔者根据近几年的监测防治经验,对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对今后的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1 形态特征 1.1 卵 美国白蛾的卵呈圆球形,直径约0.5mm。初产卵为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成灰绿色,近孵化时呈灰褐色,表面布有无数有规则的凹陷刻纹。一个卵块大小约2~3cm2,卵粒数在数百粒至上千粒不等,表面附有毛和鳞片,呈白色,有较强的光泽。 1.2 幼虫 美国白蛾的幼虫体细长,老熟幼虫体长约28~35mm。低龄幼虫体色为黄绿色,高龄幼虫体色分化明显,根据头部颜色可分为红头型和黑头型两类,在我国大多属“黑头型”,头黑色,具光泽。美国白蛾幼虫背部有一条黑色纵带,纵带两侧各有一排黑色毛瘤,毛瘤上长着丛状白色长毛,毛瘤多为橙黄色或褐色;腹面灰黄或淡灰色。 1.3 蛹 美国白蛾的蛹呈长纺锤形,蛹体长8~15mm,暗红褐色。腹部各节除节间外,布满凹陷刻点,臀刺817根,每根钩刺的末端呈喇叭口状,中间凹陷。蛹外被有灰白色薄茧,茧上的丝混杂着幼虫的体毛共同形成网状物。 1.4 成虫 美国白蛾成虫为白色中型蛾子,复眼大而突出,全身鳞片细而密,头部及胸部被白色长毛,下唇须小,侧面呈黑色,喙短而弱。雌虫体9.5~15mm,翅、腹部纯白色,触角褐色,锯齿状;雄虫体长9~13.5mm,白色,越冬代前翅有翅斑,个别腹部有 1或3列黑点,触角黑色,双栉齿状[3]。 2 发生规律 研究发现,该虫一年3代,越冬蛹一般经过150d,自3月下旬开始见成虫,4月中旬至5月初大量出现越冬成虫;经7d的一代卵期,5月初至6月中旬为一代幼虫发生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幼虫老熟并化为蛹;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一代成虫发生期;二代卵期3 d ;马上进入二代幼虫期( 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二代蛹期;二代成虫发生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三代卵期仍为3d,迅速进入三代幼虫(9月上旬至10月下旬);9月下旬开始化蛹越冬,直到3月下旬。 3 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味性,对腥臭味敏感度较强,因此,一般在树木稀疏、光照条件好的地方或是臭水坑、厕所等散发恶臭味的地方发生严重。成虫交尾时间一般为凌晨3~4时,在交尾结束后当晚或次日产卵于叶背,卵单层排列成块状,一块卵有数百粒,多者可达千粒,产卵时间较长。幼虫孵出几个小时后即吐丝结网,第一、二代幼虫主要在树冠中下部危害结成白色网幕,第三代幼虫在树冠中上部危害结成白色网幕,低龄幼虫在网幕内 作者简介:刘书景(1982-),女,硕士,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2-11-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