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从“授鱼”到“授渔”再到“学渔”教学模式的转变

从“授鱼”到“授渔”再到“学渔”教学模式的转变

从“授鱼”到“授渔”再到“学渔”教学模式的转变
从“授鱼”到“授渔”再到“学渔”教学模式的转变

从“授鱼”到“授渔”再到“学渔”教学模式的转变

——以《压强(第一课时)》为例

【摘要】本文是我在教学时实践过程中的一个偶然机会引发出对教学的思考,之前听闻“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却未真正探索其方法,正是《压强》这节公开课之后让我开始“探索之旅”。我在实践中开启“一课多教”,发现传统的“授鱼”让学生收获的只是知识表面,而“授渔”可以更多地教给学生方法,从中我更体会到,其实,教学教学,应当是学生先发自内心的想要去学,进而我们再教,此种达到的效果最好,正如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而“学渔”之初,正是我们需要我们去启迪、激发的。

【关键词】授鱼授渔学渔

一、缘起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为教育界耳熟能详的教育古训,从我读大学的大一开始听到了至今。而我模糊地忆起自己读书期间,初中生涯中,我的科学老师则是采用“授渔”、“授鱼”之结合法。虽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但教学第一年,我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其真理。有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之感。平常授课中,因为上2个班级,加上班主任工作之繁忙,没有真正去实践过“授鱼”与“授渔”之区别。恰逢此次片级公开课,我想正好逼自己一把,何不实验一番?验证真理。此次一试,发现了更好的教学模式——学渔,于是在之后的课堂中我都采用了“学渔”的教学模式。在下文中我将细细道来。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应重视科学课程本身所蕴含的德育

要素,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

育,与其他课程及各教育环节一起,共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

值观奠定基础。 科学教育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应当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动

来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使学生

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而“学渔”的教学模式正是符合

《课标》的要求的。在下文中我将细细道来。

二、我的实践

在我看来,“授鱼”、“授渔”和“学渔”是三种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授鱼,

意味着教会学生知识;授渔,意指教给学生方法;学渔,指学生自己去探索。授

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可受益终身,然,学渔,更是激发本能。

而我也是通过试验之后,选择了在教学道路上的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以浙教版

初中科学《压强(一)》为例,谈谈我是如何从“授鱼”到“授渔”再到“学渔”

的。

(一)“授鱼”的教学

第一次我先采用“授鱼”之法,通过简单地例举“生活中的压力”告诉学

生“什么是压力”,学生对压力实际上并没有深刻的理解,而后我举例画图“压

力的三要素”,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地画出剩余两幅图的压力三要素。如图:

最后,让学生根据课本提示,完成实验探究部分,学生并没有完整地得出

结论,我帮他们补充完整。压强的定义式也是我直接告诉她们,要求她们当堂记

住。而整节课下来,我讲话时间占了28分钟,学生极少参与,多半是听我传授

知识。

课下我询问了平常基础比较好的学生,问:“什么是压力?”“什么是压强?”

学生仍旧不能完整地说出他们的定义,说明她们只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

并没有

深刻理解。说明这节课其实我是失败的。

(二)“授渔”的教学

第二次,我以“授渔”之法教学,我在课堂上特地用了“导学案”,如下:探究一:认识压力

1.请试着画出下列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示意图。

图1.小孩对水平地面压力图2.墙面受到图钉的压力图3.斜面受到木块的压力

2.请画出上述“小孩、图钉、木块”的重力,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3.压力与重力的关系:①只有在水平面上静止时,

②压力由重力产生

③压力等于重力

探究二: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提出问题: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建立猜测与假设:压力产生的效果可能与有关。

3.设计实验方案::

①.探究过程中应采取什么方法?

②.怎样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③.怎样改变压力大小?

④.怎样改变受力面积?

⑤.如何进行实验?(请画出示意图)

4、检验与评价:

5、合作与交流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

当压力一定时,

探究三:压强

1、定义:

2、公式:

3、单位:

【学习反馈】

1.关于压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B、压力的方向有时垂直于物体的表面,有时不垂直。

C、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物体的表面

D、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

2.某同学质量为50千克,当他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是

3.某同学在水平道路上骑自行车,当车胎发生慢漏气时,车胎对地面的压强将( )

A.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不好确定

4.人在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与人站立在地面时相比较( )

A.压力不变,压强改变;

B.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C.压力改变,压强改变;

D.压力改变,压强不变

5.对压强公式( )的理解,正确的是()

A.压力增大,压强一定也增大

B.受力面积一定时,产生的压强跟压力成正比

C.受力面积越小,压强一定越大

D.压力一定时,压强跟受力面积成正比

学生在本节课中,通过“二人伙伴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气氛活跃

许多,他们通过画压力示意图,体会压力作用点和方向,明确压力的概念;通过

画压力与重力示意图,体会压力与重力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压力的作用

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三)“学渔”的教学

基于第二次课堂的实践和思考,我总觉得课堂上少了点什么,仿佛每次都是

我在下达命令,要求完成如是如是,学生才开始思考、动手实验、讨论。我想可

否有一种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内在本能,自发地想去探索未知领域的。我除了在

“导学案”上做了修改,还在教学的导入部分,增添了趣味性和神秘性。导学案

的修改如下:

探究一:认识压力

1.画出压力的作用点、方向

图1.苹果对水平桌面压力F1 图2.墙面受到苹果的压力F2 图3.斜面受到苹果的压力F3

2. 写出压力的大小(G=2N F=20N)

F1= N F2= N F3 G (“≠ ”“=”)

3. 压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的关系:①压力大小 等于重力大小(“一定”

“不一定”) ②只有压力作用在水平面时, 探究二: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提出问题: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F

2.建立猜测与假设:压力产生的效果可能与有关。

3.设计实验方案(器材:小桌子、钩码、海绵)

4.进行实验

5、检验与评价

6、合作与交流

通过比较,当受力面积一定时,

通过比较,当压力一定时,

【学习反馈】

1、关于压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压力的方向一定与受力面垂直

C.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D.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2、练习:GA=5N GB=10N F =15N

A对B压力为

B对地面的压力为

F

B 对墙面的压力

B 对地面的压力

3、小敏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探究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B. 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C. 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大小判断受力效果

D. 探究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导学案的修改,也是教学模式改变的一个必然结果。我在“认识压力”这一块,三幅图均用苹果展示,我觉得比之前更容易寻找到作用点,降低了难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这一块,我“化繁为简”,就以“科学六环节”展开探究,思路清晰自然。最后的“学习反馈”部分更是精选了习题,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一些处理——我以“气球压牙签板”小魔术作为导入部分,课前我精心自制了教具:泡沫板上插着35根牙签(均匀分布),这就是“牙签板”。接着探究“什么是压力”,待学生深入了解压力的三要素和定义后,再进一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说、学生做,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开展。

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

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而控制变量、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从学生的认知技能上分析,初一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他们已有了“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我是通过作图分析解决的。

【课堂实录】

师:表演“气球压牙签板”小魔术,请大家思考:为什么一根牙签能刺破气球,反而35根牙签不能刺破?

生:因为35根牙签面积大,同样的力,作用在气球上就显得小了。

师:老师先不告诉你们答案,学了今天这节课,你们就会明白了,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新的领域。

师:请大家拿起桌面的塑料杯,手向里挤压,看到什么现象?这个现象怎么产生的?

生1:扁了,手对它有一个力的作用

生2:凹进去,手挤压产生的

师:我们把这个力叫做压力,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压力,你能举出生活中压力的实例吗?

生1:人坐在凳子上

生2:压路机压过地面

生3:手捏橡皮擦,有压力存在

师:压力也是一种力,前面我们学过力的三要素,分别是?

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齐声答)

师:根据大家所答的内容,试试给压力下一个定义?

生1:物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叫压力

师:大家有没有补充的?定义里没有把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交代清楚哦。

生2:物体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师:没错,科学里把“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展示图片,请根据定义作图,画出作用点和方向

生:导学案上作图

师:投影仪展示,校对。

课堂开始前,我用“小魔术”导入。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阵地,是师生交流合作的空间。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一堂课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精心设计好导入这一环节,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接着通过“手挤压塑料杯”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压力的存在”,为下面“压力”的学习做铺垫。课堂中,初一的学生最喜欢“边玩边学”了,亲身体验实验,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动手能力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好机会和途径。所以我们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动手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动手。这样可以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人,让其过回“教师”瘾。

再通过学生所举的生活中“压力的实例”让学生自己试着说出压力的定义。并通过作图来巩固“压力的三要素”。对于基本概念的教学,应该让学生们看一看,说一说,使科学概念的形成更加形象化,最后在脑海中建构一个正确的概念体系。因此,我没有平铺直叙给出定义,而通过启发性发问的方式让学生试着得出“压力的定义”,而后我在旁引导,让学生去纠正学生的不完整定义。

【课堂实录】

师:演示“两手挤压气球”,思考——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生:发生形变(齐声答)

师:请同学们拿起铅笔,用食指分别挤压铅笔两端。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依据是什么?

生1:可能和接触面积有关,笔尖和食指接触面积小,明显凹下去。

师:科学里,我们称之为“受力面积”,还和什么因素有关?依据?

生2:可能和力的大小有关,我用力往里挤压,食指凹进去更明显些。

师:用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展示方案

生:交流、改进、确定方案

师:开始实验、巡堂指导

生:小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导学案)

师:展示,说说从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引导)

生:得出结论

师:科学里用“压强表示物体的压力作用效果,下节课我们再深入探究。现在请同学们解释课前“小魔术”

生:当气球受到压力相同时,一根牙签受力面积小,压强大;35根牙签受力面积大,压强小

师:课件展示汽车超载、国道破坏的图片资料,请学生课后分析道路破坏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以“国道不堪重负”为题,以小组为单位写一篇科学小文章,全班进行交流。

每个学生实验“手压笔的两端”,现象明显,便于猜想。通过提问“还和什么因素有关?”发散学生思维,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环节,培养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科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而全班交流是合作学习必要的一环。在交流中我引导学生积极地倾听别人的表述,获取别人的表达信息,仔细去体会。

通过深入的学习,将课前“小魔术”重新抛出,引发学生思考,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其中。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课后延伸学习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彼此间的合作、交流、讨论,可以使优秀的学生得到了锻炼,让暂时落后的学生得到了帮助。从而在分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获得对事物的全面的、深刻的理解,使学习更富有成效。

三、我的反思

虽然经过多次修改,尝试朝着“学渔”的方向教学,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接下来我来谈谈本节课不足之处:1.在“压力”这块还不够深入,虽然我采用了很多新颖的教学方法,但是仍然没有重点突破,虽然我已经意识到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但是没有用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以后教学中我要斟酌重点的突破方法,思考并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并且时刻记住课堂“以生为本”,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2.前半节课学生配合度很高,后面有些沉闷,我想前面确实用了一些有趣的导入,但是后面我引导得还不够到位,因此今后教学设计中要注意问题的设计,简单易懂又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感觉教案设计与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差距的,虽然我本着“以学为中心”,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仍然不能很好得激发、引导学生,也是给了我“当头一棒”,要扎实自己得教学功底。

四、结语

此番实践,验证了真理。授之以鱼,易;授之以渔,难。学渔,难上加难。与授鱼获知相比,授渔得法永远是处于上位的、更重要的选择。庄子的“其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哲思感悟,道出了生命与求知的深刻困境。所以,倘若没有“授渔”之方法本领的习得,仅靠“授鱼”获得的知识,将是极为有限和可怜的。“学渔”是学生亲自躬行实践,激发本能,主动求取知识和方法的过程。比之“授鱼”与“授渔”,它才是更为重要的、但却被忽略的。“授渔”是对“授”的传统教学观的根本超越,传统教学观的最大弊端在于一个“授”字,无论是授鱼,还是授渔,终究脱不了一个“授”字。而“授”的本质所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只有被动接受知识的“受”。“学渔”是“以学生为中心”,更重视学生的“学”,这样就变被动为主动,变“以授为本”为“以学为本”,从而实现了教学观的根本转变。在“学渔”过程中,学生是知识与方法的探究者、建构者。因此,今后教学道路上,我将以“学渔”展开教学,让学生获取最大利益!参考文献:

[1]汪岚.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J]. 池州师专学报. 2004 (02)

[2]王少林.现代教学方法设计探讨 [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 (08)

[3]杨东芳,张东梅.浅谈课堂教学改革 [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 (13)

[4]周勇.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2 (02)

[5]张健.授鱼、授渔与捕鱼 [J]. 职教通讯. 2013 (18)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例

班,接待了来自全世界134个国家和地区的3726位官员。金院长特别提到了2010年6月举办的“莫桑比克部级官员经济特区研修班”:“莫桑比克是非洲一个重要国家。新政府开始执政后,把26位政府高级官员派过来参加研修班。商务部陈德铭部长给研修班定下了原则:量身定做,真正教给他们需要的东西。” 在研修班期间,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亲自为莫桑比克朋友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除此之外,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还组织他们到澳门、深圳参观访问,不但与当地的官员进行会谈,还参观了很多成功的企业,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在研修班结业式上,莫桑比克内政部副部长若热曼德拉若热·曼德拉说,“上个世纪我们学习中国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经验,现在学习中国发展经济的经验。我们在研讨中获得了许多经验和信息,可以说…不虚此行?。” 中国的援外培训项目得到了许多机构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常设秘书处秘书长常和喜先生说:“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成立于2003年。自其在澳门创立以来,我们根据经贸合作行动纲领确定的合作领域全面开展工作,不断加强论坛在中国和葡语国家之间经贸关系中的服务平台的作用,并且十分重视人力资源领域的合作。近7年来,超过2100名葡语国家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应邀参加了中方举办的200多项人力资源领域的研修或培训活动。这表明2006年中葡论坛第二次部长级会议确定的到2009年年底培训900人的目标已经提前并超额完成。” 据常和喜先生的介绍,研修和培训的内容涉及自由贸易区、汉语和葡语教学、商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艾滋病防疗、广播电视技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领域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达到了深化了解、信息共享、促进合作、互补双赢、共同发展的目标。 湖南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8年的国有企业。自2008年开始承办援外培训项目。最近三年来,培训了亚非欧36个发展中国家的124名学员。湖南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孚初先生认为,援外工作是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把企业的文化与人类的文明结合起来,为人类的和平与共同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 杨孚初说:“援外工作应该是我们这样的大型企业的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责任。中国企业应该承担帮助发展中国家的责任,应该以培训为基础,通过项目载体,把技术交流、物资援助和我们的管理经验捆绑以后输送到受援国,在更高层次上,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受援国独立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让受援国的老百姓尽快解决温饱问题并走上富裕的道路。” 今年6月至8月,湖南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了葡语国家粮油作物及灌溉技术综合利用培训班,来自安哥拉、东帝汶、佛得角、几内亚比绍和莫桑比克的24位学员参加了培训。来自几内亚比绍农业部官员保罗先生说:“我

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要市活道镇中心小学邓灶莲 【内容摘要】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为主要教学方法,但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风格、学习策略考虑得很少,而对学生管得过多、过死,从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受到极大限制。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所以一定要加强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英语教学自主学习感知觉通道偏爱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能力培养 【正文】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就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 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我觉得这“渔”不是简单学习知识方法的传授,应该还有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培养,进而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以下是笔者关于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根椐学生的学习风格的个性差异选择教学方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首先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许多老师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习惯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这样既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也收不到良好教学效果。所以因材施教要根椐学生的学习风格的个性差异选择教学方式。我个人更偏重根据学生对学习感知觉通道偏爱的不同,在教学设计中将多种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些动觉型的学生的培养,由于这些动觉型的学生十分“好动”难以适应

要严守纪律的课堂教学(被告诫在课堂中不可乱动),而成为一些教育的“牺牲品”,甚至被当“问题学生”对待。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动性和自觉性源于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产生又与兴趣爱好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老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爱好,注意采用各种措施,以多种方式培养、保护和充分调动学生参加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多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因为小学生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学生的注意力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所以要多运用多媒体等直观化教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利用小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开展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不断变换操练方法让学生感受英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 三、注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有短期性的。学习态度的好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且会影响学生个性与人格形成与发展,所以要注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1、利用小学生的群集性和模仿性内化强化小学生头脑中好学生的信念、标准,成为支配学习的动力和准则。 2、再次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快乐等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逐步加深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形成和转化为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的规律和特点。一定要注意不要强迫学生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家长老师要学会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引导他们合理的爱好和兴趣,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发展,学会“以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激情”。同时,家长老师要注意“言传身教”。 3、引导小学生分清什么是正确的学习态度,什么是不正确的学习态度。我们也可将学生的认知(“如果长大了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现在就必须努力学习。”“如果个人没有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便会一亊无成。”“努力学习才能拼得过富二代!”)提升到情感方面(“我对新的知识总有一种遏不住的好奇心。”“我能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中感到莫大的快乐。”)和意向方面(“我总想在学习上超过其他同学。”“对学习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我都会努力钻研,直到弄懂为止。”),逐渐发展到对先烈和贤哲们的模仿。同时对照先烈和贤哲们找差距,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4、有了理想和方向,老师、家长和社会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学生成功的向往和体验,使他们学习态度日趋长期和稳定。 总之,既有“求”之趣,又有“知”之乐,让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正确认识和面对社会、造福社会、造福人类、造福世界”。 四、注重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并在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基础上提高自主学习、自我批评和自我监护的能力。例如指导学生有序的预习、复习。同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游戏,比赛、表演等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拓宽思维空间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得到积累。总之,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人格健全、素质优良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最后,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师之责,不在教学生,而在教学生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张小玲“传道、授业、解惑。”韩愈此言影响了教坛一千多年,确实在很长的历史时间产生过积极作用,但在当今,其不适应性和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他束缚了教师的教学视野,想象力及主观能动性。 我国现今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切事物必须在继承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社会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富强,必须靠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没有古人的创新精神,就不可能产生“四大发明”。如果我们没有创新精神,新的事物就不会产生,社会就停滞不前。同样,我们要通过教学培养出优秀人才,就必须创新。对此,陶行知早在《教学做合一》中就一针见血地批评说:“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象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其实在来,却又象教校。”这些都反映了一个问题:教师只会“授之以鱼”,不会“授之以渔”。 “授之以渔”就是要通过多方面的创新教学,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培养学生会学习、会创造的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率。 一、培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习 教学是教师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进行的双边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但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考虑学生是否接受,而学生习惯于跟在教师后面亦步就趋,被动学习,导致学生一旦离开教师就寸步难行。要彻底扭转这种局面,迫切需要更新教育观念,跟上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如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培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一方面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跟上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步伐。因此,培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体现了当今社

“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 ——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与学”探讨 张阿春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一中(363000) “授人以鱼”亦或“授人以渔”?作为教师,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既想让我们的学生知识丰富,又想让我们的学生能力超强,如果能够鱼和熊掌兼而有之,那是我们教学的最高境界。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填鸭式”、“满堂灌”,吃力不讨好,还备受他人的批评。为什么?“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也!众所周知,再多的鱼总有吃光的一天,而拥有打鱼的方法却可以源远流长,解决生计问题,所谓“渔”者,是也。同样的道理,作为一名高中生,学习方法是否掌握即是学习能力高低的体现,也体现出作为高中生的素养。 下面,我就高中文言教学中某些问题,特别是学生学习难方面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求探索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解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现实实践教学中的矛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高中生学习能力方面有这样的一段陈述: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这就说明高中语文学习不但在知识文化积累上要深、广、博,学习方法上更要掌握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而在现行中学语文教学过程(特别是初中教学)中,我们更注重学生的感性领悟,而淡化了语文语法教学,或者有要求(作为选学的内容出现)但不列入考试范围。这就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应试教学的需要,绝大多数的教师为了争取更有实效的教学,取得更为理想的成绩(从初中学生入学

高三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为题的议论文700字

高三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题 的议论文700字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一个小孩,有人会叫他神童,但有人却说他自作聪明.一天,小孩来到河边,看到一个老翁在细柳下垂钓,在老翁的鱼箩里已经是满满的一箩,小孩很是喜欢,老翁看见小孩也很喜爱,决定将这箩鱼送给小孩,可是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小孩不要这箩鱼,那么你知道小孩对老 翁说了什么吗?他对老翁说:”把你的鱼竿送我吧!”. 古语曰:“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当我看到这一论题,就记起一次无意中翻阅了语文教师的《黄冈中考精典》,读 过这样一篇文章: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里播出鞠萍姐姐和几个小朋友 唱的一首新儿歌,鞠萍姐姐唱道:“大雁为什么飞成一条线?”孩子们 争先恐后地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因为它们怕回家迷路!”我惊讶极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奇妙呀!然而鞠萍姐姐唱道:“回答得不好,回答的不妙!”我突然感到:一颗想象力的春芽被理性的成人 无情的扼杀了!鞠萍姐姐和孩子们仍在一问一答的唱着:“小猫咪为什么总爱舔爪子?”“我知道!我知道!因为它没有抓到老鼠害羞 了.”“气球为什么飞上天?我知道我知道,因为它要抓小鸟.”“为什 么吃饭的时候不能把书看?”“我知道!我知道!因为会把书儿一起吃掉了.”我一面惊讶孩子的奇特想象力,一面感慨着鞠萍姐姐每次都用同 样温柔的话语否定孩子们的回答:“回答得不好!回答的不妙!” 据说西方国家的学校在教育孩子时,总是想方设法发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我国的教育则更多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进行理性的冷 静思考,以至学生常常在“正确答案”面前如履薄冰,举步维艰,生怕不小心便被老师斥为“回答的不好!回答得不妙!学习态度呆板,枯燥,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家长学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帮助孩子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一、引:从谈话导入。 各位家长,咱们谁开过车?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不会开车时,觉得开车挺难,会开车了觉得开车很简单:“一踩二挂三转向四喇叭,一踩油门走”这是因为你掌握了驾驶的技术,所以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魏书生做了这样一个比喻,说人的大脑就像汽车的发动机,而学习方法就像驾驶技术,只有掌握了驾驶技术,才能让汽车自由驰骋,这个比喻很形象,没有技术,再好的奔驰宝马你也开不动,有了驾驶技术即使是小QQ也能日行千里。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再笨的脑子也会转起来,不会学习方法,再聪明的大脑也白搭。 二、测:既然学习方法如此的重要,那么我们孩子的学习方法怎么样呢?咱们再次来一个检测。 我把书上的16条内容进行了归纳: 1、前边学后边忘,作业做完不检查,不复习。(复习方法) 2、学习没计划,课前不预习。(预习方法) 3、上课不专心,不爱举手,不记笔记。(听课方法) 4、作业出错、磨蹭、马虎。(知识运用) 通过自测,我们就能找出自己孩子的症结所在,然后就要帮助孩子找合适的方法;书上为我们提供了关鸿宇老师的六先六后学习法,大家可以借鉴。先计划后学习,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作业,先调整心态后参加考试,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先打好基础后灵活思维。这是一个概括性的指导,也就是我们遵循的基本原则,那么具体到学习方法的落实和实施还需要我们细化到细节去做。 三、点:我结合书上的大作业对具体做法概括成以下几点: 1、定时间 首先跟孩子商量作息时间,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然后让孩子严格遵守。 这里有一个小朋友的作息时间表:大家可以参考: 作息时间表 时间 6;30——6:40 起床,穿衣服,收拾被褥,整理床铺 6:40——6:50 刷牙,洗脸,梳头 6:50——7:10 吃早餐 7:10——7:40 上学(穿鞋,戴红领巾,背书包,上学路上) 7:40——11:40 在校上课 11;40——12:40 放学,吃午餐 12:40——1:40 午休 2:00——5:00 在校上课 5:00——5:30 放学 5:30——6:00 回家后洗手喝水吃零食稍微活动一下 6:00——7:00 写作业 7:00——7:30 吃晚餐 7:30——8:30 看课外书,玩游戏,做家务 8:30——8:45 洗澡,刷牙,找好第二天的衣服 8:45 就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文1 索取,往往没有自己努力来的长久。唯有凭借着自身的本领,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偏安一偶。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贫穷,不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地域依然存在。虽然,社会大众之中不乏有很多爱心人士在捐款、捐物、救济穷人,但却总是无法动之根本,助其改变。贫穷,依旧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帮助那些陷于困难中的人们,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为什么却无法消除贫穷这个大问题呢?以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其实,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予渔。既使许多贫穷之人可以得到一丝丝的帮助,但不论给予再多的东西,最终还是会被消耗一空,无法在真正的生活上做到根本的改变。但,如果可以教授他们生活的技能的话,那么,还有人无法在这种情况下生存下去?与其送他们可以短暂支持生活的物品,倒不如将一些特殊的技能交给他们,让他们可以在自己的辛勤努力下生存下去。所以,我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贫穷,可以说是社会乃至国家面临的大问题之一。但是,即使在小小的校园中也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看似很小的问题。 校园教育,是一块影响孩子终生的圣地。可是,在中国的校园教育中,任何事物的正确答案好像只有一个。学生起来回答的时候,总是如履薄冰,生怕自己的回答不符合“标准答案”,怕被老师斥责。现在,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了真个诟病,但真正根除,有那么容易么?它已经根深蒂固,现在人们的挽救之法无异于扬汤止沸。学生们呆板地学习着,被束缚在书本之中,不敢逾越雷池一步。学生们,差不多已经变成了一台习惯接受的学习机器。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社会自然;解放孩子们的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他的教育方式是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去创新。可是,能这样做的学校太少,或者说还没有普及。所以,我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谈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十多年,由踏上讲台时的“教教材”到新课程理论下的“用教材教”?摸爬滚打!我时刻都在探索者,思考着??我们的数学教学到底改教给学生什么?让学生学会什么?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是为了不教”。于是,我坚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培养学生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有的老师认为,只有语文文科才有必要让学生预习,可事实证明数学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一般是这样安排学生预习的:第二天要上的例题,前一天下午就让学生回家预习。预习时要求学生用笔勾出数学概念和结论,书上该填的地方自己独立填好,如果遇到困难和不懂的地方,就写在书上,第二天到校后与同学探讨。预习完例题后,再看课后的练习自己会不会做,如果会做的独立做一做。 课后复习也是必要的,如果不复习,久了知识就容易遗忘。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天回家要把当天所学的知识温习一遍,该记住的要记住。 如果说课前预习对于优等生的效果会好得多,那么课后复习对于学困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事实证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对于提高

学生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首先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的表扬。而看到个别不认真的学生,我就用目光加以暗示或制止。俗话说得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小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其次,我要求学生认真倾听伙伴们的发言。如果同伴发言正确,我们要给予肯定;如果有欠缺的地方,我们应该进行补充。如有一次遇到这样一道题目:“小红的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3个人,这一排一共有几个人?”学生有的说是8个,有的说是9个,于是我请答案是8的一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他答道:“小红前面5个人,后面3个人,5+3=8,所以应该是8个人。”我就说,你们都听明白了吗?有没有补充的地方?这样答案是9的人纷纷举起小手。我又请了答案是9的学生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大家最后都明白应该是9个人。在我的课上,如果有学生部任职听讲了,那我就说:“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 小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破重难点,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高考满分作文素材:授之以渔摆脱依赖

高考满分作文素材:授之以渔摆脱依赖 -------------------------------------------------------- ------------------------ 人活世上,总有自己的追求。总有自己的理想,想做大事业,想 登上顶峰。不过,人性的深处,总有那么一丝慵懒。明知守株待不来兔,却总想天上掉馅饼。于是,长辈怜悯后辈奋斗不易者,总是千方 百计给自己的后辈开辟前路,寻求捷径,殊不知,捷径尽头,总有一 头猛虎,要你付出更大的代价。 捷径易走,人生难求,滚滚红尘之间。很多人摆脱了对上辈的依赖,不懈地摸爬打滚,努力接近人生的巅峰。他们花费了更多的时间 和汗水,却阅尽了世间沧桑,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他们走过了崎岖艰 险的人生之路,却览遍了大好河山,鸟语花香。一路的美好,皆尽收 眼底。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在告诫为师者。引导学生 前行时,要点到即止,指示一条明路,却要学生独自前行和摸索。最 后得到属于自己的成果。为师者如此,为人父母者又何尝不是此道?母 鹰总是毫不留情地将小鹰抛出巢外,老虎在年幼时便要惨遭父母遗弃。引到适宜处即放手。这是大爱,是情至深处似无情的大智慧。 倘若为人父母者毫无原则的溺爱,为子女亲手铺平开道。规划人生,子女一直活在父母的庇佑之下。又怎能一展翅膀,搏击社会的风 风雨雨,领略世道的苦辣酸甜?倘若为师者一路带领学生前行,协助学 生解决他们所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学生又怎能独立思考。独立去解决 困难,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创新之路? 更甚者,就如那古代故事所说的饭来张口的儿子,母亲出远门前 做一张饼挂在儿子的脖子上,儿子不会做饭,甚至不会用手举起饼来吃,只会啃到嘴边的食物,最后落得了个凄惨死去的下场。活在父母 庇佑下的子女,倘若有一天,父母离去,无非就是坐吃山空,败光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语作文

There is a saying in Chinese which says it is always better to teach a person who are hungry to fish than to give him some fish. The difference is that the person you helped can deal with this difficulty without you next time. We can find the deep meaning of the sentence is to tell people to teach others the way to do something rather than give him the things he needs. In our daily life, our parents often help us too much, which makes us lazy and not know how to look after ourselves as well as others. If the situation continues, we may never develop the good habit and may be too selfish. So they are giving us things directly rather than teaching us how to get the things. What should we do? We should realize that we should try to study whatever things we can do ourselves and do them instead of depending on somebody completely.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试演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含义是与其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里,结合个人几年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经验所得,我认为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主导因素,决定着学习中的一切其他方面。 由于学生年龄小,控制力差,兴趣需要感染力来引导。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演示,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些动作容易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容易学习的状态。 二、巧妙的设疑,引导学生多动脑、多解疑。 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端,由于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能够迅速吸收接受教授的知识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巧妙的设计问题,在和学生的思维互动中,由浅入深传授教学知识。 三、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 “优生”有缺点,“后进生”也有闪光点。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老师的评价尤为重要。 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没有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 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特别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赞赏就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 四、善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通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我们需要在教学中要多组织一些一题多解、多路思考的活动,看谁想的办法多就给予鼓励和肯定;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时,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感觉乐趣无穷。 总之,兴趣是前提,质疑是基础,评价是技巧,发散思维是关键!要使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确需要灵活的掌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技巧!

2012年安徽省卷高考优秀满分作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_高中生

2012年安徽省卷高考优秀满分作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 渔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臵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留意到这个条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事情虽小,却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道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只有指给人们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授之以渔呢? 授之以渔,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就这个事情来说,写一个?注意安全?的条幅谁不会呢?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光靠这个提示是很难做到的。殊不知窨井盖坏了,如果不及时更换,单靠一个?注意安全?的提示,照样会有人不小心掉下去;大雨滂沱,如果只是提示?小心淋雨?而不助以雨具,照样会有人淋雨生病;下班路上,人多车挤,如果只是提示?注意交通安全?而没有交警指挥交通,依然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事实说明,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授之以渔,必须做到对症下药。 事物总是千差万别的。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梯子只有横放,才不会倒下伤着人,这就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再拿我们学生来说,每一门功课的学习方法都不尽相同,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和志趣也不尽相同,老师只有做到

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本领,才能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果只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就是再努力,也不会有多大的收获。 授之以渔,还必须勇于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时候,很多事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且,好的方法也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逐步得到完善。那位客户之所以要求把条幅改为?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正是他在使用梯子的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人们总是嘲笑纸上谈兵的赵括,殊不知,造成其悲剧的根源在其父赵奢身上,根本没有给过赵括实践的机会。身为将军,赵括并没有经过亲身的实践,整日与父亲空谈理论,以致他根本没有从父亲那里学到真正的用兵之道。再加上他的轻率自负,兵败被杀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可见,如果不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再好的名师也很难教出高徒。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只有我们掌握了授之以渔的科学方法,才会有吃不完的?鱼?。 【疯狂点击】考生开篇概述材料,在读透材料的基础上,以一句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显得典雅、蕴藉。接下来,考生从?怎么做?的角度把中心论点分解成三个分论点,从?讲究科学的方法??对症下药??勇于实践?这三个方面来论证,条理清晰。在论证过程中,不仅例证丰富,而且能够及时生发紧扣论点的议论,并不时回应材料,做到了材料与观点的高度统一,使得论述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我看来,父母待客一事与孩子无关、居委会主任一味包容小孩贪玩的做法诚然是对孩子天性的“保护”,但确实有其不当之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这家长,这居委莫不是把这“授渔”的过程给忘了? 落一叶而知天下秋。从这个事例上可以由点及面地发现,一味地纵容孩子的任性,会造成责任感的缺失,而这份身为家庭一份子的责任感,是需要得到重视的。在我们为孩子的自由提供平台时,是否忘了孩子应承担的义务?是否在一味地宠溺孩子的不良习惯的同时,忽视了人格的建立和人生观的正确引导?《易经》中有“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意思是好他人之所好,恶他人之所恶。这从历史的长河中积淀而出的美德,却遗忘在了一个孩子的“童真”之中。同样,当代国外的面试中,如果面试者因不能回答出问题而只说“对不起,我不知道”时,他肯定会被扣分。因为考官这样说:“当你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时,你应该具备基本的交际礼仪的能力。”这就是国外对教养的定义。因此,当今一部分家长将视线仅仅放在孩子的成绩,而淡化综合素质、能力构建的发展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取的。 是不是除了一些器物上的给予,大人们还应该教以孩子做人的道理、分析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方法呢?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恰当并顺利地起飞,这也就是授之以渔的功效。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教育的流弊。教育,毋容置疑,为青年提供合适的学习条件。但现代与古代的教育模式已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现代教育好比一间温室,莘莘学子是温室中被熏陶的花朵。古代往往是学习条件艰苦,在严酷的环境下培养出人们强烈的精神信念,道德的力量使一部分成为仁人志士,精神上的巨人。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在不断接收先人的劳动果实,机械化地按照流程执行任务,与此相反地,古代的学习条件较今之教育更为严酷,为了考取进士,中举人,哪个没有十年寒窗之苦,头悬梁锥刺股之奋?但恰恰这艰苦的环境,是培养超乎常人的能力的催化剂,让一部人能够站在高处,委以重任,日理万机,俯察民生。因此,诸如责任感之类的信念观应从娃娃抓起,只有明白了生活得意义,人生的方向,我们才能成为自己的引路蜂,指路人。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打乱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我们需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教育的利与弊,过于苛责的管制和太过包容的放纵都是不可取的。推之社会,随着经典文学,国学逐渐低沉,我认为学者们可以更多地以身示教,来引导更过的人们关注人文的传承,用心地让人们感受到学习的美,知识的美,文学的美,让经典的文学得到延续,让更多的有独到见解的思想者层出不穷。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高三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题的议论文精选

高三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题的议论文700字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 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 会钓鱼的方法.一个小孩,有人会叫他神童,但有人却说他自作聪明.一天,小孩来到河边,看到一个老翁在细 柳下垂钓,在老翁的鱼箩里已经是满满的一箩,小孩很是喜欢,老翁看见小孩也很喜爱,决定将这箩鱼送给 小孩,可是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小孩不要这箩鱼,那么你知道小孩对老翁说了什么吗?他对老翁说:”把你 的鱼竿送我吧!”. 古语曰:“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当我看到这一论题,就记起一次无意中翻阅了语文 教师的《黄冈中考精典》,读过这样一篇文章: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里播出鞠萍姐姐和几个小朋友唱的一首新儿歌,鞠萍姐姐唱道:“大雁为什么飞成一条线?”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因为它们 怕回家迷路!”我惊讶极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奇妙呀!然而鞠萍姐姐唱道:“回答得不好,回答的不妙!”我突然感到:一颗想象力的春芽被理性的成人无情的扼杀了!鞠萍姐姐和孩子们仍在一问一答 的唱着:“小猫咪为什么总爱舔爪子?”“我知道!我知道!因为它没有抓到老鼠害羞了.”“气球为什么飞上天?我知道我知道,因为它要抓小鸟.”“为什么吃饭的时候不能把书看?”“我知道!我知道!因为会把书儿一起吃 掉了.”我一面惊讶孩子的奇特想象力,一面感慨着鞠萍姐姐每次都用同样温柔的话语否定孩子们的回答:“回答得不好!回答的不妙!” 据说西方国家的学校在教育孩子时,总是想方设法发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我国的教育则更多地要 求学生循规蹈矩,进行理性的冷静思考,以至学生常常在“正确答案”面前如履薄冰,举步维艰,生怕不小心 便被老师斥为“回答的不好!回答得不妙!学习态度呆板,枯燥,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渴望,甚至一 点儿灵活的理解都没有,只有死记硬背的标准答案,以求万无一失.久而久之,一个个学生经过严格规范的 学校教育后都变成呆头呆脑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完全成了一台学习的机器,哪里还会有半点想象力创造力可言.也许是自己从事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也许自己是刚走上讲台不足三年的充满激情的老师,所以,在我的思想品德课堂上,我小心翼翼的看着我的学生,肯定着他们的每一句话,就象捧着一点稚嫩的脆弱的想象力的火种,生怕一不留神它便熄灭.因为我相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 们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社会自然;解放孩子们的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学.叶圣陶 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所以这些告诉我们教育要教给学生掌握方法,要学会靠自己去学习,这样,就能终 身受用. 何谓“方法”?“方法”指的是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学习是动脑的事,所以我们 要注重掌握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为学生,要选择一套适合 自己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师,要授人以鱼,毕竟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没有改变,学生处在求知的 状态,需要正确的认知引导,但随着时代的改变,教师更应该授人以渔.就是说,教给学生正确的方向和方法, 任其跌打摔爬,在浮沉起伏中锻炼独立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新颖、富有创见的观点,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干中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

2020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试演讲)

作者:败转头 作品编号44122544:GL568877444633106633215458 时间:2020.12.13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含义是与其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里,结合个人几年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经验所得,我认为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主导因素,决定着学习中的一切其他方面。 由于学生年龄小,控制力差,兴趣需要感染力来引导。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演示,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些动作容易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容易学习的状态。 二、巧妙的设疑,引导学生多动脑、多解疑。 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端,由于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能够迅速吸收接受教授的知识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巧妙的设计问题,在和学生的思维互动中,由浅入深传授教学知识。 三、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 “优生”有缺点,“后进生”也有闪光点。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老师的评价尤为重要。

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没有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 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特别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赞赏就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 四、善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通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我们需要在教学中要多组织一些一题多解、多路思考的活动,看谁想的办法多就给予鼓励和肯定;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时,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感觉乐趣无穷。 总之,兴趣是前提,质疑是基础,评价是技巧,发散思维是关键!要使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确需要灵活的掌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技巧!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不懂得关爱学生的人,不配入教育的圣殿。”这一见解十分精当。教师关爱学生是社会的、高级的、政治的情感。那么,教师怎么做到关爱学生呢? 一、教师必须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徐特立曾说:“教师要了解情况,了解学生个人的情况,了解学生家庭的情况。”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心中不明,就不能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全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家庭环境、社会交际等情况,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二、教师应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教育经验:严格地要求和最大地尊重学生。他在办儿童教养院时,对儿童的要求十分严格,又尊重每一个儿童的自尊心。他从不提学生犯错误的历史,甚至在一定场合把8岁的学生称为同志,其用意是激发学生做人的自尊心。我们常说要坚持正面教育,什么是正面教育呢?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始终贯穿积极向上的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对后进的学生更应如此。后进生感到最困难,最没有信心的是学习,而学习的好坏是关系到学生自尊心和培养成为人才的重要问题。

授之以鱼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授之以渔 我们重温一个古老的故事。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 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一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最终他到达那片蔚蓝色的海洋,不仅驱走了饥饿,而且过上了美满的生活。 我之所以让大家重温这个故事,就是因为它告诉我们的道理跟我们的教育很相似。教师就好像是渔夫,而学生就好像是饥饿而渴望食物的人。教师想要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不也是应该“授之以渔”而非“予之以鱼”吗?单靠教师的给予,学生得到的知识是很有限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当好“渔夫”这个角色呢?下面我将以张龙老师所执教的《最后一头战象》这一课例为例,具体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以生为本,指点学法 片段1: 师:1943 年,日寇侵犯我国云南边境,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兵士,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敢无敌,被称之为“战象”。 战争结束后,我方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当中。在 人们清算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欣喜地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活着,它就是“最后一头战象”。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你

们在笔记本上写,老师在黑板上写,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师生写课题) 师:课前大家对这篇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大家快速看一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学生阅读课文后概括,教师指点。)师:刚才同学在说的进程当中都提到了一些主要的情节,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说―说其中的一个情节? 生:课文写了嘎羧重披战甲来到了打洛江畔与自己曾浴血奋战的战友一起同眠。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情节,他说嘎羧重披战甲,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战甲是保护身体的盔甲,而嘎羧披的是什么呢? 生:嘎羧披挂的是象鞍,可以说它是重披象鞍。 师:真好,我们就用他所说的这个词语。(板书:重披象鞍)一个“重”字,就把26 年前和26 年后的事联系起来了,语言多正确呀。那其他情节呢,刚才他还说了回到打洛江畔,这个情节你能像这样概括一下吗? 生:应当是“再回战场”。师:你为什么要用“再”字?生:由于它已第二次回到战场。 师:多好啊,用词也特别正确。 生:它光荣回归。师:这位同学特别会概括,他读懂了嘎羧的行 动,光荣回往。

作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人生在世需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我们再慢慢成长,逐渐退去从前的稚嫩,变得独立,而勇敢。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父母对我们受之以渔好过授之以鱼。 什么是授之以渔和授之以鱼。此话出自我国古代道家学派著作,老子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一劳永逸,那就学会钓鱼的方法。我的理解是,教会孩子如何为人处事,如何独立自主的面对生活,好过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直接解决困难。 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授之以渔,那么他们得不到成长。现在很多家长十分俩孩子不愿让他们的孩子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他们的孩子困在一个“温室”里不要放手,可是温室中的花朵又怎么能够成长?又怎么能够面对外界的风风雨雨,这才有了如今所谓的“啃老族”之称。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生不能时刻的保护,他们说,要适当的放手,适当的磨练,对孩子们来说很有必要。备受溺爱的孩子,就像温室中的花朵无法盛开的,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个男孩子,他的父母十分宠溺他,什么事都帮他做,尽可能的不让他遭受伤害,

我能明白他父母的一片深情,但过分的溺爱换来的,不是,懂礼貌,善解人意会与人交际的大男生,而是不懂得交际,目中无人,一直没有成长的“孩子”。这也就出现了我们社会中经常说的,“大男孩”,还有快20多岁了,上大学还要一家人照顾饮食起居的小孩,吃饭都要父母喂着吃,这就是“巨婴” 那么授之以渔的父母又是怎么样的呢,他们的孩子很小就懂得做人处事的道理,这也未尝不是件好事,这些孩子们往往更自立,更有主见,因为在父母们的高要求中,他们像海绵一样,不断地汲取于各个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他们一直在成长他们被授予生活的方法。是前方荆棘丛生,他们会失败、会受挫。但也正是这些失败,挫折,痛苦磨练了他们的意志。他们会成长,也会变得更加强大,但授之以渔的父母也不能任凭这些小花们随意成长。要学会适当的引导,鼓励关爱,也十分有必要。我相信备受挫折的孩子们一定会成为开的最热烈,最美丽,最坚强的花朵。 父母的高要求,自身的高要求会成就独立勇敢的自己。可能有时我们会埋怨父母,不理解他们,但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们更好地成长!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他们的高要求是为了我们以后可以自己生存,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未来的梦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学会理解父母,要一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