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武汉理工大学学位标准

武汉理工大学学位标准

武汉理工大学学位标准
武汉理工大学学位标准

武汉理工大学学位标准

一级学科0831

名称(中文):生物医学工程

名称(英文):Biomedical Engineering

编制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一部分学科概况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一门综合理、工、医、生物等学科高度交叉的新兴学科。通过综合运用工程学、医学、材料学、生命科学等多种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在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到人体系统多个层次上,研制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创新型医疗仪器设备以及医学检测方法、生物材料、生物制剂、生物过程、植入设备等,解决相关的医学问题,进而为促进生物医学发展以及保障人类健康服务。

生物医学工程利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电子信息科学等学科的新成果研究生物医用材料、细胞与组织工程、生物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影像学、生物力学、纳米生物技术、神经信息工程、生物医学传感技术、医学物理、系统生物医学、康复工程、生物医学光子学、医疗器械、人工器官等,作为社会健康保障体系的技术支撑,将密切与众多高新科学技术领域交叉融合,在科学技术发展的牵引以及社会需要的推动下,向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加速发展,为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武汉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以服务人类健康为宗旨,充分利用材料学资源和生物工程手段,构建了一个富有材料学、生物学、医学与工程学的教学科研体系,并以材料研究为基础,医学转化为目的,最终实现临床应用。本学科以“促进组织快速修复”为目标,通过模拟生物组织的组成、结构以及组织创伤自愈合过程,致力于材料的仿生设计、生物材料及纳米材料相关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问题研究及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探索具有生命功能的仿生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生物体系与人工材料之间的多尺度结构效应、具有跨尺度的仿生等级精细结构和仿生化学组成基体材料、生物分子和细胞与材料在界面上的相互作用及材料

诱导组织形成的分子机制,建立组织诱导性生物医用材料的设计原理和制造方法学,设计和制造有生命的人体组织和器官。

第二部分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 基础知识

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熟练掌握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材料测试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学、生物医用材料、临床医学、生物化学、高分子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

2. 专门知识

熟练掌握和应用下列分支学科之一的基础理论知识:纳米生物医学、材料表面与界面、生物力学、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生物医学信息学、生物医学传感技术、生物医学仪器、康复工程、生物力学、仿生学、细胞与组织工程、生物医学光子学、医学物理、系统生物医学、临床医学工程、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组织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骨生理、神经科学等,同时,系统深入地了解该分支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具备丰富的交叉学科知识和宽阔的知识面,具备开展跨学科研究的能力。

3. 工程技术知识

掌握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仪器仪表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的有关基本知识与方法,掌握相关设计软件、检测分析仪器、医疗仪器在工程应用中的基础知识。掌握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4. 外语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 学术素养

a)具有求真务实、科学理性的世界观,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热爱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

b)具有掌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思维方法,具有掌握专业知识结构和相关工程技术的方法和技能,具有发表学术成果和保护知识产权以及开展产学研结合的能力。

c)了解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医疗仪器设备安全标准、注册审批等相关知识。

d)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包括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基本实验技能。

e)具有相关文献调研和分析能力,能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相关研究方向的前沿学术动态,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捕捉、分析、解决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f)具备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以及提出创新性方案并予以实现的初步能力。

g)有一定的科研和工程项目的执行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在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学术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h)能够合理管理时间及身边资源,并有效规划学业与职业生涯。

i)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2. 学术道德

倡导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学风严谨的优良风气,发扬学术民主,鼓励学术创新;坚决反对在科学研究中沽名钓誉、弄虚作假,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形象。

j)在学术活动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学校等部门相关的规章制度,遵从并符合社会准则。

k)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优良的职业道德,自强不息,严谨治学,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l)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学术发现,尊重知识产权。遵循学术界关于引证的公认准则,按照有关规定引用和应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不得以引用的方式将他人成果充作自己的学术成果。

m)合作研究成果应按照当事人对科学研究所作贡献大小并根据本人自愿原则依次顺序署名,或遵从学科署名惯例或作者共同的约定。任何合作研究成果在发表前要经过所有署名人审阅,所有署名人均应对作品承担相应责任,作品主持人应对完成的作品负主要责任。

n)在对自己或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评价时,应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不迷信权威,也不做无根据的批评。

o)应严格遵守和维护国家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规定,高度重视保密工作。

p)对于研究的结果,不得有剽窃、抄袭、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要真实客观记录实验结果,科学分析,不能以偏概全。

q)热爱生命、尊重生命、遵守医学伦理,具有献身人类健康事业的精神。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 获取知识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学术研讨、学术讲座、学术交流等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并具备文献检索、查阅、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对国内、外本学科研究现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了解,能够独立完成文献综述,熟悉并掌握本学科常用的科学研究和测试评价方法。

2. 科学研究能力

能依据文献报道和所在研究组前期基础,在导师指导下制定总体的研究方案,依据研究内容提出可行的技术路线,能独立实施并完成。具备发现、分析、解决研究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数据采集与整理、分析与对比、总结研究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和学术论文的能力。

3. 实践能力

掌握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用材料学相关的实验技能和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研究锻炼自身实践动手能力,具备开展学术研究或工程技术开发的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

4. 学术交流能力

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具备运用母语和一门外国语进行学术交流、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的能力。

5. 其他能力

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研究能力及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够有效与他人沟通、协作以及在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学术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并具备终生学习的观念。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 规范性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符合国家标准《学位论文编写规则》(GB/T7713.1-2006)的规定和武汉理工大学学位授予单位的相关规定。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体现本学科前沿和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意义,必须对所研

究的课题在基本理论和专门技术等某一方面有新的见解,或应用已有理论及最新科技成果解决本学科的实际问题,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能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学位论文的学术观点必须明确,且论据正确、推理严谨、数据可靠、图表精确、层次分明、文字通畅。学位论文应使用规范汉字撰写,论文字数一般为3万~5万字。若研究成果有重大创新性或突破性进展,则对学位论文字数不作硬性规定。

学位论文一般包括如下部分,依次为:

(1)封面。

(2)题名页。包括中文题名页和英文题名页。题名页除封面上的内容外,还应添加资助基金项目、研究方向、申请学位级别、培养单位等内容。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具体、切题,不能太笼统,但要引人注目;题目力求简短,严格控制在25字以内。

(3)扉页。包括论文原创性声明、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4)摘要和关键词。摘要是论文内容的总结概括,应突出学位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简明扼要地陈述学位论文的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摘要页的下方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摘要包括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力求语言精炼准确,字数一般为800~1,000字。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

(5)目次。目次是论文的提纲,是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大、小标题,应分别依次列出并注明页码。

(6)符号说明(非必须)。如果论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编写成主要符号表。若上述符号和缩略词使用数量不多,可以不设专门的符号表,而在论文中出现时加以说明。

(7)正文。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引言。在论文正文前,引言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前人工作的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研究意义。字数或篇幅一般不超过论文正文的1/4。

各具体章节内容一般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

究方法的比较等。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易读。

各章节中所用材料必须注明具体化学成分、样品状态等;材料分析测试中采用的标准样品,必须注明标准样品的质量等级;必须说明材料测试所用的仪器设备型号、测量方法原理、测试条件等;按国家标准或某行业标准完成的材料制备或测试方法,必须注明所依据的标准编号;必须注明材料制备和处理过程中所用原材料和化学试剂的出处和纯度等;所用分析数据必须保留到分析方法或仪器检测限的最小有效位数,分析结果表示为平均值正负标准差;文中缩略语必须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全称;全文缩略语用单独列表形式排出,列在文前或参考文献后。

结论。结论是学位论文最终和总体的结论,应明确、精炼、完整、准确,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应一目了然;要着重介绍研究生本人的独立和创造性成果及其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8)致谢。致谢对象限于在学术方面对论文的完成有较重要帮助的团体和人士(限200字)。

(9)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引用的顺序列于文末,其中国外文献至少占1/3。参考文献的著录内容应齐全,应符合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的规定。

(10)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本人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著作、科研奖项及发明专利等,分别按时间顺序由近及远列出。

(11)附录。附录是作为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并不是必需的,下列内容可作为附录材料:

a. 为了论文材料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和逻辑性,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

b. 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

c. 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

d. 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e. 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等。

每一附录均另页起。

论文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A,B,C,…编序号,如:附录A。

附录中的图、表、式、参考文献等另行编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如:图A1;表B2;式(B3);文献[A5]等。

2. 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质量评议是对其学位论文的论文选题、文献综述、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技成果与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与学风五大项进行综合评价。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实际意义与新颖性。基本掌握论文选题领域中国内外文献及有关科技进展情况。硕士论文应在理论分析、测试技术、数据处理、仪器设备和工艺方法等任一方面有一定的新见解、创新或改进等情况,在论文中需要体现培养方案所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况。论文需要体现所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和论文工作量情况,以及采用先进技术、方法、设备和信息的情况。论文要求实验设计合理,技术路线清晰,数据准确可信,文字流畅,书写规范,讨论深入。在学位论文研究期间,应撰写阶段性论文,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硕士生应有第一作者身份(或导师第一、研究生第二作者)以武汉理工大学名义在本研究领域相关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或申请发明专利的经历。

第三部分编撰人

李世普、苏宝莲、孙涛垒、王欣宇、戴红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