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期末复习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期末复习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复习提纲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二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一、思想道德与法律

1、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P7)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价值基础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③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的表现(P7)

①社会主义法律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

强制力保障

②社会主义法律的颁布和实施,能够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传播和践行

③社会主义法律对违法犯罪的制裁,有助于惩罚和遏制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行为,

引导和促进人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次);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社会层次);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次)。(P9)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地位:(P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P11-P12)

①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③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P18)

(1)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特征:

①理想带有时代的烙印

②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③理想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

2、理想与实践的关系(P18)

①理想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

②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实践产生

理想,思想指引实践,理想与实践的互相作用推动者人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在奋斗中追求,在追求中奋斗

3、信念的含义与特征(P18-P19)

(1)含义:信念是认识情感和一直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特征:

①信念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

②信念具有多样性

4、如何看待信念的多样性(P19)

①认这是正常现象,不宜强求一致

②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各自的信念也有共通指出,从而形成社会的共同信念。一个人的

不同信念之间常常具有内在联系,并形成有机构成的信念体系。其中,高层次的信念决定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高层次的信念。由于高层次的信念具有巨大的统摄力,因而它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信仰。

5、理想与信念的关系(P19)

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也正因如此,人们常将理想与信念合称为理想信念。

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P20-P21)

①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

②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③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1、什么是历史使命:(P21)

人们担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和责任就是历史使命

2、大学生担负的历史使命:(P22)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3、为什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P23-P24)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③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④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5、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P25-P27)

①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③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6、为什么要信任中国共产党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建议品格和博大胸怀

③中国共产党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的指导,有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亿万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有一支集中了全民族先进分子的党员和干部队伍。

7、为什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P26-P27)

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P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

第三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在理想和现实关系上认识的两种错误:(P28)

①用理想否定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②用现实否定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就觉得理想遥不可及,还是“现实”一点好,甚至有人因此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2、为什么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P29)

①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转化为理想。

②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

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成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3、为什么实现理想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P29-P30)

①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②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一帆风顺,也可能会遇到逆境

4、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P31-P32)

①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

②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

③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1、什么是个人理想:(P32)

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2、什么是社会理想:(P32)

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社会理想代表和反映着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3、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P32-P33)

①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

②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第一节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的表现:(P37-P38)

①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②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

③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④表现为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

三、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1、什么是民族精神:(P41)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2、什么是时代精神:(P41)

时代精神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P41)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牵引着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并赋予民族精神以时代内涵。一切民族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同时,一切时代精神都将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步融入民族精神之中。

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1、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P42)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

1、什么是爱国主义:(P44)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身后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P45)

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P46)

①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③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1、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一下三个观念:(P49-P50)

①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②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③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2、如何看待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P50-P51)

①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

②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四、做忠诚的爱国者

1、如何做忠诚的爱国者:(P52-P55)

①推进祖国统一

②促进民族团结

③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2、如何推进祖国统一:(P52-P54)

①推进祖国统一,必须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平统一最符合台湾同胞在内的中

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③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④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⑤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4、为什么促进民族团结:(P54)

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

第三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

1、时代精神的内涵:(P57)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表达,体现了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它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步潮流,是社会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

2、改革创新精神的特征:(P58)

改革创新精神既是对中华民族革故鼎新优良传统的传承弘扬,也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品格和精神特征

二、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1、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P59-P60)

①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②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③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2、如何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P61)

①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

②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与勇气

③树立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

3、如何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P62)

①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基础

②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前提

③积极投身时间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人生与人生观

1、人的本质属性:(P66)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总是深深打在了社会属性的烙印。每一个人从他来到人世的那一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2、什么是人生观:(P66)

①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时间活动

的目标和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②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P66)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基友什么样的人生观。现实生活说明,一个人如果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和辅修观念的侵蚀,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那么,其世界观也往往会随之改变。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P67)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2、什么是人生目的:(P67)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时间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3、人生目的的重要性:(P67-P68)

①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③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4、应有哪些人生态度(P69-P70)

①人生须认真

②人生当务实

③人生应乐观

④人生要进取

5、人生态度的内涵:(P68)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6、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P68)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7、什么是价值观:(P70)

价值观是什么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8、价值观内容的表现形式:(P70)

①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

②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失误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

标准

9、价值观的重要性:(P71)

①在关于人生的思考中,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人生目标的问题,要以人生的价值特

性和对于人生的价值评价为根据。

②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即人生态度问题,同样要以对人生的价值判断为根据。

三、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1、正确认识人生矛盾:(P71-P72)

①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②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③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1、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人身观才是科学崇高的人生观的原因:(P74)

①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时时处处为人

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

②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

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如何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P75)

①但对拜金主义

②反对享乐主义

③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3、什么是个人主义:(P75)

个人主义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一种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它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知识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4、什么是极端个人主义:(P76)

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甚至不惜采用损人利己的方法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极端个人主义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和狭隘公里主义。我们影旗帜鲜明的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如何正确对待人生价值:(P77)

不仅要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内涵和特征,还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客观标准。

2、人生价值包含了什么:(P77)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3、什么是人生的自我价值:(P77)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4、什么是人生的社会价值:(P77)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5、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P77)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有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①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

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②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

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6、人生价值的评价:(P78-P79)

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二、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1、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是什么:(P79-P81)

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②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③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如何在时间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P81)

①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②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2、为什么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P8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大学生要在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只有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西区营养,做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作为。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的必要性:(P84)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与他人打交道,与他人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是人与社会关系直接而具体的体现。明确个人在与他人关系中的定位,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才能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2、个人与他人关系的本质:(P84)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人类要生存,首先必须满足各种需要。任何需要都是一定主体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对一定对象的需要,都必然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因此,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3、如何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P84-P85)

①平等原则

②诚信原则

③宽容原则

④互助原则

4、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P86-P87)

①正确认识竞争

②正确认识合作

③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1、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P87-P88)

①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②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③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P89-P90)

①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②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③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第一节道德极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及其本质

1、道德的起源:(P92)

①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

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互相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产生所需要的客观条件是统一

于生产实践的。

2、道德的本质:(P93)

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一方面,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相应的道德体系的性质,它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或多或少地会打上阶级的烙印。另一方面,道德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1、道德的功能:(P93)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律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2、道德的主要功能:(P93-P94)

道德的重要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等

①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②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

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从道德的特征来说,道德和法律一样,都是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的实践精神,也就是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发挥作用。

③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

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3、什么是道德的社会作用(P94)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社会作用

4、道德社会作用的主要表现:(P94)

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队里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想联系,由道德所法宁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只有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进步阶级利益的道德,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就不利于甚至阻碍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三、道德历史发展

1、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P95)

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额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2、人类道德进步的表现形式:(P95)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索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第二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96-P97)

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②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

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P97-P100)

①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③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④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⑤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⑥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行取舍和创造性的发展的手段:(P100-P101)

①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②同中华传统美德字样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③以开放的胸怀和事业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

第三节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P102)

二、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P104)

1、中国革命道德主要内容:(P104-P105)

①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④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⑤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三、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

1、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的四个有利于(P106-P107)

①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

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④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地址辅修思想的侵蚀

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一、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P108)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1、什么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P109)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2、为什么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P109-P110)

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③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注意到的建设的先进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3、为什么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P111-P112)

①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③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三、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1、如何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P113-P115)

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

③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④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⑤自觉学习道德模范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第一节社会公德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1、当代公共生活的特种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P118)

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②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③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④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有序地公共生活有何意义:(PP18-P119)

①有序地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②有序地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③有序地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④有序地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表示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P119-P120)

①文明礼貌

②助人为乐

③爱护公物

④保护环境

⑤遵纪守法

2、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我们应做些什么:(P120-P121)

①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②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③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P121-P122)

①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②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③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④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第二节职业道德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什么是职业道德:(P123)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2、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P123-P124)

①爱岗敬业

②诚实守信

③办事公道

④服务群众

⑤奉献社会

二、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1、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P125-P126)

①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②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③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2、如何树立正确的创业观:(P126-P127)

①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②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③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3、什么是创业:(P126)

创业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辟新的工作岗位、拓展职业活动范围、创造新业绩的实践过程

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1、如何自觉遵守职业道德:(P127)

①学习职业道德规范

②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③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第三节家庭美德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1、恋爱中的道德规范:(P129-P130)

①尊重人格平等

②自觉承担责任

③文明相亲相爱

2、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P131-P132)

①尊老爱幼

②男女平等

③夫妻和睦

④勤俭持家

⑤邻里团结

二、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1、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P133)

①不能五把友谊当爱情

②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③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④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⑤不能因失恋而漠视人生方向

2、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大学生应当处理好哪几种关系:(P133-P134)

①恋爱与学习的关系

②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

③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3、如何树立正确的婚姻观:(P134-P135)

①谨慎对待结婚成家

②担当责任和履行义务

③正确处理家庭关系

三、弘扬家庭美德

1、如何弘扬家庭美德:(P135-P136)

①认识家庭美德的重要性

②营造良好家风

③遵守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第四节个人品德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1、什么是个人品德:(P136)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2、个人品德具有鲜明的特点:(P137)

①实践性

②综合性

③稳定性

3、个人品德的作用的主要表现:(P137)

①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②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③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题精神力量

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1、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P137-P138)

①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②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三、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1、如何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①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

②脚踏实地,敢于担当

③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制体系

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一、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1、什么是法律:(P143-P144)

法律是由国家定制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有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通知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一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律的本质与特征

1、法律的本质:(P144)

①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②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通知阶级意志,即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所体现的意志

③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法律的特征是什么:(P144-P145)

①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②法律是国家创制冰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③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三、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1、法律的产生于发展:(P145-P146)

①奴隶制法律

②封建制法律

③资本主义法律

④社会主义法律

2、奴隶制法律的主要特征:(P145)

①具有鲜明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

②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

③刑法方式极其残酷

④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

3、封建法律的基本特征:(P145)

①确立农民阶级对封建地主阶级的人身依附关系

②实行封建等级制度

③维护专职皇权

④刑罚严酷、野蛮

4、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四个原则):(P146)

①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适应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②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

③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④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相适应的人权保障原则

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本质是什么:(P147)

①从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与

人民性的统一

②从实质内容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

先进性的统一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的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P148)

①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为指导

②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律和外国法律的成功经验

③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能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确保立法的质量和

水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P148-P149)

①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③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有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④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⑤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1、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P149-P150)

法律的作用是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法律的作用的是历史的,与法律所反映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紧密相连。

①指引作用

②预测作用

③评价作用

④教育作用

⑤强制作用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1、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P150-P153)

①法律制定

②法律执行

③法律适用

④法律遵守

第三节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P153-P154)

①党的领导原则

②人民主权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