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案例

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案例

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案例
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案例

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案例

篇一:物理小实验

1、想不到的结果

找一个像手掌一样长,像手指一样宽的纸条,向图中那样,剪两个小口或撕两个小口。然后去考考你的同学:如果拿住纸条两头向两侧拉一下,纸条会断成几条呢?一般会认为断成三截。这时候你让同学试一下,试的结果一定会感到迷惑不解:纸条只断成两截。

这个小实验可以使你了解在“材料力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水面浮针

你能把一跟缝衣针放在水面上,让它像麦杆似的浮着吗?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铁的密度比水的大,水的浮力不能托起铁针。

如果你也使这“很多人”中的一个,那么下面的实验可以改变你的看法。

取一碗水,拿一根细一点的缝衣针,稍微抹上一层猪油。在水面上放一小张能吸水的纸,再在水面上轻轻的平放一枚缝衣针。等这张纸完全湿透后,轻轻按下纸的四个角,使纸慢慢沉入水中。这时候钢针却漂浮在水面上。放吸水纸的目

的是为了减少针对水面的冲击。

3、“透明的”手掌

用一只手遮住眼睛,眼睛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下面就教你一个办法,使你的眼睛能“透”过手掌看见远处的东西。左手拿一个纸卷的圆筒,把它对着左眼,两只眼睛同时向远处看去。然后,举起你的右手,掌心向里,放在右眼的正前方(距右眼大约15cm-30cm处)。这时候,你会觉得手掌上有一个圆洞,你的眼睛可以通过圆洞看到远处的景物。

4、“弹指神功”如图1b所示,参与者每人8枚硬币,将其中七枚叠在一起,剩下的1枚做子弹,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7枚硬币从下到上逐一射出来,最快的那一位获胜。这也是个原理很简单的游戏,却能让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认识惯性的简单应用,这比老师的课堂说教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

5、空杯运球

桌子上放着一些乒乓球,不能用手拿,只提供一只一次性塑料杯,要求将乒乓球移到另一个桌面上而不能落地,在规定的时间内搬球多者获胜。当然,这个游戏就需要一定的技巧,但学生还是能想到用塑料杯倒扣住乒乓球,然后旋转杯子,让乒乓球在杯内作圆周运动,达到一定速度后,球便不会从瓶内掉下来,便可把球迅速地搬到另一个桌面上。

学生在参与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可能没有去考虑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但这个过程性体验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很有帮助,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这类游戏没有给学生太多的物理知识却在游戏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直觉感知和体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象空间,以及可能产生的顿悟闪现等等都起着很大的作用,有利于右脑功能的开发,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所不能及的。

6、巧叠木块

游戏规则:参与者在30秒内将5块木块叠在一起,谁能使最上面的木块比最底下的木块伸出的长度长,谁就获胜。实际上这是一道来自计算力矩求重心的竞赛题。很多学生都是习惯性地从下往上叠,由于方法不对结果当然不佳。正确的方法是先调节最上面的木块伸出第二块木块达到临界平衡,然后,不动第一块,调节第二块相对下面一块的位置,使上面两块达到临界平衡,依次往下调节,便可叠得如图2所示。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如何灵活地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间题,这样印象会更深刻,同时该游戏也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7、“未敲先知”(辨别(原文来自:小草范文网: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案例)生蛋、熟蛋)

游戏规则:不能砸破蛋壳,看谁能尽可能多地设计出方案,来辨别出哪个是生蛋,哪个是熟蛋,由于“尽可能多”的激励作用,加之置身于游戏比赛这轻松的氛围中,学生们表现出极为热烈的参与激情,设计灵感相互迸发,思维之花朵朵绽放。例如,有的同学想到用橡皮圈将蛋箍紧,各挂在一条同样的线上,再分别把这两个鸡蛋扭转相同的圈数以后一同放开。结果熟蛋在转回到它的原来位置后,又往反方向扭转回去,然后又退转回来,这样来回扭转多次,才逐渐停下来。但是生蛋却只来回扭转三四次,在熟蛋还没停止时早就停下来了。也有同学想到更简单的办法,即把要判别的蛋放到一只平底盘上,用两只手指使它旋转。如果是熟蛋,则它旋转起来就会比生蛋快得多,而且转的时间更久。而生蛋呢,只能转几下就停下来。也有其他奇奇怪怪的想法,这里就不罗列了。

这个游戏鼓励了学生多角度分析间题,多想几种方法解决间题;引导学生以开放性的视角,开放性的思维去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间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能力。

游戏规则:不能借助其它任何东西,看看谁能用1枚铁钉顶起10枚铁钉。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游戏,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却难倒很多学生,甚至被认为是不可能的。此

时如果主持人能把这被认为不可能的“以一顶十”摆出来(如图3),这个游戏带给学生的不止是如何活用共点力平衡与转动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间题,更重要的是它能给学生以震撼,冲击学生的定势思维。

8、高空坠蛋

要求参赛选手自行设计一套鸡蛋保护系统,使得一枚生鸡蛋在此系统的保护下从20m~30m的高空自由落下而不致摔破。保护系统所用的材料及实现方法不限。参赛选手可发挥想象,自主完成设计制作。但整个系统(包括鸡蛋在内)不得超过1.5kg。参赛选手首先要保证鸡蛋落地不摔碎才有资格评奖,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根据所设计的保护系统的质量、创意、取材、造型、原理等分出名次。

9、巧垒纸牌

要求参赛选手(个人或组队,各团队至多3人)用相同材料、相同数量的纸牌(由老师提供),在15min内将纸牌垒得尽量高,并且造型美观。参赛者可用一定的辅助材料(由参赛方自己准备)。在参赛选手保证所垒的纸牌不倒塌的基础上,再根据各小组所垒“纸牌塔”的高度、稳定性、造型、纸牌使用张数、辅助材料使用情况、承受压力大小等情况进行评定。

10、横空架桥

本活动分组,现场进行比赛(每组至多5人),提供材料有A4纸(最多10张)、胶水以及尺子和剪刀若干。要求在相距为50cm,长、宽、高分别为30cm、20cm、10cm的木制桥墩上设计一座小桥,并能使质量为500g的小车安全通过。小桥的具体设计和制作由参赛选手发挥想象,自主完成。同样,参赛选手必须保证小车可完全通过小桥才有资格评奖,在此基础上,将按照各小组架桥所用时间、材料节约性、小桥设计的创新性以及小车通过桥所用时间等综合考虑评定。

篇二:物理实验课效果图片4

物理实验课效果图片

时间:

内容:探究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效果:本实验是探究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效果较好,学生对做图像坐标还比较差,有待加强。

篇三: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

法。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实验之间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才能学的快而牢固。近年来中考物理试卷对实验的考查,已从简单的背诵实验知识转向考查对实验的思想、原理、方法的理解上,重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但是实验题的得分率都不高,反映了目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许多物理教师都不同地只重视理论的讲授和解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爱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方法。笔者在物理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现举例说明,与同行们讨论。

1 重视实验教学,加强能力培养

目前,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缺乏实验。而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日本初中物理的课时数只有75课时,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个,演示实验有130个,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研究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课题: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 [设计意图]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或制作可调节转速的小风扇)的实践活动是一项集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甚至涉及到电功率)于一体的综合性制作活动。通过这项制作活动,可以使学生知道滑动变阻的原理和应用;进一步理解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也为后面电功率知识的学习积累了直接经验。制作中所用到的材料也是比较易得的,关键是电阻丝材料的选择和滑片滑动效果是这一制作中的难点。由于这项制作的成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外观形状和内部结构,给出了较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思维上的联想创作出可种各样的作品,可以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同时,要考虑产品的外观设计、产品使用时是否可靠安全等意识。 [教学目标] 1.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大小的原理制作一个亮度可调节的调光灯。 2.初步形成根据制作产品的功能,选择器材、材料并将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能力和在制作中将各种技能、技术运用在产品制作中的能力。 3.通过设计、制作产品,体验成功喜悦,享受创造的快乐。 能够体现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电阻丝材料的选择和滑动变阻器的结构、长度以及滑片滑动效果、接触性等。 2.电源电压的选择及起保护作用的定值电阻大小的确定。 3.模型外观、结构的设计及内部电路的布局。 [教具和学具] 教具:实物投影仪。学具:小灯泡(2.5V0.3A)学生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开关、各种铅笔、电阻丝、导线、金属回形针、干电池若干节、带有各种图案的硬纸片、各种工具、电烙铁等。[课前准备]为为制作可连续调节亮度的调光灯的模型准备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一、引入 (5分钟) 教师主导:我们知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亮度可调节的调光灯,我们能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制作一个调光灯呢?出示几张以往学生制作的调光灯照片(或模型) 大家看出这些图片有什么感想,如果我们制作调光灯,有什么创意,大家谈谈。 学生主体:可以将两个亮度可调 节小灯泡当作猫头鹰的眼睛,使它有时暗,有时亮。 可以制作一个小屋,将调光灯当作屋顶的吊灯,使 屋内的景物时明时暗。 可以制作一个小台灯, 放在小桌上。 点评:学生能通过图片和模型受到启发,激起创造欲,无意间将调光灯应用在他们在生活中见到或喜欢的模型上,符合学生的心理及经验。 二、设计与制作(30分钟) 教师主导:刚才同学们在谈的时候已经无意间说明了所制作模型具有的功能了或能够的生的效果。因此现在请大同学们将模型的名称和具有的功能决定下来。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调节电流大小的? 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制作滑动变阻器?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6页word文档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包含大量的演示实验,它们是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手段,也是塑造学生科学精神和培养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模式下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规律、增强课堂效果。下面就如何设计好演示实验,发挥演示实验的课堂效果,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演示实验要精心准备,反复调试 为了更好地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教师课前必须精心准备实验材料、设计合理的实验过程,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并要反复操作调试,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从而使实验做得规范、熟练、成功,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讲解“电磁铁”,由于实验器材的原因,教师课前必须经过试验找到合适的电流范围,以便达到实验效果。讲解物体浮沉条件,通过改变液体密度让学生发现鸡蛋从下沉到悬浮最后到漂浮。这个实验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就要求教师课前将水变成盐水,使鸡蛋下沉到水底的状态变为悬浮的临界状态,这样鸡蛋从下沉到悬浮最后到漂浮的过程明显、节省时间。讲解“压力压强”,教师要选择有弹性的海绵和质量合适的物体。在演示热机原理的实验时,经过反复的调试,得出在试管中加入水的体积为试管的四分之一,需要用酒精灯加热大约2分钟,实验的效果非常明显。 2 演示实验装置设备,尽可能使用学生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品组

合,尽可能多地使用自制教具 物理来源于生活,并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应尽可能使用学生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品组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并可巧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演示磁极间相互作用时,可利用粉笔做导轨演示很是方便。具体做法:将七八支粉笔平行摆好,然后将两条形磁铁拉开或靠近来演示相吸或相斥。此实验还可用在力学部分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又例如顺手拿过学生的铅笔,将两环形磁铁套在铅笔上演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还能说明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体会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另外,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还要尽可能多地使用自制教具。自制教具一般都是教师针对现有实验不足或者现有仪器演示效果不明显而设计 制作的,实验结果会更明显、更直观,学生更容易观察到。如讲解“浮与沉”时,教师可以利用自制潜水艇进行演示,效果会很明显。 再如在演示“液体沸点和气压关系”的实验时,首先在两只烧瓶里装上适量的水,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然后给左烧瓶加热,由于空气受热膨胀,左瓶一部分空气通过导管流到右瓶里,使左瓶的气压减小,而右瓶气压增大。加热一段时间后,夹子夹紧橡皮管。用酒精灯同时给左右烧瓶加热,直到水沸腾,读下左右温度计示数大约为94 ℃和105 ℃。

浅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

浅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 【摘要】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实施新型实验教学方式已成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的热点。本文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对该实验教学模式中的“完善实验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创新能力;教学模式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凡是物理学的概念、规律及公式都是以客观实验为基础的,即物理理论绝不能脱离物理实验的验证。大学物理实验作为大学生进校后的第一门科学实验课程,不仅应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因而实验教学应该面对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的新趋势和新挑战不断有所改变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知识和科学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1]。为了搞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必须重视和研究实验教学。首先,要进行完善的实验教学设计,确定明确的实验目标;其次,要提供开放的实验环境和及时的辅导,让学生不断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索并获得成就感;再次,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探索兴趣和重视[2-3]。本文对如何完善实验教学设计结合我院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是消化理论知识验证知识的过程它有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方法和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物理实验将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以素质教育为目的,建立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 课程体系重新设置的重点是: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把“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贯穿整个实验教学改革过程。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必须让学生系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打好基础;同时还必须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现代科技成果与经典课程内容相互渗透,是在对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时应充分给以关注的问题。 2 授课对象起点分析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针对全体工科专业开设,开设时间在大学第二、三学期。学生为地方高考青年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经过大学第一学期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大学物理的一般规律和一般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对常见物理现象具有感性认识和一般的理性理解。本科学生总体知识水平较好,但动手能力一般,实操经验不强,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大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作者姓名王悦 学科(教研室) 大学物理教研室 所在院系电气工程系

第一讲:误差与数据处理 本节授课时数: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测量与误差 1. 了解测量的含义,理解测量的分类和测量四要素并会判断; 2. 掌握误差的分类和误差的来源并会计算误差; 3. 熟练运用直接测量偶然误差的估计公式进行误差估计; 4. 了解系统误差的处理。 2、不确定度的概念 1. 了解不确定度的分类; 2. 熟练掌握直接测量不确定度和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 3、有效数字的处理 要求熟练掌握各种运算中的有效数字位数的取舍原则。 4、数据处理 1. 了解数据图表法的优点和缺点,会熟练作图和制表,给学生强调容易忽视 的细节:比如图名,物理量的表示和单位以及描点的要求。 2. 熟练掌握用作图法求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方法。理解如何把曲线改直。 3. 熟练使用逐差法,了解其使用的前提和优点。 4. 了解最小二乘法的由来和优点,能够熟练使用公式了解相关系数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特点; 2.不确定度和置信概率的定义和其中的物理意义; 3.不确定度的分类和具体计算,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4.数据处理中的逐差法和最小二乘法。 难点:不确定度的传递和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三、教学后记 通过绪论课,不少同学应该都建立这样的思想:实验不仅仅是动手的过程,而操作后的数据是一个比较复杂和相当重要的工作。对于现在和以后的实验,不确定度的分析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实践部分:11个实验不同专业学生做的略有不同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设计 一、实验题目:《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和亲自实验,感知浮力的存在和方向,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实验,知道浮力跟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动手能力。 3、体验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渗透。 三、实验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认识浮力,二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其基本思路是:从学生纸船比赛开始,通过师生互动游戏后教师引导分析,认识浮力的存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意识。 四、实验方法和原理: 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即在保持液体的密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保持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改变液

体的密度。原理是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拉力、浮力与重力平衡,即F+F浮=G。 五、实验器材:纸船、沙子、石块、细线、水、鸡蛋、食盐、水槽、外型完全相同的铁、铝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六、实验步骤: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1、将纸船放入水槽中,待纸船静止后,提出问题:(1)纸船怎么会浮在水面上?(因为乒纸船受到水的浮力)(2)试分析它的受力情况(纸船受到重力和浮力这对力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平衡力的角度推理出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2、将小石块投入水中,小石块沉下。提出问题:(1)小石块受到水的浮力吗?给你一弹簧测力计,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学生思考、讨论以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启发学生:用弹簧秤先测出石块的重量,然后用弹簧秤拉着石块慢慢浸入水中,观察弹簧秤的读数的变化,就可以判断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2)在上面的实验中,石块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浮力大小怎么计算?(3)由上面的实验,你能否想出一个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二)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影晌浮力大小的因素 1、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比赛:让学生用自制的纸船装沙,看谁的船装得多?(2)向水中按矿泉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课程

、声音的特性 【提出问题】 1、我们所接触到的各种声音中,有的听起来很尖、很刺耳,而有的听起来却很粗、很浑厚。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实际就是指音调的高低。既然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那么又为什么会造成音调有高有低呢?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在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相同物体也能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那么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或假设】 1、声音的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声音的响度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设计实验】 实验方案: 物体的振动有两个参数:振幅和频率。振幅是指物体在一次振动中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而频率是指物体一秒钟内振动的次数。所以音调的高低与响度的大小应该与这两个因素有关。 为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我们可以利用一把钢尺按在桌子边沿,使它一端悬空,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子边的长度来改变它振动的频率,并保证前后振动时振幅基本相同,观察声音的音调是否发生变化。 在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大小时,我们可以借助音叉来进行,通过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来观察音叉振幅的大小。但由于音叉的振幅较小,不便观察,我们可以利用乒乓球来放大其振幅。 所需器材:课桌、钢尺(或锯条)、铁架台、乒乓球(或泡沫小球)、细线、音叉【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一)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如图1-1那样,将一把钢尺(或锯条)紧紧按在桌子面上,使钢尺的一端伸出桌子边沿。用手拨动钢尺,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振动频率)。 2、使钢尺伸出桌子边沿的长度增加或减小,再次拨动钢尺,且保持钢尺振动的幅度与上面的相同,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同时注意听声音的音调变化。 3、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1中。 表1 (二)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 1、如图1-2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或泡沫小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改变音叉发声的响度,再将发声的音叉快速轻触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再根据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来推断音叉振幅的变化。 3、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2中。 表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教案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条件。 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重点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头发丝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说说弹簧测力计在使用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2.你能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根头发能承受的拉力? 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实验目的】 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头发丝 【实验步骤】 1、观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最大刻度),认清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检查弹簧测力计不受力时,指针时否指在零刻度处。 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5N、10N等处,感受一下1N、5N、10N 的力有多大。

3、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质量已知(约1kg)的物体,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察 4、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前进,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5、在倾斜放置的长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木板匀速上升,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6、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手拉头发,逐渐加大拉力,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实验记录】 【评估与交流】 能否用弹力橡皮筋制作测力计?为什么?

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重点 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教学难点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小的,这里有两个金属球,一个大一个小,我们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把这两个金属球放在手心感觉一下。 【师】这两个金属球哪个质量大? 【生】大金属球. 探究重力和它的质量是什么关系? 【提出问题】 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或假设】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照图23-1那样,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2、在图23-2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连接这些点,你发现它们落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或直线上?你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修订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实验名称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气垫导轨的构造,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2.熟悉光电计时系统的工作原理,学会用光电计时系统测量短暂时间的方法。3.学会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4.学习在气垫导轨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重点1、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系统的调节和使用。 2、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方法。 3、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难点1、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系统的调节和使用。 2、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方法。 教学内容1、光电计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气垫导轨的检查和调平法(静态调平法和动态调平法) 3、测量粘性阻尼系数 4、测量加不同砝码时的加速度 5、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方法先讲授,然后实际演示操作要点。 教学手段 学生操作,随堂检查操作情况。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将容易犯错的问题做重点提示,学生可以根据操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个别提问。 时间分配讲授30分钟,学生操作70分钟。板书设计实验目的、测量关系式、数据记录表格。 主要参考资料1、杨述武等,《普通物理实验》(第四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郑庚兴,《大学物理实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3、黄水平,《大学物理实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4、徐扬子,丁益民,《大学物理实验》[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5、李蓉,《基础物理实验教程》[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实验名称: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实验目的: 1.熟悉气垫导轨的构造,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2.熟悉光电计时系统的工作原理,学会用光电计时系统测量短暂时间的方法。 3.学会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4.学习在气垫导轨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仪器: 气垫导轨(L-QG-T-1500/5.8)滑块 电脑通用计数器(MUJ-ⅡB)电子天平 游标卡尺气源 砝码 实验原理: 力学实验最困难的问题就是摩擦力对测量的影响。气垫导轨就是为消除摩擦而设计的力学实验的装置,它使物体在气垫上运动,避免物体与导轨表面的直接接触,从而消除运动物体与导轨表面的摩擦,让物体只受到几乎可以忽略的摩擦阻力。利用气垫导轨可以进行许多力学实验,如测定速度、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研究简谐振动等。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于一定质量的物体,其所受的合外力和物体所获得的加速 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 此实验就是测量在不同的作用下,运动系统的加速度,检验二者之间是否符合上述关系。 在调平导轨的基础上,测出阻尼系数后,如下图所示,将细线的一端结在滑块上,另 一端绕过滑轮挂上砝码。此时运动系统(将滑块、滑轮和砝码作为运动系统)所受到的合外力为: A门B门 细线 滑轮 砝码 (2) 式中平均速度(单位用)与粘性阻尼常量之积为滑块与导轨间的粘性阻力,为滑轮的摩擦阻力,暂时不考虑这项。 在此方法中运动系统的质量,应是滑块质量,全部砝码质量(包括砝码托)以

建构适应新课改的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学设计

建构适应新课改的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学设计 [摘要]设计性物理实验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综合实验训练,它有助于提高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学的水平。文章讨论了在新课改条件下,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等内容。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物理实验 一、引言 当前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师范院校适应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以下简称“新课改”)。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且适应新课改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的发展和创新与物理实验密切相关,因此,物理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习探索新知、养成实验素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新课改的重要的职前训练。 设计性物理实验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综合实验训练,设计性实验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教学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实验教学,它要求学生自己查找和阅读各种资料,并根据实验要求,自行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学会探究与解决实验过程中的突现问题,完成实验并形成实验素养。如何进行适应新课改的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设计,笔者总结教学实践,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设计性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 设计性物理实验不同于已往的实验教学,要很好地完成这一层次的教学,教师必须建立适合设计性物理实验要求的教学模式。设计性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用模式方法,分析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诸因素,排开次要的、非本质性的部分,抽取主要的、有特色的部分进行研究,凸现设计物理实验中重要的关系、状态和过程,以获得对设计物理实验教学规律的深刻认识,实现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学的高效、优化。笔者在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两种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设计 1.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并会叙述楞次定律的内容。 b)通过实验过程的回放分析,体会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二字的含义,感受“磁通量变化”的方式和途径。 c)通过实验现象的直观比较,进一步明确感应电流产生的过程仍能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2)过程与方法 a)观察实验,体验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存在方向问题。 b)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设计感应电流方向的指示方案,并动手实验操作。 c)关注实验现象的个性,找出实验现象的共性,并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情:在实验设计,操作过程中逐步积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参与:养成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交流:在自由开放平等的探究交流空间,能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友好评价,和谐相处。 哲学思考:能够用因果关系和矛盾论的辨正观点认识楞次定律; 2.教材分析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定律,一个判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一个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二者前后关联,映衬了电磁感应现象规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无论是前一节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还是本节的楞次定律,首先它们都是电磁感应这一事物本身属性的一个放映,客观存在且发展变化。既然是放映事物本质的规律,在物理学中称为定律,从新课程标准来看,是体现“过程与方法”这一具体课程目标的最佳切入点。(3)教材指明了教学的方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但在探究的细节和过程上,留给了教师和学生广阔的思考设计空间,有助与激发新思维,发现新方法,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体现新课程。 (4)从教材内容来看,楞次定律将学生知识范围内有关“场”的概念从“静态场”过渡到“动态场”,而且它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5)楞次定律是电磁学的一个重要规律,对学生而言是以后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理

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教案模板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实验题目 霍耳效应法测量磁场 实验性质 基本实验 实验学时 3 教师 冷雪松 教学目的 1、熟悉和掌握霍尔磁场测试仪器和霍尔效应装置的使用方法 2、了解霍尔效应产生的原理 3、学习和掌握了用霍尔效应的方法测量磁场 4、学习霍尔效应研究半导体材料的性能的方法以及消除副效应影响的方法重点 消除副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难点 霍尔效应的产生机理 怎样消除影响测量准确性的附加效应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课前的准备: 仪器设备的检查,注意要校准砝码。 实验的预做(采集三组以上数据进行处理)。 作出数据表格设计的参考。 课上教学的设计: 一、课上的常规检查(预习报告、数据表格的设计等)。(5 分钟) 二、讲解的设计(30分钟) 1、引言 德国物理学家霍尔(E.H.Hall)1879年研究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性质时发现,任何导体通以电流时,若存在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则导体内部产生与电流和磁场方向都垂直的电场,这一现象称为霍尔效应,它是一种磁电效应(磁能转换为电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半导体工艺的发展,先后制成了多种有显著霍尔效应的材料,这一效应的应用研究也随之发展起来。现在,霍尔效应已在测量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测量技术中,典型的应用是测量磁场。 测量磁场方法不少,但其中以霍尔效应为机理的测磁方法因结构简单、体积小、测量速度快等优点而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实验就是采用这种方法。通过本实验了解霍尔效应的物理原理,掌握用磁电传感器——霍尔元件测量磁场的基本方法,学习用异号法消除不等位电压产生的系统误差。 2、提出本实验的目的与任务,讲授为完成本实验设计思想和设计 原则 实验原理 霍尔效应实质上是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洛仑磁力的作用后发生偏转而产生的,当霍尔电场力与洛仑磁力平衡时,霍尔片中载流子不在迁移,这样就在霍尔片的上下两个平面间形成了恒定的电位差——霍尔电位差UH,实验测定 系数RH=1/ne称为霍尔系数,是反映材料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数,载流子浓度n越小,则RH越大,UH也越大,所以只有当半导体(n比金属的小得多)出现以后,霍尔效应的应用才得以发展。对于特定的霍尔元件,其厚度d确定,定义霍尔灵敏度KH=RH /d,KH与霍尔片的材料性质、几何尺寸有关,对于一定的霍尔片,其为常数。这样 上式是霍尔效应测磁场的基本理论依据,只要已知KH,用仪器测出I及UH,则可求出磁感应强度B。 3、实验的拓展:(由本实验的完成深化和延伸所学的知识,启发学 生利用现有的设备拓展出新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测量霍尔元件的不等位电势差 2)、测量霍尔片的特性曲线 4.数据的测量与处理要求用做图法处理数据. 5.介绍主要仪器设备与使用 6.强调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1)、霍尔片又薄又脆,切勿用手摸。

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案例

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案例 篇一:物理小实验 1、想不到的结果 找一个像手掌一样长,像手指一样宽的纸条,向图中那样,剪两个小口或撕两个小口。然后去考考你的同学:如果拿住纸条两头向两侧拉一下,纸条会断成几条呢?一般会认为断成三截。这时候你让同学试一下,试的结果一定会感到迷惑不解:纸条只断成两截。 这个小实验可以使你了解在“材料力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水面浮针 你能把一跟缝衣针放在水面上,让它像麦杆似的浮着吗?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铁的密度比水的大,水的浮力不能托起铁针。 如果你也使这“很多人”中的一个,那么下面的实验可以改变你的看法。 取一碗水,拿一根细一点的缝衣针,稍微抹上一层猪油。在水面上放一小张能吸水的纸,再在水面上轻轻的平放一枚缝衣针。等这张纸完全湿透后,轻轻按下纸的四个角,使纸慢慢沉入水中。这时候钢针却漂浮在水面上。放吸水纸的目

的是为了减少针对水面的冲击。 3、“透明的”手掌 用一只手遮住眼睛,眼睛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下面就教你一个办法,使你的眼睛能“透”过手掌看见远处的东西。左手拿一个纸卷的圆筒,把它对着左眼,两只眼睛同时向远处看去。然后,举起你的右手,掌心向里,放在右眼的正前方(距右眼大约15cm-30cm处)。这时候,你会觉得手掌上有一个圆洞,你的眼睛可以通过圆洞看到远处的景物。 4、“弹指神功”如图1b所示,参与者每人8枚硬币,将其中七枚叠在一起,剩下的1枚做子弹,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7枚硬币从下到上逐一射出来,最快的那一位获胜。这也是个原理很简单的游戏,却能让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认识惯性的简单应用,这比老师的课堂说教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 5、空杯运球 桌子上放着一些乒乓球,不能用手拿,只提供一只一次性塑料杯,要求将乒乓球移到另一个桌面上而不能落地,在规定的时间内搬球多者获胜。当然,这个游戏就需要一定的技巧,但学生还是能想到用塑料杯倒扣住乒乓球,然后旋转杯子,让乒乓球在杯内作圆周运动,达到一定速度后,球便不会从瓶内掉下来,便可把球迅速地搬到另一个桌面上。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方案计划教案(全本共20个)

实验一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一、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学习处理实验数据,进而得出实验结论的方式方法 二、教学重点:天平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处理实验数据 四、教学方法。导学法 五、教具:天平、砝码、铝块、铁块、木块、刻度尺。 六、教学过程设计: 【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学习处理实验数据,进而得出实验结论的方式方法。 【实验预习】 1.在物理学中,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表示。 2.质量的基本单位是,用符号表示。表示质量的单位还有(符号:、(符号)、(符号)等。 3. 1 kg= g ,1mg= g= kg ,1t= kg 4.观察天平,熟悉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1)观察你所使用的天平:最大称量值是g,最小砝码的质量是 g,可称准至g (2)天平的构造:在下面的图框里填写天平的结构名称。 (3)天平的使用方法: 【实验用品】天平、砝码、铝块、铁块、木块、刻度尺。(共14组)

【提出问题】 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作出假设】 同一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实验方案】 用形状规则(长方体)的铝块、铁块、木块做实验,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再用直尺测出它们的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实验结果】 [数据处理] 以体积为横坐标,以质量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 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 【实验结论】同一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实验作业】 如何测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说出你的测量方法,并 实际测量一下。 【教学反思】:

实验二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测物质密度。 三、教学难点:密度的单位换算。 四、教学方法。导学法 五、教具:天平、砝码、石块、量筒、细线、烧杯。 六、教学过程设计: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实验预习】 1.对于同一种物质,其质量跟体积成(正/反)比,其比值是(一定/不一定)的。在物理学中,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表示。用公式写出来就是:ρ=m/v密度的单位是:,符号是: 2.怎样正确使用量筒? 3.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4.怎样测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用品】天平、砝码、石块、量筒、细线、烧杯。 【实验方案】 1.测量浓盐水的密度 (1)操作步骤: ①用天平测量出洁净的烧杯的质量m l ; ②用量筒测量浓盐水的体积V; ③把已知准确体积的浓盐水倒人已知准确质量的洁净的烧杯里,用天平测量“烧杯+浓盐水”的质量m2; ④计算出浓盐水的质量m; ⑤计算出浓盐水的密度ρ (2)设计表格,记录并处理实验数据(重复操作3次,取平均值)。

物理实验优质课教案—刘中繁

学科:物理 题目:电动机 作者:刘中繁 单位:潍坊市实验学校

电动机教案 潍坊市实验学校刘中繁 教材分析 《电动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磁场、电流的磁场,知道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及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通过电动机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方向都有关系,知道电动机持续转动的原因。 学情分析 由于人教版物理教材编排体系是电学在前,力学在后,学生没有系统学习有关力的知识,因此本节涉及到力的知识时要淡化处理,不宜太细。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科学探究的过程亦有所了解。学生对探究活动、自己动手制作都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学习过磁体、磁场、磁感线、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等相关的准备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 1. 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经历制作模拟电动机的过程,提高动手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分析归纳 能力; 3. 通过了解物理知识如何转化成实际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学习科学技术 知识和应用物理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场的方向都有关。 难点:电动机能够持续转动的原因。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设计了电动机小制作环节,并将学生制作的电动机做本节课的主线,在教学中的探究活动、电动机的原理、换向器的作用等都是围绕这条主线展开的;学生对动手制作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活动,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制作电动机时,线头中的一端只能刮去半周漆这一环节进行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与真正的电动机中的换向器做对比,有利于学生理解换向器的作用,突破本节的难点。 实验器材 漆包线、橡皮、磁铁、回形针、小木块、剪刀、钳子、干电池、电池盒、导线、锉刀、电动机模型、胶带。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集(全部学生实验18个)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海西州高级中学

目录 实验1: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 实验2: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7) 实验3: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11) 实验4: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4) 实验5:研究平抛运动 (20) 实验6: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28) 实验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31) 实验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36) 实验9: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40) 实验10: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44) 实验11:传感器的应用 (48) 实验12: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51) 实验13: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56) 实验14: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58) 实验15: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62) 实验16: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65)

课题:实验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课型:实验编写时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一、教材分析 打点计时器是高中一个重要的计时仪器,计时的同时还能记录物体的运动 情况,这对高一新生来说是全新的。通过对打点计时器的了解,掌握其使用方 法。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是本节的难点,教材用极限的思想,从平均速度过渡 到瞬时速度。加强对瞬时速度的理解,拉近物理与生活、模型与实际的距离,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同一问题的素养和学生的发散思维。用图像表示物理量 的变化,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方法,本书在这方面加强了很多。在过去教材 中“用平滑曲线把点连起来”改换为“根据所描点子”的分布和走向尝试用条 曲线来“拟合”这些测量点,即将验证性实验换为探究性实验,思路不一样、 逻辑线索不一样。此外,让学生体会图象在反映两物理量关系时的优越性。本 节内容从知识到能力要求均很高,特别对刚入高中的新生来说有难度,更具有 吸引力和挑战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 3.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瞬时速度。 4.明确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描点法画图象的方法,并画出该实验中 的速度—时间图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看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过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 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3.通过画速度—时间图象培养学生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的能力,体验数学 工具在物理发展中的作用。 4、体验实验中理性思维的重要,既要动手,更要动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觉打点计时器的巧妙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 指导作用,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2.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实验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并乐于探索自然界 的奥妙。 3.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 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2.由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3.画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实验22衍射光栅

实验 22 衍射光栅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光栅的衍射光谱,理解光栅衍射基本规律。 2.进一步熟悉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3. 测定光栅常数和汞原子光谱部分特征波长。 二、实验仪器: 分光计、光栅、汞灯。 三、实验原理及过程简述: 1.衍射光栅、光栅常数光栅是由大量相互平行、等宽、等距的狭缝(或刻痕)构成。其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图1图2 光栅上若刻痕宽度为 a,刻痕间距为 b,则 d=a 十 b 称为光栅常数,它是光栅基本参数之一。 2.光栅方程、光栅光谱 根据夫琅和费光栅衍射理论,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光栅平面上时,光波将发生衍射,凡衍射角满足光栅方程: , k 0 ,± 1 ,± 2... (1)时,光会加强。式中λ为单色光波长, k 是明条纹级数。衍射后的光波经透镜会聚后,在焦平面上将形成分隔得较远的一系列对称分布的明条纹,如图 2 所示。如果人射光波中包含有几种不同波长的复色光,则经光栅衍射后,不同波长光的同一级( k )明条纹将按一定次序排列,形成彩色谱线,称为该入射光源的衍射光谱。图 3 是普 0通低压汞灯的第一级衍射光谱。它每一级光谱中有四条特征谱线:紫色λ14358 A ;绿色λ 0 0 025461 A ;黄色两条λ3=5770 A 和λ45791 A 。

3.光栅常数与汞灯特征谱线波长的测量由方程(1)可知,若光垂直入射到光栅上,而第一级光谱中波长λ1 已知,则测出它相应的衍射角为 1 ,就可算出光栅常数 d;反之,若光栅常数已知,则可由式(1)测出光源发射的各特征谱线的波长 i 。角的测量可由分光计进行。 4.实验内容与步骤 a.分光计调整与汞灯衍射光谱观察 (1)调整好分光计。 (2)将光栅按图 4 所示位置放于载物台上。通过调平螺丝 a 1 或 a 3 使光栅平面与平行光管光轴垂直。然后放开望远镜制动螺丝,转动望远镜观察汞灯衍射光谱,中央( K 0 )零级为白色,望远镜转至左、右两边时,均可看到分立的四条彩色谱线。若发现左、右两边光谱线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时,可通过调平螺丝a 2 ,使两边谱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3)调节平行光管狭缝宽度。狭缝的宽度以能够分辨出两条紧靠的黄色谱线为准。 b.光栅常数与光谱波长的测量

谈物理实验优质课的教学设计

谈物理实验优质课的教学设计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推进,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教材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能力,而且对教师的教育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尤其需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优质课评选就是加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最好途径,本着共同交流的精神,本人就新人教版第十章第一节《浮力》这个案例,谈谈怎样设计一节成功的物理实验优质课。 一、教学设计要统筹好课标、学情和教师这三个要素。 1、牢牢抓住课标要求不放松,以研究课标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高尺度。 教材上《浮力》这节课为什么设计了两个标题呢?原来课程标准的要求就是两个:一是通过实验,认识浮力;二是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在分解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处理、实验数据处理、教学时间安排、板书设计以及习题设计、作业布置等方面加强研究,不要任意改变或拔高,自行其是。 要着力打造“活动单”导学案,以“活动单”为抓手引导学的生学习过程,这是教师统筹好课标、学情的重要表现,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要学生能够通过互帮互助自

己解决的,老师坚决不替代。教师的主要精力体现在了解学情,钻研课标与教材,然后设计好“活动单”导学案上,教师在主导方面是能不出手就不出手,该出手时必须出手。 2、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最有效途径。 课堂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不能改变。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学定教”,就必须充分挖掘学习小组的功能,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从其他同学那里得到启发,使他们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发展,提升了整体素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最有效途径。本节课中,无论是了解浮力知识的应用、获取浮力的测量方法、还是分析浮力的产生原因、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都离不开学习小组的积极参与,都能发现小组合作的高效性能。 3、彰显物理教师的个人特色,展现教师的亮丽风采。 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导演,其课的设计好坏、特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模式。不同的教师有自己不同的教学特点,有的风趣幽默、有的温文尔雅、有的落落大方。不管上哪一节课都能展示你的设计思路,都是展现你的个人风采。只要根据个人的优势,因地制宜,做到

物理实验教案设计

物理实验教案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实验教案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欧姆电律 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使学生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大小 (3)通过实验观察一些现象,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与电流电压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会测量电阻值,学会利用欧姆电律间接地测量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使用电压表,电流表,会利用欧姆电律解决问题 2难点:正确连接电路及排除各种故障,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哪些,如何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 实验教具:学生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小灯泡、导线若干、开关一个

课时安排 1课时 实验教学过程: 1 复习相关知识,创设情镜,引入课题 问题提问:用那种仪器可测量出小灯泡的电流,使用电流表时该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用电流表测电流,电流表要和被测的电阻串联,电流从正极流入,负极流出,选择合适的量程。 问题:怎样知道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为多少,如何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 学生回答:用电压表测量可知,电压表要与被测电阻并联,选择合适的量程,让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 问题提问:如何正确读出被测量的电流值和电压值这两个物理量? 学生回答:使用前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若没有应该先调整归零。根据使用的电压和电器选择合适的量程,并且弄清最大值和最小分度值。待指针稳定后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前方读数,同时注意视线要以指针垂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