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医基础知识试题

中医基础知识试题

中医基础知识试题
中医基础知识试题

中医学基础自测试题

【A型题】

1.根据阴阳的可分性,前半夜为

A.阴中之阳 B.阴中之阴 C.阳中之阴 D.阳中之阳 E.阴中之太阳2.“阳病治阴”的治疗原则适用于A

A.阴虚阳亢 B.阳虚阴胜 C.阳气暴脱 D.阴损及阳 E.阳损及阴3.按五行生克规律肝之“母”是B

A.心 B.肾 C.肺 D.三焦 E.脾

4.按五行生克规律脾的“所不胜”是C

A.心 B.肺 C.肝 D.肾 E.胃

5.根据五行相生规律所制定的治疗方法是B

A.扶土抑木 B.益火补土 C.泻南补北 D.培土制水 E.佐金平木6.“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C

A.阳偏盛 B.阴偏盛 C.阳偏衰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

7.“胃之关”是指

A.脾 B.肛门 C.幽门 D.肾 E.贲门

8.“太仓”是指

A.脾 B.大肠 C.六腑 D.小肠 E.胃

9.被称为“仓廪之官”的是

A.心 B.脾胃 C.膀胱 D.胃 E.小肠

10.脾统血作用的实现,实际上是取决于

A.脾阳温煦 B.气的固摄 C.饮食质量 D.脉道约束 E.血量充盈11.心主神志的物质基础是

A.津液 B.精髓 C.血液 D.宗气 E.元气

12.“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因为

A.心为阳脏 B.心主血脉 C.心主神志 D.心脉相连 E.心志为喜13.思为脾之志,但还与何脏相关

A.心 B.肝 C.肺 D.肾 E.心包

14.肝主疏泄,最主要的关系是

A.气机调畅 B.血液运行 C.津液代谢 D.情志活动 E.消化机能15.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指

A.先天之精气 B.后天之谷气 C.宗气 D.元气 E.卫气

16.中焦的功能特点可概括为

A.如衡 B.如雾 C.如沤 D.如露 E.如渎

17.女子胞的生理主要与下列哪些脏腑关系最密切

A.肾、心、肝、脾 B.心、肺、肝、肾 C.脾、胃、心、肝D.肺、脾、肾、胃 E.肺、脾、心、胃

18.泄泻初期采用“利小便而实大便”方法的根据是

A.小肠主分清别浊 B.大肠主传导糟粕 C.膀胱主存泄小便

D.小肠主受盛化物 E.胃气主通降下行

19.具有协调气机升降关系的两脏是

A.肺与-肾 B.肾与肝 C.肝与肺 D.肺与脾 E.脾与心

20.“罢极之本”是指

A.肾 B.肝 C.心 D.脾 E.筋

21.人体“气之根”是

A.肾 B.肺 C.肝 D.脾 E.胃

22.哪种气的主要作用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

A.营气 B.卫气 C.胃气 D.宗气 E.元气

23.哪些脏与气的生成关系最为密切

A.胃肝心 B.肾心肺 C.肺肝脾 D.脾肾肺 E.心脾肺

24.下列哪项是气机升降之枢纽

A.脾胃 B.肝胆 C.脾肾 D.肝肺 E.肾肺

25.宗气生成与哪些脏腑有关C

A.脾肺肾 B.脾肝心 C.脾胃肺 D.脾胃肾 E.脾肾肝

26.具有慓悍滑疾特性的气是

A.卫气 B.营气 C.宗气 D.真气 E.中气

27.宗气汇聚于

A.腹中 B.心中 C.胸中 D.气街 E.丹田

28.大汗之后形成气脱的病理是

A.气不摄血 B.津不化气 C.气不化津 D.气随津脱 E.气不摄津29.与津液排泄障碍最相关的脏是

A.脾肾 B.肺膀胱 C.脾肺 D.肾膀胱 E.肺肾

30.与血液正常循行有关的两种力量应是

A.推动力与防御力 B.防御力与温煦力 C.推动力与温煦力D.温煦力与固摄力 E.固摄力与推动力

31.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称为

A.孙络 B.支络 C.浮络 D.细络 E.别络

32.主司关节运动,联系四肢百骸的是

A.十二正经 B.十二皮部 C.十二经别 D.十二经筋 E.奇经八脉33.足少阳胆经接交的经脉为B

A.接肺经交大肠经 B.接三焦经交肝经 C.接胃经交脾经

D.接肝经交肺经 E.接肝经交三焦经

34.不分布于下肢的经络有B

A.冲脉 B.任脉 C.阳跷脉 D.阴维脉 E.胃经

35.足厥阴肝经起于B

A.大趾外侧爪甲端 B.大趾爪甲后丛毛处 C.大趾赤白肉际

D.第二趾甲后 E.足小趾端下

36.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之后,有一支脉与何经相并而夹脐上行D

A.足阳明经 B.足厥阴经 C.足太阴经 D.足少阴经 E.足少阳经37.起于胞中,出于会阴的经脉有C

A.督任带 B.督冲带 C.督任冲 D.督任跷 E.督任维

38.有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联系和渗灌气血作用的是C

A.奇经 B.十二经别 C.十五别络 D.十二经筋 E.孙络39.“内燥”病变,多见于

A.肺肾三焦 B.肺脾肾 C.肺胃大肠 D.肝胃大肠 E.肺胃三焦40.指出哪一项是火、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

A.易致痈疡 B.耗气伤津 C.生风 D.动血 E.易于挟湿

41.燥邪最易伤

A.心 B.小肠 C.肌腠 D.肺 E.胃

42.为外感病先导的邪气是

A.疫疠 B.风邪 C.火邪 D.湿邪 E·寒邪

43.湿邪致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这是由于

A.湿为阴邪,阻滞气机 B.湿性重浊,留滞机体 C.湿性粘滞,不易祛除 D.湿为阴邪,易伤阳气 E.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44.内寒主要与哪几脏有关

A.心肺肾 B.心脾肾 C.心肝肺 D.心肾肝 E.心三焦肾

45.最易导致疼痛的外邪是

A.寒邪 B.湿邪 C.瘀血 D.火邪 E.疫疠

46.温燥之邪多见于

A.冬末春初 B.春末夏初 C.夏末初秋 D.秋末冬初 E.夏季47.下列何气能全兼五气

A.寒 B.暑 C.湿 D.火 E.风

48.易损阳气,易袭阴位的邪气是

A.湿邪 B.寒邪 C.风邪 D.凉燥 E.暑邪

49.六淫中可直中少阴为病者是

A.燥邪 B.暑邪 C.湿邪 D.火邪 E.寒邪

50.凉燥发病多见于

A.冬秋之季 B.夏末秋初 C.春夏之交 D.秋中夏末 E.深秋近冬51.水饮停于肠间,属于

A.痰饮 B.悬饮 C.溢饮 D.支饮 E.水湿

52.七情之中,易伤肺的是

A.怒 B.忧 C.思 D.喜 E.恐

53.与痰饮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A.心肝脾 B.肺脾肝 C.肺脾肾 D.心肾脾 E.肝脾肺

54.“大实有赢状”的病理机制为

A.邪气亢盛,正气不足 B.实邪结滞,气血不达 C.气血不足,运化无力 D.正气强盛,邪气有余 E.邪实正虚,虚实错杂

55.外感热病,高热、咳喘,烦渴,少气懒言,其病理变化属于

A.虚中央实 B.实中夹虚 C.由实转虚 D.因虚致实 E.实的病变56.阳盛格阴系指下列何种病理

A.邪热内盛、复感外寒,内热外寒 B.阳热内阻,气机不达,胃浊上逆

C.热毒内盛,气随汗泄,阴气不守 D.阳热内盛,乘袭阴位,逼阴于外

E.热邪深入,阳气被遏,格阴于外

57.因热极深伏,阳热内结而出现寒象者,其病理变化属于

A.阳盛格阴 B.阳盛则阴病 C.阴盛则寒 D.阳虚生外寒 E.热极生寒58.“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

A.正气不足,邪气亢盛 B.气血不足,运行无力 C.阴阳衰竭,外邪乘袭 D.正气不足,实邪积聚 E.实邪内聚,耗伤正气

59.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影响到相对的一方,导致

A.阴阳偏衰 B.阴阳亡失 C.阴阳两虚 D.阴损及阳 E.阳损及阴60.正气大虚,邪气不盛,疾病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谓之

A.正虚邪恋 B.邪正相持 C.正虚邪盛 D.正盛邪衰 E.邪正相争61.脾气虚损,运化无力,导致水湿内停,其病理变化多属

A.虚中夹实 B.实中夹虚 C.由实转虚 D.因虚致实 E.真虚假实62.五脏之中,最易出现阳气亢逆的是

A.肝 B.心 C.肺 D.脾 E.肾

63.亡阳迅速导致亡阴的主要病机是

A.阳不生阴 B.阳损及阴 C.阳不摄阴 D.由阳转阴 E.重阳必阴64.“阳胜则阴病”是指

A.阳热亢盛,热极生寒 B.阳热亢盛,损伤阴液 c.阳热偏盛,阴寒内生 D.阴液亏虚,阳气上逆 E.阳热亢盛,外感寒邪

65.“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是指以下哪种病理变化

A.气不摄津 B.气不化津 C.津停气阻 D.气随津脱 E.津不化气66.肺病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是

A.肺气虚损 B.肺阴不足 C.气阴不足 D.痰浊阻肺 E.宣降失常67.阴阳互损最易发生于

A.肾 B.肝 C.肺 D.胃 E.心

68.与“寒从中生”病理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69.逆证候性质而治的治法称为

A.正治法 B.反治法 C.从治法 D.反佐法 E.攻邪法

70.塞因塞用治法适用于

A.虚实夹杂 B.真实假虚 C.表实里虚 D.真虚假实 E.表虚里实

71.先攻后补适用于正虚邪实病变中的哪种情况

A.正尚耐攻 B.正不耐攻 C.邪不甚重 D.邪气过盛 E.正气强盛

72.用热远热,用寒远寒是指

A.因人制宜,慎用寒热药物 B.因地制宜,慎用寒热药物 C.因时制宜,慎用寒热药物

D.寒热夹杂,慎用寒热药物 E.虚寒不用寒药,虚热不用热药

73.阴盛格阳病变,治当

A.阳病治阴 B.热因热用 C.寒者热之 D.阴病治阳 E.寒因寒用

74.阳盛格阴病变,治当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热者寒之 D.寒者热之 E.寒因寒用75.“阳中求阴”之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阴阳对立 B.阴阳互根 C.阴阳消长 D.阴阳转化 E.阴阳交感

76.因人制宜的原则应考虑病人的以下情况,但应除外

A.年龄 B.居处 C.生活习惯 D.性别 E.体质

试题答案

【A型题】

1.B 2.A 3.B 4.C 5.B 6.C 7.D 8.E 9.B 10.B 11.C 12.C 13.A 14.A 15.D 16.C 17.A 18.A 19.C 20.B 21.A 22.E 23.D 24.A 25.C 26.A 27.C 29.E 30.E 31.A 32.D 33.B 34.B 35.B 36.D 37.C 38.C 39.C 40.B 41.D 42.B 43.C 44.B 45.A 46.C 47.E 48.A 49.E 50.E 51.A 52.B 53.C 54.B 55.B 56.E 57.A 58.B 59.C 60.A 61.A 62.A 63.C 64.B 65.D 66.E 67.A 68.E 69.A 70.D 71.A 72.C 73.B 74.E 75.B 76.B

中医诊断学自测试题

【A型题】

1.伤风表证病人常表现为

A.恶寒重,发热轻 B.发热重,恶寒轻 C.发热轻而恶风

D.发热与恶寒并重 E.寒热往来

2.患者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属于

A.湿温潮热 B.阴虚潮热 C.阳明潮热 D.骨蒸潮热 E.气虚发热

3.患者寒热往来,发无定时,见于

A.表证B.半表半里证 C.少阴病证 D.厥阴病证 E.疟疾病

4.患者前额部疼痛,属何经头痛

A.太阳经 B.少阳经 C.阳明经D.太阴经 E.厥阴经

5.阳热亢盛的病人,其面色常见

A.红黄隐隐 B.两颧潮红 C.泛红如妆 D.满面通红 E.白里透红6.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

A.苍黄 B.萎黄 C.黄胖 D.阳黄 E.阴黄

7.吐痰白滑,量多易咯,多属

A.寒痰 B.湿痰 C.风痰 D.燥痰 E.热痰

8.舌体软弱,屈伸无力者,称

A.短缩舌 B.痿软舌 C.吐弄舌 D.强硬舌 E.颤动舌

9.按五轮学说,上下眼睑属于

A.血轮 B.风轮 C.气轮D.水轮 E.肉轮

lO.观察病人面色的关键,在于区分

A.主色与客色 B.善色与恶色 C.常色与病色 D.客色与病色 E.主色与病色11.舌质淡胖而嫩,苔白而润,见于

A.气虚 B.血虚 C.气血两虚 D.阳虚 E.气阴两虚

12.重病患者,出现下列哪种症状,属于假神

A.言语失伦 B.两颧潮红 C.反应迟钝 D.突然能食 E.表情淡漠13.面部口眼喎斜,或肌肤不仁,并无其他疾苦者,属

A.风中脏腑 B.热极生风 C.阴虚生风 D.风中经络 E.血虚生风14.病人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者,是

A.谵语 B.郑声 C.独语D.错语 E.狂言

15.燥咳的特点应为

A.干咳无痰 B.咳声重浊 C.咳声轻清 D.咳嗽痰多 E.咳声不扬16.脉象“有神”的形态是

A.从容和缓 B.不浮不沉 C.柔和有力 D.沉取应指 E.尺脉明显17.脉来迟而时止,止无定数者,是

A.促脉 B.结脉 C.代脉 D.涩脉 E.缓脉

18.下列属于弦脉形态特点的是

A.端直而长 B.脉来绷急 C.浮而搏指 D.沉按实大 E.状如波涛19.下列症状中,诊断表证最具意义的是

A.脉浮 B.恶寒 C.头身痛 D.苔薄白 E.流涕

20.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阴盛格阳 B.阴盛阳衰 C.阳盛阴衰 D.真阴欲竭 E.阳盛格阴21.“至虚有盛候”、“大实有赢状”均是

A.虚实转化 B.虚实错杂 C.虚实真假 D.真虚假实 E.真实假虚

22.某女经期错乱,经色紫暗,夹血块,少腹冷痛,形寒肢冷,舌紫暗,属

A.血瘀证 B.气滞血瘀证 C.血寒证 D.气虚血瘀证 E.气滞证23.临床以出血和气虚共见为辨证要点者,证属

A.气不摄血证 B.气随血脱证 C.气血两虚证 D.气滞血瘀证 E.气虚血瘀证

24.临床常见的气逆证,多与相关的脏腑是

A.肝、肺、胃 B.肺、脾、肾 C.肝、心、肺

D.心、肾、肺 E.肺、胃、。肾

25.患者神志昏糊,喉中痰鸣,其病因是

A.痰停于肺 B.痰蒙清窍 C.痰湿中阻 D.痰蒙心神 E.痰停局部26.某患者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闷痰鸣,苔腻脉滑,证属

A.寒邪犯肺 B.饮停于肺 C.风寒犯肺 D.痰湿阻肺 E.燥邪犯肺27.患者眩晕耳鸣,头痛目胀,面红目赤,腰膝酸软,头重足轻,脉弦细数,属

A.肝阳化风证 B.肝火上炎证 C.肝肾阴虚证 D.肝阳上亢证 E.肝郁气滞证

28.病人尿频而清,余沥不尽,证属

A.肾阳虚证 B.肾气不固 C.中气下陷 D.脾肾阳虚证 E.脾阳虚证29.以五更泄泻,粪质清冷,完谷不化为主症者,证属

A.脾气虚证 B.食滞胃肠证 C.寒湿困脾证 D.脾肾阳虚 E.肝郁犯脾证

30.阴虚动风的主要症状是

A.四肢麻木 B.手足蠕动 C.颈项强直 D.角弓反张 E.步履不正31.患者胁肋胀痛,纳呆便溏,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证属

A.肝胃不和 B.肝脾不调 C.脾气虚证 D.寒湿困脾 E.脾阳虚证32.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证属

A.脾胃湿热 B.肠道湿热 c.肝胆湿热 D.下焦湿热 E.湿热下注33.六经病证隔一经或两经相传,称为

A.循经传 B.越经传 C.表里传 D.直中 E.顺传

34.患者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口不甚渴,斑疹隐隐,舌绛,脉细数,证属:

A.热入营分 B.气血两燔 C.气营同病 D.血分证候 E.热入营血35.患者面红目赤,呼吸气粗,便秘腹满,神昏谵语,舌苔焦黄,证属

A.阳明经证 B.阳明腑实 C.太阴湿热 D.热迫太肠 E.少阴热化36.发热恶风,头痛,汗自出,脉浮缓,辨证是

A.太阳伤寒 B.太阳中风 C.阳明经证 D.阳明腑证 E.太阴病证

37.肝胆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膀胱湿热证的共见症状是

A.腹痛腹泻 B.身目发黄 C.小便短赤 D.里急后重 E.胁肋胀痛

38.热极生风证患者多见

A.舌强不语 B.角弓反张 C.手足蠕动 D.手足震颤 E.四肢麻木

39.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有症是

A.头晕目眩 B.面色无华 C.五心烦热 D.失眠多梦 E.潮热盗汗

40.湿热蕴结在肠,其大便可见B

A.下利清稀,完谷不化 B.泻下不爽,粪质腥臭 C.溏结不调,时干时稀

D.五更泄泻,泻后痛减 E.便次增多,便质稀薄

三、自测试题答案

【A型题】

1.C 2.A 3.B 4.C 5.D 6.B 7.B 8.B 9.E 10.B 11.D 12.D 13.D 14.B 15.A 16.C 17.B 18.A 19.B 20.A 21.C 22.C 23.A 24.A 25.D 26.D 27.D 28.B 29.D 30.B 31.B 32.B 33.B 34.A 35.B 36.B 37.C 38.B 39.D 40.B

中药学自测试题

【A型题】

1.寒凉药不具备下列何作用

A.清热泻火 B.凉血解毒 C.滋阴除热 D.补火助阳 E.泻热通便

2.两药配合后,药物疗效降低的配伍关系称

A.相须 B.相使 C.相恶 D.相畏 E.相反

3.确定道地药材的关键因素是

A.品种 B.产地 C.加工 D.采制 E.疗效

4.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神农本草经集注E.神农本草经7.下列何组药不是属于十八反的内容

A.甘草反甘遂 B.乌头反白薇 C.海藻反甘遂 D.细辛反藜芦 E.藜芦反丹参6.下

列何药组不属于十九畏的内容

A.巴豆畏牵牛子 B.丁香畏郁金 C.黄芩畏生姜 D.肉桂畏赤脂 E.水银畏砒霜7.中药炮制中”炒炭”属于

A.水制 B.水火共制 C.修制 D.火制 E其它方法

8.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典是D

A.《本草纲目》 B.《中药大辞典》 C.《证类本草》 D.《新修本草》 E.《神农本草经》9.解表药的主要归经是E

A.肾、肺 B.肺、脾 C.肺、心 D.膀胱、三焦 E.肺、膀胱10.白芷用于何种头痛最佳

A.少阳头痛 B.厥阴头痛 C.阳明头痛 D.太阳头痛 E.少阴头痛11.既能平肝阳又能清肝热的药物是

A.石决明 B.牡蛎 C.夏枯草 D.龙胆草 E.刺蒺藜

12.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的药物是

A.川芎 B.延胡索 C.郁金 D.乳香 E.丹参

13.开窍力强,寒闭.热闭均用的药物是A

A.麝香 B.冰片 C.苏合香 D.牛黄 E.郁金

14.治疗膏淋、白浊的首选药是E

A.车前子 B.滑石 C.泽泻 D.扁蓄 E.萆薢

15.具有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消肿功效的药B

A.薄荷 B.牛蒡子 c.蝉蜕 D.升麻 E.葛根

16.麻黄治疗风寒表实无汗,常与其相须为用的药物是

A.荆芥 B.防风 C.桂枝 D.细辛 E.香薷

17.青皮的功效是B

A.理气止痛,和胃化痰 B.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C.理气活血,散结消痞 D.行气散寒止痛 E.疏肝理气,降逆止呕

18.上清肺热,中清胃热,下泻肾火的药物是C

A.天花粉 B.石膏 C.知母 D.栀子 E.黄柏

19.确定道地药材的关键因素是E

A.品种 B.产地 C.加工D.采制 E.疗效

20.善治血热之尿血的药物是C

A.地榆 B.侧柏叶 C.小蓟 D.大蓟 E.槐花

21.下列药物中,不具备润肠能便作用的药物是

A.大麻仁 B.杏仁 C.桃仁 D.砂仁 E.柏子仁

22.以下药物中,善治石淋的药物是

A.木通 B.车前子 C.冬葵子 D.金钱草 E.海金砂23.以下药物中,活血又能补血的是E

A.桃仁 B.川芎 C.红花D.益母草 E.鸡血藤

24.治疗油腻肉食积滞,常选用

A.神曲 B.麦芽 C.山楂 D.莱菔子 E.鸡内金

25.以下除哪项外,均是攻下药的适应证

A.饮食积滞 B.虚寒泻痢 C.火热炽盛 D.大便秘结 E.大肠燥热

26.过量久服可能引起浮肿的药物是C

A.山药 B.人参 C.甘草 D.大枣 E.扁豆

27.下列何药既能祛风湿又退虚热.清湿热

A.秦艽 B.地骨皮 C.青蒿 D.胡黄连 E.防己

28.既能泻肺平喘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

A.桑白皮 B枇杷叶 C.百部D.苏子 E.杏仁

29.以下中被称为“疮家圣药”的药物是

A.栀子 B.芦根 C.天花粉 D.连翘 E.知母

30.湿浊中阻,脘腹胀满甚者宜选

A.藿香 B.丁香 C.黄连 D.厚朴 E.生姜

31.大蓟小蓟均有的共同功效是

A.收敛止血 B.解毒消痈 c.化瘀止血 D.清肝泻火 E.解毒敛疮32.以下补气药中又能补气养阴又能生津清火的药物是

A.黄芪 B.白术 C.党参 D.山药 E.西洋参

33.巴豆的适应症是B

A.热结便秘 B.寒结便秘 C.肠燥便秘 D.血虚便秘 E.阳虚便秘34.称之为”夏月之麻黄”的药物是指

A.香薷 B.紫苏 C.白芷 D.桂枝 E.生姜

35.治疗脾阳虚,脾不统血之便血常选药物是

A.生姜 B.艾叶 C.炮姜 D.干姜 E.附子

36.能破气除痞,又可化痰消积的药物是D

A.陈皮 B.木香 C.青皮 D.枳实 E.香附

37.下列药物善清心胃之火的是

A.金银花 B.连翘 C.蒲公英 D.栀子 E.黄连

38.外感表证兼有食滞者,何药尤宜用之A

A.神曲 B.鸡内金 C.麦芽D.山楂 E.鸡矢藤39.功能凉血止血,尤宜于下焦之便血,痔血的药物为B

A.侧柏叶 B.地榆 C.白茅根 D.苎麻根 E.大蓟40.具有活血止痛功效,又能化瘀止血,常与蒲黄相须为用的药物是D

A.乳香 B.没药 C.川芎 D.五灵脂 E.姜黄

41.既能养心安神,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A.夜交藤 B.柏子仁 c.合欢皮 D.酸枣仁 E.杏仁

42.具有发散行气作用的药物大多具有的药味特征是

A.甘味 B.苦味 C.酸味 D.辛味 E.咸味

43.升麻与葛根都具有的功效是D

A.清热解毒 B.疏肝解郁 C.解表生津 D.解表透疹 E.清利头目

44.中药炮制中“炙”属于A

A.火制 B.水制 C.修制 D.水火共制 E.其它制法

45.入汤剂宜后下的药物是A

A.钩藤 B.牡蛎 C.滑石 D.木通 E.川乌

46.既能清热泻火,又能生津润燥的药物为D

A.寒水石 B.淡竹叶 C.鸭跖草 D.知母 E.栀子

47.因为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E

A.石膏 B.知母 C.天花粉 D.淡竹叶 E.栀子

48.补气药中能大补元气、补虚救脱的药物是

A.人参 B.党参 C.黄芪 D.白术 E.th药

49.干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都可以用的药物是

A.牛黄 B.地龙 C.珍珠 D.天麻 E.钩藤

50.既能收敛止血,又能消肿生肌,常用于肺胃之出血的药物为A

A.白芨 B.蒲黄 C.大蓟 D.地榆 E.紫珠

51.金银花、连翘的共同功效是C

A.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B.清热解毒利湿 C.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D.清热解毒凉血 E.清热解毒燥湿

52.善散肝气郁结,治疗胁肋胀痛,又善于调经止痛为妇科调经之要药是B

A.木香 B.香附 C.佛手 D.乌药 E.沉香

53.活血化瘀药在使用时,最常配伍应用的是

A.温里药 B.理气药 C.清热药 D.化湿药 E.补阳药

54.用于下焦虚寒而致的月经不调,崩漏,妊娠下血首选

A.地榆 B.艾叶 C.蒲黄 D.干姜 E.炮姜

55.紫苏除能解表散寒外,还兼有的作用是

A.宣肺平喘 B.祛风解痉 C.通窍止痛

D.行气宽中 E.利水消肿

三、自测试题答案

【A型题】

1.D 2.C 3.E 4.E 5.B 6.C 7.D 8.D 9.E 10.C 11.A 12.A 13.A 14.E 15.B 16.C 17.B 18.C 19.E 20.C 21.D 22.D 23.E 24.C 25.B 26.C 27.A 28.A 29.D 30.D 31.B 32.E 33.B 34.A 35.C 36.D 37.E 38.A 39.B 40.D

41.B 42.D 43.D 44.A 45.A 46.D 47.E 48.A 49.D 50.A 51.C 52.B 53.B 54.B 55.D

一、方剂学自测试题

【A型题】

1.与方剂基本结构“君臣佐使”无关的是

A.药味用量 B.主治证候 C.药力大小 D.药物的药性 E.剂型2.反佐药作用包括B

A.辅助君臣药之力 B.防止病重邪甚拒药 C.消除君臣药之毒

D.监制君臣药之偏 E.缓解君臣药之峻

3.解表剂不宜用于

A.疮疡初起 B.外感风寒 C.风温初起 D.水肿见有表证者 E.麻疹已透4.泄泻兼有表证宜使用的方剂是

A.藿香正气散 B.芍药汤 C.保和丸 D.参苓白术散 E.四神丸

5.表里双解剂适用于

A.表证已解,里未结实者 B.表里同病之证 C.表里俱热证

D.表里俱寒证 E.表寒里热证

6.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效是

A.疏风泄热,宣肺止咳 B.解表散寒,兼清里热 C.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D.疏风解表,清肺泄热 E.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7.白头翁汤的功效是

A.清热化湿,涩肠止痢 B.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C.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D.清热凉血,消肿止痛 E.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8.一贯煎的功效是B

A.温补肝肾 B.滋阴疏肝 C.滋阴降火 D.滋补肝肾 E.滋养肺胃

9.旋覆代赭汤的功效是

A.益气清热,降逆和胃 B.降气化痰,益气和胃 C.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D.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E.宣降肺气,祛痰平喘

10.补阳还五汤的功效是

A.温补肾阳,强筋壮骨 B.补气活血,散瘀通络 C.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D.温阳益气,散寒通脉 E.温经活血,行气止痛

11.温经汤的功效是

A.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B.活血祛瘀,缓消癓块 C.温经化瘀,养血通脉

D.补血活血,祛瘀调经 E.温经活血,通络止痛

12.不属于地黄饮子功效的是E

A.补肾阳 B.滋肾阴 C.化痰开窍 D.交通心肾 E.镇肝熄风13.小蓟饮子的功效是D

A.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B.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C.清心降火,育阴利水 D.凉血止血,清热利水 E.清肠止血,疏风下气

14.天麻钩藤饮的功效是C

A.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B.滋阴养血,熄风止痉 C.平肝熄风,清热活血 D.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E.平肝潜阳,熄风止眩

15.半夏厚朴汤的功效是A

A.开郁降逆,化痰散结 B.降逆化痰,消痞散结 C.温中散寒,除湿消满D.行气解瘀,化痰消痞 E.行气散结,降逆和胃

16.能宣畅气机,清利湿热的方剂是

A.五苓散 B.三仁汤 C.八正散 D.平胃散 E.猪苓汤

17.葛花解醒汤的功效是

A.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B.消导化积,清热利湿 C.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D.分消酒湿,理气健脾 E.消食和胃,清热散结

18.清气化痰丸的功效是

A.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B.清热泻火,攻逐老痰 C.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D.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E.清热润燥,理气化痰

19.治疗阳证痈疡肿毒初起宜用

A.阳和汤 B.仙方活命饮 C.黄连解毒汤 D.普济消毒饮 E.消风散20.麻子仁丸的组成中含有A

A.大黄 B.薏苡仁 C.枣仁 D.芒硝 E.白蔻仁

21.桂枝汤的药物组成是

A.桂枝、芍药、生姜、大枣、杏仁 B.桂枝、芍药、杏仁、甘草、人参

C.桂枝、芍药、大枣、生姜、甘草

D.桂枝、芍药、麻黄、生姜、甘草 E.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人参

22.乌梅丸的药物组成不含E

A.附子、桂枝 B.黄连、黄柏 C.细辛、干姜 D.当归、人参

E.使君子、槟榔

23.二陈汤的药物组成有C

A.半夏、陈皮、甘草、人参 B.人参、白术、陈皮、半夏

C.半夏、陈皮、甘草、乌梅 D.半夏、陈皮、茯苓、竹茹

E.半夏、陈皮、厚朴、苏叶

24.组成中不含人参、甘草、大枣的方剂是B

A.半夏泻心汤 B.理中丸 C.小柴胡汤 D.橘皮竹茹汤 E.旋覆代赭汤25.小青龙汤中主治外寒的药物是

A.麻黄、干姜、细辛 B.麻黄、桂枝、细辛 C.半夏、干姜、细辛

D.五味子、芍药、细辛 E.桂枝、芍药、甘草

26.温里剂常配伍的药物是B

A.固涩药 B.补气药 C.解表药 D.滋阴药 E.活血药

27.滋阴润燥剂较少配用C

A.滋阴养血药 B.甘温益气药 C.辛香淡渗药 D.甘寒生津药 E.咸寒润肠药28.越鞠丸中的君药是

A.苍术 B.川芎 C.神曲 D.栀子 E.香附

29.凉膈散的组成包括下列何方C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增液承气汤 E.桃核承气汤30.桑药饮的功效是

A.辛凉透表,宣泄肺热 B.辛凉解肌,兼清里热 C.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D.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E.辛凉泄热,清肺平喘

31.具有温补肾阳,填精补血作用的方剂是

A.小活络丹 B.回阳救急汤 c.六味地黄丸 D.右归丸 E.左归丸32.理中丸的君药是C

A.甘草 B.人参 C.干姜 D.白术 E.以上都不是

33.补中益气汤中的君药是

A.人参 B.炙甘草 c.黄芪 D.当归 E.白术

34.六味地黄丸针对肾阴虚的补泻药对是C

A.山萸肉与丹皮 B.山药与泽泻 C.熟地黄与泽泻

D.丹皮与茯苓 E.山药与茯苓

35.当归用量特重的方剂是E

A.当归补血汤 B.四物汤 C.补阳还五汤 D.血府逐瘀汤 E.生化汤36.组成中不含黄芪、当归的方剂是E

A.补中益气汤 B.归脾汤 C.补阳还五汤 D.当归六黄汤 E.防己黄芪汤37.治疗身热下痢的代表方剂是

A.葛根黄芩黄连汤 B.黄连解毒汤 C.大承气汤 D.半夏泻心汤 E芍药汤38.区别肾气丸证与六味地黄丸证的重要指征是C

A.小便频数与小便清长 B.头晕耳鸣与阳痿不育 C.舌红苔少与舌淡苔白

D.腰膝酸软与腰膝冷痛 E.口渴喜饮与口渴欲饮

39.区别苏子降气汤与定喘汤主治证的要点是D

A.有无下元不足 B.咳嗽与喘逆 C.有无表证 D.痰热与痰湿

E.舌苔黄腻与白腻

40.小青龙汤与苓甘五昧姜辛汤相同的功效是

A.解表散寒 B.燥湿化痰 C.宣肺平喘 D.健脾利湿 E.温肺化饮

41.以下除哪首方剂外均有清热化痰之功E

A.清气化痰丸 B.小陷胸汤 C.蒿芩清胆汤 D.温胆汤 E.半夏白术天麻汤42.治疗血虚发热的代表方剂是D

A.四物汤 B.归脾汤 C.炙甘草汤 D.当归补血汤 E六味地黄丸

43.外感风邪所致头痛最宜使用

A.羌活胜湿汤 B.镇肝熄风汤 C.川芎茶调散

D.龙胆泻肝汤 E.半夏白术天麻汤

44.以下属于补益剂的是D

A.健脾丸 B.温脾汤 C.天王补心丹 D.玉屏风散 E.补阳还五汤45.补阴剂常配伍

A.温阳药 B.清热药 C.活血药 D.解表药 E.固涩药

46.祛痰剂一般不宜配伍

A.祛湿药 B.理气药 C.收涩药 D.清热药 E.温里药

47.组成中含有穿山甲、皂角刺的方剂是E

A.复元活血汤 B.阳和汤 C.普济消毒饮 D.桂枝茯苓丸 E.仙方活命饮48.黄芪用量特重的方剂是B

A.玉屏风散 B.补阳还五汤 C.补中益气汤 D.归脾汤 E.防己黄芪汤49.炙甘草汤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E

A.炙甘草 B.桂枝 C.麦冬 D.阿胶 E.干地黄

50.杏仁在以下哪一首方中具有降气润肠的作用

A.三仁汤 B.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C.麻子仁丸 D.桑菊饮 E.杏苏散51.六一散中甘草与滑石的用量比例是E

A.1:2 B.1:3 C.1:4 D.6:l E.1:6

52.黄芪在当归补血汤中的作用是

A.补气活血 B.补气健脾 C.益气固表 D.益气升阳 E.补气生血53.地龙在补阳还五汤中的作用是

A.熄风止痉 B.清热平喘 C.利水消肿 D.活血通络 E.以上都不是54.防风在痛泻要方中的作用是A

A.散肝舒脾 B.祛风散寒解表 C.祛风御风并使固表不留邪

D.透解热毒 E.升散脾中伏火

55.大黄在桃核承气汤中的作用是B

A.泻热通便 B.攻下瘀热 C.攻下冷积

D.荡涤留瘀败血 E.泻肠中湿热瘀结之毒

56.当归在苏子降气汤中的作用是

A.补血活血 B.补血养血 C.活血消肿止痛 D.治咳逆上气 E.养血润燥57.川芎在酸枣仁汤中的作用是A

A.调血散肝 B.行气活血 C.疏风止痛 D.活血祛瘀 E.养血柔肝58.丹皮在犀角地黄汤中的作用是B

A.清泻肝火 B.凉血散瘀 c.内清血中伏火 D.凉血止血 E.以上都不是59.荆芥在消风散中的作用是B

A.疏风止血 B.祛风止痒 C.祛风透表 D.胜湿止带 E.以上都不是60.桂枝汤中体现“散收配伍”,能调和营卫的药对是

A.桂枝与大枣 B.芍药与生姜c.桂枝与生姜 D.芍药与甘草 E.桂枝与芍药61.九味羌活汤中兼清里热的药物是B

A.黄连、黄芩 B.黄芩、生地 C.黄连、黄柏

D.黄芩、桑白皮 E.生地、丹皮

62.小青龙汤中体现“散中寓收”的药物是

A.麻黄、桂枝 B.干姜、细辛 C.半夏、五味子 D.芍药、甘草 E.芍药、五味子63.以下哪一首方的配伍体现“培土生金”之意A

A.泻白散 B.四君子汤 C.补中益气汤 D.健脾丸 E.归脾汤

64.乌梅丸用药不体现以下哪种情况D

A.益气 B.养血 C.清热 D.固涩 E.温中

65.普济消毒饮用量最重的药物是A

A.黄芩、黄连 B.升麻、柴胡 C.薄荷、牛蒡子 D.玄参、板兰根 E.桔梗、甘草66.下列何方不具有解表作用E

A.止嗽散 B.定喘汤 C.杏苏散 D.五苓散 E.贝母瓜萎散

67.二陈汤的君药是C

A.橘红 B.茯苓 C.半夏 D.甘草 E.乌梅

68.实脾散与真武汤中均有E

A.附子、芍药、生姜 B.附子、白术、干姜 C.生姜、苍术、茯苓

D.干姜、附子、茯苓 E.生姜、附子、茯苓

69.杏苏散的功效是

A.轻宣凉燥,宣肺解表 B.轻宣凉燥,止咳化痰 C.轻宣凉燥,散寒发表

D.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E.轻宣凉燥,养阴润肺

70.镇肝熄风汤的主治与下列何项无关

A.肺肾阴虚 B.肝阳上亢 C.风阳上扰 D.气逆血冲 E.肝肾阴虚71.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作用的方剂是

A.血府逐瘀汤 B.温经汤 C.生化汤 D.复元活血汤 E.补阳还五汤72.枳实薤白桂枝汤除方名中三药外,还有

A.青皮、陈皮 B.木香、厚朴 C.苍术、厚朴 D.木香、香附 E.瓜蒌、厚朴73.越鞠丸所治六郁有气郁、血郁,但不包括下列C

A.火郁 B.痰郁 C.寒郁 D.食郁 E.湿郁

74.以下除哪项外均为玉屏风散中黄芪与防风的配伍意义

A.调和营卫 B.补中有散 C.散中有补 D.固表不留邪 E.祛邪不伤正75.具有温阳利水功用的方剂是

A.苓桂术甘汤 B.十枣汤 C.实脾散 D.防己黄芪汤 E.真武汤76.肾气丸中桂枝、附子的配伍意义是

A.温肾暖脾,以助阳气 B.温补肾阳,生发肾气 C.温补肾命,充填精髓

D.温肾补阳,振奋脾气 E.以上都不是

77.补阴剂中属“纯补无泻”的方剂是

A.六味地黄丸 B.左归丸 C.大补阴丸 D.一贯煎 E.知柏地黄丸78.养阴清肺汤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B

A.丹皮 B.生地黄 C.玄参 D.芍药 E.麦冬

79.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的代表方剂是

A.补中益气汤 B.生脉散 C.当归补血汤 D.四物汤 E.归脾汤80.除下列何方外,组成中均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C

A.参苓白术散 B.健脾丸 C.补中益气汤 D.枳实消痞丸 E.八珍汤81.四逆汤主治证中无下列何项E

A.恶寒肢厥 B.呕吐下利 C.神衰欲寐 D.舌苔白滑 E.脉微细数82.以下哪项不是理中丸的主治范围D

A.腹痛喜得温按 B.阳虚失血 C.中焦虚寒所致的小儿慢惊风

D.肝胃虚寒之胃脘痛 E.脾胃虚寒之下利

83.用药体现“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的方剂是E

A.败毒散 B.E刍头翁汤 C.葛根黄芩黄连汤 D.四神丸 E.芍药汤84.泻白散中清泻肺热的药物是B

A.地骨皮、黄芩 B.地骨皮、桑白皮 C.黄芩、牡丹皮

D.黄连、牡丹皮 E.黄芩、大腹皮

85.清暑益气汤主治证中无下列何项A

A.呕逆烦渴 B.身热汗多 C.口干心烦 D.体倦少气 E.脉虚数

86.清营汤证中舌象为B

A.舌绛起刺 B.舌绛苔干 C.舌绛苔白 D.舌绛苔滑 E.舌绛苔腻87.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组成相同的是

A.人参、黄芩、半夏、干姜、甘草 B.人参、黄芩、半夏、生姜、甘草

C.人参、黄芩、半夏、甘草、大枣

D.人参、黄芩、柴胡、生姜、甘草 E.人参、黄芩、半夏、黄连、大枣

88.逍遥散中健脾实土的药物是A

A.白术、甘草、茯苓 B.苍术、甘草、茯苓 c.白术、甘草、赤茯苓

D.苍术、甘草、赤茯苓 E.以上都不是

89.下列何项不属于小柴胡汤的主治范围

A.寒热往来 B.酸苦水 C.胸胁苦满 D.目眩 E.口苦咽干

90.十枣汤的最佳服用时间是A

A.清晨空腹服 B.饭前服 C.饭后服 D.睡前服 E.不拘时服

91.由陈皮、芍药、防风、白术组成的方剂是D

A.四物汤 B.健脾丸 C.四逆散 D.痛泻要方 E.二陈汤

92.由桂枝汤倍芍药,重加饴糖组成的方剂是

A.大建中汤 B.当归四逆汤 C.炙甘草汤 D.小建中汤 E.理中汤93.组成不含粳米、甘草的方剂是E

A.白虎汤 B.麦门冬汤 C.泻白散 D.清暑益气汤 E.清胃散

94.由茯苓、芍药、白术、生姜、炮附子组成的方剂是D

A.五苓散 B.肾气丸 C.实脾散 D.真武汤 E.平胃散

95.全身瘙痒,疹出色红,抓破后疹处渗出津水,舌苔白而微黄,脉浮数者,治宜用C

A.龙胆泻肝汤 B.防风通圣散 C.消风散 D.银翘散 E.仙方活命饮96.产后血虚受寒,恶露不尽,少腹冷痛者,治宜用D

A.血府逐瘀汤 B.温经汤 C.桃核承气汤 D.生化汤 E.复元活血汤97.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脘腹满痛,大便不解者,宜用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大柴胡汤 D.小柴胡汤 E.蒿芩清胆汤98.阳气虚弱,阴血不足之脉结代,心动悸,舌淡苔少者,宜用

A.归脾汤 B.天王补心丹 C.炙甘草汤 D.酸枣仁汤 E.生脉散

99.病人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薄白而微腻,脉濡者,治宜用

A.败毒散 B.九味羌活汤 C.羌活胜湿汤 D.杏苏散 E.藿香正气散100.患者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痛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

力,治宜用E

A.清蒿鳖甲汤 B.清骨散 C.六味地黄丸D.一贯煎 E.大补阴丸101.患者头面红肿焮痛,咽喉不利,身热恶寒,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宜用 A.黄连解毒汤 B.凉膈散 C.仙方活命饮D.普济消毒饮 E.甘露消毒丹102.患者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治宜用E

A.小柴胡汤 B.龙胆泻肝汤 C.蒿芩清胆汤 D.四逆散 E.逍遥散103.患者午后身热,其热不扬,身重胸闷,苔白腻,脉濡缓,治宜用

A.青蒿鳖甲汤 B.清营汤 C.三仁汤 D.六味地黄汤 E.大补阴丸104.患者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舌苔厚腻,脉滑,治宜用B

A.健脾丸 B.保和丸 C.藿香正气散 D.枳实导滞丸 E·枳实消痞丸105.患者因气郁而致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症,治宜用 A.越鞠丸 B.保和丸 C.半夏厚朴汤 D.平胃散 E.厚朴温中汤

106.患者诸虚不足,身常汗出,夜卧尤甚,久而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烦倦,治宜用

A.当归六黄汤 B.牡蛎散 C.玉屏散 D.生脉散 E.桂枝汤

107.因水饮内停,气化失职而致水肿,小便不利,头痛发热,口渴欲饮,苔白脉浮者,治宜用B

A.十枣汤 B.五苓散 C.真武汤 D.实脾散 E.猪苓汤

108.因肝血不足而致虚烦失眠,咽干口燥,头目眩晕,脉细数者,治宜用

A.天王补心丹 B.归脾汤 C.酸枣仁汤 D.朱砂安神丸 E.炙甘草汤109.患者素体痰多,又感风寒,痰热内蕴,肺气上逆而致哮喘咳嗽,痰多气急,痰黄质稠,苔黄腻,治宜用E

A.麻杏石甘汤 B.小青龙汤 C.苏子降气汤 D.泻白散 E.定喘汤110.患者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治宜用

A.导赤散 B.八正散 C.六一散 D.小蓟饮子 E.黄土汤

【B型题】

1.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是C

A.君药 B.臣药 C.佐助药 D.佐制药 E使药

2.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是

A.益气升阳举陷 B.补气固表止汗 C.益气活血

D.益气行水消肿 E.益气生血

3.补中益气汤中黄芪的作用是

4.当归补血汤中黄芪的作用是E

A.当归、生地黄、熟地黄 B.麻黄、杏仁、甘草 C.人参、玄参、丹参

D.黄连、黄芩、大黄 E.生地黄、玄参、麦冬

5.芍药汤中含有D

6.天王补心丹中含有

A.银翘散 B.补中益气汤 C.小柴胡汤 D.大柴胡汤 E.败毒散

7.病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吐,心下满痛,大便不解,舌苔黄,脉弦有力。治宜用D 8.病人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按之无力,治宜用E

A.阳明气分热盛 B.阴虚有火,潮热盗汗 C.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

D.温病后期,阴虚邪伏 E.阴虚内热,虚劳骨蒸

9.青蒿鳖甲汤证的病机是D

10.白虎汤证的病机是A

A.透热转气 B.凉血散血 C.泻下清上 D.补泻兼施 E.火郁发之11.普济消毒饮的配伍含有E

12.凉膈散的配伍含有C

A.真武汤 B.半夏泻心汤 C.黄土汤 D.定喘汤 E.小青龙汤

13.附子、黄芩同用的方剂是C

14.黄连、半夏同用的方剂是

A.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B.清热开窍,豁痰解毒 c.清热开窍,镇痉安神

D.阴阳并补,开窍化痰 E.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15.安宫牛黄丸的功用是A

16.苏合香丸的功用是

A.生姜 B.干姜 C.姜汁 D.炮姜 E.煨姜

17.逍遥散中用的是E

18.真武汤中用的是A

A.温中行气,燥湿除满 B.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C.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D.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E.温化痰饮,健脾利湿

19.藿香正气散的功用是C

20.厚朴温中汤的功用是

A.白芍、白术 B.当归、白芍 C.柴胡、白术 D.羌活、防风 E.防风、甘草21.芍药汤与真人养脏汤的组成均有

22.消风散与川芎茶调散的组成均有E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桃核承气汤 D.凉膈散 E.小陷胸汤23.以下为清,缓下以除中上二焦邪热的方剂是D

24.“釜底抽薪,急下存阴”的代表方剂是A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 ()1.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2.以下哪本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伤寒论》 B.《难经》 C.《黄帝经》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3.下列选项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都不是 ()4. “阴在,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阴阳什么关系的高度概括?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根据五行相侮的规律,下列哪项可能会侮“金”?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7.阴阳在一定围的消长保持动态平衡称为? A.阴阳离决 B.阴平阳秘 C.阴阳对立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8.中医“五官”中什么“五行”属“火”? A. 口 B.舌 C. 目 D.鼻 E.耳()9.中医总结“五行”中“木”的特性为? A.稼穑 B.炎上 C. 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下列“五行”相生关系错误的是? A.木生火 B.水生木 C. 土生木 D.金生水 E.火生土 ()11.下列“五行”相克关系错误的是? A.木克土 B.火克水 C. 水克火 D.金克木 E.土克水 ()12.“后天之本”是指?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3.五脏中“五行”属“木”的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阳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 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 脉 D.骨 E.髓 ()18.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 A.阴邪 B.易伤阳气 C. 凝滞,主痛 D.收引 E.以上均是 ()19.以下情志影响脏腑气机错误的是? A.怒则气上 B.喜则气消 C. 思则气结 D.恐则气下 E.惊则气乱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1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1

按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要求建立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制。在强化公益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 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共同做好农业技术推 广工作,特别是注重利用涉农科研、教学、企业、 专业协会、专合组织等各方面作用,共同开展农业 技术服务。 在抓好农技推广单位的基地建设情况下,配置基本试验基地,配备电脑、照相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推广服务设备,提升农技推广的质量和效益。 创新方式方法,激发农技推广工作活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现代传媒开展技术服务,发挥"农业信息网站"、手机短信等现代服务手段作用,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 中医基础理论 (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A.气滞 B.气逆 C.气不降 D.气脱 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阳小肠经

中医护理学基础100题

五禽戏的创立者华佗 被称为刚脏的是肝 下列具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足阙阴与足少阳经 五化中,属于火的是长 治疗和护理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调整阴阳, 恢复其相对平衡 失眠兼见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者,多为心肾不交 “阳胜则阴病”,用下列那种理论解释为宜阴阳消长平衡 下列不属于津液范畴的是痰饮 脾的生理功能有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产生各种变化 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前半夜 泻南补北法是指泻心补肾法 七情致病的特点有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 机/情志变化与病势相关 经络的主要组成部分十二经脉 目睛斜视多为肝风内动 与血液正常运行有关的因素有脉管的完整性/气的推动/气 的固摄/心肝脾等脏的功能/ 血液自身清浊 诊寸口脉,右寸候肺 与血液生成无关的是自然界清气 期的生理功能有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 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五脏中以升为健的脏是脾 在液为唾的脏是肾 属于六腑的有胆/胃/三焦/膀胱 数脉的主病是热证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凝

滞,主用/其性收引 湿证患者面色多表现为黄色 格阴的本质是真热假寒 过度安逸易导致的病理变化是气血运行不畅 均属于肝系统的是胆/筋/目/爪 脾在体合肉 下列哪项症状属于假神面赤如妆 神识不清,胡言乱语,声高有力,称为谵语 行气利水并用治水肿的依据是气能行津 与肺相表里的六腑是大肠 被称为百病之长的六淫邪气是风邪 呕吐清水痰涎,多属痰饮 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血 具有主决断的脏腑是胆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腻,主病是痰饮证 五行制化关系中,异常的是相乘/相侮 宗气的盛衰可诊察虚里穴 潮热多见于阳明实证/湿温病/阴虚 证 卫气的生理功能是防御、温煦、调控 人体组织结构中,属于阳的是六腑 大实有羸状是指真实假虚 望络脉通用的年龄是3岁内 灰黑苔主病是热极或寒极 瘀血疼痛的性质多是刺痛 肝主流泄的功能体現在调畅气机/促进血液运 行/调解情志/促进肠胃 运化 性质精纯, 灌注于脉中之气是营气 水火既济概括的是哪两个脏腑的关系心与肾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中医药概论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发展。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 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 5、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共收载多少种药品? 答: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是《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共载药850种。 6、什么是阴阳、五行? 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7、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①阴阳交感;②阴阳对立制约; ③阴阳互根互用; ④阴阳消长平衡;⑤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②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③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④用于疾病的诊断;⑤用于疾病的防治; ⑥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8、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①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②五行的相生、相克; ③五行的相乘、相悔和母子相及。 五行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②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③用于疾病的诊断;④用于疾病的治疗。 9、什么是藏象学说?什么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答: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五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10、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答:由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水谷精微都依赖脾的运化,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以后主要的营养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11、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 答: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生殖繁衍基本物质。精化气,称为肾气。肾中精气的生理作用概括为肾阴肾阳,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滋润作用的成为肾阴;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肾阴、肾阳是全身阴阳的根本,五脏六腑阴阳都离不开肾阴、肾阳的供养,肾阴、肾阳又是肾先天之精气生理功能的概括,所以称“肾为人体先天之本”。 12、五脏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 答:心:主血脉,主神志;心合小肠、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合大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上系于喉、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与秋气相通应。 脾:主运化,主统血;脾合胃、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肝:主疏泄,主藏血;肝合胆、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和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

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2

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称为“血府”的是() A.心 B.肝 C.冲脉 D.脉 2.下列不属于祛邪的方法是() A.清热解表 B.利水通淋 C.消积导滞 D.健脾益气 3.气逆最常见于() A.肺胃肝 B.肺心肾 C.肺胃大肠 D.肺肝胆 4.痰饮的形成与下列哪组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A.脾胃肝肾 B.脾肾肝三焦 C.肺脾肾三焦 D.脾胃肺三焦 5.十二经中唯—一条左右交叉的经脉是() A.手太阴肺经 B.足太明脾经 C.手阳明大肠经 D.足阳明胃经 6.司眼睑开合的经脉是() A.阴阳跷脉 B.阴阳维脉 C.带脉 D.任脉 7.津与液的区别,正确的是()

A.液清稀、津稠厚 B.津流动性大,液流动性小 C.液起滋润作用,律起儒养作用 D.阴津,阳液 8.汗孔又称为() A.气门 B.责门 C.幽门 D.股理 9.与脑髓充盈与否密切相关的脏是() A.肝 B.脾 C.肺 D.肾 10.脾开窍于() A.舌 B.鼻 C.唇 D.口 11.女子胞与下列哪组脏腑关系最密切( ) A.心肝肾 B.心肝脾 C.心脾肾 D.肺脾肾 12.“阴阳之征兆”是指() A.天与地 B.上与下 C.血与气 D.水与火 13.下列属五行相悔的是()

A.木侮土 B.土侮水 C.水侮火 D.金海火 14.中医学中成功地应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难经》 D.《内经》 15.小便失禁二年余,伴有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谈苔白,最宜诊断为() A.肾阳虚证 B.肾不纳气证 C.肾气不固证 D.脾肾阳虚证 16.院胀纳呆口腻,自重便据,波短赤,苔黄腻,脉儒数,属() A.寒湿困脾 B.脾胃湿热 C.肝脾不调 D.肝胆湿热 17.目胞浮肿多属() A.水肿病 B.肝胆火炽 C.肾精耗竭 D.气血不足 18.小儿囱门迟闭,多属() A.温病火邪上攻,脑髓有病 B.吐泻伤脾,气血不足 C.肾气不足,发育不良 D.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19.神在全身皆有表现,但最突出地表现于()

中国医科大学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考试《中 医护理学基础》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 阴阳这对纲领是用来辨别() A. 病位的深浅 B. 邪正的盛衰 C. 疾病的类别 D. 疾病的性质 正确答案:C 2. 口渴而不多饮,兼见身热不扬,属() A. 阴虚 B. 湿热 C. 痰饮 D. 瘀血 正确答案:B 3. 下列经脉中分支最多的是() A. 胃经 B. 三焦经 C. 胆经 D. 膀胱经 正确答案:A 4. 与酸味药作用相似的药味是() A. 咸味 B. 辛味 C. 苦味 D. 涩味 正确答案:D 5. 下列哪项不是风邪的致病特点() A. 善行而数变 B. 耗气伤津 C. 易袭阳位 D. 为百病之长 正确答案:B 6. 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中的是() A. 气 B. 血

C. 津 D. 液 正确答案:C 7. 针刺头顶和项背部腧穴最宜选择() A. 侧俯卧位 B. 仰卧位 C. 仰靠坐位 D. 俯伏坐位 E. 正确答案:D 8. 主治肺、胸、喉病的经脉是() A. 大肠经 B. 胃经 C. 小肠经 D. 肺经 正确答案:D 9. 刮痧的常用介质有() A. 粉剂 B. 膏剂 C. 丸剂 D. 水剂 正确答案:D 10. 麻黄汤与三拗汤的变化属于() A. 药味的增减 B. 药量的加减 C. 剂型的更换 D. 药味、药量均变化 正确答案:A 11. 位于肘横纹上,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的穴是() A. 小海 B. 少海 C. 天井 D. 曲池 正确答案:A 12. 善于治疗崩漏的腧穴是() A. 厉兑 B. 隐白 C. 至阴 D. 少商 正确答案:B 13. 下列哪项不是寒邪的致病特点()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 ()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李杲 B.孙思邈 C.李时珍 D.张仲景 E.刘完素 ()2.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 脉 D.骨 E.髓 ()3.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4.“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阴阳什么关系破坏的结果?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气机基本形式是? A.升 B.降 C.出 D.入 E.以上均是 ()7.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8.中医“五官”在“五行”中属“木”的是? A. 口 B.舌 C. 目 D.鼻 E.耳 ()9.中医总结“五行”中“金”的特性为? A.稼穑 B.炎上 C. 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属于中焦的脏腑为 A.心肺 B.脾胃 C. 肝胃 D.肝肾 E.肾与大肠 ()11.以下哪个描述属于阳的属性 A.下降的 B.寒冷的 C. 内守的 D.抑制的 E.剧烈运动的 ()12.金元四大家不包括? A.李杲 B.张从正 C. 刘完素 D.张仲景 E.朱震亨 ()1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 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以上均是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阴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 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以下哪本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伤寒论》 B.《难经》 C.《黄帝内经》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气机的含义为: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 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 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 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 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 A.脾 B.大肠 C.小肠 D.胃 E.肝 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 A.脉 B.胆 C.脑 D.骨 E.髓 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 A.冲脉 B.任脉 C.带脉 D.督脉 E.肾经 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A.手太阳 B.手少阴 C.手少阳 D.手太阴 E.手厥阴 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中医临床“三基”手册》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侯论》 2、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先秦秦汉 B.两晋隋唐 C.宋金元 D.明清 E.近代 3、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是 ( )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丹溪 E.陈无择 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5、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B.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E.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 6、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7、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8、“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9、“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10、肾病及肝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11、根据情志相胜法,大怒时可用哪种情志去制约( ) A.喜 B.思 C.悲 D.恐 E.惊 12、“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13、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火与土 E.火与水 14、用甘味药治疗肺气虚,其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C.五行相生 D.五行相克 E.同气相求 15、以下可用阴阳互相互根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16、“阴中求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17、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 A.水 B.木 C.土 D.金 E.火 18、肝病传脾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生 B.克 C.乘 D.侮 E.子病及母 1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20、“五脏分阴阳,则肺的阴阳属性是(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21、因心火旺而导致目赤易怒者, 为( ) A.母病及子 B.木火刑金 C.水来乘火 D.火来侮水 E.子病及母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25分,每小题5分) 1、劳逸适度: 2、释疑解惑: 3、顺情从欲: 4、祝由: 5、劳复: 二、填空题(共54分,每小题2分) 1.服药的温度,一般药物要求(),但热药寒证时,可以(),寒药热证时可以(),真寒假热时则可用()法,真热假寒时则可用()法。 2、确定服药时间,健胃药应()服用,消导药应() 服用。 3、根据中医用药给药时间的要求,滋补药宜()、安神药宜()服用。 4、中药煎煮的方法包括()、()、()、()煎药时间、特殊煎药方法和机器煎药。 5、中药用药“八法”通常是指()、()、()、下法和温法、清法、消法、补法八种。

6、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十二经脉包括()、()、()和()。 7、经络的生理功能包括( )、( )、( )、 ( )。 8、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十二经脉包括()、()、()和足三阴经。 三、简答题(共21分,每小题7分) 1、简述经络的生理功能。 2、请写出三类腧穴的特点。 3、写出十二经脉的名称与交接规律。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25分,每小题5分) 1、劳逸适度:是指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凡能下地活动的病人都要保持适度的休息与活动。 2、释疑解惑:通过一定的方法,解除患者对事物的误解,去除思想包袱,增强信心情志护理方法。 3、顺情从欲:顺从病人的意志、情绪,满足其心身的需要。 4、祝由:系说发病的原由,转移病人的精神,以达到调整病人的气机,使精神内守以治病的方法。 5、劳复:大病初愈后,因精神刺激、形体劳倦或房劳过度等引起疾病复发 二、填空题(共54分,每小题2分) 1.服药的温度,一般药物要求(温服),但热药寒证时,可以(热服),寒药热证时可以(冷服),真寒假热时则可用(热服)法,真热假寒时则可用(冷服)法。 2、确定服药时间,健胃药应(饭前)服用,消导药应(饭后)服用。 3、根据中医用药给药时间的要求,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服用。 4、中药煎煮的方法包括(煎药用具)、(煎药用水)、(煎前泡药)、(煎药火候)煎药时间、特殊煎药方法和机器煎药。

中医学基础(一)自考试题 (3)

. 浙江省2004年1月自考中医学基础(一)试题 课程代码:0293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 题1分,共20分) 1.下列何项属阳消阴长( )。 A.由春及夏 B.由冬及春 C.由秋及冬 D.由冷变热 2.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3.大怒导致咳血是( )。 A.木克金 B.木乘金 C.木侮金 D.金侮木 4.五脏六腑之华盖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5.下列何项不属“肾气不固”( )。 A.滑精 B.脱肛 C.遗尿 D.大便滑脱 6.“孤府”是指( )。 A.胆 B.胃 C.大肠 D.小肠 7.血液生成与哪个脏关系最密切( )。 A.心 B.肝 C.脾 D.肺 8.手足同名阳经的相交处是( )。 A.手部 B.足部 C.头部 D.胸腹部 9.《素问·热论》曰“先夏至日者”为( )。 A.病温 B.病暑 C.阴暑 D.阳暑 10.六淫七情中具有收引闭合特性的是( )。 A.湿惊 B.寒思 C.寒惊 D.湿思 11.瘀血致病的特点是( )。 A.疼痛肿块 B.紫绀出血 C.舌质紫暗 D.以上都是 12.外感热病热盛伤津属( )。 A.真实假虚证 B.因实转虚证 C.虚中夹实证 D.实中夹虚证 13.下列何项不属治则( )。 A.三因制宜 B.以热治热

C.调整阴阳 D.扶正祛邪 14.瘀血崩漏应该运用( )。 A.先补后攻 B.先攻后补 C.攻补兼施 D.健脾摄血 15.不寐的病位在:( )。 A.心 B.肝 C.脾 D.肺 16.虚脉的形象是:( )。 A.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B.沉细而软,应指无力 C.极细极软,似有似无 D.脉体加线,软弱无力 17.阳盛格阴是:( )。 A.表寒里热证 B.热证转寒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18.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 A.形体消瘦 B.形寒肢冷 C.冷汗淋漓 D.脉细舌净 19.经常眩晕,神疲乏力,胁痛如刺而拒按,舌淡嫩有瘀斑,脉涩无力,拟诊为:( )。 A.气滞血瘀 B.气虚血瘀 C.血虚挟瘀 D.气血两虚 20.口干、尿少、便干、咯痰粘稠且量少难出,此属:( )。 A.风热犯肺 B.痰热阻肺 C.肺阴亏损 D.燥邪伤肺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医学整体观包括哪两个内容( )。 A.天人合一 B.天人相应 C.形神相合 D.人是有机整体 E.人禀天地之气生 2.事物组成阴阳,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 A.相互对立 B.相互影响 C.相互关联 D.同类性质 E.相互类同 3.属心之体、窍是( )。 A.筋 B.脉 C.口 D.唇 E.舌 4.宗气不足主要病变的脏腑是( )。 A.心 B.肺 C.肝胆 D.脾胃 E.肾 5.在足小趾端相交接的经脉是( )。 A.肾经 B.肝经 C.脾经 D.胃经 E.膀胱经 6.气的哪两种病变可形成瘀血( )。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第二临床医学院 中医专业2003级基础知识竞赛试卷 (2004年2月-中基)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40分,每题1分) 1.在中医学中,最早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书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小儿药证直诀》 E.《温病条辩》 答案:C 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A.朱丹溪 B.刘完素 C.叶天士 D.吴鞠通 E.薛生白 答案:A 3.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气血 E.形体 答案:A 4.用阴阳学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阴的是: A.五脏 B.六腑 C.津液 D.血 E.腹部 答案:B 5.“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句话主要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一种关系: A.对立 B.互根 C.消长 D.交感

答案:B 6.事物的阴阳属性是: A.绝对的 B.相对的 C.统一的 D.平衡的 E.恒定的 答案:B 7.“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A.阳偏盛证 B.阴偏盛证 C.阴偏衰证 D.阳偏衰证 E.阴阳偏衰证 答案:C 8.属于阳证范围的是 A.寒证 B.表证 C.里证 D.虚证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9.“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阴中求阳 D.阳中求阴 E.补阴扶阳 答案:B 10.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曲直 答案:E 11.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A.水和火 B.土和金 C.金和木 D.木和土 E.金和火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提出疫气说的医家就是 A.吴鞠通 B.吴又可 C.叶天上 D.薛生白 2.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3.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就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4.下列属土的就是 A.目B、舌C、口 D.鼻 5.以下何种说法错误 A.舌为心之苗 B.汗为心之液 C.血为心之府 D.喜为心之志 6.五脏中以升为健的脏就是 A.肝B、肺 C.脾 D.心 7.“水谷之海”就是指 A.小肠 B.胃 C.脾 D.肝 8.“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就是 A.津血同源 B.汗为心之液 C.精血同源 D.肝肾同源 9.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就是 A.心阳B、肺气C、脾气D、肾阳 10、同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的奇经就是 A.冲脉、任脉、带脉 B.督脉、任脉、冲脉 C.任脉、督脉、带脉 D.督脉、冲脉、带脉 11.既能耗气伤津,又能生风动血的邪气就是 A.风 B.暑 C.燥 D.火 12.下列何项不属于劳逸损伤( ) A.劳力过度 B.饮食过度 C.安逸过度 D.劳神过度 13.阴阳失调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病机就是( ) A.阴阳亡失 B.阴阳互损 C.阴阳偏衰 D.阴阳格拒 1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用于治疗( ) A.虚寒证 B.虚热证 C.实热证 D.阴损及阳证 15.阴虚火旺与虚阳浮越除以下何症相似外,其它都不同( ) A.面色赤 B.四肢寒温 C.舌象 D.脉象 16.用不轻不重指力持脉“委曲求之”叫做( ) A.总按 B.单按 C.寻 D.举 17.脉来应指圆滑,如珠走盘者为( ) A.动脉 B.长脉 C.滑脉 D.数脉 18.下列哪项不属实证范畴( ) A.食积 B.气滞 C.水停 D.内燥 19.下述哪些不就是表证的特点( ) A.感受外邪所致 B.起病一般较急 C.必发展成里证 D.恶寒发热并见 20.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其头痛的症状特点就是( ) A.头晕胀痛 B.头晕健忘 C.头痛剧烈 D.头痛绵绵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库完整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1.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左传》 答案:1.E 2.《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映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 .辨证论治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灵枢?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答案:3.B 4.《素问?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 .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 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命门 E.脑 答案:6.A 7.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7.E 8.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病种 B.病名 C.症状 D.体征 E.证候 答案:8.E 9.属于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 .审因论治 D .辨证论治 E. 防重于治 答案:9.E 10.中医理论中阴阳的概念是 A.代表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 B.代表相互关联的两种事物

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doc

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一)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 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 厥阴经D.于?少阴经 2 .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 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 邪与正 3. 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谋的? A. 木为水之子 B. 水为火之所不胜 C. 火为土之母 D. 金为木之所胜 4. 《索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 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 脏腑 5. 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谋的? A. 肺主气,司呼吸 B. 肺主升清 C. 肺主通调水道 D』市主治节 6. 脾统血的含义是 A. 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 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址的作用 C. 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 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A. 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 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 脉B?筋C.髓D.骨 9. 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 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 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 阴盛慎用寒药 B. 阳虚慎用寒药 C. 冬季慎用寒约 D. 假寒慎用寒药 11. 能产生夭癸的物质是 A. 水谷粘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 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 生发、柔和 B. 阳热、上炎 C. 长养、化育 D. 清静、收杀 13. 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 肝的疏泄作用 B. 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 膀胱的气化作用 D. 肾的气化作用 14. 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A. 气滞 B.气逆 C.气不降 D.气脱 15. 分布丁?面颊部的经脉是 A. 足阳明胃经

《中医护理学基础》习题集、考试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第一章绪论 二、填空题 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 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华佗)。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张仲景)。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首创汤剂的是(伊尹 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孙思邈)。

11、(张仲景)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孙思邈 B、张仲景 C、华佗 D、叶天士 四、简答题 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 四、简答题 1、①妇、幼儿护理:孙思邈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视食疗③生活起居④饮食护理⑤精神调养⑥老年人的护理⑦投药护理⑧护理操作技术:首创细葱管进行导尿。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 (1)对饮食宜忌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中医临床饮食调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做好生活起居护理,顺应四时气候,避免疾病的发生。 (3)重视情志护理,认为情志过极可导致人体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疾病。同时强调医护人员与患者交谈时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第二章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第三章整体护理 一、名词解释 1、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通泄症状的方法。但其实质通泄症的病因本质是实证,如因积滞伤食所致腹泻,因瘀血内滞所致崩漏,但取攻下治护法,就是“通因通用”法。 2、寒因寒用:用补塞药,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的症状的方法。但其实质塞证为其假象,又称假塞,故治疗护宜取补塞。 3、辨证施护:就是运用中医的理论,对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病史、症状、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从而找出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或护理诊断。并在辨证的基础上,即从疾病的证候定性中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并按其实施,从而达到护理目的。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提出疫气说的医家是 A.吴鞠通B.吴又可C.叶天上D.薛生白 2.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B.足少阳经C.足厥阴经D.手少阴经3.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B.上与下C.动与静D.邪与正 4.下列属土的是 A.目 B.舌 C.口D.鼻 5.以下何种说法错误 A.舌为心之苗B.汗为心之液C.血为心之府D.喜为心之志 6.五脏中以升为健的脏是 A.肝 B.肺C.脾D.心 7.“水谷之海”是指 A.小肠B.胃C.脾D.肝 8.“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A.津血同源B.汗为心之液C.精血同源D.肝肾同源 9.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10.同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的奇经是 A.冲脉、任脉、带脉B.督脉、任脉、冲脉 C.任脉、督脉、带脉D.督脉、冲脉、带脉 11.既能耗气伤津,又能生风动血的邪气是 A.风B.暑C.燥D.火 12.下列何项不属于劳逸损伤() A.劳力过度B.饮食过度C.安逸过度D.劳神过度 13.阴阳失调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病机是() A.阴阳亡失B.阴阳互损C.阴阳偏衰D.阴阳格拒 1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用于治疗() A.虚寒证B.虚热证C.实热证D.阴损及阳证 15.阴虚火旺与虚阳浮越除以下何症相似外,其它都不同()

A.面色赤B.四肢寒温C.舌象D.脉象 16.用不轻不重指力持脉“委曲求之”叫做() A.总按B.单按C.寻D.举 17.脉来应指圆滑,如珠走盘者为() A.动脉B.长脉C.滑脉D.数脉 18.下列哪项不属实证范畴() A.食积B.气滞C.水停D.内燥 19.下述哪些不是表证的特点() A.感受外邪所致B.起病一般较急 C.必发展成里证D.恶寒发热并见 20.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其头痛的症状特点是() A.头晕胀痛B.头晕健忘C.头痛剧烈D.头痛绵绵 21.金元时期,被后人称为“寒凉派”的医家是 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 22.阳损及阴,阴损及阳,说明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 23.五官中属五行之“水”的 A.目B.舌C.耳D.口 24.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是由何气所派生 A.卫气B.元气C.宗气D.营气 25.气在局部发生阻滞不通时,称为 A.气滞B.气闭C.气脱 D.气陷 26.“骨之余”是指 A.齿B.发C.肾D.筋 27.“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 A.肺通调水道B.脾运化水液C.小肠受盛化物D.小肠泌别清浊 28.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作用的是 A.经筋B.经脉C.经别D.别络 29.造成行痹的主要邪气是 A.寒邪B.湿邪C.风邪D.热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