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1年射频消融治疗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因素

2021年射频消融治疗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因素

2021年射频消融治疗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因素
2021年射频消融治疗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因素

2021年射频消融治疗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因素

心房颤动(房颤,Atrial Fbrillation;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患病率和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加,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房颤患病率约为0.65%,80岁以上人群高达7.5%[1]。房颤除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外,可增加体循环栓塞、心力衰竭及心脏性猝死的风险。目前指南推荐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抗凝、控制心室率及转复为窦性心律[2]。随着心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导管消融已成为药物转复房颤之外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导管消融主要以射频能量为主,冷冻、超声及激光消融也已在临床应用,新型的脉冲电场消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在临床开展[3]。无论何种消融方式,房颤术后均有复发可能,目前阵发性房颤的成功率波动于70-90%[4],房颤复发除术者操作技术因素以外,还与患者自身的病理生理状态有关。本文就影响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因素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一、临床特征

一般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房颤类型和病程长短等,患者精神因素和临床常用的CHADS2及CHADS2-VASc评分均可影响手术疗效,本文未全部囊括,有选择性的对前研究较多、临床常见的两种临床特征:肥胖和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进行了总结。

(一)肥胖

既往已有研究报道肥胖可增加房颤发生的风险[5]。为进一步明确肥胖与房颤消融手术疗效的关系,Bhradeev等[6]观察了701例行环肺静脉隔离的房颤患者,其中对照组(18.5≤BMI<25)146例,超重组(25≤BMI <30)227例,肥胖组(30≤BMI<40)244例,病态肥胖组(BMI≥40)84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女性、高血压、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在四组中均有差异,CHA2DS2-VASC评分在病态肥胖组明显高于其余三组,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随BMI增加而升高,病态肥胖组最高。一年随访结果发现肥胖组房颤复发率(超重、肥胖、病态肥胖组依次为51.3%、57%、58.1%)明显高于对照组(39.9%)。国内学者深入研究了体重控制对术后复发的影响[7],根据随访的BMI较基线的变化情况,将研究人群分为体重控制组(ΔBMI<-1 kg/m2)及体重未控制组(ΔBMI≥-1 kg/m2 ),在校正基线BMI、饮酒、教育程度、房颤类型及病程、左心房前后径及CHA2DS2-VASc评分后,体重控制与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率低相关(OR=0.40,95%CI 0.18-0.90,P= 0.026)。肥胖与房颤的关系可能与多种机制有关,肥胖可增加左房体积及心房纤维化,二者均证实与房颤术后复发相关。同时,肥胖可使机体处于长期低水平炎症状态,炎症参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另外肥胖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增多,而心外膜脂肪组织是许多炎症介质的主要来源且心包脂肪含量的增多与心房重构

相关[8]。

(二)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与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代谢疾病、脑血管疾病等。研究显示,OSA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较正常患者高2-4倍,同样,房颤患者中合并OSA的比例波动于10-60%[9]。对6项OSA对肺静脉隔离术后房颤复发研究结果的荟萃分析显示,OSA患者术后房颤复发的风险较对照组高25%(RR 1.25,95%CI 1.08 to 1.45,p = 0.003)[10]。Aakash A等观察在冷冻球囊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空白期房颤复发、OSA是持续性房颤患者的预测因子[11]。从临床角度分析,OSA导致夜间反复出现低氧血症、交感神经快速激活、炎性因子分泌、脂类物质分解增多、夜间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交替兴奋,诱发自主神经紊乱导致肺静脉周围异常放电增多,均可又诱发房颤。应用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可有效改善OSA症状后,降低射频术后房颤复发率[12]。而Anter 等从心房基质方面入手,OSA患者心房基质不均一性强(心房电压低、传导速度慢、电图分布散),肺静脉隔离后,心房内非肺静脉起源的异位起搏点(上腔静脉、界嵴、右房室交界等)增多,易导致房颤复发。而将房颤复发的OSA患者标测到的异位激动灶继续消融后可明显改善临床预后,相反不合并OSA的复发患者肺静脉外消融对于心律失常复发无影响[13]。

二、血清学指标

(一)尿酸

尿酸是嘌呤在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下的代谢产物,高尿酸血症是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后心血管疾病的又一危险因素。已有报道血清中尿酸水中通过激活促炎因子驱动炎症反应,同时炎症时细胞裂解增加使得尿酸水平升高,二者形成类似正反馈的作用,而炎症反应已确定与房颤相关。He等[14]通过回顾性研究阵发性房颤患者尿酸水平与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最低至最高四分位尿酸水平复发率依次升高,多因素Logistical回归分析证实升高的尿酸水平是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HR 1.613,95%CI 1.601-1.625,P=0.014)。另有一项观察冷冻球囊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前瞻性研究证实,术前较高的尿酸水平与术后复发率高有关,该研究认为术前高尿酸水平可激活炎症及氧化应激通路,炎症和氧化应激在机制上相互关联,导致钙超载和钠通道减少,最终导致电重构,同时还通过成纤维细胞增殖、炎症和凋亡进行结构重构[15]。尿酸水平与房颤术后复发之间可能通过以上机制产生密切关系。

(二)半乳糖凝集素3

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是β半乳糖苷凝集素家族成员,由肿瘤生长因子(Tumor Growth Factor,TGF-β)和Smad3诱导和激活的巨噬细胞释放,可触发与重构相关的多个信号通路,进而参与

多种纤维化相关的病理生理过程[16]。如前所述,心房纤维化参与房颤进程,并且已有研究证实血清中Gal-3水平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17]。Clementy等测定160名房颤患者血清中Gal-3水平(14.4?±?5.6?ng/mL),随访12个月后共有55名患者再次出现持续性房性心律失常,统计发现高水平Gal-3是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HR?=?1.07,95%CI 1.03-1.12,p?=?0.001)[18]。另一荟萃分析[19]也指出,较高的Gal-3基线水平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风险增加,18个月后复发患者的Gal-3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患者。但是小样本研究发现应用冷冻球囊行肺静脉隔离的房颤治疗中,尽管术后12个月时复发组Gal-3水平升高,未复发组降低,但两组Gal-3水平无统计学差异(6.66?±?4.09?ng/ml vs 6.02?±?2.95?ng/ml,p?=?0.516)[20]。基于目前研究,血清Gal-3水平与房颤密切相关,在射频消融术后房颤的复发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是对于冷冻球囊治疗房颤术后复发的影响尚不能确定,需更大样本量研究证实。

(三)基质金属蛋白酶与髓过氧化物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是心肌胶原的生物学标记物,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是从活化的多形核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杀菌酶,MPO通过催化产生次氯酸等反应性物质,刺激pro-MMPs 活化成MMP,使其活性和表达均上调,从而促使心肌细胞外基质中胶原蛋白产生和降解失衡,造成心肌组织纤维化,

从而引起心房结构重塑及电重构[21]。有研究通过比较随访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发现术后复发者血清中MMP-9明显高于未复发者[22]。国内吴聪等[23]通过前瞻性研究观察到房颤消融前血浆MPO>50.5 ng/ml 与房颤术后复发有关(HR=4.292,P=0.030),并推测MPO 参与房颤术后复发的机制与炎症、氧化应激及心肌组织纤维化相关。

(四)其他

除以上血清学指标外,亦有研究炎性相关血清学指标与术后房颤复发相关,如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等,但是因炎症与房颤的关系证据较多,故未将其众多指标一一列出。另有其他类型指标,如甲状腺素等与术后房颤复发相关,但目前研究样本较小,证据不足,无确切结论,仍需大量的研究观察使之进一步明确。

三、心房组织纤维化

心房组织纤维化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密切相关,可导致心房结构重构和电重构,前者表现为心房容积扩大和低电压区面积增加,而后者则表现为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传导速度减慢等,这将进一步促进房颤的发展,并影响射频消融疗效。Marrouche等[24]开展的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

研究-DECAAF研究,应用3D延迟强化MRI定量测定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发现心房纤维化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密切相关。纤维化程度每增加1%,,术后总体复发率可增加6%。除此之外,另有学者提出应用应用三维标测系统行左心房重建并进行电压标测,根据左房内电压判断出纤维化区域(电压<0.5mV),并进行针对心房纤维化的个体化消融,即纤维化区域的BOX隔离(Box Isolation of Fibrotic Areas,BIFAs)。该研究中根据标测的左房纤维化区域进行针对性是否加用BIFAs,随访12.5±2.4月后,72.2%的患者经单次消融即成功,1.17次手术/人后可使83.3%成功维持窦性心律,临床效果良好[25]。但是这仅为单中心研究,目前针对应用心房电压评估心房纤维化的方法尚不成熟,具体定义标准无明确定论,临床效果需进一步大规模研究证实。

近来针对心房组织纤维化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众多,如转录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管紧张素II (Angiotention II,Ang II)、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C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P-23)等,均有相关研究证实与房颤术后复发相关,但是缺乏大规模临床证据,因此生物标志物检测依旧是研究热点,期待这些标志物能预测房颤发生、发展,早日可纳入指南以指导临床工作。

四、基因多态性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多态性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研究越来越多。一项纳入2145例射频消融治疗的荟萃分析指出[26],位于染色体4q25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2200733 C>T(基因型TT或TT+CT),rs10033464 G>T(基因型TG或TT+TG)与消融术后房颤复发风险增加有关,rs2200733与rs10033464至少1个风险等位基因的携带者房颤风险分别增加48%、51%。其可能的机制是与rs2200733 上游(~150 kb)的PITX2基因有关,PITX2可有效调控心房静息膜电位,参与肺静脉肌袖的形成、分化和增殖,这与Tao等的研究结论一致,后者同时指出,染色体1q21(KCNN3)的rs13376333 、染色体16q22(ZFHX3)上rs7193343和rs2106261与房颤术后复发无关[27]。在基因组流行病学的心脏和衰老研究小组(CHARGE)的一项研究中,

rs7193343为AF易感性位点,Yu-Feng等[28]应用单因素分析发现在台湾人群中染色体16q22(rs7193343)与阵发性房颤复发独立相关。近来有研究证实编码肌球蛋白轻链MYL4的等位基因rs4968309与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的复发相关。Yuan等连续纳入510名房颤患者及192名对照病例,其中246名接受冷冻球囊治疗并完成1年随访,21名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复发,属于早期复发,28名患者在3个月后复发,即晚期复发,整体术后房颤复发率为19.51%[29]。对MYL4基因7个SNP位点进行分型,校正传统的风险因素后进行单变量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

rs4968709位点CC基因型的患者房颤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P=0.019,OR=2.889(1.190,7.012)。其可能的机制为:肌球蛋白轻链MYL4在

正常人对心房肌具有高度选择表达性,MYL4基因突变可导致心房电和机械功能完全丧失,最终发展为心房顿抑、广泛的心房重构。rs4968309为非编码SNP,非编码SNP可能作为增强子元件、DNase超敏区、染色质标记物等在疾病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间接影响编码区域的功能。此外该研究发现rs4968309与房颤患者左房大小相关,rs4968309位点C等位基因与房颤的发生相关。

综上所述,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仅对近年来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并未对传统因素(如性别、年龄、房颤类型及炎症相关指标等)进行一一归纳,加强术前预测因素的识别,对于已知的可控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可进一步提高射频消融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复发。相信随着对房颤机制及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研究的深入,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前景必将会更好。

详解导管射频消融技术(总6页)

详解导管射频消融技术 (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详解导管射频消融技术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到底算手术吗 李毅刚教授:导管射频消融术严格来讲,应该算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穿刺血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引导下,把电极导管沿着血管送入心腔,精确定位引起心动过速的关键病灶,用电极导管头端紧紧贴靠该处,在局部释放射频电流(100千赫兹~1.5兆赫兹),在很小的范围内(约3~4毫米直径及深度)产生热效应,使局部组织内水分蒸发,直接摧毁关键病灶,从根本上治疗心动过速。是否每个房颤患者都能做导管射频消融李毅刚教授:房颤患者病情千差万别,而把握好房颤消融术适应证是关键。阵发性房颤无疑是导管消融术的最佳适应证,随着射频消融术的发展,持续性或者持久性房颤、心房明显增大(大于45毫米)的阵发性房颤也成为其适应证。对于发作频率很小的阵发性房颤和同时合并需要进行外科开胸手术的房颤患者,目前暂不推荐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术。导管射频消融术优势在哪 李毅刚教授: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特点是微创、不留疤、不需要全身麻醉。以下三类人选择房颤导管消融术的话,获益比较多:①吃抗心律失常药控

制不了、症状比较明显、发作非常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②持续性房颤的患者;③合并其他心脏病,例如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等的患者。 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比如心衰、高血压型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的患者来说,导管消融术和药物治疗、外科手术相比,可以明显降低房颤的复发率,增加成功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衰发作频率越频繁越容易出现房颤,有房颤就会更容易心衰。经过临床研究证实,导管消融术能够终止这个恶性循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在心功能检查上,能够看到反映心功能的指标明显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BNP(脑利钠肽)降低;在症状上,患者能感受到心衰症状的明显缓解,过去稍微活动一下就累,手术后活动量增加或者能够正常活动。年龄大的患者能选择导管射频消融术吗 李毅刚教授:所有打算进行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首先要预防左心房血栓形成,规范有效地进行抗凝治疗,选择口服或皮下注射抗凝药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栓形成。其次需要进行详细检查,来评估心房内是否有血栓。如果发现左心房内有血栓形成,则不能进行导管消融术,需要接受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抗凝,待血栓消失后才可进行消融手术。

图说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图说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马长生医生2014-11-27 21:54:56房颤左心房导管阅读(5196)评论(1)分享到 通过前面的几次介绍,大家可能对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这种介入性治疗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下面这些绘制的示意图,我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更加直观的印象(不代表真正的解剖关系,为显示清晰局部可能有夸)。 图1.心脏正面观,显示心脏的大致结构。可以看到4条肺静脉开口于左心房,是连接肺与心脏的血管(肺并非实际位置及大小,仅用于示意肺静脉的作用)。同时可见下腔静脉开口于右心房。

图2.心脏反面观,即把上图翻过来看。可见左心房、4条肺静脉、下腔静脉及右心房。 图3.如果把心脏比作房屋,其结构就如下图。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及右心室4间屋子。二尖瓣是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门,只能向左心室单向开放。同理,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门叫三尖瓣,也只能向右心室单向开放。左心房与右心房、左心室与右心室之间是没有窗户的墙壁,互不相通。左心房有来自于肺的4条走廊(肺静脉),左心室有通向全身的走廊(主动脉),通向右心房的是来自于全身的走廊(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而右心室的走廊通向肺(肺动脉)。主动脉走廊口和肺动脉走廊口也有小门,只能向走廊侧单向开放。如果把血液比作房间里流通的空气(蓝色箭头),墙壁的阻隔保障动脉血液与静脉血液相互间不混合,而单向开放的门保障空气在房间单向流通不能返回。

图4.左心房与肺静脉局部,目前认为绝大多数房颤起源于肺静脉开口(仅标注了4条肺静脉中的1条),也是导管消融的部位。

图5.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前需要完善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以除外左心房血栓。食管紧邻心脏后方(左心房在人体的实际位置是在心脏的最后方,即与食管相邻),将超声探头由口深入至食管心脏水平就能清楚显示心房的微小结构,有无血栓一目了然。 图6.进行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时,在腹股沟(大腿根)进行股静脉穿刺(示意图仅显示右侧,实际术中需要穿刺双侧股静脉)。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遗症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遗症 在刚刚作完房颤射频消融后,少数患者短时间内可能会有后遗症的表现,这种后遗症会给我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在平时需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调理和治疗,配合上合理的适应症,加快手术的康复,慢慢的调理就能避免后遗症的出现。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遗症 开胸直视射频消融手术,可与其他心脏疾病手术同期进行,手术时间仅延长数十分钟,同时会切除或关闭左心耳(血栓发生最主要的部位),从而降低病人脑卒中几率。微创射频消融手术,是在腔镜辅助下,通过双侧胸壁的小切口,直接对关键区域进行消融,以达到理想治愈的目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仅3-5天。同时,也切除左心耳,将房颤所致脑卒中率降低至10%以下。我病区目前开展本项技术,大多数是在其他心脏手术的同时完成。所用设备有单极射频消融笔及双极射频消融钳。 ★疗效

开胸直视射频消融手术,不仅可以治疗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也可以用于治疗内科导管消融术效果不确定的永久性房颤。据报道治疗永久性房颤的中、远期疗效可达到70%-80%以上。 微创射频消融手术针对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12个月的 治愈率可达到90%-95%以上,且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适应证 一般来说,频繁发作、难以忍受症状、药物治疗欠佳、且没有手术禁忌的患者,都可以进行治疗,尤其是需要进行开胸手术的房颤病人、慢性房颤患者及内科导管消融失败的患者。 ★术后康复 出院后根据情况继续服用强心、利尿、抗心律失常及抗凝药物,增减或停用药物一定要遵从医嘱。术后早期因为心房消融线附近炎性反应的影响,约有30%患者术后仍有短期的房颤,不必过度紧张,一般术后3个月炎性反应彻底消退后可自行恢复为窦性心律。长期房颤对心脏、肌肉造成的损伤则需要更长时间(大 约6个月)恢复。出院后定期复查,明确房颤是否转复为窦性心

初识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初识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性疾病,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以导致脑卒中或心力衰竭等致残、致死性的并发症,危害较大。前面提到,房颤的治疗包括抗凝、心室率控制及节律控制3个方面。节律控制治疗除药物及电复律外,还有相对较新但发展迅速的介入治疗方法——导管射频消融术。在此简单介绍,希望大家在了解这种技术后可以对其不再陌生或恐惧,以后还会将各部分分开来详细介绍,敬请期待。 一、什么是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外周血管将消融设备送入心脏,通过高频电流能量造成局部心肌坏死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其名字里包括一个“术”字,其实与外科手术不是一个概念,严格讲都不能算作手术,体表也没有明显的伤口,它是一种介入操作,只不过我们内科医生喜欢把这种操作也称作“术”,以区别于药物保守治疗。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是节律控制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减少或终止房颤的发作以改善症状和生活方式。它也是目前治疗房颤效果最好的内科方法,显著优于电复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 二、诞生与发展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诞生于1994年前后,灵感来自于治疗房颤的外科手术,可以说是个比较年轻的技术,算得上“90后”了,但成长却十分迅速。大约自1998年起,全球电生理室均开始尝试和改进这项技术,我国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也开始于这个时期。经过10余年的发展,该技术已经基本成熟。 三、原理

研究表明,房颤大多起源于肺静脉,少数可能来自肺静脉外的一些位点,因此隔离肺静脉的心电活动可治疗房颤。肺静脉位于左心房后方,是连接肺和左心房的血管,一般有4条(图1)。名字叫“静脉”,里面流动的实际是动脉血,肺静脉负责把肺里氧合好的血液输送回心脏。射频是一种高频电流能量,作用于心肌时可以导致局部坏死,此后以瘢痕组织替代愈合,从而截断传导通路。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森林大火时拔除树木和野草而制作的隔离带。沿肺静脉开口周围或邻近的左心房壁通过消融导管一点一点进行消融,使点连成圈,组成隔离带,将房颤病灶隔离开来,使之不能向整个心脏传导而达到治疗目的(图2)。经过这种消融治疗,多数房颤可以消失。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风险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风险 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效果显著优于抗心律失常药和电复律。前面我们也分多次介绍了有关内容,主要是积极方面。但实际上,我们知道,患者在接受一项治疗之前可能更加关心的是这种治疗的风险。我们不能“老王卖瓜”,射频消融是一种介入治疗技术,介入操作都存在风险。当然,我们也并非“打官腔”。希望通过本文使患者更加理性地认识和选择射频消融术,也希望帮助已经接受了该项治疗的患者了解围术期需要注意观察的异常情况以尽早发现可能的并发症。 本期首先介绍导管射频消融术最严重、对患者影响最大的并发症,也是我们最为担心和关注的,研究报道的总发生率约为5%左右。 1.栓塞 血管本是封闭系统,血液里面的成分不能接触到外面的物质,一旦接触(割破、划伤等)就会在破损局部形成血栓以利止血。导管射频消融术属于介入操作,需要将各种导管沿血管送入体内,消融时心脏局部也会形成创面,因而有形成微小血栓的风险。此外,前面曾介绍过,房颤最大的危害在于心房内的血栓。术前经食道超声心动检查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心房血栓,是目前最精确的检查,但遗憾的是,它也无法做到100%。无论介入相关的微小血栓还是心房里房颤形成的血栓,在操作时均有脱落可能。血栓脱落后形成栓子,沿血流移动,直至到达口径较小的血管无法继续通行便堵住了,这种情况下就会形成栓塞。最严重的情况是栓子堵塞在脑血管发生脑栓塞,发生率不足1%,一般出现于术中或术后短时间内,可以出现头晕、头痛、偏侧肢体无力、口齿不清等表现。如果阻塞的血管较小或阻塞时间较短(栓子自溶),不产生症状或症状自行消失,不遗留后遗症。仅有少数患者卒中较为严重,脑梗死面积大,甚至遗留后遗症。因此,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均要抗凝治疗,术中也会在血管内注入抗凝药物。患者在术后同样需要注意有无上述脑梗表现。 2.心脏压塞 前面曾经介绍过心脏的解剖及导管射频消融术操作的主要方式。我们知道,消融导管由股静脉进入体内,直达右心房,穿刺房间隔到达左心房,于肺静脉开口周围进行射频放电,使部分心肌坏死、瘢痕化,形成隔离带。心房壁的厚度远远小于心室壁,心肌含量也较少。射频消融就像在心脏内面做雕刻,仅使心脏里面部分心肌坏死而不能透壁。此外,射频放电时还有可能在消融局部发生微小爆裂。因此,在进行房间隔穿刺及射频放电操作时均有造成心房壁破损的可能,心房壁如果出现破口或穿孔,毫无疑问,心脏里面的血液就会涌出来,流到心脏外面的心包里。心包就像一个口袋,把心脏装在里面。心包内聚积大量血液会挤压心脏,影响心脏的功能。患者可以突然出现喘憋,伴随血压明显下降,甚至意识丧失。这种情况就被称为心脏压塞,是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1%左右。 心脏压塞大多发生于消融过程中,极少数可推迟术后数小时。这种情况一旦发生,需要立即终止介入操作进行抢救,措施为心包穿刺。一般由剑突下(俗称的“心窝处”)进

心房纤颤行射频消融术后的护理流程分析

心房纤颤行射频消融术后的护理流程分析 发表时间:2016-12-28T17:07:02.65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1月上第21期作者:叶显元[导读] 可对其疾病康复产生促进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状况,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心内科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对心房纤颤行射频消融术后的护理流程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一般资料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房纤颤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34例,对全部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SAS)评分,同时对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经过护理后,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的心房纤颤均得以消除,且无严重并发症情况发生。结论:对心房纤颤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对其疾病康复产生促进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状况,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关键词:心房纤颤射频消融术护理 心房纤颤的特征性表现为持续性心律失常,当患者出现心房纤颤时,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当前临床上对于心房纤颤的治疗,还没有特异高效的治疗举措[1]。采用药物治疗,所导致的副作用较大,长此以往可能导致药源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相较之下,介入导管消融疗法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小等特点[2]。本次研究就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房纤颤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34例,对心房纤颤行射频消融术后的护理流程进行分析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一般资料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房纤颤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32~70岁,平均(46.3±5.2)岁。持续性房颤(房颤发作时间>7d)患者19例,阵发性房颤(房颤发作时间≦7d)患者15例。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有5例,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有20例,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有14例。在进行射频消融术前,对全部患者进行胸部X线片,常规实验室检查,食管超声心动图,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左房血栓进行排除。 1.2 研究方法 在进行手术前,于患者背部第7 胸椎水平稍偏脊柱左侧处安置背部参考电极,同时将血压,血氧,心电,呼吸等监测设备开启。采用2%利多卡因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麻醉成功后,于双侧股静脉,以及右颈内静脉进行穿刺。分别放置+极冠状窦标测电极、四极希氏束或右室标测电极2根,SL1房间隔穿刺鞘行左房至肺静脉造影。然后将CARTO系统加导航冷盐水消融导管,以及Lasso标测电极导管送入,于CARTO系统辅助下,对肺静脉,以及左心房的解剖结构图进行标测和重建,对消融的靶点进行选定,然后开展左右侧环肺静脉口外线性消融。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完成后,对全部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内容主要包括:(1)一般护理。在手术完成后,对患者开展心电监护,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其精神状态进行严密观察。在手术完成后1h内,每隔15min进行1次呼吸,血压,脉搏以及血氧饱和度的测定。之后的2h,每隔30min进行1次测量。之后每小时进行1次测量。在手术完成后3h,需采取心脏超声对患者的心包腔内的情况进行查探,观察其是否存在积血,积液等。由于患者无法进行移动,需对其进行床边心脏超声。在术后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主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患者出现胸闷,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出冷汗,心率加快,心音低等症状,应及时采取X线片检查,因为患者可能出现了心脏穿孔,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为患者进行心包穿刺。如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手术完成后3h,需要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监测,避免血管的形成,或穿刺位置出血。每天对患者进行4次体温测量,1次心电图检查,保证患者体内的管道通畅。(2)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出血,感染情况进行预防。在术后进行拔管时,应该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规程来进行操作,及时对敷料进行更换,对其进行局部按压,时长为15~20min,同时采用沙袋进行压迫,时长为4h,术后对手术肢体进行制动,时长为24h。同时对患者的体温变化,以及伤口处出现的炎症反应加强观察,告知患者不能用手对穿刺的部位进行触摸,避免感染的发生。(3)心理护理。因大部分心率失常的患者,由于自身会出现心慌,气短,失眠等症状,导致患者自身被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在进行心理护理时,护理人员要做到言语亲和,态度诚恳,笑容温暖,要和患者进行沟通,排解其不良情绪,让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接受治疗,同时护理人员应以成功案例鼓励患者,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康复充满信心[4]。(4)对患者开展有效的术后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食用营养丰富,并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将房颤,以及射频消融术相关的知识告知患者,使其对自身疾病有基本的了解,术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用药,同时监督其按时服药。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况采取SAS量表进行评分,同时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s 来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SAS评分对比 经过护理后,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表1 护理前后SAS评分对比(±s)

房颤的克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房颤的克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对于房颤的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将大大降低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同时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马长生教授作为从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对房颤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在一个寒冷的冬日,记者见到了这位充满阳光、充满活力的心内科专家,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心愿:开展中国特色的 心血管介入技术 记者:作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电生理介入治疗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您是秉承着什么样的医学理念一直坚持心血管介入研究的? 马长生:心血管介入治疗是通过采用一系列介入器械、材料及现代化数字诊疗设备来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缩短了病人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费用也明显降低,而且心血管介入技术不仅提供了一种创伤较小的手术诊疗手段,还使得一些传统手术难以处理的疾病得以圆满解决,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基于以上种种优点,心血管介入治疗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心脏病介入学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空前,特别是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不仅进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人数有极大提高,而且治疗质量也有相当水平的提高,在一些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方面已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甚至相当。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改进,心血管介入治疗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接触也越来越密切,介入医学的发展对于介入医生、介入技术以及介入器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我国心血管介入医疗技术在各地区、各医院之间的开展状况不平衡,仪器设备和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些缺点都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心血管领域的研究以及各种培训,使得国内的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产业界技术人员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为我国心血管病病人进行医疗服务。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地进行心血管相关领域的研究以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另一方面还要大力推广、普及基础技术,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和方法,争取技术上的突破,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我国心血管介入领域的希望。 呼吁:积极抗凝,减少血栓 记者:对于我国许多医生在房颤治疗上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重要环节——抗凝治疗方面,您能否讲解一下它在房颤治疗中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使用抗凝治疗,在抗凝治疗中常见的问题又是什么? 马长生:房颤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疾病。心房无序的颤动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房

23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观察护理

23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观察护理 文章来源: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文章作者:冯敏 关键字:房颤射频消融术护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介入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阵发房颤的技术越来越多,我院开展房颤射频消融术实施共2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4例,女9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34岁,平均52.1岁,复发8例,未复发15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因病程长,病情的反复发作,患者和家属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易产生消极、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满足其生理、生活需要,使其舒适,护士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取得患者的信任,关心体贴患者,给予心理安慰,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广博的知识耐心地给患者解释疾病有关知识,帮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和心理,帮助家属调整心态。 2.2 常规术前准备(1)术前检查:一般化验常规包括血、尿、便、肝、肾、电解质、凝血、血型、传筛、血脂;特殊检查包括甲亢全套、Holter、食管超声检查心房内有无血栓形成;其他检查还有X线、B超、ECG。(2)向患者介绍射频消融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消除疑虑心理;(3)常规清洁备皮,备皮范围:上颌以下至两乳头连线两侧至腋中线(包括侧腋窝)脐以下至大腿上1/3(包括腹股沟及会阴部);(4)做PG、碘试验;(5)术前宣教:练习床上小便,术日晨进半流质,术前2 h禁饮。 2.3 术后护理(病房)(1)平移、轻放患者,再次看伤口,固定沙袋;(2)床边心电图(12导),持续心电血压监护,24 h约束带制动,术后饮食;(3)术肢制动12~24 h,沙袋压迫6~8 h;(4)测T、BP、P、R,第一次BP手测;第1 h,每15 min 测1次,P、BP各测4次;第2 h,每30 min测1次,P、BP各测2次;再每2 h测1次至术肢解除制动。(5)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抗凝药:术后当天速碧林与华法令同时应用,约3天后停用速碧林,并查INR。持续INR在2.0~2.5,术后使用华法令1个月停药。 2.4 护理观察要点 2.4.1 监测术后当天回病区,监测心电、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防止各种原因引起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 2.4.2 局部伤口的观察穿刺点选择的是股静脉,由于解剖位置的原因,再因为RFCA 术后患者常规进行抗凝治疗,机体在这段时间内处于低凝状态,穿刺伤口容易出血。因此每小时巡视伤口1次,观察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无渗血、周围有无淤斑及血肿。6 h撤除沙袋压迫,12 h后伤口换药解除制动,特别警惕换药后伤口出血。 2.4.3 药物观察术后因应用抗凝药物,要密切观察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下淤斑、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等。 2.4.4 肺静脉狭窄[1]房颤射频消融的部位在肺静脉,消融后会引起肺静脉肌肉挛缩,肺动脉变狭窄,术后半年可发病,患者一旦出现胸闷、憋气等呼吸系统症状时就应首先考虑肺静脉狭窄(肺静脉狭窄久之可导致右心衰)。 2.4.5 血栓栓塞[2]当栓子在左心房可导致体循环栓塞,如心、脑、肾、四肢栓塞,当栓子在右心房,可导致肺循环栓塞、肺栓塞。应密切观察患者肢体的活动、语言的正确表达等。

详解导管射频消融技术

详解导管射频消融技术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详解导管射频消融技术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到底算手术吗 李毅刚教授:导管射频消融术严格来讲,应该算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穿刺血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引导下,把电极导管沿着血管送入心腔,精确定位引起心动过速的关键病灶,用电极导管头端紧紧贴靠该处,在局部释放射频电流(100千赫兹~兆赫兹),在很小的范围内(约3~4毫米直径及深度)产生热效应,使局部组织内水分蒸发,直接摧毁关键病灶,从根本上治疗心动过速。是否每个房颤患者都能做导管射频消融 李毅刚教授:房颤患者病情千差万别,而把握好房颤消融术适应证是关键。阵发性房颤无疑是导管消融术的最佳适应证,随着射频消融术的发展,持续性或者持久性房颤、心房明显增大(大于45毫米)的阵发性房颤也成为其适应证。对于发作频率很小的阵发性房颤和同时合并需要进行外科开胸手术的房颤患者,目前暂不推荐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术。导管射频消融术优势在哪 李毅刚教授: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特点是微创、不留疤、不需要全身麻醉。以下三类人选择房颤导管消融术的话,获益比较多:①吃抗心律失常药控制不了、症状比较明显、发作非常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②持续性房颤

的患者;③合并其他心脏病,例如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等的患者。 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比如心衰、高血压型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的患者来说,导管消融术和药物治疗、外科手术相比,可以明显降低房颤的复发率,增加成功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衰发作频率越频繁越容易出现房颤,有房颤就会更容易心衰。经过临床研究证实,导管消融术能够终止这个恶性循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在心功能检查上,能够看到反映心功能的指标明显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BNP(脑利钠肽)降低;在症状上,患者能感受到心衰症状的明显缓解,过去稍微活动一下就累,手术后活动量增加或者能够正常活动。年龄大的患者能选择导管射频消融术吗 李毅刚教授:所有打算进行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首先要预防左心房血栓形成,规范有效地进行抗凝治疗,选择口服或皮下注射抗凝药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栓形成。其次需要进行详细检查,来评估心房内是否有血栓。如果发现左心房内有血栓形成,则不能进行导管消融术,需要接受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抗凝,待血栓消失后才可进行消融手术。 有的老年患者体质较弱,常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冠心病等,不少人认为采用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风险

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史 超,陈桂花 摘要:对50例心房颤动病人接受射频消融术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完善辅助检查,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加强肢体的观察、用药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护理,及时发现心脏压塞、迷走神经反射、穿刺部位的血肿以及心房颤动的复发,采取有效护理措施,50例病人均好转出院。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2.008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B-0108-02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降低病人的生存质量,并发血栓栓塞、脑卒中等[1]。我国心房颤动发病率约为0.77%[2],且随人口不断老龄化其发病率不断上升。药物治疗心房颤动,其效果往往不佳。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心导管将射频电流引入心脏内以消融特定部位的局部心肌细胞,融断折返环路或消除异常病灶而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我科2005年3月—2009年3月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下行射频消融术50例,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0例病人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53.1岁±6.9岁;阵发性心房颤动46例,心房颤动发作频繁,持续性心房颤动4例(持续时间均>1年,经胺碘酮及美托洛尔治疗无效);1例合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5例合并高血压,其他44例病人为特发性心房颤动;心功能(NYHA)分级为Ⅰ级、Ⅱ级;入院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排除左心房血栓,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平均左心房内径为39.40mm±6.42mm,完善24h动态心电图、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所有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1.2 手术效果 5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术后1例病人出现少量心包积液,行心包穿刺引流处理后症状缓解;1例病人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及时给予多巴胺及阿托品使用后好转;1例病人颈静脉出血血肿,未行特殊处理后自行吸收。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常规护理 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等。完善术前准备,双颈部、双腹股沟区备皮,做碘过敏试验,向病人介绍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术晨禁食4h,床上练习大小便。 2.1.2 心理护理 因大多数病人不了解手术的原理及过程,存在焦虑、紧张等心理,做好心理护理对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尤为重要。护士需主动与病人谈心,介绍手术的过程、安全性,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同时向病人介绍手术医生的治疗经验,增强病人对手术者的信任感,减轻焦虑。术前除了介绍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优势外,还需向病人及家属讲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治疗效果的显现时限及有一定复发率的现实,使病人对手术有正确的认识,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1.3 药物治疗的护理 心房颤动术前病人应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2周,以免术中因药物影响而诱发不出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病人口服华法林治疗4周,控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2.5,避免术中、术后发生栓塞。术前3d停用华法林,改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2h注射1次。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术前4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术前12h停用。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监测 大部分病人在术后数小时或数天内可发生新的心律失常,如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 术后即刻行全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用药注意事项 健康心律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用药注意事项——健康心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一些不适反应,如恶心呕吐、胸闷心悸、胸口隐痛等,这些症状大多轻微,无需特殊处理,一般均能自行好转。部分患者在术后碰到此类症状时非常担心,应避免过于紧张以更好的度过术后恢复期,重要的是一定按医嘱定时服药。 术后为什么要用抗凝药剂? 消融术后需按医嘱常规服用3个月抗凝药物。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心房内血栓形成,而导致脑卒中、肢体栓塞坏死等栓塞情况。 术后常用药物服用的注意事项 华法林 华法林是目前房颤抗凝最常用的药物,临床应用需患者定期检查INR 值(凝血功能),过低会产生抗凝效率不足、血栓事件增多,过高则会导致出血并发症的增加。三个月后根据INR 调整华法林用量。 华法林应用注意事项: 1.可空腹食用也可和食物混食 2.尽可能晚上服用 3.前一日漏食,第二日不需加量;连续两日以上漏食,应监测INR 4.忌可能引起损伤的危险运动 5.食物相对固定,忌中草药及茶 达比加群

达比加群是新开发的一种直接抑制凝血酶的抗凝药物,可提供有效的、可预测的、稳定的抗凝效果,同时较少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无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无需常规进行凝血功能监测或剂量调整。 请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达比加群酯用药量不合适很有可能出现恶心和呕吐、便秘和发热、低血压、又或者贫血、眩晕、头痛和心动过速等症状。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为了抗凝防止血栓形成,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和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 注意事项 1.应与食物同服或用水冲服,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2.阿司匹林和酒不能同时吃 3. 避免与其他抗血栓药合用 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各种疾病的时,要严密监视以下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 2.过敏反应,特异性体质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 3.神经症状,在服用量大时会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等不良反应,停药后可恢复 4.肝肾损坏,长期服用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肝肾损坏,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外科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

---------------------------------------------------------------最新资料推荐------------------------------------------------------ 外科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 外科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杨桂林屈正 (煤炭总医院心脏中心心血管外科,北京, 100028) 通讯作者: 屈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为0.15%~1.00%,在二尖瓣病变患者中,心房颤动发生率高达40%~79%[1]。 以往心房颤动多被看作是一种良性心律失常,然而近2O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心房颤动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2, 3]。 房颤发病率高、危害较大,针对房颤的治疗是近年来临床上研究重点之一。 房颤的药物或电复律疗效差、复发率高。 因此探索房颤的外科治疗变得非常重要。 一.经典迷宫手术的提出和发展外科治疗房颤的目标是[4]: ① 消除心房颤动;② 恢复窦性心律;③ 保持房室同步运动; ④ 恢复心房收缩功能;⑤ 通过消除心房的不良血流状态而减少或消除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危险。 为达到外科治疗房颤的目标,先后有 Willioms[5]和 Cox[6]等提出左房隔离术,Guirauden 等[7]提出走廊术,但两种手术疗效有着较大的局限性,故现在临床中已较少应用。 之后,又有 Cox 等[6, 8]设计的一种术式可以切断心房内所 1/ 11

有可能存在的折返环,使切口之间的空隙区不能形成折返从而阻止心房颤动的产生;同时手术确保术后窦房结冲动沿专一径路传至房室结,使房室同步收缩,恢复心房的收缩功能。 由于心房内的折返环大多环绕左、右心耳、上下腔静脉、肺静脉、冠状窦等开口处存在,因此,这种术式将这些部位的心房肌肉通过切割和缝合隔离成多个电绝缘的区域犹如迷宫状,故被称为迷宫手术(Maze 手术)。 1987 年 Cox 等[6]首先开展了 Maze I 手术,并在病人的房颤转复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 Maze I 手术后存在两个问题: 窦房结的心率变时性反应功能损伤,即在运动时心率不能相应增快;左心房功能不全。 为此, Maze 手术经历了MazeⅡ手术和Maze Ⅲ手术两次改良[9] 。 Maze Ⅲ手术与Maze Ⅰ 、Maze Ⅱ 手术相比,它取消了右房顶部切口,避免对窦房结动脉和右房窦性冲动发生区产生医源性损伤;环绕 4 个肺静脉口作一杯状切口,以尽可能缩小左房隔离区保留左房传输功能,手术明显地减少了术后起搏器的安置率,改善了心房传输功能,故已成为外科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金标准。 Cox 等[10]报道了 346例行 Cox 迷宫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病死率为 2%,存活的病例中,99%转复为窦性心律,只有 2%的病例需要术后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注意修订稿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注意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通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伴有焦虑。 房颤时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室率,会使心房丧失对心室的辅助灌注作用,心输出量明显降低,使患者感到明显的不适;长时间的心动过速易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同时,长时间心脏的不协调收缩还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淤滞,易形成血栓,从而引发栓塞或卒中。所以房颤是一种需要积极治疗的疾病。 现阶段房颤治疗的目标是:1、转复房颤心律,使之恢复为窦性心律;2、控制房颤发作时快速的心室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预防房颤的严重并发症:血栓栓塞或卒中。初发房颤一般先行药物治疗,治疗房颤的药物有: 转复心律的药物(即抗心律失常药物) 控制心室率的药物(主要是减慢快速的心室率) 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 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如华发林)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治疗房颤,诸如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PVAI),适合这种方法治疗的房颤人群包括: 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或慢性房颤患者 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 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用药后出现严重副作用者 身体情况较好,能够耐受导管射频消融术 什么是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或称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房颤均和肺静脉有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人类有四根肺静脉从心脏后部汇入左心房(约占80%),少数病人可以多于或少于4根。肺静脉电隔离术(PVAI),即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周围静脉血管将直径约2.5mm的导管送入心房,在心房与肺静脉相连的部位发放射频能量,沿肺静脉开口消融一周,形成环形的疤痕,将异常激动限制在肺静脉,使之不能外传,从而阻断异常节律的传导路径,达到根治房颤的一种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心脏内其他一些部位也可发放异常冲动,这些部位同样也需要被隔离。 尽管药物较为普遍的应用,但是许多患者治疗效果并不满意。还有一些患者虽然药物治疗有效但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 唯一能够既避免外科手术,又能够治愈房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导管射频融治疗。射频消融的导管是一种细长的导管,可以通过人的外周静脉进入心脏。通过消除引起房颤的心脏内异常电活动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项治疗需要专业的电生理医师进行。这项治疗在专用的导管室进行,患者平卧于X-光手术床上,皮肤粘贴上心电记录电极,医生通过穿刺静脉插入导管直至心脏。穿刺静脉的选择通常为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在X光的指导下,电极通过静脉送到右心房,在右心房和左心房之间的房间隔处,医生会选择一个相对薄弱的位置进行穿刺,这样导管可以直接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进行操作。而房间隔穿刺孔在术后可以自然愈合封闭。导管的尖端可以操纵定位,贴靠于心肌组织时可以记录局部心脏电活动,还可以进行心脏内的电刺激。其中一种电极尖端可以加热,进而用于消融掉导致房颤发作的异常心肌组织。这种消融仅仅对极少一部分心肌组织产生凝固作用。其产生的范围很小。尽管消融时产生的症状极少,但少数患者仍会有不适感。如果不适感较重,医生会应用一些镇静剂或止痛剂来缓解症状。

临床路径在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在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对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行为改善及对疾病控制的情况。方法选取本院100例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一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患者满意度、遵医行为、疾病知晓度以及术后效果评定,通过这些检测数值来分析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满意度更高、更加积极配合治疗、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等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传统治疗工作中开展临床路径,显著改善了其不良生活习惯,该方法可以作为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有效诊治辅助方法而大力推行。 标签:临床路径;房颤;射频消融术 房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心力衰竭、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1]。近年来射频消融治疗以其创伤较小、疗效好,已逐步成为治疗房颤的主要方法之一。临床路径(CNP)是针对特定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手段为纵轴,制成的有顺序性及时间性的诊治服务程序模式[2]。因此,本研究抽取100例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到我院应用射频消融术医治房颤的患者,随机挑选50例患者为研究组,接受日常治疗和临床路径,剩下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探讨这两种方法的比对结果,现将调查与评价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应用射频消融术医治房颤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其中男性46例,女性50例,年龄在32~86岁,平均年龄为69.5岁。将这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即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病因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临床路径方法两组患者均实行相同的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接受治疗的同时,还要接受临床路径:向患者讲解房颤的有关内容,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对其疾病控制、用药方法及降低心理焦虑等做相应的指导。针对不同患者拟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并以健康教育来改正他们吸烟、酗酒、暴食暴饮的不良生活习惯。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患者开展有效的心理疏通、沟通,帮助他们消除焦虑和不安。对患者的心理调整要科学、准确,不要在治疗中增添患者的紧张感,医护人员要适当的给患者减压,积极地开导患者,降低负面情绪。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讲解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提醒患者时刻注意自身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密切观察血压和尿量情况,准确记录24 h 出入量,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通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心悸、胸闷、乏力、 头晕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伴有焦虑。 房颤时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室率,会使心房丧失对心室的辅助灌注作用,心输出量明显降低,使患者感到明显的不适;长时间的心动过速易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同时,长时间心脏的不协调收缩还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淤滞,易形成血栓,从 而引发栓塞或卒中。所以房颤是一种需要积极治疗的疾病。 现阶段房颤治疗的目标是:1、转复房颤心律,使之恢复为窦性心律;2、控制房颤发作时快速的心室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预防房颤的严重并发症:血栓栓塞或卒中。初发房颤一般先行药物治疗,治疗房颤的药物有: ?转复心律的药物(即抗心律失常药物) ?控制心室率的药物(主要是减慢快速的心室率) ?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 ?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如华发林)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治疗房颤,诸如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PVAI),适合这种方法治疗的房颤人 群包括: ?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或慢性房颤患者 ?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 ?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用药后出现严重副作用者 ?身体情况较好,能够耐受导管射频消融术 什么是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或称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房颤均和肺静脉有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人类有四根肺静脉从心脏后部汇入左心房(约占80%),少数病人可以多于或少于4根。肺静脉电隔离术(PVAI),即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周围静脉血管将直径约2.5mm的导管送入心房,在心房与肺静脉相连的部位发放射频能量,沿肺静脉开口消融一周,形成环形的疤痕,将异常激动限制在肺静脉,使之不能外传,从而阻断异常节律的传导路径,达到根治房颤的一种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心脏内其他一些 部位也可发放异常冲动,这些部位同样也需要被隔离。 尽管药物较为普遍的应用,但是许多患者治疗效果并不满意。还有一些患者虽然药物治疗有效但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唯一能够既避免外科手术,又能够治愈房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导管射频融治疗。射频消融的导管是一种细长的导管,可以通过人的外周静脉进入心脏。通过消除引起房颤的心脏内异常电活动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项治疗需要专业的电生理医师进行。这项治疗在专用的导管室进行,患者平卧于X-光手术床上,皮肤粘贴上心电记录电极,医生通过穿刺静脉插入导管直至心脏。穿刺静脉的选择通常为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在X光的指导下,电极通过静脉送到右心房,在右心房和左心房之间的房间隔处,医生会选择一个相对薄弱的位置进行穿刺,这样导管可以直接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进行操作。而房间隔穿刺孔在术后可以自然愈合封闭。导管的尖端可以操纵定位,贴靠于心肌组织时可以记录局部心脏电活动,还可以进行心脏内的电刺激。其中一种电极尖端可以加热,进而用于消融掉导致房颤发作的异常心肌组织。这种消融仅仅对极少一部分心肌组织产生凝固作用。其产生的范围很小。尽管消融时产生的症状极少,但少数患者仍会有不适感。如果不适感较重,医生会应用一些镇静剂或止痛剂来缓解症状。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注意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通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伴有焦虑。 房颤时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室率,会使心房丧失对心室的辅助灌注作用,心输出量明显降低,使患者感到明显的不适;长时间的心动过速易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同时,长时间心脏的不协调收缩还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淤滞,易形成血栓,从而引发栓塞或卒中。所以房颤是一种需要积极治疗的疾病。 现阶段房颤治疗的目标是:1、转复房颤心律,使之恢复为窦性心律;2、控制房颤发作时快速的心室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预防房颤的严重并发症:血栓栓塞或卒中。初发房颤一般先行药物治疗,治疗房颤的药物有: ?转复心律的药物(即抗心律失常药物) ?控制心室率的药物(主要是减慢快速的心室率) ?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 ?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如华发林)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治疗房颤,诸如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PVAI),适合这种方法治疗的房颤人群包括: ?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或慢性房颤患者 ?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 ?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用药后出现严重副作用者 ?身体情况较好,能够耐受导管射频消融术 什么是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或称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房颤均和肺静脉有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人类有四根肺静脉从心脏后部汇入左心房(约占80%),少数病人可以多于或少于4根。肺静脉电隔离术(PVAI),即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周围静脉血管将直径约2.5mm的导管送入心房,在心房与肺静脉相连的部位发放射频能量,沿肺静脉开口消融一周,形成环形的疤痕,将异常激动限制在肺静脉,使之不能外传,从而阻断异常节律的传导路径,达到根治房颤的一种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心脏内其他一些部位也可发放异常冲动,这些部位同样也需要被隔离。 尽管药物较为普遍的应用,但是许多患者治疗效果并不满意。还有一些患者虽然药物治疗有效但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唯一能够既避免外科手术,又能够治愈房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导管射频融治疗。射频消融的导管是一种细长的导管,可以通过人的外周静脉进入心脏。通过消除引起房颤的心脏内异常电活动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项治疗需要专业的电生理医师进行。这项治疗在专用的导管室进行,患者平卧于X-光手术床上,皮肤粘贴上心电记录电极,医生通过穿刺静脉插入导管直至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