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有效教学的思考与行动

有效教学的思考与行动

有效教学的思考与行动
有效教学的思考与行动

有效教学的思考与践行

成都双流中学黎国胜

非常高兴来到乐山这座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与乐山的同行们交流教学体会和人生感悟。我之所以非常爽快地接受了这次任务并不是因为我对物理教学有多么深厚的研究,而是因为我对乐山的向往和对交流的渴望。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被束缚在家庭与学校之间,生活空间、对外交往面非常狭窄,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变成了井底之蛙和盲人。台湾大学傅佩荣教授在他的著作《哲学与人生》中指出我们都是井底之蛙,只不过井口、井深不同而已。要想使自己见多识广,就要设法跳出井口,与外界交流。我们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单个盲人对大象的认识是片面的,把几个盲人的认识综合起来就是完整的。我对教育的认识就好比盲人对大象的认识一样,我愿意与大家交流,共同进步。

20世纪出现的耗散结构论1指出:一个不与外界进行能量、物质与信息交换的孤立系统,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相反,一个开放系统与外界进行能量、物质与信息交换,会不断地生长,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一个人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同样需要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通过沟通与交流才能成长。

我非常乐意与人交往,与儿童交往总能受到儿童那种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感染,始终保持童心,让人忘记年龄,正如孔子所言“不知老之将至2”;与青年交往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生长活力,少一份倦怠与老成;与中年人交往,感受到一种成熟、稳重、镇定,让人内心更加平静和淡定,少了一份急躁和冲动;与老年交往,能感受他们的豁达、宽容、慈祥,给人一种宽广、平和、宁静的心灵感受。

一、用科学发展观和系统论的思想思考教学的有效性

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中物理教学3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首先,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对教育的本质要求。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人的基本权利,因此高中物理教学要以发展为主题,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考试考查等各个环节都要把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以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为检验的标准。

其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指的是谁?笔者认为首先是学生,同时也包括我们广大物理教师。物理教学的对象是学生,物理教学是在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完成的。过去人们总是用蜡烛和春蚕比喻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每当我读到这些诗句时总有一种悲凉感。教师是人,也应当有生存权和发展权,

120世纪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

2孔子: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黎国胜: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高中物理2008年10月27日

要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发展自己,不仅要升华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地从一个教师成长为教育行家,要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以人为本,笔者理解作为教师就是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把学生真正当成一个人来对待。学生是人不是等待填充知识的容器,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教师输出信息学生接受信息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就是例证,以人为本就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承认学生有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学习进度的安排和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尊重学生,给学生适当的主动权、选择权。学生是人,是不成熟的人和发展中的人。正因为学生是不成熟的就需要我们老师对待学生的错误要有一种宽容心和平常心,对学生要严而有度,不能一味地苛求学生,更不能对犯错误的学生讽刺、歧视甚至推出校门,要用发展和变化的观点看待学生,要相信学生是有发展潜力和愿望的。

(2)用科学发展观对照检查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①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发展的实际

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从主观愿望出发制定学生发展目标,目标常常超出学生的思维能力,严重脱离学生实际,人为地制造了学习困难,使大批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甚至厌学。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在许多学校,我们常常看到物理教师在高一高二的新课教学中,急急忙忙地上完新课,接着就是习题讲解,新课后的很多作业题可以说高三学生也没有搞清楚。在高三的复习中,一轮、二轮复习目标不明确,广泛存在着重复低效的教学现象。

在修业年级的物理教学中很多物理教师非常注重讲深、讲透、追求“全面、系统”,其实这种教学是非常不科学的,学生初次学习这些高深的物理理论,怎么能学深学透?知识的学习、消化有一个过程,需要反复循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通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才能全面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不可能一步到位。

②重理论、轻实验

大家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学校的物理实验条件非常有限,学生实验很难开齐开足,更难做到一人一组或二人一组,也谈不上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开展了。为此笔者建议要加大物理仪器、设备的配置力度。当前一些学校在微机、网络建设方面舍得投入,认为微机室、校园网建好了学校就现代化了,在物理实验室建设方面却投入不够。其实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物理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实验重视不够。演示实验能省就省,甚至在黑板上讲实验。一个物理概念的提出,有一个深刻的思维加工过程,如果不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抓住现象的本质,学生就不可能很好地理解和建立物理概念。物理实验的作用很多物理教育学家都提到了,希望能引起广大物理教师的高度重视。

③重教师教,轻学生学

当前许多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学研究活动,甚至一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广大物理教师也比较重视教的研究,而很少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研究。一个知识点,既要考虑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还要了解、预测学生理解这个问题的思维障碍在哪里。据笔者了解,很多学生会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用教师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新概念,他们要用自己的方式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从而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而教师往往会用自己的理解去强加给学生,一个知识点对教师而言非常简单对学生而言可能就很难理解。教师要学会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要了解学生是怎样理解物理问题的,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出学习建议。

我女儿几岁时,一次我与她一同站在楼道口,我说楼下有一条很大的狗,她却说没有,我感到不可理解,明明有一条大狗嘛。等我蹲下身子与她同高时我再看下去,根本看不到狗,这下我明白了她为什么说没有狗了。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蹲下来,从学生的角度、高度去看待物理问题,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加有效的指导。

最近笔者在学生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很不好,经常预习的学生不到10%、作息时间安排不科学,相当多的学生睡眠不够,近80%的学生上课有开小差和打瞌睡的现象。90%多的学生不会搜集错题,90%多的学生需要恒心和勤奋。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习惯依然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④在学生评价方面更多地重视横向比较而不是纵向评价。

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相当多的学生非常看重考试成绩和名次,而不少管理者、教师、家长过于看重学生考试名次、分数,却忽视了考试的激励功能。考试分数和名次,不应成为学生学业的唯一评价依据,评价一个学生还应当看到他过去的基础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不仅要横向比较更要纵向评价,看到学生的进步,评价出学生学习的信心来而不是加重学生的无助心理,还要与学生一道有针对性地找出问题,看到希望和努力的方向,让学生信心十足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这样才算达到了考试的目的。

2.用系统论的观点思考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学

系统论指出,一个系统是由若干部分有机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系统虽然是由部分组成的,但它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的功能要大于各部分的功能之和。部分要服务于整体,受整体的制约。

社会是一个系统,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高中物理教学是教育这个系统的子系统。思考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孤立地讨论课堂上所发生的行为。

当前课堂教学的低效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用系统的观点来指导。

首先要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中小学生之所以负担过重,根本原因不在学校,更不在教师,在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们不能充分就业,家长对未来缺乏信心,对未来的焦虑折射到学生身上。经济落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发展严重失衡,重点中小学、重点大学与一般学校

差距过大,加剧了升学竞争、学生择校。

社会认知偏差也是导致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人们普遍追求名牌大学,重视学历,轻视技能型人才这些落后的人才观念加剧了升学竞争。

教育系统内部追求功利的短期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用升学率考核学校、学校领导用升学率考核教师,教师用成绩评价学生,层层加压。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追求短平快,以分数第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等等都放在了第二位,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疲劳战术成了家常便饭。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累,学校领导压力也大,最终受害的不只是学生、教师,整个国家和民族都将受到伤害。中小学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候,成天关在教室里,在题海中浸泡,在困倦中学习,感受不到成长的快乐,体会不到学习的愉悦,慢慢地失去了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缺乏创新能力,缺乏生活经验,牺牲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不可否认教师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也应当看到,教师的经济收入整体水平不高,社会地位较低,教师这个行业吸引力不强,还无法吸引最优秀的人加入,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要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还是要靠教师去落实。改善教师待遇,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幸福感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必然选择。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或者效益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还在于学生。教学虽然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但关键的因素是学生,学生的学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调查表明: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毅力、动机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我们知道人的行为具有自主性、起因性、目的性、持续性和可变性。特别是持续性和可变性,受人的毅力的影响很大。现在学生的学习毅力不够,学习过程遇到困难很难坚持下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是当前教育中的难点。

附:笔者2004年对自贡蜀光中学某班的调查结果。

你在物理课前有预习的习惯吗?参与调查男生38人,女生25人,共63人。

从不预习偶尔预习坚持预习

选项

男女总

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从不8 21.05% 4 16.00% 12 19.05% 偶尔22 57.89% 17 68.00% 39 61.90% 坚持8 21.05% 4 16.00% 12 19.05%

二、增强教学有效性,必须大力提升教师素质。

1.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力争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4。

附:笔者2004年对自贡蜀光中学某班的调查结果。

你喜欢什么样的物理老师?可多选。参与调查男生38人,女生25人,共63人。

学识渊博与学生平等交往性格活跃、开朗

要求学生严格工作认真负责能倾听学生意见

上课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数据

人数比例(%)

选项

上课生动形象,浅显易懂60 95.24

工作认真负责55 87.30

学识渊博53 84.13

性格活跃、开朗52 82.54

与学生平等交往49 77.78

能倾听学生意见46 73.02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44 69.84

要求学生严格23 36.51 (1)教师要增强民主、平等意识。

当今世界,科学与民主、平等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价值观。一个教师要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必须保持开放、平和与包容的心态。要有良好的自我认知。孔子讲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什么是仁者和智者?仁者爱人,智者知人。一个仁厚的人要关爱他人,有智慧的人要理解别人,充分认识到别人的长处。老子在《道德经》指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别人还不够,还应当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在认识别人和自己的时候常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两眼盯住别人的优势,把他人的优势与自己的劣势相比较,结论是自己处处不如人,越比越自卑,越比越郁闷。一种是一心盯住别人的缺点,两眼只看到自己的强项,高高在上,听不进不同意见,更听不进批评意见。这种教师无法处理好同事关系,把自我封闭起来,无法与人沟通与交流,也无法再成长。

正确的态度是:多看别人的长处,包容别人的短处。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强项以扬长避短。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智力至少可以分为8个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要认识这种优势并把它发挥到极致,你就是成功者。

只有具有良好的自我认知,待人真诚、宽容、随和,懂得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才能在团体中找到自

4心理学研究表明:喜欢有4个因素:接近、相貌、相似、互惠。教师受学生喜欢还应有教师的“文化”。利用自己人效应、缺陷效应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己的坐标,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愉悦的工作环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追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教师要力争成为孔子所讲的君子,要用君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君子有哪些标准呢?

一是善良,内心完满、富足,完善的自我修养,发自内心的、由内而外的从容不迫的气质,立足现实做最好的自己。

二是胸怀天下,奋发有为。即使身居陋室,也要心在天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有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的志气、骨气、豪气、大气。

三是要善于与人相处,孔子讲君子要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君子要敏于行而讷于言,耻其言而过其实。

(2)教师要自信,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追求卓越的意识。

什么是美?健康是美,慈祥是美,智慧是美,自信更是美,对个人来说自信是最大的美。一个自信的人浑身透着一股力量,它会感染周围的人。自信的人勇于接受挑战,敢于面对困难,工作积极主动,善于发现机遇,把握机遇。自信的人脸上充满了笑容,在自信者的心中生活永远都充满着阳光,工作总是愉快的,生命总是精彩的。

当然自信不是天生的,相反有哲学家认为人类天生就是自卑的。要克服自卑,就要有实力,有实力才有魅力。实力来自于哪里?实力来自于孜孜不倦、终身努力。

人生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对自己负责。人生苦短,自然永恒。要让自己短暂的生命更加精彩,做最好的自我,拒绝碌碌无为、虚度人生。

对家庭负责,对父母、对妻子儿女我们都有一份责任。

对学生、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每一个教师都担当着重任,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追求卓越,立志成“家”。也许我们还不优秀,但是我们应当追求优秀,不能放弃对优秀的追求。在追求优秀的过程中得到成长,接近优秀。古人讲:要立志如山,不如山则不能坚定;要行道如水,不如水则不能曲达。

2.物理教师要努力做到四会:会说、会做、会写、会学。

会说:教学要表达的大部分内容是通过语言来传递的。说什么由教学内容决定,怎么说就需要教师会说。学生最喜欢上课生动、浅显易懂的教师。华东师范大学胡东芳博士指出教师授课要努力做到: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学科知识生活化,抽象知识具体化5。笔者再加二化:零散的知识要系统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他还指出:教师不是相声演员,但应当从相声演员那里学习如何让人轻松、快乐;教师不是魔术师,但应当从魔术师那里得到启示:要让学生不断产生惊讶6。但教师与魔术师不同的是:魔术师从来不会把魔术后面的道理告诉你,而我们要恰当地告诉学生。

5车过拱形桥、杆的最高点、离心与近心运动,第一二章的要点归纳,科学家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6举例:用整体法解题,用等效法解题。

会做。作为教师光是会说还不行,特别是道德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东西不是依靠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由教师的言行来感染。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待人处事去影响学生,要把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一言一行。理科教师还要善于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重视实验,要做给学生看,用自己的实践能力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7。

会学8。我们常说要教会学生学习,当然教师自己就要会学。现在许多中小学教师长年不读书,你怎么去教会学生读书呢?读书应当成长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伴随其一生。安徽有一句俗话:三天不读书,等于一头猪。犹太人为什么那么聪明?从小就叫孩子用舌头舔书,问孩子书是什么味道,孩子说书是甜的,为什么会是甜的?因为父母在书上摸了蜂蜜。看看我们周围杰出的教师,无不是会读书、坚持读书的人9。

会写。今天的教师还应当会写,把自己的教学体会写出来。不管是成功的做法,还是失败的教训,写出来不仅是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拷问、反思、总结与提炼,也是供他人借鉴的资料。今天教师表达的渠道很多,报刊杂志是传统的发表场所,网络是非常便捷的发表通道,申请一个博客,能够非常及时地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写的过程就是总结、反思、提升、成长的过程。成名成家的教师无不著作等身,坚持写作,他们有很强的表达欲望和表达能力。

3.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学会与学生沟通、交流。

心理学已经成为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学会与学生交流。掌握心理学知识对师生交往和课堂教学有极大的帮助。

超限效应:在批评教育学生、设计课堂教学容量时都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限度。

首因效应及近因效应:要求教师上课要开好头,结好尾。

沉锚效应:惩戒学生时以学生以选择,迟到了要唱歌还是要跑几圈呢?教学时遇到难题先举一个略为简单的题给学生以启发。

心理加减法效应: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学习任务。

连锁塑造登门门槛效应:小步子,连续跟进,循序渐进。

自己人效应:

三、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因,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教学这个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学生不是教师。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总体可分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更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7展示天津教师自制的教具。

8介绍自己的读书经历。

9李镇西、张自力、朱宏宇等等。

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老先生指出: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有一类是关于学习积极性的,如注意、情感、情绪与意志等,另一类是有关认识过程本身的,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等。智力因素中的观察、感知、记忆、思维与想象等协同作用。非智力因素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信念与价值观等。智力组成的系统称为操作系统,承担对各种信息的接受、加工处理,对具体的学习任务起着执行者、操作者的作用。非智力因素组成的系统称为动力系统。在人的学习、创造活动中,以动机为核心,调节着活动的进行,起着动力、定向、激励、维持、强化与调节的作用。也可以说这个系统对活动起着发起和推动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这两个系统共同作用,相互促进。没有操作系统,教学过程无法完成;没有动力系统,教学活动得不到维持。

2.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是以学生的自我意识为中介的。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尊心、自制力、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三个方面:对自身的兴趣和注意,对学习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自我意识的最高表现就是自我设计。优生往往有很强的学习计划性、目的性和持久性,与优生有很高的目标追求、人生定位有很大的关系。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学为主的个体学习方式,安静、独处的环境容易让学生把注意力指向自己,冷静反思,静能生智。过多的集体学习容易浅表化、养成好动的不良品质。

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

考试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效能感。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3.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通过态度对学习行为发生作用。态度是个体对某一事物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有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份。认知成份是对事物真假好坏的认识,是态度的基础。情感成份是对事物喜欢或厌恶情感反应的深度,是态度的稳度,也是态度中最主要的成份。行为成份是指对行为的倾向,行为的准备状态。态度来自于价值,价值观是态度的核心。

心理学家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必须从态度的转变开始。态度变化有三个阶段:服从、同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学习行为 为智力因素 自我意识 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态 度 行

化、内化。

4.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动机所引起的。动机是引起行为的内部原因。它直接推动个体的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使活动持续下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动机与需要是一回事。他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不同的需要驱动不同的行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动机。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份。心理学家怀特指出:人有一种探索自然的内在需要,这种内在需要引起个体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并表现为求知欲。演示实验(如绪言的鸡蛋实验)、科学史、魔术、物理灯迷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不断成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重复失败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心理,最终就会放弃努力。

(3)及时反馈,强化学生的动机。

四、提升教学的有效应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大局着眼、细节着手。

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

高一物理教学要求为例。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师用书中明确指出:

(1)第一章的第四节《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只涉及可应用二力平衡的简单情形,不涉及是阻力还是动力的问题。

(2)第一章第六节《力的分解》,不要求用力的分解处理静力学的问题。

(3)第三章第六节《牛顿运动定律》指出:高一不要求分析比较复杂的摩擦力,从这里开始要求作代数运算。教材的例1已知受力求运动,物体位于水平面上,受4个力的作用,而且直接给出了摩擦力的大小,例2的物体是已知运动求受力,介绍正交分解法,且只分解一个力。教材后面作业也没有涉及多个物体、多个过程。

2、要重视实验,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多联系生活实际,多开展小实验,让学生有直观感受,先建立感性认识。认识论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感性认识这个阶段不能省。比如: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绳、杆、轨道、管道让学生先看一看,演示一下。

重视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突破难点有很大的好处。

3、课堂教学中要学会等待

θF

学生的思维要跟上教师的思维是有困难的,教师要学会等待。演示实验、例题讲解等都要注意节奏。教师请放慢您的脚步,让你的学生思维跟上来。

4、要增强教学的启发性

教师的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例如:一楼房层高3米,一人从3楼窗口平抛一物体,水平距离为S。若从6楼以相同初速度平抛,水平位移是多少?学生往往不联系实际,不建立物理情景,很容易认为下落高度变为2倍了。

5、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发散性

(1)一道平抛运动典型题,求物体与斜面的最远距离,至少有三种解法。

(2)要拉动水平面上的物体,最小拉力的三种解法。

(3)人与模型:两人分别从船的两端相向走,已知人、船的质量及船身长度,求船的

位移。

(4)一道高考选择题:物体从粗糙斜面底端以速度V0冲上去,在动能与势能相等

的位置应当是最大高度的一半的上方还是下方?滑下来呢?

(5)月——地迁移问题。设想开采月球,若月——地距离不变,它们间的引力如何变?月球周期如何变?

6、引导学生欣赏物理之美。

天地之间有大美,美有感性美和理性美之分。追求美是人们共同的精神需要。物理规律的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都闪烁着物理学家的智慧之美。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去欣赏和体验这种美,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

7、展示科学发现的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最佳的学习是改变行为的学习,最好的学习是负责任的学习。

(1).讲授5%

(2).自读10%

(3).声像结合15%

(4).经过证明30%

(5).小组讨论50%

(6).从做中学70%

(7).教过90%

9、教学设计、上课等各个环节都要以学生掌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θ

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在工业生产领域,都要用到数学,而且应用越 来越广泛了。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的基础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 知识。那么,怎样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 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是一个很有效的因素,它能大大地促进学习。如 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很难做出持久的努力去学好数学。正如科学家史家贝费里《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所说的那样:“从事研究的人必须对科学有兴趣,科学必须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视它为乐趣和爱好。”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于学习材料本身即教学感兴趣。 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有着辉煌的成就,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讲课中穿插介绍一 些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故事以及他们对数学的贡献。也可以结合实际,讲一讲如何用数学处理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数学在生活中是很有用的。 2. 怎样讲好数学课小学生获取知识大部分还是靠老师讲教,也就是从课堂上获取知识,所以讲课对学生学习数学也是很关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所以在备课时要翻阅大量的资料,参考几本不同版本的教材,总结归纳,写出比较完整的教案,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更多的知识。 正确的组织课堂教学,首先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了解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出的地位 和作用,了解学生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目的,根据目的选择和组织材料,并在课堂上灵活地实施。 3. 要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许多人认为,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学好数学,确实,聪明、脑子反应 快的人学数学比较容易些。而我认为,要学好数学关键还是“勤奋”。数学学习是很辛苦的活动,首先要记一些资料,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大量的习题才能把知识充分掌握。只有通过做 大量的习题,见多识广,在考场撒谎能够才能对应自如,提高做题速度。只有平时多做练习,考试时才能保证有充分的时间把题做完。做题也有一定的选择性,不能盲目的见题就做,老 师应指导学生选一些比较好的题目,而且课堂上要多讲解习题,教给学生怎样做题。如果不 会做,应当想一想这个题目涉及到哪部分内容,可能用什么方法等等。 收稿日期:2009-11-03

课堂教学抓落实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抓落实的几点思考(教师必读) 一.课前铺垫搞好上节主要内容的落实与新授内容的知识储备。 课前提问不能仅限于上节内容的机械回顾,如提问某一概念、公式等。要设计出针对概念的深化与应用,特别注意易错、易混点。可以用回答题或小的选择题、填空题,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二.学习新知识 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常见的有:知识的发现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等。这一过程中含有:一般的思维方法、具 以学生能够自主解决为目的。教师的作用就是启发诱导,对重点、难点的突破、拓展。 概念的巩固。形成概念后的重点是理解与应用,应借助于具体的例子、题目去巩固概念。教师设计针对概念的题目,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总结注意事项及规律。

解题方法的巩固。对学习新知识中体现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提炼出来,分析应用的条件,适用的范围,并能设计针对该方法的题目让学生去尝试、体验。 三.应用举例 例题的落实。主要是巩固知识、方法,熟练技能。 生自主解决;②让学生分析题目,展示思路的形成过程,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③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反思解题过程;④教师作适当的变式引申、拓展、构建知识间的联系。 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完全放给学生有一定的困难。要给学生溜出一定的时间,先让学生自己审题、探究思路。然后,教师采用分步设问的方法,设计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去自主解决问题。即综合题是由几个相关问题组合而成的,分步设问就是给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台阶。解题后,要引导学生做好解题反思,反思思路的形成过程、反思知识间的联系、反思用到的思想方法、反思解题规律。

学生作针对性的练习,及时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方法。落实的方法:①练习与板演结合;板演的作用在于便于师生共同发现问题,规范步骤。但并不是板演的次数越多越好,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作出选择;②学生作练习,教师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作业的布置 针对本节所学内容,分层布置作业。精选作业题,真正起到巩固基础、熟练技能、规范步骤,发展能力的目的。 五.几个问题的处理 1.复习提问时几个学生答不对?(略)。 2.对学生易出错的问题:只凭教师讲是不行的,要通过学生的亲身感悟才能搞好落实。可以采用故设“陷阱法”搞好落实。如①针对易错点设计错误解法让学生分析正误;②通过学生练习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错因;③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解题中应注意事项。 3.讲与练的关系。作到精讲、精练是抓好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案,改进教法,

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

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 摘要: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教育教学的实效、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是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解决好三维目标的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四个问题。 关键词:课程改革;有效教学;课程资源;学习方式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预期的、应有的发展:(1)课堂教学是学生发展的条件,既包括课堂的时间空间条件,也包括教师指导和组织的条件;(2)学生的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客观标准;(3)“预期的”发展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预设并使之实现的目标与任务;(4)“应有的”发展是指每个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基础、能力水平和特长,应该实现的发展目标。预期的发展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应有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预期的发展主要体现基础性目标,应有的发展主要体现生成性目标。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既有科学预期的全面发展,又有生成性的个性特长,这就是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1.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结果上) 首先,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发展提供条件。有效教学是以学为中心的活动,坚持教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习题的关系,既要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又不能成为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的奴隶。如果学生不愿听,不愿学,不会做习题,教师不要只是责怪他们,也要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问题。 其次,学生发展是指学生德、智、体、美、劳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包括优良品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双基”、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再次,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关注教师的发展,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学术水平和健康心态的发展。我们提倡“在教育教学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新理念。

我在数学教学上的几点思考和感受

我在数学教学上的几点思考和感受 发表时间:2018-10-29T10:45:29.96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作者:刘文红 [导读] 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已有20多年,在中高年级任教时间比较长,对在教材中的知识点,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还是很清楚的,下面就几个难点问题,谈一下我的思考和做法。一数 (安徽蒙城第十二小学,安徽蒙城 233500) 关键词:数形结合;观察感知;动手操作 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已有20多年,在中高年级任教时间比较长,对在教材中的知识点,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还是很清楚的,下面就几个难点问题,谈一下我的思考和做法。 一数形结合促理解 数学教材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直接教学时比较难懂,如果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就比较容易理解,在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教材也是采用分蛋糕的例子来引入的: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如果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呢?可见通过类比和画图等方式可以加深对此类问题的理解.所以在遇到抽象问题时,我们不妨也多让学生画一画,多方式探索,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是《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这节内容时,我们一般是复习和巩固教材内容,进一步完善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但是学生有时遇到问题却不能很好的理解并应用。 前几天,在一张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题:工程队6天修完了一段长5千米的路,平均每天修这段路的几分之几?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有不少学生都做错了:第一问5÷6=5/6 第二问6÷5=6/5(千米) 我困惑了,看来这种较抽象的分数应用题,还得找方法。 接着,我讲解道:第一问求的是部分和总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画一个线段图,把5千米长的路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6份,一天修了其中的一份,所以应该是1÷6=1/6 第二问题是求每天修多少米,求工作效率的,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时间就可以了。 算式是5÷6=5/6(米) 记得当时我刚教学这节内容时,我让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板书,结果也出现了两个要特别注意的地方。题目是这样的:山娃家一共养了6只羊,20只兔, (1)羊的只数是兔子的几分之几? (2)兔子的只数是羊的几分之几?学生的板演 (1)6÷20=6/20=3/10 这个还都是对的 (2)一学生:20÷6=20/6=10/3(只) 另一学生:20÷6=20/6=10/3然后他又化成了带分数。 这两个错误很典型,我就这两种错误,讲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结果不要带单位;如果是假分数,也不要化为带分数。因为它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为了巩固这类问题,接着我又给出了类似的题目:把10块巧克力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几块?每人分得全部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画图分析,再充分讨论,感受这两个问题的区别和含义。再接着问,平均分给4个人?5个人呢?在直观的图示中,学生已经能很快说出得数了。 我觉得通过这种专项练习和讲解,有利于学生对此类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这类问题是每一届学生都感到惑的,很容易弄不清如何解答,我们不仅要通过讲解,更要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看得清楚,这样更易于理解。以便在遇到这类问题时都能很快地正确解答。 二几何图形多观察 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材是从长方体的展开图进行推导的,学生单纯的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时,能够计算出来,而一旦题目有所变化,就不能很好的解答了,特别是与求棱长和在一起时,就容易出现错误。单元测试后,同年级的数学老师都大呼:怎么学生错的这么多!而我班情况还好。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制长方体和正方体,观察它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每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相乘。对于鱼缸,通风管,粉刷墙壁,贴商标纸,做抽屉或给立柱刷油漆等,此类问题都要去掉一个或两个面,然后正确计算就行了。但是由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考虑不到位,甚至与现实生活脱节,还是会经常出错。我让学生去观察一些实际的建筑物,在参观中获得知识,加强直观教学,获得生活经验。并把观察到有关长方体表面积的进行归类,如通风管,烟囱,贴商标纸,立柱刷漆等都是计算四个侧面,而教室,游泳池,抽屉等都是五个面。同时让学生收集家里的牙膏盒,化妆品盒等长方体的东西,看看如果用铁丝做长方体框架是求什么,求所用包装纸的大小求的是什么。每次都是让学生多讨论,说出思路和解法再去计算。在学习过长方体的体积后,有些题目是把计算表面积和体积或棱长和都放在一起了,在公式运用上难免有些混淆的时候,特别是几个正方体放在一起时,表面积和体积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我还是让学生多观察,用学生自制的正方体作教具,把几个正方体放在一起,表面积和体积各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学生有一定的直观体验,再进行计算。除了用实物演示,我还充分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体积和表面积和棱长分别表示不同的概念,要用不同的公式计算。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感,立体感,动态感。教学效果比较好。 三抽象概念多感知 五年级数学教材中,概念部分也比较多,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互质数等,我就尽量多举例,让学生感知理解。在教学《倒数》这节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互为倒数,我上课时举例:刘欣的同桌是张彦,张彦的同桌是刘欣,张彦和刘欣是互为同桌。这种例子很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接受。再如,举公倍数的例子时,我说小明是小华叔叔的儿子,他们的爷爷是共同的,他们爷爷的爷爷也是共同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也是共同的,以此类推,所以,公倍数的个数有很多个。在教学“体积”这个概念时,我用两个小石块,放进两个盛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二、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 四、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有关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有关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的实施已将近有七个年头,但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部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依然在荒野中漫游,又回到原先的老路上了。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付出巨大然而成效不佳。究其因,我个人认为是他们缺乏教学上的策略,教与学严重脱节而造成的这一弊端。为此,我思绪万千......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遵循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极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尽可能多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具体体现在: <一>有明确任务指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 我们看一堂课是否有成效,不仅限于“这个老师上课不错”“这个老师教学水平不行”其实这是对上课老师的个体教学能力的评估,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关注。因此,评价一堂课是否属“有效教学",必须明确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能否达到和学生预期的目标,否则一切都显得毫无意义。所以说明确目标便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它是教师专业技能的灵魂,是整堂课的方向,是教学成效的依据。这就要我们教师因地制宜地对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及新课标要求深入研究后,方可确定在教学过程中起明确任务导向作用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教学才富有成效。 <二>统一“三维目标”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 众所周知,有效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所谓“发展”,并非单指学生获得了新知识与技能以及学习方法,更是包含学生内在发展。为此,我们不能把教学视成单纯的教养方式,它同时也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我们必须

发挥教学的教育功能,只有把教学视成教养.教育过程时,才能正确地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有“好”的策略实施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 为什么要强调“好”?这里的“好”是说为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即要选择最有效的教学策略。所以说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它讲究的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例如:某老师采用模式化教学策略,仅让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步骤,而未深入了解这种常规做法的原因,这是“肤浅知识综合症”的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记的知识荡然无存。因此,选择的教学策略要根据学生实际,要符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认知规律。选定后要善于把握其策略并把它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定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最大功效。 总之,综上所述是我在探索有效教学时的点滴思考。最后借用王启强校长的一句口头禅“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与大家共勉。的确,现今社会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对各部门工作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社会的将来,不仅会出现频繁的“有效教学”,也许还会出现“高效教学法”“高效种植法”或“高效医疗法”等。为了避免出现“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这就迫切地需要我们今后要注意读书学习,不断增长见识。使“有效教学”更加有效。

对有效教学的思考

对有效教学的思考 教学应该有效,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现实的情况不容乐观,低效、 甚至无效的教学很多,正是因为这样的教学太多,才导致了学习无趣、厌学的 情况频发。 怎样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美]加里·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中提出的促 成有效教学的五个关键行为,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评价的依据:第一是要清晰地授课。一方面是教师自己表达的要清晰,让学生易于理解 所学内容;另一方面是能够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依据逻辑顺序来解释概念 和现象,帮助学生逐步理解。第二是要多样化的教学。一是多样化的提问;二 是呈现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间,帮助学生进入学 习状态。第三是任务导向。明确学习的重点,并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在帮助学生 理解学习重点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活动的形成。第四是引导学 生投入学习过程。教学生活中令人不快的一个事实是:在上课的时候经常有学 生在走神。让学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第五 是确保学生成功率。调查研究显示,普通学生把大约一半时间花在那些能带来 高成功率的任务上,研究还发现,一些学生在高成功率的任务上所花的时间超 出平均水平,结果他们的成就更高,记忆力更好,对学校的态度也更积极。组 织和安排能产生中高水平成功率的教学,并向学生提出超越给定信息的挑战, 是有效教学的一种重要标志。 上述的这些指标或者评价依据,主要还是针对某一节具体的教学而言的。 每一节课都“有效”的课堂,从长远的角度看,是否也是有效的?如果教师在 上某节课的时候没有满足上述要求,被评判为“无效”的教学,是否意味着这 个教师的水平就很差,他的学科教学就是无效、低效的?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 是否有效,所应选取的时间尺度应该是多大? 记者李帆对此也有自己的思考。在仔细研究山东数学教师刘建宇课堂教学 的基础上,他在《人民教育》2013年第2期撰文,就“有效教学”这一话题 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内容如下。 一节课只讲了三道题,是低效吗? 近年来,“有效教学”、“高效教学”被许多改革者奉为圭臬,是否有效、是否高效成为衡量一节课是否优质的标准之一。然而,山东省优秀初中数学教 师刘建宇的做法,给了记者很大的触动。

关于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思考 王光强

关于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思考王光强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应当着眼于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堂检测三 个环节的有效性,力争通过提高每一个环节的有效性,从而把提高思想政治课教 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 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 和个人(教师和学生)的教育价值需求。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被赋予了 新的理念,即要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充满个性和富有成效地进行学习。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提高教学准备有效性 在教学准备阶段,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 导学生达成最终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唯一目的,也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如果 不去思考和分析教学对象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只凭想当然或机械地套用现成 教学目标的做法是造成教学低效的最根本的原因。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情商状况,以及个性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灵 活地选择合理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最终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案。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以教学互动提高课堂有效性。 思想道德教育,并不是游离于社会、生活外的独立现象,真正的思想道德教 育应该是更多地借助各种渗透方式来完成的,而这种渗透应当是贯穿在课堂教学 的互动活动中的,它包括与教材的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与文本互动:让学生走进教材,亲自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亲身体验、感受,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2)师生互动:师生的对话是课堂的主旋律,老师想知道学生们怎么想的,会问他们;其实,学生们也想知道老师的一切,但有时不敢问。我每节课都会积 极鼓励学生向我发问,我也倾我所知,尽可能使他们满意。可见,师生互动的关 键是教师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政治课有很多抽象、枯燥的理论观点,科学、艺术地运用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3)生生互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但也应该有积极的竞争,我们应当给学生创造合作与竞争的机会,使孩子们既增强合作意识,又 保持竞争意识,从而使课堂的效率更高。在课堂上,各小组的辩手唇枪舌剑,各 不相让,辩手们的精彩辩论不时搏来阵阵掌声。学生们在活动中既锻炼了自己的 表达能力,又增强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2.以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有效性。 不少学生总认为政治是枯燥乏味的。其实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都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并为之服务的。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 的教育。”我由此深受启发,在教学中积极落实思想政治课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效统一起来,构建学生各种感兴趣并且能够主动进行的 学习活动,把生活实际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最终达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的。

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新)

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致学课使用最广泛的课程中学教师就应该把数学课 教好使学生学好。我们在中学的英语课本中学过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在他小的时候计算过一个数学题目是从1加到100的和是多少。不到一分钟的功夫小高斯就做出了答案是5050。我用这个故事来教育学生好好学习思考未来属于你们。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怎样使学生学好数学在这方面教学万法问题。究竟怎样才能把学生教好呢?第一、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第二任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第三、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第四。引导学生积累教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一、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新观含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现在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含形成新认识。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 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考和基本活动经验使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教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需要日积月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蕴涵的与上述四个方面有关的教育价值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看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因此无论是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方案还是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独立思考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入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育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含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到发展学生获得知识可以通过接受学习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考的基础上;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在获得知识库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三) ——怎么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好像是前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一个人的声音能够传多远,他的影响力就有多远”。但是我以为教师要成长为有影响力的教师,仅有自己的声音是不够的。为什么为什么许多老师总是墙外很香,墙里很臭呢?主要是拾人牙慧,东拼西凑,甚至不务正业。总在说话上下功夫,没有在实干上做文章。只有从自己从事的具体工作研究起来,研究才接近实际,学生才获得真正的收益。一个中小学教师,不是专业的理论工作者,主要的精力不能放在理论的研究上,而应该放在自己教学行为的研究上。只有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高效课堂才能构建起来,课堂教学的效率才会彰显。那么怎么样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怎么样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怎么样纠正自己教学的偏差?怎么样使优化的行为保持下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行为习惯?所有这些问题,就成为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问题。 首先,把教学当做教育,立足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从关注知识的基点转移到关注学生成长的基点上。这是教学设计应该首先考虑的首先要问题。 其次,创设情境,在体验与体会中生成冲突(价值冲突、思维冲突、情感冲突),激发探究欲望。这是教学过程中最为核心的问题。这个方面,一般测评难以把握,主要在于老师自己的体会与学生的感受。因而教学中最容易忽视。大家都知道最重要,但是总觉得最空虚。其实,不论你怎么样教学,哪怕是你没有教会学生任何知识,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那么就是这个学生离开了学校,他也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人。他可能

成为技术骨干、科技精英、经济专家。因为这样的学生,可能永远保持旺盛的学习欲望,不断探究未知世界,钻研技术奥秘,探寻人生价值。问题随时生成的问题,不是预设的问题。就是预设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也是源自学生自己的感受而内生性的。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还原文字背后的真实世界,让学生在真实与模拟的场景中,引起深入思考,逼近思维最近发展区,激起情感的层层涟漪,触摸到冲突的真实存在,从而诱发探究、合作兴趣。 第三,提供舞台,尽可能让学生当家作做主,使课堂从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变为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这个是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规的一环。这个环节做好与做不好,关系到教学的成败。为此,我觉得课堂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少讲,让学生多动口朗诵、多动手操作、多动脑思考、多动笔总结、多质疑问难、多表达观点、多独立钻研、多合作探究。把时间还给学生,甚至留下空白、留下课堂的不完美(课堂沉寂),也要在学生思维飞转、思绪起伏、思想飞扬。把这个环节做扎实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基本达成。至于是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候教,都不是问题的主要方面。总在该讲出,讲在点子上,讲在困惑处。学生自己学会的不讲,学生合作会的不讲,讲讲学生也许还不会多的就放弃。对于主干核心的难点问题,还不要吝惜语言,该大胆泼墨就大胆泼墨。不然看节省了讲的时间,学生其实不理解,课后还需要补充讲解,那就形成节约型浪费了。要想使讲解有效率,我一贯的原则是坚持“六化”即:复杂问题简单化,深奥理论通俗化,书本知识生活化,抽象道理直观化,静态知识动态化,裸露知识包装化。做到六化,我感觉就提高了学生接收问题的效率。 第四,严格训练,提高训练质量,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在严格训练中内化知识、升华感情、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提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虽然我们绝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扎实有效的,学生是满意和认可的。不过从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新的教学理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来看,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还存有很多的问题和急需改进的地方,我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备课中偏重知识的准备,轻教学过程的设计。 因为一些教师教学设计的意识不够,教案更多体现的是对所教知识或内容的罗列和堆砌,缺乏符合具体学情的和能体现教师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设计。一节课上下来,往往缺少整体结构也看不出清晰的环节和层次。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除了注意到所授知识的准备,更要重视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考虑。在实行教学设计时,要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做到有章有法。只有持续的改进教法和增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才能持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课堂上偏重对知识的传授,轻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 通过听课发现,有的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同水准的存有着管教不管学的现象。换句话说就是只考虑自己如何把本课的内容讲完,至于学生在怎样学、学的水准怎么样则没有给与充足的注重和指导,有的课教师讲得自觉很卖力气,而学生则神思不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是值得怀疑。所以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注重自己如何教的同时还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学的情况。重视对学生准确的学习态度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教学生怎样学,必须管学生是否在努力学、真正学。总来说之教师一定要做到既管教又管学。 三、责任上偏重教学内容的完成,轻教学实际效果的提升。 有的教师更多的考虑课本内容是否都讲了,而对学过的知识学生是否真正都掌握了,则不是十分清楚或不是特别在意。所以教师必须由注重自己的是否教过了,转移到学生学过的知识是否都真正掌握了这个重点上来,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矫正。 四、效率上偏重课下的机械操练,轻学生的当堂掌握。

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

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但长期以来“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是思想品德课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没有因教而获得有效的发展与提升,学生没有因学而获得有效的成长和发展,学校也没有因教学而获得有效发展。 其主要表现有:(1)教师主宰课堂。形成了“五个中心”,即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中心,教师讲授以教材为中心,学生学习以接受(听)为中心,教学价值以应试为中心。(2)主客体错位。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成了教师演出“教案剧”的场合,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绝对配角。(3)忽视差异。没有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而是当作一种教学阻力,始终用一刀切的方法教学。(4)知能脱节。课堂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听讲、轻体验,重记忆、轻运用,重结果、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有效教学的研究,使我很受启发,对我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有效教学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有关有效教学的以下观点: 1、有效教学所关注的是教师能否使学生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思维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有效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的特点,去面对具有差异性的各类学生的特点,是一种师生共互动、共生长的关系。 3、有效教学在策略上注重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注重学习的背景化,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发展其新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有意义的学习;开展教学对话,使学生有表达、交流、对话,展示学生的观点、判断和理性推理。 以后,我将继续贯彻有效教学的理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为有效。 林征 2008.07

小学数学教学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8-04-02T11:43:57.1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2月作者:赖显刚 [导读] 掌握运用数学知识的方法,能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及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出发,引起了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以下几点思考。 赖显刚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铁清镇中心小学校 644200 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2-166-01 教师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儿童通过观察,认识周围世界中所包含的最为简单的数量关系,建立情境和一般法则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法则,掌握运用数学知识的方法,能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及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出发,引起了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以下几点思考。 一、合理组织,创设情境,有张有弛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根据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组织教学课堂上,作为教师尽可能创设情景,在学生兴趣最浓厚、注意力最集中的这个期间将重点、难点知识展示出来,师生共同活动,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完成学习目标。再利用课堂其他时间,师生互动,做好反馈以及检测,完成教学环节,使整个教学张驰结合。为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必须创造一定的环境、意境,通过这样的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发展学生数学的素养。通过情境设计、多媒体使用、课堂活动组织等辅助手段达成目标,符合学生的喜好。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掘数学潜在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教学生学会预习 预习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关键有效的学习方法。预习,即在上课开始前,提前学习将要学的内容,一方面可以熟悉所学内容,对自己不懂的地方了解掌握这样的一种方法。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肯定有不了解的新内容,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怎样做好记号。标记好重点内容。对存在疑问与不懂的地方标记好,留待课堂上解决。 2.教学生学会听课 教师的言传身教需要贯穿在听课过程中。听课可以说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大中心环节,大部分学生在“听”时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因此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如何才能听好课呢?首先,做到专心,在听课时务必做到专心,不能三心二意,心不在焉。其次,需要把握重点,认真做好笔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反复强调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学生需要把握的重点,学生要想深刻掌握,一定要学会记录重要的知识点,这样有利于课后更好的巩固与复习。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枯燥、抽象的数学学习,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这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接受过学前教育,简单的数学知识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充足的教具,让学生自主观察,让他们寻找教室内的有关数学知识,比如有多少桌子、有多少凳子、有多少小朋友等,还可以带领他们到校园内进行观察,看看校园内还有哪些数学知识,看哪个学生说得又多又好,让学生自主感知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多媒体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优化教学环境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我在上课伊始便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龟兔赛跑》的课件,乌龟围绕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花坛跑,兔子围绕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花坛跑,它们同时到达终点,请同学们帮它们算算谁跑得路程长。这道题就是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节课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新知的兴趣,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了数学,发展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维的能力。 五、教师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地学习数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有限,在他们眼里,数学还很抽象化,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自己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索,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是直接来源于生活,比如说,告诉学生,平时买水果的时候,要先知道水果的单价,然后称出水果的重量,最后才能准确计算出水果的价钱;还比方说,生活中用到的手表、时钟等计时工具,需要学生先会认识数字,然后知道钟表每个刻度所代表的含义及其运行规律,这样才能准确的读出时间;另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自身出发,告诉他们,每个人的年龄、身高、体重等重要信息的表述,也都离不开数字。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它对生活很有帮助,学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才能更好的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发挥其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思考问题方式,关注数学的教学方向和内容,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逐步攀升,让小学生爱上数学学习,让数学知识陪伴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

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 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 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四川宣汉芭蕉中心校刘小英《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所提高。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