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瘙痒炎症性皮肤病的相关递质与抗组胺药应用_专家共识_

瘙痒炎症性皮肤病的相关递质与抗组胺药应用_专家共识_

瘙痒炎症性皮肤病的相关递质与抗组胺药应用_专家共识_
瘙痒炎症性皮肤病的相关递质与抗组胺药应用_专家共识_

皮肤瘙痒治疗秘方偏方18则

皮肤瘙痒治疗秘方偏方18则 皮肤瘙痒症是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损害的皮肤病,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限性两种。其临床表现为初起并无皮肤损害,由于搔痒难当经常搔抓,患处可出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化或湿疹样变,有时可继发感染。 1 .苍艾洗剂治皮肤瘙痒症 【方剂】苍耳草、艾叶各50克,蜂房、白鲜皮、苦参、地肤子、川槿皮各30克,川椒、白矾各20 克。 【制用法】水煎滤渣,集药液,趁热洗浴,每天1剂,每天洗1-2次,每次搓擦15-20分钟,7天l疗程。 【功效】祛风、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验证】莫xx ,女,47岁,工人,1987年11月4日来诊。自述患全身皮肤瘙痒症多年,每逢冬季更甚,不分昼夜。曾注射苯海拉明注射液和静注葡萄糖注射液、内服强的松、外搽硫磺软膏等,均不显效。笔者用该方煎水,嘱每次外洗30分钟,3 剂后瘙痒消失,追访2年未复发。 2 .凉血祛风汤治疗皮肤瘙痒症 【方剂】生地30克,白鲜皮、玄参、苦参、银花、连翘各15克,地肤子、丹皮、赤芍各12克,紫草、荆芥、防风各10克,升麻、薄荷、甘草各6克,蝉蜕3克。 【制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内服;药渣再煎反复擦洗患处。一般用药2剂即可。 【功效】治皮肤瘙痒症。 【验证】叶xx ,女,17岁。全身性皮肤瘙痒1月余。瘙痒以夜晚尤剧,奇痒难忍,经用西药内服及外用,稍有缓解,但停药后复剧痒。患者全身皮肤致密丘疹,并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舌质淡红,脉弦细。即予上方,每天l剂,内服并外洗。2剂后告愈继服2剂以资巩固,后未再复发。 3 .盐泔煎洗治皮肤痛痒症 【方剂】食盐、米泔水。 【制用法】取米浴水1000毫升放食盐100克,置锅内煮沸5-10分钟,然后将药液倒于面盆中,温热以适应为度,用消毒毛巾蘸药液擦洗患部,早晚各l

抗组胺药

一、抗组胺药的分类: ㈠按作用机制可分为:H1受体阻滞剂、H2受体阻滞剂、组胺阻滞剂。 1、H1受体阻滞剂有:苯海拉明、扑尔敏、赛庚啶、异丙嗪(非那根)、西替利嗪、阿 伐斯汀,氯雷他定、特非那定、咪唑斯汀等。 2、H2受体阻滞剂有:西咪替叮、雷尼替叮等 3、组胺阻滞剂:如酮替芬、曲尼司特、扎普司特等 ㈡H1受体阻滞剂按药物化学结构分类: 1、乙醇胺类:如苯海拉明、茶苯海明、氯马斯汀; 2、烃胺类:氯苯那敏(扑尔敏)、曲普利定(克敏、刻免)、第二代抗组胺药阿伐斯汀 (欣民立或新敏乐)是曲普利定的衍生物。 3、哌啶类:赛庚啶、第二代氯雷他定、特非那定(敏迪)、非索那定、阿司咪挫,咪唑 斯汀、依巴斯汀的结构亦属哌啶类。 4、哌嗪类:羟嗪(安泰乐)、去氯羟嗪(克敏嗪)、氯环利嗪(康夫丽尔)、第二代西替 利嗪系羟嗪的衍生物。 5、吩噻嗪类:异丙嗪(非那根)、美喹他嗪(波丽玛朗)。 6、其它:多虑平、氯卓斯汀。 二、抗组胺类药物的适应症: 抗组胺类药物对凡是有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参与的一切炎症反应均起一定作用。 ㈠变态反应:主要是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变态反应性机制引发的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特应性皮炎、过敏性休克、药疹等。在其他Ⅱ,Ⅲ,Ⅳ型变态反应中,临床上虽也常用此类药物,但疗效及确切机制不明。 ㈡非变态反应 1、假性变态反应,如由组胺释放剂引起的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药疹等; 2、未证明系变态反应的物理性荨麻疹及其他非变态反应原因引起的荨麻疹。 3、非变态反应性虫咬反应。 4、用于各种瘙痒性疾病,确切机制及疗效不明,可能是由于其镇静或嗜睡作用,也可能是 由于抗5-羟色胺等炎症介质的作用。 抗组胺药(抗组胺抗剂)不能破坏组胺,与组胺没有化学对抗、中和作用,不能阻止或减少组胺的释放,故对患者就诊时所表现出的多种皮肤过敏症状如皮肤红斑及水肿等没有治疗作用,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变态反应的进一步发展。 无中枢抑制作用的H1受体阻断剂一般没有或很少有止痒作用。/此外,与组胺无关的瘙痒,如湿疹皮炎时的瘙痒,只能应用有中枢抑制作用的药物才有一定的止痒作用。 三、抗组胺药应用的注意事项: ㈠用药物化学的知识指导用药,不宜合并使用的几种情况: 1、一种药和它的衍生药(或光学异构体) —氯雷他定+氯他定 —阿伐斯汀(欣民立)+曲普立定(克敏) —氯苯那敏(扑尔敏)+右旋氯苯那敏 2、基本化学结构相似的抗组胺药 —氯雷他定+赛庚啶 —氯雷他定+特非那丁(或息斯敏) —西替利嗪+羟嗪(或去氯羟嗪) —波丽玛朗+非那根

最详细的抗组胺药品知识

最详细的抗组胺药品知识 掌握抗组胺药 组胺的来源 前体:组氨酸(鱼虾海鲜中组氨酸含量丰富) 以颗粒形式储存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小板; 胃壁细胞、神经末梢也可合成组胺; 组胺的代谢 最主要的代谢场所是皮肤,主要途径:组胺(组胺甲基转移酶)——甲基组胺(单胺氧化酶)——甲基咪唑已酸;第二条途径:组胺(二氨基氧化酶)——咪唑丙酸——核氧咪唑已酸(排出体外)组胺受体的分类和功能 1.H1受体 (1)(支气管、胃肠、子宫等)平滑肌收缩:支哮,腹痛; (2)皮肤血管扩张:红斑、风团、水肿; (3)致痛物质:作用于痛觉感受器(一种游离的神经末梢):瘙痒; (4)心房、房室节:收缩增强,传导减慢; 2.H2受体 (1)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休克(组胺大量入血); (2)胃壁细胞:胃酸分泌增加; (3)心室、窦房结: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加;

3.H3受体 (1)负反馈性调节中枢与外周神经元细胞组胺合成及释放; (2)减少肥大细胞组胺释放; (3)减少气道无髓C神经纤维速激肽的释放; (4)抑制气道胆碱能和非胆碱能神经纤维兴奋; 4.H4受体 不同于HI1、H2、H3受体,存在于外周血淋巴细胞及HL-60细胞系,功能不明。 5.未分类的组胺受体(H5) 存在于细胞内,未定类 关于组胺的中枢作用 脑内组胺受体主要包括H1、H2及反馈性抑制组胺合成和释放的自身受体H3。脑内组胺在许多中枢活动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神经内分泌调节、饮水摄食调节、体温调节、学习记忆、觉醒-睡眠、运动及攻击行为等。 1.组胺可以改善认知能力:H-R阻滞剂的中枢抑制作用 其原因可能是组胺增强了海马(与记忆有关)的兴奋性突触传递,从而改善了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认知功能的下降。我们的实验还发现,组胺、组氨酸及胆碱酯酶抑制剂tacrine可以改善基底核毁损引起的大鼠记忆障碍,所以组胺也可能通过增强基底核的胆碱能神经的活性,使海马内胆碱含量增加而改善认知能力。 2.脑内组胺具有抗癫痫作用:长期服用组胺H1受体拮抗剂吡拉

15瘙痒性皮肤病

第十五章瘙痒性皮肤病 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诱发瘙痒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诸多皮肤病及某些系统性疾病,外因包括理化生物等诸多因素。 第一节瘙痒症 瘙痒症(pruritus)指临床上仅有瘙痒症状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 【病因】 病因繁多。全身性瘙痒症常与某些系统性疾病有关,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道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糖尿并肾上腺功能不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缺铁性贫血、慢性肾衰竭、淋巴瘤、白血并内脏恶性肿瘤、肥大细胞增生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麻痹性痴呆、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蛔虫并血吸虫并艾滋并结核、寄生虫并妄想症等,另外月经不调、妊娠等也可引起瘙痒症。物理性刺激如温度、日光、湿度、毛发、粉尘等,化学性刺激如酸碱制剂、金属物质等。生物学刺激如辛辣刺激食物、酒类、尘螨等。药物引起的全身瘙痒临床上也常见,如吩噻嗪、阿片类、合成激素、抗抑郁药、某些中枢神经兴奋药等。 局限性瘙痒症也常与局部因素有关,如痔疮、阴道念珠菌并阴道滴虫并接触卫生垫等。 【临床表现】 依据瘙痒的部位及范围,一般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类。 (一)全身性瘙痒症 (pruritus universalis)瘙痒为阵发性,常在睡前、情绪变化、进食辛辣食物及气候变化后发生。重者常瘙痒难忍,影响睡眠和工作。发作时,除患处瘙痒外并无原发损害,因不停搔抓,直至抓破皮肤,有疼痛感时瘙痒才缓解或减轻。皮肤常出现继发损害如抓痕、血痂、苔藓样变、湿疹样变、色素沉着、继发感染等。 老年性瘙痒症多因皮脂腺功能减退,造成皮肤干燥,易引起泛发性全身瘙痒。 冬季瘙痒症多发于冬季患者睡前脱衣时,发生股部、小腿后部、胫前及髋等处。皮肤常干燥脱屑及苔藓样变。 (二)局限性皮肤瘙痒症 (pruritus localis)瘙痒发生于身体某一部位,称为局限性皮肤瘙痒症。 常见于肛门、女阴、阴囊,也可见于小腿、掌跖、外耳等处。 1.肛门瘙痒症男女均可发病,以中年男性多见,儿童多见于蛲虫患者。瘙痒限于肛门及周围皮肤,皮损呈灰白色,浸渍、糜烂、皱襞肥厚、辐射状皲裂、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 2.阴囊瘙痒症限于阴囊,也可累及会阴,阵发性发作,皮损肥厚、湿疹样变、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 3.女阴瘙痒症多见于大小阴唇、阴蒂及阴道口。瘙痒阵发,夜间加重,局部皮肤肥厚、浸渍,阴蒂及阴蒂粘膜甚至出现水肿、糜烂,常引起患者精神抑郁等症状。 4.其他头部瘙痒症、小腿瘙痒症、掌跖瘙痒症和外耳道瘙痒症也是常见的局限性皮肤瘙痒症。 【诊断及鉴别诊断】 ①发病时无原发性皮肤损害,仅有瘙痒症状。②临床上常见继发皮损。诊断瘙痒症时,应详问病史,进行必要的全面检查,尽可能寻找病因及原发病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患者若有继发损害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慢性湿疹有原发皮损及病情的演变过程。 2.慢性单纯性苔藓好发于颈、小腿、踝、耳后等部位,皮肤苔藓样变明显且出现较

抗组胺药的作用机制

1.抗组胺药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注意事项,药名。 抗组织胺药物根据竞争受体的不同,抗组胺药可分为H1受体和H2受体拮抗剂。H1受体主要分布在皮肤、黏膜、血管及脑组织,H2受体主要分布在消化道,皮肤微小血管有H1、H2两种受体存在。本类药物适用于荨麻疹、药疹、接触性皮炎、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脂溢性皮炎。 1.H1受体拮抗剂 (1)作用机理:乙基胺结构-CH2-CH2-N 由于有与组胺相同的乙基胺结构,因此能与组胺争夺相应靶细胞上的H1受体,产生抗组胺作用。可以对抗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平滑肌收缩,呼吸道分泌增加,血压下降等效应,此外尚有一定的抗胆碱及抗5-羟色胺作用 根据药物透过血脑屏障引起嗜睡作用的不同,可将H1受体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 第一代药特点:易透过血脑屏障导致 (1)(副作用)乏力、嗜睡、头晕. 注意力不集中等部分药物还有抗胆碱作用,导致黏膜干燥。排尿困难、瞳孔散大. . (2)(适应症)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3) (禁忌症) 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机器操作者(精细工作者)等,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者也慎用。 第二代(新一代)H1抗组胺药物特点:,药物不通过血脑屛障、服用简便,每日一次、作用持久 常用药物:扑尔敏、特非那定、西替利嗪、氯雷他定 第一代(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多赛平、赛庚啶、异丙嗪、酮替芬) 第二代(阿司咪唑、非索非那定、特非那定、氯雷那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阿伐斯汀) 2.H2受体拮抗剂(1)作用机理与H2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可拮抗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一定的程度的抑制血管扩张作用和抗雄激素作用。 (2)(适应症) 与H1受体拮抗剂合并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人工荨麻疹等 (3)不良反应有头痛、眩晕,长期或大量应用可能引起阳痿和精子减少(西米替丁)、血压轻度升高、GPT上升、白细胞减少等,停药后可以恢复。孕妇、哺乳妇女慎用。 (4)常用药物:甲氰咪呱、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 2.带状疱疹临床表现1.典型的临床表现(1)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症状,皮肤可有灼热、刺痛也可无前驱症状。(2) )皮损特征:潮红斑、丘疹很快出现的粟粒至黄豆大丘疹,成簇而不融合,丘疹继而变为水疱,疱液澄清,疱壁紧张,围以红晕,各簇性水泡间皮肤正常。呈带状排列,水疱干涸、结痂、脱落、暗红斑或色素沉着。(3)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分布好发部位依次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较为剧烈。病程2-3周,老年认为3-4周 2.特殊表现(1).眼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明显,可累计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2)耳带状疱疹:病毒累及膝状神经节引起,影响面神经的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皮疹特点: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ey-Hunt 综合征(3)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4)其他播散性带状疱疹、出血性、坏阻性,泛发型、顿挫型、不全型带状疱疹 3.体股癣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夏秋季节多发。肥胖多汗、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应用糖皮质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为易感人群。体股癣临床表现相似。皮损基本特点:(1)原发损害为丘疹、丘疱疹或水疱,约针头到绿豆大小,色鲜红或暗红。(2)呈环状倾向。(3)活跃的边缘。 2.股癣:好发于腹股沟部位,亦常见于臀部,单侧或双侧发生。基本病损与体癣相同。 3.自觉瘙痒。 体癣Tinea corporis 临床特点 –皮损部位:好发于面、颈、腰腹、四肢

最新抗组胺类抗过敏药

抗过敏药物 一、非索非那丁(Fexofenadine) 二、左旋西替利嗪(levocetirizine) 三、地氯雷他定(Desloratadine) 四、西替利嗪(Cetirizine) 五、氮卓斯丁(Azelastine) 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分为第一代 抗组胺药物、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和第三代抗组胺药物。 第一代抗组胺药:苯海拉明、扑尔敏和异丙嗪等为代表的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因具有较强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而逐渐被无镇静作用或镇静作用轻微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所取代。而部分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由于发现有较明显的心脏毒性而逐渐减少使用(如特非那丁、阿司米唑等)。非索非那丁、左旋西替利嗪等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已经问世。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临床使用的第二代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已达20余种,而第三代仅仅数种。第二代和第三代抗组胺药物中的大多数可兼用于过敏性哮喘的防治。我国目前常用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加上1999年上市的非索非那丁和2002年上市左旋西前临床使用的抗过敏药仅有10余种,主要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由替利嗪的临床疗效与上述两种药物相似,而安全性更大,副作用更少,所以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的应用逐年减少。而非索非那丁和左旋西替利嗪已成为世界抗过敏药物市场销售量增长最快的药物,约占市场份额的30%左右,因此这两种药物将成为世界范围今后几年内使用更为广泛的抗过敏药物。此外近年来上市的氯雷他定的换代产品desloratadine (Clarinex)已进入30多个国家的临床,并且已经进入我国市场,虽然该药目前仍然没有获得FDA的批准,但是进入我国市场的第一个第三代抗过敏药物,所以在我国有潜在的巨大市场。西替利嗪的换代产品乙氟利嗪(Efletirizine )也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而开始进入临床。 一、非索非那丁(Fexofenadine) 【商品名】太非;Telfast 120;Telfast 180,Allegra,【异名】MDL16455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状粉末,无臭无味,几乎难溶于水,极易溶于氯仿,亦溶于乙醇和丙酮,几乎不溶于水,熔点为147-151℃。 【体内过程】非 索非那丁口服吸收良好,吸收较为迅速,口服0.5-1小时出现抗组胺作用,1-3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平均为1.3 h。半衰期为11-15小时,平均为14.4 h,蛋白结合率60%~70%(主要是α1酸性糖蛋白)。疗效可持续约18-24小时,因此可每日1次给药。吸收后非索非那丁和血浆蛋白广泛结合, 结合率高达95%。已证实非索非那丁不需通过肝脏的细胞色素 P-450酶系统的CYP酶代谢。本品不透过血脑屏障。 【用法和剂量】有片剂、胶囊、混悬液三种剂型,用于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推荐口服剂量为120mg,一日一次,或60mg每日2次;用于皮肤过敏疾病180mg一日一次;为预防夜间或清晨哮喘发作,睡前可顿服120-180mg/次。混悬液为5ml,含非索非那丁30mg。含本品60 mg和盐酸伪麻黄碱120 mg的Allegra D已在美国上市,主要用于12岁以上伴有鼻塞等鼻部症状的感冒患者。 【副作用】动物放射标记试验证实非索非那丁不通过血脑屏障,因而没有嗜睡和困倦等副作用。常规临床推荐剂量的常见副作用有口干、头晕,偶有头痛和恶心等,停药后可很快消失。由于非索非那丁对H1受体有较高的选择性,对H2受体影响很小,因此无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通常的影响胃酸分泌作用,也无抗胆碱作用和α1-受体阻滞作用。 【安全性】动物试验没有发现非索非那丁有心脏毒性,分别给狗和兔子高于成人常规口服

老年性皮肤瘙痒的治疗方法

老年性皮肤瘙痒的治疗方法 老年瘙痒是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冬季尤甚。老年人的汗液分泌功能减弱,使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减少,故皮肤更为干燥。冬季气温低,气候干燥,易诱发老年瘙痒症或使其加重。因搔抓关系,在皮肤上可看到许多线条状的抓痕及血痂。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年人都比较容易得 皮肤瘙痒症,让他们不 能过好晚年,更让自己 的儿女心疼不已,老年 人常常因为皮肤瘙痒 而夜不能眠,因为睡眠 受到影响,间接就会造成其身体健康的障碍,很多人都不了解老年人为什么总会皮肤瘙痒呢,这是很多人都比较关心的问题,下面由CE本草护肤专家就老年性皮肤瘙痒是怎么回事为您作详细的解答。 老年性皮肤瘙痒是怎么回事生活中加强对皮肤瘙痒的护理对其后的治疗是有很大的帮助。 老年皮肤瘙痒症在我国老年人口中,患病率达10%以上,这种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为老年人一般都皮肤萎缩、变薄、汗少、干燥,又缺乏皮脂润滑,而且易受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刺激,诱发瘙痒。典型的症状是小腿发痒,逐渐蔓延到大腿,甚至周身。每当就寝前,脱掉衣裤时,温暖的身体受到室内较凉的空气刺激,便立即诱发

皮肤发痒。 老年皮肤瘙痒 症的产生,还与一些 生活习惯有关,如爱 用很烫的热水洗澡, 次数过于频繁,使用 碱性大的肥皂或苭皂,使本来就枯燥的皮肤失去了皮脂的滋润。 许多老人在饮食方面,坚持素食为主,惧怕吃高脂肪食物。其实,这样对健康是不利的。脂肪能产生热量帮助人们抵御寒冷,并能使皮肤得到滋润。适量摄入高脂肪食物可以预防老人皮肤瘙痒症的发生。脂肪食物还有利于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摄入,它们有防治皮肤干燥和老化的作用。有的老年人冬天特别喜欢喝酒,意在御寒。但酒后身体发热只是一时性的,更多的是促使皮肤发生干燥。辛辣食品也是如此。 皮肤瘙痒症之所以易发于老年人身上,不仅和老年人的生理变化有关,而且与许多系统疾病有关,如内分泌的改变、消化不良和便秘、过敏性因素、动脉硬化、糖尿病、肝胆疾病、部分肿瘤等。因此,老年皮肤瘙痒症在治疗瘙痒的同时应作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所以,老年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86例老年瘙痒性皮肤病临床分析

86例老年瘙痒性皮肤病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8-02-11T13:59:05.27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3期作者:尹莉 [导读] 瘙痒性皮肤病一般与系统性的疾病有关,通过免疫调节剂以及改善个人的生活习惯能够有效缓解老年瘙痒性皮肤病症。 (四川省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四川成都 611530) 【摘要】目的:对老年瘙痒性皮肤病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对该种疾病进行根治,提高皮肤瘙痒治愈率,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对老年瘙痒性皮肤病患者进行系统分析和回顾性分析。我院选择86例老年瘙痒性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在这些患者中,有些患者伴有心血管系统性疾病、血脂异常、脑部疾病、以及肝胆疾病等。结果:通过一系列的治疗和观察,老年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的治愈率高达85%。结论:瘙痒性皮肤病一般与系统性的疾病有关,通过免疫调节剂以及改善个人的生活习惯能够有效缓解老年瘙痒性皮肤病症,治愈率较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老年瘙痒性皮肤病;症状;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199-02 前言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以瘙痒为主的异常性皮肤疾病,在临床上无原发损害。由于搔抓能够引发血痂、抓痕等继发性皮肤损害,同时根据患者皮肤瘙痒的部位以及范围,可以将其分为泛发性以及继发性两类[1]。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降低,因而容易诱发这种疾病,通常发病原因主要是一些系统性的疾病,比如便秘、消化不良、内分泌失调、糖尿病、过敏性疾病、肿瘤、以及肝胆疾病等,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内分泌紊乱以及机体代谢紊乱。由于在发病的根本机制方面缺乏一定的研究,因而针对该疾病还没有完善的治疗方案,加上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身体机能的下降,体内各个器官以及皮肤功能都在退化,皮肤瘙痒症状就会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治疗老年瘙痒性皮肤病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 选择对象 我院选择近年来接收的86例老年瘙痒性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在这些患者中,女性有30例,男性有56例,年龄在60~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病程在1~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年。 1.2 临床诊断 所有患者都是在我院就诊,诊断结果为瘙痒性皮肤病。对每位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的调查,询问患者现病史和既往史,结果发现,很多患者都患有其他类型的系统性疾病。患者的皮肤病可以分为湿疹、皮肤瘙痒症、带状疱疹、皮肤真菌病、结节性痒疹、荨麻疹、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2]。 1.3 采用方法 在对老年瘙痒性皮肤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除了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和对个体进行针对性治疗外,还要注重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健康教育。由于患者通常使用一些碱性沐浴液洗澡或是频繁洗浴,这样会使患者的皮肤更加干燥,从而造成原发皮损以及瘙痒加重等问题。因而需要对老年患者进行正确的生活规律以及健康教育宣传,同时采用一定的润滑剂以及保湿剂进行辅助治疗。由于患者的皮肤比较干燥,在角质层中缺乏充足的中性脂质以及脂肪酸,加上患者腺体分泌功能下降,因而容易造成皮肤瘙痒等症状,如果患者过度挠抓,就会引发皮肤受损、增加炎性介质,同时刺激神经纤维细胞,进而加重瘙痒症状。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使其掌握一定的卫生知识,从而降低该疾病的发病率,达到预防皮肤病的目的。老年人需要保持自身皮肤清洁卫生,在发生皮肤瘙痒的症状时,不要过度搔抓,或是用肥皂水洗,要进行积极的早期治疗,保证皮肤健康,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临床症状表现与分析 2.1 症状 老年患者在患者瘙痒性皮肤病时,往往表现为阵发性剧烈瘙痒,瘙痒发作不定时,如果发作就会难以忍受,需要强力搔抓,甚至借助器械,直到皮肤破损,患者感到疼痛才能缓解瘙痒的症状。泛发性皮肤瘙痒可以扩散,由原来的一处扩散到全身,而限局性皮痒只在某一个部位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2.2 分析 患者一旦患有皮肤瘙痒病,就会有抓痒的感觉,该疾病的发生源有很多因素,主要包括理化性物质刺激、机械性物质性刺激、以及生物性物质刺激等,此外,由于一些炎性化学递质的释放也会引发瘙痒的症状。比如:我院同期住院的老年患者,皮肤病多为湿疹、带状疱疹、药疹、非特异性皮炎以及银屑病等,男性患者较多,其原因可能是患者的代谢与激素差异、以及基因等的影响。由于男性患者生活压力大,基础性的疾病较多,再加上很多患者都有饮酒、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因而患者与过敏源接触的机会就多,患病几率就高。患病初期,患者大多对基础病不重视,往往只是自行购买一些皮肤病的药物进行处理和擦拭,或者购买一些能够止痒的抗生素以及解热镇痛类药物。现阶段,药店中的药物以商品销售为主,且抗生素等药物的种类很多,因而如果患者用药不当,就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不良的过敏反应。在老年瘙痒性皮肤病中,自身免疫性皮炎以及结节性瘙痒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占有很大的比例[3]。 2.3 注意事项 由于患者对于该疾病不够重视,或者对该疾病的认知不足,在患病初期,往往认为是由于一些小毛病引起的,只是自行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自行购买药膏进行擦拭,有的患者甚至不管,用手抓痒。随着时间的延长,就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其治疗和恢复。加上患者生活习惯不规律,在生活中没有注意卫生,作息不规律,因而就容易引发该种疾病,从而为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由于患者在发生皮肤瘙痒时,往往自行购买一些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因而容易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一定的副作用,甚至引发过敏反应,尤其是一些激素水平较高的药物,如无极膏、皮炎平、以及皮质类的固醇膏等,通常采用这些药物往往在初期会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在时期使用中往往会导致使用部位的皮肤发生异常,从而引发皮肤病。 3.结论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机能下降,加上长期生活习惯以及自身系统性疾病的影响,容易引发瘙痒性皮肤病,而一旦出现该疾病就需要引起

身上痒痒预示十种病 ,或是癌症信号

身上痒痒预示十种病,或是癌症信号“痒”,每个人都经历过,有时它让人笑,有时却让人欲哭无泪。100多年前,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和亚瑟·阿林第一次给“痒”做了定义。痒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高兴的痒”,由对脚底、腋窝等敏感部位刺激产生,伴随着止不住的大笑,父母与婴儿初次建立亲密关系,就是通过这种痒进行的;另一种则是“恼人的痒”,感觉是有小东西在皮肤上爬过,人们会忍不住通过抓挠来止痒,蚊虫叮咬、皮肤干燥、真菌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都会带来这种痒。 有研究指出,痒是比疼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感觉。有时痒能持续几个小时,让人浑身不自在,甚至辗转难眠。当“恼人的痒”频繁造访时,就是在给健康敲警钟了。 “痒痒病”困扰很多人 据记者调查,有超过七成人在生活中出现过不明原因的皮肤痒,其中老年人皮肤痒更高达九成;有六成人表示“痒的不厉害就不会去管”,有三成人会“自己想办法止痒”(如使用药物),仅一成人会在“皮肤痒后到医院找出原因”;年轻白领因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等,皮肤问题的出现明显呈上升趋势;儿童因为大多无法正确表达,皮肤痒后很难找到原因。 28岁的莫莉最近就老觉得身上莫名其妙的痒,皮肤发干,大腿、小腿等部位甚至出现干裂、疼痛的症状,常会被挠出抓痕。莫莉

说,这种不明原因的“痒痒病”时而发作,时而消失,让她很是苦恼。刘大妈更是深有感触,“好多老年人都有身上痒的毛病,就像洗澡没洗干净似的,到了冬天尤其难受。”刘大妈说,大多数人都会忍着,也会一起交流止痒偏方。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杨淑霞表示,入冬以来,因皮肤瘙痒而来院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一些患者忍不住痒而不断搔抓,皮肤上已经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等继发损害。还有部分患者由于在面部、腋窝和大腿根等皮肤很薄的地方使用了激素类药物,造成了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和继发性感染等损坏。”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黄种人中,皮肤处于健康状态的不到10%,处于病态的超过20%,处于亚健康状态者高达70%。瘙痒感是80%的皮肤病患者在陈述自我感觉时,最先描述的感受。“来医院寻求医生帮助的毕竟是一少部分,很多人还是选择忍,或者根本没把痒当回事。”杨淑霞说。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神经科学教授格伦·吉斯勒说:“在专门研究了几十年关于‘痒’的课题后,我们发现让人们感觉到痒的原因至少有五十多种,最主要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单纯皮肤问题 “因为皮肤自身问题而感觉到痒有两种情况。”格伦·吉斯勒说。一种是没有原发性的皮肤损伤,多半是由于皮肤缺少水分而引起的。就像现在处在干燥的冬季,很多人会觉得皮肤干痒、脱皮。

抗组胺类药

抗组胺类药物 1.H1受体拮抗剂 (1)第一代(镇静型)H1受体拮抗剂:具有镇静、受体选择性差、半衰期短、易通过血脑屏障等特点。 1)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抗组胺作用强,可用于各种湿疹(尤其婴儿湿疹)、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及皮肤瘙痒症等的治疗。成人剂量为75~150mg/d,分3~4次口服,儿童一般用糖浆,剂量10~15ml,分2~3口服。它与氨茶碱所组成的盐称为晕海宁,有较强的抗晕动病作用,用于晕船、晕车。常见不良反应有嗜睡、口干及胃肠道刺激症状,偶可发生皮疹及粒细胞减少。 2)氯苯那敏(chlorphenamine):适用于荨麻疹、湿疹、药疹、皮肤瘙痒症及普通感冒。成人口服剂量为12~24mg/d,分3次口服;儿童为0.35mg /(kg?d),分次口服。 3)安泰乐(hydroxiyzine):对寒冷性荨麻疹、人工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等均有较好疗效。成人剂量为75~150mg/d,分3次口服;6岁以下儿童为25~50mg/d,分3~4次口服。本品有嗜睡及致畸等不良反应,故孕妇忌用。 4)去氯羟嗪(decloxizine):除有较强的抗组胺作用外,尚有抗5-羟色胺(5-HT)及支气管扩张作用,且作用持久,镇静等不良反应较弱。可用于急、慢性荨麻疹、湿疹、皮肤划痕症及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成人剂量75~150mg /d,分2~3次口服,儿童剂量不超过2 mg/(kg?d),3岁以下儿童慎用。不良反应可有嗜睡、口干及致畸等。 5)脑嗌嗪(cinnarizine):具有抗组胺和钙通道阻滞作用,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和改善脑循环,故尤其适用于老年人。除可用于各种皮肤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外,尚可用于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等皮肤疾病如寒冷性多形红斑、雷诺氏征及冻疮等的治疗。成人剂量75~150mg/d,分2~3次口服。少数人有嗜睡,偶见胃肠道反应。 6)异丙嗪(promethazine):该药口服吸收较快,中枢安定作用较强,并有镇吐、抗晕动、抗胆碱及局麻作用。成人剂量12.5~75mg/d,分2~3次口服或25~50mg/d肌注;儿童剂量每次0.5~1mg/(kg?d)。本品不良反应较多,如口干、嗜睡、恶心、体位性低血压、光敏性皮炎等,偶见精神兴奋及肌注部位疼痛,因有刺激性,故不宜皮下注射。禁用于肝、肾、肺功能减退者。 7)赛庚啶(cyproheptadine):抗组胺作用较氯苯那敏强5倍,并有明显的抗5-HT和抗胆碱作用,中枢镇静作用微弱,可用于急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色素性荨麻疹、寒冷性多形红斑。成人剂量为4~12mg/d,分2~3次口服,6次以下儿童单次剂量不超过1mg。常见不良反应以嗜睡为主,其他可有头晕、口干、食欲减退等,少数人会出现食欲增加。 8)多虑平(doxepin):本品属三环类抗抑郁药,具有强大的抗组胺作用并兼有抗胆碱及抗α受体效应,对慢性顽固性荨麻疹及老年性瘙痒症等有独特疗效。成人剂量为50~75mg/d,分2~3次口服。 (2)第二代(非镇静型)H1受体拮抗剂:其共同特点是不易或很少透过血

常见皮肤病治疗使用的部分中成药

常见皮肤病治疗使用的部分中成药 一、病毒性皮肤病(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扁平疣) 发于头面部:病期较短,或痛或痒,皮疹色红以丘疹、丘疱疹为主,可兼少数水疱,体质不弱者,可分选芎菊上清丸、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川芎茶调颗粒、一清胶囊、板蓝根颗粒等。 发于胸胁部:皮疹色红,疼痛,以丘疹为主或见脓疱者,可分选栀子金花丸、一清胶囊、复方青黛胶囊、开胸顺气丸、连翘败毒丸、平肝舒络丸;病期长伴刺痛,体质无明显虚弱者,选血府逐瘀胶囊。 发于下半身:体质不虚者,可分选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等;阴虚体弱者可用六味地黄丸;阴虚内热者可用知柏地黄丸。 外用:选山宝皮宁酊、如意金黄散等。 扁平疣:常肤色皮损兼有少气乏力,脾胃虚弱者,可选贞芪扶正胶囊、参苓白术丸;色淡红或红兼有热象的,可选板蓝根冲剂、栀子金花丸、芎菊上清丸、复方青黛胶囊等;色偏深兼有气滞血瘀征象者,可选血府逐瘀胶囊、加味逍遥丸、平肝舒络丸、逍遥颗粒等。 二、细菌性皮肤病(脓疱疮) 发于头面部或泛发者:可分选连翘败毒丸、栀子金花丸、一清胶囊、双黄连口服液、金银花露、新癀片、清开灵口服液等。 三、真菌类皮肤病(体癣、足癣、股癣、头癣等) 发于上半身:体质强,皮疹痒,疹色红者,分选黄连上清丸、栀子金花丸、一清胶囊等。发于下半身:体质强,皮疹湿痒,疹色偏红者,可分选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当归苦参丸等。 外用:铍宝消炎癣湿药膏、冰黄肤乐软膏、皮肤康洗液、日舒安洗液等。 四、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皮炎、湿疹、荨麻疹等) (一)皮炎湿疹类 急性期:病期短,皮损色红肿胀,瘙痒,兼心烦,口干,便秘等,可选防风通圣丸、一清胶囊、清开灵口服液、新癀片、羚羊角胶囊、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栀子金花丸等。 亚急性期:皮损颜色转淡或深,可有少量渗出,瘙痒,体质强者可选当归苦参丸、肤痒颗粒、防风通圣丸;脾胃弱,食少便溏者选参苓白术丸。 慢性期;皮损肥厚,粗糙干燥,瘙痒明显可分选四物合剂、肤痒颗粒、天麻钩藤颗粒、参苓白术散等。 外用:急性期马齿苋湿敷;亚急性期冰黄肤乐软膏、皮肤康洗液、日舒安洗液等;慢性期冰黄肤乐软膏、铍宝消炎癣湿药膏等。 (二)荨麻疹 急性期:体质较强者可分选防风通圣丸、芎菊上清丸、川芎茶调颗粒、肤痒颗粒等;伴疹色不红、恶寒时可选银翘解毒颗粒,疹色偏红、不恶寒时可选桑菊感冒片。 慢性期:体质较强者可选用肤痒颗粒、血府逐瘀胶囊、川芎茶调颗粒等;脾胃虚寒,喜温喜按,面色淡白,四末不温者可选附子理中丸;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可选参苓白术丸;气虚自汗恶风或阳虚(寒冷性荨麻疹)可选玉屏风口服液、贞芪扶正胶囊、阳和丸等;血虚生风,肌肤干燥无光泽可选四物合剂、乌鸡白凤丸。 五、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玫瑰糠疹、银屑病) (一)玫瑰糠疹 疾病早期:风热偏盛,疹色红,痒,可分选复方青黛胶囊、防风通圣丸、一清胶囊等;偏风湿的,疹不甚红可选当归苦参丸,热象明显的可选三妙丸。 疾病时间较长的:可分选四物合剂、血府逐瘀胶囊、贞芪扶正胶囊、肤痒颗粒等。

抗组胺药物H1

1、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分为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和第三代抗组胺药物, 目前以苯海拉明,扑尔敏和异丙嗪等为代表的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因具有较强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而逐渐被无镇静作用或镇静作用轻微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所取代.而部分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由于发现有较明显的心脏毒性而逐渐减少使用(如特非那丁,阿司米唑等),非索非那丁,左旋西替利嗪等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已经问世.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临床使用的第二 代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已达20余种,而第三代仅仅数种.第二代和第三代抗组胺药物中的大多数可兼用于过敏性哮喘的防治.我国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过敏药仅有10余种,主要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由于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的副作用,加上1999年上市的非索非那丁和2002年上市左旋西替利嗪的临床疗效与上述两种药物相似,而安全性更大,副作用更少,所以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的应用逐年减少.而非索非那丁和左旋西替利嗪已成为世界抗过敏药物市场**量增长最快的药物,约占市场份额的30%左右,因此这两种药物将成为世界范围今后几年内使用更为广泛的抗过敏药物.此外近年来上市的氯雷他定的换代产品desloratadine (Clarinex)已进入30多个国家的临床,并且已经进入我国市场,虽然该药目前仍然没有获得FDA的批准,但是进入我国市场的第一个第三代抗过敏药物,所以在我国有潜在的巨大市场.西替利嗪的 换代产品乙氟利嗪(Efletirizine )也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而开始进入临床 意见建议: 在特异性治疗中,还需要注意的是:第二代无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和第一代抗组胺药在治疗咳嗽时并不同等有效.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以及一些非过敏性原因引起的PNDS并非由组胺介导,选用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很可能无效.与第二代抗组胺药不同,第一代抗组胺药可以通过血脑屏障,除阻断组胺外还可具有抗胆碱能作用,这种神经药理学作用可能是其镇咳 的独特原因.一项在健康志愿者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进行的研究显示,第二代抗组胺 药非索非那定对辣椒素诱导的咳嗽及上呼吸道感染者的咳嗽均无效,甚至会引发轻微的肺功能损伤.因此,在采用抗组胺药进行治疗时有必要对咳嗽的病因进行甄别 2、抗组胺药物分为H1和H2受体拮抗剂两类,而这两类中又都有第一代和第二代之分. H1受体阻断剂的第一代药物,主要代表有: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异丙嗪等,这类药物的特点是对皮肤过敏效果不错,对鼻黏膜过敏效果较差,对过敏性哮喘几乎无效.副作用是中枢神精抑制,服后噬睡.有明显的抑制前庭神精作用,可用于晕车及呕吐. H1受体阻断剂的第二代药物,主要代表有:氯雷他定,阿司咪唑,赛庚啶,西替利嗪,甲喹酚嗪,阿伐斯丁等.这一类的主要特点是大多数无中枢抑制作用,除对外皮肤过敏有较好的作用外,对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个别也有中枢抑制作用如美可洛嗪. H2受体阻断剂的第一代药物是甲氰咪胍;

瘙痒性皮肤病

瘙痒性皮肤病 [单项选择题] 1、治疗瘙痒症的首选药物是() A.皮质类固醇 B.抗组胺药物 C.性激素 D.盐酸普鲁卡因 参考答案:B [多项选择题] 2、瘙痒症的特点有() A.发病初期仅有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 B.皮肤苔藓样变明显 C.可表现为全身性和局限性 D.全身性瘙痒症常与某些局部因素有关 参考答案:A,B,C,D [填空题] 3全身性瘙痒症常与某些全身性疾病有关,试举四种:()()()() 参考答案:糖尿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肾上腺功能不全; [填空题] 4瘙痒症依据瘙痒的部位及范围,可分为()和一两类。 参考答案:全身性瘙痒症;局限性瘙痒症 [填空题] 5局限性皮肤瘙痒症常见于()()()。 参考答案:肛门;女阴;阴囊 [填空题] 6慢性单纯性苔藓依据受累范围可分为()及()。 参考答案:局限型;播散型

[填空题] 7结节性痒疹好发于()()、尤以()显著。 参考答案:四肢伸侧;手足背部;小腿伸侧 [填空题] 8()为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 参考答案:瘙痒 [填空题] 9神经性皮炎的好发部位有()()()等部位,而结节性痒疹好发于()参考答案:颈侧腰骶肘部四肢伸侧; [填空题] 10神经性皮炎依据受累范围,可分为()及() 参考答案:局限型播散型 [填空题] 11全身性瘙痒症一般有()()等两种 参考答案:老年性瘙痒症冬季瘙痒症 [填空题] 12依据瘙痒的部位及范围,瘙痒症一般可分为()和()两类 参考答案:全身性局限性 [填空题] 13瘙痒症是指临床上仅有()症状而无()的皮肤病 参考答案::瘙痒原发皮损 [多项选择题] 14、以下需与结节性痒疹进行鉴别诊断的疾病有() A.扁平苔藓 B.寻常疣 C.丘疹性荨麻疹 D.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参考答案:A,B,C,D

皮肤科三基三严考试题答案.(DOC)

皮肤科三基三严考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0题 1 自觉症状:患者主观感觉的症状称自觉症状,主要有瘙痒,疼痛,烧灼及麻木等,与皮肤病的性质,严重程度及患者个体特异性有关。 2 继发性皮疹:可由原发性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及机械性损伤(如搔抓)所引起。 3 风团:为真皮浅层急性水肿引起的略隆起损害,大小不一,边缘不规则,淡红或苍白色,周围有红晕,常伴剧痒。 4洗剂(震荡剂):是不溶于水的药物(约30~50%)与水混合而成。 5 瘙痒:是皮肤或粘膜的一种引起搔抓欲望的不愉快的感觉。 6表皮通过时间: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最上层约需14日,再移至角质层表面而脱落又需14日,共约28日,称为表皮通过时间。 7 苔藓样变:为皮肤局限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似皮革样。 8 Koebner现象:即同形反应,是指外观正常的皮肤在各种刮伤、抓伤、针刺等伤及真皮的刺激后,发生与原发皮疹相同皮损的现象。 9 Ramsey-hunt综合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可引起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症,称Ramsey-hunt综合征。 10SSS是指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系由凝固酶阳性菌嗜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引起的急性表皮颗粒层坏死的严重型皮肤感染,好发于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偶见于成人。皮损常始于口周及眼周,红斑迅速波及躯干及四肢。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在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烫伤样水疱及大片表皮松解。以及口角放射性裂纹;但无口腔粘膜损害。有疼痛感及明显触痛,尼氏征阳性。轻者1-2周皮损干燥而痊愈,重者可因并发败血症,肺炎而危及生命。 二、填空题 20题 1人体最薄的皮肤部位是眼睑外阴乳房 2人体最厚的皮肤部位是手掌足跖 3毛发分为长毛短毛毳毛 4 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头面胸背上部 5 原发性皮损包括斑疹丘疹斑块风团结节水疱和大疱脓疱囊肿 6 继发性皮损包括鳞屑浸渍糜烂溃疡裂隙抓痕痂瘢痕苔藓样变萎缩 7足癣通常分为(水疱型、浸渍糜烂型)和(鳞屑角化型)三型。 8 头癣的病发在wood氏灯下,暗绿色荧光为(黄癣),亮绿色荧光为(白癣),没有荧光为(黑癣)。 9丘疹性荨麻疹的基本损害为纺锤形鲜红色(风团样丘疹),伴剧痒。 10临床上将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的(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称为重症药疹。 11在药疹发生的高敏状态下,对平时不过敏,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不同的药物也出现过敏的现象称为(多价过敏)。 12临床上将银屑病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红皮病型四型。 13固定型药疹的皮疹多见于(口唇、口周、龟头等皮肤粘膜交界处),手足背及躯干亦发生。14痤疮的发病主要与(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痤疮丙酸杆菌)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15举出两种临床常用的脱色剂:(0.1%维甲酸、3%氢醌霜、3%过氧化氢溶液)。

皮肤瘙痒暗示10种疾病

皮肤瘙痒暗示10种疾病 有研究指出,痒是比疼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感觉。有时痒能持续几个小时,让人浑身不自在,甚至辗转难眠。当“恼人的痒”频繁造访时,就是在给健康敲警钟了。 “痒痒病”困扰很多人 据记者调查,有超过七成人在生活中出现过不明原因的皮肤痒,其中老年人皮肤痒更高达九成;有六成人表示“痒的不厉害就不会去管”,有三成人会“自己想办法止痒”(如使用药物),仅一成人会在“皮肤痒后到医院找出原因”;年轻白领因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等,皮肤问题的出现明显呈上升趋势;儿童因为大多无法正确表达,皮肤痒后很难找到原因。 28岁的莫莉最近就老觉得身上莫名其妙的痒,皮肤发干,大腿、小腿等部位甚至出现干裂、疼痛的症状,常会被挠出抓痕。莫莉说,这种不明原因的“痒痒病”时而发作,时而消失,让她很是苦恼。X大妈更是深有感触,“好多老年人都有身上痒的毛病,就像洗澡没洗干净似的,到了冬天尤其难受。”X大妈说,大多数人都会忍着,也会一起交流止痒偏方。 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杨淑霞表示,入冬以来,因皮肤瘙痒而来院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一些患者忍不住痒而不断搔抓,皮肤上已经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

等继发损害。还有部分患者由于在面部、腋窝和大腿根等皮肤很薄的地方使用了激素类药物,造成了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X和继发性感染等损坏。”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黄种人中,皮肤处于健康状态的不到10%,处于病态的超过20%,处于亚健康状态者高达70%。瘙痒感是80%的皮肤病患者在陈述自我感觉时,最先描述的感受。“来医院寻求医生帮助的毕竟是一少部分,很多人还是选择忍,或者根本没把痒当回事。”杨淑霞说。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神经科学教授格伦·吉斯勒说:“在专门研究了几十年关于‘痒’的课题后,我们发现让人们感觉到痒的原因至少有五十多种,最主要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单纯皮肤问题。“因为皮肤自身问题而感觉到痒有两种情况。”格伦·吉斯勒说。一种是没有原发性的皮肤损伤,多半是由于皮肤缺少水分而引起的。就像现在处在干燥的冬季,很多人会觉得皮肤干痒、脱皮。另一种是皮肤本身就“病”了,皮炎、湿疹、牛皮癣等皮肤疾病大多都伴随着瘙痒。 中老年人皮肤退化。中老年人因为皮肤萎缩变薄,含水量降低,皮脂腺及汗腺分泌减少,使皮肤失去润滑保护作用而显得干燥。在寒冷的季节,干燥的气候又使皮肤粗糙,甚至表皮脱落,使皮内神经末梢更容易受刺激而发痒。老年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