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毕业论文4剖析

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毕业论文4剖析

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毕业论文4剖析
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毕业论文4剖析

分类号G424.1论文编号201040431006

毕业论文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姓名:

院系: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

2014年5月

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

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院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I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影响中小学数学课程因素浅析 (2)

2.1 教材内容的变化 (2)

2.2 教师教法的变化 (2)

2.3 学生学习方法的变化 (3)

2.4 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 (3)

第三章做好衔接的几个方面 (4)

3.1 学生兴趣的衔接 (4)

3.2 教材内容的衔接 (5)

3.3 学生学法的衔接 (5)

3.3.1 学前预习 (6)

3.3.2 课后复习 (6)

第四章结论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摘要

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一方面,许多初中学生却还一直沿袭以往小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态度;另一方面,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变更;致使学生对中学数学学习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导致中小学数学学习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这种现象不仅给数学教学工作带来困难,而且也成为学生发展的障碍,因此,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在研究时,既要从小学角度考虑与中学的衔接,又要从中学角度考虑与小学的衔接. 本文主要从教材内容、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促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的树立自信心,掌握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让中小学数学学习过渡得更加顺利.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衔接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Abstract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and in the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have a very big difference. On the one hand, many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ut also always follows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method and attitude; On the other hand,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method changes; The students in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does not adapt it to a certain extent, result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there is a serious disconnect between phenomenon, this phenomenon not only brings to the job of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is difficult, but also become the barri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refore, the linkage betwee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a problem worthy of attention and research.

In the research, both to think in terms of primary school and middle school's cohesion, and to think in terms of middle school and primary school.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 learning method and teaching method carries on th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and encourage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help students build self-confidence, better grasp the effective way to learn mathematics, train the ability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athematics study transition go more smoothly.

Keyword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athematics; cohesion;

Learning methods; Teaching methods

第一章绪论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小学生面试就近入学. 由于小学毕业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一,知识结构差异较大,从而加剧了小学生在进入初中后在各个方面

的不适应. 在这种现状下,一方面,家长利用一切关系把自己的子女送进最好的

学校、最好的班级,并不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他们是否适应这样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吸引更优秀的生源. 不管在哪个时代背景下,我们都必须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这项衔接工作,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研究,探索教育规律,用来指导实践,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

求知欲和学习能力逐步提高,会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终身教育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引导小学生顺利走入初中,成功进入中学的学习轨道,这有助于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以后人才培养的关键.要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帮助,使其树立信心,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

生兴趣,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教师与学生能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运转,有助于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后能和初中教师达到师生、教学双向适应,从而使数学教学少走弯路,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研究,使小学生升入初中后能较快地适应中学学段的

学习,做好两个学段的各种衔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摸索出一条既能培养学生能力,又能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力求使自己或者其他教师在中学教学过程中能尽

快的与学生达成共识,减少其中存在的某些脱节现象,并在研究中努力的提升自己.

第二章影响中小学数学课程因素浅析

2.1 教材内容的变化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都分别围绕“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来展开,但有着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思想方法,小学到初中是一个

重要的过渡阶段,从原本直观简单、通俗易懂的基础知识,上升到抽象复杂且严密的数学内容.[1]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数都属于非负有理数,进入中学后,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 由于数的扩充引入了负数、有理数、绝对值、相反数等新的概念,使小学阶段学到的数学概念外延和内涵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会使刚进入初一的学生有些不适应.

小学数学教材中,主要出现的是具体的数字,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使用字母表示数,是数的概念的发展,建立了代数概念,研究的是有理式的运算. 这种过度是有特殊的、具体的、确定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字母和代数式,这是数学思

想上的转变,也是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

在小学,解应用题主要采用算术解法,而中学用到代数解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到的简易方程,其数量之间是用和、差、积、商等数量关系来说明,而初

中一元一次方程中解方程的一些步骤提高到理论上的理解.[2]

例如:“比一个数的4倍小3的数是13,求这个数”

在小学的知识结构中,可以逆推求解,列出算式为

(13 + 3)÷4

而在初中解法中,需设所求数为x,由题意可知

4x - 3 = 13

两种方法均可求出,但代数解法更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思维方法上的转变.

然而方程组和不等式是小学中所未涉及到的知识.

小学数学已经学过几何的初步知识,对一些常见图形有了基本了解,比如线,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侧重于认识图形,计算长度,面积,体

积等,而中学是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初一几何教学内容以涉及到概念、

推理论证、作图等几何教学的基本问题. 这些内容及时几何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2.2 教师教法的变化

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及思维方式,小学数学教学更应注重引导式教学、启发

式教学,经常采用演示等方法;而初中数学教学更注重探究式教学,在是用讲解法的同时,不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3]从小学到初中,由于教材内容加多加深,使得在数学教学中所用到的教学方法不得不

有所改变的,就使得还处于过渡阶段的新生感到不适应.

由于小学生自控能力不强,学习目标又不够明确,所以老师管得严,甚至可以手把手的教;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少,难度小,且课时充裕,致使教学进度较慢,对于重难点,老师可以反复讲解多次练习,这时候的学生对老师有一定的依耐性;小学数学题型相对比较单一,老师通过反复讲授之后,学生对各类的解题模式已经熟练,考试时基本上都能对得上号,取得好成绩.

到初中后,由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时间的关系,就不能像小学时那样做到一题多练,且知识点增多,教学进度加快,习题灵活性大,没有了原有的巩固

强化和反复强调,很多学生都感觉到学习吃力,考试时不能像以前一样得心应手,考试成绩普遍大不如前.

2.3 学生学习方法的变化

小学时,学生依赖性很强,并不善于独立思考和钻研,而且老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的细致的讲解,相当于“满堂灌”的方法,致使小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4]而初中时,由于教材内容多而教学时间减少,老师不会像以前那样面面俱到,就要求学生具备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

面对刚进入中学阶段的初一学生,学习方法还没转变过来,往往继续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随着内容的加深加难,学生感到学习大不如前,学习兴趣慢慢减少,更严重的是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这也是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因素之一.

2.4 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的生理和心理都比在小学时有了明显的变化,心脏和大脑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处于这个时期的男女生开始变得精力旺盛,好奇心强,好动,善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比小学生更为细致. 在这个特殊的阶段,由于身心的迅速发展,他们既具有成人的特征,又具

有孩童时的朝气和稚气,心理不成熟,考虑问题不周到,正处于青春的叛逆期,

这时候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第三章做好衔接的几个方面

3.1 学生兴趣的衔接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果学生对你所讲授的知识毫无兴趣,没有任何求知欲,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就上不去,对老师而言,自己讲授的东西学生不削于顾,老师是相当受打击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运用于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

系起来,针对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充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对数学有更直观的感觉,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5]

中学的学习对初一的新生来说具有新鲜感,老师应该趁着这个新鲜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特别是开学第一堂数学课是让学生对中学数学产生浓

厚兴趣的启蒙. [6]给学生讲述什么是数学,数学的运用还有这样才能学好数学等等,老师应该结合一些能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让他们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神奇,而且生活中数学的无处不在和广大神通,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决心. 诚然,光光只靠第一节课是远远不行的,要把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冲劲一直贯彻到每一次的数学学习中,不断巩固、强化学生被激发起来的学习热情.

爱听故事是每个学生的天性,有的故事我们很熟悉,但是学生也许并不曾听过,所以,这就能给他们带来新鲜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就有《棋盘上的学问》这样的故事:

古时候的印度,有一个聪明的青年发明了国际象棋,并献给了国王. 国王特别喜欢这种娱乐游戏,为了对聪明的青年表示感谢,所以准备嘉奖这位青年,允诺他提出的一个要求. 青年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第四格放8粒,然后依次是16粒、32粒······一直放到第64格.”国王哈哈大笑说:“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青年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

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面有这么多的米吗?想想,若能满足青年的要求,国王的国库里应该有多少米粒?

答案是264-1粒米,若以100粒/克计算,约为1844.67亿吨,试问国王的国库里哪能有这么多米呢!

3.2 教材内容的衔接

小学的算术数包涵了自然数、整数、分数和小数;而初中引进了负数、有理数、绝对值、相反数的概念. 我们应该在小学学过的内容及基础上来对内容进行

引入和加深,在算术数的基础上,适当补充负数的概念,在复习简易方程时,适

当补充移项、去括号等相关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7]

例如,从“算术数”到“有理数、实数”的过度. 从小学到初中,数的概念在“算术数”的基础上扩充到“实数”,运算关系也在原来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

引入了乘方、开方等运算. 因此,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负数的

意义,并加强对符号法则的教学.

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到了六年级接触到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概念. 而这种过渡,是学生在认识上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到一些不解.不同的字母比如a、b、c认为表示的数一定不相同,因而还要对学生讲清字母可以表示某些东西,不同的字母或表达式可以表示相同的东西. 可以把字母看成具体事物,也可以把字母看成未知数等.

小学学习的几何初步知识是对一些常见图形的了解,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初中深入研究这些图形的性质提供了前提条件,我们在这方面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效的利用好学生以前已经有的一些基础,并让他们回忆起来,那么对这些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也就不是那么陌生了.

例如,在初中的几何教学中,“证明”对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就要适当穿插一些解释说明,让学生逐步展开推理. 另一方面,就是要先分析,让学生有个初步了解之后,再在黑板上演练,最后让学生分析总结,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和演绎推理的能力.[8]

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 例如:整数与整式,分数与分式、等式与方程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在授予新知识时,温习相关旧知识,进行恰当的铺垫,让

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理解和掌握知识.

3.3 学生学法的衔接

小学教师在衔接阶段的教学中应渗透中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学生的中学学习做好铺垫与准备. 中学教师也应该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方

法和思维方式,让学生有一个平缓的适应过程.

3.3.1 学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自学的开始,在小学阶段一般不是那么重视,新的知识通过老师反复的讲解也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然而到了初中,大多数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中学数学的学习由于内容增多,难度增大,因此与学生的预习自学有较强的要求. 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加强预习训练,让学生能够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3.3.2 课后复习

一方面,要养成做每课制定复习小结的习惯,用以及时再现当天所学的知识,通过不断巩固让学生对知识达到“长时记忆”的层面;另一方面,学生要有整理

复习资料的能力,比如将平时做的作业、单元测试中的易错题,技巧题收集成册便于复习与参考,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3.4 教师教法的衔接

初中教学内容更为抽象,更加符号化,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这就

要求中学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果一味的照本宣科,纸上谈兵只会让大部分学生对数学越来

越没兴趣,越来越陌生.[9]

而教学进度的变快也是学生不适应初中教学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对于初一新生来说,讲课时教师应该要有意的放慢进度,概念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

并适当增加课堂练习的次数,加强练习. 另外要让学生知道小学数学教材和初中教材的内在联系,使每一个新知识都以旧知识为基础,让学生感到新知识是已学知识的扩展和延伸.

3.5 学习习惯的衔接

一方面,小学里的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继续保持. 比如:上课坐姿端正,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声音响亮等.

另一方面,除了保持,也需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初一学生基于小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仅仅认为学好数学就是多做作业和练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预习、复习和总结,适当选读课外读物,开阔视野.

第四章结论

因为小学阶段学科少,内容浅,而到了中学,学习科目倍增,内容加深,因此,在初一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并做好以上几个衔接工作,学生和老师相互学习,摸索更为有效的衔接过渡方法,使学生顺利而自然地通过这个过渡期,驶入正常轨道,学好中学数学.

参考文献

[1] 李求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M].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 蒋科君.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09(07).

[3] 黄勋强.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与对策[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08(05).

[4] 余守高. 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工作[J]. 新课程学习(综合), 2010(08).

[5] 倪传荣.《中小学衔接问题研究论文集》[M] 页数:232 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10.

[6] 汪茹. 数学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科技信息, 2010(32).

[7] 王志忠. 浅谈新课程下农村中学数学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05).

[8] 杨莉蓉. 中小数学教学的衔接[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0(11).

[9] 陆国俊. 关于提高数学教学应注意的几个环节[J]. 考试周刊, 2009(11).

致谢

转眼大学四年即将过去,心中不仅有对外面世界的期待,更有对辅导我的各位教师的深深感谢. 特别是我的论文指导教师杨伟平老师,在论文期间悉心的指导. 我还要感谢给我上课的各位老师,他们那渊博的知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让我时时刻刻都深受启迪.此外,还要感谢一起同窗四年的同学们给我的帮助和支持.

浅谈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北京顺义电大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浅谈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 决策略 论文作者:杨茜 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1211001254951 指导老师:王新洁

目录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一、幼小衔接教育的内涵 (1) 二、幼小衔接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2) (一)突出强调学生学习成绩,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明显 (2) (二)学前班违规举办,阻碍幼小衔接 (2) (三)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幼小衔接的专业授课教师 (3) (四)家长的教育理念不恰当,阻碍孩子幼小衔接过度 (3) (五)三、解决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3) (一)转变幼小衔接的教育理念,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 (3) (二)相关部门完善学前教育法规,加强管理检查力度 (4) (三)园校之前加强合作,培养专业方向的教师团队 (4) (四)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5) 四、总结 (6) 参考文献 (6)

【内容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在注重幼小衔接教育的同时也要深刻认清其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我们在抓好智力开发的同时,应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打好基础,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关键词】:幼小衔接、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综合能力

浅谈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进入到21 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迈进了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经济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发展呈现出普及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的时代特征,科学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期待。很多家长也应时代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着重地培养自家孩子,有的家长甚至从孩子一出生就已经规划好了孩子十多年的教育轨迹。孩子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是重要的。幼小衔接工作是做好学生入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幼儿园、小学、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但是时至今日,幼小衔接仍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孩子不能很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的现象有增无减。到了小学后,出现经常生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握笔姿势错误率高、生活不能自理、学习成绩跟不上等现象,造成一些孩子的心理压力过大,甚至厌学的现象。幼小衔接问题处理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习,更加影响孩子的一生,可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并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 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上涌现了很多幼小衔接性质的学校、学前班,适龄儿童的家长们也纷纷报名参加,为的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确,现在的幼小衔接教育很有必要,大部分孩子通过此种教育也取得了进步。但,不容忽视的是现在的幼小衔接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是对目前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幼小衔接教育的内涵 从字面意义来理解就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核心是这年龄段幼儿的怎样有效的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主要是针对5—6周岁的幼儿。 教育专家李生兰老师指出:幼小衔接教育,就是学前儿童思维方式、自控能力、行为习惯飞跃的一个过程。幼儿从以游戏为主的学校生活逐步适应以游戏、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从以以幼儿教师为主要护理人到自觉、独立的在校生活学习模式过度的过程。幼儿通过接受幼小衔接教育,逐步摆脱对于成人过度依赖的阶段。在进入小学生活后不感到茫然和陌生。 学前教育研究院庞丽娟老师认为:从学前儿童心理学层面谈及幼小衔接,就是四个字“良好适应”。幼儿的每个人成长阶段都有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心理变化的过程,经过幼小衔接教育,幼儿在思维上逐渐接受简单的小学知识,从意识上,认识到小学阶段是相对于幼儿园阶段的高级阶段,在生活、学习、知识水平

幼小衔接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案 大三班设计思路 六月,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面临着毕业进入小学,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面临这样的转变,自己的爸爸妈妈、老师,围所有的人都在为孩子做着充分的准备,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不断“鼓励”和“暗示”下似乎也觉得自己可以真的成为小学生了,可是成人是否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去关注孩子的想法?当我们班级的一个孩子怯怯地说:妈妈让我去很远的地读书,可是那里我一个人也不认识怎么办啊?我感悟到,了解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是如此的重要。的确,新的环境、新的同伴、新的学习式,面对如此多的未知数,孩子心理存有担忧是很正常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帮助孩子准备好如在新的转变和处境里减少负面情绪,尝试运用各种法去积极适应变化。 一、目的意义 从各面的信息(初入小学的孩子、家长、教师)反馈:一年级孩子入学,往往出现下述情况,第一天很新鲜、很开心,第二天就有多小朋友情绪低落,感到小学的生活没有幼儿园开心。由于活动环境,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业的繁重,使多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厌学的不适应的现象。而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此,孩子能否很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幼小衔接是关键。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3-6岁幼儿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因此,做好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家庭共同重视、努力配合,才会取得效果。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前儿童入小学适应性教育,必须在幼儿园贯彻落实幼小衔接活动,从而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于我国幼小衔接的文献综述

学前教育201207 关于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文献综述 小组成员:许义翠杨玲王静宜宋力萌 薛川王怡杨梦 2014/5/6

关于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针对我国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查阅、研究、分析近年来我国有关幼小衔接的研究文献,主要从幼小衔接的现状,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等几大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分析。 关键字:幼小衔接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现状 前言:近年来,幼小衔接问题突出,自2009年以来,对该方面的研究逐年增多。此外,幼小衔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因为它不仅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问题,而且会影响他们今后的教育进程。同时,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中必须考虑和面对的问题,也应该是学前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1]因此,本文在回顾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对幼小衔接研究现状的看法,希望能对幼小衔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所帮助。 一、概念界定 1.衔接:衔接是指两个邻近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工作上的相互衔接,它们应该 在教育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互相衔接。 2.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协助儿童顺利地从幼儿园 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由儿童身心 发展规律决定的,它主要包括外在学习环境的衔接和儿童内部精神的衔接。 幼儿园和小学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和不同的文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2] 二、幼小衔接的现状 钱玲玲在《宏观视角下的幼小衔接工作浅述》中提出幼小衔接一般并不作为幼儿教育的显性内容存在于幼儿园的工作中,而且,一部分幼儿园仅是为了应付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因此幼小衔接工作有一定的被动性,不顾教学规律忽视幼儿成长特点,认为幼小衔接仅仅是幼儿园单方行为。[3]除此之外,王芳在《基于有效双向互动谈幼小衔接教育》中谈到,幼小衔接思想有共识,行动有偏差;知识内容衔接上缺乏系统性;衔接策略上不够务实;缺少系统的衔接操作方案。 三、幼小衔接存在问题 1)幼小衔接小学化现象严重 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化倾向,这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栾萍萍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指出,幼小衔接工作存在小学化问题,过度强调智育。赵旭曼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内容上,片面强调科学性知识的学习;教学组织形式上,严重出现去游戏的现象;教育评测上,偏重技能和知识。[4]刘东在《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中指出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表现存在盲目超前化,追求形式。张宏在《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中提到幼小衔接中小学化现象严重。 2)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栾萍萍、黄俏乐、刘东、钱玲玲等都认为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单向性问题,即在不少地

幼小衔接研究文献综述

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是教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学习方式、人际交往、师生关系、行为规范及社会期望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幼儿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幼小衔接问题成为近几年来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同时也受到国内外很多学者的高度关注,更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幼小衔接的问题及对策,他们认为幼小衔接这一主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如果在幼儿阶段开始关注幼小衔接问题,就会使得更多的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受到更小的影响,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早在1979年,布鲁芬布伦纳指出:“当个体在生态环境的位置改变时,他会经历生态学上的过渡。”布鲁芬布伦纳纳的生态学理论为有效衔接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基础,使得幼小衔接有据可依。从出现至今,幼小衔接问题始终受到广泛的关注,从最初的只关注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到现在的小学、幼儿园、家长三方互相协作,使得幼小衔接问题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进步,更为现实情况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古语说得好“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因此教育要关注幼儿,为幼儿提供的物质基础与精神支持,是的幼儿教育进行得更加顺利,更有利于培养祖国的栋梁之才。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小衔接这一重要的研究课题,进过大量的资料查阅,拟从幼小环境差异、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合作协调、幼儿园与小学的管理工作、幼儿社会适应等方面做具体的梳理综述,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国外研究 布鲁芬布伦纳早在1979年就提出生态学的概念,他指出:“当个体在生态环境的的位置改变时,他会经历生态学生上的过渡①。”布鲁芬布伦纳的系统理论能帮助我们理解如何通过加强微观系统的联系来实现最优的发展。登洛浦借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芬布伦纳在1979年提出的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来研究幼小衔接问题,他认为幼儿所处的生态系统包括四个系统:第一层是微观系统,包括幼儿园、小学和家庭。第二层是中观系统,中观系统中的个体通过与微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成为其中一部分;课堂中的人际关系、所学课程以及教学活动都受到这些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影响着环境。第三层是外观系统,包括主动权和事件。尽管当地的教育政策、方案、社会福利、医疗保险、住房条件以及这些方面的重整,幼儿可能不直接经理,但都有可能对保育中心里的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第四层是宏观系统,之广泛的影响,包括政府部门的政策、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影响、更广泛的文化等,这些方面会对幼儿产生间接地影响②。 (一)国外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看法 家长对于幼小衔接过程的关注和担忧是国外研究内容的一个重点。麦金泰尔等人的研究发现,家长的担忧主要集中在儿童的安全(独自乘坐校车)和学业方面(知识!学习兴趣); ①李敏谊.刘颖.崔淑婧.国外近10年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10,(5) ②杨晓萍.伍叶琴.教育的主张:基于幼小课程衔接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07,(07-08)

浅谈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幼小衔接教育存在 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北京顺义电大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浅谈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 决策略 论文作者:杨茜 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 指导老师:王新洁

目录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一、幼小衔接教育的内涵 (1) 二、幼小衔接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2) (一)突出强调学生学习成绩,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明显 (2) (二)学前班违规举办,阻碍幼小衔接 (2) (三)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幼小衔接的专业授课教师 (3) (四)家长的教育理念不恰当,阻碍孩子幼小衔接过度 (3) (五)三、解决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3) (一)转变幼小衔接的教育理念,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 (3) (二)相关部门完善学前教育法规,加强管理检查力度 (4) (三)园校之前加强合作,培养专业方向的教师团队 (4) (四)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5) 四、总结 (6) 参考文献 (6)

【内容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在注重幼小衔接教育的同时也要深刻认清其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我们在抓好智力开发的同时,应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打好基础,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关键词】:幼小衔接、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综合能力

论文题目: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

论文题目: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 朝霞第一幼儿园韩春艳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因而使得幼儿园与小学在形成和坚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特点与模式上大相径庭。长期以来,"幼""小"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 现象。大量的幼儿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过渡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他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因此,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上的"脱节"现象,建立相互间的联系,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加强相互间的合作,我们幼儿园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 一、进行系列幼小衔接会议、座谈、咨询等活动 1、组织教师方面的会议和学习活动 首先组织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座谈会。让小学教师对我园教师培养的孩子作出分析、评价,及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使本届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我们也给小学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方法,使小学也能向幼儿园靠拢。然后组织有关老师进行学习,加强老师的思想意识。如:看录像《小学生守则》,观看小学老师上课、邀请小学老师来园现场指导等,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

一些情况。老师还要更新观念,经常阅读"幼小衔接"的有关文章。 2、组织家长方面座谈、咨询活动 根据家长的需要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如: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给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分班请一些小学的老师与家长开座谈会和咨询活动。及将"幼小衔接"的有关计划发给家长,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各班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家长小组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研究家长反馈的意见,改进工作。还组织了全体大班家长进行有关"幼小衔接"的答辩会及知识竞赛活动。 二、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幼小衔接工作教育计划

幼小衔接工作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小学六年级升入初中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又是被不少学校所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认识,摸清情况,掌握规律,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尽快适应不同阶段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 二、工作目标 1.重视衔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应的制度,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每学期都能开展相应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活动。 3.通过活动,使各学段教师了解其它学段学生的行为习、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4.通过活动,使学生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减少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学困生和后进生的比例。 5.以课题形式开展研究,积累材料,丰富理论,形成报告、论文等研究成果。 三、具体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如下: (一)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二)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 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 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 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 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三)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相互间的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除了要加强本园大班老师之间的,同是还要加强与小学一年级老师 之间的以及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旨在能够 及时的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 大纲内容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四)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带幼儿多次去小学观摩,从单一的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可以涵盖到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 布置、校舍面貌等,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幼儿向往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更进一步的培养幼儿入小学的兴趣。 (五)建立家长活动小组。让家长自行或幼儿园帮助,与已进入一年级学习的本园毕业生联系,并结成相应的对子,加强家长们之 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 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 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 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六)请已上一年级的本园毕业生来园,向大班幼儿讲述小学生的各种生活,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觉,为大班的孩子上一课,因 为同年龄孩子之间的沟通是非常之必要的。 (七)组织大班幼儿进行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表演赛,并注意对大班幼儿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进入大班最后一个学期,孩子们的学习欲望更加强烈了,为了帮助幼儿顺利渡过这段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过渡时期,顺利进入小学 做好准备,我们大班组特制定了由幼儿园、家庭、小学多方互动的 幼小衔接计划,尽可能地缩小幼小衔接的缝隙。

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

论文题目: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因而使得幼儿园与小学在形成和坚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特点与模式上大相径庭。长期以来,"幼""小"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 现象。大量的幼儿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过渡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他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因此,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上的"脱节"现象,建立相互间的联系,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加强相互间的合作,我们幼儿园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 一、进行系列幼小衔接会议、座谈、咨询等活动 1、组织教师方面的会议和学习活动 首先组织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座谈会。让小学教师对我园教师培养的孩子作出分析、评价,及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使本届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我们也给小学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方法,使小学也能向幼儿园靠拢。然后组织有关老师进行学习,加强老师的思想意识。如:看录像《小学生守则》,观看小学老师上课、邀请小学老师来园现场指导等,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

一些情况。老师还要更新观念,经常阅读"幼小衔接"的有关文章。 2、组织家长方面座谈、咨询活动 根据家长的需要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如: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给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分班请一些小学的老师与家长开座谈会和咨询活动。及将"幼小衔接"的有关计划发给家长,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各班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家长小组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研究家长反馈的意见,改进工作。还组织了全体大班家长进行有关"幼小衔接"的答辩会及知识竞赛活动。 二、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本学期,班级教师在工作中遵循一切为了班级班级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针对班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班会,教师间经常沟通、交流,做到了互相学习,及时反思,随时调整。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本年度本班幼儿38名,经过幼儿园两年的学习,我们认为: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任务意识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尤其是在班级全语言环境的影响下,幼儿的阅读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因为幼儿间年龄相差较大,男女比率失衡,造成了班级幼儿能力相差较大、班级常规有待继续培养的局面。 鉴于以上不足,本年度,我们把幼儿入学准备工作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加强幼儿前阅读、前书写的训练,将学前的准备工作与主题探究活动、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具体方案为: 1、入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知识经验的积累: A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 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

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小学六年级升入初中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又是被不少学校所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认识,摸清情况,掌握规律,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尽快适应不同阶段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 二、工作目标 1.重视衔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应的制度,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每学期都能开展相应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活动。 3.通过活动,使各学段教师了解其它学段学生的行为习、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4.通过活动,使学生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减少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学困生和后进生的比例。 5.以课题形式开展研究,积累材料,丰富理论,形成报告、论文等研究成果。 三、具体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如下: (一)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二)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计划怎么写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计划怎么写 【导语】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核心是这年龄段幼儿的怎样有效的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本文《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计划怎么写》由WTT为您整理,仅供参考! 一、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围绕中心点进行探讨和研究。 1、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互相探讨适合幼儿顺利过渡小学的有效途径。及时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2、通过与小学老师的座谈,使大班教师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惯、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幼儿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生活打好基础。 3、开展主题活动“做个美美的小学生”,通过活动,使幼儿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环境。 二、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1、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2、各班开辟专门的“幼小衔接工作家教园地”,利用家园共育栏目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等,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的学**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上的*蛇尾。 3、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如邀请小学教师来园,举办“如何走好幼小衔接的第一步”的专题家长讲座。具体内容包括:《大班幼儿园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前准备教育》、《“幼小衔接”的问答》、《正确指导孩子阅读》等等。 4、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幼小衔接计划2018

2018年上半年周哥庄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幼儿升入大班,怎样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搞好幼小衔接任务,是大班阶段的任务重点。我们以“在过渡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为指导思想,围绕“学习适应能力(语言、数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规则认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任务认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学习、生活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核心。为幼儿顺利过渡做好全面准备。 一、任务目标 1.有入小学的愿望和意思,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主动的情感体验。 2.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提高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规则认识、任务认识。 二、任务重点与措施 1.离园前思想准备 通过游览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愿望。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提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真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3)加强常规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玩水、不玩火、不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执行培养幼儿的独立认识,增强独立处理题目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寄托父母和老师,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幼儿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哪些事情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文具盒。学会使用剪刀、橡皮等其它学惯用具。 (2)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题目、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精确的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认识的培养。 (3)常识经验的积累:首先是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阅读区为重点,经心设计制作有关读方面的资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个区域中进行渗透,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活动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便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字经验处理题目,提高幼独立思考题目的能力。 5.做好家长任务,形成教育合力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布幼小衔接任务的重要性。 (2)利用班级群发有关幼小衔接内容,加强与家长的信息相易,家长们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任务。并向家长们提

大班下学期幼小衔接计划

果一班2015-2016下学期 幼小衔接计划 这是我班幼儿在园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入小学前最关键的一学期。本学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开展工作,针对上学期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调整,使每一位幼儿能够得到发展。 本学期本班幼儿37名,男孩20名,新生17名。经过大班上学期的学习,分析学期末班级幼儿检核情况,总的来看: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特别是在体能、语言表达、社会交往、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但是班级幼儿因为年龄相差较大,男女比率不均匀,造成了幼儿间能力相差较大、班级常规有待继续培养的局面。鉴于以上不足,本学期,我们把幼儿入学准备工作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加强幼儿前阅读、前书写的训练,将学前的准备工作与主题探究活动、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 1.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摘要 幼小衔接指的是儿童在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连接中的情况,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儿童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这个阶段既存在着连续性,又有它的独立性。学前教育中存在的小学化、高水平教师的匮乏、观念的陈旧、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严重的影响着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通过在小学以及幼儿园中的实践活动和调查,以及现有的资料整理,着重分析下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引言 (一)选题缘由 1、法律法规的要求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幼小衔接问题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原国家教委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科研项目“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历时5年,于1995年完成,原国家教委于同年发文向全国推广此项研究成果。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和小学教育密切联系,相互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相互合作,与小学互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从90年代至今,幼教工作者们进行了许多研究实验,取得了很多成果:如以“幼小衔接”课程为特色的园本课程,抚顺小学为衔接而建的第一所幼儿园小学衔接教育实验班,以及大大小小的科研论文。但是现实工作中的幼小衔接工作形势一直不容乐观。 2、研究者本人的观察与实践

幼小衔接对幼儿的影响,特别是大班的同学的影响,是幼教领域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到大人们的宠爱和溺爱,使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享”,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往往产生“人人为我”的心理要求,这种心理倾向和要求与社会交往所需要的“平等合作”等原则形成突破,长此以往,他们会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过程的表现。我们调查发现许多孩子自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发现,老师上课讲什么回家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可尿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作业记不明白也不问;有些孩子特别自私,自己的东西,别人稍碰一下就告老师,既不懂得谦让,也不懂得关心同伴;还有些孩子则不敢跟别人说话,不会和同学交往等现象。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刚入学的儿童大约有40%会出现上述情况。由此可见幼小衔接对于一名幼儿的重要性,所以我对于幼小衔接这方的问题比较关注。 (二)概念界定 幼小衔接(Young link)是在幼教领域中一个众所周知的概念。从字源上来看,“幼”即“幼儿、学前儿童”、“小”指的就是“小学、小学生”,“衔接”就是指“两个相邻阶段之间的连接,联系”。 所谓“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平稳连接,主要在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中进行。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成长中的一件大

幼小衔接论文

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孩子从幼儿园到入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如何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地过渡到小学,并能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我觉得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尤其是正在带大班的教师更有责任去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例如可先借鉴一些国外幼小衔接工作的有益经验,吸取优秀的幼教工作者想法和措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我们现阶段的幼小衔接的策略。 关键词:幼小衔接问题;小学化倾向;对策 一、问题提出 进入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如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加上一些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更加剧了这种不适应。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家长期望不同 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接受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既有教育性也有福利性,一方面要承担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任务,另一方面要服务家长。家长对幼儿园的期望是幼儿园调整工作的重要依据。如我们县城幼儿园通常会分别主要接收来自城市家庭与农村务工及留守等家庭的幼儿,他们家长对幼儿园的期望因其自身的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的不同,必然会表现出差异。城市的幼儿父母主要在企事业单位工作,且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家庭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比较高,对孩子发展的理解更为全面和科学,有着较为合理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因此城市园家长除了希望幼儿园能够促进孩子智力发展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之外,还非常重视孩子在园的营养健康、情绪情感体验及生活习惯的养成。农村的幼儿父母主要是农业劳动者,而且大多数只接受过初中以下的教育,较低的家庭收入与社会地位使他们更多地赋予教育以改变孩子命运的功利色彩,希望孩子通过接受正规教育实现向上流动,而不再像自己一样从事农业生产,这必然会促使他们更多地希望孩子在园多学习知识与技能。他们希望幼儿在园“能掌握拼音的正确读法,能熟练算数,能记住更多的英语单词”等。 2 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太大

学前班幼小衔接计划 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学前班幼小衔接计划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开设《幼小衔接论坛》,加强与家长的信息相易,家长们传布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任务,大班幼小衔接计划。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和责任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以及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有头无尾。 (3)利用家园反馈表、电话交谈、约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相易,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题目,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准确把握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体会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4)家庭中做好幼儿退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惯用品力求简便实用,小巧和平。

(5)向家长发放有关幼小衔接的问卷调查,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鼓励幼儿的发展。大班科学教案。 (6)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按时来园的良好习惯,在家里得当增加一些简便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 4.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相易,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 三、上学期活动安排 九月份 1.班级网站建立幼小衔接论坛幼小衔接,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家长一位、老师一位)

2.评比活动:按时来园不迟到(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各班老师) 3.执行活动:美丽家乡秋游采摘亲子活动(各班老师及家委会) 十月份 1.幼小衔接论坛:我不知道大班科学教案。在家里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认识? (家长一位、老师一位) 2.评比活动:我讲成语故事(提高幼儿阅读、完整讲述故事的能力,强胡普通话应用)(陈晓丽) 3.执行活动:走进小学看升旗(成彩霞)

怎样做好幼小衔接论文

做好幼小衔接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幼儿园与小学是临近的两个教育阶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就是说,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为进入小学做准备,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任务,是评估幼儿园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为了使幼儿能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健康成长,从幼儿园教育发展阶段顺利过度到小学教育发展阶段,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大班幼儿由于即将面临步入小学生活,所以教师应当更加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大班幼儿加强入小学前的准备活动,为幼儿做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入学准备。具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着重培养幼儿听、说、写、看的能力,不断增强其学习能力。 1. 通过大班的日常教学训练幼儿专注听话的能力,并通过讲解使其在理解 的基础上进行有意记忆,在此基础上逐渐减少重复讲解的遍数,提高语速,循环渐进地训练幼儿的快速记忆,激发幼儿听话的兴趣,养成专注听话的能力。 2. 培养幼儿灵活运用手指的能力,从而锻炼幼儿自如书写的能力。 3. 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幼儿阅读,使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 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商量制定读书计划,也可以完全由幼儿自己去商量制定,最后请老师记录下来。 二、培养幼儿自学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人们常说,儿童一入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掉进了规则的海洋”,在小学有许多规则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小学生行为规范》等。大班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用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孩子们,使幼儿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加学习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控能力。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握笔和坐势。鼓励幼儿早起、不迟到,积极坚持参加幼儿园晨运活动,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 三、培养幼儿乐意当一名小学生的情感,激发幼儿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大班幼儿他们向往小学,只是羡慕小学生的外表特征:穿校服,佩戴红领巾,背着新书包,还有好看的文具盒等等;但他们并不一定真正懂得入小学后的任务是什么。这种入学的愿望虽然幼稚,肤浅,却是难能可贵的。教师应当保护幼儿这种积极心理,并加以因势力导进行适时教育,使幼儿明白小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较高的学习要求,明确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利用多种方法,逐步养成小学生应有的行为习惯,为进入小学,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例如;(1)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2)养成上课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