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职-会计专业专业建设发展方案

高职-会计专业专业建设发展方案

高职-会计专业专业建设发展方案
高职-会计专业专业建设发展方案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二○一一年十月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专业建设基础

一、发展契机

依据吉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我省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工作按照动态调整、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有机结合、质量与效益统一的原则,围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服务业发展特色,大力推进会计等专业建设的精神,我校会计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吉林省特色产业群的逐步完善,对高水平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根据人才需求调查,在未来三年内,会计专业人才有较稳定的社会需求。

为保证专业教学符合人才市场需求,会计专业通过人才市场调查、企业走访、毕业生回访、专家与教师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计专业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要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将社会、行业和企业的资源,融入教学过程;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运行等方面进行改革,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实现校企的结合,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结合,构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会计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体现高职办学特色,立足吉林、面向全国。

二、专业定位

会计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将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与我省“十二五”规划内容相衔接;坚持专业特色发展与学校整体层次提升相衔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通过三年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一定发展潜力。能胜任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

机构、经营管理部门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专业建设现状

(一)专业建设成果

从1978年建校至今会计专业已有30多年的办学历程。会计专业曾先后于1993年和1996年两次被人民银行总行授予先进单位称号,于1997年获人民银行总行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8年会计专业经人民银行总行审定批准为行属专科学校重点专业。2001年先后被吉林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确定为省级、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5年通过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验收,2008年通过国家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是学校的品牌专业。

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财务会计》是省级精品课;《基础会计》是省级优秀课;会计专业教学团队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二)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会计专业在校有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97人。会计专业在历年招生工作中均属最先完成录取新生任务的专业之一。新生报到率达到89.44 % ,近三年的就业率呈上升趋势,已达到88.6 % ,形成了“进口旺,出口畅”的良性循环。培养的毕业生大多数服务于银行、信用社、企事业单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也为我校赢得了声誉。

长期以来会计专业致力于专业发展,潜心研究教学,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实训条件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专业办学上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现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4800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服务于各行各业,他们中许多人成为中坚力量和业务骨干,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出谋划策。他们都在为各自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默默奉献,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教学团队

会计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 24 人,兼课、兼职教师40人,形成了由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专兼教师比例达1:1.6。专任教师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讲师6人,助教

3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87.5 %,有10人次获得了中国注册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等职业资格,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5 %,无论在数量、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还是“双师型”比例等方面都比较合理,能够充分满足本专业教学的需要,并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会计专业教学团队2011荣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1. 校内实训基地

会计专业除借助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外,针对专业特点于1996年建立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2002年建立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充分体现了仿真的工作环境,按照工作岗位开展实训项目、安排实训内容,在会计实验室可进行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和分岗位单项实训以及综合实训。进行会计软件操作,通过实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校外实训基地

为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多年来积极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加强联系,建立12个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参看表3)签订了实训基地协议。实训基地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及学生就业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已形成了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合作设计和组织实践教学的模式,确保毕业生在毕业学年有半年的企业顶岗实习的经历,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五)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积极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本专业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在深入、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由“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进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修订。修订后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体现了以下特点:①课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②课程体系体现了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的宗旨,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

构建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相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

(六)会计专业社会服务

多年来,会计专业的教师除了完成专业教学外,积极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进行短期财务培训,为企业进行财务咨询,帮助企业建立财务制度,进行财务分析,有的教师被会计师事务所邀请参与项目审计,他们的工作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第二部分专业建设目标

一、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素质教育与会计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符合“四个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个衔接——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要衔接;一个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一个突出——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一个不间断——实习实训不间断。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

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建立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及工学结合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机制,按照会计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开展教学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会计专业以“双证书”制度为切入点,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努力做到使学生毕业时既能获取学历证书,又能获得一个或多个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

以“会计职业能力训练中心”为依托,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继续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构建符合会计职业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专职教师“顶岗实践”和“兼职教师”、“项目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打造优秀教学团队;确立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标准;通过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0%;把会计专业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工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精品专业。

二、具体目标

制定科学的、前瞻的专业建设方案,使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修订后的课程体系体现如下特点:1. 课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符合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2.课程体系体现了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的宗旨,并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3.根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按照会计岗位编写实验实训教程。

(一)打造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实现专业建设与教师培养相衔接。

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通过有计划的派出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有目标地聘请企业兼职教师“项目指导”等措施,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支柱,以企业、行业专家、兼职任教为辅助,使专职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达到95%以上,“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功底厚,实践应用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兼结合的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发展需要的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二)进行“会计教学资源库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效果。

到2013年底,形成较完备的会计网上教学资源库,包括6门核心课的“教材”、“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实训操作平台”、“案例”、“参考资料”、“全程授课录像”、“在线考核”等系列网上教学资源。使学生实现在线自主学习和实训。

(三)建立“会计职业能力训练中心”,实现人才成长途径的多样化。

在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突出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会计职业能力培训中心包含三部分:第一,会计电算化教学系统;第二,手工模拟试验室;第三,用友ERP沙盘模拟。

到2013年底,建成一个开放式的现代化“会计职业能力训练中心”。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将会计实训、技能鉴定、会计职业培

训相结合,为会计教学及社会服务。建成一个集教学、培训、社会服务多功能于一体,开放性的实训基地。实现环境真实化、功能系列化、管理企业化、人员职业化。

(四)建立领先的实训基地,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按照校企联合的基本思路,在现有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在强化职业岗位技能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建设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校内会计职业能力训练中心和标准化的校外实训基地,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将会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成校内外实训内容、体系、考核有机结合的、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及网络教学为一体的实践教学系统,满足学生中期、毕业顶岗实习、教师顶岗实践培训、横向课题的研发,成为全省高职院校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五)评价模式改革

会计专业完善现有“三位一体”(“三位一体”评价体系由学生评教、系(部)同行评价、专家评价三部分构成,评价方式采取百分制形式,其中,学生评教与专家评价各占35%比例,系部评价占30%比例)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模式改革,增加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考评(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能力),达到评价机制与专业建设相衔接。

第三部分专业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具有良好的前景

“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项目”,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对我校教学质量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符合金融行业、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该项目具有良好的前瞻性;项目建成后,可使我校会计专业建设处于领先地位,为吉林省乃至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同类专业建设起到示范性作用,能促进并确保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具有较为厚重的专业底蕴

从1978年建校至今会计专业已有30年的办学历程。经过不断改革和建设,沉淀和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2001年先后被

吉林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确定为省级、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5年通过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验收,2008年通过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评估,是学校的品牌专业。培养锻炼了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学历层次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近几年,其教师共承担教研、科研项目24项,其中省级项目15项、横向项目2项、校级项目4项;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发表20余篇;公开出版论著及教材10余本。获得省教学成果奖8余项,获得省优秀科研成果奖4项。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三.具有明显的龙头作用

本专业在长期的改革和建设中已成为我校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重点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资源等方面对会计类专业群,乃至其他专业群具有较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成为我校名副其实的龙头专业,加强龙头专业的建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建设效果。

四.具有切实的保障

我校一直重视会计专业的建设,把对本专业的不断完善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每年都增加经费加强本专业的建设;出台教学管理、科研、产学研合作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成为本项目建设的得力保障。

第四部分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一、专业建设的组织保障

会计专业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和专业建设实施领导小组,聘请行业企业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行家里手担任指导委员会委员。

表3 会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

二、专业建设进度

为保证专业建设工作扎实、有序地进行,将分以下四个阶段逐步组织实施:

第一个阶段:2011年10—12月,制定专业建设方案阶段,完成项目的申请工作。

第二个阶段:2012年1月一6月为项目建设期,包括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健全、项目预试及确立,设备购置、安装及调试,岗位培训和技术培训等。

第三个阶段:2012年7月—2013年11月,项目具体实施阶段。

第四个阶段:2013年12月,为检查验收阶段。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按照投资计划及标准进行项目的考核及验收。

第五部分专业建设项目预算

会计专业建设资金总预算为200万元,其中师资队伍建设资金30万元、教学资源库建设资金33万元、会计职业能力训练中心建设资金84.08万元、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资金52.92万元。(具体预算见附表)

项目三会计职业能力训练中心预算表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会计系

2011年11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