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0届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

2020届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

2020届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
2020届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

诗歌鉴赏之形象

1.人物形象诗中的“我”,一般指的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人物形象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指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诗歌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包括意象和意境。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志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中的“事物”。

人物形象

【例题剖析】

1、阅读《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

⑵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

⑶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的孤傲豪迈相比。

误例分析:这是对李白的客观而公正、简洁而诗意的评价,但不合本题的要求,只能判为0分。

评分标准:

开头或结尾简明扼要地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然后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人物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参考答案:

⑴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形象。众鸟皆向高空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了他的孤僻。那孤云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体现出他的高傲。

人物形象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或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1.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

(1)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2)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3)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4)注意细节描写。

方法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把握形象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之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

方法二:分析人物行为、语言、心理,把握特征。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2.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3.作者是怎样写“想家”的?

1.本诗刻画了亲人团聚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

2、“抱膝”二字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只有影子陪伴着自己,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

3、作者用虚实结合手法(对写法)来写想家。先写冬至夜自己旅居在外的孤寂情景,再想象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这样构成两地相思,使想家情绪更浓。

方法三:借助意象、重要词或典故,感知形象。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请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然不忘报国、渴望被用的儒士形象。诗人用“片云”“孤月”写孤独漂泊之苦,用“落日”喻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

方法四:注意细节描写。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全诗通过对阴雨连绵、蛙声阵阵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动作细节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失落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

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案要点

(1)明确人物形象的身份。

诗人、儒生、英雄、游子、思妇、少女、渔人、樵夫、隐士……

(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3)分析形象的意义。

以这个形象表现了怎样的主旨、情感。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什么形象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

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形象的特征

形象的意义

题葡萄图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皆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本诗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孤傲狂放的老人形象。首句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第二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①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放旷。

③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人物形象鉴赏方法小结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处境。

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

3、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4、注意细节描写。

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

1、特征+身份(概括身份)

2、形象特征从何看出(结合诗句分析)

3、形象的意义(形象所反映出的主旨、情感)

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

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本词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第一句描写动作,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描写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其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以动作描写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心理(含

羞、好奇、爱恋等)。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和蔑视封建礼教束缚的一面。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这首词塑造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这首词塑造了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思妇形象。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自禁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远望,充分地表现了思妇的痴情。

概括人物形象常用词语:

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独苦闷辗转漂泊羁旅天涯

景物形象

什么是意象?

先看一首诗: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

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先写到

啼鸟:欢快的气氛

风雨:无情的风雨

落花:实在让人惋惜

再想到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自己的高兴心情,借风雨、落花写自己的感伤之情,将喜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

总结

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表意之象,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意境是诗人借助艺术手法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艺术境界。它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创造的境界;意境是由一个或几个意象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则是构成建筑的砖石。

柳:以折柳表惜别。柳因其缠绵柔长的特点而成为多情之物。

渭城朝雨浥轻尘,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今宵酒醒何处,_杨柳岸晓风残月。_________________

芳草:喻离愁别绪。芳草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恰似离别的愁绪。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如青春。落花,又恰在春末,落花便意味着容颜衰老、青春不再,兼有伤春、悲春之意。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梧桐:梧桐是凄凉、愁苦、悲伤的象征。梧桐不耐寒冷,秋至而叶黄,秋深而叶落,且叶大如掌,易形成强烈的观感,令人易生悲秋之意。再者,雨滴梧桐(与雨打芭蕉类似),如泪滴纷坠,令人肠断。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__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菊:喻隐逸,高洁,脱俗。菊花笑傲风霜,且不愿其它花种同开,所以,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雨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梅:坚韧顽强,不屈不挠,在逆境中抗争,不改变自己的气节。

遥知不是雪,______________。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

猿猴:叫声哀伤,凄厉,引人伤怀。

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轻舟已过万重山。

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 。

鸟:飞鸟可任意飞翔,象征自由。鸟声清脆明亮,又是春天的写照,或是幽静的反衬。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春眠不觉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鸣深涧中。

雁: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意。同时雁是传说中的信使,又有怀念故人之意。

________,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云中谁寄锦书来,__________,月满西楼。

流水:流水一去不返。引申出流年似水。再加上流水悠悠不断,也喻愁怀别绪。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 _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雨:绵长细密,如愁绪;点点滴滴,如眼泪。雨是言情造势之首选。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月:月圆总易让人想起团圆的话题,所以月便成了思乡念亲的代名词。月皎洁无瑕,高悬空中,常为诗人自喻,或喻贤才、君子、高远志向。

_____________,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云:一是来去自由,喻游子、飘泊、自由。二是遮蔽光华,喻小人。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其他

要了解物象的寓意,关键是了解物象自身的特性,结合语境来大胆推测。

露:人生的短促(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草木:荒凉兴衰之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松:清幽、隐逸(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长亭:送别,依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夕阳:暮年,衰老(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杜鹃(子规)哀伤(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白发:衰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意境概括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答题方法步骤】

1.绘景:抓住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画面。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也要通过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描绘实景、挖掘虚景)语言力求优美。

2.析境:概括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3.悟情:分析、体悟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的幌子。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6分)

请你打分

上阙通过写桑树芽、蚕、细草、黄犊、夕阳、暮鸦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3分

词的上阙描写了农村生活的景象:田间桑树已长出新芽,邻居家的蚕卵孵出幼蚕,黄犊在山坡上吃草、鸣叫,夕阳斜照,林中乌鸦归巢。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4分

词的上阕通过写田间桑树萌芽,东邻家蚕卵孵出幼蚕,牛犊在长满细嫩青草的平缓山坡鸣叫,晚归的乌鸦在夕阳斜照的树林中栖息的画面,‖渲染出初春时乡村中春意盎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解官归隐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6分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案模板:这首诗通过描写……景物(景象),营造了一种……意境(描绘了一幅……的图画),表达了……的感情。

①这首诗描绘了阳光普照,江山壮丽,春风拂面,花草飘香,泥融土湿,燕子筑巢,日丽沙暖,鸳鸯静睡的美丽的初春景象。

②营造了一种清新明丽的意境。

③表现了诗人愉悦闲适的心境。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①这首诗描写了月亮沉落、乌鸦啼鸣、寒霜满天的秋夜,远离家乡的诗人独坐渔船,看着江边的枫树渔火、听到寒山寺飘来的钟声的情景。②营造了一种凄清冷寂的意境,③抒发了诗人只身漂泊异乡,孤独寂寞之愁。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注:此诗为杜甫流寓巴蜀时期所作。

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描述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①这首诗选取了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②将这些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图景。③表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之情。

双调·清江引(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简要分析这首元曲的意境。

①这首诗选取了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②渲染了一种秋意浓浓,萧瑟中不乏明丽的氛围,③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愁情。

野望王绩(初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晚图。②诗人登高远望,看到在落日的余辉中树叶凋零、山势错落,一派萧瑟景象;而牧人驱犊、猎马带禽返家的动态描写,使这幅图景更显幽静。③这一图景和诗句“相顾无相识”“徙倚欲何依”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孤寂落寞想要归隐的心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首句均用“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了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了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的野(小)店、半死的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荒凉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事物形象

1.鉴赏方法

鉴赏事物形象,要抓住物象的特点,挖掘其丰富独特的内涵,分析作者在事物中寄托的情感。

咏物诗常用手法为托物言志(象征)、借物喻人,言在物而意在志。

2.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并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把握,用拟人手法表述);(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结合表现手法分析);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早梅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诗人是借早梅展示了怎样的自我形象?

①本诗表现了早梅耐寒独立、迎风而发的特点。

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独自绽放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的本质。

③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标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分析下面诗歌中的形象。

1、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①本诗刻画了一个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的石头形象。②石头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出来,把熊熊烈火焚烧也看作平常,即使粉身碎骨也无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③作者以石头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白梅(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1)这首诗塑造的形象有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诗人塑造的梅花形象具有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相关主题